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5 16:49:57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化校园;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5-0000-02

一、引言

在云计算大行其道的今天,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教育行业,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基本都面临着各个教学、管理系统之间的交流和互操作问题以及机房建设成本过大的问题,提高校内系统的可重用性和硬件资源建设效率已迫在眉睫。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云计算的相关概念

(一)云计算的定义

由于目前人们对云计算的认识还在不断发展变化,关于云计算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的组织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定义。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云计算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服务方式和易扩展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这些服务可以是信息技术各方面应用、互联网应用等,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从狭义角度来看,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方式以按需、易扩展和付费的方式,利用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等)。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1]。

(二)云计算的关键性技术

云计算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很多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比如说;计算机硬件的高速发展、面向服务架构(SOA)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化技术的成熟、并行计算的加入和Web2.0技术的流行和广泛接受等。对于云计算来说,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虚拟化技术[2]。

(三)云计算的原理

云终端用户通过交互界以互联网为媒介面向“云”,发出计算或存储等服务请求,“云”通过自我智能管理处理用户的服务请求,整个运行和处理过程用户不需任何了解,只需要接收处理结果。整个运行环境的管理与维护也不需要用户参与,由云服务提供商云进行。从技术角度来看,云计算由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发展而来,在他们的基础上形成了可商业化运行的系统。

三、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校园架构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路

随着云技术的发展壮大,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心将倾向于云平台的接入、应用,减少学校IT硬件方面的投入,形成办公、应用以SOA技术为基础和基础设施接入以云技术为核心的双轨并进体系。而当“城市云”或者更好的云平台的引入以及接入云平台费用的进一步降低,学校大部分的办公、应用系统也可以通过统一接口直接转移到运营商的以SOA为基础的SaaS平台,学校仅保留核心数据系统等的管理,其他绝大部分应用、平台或基础设施都交由云解决,最终形成为学校大部分的信息化资源都转移至利用SOA技术设计的云平台,辅以少量内部核心数据平台的格局。

(二)数字化校园架构设计

根据学校现状和以后建设需求,基于SOA和云计算技术,现对学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框架做如下图1所示设计[3]。

信息服务层:本层包括服务展示和服务中心二部分。服务展示部分是各类人员接入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入口,通过一站式服务中心,不同身份的用户可以接入各自需要的服务;服务中心部分通过SOA技术来设计云服务中的软件即服务SaaS部分,服务中心中的各种流程服务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重点内容。

业务系统层:包括校务管理中心、资源管理中心和文化生活中心三部分。校务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教务、学生、办公及财务等系统的管理;资源管理中心负责学校学术、教学、图书和档案等资源的管理;文化生活中心主要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供例如论坛、微博和短信等服务。

基础服务层:包括校务中心平台、权限认证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还有数据支撑和软件支撑。各类平台的实现可依赖于云计算平台即服务PaaS技术,数据支撑为各类服务提供数据支持服务,软件支撑为系统整体设计提供软件开发平台。

基础设施层:现阶段基础设施层的硬件系统和网络系统包括机房硬件设备、服务器和交换机等,设备主要依靠学校自行投资建设。当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技术成熟,可以把硬件及网络支撑移植到云平台。

(三)数字化校园架构实现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可以通过SOA技术和虚拟化技术实现架构设计。

门户访问层

最终用户访问的界面,通过本层,用户获得相应用户接口服务。

业务流程层

本层包含许多具体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组合成了学校的整体数字化校园系统。每个应用系统包含多个业务流程,而业务流程指由下层的多个服务按照一定顺序组合而成,来完成一系列与业务相关的服务的集合。也就是说,业务流程可以看作更大的服务,它的调用方式也和服务的调用方式相同。

业务服务层

基础服务层是整体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一层。本层的多个服务都可以被查找并调用。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服务接口调用服务。运行时,服务的功能由对象层来实现。服务可以组合成大的服务(业务流程)也可以独立存在,成为具体系统中的某个功能模块。

在现阶段数字化校园系统整体结构中,基础服务层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公共服务,这一类的服务由本学校公开给外部用户所使用;第二类,内部服务,这类服务一般完成一个具体的服务操作,可能被公共服务调用,一般不会公开给外部用户直接调用和查询;第三类,技术功能服务,这类服务主要完成一些底层技术功能。

组件层

组件层包含现有系统已经实现的组件和新的组件,这些组件比服务颗粒度更细。SOA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并基于服务的集成技术来集成对象,直之成为特定服务的一部分。

信息集成与数据层

这一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层。一方面,服务的调用者可以通过服务集成、服务注册、服务来访问特定服务(当服务较多时可以使用ESB);另一方面,本层还提供服务监控和服务管理,服务监控保证服务的性能和可用性,而服务管理主要保证云服务达到安全的质量标准。

基础设施层

本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体系架构所需要的具体技术标准;2.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平台;3.网络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以及服务器。现阶段主要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保证上面各层设计完成。随着云计算技术在高校的应用推广,基础设施层可以利用IaaS技术实现云上托管,也可以利用桌面虚拟化技术实现机房集中式管理。

四、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本文针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云计算技术,对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出了架构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1]袁红军.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构建[J].情报科学,2010,22(4):507-508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第2篇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图书馆;构建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4-0000-02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商业运营的结合,云计算机已经被大家所熟悉,云计算带来的全新的资源共享和应用模式给软件服务方面带来了新的突破。本文在介绍云概念和功能的基础上,讨论了数字图书馆的构建过程和方法,重在分析数字图书馆用户对于协同工作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工作流管理与各种数字用户终端交互等功能,云技术充分利用了三种框架各自均有自己的目标领域的优势,并且将它们无缝地整合起来应用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发中。云计算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次新的突破,同时也给在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变革。

二、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在图书情报学,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存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技术以及数据挖掘发展起来的新型电子图书业务,云计算偏好特征数字图书馆服务未充分利用,云计算偏好特征在云环境中的远程服务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云计算的相关理论与形式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系统借助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用户只要通过简单的个人终端就可以共享资源成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在现代社会,云计算识别对整个数据服务组功能的诠释具有重要作用。

(一)云计算的内涵。云计算是在互联网中,提托分布式计算,并行与网格技术的发展,利用非本地和远程服务器的分布式计算机信息终端服务,云技术是全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应用在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将得到充分的数据共享和资源应用。

(二)云服务的资源方式。云资源服务包括了服务器,存储介质,交换器与路由器,可以有效的将网路资源网路化,虚拟化,以多样服务的形式提供,这是云的底层功能,即服务 LAAS。典型的云服务主要由云端数据应用、索引与搜索、文档排序及用户呈现界面等部分组成。

