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0 16:08:27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第1篇

坚持以人为本树和谐,从关注人的合理需求出发,当好员工“贴心人”

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企业员工的合理需求出发,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保障员工的权利、维护员工的利益。一方面要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人的思想从来就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跟时展的节奏,围绕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牢固树立顺应时展潮流的新思想、新观念,时刻以现代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员工的思想变化,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要关注员工的多种需求。现代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得到物质方面消费的需要,更有满足精神生活的渴求,在物质需要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精神需要更为强烈。如引领员工开展业余文体活动、组织员工领略自然风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提升员工精神领域需求的层次,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坚持以公正民主求和谐,从维护员工切身利益出发,当好员工“代言人”

员工是企业生产的主体,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员工与企业应该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可以说,没有企业就没有员工,没有员工就没有企业。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充满了矛盾,比如劳资之间的矛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等等,如果这些矛盾双方力量均衡,对企业发展就能发挥促进作用,反之,就会把企业毁掉。为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最大利润,确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更要监督企业的决策者不要侵害员工的合法利益,在作出各项决定特别是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要通过合法途径制订,全方位充分考虑员工的权益,维护公平与正义。如,各项薪酬福利待遇的制订,妥善解决好员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公正对待员工的福利待遇等。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切实保障企业员工的民利,使员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在企业的民主决策、选举、评议、评优以及组织发展等各项工作中,要经常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进一步营造公正民主的工作氛围。

坚持以诚信友爱创和谐,从理顺企业内部关系出发,当好企业“剂”

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各类矛盾明显增多,员工与社会、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协调好员工与各方面的矛盾,特别是劳资之间的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协调好各方关系呢?主要就是把诚信友爱作为开启人们心灵的金钥匙,建立人与人友爱和信任的桥梁。要做到诚信友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诚信兴企”的思想意识,对员工要以诚相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切实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所需,关心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与根本利益,讲求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将问题和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在日常工作中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送温暖活动,增强企业的亲和力,架起企业与员工间沟通和消除隔阂的桥梁,创造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

坚持以安定有序保和谐,从制度化建设出发,当好企业“中流砥柱”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第2篇

一、重要性分析

在新的时展形势下,要想实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就必须要将推行人性化服务作为其主要目标。并根据人性化服务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其职业操守,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快和谐医院的建设进程。将推进人性化服务作为创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推进人性化服务是医疗市场竞争的结果

当前,我国的医院的服务在供求上的表现是供大于求,基本上每一家同等性质的医院在设备、技术方面的差异性不大。要想提高其在医疗市场中的占有率,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就必须要提升本院的服务品质,推进人性化服务。由此可见,以推进人性化服务为目标创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医疗市场竞争的结果。为了赢得市场,医院不仅要树立自身的人文关怀,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还要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并认知到人本管理理念的潜在能力,积极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宣扬人性化服务,帮助医院工作人员树立先进的人文理念,引导其走人性化服务道路。

(二)推进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在要求

从生物到心理,再从心理到社会,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模式。之所以要将推进人性化服务作为创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主要是因为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在要义。在现代医学模式的规定下,医务人员既要治疗患者的生理疾病,还要关注其心理需求,将生理疾病与患者放在同等地位,给予患者以尊重、关爱、理解,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进而践行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能够有效拓展升华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将人性化服务作为其创新目标,能够有效拓展升华以人为本的思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生理疾患诊治方面的要求增加,其在心理方面的需求增加。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也比较关注精神和心理上的舒适,患者需要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以推进人性化服务为其创新目标,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是医者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要求,并且能够有效升华拓展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医务人员的工作中,只有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并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才能够帮助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并帮助其屹立于医疗市场之林。

(四)能够帮助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需医务人员树立待患者如自己的亲人的认知,多换位思考,无论是小的言行还是大的手术都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注重患者的细微感觉,做好细节工作,弄清楚患者的需要之后采取合适的方式给患者进行诊断,给患者留下舒适的回忆感受,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和温馨。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将人性化服务作为其创新目标,科学医护人员的用语,打造干净整洁的医院环境,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想患者之想,急患者之急,进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五)能够促进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医院思想中政治工作中,推进人性化服务,并以此作为其创新目标,能够促进医院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医院都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诊断治疗不及时,收费不合理,膳食搭配不科学以及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缺乏技巧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发展,要想有效解决掉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推进人性化服务。并将人性化服务作为医院发展的战略,让医院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认知到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性,为医院赢取良好的发展口碑,帮助医院谋求更深远的发展。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推进人性化服务战略,并以此作为其工作创新的目标,其意义重大,各医院都需要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人性化服务方针。

