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5 17:14:06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第1篇

关键词:现代土木建筑;地基工程施工;问题;处理技术;理方案

一、现代土木建筑地基工程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土木建筑地基工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压缩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房建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沉降问题,这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当地基在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变形时,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特别是超过规范所容许的不均匀沉降时,结构可能会开裂。(2)强度及稳定性问题。地基的强度问题直接决定了房建的质量好坏,当地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撑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时,地基就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3)由于动荷载引起的地基问题。当遇到不可避免的因素,例如地震或爆破等时,这种动载荷动力会引起地基土、特别是饱和无黏性土的液化、失稳和震陷等。

二、现代土木建筑地基工程施工的处理技术分析

1、桩基处理技术。桩基在现代土木建筑地基工程中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层厚度不小于10m,且当上部结构荷载大并集中的建、构筑物;对整体倾斜有严格限制的高耸结构;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限制的甲类建筑、塔型设备基础等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和上拔力的建筑或基础等,均应从完全消除湿陷性考虑,可选用桩基。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桩基础,桩端必须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并应满足以下要求: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桩端应支承在压缩性较低的非湿陷性黄土层中;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桩端应支承在可靠的岩(或土)层中;选用桩的类型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场地湿陷类型、湿陷性黄土层厚度、桩端持力层的土质情况、施工条件和场地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除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外,还应在现场通过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浸水试验测定的结果确定。

2、换填地基施工处理技术。通常土体质地较软、不能承担建筑实体结构的施工地基,可以采用换填地基处理施工处理技术进行处理。这种施工处理技术,主要是把施工地基中挖除一些软弱土体,但是在作业面上回填强度很大、压缩性很好、不含有腐蚀性成分的矿渣、粗砂、卵石、灰土等材料,最后进行夯实处理,从而替换不良地基土体,构成稳固、满足施工标准的持力层,确保建筑工程实体结构的质量安全、施工安全。当前,我国的换填地基施工处理技术主要按照回填材料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3、预压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对于软地基的处理主要采用这种施工方法,预压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的实施要点包含在建筑物施工以前,在建设场地上面加负载,清除水分后会使土体中的空隙减少,进而增加土体的密度,保证了地基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这种施工处理技术能划分为真空预压法与堆载预压法两种。如果施工地软土层的厚度不大于4米,通常应该采取塑料排水带进行处理,而进行堆载预压法的处理深度可达到10米左右,在真空预压处理方法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在地基内部加排水竖井,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地基处理深度可满足15米,并且可以有效避免地基产生沉降,同时可以保证地基的稳固性。

4、振冲法处理技术。振冲法又叫振冲碎石桩,是在高压水与振动的共同作用下,以机械钻孔或者水力冲孔的方式来振密而形成的。因为挤密砂桩的强度要低于桩强度,所以振冲法是一种技术效果很好,不仅经济而且很快速的加固方法。针对那些经过振冲法进行加固的地基,能够将其当作复合地基。在平面布桩时振冲碎石桩大概会表现出三角形或者方形,然而为了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需要注重桩的受力均匀性、桩的对称性、荷载的对应关系等问题。控制桩长要以地基最大剪切破坏深度与压缩层的深度来进行,压缩层深度需要比最大剪切破坏深度深;桩距则能够根据桩径与桩数来确定;根据容许应力大小来确定桩的直径。振冲桩的填料中需要添加部分中粗砂,大小要搭配,粒径要不大于5cm,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丧失排水渗水作用,起反滤作用。

5、挤密法处理技术。挤密法现代土木建筑地基工程中的适用范围是地下水位以上, Sr≤65%的湿陷性黄土,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为5m~15m。应用该方法时,对甲类、乙类建筑或在缺乏建筑经验的地区,应于地基处理施工前,在现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试验或试验性施工,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并应取得必要的参数再进行地基处理施工。当挤密处理深度不超过12m时,不宜预钻孔;当挤密处理深度超过12m时,可预钻孔,挤密填料孔直径(D) 宜为0.50m~0.60m,孔位宜按正三角形布置。孔底在填料前必须夯实,孔内填料宜用素土或灰土,必要时可用强度高的填料如水泥土等。填料时,宜分层回填夯实,压缩系数不宜小于0.97。成孔挤密,应间隔分批进行,成孔后应及时夯填,在基底下宜设0.50m厚的灰土垫层。

三、现代土木建筑地基工程施工的处理方案

基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的不同,使得现代土木建筑地基工程具有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单一的现代土木建筑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无法适应目前建筑物对地基的需求,当前一般采取多种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处理方案,比如:(1)CFG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和碎石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相结合。CFG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和碎石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相结合的原因主要是单一的碎石桩的承载能力不够,所以采用CFG桩替代碎石桩为建筑物地基提供所需的承载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桩基承载能力的目的。(2)碎石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和强夯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相结合。在实际运用时强夯地基施工处理技术通常会与碎石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相结合,这类技术的实施要点是在填土层对碎石的桩体进行处理(为了使地基坚固同时和适宜的夯实点相连接),然后把碎石桩用冲击力击破(致使碎石进入护土层),使地基形成硬壳层,从而满足地基所需要的强度。(3)粉喷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和CFG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相结合。粉喷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和CFG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主要目的是要运用粉喷桩与CFG桩的固结能力结合于地基的泥土来构成相满足的地基,这两种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的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CFG桩的承载力,而且由于CFG桩的嵌入而极大的增加粉喷桩的约束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土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合理选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对现代土木建筑地基工程处理极为重要,并且只有提高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水平,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与施工安全。因此必须对现代土木建筑地基施工处理技术与处理方案进行分析,从而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第2篇

Abstract: The building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house or place where people produce,live or other activities such as industrial buildings,civil construction,agr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build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separately are civil,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agricultural buildings. Among them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s accountes for the majority. In this paper,a brief and concise descript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are given.

关键词:工民建筑;分类;组成;构造

Key words: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segments;composition;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80-01

1工业建筑工程的分类及组成

1.1 工业建筑的分类

1.1.1 按用途分类。①主要生产车间。②辅助生产车间。③动力用建筑。④仓库。⑤技术设备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⑥全厂性建筑。

1.1.2 按层数分类。工业建筑按层数分为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工业厂房,以及部分单层、部分多层的混合工业厂房。

1.1.3 按跨度的数量和方向分类。①单跨厂房。②多跨厂房。③纵横相交厂房。

1.1.4 按生产状况分类。①冷加工车间。②热加工车间。③恒温恒湿车间。④洁净车间。⑤其他特种状况的车间。

1.2 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

单层厂房的结构支撑方式一般分为墙承重结构和骨架承重结构两类。①墙承重结构是外墙采用砖墙、砖柱的承重结构。由于砖的强度低,只适用于跨度和高度小,吊车荷载较小或没有吊车的中、小型厂房。②骨架承重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骨架的承重结构。

1.2.1 屋盖结构。包括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及天窗架、托架等。屋面板直接铺在屋架或屋面梁上,承受其上面的荷载,并传给屋架或屋面梁。屋架(屋面梁)是屋盖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屋面板上的荷载、天窗荷载都要由屋架(屋面梁)承担,屋架(屋面梁)搁置在柱子上。