(三)云的动态数据服务。直接查看属于这一类别的结果,词频特征及统计特征等,这些特征选取方法分别为分类器提供了不同的分类信息,具有很好的信息互补作用。因此,对云计算信息提取特征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分类器的性能。

(四)提供软件平台的云。这种形式的云计算采有移动、用户架构, 包括提供SAAS服务、软件API、开发环境、应用工具等。云技术充分利用了软件平台实现了目标领域的优势,并且将它们无缝地整合起来应用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发中。

四、建设数字图书馆中的云技术

建设具有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需要提高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应用云计算可以让全世界的数字图书馆聚合在云端的存储器中,云技术是将IaaS、PaaS和SaaS三个云框架整合应用在一个Web应用系统中:IaaS框架应用在表现层的框架,PaaS用于完成表示层的表现逻辑和业务逻辑,SaaSg框架应用于各层关联,完成持久访问对象的注入和业务逻辑的事务管理,HIBERNATE框架应用在数据持久化层,实现关系数据库的对象化。云技术充分利用了三种框架各自均有自己的目标领域的优势,并且将它们无缝地整合起来应用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发中。

(一)提高信息资源存储能力,应用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模式为在PaaS框架中Action Servlet所起的作用是接收由客户端发起的云端数据请求,Action取到网络请求数据对数据级别和业务级别进行校验,链接所带有的简单描述性文字,即为锚文本,实际上就是链接文本。

(二)若数据中涉及相关业务操作的则控制通过调用云端数据实现逻辑接口调用,最终实现调用服务组件。业务逻辑组件主要是一些网络分散文件,正式此类文件实现着业务服务接口。服务接口当接收到Action的服务调用时,首先服务接口通过一定业务流程进行逻辑判断。若Action的服务传入的是涉及云端操作。

五、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

(一)建立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检索平台

图书馆应结合云计算的理念, 采取适合的检索方法Web信息量飞速增长,如何从大量信息中迅速有效地检索出所需的信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也因此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二)云计算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聚类

云计算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使得任何两个词之间都有相似度的聚类分析能力;文本检索过程利用这个相似度矩阵来计算词语之间的语义关联乃至查询和文本之间的语义关联,计算效率:搜索结果聚类在线实时进行的,需要迅速的计算并返回结果,关键的步骤在搜索结果的获取,而聚类的构建算法的效率不太重要,因为输入的结果数量很少。

(三)云计算数字图书馆中的智能处理

云计算数字图书馆概念层次上实现分类查询扩展。该方法先利用云计算数字图书馆挖掘技术对数字图书馆按主题分类并与用户交互,在构建智能处理时,根据特征的关联相似度值对特征进行首次特征筛选,保留强相关的特征,将一些不相关的特征和弱相关特征过滤掉,然后依据特征与类的期望进行特征的二次选择,所以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更好的应用了云技术,可以限制搜索范围,明确搜索目的使文档查找更容易,查询扩展更精确。

(四)云计算数字图书馆中在线文档处理和协同工作

云计算环境中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应用了于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访问技术,在网络用户需要检索数据库信息可以利用多态的数据库检索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需要SOA和Web2.0的融合,SOA提供了构建平台,在数字图书馆中云计算技术屏蔽了网络数据库的异构化,有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多方快速的信息共享,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需求检索,图书馆控制员需要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到云端的存储服务器中,制定访问规则。云计算在提供强大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提出了软件即服务(SaaS) 平台即服务(P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思想在这些功能中,数字图书馆的中应用云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数据丢失带来的不便,也不用担心病毒的干扰,云中服务器中为我们提供了快速克隆技术,可以给图书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图书馆用户迫切需要的是能够提供便捷而强大的在线文档处理机制,首先利用云计算分类技术将网络信息数据按主题分类,并建立主题分类语料库。

六、云计算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数据存储

云计算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中使用的搜索引擎会通过文本信息来确定所指向网站的内容,一方面,锚文本可以用来评估锚文本所在的页面的内容,通常一个页面中增加的链接都会与页面自身内容有一定的关系利用数据挖掘及知识发现工具为用户在云海中利用信息资源提供指导。在云环境下, 同质的或者异质的图书馆结成联盟, 加强资源建设合作, 能够实现资源共建基础上的共享。数据挖掘是通过分析每个数据,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其规律的技术,从相关的信息数据源中筛选出所需的数据并将其整合成数据集用于数据挖掘;规律寻找是对数据准备整合出来的数据集进行分析,将其所含的规律找出来,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关系若将DataWarehousing(数据仓库)比喻作图书馆,DataMining就是在为图书馆的藏书编制索引的工作。

七、结束语

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云计算技术是构建现代数字图书馆体系的新的思维方式,云计算通过提高云处理的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图书馆终端的查阅负担,网络用户可以便捷掌控大量信息资源,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人们能更方便地从数字图书馆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金胜勇,张兴,吕亚娟.试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新世纪图书馆,2009

[2]谢薇.试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云计算;模式架构;云服务平台;图书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45-03

The University Library Construction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XIANG Rong

(Huain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Huainan 2320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the amount of data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crease rapidly, there is a serious data redundancy and overload. Thus, the data storage service, management service and data security service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platform are higher. The use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data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to integrate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build university libraries,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pligh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cloud technology; schema architecture; cloud service platform; library construction

1 引言

在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之下,许多领域都开始拓展新的方向,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对于高校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工作模式的转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服务理念以及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却还是自行管理以及独立运行的模式,对于用户而言,每个平台的功能和信息量太过孤立,有时为了寻找所需的信息则需要访问多个资源共享平台,因此传统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共享模式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尤其在高校图书馆平台的数据存储服务、管理服务以及数据安全方面的要求严重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基于云计算的云技术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利用云计算可以很好地解决大数据环境下资源共享平台的各种技术难题,因此建立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图书馆尤为重要[2]。

2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最早由IBM公司与2007年的“云计算计划”报告中提出的,此后,许多软件公司都紧随着IBM的脚步投入到云计算这一商业领域,提供商业服务,如微软、Google、雅虎等。云计算技术是应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技术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以及网格计算的新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3]。云计算主要是服务的提供方和使用方的形式,用户可以通过“云”按照某种方式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该技术的核心是把所有连接到网络的各种资源统一运用和处理,形成一个资源管理库,对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云计算由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狭义的云是针对基础设施而言,主要指通过网络采取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搭建数据中心模式使用所需的基础设施资源,即基础设施的使用模式。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规模庞大,“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并且可以按使用量付费、任意获取、高通用性、随时扩展。广义的云则是指通过建立网络服务器群,向各种类型的客户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硬件租借、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服务,这种服务是和互联网技术、软件技术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4]。

