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1 17:27:02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第1篇

1.相关概念分析

旅游景观一般指的是旅游景观:具有美学、科学和历史价值的各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能够激发和满足人们的旅游兴趣和需求,为人们提供参观、游览、度假、康乐、科研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旅游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旅游景观。

旅游是在游览过程中通过体验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得到某种满足,旅游景观鉴赏就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通过选景、观景、赏景与忆景这四个完整的旅游过程,来满足自己对于景观美和艺术的需求,来体会高质量旅游过程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2.旅游景观鉴赏的差异原因分析

不同的游客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下对于景观的美感,艺术性欣赏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感受和自己的独特视角。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2.1 景观本身的差异性

2.1.1 旅游景观级别不同

在我国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将我国的旅游景区划分为5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1A、2A、3A、4A、5A。不同级别的景区对于景观的观赏价值要求差异性较大,5A级景区的景观可观赏性,价值性比其他级别的景观都要大,所以游客的选择景区的时候根据自己对于景观的需求选择不同级别的景观,那么观赏到的景观美感,价值就会有所不同,比如“九寨归来不看水”美誉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7年又被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2001年摘取“绿色环球21”桂冠,成为世界唯一获得三项国际桂冠的旅游风景区。这样的景观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是交口称赞,如果我们对其他的水景都和九寨的水作对比,那么你就无法欣赏到他独特的美景了。

2.1.2 景观开发前后差异

旅游景观开发前由于周围配套设施的落后,景观的美景几乎不为外人知晓,景观保留了他原本的纯朴,这种纯朴自然之美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但是景区一旦作为旅游开发的对象,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就要对原有的道路,基础设施,景观的呈现方式等进行现代化的方便游客为主要目的的建设,自然纯朴之美美和开发后现代方便游客的美感不同。

2.2 景观观赏的时间、角度的选择

2.2.1 景观鉴赏的时间不同

每个景观都有最适合观赏的时间,也就是景观最完美的状态呈现在游客面前。比如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他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自然美景呈现在大家面前,但是最适合游览的时间是10月份,秋季的色彩更加绚丽,更能呈现山、水,森林互相映衬,交相辉映的整体性美感。其他季节虽然也能欣赏到他与众不同的美,但和秋季的美景比起来就逊色不少。

2.2.2 天气原因影响景观美的呈现

外出旅游都希望艳阳高照,能在最佳的天气下欣赏景观的美景,但是不同的景观其实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美更是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比如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具有柔和宁静之美,在艳阳高照,秋高气爽的天气里又具有明亮秀丽之美。在海边看日出是很多去海边的游客的第一旅游目的,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天气原因,这个愿望无法实现,但是在沙滩吹着海风,静静等待的过程确是一种难忘的经历。

2.2.3 观赏者所处位置不同

赏美景如同看美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美景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仰看高大雄伟,壮丽之美。俯看是气势恢宏,整体的协调之美,平视是精细柔和,精致之美。在长江三峡旅游,站在江边山上看到的长江一江春水东流去,两岸悬崖峭壁,其实恢弘,等到了长江游轮上在近距离欣赏长江美景,又是另外一番情况,江水波涛汹涌,两岸悬崖压顶,怪石林立,植被郁郁葱葱,人融入江水之中,如同在地缝穿梭。

2.3 观赏者的自身状态

2.3.1 心情

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旅游者赏景时心情的差异性影响了欣赏旅游景观鉴赏的美感。心理状态对于一个人的感官产生直接影响,心情好的时候雨中漫步是一种浪漫唯美,心情不好的时候认为下雨影响了看风景的状态,出门,走路,看景都受到了影响,自然看到的风景也就失去了美感。其实美景没有变化,只是因为旅游者的心情发生变化所以影响了看风景的美感。

2.3.2 文化层次

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景观的理解不同,要求不同。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希望每一处景观既看到美景又能了解景观的背景知识,艺术价值,能够学习相关知识,陶冶情操,开拓眼界。文化层次较低的客人欣赏美景就希望能直观的带给他愉悦,开心之感。所以他们由于文化层次差异性对景观的需求记忆对于景观的鉴赏角度就发生了变化。

2.3.3 对景观的期望

俗语“看景不如听景”。就是因为人们在没有看到景观之前对景观的期望值过高所导致的这样一个想法,其实听景时我们充满想象,总是把最美的景观状态和我们期望联系在一起,但是由于以上所提到的种种原因,景观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所达到的满足效果有所不同,使得我们看到的景观和别人描述的最美景观有了差异,从而使游客产生失落感。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第2篇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青杠树村

1引言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然而,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美丽中国”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首次被纳入五年计划。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抓住乡村的魂,即不能将村落建设过于现代化而缺乏乡土味,又不能照搬原来的传统村落做法使乡村过于沉重。美丽乡村的建设则是在传统乡村和现代乡村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美丽乡村国内发展现状

欧美一些国家很早就开展了乡村景观研究与实践,如德国、荷兰、英国等,它们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对世界的乡村景观规划与保护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欧美国家早期就制定了乡村景观研究的法律法规,如20世纪50年代《土地整治法》在德国的实施,明确规划了自然保护区,使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20世纪70年代初,荷兰颁布了《乡村土地开发法案》,从只重视农业到关注乡村土地的户外休闲、景观保护等功能。近年来,欧美乡村景观对景观的社会、文化解释以及人的行为研究明显增多,扩大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面对乡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问题,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逐渐开始重视乡村景观建设。20世纪60年代,日本曾兴起强大的草根性运动”,不仅改善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村庄不合理的布局,美化了村庄环境,有效地保护了传统的乡村景观。中国乡村景观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1989年,中国学者对澳大利亚堪培拉市乡间景观进行研究。此后,不同领域学者先后引进了韩国、日本、荷兰、波兰以及法国等一些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在借鉴的基础上,中国在逐渐完善自己的研究体。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乡村人类聚居环境、乡村景观分类、乡村景观评价、乡村聚落景观、乡村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园林、乡村景观旅游、乡村景观规划等8个方面。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景观生态学、乡村农田景观、乡村环境以及乡村景观旅游等问题上。

3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目的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农民分享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红利,青杠树村的乡村建设则是要满足城市人追求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的需求,解决的是生活和生命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4当今乡村景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1规划缺乏特色,园林景观雷同

由于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大量的建设中出现了“批量化”生产的园林景观。导致乡村失去了它本来的个性和乡土性。

4.2城市化景观成为标准,乡土化意识淡薄

由于国家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倾向日益严重,中国传统村落正在不断瓦解,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历史正在不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农村包围城市,农村走向城市”的总体趋势。

4.3乡村原有的生态性遭到忽略

由于乡村景观的建设还是初级阶段,存在规划和设计的不合理性,使得在建设乡村的同时破坏了村落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

4.4景观打造与地方文化配合性不够

对地方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的挖掘不够,导致景观打造与地方文化特色格格不入,配合不协调。

5案例分析

5.1青杠树村的总体概况

三道堰是以岷江河网为脉,以水墨侵染为韵,绘呈古风流韵的天然水乡风情画。三道堰,是都江堰工程的最典型的绩效地。是导水入渠的古堤堰,是自流灌溉首善区,是川西第一古码头和成都市区的饮水源地。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位于成都市西南,距中心城区17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065农耕1亩,原人均建设用地17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9个组团共9.7万平方米的“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改善了全村932户2251人的生产生活条件。

