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7 09:26:38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第1篇

新生儿股骨骨折是产伤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1],发病率约为0.13‰[2]。新生儿出生后即行体格检查中很少发现股骨损伤的征象,多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伤肢大腿肿胀和不活动,被动活动伤肢引起哭闹等,经X线摄片确诊,平均诊断时间为生后6.3天(1~21天)[2]。婴幼儿骨骼具有它的特殊性,塑形能力强,愈合快,所以不强求手术复位[3]。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垂直悬吊皮牵引、连衣挽具治疗、夹板固定、腹部固定等。我科采用暖箱内垂直悬吊皮牵引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 例1,为G2P2 孕33周臀位顺娩出生男婴,体重2050g,出生3h发现右下肢外展位活动受限,摄片示右股骨中上1/3骨折。因该婴早产,体重轻,皮肤嫩,骨科会诊后予右下肢小夹板固定术,同时吸氧,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4天后摄片示“对位不佳”,既改用暖箱内双下肢垂直悬吊海绵贴占皮牵引治疗,住院39天(2004年6月1日—2004年7月9日)摄片示“右侧股骨骨折原发骨痂形成,断端对位良好”,予办理出院。 例2,为G3P3孕36周多胎臀位剖宫产分娩三胎之小,女,体重2300g,Apgar评7分,经加压给氧后评分9分,即拟“早产儿轻度窒息”入新生儿室,入暖箱,同时输液预防感染营养脑细胞支持治疗。3.5天发现该婴左下肢外展位,左大腿上1/3处肿胀明显,摄片示“左侧股骨干斜行完全性骨折。”骨科会诊后行双下肢悬吊皮牵引治疗住院49天,摄片示“左侧股骨骨折处大量骨痂形成,两断端无明显移位,愈合良好。”予办理出院。

1.2 治疗方法 我科选用上海合力医疗机械厂生产的8802型婴儿培养箱,调节暖箱适宜温湿度,在暖箱的婴儿足侧顶部正中沿婴儿身体纵轴向两侧各7~8cm处钻一小孔,除去患儿所有衣服,穿纸尿裤,双下肢皮肤清洁后,从婴儿大腿根部沿大腿内侧贴宽胶布,延长超足底约3cm,自制一横弓,内垫硬纸板,横弓中间钻小孔引一牵引线穿暖箱顶端小孔后,两条牵引线相系固定,调整患儿臀部离开箱内床面约2cm,大腿贴宽胶布外两侧用长条形海绵条保护,外加绷带包扎。期间观察患儿下肢轴线与躯干轴线之间的角度不大于90°,分别与固定牵引一周后和二周后,出院前摄片复查,同时在牵引一周左右加用维生素AD钙剂等促骨痂形成。

3 护理

3.1 评估了解患儿情况 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疼痛哭闹状况。

3.2 病室环境 提供清洁整齐,舒适安全的病室环境,病室避免噪音,湿度应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0℃~25℃。

3.3 调节合适的暖箱温湿度[4] 暖箱的温度要求维持患儿体温36℃~37℃,目前临床一般采用按体温调节箱温,即体重 2000g箱温30℃,箱温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左右,可用一小杯装凉开水放置于暖箱内,防止湿度过低,使呼吸道黏膜干燥,不利于分泌物的排出。

3.4 饮食护理 每次给患儿喂奶时应将患儿头部稍垫高,并偏向一侧,避免过快过饱,防止呛咳或呕吐引起窒息,每两次喂奶之间给患儿适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同时适当腹部按摩,加强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3.5 预防感染 因婴儿所住得暖箱空间小,空气不流通,而新生儿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新生儿室应每日3次用空气动态消毒杀菌净化机消毒3次,每次1h,每周病室门窗桌椅等用“84”消毒液彻底擦拭,开窗通风,紫外线照射1h,空气细菌培养;治疗护理婴儿时应戴口罩,洗手后才可接触患儿;患儿穿着的衣物,使用的毛巾应高压灭菌,奶具煮沸消毒;暖箱内外壁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暖箱内的小杯凉开水每班更换。

3.6 皮肤护理

3.6.1 全身皮肤护理 搞好暖箱内清洁卫生,保持平整干燥,无皱褶,有奶液或大小便污染后及时更换。每日擦浴,擦洗时用力不宜过大,避免拖拉,以免损伤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注意观察颈后,背部、臀,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避免发生破溃及皮疹情况。护理人员及婴儿应修剪指甲,以免搔抓及护理时损伤患儿皮肤。

