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科学技术法的含义

科学技术法的含义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8 16:53:47

科学技术法的含义

科学技术法的含义第1篇

【关键词】新科技发展时代;科学技术;知识力量

一、引言

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弗兰西斯·培根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的成长阶段,于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领域的开拓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的条件时代背景之下,培根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与不可或缺性,提出了闻名于后世的“知识就是力量”。

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早已远离培根所生活生存的时代。如今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对“知识就是力量”有了新的不同于当时的新理解,对“知识”也赋予了新的含义。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解读

(一)“知识就是力量”的演变

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事物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在哲学家培根所生活的年代,“知识”是指可以从破封建束缚的力量,了解自然科学的手段,是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分离出来,独立成长的一种凭借。所以,当时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是指用学习自然科学来摆脱封建神权的思想统治,是一种思想的解放力量,让人们重新认识科学,了解自然,尊重科技的理想。

时展到今天,“知识就是力量”已经转变了它的含义。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早已今非昔比的境界,而“知识”到今天的含义也远非仅仅如文字的定义般简单。我们生活的今天,科学发展早已经完全彻底的摆脱了旧时代的限制与束缚,是一种自由的发展事态,向着有利于人类发展进步的方向大部前进着。

今日的知识力量存在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知识的力量使人类的思维更加清晰,头脑更加灵活,知识的力量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观念,让我们认识到宇宙的浩瀚,使探索宇宙空间成为可能并成为现实;知识的力量使我们不再害怕未知,减少对无知的恐惧,让我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促使人类进步;知识的力量使人类的基本解决生存的问题,把重点放在怎样更加精彩的生活。

(二)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知识”的影响

当代的科学技术对“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之下,“知识”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科学知识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知识总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的延续和不断积累而发展起来的。知识经济下的知识含义更加注重包括技术在内的新知识,对于知识的运用也更加灵活,人们在学习领悟了规律知识之后对于知识的运用也被列入新知识的含义中,知识的范围更加宽阔,涉及领域逐步增多。当知识成为新的生产力时,创新知识成为一项新的重点内容,知识的更新速度将更进一步的提升。逐渐的知识的地位得以提升,即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更加重视知识的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知识的一种新的体现形式。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推动知识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新科技发展时代下的知识成为力量

在新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力量,无论是在生活生产中还是科学研发中,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突出。

知识在科学技术中充当第一信息的角色。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依靠知识的获得得以进行。只有当人们获得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时候人们才能将之投入到实践研发的过程中去,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由此可见知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充当这信息的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在于今天的发展中成为发展力量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经济时代的今天,科技发展的现在,科技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科技逐步成为主导。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工具的高科技化就必然要求劳动者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以便使用高科技下生产出的劳动工具。科学技术促进各方面的发展,而新时代中的知识又是构成新技术的源泉,于是知识成为促进发展的支柱力量。

由知识转化来的高科技的发展也促进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创造财富为人们服务,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的积极影响。应用于生活中的高新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便捷;应用于医疗中的科技手段使得病患得以保全。在生物领域的知识的应用有利于生物科技的发展,使在以前不可成为现实的生物技术蓬勃发展;在航空领域,知识的体现更为惊人,在太空探索遨游,圆了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在海洋开发领域的应用使得人类对新领域的开采利用成为现实,为人类开发新资源提供便利。

高科技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类的梦想得以实现,在知识成为力量的时代下,对社会促进也是不可质疑的。知识就是力量,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更为突出。不仅仅是就的含义的传承,是思想精神的支柱,在此之上更体现为对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促进力量。将知识转化为力量投入到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去,加大对知识的重视与利用,是社会顺应时代要求的进一步做法。知识的价值转化,知识的物质转化,知识的力量转化,都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着与时俱进的力量。

四、结语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的地位不可忽视,传统的知识已经不能更好的涵盖当今的“知识”概念。在如今这个科技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中,研发新科技,掌握新科技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

参考文献

[1]王士舫,董自励编著.《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2]于绍忠.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再认识.理论学刊,1992.04

[3]栾量海.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引发的问题.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08

科学技术法的含义第2篇

关键词:语境; 科技英语翻译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不仅是经济逐渐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文化与世界各国的互相交流,而且在各项先进科学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科学技术的创新、使用和转化为生产力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积极地把世界的先进知识转化为促进本国科技发展的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当前,英语不仅是科技创新和发明大国美国、英国等的第一语言,它更是世界性的语言。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末,全世界出版的科技书籍有80万篇到100万篇,科技期刊有5万多种,会议论文也有10余万篇,标准资料约10万件——20万件。其中,用英语的科技文献占总量的60%以上。到了上世纪末期全世界发表的各种科技文献平均每年约265万篇(种),而其中用英语发表的就占了65%左右。因此,科技研究和科技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科技英语的研究和翻译。

