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3 09:37:46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第1篇

青春期是指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是个体身体发育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心理飞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小学的五、六年级称为小学高年级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0~12岁之间,正好处于青春期前期。在这个时期,生理上的剧变势必给个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心理冲击,给他们带来烦恼和困惑:心理的矛盾,交往的困惑……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其心理特点既带有童年期的痕迹,又出现了某些成年人心理特征的萌芽,身心发育上充满矛盾。该阶段是决定人生道路的重要阶段,学生身体心灵成长的需求在呼唤青春期前期性教育。然而,对于青春期教育这样一个十分敏感的课题,家长们似乎有点谈“性”色变。部分家长视正常的性意识萌动为思想堕落,不敢在孩子面前提“性”;部分家长虽然能意识到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无法科学地引导孩子度过青春期。因此,家长们在家长会上都反馈希望学校能进行青春期教育。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也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曾说过:“人的一生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0~4岁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另一个就是10~15岁青少年进行的青春期教育。”

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家长教育的需求、学校教育的需求和文件的指引,我校非常重视对高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前期性教育,从2008年尝试进行青春期讲座开始不断探索,还以市级立项课题“农村小学青春期前期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为抓手,精益求精,扎扎实实进行实践研究,守护孩子们阳光的青春期,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一、立足现实,共同把脉青春期前期教育现状

为了让我校的青春期前期性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一开始就确立方向――最重要的是做好现状调查,从现状着手开展工作:以问卷调查形式,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及家校现状,切实了解学生及家校青春期前期教育知识情况,在归纳中找准研究的切入点。

通过收集报刊资料、上网查询,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相关知识,并精心设计了三份问卷调查表,分别为学生版、家长版和教师版。我们共发放55份教师问卷,剔除无效数据,回收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 90.9%;300份家长问卷,有效问卷261份,回收率为87%;350份学生问卷,有效问卷310份,回收率为88.57%。

我们就回收的621份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整理,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一)学生需求强烈、内心困惑

月经、梦遗……这些曾经在中学时代才出现的生理现象,不经意间已开始在小学高年级时期出现。据调查,我校高年级男女生已有一部分学生出现第二性征,有39%的女生反映胸部开始发育,隆起,有19.75%的女生已经开始了月经。接近五分之一的男生反映自己声调变低,有11.1%的男生有过遗精经历。部分学生对月经、遗精或其他生理变化感到紧张焦虑,亟须进行相应的指导与培训。

青春痘是青春期孩子共同关注的问题,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痘痘给他带来了烦恼,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会常用手去挤痘痘。对青春期不正确的认知以及不恰当的处理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青春痘给学生们带来的影响,因而教给他们青春痘预防及日常护理的常识和技能,可以让他们更加阳光坦然地拥抱美好的青春期。

我校高年级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他们对异性好奇,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甚至对异性产生了朦朦胧胧的好感,“××学生喜欢××学生”之类的议论也时有发生。在这个特殊阶段,应注意正确看待和引导男女生的交往,而不要一味地阻止反对。

从数据统计和学生问答题回答的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得到青春期教育指导,他们最希望了解的青春期知识依次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怀孕和避孕的知识,如何和异性正常相处,如何排解青春期的心理烦恼。他们希望的授课形式多为男女生分开课堂教学或讲座。在简答题中,孩子们反映最希望解决的是青春期的生理问题:比如月经的周期、月经期间的保健、青春痘的预防等。令人吃惊的是,竟有49%的孩子想要了解怀孕和避孕的知识,可能孩子们在“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上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意的答复。

(二)家长思想重视、行为忽视

绝大部分家长认为有必要让孩子知道有关青春期的常识,但是却从没有主动和孩子谈论“性”的问题以及青春期的问题。

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青春期阶段无论从衣着、兴趣、性格、交往还是其他方面都发生着变化。有的孩子会比较注重衣着上的打扮合不合潮流,够不够有型。兴趣往往会偏向同伴关注度比较高的方面,如男生会比较喜欢NBA、科幻片、恐怖片等,女生会追星、逛街等。而在性格方面,他们也不再是叽叽喳喳的小鸟,而是慢慢会有自己的思想,并学会了沉默。

很多家长欠缺青春期常识,不知从哪方面进行教育;有些家长知道要给孩子进行教育,但在子女面前“无从下手”,非常困惑;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教育孩子会听不进去,有种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觉得“性”方面的知识不好开口,希望学校代为教育。

(三)教师思想重视、方法需引导

绝大部分的教师认为在小学进行青春期教育很重要。尽管如此,但只有14%的教师会经常给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超过50%的教师认为,观看音像制品、阅读书报、课堂教学等是青春期教育的有效方式;有部分教师认为专题讲座和个别指导也是有效的。

