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

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7 17:50:24

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

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第1篇

同志们:

按照会议的安排,由我传达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一、市人民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会议精神

11月4日,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会议贯彻落实了全国、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会议精神,并全面部署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市政府刘长林副市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上,市发改委刘雄主任传达了全国、自治区会议精神,部署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署。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进一步强调“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国际区域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有效途径。

(二)准确把握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

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总揽,以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以及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主线,以加快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认真开展基础调查和前期研究,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紧编制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

(三)强调规划编制工作的原则和工作要求(略)

二、马山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

我县在去年底完成“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后,今年初在结合“十一五”中期评估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考虑“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今年3月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对做好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县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做了总体部署,按照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把马山建设成为市新兴工业基地、广西特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和文化旅游美食城(‘两基一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认真开展基础调查,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凝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智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实现我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宏伟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目标,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二)编制原则

1、立足实际与面向未来相结合。编制我县“十二五”规划要以马山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城乡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结合市提出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及我县建设“两基一城”发展目标,制定既符合实际又高瞻远瞩,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2、实践总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经验,充分吸收成熟理念,承前启后,又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石,进一步深入乡镇、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基层情况,并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3、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规划编制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又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4、宏观规划与微观可操作性相结合。“十二五”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在规划内容、政策措施方面又要具体合理,增强规划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主体,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5、政府主导与 社会参与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使规划充分集中全县人民群众的智慧,更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理性。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为了扎实完成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将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开展规划工作调研。重点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发改委、自治区发改委和市发改委有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探讨规划编制工作的创新,研究我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主线、发展目标、建设重点等。

第二,开展规划前期重大发展问题研究。安排对关系我县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凝聚社会智慧,理清发展思路,加强科学规划,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撑和指导,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环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由县发改局统筹安排。

第三,精心编制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编制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核心。要在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和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认真开展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准确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确定规划主线、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等,然后以基本思路研究报告为提纲,进一步完善规划内容,科学制定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的总体规划,即:《马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各乡镇政府按照《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组织编制各自的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时间安排为:

第一阶段,动员准备阶段。10月底进行全县“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开始组织规划编制。

第二阶段,规划编制阶段。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步骤:11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纲要思路;1—7月起草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基本框架草案,并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9—10月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报县委、政府审核;各乡镇规划纲要编制步骤:11月前提出规划思路;5月底前将规划纲要初稿交县发改局平衡;7月底前将规划纲要交县发改局衔接;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步骤:5月底提交初稿,在7月底将正稿给县发改局进行衔接。

第三阶段,规划报审阶段。10月—12月完成《马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修改工作,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底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编制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展专项规划。

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纲领和依据,围绕“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要求,编制全县重点领域(行业)建设发展的专项规划,主要包括21个专项规划:城乡建设规划(—2015年)、农业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畜牧水产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水利建设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人才发展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马山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主要由对应领域和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开展编制工作。

专项规划编制的时间要求为:11月底前交基本思路,5月底提交规划初稿,在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获县人大审议通过后,以其为依据进行衔接,修改后于20xx年5月前上报“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政府审定。

(四)职责分工及工作保障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马山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县发改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经贸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林业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文化和体育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环保局、广电局、统计局、旅游局、扶贫办、招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

2、编写小组。由县发改局负责组建“十二五”县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小组,成员从县发改局有关股室以及县经贸局、规划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等部门或单位抽调。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县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编制的要求,要分别成立规划编写小组。

3、给予经费保障。县级“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各乡镇规划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规划经费落实到位。

三、“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领导挂帅,专人(部门)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人员、经费、设备等保障。

(二)加强衔接,协同推进。各部门要加强衔接和协调,形成下级规划服从和落实上级规划,同级规划各有分工、各有侧重、衔接协调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融为一体。同时加强配合,认真协助责任单位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第2篇

今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四个年头。按照惯例,中共中央将在明年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已经在研究“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水利部也已开展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厅党组十分重视水利长远发展的研究,把研究提出我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作为今年重要的工作目标。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明确思路、统一认识、全面部署,正式启动我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比较,“十二五”规划编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国家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出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总体要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这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所面临的大环境。要把握这些发展基础、动力等的变化,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