3.6.2 牵引皮肤护理 小儿皮肤娇嫩,容易过敏,胶布粘贴处易出现水泡,必须加强观察,检查胶布边沿皮肤有无水泡发生。如有水泡出现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内液体抽净,然后用稀释的碘酒消毒处理,每日2次,直至结痂愈合。因牵引压迫双足水肿,足背屈侧皮肤及足跟处皮肤皱褶处易出现破溃,如发生可每日2次用百多邦涂抹护理。

3.7 牵引固定的观察及护理

3.7.1 牵引效能的观察及护理 注意观察是否始终保持正确的牵引姿势,双腿牵引力是否平衡。牵引装置是否有滑脱;注意观察婴儿臀部床面的高度,以免牵引过度导致骨折不能愈合或牵引无效。

3.7.2 双下肢血循环及运动功能的观察及护理 注意牵引绷带,触摸绷带的松紧度及足背足趾皮肤颜色及肿胀,活动情况,触摸双足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必要时经皮测脚趾血氧饱和度。如发现双足皮肤苍白、发紫或血氧饱和度过低,肿胀明显,不能活动,触及发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8 心理护理 告之家长患儿病情及骨折的预后,劝慰家长安心配合治疗增强家长的治疗信心。每日多给患儿抚摸,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减少患儿的哭闹。如患儿长时间不停哭闹,需仔细查找原因,检查双下肢是否固定过紧是否发热,以便及时处理。

4 小结

婴幼儿年龄小,言语不能表达,住院时缺少家长的爱抚,所以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要遵守一般婴幼儿护理常规外,应根据患儿的生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护理,避免因护理不当而发生并发症,导致延缓愈合,增加婴儿及家长的痛苦。我科2例患儿通过我们的各项积极有效护理措施,使患儿减轻了痛苦,减少哭闹,食欲生长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促进了骨折的早日康复,减少了医患矛盾,增加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萃芳,杜晓燕,林虹,等.保温床内垂直悬吊牵引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4):356.

2 Morris s, Cassidy N, Stephens M, et al. Birth-associated femoral fractures:incidence and outcome.Pediatrorthop,2002,22(1):27-30.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第2篇

[关键词] 成骨不全;孕妇;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b)-124-01

成骨不全又称脆骨症,是一种结缔组织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疾病,患者由于骨胶原异常造成骨和结缔组织形成障碍[1],其特征是骨质疏松,脆弱易折,骨折好发于腿、臂等四肢管状骨,发病率为2.6/100 000~4.7/100 000。2006年8月我科收治了1例成骨不全合并骨折的孕妇,经我科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母婴平安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32岁,主因左髋摔伤疼痛、活动受限2 d于2006年7月31日入住我院骨科,诊断为:①左股骨粗隆下闭合骨折;②全身骨质成骨不全;③宫内孕32 周,第一胎无产兆。经左下肢皮牵引术、抗感染等治疗,1周后转入产科,诊断为:①宫内孕33 周第一胎LOA无产兆;②左股骨粗隆下闭合骨折; ③全身骨质成骨不全。入院后严密监测胎心,积极促胎肺成熟。9月8日胎膜自然破裂,行B超检查提示胎儿双顶径8.9 cm,股骨长径6.8 cm,胎心搏动规律,胎儿宫内情况无异常,考虑胎儿已成熟,胎膜破裂,于当日18∶00行剖宫产术,助娩1男性婴儿,Apgar评分1 min内10分,体重3 000 g,经儿科医师体检新生儿无异常情况,术后第7天切口甲级愈合出院,经12个月的随访和跟踪观察,婴儿及产妇一切正常。

2护理

“脆骨症”分为先天性和迟发性两种,且此病常有家族遗传史,其遗传率为50%左右[2]。此患者为迟发性成骨不全,所以我们对此患者的护理除了心理护理,骨折常规护理,以及预防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外,主要是以支持疗法为主,即预防骨折的再发生,并且要严格保护胎儿,防止在宫内、出生时或出生后发生骨折。

2.1心理护理

患者既往有两次骨折病史,当第三次骨折再度降临到她身上时,即产生了焦虑、恐惧心理,加上孕期8个月,担心胎儿安危,大大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根据患者的这些心理特点,以及她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接受能力,我们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及时沟通和疏导,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2健康教育

对患者加强疾病治疗的相关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合作性,还可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度[3]。我们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牵引的目的、、持续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等,并讲解脆骨症的起因以及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预防再次骨折的措施,此外还应对患者的饮食、运动及心理健康方面进行指导。

2.3加强生活护理

由于患者自理能力受限,我们及时巡视病房,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在更换床单位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执行这项护理措施的过程和目的,使其建立安全感,取得合作;为患者翻身时,应两人合作,动作要协调一致,尤其注意对四肢的保护,要轻搬轻放,预防骨折的再发生。

