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首页 优秀范文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11 09:18:19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 发展现状 应用

云计算也被称为云服务,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新型计算方式。云计算能够共享计算资源,将计算资源提供给其他的信息设备。并且,云计算以网络为依托,能够为计算机用户提供计算资源。另外,互联网为云计算提供了条件,使得云计算能够在服务器上完成计算。尤其是大型企业数比较分散的时候,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计算要求来访问数据,进而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由此可见,云计算的服务范围十分广泛,可以为多数服务器提供云计算服务。并且,云计算没有固定的形式,人们能够在各种智能终端上使用云计算服务。而且,云计算的可靠性较高,能够有效保护信息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积极运用云计算技术进行生活与工作,云计算在国内外的使用十分广泛。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信息技术人员的高度关注。研究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云计算技术的要应用效率,而且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有着深刻意义。

1 云计算的主要技术

1.1 虚拟化技术主要指云计算在虚拟环境中进行

云计算能够运用虚拟化技术简化计算机软件的配置,集中闲置的计算资源,进而减少计算成本,提高云计算系统的性能。

1.2 分布式计算

云算中的分布式计算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平衡计算负载,并对计算任务进行分割后再计算,之后再将计算结果合并起来。

1.3 效用计算

云计算中的效用计算主要指按照计算机用户需求进行计算的模型。云计算中的效用计算主要为用户提供计算资源,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率。

1.4 集群技术

云计算中的集群技术主要指将云计算过程中分散的计算资源整合起来,进而优化计算机的性能,增强计算机的可靠性。

1.5 网格计算

云计算中的网格计算与传统的集群技术不同,能够支持不同型号计算机的计算资源几何。并且,网格计算的功能强大,能够为用户解决大量的计算难题,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的云计算技术比较成熟。在上世纪初期,美国已经制定了云计算技术的长期发展规划,并制定了云计算技术对美国经济成本支出的目标。目前,云计算技术在美国市场中的市场地位十分突出扮演中重要的技术角色。欧盟国家对云计算技术做过详细的报告,并指出了云计算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中应用的重要性,建立和云计算管理框架和管理结构体系,以促进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而日本也已经建设了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为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2 国内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对云计算技术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云计算技术的研究程度较浅,并且,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设备不足。虽然,我国不断推出云计算机服务,但是,云计算技术核心结构体系还不够完善,云计算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客户和市场的技术需求。而且,我国对云计算的商业价值和云计算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云计算应用范围有待扩大。另外,我国的云计算技术服务商之前利益矛盾冲突明显,双方缺乏交流与沟通,严重制约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重视云计算技术的国内发展和应用现状,积极探索促进云计算技术应用和发展的科学方法。

3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3.1 云存储

云存储作为云计算技术的重要要应用,是云计算技术的延伸服务,主要借网络技术、文件管理和集群应用,将网络中各种各样的设备用相关的应用程序几何起来,进而实现数据信息的存储。并且,云存储的数量比较大,需要严格的安全标准,以保证云存储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目前,我国比较成熟的云存储服务主要由腾讯微云、百度云盘、谷歌云存储等服务。云存储已经成为云计算技术的重要发展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云存储的安全性、便携性和兼容性的特点会越来越明显。具体来说,云存储的安全性主要指云存储会对密码、账户名等敏感信息进行保护,并对较大的文件进行收藏,避免文件信息的丢失。便携性主要指用户只需要下载云计算软件,使用要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录,不必准备专门的存储设备,具有较强的便携性。兼容性主要指运存储对不同磁盘中的数据进行兼容,有效提高信息存储的效率。

3.2 云产品

云产品主要指云计算技术所研发的产品,主要包括运阅读器、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云等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云产品是微软公司的Azure,这款云产品以微软数据中心为运算基础,所有的应用程序都能够在微软数据中心运行。另外,亚马逊也研发出了云阅读,读者能够将云端的书籍下载到手机或电脑上进行阅读。阿里巴巴、谷歌等企业也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逐渐推出了云计算服务产品。

3.3 云桌面

云桌面是基于云计算的桌面技术,能够将个人电脑桌面上存储的数据信息转移给服务器处理,之后再将处理后的信息反馈给用户,以优化用户的本地桌面。并且,云桌面服务器中有对应每一个用户的虚拟桌面,用户能够通过云计算机书保证桌面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而降低计算机用户的安全维护负担。

3.4 云安全

云安全是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云安全主要保护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用户数据被泄露,避免计算机系统遭受黑客攻击。云安全是对云计算技术的补充,云计算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而云安全就是为云计算解决安全问题。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云安全措施主要有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访问限制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

参考文献

[1]杨燕.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J].硅谷,2015(01).

[2]赵田全.浅谈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及在企业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3).

[3]杨立博.云计算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应用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4).

