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1 16:23:07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第1篇

目的分析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手术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亲情护理服务,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2组上述指标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管理;亲情服务;临床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中重要的治疗场所,但是手术属于一种应激源,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程度各异的焦虑、抑郁情绪,导致其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均会出现波动,不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1]。本研究分析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计80例患者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42.3±3.3)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24~68岁,平均年龄为(42.5±3.1)岁。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围手术期,2组均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用药后自导、饮食控制以及常规健康宣教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亲情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2.1术前护理

1.2.1.1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要注意仪表仪容,在与患者沟通时,要面带微笑,使用温和的语言,告知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并嘱咐其加强皮肤护理;告知患者术前6小时要禁食禁水,嘱咐其及时地取下活动义齿、手表等物品;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精神状况[2];为其介绍手术治疗的基本原理、主要步骤、预期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为其讲解手术室内的环境和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要为患者详细地讲解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有效预防对策,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1.2心理护理

要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结合其病情特点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内心诉求,要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将患者当作家人去对待,在了解其内心困惑的基础上耐心地为其解答,并引用临床治疗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3-4];同时也要注意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属加强对患者的陪伴,要理解、支持患者。

1.2.2术中护理

1.2.2.1热情迎接

当患者入至手术室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及时地、热情地迎接;同时要及时地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安慰患者,要加强对患者的陪伴;手术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以尽量地减少各种应激源,使患者的身心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1.2.2.2术中安抚

在术中麻醉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及时地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穿刺等操作;针对疼痛难忍的患者,要及时地告知主治医生;术中在执行相关手术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制造出噪音,以免刺激患者从而使其出现各种应激反应;针对过度紧张或恐惧的患者,要握住其双手,并加强与其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

1.2.3术后护理

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等部位是否有损伤,同时需对其切口情况以及术后的精神状况进行全面监测;要及时地为患者讲解手术的进展情况,以增进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手术治疗效果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可以有效地缓解其不良情绪,使其可以安心养病。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焦虑、抑郁评分,记录2组满意度。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4]和抑郁自评量表[5]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满分为100分,得分越低,情况越好;使用满意度量表[6]评估患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上述指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满意度为95.0%,2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改的不断深化,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已成为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已成为各级医院护理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热点、焦点问题[7]。近年来,亲情护理服务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有研究指出,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应用亲情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维持其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基本稳定[8]。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焦虑及抑郁评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和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万卫红 谢琴 胡丹 单位: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杨静.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70-71.

[2]杨春燕.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5(17):124-125.

[3]李珍珍.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护士,2013,11(25):321.

[4]邹利平.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延边医学,2014,9(36):83-84.

[5]黄晓明,廖瑞熹,赖妮,等.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4,12(11):26-28.

[6]张建英.亲情护理服务对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及护理质量的评价[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93-95.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手术室患者;围手术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度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也在不断转变,尤其是手术护理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医患关系与医院的发展。针对手术室手术患者的护理包括手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及手术后护理回访等。本文根据对20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6.4岁。中专及以下学历108例,大专及以上学历92例。200例手术患者中,烧伤整形手术患者86例,胆囊切除患者42例,子宫切除患者12例,骨折手术患者36例,其他手术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针对选取的200例手术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全期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协助医生做好患者各项准备,了解患者的需求,手术中协助医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后对患者的伤口及时换药,严密监测患者的身体指标变化,避免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护理人员在患者围手术期鼓励患者,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多与患者沟通,获得患者的信任。

1.2.1手术前护理 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家庭状况、病史及过敏史等。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患者的病情及手术过程。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了解病情,使患者掌握手术前后的配合技巧,缓解患者对手术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同时,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充分休息,配合手术治疗。另外,医护人员在手术前交代患者手术后是否需要鼻饲和引流及导尿管等其他辅助机械。

