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设计案例

建筑设计案例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4 17:08:02

建筑设计案例

建筑设计案例第1篇

关键词:案例推理;相关理论;建筑方案设计流程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案例推理的方式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能与功效。比如:对于建筑设计流程的模式以及发展的方向能够进行科学的探索,对于于建筑设计流程的模式以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可以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为了提升建筑方案设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解决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建筑方案设计工作中应用案例推理的方式。所以,我们需要对于案例推理的有关理论、基于案例推理的建筑方案设计流程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与分析工作,提升建筑方案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其在建筑工程中发挥出更大的效果与功能,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案例推理的相关理论

(一)案例推理的概念

案例推理是一种首先在人的头脑中形成回想的机制、然后分析与找寻有关问题的相近解决方案、然后将有关的知识应用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中。简而言之,案例推理是将人记忆中的设计项目的解决方式进行提取与推演,从而对于新设计项目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一种方式。

(二)案例推理理论的基本原理

案例推理理论的原型最早是美国的人工智能专家罗杰教授提出的。其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已经在众多领域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比如:法律、医疗、经济、咨询、军事、教育等等。对于当代的建筑方案设计流程工作来讲,这种案例推理的方式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比如:优化有关设计方案的流程、提高设计流程的质量与效率。就具体的应用步骤来讲,需要运用三种方式进行设计流程方案的优化控制。第一,提出设计的问题。第二,给出设计问题的建议答案。第三,对于建议答案的缺点与优点进行有效的识别[1]。

二、基于案例推理的建筑方案设计流程

(一)修正设计方案

进行设计方案的修正工作需要通过三个步骤完成。首先,需要对于案例推理中的案例进行有效的修正。比如:就应用的效果而言,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检测与寻找到的相关案例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方案设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而这些寻找到的相关案例往往具有理想化的特点,与现实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对于相关的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归纳工作、使其对于案例推理中的案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需要应用的建筑方案设计工作中的案例进行有效修正。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式进行有关的修正工作。一种方式为对于设计系统进行有效的修正。另一种方式为对于自动设计系统进行有效的修正。克罗德纳在1993年提出了进行案例修正的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置换法重建、参数调整、局部搜索、记忆质询、专项研究、基于案例的置换、知识转化法、基于模型的修改、特殊目的修改与改编、诱导。其次,进行案例推理设计方案的修正观察实验,应用成功的案例对于现阶段的建筑方案设计工作进行有效的借鉴。比如:某图书馆一共有5层、具有众多的功能、我们需要对于其所处的位置、地段、周围的环境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与考察。最后,对于建筑方案设计工作进行全面的修正。比如:对于实验中收集的声音、图片、信息、影像资料等进行全面的开放性编码设计,运用有效的构思对于这些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归纳,最后进行有效的提炼与整合,再通过质询功能的运用完成有关的修正工作[2]。

(二)保存设计方案

保存设计方案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来进行。第一,需要对于案例推理中的案例进行有效的保存。比如:修改之后的案例源是一个新的资源,我们需要对于其进行有效的保存,以便于其对于今后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促进建筑方案设计流程的优化,提升有关工作的质量。比如:可以通过新增的方式将修改后的案例保存在原有的档案库中,增加案例档案的数量。通过置换的方式将修正后的案例替换原有的档案,使得档案库的容量保持不变。第二,需要对于案例推理中的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保存。首先,遵照差异化的原则进行有关的设计方案保存工作,体现出方案库的特殊性。其次,需要对修改完成的设计方案与档案库中原有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差异化的保存,并且进行优缺点的注明,以便于对今后的工作带来方便[3]。

(三)基于案例推理的建筑方案设计流程框架的建立与前景展望

基于以上修正与保存工作,我们需要对基于案例推理的建筑方案设计流程建立应有的框架。具体来讲,需要进行以下的工作。第一,得到新的设计要求与任务条件之后,需要对于任务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对于建筑方案设计的有关问题提出有效的方案。第二,从档案库中进行相似档案的搜索与调取。第三,对于不满意的调取方案进行关闭,重新进行有关的检索。第四,依据相似的案例运用修正方案的策略进行提出方案的修正工作。第五,对于新生成的方案进行差异化的比较与分析。第六,对于形成的设计方案保存在原有的方案资料库中,以便于今后进行查找与检索工作。以上的流程我们概括起来就是从设计概念、总平面、平面、造型立面先进行设计问题的分析,从相似案例、是否满足要求进行方案的设计问题解决;从修正策略的应用中进行设计方案的修正,然后通过差异化的比较与分析之后就可以进行设计方案的保存工作[4]。以上的分析与论述工作,仅仅是从理论上进行案例推理的探讨,这种方式的应用需要在今后具体的实践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对于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实`化的改进,提升其质量与效果,可以使案例推理在更多领域中进行高效化的应用,让其对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5]。

三、结语

对基于案例推理的建筑方案设计流程进行科学研究,有利于促进建筑方案设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案例推理在众多领域中进行科学化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孟洁.基于案例推理的建筑方案设计流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2]夏春海,朱颖心.面向建筑方案的节能设计研究――设计流程和工具[J].建筑科学,2015(06):6-9+89.

[3]古美莹.建筑整体环境性能设计流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王晶.我国居住地产项目规划与建筑设计流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4.