作者简介

贾文杰(1980-),男,重庆市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安防技术。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第2篇

关键词:云计算;安全;防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08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当代,云计算充分体现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思想,是IT领域开始向集约化、专业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的标志,也是IT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然而现阶段云计算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云安全问题逐渐蔓延,成为制约云计算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普及应用,其安全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1]。如2009年,谷歌发生大批用户文件外泄的事件。为此,许多企业组织和标准化组织都开始对云计算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云安全成为云计算产品开发的焦点问题。

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资源的一种计算方式,它是由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还有它所依赖的互联网技术构成的。云计算具有用户计算分布性、服务面向广泛性、设备成本低廉性等特点[2]。云计算是服务方式的改变,能够使人们不用关心云的位置和实现途径,随时随地享受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2 云计算安全的现状

云安全的概念最早是是在国外产生的,后来由我国的瑞星提出了云安全计划。为了保证云计算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逐渐加强云计算信息安全的研究。现在云计算作为IT行业的革命代表,已经成为IT行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世界各国都把云计算看成是信息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云计算自身带有的安全风险使其未来的发展、进步面临不少困难。云安全中的数据保护技术、终端防护技术,还有一些虚拟环境中的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是云安全制约云计算发展的主要问题,尤其是终端用户信息的安全管理是云安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与云计算的发展相比较来说,云安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之相关的标准也都还没有形成。因此,进行云安全的研究,不仅对云计算的发展,还对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空间。目前一些信息服务厂家已经开始尝试着在云安全系统方面做出一些改进,只是由于每个厂家的经营内容以及对云安全的理解观念的差异,导致云安全的研究、开发工作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3]。

3 云计算的安全隐患

云计算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是云的安全风险和云中数据的安全风险两个方面的问题。

云的安全风险主要是指云自身设备中存在的不安全的接口或者API,导致云系统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以及黑客的攻击;一些云应用供应商对用户的注册管理松散,为不良分子注册成功并对云服务进行破坏埋下了隐患。用户在云计算系统中进行数据存储,云服务供应商与用户之间在云计算的模式中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当用户把数据交给云服务供应商之后,供应商应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控制性。云计算采用的虚拟化的数据处理,数据的无边界性和流动性使其管理存在安全漏洞,加密会降低数据的利用率,再加上一些供应商对供应链的管理不严格,合同不规范以及服务商破产、被其他企业或个人收购等问题,使云中数据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4]。

4 云计算中的安全防护策略

云计算虽然改变了服务方式,但是依然采用传统的互联网安全模式,因此云计算的安全防护策略与传统互联网安全防护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随着云安全防护技术的发展,云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各种新技术都在不断的被尝试融入到加强云安全的应用中去[5]。在这种形式下,云安全防护技术在不断的得到进步和完善,其中新一代云安全2.0以其在信誉保障、终端安全管理、威胁发现管理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受到了各大云服务供应商的青睐。

4.1 加强云客户端的信誉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威胁因素,用户单纯的通过更新病毒代码等传统方法已经不能对网络威胁进行有效的防御。最新研发的云安全2.0技术中的信誉技术方面将邮件信誉技术、文件信誉技术和互联网信誉技术集合了起来,能够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合理的信誉评估。云安全2.0对高效的客户端智能过滤还有威胁防护存储信息进行充分利用,提高了在威胁侵害之前的防御功用。

4.2 加强终端安全管理

企业的终端安全市场在整体上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导致终端产品的特征变得很复杂。企业的终端安全管理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新研发的云安全技术引入了一种新的协议,系统不需要与扫描引擎共处,而是将文件信息的检查任务转移给中央服务器,这进一步提升了云端与终端的维护效率。同时,新技术在云端就能够将大部分针对服务器的威胁解除,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

4.3 加强威胁发现管理

新云安全技术首先对网络内部的安全威胁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关联性分析,识别恶意行为,充分利用新系统中的先进技术对威胁进行分析和追踪,反馈到云端的安全中心,以及时获得防御支持。

4.4 加强运营商的管理

云计算是在社会对信息化技术的需求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运营商在对传统互联网的服务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无法忽视的挑战。如何在进行业务转型中赢取用户优势、运营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以及政策优势等,是运营商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运营商可以采取一下措施加强云安全防护:通过可信算法建立云构架,加强安全认证,同时从多方面、采用多种方式防治用户的信息外漏;充分发挥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安全储存等综合安全防护手段,解决云计算的虚拟化安全,保障云计算的可用性和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构建面向客户的安全防御体系;采用分级控制和流程化管理的方式,加强对云系统运营的管理技术,健全企业内部机制,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云安全服务体系,稳步进行云计算安全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强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云安全方面的合作关系。

5 总结语

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云计算的优势发展势不可挡,但是我们也要加强其安全性和可信性的管理。云安全是新推出的概念,再加上互联网威胁的动态变化性,因此云安全防护技术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以促进其开发和完善。作为云服务运营商,也要时刻关注云计的发展态势,推动云计算安全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党卫红.云计算的安全防护策略分析与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5):69-70.

[2]范伟.云计算及其安全问题探讨[J].保密科学技术,2011(10):51-51.

[3]姚小兵,高媛.浅谈网络时代的云安全技术[J].硅谷,2010(05):37-38.

[4]洪亮.云计算时代安全问题浅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1(05):15-16.

