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升学历方法

初中升学历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2 09:33:22

初中升学历方法

初中升学历方法第1篇

初中历史教育多元化教学改革一、引言

在我国教学改革中,初中历史教育一直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初中历史也开展了诸多新的教学模式尝试,对于提升我国初中教学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理论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应试教育影响仍然成为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历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提供指导。

二、初中历史教育分析

初中历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需求进行改革,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如下:

1.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水平较弱

历史课程是典型的文科课程,教学中理论性较强,教学方法的创新难度较大,提升教学能力需要较多的努力和时间沉淀。然而,教学方法不灵活,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学习地位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这都与教学方法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

2.教学理论较为落后,缺乏创新实践

历史教学理论是一直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学指导理论中缺乏有效地研究成果,不能带动历史教学的全面发展。同时,历史教学创新实践较少,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较少,这就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3.学生自助学习能力较差

初中历史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较差,严重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结合课程内容探索新的学习方法。然而,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初中教学仅限于课程是我国教学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存在较大的阻碍。

三、初中历史多元化教学分析

初中多元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要求,提出创新模式的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多元化教学方法分析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就是能够借助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借鉴其他课程应用成熟的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学提供有效地教学指导。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第一,情景教学方法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特定创建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学习环境中,在情景教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的增长;第二,探索式教学方法应用。按照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定制定探索式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第三,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应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课堂内核课堂外都能够进行历史学习,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和教师地位的平衡性,而在课堂外能够以学生主体,提供学生自我指导模式;第四,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借助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团队学习能力,在小组结合的模式下提升历史认识,并且在合作中交流历史学习经验。

2.多元化教学辅助工具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也就是能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工具。多元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应用包括:第一,教材应用分析,将历史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能够在课堂中围绕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第二,历史地图的应用分析,历史地图中包含丰富内容,通过历史地图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历史地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第三,板图应用分析,板图是教师总结历史知识和框架所得出的图画,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上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历史空间观;第四,多媒体应用分析,计算机多媒体能够创建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形象的历史学习内容,并且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3.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分析

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框架指导,为历史教学规划更加全面的教学方案。在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构建中,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教师的教学意识的多元化,初中历史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能够丰富个人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形成更加全面的教学观念;第二,学生学习的多元化,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突破单纯的知识学习,将历史学习作为能力学习,在学习中不仅获得历史知识的增长,而是要在历史学习中获得全面素质的发展;第三,考核的多元化,初中历史教学要强化多元化的考核,不能仅仅以学生考试时间的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而且要以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认识,更加强调学生的历史主观认识观念,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提供反馈指导。

四、总结

初中历史多元化的教学,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创建优质历史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现宏.浅析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J].学周刊,2012,(06).

[2]邵秀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之我见[J].科教导刊,2012,(01).

[3]邱浪平.基于校本的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以宁都中学《客家风情》校本课程开发为例[J].成功,2011,(05).

初中升学历方法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情境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26

脑科专家表示:人的最优脑力状态一般会维持在45分钟左右。可是,初中生由于年龄与生理特点,不可能保持最优的脑力状态那么长时间。所以,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历史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维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是所有初中历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在应用情境教学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时,认识到构建历史情境对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性。最近一段时间,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融合了情境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收效。下面就阐述一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作用与方法。

一、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作用

1.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

其实,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历史不过是“小”科或者副科,使得学生提不起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了历史在学生心里的地位,部分学生觉得历史知识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用处。基于这种情况,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成长情况、心理状态等,运用有效教学手段,构建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拉近历史知识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就像亲身感受到历史事件那样,这样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2.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尽量深入浅出的讲解历史概念,采取直观的教学方式,科学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像是:通过幽默、生动的语言描述;介绍具有代表性、精彩的历史实例;分角色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等,来构建历史情境,力争重现当时的历史氛围,从而加深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就像身临其境一样,积极进行思考与联想,充分参与到教学的讨论之中。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能力,进而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逐步将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创新能力。

3.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

教师适当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因此教学时,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鼓励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全新的教学方式,历史教师就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与众不同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历史教师需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能够表现自己的机会,多构建教学情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量,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拥有的潜力,感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二、历史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

