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7 09:25:45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第1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0.5umol/L,或黄疸持续不退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1.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新生儿时期血氧分压低,红细胞量多,出生后新生儿血氧分压高,大量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寿命短,分解速度快,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多,使胆红素生成增多,肝功能未完善,肝脏内Y、Z含量少,尿二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是重吸收增多。

2.护理

2.1 重视围产期护理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围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所以,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对产程长、早破 膜、羊水浑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2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粘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勤换尿布,预防红臀,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每天用75%酒精擦洗脐部2-3次,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单出现感染,应积极治疗。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2.3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便的排泄,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吸吮,24小时母婴同室。每天吸吮不少于12次,频繁有效的哺乳可通过吸吮--结肠反射间接增加肠蠕动,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和排泄。人乳的分泌是由多种内分泌参与的复杂过程,产妇的情绪、休息、营养都会影响泌乳。保持病房安静清洁,保证母亲的休息与营养,促进乳汁分泌,教会母亲哺乳技巧。即使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70%以上的产妇分娩后24小时内母乳分泌不足5ml,可见纯母乳喂养儿中,尤其在产后3天内新生儿的水分和乳汁供应都不足,热量摄入不足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因此,母乳喂养后,新生儿仍哭闹,寻乳、吸吮时说明母乳量不足,应适度乳旁加奶,增加其摄入量,促进肠蠕动,使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便排出加快,减轻黄疸

2.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便排泄。新生儿肠腔内胎便约含80--200mg胆红素,这个含量相当于新生儿每天胆红素产生量的5--10倍,如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便排出。

2.4.1 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蜡油后插入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对出生后12小时仍未排大便的新生儿应用生理盐水2ml加开塞露2ml灌肠,管直径0.5cm,前端涂石蜡油,插入4--5cm,通过钢管的刺激和开塞露的作用,促进新生儿排便。

2.4.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提前,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及核黄疸的发生危险性。

2.4.3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食物的吸收能力,奶量摄入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指数,抚摸过程应观察新生儿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并注意保暖。

2.6 光疗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的方法,原理是未结合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变成水溶性,然后由大小便排出。蓝光治疗室应保持室温24--26摄氏度,湿度55%--65%。用黑布遮挡生殖器和眼睛,观察

有无发热、腹泻等副作用,做好臀部护理。

换血疗法 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换血可换出血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 ,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换血前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并签知情同意书,做好换血前各项检查,置于|辐射台,给予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换血总量为150--180ml每Kg,换血全程为2--3小时,记录换血出入量,术后密切观察,并禁食4--6小时,情况良好者可为温开水,如无呕吐等异常可进行喂养,术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大小便颜色、腹部体征、黄疸程度及有无嗜睡,烦躁及抽搐等胆红素脑病的症状。

3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疸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以避免核黄疸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使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第2篇

作者简介:熊素勤(1973.11-),女,大专,护理部主任,主管护师。

【摘要】病理性黄疸在内儿科中很多见,本文就对黄疸患儿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出一些护理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

在内儿科病房,病理性黄疸患儿很多见,可见于60%~70%的足月新生儿和几乎所有早产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甚至引起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引起患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较多有:(1)胆红素生成太多;(2)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可引起未结合胆红素增高;(3)胆红素排泄异常;(4)肠-肝循环增加。

1 临床资料

按照第七版《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选取2006-08~2009-04本院收治病理性黄疸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7例;日龄在生后28d内,其中1~10d12例(15.7%),11~20d48例(63.1%),21~28d16例(22.2%)。

2 结果

本组7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其中1例患儿死于核黄疸,其余75例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及后遗症发生。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详细掌握患儿的黄疸发展状况,对于生后24h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发展迅速的患儿应高度重视,避免溶血症及核黄疸的发生。早吮吸、早开奶可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减少肝肠循环[2]。

3.2 蓝光疗法护理:蓝光照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疗效好且无严重副作用,得到广泛使用,它能使血中间接胆红素经光照后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胆红素,使之易于从胆汁及尿液中排出[3]。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称体重,检测生命体征及观察大便情况。光疗前,给患儿洗澡、喂奶、更换清洁尿布、剪短指甲、处理脐部皮肤、带好眼罩并保护好会阴,以避免新生儿烦躁不安影响治疗效果。调节蓝光箱内的温度为28~30℃,湿度55%~65%,将患儿放入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的位置,调节好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光疗期间每隔2~4h测生命体征1次,尤其注意体温变化,根据测得的体温随时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患儿体温在36.5~37℃。光疗期间勤换尿布,注意患儿的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保持水分营养的供给,按需喂奶。经常为患儿更换,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光疗结束后再次予患儿洗澡,并检查全身有无皮损等,做好记录。