[5]刘波.云计算的安全风险评估及其应对措施探讨[J].移动通信,2011(09):87-87.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第3篇

【关键词】SOA 流程调度 减灾应用

1 引言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使用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的深入,网路上虽然聚集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以及软件资源等各种资源,但还存在总量丰富而资源利用率低的矛盾。为了有效满足面向互联网的复杂应用及对大规模计算能力、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必须将广域分布的异构、自治的资源进行按需组织和管理,更加有效的整合分散的计算资源,以便为用户和应用提供一体化的服务环境。云计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服务计算模式,它是在分布式计算特别是网格计算的不断发展中产生的,是一种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核心是提供计算资源、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是一种体系架构的方法,它指导着业务服务在其生命周期(包括创建和使用等)的方方面面,SOA由一系列相互交互的服务组成,屏蔽了不同平台、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和硬件架构之间的差异,实现了服务的高可重用性、灵活性,以及更好的扩展性和可用性。云计算是一种能够动态提供虚拟化可扩展资源的计算模式,这些资源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向外,所以云计算可看作是SOA应用的延伸。面向服务是云的核心理念和技术,也就是云的架构要面向服务,SOA正好迎合了云的架构需求,对现有的SOA成熟框架进行一定改进,将可以建立不同的云服务平台。

2 基于SOA的流程调度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由于云计算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又有大公司推动,发展极为迅速。Google、Amazon、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云计算领域的众多成功公司还包括Vmware、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刘鹏,2011)。Google在2007年率先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开发了电子邮件、在线文档等一系列SaaS类型的服务;Amazon在“云计算”概念出现之前就开始了提供弹性的计算、存储等服务,其云计算解决方案在技术上最为全面深入;微软在2008年了云计算战略及云计算服务平台Windows Azure Platform;Vmware在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充分利用了自身在虚拟化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在2008年与EMC、思科等公司联合推出了vCloud计划,在2009年又推出了首款云操作系统vSphere。

总体来看,IaaS 是目前云计算的主要服务类型,国外具有代表性的IaaS实例有Amazon EC2、Scientific Cloud: Nimbus、OpenNebula、Eucalyptus等,PaaS的代表实例包括Google App Engine、Apache Hadoop 、以及Microsoft Azure等;SaaS代表实例包括GoogleDocs、IBM Lotus Live、IBM Lotus Sametime、Unyte、、Oracle CRM on Demand 、Sugar CRM和WebEx等。

在国内,云计算虽然起步稍晚,但近几年来发展得非常迅速。2008年5月,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陈康等,2005);2008年11月,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9年12 月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四十多家企业一起共同倡议成立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2010 年8 月上海公布云计算发展战略,要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转型,培育10 家年收入超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和10 个云计算示范平台;2012年6月,科技部公布了《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研究和建立云计算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突破云计算共性关键技术、研制云计算成套系统和开展典型应用示范、推动产业发展等四项重点任务(中国科技部,2012)。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典型的云计算应用包括中国移动“大云”计划、“阿里云”等(钟志水,2010;刘鹏,2011)。中国移动“大云”计划,是以中国移动研究院为主体,为打造中国移动云计算基础设施而实施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原型系统开发计划;“阿里云”是由阿里巴巴集团新成立的子公司“阿里云”进行专注研究的,旨在支撑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互联网应用的开发,从而降低进入电子商务生态圈的门槛、成本,并提高效率。在云安全领域,瑞星、360 安全卫士等纷纷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

3 基于SOA的流程调度技术路线

任务级并行计算技术使平台能够结合现有软硬件资源情况对减灾任务进行合理分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高效实用。任务级并行计算技术主要基于SOA架构将所有业务算法集成起来,通过PLATFORM资源分配软件实现任务的并行计算。如图1所示。

本文研究SOA流程调度框架与PLATFORM云平台的结合。采用云计算平台管理软件Platform来实现资源的管理和调度。通过运行Platform LSF,使得集群的计算机成为一个整体,不但能把各个节点机的计算能力集合在一起,而且彼此间能够分担负载、共享资源。基于Platform进行云平台任务调度和状态查询命令的封装,同时研究SOA架构下的流程向Platform平台下流程的转换,从而实现了任务和流程的资源管理和调度。资源管理和调度技术主要是为了在高分减灾协同服务平台中实现以下功能:

3.1 云平台任务调度

以WebService形式对Platform平台的作业和任务调度命令封装,执行调度任务。如bsub命令,可用于提交作业。

3.2 云平台状态查询

以WebService形式对分别Platform平台的作业、流程、服务器状态等进行查询,对查询结果进行解析,返回解析后的结果。

3.3 云平台流程解析

对SOA流程进行解析,转换为Platform PM可识别流程文件格式。

如图2所示。

面向高分减灾的资源管理和调度技术研究包括资源管理和调度技术研究、云平台模型改造方法研究、业务流程格式转换研究和云平台与SOA平台集成研究等多项内容,技术路线图如图3所示。

基于云资源池,在Platform软件支持下,开展资源管理和调度技术研究,研究资源调度策略和资源调度方法;由于各个业务模型采用的开发语言和运行环境各异,为了使业务模型能够运行在云平台,需要开展高分减灾云平台模型改造方法研究,实现业务模型在云平台上的运行;然后开展业务流程格式转换研究,实现基于SOA的流程向基于Platform作业格式的流程转换;最后,开展云平台和SOA平台集成研究,实现整个原型平台集成。

面向高分减灾的资源管理和调度内部接口包括LSF Server管理节点和资源的接口,LSF Master管理节点和LSF Server计算节点的接口。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向LSF Server提供LSF节点的资源,LSF Server将物理主机或虚拟主机形成集群中的节点;LSF Master通过命令来管理和调度装有LSF Server的集群各个节点的资源,LSF Master向LSF Server反馈节点的状态信息。

