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互动式教学论文

互动式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17 05:43:12

互动式教学论文

互动式教学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摘要: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要素--教师、学生和网络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即创建民主教学的宽松空间;师生在角色平等中共进;学生在集思广益中提高;学生在喜好盎然中作业,这一教师、学生、网络三要素之间所构成的教学过程,即互动式教学。

1.前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导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呼唤着教育教学改革。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完成新课标的各项任务。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过程是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质是"交往、互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过程"的明确要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以激活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如何为学生撑起一片自主的天空呢?私以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2.创建互动氛围----民主教学的宽松空间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手段的先进和普及,我们的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头脑空空,他们有时在某些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远比教师知道的多,而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评价标准(尽管是不成熟的),因此,他们往往不甘于无批判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书本上的知识,甚至他们明显地怀疑教师所传授的"真理"。因此,教师再也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他们是无知者,一言堂的"经师"应该走出现代教育的课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和,教和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功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和者。教师的职责本不应是知识的搬运工,也不应是文本阅读的霸主。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和谐愉悦是语文课堂的标志,没有人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遭受"法庭"式的审判。教师应该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和、敢于质疑提供宽松的环境。所以,教师必须冲破以往的陈旧的思想和观念,使教学民主走进课堂,为教师、学生、文本的广泛、自由的互动创造宽松的空间。

3.师生互动----在角色平等中共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接受"中隐退。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我们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课堂教学有时变得死气沉沉,教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打破一厢情愿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和到"教"的活动中来,师生互为补充。一旦教学活动"动起来"了,课堂也必将是生动活泼的。如摘要:我非凡注重文本赏析的教学,学生自我品评文本的字词句章,并把自己的欣赏心得讲给同学和教师听,让大家来分享每一个心灵喜怒哀乐。学生多角度和文本对话、和教师对话、和同学对话,和自己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对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建构了知识,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4.生生互动-----在集思广益中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要做到人人参和,互动面要尽量广,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预备了乌鸦和狐狸的头饰,我先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工协作,走上讲台,进行表演,学生积极性大增,人人跃跃欲试。学生自然由被动变主动,抓住狐狸和乌鸦的言行,配以神态和动作表演,把乌鸦爱听奉承话,狐狸的狡猾相,绘声绘色地表演了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习喜好,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5.人机互动----在喜好盎然中作业

网络课堂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超文木、超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它拓宽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突出了资源共享,实现了友好的人机交互,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给予学习者更大的自卞权。对于"人机互动"这一形式,最有效最值得一提的是"闯关作业",所谓"闯关作业"就是将有些课文的习题以闯关的形式设置到学习游戏网页上供学生自查学习情况。由于这种作业是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出现,学生非凡感喜好。当学生闯关成功时,电脑会及时对闯关者进行表扬或奖励摘要:或是一句表扬的话,或是学生喜爱的图片,或是一段动听的音乐……当学生闯关碰到困难时,它会鼓励他(她)再试一试;假如连续二次闯不过去,它会提醒和帮助闯关者,让他顺利过关。这种作业,既省了老师批改的时间,又增强了学生做作业的喜好,还能及时帮助学生补上不懂的内容。若有制作软件的高手参和此种"作业游戏"软件的开发,相信会有很多迷恋凶杀、暴力游戏而不能自拔的孩子因此重新爱上学习。

结束语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近感,从而高效地参和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去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世纪赋于我们新的使命,《新课标》带给我们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教学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一堂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性的学习过程,已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也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熟悉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直观能动性,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这种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突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施玲玲.试谈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法,语文教学和探究[J.2007,45摘要:38.

互动式教学论文第2篇

一、在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能使教学高效的方式很多种:激发兴趣、情境教学、巧设问题、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等。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制力较差,教师可在课前及时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在课中理解全文后,教师可以追加较深层次的问题;在课后反馈时,对学生在思考上遇到的难题,教师可以点播进行引导;并提出一些具有争论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辩论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的特点、结合语文教材进行教学。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其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习惯;即用工具书阅读的习惯,主动克服困难的习惯,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养成学习习惯,还能为课堂实效打好基础。

二、朗读内蕴词句,启发学生想象

朗读是学生以静态的诵读用动态的意境从脑海里表现出来。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必要的教学手段,它可使学生在初次了解作品后,通过对具体作品亮点进行朗读,以加深对作品文意的理解,从中摸索出主要的作品意境路线,并从路线中揣摩出作品内含的意境深远的含义和独特的审美属性。

