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知识经济的案例

知识经济的案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12 15:18: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知识经济的案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知识经济的案例

第1篇

1.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档案管理的重点在收集、保存资料,记载“历史”。传统档案管理多以实物存档为管理对象,管理手段主要就是用媒体(主要是纸质或实质)记录下来,并分类存放在档案室中。这个阶段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管理的重点就在“收集”、“管理”、“编目编册”、“保存”、“借阅”等工作上。同时,非常强调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所以过去只有少数的人员能借阅。事实上,传统的档案管理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记载历史,使得后人在需要的时候以历史资料为依据,档案才产生作用。由于历史的局限,传统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二是保存占据空间较大。三是查找困难。四是传统档案的安全性没有可靠的保障。

2.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收集整理档案用人多,耗费时间长

与传统档案管理一样,档案得不到及时地、实时地应用。等整理编号完毕,已经成为“历史”。有更严重的问题是,部分信息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整理的能力,致使档案规范化难以实现。

2.2网络化没有给档案管理带采革命性的变化

信息时代的网络化把全球联成了地球村,档案管理不再是孤立地由档案管理者处理的事情。因为,在信息竞争、知识竞争的激烈状态下,人们已经没有时间等待档案员那漫长的整理过程。只有对档案进行及时、快捷地处理,才能适应现实社会对档案的需求。目前就我国各级档案馆来看,档案管理的革命性变化还没有真正到来。

2.3档案的分类方法多沿袭旧制

按过去的档案管理的分类方法,最多再加进一些信息管理的规则,脱离了实际工作规律或习惯,因为绝大多数档案利用者并不是档案管理者,他们不知道档案的编目分类方法,查找起来就显得非常麻烦。事实上,这也是众多档案管理实施信息化以后出现的问题,档案信息系统依然是档案管理者自己的系统。

3.对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3.1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首先,要树立新的管理思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长期传统环境下工作所形成的思维和方法上的定式,档案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难以将现代化管理引入到档案工作中。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已经让档案工作者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等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技术和工具之一。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档案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才能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开放的视角,积极寻求档案工作的生长点,在较高层面上来筹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方略。

其次,要积极引入新方法和新手段。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买计算机,编程或买一份软件,输入微机三部曲。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档案的整理、著录标引、数据输入和为它们服务的分类法、词表等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档案原件是信息资源,是资源就有一个开发过程,计算机管理档案不能只停留在目录检索那种初步的不充分的信息开发阶段,而应更深入地发掘档案信息资源,变被动等待检索利用为主动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这就提高了开发档案的档次。同时,社会的需求与承认也会大大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变得愈来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改变封闭的现行管理方式为向外的“开放型”管理方式,使档案服务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直接面向经济,面向公众和社会的需求。

最后,要积极拓展档案馆藏的新资源。档案资源的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则是档案资源现代化的标志。因此,档案部门要把数据库建设作为信息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核心任务来抓。现行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多以纸质、音像、声像材料为主要载体,电子文件和数字信息非常少,势必影响到数字档案馆信息的传输和信息的提供利用,造成信息停滞和利用需求的阻断。因此,加快档案馆原始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进程和电子文件的积累,保证可传输数字信息的数量,并不断补充、更新和完善是档案工作满足社会需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3.2 要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

3.2.1建立“需求?D开发?D利用”的科学开发机制:首先,要立足自身资源,增加传统的编研力度,建立特色数据库,开展定向专题信息服务。其次,信息资源开发应充分分析并满足用户需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反映出档案信息由保管向利用的一种高层次转化,这将是一项以实现档案价值为目的的信息服务工作,因此必须要处理好“需求”、“开发”、“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3.2.2以电子文件归档为管理重点。当前,档案数字化相关技术标准尚不完善,在此情况下大量开展数字化工作存在风险,有可能影响到今后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另外,尽早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有利于档案工作与电子政务尽早接轨,为机关单位提供有效服务的同时,又能抓住机遇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3.3要为档案管理人员建立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

继续教育是全体在职档案管理人员不断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新要求的手段。面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形势,大部分在职人员是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到高校进行系统学习的,而继续教育采取专题讲座、实习培训、现场研讨等方式,具有时间短、效率高、内容专一、形式灵活等特点,因而成为在职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能的有效途径。

