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4 16:40:12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第1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自动化;智能建筑;运用

在我国总体经济体系框架牵引之下,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基建能力与项目管理,已经在我国建筑市场与全球同业市场实现经济并轨的同时,实现了营利性输出,正处于争夺建筑生产制造质量体系管理标准制定权的新阶段。随着智能建筑的出现与快速建设,必然在顶层竞争方面有所斩获。与普通建筑相比,智能建筑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优势,其中的建筑电气自动化应用范围较大,应用后的效用生产效率能够产出较大的综合效益,为整体围绕智能建筑的生活品质获得全面提升。下面先对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内涵进行说明。

1 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内涵解析

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是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从系统构成方面看十分复杂,由于受到建筑和电气两大条件的限定,可以通过建筑生产制造产业链条的构成环节与建筑子系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从建筑电气设备及其应用方面的自动化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具体而言,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建筑电气自动化;另一部分是智能建筑,下面分别对二者的内涵进行说明。从建筑电气自动化方面分析,现阶段建筑体中的电气设施设备数量较大,在建筑主体、消防系统、照明系统、安全系统等方面,对其均有大量应用。所谓的建筑电气自动化,一方面指建筑电气设备本身具备了智能性;另一方面,指的是建筑电气在应用中通过PLC控制技术,对其实施自动化管理。比如,当前通过传感器的安装,就可以对建筑电气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使用状态等进行数据采集与在线实时监控,而且,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精准地对其中的故障进行动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等。从智能建筑方面分析,不仅包括了门禁系统、通风系统、电气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安全系统方面的智能化而且把建筑物投入运营后的养护管理、物业管理、用户管理、节能管理等,统一纳入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之内,也成功地实现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运营。能够做到这一切,除了各独立系统中,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之外,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通信技术应用,实现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应用。

2 建筑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运用优势

当前各行政区域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加大了对智能建筑的建设力度。从现阶段建筑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运用经验分析,在其生产要素层面的运用,主要体现了三个十分突出的比较优势,分别是监控优势、安全优势、协调优势。具体分析如下。以监控优势为例,通过在智能建筑中运用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智能建筑的全面自动化管理。一方面,能够针对每一个独立的构成系统,进行分系统自动化管理;另一方面,借助建筑电气自动化,能够将所有的设备通过传感器和以太网连接起来,建立起物业中心数据管理系统,进而实现实时在线的动态化、全面化管理。简单讲,可以每时每刻针对可监控区域,实施全天候在线监控,同时,各个子系统也可以实现自动化预警监控。以安全优势为例,智能建筑中的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后,通过监控优势,可以为其提供安全优势;同时,在门禁系统、建筑主体系统、电梯系统等日常流动性区域,可以实现生物特征验证出入方案,如指纹解锁出入、人脸识别出入,以及刷卡出入等。另一方面,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性较多的消防系统、照明系统、应急系统、预警系统等,均能够通过各自系统内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实现安全状态监测与风险发生后的实时预警等。另外,当前智能建筑中的应急系统中设置了逃生、营救等,远程在线通信系统,任意时间发生任何安全风险均可进行呼救与救援等。以协调优势为例,建筑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运用时突破了以往的单一化应用的局限性,将其应用扩展到了深层次的信息管理、通信关联、数据分析方面,从而建立了系统管理和配套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可以根据任意网点进行即时的资源调配,并在协调后的执行过程中实施全程监测与指导。实现了各系统与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协同效用扩大的基础上有助于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

3 建筑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运用分析

智能建筑十分复杂,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对多样,因而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运用中存在多个方面,牵涉多个系统。为了规避叙述的混乱,下面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仅从配电系统、用户管理、节能降耗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3.1 在配电系统中的运用

在智能建筑中的配电系统是其核心,因而也是建筑电气自动化运用最多的地方,几乎贯穿于整个智能建筑的生产建设产业链条配电各个环节。比如在供电、照明、动力系统,预埋施工期间的运用,主要是按照设计图纸埋设各类管件,包括线管、建筑体接地焊接、等电位盒子埋设,预留空调洞、焊接给水管预留口和消防管预留口等;进入二期施工阶段,则主要进行配管穿线、照明设施安装、屋面防雷接地焊接、桥架安装等;三期施工阶段则主要进行电缆接入、常用和备用电源接入、电井穿刺电源入户等;在后期施工中,则主要进行市电动力电源接入,以及水泵、柴油发电机设置等。在配电系统运行方面,主要是利用PLC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缆、电源开关、电箱、电梯、水泵等,各项电气设备方面,通过传感器设置,将其与配电系统管理中心进行全面关联,就能够实现所有电气设备的自动化连接与智能化应用。另一方面,配电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应用,将根据用户日常应用数据采集相关信息,并对用户异常信息进行即时反馈,既能为用户提供稳定服务,也可以在异常信息发生时,针对具体信息进行数据转换与故障诊断,并查明其原因等。当前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实现形式,以构建微机系统矩阵为主,能够实现流程化的操作和标准化管理。

3.2 在用户管理中的运用

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实现路径较多,一方面,可以满足建筑楼宇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管理条件。比如,在用户管理中,通过在智能建筑内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用户可以通过与电气建立使用关系,将所有的用户信息上传到智能建筑管理中心,此时,就可以根据用户电气使用习惯、使用频率、使用数据进行一些数据分析,了解用户需求。当用户将移动客户端的终端设备,与PLC控制系统关联后,可以随时获取整个智能建筑信息,也可以收发到自身用电需求方面的服务信息,如电费缴纳提醒、电器忘关提醒、用户满意度评价等。再如,用户在电气自动化条件下,可以自行安装第三方智能服务软件,远程对家用电器进行全面控制等。既降低了额外成本,也实现了智能化的电气管理。