例如教学《瀑布》一文时,文中对瀑布的音、形、象、色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写作,宛如将一幅生动立体的画面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如若仅仅是从文字表面去理解,根本无法体会到瀑布的雄伟壮观。只有将语言文字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才能复原并感受文中的画面,才能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倾倒。例如“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等富有动态的词句,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想象气势洪伟的浪花和林风,惊心动魄。由如“一座珍珠的屏”、“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等这些色彩鲜明的语句,构成了一幅青山相映、霞光夺目的美景画卷。此时启发学生,在那青翠的高山之上,瀑布就像白银一样一泻千丈,在阳光的照射之下,泻下的水珠晶莹剔透,宛如无数颗洁白的珍珠混成的屏风。又如教学《罗盛教》文中的第二段这样写道“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有摸到”。其中的“摸”字完全可以训练和培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启发学生:“罗盛教在水中到底是怎么样摸的呢?请问你们能将当时的情境表现出来吗?”同学们经过精心的思考、想象、排序之后,用生动的语言将想象出来的画面讲述出来。部分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之后,滔滔不绝:“水流很急,冰凉的冷水浸湿了罗盛教的衣衫,罗盛教托着沉重的身体在水里一会向前摸,一会向后摸,小心翼翼的在水中摸索着,许久时间也未摸到。”

三、通过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思维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通过理解全文或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使学生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反应迅速、灵活、敏捷,畅通无阻的找出问题答案。

互动式教学论文第3篇

《古代汉语》隶属中文专业骨干课程之一。该课对学生古书研读、美学鉴赏、历史比较、理论思维及写作等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助益,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教学实践证明,《古代汉语》是极难上好的一门课。该课缺乏现实“实用性”,不能直接增强学生追求的“社会能力”,学生认为其无就业意义。加之这门课以讲析为主,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灵活性,课程安排知识多、课时少、系统性不足,历来被学生公认为“三最”课程:最枯燥、实用价值最少、考试最难拿分。改革《古代汉语》教学方法,祛除传统教学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古汉语课教改中,互动式教学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互动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增强他们的教学参与意识,促使他们加大课堂投入力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互动式教学法在《古代汉语》课中的具体应用实践

《古代汉语》作为传统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程,如何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呢?实际上,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古代汉语》课中实施互动式教学,就是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单纯听者角色,使他们成为听者和言者,促使他们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地学习,从自己对知识的探索实践中自主获取、掌握知识。在《古代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三项内容,通过三项载体,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反应,与教师形成互动交流,落实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一)学生与教师教学互动三项基本内容

1.探究即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深入体会、细密梳理、认真辨析、总结归纳、融会贯通、切实消化吸收后加以反馈的学习行为。在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基础上,学生以某种互动形式对所学内容,如课文主旨大意,予以陈述、阐释、演讲,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独立见解,力求论述翔实,有说服力。学生的学习——反馈过程是一个探索、钻研、深究的过程。该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领会、概括、应用,注重学生将知识用好、用足、用出水平。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实践(表达),对学到的知识不断加深理解,同时更进一步地对其予以灵活运用,形成一种创造性学习。2.质疑中国学生课上表现多是“不违如愚”③,教师讲什么就接受什么,从不质疑。古汉语课应培养学生的反诘精神,让学生学习中具有鲁迅所言“从来如此,便对吗”④的不盲从态度。《古代汉语》课现有教材都出自名家、名校、名出版社,其内容似乎都是定论。但我们发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细化,原有的一些注音、注释、结论等有应该商榷或纠正的地方。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及教师授课内容质疑、纠错。只要学生的论说有见地,有新思想、新观点,能自圆其说,教师就应多加鼓励,比如增加平时分等。此外,还应在课堂内外开展讨论,找出质疑点的真伪,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搞研究、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找准学路。3.评析即学生对课上所学内容予以分析、评论。评析环节是学生教学反应的最高层面。在此阶段,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达到理论思考高度,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辨方式,深刻认识问题的本质与规律。同时,学生也形成了对传统观念、共识定评的分析、批判态度,不盲信权威,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有主见。评析中,学生可以评述教师对教材解说的观点是否恰切、全面、深刻,也可以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上,就所学内容搜寻新的参考资料,在现代学术视域下,从新历史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各种新视角对课文内在涵义加以多元化审视、考量与解读,自出机枢,发表新观点,给出新论断,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扩展与应用。评析互动注重学生的表达特色与独创性,鼓励自由发挥性学习。