继续教育必须制度化、全员化。所有在职人员都要定期参加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并要将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列入考绩、评审的范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已明确提出,要“坚持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干部进修制度”。 继续教育必须多元化、规范化。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灵活开展各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档案管理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严格审批和监管开展档案信息化继续教育的机构,统一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教学材料及实验环境,制定规范统一的分级、分类考评体系,建立“学考结合”的专业考核制度。

第2篇

关键词:民事诉讼 立案审查 立案登记

中图分类号:DF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084-02

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强调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最高人民法院在最新民事诉讼法解释(以下简称《民诉解释》)中对立案登记制作出了进一步规定。本文拟对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改革的基本走向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立案登记制改革的背景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实行立案审查制。当事人的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第一,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第二,有明确的被告;第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第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在民事诉讼理论上这些条件被称为“实质要件”。另外,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的形式上的条件,即,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状,并按照被告的人数提出相应的副本,书写如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按照我国民事诉讼立案制度的要求,只有原告的经审查符合上述“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的前提下,法院才能受理。而且,与此相配套,法院内部还设有专门负责对案件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查的立案庭。立案庭的职责就是对当事人的进行审查,对于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的,则会在7日内予以立案,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则会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实践中,法院通常会给当事人释明,如当事人不接受,法院才会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某些案件可能会在立案之后才发现不符合条件,法院则会作出驳回裁定。

审查立案制能够阻止那些不属于法院主管、受诉法院管辖、原告不适格的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从而可以防止因为原告的滥诉而给法院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同时也可以减少因为原告的滥诉给被告带来的损害,保证了审判的实效性。但不可否认,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其一,从诉讼原理上来说,法院审判权行使的时间起点应该始于诉讼程序启动之后,而审查立案制却要求法院在立案阶段即诉讼程序还未启动之时就对案件的实体问题展开审理,这种诉讼之前开始的审理程序不仅在其正当性和正义性上存在疑问,还会进一步使真正的庭审程序陷于虚化。此外,法院对实体问题的审理应该遵循辩论原则的要求,给予当事人双方充分陈述和辩论的机会,法院据以审查的诉讼资料应该来源于双方当事人。而按照审查立案的制度设计,关于条件的审查,法院只需单方面听取一方当事人的意见,而不是在双方充分辩论的前提下判断有关条件的事项,这无疑违反了程序正当性和正义性的基本要求。其二,对于应否受理民事,法院不仅要审查“形式要件”,还要对原告是否适格、案件是否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受诉法院是否有管辖权等实体问题进行审查,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和审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将其置于短暂的审查阶段显然并不合适,尤其在此阶段,法院据以审查的依据仅仅只有原告提交的有限的诉讼资料,审查的准确性难以保证,不可避免会将一些本应受理的案件拒之门外,也就发生了我国司法实践中“难”的现象。此外,我国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和法院内部对结案率的绩效考核压力也迫使法院对立案的审查更加严格,甚至开始出现人为控制立案,从而减少立案数量,提高结案率的情况,“难”现象进一步加剧,甚至逐渐发展成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的社会问题。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要求改革法院立案制度,将审查立案制改为登记立案制,对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权。2015年1月30日,最高法院《民诉解释》,进一步明确规定了登记立案的具体程序。为使登记立案改革落到实处,最高法院还专门制定了《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立案登记制随即在全国法院普遍推行。

二、立案登记制的司法现状

单从字面上理解,登记立案似乎意味着即登记,登记即立案。但从最高法院《民诉解释》第208条的规定来看,登记立案并非普通民众理解的就会登记,登记就是立案。从《民诉解释》第一款规定来看,法院在接到当事人提交的状后,对当场能够判定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条件的,应当接收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从《民诉解释》第二款规定来看,如果当事人提交的状存在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并向当事人释明,当事人补齐相关材料后,法院应当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民诉解释》第三款规定,立案后发现不符合条件或者属于民事诉讼法第124条规定情形的,裁定驳回。