1.2.2 吊车梁。吊车梁安放在柱子伸出的牛腿上,它承受吊车自重、吊车最大起重量以及吊车刹车时产生的冲切力,并将这些荷载传给柱子。

1.2.3 柱子。柱子是厂房的主要承重构件,它承受着屋盖、吊车梁、墙体上的荷载,以及山墙传来的风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基础。

1.2.4 基础。它承担作用在柱子上的全部荷载,以及基础梁上部分墙体荷载,并由基础传给地基。

1.2.5 外墙围护系统。它包括厂房四周的外墙、抗风柱、墙梁和基础梁等。这些构件所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墙体和构件的自重以及作用在墙体上的风荷载等。

1.2.6 支撑系统。支撑系统包括柱间支撑和屋盖支撑两大部分,其作用是加强厂房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它主要传递水平风荷载以及吊车产生的冲切力。

2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及组成

2.1 民用建筑的分类

2.1.1 按建筑物的规模与数量分类。①大量性建筑。②大型性建筑。

2.1.2按建筑物的层数和高度分类。按建筑物层数与高度分类见表1。

2.1.3 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类。①木结构。②砖木结构。③砖混结构。④钢筋混凝土结构。⑤钢结构。

2.1.4 按结构的承重方式分类。①墙承重结构。②框架结构。③半框架结构。④空间结构。

表1 按建筑层数与高度分类表

2.2 民用建筑的组成

2.2.1 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因此,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抵御地下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

2.2.2 墙起着承重、围护和分隔作用。承重墙承受着屋顶、楼板传来的荷载,并加上自身重量再传给基础;当柱承重时,柱间的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与破坏;内墙起着分隔空间、组成房间、隔声作用。对墙或柱的要求是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保温、隔热、隔声、防火等能力,以及具有经济性和耐久性。

2.2.3 楼板将整个建筑物分成若干层,是建筑物的水平承重构件,承受着作用其上的荷载,并连同自重一起传递给墙和柱,同时对墙体起水平支撑作用;首层地面直接承受其上的各种使用荷载并传给地基,也起保温、隔热、防水作用。

2.2.4 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围护和承重构件,由屋面层和承重结构层两大部分组成。屋面层起着抵御自然界风、雨、雪及保温、隔热等作用,结构层承受屋顶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和柱。因此,屋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防水、保温、隔热等作用。

2.2.5 楼梯是建筑物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楼梯要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

2.2.6 门主要用作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门的大小和数量以及开启方向是根据通行能力、使用方便和防火要求决定的;窗的作用是采光和通风。

3总结

建筑物除由以上基本部分组成外,还有一些附属部分,如阳台、雨篷、散水、勒脚、防潮层等,有的还有特殊要求,如楼层之间还有设置电梯、自动扶梯或坡道等。

参考文献:

[1]于耀坤.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J].大庆社会科学,2009(3).

[2]樊琳娟,刘志麟.建筑识图与构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第3篇

关键词: 基础工程;复合地基;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当今社会,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土木工程中,地基处理也在紧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追求创新,各类强度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都有所应用。其中最广泛的应该是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对复合地基进行基本处理时一般由桩身材料强度决定的桩承载力和由桩侧摩阻力提供的桩承载力两者靠近,以达到充分利用材料本身承载潜能的目的, 低强度混凝土桩施工方便, 发展更快。对低强度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应用的快速发展建议予以重视。

一、复合地基的定义及地基分类

1、 复合地基在基础工程中的地位

在教学中要求理论结合实际,在复合地基中更是如此,这些年工程应用越来越多,发展也随之加快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地基基础型式。在评价复合地基在基础工程中的地位时,要合理定位, 既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复合地基应用,又有利于复合地基理论的发展。

2、复合地基的基本类型

就我国目前而言,主要的复合地基类型多种多样,施工方法也千差万别,主要的在各个土木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要数各类砂石桩、水泥土桩、低强度桩复合地基这三个是较为常见的,还有一些例如土桩、灰土桩复合地基、 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薄壁筒桩复合地基另外还有加筋土地基等等。各种各样的复合地基技术的推广应用就为企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地基处理技术分类

在我国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按照加固地基的机理进行分类,主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方法:置换, 排水固结,利用机械振密、挤密, 灌入固化物, 加筋, 以及冷、热处理等,当处理后完成的人工地基主要分为三种包括质地基、多层地基和复合地基。将采用各类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分为两类: 一类是天然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普遍的改良, 类似于均质地基。这类人工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基本上与原天然地基, 或与浅基础的相同, 不同的是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得到改善。另一类是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 或被置换, 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 形成复合地基。这些方法和人工地基都是为加强荷载所服务的,在施工上更要注意。

三、复合地基与浅基础和桩基础

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型式一般为三种,分别是浅基础、复合地基和桩基础这三种型式各有各的优点,所以在工程中较为常见。在采用浅基础的情况时,对天然基础的要求就比较高,并且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让地基的情况不能充分满足建筑物的要求时,就不能用浅基础就要使用另两个型式。在土木基础工程中桩基础是软弱地基最常用的一种人工地基形式。下面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桩基处理技术。

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桩基技术也属于地基处理技术,更可以说是主要的技术。因为它是在工程中最常用的技术形式。正由于常用,所以桩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在教科书中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在多数的书中已经把桩基技术与地基处理技术作为并列看待了。在学习地基处理技术时一般不会涉及桩基技术,它往往是单独简述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基中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不同,一般还是会用到桩基技术,在经过处理后的天然地基形成的人工地基性态也不同。

天然地基经过处理后就成为人工地基,主要的包括两类:一类是在荷载作用范围下的天然地基土体的力学性质得到普遍的改良, 如通过预压法、强夯法, 以及换填法等形成的土质改良地基。这类人工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基本上与浅基础相同, 因此可将其划归浅基础。另一类是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 或被置换, 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 形成复合地基。例如水泥土复合地基、碎石桩复合地基、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等。根据上述分析, 浅基础、复合地基和桩基础已成为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三种地基基础型式。

在对对地基的基础型式进行分类时主要是考虑了荷载传递路线的问题。荷载传递路线就是区别之前讲到的三种地基基础形式的主要特点,简单点来说就是,对于浅基础, 荷载是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的; 对于桩基础来说, 荷载是通过桩体传递给地基土体; 对于复合地基, 荷载分两部分,一部分通过桩体传递给地基土体, 一部分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通过上述对浅基础、复合地基和桩基础荷载传递路线的分析, 可以认为复合地基是界于浅基础和桩基础之间的。摩擦桩基础中考虑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的作用, 也可属于复合地基。或者说考虑桩同作用也可将其归属于复合地基。

5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

在同行业中,有些人认为复合地基就是双层地基,二者的计算也可以相互的套用,本人认为,这两者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实际中, 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有较大不同, 在复合地基计算中直接应用双层地基计算方法是不妥当的, 有时是偏不安全的, 下面作简要分析。图1 ( a) 、( b) 分别为复合地基和双层地基的示意图。

