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银行发展战略

银行发展战略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3 16:53:48

银行发展战略

银行发展战略第1篇

关键词:网上银行;强强联合;以人为本;集中管理

1网上银行的定义

网上银行是指银行在互联网(Internet)上建立站点,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信息查询、对账、网上支付、资金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更通俗地讲,网上银行就是银行在互联网上设立的虚拟银行柜台,传统的银行服务不再通过物理的银行分支机构来实现,而是借助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实现。

网上银行的出现全面实现了无纸化交易。同时,由于网上银行以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载体,因此它能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和可靠的服务。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实体银行,网上银行具有经营成本低廉、简单易操作、服务质量完善、业务领域更宽等优点。

2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1996年2月,中国银行在互联网上建立和了自己的主页,成为我国第一家在互联网上信息的银行。1998年,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开通网上银行服务,此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等也陆续推出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根据CNNIC历年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超过85%的网民选择网上支付作为付款方式,网上支付已经成为最为普遍和最受欢迎的网上购物付款方式。同时,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度我国网上银行客户数量接近7500万,达7495万;网上银行交易金额达15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0.78%。网上银行交易笔数11.5亿笔,比上年增长161%。这些数据无疑显示了我国网上银行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是,目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在整个银行业务交易金额中的比例仅为5%-7%。据世界银行预测,在未来几年,中国网上银行业务量占银行业务量比重将达20%左右。可见,我国网上银行产品将从投入期进入发展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3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

根据前文的论述,在新时代,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形态的网上银行,其发展是历史的潮流。网上银行已成为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方面是一种重要手段和渠道。并且基于网上银行的特点和优越性,更多、更快、更好的发展网上银行可以为银行业务的拓展、客户的维持等创造很好的条件,有利于银行在激烈的行业内竞争中取得优势。对于我国的银行业,尤其是各个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应当将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放在其战略部署的重要位置。通过对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研究,总结出了未来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

3.1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对于尚处在发展初期的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其发展的当务之急在于充分利用了网络低成本高速度和跨越时空的优势,强强联合,从而实现共赢。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闭门造车的营销理念不复存在,一个组织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强强联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制胜法宝。网上银行的发展尤其需要这种强强联合。因为网上银行的创立和发展,仅仅依靠一个银行或者一个组织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其发展需要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基础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这包括了金融网络设施建设、网络安全维护、支付交易协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社会消费理念的转变等等。因此,强强联合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增加合并后组织和竞争力和抗风险力。同时,现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跨时空性和即时性等也为这种强强联合提供的必要的前提。因此,这就要求国内的银行要在传统银行的基础和条件下,依靠自身优势,制定简洁、快速、安全的网上银行运营策略,联合其他机构,全力打造有特色的网上银行。从而开拓未来市场,以求共赢。

3.2以人为本,个

传统银行经营理念的核心是“以量胜出”和“产品驱动”,其标志是通过机构网点的扩张和批量化生产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以此来降低成本。然而在网络经济下,随着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迫使商业银行必须从客户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以质胜出”和“客户驱动”,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首先,对于网上银行的发展,要求网上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时刻要以客户为中心,及时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喜好,从而为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和更加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银行应当充分的使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运用CRM来管理银行卡业务、网上支付业务等,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更人性化的服务客户。这样也为银行更有效的拓展中间业务,拓宽市场创造了条件。这里可以借鉴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经验,将网上银行和企业、家庭使用的一些财务软件更好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互联互通的系统,增强对于高端客户的吸引力。其次,网络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够为客户即时的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满足不同人的多样性需求。网上银行的发展同样应该把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放在战略部署的重要位置。将创新作为网上银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和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相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促进银行整体业务的全面进步和革新。最后,根据调查显示,银行客户对网上银行满意度指标主要集中在网上银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因此,这就要求网上银行的发展要以便捷性和安全性为目标和核心。

3.3加强内控,完善管理机制

网上银行的发展要求对传统银行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体系变革,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传统的银行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庞大组织,这样的组织形式阻碍了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而网上银行具有经营层级少、管理链条短、运营效率高、客户交易自主性强等特点,势必对商业银行旧有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等方面产生冲击。银行若要通过网上银行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必须对传统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实现从垂直结构到交互式扁平结构的转化。当前比较合理的选择是:通过集中化管理实现全行管理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使银行更加贴近市场,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增强差异化服务能力;通过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实现银行各种渠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调配合。

集中管理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管理手段,在网上银行业务管理中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率。网上银行最大特点之一在于其低成本的优势,而设立专门的网上银行部门,精简机构和人员,实现业务管理的集中和部门职责的优化,是发挥网上业务低成本优势的必要手段。“扁平化”管理模式是相对于“金字塔式”管理构架的一种管理模式。它能有效加快信息流的速率,提高决策效率。同时,建立跨部门运作机制,加强横向沟通和协调,也是网上银行组织结构设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原则之一。

参考文献

[1]张爱美.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学术天地,2002,(9).

[2]李治.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出路[J].中国信息导报,2006.

[3]陈艳.网上银行的安全运行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4).

[4]周勇.国有银行基于网上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06,(5).

银行发展战略第2篇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 发展战略

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理论分析

(一)农村商业银行内涵界定

农村商业银行(Rural commercial bank)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由该区域的农户,农村小企业者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出资组建的主要为农民、农村和农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股份制区域性金融机构。具备一定的政策功能,如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坚持着 “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区域经济”的理念,拥有政府政策支持有时和本土经营,同时也存在着地域的局限性、客户群体规模小、金融产品缺乏创新以及技术落后的劣势。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传统的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有价格战、促销战、广告宣传战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企业家发现传统的企业发展战略已经不适合现代经济的发展,发展战略应该顺应企业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从历史上看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主要经历了:企业结构跟随战略,企业发展战略适应企业环境,企业组织跟随企业战略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强调企业市场定位的竞争战略理论;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客户群体,加强系统建设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理论以及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理论。

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是研究农村商业如何发展的问题。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制定不仅对于机构本身的发展至关重要,他还关乎着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对象的效益问题。

