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生态旅游建设项目

生态旅游建设项目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8 17:19:42

生态旅游建设项目

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第1篇

县人大常委会对我进行工作评议,这是对我的帮助和鞭策,也是促进我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的有效途径。现在,我将任职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

任职以来的主要工作

20__年,省委在全省范围内选拔10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副县级领导,我入选后主动提出到条件艰苦的怀化来工作。当年9月,我被__县二届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先后协助县长分管计划、物价、重点项目、县政府驻长办、旅游、统计、生态建设等工作。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有力支持和监督下,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顾全大局,讲求团结,积极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所分管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我从省政府机关到基层来工作,角色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作环境也大不一样。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就必须潜心学习。一是向书本学。重点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以及计划、物价、旅游、统计等业务知识。同时,认真参加了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活动。二是向领导和同事学。主动学习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工作中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做到勤学好问,谦虚谨慎。三是向实践学。注重向人民群众学,向丰富多彩的实践学,带着想要解决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写成了多篇学习心得和调查报告并分别发表在省委的《决策天地》和市委的《党建天地》、《怀化发展论坛》等杂志上。通过学习,增强了本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了决策能力。四是在自己努力学习的同时,还在我分管的各部门努力营造学习型机关,重点是学习法律法规。本人特别注重对宪法、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并要求自己所分管的各部门同志认真学法。通过大家学法、懂法和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两年来,我分管的部门没有行政违法违规反映,没有错误的行政决定。

(二)真抓实干,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我特别珍惜在__县的这个工作机会,总想发奋工作,尽最大努力为__人民多做贡献。

1、科学谋划发展思路。我注重及时把握国家政策动向,结合__实际,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一是科学编制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每年年末,我都要组织发改部门牵头分析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研究并提出本年度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来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草案。从实践结果看,提出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指标,切实可行,得到了县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县人代会上获得通过。二是认真搞好县域经济的监测分析。为顺利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保证年度计划目标的全面实现,我组织发改部门牵头每季度进行一次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通报有关部门。三是组织开展“十五”规划执行情况的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适应新形势,对需要进行调整的规划内容提出调整意见,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四是部署启动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我召集十多个部门负责人,多次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明确了“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开门办规划的工作思路,落实了工作任务。五是为争取亚洲开发银行对我县防洪堤建设的支持,组织县水利局委托市水利设计院研究制定了《__县城防洪堤建设可行性研究 报告》,通过了专家委员会的评审。

2、积极做好项目工作。一是着眼长远,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发改部门牵头,认真策划项目,并努力做好重大项目的核准、可研、规划等各项前期工作。两年来共组织入库项目100多个,较好地满足了我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需要。二是不辞劳苦,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部署,我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多次向省、市对口部门汇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如湘西地区开发项目,我县共有6个项目列入省贷款贴息“笼子”,数量居全市首位。我县法院审判大楼建设,我和段祖松同志到省发改委找到分管投资的领导和有关处室汇报衔接,安排了150万元,已经到位;县城自来水管网建设,我和发改部门及县城建设管委会的同志多次到省发改委衔接,已经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安排300万元,预计年底资金到位;县城防洪堤建设,我与发改、水利部门的同志通过与省发改委、省水利厅领导衔接,已纳入全国山丘区防洪堤建设亚行贷款项目,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将安排15年以上的长期低息贷款3000多万元;在新路河大桥建设资金进一步落实的工作中,我积极配合全翠屏同志,并认真学习她吃苦耐劳、鞠躬尽瘁的工作精神,目前,该项工作在全主任的带领下,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我还通过各种渠道为县里争取以工代赈资金、社会发展资金、旅游建设资金、三产引导资金等,有力地支持了我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三是敢于依法办事,认真开展重大项目稽察工作。两年来,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重点项目有选择性地进行了稽察,纠正了个别项目存在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我县项目建设的合法化、规范化。我分管的县发改局在20__年度被市发改委评为先进单位,我个人被市发改委评为促进发展和改革先进个人。

3、努力促进旅游业发展。我于20__年7月分管旅游以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旅游业发展:一是为加强全县旅游资源的保护和规范化开发管理,组织旅游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旅游资源管理的通知》;对五大自然景观类景区实行全面的封山育林;对黄溪古村和牛眠口古院的人文资源,进行了全面的登记和清理,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二是努力开展景区的评级申报。我们积极向省市衔接汇报,推介__旅游资源,并积极做好迎接评审的工作。今年9月初,省旅游局将荆坪作为国家AAA级景区进行了评审,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将黄溪、康龙评为国家AAA级景区,一步步打造__旅游品牌。三是扎扎实实做好旅游业开发前期工作和宣传工作。我们先后委托省市咨询机构研究制定了《__县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黄溪旅游业开发项目申请报告》等。本人亲自前往康龙、黄溪、荆坪、五龙溪、仙人谷、百瀑峒等主要景区,拍摄了200多幅照片,发送到因特网上,配以必要的文字解说,引起了全国旅游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四是积极开展旅游招商,取得了一定成效。

4、扎实做好物价、统计、驻长办等工作。物价工作:坚持依法治价,组织物价部门全面认真地开展物价检查,加大专项整治和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了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实行价费公示制度,建立价格监测网络,公示率、合格率均达100。我分管的县物价局在20__年度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中名列第一,被评为全市价格工作红旗单位。统计工作:组织统计局加强统计学会和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了统计业务工作水平;认真组织开展全国性第一次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等等。去年,我分管的县统计局被评为全省统计科研先进单位,被评为全市统计工作先进单位。驻长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政务联络、招商引资和接待服务工作,驻长办被怀化市政府驻长沙办事处评为20__年度工作先进单位。此外,组织计划、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民爆公司顺利实施了改制,效果良好。

5、积极推动生态建设。我在分管上述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县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生态建设规划委员会主任。两年来,我组织14个部门的同志,积极谋划生态县建设思路,提出生态建设重大项目。为了学习省外成功经验,我组织有关部门的同志于20__年4月下旬到华东地区考察,并写成了《苏沪浙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考察报告》,被市生态创建办印发,得到市县领导广泛好评。为做好生态建设规划,我亲自起草规划大纲,组织规划班子反复征求多方面意见,几经修改完善,做到集思广益。目前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和县人大审议,进入了实施阶段。

(三)勤政廉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基层领导,我深刻地认识到,工作中必须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勇于拼搏。两年来,我先后到铁坡、铜湾、新建、牌楼、花桥、蒿吉坪、桐木、龙场、新路河、__、泸阳、下坪、炉亭坳等乡镇及部分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调研,落实相关工作。特别记忆犹新的是,为查清我县旅游资源,我曾经与新建、下坪以及县旅游局的同志多次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在山路中行走数十公里,用自己的行动倡导不怕苦、 不怕累的务实的工作作风。遇到关系全县发展大局的重要材料,特别是向省里争取扶持政策和资金的材料,我都要一字一句认真修改,经常加班加点。在日常工作中,我特别注重依法依规按程序办事,注重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我特别注重引导各部门之间工作中的协调配合,要求各部门既要有明确的分工,更要有密切的合作,绝不能因部门利益而影响全县工作的开展。

在廉政问题上,我常常告诫自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福利,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在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的同时,还教育干部职工廉洁从政,做到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不该收的礼品坚决不收,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在往长沙衔接汇报项目工作以及各项接待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在经费支出上的精打细算,尽量做到既节省开支,又能办好事情。同时,我还特别注意在经费支出上的相互监督,包括对我本人的监督以及有关部门同志之间的相互监督。两年来,我本人没有任何不廉洁行为,我分管部门的领导及干部职工也没有廉洁问题上的反映。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两年来,我分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耐心指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也得益于各部门领导和同志们的努力工作。在此,我对各位关心和支持我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的工作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回顾检讨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抓得还不够紧。由于我分管的部门事务较多,工作繁忙,因而放松了学习,使得对一些理论和政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二是分管工作还不尽人意。发展和改革工作,在思路创新、项目策划和争取上级支持等方面还有所欠缺;物价工作,价格监督不能完全到位,乱收费现象还时有发生;旅游工作,旅游业管理还不十分规范,发展速度还不够快;统计工作也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及时;生态建设工作进展缓慢。这些工作都应该还能做得更好,工作上的不足与我这位分管领导有直接关系,我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三是有时候批评同志过于激烈,不留情面。在工作任务压头的时候,如果某些同志不能按照我的要求按时完成我交办的工作任务,从而可能影响项目工作或全局工作的情况下,我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我所分管的部门负责人的年龄都比我大,有些年长的同志受了我的批评就会感到心里难过。但多数同志能够理解工作上的批评与个人恩怨没有关系。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本人工作方法还须不断改进,应该充分考虑同志们的心理承受力,多表扬,少批评。四是对基层工作深入不够。在工作中,宏观指导的多,具体实践的少;呆在机关的时间多,深入基层的时间少;跑省里衔接项目的次数多,下农村了解农民状况的次数少,这种种倾向必须克服。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终身任务,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学习新理论、新经验,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动态。特别是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向领导和群众学、向实践学,多观察,多领会,多读无字之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需要。

