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9 16:08:25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第1篇

从国家角度来说,“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密切相关的;从企业角度来说,文化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能够带领企业走向快速发展之路。新时期国家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鼓励广大企业落实文化建设方案,从多个角度提出精神文明改革对策。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经营实况,提出符合战略改革机制要求的方案。

一、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改革重点,按照内部经营需求编制人力规划方案,有助于提高精神文明的综合利用率。为了摆脱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以文化建设机制为中心,编制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方案,有助于实现精神文明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据此,本文展开研究。企业现代化改革阶段,要普遍关注精神文明战略调整与控制,坚持人才第一的发展理念,从多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体系。结合文化建设机制提出改革对策,体现了文化建设的先进性与实效性。

二、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点

(一)奖励制度

“创新化”转型是文化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必然要求,要结合“文化建设”平台完善区域规划平台,进一步落实地方经济发展与改革策略。没有精细化管理是无法准确的对风险计量,全行由上至下贯彻风险量化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多种奖励机制鼓励完善数据信息,有效合理的计量是推广文化建设的前提。企业作为区域性股份制企业,近几年正逐步完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并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文化建设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建设已经稳步展开。文化建设转型是企业服务优化的必然要求,结合“新常态”视角下,对文化建设服务改革提出指导方向,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增收。

(二)考评制度

当前,企业从规模经营转向价值经营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改变考核机制进行约束,企业在借鉴国内外企业实践基础上,尤其是在国内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普遍坚守的原则上,构建更为切实可行的精神文化改革模式。基于精神文明管理指导下,由传统的关注利润转向关注利润和风险的平衡,这对企业在文化建设体系的建设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新经济体制改革趋势下,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必须转型与创新,才能体现出考评制度改革的先进性,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机制。面对传统考评模式存在的不足,要构建更为全面的考评服务体系,从而提高考评规划与发展水平。因此,企业要结合考评服务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等分配关系。

(三)升级制度

面对早期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吗落实人才规划与改革方案,从文化建设角度实施管理决策,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人才建设活动,维持整个管理机制的可调度性与可发展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业经营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坚持对企业实施综合内控管理是提高收益的保障。“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阶段的内控构成,其要在某个周期之后才能兑现,因而要重视文化建设的风险控制。在市场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全面完善文化建设服务机制,有助于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效率,实现文化服务模式升级与转型,带动经济产业规划与发展。

(四)创优制度

坚持创优企业,树立创优思想,开拓创优平台,这是当代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原则,也是提高区域经济战略改革的重点。为了提高精神文化建设内涵,要从多个角度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案。“精神文明”是企业长期规划与发展的根本,按照文化建设体系建设要求,全面落实文化建设机制与管理对策,体现了精神文明改革建设的发展性。同时,实现精神文明信息化、效益化、持续化等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地区精神文明产业信息化转型与发展目标。结合新常态理念,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符合企业发展趋势的文化建设模式。

三、新时期文化建设创新对策

(一)整合管理模式

面对精神文明信息化改革趋势,地区要构建新型战略模式,精神文明开始建立“人才信息化”技术创新模式,坚持技术创新战略依旧是各个地区精神文明经营改革的关键任务,积极完善技术创新对策是精神文明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整合管理模式中,需将文化建设部门的部分职能(如招聘、?T工晋升和降级、绩效考核等)进行弱化,使之向直线管理部门回归,由直接部门直接管理,重新整合于直接管理部门的一般管理之中。

(二)分化管理模式

新时期全球进入经济扩张时代,精神文明要保持着先进的战略模式。当前,“个性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精神文明销售模式达不到客户满意度标准,阻碍了精神文明与大型精神文明客合作流程的执行。由于“文化建设”尚处于推广阶段,国内地方企业运营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网络化平台失去了可操控性。分化管理模式中,将文化建设部门的某些职能进行分化,使之进行社会化运作。

(三)发展管理模式

除去回归了的和社会化了的职能外,文化建设部门的其他职能就必须强化。如通过制订适当的精神文明政策影响和引导员工行为;为支持组织文化和实现组织变革提供保障;通过参与组织的战略决策和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成长和发展等。我国地方经济步入信息化改革阶段,以“文化建设”为平台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人才布局与调度系统的升级改造。针对“文化建设”经济战略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改革方案,构建符合地方企业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四)激励管理模式