编制水利发展规划,研究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阶段,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明确“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省水利各项事业发展和自身能力建设的基础规划依据,是我们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发展思路、目标、措施和各种保障条件进行肯定的最好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二、明确思路、把握原则,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贯穿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经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领会更加深刻。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第一,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妥善处理与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二,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把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更加注重以改革促发展。改革和创新水利发展与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体制机制,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健全法制,依法治水,提高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全面增强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更加注重全面统筹协调。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洪排涝等关系。

第五,更加注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根据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坚持民生为先,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保障问题。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水问题,需要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涉及规划思路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要下大力气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重点、改革措施和政策保障。

第一,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形势。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总体目标准确把 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状况、城市化进展情况、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等,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民生水利以及水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客观分析和评价江河防洪形势、水资源供求状况、水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新要求,找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准确把握水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确定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第二,要重视对重大水利问题的研究。在规划编制中,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研究,主要包括新时期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水利发展目标、水利发展布局与重大工程问题研究、强化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利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重大水利课题研究要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成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规划编制所采用。

第三,要认真研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制定规划思路和规划目标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在开展调查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从宏观上、战略上提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总体目标既要切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体现浙江水利特色,在规划目标上发展创新。在制订水利工作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又要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要合理安排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搞好规划布局和确定发展重点是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好城乡、区域水利发展,特别要注重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突出水利问题。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突出问题,譬如沿海平原的洪涝灾害、杭嘉湖平原的圩区整治,要作为“十二五”期间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予以研究。

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对策和保障措施。对策和措施是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内容。对策措施既包括各类工程建设措施,也包括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对策措施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要避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端,从实际出发,把工作做深做实,力戒空话套话。一个好的发展规划,要深化到有论证充分的项目、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可以求绩问效的问责目标。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标准完成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第一,要深入学习,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背景,有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做好水利“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提高对新的发展观和发展内涵的认识,提高对规划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要学习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深刻理解我省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布局。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单位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这次会议上,成立厅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由规划计划处负责归口管理,会同有关单位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厅有关处室、单位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全省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在今后召开的全省水利规划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

第三,广泛沟通,加强协调。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涉及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因此,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中,要及时了解水利部和省发改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了解相关行业部门的对水利的要求和建议,了解各地水利发展的重点和需求。要做好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衔接,与相关行业规划的衔接,与已批准的相关水利规划相协调,特别要注重水利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引导、对农业农村的服务、对资源环境的保障。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也要相互衔接,做到“上(上位规划)下(下位规划)统一,左右(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协调”。

第四,社会参与,集思广益。要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要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办法,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作为对水利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厅里将组成由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专家咨询组,发挥专家在规划编制、论证、咨询、审查等方面的作用。

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第3篇

按照惯例,中共中央将在明年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已经在研究“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水利部也已开展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厅党组十分重视水利长远发展的研究,把研究提出我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作为今年重要的工作目标。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明确思路、统一认识、全面部署,正式启动我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比较,“十二五”规划编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国家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出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总体要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这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所面临的大环境。要把握这些发展基础、动力等的变化,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

编制水利发展规划,研究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阶段,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明确“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省水利各项事业发展和自身能力建设的基础规划依据,是我们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发展思路、目标、措施和各种保障条件进行肯定的最好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二、明确思路、把握原则,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贯穿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经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领会更加深刻。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第一,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妥善处理与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二,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把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更加注重以改革促发展。改革和创新水利发展与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体制机制,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健全法制,依法治水,提高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全面增强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更加注重全面统筹协调。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洪排涝等关系。

第五,更加注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根据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坚持民生为先,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保障问题。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水问题,需要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涉及规划思路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要下大力气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重点、改革措施和政策保障。

第一,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形势。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总体目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状况、城市化进展情况、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等,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民生水利以及水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客观分析和评价江河防洪形势、水资源供求状况、水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新要求,找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准确把握水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确定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第二,要重视对重大水利问题的研究。在规划编制中,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研究,主要包括新时期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水利发展目标、水利发展布局与重大工程问题研究、强化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利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重大水利课题研究要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成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规划编制所采用。

第三,要认真研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制定规划思路和规划目标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在开展调查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从宏观上、战略上提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总体目标既要切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体现浙江水利特色,在规划目标上发展创新。在制订水利工作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又要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要合理安排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搞好规划布局和确定发展重点是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好城乡、区域水利发展,特别要注重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突出水利问题。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突出问题,譬如沿海平原的洪涝灾害、杭嘉湖平原的圩区整治,要作为“十二五”期间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予以研究。