二、多措并举,用心探索青春期前期教育策略

(一)构建学校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课程体系

1.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课程

在课堂实践中,我们也在思索构建学校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课程体系,并确定了学校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课程的目标。具体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关注自己及朋辈群体的青春期身心变化,学会用坦然的态度面对青春期,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认识性别意识的发展过程以及男孩女孩的差异,学会尊重男孩女孩的差异,悦纳自己的性别;懂得异性学生间积极交往的意义,掌握异性学生之间交往的原则;学会尊重异性,不侵犯异性的隐私,懂得自我保护;丰富自我体验,深化自我认识,正确地评价自我,进一步悦纳自己,完善自己。

围绕生理变化、男女性别差异、卫生保健和男女生青春期心理、悦纳性别,利用每两周一节的心理课,课题组开设了“嗨,青春期”“男孩女孩,看过来”等青春期主题团体辅导课,还利用课堂时间选播了“花季小樱桃”“雨季葱头仔”系列青春期教育视频。《哎呀,我不会还尿床吧?》《“好朋友”来了!》《女生保卫战》《的秘密》等喜闻乐见的动画片,让孩子们在赏析中与小樱桃和葱头仔共情,在共情中感悟青春期到来的忐忑与坦然。围绕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的困惑,开设了“认识我自己”“这就是我”等心育课,引领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学会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围绕青春期孩子亲子沟通、同伴相处困惑的现状,开设“换个位置想一想”“假如我是……”“学会沟通、让心靠近”等课程。这些主题(见表1)贴近小学生高年级的实际,而且心育课形式生动活泼,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并期待每一节心理课。他们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2.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讲座

除了课堂,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围绕学生关注的青春期热点问题,或分开男女生,或男女生混合一起,进行重点突破和灵活疏导,为女生开展了“我长大了”“众说纷纭青春爱情小说”等讲座,为男生开设了“青春悄悄来”讲座,为男女生一起开设了“走进青春期友谊”等讲座,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在实践中,结合我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初步构建了学校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讲座的框架体系(见表2)。

在青春期前期教育主题课程的实践中,课题组主持开发的“男生女生,快乐青春”精品课程获市提名奖,“认识自我,快乐成长”精品课程获市入选奖,课题组执教的“男孩女孩,看过来”获2010年市青春期教育优秀课例评比二等奖,“认识我自己”获2012年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二)开发学校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校本教材

根据青春期教育调查(学生版)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只有57.8%的学生会主动去学习青春期知识,绝大部分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们现有的青春期知识获得的途径依次是报刊杂志和书籍(97.4%)、互联网(95.2%)、妈妈(家人)、课堂和教科书、学生朋友、广播电台和电视。他们最愿意的是从互联网、报刊杂志和课堂上获得相关知识。从网上、报刊书籍中获取青春期知识固然是很好的途径,但是网上和报刊书籍信息浩如烟海,良莠不分。如何从网上和报刊书籍中获取正确有益的青春期知识,需要家长和教师进行指导、监督。所以,课题组在扎实开展课堂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忘搜集适合学生阅读的青春期书籍。两年来,我们购买了《Why?新时期少年科普知识动漫百科全书》《阳光寄给你:青春期心理健康故事》《爸爸写给青春期儿子的80封信(珍藏版)》《妈妈写给青春期女儿的80封信(珍藏版)》《漫话青春迨拢男生版)》《漫话青春迨拢ㄅ生版)》等几十本书,并罗列了青春期阳光阅读的推荐书目给学生。很多学生表示阅读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在立足课堂实践和推荐读物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对我校高年级学生有所助益的青春期前期教育校本教材《启航青春阳光相随》。教材以“男生女生,快乐青春”精品课程内容体系为蓝本,共有四个主题:一是“嗨,青春期”;二是“男孩女孩看过来”;三是“走进青春期友谊”;四是“众说纷纭青春爱情小说”。每个主题内容翔实,资料丰富,由“名家名言”引出“导言”,结合调查、采访,通过情境故事、访谈手记和个案分析开展的“马教师的悄悄话”,对处于青春期前期的高年级孩子指点迷津,最后提供富有“营养”的“阳光阅读”,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爱与性,树立正确的观念,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也为教师和父母了解、关爱、帮助孩子提供参考。

(三)以活动为载体,多途径进行青春期前期教育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坚持在高年级孩子中开展“馨心园”个体咨询,让学生在诉说与真诚关注中豁然开朗;开展“青春期主题”手抄报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搜集青春期主题相关资料,丰富自身认识;开展“青春心语”活动,让学生自主或写或画表达自己在青春期的快乐、困惑与成长感悟;通过青春期主题征文、视频、电影赏析方式进行教育,开展“馨心园”心理社团系列活动。“馨心园”心理社团以团体辅导、心理剧为主要形式,以游戏活动体验表演为主,穿插学生分享感悟。丰富多彩的主题,生动活泼的形式,身心参与的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阳光开朗。2010年,课题组指导的综合实践报告《为青春导航――小学高年级青春期调查与反思》获中山市第七届中小学科技节之科技创新大赛综合实践报告二等奖;2011年,课题组原创了校园心理剧“我的学习梦”,组织学生彩排、演绎,最终获得中山市东开镇首届心理剧一等奖第一名、最佳创意奖,中山市三等奖。