1.2.2手术中护理 手术全程保证病区环境的安静舒适。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给予患者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满足其合理要求,介绍手术及麻醉的方法,使得患者能够配合手术治疗。在患者进行手术时,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身w指标变化,并清晰准确记录,可以将手安抚性放在患者的手和脸部,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1.2.3手术后护理 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医护员需要用温盐水将患者手术时残留在手术区域皮肤上的血迹、消毒液等仔细擦洗干净,注意保暖,并告诉患者手术已经完成,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另外,医护人员需要在手术后对患者及其家属全面讲解手术后各种注意事项,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及出现的并发症等不良反应。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需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对突发状况的应对措施,详细交代患者的饮食禁忌等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患者出院1 w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询问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听取其意见。

1.3观察指标 对出院1 w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对围手术期护理情况进行评分,其中满分10分,>9分为非常满意,7~9分为满意,4~7分为一般,2~4分为不满意,1~2分为非常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对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件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通过手术患者及其家属对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评分发现,患者对医护人员、心理护理、总体护理的评价满意度较高,但是对手术环境方面的满意度一般,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的进步,当前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要求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还需要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的年龄、家庭状况及学历等方面,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为了缓解患者手术前的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可以向患者大体讲解手术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手术结束后,立刻告诉患者手术成功的消息,并及时为患者换药,避免出现并发症及感染等情况。患者在出院前,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及其家属饮食禁忌等方面的问题[1-4]。

在对我院进行手术的200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后发现,患者对护士态度、心理护理及总体护理评价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对手术室内环境的满意度一般,因此我院需要根据患者需要适当调整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对手术室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丛广霞,于丽敏,马克美,等.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

[2]刘春芙;刘玉娇.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期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08).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第3篇

心理护理是当前临床患者护理范围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其对提升患者治疗顺利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均有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将探讨系统化心理护理在手术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例患者中男49例,女21例,年龄20-70岁,平均(35.2±4.9)岁,本组患者中手术类型为普外科30例、妇产科15例、骨科19例、泌尿科12例、耳鼻喉科4例;对照组(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34.6±4.8)岁,本组患者中手术类型为普外科28例、妇产科16例、骨科20例、泌尿科12例、耳鼻喉科4例。将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其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病情检测、术中护理、术后康复、出院指导等多项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护理措施,由护理人员判定患者当前是否存在心理不良情绪并给予交流、安慰。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系统化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院必须加强对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宣传,强化护理人员心中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去观察、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以平等、宽容、尊重、关爱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过往病史、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社会信息等诸多内容,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以便后续护理内容的顺利展开;

②评定患者不良情绪程度:护理人员应该从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准备、术中体位、术后锻炼等行为以及日常交流的语气、内容等多个方面判定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等各个时间段的心理状态,使用焦虑不良情绪测定量表测定患者当前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同时结合患者当前的生理状态、家庭背景以及交流内容确定患者心里不良情绪的具体原因,从而根据原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疏导;

③健康宣教及针对性疏导:不同患者在心理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上存在诸多差异,护理人员应该依据自身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顺利交流的基础,通过言语交流、行为鼓励、放松指导、身体锻炼、满足需要等诸多方式给予患者不良情绪疏导,始终以真诚、关心、热情的态度去面对患者。护理人员在具体的心理疏导过程中必须全面、透彻、清晰的向患者讲解当前治疗、康复、准备措施的必要性以及安全性,使患者能够清楚当前治疗、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作用,结合患者实际环境使其能够以坚持、积极的心态完成围手术期间各项准备、检测、锻炼工作;

④联合家属给予社会支持:护理人员还应该联合患者家属给予其生活、治疗过程中更多的关爱,确保护理工作的持续性与全面性,联合患者的家属、朋友、同事等不同的社会关系给予患者精神的鼓励和安慰,邀请过往病友对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缓解其心中紧张、焦虑等诸多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2】

使用SAS焦虑量表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情绪。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 ±s)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检验和x2检验,若最终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S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