人才是商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先进模式,凭借“文化建设”优势可以实现市场战略优化,带动地方经济收益持续增长。知识经济时代,建立“以能为本、按知分配”的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大势所趋。作为实现精神文明资本化的有效途径,股权激励成为越来越多非上市公司激励核心人才的战略举措。“文化建设”促进了文化建设发展,对地方经济战略转型提出严格要求,把握文化建设经济趋势是地方经济转型的重点。面对文化建设对地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及企业要构建协调性的战略模式,为地方经济转型与发展提供指导方向。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第2篇

【关键词】 电力党建工作 企业精神 文明建设

1 发挥电力党建工作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做好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

(1)目前我国的电力党组织建设中的重点是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把我国现阶段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好。我国在十六大中明确的指出:“我我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决定着党的工作和党组织战斗力,电力党组织建设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工作基础的重要部分,同时明确指出要让电力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人员成为我国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成为有力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一直以来我国的电力企业是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要让电力企业成为我国在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的重要组织力量。“三个代表”是近些年来党组织建设的行动方针,党必然要成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这对于我国党组织扎根在人民内部中,能充分的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从笔者以往的工作经验中可以看到,我国的电力党组织在宣传和贯彻我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各方面都发挥出了巨大的贡献,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已经逐渐的成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2)巩固电力工作的党组织建设对于提高电力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我国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决议》就明确的指出,“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建设要与现代电力企业的制度相适应,要日益完善好日常的工作制度以充分的发挥好政治的核心力量。”会议中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我国电力企业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方向,这就要求电力企业的党组织建设要切实的明确及落实好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成为促进电力企业改革稳定发展的坚强的战斗力量,总的来说就是现阶段的电力企业的党组织建设不仅要成为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指导思想,同时也要在政治方面发挥一定的核心指导作用。

(3)现阶段加强电力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对于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中明确的提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主要任务是积极的发挥政治好核心作用,围绕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或者厂长依法行使各自的权利;全心全意的依靠全体职工群众,全力的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各项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电力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工作及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等等。”

2 电力企业党员主体地位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有效的推进我国党内的民主建设,加强党组织的团结统一和凝聚力。党内的民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发挥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巩固好党组织的创新型及党组织的团结统一性有重要意义。”党员的主体地位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所在。以改革、创新精神途径加强党的基本能力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充分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要以党员主体地位为核心,遵循党内民主建设的内在规律,建立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中的党内民主机制的制度。巩固好党员内部的队伍质量要把重点放在对所有的党员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党性党风党纪和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全体电力企业党员的政治及各项素质上面。企业党员的主体地位指的是党员是企业的主人翁,在党与企业之间有领头羊的资格。党员主体地位是相对于整个党的事业和企业发展而言的。党员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我们要明白的是全体党员不论职务的高低、资历的深浅、功劳的大小,在党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均享受有平等的权利。(2)党员是的主体。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力的来源大部分是党员,他们与党员之间形成权力的委托和受托关系,运行一定要接受党员主体的监督,这一点在电力企业内部更应该更加突出地位,提高电力企业内外部工作的活力性及和谐性。

3 发挥党员地位,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3.1 制订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

电力企业的工作策略的制定要在电力企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上建立的。新的时代有新的要求,新的价值观和新的理念,在对员工培养,打造新时代员工队伍的时候要注重将创新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文明建设深入的贯彻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当中,提高员工和企业之间的亲密度。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只有去建设企业精神、树立企业精神才能够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够做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3.2 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彰显党员主体性

对党员的教育除了要注重党的基础知识和政策方针教育之外,还应该要注重党员的素质教育,两者的共同目的都是提升党员的主体性,通过教育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在工作中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主动积极。教育的方式应该是要视不同对象而言。根据党员的类型和特点来进行教育管理,开展不同的活动类型。充分的利用好企业党员活动室,将活动室作为教育的发源地,通过对党员进行教育,让他们学会现代化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他们的不足之处进行补足,让他们能够有需求有针对的去选择接受的教育类型,分班、分组,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教育当中,主动学习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加强民主意识以及自觉性。

