首页 优秀范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28 14:52:11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管理第1篇

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国际贸易产业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是提升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与“两个一百年”建设进程的突进。在经济实践中,探索国际贸易的电商发展新模式,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对外贸易;商业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产业风生水起,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支持下,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不管是产业层级还是产业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1]。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发展深入推进,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贸易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实现升级跨越发展,就要创新经营模式,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一、国际贸易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国际贸易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与方向,是我国对外经贸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国际贸易提升我国经济总体水平,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电子商务强调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商务流通与商事交流领域,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电子化流转,提高商业交流与处理效率[2]。从产业应用来讲,电子商务更被作为一种商业手段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开展现代贸易,提升现代经济运行效率,激发市场发展活力,将商业流动的全过程纳入科技范畴之中。从本质来看,电子商务是我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技术不断完善提升,对于发展国际贸易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理念与电子商务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国际贸易发展水平,推动国际贸易不断提档升级,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趋势与潮流,迎合国际化发展的大浪潮。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市场进行了深度细分

在国际贸易领域,伴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发展,消费市场被区分为不同的群体,在传统消费市场中,消费者群体划分并不明显,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群体划分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并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消费增长点,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更多元和丰富,并通过网络之间的无线连通功能,将处于不同地域的潜在消费者联系到了一起,形成了集聚和规模效应。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国际贸易占据着重要地位与格局,但是电子商务的产生,正在改变这种格局[3]。在新技术的支撑与引领下,国际贸易市场正在逐步细分,传统的粗放贸易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国际市场需求。基于此,国际贸易经营者必须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价值,提高电子商务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比重,推动传统贸易形式的升级跨越发展。

2.市场敏感度更高

在国际贸易领域,电子商务对其产生了较大影响,市场行为越来越感性化。在互联网中,资源具有无限性,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海量的商品和信息,消费行为趋于感性化,市场敏感度更高,而且在互联网交易过程中,通过网络支付方式,也能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对于电子商务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电子商务带给国际贸易最大的变化,就在于信息资源的流通。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下,信息呈现阻塞的局面,信息流畅度不高,导致国际贸易机会不多。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国际贸易格局正在转变,市场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与环境下开展国际贸易,更要及时进行调整与转变,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产业隔阂正在逐渐消失

由于电子商务的影响,国际贸易之间的产业隔阂正在逐渐消失,很多商家通过众筹等方式,满足了网络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市场也通过网络与商家进行深度交流,进而影响到商品生产环节[4]。与此同时,现代物流产业高速发展,成为电子商务和市场的纽带,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的习惯和意见,也会对国际物流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消费和经营模式下,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隔阂,但是在电子商务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消除不同产业之间的隔阂,开展国际贸易,要发现并顺应这种潮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变革,提升国际贸易层次和水平,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国际贸易综合层级。

三、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比重并不高,而且存在着诸多不足,亟待提档升级[5]。作为一种现代经营模式,电子商务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电子商务在美国、欧洲、日韩等地区发展较快,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处于亚太地区,由于人口众多,电子商务发展也比较快,但是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应用并不够多,总体水平仍有待提升。我国电子商务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据统计,我国电商规模每年都以约4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层级相对较低,发展方式相对较为粗犷,特别是在国际贸易领域,应用程度仍然比较低,有着十分广阔的空间。我国著名电子商务经济分析师冯林认为,在世界经济体系内,我国是一个重要的开拓者,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特别是自从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电子商务也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有力引擎,电子商务特别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但是在国际贸易领域,电子商务应用仍有待提高。同样,需要看到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与世界贸易在电商应用方面,正在逐渐接轨,电子商务完成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到全国贸易总额的10%以上,并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此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给我国同世界国家进行贸易对接奠定了基础,对于提高我国对外经贸层级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运用电子商务提升国际贸易层级的策略

1.明确现代经济管理目标

在国际贸易领域,运用电子商务开展经济管理,要进一步明确经济管理目标。通过电子商务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经济目标进行更为精准的定位,提升经济管理效能。在经济管理目标设计过程中,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实现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考评,明确经济管理目标,整合相关资源要素,实现经济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利用[6]。基于此,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贸易,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技术优势,进一步明确现代经济管理目标,提升管理层级与水平。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并且被广泛运用到国际贸易领域,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国际贸易企业经营需求。基于此,在细分市场和经营领域的前提下,要求国际贸易企业明确自身经济管理目标,对自己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位置,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通过打通上下游供应链条,实现自己产业规模的扩大,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传统的粗放贸易模式,也将逐步被现代电商市场所淘汰。在国际贸易定位过程中,我国企业要发挥和突出自身优势,找准市场薄弱点,进行精准突破,抓住升级发展机遇,推动企业层级不断提升。

2.建立完善电子信息系统

对于国际贸易产业而言,构建并完善自身电子信息系统,对于国际贸易企业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子信息技术开始与传统行业出现融合发展的态势,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现代企业经济规范化运作与管理[7]。通过整合经济管理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分析,可以为国际经济管理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与管理工作重点。随着现代化信息建设进程的推进,我国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交易系统,在下一步国际经贸交流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电子交易信息系统,与国际先进企业进行接轨,提升自动化交易水平,提高现代化信息建设进程,通过硬件建设与软件对接,融入世界贸易市场,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实现现代化发展。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通过现代化技术提高信息交往能力,提升综合国际贸易实力。

3.利用电子商务优化管理流程

发展国际贸易产业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一个体系性的工程。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创新商业模式,可以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强化经济管理的过程控制,将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降到最低,实现经济体系的整合与理论,打通不同部门与不同经济要素之间的联通,构建立体化的经济管理体系,优化管理结构,规范管理流程,实现经济业务管理水平与信息反馈速度的总体提升[8]。规范企业信息管理流程,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国际贸易企业提出来的另一个要求。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国际贸易正在与电子商务出现深度融合的态势,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可以实现现代公司治理目标,通过电子商务理念和科技的导入,可以掌控企业发展与管理的节点,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适应现代国际贸易环境。

4.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标准

随着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不同经济体中构建统一的经济管理标准已经成为现实需求。通过统一标准,可以实现国际贸易的规范化运营与操作,也能减小商业对接与交流成本,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在现代经济管理体系下,建立统一的信息行业标准,可以整合相应产业链条,提高经济要素的流动性,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管是从行业组织还是管理者角度而言,构建全球统一的经济管理标准,对于提升我国国际贸易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9]。从国内角度来看,由于法律和相关制度不健全,对于商品质量还存在把关不严的情况,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交流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应用与交流不断频繁,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仍然有所欠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与技术,构建统一的行业管理与经营标准,对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发展国际贸易过程中,探索经济发展的多元与创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创新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实现国际贸易企业现展目标,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实现生产效能的提升,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目标,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并完成“两个一百年”战略建设构想。

参考文献:

[1]崔彩周,陈启明.跨境电子商务拓展国际空间面临的挑战[J].商业研究,2016,(10):171~177.