根据前人的科技英语翻译理论和科技英语文本的特点,传统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者和工作者主要关注和解决科技英语文本中存在的大量被动句、动词非谓语成分和长句等造成的汉译问题。但是,随着科技英语本身语言、表达形式等特点的变化及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其他因素也被逐渐考虑和重视。其中,科技英语的语境就被众多翻译家们认为是越来越重要的、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Leech曾表述语境对确定语义的三大作用:1)语境消除信息中的歧异和多义;2)语境指出某些指称词的所指;3)语境能提供说话人和作者省略的信息。而具体到科技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语境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知识”语境对科技英语翻译的重要作用。

科技英语翻译的目标就是要用通顺的汉语言文字客观、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所译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专业知识对于科技英语翻译来说不仅是翻译的目标,更是翻译基础和根本。如果说文字功力是文学翻译的基石,那么专业知识则是科技翻译的基石。在“专业知识”这块大基石上进行的科技翻译自然受其支持和影响,可以说专业知识对于科技英语翻译来说是范围最大、涉及面积最广的语境。由于不了解或没有充分理解“专业知识”语境而导致的译文不忠实或不准确的例子有很多。例如:

例1, Massless particles, including photons, the quanta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others, were mentioned in Section 8-8.

原译:没有质量的粒子,包括光子、电磁辐射的量子,等等,已在8-8节中有所叙述。

由于译者对光学知识的缺乏,导致了译文的“不信”。光学理论告诉我们,光子(又称光量子)就是电磁辐射的量子。因此,原文中的“the quanta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应该是“photons” 的同位语,而不是它的并列成分。

改译:没有质量的粒子,包括光子(即电磁辐射的量子)等等,已在8-8节中有所叙述。

例2, If the electron flow takes place in a vacuum, as in the case of electronic valve, the electrons will travel at considerable speed, since little resistance is offered by the medium.

原译:如果电子在真空里流动,比如电子真空管,那么电子的运行速度非常快,因为介质对电子几乎不产生什么阻力。

将“since little resistance is offered by the medium”译为“因为介质对电子几乎不产生什么阻力”,没有充分表达出原文的内涵。该段谈得是电子在真空中的流动,懂物理的人都知道,真空中是几乎没有空气的。原文中的“medium” 指的是真空。因此,翻译时应更深一步挖掘出原文内涵,将“medium” 进一步具体化。

改译:如果电子在真空里流动,比如电子真空管,那么电子的运行速度非常快,因此几乎没有空气对电子流动产生阻力。

例3, He took a course of machine drawing.

原译:他曾选读过机器制图课程。

将“machine drawing” 译为“机器制图”,说得是“外行话”。 “machine drawing” 在汉语中有其对应的专业表达制图法:机械制图。

改译:他曾选读过机械制图课程。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中,不论是对句子成分功能的错误判断(例1),对句子语义内涵的不充分表达(例2),还是译文词语的非专业化使用(例3)都是由于译者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语境”的忽略和不重视所引起的。要做好科技文献的英译汉,转业知识这个大语境是必须正视和考虑的。

二、语境对确定科技词汇词义的重要性。

所谓语境,就是指语言所处的外部的和内部的环境。英语是由其基本语言单位——单词所组成的,因此可以说词汇意义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其所在的语境,单个词语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短语、句子,再到整个篇章。而科技英语词汇具有出现频率低、词义专一、词汇来源广泛和数量庞大等重要特点。另外,科技词汇构成法中的借代法和转换法更是使词汇的意义扑朔迷离、难以琢磨,因此,其词汇意义的确定也更加依赖于语境。在科技英语翻译中,词汇含义随语境变化而出现各种变异也是非常普遍的。

1. 语境对科技英语中借代词汇语义的确定。

所谓借代词汇是指一些词本身或其表示的概念和含义是从外来语、人名、地名等直接借用和代替过来而产生过来的。科技英语中,用这种方法构成词汇的频率是非常高的。例如下面这些就是借代词汇。

robot机器人(源自捷克语robota); satellite人造卫星(源自拉丁语satelles)

alloy合金(源自古法语aloier); silo 导弹发射井(源自西班牙语)

Roentgen-ray伦琴射线,x射线(人名);Japanner 油漆工(地名)

China clay陶土,瓷土(地名); Xerox 施乐复印机,静电复印机(商标名称)

虽然这些借代词汇一旦出现,其科技含义就会相对稳定,但并不排斥他们的灵活多变性,尤其是在当代科技翻译越来越注重美学观的潮流下。

例1,Business lobbyists on Capital Hill are keeping close tabs on what is known as the “Family and Medical Level Act”.