3 云计算的特点

3.1快捷高效性

在云计算的环境下,可以实现互联网资源的互联,用户不需要对终端的各种系统和软件资源进行配置,降低了用户IT专业知识的依赖,其只需要通过客户端发送服务请求,继而访问云端的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方便、快捷、高效地利用,从而可以更好地为用户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服务。

3.2强大的运算能力

云计算是将分布在各个服务器的资源进行统一调度,这些服务器数量庞大,分布在全球各个地区,为云计算提供了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同时也为云存储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存储能力。

3.3海量的数据存储

在云计算中,数据存储在云中,用户不必为数据存储空间而烦恼,只需要在使用时发送请求服务即可。同时云计算服务商也提供了安全的存储中心,有着专业人员对用户的数据进行管理。

3.4 高可靠性

云计算由处于各个节点上的分布式服务器通过网络提供服务,每一台服务器可视为一个数据中心,云计算使用的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互换等措施可以自动检测并排除失效节点,保证用户的需求得到及时快速地响应。

3.5 按需付费

在云计算环境下,用户只需要通过云端庞大的资源库搜索所需要的服务,按照使用量支付一定的费用,不必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软硬件,就像水、电以及煤气一样的方式计费。

4 高校图书馆云服务的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图书馆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新技术在高校D书馆服务平台中的应用也逐渐加强,从技术、安全以及管理等三方面来看,高校图书馆的云服务是具有可行性的。

4.1技术方面

三类云服务提供商为高校图书馆实现云服务提供了技术方面的可行性,这三类云服务提供商分别为数据库生产商、技术开发商以及系统开发商。数据库生产商在组建云服务器时,可以同步上传各类数字资源,并且在云端进行数据的维护、更新等操作,省去了高校图书馆购买存储设备以及建设数据库的费用。技术开发商提供的服务系统,能够对高校图书馆的各类资源进行计算、存储与处理,并上传至云服务器,这样客户端不用存储任何信息,降低了对用户所持终端设备的要求。系统开发商可以根据高校图书馆云服务的需求,结合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开发与高校图书馆各项功能需求相匹配的软件,并将这些软件上传至云端,以供高校图书馆下载使用[5]。

4.2 安全方面

云计算数据存储方面提供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安全删除、完整性检测以及数据屏蔽等技术,基于以上方面的安全性技术控制,可以保证用户在使用云计算获取“云”中的各类资源不受到安全方面的威胁。

4.3管理可行性

近年来,高学历高层次的技术人才逐渐加入高校图书馆工作中,他们有着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各大高校图书馆陆续设立服务部、技术部、网络部等职能部门来管理有关技术的实施,同时更有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引用。

5 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架构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校图书馆云服务模式的架构,以图书馆资源和软硬件为基础,充分利用分布式技术、集群技术以及虚拟化技术等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对数据和信息资源的统一调度和分配。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包括信息资源、存储空间、计算资源、应用系统以及操作界面等[6]。根据云技术的特点结合当前构建高校图书馆的需求情况,可以将高校图书馆的体系结构自下而上划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管理平台层以及应用层等4个层次,如图1所示。

5.1 基础设施层(Iaas)

基础设施层是整个云服务平台体系的基础层,即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它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范围。基础设施层对分布节点的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如虚拟主机、存储设备、数据库管理以及网络等资源),使其成为一个配置有安全管理模块的逻辑资源,这类服务可以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也可以由自己的云服务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层通过嵌入式云端技术及虚拟化技术,将分布在各个节点上的资源接入到网络中,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及集中处理,实现各类节点资源的全面互联,从而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服务及优化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类需求服务。

5.2 数据层(Daas)

数据层利用数据即服务(Data as a service, Daas)来构建和整合文献资源数据,其主要功能是对分布于各节点的图书馆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调度管理与分配、压缩数据、删除重复数据、及数据的加密与备份等。数据层利用数据库的虚拟化技术及中间件技术等将分布于不同节点的云图书馆元数据进行采集,并定期检测更新表单数据信息,从而保证用户所取的数据的准确性及新颖性。用户首先通过客户端的Web页面发送服务请求,云服务平台接收到用户的服务请求后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分析、处理,并在高校图书馆平台的节点上检索用户所需的信息,将检索到的信息再进行合理地组织排列,最后应答用户的请求,将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反馈给用户。

5.3 管理平台层(Paas)

管理平台层利用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来构建高校图书馆的云服务平台的应用环境。该平台层是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核心部分,其主要负责节点图书馆资源的访问、认证、远程管理、监控管理、并发控制以及服务质量管理等,对云服务中各节点资源负载进行动态平衡,并监控各节点运行情况,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将立即被恢复或暂时过滤。管理平台层也提供开发环境、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管理系统以及应用云计算的其他系统工具,如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中资源的部署和分配等。

5.4 应用层(Saas)

应用层利用云计算技术的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来构建高校云图书馆的关系系统、信息检索平台以及其他应用软件。应用层是整个平台的最高层,该层直接面向用户,向用户提供操作简单、美观的应用界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个性化的应用服务软件的外观,用户在这里可以进行注册、登陆与登出等操作。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以Web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界面,并可以应用云计算技术向不同用户提供与服务相对应的链接接口、数字化管理、权限管理、安全性验证等管理服务[6-7]。

6 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运行流程与管理机制

6.1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运行流程

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用户使用该服务平台获得需求的信息资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如图2所示:(1)信息资源描述,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根据用户的请求指令,准确地进行翻译,使用规范化的描述语言对用户需求信息进行描述;(2)信息资源发现,用户将所需求的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则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搜索发现相关信息;(3)信息资源匹配,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对用户发送的资源请求服务分析处理后,调取各节点资源进行信息的搜索、采集,根据节点平台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寻找与用户需求向相匹配的信息资源;(4)信息资源调度,为了确保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取和并行存取,高校图书馆平台提供了信息资源调度机制;(5)信息资源,运行在“云”中的节点将所匹配到的信息进行合理地安排调度,及时响应用户的请求服务,将用户所需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出去。