3 讨论

手术治疗均属于侵袭性、有创性操作,其虽然能治疗患者体内病灶,但不可避免的也会对患者机体、精神乃至心理造成一定的刺激,有刺激较为严重者甚至会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不良反应,对患者手术进行、术后康复都造成不利影响【3】。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第4篇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112例手术室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基础护理加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各56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SDS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出院时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而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出院时较入院时变化不明显,但观察组出院时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手术患者的围术期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乳腺癌;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手术室是医院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行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患者心理变化复杂多样,常存在恐惧、焦虑、失望、自卑等心理问题,不利于术后恢复.护士进修杂志,2007,22(9):795.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65岁以上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150例65岁以上患者手术室围术期优质护理。结果:经优质护理后,患者的焦虑程度较入院时减轻 (P< 0. 01 ),患者满意度上升。结论: 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深受伤病员欢迎,是可行的,是必要的,既能提高病人满意度,又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同时增进了护患友谊,规避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 优质护理 围术期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上升,70岁以上手术病人数量呈增加趋势。老年手术病人量的增加对手术室护士如何做好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护理,保证手术安全,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手术护理基本是局限在手术室内,以"器械"为中心与病房护理完全脱节[1]。优质护理服务是2010 年卫生系统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帮助患者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它体现的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把护理程序人性化、规范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因此,完善手术室整体护理是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1年1月对手术室65岁以上患者200例进行围术期优质护理,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1年1月对手术室65岁以上患者200例进行围术期优质护理,男性患者113例,女性患者87例。

2 方法

2.1术前访视:手术前一天巡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查阅病历后访视需手术患者。护士佩戴胸牌,仪表端庄,态度诚恳,言语和蔼。首先自我介绍,告之是负责他手术的护士,给病人亲切感和信任感。

2.2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对患者是迫不得已的,尤其是老年人怕患癌症,常会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巡回护士术前要主动到患者床头进行探访,向患者介绍自己和了解患者的文化素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以及对手术的认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讲明手术对治疗的积极性。谈话时注意语速要慢,要有艺术性,对手术的危险性不要过分强调,但要使其家属充分了解,同时注意使用保护性医疗语言。

2.3耐心询问年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及对手术的顾虑和最担心的问题,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释,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制度入室前的准备如嘱病人备皮、禁食水、摘去身上带的饰物、手表、假牙。入室后的注意事项,麻醉的配合,阐明手术的重要性,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心态。

2.4密切观察病情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根据老年人的病理、 生理特点合理应用液体和药物,术前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材,以备不时之需。术中巡回护士活动在患者的视线内,减轻其心理恐惧感[2]。

2.5 术中支持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环境设备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陌生,使其处于恐怖状态下,此时的不良心里反应有恐惧紧张、忧虑、孤独、忧伤等,表现为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肉震颤,手足发冷,因此手术室护士要主动给患者以热情的关怀,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安慰体贴关心照顾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环境,告知他对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不要紧张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消除恐惧心理,缓解其孤独和忧伤情绪。

2.6保护患者隐私,减少暴露部位 老年患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注意身体的保护,麻醉和手术中应注意遮盖患者,减少暴露部位,以免使老年人感觉心理不适,手术中谈话声音应控制在最低限度,术中使用外科动力机械时要提前告知患者, 避免患者过分紧张。

2.7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安置好正确,同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向患者和家属讲解不同麻醉方式所需的要求,及各种创口引流管的管理,以取得配合。

3 结果:优质护理前后结果(见表1)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 .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优质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经优质护理后患者的焦虑程度较入院时减轻 (P< 0. 01 )。

4讨 论

通过进行围术期优质护理及手术访视记录单的应用,患者和护士不再陌生,病人对护士易产生信赖感,从而建立了相互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可以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患者处于最佳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心理状态,赢得了病人及病人家属的赞誉,护士有了成就感,也可以使护士自身感受到患者满意的喜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3]。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护理单元,根据自身特点做了应该做的事,却得到了广大伤病员的一致称赞,自从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我科和院里每月到病房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满意率逐月上升, 病人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满意度明显升高,由原来的平均80.3%,上升至现在的平均98.4%本临床表明,经优质护理后,患者的焦虑程度较入院时减轻 (P< 0. 01)。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深受伤病员欢迎,是可行的,是必要的,既能提高病人满意度,又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同时增进了护患友谊,规避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我们深感优质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实用护理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4.