(二)互动式教学的三种载体

1.提问提问是互动式教学最基本、使用频率最高、最简便易行的坏节。它是双向的,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8期即教师提问学生与学生向教师发问,在互动式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向教师提问题,一般是请求解答疑点,或发表不同看法;教师提问学生,包括对其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对其创造性予以提示、启迪与引导。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宜浅不宜深。多数学生习惯于教师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初始接触学术讨论,囿于学术素养不深、读书不多、学识不够,尚不具备驾驭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的能力。因此,问题深浅适度十分重要。其次,宜小不宜大。学生阅历浅,缺乏知识积累和学术积淀,自行搜集材料寻找答案的能力尚弱。因此,讨论议题不宜过大,否则不好把握,讨论难以展开。教师应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具有适度挑战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自行解决,并能从中获取成功喜悦与自信的题目。再次,宜新不宜旧。古汉语课也应站在当今知识前沿谈古论今。讨论题目应参考最新考古发现、科研成果,让学生根据最新学术动向,参与讨论,辨别真伪,获取新知。如网上现传发现孔子遗书《子寿终录》,学生可利用所掌握的古汉语知识,对该遗书真伪进行辩论,以求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2.讨论讨论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分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整节课讨论、插入式讨论、课上讨论、课余讨论等多种形式。在讨论环节中,教师要坚持“以知识积累为基础,以能力提高为目的”的原则,以40%的时间与精力讲授知识,而将60%的时间与精力投在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同时,鼓励学生求新求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想象的天地,增强他们的扩散性思维能力。讨论议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论题应该是教学关键点、学生学习难点、与教学拓展相关的现实热点等,既有研讨价值,又能引起学生兴趣。讨论要有前期准备。教师要有指导方案,学生要有发言提纲。教师要注意引导讨论围绕主题与焦点进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问,争相抢答,提高思辨,形成共识。通过讨论式学习,使教学内容得以深化与扩展,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多样化教学实践活动《古代汉语》课教学中,除提问与讨论这两个主要、日常互动环节外,还可以开展其他多种不定时教学互动活动。安排辅导学生开展小型、有一定要求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又如,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为其演讲做前期准备,使其就讲演的论点、论据形成就绪的思路,增强其口头表达的系统性与准确性。再如,就有故事情节的古文,像《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晋灵公不君》等,组织学生排演短剧小品,表达他们对原文的现代解读,展示其现实意义。此外,教学互动活动可以从课上延续到课外,从教学周延伸至假期。如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加强文科教学的实践环节,带好科研实习。总之,互动式教学的各种形式,目的均在于助推学生深化、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求新求异精神,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古代汉语》课互动式教学效率

互动式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互动式;构建策略

现阶段,随着新世纪教育体制的改革,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互动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多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政治学习中去,而且还能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拥有更为健全的人格。

一、结合教学内容,实现情境互动

结合教学内容,实现情境互动是一种非常好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就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言,其大多都活泼好动且好奇心强,为此,教师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就可以切实地将这一模式引入课堂。那么,教师要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并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呢?首先,情境导入互动。情境教学导入的前期,需要教师积极地去搜集一些教学素材,并对其进行适时的整合和创新。之后,教师凭借对政治教学内容深入地钻研,创设出一种可以让学生互动的学习情境,例如角色扮演、政治话题大辩论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和政治素养。其次,设置悬念互动。许多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悬念设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互动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的性格大多活泼好动,非常喜欢一些充满悬念的事物,为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积极为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欲,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政治这门学科的神秘魅力,进而让学生在猎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能更加投入地进行互动讨论,做到深入挖掘政治理念。

二、引入实际案例,借助案例互动

初中政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鉴于此,空洞地向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的讲解便变得十分不可取了。为了更好地改变传统政治教学中单一、枯燥的不足,教师就要积极地将一些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对案例进行互动分析,让学生能够在互动交流中明白一些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认识观,形成良好的人格。例如在学习《对社会负责》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陈光标的事例引入课堂,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与其相关的事迹,让学生初步了解陈光标。然后,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陈光标的事迹进行讨论:在陈光标做的这些事情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为什么?陈光标为什么可以感动如此多的人?陈光标是怎么看待和对待这些公益事业的?通过短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借助这个事例,学生很容易地就能明白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履行社会责任,进而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这种采用案例来激发学生互动和学习的教学法,能够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使学生在有所得中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这种良性的学习循环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案例式的互动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更是学生的合作者和教学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平等和谐的互动交流,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然后再由师生互动带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进而打造出高效互动课堂。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政治教学案例需要教师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和整合。