6.2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平台运行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馆信息Y源共享体系十分复杂,组织协调困难,必须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其正常运行。(1)科学决策机制,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云计算资源信息共享建设前,应对本馆经费来源、业务能力、用户群体及技术力量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科学确定建设模式、共享资源规模、建设步骤及实现目标等,形成较为完整的方案;(2)利益平衡机制,利益平衡机制是通过调整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下的高校图书馆的利益关系,使各馆间的利益分配趋于平衡,并充分发挥和调动各馆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源动力;(3)分工协调机制,由于每个高校图书馆所擅长的业务范围不一致,并且各图书馆的技术力量、人才配置、管理经验、服务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在同一起点上,要在共享体系下发挥每一个图书馆成员的作用和优势,必须建立科学的分工协调机制;(4)服务评价机制,用户对信息资源服务的评价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唯一标准,因此,在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时候必须完善服务评价机制,及时了解用户对云服务平台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云服务平台朝着更好地为用户服务的方向发展[8]。

7 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展望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保存的资源不再局限于手写和印刷版本的纸质文献,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其他各种载体形式的资源也成为图书馆的重要保存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存储空间、访问速度以及检索结果质量都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难题,而云计算的出现使得这些难题得以解决。但是云计算的出现虽然解决了当前的难题,随之而来的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9]。

针对云服务平台的云端信息存储的信息安全问题,IT工作者们也提出了相应的云数据访问安全策略。云计算访问安全策略主要是指分级访问权限控制,这种权限控制策略依据业务系统分类和人员职责设立,尽量保证用户权限的最小化,做到管理员、用户以及业务等角色相互分离,并尽可能避免将多角色权限分配给同一用户,形成分级访问权限控制列表[7]。

虽然云计算环境的高校图书馆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云计算给高校图书馆平台建设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与共享等优势。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势必会将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带来巨大的变革,推动着高校图书馆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明.数据密集型科研第四范式[J].计算机教育,2013(9):103-106.

[2] 孙仙阁.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集成与共享服务平台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5):133-135.

[3]郭金婷.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云服务模式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李兰.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5]李梅珍.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的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6(1):91-93.

[6]王佳.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及云服务平台的构建策略[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3):163-166.

[7]崇阳.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架构[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2):3-7.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第4篇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机取证云取证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333-01

一、引言

云取证(Cloud Forensics)指的是在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取证技术,是一个云计算和数字取证交叉的学科。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由美国谷歌公司于2006年首次提出。我国著名学者李德毅院士认为,通俗地来说,云计算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时至今日这种商业计算模式已经大量使用,与百姓的生活产生息息相关的联系。计算机取证(ComputerForensics)是利用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辨析技术,对计算机入侵、破坏、攻击、欺诈等犯罪行为,按照符合法律规范的方式进行识别、保存、分析和提交数字证据的过程。云取证则是在云计算环境中,查找犯罪线索,固定、搜寻、确认和恢复云环境中各类设备存储的电子证据。

二、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取证

云计算系统为数据的分布式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其虚拟化技术是适用于所有云架构的一种基础性设计技术。在云计算中,它主要指平台虚拟化,或者是从使用资源的人和应用程序对物理IT资源的抽象作用。虚拟化允许将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其他硬件视为一个资源池,而不是离散系统,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来分配这些资源。基于云环境下的计算机取证可能会涉及更加复杂的电子证据采集和分析。

如果在取证时需要对计算环境进行保留,那么云计算技术在某些方面对电子证据的调查分析是十分有用的。在某些方面对它将所处的计算环境进行备份,放到云中供取证者分析研究,同时携带正常的运作过程。然而这些送入云环境的移动数据仅仅是一些简短的描述,因为在公共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可以存储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它的传播也可能是在没有现成的隐私法可以执行或者不存在的国家,因此,对于这一系列的数据的保管可能难以实现。当证据被保存下来或者相关数据被捕获时,要开始采取对证据的保护措施。数据在云环境下大多是临时的或半永久的,因此证据将变的更加虚无和动态化。使得证据的获取和保管变得困难。比如,如果获得了云计算系统的应用程序申请,数据会被写入操作系统,如注册表项或者网络临时文件夹,数据将会驻留或者保存在云计算开辟的虚拟空间中,因此当用户退出服务时数据将会丢失不予保存。这使得传统存储在用户硬盘上的证据变得无法恢复。此外,公用云中的物理计算设备相对比较简单,云环境下通过法律程序获得公用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或者通过分布在不同管辖区域的计算机设备)将变得复杂,并且会造成调查取证的延迟,然而数据恢复过程中实时性是极其关键的。

三、云取证面临的挑战

在云计算的环境中,由于云技术的特点,数据分布在不同的地点,造成取证人员无法获取存储数据的具体设备,因此按照传统的取证方法难以进行取证,这就给确认数据造成麻烦。

数据的大量增加造成取证人员不能依赖于把存储介质找到,有的时候即使找到了,数据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云取证一般是在线的、实时的取证。随着目前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这些产品的大量使用也生成了大量的、不同格式的数据,这些数据也给取证增加了难度。

在传统取证中,取证人员主要是对设备进行分析,利用专门的取证工具恢复已经删除的数据,从中找到线索。在云计算中,数据所有者对云中的数据有删除的权利,但是,数据一旦被所有者删除,新的数据也许会覆盖原有磁盘空间,造成原有数据无法恢复。

许多公司、机构和个人使用云存储他们的数据,大量的犯罪活动存在于存储里,同时大量终端的使用造成数据的获取和证据的收集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这些终端连接至云服务器,取证人员对服务器取证会变得非常麻烦。现在,数据的大小也是急剧膨胀,即使通过专门的工具也得耗费大量的时间。

另外,建立犯罪事件的时间轴也会碰到很多问题。在云计算中,数据来源于不同地点的服务器。每个服务器的时间设置是否一致,服务器事件的存取时间是否同步,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

四、云取证模型

本文主要利用云计算关键技术中的虚拟化技术和协作技术构建了云取证模型。将基础设施层的各主机、分布式存储、网络等通过虚拟化技术,在服务器集群中生成多个虚拟机,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服务器的购置成本和运维成本;且在数据采集及日志分析过程中,使各主机与服务器集群协同工作,以最小代价及较高效率来完成取证工作。

云取证模型各层功能描述如下:

(1)物理资源层:主要把云计算物理资源的整体架构归为一层,其中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了虚拟化的云中主机、分布式存储、网络、关系数据库等资源,中间层在基础设施层提供资源基础上提供多租户、并行处理、分布式缓存等服务,并通过显示层以友好的方式展现用户所需的内容。