5.2规划原则

青杠树村的规划和当地的环境相结合,以保护乡村景观为主要目的,调整景观与经济文化的关系,从而合理的设计,共同创建一个美观舒适的美丽乡村风貌。它的规划有一下几个原则:(1)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建设美丽青杠树乡村,人们保留了当地的河流,当地的乡土树种和原有的自然生态风貌。(2)尊重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原则。在乡村的设计中,乡村的原始风貌不可改变,例如当地乡村的蜀绣民俗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宝藏,在对乡村进行设计中就保留了这些历史宝藏,保护传统文化能够保证乡村具有文化内涵。(3)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原则。青杠树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人们在生活中比较注重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青杠树村在设计规划的时候,对于自然环境中的树木、田地、河流等自然资源都尽可能保留,还在村子居住区,新建了农家乐,市民农耕体验场。

5.3总体定位

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5.4规划思路进行五个打造,包括:水乡三道堰打造、创意三道堰打造、林盘、农场的三道堰打造、乡肆的三道堰打造。

5.4.1进行水乡三道堰打造河柏条河与徐堰河是成都市区的饮用水源,河流在村子的牛角壕交汇并流,流向成都,同时它也是成都母亲河——府河的源头。因此,青杠树村有成都边上的江南水乡之称,在规划中可构建“古蜀水乡”的别致风情,打造独特水乡韵味的景观特点。

5.4.2进行创意的三道堰打造因为郫县是蜀绣的发源地之一。青杠树村村委会引进的郫县蜀绣公司,搞起了蓉秀坊。鼓励和支持绣娘在蓉秀坊工作,并通过公司大量收购作品来保证每个绣娘的收入。同时,青杠树村还以传统节日为基础,构建以文化体验为主导的节庆活动,例如龙舟比赛、武术比赛等.

5.4.3进行林盘、农场的三道堰打造80后创业者夏静和合伙人秦强在青杠树村按照“互联网+农业”模式,把曾经风靡一时的“QQ农村”一种游戏变为现实版。线下有私家农场,线上有APP。“智慧农场”可以通过手机对地上的农作物进行监控,浇水,施肥,杀虫,还可以通过专职农夫进行收割、采摘、耕地等管理。同时,青杠树村按照农业和服务产业融合的理念,利用整理节约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启动了天府水乡国际乡村俱乐部等高端休闲项目和香草湖生态湿地建设。

5.4.4进行乡肆的三道堰打造青杠树村还保留了许多本土的乡土树种和草坪地被植物,并在这基础上进行了生态、植物的景观打造,展现川西林盘原汁原味的乡村面貌。同时,青杠树村保留了老街为核心的川西老乡场传统文化,使人们能体验乡村会展和集市。

5.5具体设计

5.5.1乡村保留了原始的植被,例如:香樟、银杏等,这些植物都是成都市的乡土植物。在青杠树村把这些植物完整的保留基础上,还增加灌木、草花等一些外来观赏品种,例如:波斯菊、鼠尾草等植物。在不破坏生态的环境下增加了美感,并实现生态多样性。

5.5.2青杠树村的石头通过改造本身的形状,大小等,打造出乡土气息重,例如:把当地的石头装进铁笼子来筑坝、建桥和进行一些装饰,来打造生态性强的更科学、合理的景观,使乡村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5.5.3青杠树村还保留了原有的河流,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打造了水乡韵味的景观特点。

6设计原则

6.1生态原则

青杠树村的景观规划与乡村生态及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整个乡村建设的主题也是在自然资源较好的乡村环境前提下进行建设的。同时,青杠树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也尽可能挖掘各个地区的景观特点,在原有乡村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6.2人本原则

青杠树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农民为主体,配合政府引导,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在尊敬自然生态的环境的情况下,使人和自然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因此,当地修建了以川西民居建筑风格为主的农家乐,供人民吃饭、喝茶、农事体验、了解当地人文特色和民俗风情,建立了生态农业观光区。

6.3景观多样性原则

乡村景观设计涵盖较广,包括农村的生态、生产、生活、乡村习俗、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青杠树村景观选择的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例如:乡土植物银杏、桂花等,以及本土石材、鹅卵石来打造生态景观,并减少经济成本和后期维护。同时,还引用了一些外来植物来打造景观多样性,例如:波斯菊、鼠尾草、芦苇等来打造乡村田园美景。这些植物生长快,观景性强,多年生,节约成本和后期维护。

6.4坚持乡土特色原则

每一个乡村都有它的特色,在做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把它的特色挖掘出来。青杠树依靠当地的山水、田园就势,打造山水园林路,突出川西民居与塘提、田园、花草树木的协调配合,同时注入地方特色文化,大量使用乡土树种,并保留了当地的河流及周边的植物,根据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打造了以蜀水乡文化为主的特色乡村。

7结语

青杠树村积极探索,守好“三个底线”,遵循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激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土地整治,将零星、分散、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复垦,优先用211亩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新居和基础设施配套,将节约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新居和基础设施配套,将节约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69亩入市,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高农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对美丽乡村建设更好的推进。因此,笔者通过对美丽乡村的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乡村景观的设计模式:

7.1坚持记得住乡愁,体现地方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园林景观不仅要满足美丽景观的建设,还要满足设计融合乡村,合理运用乡土植物及乡村周边设施,把乡村的地质。地貌、地域、气候、乡土树种等考虑进去,因地制宜才能体现乡村的个性、乡土特色以及乡土情怀,这才是体现乡村园林景观的真正价值。

7.2实现就地取材,突出生态理念

以本地材料为主,外来材料为辅助,既节约了运输成本,又能更好的体现乡土特色,同时简化后期的维护成本。利用特色的乡土植物吸收和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空气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效果。

7.3挖掘地方文化,突出文化与景观的融合

三道堰,集天府农耕文化、水乡文化、古镇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利用乡村原有的耕地、水源打造“古堰湿地”、“堰桥遗韵水文化体验区”、“青杠树村田园观光区”。利用古镇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打造“惠里特色街区”“农家乐”等,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突出文化与景观的融合。

7.4注重景观与业态结合,促进产业发展

业态是指结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城市功能和需求创造性布置相关产业。景观规划设计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乡村产业也已经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更是突破“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注重景观与业态的结合,是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更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俞孔坚.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保护•景观设计,2005(4):39.

[2]张剑涛.中国对于城市改造和城市保护的规划管理——以上海为例[J].国外城市规划,2004(1):11~14.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第3篇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早在中共中央十报告就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然而,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于是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编制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同时,在2015年“两会”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仍然非常关注“美丽中国”建设。

而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旅游消费不仅能够直接拉动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也对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旅游产业可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产业选择之一。而近年来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地方还形成了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值得研究和借鉴。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一大战略任务,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为美丽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将促进我国美丽乡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立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趋利避害,探索新时代下美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是学界近年关注的课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动态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国内张广瑞、季华群等学者从旅游经营管理类型、乡村旅游的活动项目和各类实证研究等角度总结了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不同类型。国外学者则从政府干预、开发主体、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类型。

2、城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动态

国内学者章智涛从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和社会环境三个角度总结了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王兆峰等认为旅游业通过聚集和扩散机制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建设通过设施支持、消费驱动、产品创新和形象引导提高城市旅游效率。

而国外研究者PallaviMandke认为旅游可以带动城市发展,缩减贫富差距。UgoGasparino等认为无论从收入还是就业方面来衡量,旅游业日益被视为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在杠杆。

由上述分析可知,国内外学者关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开发类型的研究,而对于城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则主要对区域性影响进行探究。但同时我们发现以上研究大多集中于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且与时代背景结合不够,实施性较弱。因此,本研究旨在牢牢立足于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围绕美丽乡村与新农村建设,选取长沙市光明村这一案例地来探究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旅游开发现状与模式,以求总结案例地旅游开发与建设的经验,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供同类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借鉴。

