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言康复的疗法

语言康复的疗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6 10:41:18

语言康复的疗法

语言康复的疗法第1篇

【摘要】 目的 观察头针带针语言训练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同样环境中进行总体功能康复和语言治疗,观察组进行头针治疗,之后带针训练,而对照组不进行头针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接受语言能力、表达语言能力、智商测定、构音障碍等语言功能的康复情况及语言总体康复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语言的接受、表达、理解能力、构音障碍的评估及语言康复的总体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结合语言治疗等综合治疗技术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的康复作用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语言发展障碍/康复; 头针疗法; 语言疗法; 康复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胎儿、婴儿或儿童时期脑发育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语言、视觉、听觉障碍等表现。脑瘫患儿约有70%~80%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1]。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物理疗法和语言疗法[24],中医则采用针灸、穴位注射、推拿按摩等方法,尤其是头针的运用,对语言障碍的康复取得了显著的疗效[5,6]。本院自2000年开展头针带针语言训练为主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影响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007/200906苏州市博爱医院儿科住院和门诊收治脑瘫患儿61例,其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2岁,平均(3.6±0.6)岁;根据运动障碍性质分:痉挛型21例,手足徐动型15例,肌张力低下型13例,共济失调型7例,混合型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分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通过的脑瘫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7]。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脑瘫诊断标准者;(2)有语言障碍者;(3)家长(监护人)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1)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2)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者;(3)病情在发病3个月后继续加重,呈进行性者;(4)脊髓灰质炎、周围神经麻痹等其他疾病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者。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同样环境中进行总体功能康复和语言治疗,观察组进行头针治疗,之后带针训练,而对照组不进行头针治疗。

1.5.1 总体功能康复 主要包括:神经发育促通法、感知游戏训练、认知教育干预、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内容,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在康复治疗室中进行操作,每日2次,每次20 min,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始终贯穿在每日的生活起居和训练教育中。

1.5.2 语言治疗 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身体姿势控制训练;(2)呼吸与发声训练;(3)辅助语言表达与沟通系统运用;(4)构音器官运动训练方法;(5)语言理解发展学习训练。由语言治疗师在语言治疗室进行训练,每日2次,每次20 min,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

1.5.3 头针治疗 取穴:运动区、语言区、足运感区,平衡障碍者加平衡区,智力障碍者加智三针等。操作:选用30号长度为1~1.5寸的毫针,在头顶刺激区进行针刺,沿皮刺,快速进针,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后,将针与头皮平行推进一定深度后留针1~1.2寸。带针语言训练1~2 h,留针期间捻针3~5次。疗程:每日1次,治疗5 d后休息2 d,2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接受语言能力:以符合该年龄的语言习惯描述,给出图画的内容,按0~6分评分,分值越高代表语言接受能力越强;(2)表达语言能力:以符合该年龄的理解能力,表达他对你语言的依从性,按0~6分评定,分值越高,代表语言表达能力越强;(3)智力评估:采用Gresell智测法,评估智力恢复情况。智商测定包括语言智商、操作智商、计算对外界的反应能力等9大类,总分90分;(4)构音障碍评估:采用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修改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结合北京博爱医院听力语言国际合作中心制定的构音障碍检查表中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检查部分确定[8],以障碍的轻重按1~5分计算,分值越低障碍越明显。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以上4项中至少有两项提高40分以上,或智力提高20分以上;(2)有效:以上4项中至少有两项提高25分以上,或智力提高10分以上;(3)无效:康复后变化不明显或加重者。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各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改变结果 见表1。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改变比较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由表1可知,治疗前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病例的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病例在语言及智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

2.2 两组病例总体疗效统计 见表2。表2 两组病例总体疗效统计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由表2可知,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现代医学证明,脑瘫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软化、纤维化、萎缩,脑沟增宽,脑白质丧失,神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及胶质细胞增生,可有多个坏死、变性区及囊腔形成等[9,10]。当累及双侧皮质脑干束时,可出现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等颅神经受损时产生的功能障碍,其所支配的头面部、舌、口腔和咽喉部等与发音有关的肌肉痉挛,导致呼吸运动方式异常,气息失控,致使患儿产生不能发音或发音低哑、含糊,鼻音过重,音调、音质异常等构音障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交往及交流[11]。