“Capital Hill” 是美国国会所在地,是一地方名词。但lobbyists(说客,在议院院外活动集团的成员)们不可能会对着一个地方进行游说,显然他们的对象应该是这个地方的人。因此,这句话应该翻译为:“围绕国会议员进行商界游说的人士,正在密切注意着所谓的‘家庭与病假法案’”。

2. 语境对由一般生活词汇通过转换法生成的科技英语词汇意义的确定。

一般生活词汇是语言的共核,许多科技词汇都是由一般生活词汇转换而成。通常情况下,由一般生活词汇转化而成的科技词汇都与原意有着关联性,但由于科技英语词汇要求其含义准确,所以由一般词汇转换生成的科技词汇的确切含义就必须通过语境来解读和确定。例如:

转贴于

英语中的“carrier”一词作一般词汇时的意思为“搬运工;携带……的人”,转换为科技词汇后,它又有多重含义。它可以表示“航空母舰;载体;载波;病毒携带者;带基因者”等,甚至是“显微镜载物的玻璃”。面对众多的选择,其词义的确定除了要依据资料的专业这个大的语境外,词汇所在的段落和上下文也是确定词汇含义的重要一环。

“space”一词在日常交谈中指空间、地方等,但在科技英语中,它可以指太空、宇宙等。如space junk(太空垃圾);space cell(太阳能电池)。但是,由于忽略固定的文化和话语语境而造成错误的理解和偏差也是层出不穷。如在美国硅谷地区,有人会问你“What’s your space?”在不了解这一问话独特的文化语境前提下,一些人想到了硅谷的高科技环境,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在问宇宙或电子方面的问题,其实不然。“space”在这里既不失宇宙,也不是空间,更不是电子时空,而是指“谋生的手段”。故该句意为:“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你在何处供职?)其真正的语用涵义有“The living is more than a day’s job.” 即有份稳定的工作。

3. 语境对于其它一词多义词汇词义确定的重要性。

例如:① In the following pages a number of examples of the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designs will be shown and described.

原译:下面几页将示出和描述一些弹道系统的设计。

在这里,“design(s)”可以明显从句子的结构中看出是一个名词,因此虽然“设计”在汉语中也可以作名词,但却给人以不达的感觉。

改译:下面几页将示出和描述一些弹道导弹系统的结构。

② fighter 一词是根据词根fight(动词:战斗、斗争、搏斗、忍耐)加表示人或物的后缀“-er”构成的,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不尽相同。如:“He is a fighter of the PLA.” 应译为:他是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而“fighter escort wing”则应译为“护航战斗机联队”。

③ shipment 一词也有若干意义。究竟如何解释,只有放入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确定。a)Shipment is effected during May.(装船);b) We have done our best to hasten shipment. (装运);c) Quality must be the same as your last shipment.(船货、到货);d) Please extend shipment 30 days.(装船期限);e) Shipment by air would be quicker.(运输)。

三、语境对分析和翻译隐含意义时的重要性。

多用主动句、含人称的句子和简单句是科技英语的新特点。加上其越来越受重视的艺术和美学功能及英汉两种语言本身存在的差异性,这些都促使科技英语的语义越来越具有含蓄性、引申性和推理性。这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词义、句意和语篇含义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词典所罗列的含义,而是需要译者根据上下文去分析、去揣测、去推理它们的隐含意思。在这样的情况下,语境就对深刻透彻地理解原文,准确判断词汇含义,完整表达原文内容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例如:Every candidate has its own brain trusts in the process of election. And Jourge W Bush has the biggest one. (每一位侯选人在大选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智囊团,而乔治.W.布什拥有最大的一个。)

在这里,根据其上下文语境(election)把“brain”所隐含的抽象意义“智力”具体化和明确化了。

尽管科技英语文体以直观、清晰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但并不影响其使用生动的语言,特别是在很多以普通读者为对象的科普文献中。所以科技英语文本中也常常使用一些隐含意义较深的词或短语。这种情况下,语境是译者需要多加斟酌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与文学翻译一样,科技英语的翻译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科技翻译旨在准确地传递科学技术信息和成果,它的过程不仅要求译者熟练各种专业术语,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而且要求尽量用词准确、文本专业、行文流畅。这些科技英语的翻译特点及其在两种语言之间造成的翻译障碍都需要语境来帮助解决,毕竟任何词语、语句和段落都必须在特定的联系关系,即语境中才能有确定的意义。总而言之,语境是科技英语翻译不可或缺的参照因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2] 韩其顺、王学铭 《英汉科技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赵萱、郑仰成 《科技英语翻译》[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科学技术法的含义第3篇

【论文摘要】:对科学素养涵义进行界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文章分析了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区别,深入探讨了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它在不同时期的含义进行了评析。

引言

正确理解科学素养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前中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和大众媒体上的文章和报道)中对科学素养的概念作深入全面探讨的论文很少,因此对科学素养进行概念辨析是十分必要的。

1. 是科学素养,还是科学素质

《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如艺术素养。"可见,科学素养即属于"如艺术素养"之类;对素质的解释是:(1)指事物的本来性质;(2)素养;(3)心理学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因此,素质包括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的因素,而素养则主要指后天培养的。所以说,科学素养与科学素质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科学素养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当代著名理科教育专家R.W.Bybee认为,第一个使用scientific literacy一词的是美国学者Conant。literacy有两层不同的意思:一是指有学识、有文化,跟学者有关;二是指能够阅读、书写,针对一般公众。不管是学识、文化,还是阅读、书写,这些都为后天培养获得。因此,根据科学素养与科学素质的区别,把"scientific literacy"译成"科学素养"更为确切。