二、概念与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旅游发展模式

所谓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历史阶段、发展进程中,在自己特有的历史、经济、文化等背景下,形成的在体制、结构、思维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战略路径选择。旅游发展模式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发展方式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表现形式和特点,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和综合性。

2、乡村旅游

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而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也较为混杂,但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都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综合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主要吸引物,以乡村为主体,城市居民为对象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

3、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是当前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扶持和实施项目。美丽乡村的“美”,包括视觉感观之美、意境之美、内涵之美、实用之美。通过这“四美”的建设不断经营管理创新乡村之美,使美丽乡村得以可持续发展,真正形成“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

4、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智能、以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四化同步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关系

耦合理论源于物理学中的耦合模理论。耦合,物理学上指2个或者2个以上的体系或2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联合起来的现象,或者是通过各种内在机制互为作用,形成一体化的现象。耦合被引申到其他学科,用来形象地描述那些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本研究中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就存在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耦合关系。

1、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相辅相成

新型城镇化下要求城市与农村城镇联动、城乡互补。而美丽乡村旅游发展就是在促进城镇联动和城乡互补,通过旅游这一方式将城乡消费对接,促进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新型城镇化也为美丽乡村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两者的耦合关系使得双方发展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2、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互为补充

(1)新型城镇化建设能从根本上解决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而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核心问题的解决便是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的。美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核心是“三农”问题。我国要实现现代化,重点、难点都在“三农”。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不仅可以推进工业化发展,而且可以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2)新型城镇化建设能从资金上解决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保障问题,而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支持。

(3)新型城镇化建设能从环境上解决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问题,而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为新型城镇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型城镇化时刻关注如何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的问题,努力实现美丽中国的发展,从而促进美丽乡村旅游的发展。

3、城乡一体化的耦合关系

城乡一体化的耦合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城市系统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关系,这主要体现在旅游城市系统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乡村旅游发展系统内部旅游产业与乡村系统的耦合关系,乡村的功能以旅游发展为导向,旅游发展以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二者通过旅游产业发展所形成的发展效应通过政府、企业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与城市的发展水平相接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光明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光明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于2010年正式被评为“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2年,望城区正式提出建设“现代化公园式城区”理念,光明村被列为重点示范点,将继续通过“光明村模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一)光明村旅游发展条件

1、区位优越,交通网络完善

光明村隶属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属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处在先导区金州大道现代农业产业带。先导区公交线路设立光明村站点,与市区、宁乡县城实现公交直达。

同时,国家南北交通大动脉京珠西线高速临村而过,高速公路互通,是南北方向进出长沙的重要途径。这为光明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气候与自然条件良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光明村地处湖南省省会近郊县望城县,区域内属典型的丘陵地貌,自然形态分明,景观特色较为明显。土层深厚,水质、空气质量较好。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温暖潮湿,降雨集中在春季,秋季干旱。

另外光明村的农耕文化是吸引城市游客的重要因素,城市游客在这里近距离感受田园乡村生活。金洲大道沿线风光秀丽、环境宜人,保持了原生态的田园风貌,这使得光明村的自然山水风光优良,旅游可利用资源丰富。

3、政府主导得力,政策导向明确

政府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光明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乡村基础设施条件,为旅游项目招商和整体景观打造奠定基础;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光明村旅游产业的整体规划;给予政策优惠,促进旅游业发展;搭建招商平台,引进农业合作项目,协助项目顺利落户,帮助企业尽早投产达效。

(二)光明村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1、发展状况

2008年9月,光明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光明村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双重机遇,于是光明村村委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逐步改善基础设施,于2008年开园迎客。

2008年12月,光明村注册成立了全省首家土地经营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民入股、合作开发等形式对土地实行集中流转。

2012年,望城区正式提出建设“现代化公园式城区”理念,光明村被列为重点示范点,打造“五谷欢乐地,光明大观园”。

光明蝶谷是依山依湖而建的光明村品牌景区,占地面积达18ha,植被覆盖率达90%。它是以政府为主导,同村委会协调建设的景区,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旨在为农户创收,为本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它是“长沙市望城区光明蝶谷素质教育基地”、“长沙市望城区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舞台艺术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和“蝴蝶科学技术普及场馆”。

同时,光明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针对游客外出游玩的需求,建设游客中心、沙滩、度假酒店等旅游服务和观光设施;针对健康出行的需求,打造环山自行车赛道和游步道;设置独具特色的指示牌和指示标等等。

自开园以来,2008、2009年光明村游客数量呈现递增趋势。光明蝶谷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开园,截止年底,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年收入400万元左右。光明村也是湖南省优秀涉外参观点,先后接待来自巴勒斯坦、克罗地亚、日本、德国、韩国及省内外游客40多万人次。

如今,光明村将打造“湖南省乡村旅游第一品牌”作为发展目标,在“光明蝶谷”品牌下,规划结合地形环境、农业产业布局和项目引进情况,推出“五谷、八景”作为光明村乡村旅游的主要景区。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旅游开发的两大核心,建设现代化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农庄。

2、发展特征

(1)政府规划引导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光明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并通过政策优惠和引导,主导制订光明村旅游整体发展规划。同时,主持进行招商引资的相关事宜,为光明村的旅游发展与建设提供物质支持。

(2)借助市场力量

政府通过与现代农业企业进行合作,促进光明村旅游产业现代化,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共赢。同时,通过对市场的深入调研与了解,把握现今市场对于乡村旅游的诉求,合理有效地发展。

(3)着力打造“两型”环保小区

村民们遵守“不拆迁,不填塘,不挖山,不砍树”这样的信条,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该村人口约3546人,户数946户,67%的家庭应用绿色能源技术。

(4)注重村民参与,维护村民切身利益

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自主创业、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主发展,提高村民收入和现有生活水平。

(5)注重规划设计,营造田园式农庄

光明村委在相关企业的支持下邀请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为光明村制定整体的旅游发展规划,打造“五谷八景”。同时,设计全省首个蝴蝶主题公园,增强本村的旅游吸引力。

3、发展成效

(1)社会效益

旅游开发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光明村村主道沿线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01盏;完成了莲花大塘、汤家坝、罗坨坝水系的治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旅游设施建成对外开放,对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环境治理稳步推进。按照新农村民居改造“青瓦灰墙、朱门木窗”的标准,第一、二期改造已完工178栋;142户农户完成庭院绿化设计;新建户用沼气池125个,电话亭5个,新装太阳能热水器52台;建设了乡村垃圾回收站和乡村废水处理净化池40个;完成5处大面积的公共绿化地,全面提高了乡村文明水平。

而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光明村始终保持着热情淳朴的民风,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较好的保持了乡村传统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2)经济效益

通过发展旅游,村民们收入大幅提升,人均年收入已经增长一倍以上;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发展方式也促进了乡村就业;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农户自主创新创业,促进了本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3)生态效益

光明村的开发建设坚持生态理念,倡导污染零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人居,培育生态产业,建设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备,生活污水和垃圾得到了有效的收集和处理,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善。

四、光明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一)发展要素分析

1、投资模式

光明村的建设,一直以来受到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在投入方面,省、市、县三级共投入3700万元,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改造,带动社会投资1.4亿,村民自行投人1000多万元。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主体角色

光明村利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自主,产业支撑”的“光明模式”,有效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担当决策者和保障者。企业担当投资者和参与者,为其提供大量资金和支持。农民担当执行者和实践者,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自主经营,共同发展。

3、土地资源利用方式

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光明村采取土地集中转让出租的方式。目前,龙聚福、天露等知名企业已进村落户开发,20余户特色农家乐己经在协会的指导下开始有序经营。