三、通过引导评价,开展师生互动

在整个初中政治互动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但是,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并不是互动的主宰者,不能由教师一味地来主导学生的回答内容或形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同样的,教师所能起到的作用其实也是很有限的,他们在政治互动教学中仅仅是扮演着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即在适合的时机,对学生做出最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发现自身出现的错误和不足,发现自己言语表达上以及形成的观点当中的漏洞。对教师而言,他们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政治互动活动中来,让学生能从政治角色的层面来看待问题,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政治化的思维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评价,在师生间展开互动。例如先通过开展法庭模拟、辩论赛等政治教学活动来考查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然后,再具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评价,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惑,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点。在评价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在学生犯错的过程中指出学生的错误,但是却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借助正面教育,鼓励表扬学生继续努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学会听取学生的反馈,从学生的陈述中找到评价的突破口,形成评价互动,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得以更加勇敢地在课堂上发言,进而让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荣誉感。

四、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政治教学课堂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步伐,做出改变、打开视野,以求能够更好地从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并走进互动式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接触得更多、看得更远,而且还要让教学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进而达到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最终目的。

作者:张淼 单位:宿迁青华中学

参考文献:

[1]陈东红.浅析初中政治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中),2016,(12):52.

互动式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51-01

一、引言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也是所有学科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学科,长期以来受到重视,但是在长期的传统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其中语文教学所应该达到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课堂的主人”等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该要求有效地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增加了师生交流的频率,因此,互动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再者,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不能只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共鸣有助于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二、初中语文互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广泛推进,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普遍采用了互动教学模式,但是由于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一致,再加上缺乏科学、具体的指导措施,使得互动教学的运用呈现出好坏不一的教学效果,多数班级则出现了浮躁和混乱的现象,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只有互动的表象而没有互动的实质。互动教学需要自然而然的碰撞,而非为了互动而互动,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枯燥的现象已经没有了,但是在浮躁的互动模式下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对互动教学的评价不及时、不具体,使得在互动教学之后没有总结和反思互动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使得互动教学也停滞不前。

三、初中语文运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第一,传统教学模式所出现的弊端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弥补。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以“满堂灌”为主要方式,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授,几乎面面俱到,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使得学生兴趣降低,课堂氛围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教学模式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使二者产生疲惫的状态,并且教学效率低下。

第二,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其需要互动教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一是语文课程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的熏陶;二是不同的学生对语文人文性的感受与体验完全不同;三是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这三个特性决定了语文学科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引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第三,相关教育理论认为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从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互动教学模式从本质上符合马克思理论所强调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的理论,人的发展的基础是实践活动。因此,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来说,实践就是要参与课堂的发言、体验、思维等,主要自己主动积极地输出和输入信息,才能够与环境产生互动,一味地模仿教师或者接受教师的思维并非真正的学习过程。从知识的迁移和同化角度来看,学习过程就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合作学习以及迁移学习理论等都为互动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初中语文运用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又尴尬,严重阻碍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兴趣,因此,要建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模式首先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语文教师需要转变地位与角色,不再以主导者和统治者的身份统治课堂,而是将其变成一个学生人人愿意参与其中的和谐大舞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思考习惯,也有助于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其次,适当的创设互动教学情境。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互动情境可以让学生融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不但可以快速地进入教学情景,而且还可以更加有效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在讲授课文《皇帝的新装》时,可以设定几个角色,对内容进行剧本改编,让学生扮演,从而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再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已经普遍运用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将声像图文结合在一体的功能,从而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语文教师在运用互动教学模式中需要掌握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分寸。同时,构建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模式还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为学生建立交流与活动的平台,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为学生答疑解惑,或者在互联网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学生可以在线获得老师的帮助完成作业。这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而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最后,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初中生正处于个性突出的敏感期,这给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的不便,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开展小组学习模式,每个学生根据个性特点担任相应的任务,这样学生可以在展示自我的同时提高互动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 班灿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J].中学教学参考.2010(25)