2.4骨折护理

加强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有肢端疼痛、麻木伴皮温降低和色泽改变、动脉搏动减弱等现象,应及时检查有无局部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情况,并应注意防止皮牵引胶布或绷带松散、脱落,还应时刻注意牵引的方向,以达到有效牵引。

2.5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5.1预防皮肤水疱和压疮严格床旁交接班,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和干燥,注意皮牵引胶布边缘有无皮肤破损,在骨隆突部位放置气垫、棉圈等,并定时按摩。

2.5.2 防止关节僵硬由于患者长期处于被动,缺乏功能锻炼,所以在牵引期间应经常鼓励和协助病人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肌肉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2.5.3 预防便秘由于长期卧床,活动量少,容易发生便秘。应鼓励患者定时排便,多饮水,多摄入膳食纤维,坚持以预防为主。

2.6产科护理

由于胎儿有遗传脆骨症的可能性,所以在进行产前检查时应动作轻柔,以防损伤胎儿;剖宫产术中小心操作,是预防孕妇肋骨、胸骨骨折和新生儿骨折的关键。

2.7新生儿护理

因目前无法通过常规的X射线摄片和基因检测来诊断此病,所以对新生儿只能靠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严格防止新生儿骨折的发生。在为新生儿穿衣、更换尿布时,动作轻柔,防止拽、拉四肢;在进行预防接种时,既要将四肢把稳,又要防止用力过度;新生儿沐浴时,要双人操作,动作轻柔。观察要全面,除了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皮肤颜色、反应、吃奶、大小便等一般情况外,还应仔细观察四肢有无骨折迹象,如肿胀、皮肤颜色变化、异常哭闹等。

3小结

成骨不全患者十分稀少,怀孕的患者更是罕见,在缺少前人护理经验以资借鉴的情况下,我们在护理实践中摸索改进,积累了经验,总之,正确的医疗措施与科学周到的护理相结合,是母婴平安出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嘉,沈建雄,邱贵兴. 成骨不全性脊柱侧凹1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6):382.

[2]郭巨灵.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347.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第3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37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63例,男50例,女13例,年龄1.5~12岁,平均6.5岁,间接因素致伤62例,直接暴力致伤1例,伤后就诊时间1~48小时,平均10小时,63例全为闭合性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外伤后肘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肱骨髁上环形压痛,骨擦感,肘后三角关系正常。X线示肱骨髁上骨折。

治疗方法:①中医内治:按辨证分析治疗,早期给予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方剂用活血止痛汤。中期给予活血化瘀养血通络接骨续筋,方剂用壮筋接骨方。后期给予补气养血舒筋活络补益肝肾,方剂用壮骨舒筋汤+八珍汤。②中西医治疗:无移型骨折或者只有轻度前或后成角移位骨折,不必整复,早期局部外敷活血化瘀中药(我院2号方药:续断15g,土鳖15g,羌活15g,木香9g,芍药15g,威灵仙15g,海桐皮15g,川芎15g,白芷15g,乳香12g,没药12g等),打成粉末调水薄层外敷,再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或者屈曲型骨折,肿胀不严重,可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2~3周去除固定,进行功能活动,外用伤科2号方。肱骨髁上移位骨折肿胀严重,外用活血化瘀伤科1号方(大黄30g,栀子30g,黄柏15g,芍药20g,丹皮12g,归尾12g,姜黄12g,乳香12g,没药12g,白芷15g,红花9g,香附20g)。抬高患肢待肿胀消退后再手法整复。对于手法复位效果差,估计骨折难以愈合或会产生畸形,则在麻醉下行经皮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护 理

疼痛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肢肿胀,皮肤温度,肢端血液循环,肢体远端活动情况,注意观察外固定效果及肢体摆放位置等。如异常及时纠正,要注意石膏托的松紧度,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回流,以减轻肿胀,护理中应注意动作准确轻柔尽量避免给患儿造成疼痛。

夹板固定的护理:注意固定应该包含受伤部位上边和下边的关节,为防止伤到患儿的皮肤,可在夹板加上纱布和棉毛巾使其更柔软舒适,随时检查小夹板的松紧度,以固定带能上下移动1cm为宜。

石膏的护理:石膏固定后,要随时注意石托的松紧度是否合适,以1指为宜,有无压道性疼痛、麻木,远端手指肿胀,青紫,松紧不适要及时休整,抬高患肢,注意观察石膏边缘皮肤有无擦伤及刺激现象,每日定时按摩石膏边缘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注意防止擦伤、褥疮等,要注意观察患肢的指端血液循环情况,皮肤颜色有无发紫或皮肤的温度有无发凉,经常查看指端的活动及皮肤感觉,经常清洁患儿的皮肤,清理掉入石膏的渣屑,肿胀消退后石膏外固定会松动,应及时重新固定,必要时复查X片,了解骨折复位情况。