三、搭建家校青春期前期教育平台

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通过班主任或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家长关注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共同为孩子坦然度过青春期保驾护航。此外,充分利用“校信通”平台,加强家校沟通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教师和家长达到“同心”,努力营造有利于高年级孩子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借助镇德育品牌节目“望子成龙”的辐射作用,创编青春期前期“望子成龙”剧本,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春期前期教育网络。《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了,你准备好了吗》荣获镇2010年望子成龙剧本征集一等奖、节目录制一等奖,《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荣获镇2011年望子成龙剧本征集一等奖、节目录制二等奖。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第2篇

关 键 词:家庭;青春期教育;视域

作者简介:杨忠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家是先民由游猎进入定居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家者居也,国之本在家,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美好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教育开始的地方。

青春期教育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开展的性生理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等方面的教育。家庭是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可在我国,家庭却成为青春期教育的薄弱一环。为了做好青春期教育,本文将青春期家庭教育视域(view)中四个维度按V、I、E、W展开,以更符合时代特点,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

一、“V”:特殊个性

“V”即VERY PERSONALITY(特殊个性)。个性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风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一个未成年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个性性格,有人外向,有人内向;有人急躁,有人沉稳;有人有领导欲,有人喜欢被支配,等等。大量科学成果证实,幼儿出生1 000天就拉开了距离,故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对不同人的青春期教育应针对其特殊个性而有所区别。知子莫若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了解孩子的特殊个性,实施有针对性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家庭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身体、心理状况,改善孩子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采用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方法,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其社会化进程;关注孩子的现实生活,培养孩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态度。家长应该避免:知识学习与道德学习的分离;家庭与社会及学校的分离。

在工艺制作中,制陶匠总是把不定型的黏土充分搅拌,使其软硬适宜,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法随心捏制;玉器匠则是先根据经验判断玉石的硬度,再根据原材料的特点倾其才能雕出贴近原材料自然形态的作品。青春期家庭教育应该是玉器匠的活儿――玉器有翡翠、和田、硬玉、软玉,大小软硬,五颜六色,各不相同,必须根据孩子的特质因材施教。

二、“I”:信息素养

“I”即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素养)。21世纪的科技与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多元的信息内容、丰富的教育资源、交互的沟通方式和便捷的交流手段,同时也引发不良信息泛滥和道德约束力降低的问题。因此,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提高信息素养是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素养是指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一个人的信息素养包含:运用工具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等等。新媒体时代,浩瀚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青少年具有科学的甄别能力和自控、自律、自我调节能力,以便消除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在网上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时,家长必须教育孩子慎重选择信息,学会加工信息,思考信息,善于利用信息。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要做信息社会的主人,就需要不被激增的信息所包围而无所适从,不被繁芜冗杂的腐朽文化所侵蚀而不能自省,不被虚拟的世界所迷惑而不能自拔,不被庸俗低劣的流行侵袭而失去文化品位。要学会选择、思考、参与,设法从中受益。这样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信息时代的青春期家庭教育,既要有科学精密的训练,又要有创作艺术的才情,针对孩子“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素质和需求,作出适切的判断,才可能“随机应变信如神”。

三、“E”:榜样示范

“E”即EXAMPLE(榜样示范)。成功家长与优秀教师一样,是把科学与艺术合而为一的。青春期家庭教育是改变心灵的工作,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耐心和改进都是必须的。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亦进入青春期教育的视域。

家长做出表率,并被孩子推崇,得到认可,久而久之,孩子就效仿、跟随,这就是榜样作用、示范效应,这是建立在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的青春期教育之榜样示范法。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于1952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样:身先士卒是最有效的命令,以身作则是最严格的规章。父母既要尊重孩子的合理愿望和发展需求,为其提供了解社会、增长经验的机会,又要以身作则,正确处理友谊和爱情、工作和生活等关系,从行为习惯、处事方式、价值观念等多个层面对未成年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的行为。

青春期家庭教育需要家长言传身教。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家长必须天天向上;希望孩子天天向上,家长必须好好学习。家长不能自己终日玩网络游戏,却要求孩子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家长不能自己对别人颐指气使,而要求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人;家长也不能与配偶整日争吵,却要求孩子温和待人。

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通过示范来引导,正是所谓见贤思齐,即:当人们见到有道德有能力的贤人时,就要考虑怎么向他看齐。家长如何把示范、说理和体验、活动统一起来,是有效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方面。人类进化中演化出两种不同的能力,初级能力和次级能力。模仿就是一种初级能力,所以小孩学习语言、学习行为都非常快。榜样示范法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有效是利用了孩子本来就存在的初级能力,孩子通过模仿就毫不费劲地学会了各种正向行为。

四、“W”:教育方法

“W”即WAY(教育方法)。孩子是鲜活的生命,家长在用自身榜样感染孩子后,还需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一些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指导其建立正确的道德和行为方式。比如青春期孩子容易冲动,把握自己的能力有时候比较差。冲动和失控往往会催生一些危险行为,如酗酒、吸烟、打架、等。如果家长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能更好地管理和督促孩子的行为。