互动式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文化情境;美术教学;互动模式

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学习美术,是当前高职美术教学的新理念。这一理念与先进国家提出的“以多元文化学科为本的美术教育”理念相吻合,两者都主张美术教育要和潜在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联系起来。这一理论的提出符合当今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要把高职美术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就必须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去对待,对美术学科实施人文性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在有意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艺术了解的同

时,应用互动教学模式,才能使高职美术教学迈上新的更高台阶。

1重视学生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力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备受重视。创造力被认为是一种行为方式,美术创作的创造力具体表现为对创作素材的敏感性、接受能力和变化能力。其中敏感性和变化能力是美术教育最重要的学习目的。美术课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有敏锐的眼睛和触觉,能将视觉艺术领域作品本质的东西与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现代教育的一切手段都是为培养有高度创造性的人才服务的。要把高校美术教学提高到新的高度,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条件。比如拓宽美术课程的范围、建设设备良好的专用美术教室、开设金木艺术加工车间、建造陶瓷窑、购置编织机等,以满足学生美术创作的个性需要,学生可根据他们的兴趣选取不同的材料与手段去学习美术。在教法的选择运用上,教师应当把目标定位在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敏感、趣味与想像力上,把培养创造力作为美术教学的终极目的。

高职美术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理性审美情趣。而审美情趣的培养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在主导审美理想的引领下,必须采用多方位、多渠道、多手段的开放式教学策略。为此,美术教师必须善于发掘多种形式的美术作品,透视其内在的健康情感因素,开通诸如参观、欣赏、写生和临摹等多种形式的教学途径,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爱美情操的陶冶。此外,还可以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民俗采风,把学生带出学校或到其他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地区从事美术创作,使学生在更广泛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感受美的具体形式,获得更多相关形式美的体验,从而能在较为直接的情境中提高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提升其美感品味,并在性情陶冶、情感进化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审美情趣的升华。

2帮助学生创造独特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进行了深入改革,更强调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借鉴。高职学校已开始摒弃传统教育中的不利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传授知识的方法,并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教育回归教育的本体。文化的其它一些分支近年来也逐渐引起学校的重视并有形成主流文化的趋势,如地域性乡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文化等等。在传统中国画传世名作中,学生可以欣赏、分析、体会到很多的传统文化精髓。以明代初期著名画家王绂的《山亭文会图》为例,整幅画面气势恢弘,表现的是当时文人清高、洒脱的一个生活侧面。我们伟大的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美术教学中更应该站在传统文化的丰腴土壤之上,决不能盲目排古,认为传统的东西已经过时,是陈腐的;在美术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方面,传统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哲学内涵形成了传统艺术的本质特征。万物附阴抱阳、虚实相生;一开一合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这就给学生提供了艺术创作和学习的深刻理论,这是有别于西方文化的,就如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西方风景画是物象在画面上客观的、科学的再现,而我国的山水画不仅是客观的再现,更是中国人的一种观念的表达、一种意象、一种心境、一种情思。“搜尽奇峰打草稿”画面是采用散点透视归纳综合了多角度、多地域的景物,神游于景物之外暗合于自然之理,正如齐白石所言:“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明人唐志契《绘事微言》中写到:“得其性情,山便得环抱起伏之势、如跳如坐、如俯仰、如挂脚、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中国的山水画追求的是意象和神韵。在传统文化中,宗教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其神秘的哲学精神,将儒、佛、道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会得到提升。

3挖掘互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互动美术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行动可以划分为两类:控制型和综合型。所谓控制型,即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控制着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和方法,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所谓综合型,即在教学中,教师认同、赞赏与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不框定模式和风格,引导学生多探索、多研究,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地对画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应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表达的快乐。这会激发学生画画的强烈愿望,并逐步产生“我一定能画好”的自信,为其以后的创作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把高职美术教学与文化情境结合起来,应用互动教学模式,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调动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只有当教学中的引导、启发真正指向学生个体时,互动的教学模式才会显得更有力量、更有意义,才能更好地引导、调整学生的自我掌控力。不然,无论多么完美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如果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对个性特点和审美心理的培养和发挥,就很难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互动式教学论文第7篇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来分析,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存在着严重缺陷,单一的专业教育、薄弱的文化情怀、过强的功利主义倾向,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在的教育方式已经完全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