通过资源管理和调度技术建立基于云计算的系统,实现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的管理和调度。一方面和虚拟资源向云计算平台提供所需的资源,云计算平台对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另一方面向云计算平台申请资源;云计算平台根据申请向高分业务协同与信息服务子系统提供所需的资源。

4 基于SOA的流程调度技术实现

通过配置流程级、任务级流程,测试SOA与云平台结合的系统的服务集成运行功能。

4.1 运行环境

HP 8核2G CPU服务器2台,在服务器上分别部署虚拟机4台。在其中一台服务器上开辟一个共享磁盘作为实验数据的共享。

4.2 实验方案

以洪灾和台风灾害应急监测评估业务为蓝本,抽取其中的三种并行方式进行测试。如图4所示。

依托platform的节点管理,选择了三种典型并行方式进行并行任务执行,通过算法注册、流程编排、和界面监控功能操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

(1)单个流程中批量任务的并行实验:台风暴雨灾害的预评估任务中需要对一批数据做高精度正射生产,则可以分解出50个高精度正射生产任务并行处理,每个高精度正射生产任务处理一景数据;

(2)单个流程中不同任务的并行实验:台风暴雨灾害的预评估任务中需要对数据做多种指数计算,则可以同时分解出植被指数计算、水体指数计算、气象指数计算、湿度指数计算等多个任务并行处理,每个任务处理一种指数计算;

(3)多个流程间的并行实验:同时有台风暴雨灾害的预评估任务和灾情快速评估任务在运行,这两个流程中的任务就是一个并行处理的过程。

5 结论与分析

基于现有分布式并行计算平台软件Platform,结合SOA系统架构和流程,实现了SOA流程与云平台流程的结合,突破了面向减灾业务运行的多层级调度策略与协同计算关键技术,完成了动态调度业务流程,提供了高性能处理及协同计算能力以及对减灾业务和计算资源进行多层级调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国良,孙广中,徐云,and龙柏.并行计算的一体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学通报,54(8):1043-1049,2009.

[2]陈国良,孙广中,徐云,and吕敏.并行算法研究方法学[J].计算机学报,3l(9):1493-1502,2008.

[3]陈国良.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文东,张艳.利用虚拟机技术构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实验平台[J].实践教学.134-135.

[5]张超.VMware虚拟化服务器的构建方法与展望[J].通信技术,2010,(09).

[6]周翔鹰.基于VMware构建虚拟计算机网络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7):809-212.

[7]郑广成.一种SOA云服务平台架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12):12-19.

[8]张晓洲.云计算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研究[J].网络与信息,2011(9):19-21.

[9]王佳隽.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虚拟化资源管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陶亮,男,河南省信阳市人。博士学位。现工作于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从事减灾信息化与云计算研究。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第4篇

关键词云计算;呼叫中心;油田;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165-01

就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状况而言,可谓一日千里。单纯对云技术展开考察,可以发现从2009年到2013年期间,云技术完成了其从理论逐步走向实践应用的过程,即便是这个渗入的过程,其也仍然为全球带来了超过8000亿美元的新业务收入,并且相关统计表明,在中国经济环境下,云计算同样带来了大约590亿美元的新净业务收入。由此可见其生命力之旺盛不容忽视,而在油田工作环境下的呼叫中心建设方面,云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基于云计算的呼叫中心技术特征

对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界定,在学术界中存在有多种版本,其中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将其定义为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这种对于云计算的概念界定只是从经济和实现的角度对其展开了必要的说明,虽然对于更深一步展开对于云计算的了解有所帮助,并且也成为了当前收到认可最多的云计算概念,但是随着云本身的发展,这种描述已经不足以支持目前的技术环境认知。

维基百科中收录的云计算概念为“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这种表达方式从根本上点明了云计算对于当前社会应用的根本价值,这种价值同样在呼叫中心应用环境下有着极强的体现。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打造了一个从逻辑层面看更为完善的高聚集程度的工作环境,于此同时允许这个逻辑层面上高聚集的环境中的诸多资源在物理层面实现分散。如果单纯从计算能力的角度看,云计算实际上是将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和网络中的多个计算力量聚集在同一个逻辑环境中。而如果将云计算技术放置于呼叫中心这种特殊的应用环境中,则云计算会进一步衍生出更为广泛的表现形式,即在资源的认识层面更为广泛,将呼叫所需要的诸多资源都聚集在一个逻辑环境中,甚至在对资源的考量方面,也将人力资源纳入到资源的范畴中,实现完全技术云计算的呼叫中心实现。

从技术层面看,基于云技术的呼叫中心本身是基于IP化的,这种基于IP的资源逻辑聚集,使得呼叫中心在资源层面上有着更好的聚合表现。并且以计算机作为基础的呼叫系统,本身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包括借由互联网支持的文字以及语音等多种交互方式,并且随着通信带宽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移动端的功能加强,视频也必然会出现在呼叫业务中,这些都有赖于云计算技术为相应的呼叫无业调动相应的资源予以支持。