下面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们的区别,首先要设定好量,设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模量为E1 , 其他区域土体模量为E2 , 显然El > E2 。设双层地基的上层土体模量为E1 , 下层土体模量为E2。双层地基上层土厚度与复合地基加固区深度相同, 记为H。以条形基础为例, 地基上荷载作用面宽度均为B而且荷载密度相同。现分析在荷载作用中心线下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层中A点[见图1(a)] 和双层地基中对应的B点[见图1(b)] 竖向应力情况。不难看出复合地基A点竖向应力σA, 比双层地基中B点竖向应力σB大。如果增大El /E2值, 则σA值增大, 而σB值减小。理论上当El /E2趋向∞时, 双层地基中B点竖向应力σB趋向零,而复合地基A点竖向应力σA是不断增大的。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地基性状的差别是很大的。

图1 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

在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也能看出,在荷载的条件下,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的差别就很明显了,主要是地基中附加应力场分布及变化规律有着较大不同,所以本人认为,将复合地基认为双层地基, 低估了深层土层中的附加应力值, 在工程上是偏不安全的。

6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

复合桩基的出现是为了更好的节省成本,主要采用稀疏布置的摩擦桩基, 并称为疏桩基础。疏桩基础比按桩基理论设计的常规摩擦桩基础, 沉降量大,但考虑了桩间土对承载力的直接贡献, 以较大的沉降换取工程投资的节约。事实上桩基础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可以提高承载力, 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沉降。在过去,工程人员一般都倾向于采用桩基解决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并不过多的考虑地基沉降的因素,但是这个沉降问题往往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情况下将用于以减小沉降量为目的桩基础称为减少沉降量桩基。在疏桩基础和减小沉降量两类桩基础中, 均考虑了桩和同承担荷载。事实上, 筏板基础下的摩擦桩基, 桩间土一般直接承担一部分荷载, 在经典桩基理论中只不过是主观上不考虑而已。

结语

在土木基础工程中复合地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会为经济带来不小的效益的,但是这个过程中问题还是会层出不穷,我们不能因为有问题的出现就不去发展,只要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还是可以减少很多成本的。复合地基工程实践发展很快, 复合地基理论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的发展, 应加强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理论研究。遵循实践一理论一实践, 不断发展、提高的思路。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第4篇

一、考点解读

考点1 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

1.基因拼接的理论基础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3)DNA的双螺旋结构。

2.外源基因表达的理论基础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独立遗传的单位;

(2)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3)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3.技术支持

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工具酶的发明;DNA体外重组的实现;重组DNA表达实验的成功。

考点2 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分析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这种酶在原核生物中的作用是防止外来病原物的侵害,将外源DNA切割保证自身安全。

(2)作用特点:①切割外源DNA,对自身的DNA不起作用,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②专一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作用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如下图:

(4)作用实质:使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类型:有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

(2)两种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

E・coliDNA连接酶来源:大肠杆菌作用:使黏性末端之间 连接

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作用:既能连接黏性末端,也 能连接平末端,但后者 效率低

【易错警示】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都是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只是一个是切开,一个是连接。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作用:①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内;

②利用载体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2)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方便对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3)种类:①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②其他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归纳总结】①一般来说,天然载体往往不能满足人类的所有要求,因此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对某些天然的载体进行人工改造。

②限制酶切割位点所处的位置必须是在所需的标记基因之外,这样才能保证标记基因的完整性,有利于对目的基因的检测。

③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而不是唯一的运载体,除此之外,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也可作为运载体。运载体的化学本质为DNA,其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

考点3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分析

1.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直接分离:

从自然界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如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

(2)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常用的方法有:①已知核苷酸序列的较小基因,直接利用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合成,不需要模板。

②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作用下进行人工合成。

(3)PCR技术与DNA复制的比较:

PCR技术DNA复制

相同点原理DNA双链复制(碱基互补配对)

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条件模板、ATP、酶等

不同点解旋方式DNA在高温下变性解旋解旋酶催化

场所体外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

酶热稳定的DNA聚合酶(Taq酶)细胞内含有的DNA聚合酶

结果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DN段形成整个DNA分子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地基基础 选型

1工程地质概况

拟建建筑场地地貌属于冲积平原,现场地标高为33.08-35.15m(黄海高程),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分布0.00-4.00m素填土,承载力为60KPa;4.00-9.00m粉质粘土,承载力为170KPa;9.00-18.35m中砂,承载力为200KPa;18.35-22.95m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场区内地下水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丰富.初见水位埋深14.55-16.35m,稳定水位埋深13.85-15.90m,水位标高为17.47-18.60m属潜水类型.地下室地下水抗浮设计标高为23.00m,基坑开挖不需进行地下水降水.地下水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

2选择地基基础类型原则

基础类型选择不仅与地基土埋藏情况和物理力学性质、上部结构形式、建筑物的荷载大小情况、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地下水位高低等因素有关,与场地施工条件、工期要求和投资造价有关.进行必要技术和经济方案比较,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确定基础类型.

选择地基基础方案优先考虑采用浅基础,持力层设置在天然土层上.基础埋置不深,无需复杂施工设备,用料较省,开挖基坑排水疏干后和支护坑壁,地基不加处理即可修建,故工期短,造价低.当浅基础难以适应较差地基条件时考虑采用大型或复杂浅基础、深基础或人工处理地基等造价较高、施工技术较特殊地基基础方案.

选择地基基础形式考虑上部结构层数与荷载情况是选择基础形式重要因素.层数越多,荷载越大,要求基础承载能力和总体刚度越大.上部结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直接影响基础形式;不同上部结构对地基不均匀,变形敏感程度不同.上部结构对地基不均匀变形越敏感,越尽可能提高基础总体刚度;地基条件是选择基础形式最根本依据.高度与荷载情况相同房屋,由于地基条件不同可以选用完全不同基础形式.当软弱土层厚度不深时采用箱形基础直接坐落在较好土层,;当较弱土层很深时采用摩擦桩或桩-箱基础较为合理;基础工程工程量、材料消耗和造价上在建筑中占很大比例,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和便于施工是选择基础形式时重视因素.

基础型式选用,慎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通过方案比较后确定,选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地基基础方案,收到技术和经济上最大效益.本工程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及荷载情况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综合考虑承载能力、安全性、施工可行性以及施工速度等各方面因素,采用桩基础.

3桩基础方案确定

3.1桩基础类型

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适用于持力层深度大,施工工期短.持力层深度超过15m时相对造价最低.缺点是锤击沉桩引起噪音,在居民区一般不具备施工条件,采用静压沉桩时遇有较厚砂夹层时无法穿过.持力层太浅时由于总摩阻力小,承载力较小,桩身混凝土强度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浪费;人工挖孔桩,适用于持力层较浅地基条件,持力层深度不宜太深,相对造价最低.该桩型有较厚淤泥时禁止使用,在人工开挖过程中深度太深或是有淤泥场地容易缺氧造成安全事故.人工挖孔桩宜在地下水位以上施工,开挖时有水容易塌孔,人在水中作业无法完成开挖;机械钻孔灌注桩,机械钻孔灌注桩通常为一种非挤土桩,桩径大且桩端不可扩大,单桩承载力高,机械钻孔灌注桩按成桩工艺可以分为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孔灌注桩和套管护壁法钻孔灌注桩;夯扩桩,施工工艺简便,使用范围广,承载力较大,成桩质量好.适用于上部有软弱土层或杂填土较深而下部有存在一定厚度土质较好持力层地基.