4、项目建设结构及其关系

在“光明蝶谷”品牌下,规划结合地形环境、农业产业布局和项目引进情况,策划“五谷、八景”作为光明村乡村旅游的主要景区。建设包括梅花坪、桃花谷、梨花谷、葡萄湾和枇杷湾5个小山谷在内的“五彩蝶谷”,打造包括田园牧歌、枫桥夜渡等在内的“光明八景”。将体验性项目与观赏性项目、文化性项目相结合,为游客提供多样的旅游体验。

5、休闲旅游产品开发

针对游客传统的观赏需求,推出万荷塘和梅湾景观等观赏性旅游项目;针对游客对旅游亲身体验经历的需求,结合现有现代农业产业,推出果园采摘,葡萄酒酿制以及露营、探险活动等体验性旅游项目;而针对游客新兴的科普教育需求,推出湿地生态观光和科普教育,画家村等文化性旅游项目。

同时,结合商业街、度假酒店等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全面的乡村休闲旅游体验。

6、休闲旅游市场定位

坚持以服务城市为主题,对接城乡消费,以临近城市的居民为目标市场,大力发展采摘式、自助式休闲农业,走城乡统筹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7、经营管理机构及制度

光明村在经营管理机构方面以政府统一引导、全面统筹,以合作企业和村委会为经营管理实际控制者,并结合少数农户自主经营,对整个光明村进行正规的管理。

光明村在制度管理方面,敢于创新和实践。村里率先成立了湖南省第一家工商注册的土地经营专业合作社。此外,光明村还成立了环保协会,聘请了固定保洁队伍,向村民征收“乡村环境卫生费”。

(二)发展模式提炼

由图2可知,光明村旅游发展模式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开发核心,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自主、产业支撑”为宗旨,从投资模式、主体角色、经营模式、项目建设结构及其关系、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及定位和管理模式六个角度入手,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把握城乡一体化的耦合关系,借力政府支持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同时通过光明村模式促进城乡对接,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实现。

由图3可知,从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来看,新型城镇化从项目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定位、经营管理模式和两型社区建设六个方面为光明村的旅游发展提供支持,而光明村旅游发展则从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服务建设、旅游利益协调和旅游形象塑造四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起促进作用,正因为二者存在着耦合关系,使得光明村的旅游发展体现出复合性。在系统耦合理论的支撑下,新型城镇化与光明村旅游发展相互促进,互为补充,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五、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

光明村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通过发展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形成了特有的“光明村现象”:第一,光明村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自主,产业支撑”,牢牢把握住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利用政策优势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第二,光明村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土地集中流转、开发利用,大大提高了农村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农企共赢。第三,光明村始终坚持民主管理,政务公开,保证社会参与,提高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第四,光明村通过合理有效的旅游开发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二)展望

本研究对本模式的应用有以下展望:首先,光明村模式虽然通过政府引导促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但是就旅游发展利益协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企业和村民利益分配的分歧是乡村旅游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亟待解决的障碍;其次,休闲旅游产品分支定位的不明确使得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最后,该模式在宣传推广方面还有待完善。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第4篇

关键词:花境;植物材料;应用;丽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宜居生态环境及园林景观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造景形式虽可营造出四季常青、生机勃勃的景观效果,但在城市景观的营造中,人们出于对灵动、自然的景观追求,以及美化城市的需要,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到能够模拟植物自然生长状态的花卉应用形式——花境。 

1花境的定义 

花境(Flower border)一词源于英国,译作花境或花径,是来自于欧洲的一种花卉种植形式,在早期的应用中,花镜是一种围绕在花园边缘的花坛;可能是这种形式常常用木板来抬高或镶边,因而花镜这个词有木板(board)的含义。花镜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的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于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旨在表现花卉群体的自然景观。 

花境经过近150余年欧美各国的造园设计发展进程,它的内容被大大地丰富了,但精髓——自然式的种植手法与中国传统造园中崇尚自然的意识却是一致的。它是现代园林景观中一种“高、精、尖”的作品。 

2花镜的特点 

花镜整体设计特点:从平面上看是利用不同种类的花卉进行块状的混植,从立面上看则是高低错落,是一种花卉交错生长的自然景观效果。严格来说,花镜并没有十分规范的自然形式,通常是根据种植者的喜爱和花镜类型,进行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配置。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通常以管理简便的宿根花卉为主,一次种植后可保持多年,通过不同的植物材料展示出不同的季相特点。营造一个低成本的花境是城市园林花境景观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符合节约型和生态型园林景观的宗旨。 

3丽水的概括及气候特点 

丽水,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古称处州,地理地势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丽水被誉为“浙江绿谷”、“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生态环境质量浙江省第一、中国前列,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位居浙江省首位。丽水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冬暖春早,无霜期长,雨量丰沛。丽水也是灾害性天气多发区,春季有寒潮、低温阴雨、强对流、春旱等,少数年份还会出现冰冻天气;夏季有热带气旋、暴雨、强雷暴、高温等灾害天气;秋季多秋高气爽的晴好天气,但由于雨水少,蒸发大,常有秋旱发生,一些年份还会出现台风和寒潮天气;冬季雨水稀少,大多数年份都会出现秋冬连旱,寒潮、低温、大风也是这个季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丽水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相比较慢。近几年全市上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战略总要求,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走丽水特色的山区生态科学发展之路,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4丽水景观中花境的植物材料选择 

可用作花境的植物选材种类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低矮开花植物都能作为花境的材料。其中有低矮花灌木、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1~2年生花卉、观赏草、针叶树等,尤其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花卉,应用于花境之中更能体现花境的自然野趣之美。但基于丽水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花境发展状况,在丽水市园林景观中花境材料的应用种类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常用的可分为以下种类: 

4.11~2年生花卉类 一串红、彩叶草、矮牵牛、夏堇、千日红、三色堇、孔雀草、波斯菊、毛地黄、蜀葵、鸡冠花、金鱼草、金盏菊、紫罗兰、百日草、雏菊、万寿菊、翠菊、石竹等。 

4.2宿根花卉类 玉簪、鸢尾类、石竹类、萱草类、薰衣草、葱兰、金鸡菊、蓍草鸢尾、萱草、美女樱、耧斗菜、吉祥草、迷迭香、桔梗、晚香玉等。 

4.3球根花卉类 百合类、姜花、朱顶红、韭兰、葱兰、水仙花、风信子、葡萄风信子、酢浆草、郁金香、唐菖蒲、大丽花、美人蕉等。 

4.4花灌木类 绣线菊、粉花绣线菊、棣棠、金边六月雪、金叶大花六道木、熊掌木、木槿、石榴、海棠、迎春、连翘、八仙花、杜鹃、月季、金雀花、南天竹、大叶黄杨、金边黄杨、金心黄杨、紫叶小檗、十大功劳、小叶女贞、金森女贞、花叶胡颓子等。 

4.5观赏草类 芒草,细叶芒、花叶芒、狼尾草、血草、蓝羊茅、花叶芦竹等。 

4.6针叶树类 圆柏、铺地柏、刺柏等。 

5花镜在丽水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丽水的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以往只重视行道树等较大型乔灌木的种植,对多种植物类型的综合配置与应用少。花镜这种园林景观形式是近几年才被人们逐渐认识和接受的,并得到越来越多园林工作者的青睐。随着丽水市经济的发展和全国卫生城市的评比,目前在丽水的公园、街头一带的绿地也逐渐开始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我们了解的情况分析,影响花境在我国城市绿化中广泛应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5.1部分园林设计公司对花境的认识不够 由于花境在丽水城市的应用时间不长,花境的设计还处于发展阶段,而且花境的应用对相关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在花境的设计中需要集植物学、生理学、地理、气象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设计师不仅要对种植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对植物的各种性状十分了解,还要具备相当的美学要求,才能进行合理的配置,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5.2花境的植物材料品种不够丰富 由于丽水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特别是当地经济制约,目前,多数的植物材料都是从外地引进,关键是引进的植物不一定适合在本土生长。这些都造成了丽水市园林景观中花境的材料不及其他发达地区丰富,尤其是作为建造花境主要材料的宿根花卉品种不多,使得花境品种相对比较单一。 