3.3 在节能降耗中的运用

在建筑产品完成市场营销后,进入运营环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资源消耗。首先,在智能建筑条件下,可以对各项资源进行全面监测,如电气自动化运用后,就可以针对建筑公共区域的风力进行测算,然后自动进行公共区域的门窗开关、通风设备控制;再如,针对电梯、公共照明等实施感光、声音、重力探测,配合监控系统与安全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与自动化控制,就可以根据实际的公共区域需求进行电力供应调整与通风调整,以及能耗控制。既可以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也可以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其次,智能建筑中的建筑电气自动化,已经通过建筑电气在各个方面的自动化运用,实现了全建筑能耗监测和建筑节能管理。比如,对于墙体保温性能的监测,有效地将墙体保温性能与墙体养护进行了关联,当保温性能下降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一些墙体保温加层处理等。再如,将雨水收集系统与整个智能建筑区域的污水排放系统、社区植被养护、鱼塘或池塘蓄水等进行了关联设置,水位器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调整蓄水池水量,并满足其整个区域内的用水需求,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再如,现代用户工作繁忙,居家时间相对较少,但对居住周边环境变化都有一定程度的关心,尤其在我国实施社区管理以来,用户对社区的公共环境都十分关注,此时就可以利用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对应的信息化服务,提高用户节能降耗意识等。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电气自动化与智能建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交互关系。一方面,通过建筑电气自动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提升智能建筑的智慧性,为其系统化地智能管理,提供硬件与软件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智能建筑的发展,以及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发设计,使其逐渐在应用领域,由综合性应用向着分工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新的产业。因此,在我国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二者均不可偏废,应该通过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对其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进行有效运用与发挥。结合以上分析,建议在当前运用中,逐渐增强智能建筑生产制造产业链条各环节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门化应用研究,为其后续向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剑.智能城市中绿色建筑与暖通空调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 ,8 (6 ):96-97.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第2篇

基于WEB的企业MIS系统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重视。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涉及到最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我们要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图1是基于WEB的企业MIS系统,这个系统优化了过去的一些缺点,同时融合了当下建筑项目的各个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到,整个系统并不复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简单。当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建立一个良性循环以后,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就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很多的问题实现了智能化处理。

2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

2.1系统概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系统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系统,经过大量的讨论和分析,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应该实现以下目标:实现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减少人力成本;降低管理费用;提供全面的信息等等。从现有的发展情况来看,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成为了一个非常必要性的工作,它可以将一些琐碎的工作融合在一起,并且合理的划分工作时间和工作范围,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有力的参考。当我们对众多的数据、资料、人力分配、工作时间规定而烦恼的时候,完全可以将 这些输入系统当中,结合目前的情况和最后的分析结果来决定,这样不仅达到了高效管理的目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项目的快速进行,在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上获得双丰收。根据现有的项目情况,结合大部分地区的实际需求,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项目成本管理、仓库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功能,全面覆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每一个方面。图2是系统的主要结构。2.2系统参与者参与角色是与系统交互的人或者事。通过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得到参与系统及各个子系统的角色。系统参与者是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系统参与者指的是具体的组织和个人,可以详细到每一个作业工人的具体工作。从参与组织来说,比较普遍的有监理机构,还有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进一步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会加入公证机构等部门,避免造成参与组织的矛盾和分歧。从参与人员的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有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工程组织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工程审核人员等等,这些工作人员都是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子系统角色的具体体现。我国目前处在一个发展建设期,建筑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做好系统参与者的分配和组织工作,是研究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重要工作。2.3系统业务分析目前的建筑工作相对于过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比方说系统业务。目前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大体的框架和结构都已经成型。系统业务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对以后的应用和优化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本文认为,我们可以对系统业务进行一个详尽的分析,建立相应的模型和例图,如果说某些项目比较复杂,则可以通过分层分解的方式,细化系统的各项功能。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进步,我们还可以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总体分析,不断的融入一些新的资料、数据和情况,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时效性。2.4供应商管理需求分析供应商管理包括添加、查找、修改删除供应商等操作,以及对某个供应商所供应的材料信息进行管理等功能。相对来说,供应商管理需求分析是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保障工作,供应商对市场的行情比较了解,在把握价格的时候,既可以保证双方都获利,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供应商依靠自己的货源广泛,市场链接多,故意抬高材料价格,导致建筑工程的各项工作不断拖延,成本也有所上升。此时,我们需要应用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对供应商管理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不仅要了解哪些供应商的信誉好,哪些供应商的货源广,还需要和一些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持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稳定。和供应商打交道最深的就是采购商,二者的联系可以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甚至是能否投入使用。所以,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还需要对采购商进行有效管理。

3总结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第3篇

【关键词】 建筑 智能化 项目管理 要点分析

1 方案设计阶段的管理要点

(1)进行合理的智能化需求分析。所谓的合理的智能化需求分析,其实可以简单看成是设计师根据甲方的建筑的建设要求再根据其投资金额最后结合自身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经验,从建筑整体的智能化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较为适宜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现如今,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到如今变成了集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电子信息查询系统、中央集成管理系统等为一体的整体建筑多方面智能化。当然,这些智能化功能还是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安装组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熟悉建筑智能化所要求的方面的功能与工作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应用自如。才能为建设方提供更加合理经济的智能化建筑方案。(2)智能化建筑方案设计需考虑以后的发展趋势。在目前来说,在国内外各种技术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快。设备的更新速度完全可以让目前所谓的顶级设备在几年后淘汰。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项目编制时,可以多将目光放的长远些,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设备配置时,可以考虑预留一些空地,在保证目前的需求量的同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技术的冲击做好准备,这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通信介质的变化,比如说从铜线到光缆。(3)再进行建筑智能化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建筑本身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民众,所以在设计时,要尽可能的考虑智能化系统人性化方面的设计工作。这些就需要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经验,从建筑使用者的舒适性与便捷性考虑。只有这样的方案,才能称之为一个成功的设计。(4)虽然作为一个较为新型的方面,但行业还是有一批经验较为丰富的专家。所以组织一批业内专家对智能化方案进行评审是设计方案得到充分优化的途径,毕竟专家在现场施工、设备材料应用都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专家的意见再结合实际的建筑智能化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出更为经济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