二、措施分析

(一)做好医院的医德医风教育

在人性化服务目标的推行过程中,需要在思想中政治工作中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力度,让他们在诊疗过程中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并践行,给患者舒适的体验。医德医风是医院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内在要义,是一种责任意识,服务精神。各医院之所以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目的便在于提高医院内部的医德医风建设水平。为了更好的推进人性化服务,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就必须要立足实际,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切实做好医院的医德医风教育工作。并在实践中规范医德医风教育,帮助工作人员树立优质的医疗思想,以及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督促医护人员强化服务意识。 让其在具体的工作中注意把控自己的态度,说话的方式和技巧,自觉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此外,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还要培养与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作为医德医风教育的切入点,尽快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规范体系,完善医院内部相关制度。在人性化服务推进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树立三多式服务宗旨,医务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要多说几句话,多跑几步路并要多为患者动几下手,以践行医德医风教育成果。

(二)创建医院文化

在医院的人性化服务推进过程中,离不开优秀的医院文化,医院文化能够从制度层面予以指引,让医务工作人员在日常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创建优秀文化,是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要想看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就必须要强化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从文化制度层面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并借助医院文化来培养人们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为了有效创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围绕学习型医院的目标积极推进人性化服务,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帮助工作人员更深刻的领悟人性化服务的内在要求,争取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人性化服务氛围。在推进人性化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多开展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的主体活动,让医院在日常工作中,将管理、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医院文化建设融为一体,进而形成统一的医务工作价值观,医疗服务观,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精神。其次,在人性化服务推进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创建制度化的文化体系来帮助工作人员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增加物质投入的方式来改善就医环境。让工作人员和患者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_展自己的工作,得到相应的治疗。此外,人性化服务的推进和医院文化的建设也都离不开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要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服务意识和职业操守。并通过采取合理的激励方式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增强其服务的能力,进而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益。

(三)塑造医务人员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人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主体,人的价值体系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体现出来,思想政治工作能够知道人的价值走向正确的方向,并让其向高尚的方向升华。在当前的形势下,多元化是人们价值观念的主要特征,在红包、回扣等的诱惑下,人性时刻面临着考验,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塑造?t务人员以人文本的价值观念,就需要推进人性化服务,利用人性化服务战略来抵制商业红包和以医谋私,减少不良社会行为对医务人员的腐蚀。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导医务人员树立以人为本、以 病患为本的价值观念,需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到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的作用,并意识到拜金主义各个人主义的危害。为了让医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主动为病患提供优质的服务,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其个人私欲进行警醒,避免其走上践踏法律和自我毁灭的道路。为了进一步创新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人性化服务,需要在培养医务工作人员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帮助他们将个人实现的目标与医院存在的目的结合起来,在医院整体利益中融入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让全医院上下都形成共同的目标价值体系,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进而增强医院的向心力,更好的在日常工作中推进人性化服务。

(四)提升医院人文服务质量

追求卓越是人性化服务的主旨,在医院的人性化服务推进过程中,需要将人文服务质量放在首要地位,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核心。具体而言,为了让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切实效果,保障医院的服务质量,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医院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做到精、细、实、优。为了考核人性化服务的践行效果,医院需要广泛征集患者的看法,向患者发放相应的调查表,分析患者对医院的看法,查看其满意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为了做好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查看医务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同样可以采取满意度调查方式来查看各部门对现有的设备器械配置是否满意。为患者和医务工作人员都提供人性化服务,并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创新其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在整个医院中都形成人性化服务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第3篇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管理 工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09-02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肩负着创新知识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保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思政〔2010〕11号)中指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然而,随着研究生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及办学规模等的重大转换,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及途径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亟须转变工作理念,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过程管理的思路,无疑是有效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概念及实质

目前,国内研究成果中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报道鲜为少见。华向理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概念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保证能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观念、政治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能够有序进行,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活动过程。曾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系列的教育规划、实施计划、具体内容等各阶段、各环节进行系统设计,并进行全面实施、科学管理。

笔者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实质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和环境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方式,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配置和有效使用,积极营造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预定目标的实践过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有别于传统的目标管理,不仅注重目标结果,更注重其中过程,不仅注重过程的具体实施,更注重实施过程中的效果质量,真正控制每一步的教育质量。