(2)证据资源池:此层作为取证证据的重要来源,通过云中基础设施层各数据采集Agent自主、智能地获取需要的日类、策略更改类、网络类、攻击类等,形成证据资源池,作为上层进行证据分析的主要来源。

(3)虚拟层:将证据分析的过程形成虚拟层,首先需要对日志格式进行标准化,并通过日志查询或挖掘对日志进行处理,利用静态取证及动态取证技术来实现电子证据的获得。

(4)协同层:此层的核心是协同Agent,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服务器集群和各Agent协同工作,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通信和同步交互。

(5)管理中间件:主要包括了用户管理、取证管理、安全管理。其中,安全管理主要是保证取证过程中系统安全性及获得的证据通过数字签名、时间戳等来保证其完整性。

(6)取证服务层:此层主要用来提供取证服务。

首先通过云中各数据采集Agent,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日志采集,并进行日志格式统一化后存入日志库中,通过云中各主机与服务器集群之间的协作,来进行挖掘及证据分析,主要包括了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将日志中的大量按特定规律分布的关联规则挖掘出来;通过序列模式挖掘,找到入侵行为的时间序列、事件序列特征;通过孤立点分析,分析数据中的异常数据,找出异常数据模式,获取有效证据信息。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第5篇

本研究主要参照的是TAM,但使用的是Davis的精简后的TAM,即忽略了态度和意图的中间作用,直接把有用性认知和易用性认知看作影响采纳行为的因变量。同时,考虑到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企业机构中应用的研究,本文在使用态度的影响因素中增加了感知风险这个因素,本文中的感知风险是指被试者所认为的在创业过程中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后果的可能性。在该研究模型中,重点分析和测量有用性认知的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以及感知风险性共五个变量对大学生利用云计算进行创业的态度和行为意图的影响。自身因素代表着个人能力以及所能提供的环境,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接受程度。在利用云计算进行创业过程中,个人能力越强,所能提供的设备越先进,接受云计算的心理就越大;创业者对云计算系统有用性、易用性和功能性的体验也积极地影响着对云计算方式的采纳态度,云计算系统的有用性、易用性和功能性越高,大学生创业者利用云计算的态度就越积极;利用云计算进行创业的态度除了受自身因素和云计算系统的技术因素影响之外,还会受到云计算所处环境和使用云计算的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云计算所处环境越安全,使用费用越低,相关法律规范越齐全,用户的使用态度就会越积极,积极的利用云计算的态度会正向地影响用户的利用云计算的行为意图。已有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说法。Davis的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消费者接受技术的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2]。Sy-mantec对企业使用云计算的障碍的研究表明感知风险对使用意向有显著负向影响[6]。Goodhue指出个人特质等背景因素会影响使用者使用信息技术的容易程度以及使用情况[7]。基于上述分析,以理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指导,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1: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在性别、专业类别、家庭经济情况、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和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这几个方面上存在差异;H2:自身因素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H3:技术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H4:服务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H5: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H6:感知风险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

2问卷形成及数据收集、分析

2.1问卷形成及数据收集

本问卷主要使用的是7级Likert量表。本次数据收集的活动从2013年8月24日到2013年9月24日,最终回收问卷303份,得到有效问卷260份,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比例为85.8%。此次问卷的发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其中东、中、西部城市的比例分别为50.8%、27.3%和21.9%。并且调查的对象涉及高职高专、本科及硕博士研究生等学历的大学生,其中理工科、文史科、经管科和其他专业的比例分别为38.1%、17.3%、41.5%和3.1%,因此样本具有普遍性。最后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使用SPSSStatistics19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2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分别进行信度分析,所得的Alpha值分别为0.795、0.853、0.882,均大于0.7,表明数据内部结构较好,可靠性较强。效度是衡量测量结果正确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效度分析最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因子分析来测量量表的结构[8]。首先进行KMO值判定和Bartlett氏球体检验,得到的结果为KMO值为0.875,大于0.80,Bartlett氏球体检验值为2579.409,p值为0.000,达到显著性水平,且各问项的负荷均在0.512~0.803之间,因此本文的测量问项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转轴后在8次迭代后收敛,萃取出五个因子,这5个因子的特征根分别为6.988,2.545,1.731,1.354,1.206,它们一起累计解释了总方差的65.831%,这说明5个主成分基本可以提供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提出来的5个因子的CronbachAlpha值分别为0.535,0.785、0.836、0.853、0.882,并且每个因子中任一问项删除不能显著提高Cronbach’sAlpha值,因此有效性符合统计研究要求。提取出来的5个因子分别对应“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因此,因子分析的结果基本与本研究最初设计的核心要素相符。

3数据分析结果

3.1方差分析

在本文中,对假设H1的检验需要考察“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这几个研究变量分别在“性别”、“专业类别”、“家庭经济情况”、“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和“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这几个方面上是否存在差异,其中因变量是被试者对相关陈述的同意程度的评分,用数值大小代表同意的程度,自变量是被试者的类别,因此本文中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对假设H1进行检验。在进行方差分析前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如果变量的显著性大于0.05,表明具有方差齐次性,则使用LSD来检验,否则使用方差非齐性检验Tamhane值。方差分析的结果如下:(1)“性别”对“自身因素”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的F值分别为13.394和9.106,显著性分别为0.000和0.003,表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自身因素”和“感知易用性”这两个因素的感知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对于“自身因素”,女生的均值高于男生的均值,对于“感知易用性”,男生的均值高于女生的均值。而“性别”对“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风险”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2)“专业类别”对“感知风险”的影响的F值为3.045,显著性为0.029,表示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对感知风险这个因素的感知在0.0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专业类别对“感知风险”的均值为经管科最高,其次为理工科,最低的为文史科。而“专业类别”对“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3)“家庭经济情况”对“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的影响均没有显著差异。(4)“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对“自身因素”的影响的F值为4.841,显著性为0.000,表示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不同的大学生对“自身因素”的感知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且对于“自身因素”,均值最高的是“不会去尝试新信息技术”,最低的是“关注且尝试新信息技术”。这表明自我认为个人能力强且所处环境良好的同学不太愿意尝试新技术,反而是对个人能力自我评价不高的同学更愿意尝试新技术。而“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对“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5)“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对“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的F值分别为2.887、2.967和3.635,显著性分别为0.023、0.020和0.007,表示“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对“技术感知有用性”和“服务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在0.0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在0.01水平上有显著差异。且对于“技术感知有用性”和“服务感知有用性”,均值最高的是“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且较强烈”,最低的是“已经尝试或正在尝试创业”;对于“感知易用性”,均值最高的也是“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且较强烈”,最低的是“从未考虑过自主创业”,其次是“已经尝试或正在尝试创业”。由此可见,“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且较强烈”的群体对新技术的接纳心理最强,对“已经尝试或正在尝试创业”的群体新技术则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对“自身因素”和“感知风险”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由此,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假设H1只有部分成立,即“自身因素”在“性别”和“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上存在差异;“技术感知有用性”和“服务感知有用性”只在“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上存在差异;“感知易用性”在“性别”和“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上存在差异;“感知风险”只在“专业类别”上存在差异。