(三)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是以服务客户、回报股东、成就员工和奉献社会为使命,将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及服务县域经济作为市场定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最早可以追溯到1951年成立的璧山县狮子乡信用社,该信用社的诞生揭开了重庆合作金融发展的序幕,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关系,2000年重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2005年重庆首家农村合作银行成立,2008年在重庆农村信用社 基础上组建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成立,这是继上海、北京之后我国成立的第三家农村商业银行注册资本达60亿,拥有39家支行和1797家分理处。2010年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在香港上市。2012年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拥有42家支行,从业人员1.5万,银行资产规模突破4300亿元。不良贷款地域1%。到2013年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突破了3000亿元。

二、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分析

(一)坚持服务“三农”的整体战略方针

2004—2012年中央发了九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借以强调“三农”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在将服务“三农”作为其市场定位的同时获得了政府大量的信贷支持,这使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有了一定的政策优势。

随着农业产业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农村经济对金融的需求日益扩大,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金融机构纷纷撤离农村地区,这使得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而服务“三农”的业务活动能够很好地缓解这一问题。

(二)加强内部监管机制建设

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机制的建设与提升是不容无视的,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改进监事会制度:通过向外部引进监事会人员提高监事会中外部监事所占的比例,并保持外部监事的独立性,同时适当扩大监事会的职能范围;分清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各自的职责,从而充分发挥各管理层在职责范围内的作用实现银行的利益最大化;通过调整股东持股比例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让中小投资者能更好地参与到银行内部监管工作中。

(三)开发新型特色金融产品

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发新型零售金融业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群体对金融的需求,例如:结合银行的信贷结构适度扩大抵押物、质押物和担保的范围;努力开展信息咨询业务,与信息部门合作向农户以及中小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市场信息,金融信息以及政策信息等信息服务;加强异地合作,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这样有利于建立稳定顾客群。

(四)加强风险管理建设

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自然风险等风险因素的影响,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建设。如:建立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识别机制和风险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客户信用档案制度,采用客户信用累积制管理客户信用;建立和完善风险担保基金,推进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特别是与农业保险机构的合作,是保险公司承担部分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 闫庆.悦李臻.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02).

[2] 张丽云.农村商业银行的困境及对策[J].金融与保险,2007(10).

银行发展战略第3篇

关键词:国开行;商业化改革

Abstract:China Development Bank (CDB) has achieved outstanding operational results since exploring and developing financial activities in 1998.CDB switched from policy bank to commercial bank in December 2008,which was special and difficul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series of problems confronted in transformation,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respectively in the commercialization periods of early days and long days.

Key Words:China Development Bank,commerc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8-0077-04

一、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背景及内容

(一)改革背景

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成立于1994年3月,是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之一。十多年来,国开行认真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了中长期融资领域的主力银行作用;在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同时,国开行以优良的业绩跻身于国际先进的金融机构行列,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开发性金融之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和薄弱环节,国开行需要适时进行商业化改革。近年来,国开行积极探索和深化适合我国国情的开发性金融之路,为其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内容

2007年底,国开行获得汇金公司200亿美元注资,2008年12月11日,国开行整体改制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3000亿元,财政部占比51.3%,汇金公司占比48.7%,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成为资产规模仅低于工、农、中、建后的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按照“一拖二”(一个集团公司,下设两个子公司)的组织框架,2009年8月31日,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下简称国开金融),为其全资子公司,接手国开行已有的非金融类股权资产,主要业务范围为私募股权基金、直接投资等;2010年6月17日,国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开证券)成立,从事证券经纪、投资咨询、证券承销等业务。这样,国开行作为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就可以提供投融资一体化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二、国开行商业化改革后面临的问题

(一)职能定位及业务领域

改革后的国开行是商业银行框架下的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不可避免地同一般商业银行在某些领域存在适度交叉和竞争。电力、公路、铁路、石油化工、城建及邮电通讯等以前国开行的优势领域已成为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放贷热门行业。国开行2010年70% 多的贷款都投向了这些行业,并且近一半都是集中在东、中部,而东部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和商业银行竞争最激烈的地区,而且有关国开行同其他商业银行进行不公平竞争的抱怨也一直不断。国开行的商业化改革,不能加剧银行间的同构性,也不能加剧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因而必须正确处理好同其他商业银行的关系。

(二)筹资渠道及资本金

多年来,国开行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迄今累计发行本外币债券已经突破五万亿元,成为仅次于财政部的第二大发债主体(见表1)。

较高的资本金可以提高投资者对国开行债券的信心,有效缓解商业化改革后发行债券的压力,但是国开行却没有稳定、明确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即使经过注资、重组后,2008年末资本充足率达到11.31%,2010年末又降至10.87%,低于同期国外政策性银行。截至2010年末,国开行外汇贷款余额为1413亿美元,预计未来仍需大量外汇资本,这些可能制约国开行未来的发展。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国开行发债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并且有上升的趋势。

(三)制度环境及经营理念

国外政策性银行都是依法成立,其职能定位、业务领域、经营模式及监管方式都得到法律的保障,而国开行从成立至今,国家一直没有出台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其风险补偿、监管原则等基本框架,这不利于商业化后国开行的发展需要。

一些分行在经营中行政色彩浓厚,竞争意识和主动营销意思相对淡薄,业务开展上更多依靠银政合作等手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国开行人员少,人均资产管理规模大,且新员工多,普遍缺乏商业银行管理经验。

(四)公司治理及业务风险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商业化改革后,虽然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构架,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高级管理层人员的任命委派、业绩考核等方面还缺乏完善的规范性制度。第二,国开行开展某些特殊业务时,常常难以遵循现代公司治理的原则。