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计划每月至少下乡1次,今年之内走遍全县所有乡镇,多听群众观点,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基层状况,积极探索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3、履行职责,务实工作。围绕__的改革和发展,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力争在重点项目建设、旅游产业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促进物价、统计和生态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4、依法行政,接受监督。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接受人大机关的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5、廉洁自律,当好公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绝不,坚持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

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第2篇

孝昌生态旅游业现状

孝昌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碧波千倾、山水一色、风光旖旎的国家4A级旅游区――“绿色天堂”观音湖,有富有浪漫传说的金盆湖等水体生态旅游资源:有奇峰峭壁、怪石嶙峋的大悟山、小悟山等地貌生态旅游资源;有1000多种野生动植物生态旅游资源;有小河明清古街、观山禅寺等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有湖北省农业示范点――观音湖茶果基地、周巷苗木花卉基地、花西鹿园基地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目前,全县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卓有成效,旅游市场日趋旺盛,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旅游体系基本形成,呈现出了较快的发展态势。

旅游产业地位得到确立。孝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经济发展,提出了“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龙头产业和富民产业。目前,全县旅游业基本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规划了旅游产业发展蓝图。2008年,孝昌县委、县政府聘请清华大学专家在原有四部规划的基础上综合编制了《孝昌县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新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旅游活县”战略目标,提出了将观音湖打造成为“绿色天堂,山水印象,武汉休闲第一湖”的科学构想,突出了生态旅游的主题地位。

配套了基础设施。几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实现了各景区路、电、水、通讯、有线电视的“五通”,开发了观音湖至黄陂清凉寨、大悟龙潭湖、孝感双峰山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二、三星级宾馆4家,农家乐40余家;开发了莲台迎客、海豚石岛等景点10多处,大型农业观光园16个,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体系。

加强了宣传促销。一是加大旅游品牌形象宣传力度。编印了景区画册、挂历等旅游宣传资料;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播放旅游专题片、刊登旅游文章及旅游信息。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如观音湖旅游景区成功承办了“湖北省孝文化节”、积极参加在武汉举办的孝感旅游产品推介会和招商项目洽谈会,极大地提高了观音湖的知名度。三是加强了景区对接。主动与武汉青山区、黄陂十大景区、东西湖四大景区对接,并就观音湖融入武汉城市圈和“两型社会”建设与有关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努力打造知名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唱响了旅游品牌。为了充分利用、开发、保护好孝昌独特的生态资源,县委、县政府创新管理体制,成立了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观音湖旅游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改造升级了多项景区硬件设施,成功创建了国家4A级旅游区,提升了观音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引进了旅游项目。观音湖景区已建成三星级电力度假村和全洲山庄,去年又引资近10亿元,拟建设的旅游项目包括湖北观音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建设项目、武汉亢龙太子集团投资2.6亿元的钻石会所项目和君悦体育公园项目、总投资额3000万元的金盆湖三岛开发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会有效地拉伸旅游产业链条,更好地促进孝昌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孝昌县生态旅游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存在矛盾。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18平方公里,集山、水、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天然氧吧”、“绿色天堂”,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是孝昌65万人的饮水源,如何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迫在眉睫。二是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全县旅游促销投入不足,旅游市场开拓乏力。三是旅游人才储备不足,需要大量经过正规培训、既有较强专业技能又有综合知识的人才。四是景点开发不够。旅游景点开发明显滞后,不够成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独特的孝文化、观音文化、民俗文化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一部分景点甚至没有文化底蕴。

孝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定位

根据生态旅游的特点,结合孝昌县旅游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将孝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作如下定位:立足生态景观、山水兼备的自然资源,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内抓景点开发和行业管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提升特色文化内涵,培育精品景区:优化旅游环境,完善配套功能,强化市场营销,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态旅游层次,唱响观音湖“绿色天堂、山水印象、武汉休闲第一湖”品牌,全力把观音湖打造成为“中原一流、湖北知名,集休闲、度假、会务、户外拓展为一体”的中南旅游胜地。

具体工作思路是:

1.围绕一个目标: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突出三大特色:重点突出纯净水资源、生态山体森林资源、特色文化资源。

3.开辟四条旅游线路:根据景区特色和交通情况,开辟观音湖旅游、孝昌县域旅游、大武汉旅游线及小河古镇游――金盆湖爱情之旅――观音湖群山故事游――大悟山访仙等四条旅游线路。

4.规划四个旅游区域:即观音广场商业(接待)区、金盆湖民俗游乐区、观音湖水源保护及游览区、大悟山观光体验区。

5.开发和完善其它二十个旅游景区、景点,如小观山寺、东篱山居、坝外听涛、双狮望月、阳氏宗祠、大悟仙踪、金顶论道等。

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建议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观音湖品牌。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景区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定期对环保责任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和检查。二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景区内项目的立项审批制度,强化现场执法检查。三是狠抓农业污染控制工作,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发展无公害食品,做好农业改水改厕、农业资源利用和畜禽粪便还田等工作;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快农业生态建设,恢复水体生态功能。四是加强旅游业科学管理,加强观光、住宿游客的环境保护教育。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拓展旅游市场。一是挖掘市场抓营销。结合观音湖旅游产品特点,以武汉客源市场为重点,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促销。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突出观音湖水上游、休闲度假游、生态观光游、商务会议等特色。二是采取“借船出海”方式,全方位地宣传造势,提升观音湖的知名度。三是利用媒体抓营销。继续以省内报纸、电台、电视台为平台,推介孝昌旅游产品。四是加大观音湖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实现旅游商品个性化、多样化。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旅游业发展平台。主要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通过大项目带动景区大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景区景点建设;逐步完成景点的包装升级等。

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第3篇

关键词:环境科学;生态产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二)生态旅游的特征

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三)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

生态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这在国内外的旅游研究者中均已经达成了共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概括为,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生态旅游资源,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具体而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维护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承德的生态旅游

(一)承德市的旅游现状

承德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周围毗邻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及河北省唐山、秦皇岛、张家口等地级市。“十一五”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46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3亿元,保持了年均16.8%的增长速度。通过跨越式发展,承德旅游呈现出皇家文化与生态休闲同步、城市与乡村联动的喜人局面。

“十一五”期间,承德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新目标。五年共引进重点旅游项目96个,完成投资218亿元。其中,承德皇家围场体育休闲基地一期、双滦元宝山滑雪场、东杉假日酒店一期、蒙古大汗行宫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已基本完工,碧峰门民俗文化街、元宝山山地体育文化公园、中国承德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区、隆化御泉湾温泉度假庄园等项目建设正在顺利建设。不断涌现的新项目催生出日益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承德旅游形成了新的产业布局,加快了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产品的发展。

(二)生态产业形式十分多样

生态产业即将成为承德市经济建设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生态产业的形式已经发展出很多形式,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生态种植园、生态餐厅、生态旅游和屋顶绿化等等。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生态餐厅有如将饭桌搬进了森林里,提供一种舒适祥和的就餐环境,这种方式深得大家的喜爱。屋顶绿化是比较新的技术,还未大范围的应用,在屋顶让种植绿色植物,能有效的保护屋顶墙体,能大大增加墙体寿命,并有效减低室内温度节省空调电力。

(三)承德市生态旅游建设应提高的地方

加强项目建设、提高生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是生态旅游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如果旅游供给水平上不去,那么生态旅游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承德与海南、昆明、桂林等旅游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旅游业缺乏资金投入,旅游项目建设相对滞后,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形不成规模,缺少新的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因此今后要把项目工作作为生态旅游的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谋划、建设一批能带动全局的大项目,改善旅游产品过于单一的现状,提高生态旅游产业的供给能力。

参考文献:

1、晏路明.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等.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1).