一、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目前处于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所面临的是人才的竞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高等教育培养出人文素质和科学技术相平衡的人才。周远清同志在“中国高等教育创办一百周年纪念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高等教育的基础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高等教育来说,针对当前的薄弱环节,则要加强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在这段话语中强调的是人文素质和文化艺术素质,其中的内容就包括了音乐知识和鉴赏。在教育问题上,我国的相关研究人员曾经指出“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就证明音乐文化始终是我国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文明社会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音乐文化教育重点在学生,其次才是社会。

二、音乐文化教育的好处

(一)音乐教育培养素质

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出“完整”的学生,现代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具有高等素质,要求教育者教育出来的学生都是“精品”,不但要完整而且还要完美。音乐文化教育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直觉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能有效丰富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情感,让学生拥有文化修养。

(二)音乐教育改变思维方式

在传统的学习中,早期的教育大多数集中在语言和数学方面,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时间成长起来的孩子就会潜意识得学会了从始至终的线性和序列思维,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完全被分开。但是,音乐文化教育就有着不同的效果,音乐教育培养学生感觉上的经验,经过音乐上的文化教育,就不会像传统教育那样出现经验与实际的脱离,反而能有效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把生活中出现的词语和非词语通过逻辑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全面地理解现在的社会。所以,要让现代的学生都能掌握多种思维方式,这样即便是没有很好地改变每一位学生,但是至少能改变他们的无能。

三、音乐文化利于社会

(一)理解认识人类社会

通过音乐文化教育能更好地认识、更透彻地理解人类社会,音乐通过具体、生动的音符来打造人们现实中的思想,能揭示人类历史时期的善恶和民族之间的斗争。学生能通过音乐了解人们以往的生活,音乐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的情感,让学生提高对历史的认识,了解音乐中所要传达的思绪[1]。

(二)促进交流提高内涵

在学习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首先都要学会借鉴,借鉴起源于尊重,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和表达方式,在交往过程中都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得出他人的真实情感,最后通过音乐进行一种非词语的语言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体会彼此的奥秘。在进行历史文化方面的交流时,主要是对文化的产物和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关判断。在学习音乐文化的同时,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遇到困境都能使用音乐文化来进行抉择,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内涵,提升了表达能力。

(三)延伸音乐艺术的影响力

音乐是属于听觉的艺术,音乐不但能激励人,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含有丰富情怀的信息。优美的音乐能在任何地方显示出它的和谐美、自然美、生活美,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音乐还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音乐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享受美感,延伸出人们对艺术的影响力。学会用艺术来解决问题也是对音乐艺术的一种延伸,音乐能给人们所处的各种环境提出表达式,从而进行分析和发展,表现出教学的艺术和政治艺术[2]。

(四)音乐教育对于艺术的最终结果

音乐艺术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展示方式,所以学生在学习音乐文化的过程中也是不知不觉地比较轻松地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改变,通过学习音乐文化从中感受音乐的美的体现。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做过一个实验,证明音乐文化“能在所有生命的心灵中颤动”,能让“好人和坏人的眼泪交融在一起”,一段触目惊心的音乐比任何一种生硬的说教都更有效。所以音乐的感染力是不可小觑的。

四、音乐文化在高校的教育方式

从目前高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经历了从幼儿园基础教育到大学高等教育的过程,但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经历中,只有少数人得到了音乐上的文化教育,大多数人都是把教学课程放在了首要位置,忽略了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有必要添加音乐文化教育的内容。这里的音乐文化教育并不是指让学校开设高校音乐系。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对高校学生实施音乐文化教育,把音乐文化教育和专业音乐院校的性质区分开,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文化教育。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这句话让我们了解享受艺术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有艺术的修养。根据现实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修养主要是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对音乐的实际鉴赏能力,主要表现在这两个初级阶段。人们所说的艺术细胞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拥有的,高校的学生也要走进音乐文化的天地。

(一)学习音乐文化的方式

要想学习好音乐文化,得先学会欣赏,让学生知道什么叫音乐美,让学生能感受到美、理解美,具有欣赏美的能力。音乐的欣赏主要是通过聆听的方式来进行的,以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愉悦。