显然,在立案登记制下,法院受理案件仍然是有条件的,而且条件就是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的条件,即上文所述的“实质要件”,所谓登记,也仅仅是对当场能够判定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并立案,对于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条件的,法院只是接收其材料,登记并非立案,法院仍须在7日内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由此可以认为,司法改革推进下的立案登记需要审查的内容与立案审查制并无实质性的改变,审查的程序也基本不变,现行立案登记制本质上与立案审查制并无二致,不同的只是在法律文本上更加强调当事人的诉权保障,法院的释明须更加具体,对当事人的救济措施更加可行,也就是说,立案登记制改革其实侧重的是对司法实践中违法不立案、拖延立案等司法不当行为进行遏制,并未触及我国立案制度在立法上的缺陷。

三、立案登记制的改革走向

既然现行立案制度的缺陷主要在于在的条件中设置了实质性条件,并要求法院把是否满足该实质性要件作为受理的法定条件,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对这种实质审查进行淡化甚至是去“实质化”,即法院在立案阶段的实质审查向形式化审查转变,只对实质要件进行形式上的核对,如果形式上符合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法院就应当接受当事人的诉状,当场予以登记并立案。形式化审查的合理性在于案件只有在登记立案后,诉状送达给被告,在双方当事人攻击防御的争议局面形成之后,被告才可能对原告的提出抗辩,法院也才能以中立者的身份对案件作出裁判。但问题又回到了本文的起点,我国立法规定的条件严苛,在审查中需要判断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案件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等问题,仅仅是一般性的“核对”是难以完成的,立案审查要做到“去实质化”实际上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否则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就如同被虚置,没有立法依据的司法行为显然与程序正义的理念背道而驰。

立案登记制的初衷在于最大程度地接受当事人的诉求,使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能够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彻底解决“难”的问题,保障人人享有通过法院解决纠纷的权利。而作为一种诉讼行为,其实质是启动民事诉讼程序,对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是否属于法院裁判的范围、是否属于受诉法院管辖、当事人是否适格、诉讼请求是否成立等应该是在诉讼程序启动之后才予以审理的问题,单纯地启动诉讼程序才是的功能定位,没有必要将上述实质要件置于立案阶段进行审查。也就是说,对原告起V条件的设定应当尽可能简化,只要状载明当事人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以及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等足以确定当事人和诉讼请求,能够使诉特定化的必备条件就可以,因为这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基本前提。当然为了平衡公正与效益价值,防止无意义的诉的发生,对于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与诉讼请求的关联性也应当明确化,只要通过诉状的记载能够初步判断当事人提出诉讼请求的合理性即可。这些事项并不复杂,因而法院完全可以不经双方当事人辩论仅凭原告一方提交的诉讼材料即可做出是否予以登记立案的判断。如果原告的诉状中没有记载上述事项,法院可在释明后要求当事人予以补正。

参考文献:

[1] 张卫平.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 江伟.民事诉讼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曲N霞.论民事诉讼登记立案的文本之“困”与实践之“繁”.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03)

[4] 张卫平.条件与实体判决要件.法学研究,2004(06)

第3篇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案例教学 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f Organization Mode Design of Case

Teaching in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

YANG J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7)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 can make students have better economic thinking way. Using three kinds of organization types of case teaching: case teaching of knowledge background, case teaching of theory explanation and case teaching of theory appli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organization mode of case teaching from points of the goal setting of case teaching, case design,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se teaching, the effect evaluation.

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case teaching; organization mode

0 引言

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是其它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所以,学习西方经济学,不仅是规范学生学习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标准用语的基础课,也不仅是服务于以后专业经济学理论学习的工具课,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经济思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作为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的课程,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愈发凸显出它的战略意义。①然而由于该门课程包含较多的抽象概念和数学模型,理论晦涩、抽象并复杂,需要借助大量的数学公式、图表和图形加以分析和论证,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许多学生都是死记硬背这些理论的结论,但仍然觉得生涩难懂,不明白这些理论的内涵及其应用价值。②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界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经济生活中真实的情境与事件为题材,将晦涩的理论以生动、鲜活的事件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现有关于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中,从经济学思维方式培养角度探讨相关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比较匮乏。③所谓经济学思维方式,就是经济学者研究将经济现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早在100多年前,新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就说过,经济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真理本身”。近半个世纪后,凯恩斯又进一步肯定了经济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教条。案例教学凭借其灵活和生动的案例背景,将学生带入模拟现实的情境中,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适合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1 案例教学的组织类型