3.2选择桩基础类型原则

上部结构传递给基础荷载大小决定单桩承载力要求;根据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持力层承载力、桩端持力层深度和地下水位状况等情况,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类型桩基础技术指标、经济效益和承载力大小,选择桩类型;考虑工程所在地桩基施工单位机械设备条件,选择桩基础类型本地区没有施工过,桩施工所用机械设备需外地区引进,桩经济性需重新评估;考虑采用造价应比较低廉而承载力性能比较好桩型;成桩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在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允许情况下,当工期紧迫时采用打入式预制桩,施工速度快,地质条件比较好情况下采用人工挖孔桩,该桩型可增多施工作业面,施工进程也较快.

在选择桩基础类型时对建筑物的特征、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水平、施工场地环境、施工经验、各种桩施工方法特征、原材料供应条件、机械设备、工程造价及工期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最后选择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基础类型.

3.3桩基础类型确定

本工程场地持力层较深且持力层以上砂层厚,地下水位较浅,水量较丰富,降水费用高,挖孔难度大,施工安全难以保证,本工程不宜采用人工挖孔桩.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刚度较大,抗裂性能好,施工速度快,静压管桩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成桩费用按包工包料计比人工挖孔桩贵一些,桩持力层在砾沙层难以达到岩层,由于桩挤土效应部分桩很难穿透厚砂层难于到达持力层,将静压改为捶击容易出现断桩现象,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情况不采用此桩型.采用反循环机械钻孔灌注桩.根据基础受力情况,持力层采用微风化泥质粉砂岩;桩径采用¢800和¢1000mm,C30混凝土,桩长约22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须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确定,试桩数量须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4 经济分析

从经济分析结果看,每承载1000KN荷载造价属机械钻孔灌注桩低,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比较成熟,桩身质量比较容易保证,综合各种因素选用钻孔灌注桩是合适.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分类;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按照受力原理可将桩基分为两种,其中摩擦桩通常是指通过地层和基桩之间形成的抹茶里来承载构造物,一般可将它分成压力桩和拉力桩,比较适宜缺乏坚硬承载层或者承载层较深的地层。端承桩则是指能够促使基桩座落到承载层上,从而起到承载构造物的作用。依据施工方式所划分的预制桩是指借助打桩机把预置钢筋混凝土的桩打进地下,其优势在于不仅可以节省材料,具有高强度,还能够满足要求特别高的建筑施工的标准,而不足之处则在于它的施工难度比较大,加上机械数量有限会延长施工的时间;而另一种灌注桩则是采取现在施工场地选址进行钻孔,等到钻孔深度达到规定的深度以后,再把钢筋放到已经教官的混凝土里面,它的施工优势在于没有施工难度,常会采取人工进行挖孔,这样便不会受到机械数量有限因素的影响,此外可以同时对所有的桩基进行施工,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施工时间,还能提高施工效益,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桩基的承载力不高,会浪费很多的材料,使得施工成本增加。

2 建筑桩基的发展历史

建筑桩基的形成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了,而桩工技术更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桩基的材料和桩的类型以及桩工机械设备和采用的施工方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桩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桩基施工技术可以降低施工现场的劳动强度,减少人员和材料的适用,并且还能极大的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

70年代以来,在中国发生的数次大地震中,如果建筑物采用桩基工程进行施工,其受到的损害程度就比较轻,这是因为桩基工程具有极佳的稳定性,即便发生大规模的振动它仍然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形。所以对于房屋建筑来说。采取桩基技术来处理多震区的软弱地基以及地震液化地基区的抗震问题非常关键,而且还会取得极佳的施工效果。

建筑工程的桩基种类比较多,因而会造成施工工艺差别很大,加上地层的变化复杂多样,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桩身出现各种离析、断桩等问题,如果采用机械进行开挖,也会因机械施工过程中的碰撞导致浅部桩身出现缺陷。这种缺陷会影响到基桩的性能以及正常运转,因而会给桩基础带来很多的潜在危险,只有采取有效地措施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美国PDI公司是世界上研究基桩东侧理论和制造动测仪器最重要的公司,它是这一领域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其中PIT(pile integrity Tester)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它的基础是应力波反射理论。

3 建筑桩基具备的特点

当建筑工程的整个桩基的桩身如果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桩支承于坚硬的(基岩、密实的卵砾石层)或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层,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高层建筑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偏心荷载)。(2)桩基具有很大的竖向单桩刚度(端承桩)或群刚度(摩擦桩),在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并确保建筑物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3)凭借巨大的单桩侧向刚度(大直径桩)或群桩基础的侧向刚度及其整体抗倾覆能力,抵御由于风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4)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而支承于稳定的坚实土层或嵌固于基岩,在地震造成浅部土层液化与震陷的情况下,桩基凭靠深部稳固土层仍具有足够的抗压与抗拔承载力,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且不产生过大的沉陷与倾斜。常用的桩型主要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钻(冲)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钢管桩等,其适用条件和要求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均有规定。

4 处理建筑桩基工程质量问题的措施

施工人员在打桩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能私自进行处理,要先报告给上级有关部门,等到他们调查清楚原因并拿出一套有效地解决方案时,才可以进行施工。如果涉及图纸有所改变,涉及部门要发表具体的修改设计通知的说明。施工部门要保证处理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以免增加施工成本,延长工期,此外还要对没有完成施工的部分加强预防和改进,以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事故处理会不会给工程质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例如事故处理过程中如果需要补桩,就要考虑会不会因此破坏到混凝土强度比较低的周围的桩。工程一旦出现事故就要及时进行处理,以免进一步恶化。

