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0 10:37:23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第1篇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音乐学习方式,虽已被音乐教师广泛接纳和普遍运用,但是如何利用新课程理论来指导音乐教学、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我认为可以在实践中做以下的尝试。

一、根据合作学习要点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科学分组,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以每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不同方面的差异互补来获得竞争的公平性。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特长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够得到提高。教学中坚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积极的意义。合作学习能激发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培养;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体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脍炙人口的歌(之一)《四季歌》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小组练习、小组评价、组间比赛、角色游戏活动等,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可以自由组合或由教师指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果更好。

二、营造合作的时空环境,开展合作学习

从小问题着手,开展不同规模的合作,在实践中提升合作的质量,渐渐形成规范而有规模的合作组合。如在课堂教学的座位安排方面就可以跳出传统的秧田式结构,以6人小组为单位来安排座位,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这样非常有利于音乐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例如在七年级开展的竖笛器乐课上,进行5、6、7三个音阶的练习,教师打着相应的节拍让学生吹出对应的音,但集体练习完后,有很多学生在个人练习时会出现找不到音的情况。这时,可以利用6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同学互相帮助的优势,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找到音高和吹奏的方法,教师也有机会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小组间可以通过互相竞争的形式,把学习内容再进一步地加深和巩固。在小组表演中,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以此激发学习困难者的兴趣和信心。这样,通过营造合适的时空环境,就能使多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益,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

三、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确立合作的形式

音乐课堂上可以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如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合作形式不同,所感受的信息也不一样,教师应该创设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氛围。

1.师师合作

不同的教师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有一定的差异,即使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而这种差异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美国著名教育家嘎斯基在论及师师互动时指出:这种共同活动,不仅能减轻教师每个人的工作量,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教师们会成为彼此观念上的神奇源泉。通过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思维、智慧上实现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友谊系列《友谊地久天长》一课时,不同的教师对友情的阐述、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整体设计等会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可以开展师师合作,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形成目标明确、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方法合理,教学程序实用、科学,环节设计重点突出、过度自然、层次清晰的共识教案。通过师师合作,教材把握到位,學情掌握到位,起点选择到位,前置作业到位,引导到位,反馈到位,反思到位,这种合作方式使每位教师均受益良多。

2.师生合作

新课程标准推崇一种开放的、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由此看来,教师和学生是互相合作的关系,而平等参与式和合作互补式是师生合作较为常用的合作方式。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两岸的歌时,我知道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七年级地理下册中学过《黄土高原》这一课,也大概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地形、风俗等知识,所以我就借故以自己的地理知识不是很好为由,让学生为我介绍黄河的起源地、经过的省份、最终的流向、黄河两岸不同的风土人情,逐渐引导他们说出当地的音调特点等。这节课以学生带领我跟着学的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由此可见,课堂上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就能很好地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激情。尽管教师在知识储备、欣赏经验、表现技能、艺术视野等方面优于学生,但不能担任独奏者的角色,而必须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认同、乐于接受并相信学生对音乐的见解,就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也是生本教育理念的宗旨。

3.生生合作

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例如七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梨园奇葩(之一)《京剧》的前置作业是:请各个学习小组收集有关京剧的角色行当的知识,以书面材料、图片或视频等形式与全班同学一起学习和分享;然后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收集得最全面、最生动,并评选出优秀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任务一布置下去,各小组成员积极行动,为了争得小组的荣誉,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分工合作,努力地去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和发言,然后邀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让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发表意见、互相质疑,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评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联系课本内容谈学习收获,加深体会。

四、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积极调控合作进程

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指导与协调。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有,必要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久而久之,组内学生对音乐的见解、个性、思维方式会互相影响,每个组员也会越来越感到自身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也会愈来愈浓厚。相反,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小组合作过程容易偏离主题,这样的合作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的避风港或吵闹街,既浪费时间,又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分组表现中,教师的合理评价很重要,应多一些激励,少一些否定。要让学生间接感到自己与他人(组)的距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起到明确方向的作用。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第2篇

【关键词】英语歌曲 辅助 小学英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89-01

小学英语教学中,只有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走进英语。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针对学习内容,编入了大量的英文歌曲,辅助英语教学。本人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英文歌曲辅助小学英语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 利用英文歌曲引出新知识

儿童英语歌曲可帮助引出新的授课内容。轻松的英语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使他们从无意注意中获得新知识。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通过唱学生熟悉的“Happy birthday to you!”引出新知识,导入新课。

二 增强节奏,培养语感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选用一些英文歌曲,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可以利用一些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儿歌民谣来纠正发音。另外,连读、弱读等现象在英文歌曲中大量存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听唱,习得自然的英语语感。小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是形成语感的好时机。在不断的听读中,语音语调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学唱英文歌曲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提高辨音能力,以及增强音感和节奏感等。如,在教学数字1~10时,通过教唱“Ten Little Candles Dance”歌曲,让孩子跟随欢快的节奏反复吟唱,记忆深刻,效果良好。

三 利用英文歌曲可突破教学难点

我在教学“How many...do you have?”句型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力,降低难度,给课堂注入“兴奋剂”,我借助英文歌曲“Books and Pencils”辅助教学,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学,以唱促学,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增强了记忆。