5.3花境养护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常规的混合式花镜由于植物材料丰富,因此各种植物开花时间需要此起彼伏,后期的养护需要调整不同植物品种的生长特点,一些草花的材料,一般2~3个月就要更换,还有一些品种不适合当地的环境。 

5.4花境设计的模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在丽水城市中花境的景观相对单一,运用较多的是三角形平面组合方式和自由斑块屏幕组合方式,在植物的配置选择上,一般选择高度在1.0~1.5m的常绿灌木以及落叶观花观叶的灌木作为背景。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也比较有限,对于水平线条的植物,如飞燕草、波斯菊等运用较少,以及竖向线条的植物,如毛地黄、蜀葵、大花飞燕草等运用也较少。 

6建议 

6.1增强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准和审美水平 全面提升园林设计人员整体设计水平和综合设计素养,可以组团去外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也可以引进好的设计人员进行现场的交流,增强园林设计人员对花境的认识和设计水平。 

6.2设计形式可以多样化 为了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在花境的设计中应考虑形式的多样式,以满足不同季节的变化,丰富景观的视觉效果。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以宿根花卉为主,并配以花灌木、球根花卉以及草花和观赏草等,要充分考虑花期、花色、质感、株高等,在花镜的色彩搭配时要注意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以及冷暖的搭配,要注意色彩的统一与调和。 

6.3加强对花境景观的管理 可以通过宣传加强人们对于花境景观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从爱护环境、美化环境人手,可以在花境景观的景观带上放上各种植物的种类名称,让人们在观赏之余增加对花境材料的认识,还可以增加一些爱护花草的宣传语,以增强人们的意识。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第5篇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乡土景观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从实践来看,建设美丽乡村,体现“四美”“三宜”“两园”的目标要求,离不开充分挖掘乡土特色。这是美丽乡村的魅力所在,是“美丽乡村”名实相符、形神俱备的关键。今年省里进一步提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重点加强历史文化村落(包括自然生态村落、古建筑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三种类型)保护利用,实际上更是对乡土景观资源的聚焦、凸显。自去年以来,黄岩区以“中华橘源·山水黄岩”为主题,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妥善处理好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延续、更新与发展?本文试从分析黄岩乡土景观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不利因素后,提出若干条建设意见。

一、乡土景观的内涵及其构成

“乡土”一词意为“家乡、故土”、 亦泛指“地方”。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与生产中产生的原生态的生存艺术,如选择良好的栖居环境建造屋舍形成聚落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景观,根据自然条件及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种植与饲养,形成农田、果园、鱼塘等丰富的农业景观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劳作景观。

农村乡土景观主要由农村的自然景观、村落景观、农业景观、人文景观等构成。黄岩区山水兼胜,农业产业资源丰富,同时具有悠久的历史,人文积淀深厚,可供利用的乡土景观十分丰富。

1、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主要指人类干扰较少并基本维持自然状态的景观,主要由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野生动物等要素组成。自然景观是农村乡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农村乡土景观地域特色的前提条件。黄岩地理呈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西部山区有多处幽谷飞瀑景观,环长潭湖风光旖旎,沿线村庄如散落于水墨画中,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2、村落景观

村落景观是容纳人们居住生活、邻里交往和游憩活动的场所,也是形成农村乡土景观地域特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村落布局、民居建筑、宗祠寺庙、街道巷弄、井泉池塘等景观要素。

3、农业景观

农业景观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人类劳作在大地上留下的烙印,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性活动的景观类型,是农村景观区别于城市景观的重要方面。从中观层面看,黄岩区几大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成片的农业景观。如柑橘等果树林,花开时节如香雪海,成熟季节满树金黄,极具感官冲击力。又如甘蔗、茭白、水稻等作物及各类四时蔬菜,交替在大地上绘形绘色,形成丰富的大地景观。

4、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与社会生活中,为满足物质与精神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是农村历史、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的反映,主要包括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乡村艺术等方面。

二、目前乡土景观面临的几个不利因素

1、 农民层面。一是在房屋建造上,求“洋”求“新”,传统建筑式样无立足之地。如在装饰上大量使用罗马柱,色彩上大红大绿,建筑材料选择上,木材、石材等乡土材质普遍被钢混、砖混取而代之。二是在基础设施配套上,追求城市市政效果,庭院及边角地均用水泥抹平,过度硬化,缺乏生机。村庄绿化喜欢外来树种,草坪泛滥,对乡土作物视而不见。

2、政府层面。一是新农村建设中几项工程对乡土景观造成破坏。如农房改造,出现了不少兵营式的村庄。中心村建设,强调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但也粗暴地割裂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河塘整治中将堤岸、渠道用水泥封死,了无生趣。二是理念与乡土实际脱节。如村庄建设规划照搬城市小区做法,以容积率、日照间距等概念知道农房建设,只考虑宅基地的充分利用,忽视了传统村落肌理,缺乏村庄的有机性和系统性,造成千村一面,死板僵化。

3、规划层面。一是片面追求景观化,把村庄作为旅游景点、公园来设计,设置一些与村民生活格格不入的假大空的广场、标志等建筑。二是设计手段低劣化,如对立面改造简单采取墙面粉刷,或者硬生生地每幢房屋都加上马头墙。或者不深入村庄内部量体裁衣,而以一些照片进行PS处理,敷衍了事。

三、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1、保护农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农村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乡土景观的基底与背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尽力维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从而保持生态平衡。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清洁能源,循环利用废弃物等方法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源。在此基础上,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形成特定的产业与特定的农业景观。考虑农业景观的变化,合理调整农田整体布局,使景观趋于和谐美观。在此过程中,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既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对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农村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2、延续村落原有的肌理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传统村落肌理是经过悠久岁月的浸润和积淀而形成的,是对村落构成要素与整体格局的描述,是一系列物质空间、功能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它蕴含着丰富的乡土环境、乡土文化、乡土生活及乡村历史信息,决定着村落整体乡土风貌及特色。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中,延续传统村落肌理尤为重要。首先,保护村落肌理整体布局,包括村落建筑、水系、街巷、广场、绿地等肌理结构,对其进行梳理、继承,而不是简单地大拆大建、彻底翻新。其次,充分利用乡土材料和工艺,主要表现在乡土植物、乡土建筑材料和传统营造技艺等。乡土材料是构成传统村落肌理最基本的元素,不但成本低,获取方便,而且还可以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的景观。同时应该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民居很多方面已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需要进行改造与完善。根据建筑具体情况,在不改变民居建筑乡土特色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当修复、改造、更新,满足现代功能需求,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第6篇

【关键词】唐代仕女画;洛可可艺术;女性形象

一、唐代仕女画与18世纪法国洛可可绘画艺术产生背景对比分析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繁华的朝代之一,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民间艺术高度自由、开放,对女性的约束相对减弱,在宽松的文化氛围中,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仕女画艺术,从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在突破以往宣扬教化局限的同时,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贵族女性活泼、多彩的生活画卷。

洛可可艺术产生于18世纪的法国,路易十五将法国上层社会的奢华发挥得淋漓尽致,洛可可绘画艺术最初是从法国宫廷装饰延伸而来的,通过轻快、纤细的洛可可绘画艺术风格,展现出当时社会奢靡、华丽而又富于享乐之风的特色。