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第4篇

党政统筹政策支撑

坚持把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县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的创建工作指挥部,聚合12名县领导和全县28家部门、11个乡镇,构建全域旅游网格化推进机制。高标准规划编制旅游引领、多规融合的《米易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系列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整合各类资金,2019年以来先后投入涉旅资金1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亿元,确保大手笔引领旅游产业精准定位、大投入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品牌全域推动

坚持“景城一体、产城融合”规划建设县城,建成生态湿地公园、龙爪山森林公园、儿童主题公园、滨河景观长廊、环湖骑行绿道、慢游步道等一大批城市景观景点。坚持以阳光生态康养融合全域旅游发展,立足海拔高度、温度、湿度、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六度”资源禀赋”新理念,建设“全时、全龄、全域”“养生、养心、养老”“避暑、避霾、避寒”康养品牌,形成了“侯鸟式”“度假式”“定居式”康养旅游模式,抗衰老治未病、运动健身、森林康养、温泉养生度假、古村落民宿体验等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坚持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建设农业景区6个、产业基地景区8个,形成了集旅游度假、采摘体验、农耕文化、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业态。坚持以重大文旅项目引领全域旅游,加快金杯半山·米易太阳谷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和3个特色康养村、20个康养旅居点、14个医养结合点等总投资350亿元的5115康养旅游项目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多业融合的阳光康养旅游产业体系。

完善功能优质服务

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公路服务区、客运站,旅游导视系统、旅游智能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新客运站、高铁站建成投用,开通县城至机场旅游专线,景区旅游专线公交链接全域,形成内通外联、四通八达的城乡路网。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构建了完备的旅游大数据资源体系。

监管到位市场规范

推进旅游一体化管理,全面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建立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制,加大联合执法监督力度,定期检查景区、酒店等旅游设施安全,建立暗访动态监管机制。全面提升涉旅企业服务品质,定期开展旅游质量服务提升活动,推动旅游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确保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厚植生态绿色发展

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全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龙爪山森林公园生态治理等生态环境打造提升,强力推进山水田林湖草综合治理,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64.3%,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99%以上,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过3000个,是“中国天然氧吧”。结合乡村振兴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景区、廊道、村镇周边实现绿化、美化、花化、净化,营造了宜居宜业宜游大环境。

全域营销提升形象

围绕“中国颛顼文化之乡”和“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做足文章,常态化举办“颛顼故里、游学之旅”文旅体验活动和颛顼龙舟大赛、傈僳族约德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成功培育了米易灯会、花会、庙会、元宵焰火晚会节会品牌,持续开展“清凉度假·在米易”“深呼吸·在米易”等系列活动,筹办国际摩托艇公开赛、皮划艇激流回旋冠军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拳王争霸赛等体育赛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在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区域中心城市开展宣传推介,“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改革创新引领示范

体制创新。编制《米易县乡村民宿发展规划》,制定《米易县民宿发展支持政策》、《米易县民宿发展评定标准》,保障了民宿建设从布点、选址、规划实行一站式服务,开发鲜花里、全季康晃桥上等中高端民宿。融合创新,米易县率先提出“以阳光生态康养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将发展阳光生态康养旅游作为战略目标强力推进,实现了从单一型旅游向阳光生态康养旅游融合发展创新突破。扶贫创新,聚焦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激活乡村资源,打造乡村民宿度假区、特色农业采摘区、非遗观光体验区,“非遗助脱贫”入选四川省旅游扶贫典型案例。营销创新,在稳定成渝滇康养群体的基础上,深化与一线城市及友好城市区域合作,与成都、重庆、武汉、南京、西安5城知名旅行社签订旅游合作开发协议,川、陕、京等已将米易作为老领导休养、旅游定点之地。米易,发展全域旅游其势已成,这个成渝地区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后花园”,正逐步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关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的汇报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的汇报》,请予审议:

一、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自2016年11月我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以来,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和《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评价指数》标准,全县上下紧扣旅游“121”总体目标,在“全”上着眼、在“域”上发力,积极推动旅游产品全域布局、旅游要素全域配置、旅游设施全域优化、旅游产业全域覆盖,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一)突出党政统筹,形成创建合力。一是会议推进。去年8月14日、10月10日、11月5日、12月11日县委主要领导先后主持召开了“两区”创建工作会办会、推进会、过堂会、项目汇报会,确立了“121”总体目标,设立了全域旅游创建经费和旅游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了30个全域旅游招商项目。今年3月28日,我县又召开了全县旅游工作会议,把“两区”创建工作列为全年工作的重点。二是组织领导。成立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月会办、分管领导周推进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强化考核。出台了《盱眙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考核办法》,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今年,还将旅游项目单列考核,通过产业考核和项目考核“双考核”机制,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和创建工作。

(二)突出规划引领,构建整体格局。一是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去年我县编制了《盱眙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11224”(即一心、一环、两核、两廊、四区)旅游空间发展布局和“1358”(即1大机制、3条路径、5大核心和8大公共服务)的创建实施路径,并编制了《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精品线路规划》、《营销体系规划》等3个专项规划。二是强化项目规划。天泉湖度假区编制了《天泉湖部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天泉湖星空民宿改造规划》等9个项目规划,明祖陵景区编制了《明祖陵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等3个项目规划,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编制了《第一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第一山公园详细规划》,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编制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环境提升规划》。按照“闲情闲趣,慢行漫游”的主题定位,旅游局编制了《S601风景道概念规划》。

(三)突出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业态。一是加快景区提升。县文体旅游集团投入3800余万元,实施55个项目,对铁山寺等4个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二是推进项目建设。按照招引落实一批特色旅游项目的要求,对外了30个特色旅游招商项目,并实施第一山古城改造、大云山遗址公园、紫霞岭酒店等28个旅游项目建设。三是注重产业融合。结合我县一二三产业特点,启动官滩霍山村、旧铺茶场、润鸣农业物产馆、风藤中草药基地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实施了第一山古城改造、大云山遗址公园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初步培育了福标蜂文化等一批工业旅游项目,龙虾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星空小镇入选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

(四)突出要素完善,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建设集散中心。启动龙虾小镇会客厅和宁淮产业园游客集散中心2个一级集散中心规划和建设,天泉湖度假区、第一山、黄花塘均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明祖陵也对游客服务中心进行了提升。二是推进厕所革命。全县新(改)建A级以上厕所20余座,主要景区厕所全部达到A级以上标准。三是完善交通标识。S601旅游风景廊道规划设计完成,新设置113块外部旅游交通指示牌,基本实现无障碍通行。四是加强人才引培工作。柔性引进人才13人,并建立旅游专家库,组织开展旅游大讲堂六期,举办盱眙金牌导游大赛,组织参加全市星级导游培训与讲解大赛,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竞赛”活动,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五)突出宣传推介,塑造整体形象。一是开展品牌策划。委托南京麦肯品牌咨询机构策划了《盱眙旅游品牌升级及推广方案》,形成了“须夷之间,恋上盱眙”等五套方案和春夏秋冬四季品牌形象、媒体传播方案。二是开展龙虾IP塑造。与广东易动文化传媒公司合作,拍摄动漫大电影《美食大冒险》,开发盱眙文创和旅游产品。三是开展赛事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了跑骑跑、天泉湖国际星空露营大会——“陪你去看流星雨”、金陵天泉湖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等系列活动。四是开展形象宣传。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分别开展以“山水绿城、龙虾之都”、“梦中的星空度假天堂”等3个主题宣传片,在南京高铁站进行“盱眙不仅有龙虾”等灯箱户外旅游宣传。与江苏电视台全面合作,推广盱眙全域旅游品牌形象和旅游资源,利用广电台、现代信息中心等县内媒体,开通全域旅游创建旅游频道和旅游专版,及时向社会展现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成果。

(六)突出改革创新,完善保障机制。一是组建组织机构。为全面推动天泉湖部级度假区工作,成立了天泉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天泉湖度假区管理服务中心;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成立了“1+3+N”中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市场监督管理旅游分局,并在天泉湖度假区设立综合诉调执法中心。二是加强旅游扶持。把旅游项目纳入绿色通道重点项目体系管理,简化程序,保障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出台了《盱眙县旅游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和全域旅游创建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设立创建专项经费3000万元和旅游发展引导资金2000万元,用于旅游发展和创建工作资金保障,利用引导资金开展了星级龙虾旅游饭店、旅游商品专营店的评比活动。三是引进市场机制。成立了县文体旅游集团,打造百亿级文旅产业;与上海复星集团合作,委托复星爱必侬旅游公司管理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北京龙泉寺签约入驻铁山禅寺。

二、创建工作存在问题

我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创建标准相比,与先进县区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缺少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智慧旅游体系等;二是旅游综合管理不够完善,缺少旅游综合执法人员,没有建立健全旅游统计体系;三是旅游产品供给不够充足,没有新增高等级的旅游品牌;四是旅游业态发展不丰富,缺少参与性的旅游项目;五是“旅游+”产业融合不够充分,缺少旅游新业态项目。