四 英文歌曲能使学生在无意中学习句型和语法

在小学阶段,我们一般并不刻意强调某些句型和语法。通过学唱英文歌曲,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许多句型和语法。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Our school”歌曲中,反复出现一般将来时态。虽然不给学生讲解这些知识,但在反复吟唱这些歌曲之后,学生便会认识将来时。“Thunder”一歌中,出现了典型句型“there be”,在反复吟唱中,学生学会了这一句型,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 利用英文歌曲能巩固已学知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需要经过反复操练才能巩固。尤其对于小学生,虽然模仿力较强,但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必须采用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而唱英文歌曲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巩固方式。如,学生在学唱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上册中的“Color Song”和“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时,就能很好地复习七种颜色以及八个身体部位。这比起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来巩固已学知识好得多,因为学生从中了解到学习英语并不困难,而是充满乐趣。

六 英文歌曲能使儿童得到美的熏陶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第3篇

音乐课就要体现音乐的特点。音乐速度、节奏、情绪、音区、旋律、曲式结构、演奏乐器、演奏方式、音乐体裁、音乐风格、音乐背景、演唱方式、演唱风格、演唱形式、音乐标记、音乐表现情景、音乐的和声、乐曲的调式调性。掌握了乐曲的这些要素,就解决了欣赏课不知道怎么上、上什么的问题。

张琳珠老师的观摩课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的女战士》。

乐曲主题A两个乐句,旋律音区较高,节奏比较紧密,创作手法同头换尾,把以上音乐元素结合起来,表现出了欢快活泼的女战士的形象,欣赏这首乐曲,不管使用什么手段,都要让学生分别去感受这些音乐元素,从而理性的或者感性的去和音乐交流。如果课堂失去这些音乐元素的支撑,是没办法体现其音乐性的。

乐曲的引子(图2),音区在中音区,一拍一音,三拍长音,节奏疏松,弱起和倚音的运用,让引子优美抒情。

B主题音区进入低音区(图3),转入D调,节奏舒展,同头换尾,尾音有四拍的长音,节拍由4/4转为2/4,这样的音乐元素的组合,让B主题深情。

乐曲的引子、A、B,经过排列组合,形成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感受乐曲是建立在对乐曲结构各段落的各元素的熟悉认知的基础上的。

这是一首管弦乐合奏,其中乐器的领奏、全奏、弦乐组、管乐组的巧妙运用,也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

创作背景乐曲表现的情景,能让音乐更加鲜活,形象更加鲜明。

张琳珠老师一整节课的个种教学活动都是由浅入深、由多到少、由易到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感受、熟悉、记忆、辨别、创新这些音乐元素。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课教学必须把握这些音乐元素,这些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灵魂和根本,也是音乐欣赏课讲什么的标杆。

还有一首乐曲欣赏,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在课堂上也要把握其多种音乐要素。

它是一首管弦乐合奏,美国作曲家安德森作曲(图4)。作曲家的一个闹钟坏了,去钟表点修过以后,也没修好,总是时好时坏,作曲家把对这个小闹钟的感受写成了管弦乐合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也叫《调皮的小闹钟》。这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描绘的情景。

全曲的点睛之笔就是乐曲中的切分音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切分音的重拍后置,延长重拍后置音的时值,使乐曲打破陈规、突破思维,使音乐形象幽默诙谐。后倚音的不规则变化,让本应听起来规整的乐句调皮、活泼,表现了一个出尽洋相的小闹钟。A主题第二小节顿音的使用,表现出了尽全力维持稳步的小闹钟,机械刻板。A主题使用双响桶伴奏,表现它本应是个滴答活泼的小闹钟,与旋律的种种诙谐幽默的音乐要素想对比,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主题C由C调转到了G调(图7),音区八度跨越,附点八分节奏和附点二分音符的组合,加入弱起,形象的表现了小闹钟报时的生动场面,调式的转换自如的变换了情景。顺利掌握弱起以及骨干音的组成,视唱准确八度大跳,解决高音区的发声技巧。才能为生动的情景创编歌词。

《打切分音的小闹钟》的曲式结构是回旋曲式(图12),主题A和其他主题穿行,是乐曲形象即不断深入,又不断变化,感受音乐元素的变化,更好的理解乐曲,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再举一个例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曲《森林与小鸟》。

主题A,三拍子,速度稍快,强弱力度有变化,一问一答的问答乐句,情绪是欢快活泼的,C调视谱学唱,C调的口风琴演奏,及弹奏指法。主题A就要围绕以上音乐要素学习。

学会用专业的音乐术语术语准确的描述乐曲(图14),旋律的连贯、跳跃;节奏的紧凑、舒缓;速度的稍快、缓慢;节拍是2/4还是3/4;情绪是欢快还是优美。

主题B要围绕音区的变高,节奏的紧密,重音的加入,情绪也变的热烈,节拍还是3/4拍,速度还是稍快。

主题C情绪上变成优美舒展的(图16),节奏是舒缓的,速度还是稍快的,这个地方要加入恒拍进行速度的辨别,旋律是连贯的,由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导致在速度没变的情况下,情绪变成了优美舒展。