2基于云计算的呼叫中心业务发展特征以及趋势分析

通过对云计算相关概念以及其技术优势的深入分析,结合当前呼叫中心的主要应用和服务宗旨,可以发现,云计算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参与,必然极大地成为了推动呼叫中心技术发展并且实现进一步转型的重要力量。

依据当前的发展状态,可以对未来的呼叫中心发展趋势做出更深一步的理解,而这种对于趋势的判断,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成为油田工作环境中重要的推动力量。

2.1 优化资源利用

对于资源的优化利用,是云计算最为基本的职能之一。但是在油田呼叫中心工作环境之下,这种职能又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基于广义的资源概念,云计算可以实现数据存储以及处理和人力资源的分布部署,这种状态对于面向社会的呼叫中心而言意义更为明显,即可以将数据存储和处理功能放在相对发达的区域,借数据枢纽的地位实现逻辑上的便利,而同时在二三线城市召集客服人员团队,实现对于人力资源成本的优化利用。这种优势虽然对于油田工作环境而言并不明显,但是这种分布部署的优势仍然存在,这就给予了呼叫中心更大的部署自由,既能够将数据中心放置于更为专业的保护环境中,而将人员放置于更便于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中。云计算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于优化管理工作的支持。与此同时,从资源的利用角度看,无论是数据的优化存储,还是人工智能分析功能的实现,都会对计算能力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也有赖于云计算技术的参与。更为重要的在于,对于通信系统中通信资源的配给,也同样能够通过云计算技术得到优化。这些都能够极大地提升整个呼叫中心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对于缩短呼叫响应时间、提升呼叫服务质量都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意义。

2.2 智能化数据分析以及多媒体通信的实现

云计算技术为呼叫中心赋予了更强的计算能力,因此可以帮助整个服务系统实现更为强劲的数据分析能力,并且在进行数据查询的时候,也必然可以实现更为及时的数据获取。从这个角度看,人工智能在呼叫系统中的出现势在必行。人工智能的出现和数据的更加深入分析和加工,重点在于通过呼叫客服向呼叫发起放提供更全面和及时的服务,在呼叫发起的过程中,首先相关网络可以通过呼叫发起方的自身特征,诸如接入端特征(固话或者移动端,手机或者电脑)、接入端地理位置(位于某一个工作组)等相关属性,对于呼叫发起方的身份进行初步的推断,并且将相关数据第一时间呈现给呼叫服务人员,方便其展开进一步的精准服务。并且随着接入端本身功能的强大与发展,包括图片以及视频等在内的数据格式都会成为将来呼叫的内容,这些多媒体数据在油田工作环境中可以用于包括油田工作环境以及相关设备维护、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等工作的重要支持力量,必然会在未来的油田环境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3结论

呼叫中心云平台的建设,可以为电信运营商节能降耗,大大降低运维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为后续应用的快速部署和共享资源池的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对提高用户感知和服务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第5篇

关键词:云计算; Map-Reduce算法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云计算基于互联网的关联服务的频繁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过互联网来提供海量的动态易扩展且多为虚拟化的资源。作为智能电网的中心,调度系统的运行方式计算朝着多区域联合协同计算模式的方向发展。由于电力调度时需要对实时变更的海量数据作出反应且分析后进行快速响应来保证电力调度和电力供应的时间段的安全运行。云计算在电力调度系统中可以解决电力调度系统对电力监控和事故响应问题,实现电力的智能化调度。

云计算模式构建电力调度信息平台

基于云平台下的Map-Reduce算法具有扩展性佳,容错性优良,同时可大规模并行处理海量数据,常常将该项算法的云计算技术运用在电力调度系统中,构建信息平台,对于云计算在系统中的妥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想更好的将与计算应用与电力系统中就必须有一个良好有效的信息平台。而构建信息平台的过程中云计算也是主要元素之一。下图就是在与计算的基础上建立的电力调度的信息平台层次结构图:

利用云计算,能够将系统中的计算资源以及业务数据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一个能够互相协作的信息平台满足电力调度对资源以及信息高度集成以及共享的需要。云计算运用多种虚拟化技术将系统软件、操作系统以及基础设施存在的差异屏蔽掉。把各种资源都抽象成了服务形式。

二、云计算模式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根据电力调度系统的特点与现状,对云计算模式的应用进行设计,包括IT架构与调度多业务云设计。

IT架构分为四个层次,包括基础设施层、资源管理层、调度云服务层以及调度应用层,除此之外也包括贯穿各层的安全及运维方面的服务。

云计算在调度系统中的可行性的核心技术包括虚拟化技术和分布式技术。

虚拟化技术包括存储虚拟化、主机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有利于实现调度系统中各种异构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分析,保证调度系统的高度可用性。主机虚拟化有利于调度计算资源合理分配与集成管理的实现,但目前逐级虚拟化的技术还不成熟,不能充分满足安全性以及对多类型CPU支持方面要求。桌面虚拟化可以用于规模化的软件开发以及办公自动化。分布式技术包括并行计算、并行编程框架、分布式数据库。并行计算通过研究与探索,使得它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可能。它主要用于数据采集与监控、公式计算,动态安全评估系统在线潮流数据分析以及国网和省三级调度的分析和计算。