通常处理桩基事故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将多种方案拿在一起选择最经济、安全的施工方案才行。施工人员在处理桩基事故时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采取补沉法。如果预制桩入土深度不够或者打入的桩由于土体隆起而迫使桩抬起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2)采取补桩法。施工人员要按照设计单位拿出来的补桩方案进行施工,由于这种方法的施工成本比较大、工期比较长,因而并未得到各施工单位的认可和大力推广。(3)采取补送结合法。打入的桩要分节进行连接,以免逐根沉入时,会促使质量比较次的接桩出现节点脱开的情况,这个时候可以采用送补结合法。一般有疑点的桩要反复打,让它能够下沉,而松开的接头必须再次将其顶紧,从而促使它们之间形成竖向承载力。此外对整桩进行补打时很容易出现地震荷载。(4)采取纠偏法。如果桩身出现倾斜但并未断裂,加之桩长比较短时,就会因为开挖基坑使得桩身发生倾斜,这个时候桩并未彻底断裂,则可以选择对局部进行开挖,然后采用千斤顶进行纠偏处理。(5)采取扩大承台法。a.一些桩位在打入时存在的偏差比较大,因而很难促使原设计承台的平面尺寸能够达到施工设计要求规定的标准,这时就需要采用扩大承台的方法进行处理。b.由于桩基是桩、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当单桩的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就需要不断地扩大承台,然后借助桩和天然地基一起来承担上部结构的荷载。c.当桩基的质量不均匀时,独立承台便会有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出现,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也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施工人员可以把独立桩基承台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桩基的整体性便能够提高,也就能够抗震地梁。(6)采用复合地基法。这种方法是借助桩同发挥作用的原理,而产生适当的措施来将地基的承载力提高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对桩基的荷载进行分担,通常采用的处理措施有以下几种:a.在承台下面设置换土地基。对桩基的承台进行施工前,需将基坑里的土挖除一定的量,然后采用砂石分层进行夯填,最后才可以把施工承台搭建人工基地以及桩基。b.各桩的中间要增设一定数量的水泥土桩,如果桩自身的承载力不够,就需要在桩间土里面采用干喷水泥的方法设置水泥土桩,进而促进复合地基基础的形成。(7)采用改变桩型或者沉桩参数的办法。a.将桩型进行改进,如把预制方桩改成预应力管桩。b.要把桩入土的深度改变,比如预制桩在贯入施工过程中常会碰到密实粉砂或者粉土层比较厚的区域,常会有桩下沉的情况出现,这时如果出现断桩事故,就需要把桩长缩短,进而增加桩的数量,并且还要五密实度比较好的粉砂层作持力层。c.改变桩的位置,沉桩里面如果有质地坚硬、体积小的障碍物,就会导致桩倾斜,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断裂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把桩的位置改一下,然后重新沉桩。d.变沉桩设别。如果桩的深入程度无法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就需要借助大吨位桩架,采取重锤低击法进行沉桩。(8)采取其它处理措施。a.将底板架空,施工人员可以把底层地面改造成架空的楼板,这样以减填土自重,从而把承台的荷载降低。b.对上部结构卸载一定的荷载力,一些比较大的桩基处理时难度很大,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都比较多,这时候就需要采用将上部建筑层数削减的办法来降低桩基的荷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轻质高强的隔墙等其它原料取代原施工设计时规定的后重结构,进而把上部建筑的自重减轻。c.对进行补桩,以增加周边的嵌固,从而避免桩位发生侧移。d.进行综合处理,也就是把上面所说的办法结合在一起综合进行应用,这样进行施工可能会取得更加好的施工效果。

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近几年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绩,并且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建筑工程自然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工程自身的质量,严重时甚至会给国家一级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因而我们只有提高警惕,不忽视细节问题,坚持从小事做起,严格控制建筑桩基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尽最大努力消除病害,就能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尧良.浅谈桩基施工技术设计与施工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

[2]解婧.桩基施工质量控制[J].河南科技,2011(2).

[3]刘鸿强.桩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与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7).

[4]李捷伟.浅谈建筑施工中桩基的应用及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

[5]李自勋.对桩基工程的技术管理与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1(7).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第7篇

【关键词】 桩基础 施工 常见问题 处理办法

一、桩基础的构成

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深基础型式,由设置在土中的桩和承接上部结构的承台组成。桩在平面内可布置成方形或矩形网络,或三角形及梅花形网络。桩可为等间距,也可为不等间距。个别情况下一个承台承接一根桩,但绝大多数桩基础中桩数不止一根,通过承台将各根桩在上端连成一体,成为群桩。桩底部承台也可利用地下室底板或整片基础底板,甚至可用带型基础代替整片基础。

二、桩基础的分类

按桩的受力情况,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端承桩:桩上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摩擦桩:桩上荷载由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

按施工方式的不同,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按沉桩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打入桩、静力压桩、振动沉桩和水冲沉桩等。灌注桩按成孔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钻、挖、冲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等。

三、常见质量问题的类别及原因分析

桩基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有: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离过大等五大类。

(一)、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的常见原因

1、桩沉入深度不足;

2、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

3、最终贯入度过大;

4、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5、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二)、桩倾斜过大的常见原因

1、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易造成桩倾斜;

2、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

3、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

4、桩端遇坚硬的障碍物;

5、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

6、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

(三)、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断桩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

1、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

2、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由锤击产生的弯曲等;

3、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导致桩断裂。

(四)、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

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分段预制,分段沉入,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也较常见,其原因除桩倾斜过大的常见原因外,还有上下节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五)、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

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偏差。

四、施工中常见的处理方法

(一)、补沉法

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二)、补桩法

可采用下述两种的任一种:

1、桩基承台前补桩。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

2、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反力,设施简单,操作方便,不延长工期。

(三)、补送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入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拧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充整桩的可承受地震荷载。

(四)、纠偏法

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五)、扩大承台法

由于以下三种原因,原有的桩基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基承台的面积。

1、桩位偏差大。原设计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可用扩大承合法处理;

2、考虑桩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

3、桩基础质量不均匀,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为提高抗震能力,可采用把独立承台连成整块,提高基础整体性,或设抗震地梁。

(六)、复合地基法

此法是利用桩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有效地分担桩基的荷载力。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1、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分层夯填,然后再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

2、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七)、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

1、改变桩型。如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等;

2、改变桩入土深度。例如预制桩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出现桩下沉困难,甚至发生断桩事故,此时可采用缩短桩长,增加桩数量,取密实的粉砂层作为持力层;

3、改变桩位。如沉桩中遇到坚硬且不大的地下障碍物,使桩产生倾斜,甚至断裂时,可采用改变桩位重新沉桩;

4、改变沉桩设备。当桩沉入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大吨位桩架,采用重锤低击法沉桩。

桩基础是人类在软弱地基上建造建筑物的一种创造,是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种基础类型;又是一种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生命力顽强的基础型式。近二十年来,由于工程建设和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桩的类型和成桩工艺,桩的承载力和桩体结构完整性的检测,桩基的设计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然而,由于土的变异性及桩基与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仍然是不够完善而有待发展的。

参考文献

【1】丁大钧、蒋永生.土木工程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刘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刘大勇.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细节详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第8篇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审计载体; 审计取证; 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主题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22-0121-06

一、引言

获取审计证据是审计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审计取证模式是获取审计证据的思路,它决定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是审计效率效果的基础。每个国家的审计准则,都是以一定的审计取证模式为基础的,审计取证模式是审计准则的灵魂和主线。

关于审计取证模式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审计取证模式的种类,二是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因素。对于上述两个基本问题都有一些相关研究。关于审计取证模式的种类,一般认为,有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事实上,这些审计取证模式主要是针对财务信息审计而言的,如果审计主题不是财务信息,则审计取证模式并非如此。关于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因素,一些文献认为,审计环境影响审计取证模式,但是,审计环境的内容太多,这种分析过于原则;另外一些文献认为,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影响审计取证模式,然相对而言,审计载体、审计主题对审计取证模式可能有更加基础性的影响。总体来说,现有文献对审计取证模式的两个基本问题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政府审计取证模式更是如此。

本文以审计载体、审计主题为基础,研究审计取证模式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构建审计取证模式的理论框架,并用我国政府审计取证模式来验证上述理论框架。

二、文献综述

根据本文的主题,相关的文献综合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审计取证模式的种类,二是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因素。