国开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多年来国开行的风险控制模式主要是地方财政担保、公司法人机构运作土地收益作保障、事业法人机构收费权质押等方式,这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式有明显不同。第一,国开行在公共设施领域投放了大量贷款,部分项目担保人为国家或地方政府机关,弱化了对融资平台的信用、经营及财务等方面的分析。第二,在基层金融领域,国开行自2003年以来向“三农”、中小企业、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环保及节能减排、应急贷款等领域提供巨大资金支持,由于市场的变化及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该领域贷款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第三,近年来国开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业务,近1/3的贷款分布在国际业务,随着“走出去”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汇率风险、政治风险等对国开行的影响会越来越深远,仅2010年其汇兑损失就接近190亿元。总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商业化改革后后国开行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这需要结合自己的业务模式和特点,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五)监管问题

国开行已经改革为商业银行,那么在监管上理应执行商业银行的相关监管管理制度和办法。但由于国开行仍将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使命,因此传统商业银行的监管规定并不完全适合于国开行。国开行的某些开发性业务、创新业务的监管就困扰着监管当局,并且监管部门也没有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来审慎评估、计量国开行的中长期贷款风险。

商业化后的国开行,已经成为集银行、投行、基金、金融租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机构,而我国目前依然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制度,国开行的业务范围已大大超出了银监会的监管范围,其投行业务属于证监会监管,数只产业基金则由发改委审批。

三、国开行的初期发展战略

(一)实施差异化竞争,扩大业务合作的宽度和深度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范畴难以权威界定,并且金融业务具有延续性,国开行应坚持开发性金融和中长期投融资的优势,发挥平抑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实施差异化竞争;同时扩大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

1. 实施差异化竞争。第一,大力支持战略性投资、城市开发、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和国家重点项目中长期建设。第二,大力支持城镇化、中小企业、“三农”、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第三,支持国家“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业务。第四,积极推动中间业务产品创新与发展,发展租赁业务,积极发展投行业务。

2. 扩大业务合作的宽度和和深度。目前国开行的项目贷款和区域开发常常成为商业银行跟进的先导,后续竞争更加激烈。商业化后,国开行应继续加强与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各自的业务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在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方面的合作,开发更宽、更深的市场。第一,通过与大型商业银行加强合作组建银团贷款和实现城市之间的结算和汇兑,通过与城市商业银行加强合作支持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开发国开行贷款项目的后续商业价值,通过与邮政储蓄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合作来实现对中小企业、“三农”等县域及农村项目的贷款发放。第二,加强同保险公司开展保险等业务合作,通过与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开展企业理财、信托等合作,完善国开行的服务领域。第三,加强同中资、外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开展证券承销、并购重组等合作。

(二)拓展筹资渠道,完善资本补充机制

1. 拓展筹资渠道。商业化初期,国开行仍主要以发行金融债券筹资,必须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第一,探索并扩大金融债券发行范围,面向大中型企业、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社会居民等层面发行。第二,开发并吸收大中型企业及银行、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机构的“协议存款”、同业存款等。第三,创新发行机制,拓展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融资渠道,海外重点开发美国、日本、欧洲市场,开发、丰富不同种类、不同利率的债券组合。

2. 积极增加准备金,降低筹资成本。国开行应积极增加准备金,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同时降低筹资成本。通过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金;通过发行次级债券筹集资本;引进境内合适的战略投资者,重点引进国有企业,如引进中国人寿、社保基金等机构,并保证国有股份的绝对控制权。为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国开行应借鉴国外开发性银行经验,建立负债规模控制机制,负债倍数适度控制在20―30倍左右。

3. 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应对债信问题。考虑国开行的特殊性,其发行的一部分债券信用会影响到信用评级。这是因为:第一,国开行的股东是财政部和汇金公司,两者都具有国家信用。第二,持有国开行债券的大多是国内商业银行,如果按机构债信定位,商业银行的加权风险资产就会提高,进而降低其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就不愿意持有其债券,国开行就可能面临着流动性风险,甚至演变为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较强的国家背景和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是国开行建立良好市场信用的关键,国开行必须继续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三)转变经营理念,防范和控制业务风险

1. 转变经营理念,建立商业化的经营模式。国开行应转变经营理念,增强市场营销意识和竞争意识,建立适应商业化经营、与中长期业务相适应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第一,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国开行的企业文化、业务优势和产品服务,扩大市场知名度。第二,建立主动营销的市场机制,不断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培育客户关系,不仅要维护好同政府、大型企业的关系,还要保持同优质中小企业的联系互动。第三,开展适应商业化改革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建立市场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

2. 优化风险管理框架,防范和控制风险。国开行应采取多种措施与手段,创新机制,防范和控制风险。第一,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评审、授信的方法与制度,对贷款的使用和风险的防范从依靠政府转变为依靠市场,从关注担保人转向关注借款人(第一还款人),更加注重项目发展前景和借款人的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状况。第二,借鉴国开曹妃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功经验,创新与地方政府等的合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合作风险。第三,加强对融资平台的监管。定期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协调沟通,开展现场检查和非现场财务监测分析,加强对贷后资金的调查分析。第四,优化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和计量体系。第五,强化合规经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四)建立独具特色的公司治理机制

鉴于国开行的特殊性,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国开行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加强公司治理建设。第一,在董事会下组建一个包括财政部、汇金公司在内的快速决策协调委员会,对一些特殊项目及突发性重大交易等实行决策协调机制,弥补一般公司治理机制的不足。第二,加强内部治理建设,从制度上建立防范机制。对高级管理层及子公司重要领导的任命、业绩考核及薪酬激励等设立合理的机制安排;增加独立董事,发挥其独立性和专业性。第三,稳步发挥外部监管作用。定期将财务报告及业绩分析报告等上报股东,加强同舆论的信息沟通,逐步发挥社会舆论的外部监督作用。

(五)保持同各国家主管部门的沟通

虽然按照“一行一策”的原则进行改革,在现有相关法规没出台之前,国开行应加强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的信息协调沟通,确保改革的渐进性和稳定性,维护我国金融系统安全。

四、国开行的长期发展战略

借鉴国外政策性银行转型的成功经验,从长远来看,国开行应通过商业化改革成为金融控股公司,采取母子公司和分帐户经营模式,完善公司治理建设,预防和控制风险,力争成为国际一流的全能银行和现代金融企业。

第一,通过建立母子公司和分帐户经营模式,分别管理商业性业务和一定的政策性业务,严格区分两者范畴,分类监管,分类核算。

第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中长期业务优势,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及投行等商业性盈利业务,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适当扩展国内分支机构,探索建立国外大区域分行机构;在合适时期可考虑收购一家存款类的商业银行;以优化风险管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五、结论

国开行的商业化改革,既转型又转制,改革难度大、具有特殊性,并且改革后面临着职能定位及业务领域、筹资渠道及资本金、制度环境及经营理念、公司治理及业务风险、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国开行积极研究和应对,通过借鉴国外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社会责任,合理制定改革初期、长期发展战略,保持改革的平稳顺利过渡,切实维护金融系统安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课题组.开发性金融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课题组.开发性金融经典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2010年度报告[R].2010.