二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构建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就是按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检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匹配性、适应性,及时纠正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偏差,确保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运行的管理职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的初步构建主要包括:教育目标、内容和途径及评估等子体系。

1.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

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开始于1963年,但一直以来,我国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没有统一、具体、明确而又切实研究生群体需求的教育目标,致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比较混乱,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往往混为一谈。国内各高校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管理模式进行发展创新时也没有明确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引。但目标是一切行动的指引,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只有明确了教育目标,才能使整个教育过程有动力,有更好的实效性。因此,确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首要之事,而且迫在眉睫。另外,目标的确定也要有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过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仅要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对高等人才的需求,还要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同时,更要考虑研究生群体的真实需求和目标的可实现性。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

教育内容应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而定。有什么样的目标,就选择与之相应的教育内容。总的来说,通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教育。但是,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具有思想多元性、行为独立性、素质差异性、心理脆弱性和个性鲜明性等群体特点;另外,研究生群体内部个体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制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原则和科学原则,要以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基本,考虑研究生思想发展特点和研究生自身发展需求,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学术科研和自我教育充分结合,突破传统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从而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选择

何淑萍等人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指教育者为了实现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传播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采用的具体手段、措施、方法、渠道、形式等。

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导师示范、校园文化、网络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整体来说,教育途径和形式较为丰富,内容也具有多样性。然而,各类教育途径也具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研究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着内容陈旧、形式老套等问题;导师示范过程中也存在着导师重视不够、参与力度严重不足的情况;另外,网络服务又具有双面作用,虽然方便、信息广泛,却难以管理等。因此,除了要对原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进行完善和改进,还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4.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与督查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与督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环节。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评估才能有教育效果;通过对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反馈,才能够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以优化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我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存在着理论界定不清晰,指标和标准抽象化,评价方法和手段单一等问题。因此,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综合性、动态性、对比性和系统性等特点,从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研究生群体的需求出发,综合利用各种测评方法尽快构建起研究生思想教育评估体系,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保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有效管理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 把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构建的关键

现阶段,国内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研究还比较少,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主要采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在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时,应始终把握住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的内容。

1.国家及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人数已经从1982年的1.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7.2万人。研究生教育随着我国国情的改变而出现了诸多的新问题,包括主管部门、相关领导和广大导师等研究生教育主体的意识却止步不前或缓慢前行。普遍认为,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了,而且读研究生只要好好做学术研究就可以了,其他的教育内容都可以忽略。然而,当前研究生群体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还是从真实需求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包含从目标、内容到实施和监督各个环节,工作体系的构建需要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理论指导,也需要高校的资金支持和制度支撑。因此,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构建和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的重要保障。

2.注重工作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是一个完整涵盖整个研究生教育过程的体系。各个子体系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是过程管理工作体系的核心内容,对整个工作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教育途径是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转化为现实的方法和形式,教育评估是对前三项工作的效果检查和修正。这四个方面是一脉相承、缺一不可的,不管是在工作体系的构建阶段,还是工作体系内容、形式的调整和完善过程中,都需要注重工作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因此,对工作体系中任何一项进行调整时,应同时对其他方面的影响进行相应的微调,使工作体系始终处于融会贯通的良好运行状态。

3.明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是整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确立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才能依据目标要求进一步确定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制定相应的评估办法和机制。没有教育目标,整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失去方向,教育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将难以明确,受教育者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将不能清晰,相关体系之间更将无法达成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共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因此,把握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是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的重中之重。

总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始终,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工程,能够促进研究生全面、和谐、均衡地发展,让研究生更好地立足现实、融入社会,树立奉献精神。只有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研究,构建并不断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工作体系,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益春、张海良、谭志君.一个理念 两个基地 三个平台 六项制度――湘潭大学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8)

[3]王、齐芳、王青.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探讨[J].高校辅导员,2012(2)

[4]华向理、康杰.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

[5]曾东.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的理论思考[J].前沿,2012(2)

[6]田建军.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9(4)

[7]曹银贵、吴克宁、黄勤.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从研究生的特征与困惑出发[J].当代经济,2008(2)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第4篇