家长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一定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青春期意味着生机盎然,积极向上。小不点儿的男生长成了小伙子,小女孩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然而青春期也充满矛盾。

一是大与小的矛盾。他们明显地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开始有成人意识;然而,他们的语言、思想和行为又难脱稚气。二是知与行的矛盾。他们的认识水平在提高。进入青春期的少年精力旺盛,他们的行为与认识有时候脱节,成为思想的巨人和行动的矮子。三是要与给的矛盾。成了小伙子和大姑娘,自然要追求美,物质上与精神上的追求不断增长,可是他们不能挣钱,家庭满足他们的需要是有限的。四是性与德的矛盾。他们进入了青春期,产生了性萌动,向往异性,会产生特殊的情绪体验,但他们还不善于理智地对待和处理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针对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家长适宜采用的是引导的方法,而非硬性灌输的方法;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从容,而非怒发冲冠、金戈铁马的紧张;是程派青衣的不绝如缕,而非信天游般的高亢激昂。如果青春期教育能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效果必然显著。

青春期教育,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只有让青春期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内化于心,才真正有效果,这是重要的路径和方法。家长要抓住孩子关键的中小学阶段,施以良好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第3篇

青春期的孩子其心理特点是怎样的呢?“青春期=心理断乳期”。作为父母,应该很高兴地迎接孩子青春期的到来,而不是紧张、焦虑、抱怨和恐惧。因为青春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高峰期,是童年到成年之间的过渡,是幼稚走向成熟的桥梁,是一个人从依赖到独立的转折点。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1.有了独立意识,又有较强的依赖性。

2.有时出现莫名的忧郁、烦恼,又不愿和家长、教师倾诉。有些孩子开始记日记,但一般会藏起来。

3.喜欢交朋友,对异性感到好奇,渴望得到异性的欣赏。他们会尽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时候是改正缺点的最好时期。

4.有时会出现逆反心理。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会表现出较强烈的叛逆,不听父母的话,什么事都要自己来,他们这样做,只是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脱离对父母及重要亲人的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

父母如何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呢?

1. 有理可以申辩。要在家庭中发扬民主,鼓励孩子申辩。如果孩子长期压抑,想说的话不敢说,就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导致心理障碍。再说,爱顶嘴的孩子往往很有见识、智谋,将来可能很有作为。

2. 稳定情绪。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更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

3. 允许孩子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同时,如果家长自己做错了,也要敢于承认错误,给孩子做出表率。

4. 换位思考。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时,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换位思考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

5. 不要总是拿学习说事。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一天已经很累,本想回家清静清静,父母又问学习,孩子会很反感很烦,不如闲聊,说些孩子喜欢的话题,不仅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还能有效缓解孩子学习的压力。

6. 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青春期的孩子非常爱面子,家长不能不分场合地批评他们,特别是不能当着同学、朋友的面批评他们。一个完全没有自尊心的孩子就像是“死了面”,破罐子破摔,任何教育都不起作用;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是积极向上的,教育是有用的。

7. 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意见合理就采纳。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主人翁精神,特别是责任感,又顺应了孩子渴望独立的心理,为他旺盛的青春提供了“用武之地”。

8. 即使是批评,也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的慈爱和关心。所以,有些话最好不要对孩子说:

(1)你为什么就不能够像……

(2)你怎么这样笨。

(3)少唆,闭嘴。

(4)求求你了。

(5)揍死你。

(6)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第4篇

青春期主题教育体会1

我们学校开展了“学会感恩,感知责任”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我们有许多感触和收获。

当我们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我们是极易夭折的;当我们青春年少不谙世事时,我们也极易误入歧途。今天,我们能强健而正直的生活着,我们应该对那些在我们生命历程中用关爱扶持我们的人,用智慧启迪我们的人,用美德陶冶我们的人,用真情沐浴我们的人,心存感激。心存感激,是一种朗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天空因此而变得湛蓝,空气因此而变得湿润,美好的事物因此而变得离我们很近很近。感恩就是对自己拥有的一切要心怀感念,并应该从内心自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感恩是道德养成的过程,最终生成一种道德自觉。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厚爱中成长,我们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同学,你有没有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希望我们能从活动中找到答案!

同学们,如今的我们是家庭的宝贝,我们在父母的溺爱中生长,有许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平时同学之间的相处,学会与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谅解,需要付出、或者可能要做出某种牺牲。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在班集体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爱同学爱集体。大爱无边!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仅仅是感谢爱过我们和帮助过我们的人,而是在心存感激的同时,以同样的爱意和热情去回报周围的人,回报生活和社会。

青春期主题教育体会2

最近,不断有家长诉苦:孩子顶撞他、不服从管教,他为此多次动手打了孩子,可至今仍没什么效果,怎么办?