在高校中给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要把中国的佳作和国外的作品相结合来进行欣赏。同学们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时候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音乐作品,都和民族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分离的特点。所以,在给学生欣赏音乐时,最好能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简练生动,介绍每种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给学生听,结合作者的历史背景、作者所写作品的含义,教学生怎样欣赏音乐中的文化气息。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国民族文化中的音乐作品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中国的大多数民歌,比如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都是伴随着我国文化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音乐文化使劳动人民更加热爱生活。从20世纪开始时,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后,出现了大量的作曲家、演奏家,他们为我国的音乐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

音乐界的杰出人物如华彦钧、刘天华、查阜西、肖友梅、黎锦晖、青主、任光、贺绿汀、黄自、刘雪庵、冼星海、吕骥、聂耳、王洛宾、麦新、马可、郑律成、李焕之,以及现在仍活跃在乐坛上的陈钢、何占豪、秦咏诚等,都写下了不朽的音乐篇章[3]。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为我国音乐文化都作出了不同的奉献,有的是对民族乐器的演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有的则是打破了常规的音乐表达形式,有的作品是反帝国反封建的强有力“武器”,音乐通过艺术的表达形式团结了人们的心,与时代相呼应,反映了人们群众的呼声,刻画出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所以,在高校中学生欣赏音乐文化的前提是要对中国的音乐文化历史有所了解。教师应当介绍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音乐人物和代表作品,以及这些作品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除了以上的内容,高校也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间音乐戏曲。如,京剧是我国“国粹”,应当在高校中得到弘扬发展,其他地方的戏曲也有很多,希望能让学生都对戏曲中所讲的故事有所了解。

给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同时,可以使用我国乐器作为教学线索来展开教学的范围,讲述这些乐曲的由来,因为每一种乐器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具有中国文化意义,也能体现出我国音乐发展的历程。如介绍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的材质、来源,以及演奏特点等[4]。

(二)注重音乐基础的理论

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就必须让每一位学生掌握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音阶、音符、小节、时值、拍子、常用记号、和弦等,以及一些简单的识谱方法。老师在进行讲述的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声乐的演唱和听音节奏练习,这样能很好地带动课堂气氛。可以把音乐文化作为大学中的一门选修课,加上一些学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鉴赏乐曲,还是欣赏音乐,老师只要在课堂中进行介绍的同时播放作者音乐,就能使学生很快地记住音乐中的旋律、了解音乐中的文化情怀。在课余时间,老师要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个人能力。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喜好来组织多种丰富活动,比如校园歌手大赛、卡拉OK比赛、歌舞比赛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在音乐上的创造力、想象力,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能力。

互动式教学论文第8篇

1.不确定性特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具有不确定性特点,主要体现在:

(1)互动方法能够随着教学进展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贴合教学内容,达到理想的辅助作用;

(2)师生互动的内容主要是能反映学生实情的问题,只有通过互动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才有可能提升教学效率;

(3)应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时,教师带领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互动方案,以便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亲和性特点与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式等初中教学方法相比

师生互动教学有明显的亲和性特点.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大程度地拉近了师生间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耐心与亲和,从而加深对教师的信任,更喜欢学习数学.

3.开放性特点传统教学

对于学生的心理、情绪都没有充分地顾及到,这就导致有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存在抵触情绪.而师生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从封闭的情绪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高涨的情绪,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展开讨论与合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

1.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互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规范师生互动局面,促进互动效果,教师最好采用创建学习小组的方式.教师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布置数学学习任务.学生在接到任务研究、讨论的同时,教师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加入到学习小组中,与学生就某个数学知识点共同进行讨论、交流与探索.教师通过这种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方式,点燃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向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设问,促进师生互动

有了问题,才会引发学生思考.在初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中,有效的设问必不可少.教师应该根据教数内容与难点,提出一些关键、合适、具有吸引力、趣味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散思维,带着问题去阅读数学教材,然后通过互相探讨、与教师互动等多种方式,就问题展开分析,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

3.巧设陷阱,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互动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多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找出错误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能够改正错误,但这种纠错式的教学方法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逐渐抵触数学.在新课改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暴露一些破绽或错误,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错误,进而主动与教师交流、互动,最终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地学好数学.

4.互动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应用

在师生互动教学中评价体系的应用很有必要,教师需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年龄、心理特点,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学习起点的高低,对学生进行灵活的评价.注意评价时,多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提出学生的缺点时也应该尽量婉转、委婉一些,以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其次,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将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与教师互动,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评价,提出对方的不足之处,教师再合理引导,进一步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再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并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