“路径依赖”理论由制度学家道格拉斯•诺思第一个提出。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即“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在诺思看来,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让你轻易走不出去。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最终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而导致停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地进行变革,但始终呈现出以社会为本位,以政治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教育方式,以高校党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要管理机制的模式。由此可以认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中存在着“路径依赖”现象。根据路径依赖理论,良好的路径可能进入良性循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会越来越强;不好的路径可能进入恶性循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会越来越弱。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这一路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和老解放区经验的产物,它在计划经济、权力集中、文化一元的条件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文化多元时代的到来,“路径依赖”现象禁锢了人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空间,继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跨越性发展,必须消解“路径依赖”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作为连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对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起着导向和规约作用。因此,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着手,必然能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中的路径依赖现象,进而从政策人手消解路径依赖现象。

二、从政策探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中的路径依赖现象

(一)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概览不同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对目标的表述虽然不同,但基本思路未变,即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1950年《高等学校暂行规定》总纲规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革命的政治教育,即使学生“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如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规定:“在一切学校中,必须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工人阶级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和集体观点,劳动观点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为“四化”培养人才这个中心来进行,具有明显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如1980年《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努力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代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入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对目标的规定来看,始终绕着“革命、阶级斗争、建设”,围绕着“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思路展开,个体价值目标尚未受到重视,呈现“路径依赖”现象。

(二)以政治理论教育为主的教育内容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这其中,政治理论教育是主要内容,其他教育内容都是从这一内容发,并以这一内容为基础衍生的。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来看,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1作会议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和青年学生中进行政治与思想教育”。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续强调政治教育,如1961年《关于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意见》强调,“政治理论教育是学校政治思想T作的重要环节”。从这一时期课程的内容来看,主要是以阶级斗争教育为主要内容,大量强化学生的阶级斗争意识,促进其思想的革命化。这种极其单一的政治教育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

1982年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虽然逐渐规定r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内容,但从其地位来看,仍弱于政治教育。如1984年《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指,“马克思主义是培养学生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理论基础,把马列主义理论课作为必修课,是社会主义大学区别于资本主义大学的重要标志”。1987年《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_丰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基础”。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指,“必须重视德育,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T作首位”。这表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在教育内容的规定上存在着“路径依赖”现象。

(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的教育方式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更符合学校教育活动的特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中规定最多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如1955年《关于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指出,“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进行经常的、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最基本形式”。1980年《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指出,“课堂讲授是马列主义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形式”。

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T作的若干意见》指,“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2008年《关于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的意见》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存在着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

(四)以校级党政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的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设立了高等学校政治丁作机构“政治辅导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直接管理。1954年撤销政治辅导处,进而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下,校长负责,人事、保•140•卫等各政工部门,政治理论课教师,各级党团组织,辅导员互相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党政部门和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突显。这种管理体制一直持续到“”结束,之后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但调整力度不大。198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1二作的意见》确立了党委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不仅专职、兼职的政工干部要做思想政治T作,业务课教师也要做思想政治_T作,特别要注意发挥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和各科骨干教师的作用。

1984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丁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党、政、T、团各系统所必需的专职人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骨干。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校长都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在党委(总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学校都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提m,“高校德育队伍包括学生专职政T人员、‘两课’教师和众多的兼作德育工作的业务课教师和党政干部”,“学生专职政工人员和‘两课’教师是德育专职教师”。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T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从政策来看,始终强调校级党、政和思想政治教师的作用,实际上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大主体,即党政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呈现出“路径依赖”现象。

三、正确处理政策中的“一”、“多”关系,消解路径依赖现象

“一”与“多”是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一”、“多”关系表现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长期以来,我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于强调“一”,而忽视了对“多”的认识和分析。正确处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中的“一”、“多”关系,是消解路径依赖现象的重要举措。

(一)教育目标的“一”与“多”

“目标指导着教育行为的方向,可使教育行为成为有意义的、有秩序的活动,避免教育行为、教育方向的盲目性、机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系统,它有社会目标和个体目标之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目标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

因此,社会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位目标。但是,“人双重地存在着”,首先是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确立社会目标的基础E还应考虑个体目标。社会目标和个体目标作为不同层次的目标,相互联结、相互促进。个体目标是社会目标的来源和实现基础,社会目标影响并引导着个体目标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我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始终强调社会目标,忽视对个体目标的定位,这易于使“教育沦为政治的T具与政府的附庸”。提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个体日标不是推崇个人主义,而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建立推动社会目标的实现。教育家叶圣陶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

从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来看,主要是强调个体日标,通过个体目标推动社会目标的实现。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和鲜活的创造力,因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要在社会目标和个体目标两个向度上形成合理张力,才能产生出一个相互制约的平衡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在目标上的双向选择,决定了一方面要把培养大学生的个人美德、独立人格作为主要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也绝不能游离于社会主义的逻辑之外,面临着把大学生推向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发展使命。