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对策和保障措施。对策和措施是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内容。对策措施既包括各类工程建设措施,也包括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对策措施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要避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端,从实际出发,把工作做深做实,力戒空话套话。一个好的发展规划,要深化到有论证充分的项目、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可以求绩问效的问责目标。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标准完成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第一,要深入学习,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背景,有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做好水利“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提高对新的发展观和发展内涵的认识,提高对规划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要学习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深刻理解我省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布局。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单位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这次会议上,成立厅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由规划计划处负责归口管理,会同有关单位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厅有关处室、单位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全省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在今后召开的全省水利规划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

第三,广泛沟通,加强协调。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涉及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因此,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中,要及时了解水利部和省发改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了解相关行业部门的对水利的要求和建议,了解各地水利发展的重点和需求。要做好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衔接,与相关行业规划的衔接,与已批准的相关水利规划相协调,特别要注重水利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引导、对农业农村的服务、对资源环境的保障。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也要相互衔接,做到“上(上位规划)下(下位规划)统一,左右(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协调”。

第四,社会参与,集思广益。要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要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办法,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作为对水利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厅里将组成由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专家咨询组,发挥专家在规划编制、论证、咨询、审查等方面的作用。

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第4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准确把握市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以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

文化生活水平,加快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编制原则

(一)立足实际与面向未来相结合。“十二五”规划要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结合在全地区乃至全省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

及建设黑龙江省对俄沿边开放先导区发展目标,制定既符合实际又高瞻远瞩,又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二)实践总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经验,充分吸收成熟理念,承前启后,又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石,进一步深入实地,采取多种方式及时了解

基层情况,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规划编制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又要按照实

际情况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四)宏观规划与微观可操作性相结合。“十二五”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在规划内容、政策措施方面又要更具体合理,增强规划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主体,树立规

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三、任务分工

(一)编制总体规划。在调查研究、资料(意见)征集、课题研究等基础上,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由市发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提供相关数据和未来发展思路及预期指标,聘请相关专

家代政府共同草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编制专项规划。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为纲领和依据,围绕“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要求,编制全市重点领域(行业)建设发展的专项规划,主要包括21个专项规划

,作为*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的重要支撑体系:

重点专项规划和承担单位

(1)*市外贸发展规划(市商务局)

(2)*市民贸市场发展规划(市商务局)

(3)*旅游业发展规划(市旅游局)

(4)*工业发展规划(市企业发展局)

(5)*财源建设发展规划(市财政局)

(6)*科技发展规划(市科信局)

(7)*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市建设局)

(8)*环境保护规划及生态建设规划(市环保局)

(9)*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市国土资源局)

(10)*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规划(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11)*道路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市交通局)

(12)*水利建设发展规划(市水利局)

(13)*农村、农业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市农委)

(14)*畜牧业发展规划(市畜牧局)

(15)*林业发展规划(市林业局)

(16)*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市教育局)

(17)*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市卫生局)

(18)*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市文体局)

(19)*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市计生委)

(20)*广电新闻发展规划(市广电局)

(21)*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四、进度安排

*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牡丹江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时间安排上大体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和前期研究阶段):从5月中旬开始到8月底,主要任务是:起草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研究确定“十二五”规划课题、专项规划编制领域,向市政府汇报编制“十二五”规

划工作安排,召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议,对全市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做好“十一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分析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底,征集各部门的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研究确定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组织召开全市各部门及企业家座谈会,征求对规划基本思

路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对全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并出具论证报告;听取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上报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完成专项规划研

究,形成专项规划思路,报“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规划框架研究阶段):2010年2月至6月底。根据省、牡丹江“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和建议,收集各部门编制完成的“十二五”专项规划。起草形成*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框

架,确定“十二五”期间全市各领域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十二五”末全市经济社会重要发展指标,报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相应的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广泛开展咨询论证

、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和衔接工作。

第四阶段(规划起草完善阶段):2010年7月至8月底。认真起草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纲要草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工作;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对纲要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初审作。

第五阶段(规划审核批准阶段):2010年9月初至12月末。*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修改完善后报市委常委会议讨论,按市委常委会议议

定意见修改完善。2011年1至2月期间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市政府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站长

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局,主任王克全(兼),办公室工作人员*(*)、*。

(二)保证编制进度。承担专项规划编制的部门要与总体规划编制规划总体工作协调推进,随时保持联系,及时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市将定期召开规划编制推进情况汇报会,及时了解各

部门的工作进度,加强监督,确保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圆满完成。同时各部门要指定专门领导。

(三)注重编制实效。为使“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高质量的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对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在编制全市“十二五

”规划时,聘请相应的咨询机构参加。

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第5篇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基本定位是什么?