[2]乔阳,沈孟,刘杰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对外经贸,2012,(3):39~41.

[3]聂纯.电子商务影响下的国际贸易创新探究[J].中国商论,2016,(29):21~22.

[4]蒋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运营趋势管窥[J].中国商贸,2015,(14):95~97.

[5]陶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策略探索[J].中国商论,2016,(17):89~91.

[6]李骏阳.电子商务对贸易发展影响的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1):5~11.

[7]应小凡.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与存在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11,(11):53~54.

[8]蒋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运营趋势管窥[J].中国商贸,2015,(14):95~97.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管理第2篇

 

贸易政策大致可以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大类,孰优孰劣之争贯穿在几百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一直以来也是充满争议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也在加快,中国的市场将会对世界各国更加的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再实施以往的保护色彩浓重的贸易政策,显然是有碍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的,但也不能立即推行自由度很高的贸易政策,传统的非自由贸易政策即保护贸易政策的对外贸易政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

 

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选择的整体思路

 

自由贸易是一种最佳的贸易制度,其最大的益处就在于自由竞争,自由竞争可以避免因保护而导致效率损失,也即能实现最优效率的配置。自由贸易还有利于扩大市场,由此的重要意义就是规模经济。在政治方面,自由贸易不易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从而增进一国的福利。他们强烈批评贸易保护,要求“每个国家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只有采取鼓励开放贸易政策和加速结构调整,才能及时利用世界经济瞬息万变的机会,使本国经济和贸易获得快速增长。”

 

但是,自由的市场力量往往会带来某种相反的结果。比如,经济运行的盲目性和不可控性。而各国都不愿任由不可预见的市场力量所左右,故又往往限制、利用、干预、控制和管理这种市场的运行,限制其失灵的行为,发展其有利的方面。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也在加快,中国的市场将会对世界各国更加的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再实施以往的保护色彩浓重的贸易政策,显然是有碍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的,但也不能立即推行自由度很高的贸易政策,传统的非自由贸易政策即保护贸易政策的对外贸易政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那么,如何在国家拥有经济主权、自主的调节内外经济政策的前提,灵活的运用对外贸易政策,为自己的国家和整个社会争取更多的福利?中国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贸易政策?笔者认为,在目前管理贸易的发展趋势下,中国贸易政策的最佳选择是管理贸易。

 

二、管理贸易对中国经贸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完善和加强会促进中国经贸的发展。管理贸易是在战后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中,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下出现的一种贸易制度,其目标是在自由贸易原则基础上,协调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均分贸易利益,促进各国经济发展。随着WTO的成立,国际贸易协调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国间的贸易关系将在多种WTO协议或协定的约束基础上展开自由竞争。作为国际经济社会重要一员的中国,正在积极努力、尽量融入国际贸易协调机制及国际管理贸易体制中。这一融入的过程,将会逐步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加速中国经贸的协调发展。

 

其次,中国将受到国际管理贸易传导作用的影响,对外贸易具有传导作用。中国在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也将会受到国际管理贸易传导作用的影响。尽管西方发达工业国家二十余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并时有停滞,但它们在经济发展高阶段增长的“含金量”较之处于经济发展低阶段增长的“含金量”要高得多。因此,中国将受到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经济增长正向传递的影响。

 

最后,中国企业的贸易机会增加。管理贸易是以协调为重要内容的贸易体制。这种体制尽管不是纯粹的自由贸易,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抑制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管理贸易也为世界各国的企业提供了有协定或协议保护的贸易机会和市场,为这些企业竞争的合理性、合法性提供了保证。因此,那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销售渠道畅通,信息灵通,拥有全球战略的企业因竞争能力强而能更好地利用贸易机会开拓市场。

 

三、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提高,国际国内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演变也会出现新的特点。

 

1.中国的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法律手段是最重要的外贸宏观管理制度手段,处于外贸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最高层次。虽然中国的对外贸易方面的法律体系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但中国外贸在某些领域缺失,可操作性不强,立法落后于需要的问题依然存在。建立健全中国有效的贸易防御和贸易救济措施的法律体系是将来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趋势。

 

2.中国对外贸易管理的宏观调控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将会加强

 

中国的产业制度,利用外资制度.外汇管理制度,环保制度等都与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这些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都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进出口企业。中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其他制度产生矛盾,因此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协调将成为发展的新趋势。

 

3.中国将加强区域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在WTO制度存在缺陷和发展缓慢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转向寻求发展双边或区域性一体化组织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中国的区域性或双边安排也取得了巨大进步,通过对区域性或双边安排方面的制度进行完善,扩展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发展的又一趋势。

 

4.改善外贸秩序,加强对外贸易非正式制度的建立

 

当前,中国出口企业之间为争夺国际市场竞相压价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情况不仅使中国的出口企业的利润大量流失,而且由于价格过低引使中国出口产品频频遭到进口国的反倾销投诉。此外,诚信制度的缺乏也为中国的进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包括因为违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还包括更大的潜在市场的损失。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一直以来都是充满争议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非自由贸易政策即保护贸易政策的对外贸易政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因此本文探讨了中国对外贸易管理政策发展。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管理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发展;影响

低碳经济是现阶段我国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能源的高利用率和有害物质的低排放量。简而言之,此种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非常好的环境效益。国际贸易是在国际间开展的贸易活动,主要目的是进行全球范围内优势资源的利用和特色产品的输出。我国目前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角色,在贸易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过去,我国的商品凭借价格优势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大放光彩,但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持续,过去的风光有所收敛。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产品贸易中,我国主要是用薄利换多销,对于产品生产的成本控制和环境控制重视度比较低。但是,在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这种产品生产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所以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在一步步地减弱。简而言之,低碳经济对于国际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分析这种影响价值巨大。

一、低碳经济在短期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大

低碳经济在短期内对国际贸易形成的影响是造成了产品生产成本的加大。在我国过去的产品生产中,注重的是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规模,对于生产中形成的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视度严重不足。所以,企业在生产中对于环境污染方面的管理控制和技术控制方面的投入比较少。现阶段,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企业生产的碳排放量需要达到规定的标准或者更低,一旦超出,企业需要支付额外的环境治理费用。而为了达到碳排放量的标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投入以及管理投入都会得到增加,这些因素的增加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显著提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低碳经济推行的大环境中,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投入有了显著的增加。通过与过去的生产投入对比发现,企业生产成本在短期内的上涨幅度超过了13.27%,最高已达21.32%。