2. 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2.1 美国三大组织的描述

在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美国科学促进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简称AAAS)、国家科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简称NAS)以及国家科学基金(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简称NSF)这三个组织起着重要作用。

AAAS从1985年开始发起了一个旨在通过长期的科学教育提高全美民众的科学素养的计划,即著名的2061计划(Project 2061)。在试图说明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的含义时,AAAS通过对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a scientifically literate person)的描述来界定: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知道科学、数学和技术是相互联系的人类智慧的创造物,伟大但仍有局限;明白科学中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和原理;对世界和自然了解,并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能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考方式。"

NAS在介绍《国家科学教学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时,表达了以下观点: "科学素养是人们在进行个人决策,参与社会、文化和经济事务时所需要了解的科学知识、概念及过程,……科学素养有不同的层次和形式,科学素养的提高和扩展是一生的事,而非仅仅在校期间。"

NSF在其报告《影响未来:在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方面的本科生教育的新期待》(Shaping the Future: New Expectations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Science, Mathematic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中认为,一个有科学素养的学生应该知道, "广义的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方面的专家们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如何评估所谓的'科学'信息,社会如何作出关于科学和工程方面的理性决策。"

从上述三个组织对科学素养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和定义,不同的组织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2.2 国外学者的见解

Roberts把1957-1963年这一阶段称为科学素养概念的"正名阶段"(period of legitimation)。然而,倡导这一概念的人,却没有给出其明确的定义,因此,紧接着正名阶段而来的,是"认真解释阶段"(period of serious interpretation),这一阶段出现了有关科学素养的许多定义和解释。然后是进一步解释阶段。1976年,Gabel 基于当时有关科学素养的含义的概括和分析,指出这一概念含义之庞杂,足以表示任何和科学教育有关的事。由于各种说法长期无法达成共识,这一概念实际上一度丧失了其使用价值。

1966年,Pella和同事仔细而系统地挑选100种1946-1964年之间出版的报刊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检查各种和科学素养有关的主题的出现频率。他们认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了解以下这些方面的内容(即所谓的"参照物"):(1)科学和社会的相互关系;(2)知道科学家工作的伦理原则;(3)科学的本质;(4)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差异;(5)基本的科学概念;(6)科学和人类的关系。其中,头三个方面的内容尤其重要。

1974年,Showalter进一步深化了Pella等的工作。他们总结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近15年间有关科学素养的文献后,认为科学素养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含义(seven dimensions):(1)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明白科学知识的本质;(2)有科学素养的人在和环境交流时,能准确运用合适的科学概念、原理、定律和理论;(3)有科学素养的人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增进其对世界的了解;(4)有科学素养的人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和科学原则是一致的;(5)有科学素养的人明白并接受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关性;(6)有科学素养的人对世界有更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7)有科学素养的人具有许多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

上述Pella等学者和Showalte对科学素养的定义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都认为科学素养是一个多维度概念(multi-dimension concept);二是两者对科学素养的定义,都是通过对"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的定义来进行的。其中,对科学素养概念所包含的不同维度(dimensions)的归纳和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维度正是这一概念的基本特性(essential qualities)。

1975年,Shen 把科学素养区分为三类:实用的(practical),社会生活的(civic)和文化的(cultural)。这三类并不互斥,但在目标、对象和内容、方式及普及方法上各有特色。实用科学素养指一个人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消费者的自我保护;社会生活方面的科学素养旨在提高公民对科学与科学相关议题的关注和了解,以便让公众参与到社会的相关决策中,包括健康、能源、食品、环境等方面的公共政策;而文化方面的科学素养,指把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活动的理解和认同。Shen对科学素养不同类别的区分,进一步拓展了人们对这一概念丰富内涵的认识。

1983年,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的会刊Daedalus发表了一期关于科学素养方面的研究专刊,许多作者就科学素养问题及美国面临的挑战发表意见。其中,Jon Miller对科学素养的概念和经验测量的论文影响最为深远,因为他不仅提出了对科学素养的多维度定义,而且也提出了一套实际可操作的测量方法。Miller认为,科学素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时代不同,科学素养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他在"当代情景下"(contemporary situation),定义了科学素养概念的三个维度如下:(1) 对科学原理和方法(即科学本质)的理解;(2)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即科学知识)的理解;(3)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

1991年,Hazen & Trefil认为,在有关科学素养的讨论中,必须注意"从事科学"和"使用科学"(doing and using science)之间的重要区别,这涉及到科学素养的对象问题。他们认为,对公众而言,科学素养只涉及后者即使用科学,因此,对其科学素养的要求,也应只限于后者。这正如对于公众而言,计算机素养只要求会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够了,不必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各种编程技巧。鉴于此,他们对科学素养的定义为"了解各种公共议题所需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词汇、概念、历史和基本哲学思想"。Hazen & Trefil的看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科学素养的内涵和测量方法。即科学素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是否存在或应该存在一种普适的科学素养?抑或科学素养也要因人因地而异,注意具体场景?这都是仍待探讨的重要问题。