[4]张双智.国家开发银行改革与业务转变[C].深圳:第五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2009年4月11-12日.

[5]李梦斐,陈兰兰.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16).

[6]广西银监局课题组.国家开发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的前景分析[J].上海金融,2007,(7):23-26.

[7]何伟民.关于开发银行商业化运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经贸,2009,(6).

[8]徐瑗.破解草根金融难题――专访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J].南风窗,2009,(17):60-62.

[9]杜艳,陈珂.国开行转型再定位――专访国家开发银行行长蒋超良[J].财经国家周刊,2010,(11).

[10]高晖,陈春.国开行:尴尬前行[J].银行家,2007,(12).

[11]张宇哲,张曼.开行商业化之困[J].财经,2009,(6).

[12]朱元.对深化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J].中国金融,2008,(17).

[13]孙辉.商业化改革后国家开发银行监管难点及模式探索[J].上海金融,2009,(5).

[14]郑波.国外政策性银行的最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金融,2006,(12).

[15]詹向阳.也谈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转型与改革[J].金融论坛,2006,(6).

银行发展战略第4篇

摘 要:近几年,在中国银行业改革逐步深化与美债、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全面推进跨国经营战略,海外并购的规模不断扩大,海外设立的数量稳步增加。在总结和阐述相关动因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的发展实例,比较不同的策略选择与战略侧重,分析和研究银行海外发展的不同模式,结合实际案例寻找共性因素和成功经验,在研究国际环境的前提下,提出理性对待海外发展,踏实积攒过硬实力,积极迎接监管挑战等应对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海外发展战略;中国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043-04

引言

资本扩张与积聚是当前国际体系赖以存在的逻辑,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回顾历史,花旗、汇丰等大型跨国商业银行在其演进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国参与全球竞争和融入世界市场的重要手段,其商业银行的海外发展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中国“十二五”规划建议已明确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发展中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在经历金融危机的短暂冲击后,中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迅速反弹,存量稳步增长(见图1)。如今,虽然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发展有所突破,但与国际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动因梳理

目前,建立在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理论基础上的商业银行海外发展动因理论已比较完善。下面结合中国国情,从宏观到微观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梳理。

1.国家从战略层面的重视与推动:应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面对全球有限的资源与发展机会,作为经济金融核心的银行业,其海外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发展提供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目前,虽然谈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还为时尚早,但通过推动商业银行海外发展,同步开展人民币业务区域化、国际化工作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和不利影响,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正是国家的当务之急。

2.社会从市场层面的需求与期望: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总值逐年增长,到2011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00.7亿美元,进出口总值为36 420.6亿美元。两者的不断增长要求商业银行跟随客户发展,提高海外金融服务能力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从防御角度来看,由于国内居民与公司海外交流与业务活动日益频繁,商业银行应采取防御性措施在相关国家建立相应的机构提供服务,避免造成客户的流失和产生连带的影响;而从进攻角度来看,商业银行进行先期海外发展可以给国内公司的未来国际业务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与金融服务。

3.银行从发展层面的分析与考量:截至2010年末,中国五大国有银行海外业务占比的平均水平不到10%,而欧美同业的平均水平在35%以上,巨大的差距正是中国银行业追赶的动力。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拓展海外市场、拓宽优化业务范围与结构,延伸发展空间。从海外发展中获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比较优势,有效节约交易成本,实现协同效应,优化资源配置。在汇率与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中国商业银行只有积极谋划海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应对外资银行加速本土化带来的挑战,实现业务的成功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二、模式选择的权衡比较

虽然有以上积极的内在推动因素,但中国商业银行从正常型服务银行、境外型批发银行到东道国型零售银行的海外发展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中国商业银行究竟是选择内生性的(直接在东道国设立分支机构)还是外延式的(并购东道国银行)海外发展模式,需要在完成战略分析与确定发展目标基础上的进行判断。下面将结合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实际选择分别对两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1.工商银行发展战略。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海外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市场日渐饱和,依靠传统的逐一设立分支机构,缓慢扩展地域分布和实现业务扩张的内生性发展模式已然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实力日渐增强的工商银行希望依托国内积累的雄厚实力通过在网点建设上由新建设立向兼并收购的转变迅速缩小海外发展的历史差距。经过多年的努力,截至2011年6月末,工商银行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220家,初步完成了对全球主要地区的覆盖,坚定的控股意愿配合密集庞大的并购频率与金额充分体现出其海外发展的决心。

通过对工商银行并购事件的研究(见表1)可以发现,在并购项目的选择上,工商银行不遗余力的挖掘潜在并购机会,力图迅速进入新兴市场,缩短设立机构的时间和周期,利用杠杆效应,提高资本收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南非交易金额创下国内银行并购之最);由于区位优势以及文化冲突、沟通障碍带来的文化差异程度较低,东南亚是中国商业银行整体布局较完善的区域,工商银行更是通过频繁的并购行动(一半以上)加强与巩固现有规模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分支机构渗透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近几年,北美地区市场准入与监管制度的松动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难得机遇,工商银行果断出击以申设、并购等多种方式进入北美市场;此外,鉴于欧盟并购成本高昂以及市场潜在空间狭小等因素,工商银行因地制宜采取了稳步推进分支机构设立的方法涉足欧洲市场。正是凭借对不同模式的正确理解,工商银行通过寻求多元化的并购方案进行混业经营尝试以适应银行全能化和金融综合化的趋势,不仅完善了亚、欧、北美三大区域的整体布局,还兼顾了新兴市场地区,成功实现了其跨越式的海外发展目标。