(二)企业的管理成本提升

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从目前的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会造成短期内企业管理成本的上升。管理成本的上升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原有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机构等都已不具备适应性,所以要想实现管理强化,需要将原来的管理进行拆除重建。因为企业全新的管理并非朝夕之间可以建设完成,所以在新的管理模式建设中需要不断进行成本投入,这就使得管理成本有了显著的增加。第二是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管理不仅需要机构重建,还需要专业人员的利用,所以在持续的人员专业化引进和培训当中,企业用于管理的成本得到提升,这也就造成了企业管理成本的显著上涨。就目前的调查来看,由于管理改革造成了成本的提升,不仅总管理成本出现了7.84%的上涨,管理成本在整个企业成本中的占有率也有了6.24%的上涨。

(三)企业利润被进一步地压缩

企业利润被进一步地压缩是低碳经济模式对于企业的另一个显著短期影响。之所以会出现企业利润的压缩,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产品一直秉承着“薄利多销”的理念,所以产品本身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第二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企业为了实现碳排放量的减少,在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这些技术投入抵消了企业经济效益,所以使得企业的利润进一步降低。第三是在企业生产中,由于全新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人员的完善和提升,进行了大量的管理成本投入,这就使得企业的效益被进一步压缩。在调查中发现,过去我国的外贸产品,其利润空间维持在3%至5%之间,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中,利润率在持续下降,甚至跌破1%。

(四)国际贸易的规模会减小

国际贸易的规模减小是低碳经济模式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短期内最为显著的影响。从目前的国际贸易来看,参与贸易的主体主要是一些外贸企业,但是从上述分析中发现,在社会广泛推行低碳经济模式的时候,外贸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在进行转变,技术投入和管理投入都有了大量的增加,这种成本的提升使得外贸企业的生产规模在逐渐下降。在国际贸易中,外贸企业是贸易主体,外贸企业的产量与国际贸易的规模成正比。由于成本提升的因素,我国外贸企业的生产量在减少,可供出口的产品规模在减少,所以国际贸易的规模也在不断缩减。简而言之,由于企业生产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恢复,所以国际贸易的规模在短期内受到影响会出现明显下降。

二、低碳经济在长远发展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促进国际贸易的质量化发展

低碳经济虽然在短期内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其对于国际贸易的质量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在现代化发展中,能源紧张问题越来越突出,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问题,由于能源问题的缓解,经济可持续的目标便可以实现,而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的质量化进步意义重大。第二是随着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贸易经济主体的基础现状会慢慢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贸易主体的稳定性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在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贸易质量化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简言之,在现阶段,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大都处于结构调整和模式改革的阵痛期,等度过这个阶段,国际贸易的基础会更加稳固,质量化发展便可以顺利实现。

(二)强化了企业的现代化进步

从长期发展来看,低碳经济的持续运行可以强化企业的现代化进步。首先,低碳经济的运行使得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改变。而在现代化的发展环境中,企业通过现代化管理理念的运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过去的管理漏洞在目前的管理中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其次是企业生产的方式有所转变。过去的生产追求效率和产量,但是目前更注重质量。所以在生产中,企业考虑的因素更加多元,无论是产值、产能还是环境效益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第三是在企业生产中,现代化元素的应用有了大面积的提升。总之,各种现代化理念与方法的运用,使得对外贸易企业有了质的改变,现代化程度明显提升,综合效益也有了极大改观。

(三)提升了国际贸易中技术因素的比例

从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长远影响来看,另一个显著表现就是提升了国际贸易中技术因素的比例。在过去的国际贸易中,我国对外的产品主要是加工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主要利用的是我国较为低廉的劳动力。随着低碳经济的持续发酵,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的优势地位慢慢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技术因素进行生产改进便有了积极的意义。在投入大量的技术要素之后,我国出口产品中的技术附加值显著提升,而随着技术比例的不断攀升,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因素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简言之,我国过去的产品出口是“薄利多销”,但是在技术因素比例逐渐提升的基础上,这种理念被打破,我国产品的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利润空间也明显增大。

(四)推动国际贸易的规模化发展

推动国际贸易的规模化发展是低碳经济对于国际贸易最为突出的长远影响。在上文中提到过,对外贸易的规模化与生产的数量化有关,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因为长期的低碳经济发展,使得社会形成了普遍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技术利用更加娴熟,而且在成熟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技术成本的投入有了逐渐的缩减。在低碳经济运行初期,管理模式需要重建,但是在长远的发展下,管理建设更加完善,其成本投入逐渐降低。而就产品本身而言,因为强化了技术生产,改变了生产理念,所以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提升,价值空间也在不断上升。综合来讲,产品的价值在提升,但是技术投入、管理投入等成本在不断下降,所以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在经济效益提升的基础上,对外贸易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并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规模化发展。

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现阶段我国重点强调的经济发展模式。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对我国各个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因为产业结构改革和企业生产改革带来的阵痛使得我国企业在短期内呈现出低迷的状态,但是随着阵痛期的结束和全新发展模式的确定,企业进步必然会重新起航。

参考文献:

[1]李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财贸经济,2014(9):114-123.

[2]周杰,李金叶.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重构的影响与中国面临的挑战[J].对外经贸实务,2015(10):45-48.

[3]郑峥.国际贸易规则视角下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6(6):145-146.

[4]郑欢.探讨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4):139.

[5]李秋燃.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中国商论,2016(8):130-131.

[6]张蒙.浅析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9):11-12.

[7]董宇.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138-140.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管理第4篇

现今的国际贸易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调整学科专业确定的,属于应用经济学,在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中,它同其它9个二级学科同属应用经济学,在国际贸易学(020206)中指出:“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家(地区)间商品与劳务交换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很强实践性特点的学科”。但是,当今世界已经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人员、知识产权交换及国际间的经贸合作,这些比纯粹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更为重要的内容没有包括在内。在业务范围中,指定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与管理,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组织”。从当今学科发展的实践来看,它注重了理论与政策,贸易的实务,没有指出国际经济合作这个内容极为丰富的领域,业务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在指定的博士学位专业课中,指定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研究,跨国公司管理及结合培养方向的其他专业课”;硕士学位专业课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经营管理及结合培养方向的其他专业课”。这些指定,一是笼统,二是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贸组织、国际金融、国际经贸法规等类重要课程没有提及。在指出的主要相关学科中,仅列出了“金融学和世界经济学”。而与之关系极密切的国际经济法、企业管理、国际关系等没有提及,比起其他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来相关学科很单纯。

在以上学科研究范围的指导思想下,很多学校的博士、硕士学位设置的研究范围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总体上以文字中规定的为主,领域较小,对我国整个对外经济贸易战略有重大作用的对外投资(走出去)、利用国际优质资源(引进来)研究较少,偏重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当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重点院校与研究机构未受影响,影响主要是对一般性大学,它们多局限于以上给出的范围。实际的对外经贸情况早已突破了上述设置的范围,研究外资、外经的文章充满了主要国际贸易学类杂志,但在权威的“指导简介”中没有。