答:“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十二五”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步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对于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十二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着重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定位:

一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与支撑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主题、服务主线是“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规划在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总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特别是突出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供给体制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镇化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紧密协同。

二是教育规划纲要的启动计划和行动计划。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都要在“十二五”期间启动落实。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分步推进,力图在“十二五”期间为实现规划纲要总目标起好步,夯实制度基础、人才基础和条件基础。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刘延东国务委员高度重视,亲自听取规划编制工作汇报,并多次对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自2009年10月份开始正式启动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主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研究起草阶段。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有关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了27项重点课题研究,并开展系统调研,听取经济、社会、教育等各方面专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

二是征求意见阶段。先后三次征求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5个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征求了48个中央部门和国务院部委、四总部、、8个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有关人民团体的意见,对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都逐条梳理,认真研究吸收。

问:请介绍一下这次规划编制的主要特点。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两个词:一是“服务”,二是“落实”。服务就是突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落实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此,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做到了“两个同步”:

一是与国家总体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同步。一方面认真研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另一方面做好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工作,并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城镇化体系建设等国家重大专项规划、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规划和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编制紧密结合,及时将各专项规划的精神体现到教育“十二五”规划中,将教育发展的要求反映到上述国家规划中。

二是与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实施同步。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起草过程也是不断吸纳最新政策成果和实践成果的过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相继出台,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各地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也积极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这些政策和实践成果都在规划中予以充分体现。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答:“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在指导思想上,规划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主线,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和依法治教,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规划突出强调了要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三个方面的基础:

一是制度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五年。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并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十大改革试点项目。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推动改革创新、完善重大制度作为战略重点,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创新国家教育制度,努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二是人才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规划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提出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人才兴教战略,推进教师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三是条件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离不开办学条件保障。“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的关键五年,教育规划纲要后,十大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以落实重大工程项目作为战略抓手,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和物质基础。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答:“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目标: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这一目标,并明确了2015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有关指标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分区域、分城乡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力求使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方面,提出到2015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考虑到教育规划纲要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和各地的积极性,规划将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目标由60%调整为65%,学前一年、两年毛入园率目标也相应做了调整,其他主要指标与教育规划纲要目标衔接一致。

二是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目标。在体系建设方面,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和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提出了初步建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基本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的目标。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教育体制更富活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制度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更加完善的目标。

三是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人才培养结构方面提出了教育支撑经济发展的目标;从高校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发明专利授权数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服务科技创新的目标,努力提升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

四是教育服务社会和文化建设目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分别从教育公平、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教育资助政策体系面提出了教育服务社会建设的目标。同时,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目标。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化、实化和量化,充分体现了为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基础的这一战略定位。

问:为什么教育“十二五”规划把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答: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终身教育理念系统规划了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十二五”规划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加强关键和薄弱环节为着力点,从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是五年规划第一次对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是对教育规划纲要体系建设目标任务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其中,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与刚刚的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保持同步,也是第一次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完整表述。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国家教育制度建设。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国家设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展开,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对各地在推进教育改革试点中取得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必须加以推广,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制度。规划把重大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作为着力点,提出了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教育系统及全社会关心的十一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包括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教育公平制度、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的制度、民办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教育家办学制度、完善政府教育管理制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教育督导制度以及考试招生制度。这些制度建设既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很多领域也是人们群众关心的热点。规划提出要努力通过改革创新,在一些重大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十二五”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任务。要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和支撑能力,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是“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的战略性任务。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推进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加快相关新兴学科建设和急需人才培养;服务国家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社会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需要,加快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面向“三农”的急需紧缺人才,以及文化、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国防等方面的急需人才。

二是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拓宽复合型人才培养渠道,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

三是建立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调整机制。完善人才需求预测与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完善政策机制,加强对学科专业结构的宏观调控,促进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问:“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推进教育公平,保障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规划在两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教育公平的措施:

一是在制度上,将完善教育公平制度作为一项国家教育制度明确提出,以制度促公平。通过健全法制保障,完善资源配置制度,促进教育资源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困难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同时,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规则程序,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二是在具体政策上,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完善资助体系为重点,扩大和保障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规划按照基本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要求,提出巩固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建立学前教育体系,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同时,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

问:“十二五”期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贯穿全篇,重大制度建设如投入保障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等都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来总体设计,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实施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等都直接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规划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制度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抓导向、抓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规划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能力为重,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同时,特别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提出要加强动手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施卓越工程师、医师、农林和法律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拓宽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途径;结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等具体措施。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规划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通过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为什么把区域发展战略摆在重要位置?