历史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与之相应的情境,不可以简单照搬别人的方式,硬套在自己的教学中。

1.恰当使用语言和情感构建情境。

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整个课堂就像是话剧舞台,教师不仅是话剧的导演,也是剧中的演员,要和学生一起出演教学这部话剧。教师的能力体现在其掌握的教学艺术上,能够为学生构建出生动、真实、情景交融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语言作为最基本、最直接的教学手段,常常被教师忽略了其对于促进教学的重要作用。如果教师只是随便组织语言进行教学和教师巧妙组织语言进行教学,教学成果必然天差地别。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重视语言的力量,并有效结合语言与其它的信息传递手段,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若是历史教师能够充满感情的进行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的描绘复杂的历史事件,自然可以充分表现出历史学科自身的隐秘魅力,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动,帮助他们将认知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的高度。

2.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辅助构建情境。

历史都是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对人类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事件的回顾与描述,因此这些事件不可能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不过,学生还是希望能够看到动态的、进行中的历史事件,这就要求历史教师通过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辅助手段来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历史事件的过程,进而在脑海中对事件

行重构。历史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历史图片、文物照片等,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再加上教师生动的描述就能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重现历史。例如:进行抗日战争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作者利用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来构建情境,让学生了解那段黑暗的时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同时中国人民又是怎样顽强的战斗着;了解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严重罪行,手段残忍到令人发指的掠夺与屠杀,对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从而引发学生对这种反人类行为的憎恶。再如:进行四大发明的教学时,作者提前让学生自己制作了和这四项发明相近的模具,有的学生将橡皮泥刻成了活字,并排版出他们信仰的人生座右铭,再涂上墨汁印到白纸上;有的学生用圆形的木板以及磁针做出了简易的指南针。正式开始历史课时,学生都非常踊跃的想要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并向其他同学讲解制作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像是要想印出来字的方向正确,那么就需要将字反刻在版上;想要拥有磁针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普通的针以同一方向在磁铁上摩擦就可以了。这样的历史教学,使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让他们对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通过亲身动手的制作过程,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3.科学运用多媒体构建情境。

初中升学历方法第3篇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提升学生历史成绩,丰富历史知识,有必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历史教师需要高效地运用课堂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历史可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不能采取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将会影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带入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一、营造互动交流的有效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能力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开展课堂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所以,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完善和发展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提出质疑,用于探索,从而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历史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特点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踊跃地发言和讨论,从而加深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体验和理解。历史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丰富的历史相关资料和信息,比如说以纪录片、图片、故事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历史教学转变为艺术教学,更加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实现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共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有必要创新教学手段。第一,问题启发式教学。这是一种与以往传统的单一的传授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将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主动讨论,然后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发言,通过教师的帮助加以辅助讲解,共同提出处理该问题的结论。在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之前,要将课堂气氛放松下来,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提出问题或者阐述自己的想法,另外,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要采用不用的教学方式加以鼓励,并给出不同程度的引导。第二,情景融合式教学。这是一种将现实情节贯穿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构建一个生动丰富而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置身其中,使

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

趣。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通过采用一个历史故事、一幅图片或者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来导入主题,加以教师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最后,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共鸣,积极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以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三、注重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属于一门艺术,教师能否具有高超的提问技巧,决定了其能否构建高效的课堂。课堂提问,一方面是知识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师生情感的共鸣。通过课堂提问,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注重问题类型,保证问题质量。初中历史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内容,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此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其次,全面撒网,重点捕鱼。历史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平等性,能够针对班级中所有学生,保证所有学生均能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教师需要转变以往不公平的观念,对学困生给予足够的关怀。最后,给予学生鼓励,促进学生进步。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历史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见解和评价。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发现其闪光点,给予足够的表扬和肯定,以提升其历史学习信心,培养学习