三、下一步创建工作重点

2018年,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决胜之年和天泉湖部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奋战之年。我县将继续紧扣旅游“121”总体目标,围绕“11224”的总体布局和“1358”的创建路径,按照“五个更加注重”的工作要求,对标找差,补齐短板,力保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泉湖部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实现全省再进位。

(一)更加注重机制体制完善。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大旅游观念,继续执行“月会办、周推进”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考核标准,细化目标考核任务,定期进行督查考核。按照“1+3+N”旅游执法要求,成立旅游执法分局,在龙虾小镇会客厅一级游客集散中心、天泉湖、第一山景区设立旅游综合诉调执法中心。完善旅游产业和旅游项目双项考核,激励促进全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企业标准化培训与长效化管理,继续举办“旅游大讲堂”等活动,全面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二)更加注重旅游产品打造。围绕“一南一北”两个核心,按照“高端化建设、一体化布局”要求,强力推进去年的30个特色旅游项目的引进与落地。天泉湖度假区加快环湖路改造、星空谧境、星空民宿等项目建设,明祖陵积极推动停车场、水杉林游步道等项目建设,不断丰富景区旅游产品。文体旅游集团加快景区功能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盱眙礼物”旅游商品研发,培育、授牌一批旅游商品专营店。农旅部门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一批星级农家乐和金宿级、银宿级民宿。

(三)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发展。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树品牌、三年见效益的目标,建设天泉大道生态风景廊道,推动“旅游+交通”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建设第一山历史文化街区、大云山汉王陵遗址公园,推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按照乡村旅游“126工程”,怡亨酒庄创成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旧铺茶场、韵园生态农庄争创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培育霍山村田园综合体等6个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农业”融合发展。按照旅游特色小镇的标准,重点培育星空小镇、清凉湾小镇,推动“旅游+小镇”融合发展。按照工业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培育日高蜂福标蜂产品等工业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工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天泉湖部级水利风景区品牌效应,编制淮河入湖口风景廊道规划,推动“旅游+水利”融合发展。

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第5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时间、有能力、有意愿去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而旅游正是其中一项重要选择。旅游可以开阔眼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但这需要以旅游目的地良好的环境质量、协调的人文景观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呼唤旅游的生态化,即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业形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载体,是肩负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是破解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金钥匙。其核心就是倡导保护环境,统筹兼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生态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展旅游活动。本刊为探索生态旅游发展路径,促进生态旅游转型升级,助推生态文明建设,邀请了部分生态旅游研究者、从业者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研讨,为生态旅游未来发展问道探路。

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新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关系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多个方面,在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总纲领的推动下,“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生态养生”等概念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旅游休闲的需要,在增加更多目的地、增加更多内容、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保护,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玮提到,我国生态旅游正赶上了发展机遇期,内外因共同促进生态旅游大发展,尤其是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的逐步出台,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呼唤旅游的生态化,要求参与者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呵护。然而,当下我国的旅游业依然存在不少急功近利、过度开发、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所张佑印博士谈到,基础设施的过度建设、活动范围的不当扩大、超承载能力的开发、环保设施建设不到位、运行不正常等现象并不鲜见,都不同程度地导致旅游地生态被破坏、环境受污染以及景观退化等恶果。这些都违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必然对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形成阻碍。因此他强调,发展生态旅游要在建设生态文明精神感召下,更充分地考虑生态保护的需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科学谋划、系统布局、统筹安排的能力和水平。在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产品设计、内容安排等方面综合考虑开发保护和长久发展要求,做到布局合理、环境友好、特色突出、优势显著,实现生态有保障、发展有后劲。

发展生态旅游难在何处

由于国内的生态旅游发展时间较短,有很多地方仍不完善,在生态旅游的认识、规划设计、协调管理以及日常的宣传教育等方面都亟待提高。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曾对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三点梳理:一是生态旅游认识不清,概念泛化。一些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缺乏对生态旅游的完整认识,仅仅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产品、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这种标签式使用直接导致把大众旅游的开发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照搬到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不当,对生态环境构成隐患。二是相关规划交叉,环保监管能力不足。一些旅游开发项目缺乏全面科学的环境规划,一些自然保护区规划、经济发展规划、企业旅游发展规划都在景区内发生作用,规划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存在相互交叉、冲突的现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旅游发展规划中也尚未发挥有效作用,一些景区日常的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时有发生。三是社区参与不足,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发挥不够。当地社区往往被排除在生态旅游发展之外,不能全过程参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仅仅出售一些简单的旅游商品,当地社区受益的比例不高,无法调动当地居民主动参与维护景区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谈到我国生态旅游现状时说,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一个良好基础和条件。对大多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要在立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上,增加效益。如此不仅可以发挥生态资源的巨大价值,也可以促进当地加快以旅游业为重要支撑的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当地人民发家致富。然而,他也指出,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决杜绝一切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开发,经济效益应服从于生态效益。他提及目前在我国有些地区不顾长远利益,过度利用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破坏甚至不可恢复,最终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有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在没有正确分析形势和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开发,结果效益低下,浪费了大量的人、物、财力。这些都是应该坚决避免的。

生态旅游模式创新的关键

当旅游者已不满足于单纯追求观感上的享受,而更重视实际体验和参与时,生态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就不断被提上桌面,一种全新的综合型、多业态的生态旅游样式呼之欲出。

以投资生态旅游地产为主业的深圳七彩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国军认为,生态旅游在未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从保护生态到享受生态,从偶然性消费行为到既定养成的生活习惯。闫国军以他们公司在广西巴马、云南丽江、西双版纳等地生态旅游项目为例展开分析,从单纯的发起生态旅游项目到为消费者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个人的休闲养生度假方案,包括旅程预定、生态体验项目、健康检测、信息化管理、健康购物等系列化增值服务。他提出一种将休闲度假、生态养生以及旅游地产、养老房产融为一体的新型生态旅游形式——依托美丽的景区或者改造现有的生活环境,建立生态养生度假基地。一方面为参与者打造休闲度假游服务,一方面又通过生活环境的改变引导参与者生活习惯的改变,在参与者体验生态健康的旅行之余潜移默化成一种生活方式,从而引领集休闲度假、生态环保于一身的生态旅游新风尚。

张佑印对闫国军所倡导的生态旅游新样式给予了肯定,他认为旅游地产、养老房产是利国利民的项目。他结合对国外一些生态旅游模式的研究,为我国打造专业化、综合化的生态旅游升级样本提出建议。他指出新型生态旅游是建立在一种资源优势基础上,不断挖掘外延价值,做深产业链,打通上下游关节,为参与者提供由身到心、由心到情的打包服务,使参与者在单次旅游过程中唤起长期参与、永久参与的意识,从而在日常生工作活中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进行生态养生活动,把生态化的旅游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点点滴滴中。

邓荣霖以生态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为核心展开论述,他评价闫国军所倡导的生态旅游样式是一种创新,并就“如何处理好市场机遇与环境的挑战”、“内部制度建设与外部竞争的关系”、“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文化结合”三个方面对生态旅游相关企业提出建议。他认为,生态旅游企业必须树立消费者利益第一的企业定位。只有当消费者参与到旅游中,能真正获得生态体验和享受,才会促使他们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带动更多人养成保护、呵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如何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创造收益的同时带动更多参与者去重视生态环境,自觉养成保护生态环境乃至引领一种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应该成为生态旅游企业崇尚并追寻的价值。邓荣霖教授建议生态旅游相关企业要对从业者进行系统的培养,以硬性的管理制度和软性的企业文化这“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手,去引导消费者与景区、旅游活动与生态环保之间建立起和谐的默契,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居民达成共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生态旅游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核心,也是生态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方式的主要特征。张佑印、邓荣霖就外部环境、内部主体、合理宣传与自我约束等几个层面为生态旅游新局面开拓提出了建议。

首先,要完善生态旅游政策、法规、标准。张佑印指出,全国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发展生态旅游作出了具体安排。此外,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评分实施细则》,这些文件的印发和实施必将对加快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水平提升起到重要作用。而新近出台的新《旅游法》更详细、具体地对旅游产业、生态旅游发展作出规定和约束,使生态旅游在法律的护航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要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吴晓青认为,发展生态旅游,要科学编制规划,更要严格的环评检测机制。应明确规划审批程序和内容要求,确立规划的法律地位,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同时,还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特别是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限制开发区域,要根据其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对生态旅游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防止规划和项目设计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三,要提高科技含量,推广试点示范经验。邓荣霖倡导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加强生态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他表示,要提高生态旅游科技含量,就要积极引入现代新科技,如推广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污水、垃圾处理回收利用等先进技术,防止生态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要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示范点建设与推广,静心打造一批经得起环保部门专业环评和消费者口碑评估的生态旅游样板,为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提供范例,形成辐射效应,推动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第四,要加强宣传教育,鼓励社区参与。张佑印表示,生态旅游专业化程度较高,要加强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建立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生态环保意识。此外,如何与当地社区、居民处理好关系也值得研究,通过开发生态旅游带动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是生态旅游价值得以实现的保障。只有尊重当地的特色,尊重景观、文化的差异性,才能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以经济效益促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最后,要加强协作,严格监管。生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活动,涉及诸多部门和领域,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邓荣霖建议要建立联合监管的长效机制,推动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制度的落实。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主动做好服务,联合旅游、发展改革、财政、建设、林业、国土资源、水利、农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推进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第6篇