关于审计取证模式的种类,莫茨、夏拉夫(1990)将获取审计证据具体的思维概括为五种主义:权威主义(以他人证言为基础获取证据),神秘主义(以灵感为基础获取证据),理性主义(以计算为基础获取证据),经验主义(以经验为基础获取证据),实用主义(以正确事实为基础获取证据)。不少文献认为,审计取证模式包括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有些文献将风险导向审计再区分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胡春元,2001;陈毓圭,2004;谢荣、吴建友,2004)。刘兵、王雅(2004)提出分析基础审计模式,认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是从“部分整体”收集证据的模式,分析基础模式是“整体部分整体”的取证模式,既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也能较好地保证审计质量。在政府审计领域,石爱中、孙俭(2005),董伯坤(2007)区分了手工背景下和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模式,认为手工背景下的审计模式包括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模式包括账套式审计和数据式审计。陈太辉、杨明月(2011)将审计的思维路径提炼为五个步骤:合理怀疑,发现问题,证实问题,力求达成共识和解决问题。

关于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因素,信息化背景和手工背景下的审计取证模式存在重大差异(王智玉,2011),正是由于审计客体的信息化水平不同,审计取证模式才区分为多种模式(石爱中、孙俭,2005;董伯坤,2007)。还有一些文献认为,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也是影响审计取证模式的重要因素,审计取证模式从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进而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谢志华,1997;胡春元,2001;赵保卿、任晨煜,2003;陈毓圭,2004;谢荣、吴建友,2004;谢志华,2008)。

上述文献对于我们理解政府审计取证模式有较大的启发。然而,审计取证模式还是缺乏一个清晰的分类框架,涉及的审计取证模式影响因素也未包括一些重要因素,所以,总体来说,关于政府审计取证模式还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

三、理论框架

(一)审计取证模式的总体框架

从技术逻辑来说,审计取证是通过系统的方法获取证据,以搞清楚审计事项的真实情况,而审计事项的真实情况本身是存在的,并不需要审计人进行再生产,所以,审计取证事实上是一个验证过程,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客观存在的事项进行验证,并记录验证的结果。审计取证既然是一个验证过程,则验证事项本身的信息存储方式就是验证方式选择的基础性因素,验证方式要依据信息存储方式来选择,信息存储方式不同,验证模式也不同。

一般来说,验证事项本身的信息存储方式首先可以区分为电子数据和非电子数据,很显然,这两种数据的验证方式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无论是电子数据,还是非电子数据,都区分为有支撑载体和无支撑载体两种情形。有支撑载体是指信息本身形成一个链,可以从高层级信息追踪到次层级信息,次层级信息可以支持高层级信息,通过次层级信息可以验证高层级信息。无支撑载体是指没有形成信息链,一些高层级信息缺乏次层级信息支持,无法通过次层级信息来验证高层级信息。很显然,这些差异会影响审计取证方式。

在有支撑载体的情形下,有些支撑载体有实物对应,可以通过测量实物来验证信息;而有些支撑载体则没有实物对应,无法通过测量实物来验证信息。很显然,这会影响审计取证方式。在无支撑载体的情形下,有些存在持续可靠的信息生产流程,如果流程可靠,则信息可靠也就有了相当的基础;有些并不存在持续可靠的信息生产流程,流程本身无法为信息质量提供保障。很显然,上述差异会影响审计取证方式。

此外,审计主题还会影响审计取证方式。审计主题是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的特定事项,一般分为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特定行为、制度这四类,不同的审计主题在审计载体方面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审计取证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审计主题,都会表现为一些信息,即使是特定行为和制度也会表现为一些信息,但是,对于这些主题的审计,其目的不是对这些信息本身是否真实发表意见,而是对这些信息反映的行为、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发表意见,因此,不属于信息主题。所以,所有审计主题都有信息载体,审计主题是通过影响审计载体,进而影响审计取证方式,从根本上来说,需要以审计载体为依据来选择审计取证模式。

综合上述分析,总体来说,审计载体有四种情形:非实物载体、实物载体、有持续可靠流程、无持续可靠流程,不同审计载体情形下的审计取证模式分别命名为命题论证模式、专业测量模式、数据流程模式、数据分析模式,审计取证模式的逻辑框架如表1所示。

(二)命题论证模式

如果存在非实物支撑载体,审计事项相关的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链,通过次级信息可以验证高层级信息。在这种情形下,审计取证就如同命题证明。这些命题是有逻辑结构的,从总命题分解为次层级命题,次层级命题再分解为更次级的命题,围绕最基础的命题收集证据。如果这些基础性的命题得到证明,则其支撑的上层级命题就得到证明,每个层级都是如此,最终使总命题得到证明。这些总命题也就是审计目标,而这些次级命题也就是不同层级的具体审计目标。

命题论证的基本思路有两个逻辑步骤:一是从上到下的命题分解,也就是从审计目标开始,确定具体审计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二是从下到上的命题证明,也就是围绕具体审计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收集证据。一般来说,从上到下的命题分解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从下到上的命题证明则受到一些权变因素的影响,从而命题论证模式呈现多样化。

首先,具体审计事项是否要区分重点。如果不区分重点,则所有审计事项都同等对待;如果要区分审计重点,则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来区分。很显然,区分重点会提高审计效率,但是可能会对一些审计事项投入的审计资源减少,或者是找错了审计重点,这些都可能增加审计风险。历史上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都属于命题论证模式,其区别就是是否区分审计重点。账项基础审计对于所有的审计事项同等对待,不区分审计重点,制度基础审计以制度评估为基础来寻找审计重点,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来寻找审计重点。

其次,是详细审计还是抽样审计。在命题论证模式下,每个具体审计事项都有具体审计目标,而每个具体审计事项都有若干个体,这些个体的集合形成该具体审计事项的总体。就该总体作出结论,有两种选择:一是对该总体的全部个体进行审计,这就是详细审计;二是从该总体中抽取样本,对样本实施审计,根据样本审计结果推断总体结论。很显然,抽样审计效率较高,但是,如果样本不能代表总体,则可能产生审计风险。所以,对详细审计和抽样审计的信赖程度不同,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也不同,账项基础审计基本上不信赖抽样审计,而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信赖抽样审计,只是二者的抽样方法存在差异。

最后,数据载体是电子数据还是非电子数据,会影响具体审计事项的命题论证。将具体审计事项区分重点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然而,在电子数据下,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得信息查找和计算成为很容易实现的功能,所以,区分审计重点,对非重点审计事项减少审计资源投入的意义大为降低。同时,从详细审计发展到抽样审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提高审计效率,但是,在电子数据下,由计算机实施详细审计并不是很麻烦的事,也不会给审计效率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正是由于数据载体的上述影响,在电子数据下,全面审计、详细审计并不会影响审计效率,同时,有利于审计风险控制。所以,以全面审计、详细审计为特征的电子数据审计就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审计取证模式。这种审计取证模式的逻辑步骤如下:一是从上到下的命题分解,也就是从审计目标开始,确定具体审计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二是根据具体审计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构建审计分析模型,并用这些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数据疑点;三是追踪疑点,确认疑点是否存在。很显然,上述步骤与手工背景下命题论证模式有重大区别,但是,还是命题论证取证模式。本文将手工背景下的命题论证模式称为命题论证模式(A),将信息化背景下的命题论证模式称为命题论证模式(B)。