案例教学(Case Study)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郎道尔教授创立,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克里斯托弗郎道尔在他的《合同法案例》书中指出“……有效地掌握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如果不是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那些包含着这些原理的判例。”案例教学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较为灵活。④根据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组织类型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1.1 背景知识型案例教学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每一种经济学理论出现的背后都有其相关的背景。能够对整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有更为清晰的把握。例如在向学生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效用理论时,经济学家是如何从基数效用论发展到序数效用论的背景介绍。给学生举例对某人来说,一个苹果的效用是5,一个香蕉的效用是6。这种逻辑的背后是效用是可衡量的。然后就会有学生提出质疑,效用的界定是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为什么是可以衡量的呢?然后顺着学生的质疑,指出经济学家就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尽管效用没有办法准备的衡量,但是偏好是可以比较的。对于喜好的东西可以进行排序。有了这样的背景介绍,学生对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会有更清晰的把握。又如学生在学习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时,就必须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在讲授时给学生进行介绍。否则,学生很难理解“凯恩斯革命”的意义。因此,在讲授这类知识点的时候,需要对相关理论的背景知识进行相应的案例设计与介绍。

1.2 理论阐释型案例教学

目的是通过案例让学生加深对该原理或理论的理解。在讲授边际成本概念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边际的概念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举个小的案例,提问学生“为什么当今社会的社会财富增长速度要比以前快得多?为什么比尔盖茨会那么有钱?为什么以前没有出现过‘比尔盖茨’?”然后就会引起学生们的激烈讨论。这样的现象就可以用边际成本的概念来解释。由于软件类的产品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只要规模不断扩大,利润的增长就相比传统产业要快出很多倍。所以,财富的积累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又如在宏观经济学中GDP核算的概念讲解时,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进入核算的项目。合适的小案例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GDP的核算范围。“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为什么人们在金融市场的投资如购买股票和债权在经济学领域不能成为投资?”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使得对GDP和投资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准确。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指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金融证券交易活动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产生真正的价值,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此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行为,不能计入GDP。

1.3 理论应用型案例教学

目的是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该种案例教学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性要求较高,比较适用于课程大部分内容已经掌握阶段。例如在讲授完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和IS-LM模型后,让学生结合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来讨论目前我国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依据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和理解进行积极的讨论,更加深了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辅助以不同的案例教学类型,那么究竟该构建怎样的案例教学模式才适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际呢?

2 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

2.1 理论基础⑤

(1)迁移理论。莱文(Levin)的迁移假设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提出和检验一系列的假设,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⑥(2)格式塔学习理论。韦特默认为,学校学习的目的,把掌握到的知识对比到社会情景中。通过机械记忆习得的内容,只能被用于非常具体的情境中去,即应用于类似于最初学习时的情境中去;只有通过顿悟理解的内容才能成为学生知识技能的一部分,随时可用于任何情境中的类似的问题上去。⑦(3)情景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发生有意义的情境中时,学习才是有效的。情景为学习提供组织框架,而内容则决定学习的真实性。知识及其对情境的索引是镶嵌在环境中的。⑧

2.2 案例教学目标

通过对真实事件的剖析和对具体情境的推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道抽象理论归纳,并从抽象理论知识演绎到真实情景,锻炼学习者的逻辑分析的思维能力。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在于对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的掌握,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对经济现象本质的洞察能力,便不能进入经济学大门,也很难说其余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有什么本质的差别。⑩

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设计与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对具体的典型案例分析和解剖还原一个理论本来的事实依据,从而使得理论变得鲜活,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2.3 操作程序

2.3.1 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设计与选择合适的案例,并按照学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案例学习讨论的积极主动性。案例选择方面需要遵循四个标准:一是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案例的选择与所学知识点的高度吻合。二是典型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示范作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现象,不能是过于特殊的个案。三是启发性。好的案例要启发的思考。因此,设计好的案例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四是亲近性。案例的选择最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件,并且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靠近,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和认知特点,才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参与案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2.3.2 组织实施过程设计