更为不可理解的是,在2006年国家社会学科基金申报填表的学科目录中,在应用经济学24个二级学科里,竟然没有了“国际贸易学”这个二级学科的名称,我们申报表只好填写成“应用经济其他学科”,作为全国最权威的管理和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学科领域及其地位的,我们不得而知。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即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我国国家标准Gff13735-92将学科定义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的划分是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它有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但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一些新的知识也归于原来的体系,这是任何学科都存在的发展规律。划分学科的目的,是为了专于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研究,以求学科有新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1)从国际贸易最初的知识体系来说,就是直接的出口和进口,后来有了国际投资,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二者可以互相替代(Mundel,1957):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流动,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二者具有相互替代性;Bhagwati(1973):过多的引致投资可能带来贸易的“悲惨性(贫困化)增长”。Markuson(1983),Svensson(1984):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具有互补性,如果贸易和投资之间不合作,则出现相互替代关系,如果相互合作,则是互补关系,商品的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将互相促进。还出现外贸对外资的促进发展(陈泽星等,2005);相当多的学者都承认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相互渗透发展的现实和趋势。(2)我国实践也证明,外资利用大大促进了对外出口和进口。在经济全球化下,生产要素和人员的跨国流动,跨国投资,它的地位和利益的所得,已经超过了单纯的出口和进口,仅以外贸来衡量利益的大小已经不能反映一国得到的外贸实际利益,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是对外贸易自然的延伸或替代。

无论任何学科,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学习和研究的目的是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总战略服务,为政府和企业服务。从目前我国主管对外经济贸易的国家职能部门,也可看出国际贸易学应该研究哪些领域:最高有国务院的经贸委,国家商务部,以下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商务厅或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在以下是市县的相应部门。商务部的主要下属职能机构有近20个,但无论多少,职能业务总体可分为外经贸法规政策部门、进出口管理部门、外商投资管理部门、对外投资或对外经济合作部门四大类,当然新设立的商务部增加了管理国内市场和商贸一项大内容,倾向于内外贸一体化,这也是个新的研究点。省级商务厅或外经贸厅的主要职能机构有:没有设商务厅的省暂时不管内贸,其他管理职能部门如同商务部:外经贸法规政策(原政策法规处,现为综合处)、对外贸易(有贸易发展处、贸易管理处、贸易促进、机电进出口处)、外商投资(外资处、投资促进处、开发区处)、对外经济合作(外经处、境外处)。对于无形贸易,如旅游、运输、金融、保险的进出口,则属于其他政府部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学,它应该的研究范围是很宽泛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国界的生产要素大规模流动成为必然,载体是跨国企业和人员,因此,对跨国企业和人员及其文化的研究是越来越重要了。还有,国际竞争的加剧,多边贸易体制运转不好时,次多边即区域一体化组织,或几个国家的一体化组织,或双边一体化的发展都在涌现,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应放在一个日益关注的地位。

国际贸易学科研究面较小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学校对纯理论研究较多,应用性对策研究较少,成果鉴定重期刊发表及档次,轻政策对策性研究报告,使我们的理论成果与实际需要脱节,失去了研究成果应有的价值,也抑制了研究面的扩大。

此外,学生,甚至我们个别的同行,也把国际贸易学科的研究范围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内容理解为仅是国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这种对学科和专业的片面或错误理解,导致的负面效应是严重的。首先,它使我们研究领域局限于狭小的范围,不利于开拓应有领域或新领域,使研究水平很难提高,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政府和企业服务。其次,由于这个专业的热度非凡,我们的学生和其他有关从业人员是社会上人数增长最快和总量居前茅的,但学生如果仅做外贸单证或坐办公室,跑海关和工商税务局,这种单一的就业面,现已人满为患,中专生、高职生、大专生、本科生,同抢一个饭碗,我们的本科生与他们竞争没有多少优势。这样片面的认识会影响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外经贸人才的培养,现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不能简单地就理解为国际贸易专业,而是一个“大外经贸”专业。

二、国际贸易学科应拓宽的研究领域与方向

(一)拓宽研究领域与方向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中,对学科专业的改革结构调整提出了原则,如提出:学科专业调整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全局性、战略性调整”,“要以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优先发展适应加入WTO急需的金融、法律、贸易等类本科专业”;“大力开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的新机制”我们应根据以此指导思想并结合外经贸发展的实际和未来的趋势,拓宽研究领域与方向。

(二)学科研究总体要增加的内容

在对学科研究规律内容的界定中,应增加“生产要素跨境流动与交换”,以补充原来仅有的“商品和劳务交换”,体现当今经济国际化深入发展的现实和趋势。强调应用性、对策性,体现学科特点。在主要相关学科中,除原来列出的“金融学、世界经济”外,应增加“国际法学、国际关系、企业管理”等几个重要相关学科,体现与它的知识体系相关的重要学科。

(三)从整个再生产纳入全球的现实来考虑国际贸易或对外贸易

我们要从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国际化来看学科的研究领域。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它与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利益的分配也不局限于哪一个阶段。我们可以从国际化生产的整个再生产过程的三大阶段来看:

G--W...P...W’---G’

传统的出口贸易是仅在W’--G’间,纯粹用的是本国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出口,也叫一般贸易。

传统的进口贸易是G--W,从国外进口来直接消费。

加工贸易,外商用进口的原材料加工出口,则是G--W...P…W’---G’。

如果是在境外国外利用当地原材料生产并就地销售,则是W…P...W’--G’。

这几种方式,都是与贸易有关的,包括了直接出口(传统出口,或自己进料加工出口);直接进口(传统进口);间接出口(来料、来样加工出口,外商要扣除进料外汇);间接出口和进口(跨国企业利用母国的设备、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力加工生产后在东道国当地销售,或转销其他国家,或产品返销母国)。

以上表面上是进口与出口,实际上是利用外资来加工生产再出口;对外投资进行生产在东道国销售或转销他国或返销母国。这就是现资、加工、生产、贸易的复杂关系。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说,直接进出口,也就是传统的外贸,这是第一层次的外贸,也是狭义的外贸;第二层次的外贸,是利用外资加工生产后的外贸和国内贸易;第三层次的外贸是到境外国外投资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生产后的出口(产品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或返销母国的进口。从利益上讲,第三层次的外贸综合利益最大。所以,仅以简单的出口和进口来看国际贸易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看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都是与贸易直接有关的且利益更大。

以上是国际贸易学最核心的内容,可概括为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简言之,即外贸、外资、外经三大领域,我国管理外经贸的政府机构,主要是围绕这三大领域设置的。

(四)从与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知识与理论体系及其相关性来分类细化研究领域与方向

以下研究领域大都出现于外经贸实践中,但从全国各大学及研究机构来看,研究领域总体较小,有的研究虽然有,但不深入,有的没有开拓和创立,应拓展领域和方向。这里并非要每个学校都要面面俱到,而是指全国应有如下研究:

(1)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从古典到当代,各种理论与学说,这是最基本的重点的研究领域,要开拓新方向;(2)国际贸易实务研究:国际经贸惯例、贸易合同、争议与仲裁、物流、运输与保险、信用证等单证运用、商务谈判等,要深入研究,开创新的方向;(3)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研究:WTO规则,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协议,原料生产与输出国组织规则,联合国经济贸易组织规则,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组与协议;(4)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研究:多边经济贸易关系、区域和次多边经济贸易关系、双边贸易关系,要深入或开创研究新方向;(5)国际贸易法规政策研究:国际经济贸易法,国内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各国政策,要开创新研究点;(6)货物贸易研究:机电产品、纺织品与服装类、农林渔水产品贸易研究、原料与资源产品贸易研究,要深入研究或开拓新研究方向;(7)服务贸易研究:金融、电信、运输与保险、旅游、会展等研究,领域大,行业多,在不断扩展,地位日渐重要,是重点开拓研究的领域;(8)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走出去”战略与政策,投资方式、投资环境等,这是现在和未来都要大力进行并开拓的,是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领域;(9)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引进来”战略,产业政策,招商引资环境、方式,开发区,跨国公司研究,与上面都属国际投资的内容,研究理论多,形式及内容更多,要深入研究,以外资促进外贸;(10)国际工程承包研究:国际承包市场,招标投标,竞争能力等,要深入研究,开创研究新方向,是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方面;(u)劳务输出与自然人流动研究:这是现在和未来要大力拓展研究的领域,是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重点项目,可部分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是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以上(7)、(10)、(11),是我国重点开拓的贸易增长新领域,必须加强研究;(12)国际市场营销研究:市场预测分析,营销策略与手段,开拓的新领域;(13)国际金融研究:国际金融市场,贸易融资,国际货币体制及人民币汇率,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与运作,要结合外经贸深入研究;(14)贸易方式研究:、经销、加工、补偿贸易、租赁贸易、采购、期货贸易及电子商务等,要大力开拓、开创研究;(15)国际企业管理:跨国经营与管理,要重点开拓研究,为“走出去”服务;(16)贸易摩擦与应对研究:问题层出不穷,要深入进行研究。

三、国际贸易学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换名或同名及可否上升为一级学科问题

从以上国际贸易学需要研究的领域和方向看,它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从字面意思上看,它没有包涵这些内容,与实际要求的内容差别太大。更重要的是用“国际贸易”这个学科名,容易使人们对它产生狭义的或错误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少数人,甚至包括了实际在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我们在毕业论文封面上写学科与专业名称时,不只是学生写错,而且相当部分老师也是模糊的,其他专业的人,就更不用说是片面理解和错误理解了。这种误解,对学科研究与专业的建设都是极为不利的。为此,不如将学科名称与专业名称互相替换,学科名称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名称定为“国际贸易”。但从“大贸易”或“大经贸”看,专业名和学科名都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更好一些。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管理第5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世界经济正朝着一体化格局深入迈进。新的经济贸易方式不断调整着国际间的传统经济关系和金融贸易方式。经济信息化让全球贸易合作更显活力,同时也让经济活动参与者有了全新的思维观念与工作方式。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的推广,使得经济贸易的国际市场得到了巩固和完善,进一步规范了经济活动秩序,有效优化了不同贸易往来之间的复杂程序,实现了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

一、电子商务的规模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电子商务积极扩大网络用户之间的经济活动,突出了以电子交易作为主要方式的商业往来,已经全面完成了对传统商业贸易往来的信息化改造。因电子商务表现出的强劲发展势头,应运而生的第三方支付也成为互联网时代创新金融模式的重要成果。总体来看,电子商务已在囊括不同发展趋势的金融领域内实现了规模化。第一,银行业积极摒弃传统运作模式,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恶性影响,规避商业化利润大幅缩水,不断谋求产业结构优化,迅速加强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渗透,努力调整实现模式转型升级。第二,支付领域进一步创新扩张,支付体系更趋完善,更多以移动技术为特点的支付手段问世。依据2015年中国支付业务的权威数据统计结果,全国开展移动端支付业务超138.37亿笔,金额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如此规模的支付业务成绩彰显了电子商务富有创新性和宏观发展希望的美好未来。第三,基金理财行业同样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化成长。全民进入互联网理财时代,大量基金机构相继成立,往往依靠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优势提高营销成果,不断吸引客户。第四,网贷行业持续打破区域限制,P2P、O2O等不同模式的平台建立多年来趋于平稳增速。电子商务不断成熟,让更多商家致力于加强网购市场的精细化运作,完善消费类别、拓宽物流渠道、优化售后服务,并勇于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市场扩张,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为全球经济实现多元态势发展带来了更大驱动力。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变动

(一)经济交易方式

国际贸易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变革。传统的经济交易方式需要交易双方之间约定交易地点,并需要大量单据、凭证等纸质文件;同时因双方相互受制于交易约定的被动性,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的闲置性耗损,无异于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而新时期的经济交易不再受到过多限制。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让各种信息手段成为国际贸易方式的主要手段,任何交易程序都能够并于互联网平台中化繁入简,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也可以借助更多的安全监控机制提高交易双方的信用度。以电子商务开展经济交易后,交易方可以在特定的互联网交易市场中将所有产品信息、企业报表、参考报价等内容公开展示,极大地提高了经济交易的便利性。

(二)贸易管理方式

互联网平台属于相对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市场,因而大量国际贸易一旦在互联网中开展电子商务,就时刻处于更多自由竞争和更多利益保障的环境中。互联网拥有相对的透明性,可供更多的国际贸易参与方实现不同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从而在快速筛选和定位中实现优势组合,相对自由化的环境必然需要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电子商务中的各种商务活动不但需要更多的经济贸易理论作为支撑,同时还需要以企业的行业自律作为基础,这样的自律离不开联动式的管理体制,现阶段国际贸易的传统物流管理已经升级为对物流、财流、商流、数据流实行的集中管理,如此全面综合的管理正是有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强大功能,才能确保管理深度和广度的有效延伸。

(三)市场监管方式

一直以来,国际经济贸易的监管体系中涉及海关监管、进出口检验、关税征收等不同举措。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监管手段和力度都无法匹配当前的贸易市场信息化发展程度。新时期的电子商务,更讲求适应世界经济的增长方式,为诸多经济问题提供新的思路,这就需要世界范围内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参与和合作,不断健全电子商务的手段与内涵,提高抵御国际商业活动风险能力。当然,从现阶段国际贸易监管情况来看,不少国家和地区仍然未重视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贸易监管方面还未实现全面信息化改造,对国际贸易多元化良性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新时期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一)明确各国优势,促进国际分工

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进一步成熟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已经让全球各国能够积极挖掘自身优势,准确定位自身在国际间贸易中应该充当的角色,推动不同国家根据本国发展需求积极发展优势产品出口,并争取更多的劣势产品进口,能源、人才、技术等不同生产要素成为国际分工最重要的标签。通过电子商务,不同交易方的商务接触没有时空限制和地域文化差异,消除更多冗余环节,提高了经济往来效率。