2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招标中的管理要点

(1)建筑智能化招标时,投标方所提供的招标图纸必须达到建筑智能化要求的招标的深度才行,主要表现在图纸除要具有较为详细的设计说明、系统图、平面图、信息点表、监控点表外。还要附加一些智能化所需的设备、线缆、管材的规格型号与相应的参数等,这些都能提高智能化建筑招标的规范性与合理性。(2)在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投标时除了要求施工具有相对于普通建筑的智能化建筑施工资质外。一般还要要求投标单位能够具备相应的智能化设计资质,所以在进行智能化建筑招标项目管理时要多加注意好投标方的企业能力。不过,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我国具有相应实力的企业已经在慢慢增加。

3 具体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要点

(1)说道具体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因为涉及的方面实在较多,像消防、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等专业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安装,所以,在进行智能化建筑具体设计阶段项目的管理人员可以将这些人员与智能化专业设计人员进行一定的会议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智能化系统与相应专业间的接口与联动控制问题,还能确保现代化楼宇控制功能自动化的实现。(2)在建筑智能化过程中,弱电设备的造价成为整个智能化工程的总造价中的大头,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的深化设计阶段。就要在充分考虑到设备造价的同时,尽可能的选取设备技术更强、服务更加完善的设备提供商。这样既能保证建筑弱电设备的合理运行,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以后的设备的保养与维护。(3)在深化设计阶段还需注意的方面就是,不同专业对建筑智能化的干扰作用,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在智能化建筑管线密集部位绘制相应的剖面图与平面图。这样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各专业与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冲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建筑的装修要求。(4)所谓的智能化建筑的系统集成其实是指将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系统集成到统一、协调的系统中。主要包括像通信网络(CNS)、信息网络(IN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火警自动报警系统(FAS)、安全防范系统(SAS)。作为智能化设计、安装、调试的重难点,工程技术人员除了要多多对其它成功的智能化建筑进行考察学习外,还要根据系统的组合形式,根据其原理达到满足用户基本使用与管理要求的目的。

4 智能化建筑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要点

(1)建设方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时除了督促相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外,还要根据智能化建筑的特点,对整个智能系统进行梳理与优化,最后就是要做好施工时的隐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2)相应的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智能化建筑施工时,最好列出较为详细的施工计划与设备供货时间。提前对各专业提出相应的智能化配合要求。并对相应的材料进场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的合格性。(3)还有就是因为智能建筑的系统较多,所以也导致相应的管线系统也将变得复杂起来,所以,提前对建筑中的各个管线进行施工顺序的协调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还有就是建筑的智能化设备因为自身造价相对较高。所以在安装时,要督促管理人员认真负责。(4)最后就是因为智能化建筑是各种不同系统的组合。所以进行联合调试与专业系统的独立调试也将变得必不可少。只有确保调试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才能保证建筑达到预期的智能化效果。

5 结语

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使着智能建筑出现更多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代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的高新技术集合体,但由于我国的建筑智能化领域起步较晚,现如今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简单通过项目管理的几个阶段应注意的要点简单分析。供同行交流。

参考文献: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第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现状;对策;工程管理的智能化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趋增强,中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各种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下,国家也加大了对建筑工程的投资。就目前而言,虽然建筑工程的综合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还是有很多。工程质量水平的不稳定,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并且阻碍着建筑业的发展。所以,概言之,质量关是建筑工程的致命关卡。近几年来,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工程质量所面临的责任越来越重。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严把质量关。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建筑工程事业平稳快速的发展。

1.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

(1)建筑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由于施工队伍的庞大,使得劳动力过剩。(2)建筑市场存在秩序混乱的现象。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当和执法程序的不严,使得市场竞争力在一个无序的环境下进行。。(3)建筑施工企业历史包袱沉重。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资本金严重不足;企业富余人员多;企业办社会负担重。(4)建筑施工企业结构不尽合理。(5)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素质偏低。建筑施工企业综合实力和素质不高,缺乏竞争力。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管理目标不明确

虽然,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提出“质量第一”、“良心工程”等的口号,但是这些都是口头上,不切实际的东西。由于质量管理目标的不明确,很多工程很难完全准确的把握工程质量的要求。质量管理目标的不明确很容易产生豆腐渣工程,这会给当地居民带来生命和财产安全方面的严重隐患。

2.2施工工程控制不严

在很多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管理控制不严,导致施工很粗糙,工程质量有问题。导致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就是施工者没有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所以就不能及时准确的把握质量关。

2.3施工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庞大,涉及的管理人员比较多,人都比较杂,也会有少数的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要求施工规则和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很多工人的素质都比较低,偷工减料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是很常见的。

2.4资金管理不到位

资金的正常健康运行是一个企业的关键。可是,在很多建筑企业中的管理者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度不高,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方法。资金的短缺或者不正常运行,会导致整个建筑企业的运行,高层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资金管理的问题。把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到资金管理中,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效率。