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此阶段由教师完成案例的设计选择与任务设计工作。第二阶段案例分析阶段:可以采取授课过程的穿插案例思考和即时讨论与课前准备分小组讨论两种方式。对学生知识综合能力要求较低的背景知识型案例和理论阐释型案例,比较适合采用授课过程穿插的方式来进行案例讨论。而对于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论应用型案例更适合采取教师提前布置案例背景、学生课后讨论并准备、课中进行讨论结果展示的方式来进行。第三阶段学结。学生对自身案例学习的效果进行总结,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思,加深理解,在理论应用型案例讨论结束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2.4 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由于案例教学更多地是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培养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完全进行量化或单一地进行评估。因此,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采取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以评语和客观题目测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3 结论与讨论

当前普遍存在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的现象,关键原因在于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经济学,无法培养出学生对日常经济生活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案例教学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通过对背景知识型案例、理论阐释型案例和理论应用型案例的讲授与讨论,让学生真正开动脑筋,参与到经济学的学习当中。当然,案例教学的组织模型需要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推进,如何恰当有效地将案例与理论讲授穿插在一起,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更为重要的是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案例库是将案例教学引入西方经济学课堂的基础。

注释

① 王艳霞.经济学案例教学方法探析[J].科教文汇,2014.1:44-45.

② 邢丽娟.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改革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4:46-49.

③⑩蒙丹,姚书杰.基于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目标设定及实现路径――以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为例[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3.26(3):109-111.

④ 李梅华.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7:308-309.

⑤⑨王源.创业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模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3):114-116.

⑥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32.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保安全、抓教育、促发展”为主题,突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工作顺利进行。正确处理好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相互联系,齐心协力,努力营造安全、礼貌、祥和的教育教学环境。透过建立“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活动,广泛宣传,完善制度,强化职责,落实措施,促进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校园无安全事故,无纠纷案件,无上访事件,无周边环境问题。以求师生平安,秩序井然。

二、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xxx

副组长:局班子成员

成  员:各乡镇中心校长、局直学校校长、局二级机构负责人

三、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明确工作重点。各学校要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综合治理的工作重点:

1、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危害等教育;

2、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个性是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师生的遵纪守法观念;

3、要认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网络文化中的腐朽、消极资料的潜力;

4、要加强对校舍和教学设施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危房、消除安全隐患,严防伤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5、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作重点检查,要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

6、要加强对仪器室、实验室、机房等重点部位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严格剧、易燃易爆品的管理;

7、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工作;

8、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9、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

10、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帮困结对助学,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广泛宣传,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开展建立平安校园活动是新形势下学校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教育系统的稳定,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课讲座、橱窗、板报等广泛宣传,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好处,工作要求以及安全防范知识等。用心引导和教育师生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职责感,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三)加强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潜力。重点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安全防护知识和卫生常识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防电、防水、防火、防毒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学习。并注重自我保护潜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潜力。

(四)完善制度,安全工作有章可循。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完善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诸如,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设施定期检查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大型活动审批制度,流行病预防隔离制度,治理周边环境协调制度,使得相关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在实际工作中依章办事,狠抓落实。

(五)协调关系,加强周边环境治理。各学校要尽全力协调与当地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学校周边的关系,争取他们多方面的支持,严厉打击破坏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依法治理周边环境。同时,注重协调与全体家长之间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消除误会,增进了解,密切关系,努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要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游戏厅等,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远离不洁的小摊商贩等。

第5篇

目前,各级公安机关与属地供电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针对实际,采取了多种形式,克服了重重困难,出点子、想办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大幅度下降,营造了"保护电力设施光荣,盗窃电能违法"的舆论氛围,营造了维护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的良好环境,促进了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取得了预期效果。通过整顿供用电环境,有效地遏止了窃电的高发态势,为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警企联防、综合治理措施得当,保障有力