[2] 权循炎,陆广云.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52例手术护理配合[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4):355-357.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第6篇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镜 三脑室造瘘术 护理

脑积水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好发于小儿,年发病率约为0. 87‰[1] ,成人多为获得性。长期以来,脑积水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脑室- 腹腔分流术,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限制了进一步使用[2] ,最主要并发症为分流管装置阻塞和感染,导致分流失败。虽然分流管材质和功能的不断改善,对调节阀、分流侧孔、导管材料等作了改进,但效果并不理想[3]。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脑室镜下三脑室造瘘术治疗脑积水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0例脑积水病人中,男12例,女18例;发病年龄5个月至38岁;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共济失调和视物不清,部分病人有耳鸣,视力下降,下肢无力,记忆力减退,头颅异常增大,智力发育迟缓等症状与体征。头颅MRI 和CT 显示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本组病例均顺利通过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康复出院。

1.2手术方式 在气管内麻下,在冠状缝前3cm中线旁开处,切开头皮钻骨孔,以穿刺鞘穿刺侧脑室额角后,鞘内置入内镜进入侧脑室,沿脉络丛经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观察第三脑室结构,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造瘘部位在双侧乳头体前方,漏斗隐窝后方中央最薄无血管区,以微型抓钳和活检钳直接穿破底部或脑室镜专用电凝打开第三脑室底部,然后用Forgarty球囊缓慢充盈扩张,反复操作,直到将瘘口扩大至5~10mm,通过瘘口观察脚间池内重要结构标志,确认瘘口与脚间池交通。退内镜和镜鞘的同时观察是否有脑内出血,明胶海棉覆盖骨孔,严密缝合帽状腱膜。

2 护理

2.1.1心理护理 恐惧、悲观、抑郁是病人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也是心理护理中应当重点解除的心理状态。(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对新入院患者应主动、热情地介绍医院的环境,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以优良的服务态度和高超的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耐心的倾听患者的意见、建议和自我感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接受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4]。(2)我们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通过语言及文字沟通方法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其对脑积水的病因、解剖特点、预后注意事项等若干问题进行了解。还可详细介绍目前在脑室镜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的原理、技术特点、麻醉方法、优点及疗效,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使其消除紧张心理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及各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防止不良情绪的刺激,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如发现患者情绪反常,烦躁不安时,及时报告医生。

2.1.2术前准备 做好各项常规检查,以排除手术和麻醉禁忌证。术前常规禁食6h-8h,术前停留尿管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术前60min 备皮,备皮离手术时间越近越好,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率。

2.2 术后护理

2.2.1伤口的观察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果伤口敷料渗液明显要即时通知医生更换头部敷料,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鼓励患者咳嗽、咳痰,行深呼吸,协助翻身、拍背。给予定时行氧气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并调控吸氧浓度在35%~40%,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以防止加重脑血管收缩。

2.3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2.3.1 高热 因术中冲洗液对脑室的刺激,部分患者术后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烧,但持续时间不应超过5天[5] 。每4h 测体温一次,可静脉应用地塞米松予以控制。24h 后无发热者停用。如出现高热者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并予补液,以防脱水。

2.3.2 颅内感染多 因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脑室镜消毒不彻底所致。即往曾行脑脊液外引流或分流术者发生机会较多[6]。可在冲洗液内加入抗生素(如庆大霉素) ,预防颅内感染。术后保持敷料干燥,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如有渗血或渗液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一旦确诊为颅内感染,需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必要时需行脑室内局部抗生素灌洗。