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区域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提出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并按照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资源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提出了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开发方向。

教育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划从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出发,提出了对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的教育政策,并提出了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区域发展的能力,加大对中西部教育发展支持力度,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提高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区域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32个专栏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规划文本在体例上采取了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共设立了32个专栏。规划正文主要是阐明发展改革思路,专栏集中表述教育改革和发展具体政策措施,是对规划正文部分的补充,突出规划的行动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十二五”主要目标,各一个专栏。

二是教育发展重大工程计划,共12个专栏,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特殊教育工程等“十二五”启动实施的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对目标、任务、覆盖范围及实施步骤等进行了具体说明。

三是教育改革试点,共11个专栏。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大改革试点任务,专栏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的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具体改革举措、试点范围进行了具体说明。

四是人才培养与新兴学科建设,共3个专栏,根据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以及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需求,提出了“十二五”新兴学科建设的重点和急需人才培养的方向。

五是体系和标准建设,包括继续教育体系、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四个专栏,提出了“十二五”相关体系和标准的基本架构、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

问:如何确保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落实?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是顺利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

一是要落实责任分工。推动各地对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实施方案,对“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第6篇

今天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安排部署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当前安全生产工作,这三项工作事关全市安全发展、长远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前面,XX、XX、XXX同志分别作了详细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

(一)深化认识、高度重视。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XX加快追赶超越的重要阶段,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其一,“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个五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十四五”规划具有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十四五”规划编制,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各项阶段性要求,把XX的发展放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度,科学布局、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确保XX与全省、全国同频共振、同步跟进。

其二,“十四五”规划是破解XX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规划。近年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18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但我们也清醒看到,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总量在全省的落后地位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短缺的现状没有改变。同时,还面临着发展新动能培育不足、投资支撑后劲乏力、环保压力持续加大、民生改善任务繁重等诸多困难,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未有效破解。解决这些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都需要通过编制规划和谋划项目来研究、来破解、来推动。

其三,“十四五”规划是我市加快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规划。当前,我市和全省、全国一样,经济发展迈入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个五年规划,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政策体系,重点任务还是改革举措,都要通过制定规划予以细化和安排,通过谋划实施项目来落实和推进。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世情、国情、省情、市情的认识,切实把中省精神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到我市“十四五”规划之中,牢牢把握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切实巩固和延续全市发展处于上升通道的良好势头,推动XX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二)突出重点、科学谋划。

国庆节前市政府常务会议已审定通过了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要把握总体要求。在规划理念上,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举措。在发展路径上,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鲜明导向,深刻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加快形成XX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指标体系和保障机制。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短板,明确工作重点,提出针对性举措,推动民生改善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编制方式上,要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战略构想与实践操作、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注重程序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确保规划群众看得懂、实施能落地。在规划重点上,要聚焦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战略意图、重点任务、重大布局和重点工程,以高质量发展助推XX追赶超越、绿色崛起。

二要明确节点任务。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分动员部署、前期研究、起草修改、审定报批四个阶段,总体上要与中省保持一致。目前主要是动员部署阶段,到今年年底前,要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重大项目谋划,提出“十四五”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明年为规划起草、修改完善、衔接论证阶段,这也是规划研究编制的关键一年。明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为审定报批阶段。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全市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落实每个时间节点的重点任务,确保工作不断档、不掉队。

三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形势变化、对XX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科技创新的新态势对XX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社会结构变化对我市中长期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吃透上情、把握市情、摸清行情,集中精力谋划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项。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力争在影响和制约XX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破题。

四要精心编制发展规划。关于全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由市发改委牵头抓总,组织专门力量,委托专业机构,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总体上要做到“四个准确把握”。即:准确把握发展定位,严格遵循中省对XX发展的功能定位与战略要求,立足XX发展阶段性特征,在共性要求中突出个性需求;准确把握发展目标,总结评估“十三五”发展经验,查找不足,科学合理确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准确把握发展重点,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握空间布局、区域布局、产业布局,深度谋划、强弱补短;准确把握刚性约束,既做加快发展的“加法”,也要落实负面清单的“减法”,尤其要把生态环保刚性约束指标落实到规划的各个领域,确保规划的政策性、合法性、严肃性。