在公安厅机关的精心部署和正确领导下,沿线各级公安机关大力支持并参与指导、监督线路施工单位加强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全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指导各单位完善警企联防措施,并加强线路周边废旧金属收购站点日常治安管理工作,有效堵塞被盗物品的销赃渠道;加强线路设施周边场所、出租房屋及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力度,及时堵塞管理漏洞;组织专、兼职联防队伍开展巡逻护线工作,各地区巡逻干警和村级护线员尽职尽责,定期巡视责任区内的电力设施,各派出所建立完善了工作台账和巡逻记录,较好地落实了巡护责任制。

实践证明,“警企联防”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服务党和国家的大局,有利于服务电力客户,有利于服务发电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有利于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窃电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利于保护电力设施安全,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对今后的问题和困难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按照电力企业事故防范标准来讲,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案件发案率仍然较高,严重影响了为用户连续安全供电,严重侵害了社会、企业和群众利益,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和公安机关的形象。

2.在城乡建设中,施工企业(个人)不重视电力设施保护,不能及时与当地供电部门联系,在对电力通道不了解的情况下野蛮施工、强行施工,致使破坏电力设施事故频发。

3.政府相关部门在审批基建项目时,未与电力部门有效沟通,审批在电力线路走廊内的建筑和绿化项目依然存在,电力线路走廊内的私自建房、植树、挖沙取土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4.个别地区窃电违法行为猖獗,对电能计量设施破坏严重。在查处工作中,虽然有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但窃电者仍然百般阻挠,甚至围攻、谩骂,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四、新形势对电力设施保护、反窃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斗争,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力设施保护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目前,实现“村村通电,户户通电”,电力设施遍布城乡村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电网正在向超高压、特高压、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促进经济腾飞,需要我们警企双方在电力设施保护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出更大的努力。

“警企联防”虽然打破了过去“发案、破案、奖励”的旧模式,以全年不发案为主要考核指标,提高了沿线公安机关参与保护电力设施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起到了良好效果。但是,电力保护设施工作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影响电力设施保护的很多不利因素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保护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区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案件和窃电行为时有发生,给电网的安全供电和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带来了不良影响,电网企业和广大电力用户深受困扰。虽然在人防、物防、技防上投入了许多资金和精力,但由于大多盗窃电力设施的是团伙和流动作案、难以防范,加之许多电力用户认为“偷点不算偷”的错误观念,很难从根本上消除这些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的隐患。因此,造成了各地公安机关虽然都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效果上有差异。这就警示我们,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不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且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取得长期稳固的成效。

五、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警企联防工作

第6篇

从组织情境因素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将职业倦怠作为人才流失的内隐过程加以研究,从组织层面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达到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护士职业倦怠,最终达到阻止人才流失的目的。

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吉安市综合性医院1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均为女性,所在科室有内、外、妇、儿、急诊、ICU。

职业倦怠的测量采用李小妹等编译的由美国心理学家Mashach和Jackson编制的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MBI-HSS)。本研究调查者测试前进行培训。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基本情况:年龄18~40岁,平均28.32±6.28岁。护龄1~20年,平均5.37±6.87年。学历:中专16人,大专82人,本科2人。职称:护士56人,护师38人,主管护师6人。科别:内科11人,外科13人,妇产科13人,儿科19人,手术室8人,急诊科15人,ICU 21人。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100%。

结果分析,见表1。

讨论

裴春秀指出人才流失不是突然发生的1,它需要经历由内隐形态向外显形态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一般会经历抱怨、倦怠、抗拒和离职四个阶段。及时发现人才是否发生职业倦怠及其倦怠的程度,是预防人才流失的有效方法。组织情境因素是引起职业倦怠的根本。正确分析和研究组织情境因素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是留住护理人才的关键。

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待遇留人:医院应合理设置薪酬体系,对不同绩效的员工给予不同的薪酬待遇,更注重护士的工作业绩。通过良好的薪酬和福利体系体现公平公正,增进绩效,培养护士对医院的归宿感。

创新人才选用机制,制度留人:改革医院的用工形式,采取正式在编、长期聘用、临时聘用3种形式,对用工形式进行动态管理,激发竞争。同时明确注册护士的岗位职责,规定不从事护理工作者不得占用护士编制。