脑瘫属中医学“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主要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瘀交阻,脑髓失养所致,其治疗以补脑益髓、醒脑开窍、疏通经络为主。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元神之府,为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头针治疗选用脑功能在体表的投影部位,具有醒脑健脑、通调督脉、调理气血等作用,可促进脑电活动和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脑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使病变部位得到充分营养,改善脑细胞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头针治疗提高了脑瘫患儿语言接受能力、表达能力,并改善了患儿的构音障碍状态。除智力状态外,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头针对脑瘫患儿大脑皮质功能的调节作用,与头针具有激发大脑、肢体潜能作用相一致。本研究的特点是将头针治疗与语言康复等治疗结合起来,并且采用带针训练,充分拓展针刺和康复的作用,激发脑损伤儿童在运动、感知觉、认知、语言交往、思维、社会适应、游戏、学习等方面的潜能,促进左右脑的协调运用与开发。实践证明这种综合技术的运用较单一的康复模式作用显著,且充分体现了头针在脑瘫患儿语言康复上的主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脑瘫的康复治疗是较为长期且艰苦的过程,语言的康复同样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不断的积累疗效,头针的运用为脑瘫患儿语言的康复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7.

[2] 刘振寰,戴淑凤.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4.

[3] 余志华,董小丽,何雁梅,等.脑瘫患儿构音障碍语言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2):182183.

[4] 姚宝珍,凌伟,夏利平,等.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综合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康复杂志,2006,28(3):192193.

[5] 陈秀珍,李妮,吴艳明,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20例[J].河北中医,2004,26(6):419420.

[6] 张举玲,程立红,所闽娜,等.头、体针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1):3031.

[7] 林庆.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163.

[8] Gibson CS,Maclennan AH,Goldwater PN,et al.Antenatal causes of cerebral palsy:associations between inherited thrombophitias,viral and bacterial infection,and inherited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J].Obstet Gynecol Surv,2003,58(3):209220.

[9] 李胜利.言语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7797.

语言康复的疗法第2篇

关键词: 高职言语治疗技术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职业能力

为了顺应高职院校“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趋势,笔者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言语治疗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旨在通过构建集态度、技能、知识于一体的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课程定位

言语治疗技术是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衔接康复基础和康复临床的桥梁课,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运用各种手法、辅助具等方式对存在各类言语障碍的成人和儿童实施康复训练与指导,从而实现由学生向言语治疗师(职业人)的转变。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1.紧贴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以临床最常见的失语症和构音障碍为教学重点。

2.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言语治疗技术的基本评定和治疗方法。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言语治疗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调研分析言语治疗师职业岗位,按照岗位归纳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人文素质;充分考虑康复岗位工作对言语治疗技术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康复治疗技术执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与临床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内容。

紧贴言语治疗师岗位需要,以实际岗位构成为框架,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与临床专家共同确定课程目标,选取课程内容,见表1:

(二)课程教学。

1.教学模式

运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即通过临床情境,导出学习任务,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按照康复治疗师接诊患者认知疾病、康复评定、制订康复计划、实施康复治疗、进行康复效果评价这一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融入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活动中,见表2:

2.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考核、作业考核、技能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突出形成性考核的考核方式。多层次、分阶段进行,形成多元过程考评体系,并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总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言语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而“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是改革的唯一途径。

四、特色与创新

(一)内容选取针对性强,实用性强。

以实际岗位构成为框架,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以校内外实训条件为依托,覆盖言语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满足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考试需求,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模式创新。

本课程实施“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语言康复的疗法第3篇

近年来,通过聋儿康复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实践,聋儿康复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逐步形成了以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康复和发展为目标,以学前教育为基础,听力干预、听觉言语康复、言语矫治等专项技术为支撑的全面康复模式。针对人工耳蜗手术之后的儿童和一些需要配戴助听器的儿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符合汉语言系统的、科学的适合我国学前聋儿康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完整体系。下面笔者就该体系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操作模式进行了简要叙述,旨在促进更多的人对该体系的了解,帮助更多的聋儿患者参与康复治疗。