3.3 完善责任归属机制

将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党员划分好责任归属,这样让他们的工作和责任联系紧密,提升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确定每项工作目标,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他们的工作考核要结合其责任的落实情况,实现对不同岗位和职务的党员统一管理,以量化的标准来约束他们的工作,促进他们自觉主动的承当先锋的作用。党员的管理目标要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因此在建设企业精神文明的时候,要注重激发内在动力,让党员建立联户关系,以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方式来共同度过困难,共同提升,能够做到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参考文献: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第3篇

一、地方部门合力创建,用网络传扬新形式新方法

2015年3月,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和省文明委、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指导下。湖南省文明办以增强网络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先后组织建立了湖南文明网和各市州(县)文明网站及新媒体网络宣传展示传播平台,并注重与各级文明办、文明委成员单位、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的联络沟通,形成了工作合力,发挥了协调、督促、服务的作用。

一是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市州党委政府和省直机关的绩效考核,切实加强对各市州、县市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设活动的督促指导,要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和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分工负责,把精神文明建设同业务工作、行业管理、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创建工作的实施。

二是将网上网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采取项目制方式,把原则要求变成有形、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在、能落地的工作项目,实施精准推动,制定奖惩措施,明确责任人、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间,做到事前有规划、事中有调控、事后有评估,实现项目推动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比如:2016年起,省文明办建立了省文明委成员单位向省文明委全会述职报告工作和承诺精神文明建设项目制度,并通过网络公示项目内容和完成情况,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合力创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文明创建新热潮。

三是发挥各级文明办善于策划、组织各种活动的优势,精心筹办吸引力强、参与度高、互动性好的网上活动,做到网上网下交流互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序。比如:开展网上“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开展网上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开展网络公益系列活动;开展网络文明传播系列活动和监督曝光不文明现象等等,均可通过开设专题网页和活动展示平台,推出多种新的网络信息产品,形成网上舆论强势宣传。

二、各级媒体合力宣传,用网络传递新理念新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的魂和根本,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让核心价值观在网上多起来、活起来、美起来,我们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宣传之势,有步骤、有层次地组织开展系列网上网下互动活动,活动内容的全媒体宣传传播,让更多的人们得到教益,在全社会产生积极反响。 

2016年4月,我们组织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开展“湖南好人”推荐评选,组织全省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全媒体持续报道“湖南好人·每周一星”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让好人当明星,使群众从好人身上领悟到了社会道德的风尚,触摸到社会文明的温度,形成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关爱好人的浓厚氛围。对此,新华社以《湖南全媒体推介每周一星 引领社会新风尚》为题播发通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湖南好人:让道德之光引领社会新风尚》报道,人民日报刊发《学习身边人做好身边事湖南让典型人物火起来》的专题报道,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此也纷纷进行报道,湖南文明网制作了专题网页,让更多的网民在浏览网页中感悟更多身边好人故事。

2016年10月,在中国文明网的指导下,湖南文明网携手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发挥湖南卫视、湖南电台芒果主持人的明星优势,用娓娓动听的声音讲述《中国好人传》中的人物故事,并通过全媒体多维度宣传、多渠道广泛展示、互动式学习交流等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如:中国文明网“文明中国”客户端和红网“时刻”、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集中推送《中国好人·声音故事》专题。专题推出不到一周,累计点击量就突破了120万次;专业有声化平台喜马拉雅FM、多听FM等的推送,获得了大量网友收听、关注和点评,播放达552.7万次。 

三、网民参与合力互动,用网络传播新导向新价值

充分发挥互联网即时性、交互性优势,变单向灌输为互动交流,变无差别传播为分众式引导,增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引导网络文明传播队伍积极运用微信、微博、QQ群等新媒体,抓住网上社交平台和网民之间的“黏性关系”,以网络传播推动实际工作,以实践成果丰富网络传播,开展网络文明传播行动。

参与创建活动互动。引导广大网民以主人翁的责任意识,监督批评身边不文明行为,为创建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比如,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通过制作专题网页,实时展示创建工作情况,引导网民参与监督,更好地促进创建工作常态长效和落地落实。比如:开设“文明眼”和“随手拍”等监督栏目和活动,逐步扭转“为拿牌子搞创建”的观念,克服“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倾向,摒弃“运动式”“一阵风”的做法,让“五大创建”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让网民成为助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生力军。