关键词:乌岩岭 保护区 生态旅游 探讨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19-03

乌岩岭部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泰顺县西北部,属洞宫山脉,西与福建省的寿宁、福安接壤,北接浙江省的文成、景宁县,地处北纬27°20′52″-27°48′39″,东经119°37′8″-119°50′00″,总面积18861.5公顷。区内山清水秀、气象变幻、莽林壁松、飞瀑碧潭、鸟语花香,是开展自然保护、生态观光、寻幽探险、避暑度假、体闲娱乐于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的极佳之地。近几年,保护区管理局紧抓机遇,坚持“以旅游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方针,开发保护区旅游资源,发展社区经济,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中低山、低山的大面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为生态环境背景的丰富珍稀的森林和生物资源。少数民族风情、奇异水域及其它旅游资源是对保护区主体旅游资源的多样性补充,与生物旅游资源融为一体,集“野、奇、秀”等于一身。

为详尽统计和反映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2003年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为依据,对乌岩岭部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共分为7大类17种类型,共49个旅游项目,其中地文景观类项目6个,水域风光项目5个,生物景观项目8个,天象与气候景观类项目5个,建筑与设施类项目11个,旅游商品类项目4个,人文活动类项目10个。并对资源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得分为85分,属于四级旅游资源,为国家优良旅游资源,详见表1{1}。

1.天然本底的绿色氧吧。乌岩岭属于“南岭闽瓯中亚热带”气候区,常年温暖湿润,季风交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具有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色。年降水量平均为2195.8毫米,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在85%以上,森林气象“绿洲效应”很明显。乌岩岭位于浙江省第四大河飞云江之发源地,飞云江主干道和多支支流均源于白云尖之麓。水资源条件十分优越,水能潜力可观,天然水质良好,有机质含量很低,符合国家地面水一级标准。通过对土壤、水、空气、动植物体的测定,其重金属元素与有毒物质含量大大低于环境明显污染区域的相同物质的含量,整个环境质量保持着天然“本底”。专家们称乌岩岭是“动植物的最佳净界”。

2.雄峻奇特的山岳地貌。乌岩岭地处浙江永嘉—泰顺基底坳陷带的山门—泰顺断陷区内,为洞宫山脉南段。其特点是山峦起伏、切割剧烈、多断层峡谷、地形复杂。千米以上山峰17座,彼此衔接,连绵延展,成为乌岩岭主要的地形景观。主峰白云尖1611.1米,为温州第一高峰,站在峰顶,可远眺周边五县之轮廓。

保护区内气象景观也非常丰富,一年四季气象万千,变幻无穷;区内满布因侵蚀地貌所产生的飞瀑、绿潭、陡涧、叠嶂等景点,如飞云瀑、豹跳峡、鸳鸯池、金针湖等,有的气贯长虹,有的似天宫花园,野马狂奔,雄浑壮观,妙不可言。

3.绚丽多彩的植物王国。乌岩岭地处中亚热带南北亚热分界线上,是南北植物汇流区。区内地形复杂,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所以,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调查统计,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50种,占浙江省植物种数的50%以上,是重要的天然“生物基因库”。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许多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种类,有国家Ⅰ、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中华水韭、莼菜、南方红豆杉、伯乐树25种,还发现浙江雪胆、泰顺杜鹃、泰顺凤尾厥等6个植物新种和33个浙江新分布种{2}。

同时乌岩岭保存着大面积完整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是华东地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代表。保护区森林四季林相各异、色彩斑斓,处处可见参天的古树、交错的古藤、厚实的苔藓、罕见的珍果以及绚丽的花朵,还有神奇的板根、“空中花园”等中亚热带原始森林现象,让人流连忘返。

4.奇妙有趣的动物乐园。动物地理分布和区系组成上有华南区特色,已查明的有脊椎动物4纲27目81科218属342种,其种类占浙江省种类的53%。脊椎动物中以鸟类最多;有昆虫15目131科1041种,其中蝶类有22科54属85种。区内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云豹、金钱豹、黑麂、金雕、白颈长尾雉、金斑喙凤蝶等8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豺、白鹇、斑羚等42种,列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大紫蛱蝶、白额山鹧鸪、红胸啄花鸟、眼镜王蛇、毛冠鹿、狐等33种{2}。

世界濒危鸟类黄腹角雉野外饲养场、蝶中皇后金斑喙凤蝶和会飞的花朵巴黎翠凤蝶栖息的百鸟园、千姿百态的猴园,还有林中上窜下跳的松鼠、漫步飞翔的白鹇、成群结队的候鸟……将带你进入一个不同寻常的动物世界。

5.神秘独特的民俗风情。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的民俗风情资源,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内的畲族聚居区。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山区。保护区内有司前、竹里等2个畲族自治乡,紧邻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县。此区域内的各民族原住民和睦相处,耕耘劳作,在长期的生息繁衍中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情,至今还保留了一部分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如哭嫁妆、跳婚舞、耕田唱山歌、对歌盘歌、送斗米、焐年猪、吃乌米饭、拖鞋礼、讨百家银等,还有以千柱落脚房和土墙厝为典型代表的民族建筑。

6.美丽动人的人文传说。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内有许多的古迹遗址、神话传说等众多人文旅游资源。司前狮子岗附近一带在商(约公元前十六~前十一世纪)就发现人类活动痕迹,并留下石器和古陶碎片{3}。距今1000年的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乌岩岭附近便有人考中状元。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均有义者、勇者在乌岩岭地区留下足迹。区内至今还保留有许多的古迹遗址、传说故事等,如司前狮子岗遗址、万斤窑遗址、徐履墓、王氏家族古墓群,以及吴德祥溢死百丈林、黄廖天战死杨寮、红军挺进师首战乌岩岭等传说故事。

二、发展生态旅游的原则

根据生态旅游的特点,结合保护区发展旅游的特殊性,乌岩岭开发生态旅游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保护第一原则。乌岩岭是部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生态环境、生物物种是工作第一要务。生态旅游是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旅游活动,目的并不是发展旅游,它只是一种改善保护区收入、促进周边社区共同发展的手段,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保护区。因此,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一是要合理科学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的旅游活动只能在实验区开展。旅游规划要有利于保护目标和功能的实现,旅游项目、活动线路、游客容量等设计都必须以不影响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为前提。二是规划要分步骤实施。旅游项目不能盲目开发,要坚持条件成熟的先开发,未成熟的予以保护,分批次实施规划,以免造成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2.和谐共处原则。旅游项目产品设计要体现保护区的自然景观、资源特色,以及当地一些原生态的民俗风情。旅游设施建设风格要与保护区特色相协调,选择材料要环保生态型;建设工期要避开野生动物繁育期,控制建设性噪音;保护区内除了必要的游步道、沿途廊桥、茶楼、公厕等配套设施外,其他游人服务中心、接待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都须建在实验区;游览线路设计要避免野生动物繁育、取食点和动植物分布密集区等。营造一个轻松、自然、回归的生态休闲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与社区双赢互利原则。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社区经济,生态旅游的开发离不开当地社区的密切参与,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与社区的共建互赢。保护区的旅游规划项目要包含社区旅游内容,如农家乐、农家旅舍、畲族文化、民俗风情表演等。当地群众可以参与到保护区的景区开发建设中来,获得有偿报酬;还可以直接开展一些旅游项目,提供旅游服务、食宿、农家采摘、舞蹈表演、出售农产品等,促进整个社区的经济发展。

4.旅游产品多样化原则。生态旅游产品应该多样化、内容丰富灵活,既要有综合性旅游项目,也要有一些适合专业人士的单项旅游项目。乌岩岭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当地民俗风情,应侧重开展“登温州之巅、寻飞云江源、探原始森林、赏黄腹角雉”四大项目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同时也可开展一些登山、探险、风光摄影、漂流、民族风情游等特色旅游活动。