一、HSL理论的简要介绍

HSL理论是根据现代的听力学、言语病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而提出的。HSL理论包括三个部分:H――听觉康复;S――言语矫治;L――言语教育。其中,听觉康复一般是在听力补偿和听力重建的基础上进行的,该疗法是通过循序渐进的逐级训练来促进聋儿进行听觉恢复,主要是为了解决聋儿学生“听得明白”的问题;言语矫治则是语言教育与听觉康复的中间环节,主要是为了促进聋儿学生的言语技能,解决其“讲得清楚”的问题;语言教育是在听觉康复与言语矫治的基础上通过聋儿的语言学习,促进聋儿的说话能力与认知水平。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聋儿康复教育系统。

1、H――听觉康复

听觉康复是整个聋儿康复过程的第一个阶段。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诊断和干预手段也不断提高,现在的医学干预已经超越听力补偿,即单纯靠助听器验配的阶段,发展到了听力重建的阶段,也就是人工植入耳蜗的阶段。这一超越为聋儿康复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康复教育的基础条件,为语言教育与言语矫治做了很好的铺垫。听觉康复有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与听觉理解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听觉康复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听觉康复的最终目标。其主要形式是指个别化的康复,主要手段是依靠现代化的听觉恢复治疗设备,在针对性的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性地训练。

2、S――言语矫治

作为HSL理论治疗的中间性环节,言语矫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聋儿接受过听力补偿与听力重建之后依旧会存在一些言语性的交流障碍,所以仍然需要进行言语矫治。言语矫治通过发音训练使聋儿的呼吸、共鸣与嗓音系统更加协调与统一,使整体发音功能更加协调,可以舒适自然地发音,准确的读出音节,提高语言的清晰度,为聋儿开口说话奠定坚实的基础。此矫正过程有三个部分组成:语音训练、构音训练和言语训练。其中言语训练治疗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训练与功能异常的治疗。基本训练内容有:嗓音放松训练、呼吸放松训练、鼻腔放松训练、口腔放松训练与口部运动训练。功能异常的治疗内容有:嗓音障碍的治疗、呼吸障碍的治疗、构音障碍的治疗、共鸣障碍的治疗及其语言障碍的治疗。其治疗形式多样,例如,促进、重读、口部运动矫治;构音训练的治疗过程强调音位的训练,其主要训练内容包括:音位获得、音位感知,以及声韵调的组合与训练等;语音的治疗过程还强调音位之间的对比,主要训练内容为:音位对比、音位巩固、词语学习和音位转换等训练项目。

3、L――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语言和听觉康复结果得以发展和巩固的主要手段,也是聋儿康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聋儿康复的语言训练过程中包括句子和句群训练,以及应用训练三个内容。其训练的形式有:认知训练、主题训练和语文学习训练。在这过程中包括18个主题以及拓展主题的训练。认知训练则包括数字推理、图形推理、记忆策略、情景认知和逻辑推理等多项内容与项目。语文学习要从小抓起,循序渐进,只有做好这些训练要求的项目,才能看到聋儿康复训练的效果。

当然,无论是在哪个环节,哪个训练项目过程中都不能忽视个别性,不能拘泥于条条框框,要根据治疗对象调整治疗策略,使其发挥最大的治疗效力。

二、HSL的实践操作模式

任何理论的价值都在于指导实践,HSL理论也不例外。为了发挥HSL理论的最大价值,必须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操作模式。该模式必须和HSL理论形成严谨的逻辑关系。在对HSL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1+X+Y的实践操作模式,即集体教学(1);个别化康复(X);家庭康复(Y),三者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聋儿的个性,根据其个性制定出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矫正方案,实现个别化的康复,此外,家庭康复对于患儿的治疗也十分重要,家庭要对于前两者的治疗进行大力支持与配合,尽可能的促成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在1+X+Y的模式里,三个部分具有双向性联系,三者构成了一个十分完整并且非常稳定的系统。该系统中的关系综合起来有四种: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之间的联系、集体教学和个别化康复之间的联系、优秀传统的康复教育经验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之间的联系、康复教育和全面发展之间的联系。只有正确认识、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HSL模式正常、有效的运行,这是实现聋儿康复的重要保障。