3.建筑工程管理的智能化

在新的时代下,由于科技的发达,出现了智能化管理。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的出现有利于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智能化管理的出现,可以更加科学有次序的管理和处理一些资料和数据,不仅提高了管理的科学化,还可以使管理更加的经济化。用智能化的科学方式对建筑管理进行优化和改革,用计算机来处理比较复杂的信息和资料,在各个方面对建筑管理进行规范,有利于提高工程建筑管理的效率。(1)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它在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节和过程,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工程,所以我们要加强管理工作,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培养,让他们具备一些基本的的信息技术。(2)把智能化管理应用到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用智能化的方式主动控制工序,把握工程质量,及时的进行质量检测,把计算机普及在工程管理当中,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还能提高工程施工的进度。由于施工过程的复杂性,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突变情况,我们可以应用智能化的管理,更好的对突况进行处理。(3)通过智能化可以将建筑工程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一些大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数据和资料,这些数据和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它们都是建筑的依据。通过智能化,对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我们可以随时都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通过智能化的分析,可以及时的发现这些数据所体现出来的建筑工程问题,有助于工程下一阶段的进行,所以,把智能化管理应用到施工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施工过程透明化。(4)信息化建设对于建筑工程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建设,把智能管理更好的融入到工程管理中,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建筑事业的发展。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不科学,将会导致工程质量,所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从各个方面共同抓起。因此,我们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自我分析,结合现在的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严格进行施工,把智能化的管理融合到施工管理。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学习一些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不能被传统所左右,要敢于挑战和创新。我们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提高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杜绝一切不诚信的行为,建筑工程就不会出现豆腐渣工程。

作者:张子健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千里.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分析与智能化技术[J];安徽建筑;2012年06期

[2]杨新华.浅谈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构建[J];建筑设计管理;2009年05期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第5篇

关键词 智能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 T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7-0021-02

智能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现代建筑技术的合理运用,更要将电脑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等相关技术综合其中,使智能建筑能够做到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资源也能够得到合理配置,生活及工作环境健康而又舒适。智能建筑究竟有多么智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因此,在智能建筑中,只有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运用合理,才能够有效提升智能建筑的资源利用程度,满足业主多样性、差异化的需求。

1 智能建筑概述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居住需求,而对所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便利程度等配套服务以及沟通、信息安全等方面期待更大,在这种大背景下,智能建筑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智能建筑的普及,不仅是对传统建筑中电气系统的不断完善,更解决了业主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设备和系统不断发展完善,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智能建筑要想进一步提高效用必须走集成化和智能化的道路,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智能建筑中的很多系统,如控制、动力配电、防雷等等均需要依赖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此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能够改善相关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从而保证其始终处于高效、安全运行的状态;智能建筑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也必须依赖于屏蔽、抗干扰以及防雷技术的正常运行。因此,作为智能建筑的设计规划人员,必须做到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建筑有机结合,才能够赋予智能建筑真正的智能体验并发挥其全部的智能性能。

在我国,智能建筑的产生很好的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因此得以迅速普及,内智能建筑更多注重其实用性、先进性、节能环保效能以及持续升级等等特点,而国外智能建筑更加注重科技上是否有新的技术进步,我国注重智能建筑节能减排,追求其高效和低碳的现状对于全社会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智能建筑会在将来的城市规划以及建设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技术与智能建筑的不断融合创新,将会使得智能建筑成为未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设计和技术上将会不断突破发展,不仅为传统建筑的升级赋予新的内容,而且能够保持持久稳定,为业主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1 ]。

2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分析

智能建筑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喜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功不可没。智能建筑在设计、规划以及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综合布线、通信集成、安全检测等等技术,而且能够将这些技术进行整合开发,使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更加合理。此外,智能建筑还可以对建筑内的各种用电设备和设施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集中控制,进一步凸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2.1 智能建筑能够实现实时全方位的监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地少人多的现状使得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高层建筑涉及到的电气系统较多,结构也比一般的建筑复杂严密,故障频发的同时又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及时地排除,这时,智能建筑就显现出自身的优势,借助于电气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能够对高层建筑的每个楼层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监控,能够及时发现电气故障并进行有效的处理。此外,高层建筑中的通信、通风、照明、给水、排水等等设备,在电气自动化的助力下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些改善不仅仅能够提高高层建筑的便捷性,而且使其更加安全,运行更加稳定。

2.2 智能建筑能够对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

依托于电气自动化系统,人们不仅能够对智能建筑里面的各个设备和设施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维持设备设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信息技术控制的不断完善,不仅使得控制机房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电气进行合理管控,而且还能够使数控体系的调节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方便实现不同楼层之间的远程管理;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高效易用的配电管理系统,借助于电磁换向阀,能够做到对电气设备的开关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完成对不同区域和不同部件的结构的控制,这就要求智能建筑的设计师和规划者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领悟[ 2 ]。

3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电气自动化技术控制

电气自动化控制,言下之意,就是对整个系统进行全天候的全面监控,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目前正在建设的大型建筑结构大多比较复杂,包含的元器件比较多,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差错或者失误,从而导致电气设置不合适,继而影响到建筑物的持续使用,给建筑的管理者带来很多麻烦;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能够在大型建筑内部搭建起一套全自动的控制系统,通过对整个建筑进行实时的监控,实时采集建筑内部各个方面的信息,借助信息系统将实时情况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利用现代化的分析处理技术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利用价值,能够反应出大型建筑内部是否存在电气故障,如果故障存在,能够第一时间方便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和维护,从而保障建筑的安全运行、稳定实用。

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还表现在其能够将整个楼层中的配电、照明、通信、给水、排水等等系统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自动化系统在其中有良好地沟通和联动的作用,能够根据业主的实际需求或者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从而保证智能建筑能够满足业主的生活和工作需求,让业主在智能建筑中感觉更加舒适和便捷。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比如突发火灾或者水管爆裂等,电气自动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动化判断,及时判定结果,并做出自动化调节和科学的控制,将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避免给智能建筑造成更大程度的破坏,保证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2 电气自动化技术特点

通过上述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了解,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就是将多媒体技术、通信及信息技术等等整合到一起,形成一整套自动化的操作系统,从而实现对智能建筑的全方位监控和相关的功能操作,有效提升智能建筑的安全性、便捷性。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省时省力、节约资源、提升建筑性能等等特点,应该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3]。