参与各类媒体互动。引导广大网民关注各类媒体网络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运用论坛、网评、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用“网言网语”说“网事网情”,引导网民共同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和网民关注话题,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发挥网上舆论引导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用,引领网民讲述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好故事,助推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比如:2018年7月,湖南文明网协同湖南卫视《平民英雄》栏目组,精心策划制作两季16期《我们的旗帜》特别节目。节目通过邀请国内高校优秀大学生去体验“中国好人”“湖南好人”的工作生活,真实感受身边好人奋斗的故事,较好地把身边好人的榜样力量转化成青年大学生成长的生动实践。由湖南文明网发起的“大学生走近中国好人”“大学生走近湖南好人”微博话题,阅读3834万,网民参与讨论14465次。并获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2018年“地方文明网优秀新媒体创新案例”十佳。

四、启示

强调,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我们应把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当作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阵地,党的群众工作的新平台,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工作的敏锐性,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提高运用互联网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能力。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管理。一是各级文明办,文明委成员单位要依托文明网站和部门官方网站,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内容形式、方式方法,争当网络文明建设管理的倡导者。二是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要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管理,争当网上网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排头兵。三是各级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地方网站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份内之责,舍得提供显著位置、重要资源、精干力量,策划实施系列网上网下活动,争当文明网站创建者。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第4篇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 3月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强调,亲切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对全党全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动员,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遵循。要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与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抓好各项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会议要求,推进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要抓好5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讲话精神融入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引向深入。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三是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科学确定中小学法治知识课程设立方式,提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法治课程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学生公约、守则,引导广大学生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四是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要加快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写,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和“马工程”教材编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加快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启动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制定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深入开展教师志愿服务活动。五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力宣传教育系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第5篇

[关键词]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文化力量;以文化人;人民性

党的十以来,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思想、重要观点,立意深远、内涵丰富,不断开拓中国共产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视野、新境界、新思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引。当前世界,文化元素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不竭动力。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凝聚着本国本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展现着国家和民族最为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文化自信的探寻和建立正如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文化心理,也是伴随社会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增强。从这个意义上看,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旨在提升市民精神生活、丰富市民精神世界的系统工程,具有融入性、渗透性、全民性等基本属性。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当结合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文化形态,从凝聚价值理念、完善制度保障、注重实践体验、丰富文化载体等方面入手,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文化力量,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1]

一、凝聚价值理念: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精神引领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和社会供给能力的显著增强,个人需求呈现出指数升级态势,其不仅在物质层面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追求,也更为迫切地渴望提升自身的文化内蕴和精神境界。对此,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当凝聚价值理念,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中心,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要义,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为根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文化力量的精神引领。(一)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当始终坚持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中心。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的历史既是物质生成的历史,同时也是物质生产者的历史。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不仅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还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结局。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经过40多年的改革实践,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与日俱增且要求更高。对人民群众现代生活观念的教导,对人民群众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熏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要求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热情和意识。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3]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以及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需求也必然不断增长,这也需要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精品,以不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二)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要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当始终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要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配着一个人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使人产生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决心和斗志,是每个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共产党人终其一生的精神追求,也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中华文化发展的行动指南,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灵魂和旗帜,为中华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崭新视角。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国情,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具去看待问题和解释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当结合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发展大势,将理想信念的丰富内涵与深刻意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将厚植爱国情怀融入坚定理想信念当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广大人民心中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重要环节。(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遵循。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当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2014年在北京大学的师生座谈会上提到:“人类社会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凝练的表达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刻追求,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历史实践过程中所积淀锻造而成的精神信仰和道德追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观念表达和精神凝结,影响着个体或群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某种程度上,人们只有对自己的价值观充满自信,在情感上共鸣,在心理上敬畏,才能在实践中更加笃定地践履。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全面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形态中的独特地位和现实意义,凸显其应有的价值自信和时代价值。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政府和国家的职责和责任,也是每位民众都应当努力践行的精神引领和价值遵循。