语言康复的疗法第4篇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目的:对使用远近配穴针刺方法治疗脑瘫流涎患儿的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选取脑瘫流涎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两组患儿均采用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远近配穴针刺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在治疗3个月之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其10min流涎症状以及流涎频率状况均优于治疗前(P<0 05),其中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脑瘫流涎患儿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以远近配穴针刺疗法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症状体征的改善。

关键词 远近配穴针刺疗法;脑瘫;流涎

【中图分类号】R742 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1-0086-02

流涎是指患者唾液自口腔无意识地流出,是脑瘫患儿较为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还往往会引发患儿社会、情感以及临床等方面的问题,例如:真菌感染、颏颈部皮肤因长期浸泡而产生皮肤刺激过敏,孤独、沮丧及群体排斥等,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治疗脑瘫流涎患儿的方法与技术亦得到发展,当前临床多采用口腔运动疗法、行为训练、外科干预以及药物控制等方法进行治疗,并取得了相应疗效。药物的长期使用会引发患儿口腔溃疡以及唾液腺结石等副作用,因此不适宜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1]。笔者采用远近配穴针刺治疗脑瘫流涎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依据我国在2006年儿童康复学术会上所制定的脑瘫流涎患儿评判标准[2],排除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患儿,在本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脑瘫流涎患儿当中选取60例,其中患儿的年龄范围为34个月至91个月,平均年龄为58 3个月。同时采用流涎频率以及流涎程度计量表对所选取的60例患儿进行症状程度评定,在此由于考虑到轻度脑瘫流涎症状可通过按摩以及口腔训练解决,所以此次研究对象以重度脑瘫流涎患儿为主。在所有患儿家属了解此次研究的内容并且同意以及患儿能够依照医师要求进行自主吐痰之后,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症状、性别以及脑瘫类型等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患者具体情况见表1。

1 2治疗方法

1 2 1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使用语言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其训练目的为:加强患儿口唇控制能力以及舌头的灵活控制能力。

1 2 2观察组观察组患儿在给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时,辅以远近配穴针刺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其治疗步骤为:首先,头针选取患儿的百会、语言二区与三区以及上星,随后使用0 25mm直径的0 5寸毫针以平刺手法刺入患儿头皮之下,每次留针时间为患儿进行体针治疗以及言语康复训练的所需时间;然后进行体针步骤,体针选取长度为1 5寸,直径为0 25mm的毫针以直刺的手法刺入患儿的足三里穴、合谷穴以及丰隆穴,其中足三里穴使用补法进行捻转,而丰隆与合谷两穴则需加强泻法的刺激力度;对于患儿的局部近端取穴,使用补法以1寸毫针地仓透颊车捻转数次,同时以直刺手法对下关、水沟以及廉泉等穴进行补法捻转,对其稍加强穴位刺激,此处不提插。最后嘱咐患儿张开口,并以压舌板或是棉签将其舌尖部轻轻挑起以露出舌系带,随后选用直径为0 25mm的3寸毫针对舌系带两侧的玉液穴、金津穴至舌根,对每处穴位往复10次进行捻转扎针,此处均不留针、不提插,从而避免患儿口腔出血。若患儿有较为明显的吞咽障碍,则可在患儿咽后壁的中间以及两侧穴位快速点刺3点,不留针。此针刺疗法每天一次,每个疗程为30d,共三个疗程[3]。

1 3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唾液取样:使用Spitting法评估患儿的吞咽情况,患儿唾液的采集时间为下午4点左右进行统一采集,采集时保证室内温度处于20℃左右,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声音、气味以及光线等因素对患儿精神的影响。采集过程持续10min,测量其唾液量;流线频率:以计分的方式对患儿流涎频率与程度进行分级,详细分数划分如下:①流涎频率:从未有为1分;偶尔有为2分(不是每天都有);几乎每天都有计3分;持续每天都有为4分。②流涎的严重程度:唇颏发干,但从未流涎的为1分;有轻微流涎现象,且只有嘴唇周围有一定湿度的为2分;嘴唇与颏部均湿润的为重度流涎症状,计3分;衣服被流涎浸湿的情况为重度流涎症状,计4分;而手、餐盘、接触物件等均有涎水的情况为严重流涎症状,计5分[4]。