(二)凸显新型商机,开拓国际业务

电子商务因具备互联网的开放式特点,使得各种贸易往来信息更加公开透明,避免了扰乱市场秩序的价格战争,在保障世界经济供需关系的同时稳定了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也让更多想法实现了相互碰撞,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商业贸易机遇,例如当前的网络授课、网约车等。新型商机的出现和完善,在电子商务的推广下必然会有更多的国际贸易形成,产生的流通性大大增加,各种支付手段的电子化也让国际业务变得轻松自由。

四、新时期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

步入新时期,国际间贸易更体现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竞争合作风范,电子商务俨然更符合国际贸易组成体的现代化要求。它正通过各种先进技术集中处理国际贸易,对国际贸易多元态势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内容进一步完善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更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超越,都在时刻定义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也加强了国际间贸易的内容完善。现阶段的国际贸易,首先不再只是大国之间才能开展,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较落后地区都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贸易往来,交易的内容已经完全涵盖物、财、商、信息四流的层次整合。电子商务加速了各种贸易内容的输送和传递,各种的商品实现了在线下线上之间的自由交易模式切换。许多传统交易模式中的产品存在的输送不便、存储不易、地域不通、关税极重的问题,在电子商务时代不再成为难题,国家可以和除邻国之外的更远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与更多产业链上下游国家形成多边贸易关系。

(二)国际贸易方式实现多元化

统观国际贸易传统方式,客观存在着不利于扩大贸易的因素,如流程繁琐、需要业务长期跟踪、资源投入巨大、工作容易失误等,而且贸易方的合作需要中间机构加以连线,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容易造成贸易效率降低。新时期不断完善的电子商务贸易模式,不同贸易方都依托互联网平台的运营商作中介,不需要过多的见面,在资质认证基础上开展合法咨询工作,运营商平台中往往已经上传交易双方的不同商品信息,不同商家还能接触平台进行广告植入,无形中提高了营销影响力。同时,国际贸易因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不断成熟有了更快捷便利的资金流控制,现阶段国内几乎所有贸易都能在这些平台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组织起本国与外国之间的产品营销。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完善了国际贸易的具体内容,也改变了贸易方式,物流更加国际化和智能化;线上加密支付加速资金流灌通;互联网的视频语音交流或更多信息技术让信息流实现即时传递;商流在更开放式的商务合作中得到体现。

(三)贸易群体范围更加广泛

传统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主要针对国家主体之间的贸易订单而言,同时也包括能够代表国家形象的大型企业所开展的各种进出口业务。在电子商务时代,各国开展国际贸易具有新的形态。首先表现在交易参与方不再有地域等级约束,任意两个国家之间都能够保持正常合作;其次表现在代表该国家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可以是大型企业,也可以是中小型企业,甚至拥有经营代购经验的特定个人就能够从事国际间贸易分工。这些贸易群体的种类增多,更有利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吸收更多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逐步掌握市场频繁交易的主动权。对于国家而言,电子商务在对内对外的市场经济商品交易活动中能够释放出更优质的能量。根据调查统计,2015年末的美国亚马逊公司企业财报中,指出其作为最知名的网络品牌,在美国本土地区的金牌会员超过5400万,占总用户数的47%。无论不同用户在平台停留过程中是消费还是参观,无疑表明了国际贸易已经在成熟的电子商务时代中具有更多的贸易群体,从国家、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零售商再到消费者个体,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

五、结论

全球化的经济贸易活动已经离不开电子商务所展现的便利、优越、舒适性。电子商务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上打造全新的交易环境,同时积极整合线下市场的各种资源,转变交易模式,创新运行机制,保障了国际贸易所需环境、机制的创建,也为良性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本文对电子商务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剖析,同时就当前的电子商务应用以及对国际贸易方式的相应调整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新时期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从而为加强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活动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赵志田,杨坚争.贸易周期视角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9)

[2]李德库.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8)

[3]应小凡.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与存在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11(11)

[4]刘赞彤.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实践探析[D].湖南大学,2004

[5]王建强,刘建宁.浅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J].经济论坛,2013(9)

[6]李骏阳.电子商务对贸易发展影响的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1)7.丹.电子商务时代我国国际贸易结构优化与重塑[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管理第6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路径

随着我国在国际化市场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以及进出口贸易影响日益增加,为保障我国未来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努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强我国的外贸出口多元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重点。

一、新时期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

(一)国际经济在竞争中增长迅速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已经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比重持续增加,国际贸易已经逐渐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来源。当前,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发展外贸,促进地区间的经贸往来,建立国际间的贸易合作,促使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增长。但是,与此同时,有合作就有竞争,国际间的竞争关系日趋凸显,各国都在努力提升本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对国内经济进行改革,促使国际经济快速增长,鉴于此种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之间有着不可或缺的紧密联系。随着近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持续提升,国际经济与形势对我国的外贸经济与GDP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进行认真分析,抓住中国的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与世界贸易存在内在联系,从而制定符合世界经贸发展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策略,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竞争力。

(二)贸易模式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有赖于此,国际间的贸易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球化趋势得到实质性进展,世界贸易经济局势呈现多元化趋势,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等多元化的世界贸易模式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贸易的信息沟通,打破了世界各国的空间与距离限制,使国际经济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作为拉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成员,中国经济发展一直为拉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作出着巨大贡献。结合我国实际,中国应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优化我国出口贸易经济结构,努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强我国的外贸出口多元化建设,有效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在國际经济的竞争力,加快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的步伐,摸准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式发展趋势的脉博,使世界贸易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

(三)区域经济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发展与贸易有着向扩大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向发展的趋势,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的部分经济大国为进一步稳固自身的国际经济大国地位,通过加强区域各国的经济贸易交流,有效占领区域经济贸易的主导权,与区域各国展开互惠双赢的经济与贸易合作,从而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中世界各国的竞争转变为世界各区域成员国组成的经济贸易团体之间的竞争,区域各国通过经济贸易团结协作来争强本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竞争力。中国是区域性经济贸易大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不可估量的主导地位,中国的“一路一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策,正是在全面分析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形势,为进一步加强与区域各国的互利互惠经济贸易协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各国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共同发展,同时,为世界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促进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发展人才战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才一直是当今世界的“第一生产力”,随着国际经济新形势下世界各国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优秀人才竞争也越演越烈,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谁掌握世界更多的专业技术优秀人才,谁就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趋激烈的发展趋势下稳步发展。一直以来我国都高度重视对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我国是世界人才流失大国,近几年通过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机制,很多国外优秀科学家和学者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归祖国,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等多个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培养优秀人才要从教育与企业等多个角度着手,努力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促使在育才上更科学、更合理,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综合型优秀人才。企业也要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储备以及优秀员工的培养,通过组织专业技术培训、与高等院校合作等多种机制,为企业提供大量的综合型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先进文化发展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竞争激烈的发展趋势下,各国贸易的竞争主体是企业。企业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发展程度与竞争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我国企业要实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就要不断加强对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充分借鉴当今世界先进的企业管理经营观念,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完善适用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机制,企业要结合其企业文化特色,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创造出带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经营理念,从而有力推动企业文化的和谐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人才、管理、文化、科技等全方面协调发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能够在竞争日异激烈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稳步前进,从而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经贸中的知名度,推动我国企业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