2.中国银行发展战略。今年是中国银行成立一百周年,作为中国海外发展时间最长、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截至2010年末,其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984家并与全球1 000余家银行建立了业务关系,更作为香港和澳门的发钞行和人民币唯一清算行,海外资产与海外税后利润占比都超过21%。与工商银行不同,基于自身特点和基础,中国银行海外发展仍以扎实稳妥的设立分支机构为主、以灵活谨慎的并购作为补充。

通过对中国银行海外发展过程的研究(见下页表2)可以发现,其逐步形成的稳健的发展节奏与开阔的战略视野。规划筹备与设立完善海外分支机构已然成为中国银行的常态工作,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依靠适时的增资方案稳步提升了海外机构的实力,大幅节约了资本和财务投入,有效提高了资产质量,回避了经营风险。此外,中国银行为了有效利用丰富的行资源,创新推出“中国柜台”服务模式,在未设立分支机构的海外地区设立“中国业务柜台”。而2006年的并购又使其成功涉足飞机租赁这个极具吸引力的特色行业,并购目标SALE公司是亚洲最大、成立以来保持十三年盈利的飞机租赁公司。

三、国际环境分析与应对策略建议

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海外发展模式并无优劣之分,能否基于国际环境制定出符合自身条件的海外发展策略才是成功的关键。目前,美国经济复苏迟缓而乏力,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而前途未卜,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巨大,北非中东的政治动荡持续蔓延,国际环境十分复杂。鉴于商业银行在金融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待他国商业银行发展本国业务的态度都极其谨慎,增加机构数量、业务范围,持股上限方面的限制条件;发达国家则以提高经营业绩、公司治理、财务标准、信息披露等指标的办法将他国商业银行拒之门外。结合以上分析,下面给出若干应对建议:

1.理性对待海外发展。商业银行海外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中国商业银行不仅需要考虑模式与策略的选择,还应该认真分析有无在短时期内推进海外发展的必要。成功的跨国银行不仅仅是在几个不同国家设立相对分散的跨国经营机构,而是应该整合形成全球化有机运作的网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利润的均衡获取。一旦决定进军海外就必须认真研究国内外同业的正反案例,避免海外发展战略趋同和彼此无序恶性竞争的现状,处理好立足本土与跨国发展的关系,夯实完善本土与港澳、东南亚业务以作为连接中国和全球资本市场的渠道,建立以港澳地区为核心的实验基地向全球布局,配合适度灵活的拓展战略,真正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2.踏实积攒过硬实力。中国商业银行彻底改变海外经营的局限性还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花旗银行的“学院培训计划”和汇丰集团的“国际事务官”制度打造的具有全球化视野和专业化能力、熟悉海外金融文化和投资规则的人才队伍都是各自推进海外发展的利器。拥有人才意味着拥有未来。虽然中国商业银行为海外发展加强了国内人才梯队的培养、建设与储备,但职业发展与薪酬制度的限制使中国商业银行对海外优秀职业经理人的吸引力不大。人才选用的国际化、本土化与薪酬的市场化迫在眉睫。因此,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机制应该将银行与海外员工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为员工创造足够的上升空间,重视其价值与需求,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使身处异国他乡的国内员工和为他国银行工作的国外员工为银行的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真正打造出一支能打硬仗的国际团队。

3.积极迎接监管挑战。全球金融业在此次危机前后丑闻不断出现,监管的失误与漏洞相继暴露,因此强化监管、将海外风险隔离在母行之外是大势所趋,虽然中国商业银行在海外经常受到非商业力量的阻挠以及不公平待遇与歧视,但抱怨与指责并非解决之道。他人的苛刻要求正是发现不足,学习改进的潜在动力,目前英国率先掀起的子行化浪潮在欧美盛行,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将接受当地监管部门的直接监管,其资本金压力与运行成本都将有所增加,经营主动权和业务灵活性也会受到影响,然而,鉴于欧盟在银行领域推行的单一银行执照原则和母国控制原则,中国商业银行在欧盟的子行将享受到欧盟成员国银行同等的待遇且无须重新申请执照或追加资本金在欧盟其他成员国设立子行的分支机构。

结束语

两百多年来,商业银行海外发展的一次次演绎造就了一批富可敌国的银行巨头,一次次积聚改写了世界金融的版图,它用市场的力量冲破金融的地理边界,它常常被无情的障碍阻挡,却是经济全球化不竭的推动力。面对一道道国家之门,无论是偏见、误解还是利益之争、政治分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世界经济的相互交融,中国商业银行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选择,更加审慎的决策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陈天.跨国并购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海外扩张[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4):109-113.

[2] 丁承.中资银行海外战略扩张初探[J].新金融,2008,(1):38-41.

[3] 李礼辉.“走出去”与中国银行业崛起[J].国际金融,2010,(12):3-4.

[4] 李伟军.略论中资银行的海外发展[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6):30-32.

[5] 王婧.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跨国并购战略分析[J].经济论坛,2010,(7):58-59.

[6] 闻岳春,梁悦敏.中资银行海外拓展战略的实例研究――以工行、中行和招行为例[J].中国货币市场,2010,(8):33-38.

[7] 张祺奥,冯新征.中资银行海外发展的途径选择[J].商业文化,2008,(2):43.

[8]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业务部课题组.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研究[J].金融论坛,2007,(2):20-26.