听了家长无助的声音,我也陷入了深思,也许此时,经历过儿子青春期叛逆的我最能了解他的苦恼,我尽我所能帮他发现教育的问题,想一些办法帮他解决,送走他后,我想了很多:

我想,家长应该明确两点:一是孩子为什么不服从家长管教;二是怎样管教孩子才有效。

第一点,孩子不服管必有其原因,家长应搞清原因,特别应摸透孩子的心理,然后才能正确施教。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第二点,是教育的方法问题。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变得独立,求知欲更强了。周末,家长可带孩子参加展览会之类的活动,让他见见大场面,开开眼界;能独自处理的事情我们都放手让他去做,如制定合理的学习、生活计划;如果做错了什么事,父母不一定要直接指出,可以让他自己将那些不对的行为和同龄孩子对照,让孩子自己去领会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确实令人头疼,但只要方法得当,依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青春期主题教育体会3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自上个月公开课总结后,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宝贝,是父母的宝贝,家人的掌上明珠。身为老师的我宝贝信任我、崇拜我、我爱他们喜欢他们,同时更要教育好他们。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既然我热爱教育,选择了教育作为我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我也相信,在教育教学我会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位出色的幼儿教师。

青春期主题教育体会4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的教导帮助下,孩子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其实家长不仅是教会孩子走路的人,还应该是陪伴着孩子学会奔跑的人。许多家长很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但是却忽略了青春期的教育——然而这个时间段,正是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候。青春期教育心得体会,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他并不是孤独的,我们一直都陪在他的身边。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它意味着朝气蓬勃的活力和不可限量的未来。可是青春期的孩子也是最脆弱的孩子,在从儿童转变为少年、青年的路上,他们总是慌乱、迷茫和不知所措。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只乘风而上却摇摆不定的风筝,作为家长,就要紧紧攥着手中的'线,给他们最温暖有力的依靠,陪伴是最好的青春期教育心得体会。

青春期孩子需要的陪伴,不再是时时刻刻和父母黏在一起,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带着尊重的、心灵上的陪伴。他们开始渴望挣脱内心的牢笼,追求独立和得到认可。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选择空间和权利,让他们自主权衡,并且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同时也要告知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都会伴随左右,给予坚强的力量。其次要主动了解孩子,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态。代沟就是在“你不说,我不懂”的情况下产生的,正如艾默生所言:“人们不去修桥,反而筑墙将自己围起来。”青少年需要尊重和理解,如果你愿意放下家长骄傲的架子去聆听,他们会给你一切走进内心世界的机会。

每个家长都有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心得体会,方法有成百上千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青春期主题教育体会5

参加了在教师进修学院举行的由计划生育协会举办的“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培训班。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第5篇

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开始,要经历婴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到中年期,最终以老年期结束,这是人出生、发展、衰老的必经历程。青春期是指人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指的是男孩女孩性器官迅速发育,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身体增长快,而且人体各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的发育逐渐趋向成熟,有人称它为“人生历程的十字路口”,它与儿童有别,又与成人不同。从发展眼光看,青春期无疑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传媒对孩子的影响,使孩子早熟的问题日益严重,用过去的年龄标准来衡量现在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时间显然已经不合适。现在小学里孩子们的成熟程度已令人吃惊,早恋在校园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些调皮的孩子在称呼异性同学时也非常大胆。虽然他们可能只是有一层朦胧的好感和好奇心,但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后果将是可怕的,因为10―12岁时,大部分孩子已经快速发育,女孩的发育较男孩还要早一些,另外,同性别的孩子发育速度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对成人世界朦胧的认识,也更加剧了孩子想要了解自身的渴望。

这时,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极易走入误区,出现性困感、性无知以及自卑、孤独、焦虑等现象,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由于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不一致,矛盾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第二特征的出现而日益明显,开始朦胧地意识到男女性别的差异,此时的男女学生都会程度不同地出现富于幻想,易于激动和对异性的好奇,热情爱慕等现象。可是中学生心里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对缓慢,这样就使中学生比较缺乏调节和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如果这个时期不去正确引导他们开展有益的活动,他们容易将过剩的精力用于不正当的活动上。

二、社会不良风气对中学生的影响。现在中学生接受教育早,接触社会面广,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大量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从外国流传进来和国内沉渣泛滥的书刊、黄色照片等给刚进入青春的中学生以强烈的刺激,由于某些学生受到来自社会的不良风气和思想意识的腐蚀,侵袭他们表现出了道德观念的颠倒,需求结构的恶性膨胀,也分辨不清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容易做出不符合实际年龄,违背社会道德的错误来,使自己留下永远的污点。俄每年有4万多新生儿的母亲是15~17岁的少女,有60%的少男少女17岁以前就偷吃了禁果,堕胎少女的人数年年增加,1996年达25万以上。法国1999年共有1万宗少女怀孕案,堕胎的6700人次。2000年2月初,法国学校决定向有需要的女学生免费派发事后避孕丸,引起家长、社会的争议。

三、在我国,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造成对性知识教育的障碍。大多数人对性问题处于无知状态,把性视为,甚至把性与丑恶、下流相联系,谁要是谈到性,不管是什么内容都会遭到反对。事实上,每个青少年到了青春期,都会遇到性问题,这是不能回避的。