4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具体应用分析

智能建筑将电气自动化技术等许多现代高科技技术有机融合到一起,满足了业主个性化、差异化的生活需求,同时,借助于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建筑中的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还能够完成对整个智能建筑的智能控制。目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TN-S系统是指在配电系统中将保护线地线和中心线进行区分,在利用这一系统时,应当注意需要将低压系统中的保护线地线和三相四线进行连接,能够充分发挥其预警和防静电的功能,使智能建筑能够得到有效利用;TN-C-S系统则是由TN-C和TN-S筛鼋拥叵低匙楹闲纬傻模这两个系统自身均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将二者合理的运用到智能建筑中,能够大幅度提升智能建筑的安全性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主要的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确保配电系统智能化

智能建筑能够顺利运行,配电系统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配电系统只有借助于自动化技术,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保证安全运行,并且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首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应用,不仅能够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同时也能够使其运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变电站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多运用一些全微机化设备取代常规的电磁式设备,多运用光纤通信电缆取代传统的电力信号电缆。同时,应当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全方位监控,实施自动化的监督控制和运行管理;其次,在智能建筑中的供电系统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配电效率,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举两得,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配电管理和供电调度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提升自动化水平,最大程度地提升配电效率。最后,在电气安全系统中运用自动化技术。

智能建筑中电气安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智能建筑中,电气安全借助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对设备的绝缘性能、电气安全进行实时的有效监控,而且还能够对带电体与人体和地面的安全距离进行准确计算,从而保证业主的用电安全,此外,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安全也能够依托于电路安全载流量的有效监控而得以保障。

4.2 保证楼宇控制系统有效运行

建筑物的控制系统包括排水、通风、照明以及消防监测等等,在照明系统中,智能开关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资源,而且能够满足业主的实际需求,保障监控系统的实时全方位运行,有效节约人力和物力;通过智能的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建筑中的消防系统能够做到自动监测以及数据的实时传输,不仅能够对整个智能建筑的实际运行状态做到及时合理的掌控,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监测的准确程度,防止火灾、水灾、踩踏等事故隐患,上述系统均和业主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合理运用以及对这些系统的合理控制和科学管理,不仅能够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能够满足业主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4.3 保障通信系统实时畅通

通信系统也是智能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通信系统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智能建筑才能够称的上真正智能,因此,智能建筑必须对通信系统进行完善,使得用户所在的局域网和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以及外部设备之间联系畅通,数据能够得到实时有效的传输和交换,从而满足业主的差异化需求,与此同时,卫星通信以及IP通信等各种现代通信设施借助自动化技术能够更好的保障智能建筑通信系统的流畅运行[4]。

5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电气安全距离问题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或者物体靠近带电体而不会发生触电的距离。人体之间、人体和带电体之间以及带电体相互之间都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此外,工作人员在配电装置和配电线路周围进行相应的作业时,都必须要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免发生触电造成危险。

5.2 安全载流量问题

智能建筑中,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最大的电流量,如果通过导体的电流超过了其安全载流量,那么导体温度会超过临界值,从而会导致绝缘体的损坏以及漏电,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因此,这就要求在智能建筑的用电过程中明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在这一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电缆设备,并且特别注重导体横截面。

5.3 电气绝缘问题

电气的绝缘能够保障电气装置和相关配电线路的良好绝缘,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的顺利运行都是关键的保障措施。电气绝缘性能的完整主要通过一系列参数的衡量得出,其中包括电气设备的机械损耗、电流泄漏以及耐高压的强度等等,智能建筑中电气的良好绝缘和电气安全密切相关,必须给予重视。

6 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智能建筑通过对传统建筑的不断完善,必将成为人们未来生活居住的新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这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整个建筑的工程效率,而且提升了建筑内部测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最大限度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借助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和运行效率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业主的差异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彭程.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2):149,166.

[2]王浩.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4):21.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第6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标准及设计规范

 

智能建筑最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许多公共设施、高层建筑、住宅小区都已智能化。任何新事物从出现到认识都有个过程,一旦被人们认识了,很快就会引起一股热潮,当热过了头的就要适当冷一下,要去重新认识一下,否则会热过了头就会生病,智能建筑也一样。

1. 我国智能建筑概况

我国90年代就建成了不少智能建筑,但据资料介绍及实践接触的情况,已建成的智能建筑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至今真正达到并运行正常的智能建筑标准的确实为数不多。造成投资浪费现象惊人。国家已经发现了再这样下去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因此成立了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开始着手编制有关标准与设计规定。

智能建筑运行不正常,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些系统处于停运状态;一些仍在运行,但只能进行显示与人为手动控制。。达到自动运行及实现经济效益的工程简直寥寥无几。

造成大量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对智能建筑定义认识不正确,有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有验收程序不规范及培训工作不完善的原因,有供货商的售后服务问题(产品质量与维修费用高问题,或者产品已更新换代无法匹配问题)及产品功能设计缺陷原因,有施工单位施工工艺粗糙的原因,有期物业企业服务技术含量偏低的原因,有使用人素质偏低不会使用等等原因。

只有在近几年来人们注意了对供货商或商资质的审查,并对设计、调试、验收、培训及后期服务在合同中都作了明确规定之后,情况才有好转。需要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由于人们对智能建筑的定义认识不足,加上一些开发商的不切实际的宣传,以及智能系统后期运行的等等现况,就会对智能建筑产生误解,这不仅有损于智能建筑,也对智能建筑运行发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形成负面的作用。

2. 智能建筑标准的制定

智能建筑中正常投运率低,造成投资与能源的大量浪费,己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专门成立了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建设部勘筹设计司的顾问,参谋和助手,协助设计司开展工作,其中一项任务是协助政府制定有关标准、规范与行业法规。