关于空间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要同部署、同推进。全市确定了16个重点专项规划,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中省要求,并结合各自实际,配足力量、立即行动,认真编制具有较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专项规划,使之成为指导行业领域发展、实施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

五要狠抓重大项目谋划。各县区、各部门要把重大项目谋划放在突出位置,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导向,紧密结合XX市情实际和阶段特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特别要突出大生态、大交通、大产业、大民生以及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强论证、科学谋划,精心筛选一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谋划包装一批事关当前、影响长远、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全市“十四五”重大项目库。同时要注重加强与省上厅局和国家部委的联系对接,争取有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需要上级审批、平衡和协调的重大建设项目纳入中省规划盘子。

(三)强化措施、推进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二要明确责任分工。市发改委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承担市级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市级有关部门是市级专项规划、空间规划编制的责任主体。各县区政府要按照市上的统一安排,统筹做好县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注重衔接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建立起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要搞好规划衔接。要建立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加强各县区、各部门、各类规划的有效对接,切实做到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确保全市的总体战略、发展布局、重要目标、重大任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同时要主动加强与中省规划编制工作的沟通对接。

四要广泛集中民智。要建立健全民主参与、论证咨询、公示评估等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科研机构、民间智库的作用,广开言路、问计于民。要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广泛汇集各方智慧,合理回应公众诉求,防止“闭门造车”,使规划编制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第7篇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新征程的关键阶段,编制好全市“十四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和《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X政发〔XX〕X号),结合以往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发为动力,深入实施“六个三”战略部署,全力打造“三个六”重点支撑,培育发展“四个在X”增长新动能,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绿色循环发展,着力提升民生福祉,着力化解风险挑战,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新征程,为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立足市情、放眼全局。跳出X、站位全国,谋划X发展,深刻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发展动态与趋势,精准对接近年我市出台的中长期规划,准确把握X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阶段性特征,学习借鉴发达地市转型发展先进经验,提高规划编制的指导性、引领性。

系统谋划、项目支撑。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好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总要求,聚焦“六个三”战略部署、“三个六”重点支撑、“四个在X”增长新动能,科学系统提出“十四五”发展的目标、定位、举措。坚持弥补短板、壮大优势,在产业发展、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我省规划盘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能够充分调节的竞争性领域尽量不编或少编制规划。“十四五”主要针对事关全市发展全局且存在市场失灵的重要领域编制规划,明确战略意图、重点任务、重大布局和重大政策。

纵向衔接、横向联动。纵向上,做好与省上规划的衔接,指导好县区规划编制,确保主题主线上下一致,形成统一规划体系;横向上,要加强工作联动,同步推动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完善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实事求是、合理引导。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特别是对一些重要指标,要综合考虑、反复测算,既保持“跳起来摘桃子”的压力,又重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既要提气鼓劲、尽力而为,更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使规划经得起时间检验。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广大干部群众期盼和我市发展定位、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敞开门来做规划,广泛听取各级各部门、专家学者和“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过程。

三、总体安排

(一)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即《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市发展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纲要》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起草,具体程序:

1. 编制准备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开展全市“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组织开展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

2. 思路研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在完成“十四五”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吸收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行业发展思路,研究提出“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组织专家论证,报送市政府研究审定。

3. 《纲要》编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形成“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和市政府。组建《纲要》起草工作专班,根据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X月份形成《纲要》(初稿);X月份,在与省上《纲要》衔接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进行第三方评估;X月份,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审定,并准备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4. 审批印发阶段(XX年X月—XX年X月)。《纲要》草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由市政府印发实施。

(二)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改革以及审批、核准、备案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是“十四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市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实行目录清单管理,重点专项规划由编制部门报市委或市政府印发实施;一般专项规划由编制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冠“经市委同意”或“经市政府同意”字样,联合印发实施;不在目录清单里的专项规划,经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同意后,由编制部门印发实施(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具体程序:

1. 开展研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市级各部门根据本方案,开展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理清基本思路。

2. 规划编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市级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专项规划初稿。

3. 衔接印发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完成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并与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全市《纲要》进行充分衔接后,按程序报批。重点专项规划原则上XX年X月底前全部印发实施,一般专项规划以及经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后编制的专项规划,原则上XX年X月底前全部印发实施。所有专项规划务必在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印发后X个月内印发实施。