功能锻炼:早期进行手指及腕掌关节功能锻炼,主要活动正常手指,手法复位2~3周去除石膏,开始肘关节屈伸运动,每次运动都要达到最大限度,动作要缓慢,不易过猛以免产生新的损伤。肱骨外髁骨折早期腕关节固定,禁止做前臂旋转活动。

出院指导:①观察:骨折早期即离院者,应特别嘱咐患儿及家长要严密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及感觉、活动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是否发紫、发冷、发青,手指的感觉、活动有无异常等;外固定松紧。若有异常应立即复查,一般1~2周内复查1~2次。②用药指导:根据出院时骨折愈合情况继续服用小儿活血止痛冲剂或小儿接骨冲剂。③饮食指导:加强营养,促进骨折愈合,如骨头汤、鸡蛋、鱼汤等。④功能锻炼指导:外固定解除后加强肘关节的伸屈、旋转活动。以主动活动为主,不可强行被动活动。⑤预防:告诉患儿在玩耍时注意保护患肢,防止摔倒再次跌伤患肢。⑥定期复查:嘱咐患儿及家长骨折后要定期复查至痊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讨 论

儿童年龄较小,往往会出现恐惧不安,依赖,焦虑等情感障碍,小儿生理特点,骨质愈合速度要比成人快得多,这就决定了小儿骨折后大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然而患儿语言及认知障碍不能及时表达其感受和不适,因而不易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易延误病情给医疗护理带来许多困难,因此针对性做好护理工作,促进小儿康,因而我科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及中药外敷等治疗,并分别从病情观察调整患儿情志,饮食护理等几方面进行,经过几个月的随访,骨折均在2~3个月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作给新生儿提供舒适感,增加其调节疼痛的能力。

本研究证实,足月儿可较好地反映疼痛的程度,葡萄糖和安慰奶嘴能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应用方便、廉价、无不良反应,值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海英.口服葡萄糖溶液在新生儿足跟血采集中的应用.南方护理学报,2005,12(2):57.

2 李红.新概念护理学.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1-194.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第4篇

关键词: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预防措施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最常见的,发生于头位生产肩膀产出困难或臀位产,在锁骨处可摸到骨辗轧声,患侧的惊吓反射消失,治疗上以手臂和肩膀固定,会自动愈合。锁骨骨折用任何外固定方法均能愈合,但保持解副位置却不容易,如错位愈合,一舱不影响功能、故治疗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早期活动患肢为主[1-2]。由于症状轻、预后良好,常被临床工作者所忽略。文章具体探讨了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统计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分娩的6 263例新生儿中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21例。本组产妇6 225例,年龄20~43岁,孕周35~41周。顺产4 443例(其中早产265例、产钳17例),剖宫产1 782例,发生锁骨骨折的共21例。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0.34%(21/6263)。本组病例孕妇骨盆外测量均在正常范围,分娩时均行会阴侧切。本组病例21例新生儿中,体重在3 000~4 300 g之间,其中3 500 g以上13例,占61.9%。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评分为6~10分,5 min评分为10分。21例锁骨骨折中,阴道分娩发生右锁骨骨折15例,左锁骨骨折6例。

1.2  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临床表现为哭闹、患侧上肢活动受限,患侧锁骨局部肿胀、淤血、骨擦音。患儿不完全性骨折一般不需固定,4例骨折断端错位采用“8”字绷带固定,所有病例均于1周后骨痂形成,与母亲同时出院。

2 讨论

新生儿产伤是指分娩过程中因机械因素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的损伤。近年来由于加强了产前检查及产科技术提高,产伤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远期致残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基层单位[3]。锁骨骨折是产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与分娩方式、胎儿娩出方位及出生体重有关。大部分患儿无明显症状,故易漏诊,但患侧上臂活动减少或被动活动时哭闹,痛、骨玻璃音,甚至可扪及骨痂硬块,患侧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后除具有骨折症状外,还可见患侧肢体自主动作减少,这种情况易被误为瘫痪,但它并非神经损伤所致,故称假性 瘫痪。此外,给小儿换尿布、穿脱衣裤或擦身洗澡移动某侧肢体时,常有不明原因的突然啼哭,这是骨折断端移动而引起的疼痛。此时,必须将患侧肢体暴露,并与另一侧肢体进行对比检查,常能发现异常。锁骨骨折症状有时并不明显。直到骨折已愈合,在胸廓上方锁骨处出现橄榄大小的肿物时才引起注意。家长发现上述情况不必担忧,这是骨折愈合所产生的新生骨,即使骨折断端位置未对齐,甚至畸形愈合,对日后功能影响也很小。