主题D还是3/4拍,加入了波音记号,使整个乐曲活泼欢跃起来,充满生气,情绪也转换成活泼、轻快地。

同样感受这个活泼欢快的3/4拍固定伴奏型(图18),为主题D用打击乐器配伴奏,更加突出加重了波音的效果,增加了3/4拍的韵律感。这样的伴奏型使乐曲更加动听,特点更加突出,为乐曲增辉添彩。相反,设计不好的伴奏型会让乐曲暗淡失色。

以上仅用了三节欣赏课出现的音乐元素作为说明,各音乐元素是所有欣赏课的灵魂和主心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乐曲的各音乐元素展开。每节音乐欣赏课只是音乐元素的侧重点和切入点不同而已。有了欣赏的“原料”,就该加入“烹饪方法”,让营养丰富、种类繁多的“食材”色、香、味俱全。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第4篇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小编整理了小学五年级2020新学期教学计划范文【精选4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五年级2020新学期教学计划一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音乐主题:音乐和我的祖国。以《爱的礼赞》、《多么好》、《彩色的版图》、《情系江淮》、《南海风情》、《欢聚与期盼》六个单元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活动与展示的平台。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经典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用歌声肢体动作大胆的表达内心的感受。

2、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祖国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2、在“我的创造”活动中,根据所学的音乐内容,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创造活动;

3、了解有关地方民歌的基本知识,增添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复查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相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课堂形式多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可能的让课堂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

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年级2020新学期教学计划二五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课堂“数学之星”的评选,严格要求的同时鼓励学生上进。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五年级2020新学期教学计划三一、班级情况简析:

本班级学生共有8人,男生占大多数6人,女生2人。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这学期,应抓实基础,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写话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建立学困生档案,促进整个班级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文,生活的启示,父母的爱,不忘国耻,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教材注意整合性和训练性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后面编写了“思考与练习”,在略读课文前面安排了“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还安排除 2个重点训练项目,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学习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措施

1、精心钻研教材,让课堂有增量。

2、开展大量阅读,并开设“阅读欣赏课”引领学生走向阅读。

3、加大积累量,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

除完成八个园地的作文练习之外,进行扩展作文练习和日记的练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遵循记忆的规律,定期复习和检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

4、加强提高学习自觉性,端正学习目的,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同学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配合学校完成素质教育的多项教育措施。

5、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预习指导,自行解决生字词,课堂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稍加点拨,攻破重难点。

6、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的写作能力,为其写作积累素材,继续要求每天或隔天做课外阅读读物文摘卡

7、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读报或看新闻,并把当天最重要的时事写在文摘卡上(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

8、重视词句段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9、继续对班里的朗读情况加以重点指导,并且加强读书的速度训练,以达到一定的要求。

10、重视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

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1、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全班同学使其形成良好的班风,重视班干部的培养,班集体的建设。重视学生的德育。

12、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五年级2020新学期教学计划四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三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差异,一班乐感较好,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好;二班上课纪律差,表演时不活跃;三班性格内向,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雨花、冬雪。这八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三、教学目标

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8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五、考核内容

1、本学期要求学会唱课本当中的7首歌曲:清晨、赶圩归来阿哩哩、苹果丰收、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雏鹰之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考试时随教师自由抽取。

2、认识6/8拍号,并知道指挥方法,认识下滑音及唱法。

六、考核标准

1、期末考核的成绩应以平时成绩(20%)和期末成绩(80%)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20%)包括: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纪律等,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旷课1次扣3分,纪律严重不好者,经老师多次批评后屡教不改者扣1分。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第5篇

一、音乐创设情境

流行音乐一直是学生们特别喜爱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音乐,将学生带入良好的情境,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呼吸系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导入方式是让学生来一次深呼吸,引入本章的教学,可是这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笔者改变了导入方式:上课前,先播放一段羽泉的《深呼吸》,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带领全班做一次深呼吸,再适时提出问题“深呼吸的感觉如此美好,我们又是如何完成它的呢?”美妙的音乐像一座桥梁引领着学生满心愉悦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又如,在讲述初中八年级下册《鸟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希腊作曲家雅尼创作的音乐作品《夜莺》。竹笛的悠扬、清越让学生陶醉在夜莺的美妙歌声中,随后,笔者提出问题:“夜莺为什么在晚上鸣叫?”“为了寻找配偶。”“你还知道鸟类的哪些求偶行为……”

音乐使人愉悦,而愉快的情绪不仅能激活大脑兴奋中心,还能促进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历史上的大量事实表明:最宝贵的创造性思维,稍纵即逝的灵感往往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况下产生的。

二、模型演示情境

模型可以舍去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的细节,以简练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让学生通过动手构建模型学习知识,顺应了他们的天性,是生物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例如,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中,肾单位的结构是重难点之一,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者的关系,就会影响尿的形成过程的学习。而教材中的肾单位图片过于复杂,肾小囊的结构以及它与肾小球、肾小管的关系也没有描述得很清楚。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呢?笔者采用了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模型的办法,利用学生们喜爱的小玩具“毛条”,让学生在阅读课本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制作肾单位模型,展示给全班(右图),教师进行点评。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既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模型还能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一举多得。