(三)县级规划

县级规划是指县区人民政府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县级“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合理确定本地区发展战略和目标。县级规划由县区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具体由发展改革部门承担,编制时间与全市《纲要》基本同步,具体程序:

1. XX年X月底前,各县区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并与上级发展改革部门进行衔接。

2. XX年X月底前,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报本级党委、政府审定后,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由本级人民政府印发实施。经济开发区、X新区、X新区、航空智慧新城“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其管委会印发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搞好统筹衔接。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协调衔接好各类规划。发展规划要发挥战略导向的统领作用,空间规划要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提供空间保障,专项规划要与发展规划相互协调、同步推进。

(三)创新编制方式。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坚持开门编规划,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高规划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智库作用,把各方论证结果、研究成果作为制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

(四)规范编制程序。要进一步规范编制程序,对标“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工作流程开展前期研究、文本起草、衔接协调、征求意见、规划论证、审批等各个环节工作,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第8篇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关系到的长远发展。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动员各方力量,科学编制全市“十二五”规划,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等下,市发改委主任和市长还将作重要指示,请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发展的快慢。要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发展规律、找准发展方向、凸显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实现科学跨越、和谐崛起,就必须立足现实,放眼长远,客观审慎地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和认真论证。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精心编制符合实际和未来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才能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一)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承接“十一五”发展良好局势的需要。“十一五”规划中,我们编制了全市整体规划和15个重点专项规划,完成13个重点课题调研,建立了近300个项目的项目库。由于各项规划起点高、看得远、考虑全,五年来,开发了一大批好项目,循环经济试点载入国家、省、市各级规划纲要;20多个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库,100多个投资在万元以上的项目进入市重大项目库。争资工作一年一个台阶,争资1.85亿元,争资2.26亿元,争资2.86亿元,争资5.22亿元,预计今年全市争资将达6亿元,五年累计可争资18亿元,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奠定坚实基础。在这样的前提下,坚持用继承的视角审视过来的办法措施,用客观的态度总结经验教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后的形势走向,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保持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二)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抢抓发展机遇的需要。未来五年,将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优势凸显期。从国家宏观政策看,“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深入推进中部崛起战略,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政策取向将更加凸显;从全省的发展战略看,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步伐,作为政策核心区和全省优先发展的中等城市,我市在推进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上享有独特优势。从我市发展态势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的工业体系初具规模,以规模种养为方向的农村经济更趋明朗,以屈子文化为内核的旅游业开始升温,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如果我们认识明确、思路清楚、措施有力,编制一个富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十二五”规划,与全国、全省和市的规划呼应好、衔接好,就可以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抢占先机、赢得机遇。

(三)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解决发展过程中突出问题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客观地、发展地看,我市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等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根据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我市无论在发展速度、发展方式,还是在发展质量上,任务都十分艰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如何形成有利于“两型”建设的体制机制,如何承接产业转移,如何争取项目支持,如何应对“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越来越近”的形势,都需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

(四)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加快项目建设的需要。近几年,我市之所以能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得益于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当前,全市上下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要发展抓项目已经成为不争的共识。但与此同时,项目工作形势也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随着国家决策程序和宏观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项目建设的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不断增强,大量的项目将在不同层次的规划当中予以确定,机动项目、机动资金将越来越少。随着规划约束性的不断增强,靠跑关系、靠临时行动,促成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的可行性将越来越小。把项目挤进规划、靠规划落实项目将成为今后项目工作的主要切入点。我们必须通过编制“十二五”规划,把关系未来发展的大产业、大项目千方百计挤进全国、全省和市的规划盘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起到打基础、谋长远的作用,才能使“十二五”规划不再是一个束之高阁的简单本子。

二、理清发展思路,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关键问题

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进军全省五强”的总体思路。实践证明,这个工作 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省、市的战略部署,也符合我市的实际,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指南。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思路,努力把这一工作思路转化为加快发展的规划蓝图,做到“五个突出”:

(一)突出项目支撑作用,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要紧跟国家、省投资方向,精心筛选和编制好项目。一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要突出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湿地保护、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农村能源、环境治理方面的项目。二是交通电力项目。要突出通乡通村公路、市级公路、乡村客运站所、旅游专线和农村电网项目。三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突出水域综合治理、农田灌溉等项目。四是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项目。要突出屈子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十二五”时期,要确保全市争资30亿元,力争50亿元;开发重点项目400个,力争150个进入市级规划、60个进入省级规划、6个进入部级规划。