欧盟国家科学素养调查的领导人J·杜兰特认为,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理解基本科学观点、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研究机构的功能。

2.3 我国专家的观点

在我国,中国科普研究所的专家认为,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科学知识(概念和术语)、科学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也有专家认为,可把科学素养分成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二是科学能力,三是科学观,四是科学品质。还有专家把科学素养的结构划分为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非智力结构来论述。《科学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01)中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小结

综上所述,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的含义和解释,从本质上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人们对其的理解和了解,实际上是各种不同含义和解释之间"争霸"的结果。科学素养概念含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动态性、发展性特点。那么,当前是否有一个公认的科学素养定义了呢?对科学素养的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实践问题。对公众科学素养的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评估,乃至随后的政策建议。在这个意义上,Jon Miller对科学素养的多维度模型显然是一个受到广泛认可的概念定义,因此自1979年开始,基于Miller模型的科学素养调查在美国一直延续下来,并为欧美以及亚洲许多国家所借鉴。在我国,中国科普研究所于1992年开始,利用Miller模型对全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行了四次调查,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数据。

1996年的世界竞争力报告表明,现在国家之间竞争已从原来的产品竞争、加工竞争和结构竞争,转向了国民素质的竞争,作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民科学素养正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从2001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数据看,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每千人中有14人具备基本公众科学素养),而美国公众科学素养在1990年就为6.9%。当前,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已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显然只有正确把握科学素养的含义,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国民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效民. 国民科学素质-现代国家兴盛的根基[J].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1).

[2] 李大光. 科学素养研究[J]. 科普论坛, 2000(9).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1992.

[4] 周超, 朱志方. 逻辑 历史与社会:科学合理性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科学技术法的含义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原材料 统计和管理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是一项很广泛的应用技术,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工程、统计数据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能进行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其相关的软件和设备能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而目前原材料的统计和管理正需要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和管理功能。其信息技术对原材料的统计和管理有非常大的影响。

1.信息技术和原材料的含义

1.1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或设备的支持下用以获取并进行加工、存储、变换、显示。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经济竞争和科学技术实验中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科学技术。它所拥有的获取信息技术,传递信息技术,存储信息技术和处理信息的技术,代表着人类的伟大进步。其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一是,具有先进性;二是,具有科学性;三是,具有具体性;四是,具有层次性;五是,具有系统性。

1.2原材料的含义

原材料在工业中是“原料”与“材料”的总称,是指有具体形态的物质。但在其他领域,原材料有时也被用于代指直接被记录或观测下来的资料、数据或信息,比如说采访的笔记、试验的观测结果、直接记录的口供等等。而文学里或者是艺术的素材也可以被当做是原材料的一种。原材料是企业资料存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多、数量大,因此为了加强对原材料的统计和管理,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

2.信息技术在原材料统计和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2.1完善原材料统计和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要求所有人共同遵询同一个规章或者是规定来进行行动。其是企业为了实现原材料的统计和管理工作能进一步达到规范化和有效化的一系列规范体系。因此要想原材料的统计和管理工作能进一步达到规范化和有效化,就必须完善原材料统计和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关的检测制度,将检测系统信息技术化。这样对原材料就能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兵恩呢该节约原材料的消耗,达到原材料综合利用的目的。其也就能对企业的原材料进行经济的调控和经济的管理,并能够有效节约原材料,并保障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2.2改善原材料的统计调查方法

要想原材料的统计调查方法,加快推行以臭氧调查及重点调查等各种灵活调查的统计调查方法,就得改变依赖全面调查的单一的调查模式[1]。以往的调查方式都是进行全面性的调查方式,对原材料一般都是逐一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过于传统,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并且还浪费了时间,使得生产的效率也降低了不少。应当改善原材料的统计调查方法,对一些原材料(比如说:有色金属、石油、钢材等)进行抽样调查,并进行重点调查,这样的统计调查方法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能够使原材料的统计指标科学、快捷、经济和实用。

2.3在原材料的数据录入上应用信息技术

在原材料的数据录入上应用信息技术录入原材料要判定的数据,如果说要判定的原材料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合约,就是说没有相对应的成分指标数据,那是不能够对它进行判定合格与否的,所以,通常往往是要先行录入相对应的合约指标,然后再在这个界面上通过合约的编号,还有产品的名称来查找相对应的产品指标信息,这样才能够有对比项。与此同时,通过“合格”的按钮还能够判定这批原材料对于相对应的产品指标是不是达到了合格的标准,不合格的选项次数是多少等相关的信息[2]。