青春期教育是指青少年在这段时间内所受到的包括性知识、性心理健康、人生观等教育。青春期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坦然欣喜地接受自己的生理变化,并懂得怎样做好青春期保健卫生,是教育部门和家长的共同责任。早在1963年,总理就在全国卫生科技规划会议上指出:“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关系到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大事。如果这时缺乏有关的性知识或教育不当,就会导致身体健康或行为出问题。很多时候孩子不领情,这让大人们觉得委屈:孩子为什么不明白长辈的良苦用心?而孩子却说――爸爸、妈妈、老师,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其实“性”就是那么一会事,大人搞得神神秘秘,反而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人们特别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在我国,孩子一般都是从初中开始正式接受青春期教育,而且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杂志、书籍、网上能找到黄色图片和文字。事实上大人们根本无法遮住我们的眼睛。

你不教育有人会教育,而且孩子会自找教育,找来的什么样你可就不知道了。有句话说“现在的小孩什么不懂啊”,其实他们懂的东西很多,但有不少片面的,因为那些知识都是靠好奇心“偷”来的,一不小心就偷出问题来了。据调查:

孩子们通常从什么地方了解性知识?

A、书籍、电脑等(占60.2%)

B、朋友(占34.8%)

C、家长(占2.3%)

D、教师(占2.7%)

明明是可以在桌面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偏要把它永远藏起来干什么呢?

学生处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既是接受正确教育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又是最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精神品质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所形成的道德素质,对其一生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科学的青春期教育,对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有着特殊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我们更应该以科学严肃的态度,教好“青春期教育”,及时地向青年学生传播青春期知识,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以负责的态度走好自己的青春路,健康、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1.首先,教师要抛开传统陈腐思想的影响,打破教学中的“性的”。结合学生实际,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生殖系统和其他系统几个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性知识也是一类科学知识,不应该回避,解除学生的思想障碍,破除那种有关性知识的讲授和学习感到难堪,认为下流的愚昧思想观念。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某些内容的提出方式,要做到自然。如: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讲座时,男女生可分开进行,女生讲座的重点放在月经期卫生上,男生讲座的重点则放在遗精现象和杜绝恶习上;另外,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如播放光盘,教学课件等教学方法手段,更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举办“青春期教育”专题板报或墙报,开设心理辅导教室,帮助学生解答青春期发育的各种疑难问题。

3、针对影响青春期性心理产生的两方面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对自身和异性发生的身心变化产生疑惑和好奇心理,是正常的,自然的。心中有疑惑应与家长,教师交谈,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探讨有关两性的知识,解决心理矛盾,求得心理平衡。另一方面,注意青春期性心理带有明显的社会特点,提出几个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小故事,如“一张纸条带来的苦恼”,“汽车上的扰”等请学生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心理承受力。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大千世界,好人坏人,好事坏事都有,而且其中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对于青少年学生本人来说要善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社会环境,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娱活动,接受正确的信息,警惕并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如“性解放”等的影响,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健康书籍,音像制品的潜在威胁。

4.做好个别教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青春期发育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讲解,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正确引导,不压制。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不容忽视,教师要善于以各种方式来触动学生,教育学生要学会用理智来驾驭感情,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5.请家长配合做好一些工作。在平时,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请家长注意子女平时听看的书籍、报刊、歌曲等,经常与孩子交谈,形成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教师联系。注意把子女的独立意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他们违法,甚至犯罪。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身”和“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青春期教育,要用科学的知识引导他们,走进他们的心里,积极疏导,开展适合青年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社会提倡的,什么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是良好的道德习惯,什么是违法犯罪的,使他们受到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的教育。同时,青春期教育要持之以恒,不忽冷忽热,不瞻前顾后,要不断探索青年学生青春期的系统教育,切实负起培养和教育青年学生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张景焕,李慎力.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教育研究,1996,5.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第6篇

1农村留守青少年性教育现状

1.1学校教育不到位:一是农村中小学偏重应试教育,缺少对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没有或很少开设针对性强,专业性和有效性的相关课程,不能满足农村留守青少年个性化的需求。二是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不能使农村留守青少年完全接受,良性互动受到限制。三是农村和流动人口中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面临着比同龄人更多、更复杂的性健康风险问题。

1.2家庭教育缺失:一是父母往往只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缺乏对孩子性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二是多数家长观念陈旧,没有及时满足农村留守青少年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渴求。三是对于农村留守青少年来讲,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对孩子的性教育几乎为零。

1.3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使问题更趋严重:在很多农村校园中,几乎都没有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即便开了也形同虚设。这使得农村留守青少年失去了获得青春期成长知识的正当渠道和重要机会。和城市的初中生相比,农村留守青少年对自身成长的知识贫乏,因此更容易产生一些性健康问题。

13.1由于不能获得科学的生长发育知识,加之学生对性知识的一知半解,使得学生渴望去了解性知识,甚至千方百计地去猎取、去搜寻有关“性”的书籍和资料。造成课堂上老师拼命地禁、堵,学生在课后千方百计地猎奇,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