3.2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2.1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分别与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得到,“自身因素”和使用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163,并且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意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8,0.308和0.250,并且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感知风险”和使用意愿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感知风险”和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对“感知风险”的各问项与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计算标准不统一”和使用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157,且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其它问项和使用意愿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3.2.2回归分析

在回归分析中,被解释变量是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对云计算的使用意愿,该因变量为二分类离散变量,即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考虑利用云计算(是)和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不考虑利用云计算(否),因此采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研究。根据相关分析,并结合方差分析的结果,建立模型:使用意愿=F(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性别、专业类别、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随机干扰项。进而构造大学生利用云计算进行自主创业的意愿的Logit模型二元行为选择模型如下:LogitP=ln[P/(1-P)]=β0+β1x1+β2x2+…+β9x9+ε其中,P代表大学生自主创业时利用云计算的概率值,β0为常数项,x1至x9分别表示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性别、专业类别、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九个变量。通过Hosmer-Lemeshow(H-L)检验,其显著水平为0.436,大于0.05,因而在统计意义上是不显著的,接受观测数据与预测数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的零假设,即可以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并且通过回代检验,该模型对数据的判别准确度为81.9%,因此,模型回归结果从整体上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分析的结果如表1。(1)“自身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411,显著性为0.003,表明“自身因素”对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前面相关分析的结果也表明“自身因素”和使用意愿之间负向相关。对自我能力以及所处环境评价越高的同学,对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反而越低。因此,假设H2不成立。(2)“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都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它们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50、0.479和0.384,显著性分别为0.115、0.034和0.011,表明“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正向影响在0.05水平上是显著的,但“技术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新技术的接受态度上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技术感知有用性”有正面影响,但不明显。假设H3、H4、H5得到验证。(3)“感知风险”的回归系数为-0.334,显著性为0.103,表明“感知风险”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显著的,但“感知风险”中“云计算标准不统一”与使用意愿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感知风险”还是会对使用意愿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尤其是“云计算标准不统一”对使用者的使用意愿有着极大的影响。总的来看,假设H6基本得到验证。(4)其他因素中只有“关注且可能会尝试新信息技术”对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回归系数为3.540,显著性为0.030。

4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4.1研究结论

根据调研数据的结果,被试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考虑利用云计算的比例为75.4%,说明云计算这一技术很符合大学生创业节省资金、方便快捷的需求,为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所喜爱。(1)通过对影响使用意愿的因素的分析表明,“自身因素”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时利用云计算的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自身能力较强的同学反而不太愿意使用云计算这种新技术,他们认为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能力足以轻松解决云计算可以帮助解决的问题,而且使用云计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没有太大的必要去冒险;(2)“技术感知有用性”对大学生创业时云计算的使用意愿有一定的正向影响;“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接受者都期望自己得到的服务是简洁、易用的、操作人性化的、不需要太多培训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花钱得到的服务能对自己有一定帮助。对一项技术所感知到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越高,使用倾向也就越高。(3)“感知风险”对大学生创业时云计算的使用意愿有一定的负向影响;用户长期习惯于什么都自己建、自己管,把很可能是一些机密信息交给第三方会有些不放心,加上云计算自身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云计算标准不统一”等,用户会担心使用云计算的安全性,从而放弃使用这项服务。(4)“关注且可能会尝试新信息技术”对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经常关注并且对云计算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对这项新技术能带来的利益以及风险比较清楚,使用相对来说熟悉的新技术感知风险比较小,所以比较容易接受。此外,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身因素”和“感知易用性”两个因素上的感知有差异,女生虽然对自身评价比较高,但是大多数女生都对计算机技术不太感兴趣,对云计算会有先入为主的不太容易操作的偏见。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感知风险”上有差异,经管科以及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以及对风险的专业敏感性比较高,对新事物的感知风险比较敏感。对新信息技术持不同态度的大学生在“自身因素”上的感知有差异。

4.2障碍以及相关对策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浅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为了能更有效的存储这些数据,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应运而生。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它还存在一些瑕疵和不足,需要我们发现、研究、解决。

1.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概述

1.1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一般被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功能的一种形式,包含许多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是基于web的一种服务形式,通过整合、管理、调配散布在网络各处的资源信息,统一向用户展示,提供服务。云计算既实现了云平台,提供资源的功能;又实现了云服务,基于基础设施提供扩展服务的功能。

1.2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分类

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公有云是供企业、政府等集体使用的,私有云是仅供个人单独使用的。按照服务类型还可以分为基础架构服务,平台即服务,以及软件即服务。

1.3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用性、虚拟化、高扩展性、高可靠性、超大规模、成本低、按需服务。通用性是指一个云可以支持多个应用运行。虚拟化是指用户不需了解应用运行的具体的位置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应用服务。高扩展性是指云可以随着用户的需求动态伸缩。高可靠性是指云对数据进行了多份副本保存,保障了数据的高可靠性。

2.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访问的权限问题

用户将数据保存于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服务商,而非自己的硬盘或计算机上,需要使用相关数据时往往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来获取。虽然不影响用户的日常使用,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用户无法直接控制数据信息,而是后台的服务商直接控制,就无法保障不会发生越权访问的现象,对数据安全产生影响。

2.2技术保密性问题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保密性是广大用户最关心的问题,这直接关系的每一位用户的隐私与信息安全。但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保密性技术还不成熟,容易被有心之人钻空子,给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用户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在网络环境下,用户自由的获取所需的数据资源,一些集体与个人用户的共享数据容易被泄露,给用户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2.3数据完整性问题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环境下数据的完整性也是目前比较严峻的问题之一。如果用户的数据没有被整体保存于一个位置里,而是被分散的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不同位置,就会影响数据的整体功能,制约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服务商不能有效的对用户上传的数据进行管理,或者保存的不完整,也会影响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2.4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还是一门新兴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但是想要有效的发挥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应有的作用,必须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安全标准和安全管理责任惩治制度缺乏,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就难以问责,不利于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的用户安全提供保障。