1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 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2可看出:两组患儿经过3个月的治疗之后,其10min流涎症状以及流涎频率状况均优于治疗前(P<0 05),其中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所采用的言语康复治疗,其目的是通过促进患儿下颌的稳定性以及嘴唇闭合能力,从而增加患儿舌体灵活性以及力量,进而缓解患儿鼻腔返流的症状,最终达到控制流涎的目的。由于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较为复杂,而脑瘫儿童则因缺乏良好的行为认知能力,所以此方法的实施对脑瘫患儿具有一定难度。而本研究观察组患儿在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使用远近配穴针刺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其疗效优于单一语言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同时由于治疗过程以医师为主,所以对患儿的配合能力要求较低[5]。

综上所述,利用远近配穴针刺疗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疗法,能够极大缓解患儿的流涎症状以及提高治疗康复效果,且该疗法的副作用较少、患儿治疗依从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汤健,张跃,朱敏,等.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小儿脑瘫流涎30例临床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9):691-693

[2]杨红.脑瘫儿童康复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C].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1.

[3]陈栋,鲍超,刘跃光.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理论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85-87.

[4]宋旦旨.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6):25-26.

语言康复的疗法第5篇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略)

3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语言康复的疗法第6篇

【关键词】 脑性瘫痪/康复; 语言发展障碍; 头针疗法; 语言疗法; 儿童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脑瘫患儿发生率约1.81‰~4‰,且近年随着新生儿死亡率的降低,本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家长很难坚持长期为患儿康复治疗,故尽快改善脑瘫患儿的某一部分功能可以给家长以信心坚持治疗。现将近年本院儿科采用头皮针刺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功能落后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7/200802安阳市中医院儿科门诊收治脑瘫患儿60例。全部病例按入组时间随机分组接受治疗,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4例;年龄3~4岁27例,~5岁3例;痉挛型27例,肌张力低下型2例,不随意运动型1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4岁28例,~5岁2例;痉挛型26例,肌张力低下型2例,不随意运动型2例。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2004年昆明会议通过的脑瘫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脑瘫诊断标准;(2)年龄3~5岁;(3)语言功能发育较正常落后6个月以上。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智力发育落后者;(2)近1个月进行过针刺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推拿按摩、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头皮针刺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推拿按摩、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语言训练治疗。每周6次,3个月为1个疗程。

1.5.1 取穴 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廉泉、运动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

1.5.2 操作方法 取26~28号(1~1.5寸)毫针,针与头皮呈15°夹角,针尖对准穴位,快速刺入头皮下组织或肌层,然后沿刺激区方向到帽状腱膜下,采用平补平泻手法,30 min行1次针,留针1 h。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河北省人民医院构音障碍评定法[3,4]。该法通过量表,检查包括构音器官反射、运动及语音清晰度共8个大项目,27个分测验,每个分测验都设定了5个级别的评分标准。(1)痊愈:患儿8个大项目均达正常;(2)显效:患儿8个大项目均有改善;(3)好转:患儿4个大项目有改善;(4)无效:患儿8个大项目均无改善。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P

3 讨论

本病病机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感受邪毒,髓海受损,致肝肾亏损,心脾不足,气血亏虚,精乏髓枯,心窍蒙蔽,筋脉失养。脑为“元神之府”,具有掌管精神、意识、思维、运动的功能。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肝主藏血,精血同源,故肝肾功能正常与否与脑髓生成、发育有密切关系。“头者,精明之府”,根据经络理论,手足三阳经均通过头部,针刺头部腧穴可以调动五脏六腑的精气。现代研究认为人类大脑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但有些神经细胞在一生中并未全部使用,其中包括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头皮针刺可使这些突触和神经环路重组一个神经细胞功能集团的网络系统,以代偿受损的脑功能区,最终使脑瘫患儿的各项功能完全或逐步恢复[5]。大脑皮质功能区在头皮有相应的投影区,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和功能区可以提高脑瘫患儿的语言功能。