市场经济情况下能化建筑标准如何制订,制订出来以后又如何去执行,这是一个新问题。有些专家建议标准按建筑面积制定,有些专家建议按行业划分来制定,有些专家建议按地区划分来制定,这些都需要去论证,但作为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来的标准规范,就要能在全国建筑范围内都适用。笔者人为其主要原因是大家对智能建筑及其标准的制定理解与认识上差异较大。所以智能化建筑标准的制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引起标准制定者的高度重视。

3. 智能化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

设计规范在设计中起到法律的作用,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实际上就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必须遵守的法规。安全性在智能化建筑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性都无法保证。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智能化建筑人员集中,设备昂贵,安全性就尤为重要,所以智能化建筑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所以大家都希望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规范早日制定。但仔细分析一下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规范如何制定,制定出来又如何执行都存在不少问题。就这个问题曾经咨询过国内制定电气专业有关设计规范编制的专家学者,他们介绍,设计规范一般都按专业制定,它要求各种类型的建筑物都要遵守,国外还没有类似的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规范供参考。

对建筑其他专业来讲,国家已经颁布了许多规范,如电气、消防、计算机、接地等专业的规范,智能建筑物的设计首先必须要遵守上述规范,否则就会给建设工作造成混乱。当然智能化建筑是一门技术先进的新的学科,在现有国家规范与法规不能满足智能建筑的要求的情况下,然后再进行补充或修订,认真论证,再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4. 针对智能建筑目前现状建议采取的措施

4.1客观独立的市场需求分析是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

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建筑物就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在普通工薪阶层的安居房或拆迁安置房中,大量应用千兆网络布线就是一处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客户暂时没有这种需求。所以了解客户需求,是有效进行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

目前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工程建设的环节中,由专业顾问公司进行需求分析。顾问公司通过编制技术规格书规定系统技术性能,对产品选择和实施方案具有否决权但对产品不具备推荐权。。

在合理的工程实施架构里,顾问、设计的角色与承建商、集成商的角色一定要分开。如果设计和施工由同一家公司完成,就有可能引起方案偏向乙方和在工程实施中产生偏向乙方和工程变更。从而很难产生有利于客户的需求分析,容易引起“求高、求全”的浪费。

4.2 严谨、合理的方案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关键

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的方案。现实中,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要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假设建筑师和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分别来自不同的公司,实践证明其配合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建设部专门发文,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所谓“总体负责”,其实就是设计总承包的概念。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建设各方都应该认识到: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龙头,马虎不得。

“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而不能让用户屈从于技术。

4.3弱电承包商的选择是智能建筑建设的重点

目前智能建筑的工程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模式,但就效率最高、效果最好而言应是弱电总承包这种模式。如果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分包,就要求业主具备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管理的经验。而目前的情况是,一般单位的业主对弱电工程缺乏较深的了解,即使是一些大单位,对新兴的建筑智能化方面的知识仍有欠缺,这就难免造成对弱电系统的管理力不从心。负责的人员费了很大的心血但效果不好,巨大的投资不能收到相应的回报。因此,业主单个系统分包的这种办法要求业主方面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而这又是目前实际情况很难达到的。

由弱电总承包商对整个弱电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符合国际上专业化的趋势。弱电总承包商是专业从事建筑智能化工作的,他们会不断跟踪新技术,力求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4.4完善的售后服务、培训工作、物业管理是智能建筑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在实践工作中,经常发现弱电总承包商简单应付的培训后,拿了钱就找不到人,或者找到人以设备免保期结束为由不派人维修,再加上物业服务企业或管理人员频繁更换造成使用维护无法连续,以致现在大多的智能建筑不智能。笔者建议我们政府的主管部门及开发商要在工程合同中的售后服务予以更多细节的捆绑,如免保无条件终身合理有偿维修,要让更多施工单位与供货商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5.结束语

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选用的设备大部分都从国外进口。但近几年来我国计算机系统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提高的也非常快,造价比国外同类系统低很多。有些公司与大专院校也开发出国产的楼字自动化系统,但由于敏感元件、执行机构、阀门与变送器等没有形成配套开发与生产,给国产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推广与应用造成较大影响,希望能引起政府有关部门与专家工作委员会的足够重视,并给予大胆而必要的扶持,为楼宇智能化系统早日实现国产化生产以及智能建筑“智能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段文凯. 弱电总包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及思索.智能建筑,2000,10 .

[2]曾建国. 科学有序地进行建筑智能化建设.智能建筑技术文集2000版 .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第7篇

论文关键词:智能建筑 系统论信息论 可持续发展 人本论 产业链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建筑业启动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单体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已十分普通。建筑物规模的增大与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各类使用者对建筑物的服务要求多样化与服务性能日趋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在解决这些复杂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智能建筑的概念。

1智能建筑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对智能建筑是否存在理论与学科特征,一直未能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有些人士认为智能建筑就是把计算机、控制及电子设备运用于建筑物,只是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已,并无理论可言。

然而,笔者认为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智能建筑已不如早期那么神秘朦胧,在长期的建设、应用与管理中,已经凸现其深层的特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图1所示为智能建筑理论的结构,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a.应用对象层。智能建筑为人类活动提供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它的应用对象就是建筑物的使用者、管理者与服务提供者。

b.特定功能层。只要是按现代化、信息化运作的机构所在地都有智能建筑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早已不是办公建筑的专利,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军事建筑都可以按智能建筑建设。近十年来,中国与全球一样建成了大量智能型的办公楼、酒店、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医院、学校、法院、图书馆、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住宅、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发电厂、军营、应急指挥中心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与设备配置往往受建筑物个性、建设目标,管理模式和投资力度的影响而有较大的差别。

c.应用技术层面。这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由通信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等组成。在这些技术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成果及其形成的装备会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建筑业。如在5年前,当软件工程界刚开始讨论中间件技术时,市场上立即推出了采用中间件技术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软件iz bms集成化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又如当工业以太网技术出现突破,随即出现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d.基础理论层。虽然从表面上看,智能建筑嵌人了许多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的技术,但实质上智能建筑并不仅是新技术的综合与新装备的组合,而在其深层次中是有基础理论的支撑。