尿液的形成是本章的另一个难点,学生因无法直接观察到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学习效果不好。笔者曾经尝试过运用flas展示这两个过程,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哪些物质能滤过到肾小囊,很难记住。于是笔者想到了利用学生爱动手的天性制作肾小体模型,模拟肾小球的过滤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用常见的一次性塑料杯,底部扎几个小孔,模拟肾小球。用红豆模拟血细胞,黄豆模拟大分子蛋白质,沙子代表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学生将它们一起倒入“肾小球”中,轻轻晃动杯子,可以清晰地看到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其它成分都过滤到肾小囊中。学生们自己动手再现了肾小球滤过的微观情境,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怎能不好呢?

三、故事渲染情境

好的故事能使学生疲惫的心灵透进一缕阳光,使干涸的心田如遇甘霖。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将庄严神圣的科学知识与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故事创造性地联系起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的《先天和学习行为》时,笔者引用了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中的故事,提出问题:“小灰灰真的可以只吃草,不吃羊吗?蕉太狼真的可以只吃香蕉不吃肉吗?”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展开热烈地讨论,还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来验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又如,在讲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遗传和变异时,笔者引用了这个故事:英国近代大文豪萧伯纳被一位女演员写信求爱。信中写着:“你是如此聪明,我是这般美貌,倘若我们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明又具有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吗?”肖翁幽默地回信说:“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糟了吗?”学生们听了后哈哈大笑。笔者及时提出问题:“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一些?”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课本,积极思考,找到了答案。

四、实物展示情境

生物教学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能用实物展示出来的一定要尽可能用实物展示,特别是那些生活中不易见到的生物或现象,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鸟的生殖过程时,笔者先给学生展示了澳洲鸸鹋的卵。当墨绿色的鸸鹋卵摆上桌面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齐聚讲台,热情高涨。在讲解昆虫的生殖时,笔者将蜜蜂发育的四个阶段的实物标本全部展示出来,学生们边观察边听讲解,很容易就理解了变态发育的特点。

情境探究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通过表演体会情境、利用flas展示情境等。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应该注意三点:

1.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否需要设置情境、设置怎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必须依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来决定。切不可有人工雕凿之痕,作秀不自然之嫌。

2.情境作用要有全程性。有些教师误以为设置情境就是在讲解新知识以前,利用与新知识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实际上,情境教学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和推动学生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3.情境应被学生易于接受。情境的设置要设计好合适的“路线”和“台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会受到学生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设计,使之适合学生,学生乐于接受。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第6篇

关键词:训诂文言文教学

关于训诂学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好多学者甚至是大家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写了很多文章。但是,大部分文章都是用来发现并纠正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错误。然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教学,把训诂学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严密的考证。利用2014年寒假的一段时间,本人通过仔细阅读苏教版七八年级语文教材,去本地中学听课并与其教师交流,从教材、老师和学生这三个方面,对怎样把训诂学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提出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的不足

黄季刚先生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而这其中又主要包括两大块,那就是以今语解释古语,以通言解释方言。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就是用今语解释古语,并且教材中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的解释,可以说,训诂与文言文教学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可是,教材的编订虽说是有专家编订,但专家也有主观性,况且各个地方各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希望教材越来越完美,但是我们不可能要求它完美,我看了苏教版初中七八年级的教材,发现对中学生来说,在利用注释学习文言文时未免会有这样的问题:

(一)注释过于笼统。

注释过于笼统应该是这套教材文言文中的最大问题,它有时候注解一个词;但有时候,直接注释一个短语,例如七年级下册课文《两小儿辩日》注释“东向:到东方游历”;有时候甚至直接注释一个句子,例如七年级上册《迢迢牵牛星》注释“纤纤擢素手:伸出细长洁白的手。擢,拔取,抽出,这里是从袖子中伸出来的意思”。注释笼统,学生也只是笼统的接受一个意思,并不能真真正正的了解单个词的意思,也不能了解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而这些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如若不然就会导致学生掌握文言文越来越困难,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从而不利于今后文言文的学习。

(二)当注不注,注也不懂。

“当注不注,注也不懂”也无可厚非,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个人,因为文言文学习是对学生而言的,有的学生可能理解,有的学生可能不理解。例如,七年级上册《刻舟求剑》并没有为“涉”注释,“涉”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消失,意思也与本义有很大的联系,有的学生就能够理解,有的就理解不了。又如,八年级下册《马说》中对伯乐的注释:春秋时人,擅长相马。我在一个班听完课后,有一个学生问我: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读第四声?