小儿脑瘫为儿科疑难杂病之一,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脑瘫,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头皮针刺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发育落后较单独语言功能训练疗效明显,且具有操作方便,痛苦较小,费用较低等优点,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患儿语言功能改善后可以更多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增强患儿的自信心,更有利于他们融入到社会中去。但针刺为有创性操作,少部分患儿家长不愿接受或不能按疗程治疗,依从性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王子才,姜志梅.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42.

[2]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3] 燕铁斌,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3210.

语言康复的疗法第7篇

【关键词】脑卒中;语言功能;恢复指导

语言障碍是脑卒中后患者的常见后遗症[1]。现针对笔者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参与的78例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指导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最佳语言功能恢复训练指导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分组方法78例脑卒中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57.2±19.5)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急性期后即开始进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将所有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脑卒中恢复基础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与指导。

1.2选择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意识清醒,无精神疾病。2语言功能恢复指导

对于脑卒中后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时,一定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单音、单字训练到短语、语句以及对话训练。

2.1发音训练脑卒中患者出现语言障碍一般是由于面部与发生相关的肌肉运动功能完全或部分性丧失。对于此类患者的训练主要从恢复面部患者肌肉功能入手。首先可由康复人员发出一个音节要求患者模仿,前期要求患者自主发出声音,一个音节持续3至5s,对于发声的准确性不要过分追究,而是着重对患者的发声方式进行指导。下颌训练:要求患者在发声过程中将下颌抬高,尽量张大嘴巴,保持下颌的最大活动范围;唇舌训练:要求患者模仿康复人员嘴部动作,先使双唇尽量撅起保持3至5s,再尽量收拢,对健康唇侧与患侧分别进行上述训练,同时训练双唇用力闭合,每次训练重复5次左右;对于舌头的训练,主要要求患者用力伸出舌头、抬高舌头以及回卷均至最大范围,舌尖尽量伸出,做上下左右运动,每次训练重复5次。

2.2听力理解训练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不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脑卒中导致大脑语言控制区病变而引起语言交流障碍。听力理解也是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患者听力理解功能恢复要通过反复的、易记忆的语言刺激入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前期康复治疗师根据图片或是具体的实物说出物品名称(尽量简单),要求患者复述,然后由康复治疗师说出物品名称要求患者选出正确的物品;后期康复治疗师可说出稍微复杂容易混淆的物品名称或是直接说出物品的功用,要求患者选出正确的物品。后期还可以由康复治疗师发出一些简单的指令,要求患者执行,如“请坐下”等。

2.3交流能力训练康复治疗师先说出单音字、数字然后是单词,要求患者复述,反复训练后要求患者一起读。选择的字词应当由简到难,由短到长,利用一些常用的短语,如数字可从1到10,有规律便于患者理解接受。然后同患者进行日常交流,交流的内容从简单的吃饭、睡觉入手,逐渐增大难度。

2.4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后一般心情低落,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在康复训练中往往想要尽快恢复健康,但恢复过程的缓慢又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打击,因此康复人员同时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由于患者交流能力弱,康复人员应当多观察,在患者对于语言训练出现抵触情绪时,康复人员一定要耐心向患者说明,在训练过程中,难度一定要逐渐增加。训练过程中患者出现困难时,应当适当延长该阶段的训练时间,同时多鼓励患者,对于患者的进步多夸奖。此外,语言功能的恢复训练需要上述多种训练过程同时进行,可以相互促进。3结果与结论

经过上述语言康复训练后,所有患者的语言功能,包括说话、听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患者对于自身语言功能的恢复都有了信心,都能够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因此尽早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

参考文献

语言康复的疗法第8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脑卒中;运动性失语;BDAE评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0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00-02