在相同的IT构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对多重业务云架构设计了两级部署,分为一级调度和二级调度。一级调度一级分调度对下接口基于“调度云”的远程服务调用。二级调度对上端口和直调厂站与基于“调度云”的远程服务调用相接。一级调度与二级调度都包含搜索云、模型云、数据云、计划云、计算云。

云计算对海量数据的并行处理框架图如下:

其中,模型云结合了云计算的虚拟技术,形成并管理一个包含调度各业务的电网模型信息的一体化的云服务。数据云将实时数据库以及关系数据库和时序数据库等调度系统要用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进行整合,统一管理,从而形成的数据服务。搜索云指的是基于数据云、模型云、文档、下级搜索引擎等数据源,从而全面覆盖调度领域数据的息搜索服务。计算云指为小干扰计算、短路计算、暂态稳定计算、潮流计算等提供高效智能的电力系统协同计算服务。计划云指为调度计划提供状态通知、参数准备、数据准备、统一会商、统一计算和安全校核等服务。桌面云指的是基于桌面虚拟技术实现的云终端,通过网络与专业接口对调度系统内的各种“云”访问提供服务。调度云指的是各种云的集合,它的实质就是通过调度数据网络把分布在各个调度中心里的应用以及数据和IT资源整合构成的一个抽象虚拟以及可动态扩展的调度资源地,通过“需则用”的方式为调度管理、调度计划、方式计算以及模型管理等业务的应用以最快的熟读提供所要的计算和存储业务。

三、云计算在调度中的可用性和实现方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都需要被保存和处理,其中有的存在关系,有的是非关系数据,云计算的出现就成为了必然,它极大的提高了运算性能和可靠度。电力调度的数据繁杂且为连续不间断的搜集模式,以下是电力调度系统结构图:

实现云计算的算法很多,但近40年内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Map-Reduce算法是较为普及的一种,虽然该技术存在些许不足,但它具有高精度可模拟仿真,对于海量的非关系数据群进行精细管理等优点无疑让它必将走向主流,并且逐步吸取新技术加以完善。其架构简图如下:

基于云平台下的Map-Reduce算法具有扩展性佳,容错性优良,可大规模并行处理海量数据,常常将该项算法的云计算技术运用在节能环保以及调度性能优化方面工程中。Map-Reduce云计算技术针对电力调度信息平台的特点与云计算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电力调度信息平台的技术架构借助Hadoop开源框架下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的虚拟化 。

云计算技术可采用廉价的服务器集群,对服务器类型不加限制,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各级调度部门闲置的服务器资源,大大降低建设成本,避免重复投资。

四、结语

云计算的发展已然成为IT界的巨大变革,而IT技术又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我们可以肯定的就是,未来10年之内的云计算必定会给智能电网的建设带去诸多影响。在此种状况下,就要求我们做好相关可行性的论证以及总体设计,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云计算模式的应用研究与设计,尤其是在实际应用当中,更加需要实行稳扎稳打的方式。Map-Reduce云计算的实现优化了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但是云计算依然还存在不断优化改善的必要,需要引进和借鉴高新尖技术,提高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调用优化和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阳等.云计算模式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2012,45(6):14-17.

[2] 冯登国等.云计算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2011,22(1):71-83.

[3] 覃雄派,王会举,杜小勇等.大数据分析RDBMS与MAPREDUCE的竞争与共存[J].软件学报,2012,23(1):32-45.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第6篇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安全;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3021-02

1 国内外云计算发展现状

1.1 国外云计算发展现状

“云计算”的概念最早是在2006年由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提出。

在美国,政府从2010会计年度开始将轻量级的工作流程转到云端,并且加强了对云计算的安排,把云计算纳入了政府规划与架构中,资助了众多试点项目,包括中央认证、目标架构与安全、隐私以及采购相关内容。短短几年,云计算在美国政府机构的IT政策和战略中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日本,政府出台了各种云计算发展计划政策,大力扶持和引领云计算在日本发展,旨在借此降低政府IT运营成本。云计算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汽车导航、实况视频转播、智能电网、智能城市等一大批应用被搬上了云端。

随着云计算在各国的应用与发展,云计算的安全风险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各国政府在支持和推广云计算的同时也在积极关注着云安全。2010年3月,欧洲领导人呼吁制定一个关于数据保护的全球协议,用以解决云计算的数据安全弱点,这个呼吁是由来自多个国家的300名网络法律专家在欧洲议会讨论网络犯罪法规和谐化的会议上提出的。欧洲网络和信息安全局(ENISA)也表示,将推动管理部门要求云计算提供商通知其客户关于云计算的安全问题。

1.2 国内云计算发展现状

我国云计算起步与国外相比较晚,但是增长速度相当快。从2008年开始,涉足云计算的IT企业在我国逐渐建立了多个云计算中心。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也已经投身云计算,网盘、相册、通讯录等云服务相继在百度上线,其实百度搜索天然就是“云”,搜索用户可以在1秒钟内得到大量搜索结果,完全依赖于远程服务器集群的高速数据运算和海量数据存储。

2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及管理系统实现

2.1 构建网络管理服务云平台

充分利用云计算无缝整合资源的特点,将网络中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及网络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整合,构建网络服务云平台。该平台包含私有云、公共云和混合云三个部分:私有云为网络管理部门内部提供相关的业务应用支撑服务;公共云为公众提供基本信息查询与核实服务;混合云面向政府等行业用户,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与网络管理相关的数据整合与交互服务。