二、唐代仕女画与18世纪法国洛可可绘画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

(一)服饰的对比

洛可可绘画对人物形象展现得比较细腻、优雅,无论是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其身着的服饰精美华丽,配以秀美的田园风景,使人物形象显得雅致雍容。很多洛可可绘画艺术中,女性或是、半裸,或是身着繁复精致的服饰。如法国画家布歇的《戴安娜沐浴图》就展现了在自然之中的女性,她们形态自然,与诗意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唐代仕女画中的女子衣着华丽,采用多线条表现服饰的纹理、褶皱,并通过平涂罩底后再勾填提花图案,显得服饰轻柔、华丽,衬托出女性丰富自然的姿态美感。

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图1),描绘了女子捣练缝衣的日常工作场面,其中女子的服饰将腰裙直接穿至胸前,使人物比例被拉长。薄如蝉翼的霓裳裙典雅配以适当的颈部、手部、胸口的,使女性肌肤的柔软、温和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在画卷之上。

(二)人物造型的对比

洛可可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大多神情暧昧、体态丰满,动作神态传达出无限的风情,表现出一种娇媚、浮华的上层社会的生活现状。如法国画家弗拉戈纳尔所画的《秋千》中,少女衣着华丽,由一位男子牵拉着荡秋千,而她在荡秋千时不慎飞落一只鞋子,一位贵族公子急忙地捡起,画中女子娇媚、得意地踮起脚尖,将自然之中的享乐、奢靡的世俗风情展露无遗。

唐代仕女画中女子w态丰腴健硕,姿态万千,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她们或是春游戏耍,或是埋头理妆,或是凭栏远眺,无论动作姿态,她们的神情都带着典雅、庄重,人物造型中的发式多以墨色平涂分染,勾勒出发髻轮廓线,并以沥粉、贴金等点缀其中,显得人物真实而不做作。仕女画中的辅助景致通常简化处理,突出了人物自然、简约的造型。如唐代周P的《纨扇仕女图》中不同身份、地位的女子依次排开,或坐或立,她们的神情有着比较鲜明的对比,得宠嫔妃神色得意,而失宠的嫔妃黯然神伤,表现出宫中女子缱绻、惆怅的情感,富丽堂皇的物态美下女性郁郁寡欢的神态显出别样的艺术美感,而这种艺术审美情感的表现是洛可可绘画所没有的。

三、唐代仕女画与18世纪法国洛可可绘画艺术中色彩表现的对比分析

(一)色彩的对比

唐代仕女画的色彩大多采用纯度较高的暖红色调,通过浓淡不同的墨色,使画面呈现出典雅的视觉体验。如在《簪花仕女图》中,以红、黄色调为主,运用青、绿二色作为点缀,使整个画面在对比中和谐互补。画面中贵妇身着红色衣裙,衣裙纹样图案的颜色以青、绿、蓝作为对比、衬托,人物的头饰以红色为主,以绿色作为衬托。

洛可可绘画中的色彩华丽、张扬,加上光与线的巧妙运用,突出了女性的形体、造型,增强了人物的质感。如布歇的《梳妆的维纳斯》(图2)中,色彩与光线的相互结合,使女性的形体显得光洁晶莹、细腻剔透,洁白无瑕的身体与金色的绸缎、暗色调的帷幔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丘比特、女性脸颊的粉嫩又显出现实的逼真。

(二)审美情感的对比

作为封建伦理约束中的女性,唐代女性虽然是众多绘画题材的主角,但都是被封建社会男性为主体欣赏、塑造的对象,因而其中反映的女性美,更多折射出男性所期望、反映的美。如《簪花仕女图》中的嫔妃与丹顶鹤、狗等置于同一个画面中,作为当时珍奇的动物,他们与嫔妃一样,是富贵阶级的宠物,即使在开放的唐朝,女性的抛头露面也只是局限于男性所设的空间中,因而那些体态丰腴的女性,无论是怅惘、悠然、得意,都是被男性“雕刻”的物象。

洛可可绘画艺术体现了路易十五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所表现的物欲,作为富贵阶级的代表,他们虽然与以往的腐朽贵族不同,但是对于享乐有更加强烈的追求,洛可可绘画色彩艳丽、富于肌理质感,创造了一种华丽纷繁的艺术画面,通过娇媚、浮华的色调表现当时享乐、的社会生活。如布歇于1758年创作的《蓬帕杜夫人》,蓬帕杜夫人身处繁花之中,她的右手依靠着一座雕像的台基,身体稍微向雕像倾斜,她身着皱裥褶裙,上面镶嵌着繁复的荷叶裙边、花饰,通过光与色的结合,表现出一种贵族女性的逼真的形态,体现出贵族形象的娇艳与高贵风情。

结语

综上所述,唐代仕女画与18世纪的洛可可绘画艺术从不同的审美视角,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时代、地域的女性形象,唐代仕女画中的女性表现了儒释道文化背景中唐代仕女温婉、柔和的形象,而洛可可绘画艺术则是在古希腊人文哲学及神学的影响下,运用透视、解剖等手段,再现了贵族阶层的典型性生活场景。唐代仕女画的背景较为简单,但是却能够通过留白的方式,表现含蓄、深远的神韵,而洛可可艺术则通过艺术家对当时人物、景象的描绘,表现出特定时代环境下的人文风情。

参考文献: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第7篇

[关键词]《天使爱美丽》;电影;音乐;爱情

一、电影《天使爱美丽》的介绍

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于2001年执导了电影《天使爱美丽》,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这部电影不仅获得了很好的票房,并获得了许多优秀的大奖,比如说像欧洲电影大奖颁发的“最佳电影奖”、法国电影凯撒奖颁发的“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英国金像奖颁发的“最佳原创剧本奖”等奖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还荣获了五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天使爱美丽》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法国小姑娘艾美丽的成长历程。主人公艾美丽的童年十分凄苦,童年的生活充满了孤单与寂寞。她的母亲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父亲由于伤心显得非常沉默寡言,进而对于小主人公艾美丽也是疏于照顾。这样的身世使得艾美丽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恐惧的心理。

艾美丽渐渐长大了,然后开始了工作,努力赚钱生活。当她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做女服务生的工作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小艾美丽的一生。那是1997 年夏天,当时艾美丽正在租住的家中,她收听了新闻报道的关于戴安娜王妃遭遇车祸身亡的消息。艾美丽听到这个事件的时候,感到非常惊讶,慌乱之中她不小心将手中没有拿稳的瓶盖掉到了地上,瓶盖刚巧撞上浴室里的一块墙砖,就这样艾美丽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秘密。她找到了一个很多年前曾经住在她现在所租住房子里的房客所留下的小盒子,艾美丽小心翼翼打开了盒子,看到盒子里装满了房客童年时期的很多照片。艾美丽决定寻找到盒子的主人,把这些曾经是小朋友所珍惜的宝贵东西返还到主人的手中。可是,这个想法实施起来是非常艰难的,这些东西的主人毕竟是一个几十年前在这个公寓的租客。为了寻找到这个盒子的主人,艾美丽拜访了周围的邻居,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找到了盒子的主人。在返还盒子的过程中,艾美丽在与盒子主人接触的过程中,受到了主人态度的影响,艾美丽由此受到了启发,进而改变了自身对于世界的看法。从此以后,她开始了帮助有困难的人的行动。艾美丽的助人为乐的善举并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长久坚持着这种宝贵的品格。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艾美丽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在自身方面也得到了快乐的感觉。艾美丽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遇到了心仪的人,让她收获了爱情。艾美丽在一次偶然中,遇到了一位丢失收集快照相簿集的青年人尼诺,艾美丽当时就怦然心动,她鼓起了勇气,最终两人收获了爱情。整个电影的故事在叙述上非常的直白而且简单易懂,具有生活的普遍性,能够让人们产生共鸣 ,并且通过电影音乐对影片的烘托也造就独特的法国电影的魅力。