构建人才成长的事业平台,事业留人:Swansburg提到2,在组织中良好的教育训练制度,建立分级使用制度,畅通升迁渠道,有良好的进修机会,是护理人员愿把工作当作事业的原因。医院应创造条件,多方位开展培训,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推行“人性管理”,感情留人:护理管理者要以人为本,经常深入临床一线,聆听护士的心声,使她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将这种感情转化为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展示自身才干。

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文化留人:医院文化是推动医院发展的精神力量。不能简单地把院训或医院格言等作为医院文化,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整合人意、凝聚人心,着力打造一支理念新、业务精、服务佳、素质高、进取型的护理队伍。

创设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环境留人:政府部门有责任引导社会改变“重医轻护”的观念,加大对护士工作的宣传,让社会更多地理解和尊重护士。其次医院要定期组织护士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使同事们在活动中加强沟通了解,增进友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 信息化 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医院档案的网络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随着患者电子病历的出现,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本文主要针对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以及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 知识经济时代下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为了确保医院的自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

医院的发展需要造就、培养、发现一批优秀的人才,只有掌握这些优秀人才的详细的档案材料,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确保医院事业的科学有序、健康发展。因此,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它的实现可以延长档案的寿命,可以充分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有利于造就、培养、发现为医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医院要想提升管理水平,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实行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各级医院为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档案利用和管理水平仍然较低,技术设备和方法还比较落后,现代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对于上述情况就要采取运用先进的手段,改革管理方法,更新管理观念,从而达到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社会信息化要求医院必须加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速度

现代社会人们对具有高价值、时效性强的档案信息有着强烈的需求,为了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各级医院都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以便尽可能地适应发展需要。

二、目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还有待提高

目前,一些医院的领导层和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还很薄弱,这样就导致了医院缺少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档案材料的破损,缩短了档案的寿命。

(二)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主要包括信息化平台搭建的,要想搞好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就应当购置复印机、打印机、缩微设备、刻录机、扫描仪以及一些高性能计算机等设备,另外还要采购需要的相关软件。同时建设需要的电子产品具有生命周期较短,更新较快的特点,要注意做好后期的维护和升级工作,因此,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而对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有着制约作用。

(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了解较少,也没有经过专门化的培训,这样就导致工作人员信息化素养与需求差别较大,直接对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规范和科学带来很大的影响。

(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要想较好地建设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应当有统一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档案管理制度标准,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但是目前已有的标准规范还不能满足医院管理信息化高速、科学有序的发展。例如,医院档案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不统一、不完善,缺乏规范统一,计算机软件的实用性、软件的通用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工作中用到的软件的开发没有统一的规划,这些直接影响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也制约着档案信息的共享程度和范围,从而导致档案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地得到利用。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应采取的策略

(一)努力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加强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要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利用网络系统进行统计、借阅、检索、编目、整理、收集工作。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不但要有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操作一些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对管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以适应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信息化建设硬件和软件的配套工作

要想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就需要建立稳定的管理体系,因此就需要加大资金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要保障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的配套。同时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医院的网络建设保持同步,做好内部局域网建设,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要认真做好档案的标准化管理

医院档案应当做到标准化处理,在医院档案管理的各个步骤、各个环节,从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录入等工作都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晰,避免漏录档案材料内容,保障档案的真实完整。同时还要遵循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吸收相关行业的管理标准,健全有关电子文件管理的制度、标准、规范。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要努力做到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档案材料资源,使医院档案资料为科研、教学、医疗服务,为医院各项工作服务,更好地为患者、医务人员、有关部门以及整个社会服务,从而提高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龙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山东档案,2008(4)

第8篇

你局宣房(93)042号《关于统一房屋拆迁私人自住房屋在安置面积计算问题的请示》收悉。文中关于执行《北京市实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细则》第二十七条第一款关于拆迁私人自住房屋计算安置面积的问题,同意你局的意见,即原居住面积、私人自住房屋按产权证标明的居住面积计算;对产权证没有标明居住面积的,按实际测量的居住面积计算。

此复。

附件:宣房(93)042《关于统一房屋拆迁私人自住房屋在安置面积计算问题的请示》

宣武区房地产管理局关于统一房屋拆迁私人自住房屋在安置面积计算问题的请示

(宣房(93)042)

全文

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