3.3 进行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抚触是通过抚触的双手对新生儿全身皮肤以温和良好的刺激。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增加婴儿的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胎便排泄,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3.4 进行预防性用药: 新生儿药物剂量比较小,应根据患儿体重精确抽吸药液,以保证药物有效浓度。针对特殊药液如静注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要避免浪费,导致剂量不足,影响疗效等。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第3篇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既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遵医嘱给予持续蓝光照射12h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遵医嘱给予持续蓝光照射12h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0例新生儿,足月女婴51例,足月男婴49例;其中早产儿15例,出生2~3天出现黄疸。

1.2了解黄疸程度观察皮肤:先见于面颈部,偶有重者,可涉及到躯干、四肢和巩膜。有时呕吐的胃内容物和脑脊液亦呈黄色。粪便多呈黄色。

1.3光疗前的准备

1.3.1心理护理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因患儿是接受蓝光治疗,家属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担心烫伤,担心治疗效果,担心有无后遗症等,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

1.3.2光疗箱的准备普通灯管式光疗设备使用时应注意,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应急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光疗箱要预热,并以软棉布铺于箱内,待箱内温度在32℃~34℃左右时才放患儿入内。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开始时间,因灯管连续使用2000~2500h需要换新灯管。

1.4光疗时的护理

1.4.1光疗前新生儿的护理光照前一般先洗澡,可清洁皮肤减少感染,洗澡后不应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患儿应放于箱内,尽量暴露皮肤,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疗效。因此光疗时应使患儿四肢尽量舒展,尿布面积要小,每隔2h给患儿翻身一次,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应剪短指甲,防止因哭闹而两手舞动,抓破皮肤。

1.4.2光疗中新生儿的护理用黑布遮盖双眼及生殖器,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功能。如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光疗。光疗下箱内温度应保持在32℃左右,巡回时注意纠正。每4h测体温一次,一般超过38℃做降温处理。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汁,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所以,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耐心喂养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及水的摄入。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对于特别好动者,可遵医嘱肌注苯巴比妥,既可减轻黄疸,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我们应及时的为患儿翻身按摩。加强巡回,注意患儿全身情况,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及时采取措施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1.4.3光疗后新生儿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应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蓝光治疗时喂养会有一定困难,告诉患儿母亲及其他家属,喂养时应密切观察呕吐腹泻情况,防止误吸。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84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2严密观察

2.1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2.2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2.3大小便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2.4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第4篇

新生儿黄疸属于一种新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指因胆红素代谢紊乱而造成的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以黏膜组织、皮肤组织发黄为主要病状表现。新生儿黄疸临床可诱发母乳性黄疸、肺炎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情况严重时会损伤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儿死亡[1]。因此,对新生儿黄疸患儿予以及时的诊治和辅助护理意义重大。得当的辅助护理措施是提升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接对部分黄疸患儿实施了抚触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抚触护理主要指通过护士双手对新生儿皮肤进行系统、合理的抚触,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感应到良性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理效应。新生儿刚从母体中分娩出来,对于全新的环境,其身心都需要一个调节与适应的过程,因此,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很有必要,特别是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加强抚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抚触,可以使新生儿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定期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不仅有益于新生儿的情感开发及生理发育,还可以改善新生儿免疫功能,调节新生儿睡眠质量[3]。尤其在缺氧、脱水等病理状态下,新生儿黄疸患儿病情发展较快,通过抚触护理可以使其神经分泌系统、机体免疫系统得到调节,确保患儿内分泌平衡,从而降低病理状态对患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在抚触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把握好抚触时间点与抚触手法,以患儿舒适为基础,对患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抚触。据临床实践显示,抚触护理可以有效刺激患儿迷走神经,提升胃肠道内胰岛素、胃泌素的分泌量,促进肠胃蠕动,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4]。

分析本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黄疸实施抚触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滕t.茵栀黄颗粒联合抚触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30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4,3(12):66-68.

[2]孙雪晶.应用苯巴比妥结合抚触护理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0(13):112-113.