(二)教育内容的“一”与“多”

教育内容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础与保证。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的时代特点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还应在内容上重点突出民族文化教育、公民教育和日常生活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不仅是指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还包括近代以来的革命传统文化教育。青年学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力量,他们掌握民族文化的态度与程度,直接决定中华文明未来的性质与方向,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传家宝。”大学生作为“接班人”必须了解和传承这些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公民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表现在认知上,能充分认识自己在国家政治和法律生活中的地位,了解自身公民角色,知道自己所承担责任及所享有的权利;在情感上,有自己对所属国家或社会的认同。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需。

(三)教育方式的“一”与“多”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中,能够多次见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作用和教材体系等方面的认识。这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位于主导地位,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呈现出“一”与“多”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授成为单一的教育方式,其他方式被忽视。二是课程体系单一,缺少相关课程体系的辅助运作。面对复杂的文化价值观,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很难使学生产生心灵共振,甚至使喜欢质疑、独立思考的大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逆反心理。恩格斯说,“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强制处在健康清醒状态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的主要作用,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和在什么情况下管的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法和管理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及其系统决策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导向机制的构建直接关系到能否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对于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各要素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服务具有关键性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体系的构建中居于主导和首要地位。

一、导向、导向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机制

所谓“导向”,简单地说,就是引导行进方向。通常是指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借助某种利害相关的力量或载体,引导人或事物向着某个方向发展,或驱使人或事物朝着特定的方向运行的功用。

导向机制是指组织体内具有的引导组织朝着特定方向发展或发挥作用的机能。这是由组织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形成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决定的。导向机制的作用过程离不开三个环节:利害信号;方向选择;机体联动。三个环节构成一个回路,对组织体的运行发挥着导向作用。前一个循环是后一个的基础,后一个循环是对前一个循环的巩固和修补,循环往复,使组织体始终朝着目标方向前进。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所具有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象朝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的方向发挥积极作用的机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机制的构成依赖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管理规律等相关规律的遵循和运用。借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象的利益和需求的准确把握,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系统,形成利益(需要)、动机、行动、结果(目标)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象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终按照特定方向努力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机制的作用过程同样具有三个重要环节:创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的利害关系规则;明确进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象的方向选择;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象切身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方向的有机联系形成整体联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要洞悉各管理要素的本质联系,精心创设三个环节构成内容,使之形成一个灵敏的闭合回路,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始终朝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的方向奋进。

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机制的要求

1、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的目的性

系统的目的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系统所具有的特定的偏爱状态;系统具有反馈调节能力;自身特定程序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是人工系统,具有目的和特定的运行程序,属于目的性系统,不过它的程序不是自身固有的,而是有目的的人外部置于该系统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根本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机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象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努力工作的职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的的具体化,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都应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要求展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机制的一切措施都应服从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要求,从而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机制时,要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为价值取向,把管理对象的利益和需求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连接起来,引导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奋斗。

2、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作用的普遍险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机制的作用发挥得如何,是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象具有普遍的影响力,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具有普通性就意味着缺乏公平性和完整性,缺乏公平性和完整性就不具有可持续性。我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机制的效力普遍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象,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机制持续作用的需要,反映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必然引起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而变化的结果包含着事物的发展。联系的普遍性决定了发展的永恒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机制时,充分考虑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利益和需求,所采取的措施对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利益追求都提供了平等的机会,不存在歧视性和排他性规则。这样,导向机制才能具有普遍效力,对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具有引导作用。

3、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机制的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机制对人们的引导是一个定向的和持续有效的作用过程,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机制的稳定性。然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之相适应,就必须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机制的作用方向,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适应新的变化,体现人的选择自由,使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导向机制内容作出适合人的偏好的选择,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机制具有可塑性。显然,稳定性与可塑性是相互矛盾的。稳定性强,可塑性便弱;可塑性强则稳定性就弱。实现二者的统一,这是我们必须研究和回答的问题。我认为,要区分导向机制内容的层次。通常可将导向机制内容分为四个层次:国家法规性的导向内容;行政政策性的导向内容;系统(部门、单位)内部的规范性的导向内容;组织号召性的导向内容。这四个层次的导向内容在导向刚度上是依次递减的,可塑性是逐步递增的,稳定性可以逐步减弱。