根据上述分析,关于命题论证模式有如下结论:命题论证取证模式适用于有非实物支撑载体的情形,其基本思路有两个逻辑步骤,一是从上到下的命题分解,二是从下到上的命题证明。数据载体、审计效率、审计风险会影响从下到上的命题证明过程,从而使得这种证明过程呈现多样化,进而使得命题论证模式多样化。

(三)专业测量模式

如果存在实物支撑载体,审计事项相关的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链,基础层级的信息有实物对应,可通过测试实物来验证基础性信息,并通过基础性信息进而验证其支撑的高层级信息。其基本思路是实物测量,通过对实物进行测试来重新生产信息,通过重新生产的信息来验证原来的信息。由于提高审计效率和防范审计风险的考虑,专业测量模式也有两种类型,一是自行测量,二是委托测量。当审计机构具有某方面的专长时,可以自行测量,否则,要委托专业机构来完成,审计机构只是对这个过程进行适当的监督和确认。当然,任何测量专长都是可以建立的,例如,一些审计机关为了进行环境审计,建立了自己的环境监测机构,如果有足够的投入,这些机构完全可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现在的问题是,审计取证模式并不只是满足获取高质量审计证据的需要,而是要同时考虑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只有二者兼得的审计取证模式才是好的审计取证模式。当然,对于审计机构来说,何种专业测试要外包、何种专业测量要自制,需要根据专业测量的业务量多少和资产专用性来考虑。如果专业测量业务量较多并且资产专用性程度高,则适宜采用自制测量模式,而其他情形下,一般要考虑外包测量模式。同时专业测量是测量实物,所以,一般来说,电子数据和非电子数据的不同,对专业测量模式并无显著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关于专业测量模式有如下结论:专业测量取证模式适用于有实物支撑载体的情形,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实物进行测试来重新生产信息,通过重新生产的信息来验证原来的信息,审计效率、审计风险导致自制测量模式、外包测量模式的出现。

(四)数据流程模式

当不存在支撑载体时,无法通过次级信息来验证高层级信息,此时,如果信息生产过程可靠,可以通过评估信息生产流程是否持续可靠来判断信息质量,数据流程模式就产生了。其基本思路是验证数据流程的持续可靠性,通过数据流程的持续可靠性来判断信息质量。由于手工生产的数据流程和信息化背景下的数据生产流程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验证电子数据生产流程和非电子数据生产流程的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手工数据生产流程下,审计取证过程一般包括风险评估和流程测试两个逻辑步骤。这里的风险是流程风险,也就是流程不能保障数据质量的可能性,一般可以分解为固有风险、控制设计和执行风险、控制运行效果风险(雷英和吴建友,2011)。流程测试是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对每个风险点的持续可靠性之测试。本文将手工背景下的这种模式称为数据流程模式(A)。在信息化数据生产流程下,既可以采用面向系统的方法,例如测试数据法、集成测试法、平行模拟法、程序跟踪法等,也可以采用信息系统评估技术,例如控制矩阵、风险矩阵、层次分析法等(陈伟、张金城,2008;刘汝焯,2008)。信息化背景下,究竟是采用面向系统的方法,还是采用信息系统评估技术,主要还是基于不同模式的风险和效率之考虑。本文将信息化背景下的各种模式称为数据流程模式(B)。

根据上述分析,关于数据流程模式有如下结论:数据流程模式通过评估信息生产流程是否持续可靠来判断信息质量,由于手工生产的数据流程和信息化背景下的数据生产流程具有很大的差异,数据载体、审计效率、审计风险导致数据流程模式的多样化。

(五)数据分析模式

当不存在支撑载体,并且信息生产流程本身无法保证信息质量时,取证思路就改为从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数据质量,这就是数据分析模式。数据分析模式的逻辑步骤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数据分析找疑点,主要是通过将审计目标确定到具体审计事项,根据具体审计目标构建数据分析模式,并根据数据分析模式来寻找疑点;二是核实疑点,也就是针对疑点使用各种审计取证程序来核实疑点是否真的就是对审计标准的偏离。

一般来说,判断数据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方法有多种,主要的方法包括:重新计算、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关联等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探索性因子分析、文本挖掘等,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判断信息是否存在逻辑矛盾。一方面,数据本身的特征会影响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例如,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可能不同;另一方面,电子数据和非电子数据的分析方法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非电子数据可能限制了许多数据分析方法的采用。本文将非电子数据下的数据分析模式称为数据分析模式(A),电子数据下的数据分析模式称为数据分析模式(B)。当然,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会有不同的效率,也会有不同的成本。

根据上述分析,关于数据分析模式有如下结论:数据分析模式通过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数据质量,逻辑步骤包括数据分析找疑点和核实疑点两个步骤,数据载体、审计效率、审计风险导致数据分析模式的多样化。

(六)几个相关问题

1.审计取证模式的交叉适用

根据本文前面的分析,命题论证模式、专业测量模式、数据流程模式、数据分析模式是四种不同的审计取证模式。命题论证模式适用于信息存在纸质或电子数据载体;专业测量模式适用于信息存在实物支撑载体;当不存在支撑载体时,如果信息生产过程持续可靠,则采用数据流程模式;当不存在支撑载体,并且信息生产流程本身无法保证信息质量时,则采用数据分析模式。这四种模式之间是否真的存在不可跨越的界限呢?显然不是。不存在支撑载体的两种取证模式,显然也可以用于存在纸质或电子数据载体时的审计取证。当存在纸质或电子数据载体时,数据流程模式和数据分析模式都可以采用。由于数据流程不一定持续可靠,所以,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数据分析模式几乎没有应用条件,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采用,只是由于审计效率、审计成本、审计风险的影响,使得不同的审计取证模式具有不同的适用性。不同审计载体的审计取证模式如表2所示。

2.数据分析模式的适用范围

表2显示,数据分析模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然而,这是未考虑审计意见类型,如果考虑审计意见类型,则这些审计取证模式的适用范围会缩小,其原因是不同取证模式获取的审计证据有不同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指审计证据在数量上足够多,如果是抽样审计,则样本量已经足够代表总体。在命题论证模式、专业测量模式、数据流程模式下,要么对全部个体实施详细审计,要么对能代表总体的样本实施审计,根据样本推断总体状况。在这些情形下,审计证据具有充分性,能够对总体发表审计意见,所以,这些取证模式下,能够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数据分析模式则不同,通过数据分析找疑点,如果找到的疑点所组成的样本并不能代表总体(一般情形下都是如此),则无法通过已经核实的疑点对总体发表意见,只能就已经核实的疑点发表审计意见,这就是有限保证审计意见,相当于只能就已经发现的事实发表意见,这种取证模式也称为事实发现型取证模式。所以,虽然数据分析模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是,这种取证模式获取的审计证据只能支持有限保证审计意见,如果需要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则不宜采用这种取证模式(郑石桥,2015)。