[3]宇春英,邹冬梅,李建平.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15(22):3420-3422.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第5篇

关键词:  黄疸;早期喂养;游泳;抚触;护理干预;新生儿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若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现将我院产科对13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王小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将2005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1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根据出生顺序,单号为干预组(65例),双号为对照组(65例),出生体重2.5~4.0 kg,Apgar's评分≥8分,男婴69例,女婴61例,外观无畸形,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产伤及感染,并排除ABO或RH溶血。母亲年龄21~33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两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常规新生儿护理,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介绍及科学育儿知识等。干预组新生儿在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按需喂配方奶及2.5%葡萄糖水,直至母亲乳量充足,并增加游泳和抚触护理。游泳护理:新生儿出生4 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和生产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室温调节在26~28 ℃,水温控制在37~39 ℃,每日1次,每次10~15 min。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和婴儿自主游泳。抚触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进行全身抚触,每日1次,每次10~15 min,游泳后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的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早上6点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测定,取额部及胸部平均值并做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数据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h(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 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见表2。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 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 (mg/mL)(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干预组新生儿第2~6天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

3  讨论

    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素。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素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素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发生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第6篇

2010年12月我科收治1例新生儿黄疸病人,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儿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病历资料

患儿,男,12天。因生后皮肤黄染12天,于2010年12月21日入我院。查体:T 36.7℃,P 130次/分,R 32次/分。神清,颈软,皮肤巩膜黄染明显,腹软,四肢肌张力高。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246.4μmol/L,直接胆红素10.5μmol/L,间接胆红素235.9μmol/L,谷丙转氨酶15U/L;血常规:白细胞7.33×10【sup】9【/sup】/L,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263×10【sup】9【/sup】/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17.2%。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持续蓝光照射12小时等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患儿于8天后康复出院。

护理要点

光疗前的准备:①心理护理:做好家属心理护理,因患儿是接受蓝光治疗,家属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担心烫伤、疗效、有无后遗症等,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②光疗箱的准备:检查灯管是否全亮,注意及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光疗箱要预热,并以软棉布铺于箱内,待箱内温度在30~32℃时才放患儿入内。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开始时间,灯管连续使用1000小时需要换新灯管。

光疗时的护理:

⑴光疗前新生儿的护理:光照前测量生命体征,记录哺乳及大小便情况,将患儿喂饱,清洁皮肤。严禁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患儿应放于箱内,剪短指甲或保护性手套,防止抓伤皮肤,全身,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灯管与患儿正面皮肤距离为35~40cm,以提高疗效。光疗时应使患儿四肢尽量舒展,尿布面积要小,每隔2小时给患儿翻身1次,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

⑵光疗中新生儿的护理:用黑布遮盖双眼及生殖器,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功能。如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光疗。光疗下箱内温度应保持在30~32℃,每4小时测体温1次,保持体温在36~37℃,>38℃做降温处理。喂养也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所以,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患儿黄疸期间常出现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必要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保证水分和营养的供给,喂奶后要保持侧卧防止误吸。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对于特别好动,哭闹,烦躁的患儿可遵医嘱肌注苯巴比妥,既可减轻黄疸,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我们应及时的为患儿翻身按摩。加强巡视,防止眼罩脱落或尿布松散,注意输液部位皮肤局部情况。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及时采取措施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⑶光疗后新生儿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应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及时给患儿穿好衣服,摘去眼罩时用消毒小毛巾覆盖眼部3~5分钟,以帮助眼睛适应光亮。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皮肤,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大小便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出院指导

①使家长了解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要着急,此期间可用些葡萄糖冲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延长。②各种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③应注意与迅速出现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相鉴别,观察黄疸进展情况,出生后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热、呕吐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切莫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讨 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消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1周或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简便、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临床应用舒适护理降低了新生儿光疗时不愉,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薇,王青.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12).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第7篇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研究显示,新生儿黄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生长发育,而对新生儿实施蓝光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在蓝光治疗过程中对新生儿实施一项护理措施十分重要[1]。因此,我院将68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护理,见本次研究中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收取我院68例黄疸患儿,收取时间在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并将黄疸患儿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68例黄疸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内容,②均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儿家属。

观察组;患儿年龄均在1天~10天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01±1.20)天,男性患儿有17例、女性患儿有17例,其中高危儿有14例、正常足月儿有20例。