三、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进度缓慢。乌岩岭作为部级自然保护区,业务由林业部门管理,行政归地方政府管理。由于多头管理,保护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审批程序繁琐,地方政府权限受制较多,加之资金配套困难等问题,乌岩岭游人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旅游配套服务功能跟不上。目前仅一座宾馆投入使用,只能接待少量的游客,不能满足大批游客的需求,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2.管理保护难度增大。随着乌岩岭生态旅游的开发,游客来访人数的增多,保护区内现有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无法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再者,一些游客不文明活动及行为,如乱丢乱弃、乱采乱挖、乱刻乱画、乱窜乱游等,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干扰、破坏,对保护区的正常管理带来了影响,加大了保护管理的难度。

3.旅游服务质量不高。随着对生态旅游深入认识以及一些深层次文化的知识型游客的增加,人们对生态旅游的寓教于乐、寓学于游的要求也越高。乌岩岭尚处于生态旅游发展初期,管理体制尚未健全,服务水平薄弱,尤其缺乏专业森林知识讲解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受到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同时,管理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倡导游客进行绿色文明消费的责任意识不到位等{6}。

4.旅游产品和组织形式简单化。目前乌岩岭生态旅游以观光游览森林资源为主,一些生态互动、娱乐、休闲等项目开发不够,游客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由于旅游产品和组织形式过于简单,导致周边社区群众参与度不够,群众没能开展与乌岩岭生态旅游相配套的旅游产品,当地一些极具特色的畲族风情、民俗文化也没能展现给游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措施

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经过这几年的开展实践,生态旅游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景区管理、项目改善、旅游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1.不断完善旅游规划。随着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和生态旅游的发展,乌岩岭旅游会日益红火,游客也会越来越多,保护区的旅游容量承载力就会超限。为了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应该在原来的旅游规划上重新进行科学规划,把保护区景点合理划分为大众旅游区和生态旅游区。将一些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不高的景点、景区规划为大众旅游区,而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较高的景区,则只能开展对环境影响很小的生态旅游活动。这样做通常是牺牲0.1%的自然保护区来满足大众旅行者想进入大自然的好奇心,从而达到保护99.9%的自然保护区的目的{7}。

2.优化生态旅游条件。由于项目审批程序繁琐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乌岩岭游人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旅游配套服务功能跟不上,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保护区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力度,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快乌岩岭各项旅游建设工程的建设进度,加快完善旅游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

3.健全市场运营体系。目前乌岩岭生态旅游日常经营活动主要靠保护区有限的事业经费来维持,没有投入过多的力量发展旅游,导致旅游发展步伐较慢。乌岩岭生态旅游要提升到一个新的起点,就必须走向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机制。可以通过引入资本运营机制,按照市场经济原则组建集生态旅游、绿色消费等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企业,不断提高旅游的规模经济效益{8}。

4.加强景区经营管理。生态旅游地能否持续发展决定于其开发与管理科学化与生态化程度,是否达到既能在开发与管理中维护旅游地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又能为旅游者提供回归自然的旅游体验,其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旅游管理者的素质{9}。以乌岩岭景区目前的管理服务状况看,急切需要一支高素质能力的管理服务队伍,包括旅游经营、森林导游、景区管理、酒店管理、医疗服务、林业、环保等众多学科的专业人才,对乌岩岭生态旅游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以及一些体现保护区特色的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开发。

5.加大旅游文化建设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积极开发乌岩岭保护区的旅游文化,打造以“黄腹角雉”主题为首的自然生态文化和保护区红色革命、畲族风情、民俗传说等民间文化。同时,应积极开发一些以本地特色为主、科技含量高的旅游项目和产品,满足来自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塑造乌岩岭的生态旅游精品区新形象。

6.加强客源组织。乌岩岭保护区地处山区,离周边大都市有一定距离,因为交通条件限制了大批量的散客自行游和消费。为了增加客源,乌岩岭景区在客源组织上应以接待团体游客为主,与当地县旅游部门联系,多与毗邻县、市旅游社合作,并加强与福鼎、温州等周边景区的联系,相互之间介绍客源。同时,还要加强旅游宣传力度,提高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知名度,以扩大客源。

注释:

{1}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乌岩岭部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011

{2}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乌岩岭部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1

{3}泰顺志.泰顺县人民政府史志办,2005

{4}庞振刚.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经济,2001(5)

{5}李俊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4)

{6}浅析生态旅游中的导游服务,网上资料

{7}李正波.高黎贡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生态经济,2001(5)

{8}王永安.王永安森林经理文集,1999

{9}梁锦梅.生态旅游地开发与管理研究.经济地理,2001(5)

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第7篇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届六次全会关于塑造高质量的旅游明星城市的最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今后三年(2018-2020年)内钟楼区在推进旅游明星城市建设中打造近悦远来龙城会客厅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根据省委“六个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和常州塑造高质量旅游明星城市的总体要求,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以发展“全域旅游、大众旅游、优质旅游”为目标,深度挖掘和利用钟楼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以水为脉贯通全域,围绕古运河、新运河和新孟河三条水系打造富有江南水韵特色的古城、新城和慢城,按照“做优特色、做强精品、做响品牌”的发展思路,围绕古韵江南、时尚都市和野趣乡村的三大特色主题,统筹推进规划引领、商圈振兴、精品塑造、产业融合、项目攻坚、产业支撑、城市营销、环境提升等八大行动,把钟楼建设成为常州的龙城会客厅和长三角知名的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方向和重点

围绕古韵江南主题,以城市“双修”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引领,展现龙城会客厅古城风貌。按照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理念,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改造工程,系统保护历史街区、历史街巷、历史建筑,重点推进南市河、大庙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设,保护修缮李伯元、夏家大院等名人故居,整体提升南大街文化旅游区质态,着力恢复老城厢的历史空间形态。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和完善沿大运河两岸慢行、亮化系统等基础设施,充分挖掘保护沿线历史文化遗产、工业遗存,稳步推进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大项目,再现运河文化风貌;进一步提升运河五号文创园质态,加快米码头壹号项目建设,打造三堡街沿运河文创休闲街区。

围绕时尚都市主题,以打造龙城第一商圈为引领,展现龙城会客厅都市风情。钟楼区是龙城的文脉、商脉所在。促进以南大街、荷花池街道为核心的中心城区文商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潜在价值,提升环境品质,植入全新业态,不断提升商贸、拓展商务、创新商业,打造龙城第一商圈。重点规划推进南北大街商圈融合和以延陵西路为主轴的新世纪新锐文化生活广场、正方京城街区、南大街街区、莱蒙街区、吾悦广场联袂成片发展,梳理优化现有业态和商业模式,提升购物体验;重点推进嘉宏星光世界、金鹰世界等旗舰型商业综合体项目;重点打造延陵路两侧特色主题楼宇和特色休闲购物美食街区,培育中心城区“众创空间”拓展商务发展空间;实施品牌集聚工程,唱响老字号(十大名点)、引进新字号(首进品牌)、培育原字号(首创品牌),促进商圈业态更新和消费升级。

围绕野趣乡村主题,以生态绿城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展现龙城会客厅田园风光。促进旅游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打通道路节点,贯通运河桥梁,提升绿化环境,营造精致空间,打造“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花园城市。重点推进区镇主要干道和钟楼新城跨运河桥梁建设,构建便捷交通网络;重点推进环钟楼新城绿色廊道和大运河十里滨河廊道建设,串联起多个生态主题公园,构建“一轴一圈多点”的绿色生态空间;重点推进北港老街、“灯文化”运河慢村建设,营造老房子新生活的休闲时光;重点推进新孟河滨河生态廊道、邹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殷村职教特色小镇建设,打造郊野慢生活的田园风光。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贯彻全域旅游理念,通过三年努力,建好“城市园林化、乡村生态化、景城一体化”的花园式龙城会客厅;深挖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五色旅游”品牌主题旅游新名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营造“四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买得称心、玩得开心)旅游市场环境。

具体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全区新增1个4A级景区(皇粮浜湿地公园)、1个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佳农探趣)、1个3A级景区(安基村美丽乡村);实施大运河文化带等全域旅游相关建设项目,累计投资超60亿元;培育年旅游收入超亿元企业2家以上,全省旅游行业领军企业2家;新增省“旅游百佳”品牌单位5家和人才5名;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0座。