1.3.2农村留守青少年缺乏对性的最基本的正确认识,性知识的缺乏,给孩子造成两个明显危害:第一,无知造成压力。如女孩初潮,乳房发育和男孩的遗精、性梦,手淫等诸多问题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第二,会使孩子在无知情况下做出错误行为,导致性过错,危及孩子的健康成长。

1.3.3家长和社会对孩子异性交往行为的不当评价和制止:青春期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是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但由于孩子的心理发育不成熟,不善于自我控制这种情感。教育者进行正确的施教,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异性间情。很多家长一旦有男女同学交往即当作恋爱予以“封杀”,采取一些不可理喻的措施来制止,反而使孩子对异性的正常情感变得扭曲,严重甚至出现变态心理。

2农村留守青少年性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2.1性教育对象存在局限:性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从小学到大学,从性知识到性道德,循序渐进地进行。 国家规定的课程安排中,性教育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主要对象是青春期的中学生、大学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性成熟时间比10年前提早了近一岁,不少学生小学未毕业就出现了遗精和月经,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一学生成了被性教育“遗忘的角落”。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处于关怀少、宣传教育滞后的状态。

2.2性教材匮乏:完整的性教育应该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用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手段解决年轻人“成长的烦恼”。中学课堂现有的性教育课本基本上只有《生理卫生》教科书,课本内容陈旧,主要停留在健康教育的层次上。

2.3性教育还在说“悄悄话”:在广大农村地区学校,性心理教育几乎是一个禁区。目前我国10至24岁年龄段的农村留守青少年人数超过3亿,但针对他们的性教育仍处在“半地下”状态。唯一能讲到“性”的《生理卫生》课,也是“老师挑着讲,学生偷着看”,甚至把男女学生分开来讲。

3农村留守青少年性教育对策建议

以优良的社会环境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性,带动并引导家庭做好关键的家庭教育,共同构建农村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体系。

3.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青春期教育走上课堂。虽然家庭在青春期性教育方面有特殊的优势,但由于农村家长的自身文化修养差、教育理念的缺失以及教养方式简单粗暴,很难担负起青春期性教育这一重任,因此农村青春期性教育首先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编制适合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读本。

3.2家长要切实担负青春期性教育的责任,为子女树立人生的坐标:由于性问题本身具有高度的个体性与隐秘性,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比较亲近、随意。对不便向教师提及的涉及自身的问题,如自身的生理变化、恋爱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等,孩子可毫无顾忌地向家长提出,而家长应该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具体指导,切实担负起青春期性教育的责任。

对孩子进行示范性教育。孩子对异性的态度不仅来自于父母对子女的正确教导,还来源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父母要扮演好家庭和社会中的性别角色。父母及其亲友,邻居异性交往行为要检点。

坦诚相见,善于沟通。平时要常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各种情况,以真诚帮助之心使孩子说出心理话,帮助孩子分析利弊,以长远目光调整自己行为。让孩子知道少年青春情怀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反应,学会用理智处理感情。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第7篇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因为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又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似的依赖性。青春期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而常见的就是逆反心理(青春期心理断乳)。他们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尝试、碰撞、回视,慢慢地走向成熟,在这段时间里,需要家长很大的耐心和开放的胸怀,静观他们的表演,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赞扬,这对于铸就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 ??

青春期生理变化很大,思想情绪也常不稳定,家庭和学校应注意其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问题中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其家长有高的相关关系、心理问题能否有效解决也离不开家长的全心全意配合。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材的最重要因素,而家长又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家庭教育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发展人的心理,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第二,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

2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春期心理的影响 ??

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影响很大。有学者指出,目前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教养方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在同孩子相处时缺乏爱的分寸,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事事都替孩子操办。这对于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会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的稳定性差等特点,还可能养成自制力差、感情脆弱、不合群、动手能力差等特点。 ??

严厉粗暴型的教养方式同样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它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父母是否爱自己的想法,令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对于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神经错乱,心理失常。

3 家庭教育内容对青春期心理的影响 ??

内容决定形式,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如何,往往也决定了他们自己所采取的教养方式。人格的确立、习惯的形成和兴趣的培养,无不受到家庭教育的内容的制约。总体而言,现代的家庭教育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生活习惯养成、消费观念、劳动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现实中,目前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从特定角度看,我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

家庭教育内容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家长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方面,而且某些时候表现在家长无意识对孩子进行了不良影响。比如,家长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导致心理失调,信念迷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有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

4 家庭关系对青春期心理的影响 ??