2.4在原材料的查询上应用信息技术

原材料的查询上应用信息技术用来查询数据,根据查询的原材料的实际情况,其原材料的查询的主要条件是:时间条件、参数条件,在应用信息技术查询时选择两者或者从两者中选择一个,这样不仅仅能进行单一的查询,又能够进行连续查询,而且在查询的同时还能够显示出查询的条件和查询记录的数量,并进行统计和管理,其丰富了查询功能的多样性。而且在原材料的查询上应用信息技术能最大可能满足用户要求的数据信息,还能够对查询到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统计,如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等,通过特殊的用户权限能对查询到的信息进行相关的数据修改、统计、删除等[3]。

3.结束语

从总体上来看,信息技术在原材料的统计和管理上有非常大的作用,而且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信息技术也将会不断的发展,进而将来为原材料的统计和管理提供更优越的处理方法。本文主要是研究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含义和原材料的含义,并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原材料统计和管理中应用的策略,其策略是:完善原材料统计和管理制度;改善原材料的统计调查方法;在原材料的数据录入上应用信息技术;在原材料的查询上应用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将原材料统计和管理的工作时间缩短,并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奔.原材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科学技术法的含义第5篇

在古代汉语中,“安” 字是外面一座房子,房中坐着一位女人,也即是女居室中为安,所以安之本意为平安。“全”是完整、完好、保全和完备之意。在英文中安全词汇有形容词“safe”,其含义是免于危险与伤害;&有名词”safety”,其基本含义是安全的条件;另一个词是“security”,它的基本含义是免于危险的条件和感觉,以及确保此条件与感觉而进行的努力。

安全的词源考证说明安全在最初即包含了两层涵义:&客观的、事实上的安全和主观的、安全的感觉。这两层涵义在人类的技术实践中保留下来, 且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技术安全不仅包含了客观的维度,还包含了规范性和感知的维度。

首先,安全是客观的。客观的安全是可以描述或者通过实验检验的。比如一座桥是否安全,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工程师、技术专家通过对桥梁的各种指标的检查和验证, 提出桥梁是否安全的证明。所以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是物态意义上的硬安全,是技术性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安全评价是一种事实判断,其针对的是安全问题的鉴定和量化。工程和技术设计的优劣、安全装置的有效性、危险因素的辨识、风险的可控性等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客观手段来检验的。

其次,安全是一种规范性的判断,即安全与否总是与一定的标准相比而言的。这些标准通常通过一定的指标来表示。例如,砷本身是一种元素,对人体有害,但是自然界中生长的水稻或多或少地都含有砷元素。大米砷含量的安全标准为0.2mg&/Kg。

因此,低于此“安全上限”的含砷大米是安全的, 超过此安全标准的大米是不安全的。由于规范的背景依赖性,它不仅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也和一定的文化和习惯相联系,因而对同一技术,各国的安全标准并不完全相同。

第三, 安全也是主观的, 与人们的经验感知相关。因为无论是安全的客观状态还是安全的指标,都是由人来描述、制定的,也就是说,“从认知角度来讲,这种经验感知被称之为有效启发(availability:heuristic), 人们总是根据已有事件的发生经验对当前事物作出判断。公众是否买安全保险, 主要依据自己的直接经验和感知对安全作出判断”。

科学技术法的含义第6篇

1.1科技英语翻译的含义科技英语是指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相互之间进行学术交流或者向广大读者介绍科学知识时经常运用的一种语言方式。而科技英语的翻译过程就是指能够充分理解原文并对文章创造性地用准确而精练的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科技英语的翻译要尽量避免带有感彩,应该运用准确、清晰、严密的词语和句子,使所译出的文章充满科技文章的韵味和风采。

1.2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认识人们对翻译的相关认识一般是从不认识或简单认识开始,经过实践考验最后达到深刻本质认识程度的过程,人们对翻译的理解大都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理论上可以把翻译理解成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而语言所表达的是语义精髓,其中也包含原文中所要表达的风格及文章通顺性等。要想做好翻译,必须抓住翻译的本质,才能了解翻译的表达精髓。

1.3科技英语翻译的特点首先,由于学术界的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快,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处理科技英语翻译时要以最新的科技术语表达习惯进行翻译。其次,在词汇方面上,科技英语大量使用专业知识方面的词汇,而且同一词语词义多样化、广泛使用缩略语、前后缀出现频率较高。科技英语的语法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大量使用长句,并且在语态方面广泛使用被动语态,这些会给翻译过程带来很多麻烦。最后,科技论文文风质朴、文理清晰、描述准确、多用具有严谨性和单一性的专业术语,以使论文更准确、更简洁,主要描述客观事实,多数是给出定义、定律或概念、原理以及生产工艺等。

2科技英语翻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1科技英语翻译的问题首先,科技翻译工作者对相关科技行业的专业知识了解不透彻。例如,会在译文中出现错译、漏译、随意增译、译文欠准确等问题。其次,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不能合理区分正式词和书面词。再次,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词语的内涵意义,很多人往往忽略句子结构的重要性,导致翻译中句子的意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后,很多人对翻译软件过度依赖,甚至有的人把需要的文字用翻译软件翻译后不作任何修饰改正,这样就会在所得的译文中出现很多错误。