四、重点行动

(一)实施规划引领行动

以全域旅游和城市双修为指导原则,按照“覆盖全域、统筹兼顾、层次分明、彰显特色”的要求,全面梳理钟楼生态文化休闲旅游资源,编制完成《钟楼区生态文化旅游空间发展(双修)及建设行动规划》,打造突显古韵江南、时尚都市、野趣乡村三大特色元素的钟楼旅游总体格局,绘就龙城会客厅发展蓝图。加强区全域旅游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重点规划的融合衔接,积极推动实现“多规合一”。注重区全域旅游规划与市全域旅游规划配合衔接,争取将区规划相关实施内容纳入市级规划。

(二)实施商圈振兴行动

弘扬钟楼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积极推进中心城区文商旅融合发展,通过提升商贸、拓展商务、创新商业,打造业态全、质态高、商务功能强、游购体验优的龙城第一商圈,展现龙城会客厅核心魅力。

提升传统商贸质态。促进传统商贸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推动南北大街、延陵路等商业街区全面升级,提升街区周边的生态景观、建筑容貌、环境卫生、公共安全等质态,联通与优化商贸空间整体环境,营造人文、时尚、高端的商圈氛围。依托地铁二号线轨道建设,地下贯通新世纪新锐文化生活广场、南大街步行街、莱蒙都会商业街区和吾悦广场,实现无缝连接,形成多街区联袂成片的商圈格局;引导新世纪、泰富百货、百货大楼和吾悦广场向专业化品牌化百货发展,满足中高端消费和时尚潮流消费;推进嘉宏星光世界和金鹰世界等新项目建设,实现中心城区综合体主题化、差异化;引导中心城区外商业副中心如龙湖天街、宝龙广场、清潭院街、邹区泰富时代广场等街区提档升级。

拓展商务服务空间。以西横街10号创意产业园、南大街智汇园、双桂坊梦立方创客空间、泛家居产业聚集区等为引领,利用城区沿街闲置商业资产,培育引进一批新的众创空间市场主体,打造互联网众创街区和都市创客基地;引导南北大街、延陵西路、通江南路等商圈中心及周围道路沿线商务楼宇加强物业管理服务和主题化招商,聚集楼宇经济的空间、设计、物业、人才、金融、智能化、专业咨询机构等要素,集聚一批商务服务业品牌企业,构建完善的楼宇经济生态圈,打造一批市级重点商务楼宇,使龙城第一商圈成为全市的中央商务区。

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注重唱响“老字号”,大力培育老字号“网红”,打造德泰恒、府前楼、常州糕团店、三鲜美食城、兴隆园、南大街双桂坊等“十大名点”餐饮特色街区,使“网红”老字号变成旅游消费目的地。注重引进“新字号”,加强“首进”品牌引进,招引小象生鲜、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率先布局龙城第一商圈,引导街区和商业综合体瞄准一线城市的高端餐饮、服饰、家居生活、跨界复合店和儿童亲子类品牌“首店”落户钟楼,促进商圈业态升级。注重培育“原字号”,深度开发“首创”产品,借鉴半山书局的“首创”商业模式,鼓励本土商贸企业和市场主体创新理念开发“地标”式创意品牌实体店和特色街区,打造深度沉浸式的体验场所,引爆“场景消费”;引导商圈内以黄金珠宝、服饰等为主体的各类高端品牌专卖店推出私人订制服务,营造体验式环境,增强与顾客互动,增加服务附加值。

(三)实施精品塑造行动

深挖钟楼生态文化休闲资源禀赋,开发特色化、差异化的主题旅游产品,塑造“五色旅游”精品,增强龙城会客厅核心吸引力。

蓝色水上旅游精品,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提升大运河两岸绿地景观、亮化系统等,加快沿运河西直街锁桥湾、三堡街运河五号周边风貌改造,提炼运河两岸历史人文典故,打造古运河观光旅游路线,探索开发从京杭大运河—童子河—南运河的环线水上游线路。

绿色生态旅游精品,以“一轴一圈多点”的绿色生态空间布局为依托,围绕大运河滨水廊道、环钟楼新城绿廊,串联起荷园、青枫公园、皇粮浜湿地公园、桂花园等城市主题公园,培育都市近郊生态休闲游旅游线路;以新孟河生态廊道和邹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组团,打造一条“养眼洗肺、解乏去累”的绿色休憩观光带。

红色革命教育旅游精品,依托瞿秋白纪念馆,整合大庙弄周边沿街商业楼宇资源,打造“常州三杰”红色旅游教育示范基地。

古色历史人文旅游精品,以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引领,修缮保护李伯元故居、杨氏家庭戏楼、夏家大院等文保单位,建设运河乡愁文化主题公园,进一步挖掘季札、盛宣怀、唐荆川、中山纪念堂、大陆饭店等名人名居旅游资源,不断丰富钟楼历史人文旅游内涵。提升常州三宝博物馆、大运河记忆馆、刘海粟美术馆等场馆,面向旅游创新办馆模式,开发钟楼名馆一日游路线。

夜色休闲旅游精品,以公园路、双桂坊、篦箕巷、官保巷为引领,打造“食全食美南大街”夜游美食品牌;以新世纪、泰富、百货大楼、吾悦等综合体为引领,打造“购物狂享节”夜游购物品牌;以西瀛里酒吧一条街为引领,打造“越夜越嗨西瀛里”夜游娱乐品牌。

(四)实施产业融合行动

深刻把握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本质,积极推进旅游与工贸、农业、文化、教育等融合发展,通过“旅游+”和“+旅游”再造新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增加龙城会客厅旅游产品供给多元化。

促进旅游与工贸融合。依托灯贸特色产业,精心开发邹区灯具城购物旅游,联合三大灯具城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邹区)照明博览会;加快南大街、莱蒙街区的旅游转型,建成城市时尚休闲品牌街区;保护开发推广一批老字号、特色名点小吃和常州本帮菜,唱响“常州十大名点”,南大街创成省老字号集聚区;结合钟楼特色产业,探索开发知识性和参与性强的生产参观游、厂区体验游等旅游项目;引导常州梳篦厂、侨裕集团、喜马拉雅、佳得顺炉业、玉蝶萝卜干厂等企业研发一批旅游新产品。

促进旅游与农业融合。以邹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打造现代化休闲旅游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壮大园区内以佳农探趣等为代表的农业休闲旅游点,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乡村采摘、农事体验、乡野拓展、乡村度假等多种乡村休闲业态,促进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

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快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石龙嘴历史风貌区、大庙弄红色文化街区、荆川文创街区等保护开发利用,打造传承运河记忆的文创地带;推介宣传半山书局、书式生活咖啡书馆等“网红”书店,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休闲方式,打造都市人心灵休憩的一片文化绿洲;加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掘常州锡剧、小热昏等部级非遗品牌,创作开发一批地方特色的戏曲精品,筹办常州锡剧节;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南大街文化旅游区合作,围绕乾隆传说和贾宝玉出家等主题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演艺产品;传承和弘扬省市级非遗中的传统技艺、工艺美术品牌,开发创新常州萝卜干、芝麻糖、素火腿、网油卷、龙泉印泥、乱针绣、梳篦等特色美食和商品;实施“钟楼游礼”工程,加强文创设计,推出梳篦、乱针绣、萝卜干等体现钟楼文化特色的“伴手礼”产品。

促进旅游与教育融合。以殷村职教特色小镇为依托,建立游学营地, 探索开发职教主题的游学产品;整合瞿秋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周边的商业资源,建设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以青春文艺公社为载体,每年在全国遴选一批青年艺术家集聚殷村开展夏令营研学交流和才艺展示,打造国内知名的青年文艺人才主题夏令营;以佳农探趣休闲生态园为阵地,打造常州新品格教育基地。

(五)实施项目攻坚行动

加快推进景区、乡村旅游点的提升提档建设,实施重点旅游项目攻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打造龙城会客厅新亮点。

全面提升景区质态。提升中国常州古运河南大街文化旅游区景区质态,精心打造沿河景观,提升篦箕巷、双桂坊、人民公园等重要节点场所旅游环境,推动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实施;加强南大街和莱蒙商业街区的业态提升和综合整治。引进嘟嘟乐萌宠乐园等项目,改造提升金鹰海洋世界,打造亲子主题特色旅游景点;改造提升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和常州梳篦厂2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将乡村旅游作为开发区西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支撑。至2020年,确保佳农探趣休闲生态园创建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加快邹区镇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全力推进以“研学游”为主题的殷村和“运河慢村”安基村2个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富有钟楼产业特色的乡村旅游点。

实施重点旅游项目攻坚。重点推进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航仪厂工业遗存、大庙弄红色文化街区、北港禅逸文化街区、米码头等大运河文化带项目建设,同时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入选省级、市级项目库,市区联动,合力推进;围绕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启动一批民俗体验、自驾营地、主题民宿、乡村精品酒店等乡村游建设项目。