二、电影《天使爱美丽》中的音乐魅力

《天使爱美丽》这部影片时长一共是1小时57分钟,艾美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天真、幽默、率真。明丽的电影画面、自由欢快的节奏使人们能够很容易融入电影的场景中来。这些声音的辅助作用,为电影的表述起到了最佳的效果。

电影《天使爱美丽》中的音乐是由法国作曲家杨・提尔森所做的。这位作曲家喜欢用一些简朴的配器,这些都是具有欧陆风情的。例如说作曲家善于利用手风琴、吉他、口琴,等等。通过欣赏电影可以看出来,在《天使爱美丽》这部电影中,钢琴、手风琴是音乐的主要支撑,辅助的还有吉他、钟琴、提琴以及口琴之类的乐器。音乐的节奏多采用小调式,其中许多是华尔兹舞曲风格。杨・提尔森为艾美丽专门打造了一首“爱美丽的华尔兹”,其中通过配器的变换组合,以及在节奏调式上的调整构成了能够表现出影片中主人公艾美丽不同情感的乐曲。这些乐曲具有不同的功能,表达主人公不同的情绪状态。电影音乐在电影塑造主人公艾美丽的内心世界方面以及渲染影片情绪的烘托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电影在一格一格上演着,故事和叙说和音乐的表达看似各行其是,事实上,两者互相作用、为了共同表达电影主题同一个目标而协作式发展。当影片中的故事被娓娓道来时,这些音乐的演奏也像技艺高超的演奏家一样,很顺畅如行云流水般演奏着;当影片的剪辑节奏变快时,或者故事情节离奇高潮式发展时,相应的就是富有层次感的各种配器组合式的演奏。作曲家赋予音符灵活多变,并且富有一定的创意。

《天使爱美丽》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一部反映女性生活经历的电影。通过观影可以让人深刻感受到,配乐师技艺的高超,能够游刃有余把握音乐的作品,更好为电影表达深刻的主题而服务。法国作曲家杨・提尔森对音乐主题的创作设计多以回旋曲式、变奏曲式为主,给人以欢快的感觉。这样,也就配合上了主人公艾美丽的性格特点,她活泼、善良、富有阳光的性格。

可以说,电影《天使爱美丽》中每一段音乐的配置都是富含特定的意义的,都是为了表达一定阶段主人公心理以及感情变化的需要而创作的。说到底,电影音乐是为了电影所服务的。该电影的配乐师把音乐的元素和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进行了很好融合,一点也没显得突兀。两者有效结合,比单纯的画面或者是单纯的背景音乐所产生的效果要更加有力。就这样,电影《天使爱美丽》展现出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她生活在具有浪漫情节的巴黎。艾美丽在点滴的生活中帮助他人,并且同时也感染着他们。法国导演的特点通常是这样的,他们往往采用纪实的手法,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寓于电影之中,把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主题呈现给世界的观影朋友。值得骄傲的是,这种电影在内容上的选取与手法上的运用,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故事情节是非常符合法国人的品位的。故事情节的流畅,再加上与音乐方面上的交融,一个美丽的女孩童话般的善良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对于人们心灵具有感召的力量。

电影《天使爱美丽》的配乐师表现出了对于主人公艾美丽这个人物在形象上的喜爱,他还为影片特别创作了一首专属于主人公的主题音乐,歌曲的中文名字是这样译的,称作是《爱美丽的华尔兹》。对于这首乐曲的演奏,主要采用的是手风琴这种乐器。手风琴能够表现出多种情感,或是欢快的感觉,或是悲痛的情节都能由它单独来完成,尤其是它能演奏丰富的和声旋律,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情感变化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手风琴这种乐器有着多层次的表现力。从表达电影的故事情节上来说,这种乐器――手风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手风琴演奏的控制上,演奏者时而悠扬,时而急促,这些跳跃的音符能够烘托出女主人公艾美丽在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同时还可以完整展现整个电影故事情节的内容。另外,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观影者能够更加融入电影中所营造的气氛与环境中来,更好理解电影制作人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能够深刻体会到电影中深刻的主题。通过观看电影《天使爱美丽》,我们可以清晰并且很容易发现,在这部影片中关于美丽的主题曲有多种版本的主题变奏。这种表现形式在不偏离主要旋律的前提下,对于电影音乐的演奏也有着灵活多变性。从这一点上来看,这充分体现欧洲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极具富于想象力的创造性。这部电影的音乐――华尔兹,凭借它独特的节拍节奏生动表现出了艾美丽在情绪以及思想上的变化与状态,同时给予观众以提示,感知艾美丽的变化情绪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华尔兹又被称作为圆舞曲,原来指的是一种两人相拥旋转的交际舞。配乐师之所以创作华尔兹,也是为了和艾美丽的性格相吻合。艾美丽的内心如此美丽,就像是天使一样,那么纯洁,帮助身边有困难的朋友,为其他人带来欢乐。华尔兹的欢快的节奏象征了艾美丽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以及带有美好的愿望与憧憬的情怀。可以说,这种音乐形式恰如其分凸显出了女主人公的品质。

《爱美丽圆舞曲》在这部电影中有多种乐器的演奏版本――手风琴版本、钢琴版本以及交响乐的版本。首先,手风琴版本所表现出的是充满希望的。在影片中,当《爱美丽圆舞曲》响起,一下子就能够使人把这种美好的理想的状态带入到现实的社会中来,给人以希望。事实上,电影传递了深刻的主题。当观众仔细体味就会发现,其实社会是充满着希望的,社会上美好事物也是充斥着人们之间的,是给予大家美好愿望的。当艾美丽帮助他人的时候,都会演奏这首《爱美丽圆舞曲》。这个版本的主题曲展示了一个法国女孩的浪漫性格特征,其实也是表达出了法国这个国家是具有浪漫主义情结的。

第二个版本――钢琴版本在表达效果上来看是显得比较忧伤的。这个版本是以下行音型为主的音调,表现出的主题是略带忧伤的。通过观影体检,这种表现形式给予大家深刻的印象,使得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该版本展现了主人公艾美丽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感受,在电影中背景音乐和故事情节的融合,较好展现了艾美丽的人物形象。

第三个版本――交响乐的版本突出表现了故事情节的变化。在故事的开始阶段女主人公艾美丽发现小盒子,就使用的这个版本的演奏。艾美丽在得知到意外消息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铁盒。紧接着,华尔兹音乐响了起来。下一个镜头,艾美丽一个想法涌现在她的脑海中来,她决定要找到盒子的主人。在这个情节中,电影中弦乐器的加入,使得整首乐曲音乐显得尤为丰满,这就刻画出了主人公艾美丽复杂的内心感受。交响乐版本乐曲再次出现的时候,此时是女主人公艾美丽找到了自己的心爱的对象。此刻的背景音乐声音宏大,圆润饱满,气势上很雄伟,给人一种非常豁亮的感觉。这种的演奏是各种乐器交替出现的,这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女主人公艾美丽和尼诺之间的爱情以及这种爱情所体现的巨大力量,在观众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三、结 语

可以说,任何一部影片都与电影中的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获得成功的电影更是如此。《天使爱美丽》这部电影中就融入了多种因素,其中电影的配乐与音响效果对于电影主题上的表达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见,音乐与电影主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为此部影片两者能够完美有效地结合,才彰显了法国式题材电影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更为重要的是,电影《天使爱美丽》能够引起观众心灵上的共鸣,让我们也加入到天使队伍的行列中去,重拾感恩的愿望。可以说电影《天使爱美丽》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因为此片形成了特殊的观影体验。

[参考文献]

[1] 王庆花.电影《天使爱美丽》的声音分析[J].芒种,2012(01).