2.2科技英语翻译的应对策略首先,科技翻译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且了解科技英语翻译的特点。其次,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应明确文章要表达的语义,准确了解语境,并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做到合理利用正式词和书面词,使译文更加符合科技英语翻译的规范性。再次,应尽量多使用科技语言,使译文充满科技文章的色彩。翻译的实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以原文作者的民族文化背景为根本,争取做到正确合理的理解。最后,科技翻译工作者要仔细慎重选择翻译的辅助网站,按照英文的语法原则和通用习惯书写规范正确的中文句子,之后再利用相关的翻译软件得到结构合理、句式通畅的译文。

3科技英语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3.1科技英语翻译的常用方法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在准确表达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使表达文字准确无误,达到通顺易懂的要求,在中文意思上合乎逻辑规范。在技术上应该符合习惯用法,要达到质量标准,掌握科技英语翻译的常用方法。在翻译中精读原文不仅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译好原文的前提。翻译人员要想充分理解原文,可以在精读过程中,查阅有关专业技术书籍、辞典或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和学者请教询问。此外,翻译工作者必须对译文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加工和提炼,以便提高译文的质量,要耐心认真地对译文进行加工和修改。

3.2科技英语翻译的主要技巧首先,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认真处理词汇和词义问题,创造性地对辞典词义作翻译上的处理,并根据各个具体行业选定术语。其次,对科技文章的正确理解主要是建立在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熟练的专业知识上以及恰当的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要了解数量时态和三个基本语法在科技翻译中的作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翻译过程中。最后,要想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经过语义辨认、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三个过程。逻辑分析能帮助我们弄懂从语法分析角度不能解决的问题,而其中逻辑判断主要是指对原文语言思维逻辑的判断和译文的技术逻辑的判断。

4结语

科学技术法的含义第7篇

1.1科技英语翻译的含义科技英语是指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相互之间进行学术交流或者向广大读者介绍科学知识时经常运用的一种语言方式。而科技英语的翻译过程就是指能够充分理解原文并对文章创造性地用准确而精练的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科技英语的翻译要尽量避免带有感彩,应该运用准确、清晰、严密的词语和句子,使所译出的文章充满科技文章的韵味和风采。

1.2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认识人们对翻译的相关认识一般是从不认识或简单认识开始,经过实践考验最后达到深刻本质认识程度的过程,人们对翻译的理解大都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理论上可以把翻译理解成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而语言所表达的是语义精髓,其中也包含原文中所要表达的风格及文章通顺性等。要想做好翻译,必须抓住翻译的本质,才能了解翻译的表达精髓。

1.3科技英语翻译的特点首先,由于学术界的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快,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处理科技英语翻译时要以最新的科技术语表达习惯进行翻译。其次,在词汇方面上,科技英语大量使用专业知识方面的词汇,而且同一词语词义多样化、广泛使用缩略语、前后缀出现频率较高。科技英语的语法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大量使用长句,并且在语态方面广泛使用被动语态,这些会给翻译过程带来很多麻烦。最后,科技论文文风质朴、文理清晰、描述准确、多用具有严谨性和单一性的专业术语,以使论文更准确、更简洁,主要描述客观事实,多数是给出定义、定律或概念、原理以及生产工艺等。

2科技英语翻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1科技英语翻译的问题首先,科技翻译工作者对相关科技行业的专业知识了解不透彻。例如,会在译文中出现错译、漏译、随意增译、译文欠准确等问题。其次,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不能合理区分正式词和书面词。再次,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词语的内涵意义,很多人往往忽略句子结构的重要性,导致翻译中句子的意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后,很多人对翻译软件过度依赖,甚至有的人把需要的文字用翻译软件翻译后不作任何修饰改正,这样就会在所得的译文中出现很多错误。

2.2科技英语翻译的应对策略首先,科技翻译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且了解科技英语翻译的特点。其次,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应明确文章要表达的语义,准确了解语境,并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做到合理利用正式词和书面词,使译文更加符合科技英语翻译的规范性。再次,应尽量多使用科技语言,使译文充满科技文章的色彩。翻译的实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以原文作者的民族文化背景为根本,争取做到正确合理的理解。最后,科技翻译工作者要仔细慎重选择翻译的辅助网站,按照英文的语法原则和通用习惯书写规范正确的中文句子,之后再利用相关的翻译软件得到结构合理、句式通畅的译文。

3科技英语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3.1科技英语翻译的常用方法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在准确表达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使表达文字准确无误,达到通顺易懂的要求,在中文意思上合乎逻辑规范。在技术上应该符合习惯用法,要达到质量标准,掌握科技英语翻译的常用方法。在翻译中精读原文不仅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译好原文的前提。翻译人员要想充分理解原文,可以在精读过程中,查阅有关专业技术书籍、辞典或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和学者请教询问。此外,翻译工作者必须对译文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加工和提炼,以便提高译文的质量,要耐心认真地对译文进行加工和修改。