[9] 祝江燕.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探析[J].现代金融,2011,(8):37-38.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Oversea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XU Ya-sheng

(Nanjing Univerc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 In the pas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sustainable reformation in Chinese banking and the ongoing sub-prime lending crisis and European debt crisis,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promoted the strategies of multinational management in the trend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The scale of outbound M&A is expanding and the amount of Greenfield investment is increasing.In this paper,the cases of ICBC and BOC are researched and analysed on the basis of causative theory;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varied strategic choices and focus is made for studying the different models of overseas development,so that the common factors in achieving success can be induced.Besides,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ir future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银行发展战略第5篇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 发展战略

股份制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把握住了这良好的发展时机发展成为我国银行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一、我国股份制商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明确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金规模有限,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相比,很难从全方位满足大客户的各种需要。同时,由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导致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与国有银行进行竞争的过程中难免会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并没有明确自身的经营领域,而在进行市场定位的过程中也仅仅是效仿国有银行。除此之外,在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忽视由于自身组建时间很短,在经营规模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严重欠缺的情况下,盲目的与国有银行进行竞争,导致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很难打开经营局面。这导致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有助于自身情况所限无法满足大客户的实际需求,另外一方面受自己经营理念的影响,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忽视了潜在的中小客户。

(二)缺乏战略规划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存款率和贷款率之间的表面数字,并且银行的员工只有完成预期的规定指标之后,工作人员才能获得银行许诺的待遇。这就导致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完成预定的存款业务,往往会不计银行成本,并且在进行年末考核时点数的时候凸显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营时的短期行为。除此之外,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行为中,往往会存在着企业资金周转周期和贷款周期不相匹配的现象,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

(三)自主创新能力尤显不足

在我国股份制银行进行经营的过程中,主要经营业务仍以存贷款为主,在金融创新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并且在我国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中间业务在我国股份制银行业务中所占的比例仍旧很低。但是从全球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大多金融机构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大部分采取了混业经营的模式,从而不断扩大了银行的经范围,其中也推出以收费为主的中坚业务。但是,从我国股份制银行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仍旧比较低。

(四)风险管理技术严重落后

我国股份制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过于依赖传统业务,强调银行发展过程中存贷款的数额,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多注重银行业务的拓展,而忽视了风险控制。除此之外,在我国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股份制银行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约束机制,因此导致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经营不当和不当操作导致风险隐患。最后,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发展时间十分短,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模式,也未对公司业务以及个人业务实施真正的差别化风险管理。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一)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银行具体的生存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外股份制商业银行成功经验,定位为社会银行。并且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并且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将当地家庭以及中小企业作为银行发展的服务对象。

在我国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发展所吸收的存款,应该借贷给地方中小企业,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市民的做好,争取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当地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主义为当地客户提供高校优质的服务。在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起步阶段应该主要着眼于中小客户并树立起良好的银行品牌形象,这样可以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客户。

(二)实施区域化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必将越来越严峻。由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受到低于限制比较强烈,往往使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长期处于劣势,难以获得长久发展。这就要求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实力雄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够积极需求新的发展路径,摆脱低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限制。因此,这就要求部分规模比较大,业绩比较好计征能力比较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在其他低于开设银行分支机构,最终发展成为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扩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实现区域内的合理布局,逐步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影响力,建设成有影响力的地区性的金融服务平台。

(三)增强综合创新能力

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发展应该与地方金融市场结合起来,加强银行利用信息科技的能力,促进银行经营业务以及银行管理的创新。 在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加强银行创新能力应该围绕着提高区域内市场需求相应的快速性以及决策信息的高效性,在进行创新时应该进行服务水平创新、服务创新以及银行管理创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特定的客户服务、银行风险控制体系以及经营管理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加大对风险的缝隙和控制力度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新巴塞尔协议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在全体员工中坚形成风险意识,并在银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转变存贷款有限的理念。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建立内部风险评估机制时,应该尝试利用新巴塞尔协议的内部评级制来识别、计量、分析以及约束银行的盲目市场行为。要严格按照五级贷款制对贷款进行明确划分,在银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降低不良贷款率,化解市场风险。在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应该注意加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大对银行员工违法操作的惩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减少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为此,针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可以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倩.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0(08)

[2]周千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J].武汉金融,2010(12)

银行发展战略第6篇

关键词:国有银行;现代化发展战略;民营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00-01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银行业在五年之后将要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制定21世纪的现展战略,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奋力加快发展,努力把国有商业银行建成现代化的商业银行。

一、产权股份化

21世纪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会逐渐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改革,转变为真正的商业银行。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繁重的政策性任务,真正商业银行是责任有限的股份公司,而不是特殊类型的政府独资企业。中国加入WTO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转变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其根本出路在于实行股份化改造。鉴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不健全,为了保持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化履行必须采取国家资本控制的形式。国家资本可以采取二种不同的控股形式:绝对控股,国有股占整个商业银行股本的50%以上;相对控股,国有股在整个商业银行总股本中虽然不足50%,由于股权分散,国有股仍然处于控股地位。股份化改造之后的商业银行必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行长(总经理)之间相互制衡的职责。董事会的职责是制定银行的目标和政策,挑选和聘任高级管理人员,设立各种委员会或附属机构,监督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等。监事会的职责是代表股东大会对银行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行长(总经理)的职责是执行董事会的决定,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协调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

二、员工知识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的员工必须是知识化的员工。当前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的素质与商业银行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本”的观念,将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激励人才的机制,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继续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懂国内业务、又懂国际业务,具有丰富知识、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级、高级管理人才。

必须切实抓好员工教育,包括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和终生教育,改进教育方式,坚持多层次和多样性的原则,脱产与不脱产相结合,定向与定量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注重实效。鼓励员工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获得多个专业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鼓励员工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创造经验。