(三)术语不清。

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古今字,通假字,但是教材中对于这些就简简单单用一个术语“同”,老师又不解释,导致学生极度困惑。我听课的时候,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同’在这里指什么?你们怎样理解的?”同学们就用平常最经常出现的‘相同’来解释。同什么就是与什么相同,两者之间恐怕不能简单的画等号?为什么就同了呢?学生对此一无所知。

二、老师教学的问题

对于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但是听了几节课并在与办公室的几位教师简单交流后,发现教师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以至于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

(一)让学生死记注释。

在课后,我向老师们提出了教材对《马说》中“一食:吃一顿”的注释有些不合理,因为在古代汉语中没有量词,用数词直接限定很正常,“一食”简简单单的注释为“一顿饭”不就行了吗?将“一食”注释为“吃一顿”该怎样解释。老师们说:“你不要忘了我们是应试教育,一切以教材为主,教材就是标准答案。”也许这是中国教育的弊端,现在还无法改变,但是,对于教材其他注释,老师们就照本宣科,例如《马说》中“或尽粟一石”教材给的注释是“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或,有时。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对于“尽”后面没有解释,老师就对号入座,将“尽”翻译成“吃尽”。我问学生明明是一个“尽”字,“吃”字从哪里来的,同学们都面面相觑。其实,“吃尽”是在这个具体的语境中补出来的,“尽”它本身并没有“吃尽”的意思,它的意思就是“完”。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注释,老师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该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二)过分依赖教参。

对于教材中没有的注释,老师们又往往唯教参是从,教参上怎么翻译,我怎么念就行了。例如,《马说》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然后”教参上就解释为“然后”,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因为古代汉语中“然后”并不只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然”是一个经常用的指示代词,表示“这样”,“然后”准确的翻译应该是“这样以后”。又如,“才美不外见”这一句,教材只是注释“外见”为“显现出来。见,同‘现’”,“才美”没有解释,老师们的教参上就把“才美”解释为“才能和美好的品行”,其实在古代汉语中名词放在形容词后并不罕见,例如七年级上册选取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月明”,“美”是用来修饰“才”翻译为现代汉语,最好为“美好的才能”。

(三)不重基础的字词,过分重视思想感情。

语言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因此造成了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的变化,我们现代经常用的意义很多不是古代时常用的意义,因此,中学生学习文言的基础就在于掌握古代的词义。但是,好多老师却把教学的重点向思想感情转移,老师将《马说》这篇课文的字词以及大意讲完后,花了多半节课讲课后练习的第一题:课文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想想看,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起来是否正确?本人认为这些人生的大道理,中学生在没有一定的社会经历的情况下很难产生共鸣。语文课归根到底要回归到语文的本质,语文课不是让学生明白课文的思想感情,而是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完美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四)不相信学生。

当我看到八年级上册有一个关于汉字的专题,初步介绍了汉字的性质,发展以及六书。我向老师们提议:让学生死记硬背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担,并不能很好的让学生理解,既然上册已经讲了一些关于汉字的知识,为什么不利用这些知识来讲解词义?老师们说:咱们农村的孩子比不了城市的孩子,理解不了,不要说这个了,英语语法的主谓宾,他们都理解不了。当我在一个班讲六书时,我几次问他们有意思吗,他们都说有意思;我问他们理解的了吗,他们都说理解。无论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市的孩子,他们都比我们想象中聪明得多。也许,在他们刚接触某方面知识时,他们会觉得比较陌生,但是当我们反复强调时,他们最终肯定会掌握。何况,我们并不是让学生系统的接受汉字理论,而是把文字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当中。

三、学生学习的困难

听老师讲课后,我问学生们学习文言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有一个班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了好多,但孩子们说的过于琐碎,我将其总结为两大点:

(一)字词。

首先,对于实词来说,最重要的是古今词义的变化。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古代会是那个意思,怎么会是那个意思,怎样发展到现在这个意思。学习应用中他们往往拿现代汉语的意思去解释古代汉语。其次,是虚词。古代虚词的数量没有现在这么丰富,而且与现在的虚词好多都不一样,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字,例如连词“而”一会儿翻译为而且,一会儿又翻译为但是。对于虚词,不仅仅是古今词义的问题,有时候,还牵涉到语音的发展变化。例如有一个学生问我“呜呼”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关于“呜呼”的解释为“表示惊叹,相当于‘唉’”。我告诉他们,语音也是发展变化的,就好比不同的地方说话不一样一样,不同时间的人们说话也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念“呜呼”像哭一样,但是古代不这样念,它的开口很大,大概念“啊哈”,跟我们现在表示惊叹时的发音差不多。

(二)语法。

学生们最头疼的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语法最不一致的地方:语序。学生们提出来的是古代介词短语往往放在句子的后面,而现代介词短语往往放在谓语前面。除此之外,还有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还有因为修辞产生的语序变化。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下册的语文书后面都附录有语法知识,老师们应该以此为基础,使学生能够了解清楚从而正确的将古代汉语翻译为现代汉语。

其次是省略。省略不是我总结的,是一个小女孩说的。当时我很惊奇,我想不到一个小女孩能有如此的概括能力,因为大部分初中生回答我的时候都是具体的事例,比如说,读起来很难读,背不会呀什么的。关于省略,老师们应该告诉学生们为什么省,怎样看出省进而将省略的部分补出来。