[2] 熊莹.浪漫纯真的情感表现:《天使爱美丽》电影音乐赏析[J].艺术学苑,2012(11).

[3] 唐门.天边一朵形迹可疑的云――《天使爱美丽》原声大碟赏析[J].艺眼媚行,2010(12).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第8篇

关键词:心理创伤 人格 羔羊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沉默的羔羊》是反映美国社会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该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克拉丽斯、汉尼拔、水牛比尔。他们三人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疾患。这与他们童年经历相关。在整个作品中,穿插着三个主要人物对童年某些场景的回忆,强调了儿童早期的心理创伤会对个人的人格发展有着不可忽视是影响,甚至影响其一生。关于儿童早期经历的背景故事的插叙使得人物形象显得真实自然,剧情发展合情合理。

一、简述儿童早期心理创伤的类型及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人格是一个人稳定的、持续的和独特的感知体验、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方式。人格的发育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伤性事件的发生打破了儿童的安全感、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使儿童暂时性陷入无助感,并且打破了过去常用的应对机制。创伤虽然始于外部事件,但事件一旦发生,许多内部变化就会在儿童身上出现。这种变化会持续下去,并可保持多年,成为患病的决定性原因。

劳伦等人根据创伤事件出现的次数将儿童创伤分为了两类:I型障碍,II型障碍。 I型障碍:引起强烈情绪反应的一次性经历,伴随强烈恐惧情绪如遭蛇咬、溺水、与自尊心受挫有关的当众受辱等。II型障碍:有些事件单独一次出现并不足以导致创伤发生。但如果是反复出现或持久存在则可导致创伤产生且在表现上有其特点。如单亲家庭或寄养在亲属家而长期与父母分离所导致的分离焦虑。对于年幼儿童来说,与父母分离或丧失父母意味着依恋关系的破坏。依恋关系对年幼的动物或儿童具有生存上的意义,关系的破坏毫无疑问地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持久存在的。与父母分离一直被看作童年期的重要创伤性事件。

二、具体分析《沉默的羔羊》中三个主要人物

(一)实习特工克拉丽丝

克拉丽丝外表坚强,但内心充满恐惧。

她年幼失去双亲,被送至远房表亲家寄养。深夜里羔羊凄惨的叫声使她跑进羊圈,看到待宰的羔羊被关着等待命运的审判。克拉丽丝想解救羊羔,抱起羊羔跑了出去。但是她失败了,羔羊还是被屠宰,自己被送到了孤儿院。

这个事件引起克拉丽丝内心的强烈恐惧,对克拉丽丝造成的心理创伤属于I型障碍。未得到拯救的羔羊成为萦绕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梦魇。长大后常在梦里听到的羔羊的尖叫声更多的是象征的意义,代表了弱者、受害者,象征了这些人在孤立无援中发出的呼叫。克拉丽丝无法摆脱这样的尖叫,以前是因为无法拯救弱小的羔羊的侮恨;现在是由于受害者都是弱小的女性,这使克拉丽丝更多了几分切肤之痛。她渴望成功地破案,解救人质。这不仅是出于职业的本能,也是她潜意识中的一种挣扎。她挣扎在羔羊的尖叫声中,把受害者与自己童年时的羊羔影像重叠,想通过救出即将遇害的人来完成对自己的救赎。这是她一直坚持破案的动力之一。她潜意识中认为只有亲手抓住罪犯,才能平息在心中羔羊尖叫的声音。

年幼失去双亲对克拉丽丝造成的创伤是II型障碍。她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当其父亲被罪犯杀害后,她成为了一个孤儿,依恋关系被完全破坏。自己最亲的人一个个的离开自己,一直影响着她,让她感到不能掌控自己命运的无助感。克拉丽丝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失去父母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但是当她与博士第一次交流后,不自觉地痛哭。回想起父亲还在世时的美好场景,以及之后在一个小镇中参加的一个葬礼,此情此景又与他父亲当时的葬礼相重叠。可以看出丧父之痛其实一直都是克拉丽丝心中的一块阴影。

汉尼拔在克拉丽丝的这段特殊生活当中充当了极为特殊的父亲角色。在“水牛比尔”案的绝境中,他充当了克拉丽丝一直渴求的父亲角色:一份权威的指点,一缕温情的呵护。他成功地将克拉丽丝对父亲的情感与依恋在相当程度上转移到了自己身上,逐渐成功地与克拉丽丝建立一种类似父女的关系。克拉丽丝领悟并接受了这份父爱。在汉尼拔的指点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救出人质并成功破案,最终克服了心中的自卑,完成了自我救赎。

(二)变态杀人犯“水牛比尔”

比尔是一个专门杀害女子并剥去她们皮肤的变态杀手。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昏黑的室内,比尔专心缝制真人皮衫。在迪斯科强烈的旋律中,他戴着女人的首饰,上缀着宝石,扭动身体,自言自语并做着各种引诱男人的动作。这是一个亚男人的形象。他三次到医院去请求做变性手术,但都被医院拒绝。

比尔的变态人格也源于他受过的“童年创伤”。通过对水牛比尔的调查得知,童年时继母长期的虐待对比尔造成的影响兼有I型和II型障碍。童年的“水牛比尔”没有得到应有的父母之爱,因而产生了隐形的焦虑,对女性失去了信任,同时在潜意识中认为继母具有绝对权威。他想变成女人。

对于虫蛹,通常解读为蜕变,破茧成蝶,然后开始变美丽。比尔也想转变,他想变成美丽的女人。他在被害者嘴里放的蛹充分说明了他的这一愿望。如果童年能给予他一种正常母亲式的关怀,他就不太可能出现那种病态后果。如果他三次变性手术的申请被接受了,也许就不会出现惨案的接连发生。如果他的冲动以一种正常的能被社会接受的方式出现,也许他真的能够破茧成蝶,但是他以一种的方式发泄,最终只能是飞蛾扑火式的死亡。

(三)变态的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

汉尼拔是一个权威的精神病专家、心理学家、古典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食人魔王。

关于汉尼拔的嗜血,从《沉默的羔羊》中我们得知这种变态的嗜好是因为童年时汉尼拔的父母惨死,他曾目睹自己的妹妹被纳粹军官杀死并吃掉,从而留下了深重的心理阴影。他对整个世界都是敌对和仇视的。长大的汉尼拔以血祭血,将当年的逃兵全部虐待致死。这种复仇的心理已经根植于他的潜意识中。他的超我能力是以自己认为的至善标准来衡量的,这种界定是无意识的,但是与社会的正常标准相抵触。正因为其善恶标准,他在杀人时没有任何的内疚与负担,甚至会露出狡黠的微笑。在汉尼拔身上,本我、自我、超我都是极其强大的,由此组合的人格处于极端的分裂中。

三、小结

影片中主要人物的经历呈现了童年心理创伤对今后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事实。三个主要人物有独特的人格特点,对其人格形成的源头的追溯使作品的人物塑造合情合理、不失真实感。

参考文献

[1] 变态心理学〔M〕劳伦.B.阿洛伊,约翰.H.雷斯金德,玛格丽特.J.玛诺斯.汤震宇,邱鹤飞,杨茜, 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第9版)2005

[2] 新世纪文学现代性转型视阈中的留守儿童及其留守经验 [J].廖斌 临沂大学学报 2013

[3] 借《沉默的羔羊》分析儿童早期关爱对人格发展的启示 [J].王美娥 等 时代文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