3.2科技英语翻译的主要技巧首先,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认真处理词汇和词义问题,创造性地对辞典词义作翻译上的处理,并根据各个具体行业选定术语。其次,对科技文章的正确理解主要是建立在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熟练的专业知识上以及恰当的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要了解数量时态和三个基本语法在科技翻译中的作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翻译过程中。最后,要想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经过语义辨认、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三个过程。逻辑分析能帮助我们弄懂从语法分析角度不能解决的问题,而其中逻辑判断主要是指对原文语言思维逻辑的判断和译文的技术逻辑的判断。

科学技术法的含义第8篇

【关键词】科技英语 翻译 错误

英语是一种国际社会的通用性语言,属于国际官方语言,被多个国家列为教育教材体系中。新时期,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促使科技英语术语逐渐丰富,对科技英语翻译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于科技英语翻译而言,一些单词的用法与含义与日常的英语含义存在出入,极易导致翻译错误。以下,就科技英语翻译中常见的错误问题予以分析,为相关应对性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一、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

1.词语间的搭配被忽略。英语对于中国人来说,属于学习的第二大语言,旨在迎合现代国家化的发展的大势。英语与汉语在语法、语言表达习惯、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是中西方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碰撞,在学习科技英语时定会遭遇翻译错误的问题,其中忽视词语间的有效搭配是常见错误之一。例如,Data that you should enter for the tutorial exercises is in bold print.该句式的含义为在联系本说明书的内容时,要将其中涉及到的数据利用粗体字进行表示。在该句式中,“bold”以此成为翻译者常常出现错误的关键点,一般情况下会翻译成“大胆的,有勇气的”,但是在该句式中,“bold”和“print”进行搭配,在此搭配状态下会被翻译成“粗体的”。由此可见,若忽视词语间的有效搭配,会大大影响科技英语翻译的质量。

2.句法翻译存在问题。在科技英语中,除去词语搭配缺乏合理性外,句法翻译工作也非常重要。在实际的科技英语翻译工作中,句法翻译错误是常见问题,其主要考察翻译人员的语言组织能力,未将标志性语言做好合理化的顺序规范。例如,You can make a kind of reaction engine with an ordinary rubber balloon.一般情况下,翻译人员会将“ with an ordinary rubber balloon”翻译为with的复合结构,译为“带有”,其实不然,在该部分,“ with an ordinary rubber balloon”做的是“make”的方式状语,要翻译为“用”。

3.科学知识点不足。在科技英语翻译中,诸多翻译错误的出现,除了翻译人员粗心、英语知识点有限外,科学知识点不足也是导致翻译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若翻译人员的英语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其科技英语专业术语掌握不足,科技领域的相关知识缺乏,会严重影响其翻译工作的开展,甚至会出现一系列错译现象的产生。例如,在建筑学领域,“dog”一词并不是指代“小狗”的意思,而是代表“铆件”,“power”一词,正常翻译代表“力量”,在物理学领域翻译为“力、电、能量、功率”。若翻译者对科技的接触较少,其无法掌握足够的术语,会为翻译工作带来阻碍。

二、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的应对措施

1.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知识。为了提高科技英语翻译的质量和规范性,应全面提升翻译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仅体现在英语层面,更要注重对科学知识点的学习与感知,能够将科学知识点与英语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对翻译人员的必然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若在科技领域将相关的专业术语翻译错误,会为科技类工作带来困扰和影响,对科技工作的开展产生制约。因此,为了提升翻译人员的专业操守,应将《英汉冶金工业词典》、《钢铁工业主题词表》等资料作为学习的重要参考,能掌握英语词汇在不同领域中的含义,丰富科技英语的专业知识储备,实现对大量术语的全面学习。科技英语翻译人员必须对整个篇幅的大意予以掌握,然后应对各个词汇、词语搭配、语法结构以及科技英语的语言机构处理等全部确认后才可得出合理的答案,不确定的信息与知识点不可以进行表述,都则会与原文的意思相悖。

2.严格规范汉语言表达能力。在科技英语翻译工作中,不是机械性、简单性的将内容进行翻译,应保证汉语应用的简单化,在保持原文知识点正确与规范的基础上实现对语言的创造与规范,其中考察到翻译人员的汉语言组织能力,其对汉语言的驾驭能力直接决定着其翻译的效果、逻辑性和层次性。鉴于科技英语翻译,翻译人员必须从客观、准确规范的角度着手,以全面、准确的实现对科技文章原文的表达,进而提高科技英语翻译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科技英语在翻译中常常出现错误,主要表现为属于认知不清,词语间的搭配被忽略,科学知识不足,导致科技翻译语言不专业等。为提高科技英语的质量,应对其所存在的错误问题予以了解,提高翻译人员的科技知识,做到英语知识与科技素质的全面结合,注重对科技术语的正确记忆等,以高度的专业性与职业性应对科技英语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1]丁宁.浅谈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及应对技巧[J].科技信息,2012,32:30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