(三)树立品牌效应促进企业影响力与知名度

西方发达国家无不充分发展自己的品牌战略,并拥有自身的企业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推进企业世界化、多元化发展,不仅有效提高了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更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美国苹果、德国宝马等很多世界型企业都有着非常成功的案例。我国的企业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创造属于企业自己的品牌,当前我国也有知名企业品牌的经验值得借鉴,海尔、华为、联想等企业都走向了世界,并取得了成功。同时也不能不看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世界知名品牌相对较少,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企业品牌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创新,创造出拥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型优秀企业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中国企业世界化、多元化发展。当然想要创造一个世界型的优秀企业品牌不是短时间可以成功的,它要求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全面提升企业的人才、管理、文化、科技等全方面协调发展,增强自身在世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打造出属于中国企业自己的世界知名品牌,从而推动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三、总结

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紧密,只有抓住中国的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与世界贸易存在内在联系,从而制定符合世界经贸发展规律的经济发展策略,有效推动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涛涛. 论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化趋势[J]. 现代商业,2014,34:79-80.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管理第7篇

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办学理念与时代要求的综合体现。确定专业建设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计划,不仅要考虑到本学科自身的发展需要,更要体现出社会进步、时代更新的发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建设人才。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包括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地方院校而言,首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此来服务地方经济。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了解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和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法律与惯例,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通晓最新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与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英语交流,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和开拓精神的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来说,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应该达到如下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

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动态。

2.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熟悉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和贸易惯例。

3.能够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分析和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现象及问题。

4.了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和法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贸易政策,以及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

5.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技术,获得报关员、国际商务师、外贸单证员等至少一项从事国际贸易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6.能够熟练地使用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顺利地从事涉外商务谈判业务。

7.具备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熟练地进行电子商务的有关操作。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就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在符合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要求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课程:

1.厚基础厚基础就是要求人才具有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有人认为只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才是基础,而专业课则不是基础。于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课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压缩专业课的课时,有的专业课的课时已经减少到难以讲授的地步。其实,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不仅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把有关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国际贸易理论的学习作为重点。厚基础是指加强对学生经济学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等理论经济学课程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思想和规律。2.宽口径宽口径是指宽阔的专业方向口径。根据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求趋向多样化、应用化,以及经济学、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增设管理学科课程,如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使学生掌握一些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便在毕业时具备更高的管理技能,为日后的工作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3.重应用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或者能够在银行国际业务部开立信用证、审核单据、处理贸易融资,或者在海关、商检业务部门工作,或者能够在外贸公司处理来往商务函电、进行商务谈判、制作和审核单证,或者可以在保险公司处理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等等。课堂教学往往只是提供一般的处理方法,要真正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还必须到实践中积累经验,自己动手操作,可以利用实训课程、定岗实习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重应用就是要将课程体系向应用化方向调整,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目前国内外经贸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结合。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加强实务类理论课程的课时,如国际贸易实务;开设国家报关员、报检员、国际商务师、外销员、单证员等从业资格考试涉及的课程,如报关与报检、外贸单证、进出口模拟操作等,选用考证教材作为上课教材,鼓励学生在毕业前报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证书。通过这种课程体系的调整,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国际贸易实务类理论课程的知识,改善过去偏重理论的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学生考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书,也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高素质高素质是指培养的学生要兼具一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普遍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有所欠缺,直接影响其沟通能力与学习能力,而就业单位是非常看重毕业生的沟通能力及学习能力的。由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多为二类本科,受生源限制,学生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方面本来就有一定欠缺,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匮乏、交际能力较弱,以及不能够自主学习。从目前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发现人文素质类课程开设得比较少,开出来的要么课时比较少,要么都是选修课,常常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所以要加大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改革,增加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例如逻辑学、西方哲学、普通话、礼仪、英语口语和商务沟通等。

5.重外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涉外商务人才,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要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外语方面的课程,如国际商务英语、经贸专业英语、外贸英文函电、商务英语口语等专业英语课程,通过四年不间断的英语课学习,使学生从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强化英语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听说能力,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并通过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结算等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来加强学生对经贸英语的掌握,解决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脱节的矛盾。除了英语之外,我们还开设了韩语、日语等第二外语作为选修课程,重视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

三、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实践性很强。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开设外贸单证、国际贸易模拟操作等实训课程;其次,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逐步健全实践教学环节必备的教学设备与设施,以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官应用;再次,要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强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双赢;最后,进行模拟仿真教学,利用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创造一个网络商务平台,让学生分角色分别扮演进出口商、保险公司、银行业务员、保险公司、海关工作人员等角色,切身体会外贸公司的营销、财务、运输、税务、海关、商检,以及保险等相关业务及其流程,了解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能职责。

2.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我们在做好学生基础教育工作的同时,可以开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首先,可以开设小语种课程。与外商的洽谈中,除了使用英语,如果熟悉其他小语种,也有一定优势。我国东北地区紧缺俄语、韩语、日语人才;西北地区如宁夏、甘肃等地,急需阿拉伯语人才;广东、广西等南方城市,对泰国语、越南语需求量很大。各院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开设一些相关联的小语种课程,以便提高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其次,还可以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比如,云南与缅甸的边境贸易比较发达,且多用铁路运输的方式,急需精通铁路运输方式的人才,而我们目前的教学在讲到运输方式时一般都是以海洋运输为主,对此,可以专门开设铁路运输实务课程为这些地区输送专门人才。再如,中国西南部的广西等地位于东盟贸易圈的核心位置,该地区主要向东盟等国家出口矿石,进口农产品。这些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时就可以开设矿产品和农产品等方面的商品学课程,使得学生毕业时不仅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掌握泰语、越南语等东盟区的常用语种,同时也应熟知矿产和农产品方面的专业知识。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管理第8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 专业认知 课程实训 校外实践 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33-02

国际旅游岛战略使得海南一跃成为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热点地区。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施与推进,海南与东盟国家,日本、韩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将深入开展,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与科技交流将广泛开展。在未来十年之内,海南有望建成我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些都将预示着海南对于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将大量增加。