二、完善制度保障: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过程直接关系到主体、客体、载体、环境等各要素,是一项多维度、连续性的系统工程。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制度的安排与设计直接关系到其实际效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特别避免出现实效不强、进程缓慢的现象,制度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制约。文化理念是制度保障的内在源泉,制度保障是文化理念的外在规范。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本身就需要制度的保证,优秀的文化环境一旦养成,凝聚和体现为制度,形成制度优势,也就会自然地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传承性。(一)建立系统的制度网络。建立系统的制度网络的基本要求,是根据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现状,建立起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疏而不漏、较为完备的制度网络。当前,为保证制度网络的形成和推进,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对已有的却不够完善的制度实施补救工作,使相应的制度更加完善和全面;二是抓好制度设计的更新工作,体现人文关怀,彰显人性光辉,以使相应的制度更加符合管理要求和实施要求;三是做好制度的新建工作,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特点,制度网络也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通过良好制度保障唤起正能量,激发新动能,使制度保障的盲区、盲点得以消除和解决。(二)建立严密的监督制度。制度的产生,源于对组织运行规律的理解和瞻望。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制度网络的形成只是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法定依据和现实遵循,想确保制度的实施和落实,还要将制度化的规范和要求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实践指引。依靠建立严密的监督制度能够更为有效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离开了监督体制的强力约束,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名存实亡。监督制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抽查、对执行制度情况结果的考核等等。通过建立严密的监督制度,提升人民群众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人翁和参与者。(三)建立严明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延伸和终端,是保证其他制度切实可行的有力屏障和重要环节。奖惩制度主要通过表扬或批评的形式得以体现。十以来,面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迫切要求和现实情况,党中央颁布相关规章制度,如《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日渐完善。[5]通过建立严明的奖惩制度,用法律的强制性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支持和肯定人民群众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懈追求,制裁和惩罚严重违反推进城市精神建设中的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用法治手段和制度力量促进文明行为养成,维护和保障社会思想道德底线,强化社会成员的价值意志,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真正深入人心。

三、注重实践体验: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质飞跃

归根结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要提升人民的精神素养和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因此,必须深入了解人们的思想实际和变化规律,在日常实践活动中寻求把握其思想状况、发展需求等现实境遇,也就是要更好地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过程中行为文化的育人功能。(一)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当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植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明需求和发展变化的特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和利益关切,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稳步发展,打造人民易于接受、高度认可的文化产品和文艺精品,以具体的精品力作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人民的精神状态,激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内生动力。当前,由于成长环境、生活条件、存在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性以及主体精神生活的层次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丰富且具有差异的。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应当在实践过程当中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追求和实际生活条件,不断创作群众喜欢、群众欢迎、群众满意的文化产品、文化作品和文化精品,实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和以文化人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当结合精神文明的内在逻辑构成和层次结构,以及人民群众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对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给予不同的实施方案和涵养路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前进和发展。(二)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方式。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指南。要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就需要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需要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作为载体。因此,要善于运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活动,挖掘人们身边的生动案例和榜样示范,借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使人民群众不仅在思想认识层面有所提高,同时还应当在日常行动和实践活动当中得以巩固和强化。要善于运用网络化技术、自媒体等手段传播社会正能量和弘扬社会正气,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最大限度唱响正气之声,充分提升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价值引领功能。(三)丰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归根到底是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和精神境界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变化规律,在人民群众日常实践活动中寻求把握其思想状况和存在问题,以此更好地发挥行为文化的育人功能。某种意义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关键和落脚点在于行动。行动文化有不同的形态,如义务劳动、志愿服务、慈善活动、学雷锋活动等,都是重要方式和可行路径。作为社会主体,公民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展现的互帮互助、无私贡献的精神意志,收获的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和获得感,这本身也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生动诠释,更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践落实。行动是价值认同和价值内化的重要路径和最终归宿,因此要以行为文化和实践活动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以实践活动为抓手,将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受众的行动指南和价值共识。此外,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诉求,调动和激发受众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知识讲座、文体活动、艺术表演等,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