兴趣。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

合理地将现代的科学技术补充到教学手段中来,可以实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以往的传统“黑板式”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将知识展示得更清晰和仔细,但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使历史n堂成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将历史教学内容中的图片加以展示和解释,并且可以通过视频的播放来帮助学生更直观有效地了解某一时期的历史情况,以往的教师讲解的方法对这些视频和图片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展示。通过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屏幕上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效率能够显著提高。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出宽松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同时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只要历史教师能够在长期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必将会构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初中升学历方法第4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与个性差异,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模式进行,进而保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从实质上讲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整体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而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因自身掌握知识的局限性,存在较多疑问,只有将这些疑问解开,学生才能将知识内化,从而获得真正的提升。同时,强化初中生的问题意识,在有效提升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还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引导其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探索知识,获得更大的益处。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思考

1.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疑问大部分源自对历史教材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质疑。但学生并不是有了质疑便会大胆提问,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将质疑埋藏于心底。因此,教师需要在历史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对知识疑点进行提问,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消除学生对课堂提问存在的紧张情绪,不再受心理约束,在教学中合理提出自身的想法与看法,以获得教师及时的解答。

2.灵活转变教师角色,加强与学生互动

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历史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历史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事件发生脉络进行,因而教师可根据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及相互关联,灵活设计教学环节,以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灵活转变自身角色,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朋友。在历史事件上,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更为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感官体验中深化对历史的感悟,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及人物作出更为中肯的评价,而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在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中不断增强。同时,历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充足的情感体验,在调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中认知、情感与思想的高度统一,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3.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与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多,也更为便捷。受各类信息的影响,学生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可能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而教师在没有充分准备或知识掌握不全面的情况,往往难以及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并真正消除学生的疑惑。以此,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还需加强历史教师队伍建设,制订合理的现代化历史教师培养方案,从专业技能、知识体系、教学理论、网络技术等多层面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而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也应与时俱进,了解新时期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中有策略地进行引导式提问,自然而然地提升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

4.合理创设历史情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所讲解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通过对历史事件产生背景的描述,激发学生对历史环境的想象,并引导思考这一历史事件爆发的必然性。通过对时代背景、社会矛盾等层面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鼓励学生对存在的疑惑进行独立思考与验证。教师还可利用网络搜集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以更为生动、直观的形式将学生带到历史情境中去,让学生的大胆质疑与提问有更为充足的历史信息凭据。

5.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模式容易受已学知识及技能的影响,在历史知识汲取中习惯于套用以往方法,运用以往特定经验进行疑惑的解答,即形成较强的思维惰性。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开阔学生的视野,打破思维定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对学生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初中升学历方法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200

初中历史教师除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更应该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中发现问题,进而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此来升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对学生思想与情感教育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初中历史在宏观视角下为学生展现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和寻找人生意义,并且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得到大范围的认可和重视,初中历史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初中历史教师也纷纷响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实现突破与创新,这无疑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但是,在已取得的傲人成果面前,初中历史教师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鼓作气,继续突破初中历史教学的弊病,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的飞跃。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初中历史知识面广、有趣生动,却在学生中遭受冷落,学生普遍将初中历史视为记忆性的课程,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更偏向于语数外,或者思维性较强的物理、化学。不少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仅仅对一些趣味性强的历史故事感兴趣,简单地认为历史学习看看书,抽时间背一背、记一记即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初中历史没什么可学的。更有甚者,学生在历史课堂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而历史作业却存在抄袭、应付的现象。这一系列现状表明,学生尚未真正认识到初中历史的重要性,对初中历史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

(二)陈旧的教学方法制约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一方面与学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教师有着紧密的关系。初中历史教学令人堪忧的现状,也与教师有直接的联系,教师的教学直接影响甚至制约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少初中历史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素养较低,教育理念落后,导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法陈旧,阻碍了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代替学生的思考,压制学生思维的发散;还有教师缺乏教学热情,为教学而教学,不善于主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消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科设置不科学,教学资源^少

初中历史一直以来被不少教师和学生视为“副科”,在学科设置上,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历史课的课时量较少,而且在一些学校,不少历史课被用来上语文、数学或者英语等其他课程,尤其是在临近考试时,历史课被占用率极高。这反映出不科学的学科设置,导致初中历史课时量紧张。而教学资源较少,也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因素之一,一方面,不少学校的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师资力量较弱,一部分历史教师并非历史专业毕业,而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另一方面,教科书和练习册既是仅有的教学资源。有限的教学资源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能为学生学习助力。初中历史在学科设置上处于弱势,教学资源也较贫乏,制约着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长足发展。