本组21例锁骨骨折均系阴道分娩,显示新生儿锁骨骨折与分娩方式有密切关系。产程中因胎方位异常造成产程停滞,行产科干预,手转儿头后有部分胎体未能完全转至与胎头方位一致,易造成锁骨骨折。另有报道称,胎儿未娩出时,胎体在宫内转位幅度过大,也可导致骨折。

新生儿平时表现很好,奶吃得好,觉也睡得足。可是,只要一抱,孩子就哭闹。受伤的地方可能会有些肿胀、一碰就疼得哭闹不止。马上和医生联系,暂时不用再抱新生儿。新生儿锁骨骨折不需要特殊固定,一般10~14 d愈合。千万不要试图碰宝宝受伤的骨头,更不要擅自移动宝宝,让他保持原样。马上给急救中心打电话,冷静的说出孩子的状况和你所在的位置。在等待急救人员的时候,找一块干净的布,甚至撕掉你的衬衣,压在出血的地方,帮宝宝止血。胎头娩出后不要急于娩肩,给新生儿充分时间外旋转、复位。严格掌握催产素的应用原则,避免宫缩过强导致急产。尽量避免腹部给压。

3 参考文献

[1] 向亚利,郑乐知.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28(1):9.

[2] 温新兰,潘玉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学,2011,18(1):1.

[3] 李雪兰,洪小娟,李春芝.80例新生儿锁骨骨折X线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9(1):2.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第5篇

【关键词】新生儿股骨骨折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19-01

新生儿股骨骨折是新生儿常见骨折,据资料统计发病率为0.13‰. 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垂直悬吊皮牵引、连衣挽具治疗、夹板固定、腹部固定等。2004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接产新生儿10024例,其中股骨骨折2例,发病率约为0.19‰。我院采用暖箱内垂直悬吊引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

例1,为G3P2 孕38周双胎,第一胎头位自然娩出后第2胎为横位用手牵引娩出一男婴,体重2150g,旋转胎儿肢体娩出时听到骨嚓音,出生后发现左下肢活动畸形,第2天出现患肢肿胀,摄片示左股骨中段斜形骨折。行患肢躯干固定法同时吸氧,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4天后摄片示“断面有错位”,遂改用暖箱内患肢肢垂直悬吊牵引治疗,住院20天(2010年9月9日―2010年9月29日)摄片示“左侧股骨骨折原发骨痂形成,对位可”,予办理出院。2011年3月1日复查,患肢对位对线良好,已无骨折线,也无缩短畸形。 例2,为G1P1孕39周横位临产足先露剖宫产分娩,男婴,体重3300g,Apgar评7分,术后第2天发现左下肢肿胀畸形,摄片示左股骨中上段斜形骨折,行暖箱内患肢肢垂直悬吊牵引治疗2周,摄片示“左侧股骨骨折处大量骨痂形成,骨折端稍有错位,患肢活动可,予办理出院。半年后复查骨折线已消失,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患肢较健肢缩短0.5cm。

1.2 治疗方法

我院用宁波戴维生产的婴儿培养箱,调节暖箱适宜温湿度,除去患儿所有衣服,穿纸尿裤,于患肢脚踝处放置棉垫,用绷带包裹悬吊,从暖箱顶部一小孔拉出固定,调整患儿臀部离开箱内床面约2cm,。期间观察患儿下肢轴线与躯干轴线之间的角度不大于90°,固定二周后摄片复查,骨痂形成后报出院,半年后复查。

2 结果

我院两例新生儿股骨骨折经垂直悬吊法在暖箱内悬吊2-3周,骨痂形成后顺其自然生长,3个月后复查,骨折对位良好,6个月后复查骨折线消失,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3 讨论

2.1新生儿骨骼的特点

新生儿骨骼特点是水分较多而固体物质的无机盐成分较少。骨骼柔韧,富有弹性,硬度较低,骨折时不易折断,受压后易变形。而且骨组织的新生和吸收过程均较成人显著旺盛,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比较丰富,血管较丰富,骨膜较厚。因此,新生儿骨组织再生能力很强,当发生骨折时,骨组织迅速生长形成骨痂及新骨,骨折愈合时间远比成人短。

2.2 新生儿股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新生儿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垂直悬吊皮牵引对新生儿来说容易造成皮肤损伤;连衣挽具治疗和腹部固定不利于护理,因为容易引起尿布疹;夹板固定松了起不到固定作用,紧了易损伤皮肤及肌肉组织,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为此我们选用单侧患肢悬吊固定法,主要基于如下考虑:(1)该为婴儿宫内,可减少婴儿的不适和痛苦;(2)操作简单,便于护理。不易损伤婴儿皮肤