但是海南的国际经贸人才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需求的人才很少,国际经贸人才成了海南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海南经济形势的变化,海南各种涉外单位的国际经贸合作业务也从简单的对外货物贸易,发展到对外服务、技术、信息和资本的多层次及多领域的复杂经贸关系。海南对国际人才的需求也将从单一的国际贸易人才转向为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具有国际营销、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管理、国际商法的复合型的国际商务管理人才。此类外贸高端人才兼具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和企业管理能力、电子商务知识的交叉型人才,是既要熟悉国际商务规则与政策、有良好的外贸操作技能,还要懂得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经济条件和跨国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海南国际复合实用型人才。

为了培养有特色的海南国际复合实用型人才,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做了些创新与突破。

一、课程体系围绕复合实用型人才培养做文章

我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定位,即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有效实用型。因此,在课程的体系上,注重厚基础。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理论经济学基础,掌握基本的经济学思想和方法。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实用与有效。因此,追求课程设置的宽基础和实用性。加大技能实务性课程的比重,加大该类课程中实训的比重,要求技能实务性课程的实训课时占该课程量的三分之一。我们的课程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为: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中心,将《外贸函电与单证》、《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报关理论与实务》、《国际货代学》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删去课程重复的部分,根据需要,将这些课程过重的理论部分重新编写,以适应课程精而实用的要求。

这种课程体系的调整,一方面从知识和技能培养体系上大大加强国际贸易实务类理论课程的延展,提高学生实用技能培养,改善过去偏重理论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根据海南国际经贸人才需求趋向务实化、多样化的实际情况,顺应管理、经济两个一级学科日益交叉的现实发展趋势,增设企业战略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力争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更高的专业应用技能,为其日后的工作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突出实训实验教学

为了实现我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我们始终将实践教学穿插于理论教学之中。在四年的本科教育中,我们不仅利用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网络体验式教学,且还专门抽出四段整体时间,安排了专业认知实训、专业课程实训、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

1.专业认知实训

实训安排在第一学年结束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其内容为:国际贸易程序认知,通过实训,了解国际贸易程序的主要环节和步骤。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选修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专业实验室里,让学生根据进出口业务的整个流程扮演不同角色。如:注册公司、供求信息和网络广告、寻找客户、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等进出口业务中所涉及的流程,让学生分别以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等不同身份参与进出易模拟实验。学生能够在一个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初步接触到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更快地了解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要干什么,会遇到什么问题,要学什么。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是以模拟进出口贸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进出口业务中的各个环节为基础,在实验室利用计算机网络,参照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做法,对整个进出口业务流程进行模拟和演练。通过专业认知实训,使学生了解国际货物贸易交易的一般程序、做法,了解国际贸易交易磋商、合同订立和合同履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通行的与国际货物贸易有关的规则与惯例;了解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

2.专业课程实训

实训安排在第二学年结束后的一个月时间里进行。这时,国贸的学生已学了不少的专业基础课,也学了《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函电》、《国际结算》等专业课,马上要学习《报关理论与实务》、《国际货代学》等后续延伸的专业课。此时的专业课程实训能对学生理论课的学习起到良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实训重在外贸单证缮制。一方面,国际贸易单证是进出易必不可少的凭证,历来受到企业的重视。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单证必须符合商业习惯和实际需要。“国际贸易单证”综合实训是专业必修技能训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课程实训主要内容是商业单据、运输单据、保险单据、金融单据的缮制,要求学生根据买卖合同、信用证、货物出仓单、供货部门提供的原始资料、业务部门的有关资料与要求。明确提出外贸制单的基本要求:简洁、及时、完整、正确,即遵守进出口国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国际惯例。要求学生遵守外贸单证工作的核、算、配、制、审操作规程。经过此阶段的实训,有助于使学生把已学过的专业课重新夯实基础,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项目的任务完成路径应为:根据合同开立信用证――审核更改信用证――申请出口配额与许可证――制作商业发票――制作装箱单――办理出口报检手续(填制出境货物报检单)――办理产地证――办理出口托运手续(填制托运单)――办理投保手续(填制投保单、保险单)――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填制出口核销单)――办理出口货物报关手续(填制出口货物报关单)――换取提单(填制提单)――制作装运通知――制作其他证明(船级、航程证明)――填制汇票。

3.专业实习与实践

专业实习与实践安排在第三学年结束后的一个月时间里进行。专业实习与实践要求培养学生自己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操作技能。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其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实施专业实习与实践之时,学生已完成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即将进入专业选修课学习阶段。把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专业实习与实践能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专业实习与实践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在Sim 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上的仿真实践,也称出口贸易模拟仿真实验程序:业务洽谈建立业务联系交易磋商报价核算签订进出口合同审证、改证租船订舱出口报检出口保险核销备案出口报关取回提单,发送装运通知制单结汇核销出口退税。

通过出口贸易模拟仿真实验程序,归纳和总结整个国际贸易实务的流程和惯例,通过互联网上建立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帮助学生把握整个业务过程,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出口商、进口商、银行等)充分掌握各种业务技巧,熟悉和体会客户、银行、保险公司和动卫检、海关等机构的互动关系,熟悉国际货物买卖的全过程。

专业实习与实践的第二部分是社会实践。利用我们与三亚海关、商检、港务局、省中行国际结算部、东方船货、中海油富岛化肥进出口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的优势,实施十天的校外实习实践。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体验到实际的外贸业务操作过程和技巧,体会到外贸政策如何在实际业务中运用。使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就能亲身去体验社会。校外实习也是我们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4.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在大四上半年实施。为适应海南国际经贸人才实用型、多样化的需求,我们需培养复合型的国际贸易管理人才,培养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学习新知识和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选用了ERP电子沙盘作为我们的课程平台。ERP电子沙盘模拟与出口贸易模拟仿真实验程序一样,也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对大学四年所学课程的综合实训。借助ERP电子沙盘模拟,推演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思路。每一次基于现场的案例分析及基于数据分析的企业诊断,达到磨炼商业决策敏感度。运用战略管理的理念,制定产品战略、市场战略、竞争战略及资金运用战略。实践财务管理方法,将清晰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结构;掌握资本流转如何影响损益;解读企业经营的全局;预估长短期资金需求,以最佳方式筹资,控制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理解现金流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在模拟中,运用电子商务的手段,把企业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统一纳入到生产管理领域,把新产品研发、物资采购、生产运作管理、品牌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加以综合考虑。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达到培养国际经贸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我们的专业认知实训、专业课程实训、专业实习与实践和毕业设计,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理论教学方式,改变以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改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寓实践教学于理论教学之中,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触类旁通。同学们喜欢学,学得好学得快,用得上带得走。毕业生的反馈相当好。这对我校培养国际经贸复合实用型的人才、对我校教学理念的实践做了有益和大胆的尝试。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使毕业生顺利实现学校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对接。我们将在海南国际经贸复合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方面继续探究,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学生感兴趣、家长满意的、有特色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窦建华.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6):76~77

2 吕西萍.美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0(2):33~34

3 林 静.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院报,200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