管理机制是指管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和功能体系。它是一种能够规范和推动组织行为,使其趋向管理目标的内在机理,具有引导、激励和约束组织行为,实现管理活动良性循环的基本功能。

参考文献

[1] 郜火星.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态结构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04)

[2] 马奇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J]. 江汉论坛. 2004(09)

[3] 骆徽. 和谐社会正义观的构建及对策分析[D]. 合肥工业大学 2005

[4] 石海泉. 事实与价值:从对立到统一[D]. 吉林大学 2007

[5] 陈茂荣.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创新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6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第6篇

怎样正确认识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认为,一定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联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作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反映出其与宏观思想政治工作相一致基础上的微观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又应反映出其对传统企业思想政治创新基础上的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企业目标,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阶段性目标,在一般的情况下,决定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由于企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它的存在的价值就是向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与此同时,体现社会精神的价值。因此,我们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追求“价值最大化”,它不仅包含了追求企业预期利润最大化,也包含了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企业的目标要靠人来实现,提高人的素质成为达到这一目标的内在需要。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就是调动企业内部人的积极性,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企业文化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也就是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乃至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中外合资企业、私有经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务于、服从于企业的中心工作,必须以发展生产、拓展经营为重点。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目的和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在达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将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得到更自觉、更广泛的运用。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范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特殊的目标体系和个性化的评估标准。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工作是目的;但是当我们从改革发展大局再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相对于经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又是手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服从于、服务于企业整体工作的大局,实际上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它是达到企业目标的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大局观和全局观,我们不能为做思想政治工作而做思想政治工作,而是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企业整体工作的合力。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够自觉地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东西,把注意力放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来;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只要是有利于员工整体素质提高、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有利于企业改革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都应积极提倡,大胆尝试。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在运行中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它们都以人为对象,人本原则是二者共同的核心。企业管理是通过确立制度和规范,把人、财、物的管理有机融合,在这中间,以管好人为本,依靠人去做好对财和物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和人的思想为对象,运用理论灌输、教育启发、自我修养等方式,转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人的行为,培植共同的价值观,通过发挥人的作用,促进企业各项任务的完成。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之中,可以避免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企业实际工作而形成所谓的两张皮的现象。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里的定位,就容易处理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手段之间的关系。例如,思想政治工作和规章制度之间的关系,他们是达到企业目标的两种手段,是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两股作用力,是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两种有效途径。企业对内部人员的规范,无非是两手,一手是通过教育、说服等手段,借助于思想、意识、道德的力量;另一手是通过奖励、惩罚手段,借助于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力量。要达到目的,刚柔相济,缺一不可。

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特点,在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必然要受到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企业党组织对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负有责任。同时,由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经济工作的紧密结合性,特别是和企业管理的不可分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也必然要纳入企业管理的过程,从而服从于企业管理组织系统和领导架构的要求,企业的行政管理系统同样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负有责任。这种党政共同领导的形式既体现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也保证了企业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导下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有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取得工作实效。

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就是指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但不仅仅是指政工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定位、领导体制出发,这一点不难理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应该包括管理系统中每个层面、各个环节的管理人员,因为经营管理是企业的基本实践活动,许多思想问题和矛盾都是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管理人员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发现得及时,认识得深,解决得就迅速。由于管理人员担负经营管理的责任,握有岗职赋予的权力,相对而言,便于现实中矛盾和问题的处理解决。反之,经营管理人员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做好本职工作是很难的。管理人员既有经营管理工作责任,又有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这种双重责任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督促机制,在发挥企业政工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

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在企业里,每一个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现实中,不少政工干部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不被别人理解,不愿意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那么,什么才是加强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新载体?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担此重任。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表现形式;二是由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构成的管理氛围;三是由现存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构成的管理行为。通过文化引导和制度建设,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符合加强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要求,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条原则

1、和物质利益相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是推动人们进行社会实践的基本动因。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同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的,脱离人们的物质利益谈思想政治工作不会有好的效果,起码不会达到长效管理的效果。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时候,要结合运用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用精神鼓励来提高物质鼓励的格调,用物质鼓励来巩固和强化精神鼓励的效果。在协调各种关系的时候,要注意到在这些关系的背后往往存在深层次的物质利益关系。在解决诸多矛盾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些矛盾的发生和发展往往牵涉到矛盾双方的利益冲突。例如,在做破产企业、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固然要进行政策宣传、正面启发引导,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利益保证,再高深的道理、再完美的言辞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2、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这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矛盾的转化而转化,杜绝一刀切、一阵风等简单粗率的做法。比如说因人而异,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同样是职工,由于所处的行业不同、单位不同、企业性质不同,性格、年龄、习惯的不同,岗位、知识、技能不同,以及境况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追求、价值观念等的不同,因此,一定要强调针对性,坚持分层、分类的原则,联系干部职工的实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第7篇