(二)突出工业强市,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二五”规划编制要进一步明确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主攻方向,立足和挖掘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积极探寻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深化落实“一园两廊”的工业平台体系,真正发挥工业平台主战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产业入园、要素聚集的思路,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的服务功能,增强工业园区对项目的聚集力和承载力,同时,要规划好107国道和201省道工业走廊建设,不断发展规模经济,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三)突出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农业是的优势所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扎实践行“农村城镇化、居住社区化、农民工人化”理念,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提高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上取得实效,重点扶持已经成形的牛、猪、林、菜、稻、薯等六大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实力进行调整优化,做优做特加华牛肉、蓉泰薯业、及时春金银花、长乐情甜酒、天井茶叶等龙头企业。要在培训农民、输出劳务上下真功夫,整合市内各类培训资金、项目,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技能、市场意识和增收致富能力。规划好农村住宅建设、公益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切实改变农村面貌。

(四)突出城镇建设,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要突出新市工业新城和沿江旅游新城的发展定位,编制好城市道路、供气、供热、排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将我市打造成长株潭城市群及武汉城市圈的美食、休闲、娱乐及节会中心城市。要编制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挖掘和利用屈子文化、江湖泊水面等特色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编制好现代流通和服务网络项目,规划城乡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和商务信息服务工程,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五)突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等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仅会影响社会稳定,还会动摇经济发展的根基。“十二五”规划编制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着力推进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抓紧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抓住“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要立足课题调研,做深前期研究。调研课题是理清发展思路的前提和基础,课题研究成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成败。今天会上,有30个重点调研课题分解落实到了相关部门单位,这些课题包括发展的总体思路、区域环境、发展目标、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城乡统筹、对外开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环境资源、公共服务等方面。总体来看,这些课题基本涵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各部门务必组织最精干力量、整合最优势资源、花最大精力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确保今年4月上旬完成课题调研工作。

二要立足规划统领,做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及制定年度计划的依据。我们要拿出主要精力,在研究30个重点调研课题的基础上,按照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衔接上位规划、已有的中长期规划和专业规划,在空间布局、约束性指标方面避免“打架”,力争使总体规划起到提纲挈领、统揽全局、指导发展的作用。一方面要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经济运行情况,认真掌握了解国家“十二五”期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另一方面要全面摸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并做到有机结合。

三要立足细化落实,做实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对总体规划的落实。因此,编制专项规划一定要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按照市里的安排,初步确定组织编制生态建设、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城市建设、旅游产业发展、财政发展、商贸物流发展、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建设、交通建设、人才发展、教育体育发展、社会保障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民政事业发展、节能减排等30个重点专项规划。这30个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由相关部门牵头完成,专项规划的好与坏,决定我市总体规划质量的高与低,各部门一定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按期如质完成。

四要立足操作可行,科学制定规划指标。一般来说,五年规划都会进行中期评估,个别部门和地方的指标因为某些原因在中期会作出调整。但我们希望“十二五”规划在制定初期就能进行充分测算,尽量在中期评估时不再做出调整。为此,在编制时,要科学确定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指标,加强民生、人文、资源、环境等发展指标研究,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发改部门要与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对指标参数作细致论证和测算,确保指标体系科学、完善,既要有前瞻性,又要符合我市的发展实际。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今天开始,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立即行动,认真抓好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里已经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日常工作,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职能,确定具体工作人员,定期通报进度、研究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各专项规划编制部门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工作班子;一把手要切实加强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及时了解编制进度,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其他部门也要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联系协调,及时向规划编制部门提供情况。

二要广泛参与,集中民智。编制规划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要特别重视提高“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规划编制的权利,规划初稿形成后,要注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要注意吸收不同的意见,努力使“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加深认识市情、探索发展思路的过程,成为形成共识、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群策群力、解决难题的过程。

三要主动对接,争取支持。这是我们做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我们的项目若挤不进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那么我们的规划还没有实施,就已经失败了一半。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务必拿出跑项目的精神、经费、精力对接上位规划;务必要早请示、勤汇报,随时进行衔接沟通;要拉出工作清单,逐项进行落实,确保更多的请求、更多的项目进入上级规划当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对接靠实由发改局牵头,各部门参与配合;专业规划的对接靠实由对应部门负责,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凡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必须全力以赴挤进相应的规划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