脑卒中是一种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起病急、病程长、死亡率及致残率高。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存活率逐渐提高,但患者往往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致残率始终居高不下,在我国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80%[1],其中脑卒中后导致失语症的几率高达20%-30%[2]。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由于无法与人进行正常沟通交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障碍,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且持续时间较长,这些都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3]。因此,尽早恢复语言功能对脑卒中患者非常重要,而早期的针对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早期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科从2012年1月――2013年3月对128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语言康复训练,使得患者在语言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明显,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128例,入组标准:①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首次脑卒中;②病程在2周以内;③年龄在80岁以下;④根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为运动性失语;⑤病情较稳定,无意识障碍者;⑥既往无语言、听力、视力障碍,无球麻痹及其他疾病所致构音障碍。排除标准:①病情较重,有意识障碍,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训练者;②年龄超过80岁者;③发病前已有各种原因所致语言障碍者。

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各64例。对照组64例,脑梗塞41例,脑出血23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45-74岁;重度失语10例,中度失语36例,轻度失语18例。强化组64例,脑梗塞43例,脑出血21例,男35例,女29例,年龄47-75岁;重度失语9例,中度失语38例,轻度失语17例。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病情轻重、文化程度、失语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及基础知识的宣教。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强化组给予强化言语康复护理,包括心理疏导、非言语交流及针对失语的言语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每日一次,每次30min,由护士指导,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在训练治疗前后,均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对患者的失语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对照组患者同时也进行2次语言功能评估。

1.2.1 心理疏导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由于脑卒中导致患者丧失了交流功能,患者往往表现为悲观失望、焦虑不安,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不愿积极配合。另外失语症患者多采用手势来表达其意图,这时如果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其意向,往往加重患者的焦虑或烦躁情绪,所以要及时与患者加强沟通,向其告知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其言语及肢体功能康复,缩短治疗期。同时要鼓励患者正视现实,培养稳定的情绪,树立康复信心。其次还要让患者认识到语言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的过程,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见效的,消除其焦虑心理。在此过程中应争取家属的配合,以提高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在训练的过程中,适时运用快乐训练法,对患者的任何一点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使患者建立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以积极配合语言功能训练。

1.2.2 非言语交流 能促进患者言语功能及其他认知功能恢复,包括:①面部表情应用:面部表情是非语言交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微笑能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②目光暗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能直接反应人的思维及情绪变化,在患者情绪低落时给予鼓励的目光,鼓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③体语表达:失语患者的各种感受、愿望和需求是用体语来表达的,如紧缩眉头、满脸愁容表示忧愁焦虑,表情平静则表示患者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同时,护士的体语可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加患者的信任感[4]。

1.2.3 语言康复训练 应根据失语的程度,制定训练计划。应从简到繁,从少到多,长期坚持,反复训练。

1.2.3.1 发音器官的训练 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等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指导患者将嘴张大,教其发a音;其次进行舌部训练,让患者尽量向外伸舌,反复做伸缩舌运动,由慢到快,逐步提高其运动速度,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再做顺向及逆向舔全唇动作;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训练。本组患者经1周训练,均能完成上述训练动作。

1.2.3.2 发音训练 采用示教-模仿方法,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声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从英语音标元音a-e-i-o-u开始,然后学喉音h、ha,唇音b、p,舌齿音d、t。

1.2.3.3 词、句训练 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从简单的单词、动名词开始,如“我”、“你”、“吃饭”“喝水”等,逐渐加大难度。根据场景,适当给予提示和诱导,如说“吃”,让患者接着说“饭”,最后说出完整单词“吃饭”;如模仿喝水动作,诱导患者主动说出“喝水”。可利用每天做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治疗的时间,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复述发药、打针、疼痛等。反复进行语言刺激,使其逐步掌握简单常用生活用语。

1.2.3.4 阅读训练 经过1-2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可以按照字、词、句、长句的训练顺序,将数张字卡图片剪开成字和图片,混合后放在患者面前,让患者将相应的图片与字卡匹配,或以复述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如果患者阅读理解水平较高,则可选择患者感兴趣的故事或文章进行练习,训练其阅读理解能力。练习时在字、词之间要有停顿,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在继续练习之前应先确定患者是否理解,重要概念要重复几次,可协助理解。