关键词: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重要性 实现路径

引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新的难题,需要我们研究并解决。党的十再次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如何让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如何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是企业管理实践中不可回避的命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加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实现路径,做以下分析。

一、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一)、现代企业制度概念。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二)、思想政治工作概念。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组织,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以员工为对象,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解决员工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问题,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引导员工树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目标的行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具有鲜明的党性、实践性和群众性。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是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规律和人们的主观意识制定的。主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以正激励为主的原则;思想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身教同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协调员工与企业间的关系,保持员工队伍稳定,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其表现形式是“潜在”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一)、是统一员工思想,增强员工凝聚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员工思想、利益追求的多元化,企业发展的形势尤为严峻。通过开展思想教育,让员工认清企业所面临的形势,把思想统一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上,形成企业发展所需的合力和向心力,促进员工为企业所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努力工作,最终实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促进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等在员工思想中迅速形成。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调整个人目标使之与企业目标相适应,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在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是企业行政手段的必要补充。现代企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要求各种生产要素有足够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并与外部的资本市场、经营者市场、劳动力市场及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相配合,通过资产的收购、兼并、重组、破产,通过经营者的选择和再选择,通过劳动者的合理流动使企业结构得以优化,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然而,在这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员工利益诉求上的矛盾,完全依靠行政手段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矛盾是行不通的。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使员工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可以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这些矛盾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暂时的,可以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只有企业发展了,自己的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分析

(一)、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认识不够。经营者认为,现代企业是在《公司法》的约束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独立经营的,在这样的体制下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发挥作用,即使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仍然收效甚微,其调节作用没有物质激励和行政手段的调节作用明显。企业员工觉得,思想政治工作以说教为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严重脱节,内容空洞,缺乏物质载体,是搞形式主义。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独立的,是个别群体的事情,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有甚者,认为企业党组织从直接决策转向参与决策了,思想政治工作也应从主导转向服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人员、投入要随之减少等。这些思想和观念给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加上许多社会消极因素抵消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影响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共识形成。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体系不规范。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治理结构能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十分明确,但作为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的各级党组无论在组织体系上,还是在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上都很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党组织设立不规范,应该设立党组织的却不设立;党组织的组成人员配备不规范,不符合《》要求;党组织参与决策的内容不明确;党组织参与“三重一大”的决策程序随意性大,不符合中央要求;党建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等,都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弊端,造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被“弱化”的局面。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适应性不强。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过于教条,创新性不足,无法适应现代企业“满负荷、高效率”的运行方式;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过于“政治化”,缺乏多样性,忽视了员工间情感沟通;三是现代企业员工专业性强、思想多元化、利益诉求多元化、合作意识差的特点日趋明显,加上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已经很难与之相适应;四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没有形成有机统一,二者处于分离和不相适应状态。

(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滞后。一是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定位不准,责权利不明确,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缺乏内生动力,处于“等、靠、要”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和主动作为;二是政工人员创新不足,方法沿袭传统,缺乏现代管理方法的运用;三是企业政工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知识老化、素质和能力降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工人员要既懂政治理论,又懂经济管理和企业文化的要求不相符。

四、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现路径

面对现代企业制度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各种困扰和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思路,应用新方法,始终坚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正确认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并准确定位。同志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他们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协调员工人际关系,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形成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抓内因,调整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要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通过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保证员工和部门之间的关系融洽,从而带动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的实现,最终影响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生产力,它是以提高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劳动者的思想境界和责任感为根本。因此,现代企业应当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的管理范畴,使之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

(二)、规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体系。现代企业制度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体系必须与法人治理结构同步设置,明确职责和事权,这是开展有效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一是根据《》要求设立各级党组织,规范党组织组成人员的配备(可以交叉职),确定党组织参与企业管理的内容和程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作用;二是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制度、目标责任制度、资金保障制度;三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经营管理工作,抓住企业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及员工关心的问题;四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企业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效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三)、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决定了其效果的优劣。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体系建设,应首先着力于提高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并不断加以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涵盖面很广,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企业思想政治层面的教育,其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教育。2、企业发展层面的教育,主要包括企业发展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教育;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教育;依法经营和廉洁从业的教育。3、企业文化建设层面的教育,主要有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教育;企业使命和社会责任教育;企业经营理念教育;企业竞争与创新理念教育。4、员工个人层面的教育,主要有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目标观和爱岗敬业意识;员工行为规范教育;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5、员工团队精神建设,包括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素质拓展训练;提升技能的学习交流活动。6、问题与危机的处置,主要有矛盾及隐患的排查;建立合理的申诉机制;建立企业事务公开机制;开展员工困难帮扶活动。