3小结

生长发育旺盛,骨折愈合快,自我塑形能力强,具有一定的过度生长能力是新生儿骨折愈合的特点[2],新生儿对骨折复位的要求没有成人那么严格,复位后骨折短缩,重叠2 cm以内者,在日后的生长发育中将得到充分的矫正,不遗有畸形或跛形。因此,我们认为:对新生儿股骨骨折,不要刻意地为追求解剖复位或以成人的治疗标准而采取多次的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治疗应以简单易行、损伤小、痛苦小、减少并发症为原则的保守治疗为佳,选用悬吊固定法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一定优点能满足新生儿股骨骨折的治疗要求。

参考文献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第6篇

【关键词】 肱骨髁上GartlandⅡ、Ⅲ型骨折; 儿童; 细节护理; 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detailed nursing in the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herbal fumigation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Gartland type Ⅱ,Ⅲ.Method:8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Gartland type Ⅱ,Ⅲ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each group 40 cases.All patients accepted the treatment of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herbal fumigation.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of orthopedics,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detailed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ain degree,the cooperation degree of manipulation reduction,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he situation of parents'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standard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OPS score and the cooperation degree of manipulation reduction in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Gartland type Ⅱ,Ⅲ; Children; Detailed nursing;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Laolong Township Health Center of Longchuan County,Longchuan 517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8.023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骨折上较为多见,主要由运动损伤、生活损伤、交通事故等造成,是指间接暴力导致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骨折损伤[1]。Gartland Ⅰ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夹板固定、石膏固定2~4周内即可取得较好恢复效果,而对于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则大多需行手术治疗[2]。本院对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法整复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同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由于患儿对治疗的配合能力较差,若护理不得当,亦有可能对患儿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等不良预后。因此,为提高患儿对治疗的配合程度,避免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和手术护理质量等,本院对肱骨髁上GartlandⅡ、Ⅲ型骨折患儿采取细节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肱骨髁上GartlandⅡ、Ⅲ型骨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骨折诊断标准[3]。将上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12岁,平均(5.64±1.47)岁;病程3 h~6 d,平均(8.17±1.32)h;骨折原因为跌倒16例,交通事故15例,暴力损伤9例;尺偏型骨折14例,伸直型骨折12例,桡偏型骨折7例,屈曲型骨折7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3岁,平均(5.76±1.82)岁;病程3 h~5 d,平均(8.28±1.41)h;骨折原因为跌倒17例,交通事故15例,暴力损伤8例;尺偏型骨折15例,伸直型骨折12例,桡偏型骨折8例,屈曲型骨折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骨折原因、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手法整复,克氏针固定,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性操作、对家长进行常规宣教及给予一般心理护理等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干预,具体护理程序及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接诊患儿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应用安抚性肢体动作和语言,尽量让患儿放松,使其与护理人员建立情感。通过抚摸患儿脸颊或头顶,帮助其整理手术帽,同时尽量采用激励性话语,如“乖巧”、“勇敢”等称赞患儿,语气柔和。对于躁动较厉害,不能很好合作治疗的患儿,允许患儿家长陪同,由麻醉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为患儿注射物并待其意识模糊后,接入手术间,同时在患儿颈放置卷枕,使患儿头部保持后仰,以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2)确认手术部位:进入手术室后,大多患儿均具有紧张、恐惧等心理,对陌生环境较难适应,往往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因此术前手术部位的安全确认十分重要。术前由主刀医师采用记号笔在患儿患肢远端画圈标记,护理人员接诊患儿至手术室前,与病房护理人员及患儿家长共同核对,确认标记完好未缺损,接诊至手术室门口前再次核对确认标记,麻醉医师麻醉前,与巡回护理人员核对确认标记,手术开始前,主刀医师与巡回护理人员再次核对确认标记。(3)保持体温:手术开始前,由护理人员将手术间环境温度调至25 ℃,手术开始后给予患儿加盖保温毯保暖,并将手术间环境温度调节至22~23 ℃,手术结束后应用棉被或被单给患儿保暖,并送至恢复室,手术全过程均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并进行保温干预,以避免因患儿体温过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4)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采用轻柔动作搬运患儿,并注意患儿,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患儿苏醒期间,因手术疼痛等因素可出现哭闹不止、躁动不安等,应注意采取保暖措施,并对患儿进行安抚和鼓励,适当应用约束带。术后积极预防肘内翻、伏克曼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交接班时,应详细就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交接。(5)加强患侧肢体护理:固定患侧肢体后,护理人员定期巡视病房,监测患儿情况,确保患儿正确。详细向患儿家长讲解正确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密切注意患儿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告知护理人员或医师,使患儿家长协同参与至护理工作中。每日换药或中药熏洗时,认真观察患儿患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及感觉和运动恢复情况,若患儿患处出现肿胀,护理人员应正确评估肿胀的严重程度,并采取夹板松懈移动等相应措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客观疼痛评分法(Objective pain scale,OPS),根据患儿血压、哭闹程度、运动、躁动情况及语言或肢体动作等5个项目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每项目0~2分,总分为0~10分[4]。由责任护理人员对两组患儿手法整复复位的配合程度进行评估,分为不配合、勉强配合、主动配合3种,总配合率=勉强配合率+主动配合率。于患儿出院前1 d,向患儿家长发放本院护理部自制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和护理达标情况。于术后4个月内采用门诊复查方式进行随访,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肘内翻、伏克曼缺血性挛缩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内翻判定标准:正常肘关节完全伸直时有一轻度外翻,所成角度被称为携带角,正常情况下男性约10°,女性约15°,而当携带角减少甚至成负角时称为肘内翻畸形[5]。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组护理干预后OPS评分为(3.04±0.62)分,对照组为(4.36±0.97)分,干预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2,P