四、丰富文化载体: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方式创新

指出:“通过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有效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实效。”[6]文化是一种深沉、广泛、持久的力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离不开文化滋润和文化滋养。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充分借鉴和运用文化的方式,创建和运用文化载体,丰富文化育人的内涵,彰显文化育人的优势,不断提升其亲和力和影响力,达到日用不觉、潜移默化的效果和影响。(一)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文化滋养。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已有成就,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文化滋养,促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日常化、大众化和生活化,是新时代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地域文化、传统思维、经济实力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面临严峻现实挑战。因此,要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时代进程,必须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中自觉将各类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内化为自身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的行为指南,这是应对现实多重挑战的可行路径。一方面,在优秀文化滋养中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尊重不同区域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方式,使人民在文化生活中持续受到优秀文化资源的滋养,对于个人养成科学的日常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也具有现实感召力。[7]另一方面,在优秀文化滋养中矫正不良日常行为习惯。优秀的文化滋养对于人民群众矫正不良日常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有效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二)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文化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需要结合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实际,积极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一方面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神实质,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守住中华文化本根,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有机融合,依据实践活动的发展不断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开拓新视野,这是激发文化活力、提升文化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由之路和应有之义。新时代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积极探求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精神标识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之间的内在关系。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历史积淀和现实支撑,使得人们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增强认可和信任。另一方面要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文化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对象特点,创建具有针对性的文化载体。尤其是在互联网盛行的新媒体时代,通过生产要素有效整合、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拓宽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创建活动的网络空间,将线上与线下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创建活动紧密结合,是当前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三)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文化手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需要充分理解文化的根本特性,创新运用文化手段,全面提升文化的现实影响力和时代感召力。一方面,把握人民精神追求,增强人民情感共鸣。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可以预设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需要符合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文化需求,使人们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产生一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可,并在此基础上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帮助人们在自己的文化认知体系中自觉内化宣传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创新城市文明建设手段,增强城市文明建设工作实效。日常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型和急剧变化给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8],而道德模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旗帜,他们身上往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高精神、优秀品质等,能够有效激发和唤醒人们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各类先进典型作为时代的先锋、社会的典范、群众的楷模,尽管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具体事迹也不同,但其所承载和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特质却是深刻一致的。新时代背景下,要通过弘扬道德模范的高尚品格和优秀品质,引导人们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和效仿,争做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崇高道德的践行者,从而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效。

参考文献:

[1]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力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7(7):4-9.

[2].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1).

[3].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N].人民日报,2015-03-01(1).

[4].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5]张晓松.构建复兴伟业的精神坐标[N].人民日报,2017-09-30(3).

[6].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95.

[7]王振.重大疫情应对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文化力量[J].思想教育研究,2020(3):13-17.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第6篇

以特色企业文化为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必须突出“以人为本”思路。首先要把“尊重人”作为以特色企业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基本前提,积极开展人文关怀,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员工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其次把“相信人”作为以特色企业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本本保障,给与员工充分的信任,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环境,让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带给员工快乐和成就感的源泉。三是把“依靠人”作为以特色企业企业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确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价值观念,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冲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发挥,思想政治上重视、组织制度上保证,权利义务上维护。四是把“提高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各类人才成长设立不同的晋升跑道,不仅注重对员工进行营销以及生产中各种“术”的培训,更要加强精神资源的挖掘和培育,注重员工“道”得以是提升培养。建设具有一流职工素质队伍。五是把“为了人”作为以特色企业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努力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企业、客户、相关方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以人为本、重在建设、贵在支持、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努力营造“提升人”、“发展人”的良好氛围。

2.创建“四好”班子,提高领导素质,打造以特色企业文化为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深层次发展好的领导集体

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深入开展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企业领导者一主梯和核心力量。领导者的道德品质、思想作风是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领导者的形象是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镜子,领导者的价值观对其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而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企业领导者的菜水平、创新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综合体现。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升班子成员素质和团体协作,领航企业可学法涵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好领导班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整体力量,使班子成员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支持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带头建兴企业价值观、遵循诚信做人做事准则和道德规范,从各自分管工作抓起,共同做好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四好”班子创建带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3.目标同向,责任落实,不但完善以特色企业文化为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深层次发展好的管理考核机制

以特色企业文化为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来提供支持和保证。一要从机制上配套和理顺。机构上实行企业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支部分头实施的各部门联动配套管理机制;在实际操作上,要本着“化软为硬,化虚为实、透明度高、操作性强”的原则,注意条块结合,把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目标任务分解到思想建设、班子建设、党支部建设、党风建设、廉政建设、队伍建设、生产建设、质量和安全建设、道德建设、环境建设等等各个方面,并通过细化、量化,制定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建设工作规划和推动计划,定期对推定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及时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使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真正起到实效,实现“柔”性文化和精神的“刚”性化管理。二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运行机制。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覆盖面很广,覆盖了企业一切生产经营、职工思想和各类文化活动,在结合实际开展特色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的实践中,要着眼大目标,着手小运作,在客观把握科学决策的基础上,细化操作,从高从严完善各项工作。结合实际建立起职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落实卡和机制,从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到一线职工,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分兵把关,各负其责,确保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4.与时俱进,创新途径,寻找以特色企业文化为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深层次发展好的运行推手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第7篇