二、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改善措施

(一)转变学生的错误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净化学生的心灵具有积极作用。在思想层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纠正原有的错误观念,帮助学生较好地学习历史。比如,教师发现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做其他科的作业,不宜马上批评,而应该温和地提醒,在课后找学生了解情况,看学生是否是对历史缺乏学习兴趣,还是其他原因,再引导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要想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教师不妨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得学生逐渐喜欢上历史。比如,教师在课前几分钟讲历史趣味性的小故事,或者让学生来分享,以此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二)实现创新教学,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堂初中历史课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表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教师应该实践创新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的创新教学离不开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再结合教学实际做一些改善,使之满足于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师应该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比如讲人教版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先观看老兵回忆抗日情景的视频,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情感上得到感染。接着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归纳,作几点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看,积极发言,能够感受到学生较好地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三)联系相关学科,整合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密切,教师应该主动整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合力,促进初中历史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同样是在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笔者联系初中地理知识,通过地图来分析战争局势等。其实,不难发现初中历史与各个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主动运用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为初中历史所用,这样既能够弥补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深化学习,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初中升学历方法第6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高中衔接;衔接教育

当前,衔接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每当暑假来临之际,“小升初”、“初升高”的语、数、英、理、化、生等各种类型的衔接班报名都异常火爆。然而有关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问题则鲜有人问津,可以说初高中历史衔接处于普遍缺失的状态,这种缺失给高一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完成初高中历史教育的顺利过渡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入手,采取可行性的措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初高中历史的顺利过渡,为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奠定良好基础。

一、历史教师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者。历史教师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增强衔接意识,提升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重视程度。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缺失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很多历史教师的衔接意识淡薄,以为初高中衔接是语数英这样的主科与理化生学科的事,与历史学科没什么关系,进而毫不关心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甚至出现了初中历史教师从未看过高中历史课本,高中历史教师也从未了解初中历史讲了什么的奇怪现象。当前,初高中历史衔接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很多学生提升历史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教师需尽快转变观念,认识到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增强衔接意识,重视并落实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

2.研读初高中历史课标与课本,做好初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衔接。课标与课本是初高中衔接的根本依据。历史教师应深入比较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同一历史内容叙述上的异同,明确各自教学目标、内容的侧重点与内在的联系;进而比较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体系的差异,分析各自的特点和联系性,对初高中课程内容、分层次要求、实施程序进行合理调整设计的研究;在深入研读初高中历史课标与课本的基础上,做出初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对照表,明确初高中学习内容的联系和变化,做好初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衔接。

3.抓住过渡关键期,切实推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教育。高一学年的上学期作为学生告别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个学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平稳过渡,顺利适应高中阶段新的学习生活,是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期。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期,采取可行的措施,切实推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教育。首先,可在高中开学之初开展有关学生初中历史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活动与抽样访谈活动,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基础和现状以及对高中历史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根据问卷调查与访谈所反馈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初高中衔接计划并实施。其次,开学第一堂历史课是初高中历史衔接的关键节点,历史教师一定要充分准备,上好这一堂课。笔者就习惯于利用开学第一堂历史课讲授《高中历史导言课》,利用这一堂课跟学生一起回顾初中历史的主干知识,了解高中历史的知识框架,熟悉初高中历史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向学生介绍高中历史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开好头。再者,历史教师应在高一学年上学期循序渐进,逐渐转变教学方式。初中历史课程按时序线索编排,条理清晰,内容较为简单,因而课堂以教师讲授式教学为主。高中历史课程在初中的基础上,按照专题编排,结构较为复杂,内容较为深入,课堂应以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以主。但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只会徒增初高中历史的裂缝。在给高一新生授课之初,历史教师应仍以讲授法为主,慢慢增设问题情境,运用问题教学法,增加问题探究环节,逐渐实现教学方式的自然过渡。最后,关于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在初中毕业后专门上暑假历史衔接班的问题。笔者认为没有必要。笔者一贯反对任何形式的暑假衔接班。更何况初高中历史衔接的任务与数理化等学科相比是较为轻松的,更没必要牺牲学生的假期来做这项工作。毕竟假期对于学生来说也很重要。