四、训诂学的具体运用

齐佩瑢先生在他的训诂学概论中写到:训诂须以声韵学为机枢;训诂须以文字学为辅翼;训诂须以文法学为利器。“训诂需以文法学为利器”,利用文法学可以正确的得到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正确的解释。而利用“声韵学”和“文字学”则是“声训”和“形训”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不仅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过去,写训诂学在语文教学应用的文章中,大部分都是利用训诂来辨误,找出课本注释的错误,这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中学教师很难达到这一水平而且这也不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比如说有的专家运用音韵学的知识,一转两转的,不要说中学生,就是大学生,研究生也不一定搞得明白。对于语文教学,老师们应该用训诂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让学生更好的记住他们所学的知识。

对于那些利用象形、会意、指事造出来的字,利用文字学的知识能使学生直观形象的使学生了解字词的本义,并从此出发让学生明白在课文中的意思。例如七年级上册《刻舟求剑》这篇课文对“涉”字没有解释,我们可以利用“涉”的古字“两脚过河”使学生明白“涉”的本义是“两脚过河”,并进而意义扩大,凡是过河都可以是“涉”。又如,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中对“走”的注释是“跑”,而现在“走”的意思是“行”,现代汉语又经常使用“走”,从而让学生经常将古汉语的“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走”,通过展示“走”的篆书并加以解释,就能让学生不在混淆。而对于形声字,形训有时候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七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对“宇”的解释为“屋檐”,由于受经常出现的“宇宙”的影响,学生很难记住“屋檐”的意思,而通过这个形声字的意符就能让学生将“宇”字与“房屋”扯上关系,进而记住“宇”的意思为“屋檐”。

以声韵学为基础的声训,对于中学生来说完全没必要讲两个字古韵在哪个声部、在哪个韵部。声训讲究“音近义通”,而古代语音相同相近的语音到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音近甚至音同,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语音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掌握语义的联系进而明白词义。例如七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对“汤”的注释为“热水”,而“汤”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意思也与古代汉语相差很多,从而给学生造成记忆负担。老师进行解释时可以解释“汤,烫也”,利用“汤”与“烫”的语音关系逐步让学生掌握“汤,热水”的意思。又如七年级上册《三峡》中“重岩叠嶂”的现代汉语不常用词“嶂”,可以利用“嶂”与“障”的语音联系并利用“嶂”的意符“山”从而掌握“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古代汉语的词汇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为主。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很多复音词是古代两个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同时,现代汉语里面有的词汇中组成它的语素还保存了古义。我们可以利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这些联系来更好的训释词义。例如,七年级下册《观刈麦》中对“荷”的解释为“担”,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是现代汉语有一个词叫“负荷”从“荷”到“负”再到“背”然后到“担”,并且现代汉语还有一个词叫“荷枪实弹”。又如七年级下册《狼》的注释“暴,突然”。“暴”现在最常用的意思为“凶恶残酷的”,“突然”义不常用,但是这个意思在“暴”作为语素组成的一个词中还有,而且这个词大家还都不陌生,那就是“暴死”。

总之,把训诂学的知识运用到中文文言文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佩瑢.训诂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陈涛.如何运用训诂学只是搞好语文教学[J].天津师大学报,1983(3):86-89. 

[3]顾旻.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J].山东师大学报,1991(3):93-96.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第7篇

[关键词]萨斯曼斯豪斯小提琴教学体系;儿童小提琴入门教程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172 ― 02

萨斯曼斯豪斯小提琴教学体系的创立者埃贡・萨斯曼斯豪斯(Egon Sassmannshaus)和科特・萨斯曼斯豪斯(Kurt Sassmannshaus)是一对父子,小提琴教育家埃贡・萨斯曼斯豪斯在几十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一套系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于1976年在德国首次出版了《萨斯曼思豪斯小提琴教程》。

萨斯曼斯豪斯小提琴教学法与铃木小提琴教学法不同,它从学琴伊始便让孩子们学习识谱,通过有趣易懂的儿歌来教授儿童学习音高和节奏,并通过再次重复这些儿歌来让学生学习新的手指位置和把位。埃贡・萨斯曼斯豪斯在幼儿学琴伊始便教授换把技术的方法,被业界公认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该教学体系风靡德语国家三十年,至少五十万名学生通过这本教程学会了演奏小提琴。埃贡・萨斯曼斯豪斯的儿子,科特・萨斯曼斯豪斯教授将此教程带到美国,不久,它便畅销于英语国家,并被译成意大利文和中文出版。如今,这套教材已被许多国家的小提琴学校和小提琴教师作为标准教学用书之一。科特・萨斯曼斯豪斯教授任教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是美国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本科阶段师从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舍夫契克(Otakar Sevcik)的学生伊戈尔・奥齐姆( Igor Ozim),硕士期间进入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成为美国小提琴教母多罗西・迪蕾(Dorothy Delay)教授的学生,并与迪蕾教授在辛辛那提和阿斯本音乐夏令营密切合作过25年。科特・萨斯曼斯豪斯教授桃李天下,他的学生曾多次获得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大奖,很多著名的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或世界各大音乐学院的教授、著名乐团的首席都出自他的门下。

《萨斯曼斯豪斯儿童小提琴入门教程》共四册,教程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一、技术安排循序渐进