(六)实施产业支撑行动

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企业,集聚各类旅游人才,激发旅游产业活力,促进旅游产业老树发新枝,持续为龙城会客厅提供发展新动能。

壮大旅游市场主体。鼓励景尚旅业集团“走出去”参与各类旅游项目建设运营,加速向全国一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运营商和服务供应商转型。支持春秋国旅、青年国旅等本土品牌旅游企业做大做强,至2020年,力争培育年旅游收入超亿元企业2家以上,培育全省旅游行业领军企业2家。支持侨裕集团、喜马拉雅、佳得顺炉业等一批户外旅游装备用品生产企业瞄准精专特方向发展,培育打造钟楼户外旅游装备基地。注重提升现有旅游酒店品质,争取入选省旅游百佳单位,新建2-3家高品质旅游酒店。注重引进一批以互联网+旅游的新经济企业,培育发展旅游服务业新模式。

集聚旅游创新人才。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区战略总体布局,建立钟楼旅游智库,集聚一批省内外优秀旅游创意人才和团队,用创意创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支持旅游转型。至2020年,全区新增省“旅游百佳”品牌单位5家和人才5名,新增国家旅游英才计划金牌导游培养项目2名,旅游酒店服务明星“金钥匙”人才2名,培训旅游从业人员500名,旅游文化部门行政管理干部实现轮训全覆盖。

招引旅游运营企业。将旅游项目招商列入全区产业招商的重点计划,切实加大重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特别要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乡村旅游等吸引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领军企业来我区投资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旅游项目投资方与金融机构深化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景区、乡村旅游区、旅游酒店等重组运营。

(七)实施城市营销行动

进一步提炼钟楼城市形象定位,借助传统主流媒体、新媒体以及节庆活动,多渠道、多频率开展可持续性、有影响力的城市形象营销宣传,切实提升龙城会客厅近悦远来的美誉度。

精准营销。加强与主流媒体深度合作的同时,高度重视新媒体运用。利用好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强化事件营销策划力度,通过段子、大V、网红等讲好钟楼好故事、发出钟楼好声音、拍出钟楼好视频,打造网红店、网红街等系列网红,吸引集聚人气,繁荣旅游商贸市场。开发设计“钟楼轻奢私旅攻略”,推介实用有趣的“淘宝图”、“美食图”、“趣玩图”等,让日常消费变成旅游体验。

办好节庆。在5.19中国旅游日、9.28常州经贸洽谈会等重点节点,策划推出有影响力的大型旅游活动,提升带动效应。整合全区力量,高水平办好南大街文化旅游购物节、中国(邹区)照明博览会等旅游节庆活动;高起点策划举办星巢音乐节、大运河文创节等大型旅游文化活动;结合钟楼旅游资源与传统时令节气等,策划实施“月月有活动、期期有亮点”活动,达到“小活动大宣传”效应,开拓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旅游市场。

深化合作。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的区域协作,积极参加省、市旅游局组织的境内外旅游推介活动,协助参与“江苏人游江苏”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开发旅游客源市场,参与构建长三角旅游协作圈和高铁旅游经济圈,实现资源互补、产品互依、客源互送、形象互推、区域共赢的良好局面。

(八)实施环境提升行动

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配套设施,让交通更顺畅,让服务更周到,让市场更放心,营造龙城会客厅赏心悦目的旅游环境。

健全便捷交通。按照“一体化、便捷化、无障碍”标准,合理布局区内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区内便捷交通网络。打通三条跨运河通道,实现西仓桥、茶花路桥、星港大道西延运河桥建成通车,区内干线公路至主要旅游区、各大公园、乡村旅游点有便捷的交通连接和交通运输组织。合理规划布局生态廊道、慢行绿道建设。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和生态绿城建设,加快大运河、童子河等沿河慢行绿道和公共自行车道建设,至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区、连接城乡、主客共享的休闲绿道系统。

完善服务体系。在全区游客集散地、A级景区和乡村游点设置旅游咨询点或游客中心,到2020年全区共建设10处旅游咨询点;全面提升旅游景区、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娱乐场所、休闲街区的厕所设施,到2020年全区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0座,实现3A级以上景区和新建美丽乡村旅游点停车场均达标建设和免费WIFI全覆盖;以酒店就是目的地的理念,加快提升高端星级酒店,培育发展主题酒店、连锁酒店、个性化精品民宿,满足消费升级下的住宿转型需求。

构建放心市场。设立快速有效旅游投诉受理机制,及时处理投拆,保护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强化旅游联合执法,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管理,打造舒心、放心的旅游市场环境。开展“爱旅游、行文明”活动,引导涉旅单位、旅游从业者和游客树立文明好客、文明待客、文明旅游意识。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积极开展旅游安全检查和旅游安全培训,提升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三、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高质量旅游明星城市钟楼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旅游办主任兼任,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合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相关问题,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各自工作责任,分解落实行动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农业、水利、国土、建设、旅游等部门的扶持资金,加大对邹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发展、旅游公共服务配套的投入。梳理各项扶持政策,组织好项目包装,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列入省市项目库,争取配套资金扶持。依托钟楼区城市产业发展基金引导支持市场主体运营优势旅游项目、景区、酒店等,全力推进旅游明星城市建设。

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第8篇

一、河源旅游新业态发展现状

(一)旅游新业态内涵

旅游新业态即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时尚的变化,创造出能够满足游客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旅游产品开发中纳入新思想、新创意,创造一些不同于传统业态,并形成一定规模和较稳定发展态势的业态模式。

(二)河源市旅游新业态类型

1、乡村旅游新型业态

传统的河源乡村旅游以农家乐、郊野垂钓、健身登山、摄影采风等产品为主,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产品同质化现象。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各县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发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山庄、森林人家、科普教育、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体验等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2、温泉水文化旅游新型业态

河源温泉旅游资源丰富,但早期河源温泉的产业链偏短、偏低,在建重点旅游项目有东江・DD庄园、东江源温泉、御临门温泉二、三期项目、康泉养生休闲度假区、希尔顿酒店等,投资额共达150亿。这些项目从大环境、大客家、大文化的层面发展河源温泉产业,投资额高、规模大、档次高,顺利建成后将会推动河源旅游档次和水平的提升。

3、养生康体旅游新型业态

河源市有着独特的区位、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珠三角2小时交通辐射圈,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珠三角等地提供区域旅游、休闲度假之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养生康体旅游方兴未艾。在建重点旅游项目“巴登庄园”等将中医文化与养生健体、休闲观光、教育科研、主题度假相结合,打造中医药主题养生度假区,为河源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二、河源旅游新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体系成熟度不高,网络宣传推介力度较小

旅游购物、旅游商品缺乏富含文化内涵、上档次的产品,富有农家特色的土特产品包装简易,产品开发层次较低;游客以观光和商务度假旅游居多,中、高端消费的游客较少(2012年上半年过夜游客人均消费:河源672.18元,梅州935.04元);旅游六要素中,吃、住、行的比重较大,游、购、娱的比重小;在团购等网络营销席卷全球热浪之际,河源的网络旅游宣传推介没有形成有效而成熟的网络营销体系。

(二)城市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善,多元化旅游精品项目偏少

在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建设、休闲娱乐项目等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据统计,以市区为核心,包括各县区,已开发了几十家以登山、漂流、温泉、农家菜为主题的旅游景点景区,但现有的旅游项目精品数量少,许多景点景区的开发层次较低,旅游产品不够丰富,并缺乏配套的设施设备和优质旅游服务。许多大型旅游开发项目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发展较缓慢。

(三)区域联动较少,旅游合力影响受限

旅游业是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旅游新业态的发展需要结合周边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要与周边各市形成区域联动,打造旅游协作区。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全国旅游市场的发展动向。

三、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河源旅游新业态发展对策

(一)完善诚信规范市场的构建,以高效优质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1.营造诚信、规范的旅游市场环境是保证旅游业公平、顺利、有序发展的关键。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创建和培训计划,增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质量观念和标准意识;开展旅游行业创优评比活动,树立行业标兵,营造良好的从业氛围;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督促旅游企业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旅游质量监管等基本制度;完善旅游投诉处理工作机制和旅游市场规范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旅游协会在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倡导依法、诚信经营。2.优质服务是提升旅游发展软实力和优势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培训、竞赛、创优争先等活动促进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行业培训计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中,对引进的旅游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以精品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一个城市的魅力与一个城市的休闲环境舒适度、旅游资源丰富度密切相关。通过精品旅游项目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扩大旅游产业领域,提升旅游产业层次,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构建富含客家风情、绿色生态、养生康体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使河源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完善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以网络宣传推介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