1.2.3.5 言语表达训练 阅读理解训练之后,开始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采用复述、读数、实物命名、语言交谈等方式。护士用词卡或图片教会患者基本的语法结构,然后让患者说出完整的语句,教导的语句多为日常用语,逐渐增加句子的长度和复杂性,同时进行声调和语调的训练。

1.2.3.6 书写训练 根据患者实际水平,可以从抄写开始训练。抄写训练时将字卡放在患者面前,让患者照抄,稍有进步时可采取让患者看一眼字卡,然后将字卡移开,让患者凭记忆将字卡上的字书写出来,书写时可给予偏旁部首提示。重患者从简单字开始如“大”“小”,逐步到单词,再到句子;轻患者直接进行单词-句子-短文的训练。也可进行听写训练,听写熟悉的人名、食品、植物、日常生活用品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失语程度 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或者语言不能使人理解;Ι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可理解日常用语,但表达中有错误;Ⅲ度:对熟悉的日常事物或经历能尽快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事物或经历表达有困难;IV度:大多情况下无语言障碍,有时理解障碍,语言欠流畅;V度:极轻的语言障碍,不易被察觉,仅患者自己有所体会。其中0-Ι度为重度,Ⅱ-Ⅲ度为中度,Ⅳ-Ⅴ度为轻度。

1.3.2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BDAE评定疗效:显效:治疗后失语症严重程度提高2级以上;有效:治疗失语症严重程度提高1级;无效:治疗后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临床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两组患者的言语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强化组患者的BDAE评分以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 论

脑卒中后失语是由于卒中后大脑语言功能区及其联系纤维受到损伤,造成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表现为获得性语言功能减退或丧失[5]。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特点,听理解相对较好,呈非流利型口语。表现为语量少(每分钟讲话字数小于50个)、讲话费力、发音和语调障碍和找词困难等,因语量少仅限于实质词且缺乏语法结构而呈电报式语言;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均不同程度受损。现代医学认为,脑具有巨大的可塑性,一些平时受抑制的神经通路通过各种训练和刺激可以激发大脑皮层的潜在能力,促使受损的功能获得代偿[6],这是进行神经系统康复训练的理论基础。

目前为止,失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因此,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言语康复训练是最有效的方法[7]。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表现,关注训练方法,掌握从易到难、因人而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内容要适合患者的文化水平,能够引起患者的兴趣,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训练中所选择的内容应设计在成功率的70%-90%的水平上,在每次开始训练时即让患者感到有成功的希望,训练结束时能够保证完成。有趣的训练内容,适宜的训练强度,舒适的训练环境也是防止患者产生厌恶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方法。同时指导家属配合训练,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念,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失语导致的语言沟通障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会出现悲观失望、烦躁不安、恐惧和失望等心理;在性格上多会转为内向型性格、自卑、忧郁、狭隘,从而使卒中后失语患者成为抑郁情绪的高发人群[8]。因此,应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及言语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9]。护理人员应最大限度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动向,及时恰当的给予心理疏导;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及经验,让患者相信自己,在进行病情解释时,语言必须兼顾科学性和通俗性,既要符合医学科学,又能让患者听懂。要用真诚、自然的语言来体现对患者的体贴与关怀,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总之,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强化组6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即立即开始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及心理疏导,语言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邓金梅.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豹影响分析.现代护理,2008,4(10):133.

[2] Pedersen PM,Jrgensen HS,Nakayama H,et al.Aphasia in acute stroke:incidence,determinants,and recovery.Ann Neurol,1995,38(4):659-66.

[3] Plowman E,Hentz B,Ellis C Jr.Post-stroke aphasia prognosis:a review of patient-related and stroke-related factors.J Eval Clin Pract,2012,18(3):689-94.

[4] 王超凤.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致失语患者中的作用.河北医药,2009,31(18):2504-2505.

[5] Salter K,Jutai J,Foley N,et al.Identification of aphasia post stroke:a review of screening assessment tools.Brain Inj,2006,20(6):559-68.

[6] 张继洲.康复锻炼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医学综述,2012,18(16):2689-2691.

[7] 李培珍.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护理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3):1606-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