2.2 建立网络服务云平台安全体系

可信计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安全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服务器、微机、PDA 和手机终端。在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中,引入可信计算技术,通过可信存储服务、可信认证和行为可信评估等安全机制,保证网络服务云平台自身及使用者的安全。另外基于虚拟存储系统的云计算平台将物理存储设备统一管理与封装,每个虚拟机都分配在指定的云计算资源模块中工作,与数据安全密切相关的存储资源相互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隔离,每个虚拟机中的数据与信息资源相对独立,保证了数据的隔离性和安全性。

2.3 提供基于统一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管理机制的网络管理云服务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管理是实现网络服务云平台安全体系的重要机制。身份认证是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为云服务平台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提供安全保证。访问控制管理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按用户身份及角色限制其对网络云服务以及相关资源的访问。网络服务云平台使用统一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管理机制,云用户通过单点登录,即可获取相应的授权。用户信息的存储、处理、传输等都与云计算系统有关。关键信息或隐私信息的丢失或泄露,将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通过在网络服务云内部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可以满足用户对网络服务云平台的安全需求。通过实施有效的行为,可以实现对访问和操作云服务虚拟资源的安全监控。

3 结束语

云计算的出现对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网络新技术应运而生。与可信计算、存储虚拟化相比,网络虚拟化技术更加复杂多样,随着云计算大规模的应用实施,云计算网络主流技术将逐渐明确统一。作为云计算来说,它给IT业大幅节约了成本,对于网络安全与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房秉毅,张云勇,陈清金,等.云计算网络虚拟化技术[J].信息通信技术,2011,5(1).

[2] 高婷.云计算的信息安全问题[J].硅谷,2011(21).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第7篇

1研究背景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信息管理成本在企业经营成本中所占的份额也在逐步增加。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应用信息管理技术,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水平,迫切的需要一套快速、有效、易于扩展的信息管理系统。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业务与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紧密的耦合在一起,而伴随着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应当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可控性。而为了满足上述条件就必然会导致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

传统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多是基于B/S架构模型的。在这种架构模型的基础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性能提升多是通过升级服务器硬件来实现的。而仅仅是购买服务器来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升级,对企业来说都将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资本支出。而随着高性能多核CPU、虚拟化计算以及分布式存储系统等技术的出现以及高速互联网和高性能路由器的普及和推广,使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以云计算技术为平台,并在其上部署相应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这将大大减少企业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并且由于云计算技术具有弹性,高可用性的特点,使得相应的运维成本也大幅度的降低。

2云计算应用分析

2.1 云计算技术基础

云计算共有三种模式: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Service(I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Service(PaaS)。

如图1所示。

图1

通过这三种模式,可以将指定的软件、平台和基础设施作为服务提供给特定的企业或用户。而与此同时企业在享受上述服务的同时可以不必过多的考虑管理与运维成本。云计算具有如下特征:(1)按需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从服务提供商,或者私有云平台中获得想要的计算资源、存储等。(2)自助服务。消费者可以自由的定制相应的服务资源。

(3)高连通性。消费者借助网络可以在任何位置获取可用资源。(4)服务可控。云计算平台可以对服务进行自动控制和优化,并且在资源监控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例如可以动态调整带宽、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等,使得对消费者的服务始终保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5)资源独立。根据消费者的不同,云计算平台可以对消费者的资源进行独立管理,而这种管理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透明不可见的。(6)快速响应。可以根据用户的请求动态分配系统资源。

2.2 常见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大多数公司在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技术升级的长期规划、管理策略等。与此同时对于如何将新技术融合进自身管理系统当中也缺乏思考。目前只是通过简单的购买硬件和软件的方式来对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并没有将信息管理上升到企业管理的层次。

2.3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管理解决方案浅析

企业信息管理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对当前的企业信息管理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了解到优化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在于观念的创新。云计算平台的特点是能够用较为低廉的成本进行规模化,水平化的扩展。而对于目前基于x86的服务器-浏览器(B/S框架)系统的升级和扩容工作都是通过增加服务器集群的规模来实现的。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实现对现有系统的升级,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激增,使得大部分公司都难以承受。而得益于高性能x86服务器的出现,以及多核多线程的CPU,高存储量的内存及硬盘存储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使得构建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可能。而且利用云计算平台的诸多特性,使得整个管理系统的硬件规模得以控制,不会伴随业务的升级而使设备的保有量急速膨胀。而且基于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所有的服务器均可以为整个系统提供高效稳定的服务,而存储设备也可以被统一的纳入系统管理当中来。

随着近年云计算框架规模构架技术的成熟,过去多年的时间中,有大量的云计算平台成功部署的案例,多家互联网公司和电子商务公司均已经采用了拥有大规模基础设施的云计算平台。

基于对企业现有的计算机资源的分析,发现对现有服务器进行虚拟化平台整合后,公司服务器的数量在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其运行效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进而直接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投入,以及未来几年内硬件基础设施的购买费用。

通过企业与云实施部门的沟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信息化设计,通过云平台的实施,设计出相对先进、全面、稳定的需求总体框架。部署完毕后的云计算平台将能提供完整的资源与业务服务,与此同时也保留了相应的升级接口,对后续上线PaaS和SaaS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使云计算平台的适用性和扩展性大大提升。该系统的构架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