三、市场营销特色化

21世纪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是特色营销,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其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慎重选择市场营销战略。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和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国有商业银行应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实施特色化营销战略。一是发展模式特色化,选择与其它商业银行不同的发展模式。在海外实施进攻性战略,通过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服务多样化、增设分支机构、拓展营销网络、收购或兼并当地机构等措施,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实施合理化战略,通过调整分支机构、营业机构布局,按经济区划设置分行,收缩甚至撤销业务量小、经营亏损、无发展前景的分支机构;扩充业务量大、经营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分支机构;压缩管理费用,以成本优势来保持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地位与形象。二是发展重点特色化,市场竞争目标由总体市场占有率转变为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市场营销组合差异化,尽量提供有差别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四、管理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商业银行必须高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一是建立和健全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柜台业务处理与自动服务系统、跨行业务与清算系统、金融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保证各项决策和业务活动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支持基础上。二是以加快信息高速处理为重点,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重组,减少管理层次,实行网络化管理,使组织机构更加精简和专业化,调动更加灵活;有效地解决银行内部信息交换瓶颈,提供信息处理效率。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业务创新,加大在产品服务及应用方面创新的力度,并对传统产品的形式、内容赋予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拓展其表现空间。四是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及时向客户有关政策、利率、汇率的变化、新服务等信息。五是领导方法科学化,注重银行利益与员工利益的相互平衡关系,改善员工的政治、经济待遇;加强内部沟通,经常向员工征求合理化建设。

五、经营国际化

21世纪的商业银行是国际化的银行,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勇敢地迈向国际金融市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除外)的国际业务刚刚起步,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方式和策略在适当的地区设立海外机构进行跨国经营。利用人民币业务优势,发挥本外币业务联动效应,积极吸引外资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同业往来账户,有选择地与外资银行开展银团贷款或联合贷款,力求成为行。在地区战略上,做到四个倾斜:向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等城市倾斜;向业务往来量大的国家和地区倾斜;向周边贸易国家、世界贸易中心倾斜;向华侨聚居的地区倾斜。亚太地区、欧共体、北美地区、拉美的巴拿马、开曼群岛以及中东的巴林等地可以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经营的重点区域;而尚处于经济调整阶段的独联体和东欧市场中的大多数国家,虽然对外汇管制较少,但是风险较大,进入这些地区应持谨慎态度。

六、内控法制化

21世纪的商业银行是法治化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必须按照《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健全内控机制。内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结构(职责的界定,贷款审批权限的分离和决策程序);会计规则(对账,控制单,定期试算等);“双人原则”(不同职责的分类,交叉核对,资产双重控制和双人签字等);对资产和投资的实物控制。这些原则概括地描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点,其具体内容如下:建立组织制度和各种规章制度;监控环节;职责分离原则;授权有限原则;银行档案;安全保卫措施;会计销账。

国有商业银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健全组织结构。实行合理的职责分离;实行严格的授权与审批制度;健全独立的规范的会计核算体制;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实行利率敏感性管理;建立内部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健全有效的内部稽核制度。

银行发展战略第7篇

关键词:外资银行;本土化发展;战略

一、影响因素分析

1、政治因素

   目前,中国虽然在2006年加入WTO后五年保护期结束后,对金融业进行了全面开放。但我国国内银行业市场化程度并不高,主要表现为政府对银行业务品种、利率等干预较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必须以人民银行公布基准利率为纲,上下浮动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我国政府的金融监管存在国内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的格局,政策制定标准不统一,金融业发展混业经营还需要时间,这些都导致了外资银行本土化过程中要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政策因素。

2、经济因素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国家投资步伐加快,这些都促使我国货币的M2水平大幅度增加,进而助推了我国银行的信贷和存款业务的双增长,目前我国GDP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也达到了历史高点,这些良好的经济环境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但目前我国为防止经济过热而导致的持续通货膨胀,开始逐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虽然在2012年初进行了政策性微调而下调了二次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但高水平的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的格局并没有改变。同时我国在2005年7月实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

外资进入我国资产缩水现象难以避免,加之我国资本市场从牛市转入熊市,加重了银行的贷款负担和风险,这些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外资银行本土化发展战略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社会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理财意识不强,多将存银行做为唯一的现金保值增值方式,我国国内消费水平占收入水平比较低,同时保险等金融服务开展落后,这些都为我国银行业发展提供了较多的流动资金,也推动了我国银行业的利润水平提高,据2012年统计显示,我国银行业在2011年成为获利最多的行业。这些传统的观念和国内的社会人文环境对于银行业发展十分有利。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市场的持续影响,以及投资对GDP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影响,“十二五”期间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将促使我国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抵押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将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社会尚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信用记录体系和监管架构,而这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对外资银行本土化发展战略的探讨

1、加快业务发展

   目前,由于中国的存款利率上限受到国家严格管制,使得银行的存款业务上基本处于同质化的局面。而政府性存款一般多放在传统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很难涉足。为突破发展瓶径,外资银行应加快业务发展,多渠道推动存款增长,学习较为领先的本土银行中存款业绩增长的方法和技巧,深度挖潜,提高现有客户的存款沉淀量。其次,要落实贷后评价,开发授信客户的存款资源,最大化的提高银行的存款水平。另一方面,要在稳健的前提下,加快公司贷款规模扩张,应建立起适用性较强的可变化的贷款审查审批体系,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采用分类贷款政策,同时要按照“一行一强”的行业授信指引,拓宽潜在的优势行业,并逐步发展成为银行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存贷政策的合作实现银企“双赢”的良性互动局面。再次,要完善产品体系,提高本土竞争力,要抓住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大好局面,充分利用政策空间,开发多项产品综合营销和增值服务。例如:开展对国内贸易融资业务产品的开发,对公司金融增值产品开发等等。

2、强化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就是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外资银行本土化战略实施过程中,面对国内金融环境存在的诸如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逐步不确定因素,其强化风险管理就显的更为重要。要辩证认识期限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在风险管理中吸取期限管理的合理因素,客观真实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在逾期贷款发生的时要客观分析,由于季节性销售和大额销售时间差等客观原因造成的逾期贷款可以归入正常类或关注类。对于关注类的需要对其进一步分析研究再做判断,合理部分可以归入正常,如季节性销售,而不合理部分直接划入不良贷款部门。其次,要进行精细化风险管理。应针对中国本土市场的经营环境和金融体系特点,适当调整公司金融业务的信贷风险监控方式方法和标准,使本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能更好地为本土化的经营发展服务。同时按照国内《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总体要求,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去进一步细化,不断研制出更加符合中国金融实际与更具可操作性的贷款细分标准,进而实现风险的精细化管理。