2.3.3 硬脑膜下出血 术后颅内出血多发生在术后6~24h内,多因术前脑积水严重脑皮质较薄。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活动、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对症处理。

2.3.4 多尿 术后出现多尿多为暂时性的,主要是手术刺激丘脑下部所致。术后注意观察尿量,当每小时尿量超过200ml 时,可遵医嘱给予弥宁口服或肌内注射垂体后叶素。还定时查生化,要密切关注电解质的变化。

3 小结

脑室内镜下三脑室造瘘术(ETV)治疗更接近人体生理状态,不易产生过度分流的情况,不会产生低颅压;不留存异物,术后出血、感染的发生率低。护士要熟悉掌握该技术的护理措施,术前病人的心理疏导,细致的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

[1]薛庆澄.神经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考宏盛,刘业俭,董克辛等. 脑积水三种分流术后主要并发症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

[3]Chrisx,Spiros S, Kalyan N, et al. Infuence of shunt type on volumechanges in childrenwith hydrocephalus[J].J Neurosurgery, 2003, 98:277.

[4]何茉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天津护理,2006,14 (2):94-95.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第7篇

腭裂性中耳疾病主要是渗出性中耳炎,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腭帆提肌是咽鼓管开放的主要肌肉,由于两侧腭帆提肌、腭帆张肌中线连线中断,止点前移,软腭缩短,导致两侧肌肉肌力薄弱而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鼓室产生负压致鼓室积液形成分泌性中耳炎。由于腭部裂开,食物及唾液直接刺激咽鼓管口周围组织,以至于鼻咽部黏膜、腺样体慢性炎症,咽鼓管咽口肿胀,影响了中耳的通气引流,细菌容易经咽鼓管扩散至中耳引起病变,出现传导性耳聋。导致患儿在语言学习,说话交流方面受到明显的影响,妨碍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正常发育[1]。既往对腭裂患儿以单纯性修复腭裂关闭裂隙为主,忽略了听力的恢复。我科自2007年9月~2009年12月对36例腭裂患儿行手术修复的同时进行中耳探查及置管,对恢复听力,有效防止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进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腭裂患儿修复同期行中耳置管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腭裂患儿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4~7.5岁,平均5.8岁,其中完全腭裂26例,不完全腭裂10例,在36例患儿中有6例曾有耳科就诊史。

2.治疗方法 均在全麻下进行。消毒耳廓,外耳道及鼓膜,在0度鼻内窥镜的引导下,于鼓膜前下象限切开鼓膜,吸尽鼓室分泌物,积液黏稠者以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配成的注射液冲洗鼓室,再行负压吸引,直至干净,根据患儿的年龄及鼓室情况置入大小合适的哑铃形硅胶鼓膜通气管,并留置6~12个月,术后2~3周用抗生素滴耳,每日1~2次。

3.结果 术后2周~12个月复诊,平均复诊时间为5~8个月。复诊时均未发现中耳渗液,有8耳在复诊时发现通气管位置不正,3耳通气管阻塞,均予以及时处理,12个月复诊时通气管自行脱落或取出,脱落可见鼓膜疤痕、内陷,大部分鼓膜正常,听力测试明显改善,平均听力比术前提高了17 dB,说明腭裂修复术同期行中耳置管,能治疗渗出性中耳炎并改善听力,有利于术后语言学习,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腭裂修复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患儿由于是先天性缺陷,多自卑,性格内向,孤僻,同时又存在语言交流方面的困难及分泌性中耳炎双重疾病,所以我们要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做好护理工作,让患儿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2.健康教育 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疾病的愈合情况,多数家长及较大患儿就诊的主要目的是做唇腭裂手术,对同时进行中耳探查及置管有所顾虑,对术后的效果改善抱有怀疑态度。因此,护理人员应帮助患儿和家长正确认识疾病和手术治疗的情况,告知他们腭裂患儿治疗目的是恢复腭部的正常解剖形态和功能,其中包括语言功能和中耳功能,两者同样重要[2]。同时告知鼓膜切开置管可产生如下效果:①消除鼓室积液,有利于患儿的听力恢复;②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③促使鼓膜黏膜恢复正常;④防止鼓室积液的复发[3]。患儿入院后告知家属让患儿停止吸吮母乳及奶瓶,训练汤勺喂养,避免术后患儿对突然改变喂养不适应而哭闹,引起创口感染甚至裂开。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应根据他们的心理、情感、社交和经济文化背景进行交流,以取得家属的进一步信任。