1945年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创建系统论形成了“系统哲学”,这是把世界看作一个巨大组织的机体主义世界观,它包括了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价值论和系统方法论。系统理论的概念(等级秩序、渐进分化、反馈、开放等)与方法(图论、集论、控制论、对策论、排队论等)是智能建筑总体设计与工作流程规划中的重要工具。

美国人香农在1948年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使人类传统的科学从以材料与能量为中心的体系,转变为以材料、能量与信息为中心。当建筑物的智能水平日益提高后,人们已不满足仅在通信信道容量、噪声抑制、数据加密上应用信息论,而需要进一步通过统计及随机过程的分析来讨论语义分析、信息的嫡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如今似乎已成为一句时尚的语句,但在智能建筑的功能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如果缺乏针对使用者与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便利考虑,缺乏以人机工效学对人机界面、机器与人的共享空间的设计,缺乏在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下对不同职能与层次人的行为处理分析和对策,那么任何再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也是失败的。

智能建筑不仅仅是当前高新技术的尽情应用,而且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筑物的一切进行考量:设备与材料的环保、系统运行方式的综合能效设计、建筑物节能模式的选择、建筑物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都需要从有利于协调“自然·社会·经济”关系,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来考虑。这些工作要有助于建立7项工作:选择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推进社会公平化的社会体系、重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科技体系、保持自然生产能力的生态体系、促进环境质量提高的环境体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人口体系和规范合理行为的政策法规体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深人到整个社会。智能建筑自然也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覆盖之下。

显然,在智能建筑所有的相关领域,以上的理论都在工作过程中起着宏观导向与微观指导的作用。

2智能建筑理论的特征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智能建筑不仅存在理论,而且其理论结构相当复杂,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a.多目标的优化智能建筑不是机械的技术与设备集合,而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视角地考虑技术、管理、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大系统运行目标,并且调动各种手段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综合目标。即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为:s=f<技术、效率、价格、智能建筑理论与工程实践—程大章发展、环境、人气等)。

b.多学科的综合这一点是显然的,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以及法律问题,都必须有效地应用各学科的知识成果来解决。

c.多因素的相关性智能建筑与社会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装备技术发展、政府导向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就表面来看智能建筑仅是一种建设行为与经营管理方法。但是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成本(lcc life cycle cost)(见图2)来看,当某种设备与技术采用后,可改变其生命周期中许多相关的分项状态。

比如采用完善的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按照度、时间、夜间最低照度、分区等),可以有效降低电耗与照明设备的运行时间,而照明设备因此而延长寿命减少了照明设备的维护更新费用。这可使建筑物生命周期成本中的能耗费与设备更新费用减少。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置完善的ba系统,要增加建设的一次投资.同时,降低能耗的效益并不仅仅体现在lcc的图中,它对于广义的环境保护价值更是巨大的。

3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热潮有涨无退。由于我们已经历了较长期的探索,在工程建筑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无论是建设方/业主,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物业管理人员,都逐步趋于成熟。因而最近起步建设智能建筑的地区(暂称为后行地区),往往可以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行开发建设的大城市(暂称为先行地区)有更好的建设效果。我们将之称为后发优势,见图3

智能化系统工程先行地区由于一开始处于探索前进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在早期建设中存在着各种过份的行为(控制论中称之为超调),随后又出现因失误而放弃的行为(称之为振荡过程),最后趋向于合理的装备与功能水平。而后行地区由于可以借鉴先行地区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比较合理稳妥地确定自己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目标与行为,虽然起步稍迟,但最终可以与先行地区趋向于同样的建设效果,而他所化的代价则比先行地区要小得多(如早期智能住宅小区建设成本高达230元/mz,而近年来则在60元/mz左右,而且装备的性能与质量更好)。

4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必然形势大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其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贡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北京市2008年的奥运会与上海市2010年的世博会,大大刺激了建筑业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则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物、军事建筑物与市政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上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一7%,增长到总投资的10%----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与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相关的国内企业约有6---8千家,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民族企业在稳定成长。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各方关系可以用图4来描述。

图中箭头表示各方的相互关系:①提供建筑化系统设备工程与技术服务;②提供智能化系统设备功能信息、设备使用改进意见;③提品与设备技术信息;④提供系统设备需求信息与系统设备功能信息;⑤人才与技术的需求与供应。

图4智能建筑的产业链示意图

图4所示的关系中,工作的基础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注:gb/t50314为《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为《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5智能建筑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地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面临着新的挑战。

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群的功能特征日趋明显,出现了中央商务区cbd ( center businessdistrict)、休闲商务区rbd ( recreation businessdistrict)、工业园区、行政中心区、经济开发区、住宅小区等特定功能的区域。现代城市管理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对这些区域的建筑群与建筑设备进行综合管理,这对智能建筑提出了新课题。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物的防灾、减灾及反恐等安全问题凸现,建筑物中的消防、安防、防灾及应急供电等已不可缺少,唯有借助智能化的应用系统,才能使之精准、有效、稳定与可靠地工作。

建筑智能行业分析第8篇

[关键词] 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一、引言

中国西部地区从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加速,为建筑智能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也带动了西部地区房产业和智能建筑的发展。所谓智能建筑就是以建筑为平台,综合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和网络等技术,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实现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是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和体现[1]。

西部地区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与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相比起步较晚[2],发展历史短暂,使当前从事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能同时具备技术、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尤其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层出不穷,再加上智能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管理流程、各阶段的设计深度和设计参与者等方面均与土建、安装等工程存在较大差异,使其在工程造价的管理上更为困难。