3.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应用的改进措施

3.1合理设置访问权限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时,应该合理设置访问权限,对访问自己相关数据设置权限,只有符合相应的权限后才有资格访问,才能够获取相关的数据资源。主要是为了有效制约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服务商的行为,避免用户自身信息被修改、泄露。另外,用户还需要定期对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数据进行检查,防患于未然,查缺补漏。既保障了数据的安全,又方便用户获取。

3.2注重相关技术保密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保密工作应该受到用户和服务商的共同重视,提高相关的技术保密意识。服务商采取相应的保密技术,用户提高账号和密码的保密意识,为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创造一个安全的数据环境,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也避免的用户相关信息的泄露。

3.3确保数据完整可靠

用户需做好数据的保存工作,让数据有效完整的保存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中,避免数据分散保存的现象发生,以免影响数据的功能实现。将数据顺利保存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中后,用户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服务商也要加强数据信息的管理工作,维护信息资源的安全与完整,保障用户数据长期的完整可靠。

3.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按照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发展的需求,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各项工作能够受到有效约束。需要明确云计算的安全标准,责任问责制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明细,并且严格遵守,有效落实这些措施和法律法规,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为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5加强技术安全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确保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有序运行,充分发挥作用。比如,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措施,对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处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强技术安全管理和创新,实现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服务功能。

4.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发展前景

4.1个人主机应用将被淘汰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时代的计算机结构将会非常简单,不再需要笨重的光驱、硬盘、软驱等硬件,只要能实现上网功能,也不需要安装和购买任何软件。用户只需连接网络,输入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账号和密码,进入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服务平台,就可以按需使用,按用付费,实现用户所有的需求。

4.2个人家庭数据主要改存在云端

目前用户的家庭数据,如照片、视频等都是保存在计算机的硬盘或者U盘中。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时代下,所有的家庭资料都将保存在的数据库中,在任何一台能实现上网功能的终端上都可以上传或者调用相关数据资料。

4.3不再担心电脑中病毒

使用计算机不可避免会发生中病毒的现象,极可能影响计算机的相关功能,或者导致计算机瘫痪、文件丢失。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时代,计算机没有了外部接口设备,也就避免了通过外部接口中病毒的风险。同时,计算机没有了存储功能,病毒也难以安装在计算机上。

5.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将无处不在,触手可及。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鲲.浅析“云计算”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民营科技,2016,12.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第7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平台;资源共享;云计算

信息化战略一直是我国高职院校坚持不懈的发展路线,我国高职院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逐渐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教学资源缺乏统一规划,教学资源的分割、离散、孤立和匮乏严重;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率高,共享应用程度低,带来了计算机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投资大,造成偏远地区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程度较为落后。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因此如何对数字教学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成了减少教学成本,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首要问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服务形式能够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它将一切可用信息和资源均封装成服务,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PC、PDA、手机均可在线查看"云端"的各类资源。这种对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方式正是高职院校数字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所需要的。

一、云计算的教育应用

首先,云计算可以创新高职教学资源建设,无限整合国内外和各院校的特色高职高优质数字化资源,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学科、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库,进而可以有效地解决数字化资源建设分布“校际失衡”与重复建设问题;同时可以创新高职资源平台建设,通过利用云计算技术的“深度共享”“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服务模式,搭建高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提供对终端设备的跨平台、多样化支持,进而可以解决目前高职教学资源“校校分散建设”“资源孤岛”问题,从而能够推动高职院校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最后,可以创新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云计算技术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能够保证数字化资源建设和资源服务运转良好,同时可以利用云技术的服务提供优势,开展基于资源平台的虚拟仿真学习、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等,从而改革教学过程,提高资源应用水平。

二、基于云计算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平台优点

(一)构建信息化基础设施云服务能大大节约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即硬件设备)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因此高职院校通常需要投入巨额的经费来购置硬件资源。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将分散在各高职院校内的硬件资源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对外提供服务,可以有效地减少了各个高职院校硬件设备经费的投入。

(二)构建教学资源云服务能有效实现资源整合。教学资源云是利用云平台所提供的虚拟机服务,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部署到云服务端,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共享。并且按照实际教学需求,动态地将教学资源分配给学习人员,做到定制学习的目的。开发基于数字校园云平台的云桌面环境,采用权限控制机制,向不同受众人群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教学资源云服务。

(三)构建教学辅助云服务能有效降低教学成本。教学辅助云主要是将教学辅助相关资源与软件进行整合,并将其放在云服务端共享,避免各高职院校重复购买教学辅助软件的浪费。对校园云平台需要提供的教学辅助服务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如办公类、工具类、影音类、图形图像类、开发类等。教学辅助云平台所支持的常用软件,可以使绝大部分教学辅助类相关工作在云端完成,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辅助云服务。

(四)教学、学习方式方法多样化,提高教学质量。云计算技术让网络教学、学习方式方法灵活便捷,资源和应用工具随时随地随需从“云端”获取,学生可通过多种终端设备随时浏览资源、练习所学内容;老师可在云端备课教学等操作;打破传统客户端电脑版本要求、软件安装要求。云计算让教学、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软件硬件等限制。数据存在云服务器端,其有专业安全防控措施容灾机制、冗余存储等技术,数据存储安全。减少文件的重复存储、误删除与非法拷贝;避免木马、病毒或设备损坏等造成的数据破坏、丢失。

三、基于云计算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平台设计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集成、分布式和经济性的特点,尝试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体系标准”“共享机制”与“应用模式”。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共享、高可靠性和低成本,尝试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职教育资源平台“物理架构体系”和“服务功能体系”。

(一)基于云计算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平台顶层架构设计。(1)以云计算模型的动态基础架构为支撑。硬件基础设施主要有服务器、存储阵列、光纤存储交换机、磁带库等设备组成。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这些设备整合为统一的资源池,提供计算、存储、在线备份等基础服务。采用这种动态基础架构模式,可实现按需弹性扩展、资源动态迁移、零宕机服务、动态负载均衡,并达到绿色节能、高可用性等目的。(2)以J2EE平台开发B/S架构的软件系统。采用JSP+Oracle+Linux的开发模式,各应用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均基于SOAP接口通讯,交换数据格式采用XML作为基本格式。这种架构既保证了平台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又提供了良好的兼容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有效地实现海量资源和分布式资源的整合。(3)以用户为核心的一站式服务。采用Web2.0等网站先进设计理念,以用户为核心,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和一站式服务模式,强调用户体验和交互,全面实现用户对服务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支持移动终端访问,支持二维码扫描等。