3.审计主题对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

一般来说,所有审计主题都有信息载体,审计主题通过影响审计载体进而影响审计取证方式。然而,不同的审计主题,其审计载体具有某种规律性,从而使得审计主题与审计取证模式之间形成规律性的联系。一般来说,财务信息具有非实物载体,并且要求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所以,命题论证是主流取证模式;非财务信息的情形较为复杂,审计载体可能出现各种类型,而审计意见类型也可能包括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两种情形,所以,四种取证模式都可能采用;特定行为一般难以形成非实物载体的系统信息载体,多数情形下是无持续可靠流程这种类型,所以,数据分析模式采用较多,当然,也难以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制度的相关信息可能类似于非财务信息,四种取证模式都可能采用。审计主题和审计取证模式之间的关联,归纳起来如表3所示。

四、我国政府审计取证模式分析

以上分析了审计取证模式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在具体内容中并没有区分不同审计主体,然而,从现实生活来说,民间审计主要是从事财务信息主题和制度主题审计,只有政府审计的审计业务类型才可能包括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特定行为、制度这四种类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所讨论的审计取证模式是以政府审计为主的。下面用前文提出的审计取证模式理论框架来分析我国政府审计取证模式,以一定程度上验证这个框架。

根据《中国审计年鉴》“全国审计机关分行业审计(调查)情况表”,我国政府审计的主要业务类型包括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本文分别分析各类审计的取证模式。

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关注预算行为是否合规合理,并且以预算违规行为为切入点,关注相关预算制度所存在的缺陷,所以,从审计主题来说,预算执行审计是以特定行为为主,一定程度上涉及预算制度。在这种审计主题选题下,如果相关的审计载体不清晰,数据分析模式就会成为主流的审计取证模式。也正是因为采用这种事实发现型取证模式,无法对预算执行行为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只能就已经发现的事实来发表有限保证审计意见。

财政决算审计应该主要关注财政决算是否真实,其审计主题是财务信息,并且存在非实物载体组成的信息链,可以采用命题论证模式,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但是,由于我国的财政决算审计主要是上级审下级,一般情形下,上级很少对下级的财政决算进行全面审计,主要是关注上下级之间的财政往来和清算事项,所以,这种局部的审计也不支持对决算报表整体发表意见,其审计取证也不一定采用命题论证模式。

专项资金审计主要关注专项资金收支行为是否合规合理,并且以违规行为为切入点,关注相关专项资金制度所存在的缺陷,所以,从审计主题来说,专项资金审计是特定行为为主,一定程度上涉及专项资金制度。在这种审计主题选题下,如果相关的审计载体不清晰,数据分析模式就会成为主流的审计取证模式。也正是因为采用这种事实发现型取证模式,无法对专项资金收支行为整体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只能就已经发现的事实来发表有限保证审计意见。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与其他类型审计一个重要区别是关注工程预决数据的真实性,并且,由于工程实体可以测量,所以,专业测量模式得到广泛的应用。

金融审计主要关注金融机构的行为是否合规合理,并且以违规行为为切入点,关注相关金融制度所存在的缺陷,所以,从审计主题来说,金融审计是特定行为为主,一定程度上涉及金融制度。在这种审计主题选题下,如果相关的审计载体不清晰,数据分析模式就会成为主流的审计取证模式。也正是因为采用这种事实发现型取证模式,无法对金融机构的行为整体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只能就已经发现的事实来发表有限保证审计意见。企业审计与金融审计类似。

从理论上来说,要全面鉴证、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关注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特定行为和制度,但是,从现实来看,不少审计机关并不鉴证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关注领导干部及其领导的单位在行为方面是否合规合理,并一定程度上关注相关的制度。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的主题主要是特定行为,兼有一定的制度。在这种审计主题选题下,如果相关的审计载体不清晰,数据分析模式就会成为主流的审计取证模式。

五、结论和启示

审计取证模式是获取审计证据的思路,关于审计取证模式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审计取证模式的种类,二是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审计载体、审计主题为基础,研究审计取证模式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构建审计取证模式的理论框架。

审计载体是影响审计取证模式的基础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审计效率、审计风险影响审计取证模式。总体来说,审计取证模式有四种:命题论证模式、专业测量模式、数据流程模式、数据分析模式。命题论证取证模式适用于有非支撑载体的情形,其基本思路有两个逻辑步骤,一是从上到下的命题分解,二是从下到上的命题证明。数据载体、审计效率、审计风险会影响从下到上的命题证明过程,从而使得这种证明过程多样化,进而使得命题论证模式多样化。专业测量取证模式适用于有实物支撑载体的情形,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实物进行测试来重新生产信息,通过重新生产的信息来验证原来的信息,审计效率、审计风险导致自制测量模式、外包测量模式的出现。数据流程模式通过评估信息生产流程是否持续可靠来判断信息质量,由于手工生产的数据流程和信息化背景下的数据生产流程具有很大的差异,数据载体、审计效率、审计风险导致数据流程模式的多样化。数据分析模式通过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数据质量,逻辑步骤包括数据分析找疑点和核实疑点两个步骤,数据载体、审计效率、审计风险导致数据分析模式的多样化。

虽然不同审计取证模式各有其适用范围,但是,一些取证模式之间有一定的交叉适用。不存在支撑载体的两种取证模式,显然也可以用于存在纸质或电子数据载体时的审计取证。数据分析模式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采用。当然,审计意见类型会限制数据分析模式的适用范围,如果需要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则不宜采用这种取证模式。

审计主题会影响审计载体,进而影响审计取证方式。不同的审计主题,其审计载体具有某种规律性,从而使得审计主题与审计取证模式之间形成规律性的联系。

本文的结论告诉我们,审计取证模式并不是随意选择,必须信赖一定的前提来决策审计取证模式。审计载体是基础性条件,而审计意见类型是约束性条件,不能满足审计意见类型要求的取证模式是失败的模式,在此基础上,考虑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的要求。目前,我们的政府审计事业还处于发展之中,审计业务类型需要进一步清晰,审计主题需要进一步清晰,审计意见类型需要进一步清晰,满足这些条件后,审计取证模式才能清晰。而只有确定了清晰的审计取证模式,审计准则才有了灵魂和主线。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K.莫茨,侯赛因・A.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2] 胡春元.风险基础审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2):58-63.

[4] 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2004(4):47-51.

[5] 刘兵,王雅.分析基础审计取证模式的探讨[J].山东经济,2004(9):116-118.

[6] 石爱中,孙俭.初释数据式审计模式[J].审计研究,2005(4):3-6.

[7] 董伯坤.预算执行的数据式审计模式探索[J].审计研究,2007(6):16-20.

[8] 陈太辉,杨明月.审计取证的思维流程与思维要素研究[J].审计研究,2011(6):9-15.

[9] 王智玉.审计信息化与审计组织方式[J].审计研究,2011(4):39-42.

[10] 谢志华.论审计方法体系[J].审计研究,1997(5):9-13.

[11] 赵保卿,任晨煜.审计方法的历史演进及其动因[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0-33.

[12] 谢志华.审计变迁的趋势:目标、主体和方法[J].审计研究,2008(5):21-24.

[13] 雷英,吴建友.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模型研究[J].审计研究,2011(1):79-83.

[14] 陈伟,张金城.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