作者选用孩子们已经熟练演奏过的乐曲作为学习新技术的材料,从而让他们轻松的达到目标,将学生已在第一把位练习过的乐曲通过移调的方法在新的把位上演奏,从而让儿童通过聆听一首他已经牢记在心的简单歌曲,来克服最初的挑战,将换把变成一种容易掌握的技巧。萨斯曼斯豪斯教授在设计第一把位乐曲时,独具匠心地以某根弦的某个音为主音创作乐曲,当学生学习该把位时,此练习便成为最好的读谱与练习材料:如将第一把位设计为以三指为中心的练习曲,此练习便可作为学生学习第三把位时的读谱与演奏的素材。又如第一把位以二指为主音的设计的乐曲,该曲亦可作为学习第二把位换把时的读谱和练习材料。

在新把位的课程设计中,作者将换把练习分为“读谱”与“练习”两个环节:“读谱”让学生先动脑筋想出应该用什么指法演奏新把位的音,“练习”环节将“读谱”的结果演奏出来。“先读谱,后练习”的方法,有益于帮助学生养成先动脑,后动手的练琴习惯。

作者在教程中,将换把教学具体设计为如下步骤,我们以第三把位为例:1.用第三把位演奏学习第一把位时曾演奏过的乐曲,(多是音阶级进及五度范围内有较多重复音的乐曲,帮助学生熟悉三把位上的音);2.演奏三和弦为主的乐曲,用相同的手指排列模式在不同琴弦上重复演奏。(如第三把位三四弦的C、E、G转化到第三把位的一二弦演奏D、#F、A等);3.演奏三度模进的音阶;4.演奏八度范围内的乐曲;5.演奏未学习过的旋律,在旋律中加入三度、四度等音程关系。并通过在乐曲中设计“重复的乐句”(A、A’),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记忆音程关系、调整音准;6.在二重奏中继续熟练新把位的手指位置,完善音准、节奏等技巧。其中,第1至第4步骤为演奏孩子们已熟练掌握的乐曲。第5、6步骤为演奏未学习过的材料。萨斯曼斯豪斯教学体系运用学生熟悉的材料教授新的技巧,令换把技术的学习不再困难。

二、重视高把位的训练

作者指出:学生应该熟悉高把位的演奏,这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技巧。旧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低把位的换把上练习许多年,但这并不利于他们掌握当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运用学生已经熟悉的作品和音阶模式,能让他们更容易地掌握识谱知识和新的把位,而音域的增加最终将把他们引入到难度更大的作品上。作者提倡教师应对学习材料有所取舍,针对学生所需,自由的选择教学材料。应将目光投向高把位换把技术,而不必将时间过多地用于低把位的练习。

作者在高把位换把练习的设计中,也贯穿了“运用熟悉的旋律学习新的手指位置和把位”的思想,通过运用旋律简单的“准备练习”,来熟悉新把位音的名称和手指的演奏位置。

三、运用“基本手指排列模式与移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手指训练

作者运用“移调”的方法训练换把技术,最终将通过手指来贯彻和执行。对于指法的训练,作者运用了“基本手指排列模式与移调相结合”的方法:

1.作者将手指的排列分为三种模式;这些指法排列的模式将作为组成各种音阶技术的基本构件:以E弦为例,第一种模式为:#F、#G、#A、B(三、四指并拢),第二种模式为:#F、#G、A、B(二、三指并拢),第三种模式为:#F、G、A、B(一、二指并拢)。

2.运用“级进游戏”将三种手指排列模式在各个把位上演奏;先让“引领指”一指熟悉半音级进的音,再将某一种基本手指排列模式以半音级进的形式在指板上将它们一一奏出。以E弦为例,先练习引领指一指的换把技能:从F到#F再到G、#G、A、bB、B等。再将三种手指模式的其中一种加入换把位的练习中。如以一指为G音开始的第一种模式的级进游戏为:G、A、B、C,一指为#G音开始的第一种模式的级进游戏为:#G、#A、#B、#C。此练习应作为第一与第四把位之间的日常练习,用这种方法孩子们可以快速熟悉新把位上的音,并提高学生对全音和半音的敏感度,从而提升对音准的控制能力。

3.当学生在一根琴弦上演奏一段短小的四度的级进音阶后,可将其与相邻琴弦上的四度级进音阶相连,组成一个完整的八度音阶。从而在不同把位上演奏出各大小调音阶。老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我们所学的歌曲都可以在不同的把位上演奏,通过移调的方式学习换把,是找到一个新把位的简单方法。

除此之外,《萨斯曼斯豪斯儿童小提琴入门教程》还具有其他优点值得借鉴:

(1)入门阶段采用简单的节奏和音程;该教程的乐曲均采用简单的节奏和音程:乐曲多以三度、三和弦以及音阶等旋律构成。以第一册为例,音符最长的时值为附点二分音符,避免了全音符的使用。从而让儿童在学琴初期,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演奏姿势的学习上。作者通过一个个朗朗上口的小曲子来培养学生演奏小提琴的基本技巧。无论以前是否接受过音乐的训练,儿童都会很快熟悉这些音程和节奏模式。