对照组;患儿年龄均在2天~11天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15±1.18)天,男性患儿有18例、女性患儿有16例,其中高危儿有13例、正常足月儿有21例。

上述两组黄疸患儿各项资料无明显的差异,能够实施对比(P>0.05)。

1.2 方法 蓝光箱准备:使用蓝光荧灯(波长在420-470之间)实施单面光疗,首选对灯管进行检查,将灰尘擦去后,在响内湿化器中加入蒸馏水,箱内有湿度计、温度计,将调节箱调至适合温度,湿度在55%-64%之间、湿度在55%-64%之间,保持反射板、灯管清洁,将光疗箱放置在通风处,在四周罩上白布,既能反光又能保暖。患儿准备:在入箱前测量患儿呼吸、脉搏、体温等,记录患儿大小便、哺乳情况,将患儿喂饱后,清洁患儿皮肤,给予患儿戴上不透光双层黑布,预防视网膜发生损伤,采用黑尿布遮住患儿肛门或者会阴部,对于哭闹患儿应在入箱前给予其使用镇静剂,顶管与患儿皮肤距离在35厘米之间,将其放入光箱之间后,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比黄疸患儿实施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并发症主要包括惊厥、胆红素脑病、腹泻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22.0软件,每组黄疸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相关统计处理,研究中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采用P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发生惊厥的有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有1例、腹泻患儿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患儿(P

3.讨论

近年来,新生儿黄疸发病率不断增加,不仅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还对患儿家庭造成严重影响,而多数患儿实施蓝光治疗均取得显著效果,但是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部分患儿由于大量出汗或者哭闹而造成发热或者脱水情况,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实施一项有效护理十分重要[2]。

常规护理是指在蓝光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护理,其效果不佳。而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其主要包括:(1)护理人员应了解并掌握光疗箱使用方式以及光疗适应证,观察光疗箱的使用情况以及效果,发生报警信号后,应查找原因后并妥善处理,为患儿选择良好体位,单面疗法一般可以采取侧卧位、仰卧位或者俯卧位,每1小时-2小时为患儿翻身一次,注意保护新生儿的会阴部和眼睛,随时观察尿布松紧度和眼罩松紧度,预防压迫而导致局部肿胀发生[3]。(2)定时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变化,由于患儿全身裸露,易导致体温过低等情况发生,而部分患儿由于哭闹而导致发热情况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每隔1小时观察患儿体温,预防体温过低或者过高等情况发生[4],(3)在光疗期间应保持新生儿的营养和水分供给,喂奶后应选取侧卧位,预防误吸情况发生,应为患儿补充由于照射而失去的水分,避免电解质紊乱情况发生,对于无法口服患儿,护理人员应遵医嘱进行静脉补液。黄疸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上述趋势,均取得十分显著效果[5]。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发生黄疸时间最短3 h,最长27天, “ABO”溶血症3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1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红细胞G-6PD酶缺陷症8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2例,头皮巨大血肿4例,其余71例均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2 光疗前的准备 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上方灯管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以45cm左右为宜,增加光疗源的强度。将光疗箱温度加热到30~32 ℃或根据胎儿大小及胎龄大小把箱温调到所需温度(中性温度),相对湿度55%~65%。照射前给患儿洗澡,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给患儿穿纸尿裤遮挡会阴,用一次性眼罩遮盖眼睛,防止视网膜损伤。

1.3 宣教 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患儿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而且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患儿的父母,还有患儿父母双方的亲属和家人,往往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对光照疗法缺乏认识,个别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因此,应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由主管护士对患儿家属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讲解发病的原因、光疗的基本概念、光疗的作用及相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赢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1.4 光疗后的护理 光疗结束后应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蓝光治疗时喂养会有一定困难,告诉患儿母亲及其他家属,喂养时应密切观察呕吐腹泻情况,防止误吸。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84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2 结果

所有患儿采用温箱加单面蓝光治疗48~72 h,住院时间2~5d。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不佳放弃治疗,2例血胆红素值在照射24 h后恢复至正常范围,20例照射48h恢复至正常范围,其余72h后恢复正常范围。

3 护理体会

3.1 严密监测体温、箱温、室温 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5-37℃的中性温度,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调节箱温。为了保持恒定的体温、箱温、室温湿度,光照治疗最好处于空调房间中进行,冬天要特别注意保暖,夏天则要防止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