今天,我县隆重召开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这是县委、县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日平同志认真总结了我县近两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部署了今后两年工作任务,讲得很具体,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回去以后,按照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根据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再谈几点意见。

一、客观评价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两年来,我县抓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进一步净化了社会风气;三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刚才,会上表彰的一大批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就是我县近两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他们对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县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个别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不够重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社会上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意识还依然存在;三是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管理还不够到位。比如,县城的管理就存在着很多不足,卫生脏、乱、差现象没有根本改观,门前“三包”没有落实到位,乱摆乱卖、乱停乱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绿化和路灯管理、道路建设等工作有待提高。再比如,附城镇中洞村民组织小学生进行罢课事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我县的文明程度还不够理想,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是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等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需要我们做大量、艰苦、长期的潜移默化工作,才能渐显成效。为此,各镇、各单位要客观实际地评价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措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提高认识,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文明”的协调发展。

l、充分认识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政治、文化的发展从来都是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的。只有物质文明水平提高了,才能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注入动力。我们要矢志不移地狠抓发展,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致力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举全县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文明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能动作用。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精神文明提供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支持,物质文明就难以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我县是贫困县,经济基础差,但近两年来,我县加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临江东江大桥仅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建成通车,工业园开发建设稳步推进,行政中心大楼动工建设,其他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这些成绩都是全县上下心齐实干的结果。事实证明,要想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作支撑,必须要有精神文明作动力。各镇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发展大局,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人人都是环境,事事关系发展”的意识,不折不扣落实好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3、充分认识政治文明在经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障,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不断完善。我们要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县力度,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法治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全面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特别是行政执法活动,提高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整体效能。加强执法司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司法水平。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严打”整治斗争成果,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构建一个安定、协调、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采取措施,全力推进我县精神文明建设

一要抓好全民教育。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全方位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要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实事工程凝聚群众、以科学思想宣传群众、以载体创新吸引群众、以榜样示范带动群众,让群‘众在参与中受益,在参与中提高,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成为他们发挥智慧力量和自我提高的过程。特别要继续开展创建“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为重点的创建活动,按照积极稳妥、分类指导、典型引路、梯度推进、全面覆盖的原则,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全面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二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配合。要建立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形成齐抓共管、整体发展、全面提高的工作合力。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各项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巩固和提高创建成果。要建立各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形成单位内部的群众监督、各界人士的社会监督、职能部门的工作监督的格局,有效地提高创建工作的质量。

三要转变作风抓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事关我县工作的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镇各单位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事关大局的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领导目标责任制,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目标,责任到人。要深入实际,多作调查研究,多听取基层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多做过细的工作。要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一件事一件事地抓,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工作基础好的单位要更上一层楼,基础不太好的,也不能有畏难情绪,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把工作组织好、开展好。要注重效果,提高质量,切忌做背离群众利益的表面文章,要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这项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做好、做实,不断把我县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第8篇

一、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大会议精神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真正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以加强和改进党总支(支部)理论学习为重点,扎实推进理论学习,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和战略思维水平。抓好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促进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用,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把思想凝聚到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上来。

围绕“科学发展、共创和谐”这一主题,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指导方针、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推动形成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良好局面。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大提出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形成强大声势,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大精神的热潮。

二、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全面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

把“共铸诚信”活动作为诚信建设的主要抓手,通过开展“诚信公证处”、“诚信律师所”、“诚信司法所”、“诚信法律服务所”建设活动,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营造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着力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协同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力量,加大净化社会环境的工作力度,继续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扎实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推进新一轮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参与创建“平安单位”、“平安乡镇”、“平安村”、“无毒村居”、“无村居”等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完善依法治理工作机制,深化“进百乡(镇)、入千村(居)、到万户”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和“进百家企业、入千个工区、到万名员工”企业普法依法治理活动。

以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以创建文明机关、文明窗口为载体,深化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参与“创文明行业、建和谐*”竞赛活动,加强行业规范化服务和文明示范窗口建设。要在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上力求突破。深入开展“创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五、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