3、建设本土企业文化和人才库

   首先,要加强和本土企业文化的适配性管理,不断培植良好的本土经营文化。应深刻了解中国本土客户在经营行为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和价值观,顺应内地本土文化的思维惯性,并进行一定的创新,进而在合作习惯、谈判风格、后续管理等软文化给予国内客户全新而亲切的感觉。在人才管理方面,应以“员工本土化、管理国际化”为目标,不断吸收国内外管理人才和金融人才加盟,并做好人才融合和培养工作,为外资银行在国内的长远发展提供长足的人力保障。

银行发展战略第8篇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非常快,尤其是移动支付、网上购物、云闪付等技术,与先前网上银行支付的传统金融模式大为不同,对我国传统金融业造成了相当大程度的冲击,金融与互联网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借鉴刘倩对金融本质剖析,是对复杂的环境下进行配置优化。而传统金融业资金配置较单一,融资方式主要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依靠资本市场进行“面对面”融资,像资本发展程度极高的国家都是如此,间接融资是借助中介(银行、民间借贷、P2P等第三方机构)来完成资金从供给方到达需求方的过程,供求双方并未形成直接的交易关系,而以此为主要融资方式的国家总是会形成较强的银行金融系统,降低风险对金融来说是重中之重,金融主体应做到大大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减少恶意拒付的道德问题,来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金融中介(第三方金融等)具有减少交易成本专业与规模优势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等其他个人融资更能降低成本,相比与“面对面”融资方式,有利于中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两种方式,不同的金融主体需要的方式不一样,择适者而为之。

二、互联网金融定义及分类

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学者们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并且权威的看法,本文采用吴晓求所给出的定义:对互联网金融看法,指的是具有互联网精神,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云数据整合为基础而构建的具有相应金融功能链的新金融业态,也称第三金融业态。

对互联网金融实用性进行分类,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分为以下四类:第一为第三方支付,主要包括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第二类为网络融资,主要包括平台贷款和小微贷款;第三类为网络投资,一是P2P等平台融资的资金提供者,二是网上货币市场基金。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战略选择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利用自身原有优势,制定适合大形势下的发展战略,顺利度过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进银行支付结算体系

1、积极推进网络支付,传统商业银行应着重加强网上支付的建设,拓展相关技术,因为21世纪是处于快时代的,支付必须趋于便捷、安全、迅速的特点。商业银行想要占领移动支付的壁垒,必须实现零交易费,现有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尽管是第三方软件,但却无交易费用,也很方便快捷,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也必须满足这些条件,再加上自身良好的名誉,定会跻身移动支付前列。

2、重视移动支付业务,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移动支付也成为人们新的支付形式,商业银行必须创新,开拓新的支付方式,例如虹膜支付,2013年我国已经掌握了虹膜技术,由于虹膜的唯一性,将其作为支付验证的方式,最合适不过,吸引客户通过商业银行来进行移动支付,并且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大型商场、连锁店、高档酒店、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合作,鼓励客户选择移动支付,并给与适当的优惠,免去刷卡、现金支付的烦恼。还要重视手机银行的服务功能开发,保证客户资金安全是重中之重,确保每个步骤都按部就班的完成。

(二)建设智能网络银行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必须将传统网点转型,传统网点由于其高昂的费用而降低银行的利润,不再是拓展业务最优势的方式,应加快将网点像智能化方向转型,减少服务人员,降低管理费用,推进智能化服务,通过自助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致力于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民程度。

2、加强对直销银行发展,商业银行扩展自己的业务,不应把主要业务放在拓展网点,鼓励客户通过直销银行来进行操作,例如购买电子债券、国债、理财产品、基金等。银行利用互联网渠道为客户实时更新最新的产品,使客户使用起来更加快捷,还大大减少了银行因建立网点而产生的成本。国内已有不少商业银行成立直销银行,但由于产品单一化、同质化等原因,直销银行必须加大投资知识资本,达到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像平安银行客户增长量巨大,较年初达到833%,是一种先进的直销银行方式,值得借鉴。

(三)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提高营销能力业务

1、利用数据搜索提高银行精准营销能力,银行拥有特别巨大的客户资源,但是并没有很好的挖掘出来,使资源闲置,这大大影响营销的效率。现如今大数据时代到临,云技术、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亟需引进专业人才。人力资源在任何企业都是核心资源,商业银行与客户配对式系统需要高端人才维护,所以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引进各方各面的人才,为商业银行保驾护航。同时积极探索与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移动服务提供商等互联网平台的战略合作,获得客户更点对点的交易数据,进而通过对市场和客户的智能分析,提升商业银行智能化决策水平发展,引领大数据时代。

2、扩展资管业务,由于国家政策不断调整,银行业利率、存款准备金不断下降,故而商业银行必须拓展资产管理业务,开展新的业务,使的流动资金更好的利用,节约资金占用度。而且可以吸引新的客户,扩大银行自身规模,提升理财市场占有率,实现财富最大化。鉴于目前,大多数银行的资管业务存在与自营业务项目模糊,产生风险。可以尝试将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分拆为子公司的模式,以此来完善资管业务的转型,提高效率。

(四)实施综合经营策略

1、走多重发展道路,针对需求细分市场。日前我国金融理财已区分市场,针对不同投资者设立不同项目,比如针对大学生设立小额风险偏高的项目,贫困人群设立风险低的,中产阶级设立中风险收益可观的项目,准确根据不同群体需求设立适合的项目,细分市场,扩大银行发展道路。随着利率市场化制度推进,银行业利润不断下降,故而商业银行应推进混合经营发展道路,整合银行业资源,合并发展,建立该金融领军公司,使商业银行繁荣发展。

2、着重发展投行业务,互联网冲击巨大,商业银行资产增速放缓,信贷资产风险上升,商业银行发展遇到了挑战。互联网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网贷平台更应该优化服务、勇于创新,使银行业蓬勃发展。在我国资本市场现状下,建立投行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转型,实现财富最大化目标。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