2.2 两组手法整复复位配合程度比较 干预组总配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63,P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43,P

2.4 两组家长满意度和护理达标情况比较 干预组家长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达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第7篇

无保护接生技术是指助产者不再向胎儿的头部及会阴施加压力, 减少医疗的干预, 但是在分娩过程中产妇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安心理情绪, 影响手术分娩的顺利进行, 对胎儿及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1]。为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 提高自然分娩率, 本院特分析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护理效果,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集的3000例会阴无保护接生产妇, 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500例。对照组年龄18~36岁, 平均年龄(24.25±3.92)岁。观察组年龄19~35岁, 平均年龄(24.32±3.56)岁。入选标准:无产科严重并发症、无分娩禁忌证、无语言听力障碍。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措施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向患者讲解妊娠过程的有关知识, 教会产妇哈气及屏气;对产妇的产程进行严密的观察与监护。观察组产妇采用人文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

1. 2. 1 入院时护理 护士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 倾听产妇的需求, 并尽量满足产妇的合理要求, 根据产妇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消除产妇的顾虑;向产妇讲解妊娠过程的有关知识及配合的重要作用, 护士人员在与产妇进行交流过程中, 要有足够的耐心, 与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 提高产妇的信任感及依赖感。

1. 2. 2 分娩时护理 保持分娩室的温度及湿度, 根据产妇的情况可播放舒适的音乐;产妇分娩时护士人员应陪伴在产妇的身边, 嘱咐产妇跟着护士的节奏用力;按摩产妇出现痉挛的部位, 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

1. 2. 3 分娩后护理 缝合时告知产妇, 护士人员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 分散产妇的注意力。

1. 2. 4 产后护理 向产妇讲解产后护理, 鼓励产妇进行适当的产后体操运动, 教会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等。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会阴裂伤、新生儿锁骨骨折、肩难产、产后出血情况, 并确保记录结果准确无误。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20例(1.33%)、会阴裂伤19例(1.27%)、新生儿锁骨骨折10例(0.67%)、肩难产5例(0.33%)、产后出血6例(0.40%);对照组产妇会阴侧切190例(12.67%)、会阴裂伤100例(6.67%)、新生儿锁骨骨折90例(6.00%)、肩难产120例(8.00%)、产后出血90例(6.00%)。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肩难产发生率、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与传统助产方式相比, 会阴无保护接生助产者不再向胎儿的头部及会阴施加压力, 减少医疗的干预, 从而降低会阴的侧切率, 提高自然分娩率。但是在分娩的过程中, 产妇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安情绪, 引起机体代谢增加, 产妇因疼痛在叫喊过程中易致机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影响子宫收缩, 不利于胎儿的顺利产出[2]。