目前的家庭关系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是当今最为普遍的家庭关系。这两种家庭关系的好坏,对于青春期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

夫妻间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的合作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预定了家庭的基础特征,特别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体贴的基础之上,那么就会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中的人道主义、诚实、忠厚等品质。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冷漠、疏远、互不信任,那么将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让孩子变得冷酷、自私,会妨碍他们培养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夫妻冲突对孩子心理和性格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家庭的心理气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孩子生长在充满矛盾、父母成天吵闹的环境里,家庭气氛里缺乏宁静、和平、幸福、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结果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创伤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稳固的关系,因为它具有不可解除性,现代的夫妻关系的稳定性正受到越来越有力的冲击,而亲子关系因其血缘关系而不可替代。同时,亲子关系一经产生,就具有永久性,这是任何外力也无法改变的。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与正确相处,亲子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学会具体人际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父母对他们采取热情、温和、尊重抑或冷漠、急躁与轻视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与人的交往。亲子间不同的交往方式对孩子的个性、道德与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无数的研究结果证明,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家庭中的亲子交往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人的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缺乏精神上的亲近,则常常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所以家庭教育在培养子女健康成长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是十分重要。??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提高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家长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4.1 家长以身作则,提高素质,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平等、民主、团结、和睦、融洽),争取创建学习型家庭。 ??

4.2 亲子对话。通过写信、谈心、打电话等形式抽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树立“孩子,让我们坐下来谈谈”的观念和模式。 ??

4.3 全面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心灵的沟通与关心最能打动人。通过访校和观察了解孩子的苦恼、困难和想法,体贴入微,才能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解决他们的问题。 ??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第8篇

一些人常常拿朗朗父亲的棍棒教育来证明打骂也能教育出成功的孩子。一时间,什么“虎妈”“狼爸”都成了教育孩子的经验。鼓吹者似乎忘记了当年震惊全国的“夏斐事件”,夏斐母亲在打死孩子后,才突然意识到孩子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这时她才发出悔恨的、撕心裂肺的哭声!其实,人们并不难理解,“棍棒底下出孝子”只是针对一些孩子的特例,是正常教育的无奈,是畸形的教育,而不是我们今天应当提倡的现代教育。

在我们这样的独生子女社会,孩子们孤独一人从小学开始就要承受长达十几年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承受家长在学习上的加码、埋怨和指责。上学、作业和考试就像孩子们头上的紧箍咒,把孩子们的休闲时间榨得干干净净,有些人还想在孩子身边再安排一个“虎妈”和“狼爸”,这哪里是教育孩子,分明是摧残孩子,这将把家长们引入教育的歧途。

为什么一些孩子会在青春期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发生激烈的对抗?一些家长会说,那是因为孩子迷上了电脑、游戏、歌星影星、街舞等,也许各种原因可以说上一长串,其实那些都只是表面现象。最本质的原因之一,是孩子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的精神长期无法放松,只能下意识地从迷上的事物中求得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放松。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渐渐发育成熟,独立性和精神需求日益强烈,沉重枯燥的学习负担早已让他们不堪重负,他们逐渐强壮的身体和逐渐健全的心智让他们终于有勇气对父母说“不”,对作业说“不”,甚至对学习说“不”。他们要顽强地维护自己休闲娱乐的权利,维护自己玩的权利。多少父母在青春期孩子们的强硬面前,第一次吃惊、第一次无奈、第一次手足无措!我常想,面对青春期这样表现的孩子,父母其实应当庆幸才对,这至少说明孩子发育正常,没有让沉重的课业负担熬成呆子和傻子。在这一时期,父母的任何强硬、逼迫和打骂其实都是无效的,是压而不服的,以往那些教育“乖孩子”的方法往往无效。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上小学和中学的年代,孩子们往往容易迷上集邮和组装矿石收音机,为了买上喜欢的邮票或二极管,要省下许多零花钱。母亲是坚决反对我集邮的,她一再告诫我,决不能丧志。老师也是坚决反对我集邮的,在课堂上,他不知多少次抢走我的集邮册,甚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烂了我的集邮册。面对我的愤怒和抗争,我一直记得老师和母亲吃惊而迷惑的眼神,他们分明在说,这孩子怎么变得这么不听话。他们不知道,当我在做作业做得非常烦躁的时候,一翻开我的集邮册,就仿佛在仙境般的旷野游玩,心旷神怡。直到今天,我一直没有丢下集邮的兴趣。现在看来,那时的我实在是太需要精神滋养了!

我常想,如果我是今天的学生,我也许会成为电脑迷,疯狂地玩游戏;我也许会成为街舞迷,长发披肩疯狂地展示自己。其实,今天的孩子们也和我们当年一样,在为自己的精神寻找寄托。

我当然知道,今天的独生子女的家长们都面临非常现实的问题:马上面临中考和高考,我不能等你疯够了,玩够了,再去考试。家长们的态度是绝对不能输!一个孩子,输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但家长们也应当明白,在青春期和应试教育、家庭教育发生激烈碰撞的时候,弦绷得太紧,有时也许会绷断的。那时输的将不是高考,也许是孩子的健康和生命!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其实没有什么一点就通的灵丹妙药,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家长要了解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一个孩子一个样,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和你的孩子磨合了十几年,你总是比别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你总是比别人最先发现自己孩子的问题,你总是比别人更了解什么做法更适合你的孩子。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特别要注意松紧适度,该松则松,该紧则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该批评则批评,该表扬则表扬,别光批评不表扬。对青春期的独生子女,有时不妨表扬多一些,民主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家长也要明白这样的转变:你将从面对一个时时依靠你的小孩,到面对一个即将独立成人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