(二)基于云计算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平台主要功能设计。1.公共服务功能。教学资源云平台以应用系统为支撑,以教学资源为内涵,主要为四类用户(学习者、教学者、职业院校、企业)提供服务与支持,对不同用户采用“公共平台+个性空间”的模式提供相应服务。公共平台主要以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资源管理系统、行业/职业信息采集系统等应用系统为支撑,提供用户管理、资源管理、资源工具、信息推送、统一通信和人才服务等服务。2.面向不同用户的功能设计。为充分体现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本平台在统一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对教学者、学习者、职业院校、企业等四类用户分别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可由用户进行个性化需求定制。

【参考文献】

[1]孔祥杰,杨卓,夏锋,余辰笛.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2]王秀秀,武和平.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学术资源整合策略与服务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06)

[3]祝智庭,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第8篇

关键词 云计算;信息通讯;无线移动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5-0195-02

云计算这个词,在2007年之前还基本上无人知晓:2007年8月,在百度中搜索云计算三字,搜索结果不超过40个,而如今,打开手中的智能手机亦或平板电脑,这个数字已达到3 420万。时至今日,云计算正受到传统硬件厂商、软件开发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这些IT巨擘的集体追捧,成为业界必然的趋势,被誉为政府和企业把握市场脉搏的必修课。云计算兴盛于当今社会并非偶然,数据大爆炸,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化,互联网的普及,这些都为云计算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大环境。

1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分析

2008年,美国国防部就开始建立内部云,通过统一的计算、存储和通信资源支持内部不同部门的IT服务。2009年,美国联邦政府CIO在内部成立了云计算工作组,开始在联邦政府内部推广云计算。如今,联邦政府云计算门户正在全美范围面向所有政府部门推广电子政务类应用、办公类应用、IT资源服务和社会网络类应用等云计算服务,为的是提高相关部门的办公效率,降低政府在IT上的成本。这项联邦政府的云计算计划一度成为奥巴马政府引以为豪的节省政府开支的实效政策之一。在云计算的“理想国”中,终端将不再成为应用发展的障碍。随着3G技术的发展和牌照的发放,网络传输技术将得到极大提高,网络不再是各种应用的瓶颈。同时,创新的云计算相关技术将使大量复杂的运算和分析在“云”上进行,用户无需购买昂贵的PC或高端的手机等设备就可实现复杂的运算应用。云计算在网络技术、计算技术和各种应用发展的基础上将日益走入现实。云计算的模式将使个人不再受到应用软件、储存数据甚至硬件的限制,而让无处不网络变成了无处不电脑。如此一来,即使是处理十万火急的业务决策也都尽在掌握中。对于政府而言,IT部门一直是其创新、维持业务发展的基础,但是IT部门本身又在业务部门中处于成本中心、服务中心的角色,在政府强调业务为中心的今天,IT部门如何摆脱夹板层的尴尬,是摆在每位IT主管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在云计算的理想国中,未来的解决方案将由云产业链上一系列针对各种应用的服务商提供。政府IT部门不用耗费太多精力专注于开发代码编写是不是基于规范,测试是不是完备等细节问题,而只是评估结果,即服务内容能否满足业务需求。政府IT人员也将从过去的管家身份跃升为物业公司角色,需要做的就不是简单地对机器和系统负责,而是对整个部门的发展前途负责。

2 云计算的安全运行分析

公共云业务模型的关键在于对动态的环境,它可以承载许多不同的工作任务,可以随意移动和优化底层的基础设施。用户要确保有关信息控制的到位,以保护他们的数据免受攻击,并希望通过查看有关控件的信息,形成一个非常精细的安全管理系统。但这种详细程度往往是大多数公共云提供商商业模式范围之外的。因此,一个管理妥当和配置合格的公共云应用程序能够达到很好的安全性。安全已经成为云计算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关注重点。安全也一直被说成是私有云固有的好处和公有云的基本缺陷。实际上,事实比这些情况暗示的还要模糊不清。断言公共云环境有企业信息安全的缺陷,不认真考虑如何缓解这些不安全因素,似乎是不负责任的。回头再次审视云计算变革之目的和根本。套用蓝色巨人IBM的话说:云计算首先是一场IT变革,将管理复杂IT、提升IT价值。尤为重要的是,云计算将引发商业模式、行业生态乃至社会生态系统的变革。如同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文明进程,云计算也将深刻影响政府、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政府、企业、机构,都要正确认识云计算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探讨、实施、推动云战略的行动中,共同拥抱智慧的地球时代。云计算的真正使命并非只是改进IT,而是变革业务模式。

3云计算的技术分析

云计算的发展离不开虚拟化、并行计算等核心技术的发展成熟,正是这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融合产生了云计算,并借助Saas/Paas/Iaas等商业模式将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

3.1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作为云计算的核心特征,是云计算依托的基础。虚拟化技术实现了物理资源的逻辑抽象和统一表示,它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硬件的基础上运行。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并能够根据用户业务需求的变化,按需分配资源,实现动态负载均衡;同时与硬件无关的特性带来系统自愈功能,提升系统的可靠性。虚拟化技术的对象可以涵盖从服务器、存储、网络到平台、应用等各个方面。

3.2 分布式技术

分布式技术最早由Google规模应用于向全球用户提供搜索服务,其分布式的架构,可以让多达百万台的廉价计算机协同工作。分布式文件系统完成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编程模型完成大型任务的分解和基于多台计算机的并行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完成海量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分布式文件系统作为分布式技术中最重要的实现部分,都是针对特定的海量大文件存储应用设计的,可以实现数据存储访问的高可靠性、高访问性能、在线迁移、自动负载均衡。

3.3 并行计算

并行计算是指同时使用多种计算资源解决计算问题的过程,是提高计算机系统计算速度和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多个处理器来协同求解同一问题,即将被求解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各部分均由一个独立的处理机来并行计算。并行计算是相对于串行计算而言,它将进程相对独立地分配=F不同的节点上,由各自独立的操作系统调度,享有独立的CPU和内存资源;进程间相互信息交换通过消息传递。

4 结论

云计算所带来的新兴IT资源共享和应用模式是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变革,将给IT产业特别是软件服务业带来深远影响,未来仍将是IT业的热点,但是以整个IT界产业链为着眼点进行分析,各厂家的互操作性将制约其发展,云计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