二、西部地区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智能建筑是由各智能化子系统构成的,其工程总造价亦就由各子系统的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软件编程及调试费组成[3]。由于建筑智能化在中国西部地区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智能系统的方案设计、施工图深化设计,以及工程的施工大多由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来完成,或由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协助设计院来完成,这使得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4]。

(一)盲目设置系统功能。业主在项目论证阶段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对自己建筑物的需求不清楚,在“智能建筑”热面前,贪多求全,盲目接受技术支配,投入使用后发现问题多多[5]。或受管理人员的水平限制,建成的智能化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功能,致使智能建筑建设趋于形式,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计价依据不完整,计价过程不规范。西部地区的省市大多能根据《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设置本地区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工程”定额分册,能进行智能化各系统的安装工程费用计算,这对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其内容主要集中在线缆敷设和设备安装调试上,对系统调试、软件的开发、调试等项目的设置不够详细,许多工程报价习惯采用在设备材料价的基础上,按照行业惯例取一个比例作为人工费、机械费、附材费、管理费和利润,这使得不同投标人之间的报价相差非常大。

(三)招投标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除了一些大型的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外,相当多项目在需求分析阶段因业主不能提出具体需求,而导致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工程设计不能与主体设计同步进行。就算是同步进行,设计也仅仅考虑了公用线槽和部分管线预埋,无法提供较为准确的材料设备清单。于是投标人只能根据各自优化设计结果统计工程量清单,其中项目各不相同,评标人难以判断是否多算、少算。

准备工作的不足还表现在对系统选型和设备材料的前期市场调研不充分,智能化工程各系统的配置方案各异,不同品牌、型号之间的设备材料单价差别很大,这也导致了不同投标人之间的报价会有很大差异。

(四)评标办法和评标过程不尽合理。目前许多智能化工程是完全或部分参照机电安装工程或土建工程的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简单地将各子系统或设备按“搭积木”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采用合理最低价的评标办法,忽略智能化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特点。由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缺乏,评标委员并不都是智能化工程造价方面的专家,在评标过程中,要求评标人既要完成设计方案、设备材料选型的评审,又要进行技术服务和报价方案的评审,由于时间仓促,评标人难以对某一方案的性价比作出准确判断。

(五)承包商主导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招标完成后,承包单位要根据设计院的图纸和招投标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图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5],受自身利益的影响,承包单位往往借此机会对方案作出对自己利益有利的调整。如盲目提高设计标准、增加设备和线路的冗余,以供货周期过长等理由改变部分设备材料的品牌或型号,不合理地堆砌设备、不合理配置备品、备件等等,使工程实际造价大大超出中标价,造成投资失控。

三、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特点

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特点与其设计流程密切相关,其设计流程可分为五个阶段: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设计、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工程设计的基础,智能化工程需求的提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业主提供设计任务书,设计单位按业主提供的要求进行设计;二是设计单位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功能和业主的情况,提供相应的需求分析方案供业主评审。

该阶段需要实事求是地进行投资与收益分析,按建筑的使用要求进驻相关的智能化子系统,避免项目决策的盲目性,减少和降低投资风险。

(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以客户需求为依据,完成智能化系统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分析。

在该阶段需广泛调查研究,比较同类项目。认真进行功能分析、多方案比较和选择,最终确定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智能化系统项目建设方案,从而计算出较为准确、切合实际的投资估算额,使工程造价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

(三)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在这一阶段,由于各系统的设备选型还没开始,设备安装方式、接线方式和电源供应方式还没明确,使投资额较难准确确定。

(四)优化设计。优化设计是投标人根据系统设计和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选择系统设备的型号和具体技术特点,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得出最经济的方案。

(五)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是在优化设计完成后,设计单位或承包商根据优化设计资料和招投标文件的要求完成传统意义的详细施工图。

智能建筑工程一般采用类似EPC(即设计——采购——建造)的工程承包模式[6],此模式又称之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其造价管理还具有以下特点:

1.不同品牌、型号之间的设备材料价格相差悬殊;

2.系统调试、接口软件和系统集成软件的二次开发费用占工程费用的相当比例;

3.承包商是系统优化设计、深化设计的主要完成者,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整设计方案和工程变更;

4.在符合系统设计图和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承包商主导设备材料选型。

四、 智能建筑建设各阶段的造价管理要点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智能建筑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主要是提出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估算,最终编制设计任务书。在这一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转贴于

在该阶段,影响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是项目合理规模与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由于目前无论是业主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缺少智能化工程方面的人才和工程经验,所以在项目决策阶段,业主或有关主管部门,尤其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必须广泛组织行业内的有关专家,会同业主方一起,根据市场调查资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切实、合理地确定项目的规模和建设标准水平,使项目建成后真正达到好用、够用,并留有适当的发展空间。

可以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将建设项目从筹建到实施全过程中的资金使用和偿还责任落实到人。要认真进行功能分析、多方案比较和选择,最终确定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智能化系统项目建设方案。

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比例估算法和指标估算法。在进行估算时,要注意套用指标的换算或调整,同时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不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定期相关的数据和指标,以供参考。

(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除了项目决策之外,设计阶段对项目的功能、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决定的工程设计方案、构造方式、所用材料以及设备种类、型号等都对工程造价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或细微的变化,会对工程造价有重大的影响。

由于目前从事智能建筑专业设计的技术人员非常欠缺,造成设计人员不能充分地理解并做出满足业主需求的设计,把大量的工作留给系统集成商在二次深化设计时解决,造成投资者心中无数。因此,在项目初期应引入工程咨询,或聘请有经验的建筑智能化工程顾问公司,担负在设计阶段的设计监理的责任,监督设计质量、进度,检查限额设计的执行情况,协助业主组织初步设计的技术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