会阴侧切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 与会阴的自然裂伤相比, 会阴侧切术具有出血量较少、疼痛较轻、有利于伤口愈合等特点。人文护理模式主要以产妇为中心, 对产妇进行人性化的关怀, 使产妇的生理、心理处于舒适的状态, 减少产妇的不适感, 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 提高自然分娩率。由于对分娩知识的缺乏, 产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不安情绪, 易导致机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影响子宫的收缩, 不利于胎儿的顺利产出[3]。产前通过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 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 倾听产妇的需求, 并尽量满足产妇的合理要求, 根据产妇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 与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 有利于缓解产妇的焦虑、紧张等情绪, 提高产妇的信任感。向产妇讲解有关妊娠的相关知识及配合的重要性, 使产妇在术前做好思想准备, 建立顺产的信念, 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 提高依从性。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护士人员应陪伴在产妇的身边, 鼓励产妇, 通过按摩产妇出现的痉挛部位, 增加亲切感, 减轻产妇的焦虑、紧张情绪, 以免分娩过快造成会阴撕裂等, 降低产妇的痛苦程度。在伤口缝合时动作要轻、娴熟, 通过与产妇进行交流, 分散产妇的注意力, 给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保暖, 让产妇感到温暖。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 人文护理模式注重产妇的人性关怀与照顾, 要求以影响最小, 痛苦最轻的方式, 对产妇进行产前、产时、产后护理, 可有效减少产妇的不适感, 使产妇的生理、心理处于舒适的状态, 缓解产妇出现的焦虑、紧张等不安心理情绪, 提高自然分娩率, 降低会阴侧切的痛苦。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第8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68 例,均为2007 年1 月~2010 年1 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其中女41 例,男51例,年龄6~86 岁,平均(41±3.4) 岁。6~14 岁(8 例),l8~40 岁(20 例),41~72 岁(22 例),>65 岁(18 例)。平均住院19 d。

2 心理护理

2.1 骨折患者各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及护理

骨折早期。患肢因肿胀、活动受限、疼痛从而多数患者精神紧张,有的常表现有失眠、抑郁少言、不思饮食。针对患者的这些表现,要以热情的态度了解病情,和患者交谈,做解释工作,说明骨折后,由于机体气血运行紊乱,阻塞络道,淤滞与肌肤理,所以患肢或局部肿胀疼痛。随着活血药物的应用和时间的推移,这种肿胀疼痛是会逐步消除的。并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过多移动肢体,以防骨折断端活动而造成新的损伤或发生再移位。在生活上积极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给别人洗脸、喂饭、倒水、端送便盆等,使患者能过着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从心理上感到满足。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期间。骨折大多需手法复位,较长时间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治疗[1-2]。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治疗,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做的方法会带来一定痛苦。尤其需再次整复或手术时,患者心情大多十分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拒绝治疗。这时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各种不同方法治疗骨折的意义,以及正确复位的重要性。并告之患者骨折并非难治之症,不要让其增加思想负担。把病情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告诉患者,并向患者介绍治愈的病例,从而解除其思想顾虑。耐心向患者讲清骨折预后多能完全康复,有些患者对自己的经治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不相信,治疗不配合,非要某高年资医生看看才能放心。对于这类患者应采取耐心说服讲解,任何一名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是负责的,一切治疗都必须遵循科学。骨折后期恢复期。一般患者表现接近正常的心理反应,且多能主动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心情愉快的为痊愈出院作思想准备。部分患者,表现锻炼患肢的功能训练不耐烦,情绪激动、易怒。

此期护理时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进行劝导和安慰患者,做好宣传工作,为患者重点要宣传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交待清楚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这样,患者往往能解除厌烦情绪,增强功能锻炼的信心和耐心。

2.2 骨折患者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生活依赖性强,加上患肢疼痛不愿意活动肢体,且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易发生并发症褥疮和便秘。有的患者甚至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我们护理时要尽量理解和满足患者在治疗和生活护理方面的要求。对于暂时不可能满足的不合理的要求则要详细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把骨折“动静结合”的重要意义,活动方法向患者作认真的介绍,使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到主动的功能训练是治疗骨折必不可缺的一个步骤。青年患者。思想活跃,情绪波动大,对疼痛的耐受力差,往往因个人问题或家庭及工作方面而影响病情变化,对这些患者,心理护理主要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经常与患者拉家常、谈工作、谈理想,这样才能随时发现其不顺心的事和不愉快的心情,及时协助患者处理解决,或为患者找些书刊、杂志阅读,既能提高思想觉悟,又能分散注意力。有些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控制进食及饮水量。应向患者说明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及对骨折愈合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并嘱他们多吃含维生素类食物,注意两便的通畅,防止便秘及泌尿系发症发生。少儿患者。多数好动,对疼痛敏感,表情痛苦,有畏惧心理,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易哭闹,护理时对患儿要象亲人一样关心爱护。针对不同患儿的个性特点,做到耐心开导,细心观察,多表扬,多鼓励,做到四勤眼勤、手勤、腿勤、嘴勤。抽出一定时间为患儿讲故事,设法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达到护患关系融洽,使患儿消除畏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3]。同时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无渣屑,避免尿液刺激皮肤发生褥疮。

3 体会

对骨折患者的护理,要重视心理护理,这正是中华医学的传统和特点,为此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及道德修养,对患者以诚相待,视患者为亲人,正如古人所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通过周到的服务,端庄的仪表,敏捷轻巧的动作,使患者有一种信任感。同时对患者进行开导、说服、分散注意力,进行全面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对疾病有所认识,解除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加速骨折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