4.树立长期衔接意识,在高中平时教学中注重初高中历史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关键期在高一上学期,并不意味着能在这一时期内毕其功于一役,以后的高中历史教学就无需再关注衔接问题。恰恰相反,教师应该树立长期衔接意识,在高中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的知识与高中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出发开展教学,对于学生懂得什么,不懂得什么,哪些地方需要略讲,哪些地方需要详讲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收发自如。尤为关键的是,教师应该针对高中专题式的课程编排造成知识跳跃性大的特点,有意识地强化通史思维,讲透每一个知识点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理清其来龙去脉。

二、学生是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主体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也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衔接工作的成功与否,归根结底要看学生能否实现初高中历史学习的顺利过渡。为了发挥主体性,保证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效果,进入高中的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升并保持对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红英老师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部动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顺利完成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过渡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浓厚的故事性与趣味性的历史学科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并不难。但是,学生进入高中后,面对难度骤然增加的高中历史,往往知难而退,失去对历史的兴趣。进入高中的学生应如何提升并保持对历史的兴趣呢?新课程教材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课堂开放的结构,包含着大量有趣味的因素和激起兴趣的契机。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材与已学知识的联系中寻找“切口”,在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发掘“热点”,以兴趣引路,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此外,琳琅满目的历史课外读物也是激发并保持历史兴趣的重要法宝。学生可在老师的推荐指引下积极开展历史课外阅读,多读一些内容与难度适宜的历史课外读物。

2.转变学习方法。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形象思维活动。因而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们习惯于机械背诵老师讲授的知识,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历史课程的要求也相应提升。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需要逐渐放弃被动记忆的学习方法,掌握理解记忆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参与式的学习,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与合作研究,锻炼解读史料,在史料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课后不要一味地追求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而应着重于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3.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初中历史在人们长期的印象中居于副科地位,再加上其最重要的考核———毕业会考的难度也不大。因而初中生投入历史的时间与精力少之由少。不少学生甚至只是在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背背提纲,做做练习。高中历史比初中难得多,不端正学习态度,多花些时间精力,更加刻苦努力是很难学好的。学生进入高中以后,要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要坚持预习。没有预习,听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不知所云。课堂上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要指望上课睡觉而课后课后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历史成绩。课后要及时温习功课,完成作业,还要努力地挤出时间广泛涉猎有益的历史课外读物以保持学习热情,开阔视野,提升历史素养。尤为关键的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恒心与毅力,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始无终。总而言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提升中学历史教学水平的关键点。我们应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红英.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J].中华少年,2012,10(19).

[2]林义元.历史课外阅读———学生初高中历史衔接的重要桥梁[J].中学课程资源,2017,1,(1).

初中升学历方法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途径 策略

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传统历史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想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就必须使初中历史教育途径不断丰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初中历史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以课程设置为主。大多数历史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课程设置过于重视理论,从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分析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教师对于历史课程的设置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性,无法跟上教育体制的改革,无法起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丧失兴趣,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无法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途径

1.应用情景式教学

将实际生活经验充分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用情境模式来进行教学,对事例的选择非常的重要。如果选的好,可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状态,要是选择好会有效提高影响教学效果,学生能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亲切感,可以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来进行学习。

如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教师可先对丝绸之路的背景与经过进行讲解,再让学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丝绸进行记忆与描述,包括丝绸的应用范围,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将丝绸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让学生对丝绸的应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而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针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也会有深入的了解,也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2.应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化了教学手段,通过看、听、说、演等不同的方式,吸引到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让学生们在历史的学习上拥有一种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采用,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次现代化的享受。一方面,教师会觉得利用多媒体上课的节奏鲜明,大量节省了多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果也相对提高。