3.术前准备 注意掌握鼓膜切开置管术的适应证,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并发中耳积液,因此,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宜手术,而小于1岁的患儿由于外耳道狭窄,置管难度大也不宜手术。手术对象应除外由爆炸、传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耳毒性药物、家族史等因素所导致的听力下降的患儿。术前检查时先做听力检查,告知患儿家属尽量配合,对不能配合的儿童给予10%水合氯醛(0.4 ml/kg)口服,待患儿安睡时进行检查,避免患儿哭闹,增加中耳内压力,造成测量的不准确。若外耳道内有耵聍,用0.9% N·S 100 ml加碳酸氢钠滴耳,以稀释耵聍给予清除,术前1天做抗生素药物过敏试验,对合作的患儿可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含漱,术前6 h禁食,4 h禁饮,确保手术安全。

二、术后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未清醒时,将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有置管或探查过的患侧方向(双侧则平卧位),有利于脓液及消毒液的流出。及时有效的抽吸口内、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防止窒息的关键。

2.伤口观察和护理 观察患儿有无呛咳及吞咽情况,并注意血压的变化,以此判断伤口是否出血。患儿清醒后,由于疼痛饥饿,易烦躁哭闹,使伤口张力增加,刺激创面出血。此时,应有患儿最亲近的人陪伴,给予精神安抚,避免抓伤伤口,清醒后4 h可用汤勺或滴管喂食少量糖水以减少哭闹,从而减轻张力,促进伤口愈合。腭裂患儿如有少量鼻腔渗血可给予1%盐酸麻黄碱滴鼻。

3.生命体征的观察 腭裂手术后除了要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外,最重要的是观察血氧饱和度,一般应保持在95%以上,由于患儿指(趾)端较小,应选用合适大小的探头以避免检测不准确。

4.口腔护理 除遵医嘱给予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外,更应保持伤口和口腔清洁。小儿免疫功能不完善,机体抵抗力低,口内分泌物不宜彻底清除,自洁功能降低,使细菌积聚、繁殖,造成伤口感染裂开,形成口鼻瘘,因此术后应进行口腔护理每天2次,给予复方氯已定含漱液,不能配合含漱者,应在进食前后再进食少量温开水,除去口内食物残渣,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5.外耳道护理 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进水,术后1个月内禁止游泳。洗澡洗头时必须用无菌棉球堵外耳道,卧位时头偏向患侧或平卧。置管术后两周内使用抗生素滴耳,每天2~3次,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注意引流物的颜色、性质、气味。

6.全身抗生素的应用 一般术后常规输液3~5 d,腭裂修复加中耳置管术后病人避免使用耳毒性的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及水杨酸盐类止痛药,这些药物通过血循环进入内耳,可损伤听觉系统,使患儿的听力功能进一步下降,年龄小的患儿尤其注意小儿输液的速度,防止肺水肿。