(1)基础服务部分:主要是使用VMware vSphere云操作系统将服务器集群虚拟为一个功能齐全的IaaS服务层,这个层次的设计和部署由专门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实施。(2)门户服务部分:通过使用云计算基础服务管理工具,为用户提供了服务请求和运营支撑的功能。(3)计费服务部分:主要是针对用户的使用特点来行进成本分析和研究,该服务主要通过分析用户的服务请求特点,通过统计跟踪云计算服务的资源使用量,来分析虚拟设备和相关存储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为用户建立一份详细的资源使用统计分析报表,从而便于用户调节和转换系统的资源使用量,同时对云计算平台的状态进行监控。(4)云安全服务:通过VMware vShield的安全解决方案,直接完成在云计算方案下的安全策略,通过权限资源等控制,不仅保证云计算的优势,同时对整个云平台提供了安全保护,允许用户在一定的规则下增加相应的程序和数据。

3建设成果与思考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第8篇

【关键词】云计算 技术 城市网络

1 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与传统数据相比,虚拟化云计算系统有哪些优势,虚拟化云计算系统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类型构成的数据集合群。

1.1 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将带来哪些变化

首先推动决策制定更加科学。相比于传统各项工作重在总结解释现有状况、缺乏准确有效预测的问题,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可以通过运用虚拟化云计算系统技术,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收集与挖掘、及时研判与共享,积累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实现由数据到知识的转化、由知识到行动的跨越,从而成为支持智能化城市网络科学决策和准确预。其次推动工作开展更加高效。虚拟化云计算系统的一大重要价值在于它的“全”,空间结构上多角度、多层次信息的交叉复现,时间结构上各种相关联的信息的持续呈现。再次推动融合手段更加丰富。虚拟化云计算系统时代改变了信息收集的数据来源方式,也改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内容处理方式。最后推动结果运用更加有效。虚拟化云计算系统公开形成倒逼机制,将使各责任主体的工作模式从以往的单纯结果导向向结果和过程导向同时并重转变。

1.2 推动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科学化带来哪些挑战

(1)是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数据资源还不够丰富。目前,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已经实现面向各级各类智能化城市网络开展融合评估监测职能,信息平台建设已经起步,但是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信息资源还远不能满足虚拟化云计算系统环境下的工作需要,形成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虚拟化云计算系统的基本条件还达不到。

(2)是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信息使用还不够充分。我们在开展义务智能化城市网络均衡发展融合评估认定、义务智能化城市网络质量监测等各项工作时,各级政府智能化城市网络状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师和学生的许多智能化城市网络行为等数据都可能构成虚拟化云计算系统,但是由于数据意识的欠缺,目前对这些数据基本上用过就废,未能妥善保存运用,也没能做进一步的挖掘分析,这是对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3)是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队伍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融合的水平还不够高。目前,全国有一大批专兼职督学活跃在智能化城市网络教学工作第一线、掌握智能化城市网络动态第一手资料,他们本应成为智能化城市网络“虚拟化云计算系统”的采集者、使用者和直接受益者。

2 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工作的初步探索

2.1 将虚拟化云计算系统应用于制度设计

我们利用虚拟化云计算系统,为融合科学决策、加强制度建设提供了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思维模式。例如智能化城市网络规划纲出台以来,我们制定了《智能化城市网络均衡发展融合评估暂行办法》、《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评估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网络结构融合评估工作的意见》、《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评估办法》等,初步建立了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2.2 建立虚拟化云计算系统平台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虚拟化云计算系统平台下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时搜集、实时处理数据信息,为实现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信息采集和海量数据的分析比对奠定了基础。如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开发城市网络结构管理评价信息系统,今后将在全国普遍开展智能城市结构管理网上自评试点,组织用户针对生活管理、污染管理、空间感知结构管理、移动终端管理、智能化城市网络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网上自评,探索建立完整的自评、信息公开、融合评估的智能城市结构管理评价机制。

3 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科学化水平

针对智能城市结构人才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是推动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科学化的关键。要着力提高智能城市结构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将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信息化纳入考核指标,强化对于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的考核,提高智能城市结构人才推动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科学化的能力。要加快研究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形成包含全国所有城市的基本信息、工作实绩、考核评价、培训情况等方面信息的虚拟化云计算系统库,利用虚拟化云计算系统技术实现对智能城市结构人才的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助推智能城市结构人才优化结构、科学规范高效开展融合工作。

4 结束语

随着教育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化云计算系统技术时代的信息风暴开始席卷各个行业领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拟定,按照“深入推进区域信息化、强化国家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的要求,高效云计算系统技术发展作为智能化城市网络“智能化城市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得到确认和巩固。目前,结合虚拟化云计算系统技术环境下的新形势,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新任务,如何充分利用虚拟化云计算系统技术,推动建立科学规范的智能化城市网络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智能化城市网络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区域信息化是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关键[J].人民教育,2014(3):1.

[2]周海涛.高等教育“区域信息化”的缘由与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3):3-8.

[3]吴云鹏.教育学的教学案例设计策略[J].教育评论,2013(5):108-110.

作者介绍

冉鸿雁(1986-),女,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和虚拟网络应用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