(2)乐曲配有歌词;在第一册中,几乎每首乐曲都配有歌词,有趣易懂的歌词让孩子们的学习更加轻松、愉快。在“先演唱再演奏”的视唱过程中,解决认音、音准和节奏等问题,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演奏的难度。

(3)大量的二重奏安排在后续练习之中;让学生在重奏的练习中继续熟悉新把位音的位置,完善音准等技巧。并在重奏的练习中,感知节奏的律动、体会和声的丰美,学习如何与他人配合,共同来完成音乐作品的演绎。

(4)取材于欧洲;乐曲多选自欧洲各国民歌或由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改编而来,简单易奏却引人入胜。有益于我国琴童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语汇。

四、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科特・萨斯曼斯豪斯教授在http:///网站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的教学资源,作者对练习材料和练琴时间的量化,彰显了德国人严谨的治学态度。

该网站提供大量由科特・萨斯曼斯豪斯教授讲解、示范的视频,教授学生演奏姿势、左右手演奏技巧、音阶、琶音、双音等技巧。将独奏曲、协奏曲、练习曲等练习材料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对于教师选择教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教授学生制定练琴时间规划的方法如下:

(1)计划: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明确每日练习、音阶等练习材料,并把它分成3-10分钟不等的练习时间,并找出每个练习中最核心的部分作为练习重点。

练习:根据计划进行练习,在计时器响起之前不要停止,每天的练习不要少于你计划的时间,如有安排不妥之处,在第二天的练习中调整。需运用节拍器,它会帮助你建立完美的节奏感。

(2)回顾:用练习的最后15分钟来回顾你的成绩并计划明天的练习内容。

(练琴的备品:练习时间规划表格、计时器、节拍器。)

五、结语

萨斯曼斯豪斯教学体系巧妙地将第一把位的练习与换把练习结合起来,运用移调的方法让学生用听觉来指导和校正手的动作,从而达到训练换把技术和音准的目的。萨斯曼斯豪斯小提琴教程面世后,相继出版了中提琴和大提琴教程,不断将这个优秀的教学体系扩展到弦乐家族的教学中。当然,此教程也有亟待完善之处:钢琴伴奏对于初学者兴趣的提升、乐感的培养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对于《铃木小提琴教材》和牛津大学于2012年出版的《Fiddle Time Starters A Beginner Book For Violin》,此套教程缺少了钢琴伴奏的配套乐谱部分。我们热切的期待萨斯曼斯豪斯小提琴教学体系与时俱进,不断为广大教师、学生推出更加优秀的教学素材。

儿童的认知能力被他们的知识结构所限制,所以幼儿小提琴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的内容,帮助孩子们养成统筹练琴时间的习惯,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广大小提琴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吸收和借鉴。

〔参 考 文 献〕

〔1〕埃贡・萨斯曼斯豪斯,库尔特・萨斯曼斯豪斯:儿童小提琴入门教程(第一册至第四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2〕〔美〕安妮塔・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丁芷诺.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教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11

〔4〕Kathy,David Blackwell:Fiddle Time Starters A Beginner Book For Violin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5〕Kathy&David Blackwell.Fiddle Times Joggers:A First Book of Very Easy Pieces For Vioin.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

〔6〕邹俊杰.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6

〔7〕铃木镇一:铃木小提琴教材第一-第八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8〕邵光禄.少儿小提琴集体课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8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第8篇

从小我就喜欢听别人弹钢琴,为那似泉水,似鸟语,仿佛似天籁之音的旋律而陶醉。每当看钢琴家们在舞台上挥洒自如的表演,时而暴风骤雨,时而行云流水,心里别提有多羡慕了!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坐在钢琴前,弹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终于,在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也就是香港四大歌王之一张国荣不幸去世的那一天(2004年4月1日的“愚人节”),爸爸引领我走进了美妙的钢琴王国中,从此钢琴和那些在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便与我朝夕相处,仿佛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爸爸抱着一种既然学了就要学好的信念,和我一起从那一个个小蝌蚪开始学起。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我已学完“小汤”、“拜厄”、《钢琴基础教程》三册、“车尔尼599、849、299”、巴赫的二部、三部创意曲,现在正学“车尔尼740”、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以及《钢琴基础教程》第四册。我还会弹里查德•克莱德曼的一些经典钢琴曲。你看我的学琴可谓神速吧。

有人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认为成就感才是促进我不断学习的最大动力。开始学琴很苦、很烦、很乏味。我平均每天学琴三个小时,再大的兴趣也无法让我持续这么久。自从幼儿园大班通过钢琴五级(成绩良),一年级通过钢琴八级(成绩优);并且获得了几次省地市比赛的金银奖后,我现在反而乐在其中,一天不弹琴心里便像缺点什么,习惯成自然。我今年的心愿是能成为最快通过钢琴十级(且要成绩优)的琴童。

自从开始弹钢琴,贝多芬、巴赫、肖邦等这些伟大的钢琴家便成为了我的朋友,他们成长的故事,艰辛的学习历程,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改正了缺点;他们优美的作品,动听的旋律,娱悦了我,使我解除了烦闹,让我轻松`欢快,更充满了自信。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思维的声音,是一种智慧的启示。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