7.饮食护理 术后应少量多餐,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并坚持用汤勺或滴管喂养,禁止使用奶瓶或吸管,以免增加伤口张力,影响愈合甚至造成伤口裂开。喂养时温度不宜太高以免引起伤口出血,术后两周内进食流质,3~4周改为半流质,5周以后逐渐过渡为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8.健康教育 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切开置管后,手术后1周出院,出院后2周复查通气管是否通畅。通气管虽然具有替代临时咽鼓管的作用[4],但不可能清除中耳感染,作为异物长期留置反而容易构成感染因素[5]。鼓室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会相应增高。主要的并发症有:①脱管:主要有掉入鼓室,应及时取出。②掉入外耳道,不予特殊处理,不必立即重新中耳置管,目的是避免过多的损伤鼓膜。③继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置管术后早期,水进入外耳道,表现为疼痛,流脓,持续发烧,烦躁和哭闹。④鼓膜永久性穿孔以及鼓膜硬化,瘢痕化发生,与通气管留置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因此,通气管留置时间最好在半年到1年之间,既可暂时维持中耳内压,引流积液,通气,又可减少并发症。术后1~2个月,每周检查外耳道、鼓膜有无感染,有无脱管及过敏反应。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如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可用力擤鼻,应及时医治,以免经咽鼓管逆行感染。教会患儿家长行咽鼓管间接吹张术,通过各种方法增加患儿做吞咽动作数次(如咀嚼口香糖等),锻炼咽鼓管的启闭能力。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患儿出院后语音训练的重要性,帮助其建立恢复语言的信心。如果患儿在一岁半以上者,术后3个月内复诊语音情况,在一岁半以内者出院6个月后复诊语音情况并开始语音训练。定期复查评价中耳功能及听力情况与术前对照比较。

参考文献

[1]田 薇,徐慧芬.腭裂与听力障碍[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8,25(5):277-280.

[2]Seif S,Dellon Al.Anstom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human levator and tensor veli palatini and the Eustachian tube[J]. Cleft palate J,1978,15:329.

[3]石 冰.唇腭裂修复外科学[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372.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第8篇

关键词:围术期;手术室护理管理;亲情护理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围术期患者,总计110例。其中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63:47,最低年龄为21岁,最高年龄为68岁,年龄均值为(34.53±3.74)岁。采用计算机法将110例围术期患者分为两组,经SPSS21.0计算后组间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1.2方法。55例观察组围术期患者予以亲情护理干预服务。①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需要组织简洁易懂的语言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掌握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并适时予以干预和调整,指导和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1]。术前1d,进行术前宣教,帮助患者提前了解手术治疗的基本步骤及相关内容,稳定患者情绪。②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人员全程陪伴在患者身边,适时通过肢体接触和语言交流予以患者支持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严格监测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高效的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治疗。③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送回病房接受观察,并做好交接工作,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予以监测和记录,一旦发现异常,需要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并告知患者其家属术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针对55例对照组围术期患者,护理人员根据常规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基础性护理干预服务即可。1.3观察指标。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并采用贝克抑郁量表[2]对患者不同时间的抑郁情绪予以评估。调查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程度及护理满意程度。1.4统计学处理。将本次实验研究中形成的全部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研究和处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依据以P<0.05为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生理指标及抑郁情绪对比。观察组55例围术期患者实施亲情护理干预服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抑郁评分较比5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围术期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更趋近于正常范围,见表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对比。55例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接受亲情护理服务后,疼痛舒适、睡眠舒适、心理舒适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55例围术期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的各项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见表2,组间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讨论手术作为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治愈方式[3],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据调查[4],部分围手术期患者往往由于对手术认知的不足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甚至引发应激反应,影响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而属于护理干预则是导致患者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本次研究内容,我们选择了110例围手术期患者,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护理干预。所得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亲情护理干预的55例观察组围术期患者,无论是血压、平均动脉压,抑郁评分,还是舒适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55例对照组围术期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检验后均符合统计学的判定标准,P<0.05。由此,足以证明,亲情护理干预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调节和稳定患者的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胡华荣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杨静.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70-71.

[2]陈普艳.围手术期亲情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z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