如学习《中国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抗日时期的图片以及抗日战争纪录片等,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团结,以及战争所带给人们的灾难。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就会怀着一颗爱国之心认真的学习文章,了解到落后就会被欺负的事实,以此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努力学习,争取不让事件重演。而采用多媒体设备来教学,能让学生在图片及视频的影响下更为深入的了解课本内容,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3.重视课前提问

在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中,课前提问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提问的技巧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能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其逻辑思维的能力也能相应提高。所以,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充分的应用课堂提问,以此使学生对文章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提问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学生依照文章的主线来了解文章,使学生的思想能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充分理解。

如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教师可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如“八国联军是由哪八个国家组成”“当时中华民族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八国联军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八国联军在掠夺了我国哪些重要文物”。教师这几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学习此知识时有了基本的思路,所以学起来也有一定的目的性,不会出现思维混乱地问题。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使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并且这种自己找答案的方式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肯定自己,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此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在教育领域上的发展有目共睹。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感受到教学课程的趣味性。课堂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不仅仅只做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做学生生活上的朋友,学习上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罗智.浅析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5,(07):35-36.

初中升学历方法第8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历史教学;作用分析

历史是真实的记录和解释国家与民族发展的进程与事实的一门学科,并带有对当下社会发展的真实映射。初中的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增强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度、理解能力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的掌握历史知识,通过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消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陌生感,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掌握与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透彻、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教学的重点在情与境中。情是指教学的情景、状况,境是指教学的课堂氛围,情与境合在一起就是用情景的教学模式展现出历史知识的一种境界。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发展迅速的心理机智,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运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走进课堂,走进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作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启发思维、突破难点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巧妙运用问题情境,将历史知识通过问答的方式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打开思想的枷锁,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创造的能力,突破历史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的掌握情况。例如,在讲解“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起”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将授课的重点与难点划分出来,即如何看待拿破仑发动战争的特点以及意义。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一事件的历史人物分为四种人:第一种是法国波旁王朝的余党;第二种人是法国的资产阶级统治者;第三种人是普通的市民;第四种人是被侵略国家的人们。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析这四种人是如何看待拿破仑的,分析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等,并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做最后的总结与归纳。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使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程度,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阶段,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二)设计表演情境,有助于挖掘潜力、培养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设计情境的表演教学,学生可通过自己扮演,进入历史角色,体会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加深对历史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能通过对话、观察、思维、模仿、分析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能力,并能使能力得到开发与提升。例如,在讲解“南北战争”时,教师可让学生扮演一个南方的黑奴,在看到《解放黑奴宣言》的时候,有何想法,会怎么办?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大调动了广大黑奴的革命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知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某一时段的历史故事,排演一段历史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教材的内容。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好表演的任务,让学生毛遂自荐,调到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时间排练,使学生尽自己的所能,将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再现历史的真实度,实现高效的课堂效果,并提升了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表演情境教学方法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三)利用语言情境,有助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感历史具有非常高的过去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必须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眼球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完美的印象。生动多彩的语言能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给学生的认知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语言情境教学模式,给课堂氛围带来了鲜明的色彩,并提升了学生的观感欣赏能力。教师在用带有感情的语言讲述有关爱国主义的英雄事迹的时候,自身也要带有敬佩之情,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随着语言的高低起伏而发生变化。当讲述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候,教师的语言要充满仇恨与藐视的态度;当讲述爱国情怀的时候,教师的语言要带有激情,慷慨激昂。以情带情,可以达到师生共鸣的境界,用情感感染情感的效率。例如,在教学近代史女革命家秋瑾的时候,教师要充满激情地讲述教材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达到热泪盈眶的效果,并在学生的内心中流露出对女革命家秋瑾的热爱之情,表达出对秋瑾的敬佩之意,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四)复现历史情境,有助于激发兴趣,形成动机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解的过程中,应通过实物、PPT、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将历史情境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还应运用心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将无注意、无意识的事物用刺激、新颖等方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教师应发挥出学生学习的欲望,推动学生自主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重现历史情境的教学方法,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高效的,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与爱好,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保证教学的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转变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发挥出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增强了素质教学的特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只有将情景教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情境教学的特点,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作者:于建涛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中学

参考文献:

[1]龙海英.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