(四)、注重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属于狭义的企业行政工作范畴。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区别仅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和阶级性,两者在很大程度是相通的。因此,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设,要在目标方向、工作方法、工作对象、工作组织、工作成果的应用方面做到高度融合。一是围绕经营管理工作实现两者融合。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都离不开经营管理,文化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而经营管理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二是发挥企业文化的沟通桥梁作用实现两者融合。企业文化是平等的,而思想政治工作有一种“居上临下”的感觉,更容易导致员工的反感与不认同。因此,发挥企业文化的沟通桥梁作用,是增进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认同的有效途径。三是借助企业文化的评价体系实现两者融合。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得益于企业文化自身的评价体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来改进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使其目标具体化,成果外显化。

(五)、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方式。当前,积极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方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适应性,是一项十分亟需的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网络媒体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已难当重任,迫切需要开拓新视野,寻找新载体。为此,必须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员工团队精神建设作为新载体,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二是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要载体,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使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理念,自觉把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融合,树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思想;三是是把企业各种经营管理活动作为主要载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四是广泛运用现代化宣传工具,如网络媒体和手机终端;五是建立管理者与员工平等信任的环境,改变过去传统的说教和空洞的灌输形式,通过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岗位技能训练、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员工素质和为企业服务能力;六是结合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确立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建立“新政工”模式,改变“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是政工部门的事情”的传统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内运行,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优势。

(六)、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在新形势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政工队伍,是适应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的需要。一是企业应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配备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和权利;二是加大政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企业政工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着重提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业务能力;三是建立复合型政工人才队伍,打造一支既懂政治理论,又懂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的政工人才队伍;四是完善政工人员的交流和晋升机制,提高企业政工人员的工作待遇,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持。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第8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区别和差异

一是性质、指导思想上的差异。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和适应生存环境变化过程中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根本目的是为实现本企业经营目标服务。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为社会总体目标服务的。

二是地位上的差异。企业文化建设反映的是企业自我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一种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整体意识的体现,制约和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三是内容和范围上的差异。企业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管理方法、管理意识和管理制度方面,是一种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其约束力只体现在企业内部。而思想政治工作突出党和国家以及企业员工利益的一致性,维护的是国家、集体、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重在精神文明的建设,它不仅使企业行为具有约束力,而且对整个社会还具有导向作用。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统一性

1.工作目标的一致性。企业文化是以形成最佳经营管理为目的,以人的管理为主体,以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则以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企业实际相结合,指导企业发展生产力。而这二者都将工作目标定位于增强企业实力,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

2.工作对象上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重视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为目的。企业文化建设突出以人为中心,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同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逐步形成全体员工的共同群体意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员工队伍,并把“关心人、培育人、激励人”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两者的着眼点都是以人为本,以研究人的思想、意识、观念、行为等为内容。

3.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建设突出的是培育企业精神,培养员工开拓创新的精神,进步的价值观念、高度的责任心,把这种共同的信念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围绕党的方针政策,用优良传统和共同的理想来教育员工。两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其一致性。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上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一方面,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极好载体,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政策导向。

三、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国有企业现代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继承过去好的经验做法的同时,一方面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另一方面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借助企业文化新载体,努力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渠道和空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是借助企业文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生产的融合。企业的目标、精神、理念、使命和宗旨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们反映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即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以发展为出发点。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更接近于企业经营生产。具体而现实的企业目标,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感到只有企业的价值实现了,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种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去。

二是借助企业文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企业文化的价值首先在于它能够使全体员工得到价值认同和统一,由此造成核心竞争力。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并成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就会转化成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无尽资源。因此我们要把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通过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凝炼和培育,把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变成企业的具体目标和行为规范;通过文化的辐射和渗透作用,把党的理想、信念铭刻在每个员工的头脑里,融化到每个员工的血液里。坚持以先进的思想文化塑造企业,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员工,使思想政治工作变“无形”为“有形”,扎实有效深入人心,为企业经营生产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