[5]杨文杰.性能化建筑方案优化设计的概念、目标和技术[J].南方建筑,2013(01):62-67.

建筑设计案例第2篇

关键词:本体;建筑结构设计;检索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结构设计实践中,需要借助设计档案库中历史设计中的知识经验开展设计,然而传统的检索方法与意义匹配能力相对较差,检索的信息的准确性大打折扣,限制了设计人员对历史知识经验的重新利用与新设计思路的启发,从而产生大量的重复设计,或在设计中出现与历史设计中同样的错误等,降低了设计产品的可靠性,导致建筑设计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本体的语义组织与表示作用,提高历史设计案例的快速检索能力,实现历史案例知识经验的高效利用,是建筑设计企业在提高生产率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本体的建筑结构设计案例表示

本文以某“设计案例”实例为例进行探讨,该设计案例包含了多个项目特征,在这些特征类中,又包含了实例(如结构体系实例、质量等级实例、基础形式实例等)与数值(如建筑面积、工程造价、地下层数、建筑高度等)两部分。基于此,在案例的特征向量定义中,主要对案例类与属性、概念类进行定义。如在案例属性定义中,可分别对数据属性(AMi)与对象属性(BMi)两类属性进行定义,Case为其定义域,且L1、L2、与Bi分别为对象属性与数值属性个数以及对象属性的值域,且L1与L2可表示为:

For i=1 to L1(L2)

{

ObjectProperty (ex: BMi domain (ex: Case) range (ex: Bi));

}

且案例类则定义为:Class (ex: Case partial owl: Thing)。

设计案例征向量则可表示成:(结构体系、质量等级、基础形式……建筑面积、工程造价、地下层数……),据此,建筑结构的设计案例表示如下:

{

Class (ex:设计案例 partial owl: Thing);

Class (ex:结构体系 partial owl: Thing);

……

ObjectProperty (ex: has_结构体系 domain (ex;设计案例)range (ex:结构体系));

……

DatatypeProperty (ex: has_建筑面积 domain (ex:设计案例));

……

}

二、基于本体的建筑结构设计案例检索

由于本体中具有的相关领域知识的数量非常大,在检索时,可按照相应的查询语句过滤与筛选本体中的领域知识,计算其相似度,缩小案例检索的范围。同时,定义重要领域概念,将其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从而促进检索效率与准确率的提升。

(一)过滤与筛选案例

在案例库进行案例过滤与筛选中,可借助于SPARQL规范集进行。SPARQL可查询OWL知识库,且提供操作协议与查询语言。由于在案例检索中,要检索具有参考价值的建筑结构体系,就要确保其结构体系相同。因此,在检索查询中,定值设置为建筑的结构体系,辅助查询条件可为其他属性,并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筛选与过滤。例如,检索一个层数在20层以上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设计案例,那么在检索中,选用的查询语句:

SELECT ?设计案例?质量等级?……建筑总高度

WHERRE{

?设计案例ex: has_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

?设计案例ex: has_层数 ?层数.FILTER (?层数>=20)

……

?案例ex: has_建筑物总高度 ?建筑物总高度.

}

根据这一检索查询方法进行查询,并将检索查询的结果作为案例相似计算的依据,经过相似度计算,最终确定所需的具有参考意义的建筑结构设计案例。

(二)计算案例相似度

本文在计算查询结果的相似度过程中,以最近邻法为选用的案例检索算法,即以加权平均的方法为手段,先对建筑结构属性的局部相似度进行计算,之后对建筑结构全部的属性相似度进行加权求和,并将其结果与总权重相除,最终得出建筑结构设计案例之间的总体相似度。例如,某建筑结构设计案例Ai是通过m个属性进行表示的,也即是Ai=(xi1,xi2,xi3…,xim),其中xin则为建筑结构设计案例Ai中的第n个属性值。若给出的建筑结构的查询案例B=(y1,y2,y3…,ym),且yn为给定设计案例B中的第n个属性值,那么建筑结构设计案例库中存储的设计案例Ai与给定查询设计案例B之间的总相似度可表示如下:

OSNN(Ai,B)=,其中是建筑结构设计案例库中的设计案例Ai与查询设计案例B在第n个属性f上的局部相似度,而wn则表示在计算相似度的过程中,第n个属性的分配权重。就相似度计算的公式而言,确定属性的权重与计算建筑结构局部的相似度成为了求总体相似度的关键所在。

在计算局部相似度的过程中,由于定义的建筑结构设计案例的特征属性主要分为实例型属性与数值型属性两大类,因此在局部相似度计算中,要分别针对两种不用类型的特征属性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数值型特征属性的局部相似度时,由于给定的查询设计案例B中,随着用户需求的不同,其属性值也可能不同,既可能是一个模糊数或区间,也可能是一个确定的值。此时就需根据不同的需求确定属性值,进行计算。例如,查询设计案例B中,yn为一个区间内的取值时,那么则可根据公式:=与公式=进行计算。其中,区间yn的端点值分别用与表示。而模糊数的相似度则可采用三角函数、高斯函数等方法进行计算。此外,在确定特征属性的权重时,可运用层次分析方法,首先进行判断矩阵的构造,以两两比较的方式,对各特征属性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与确定,之后再求特征向量与特征根最大值,根据所求结果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以保障权重向量的准确性,并运用排序向量综合法得出平均综合权重。最后将所得的属性权重与局部属性相似度带入求建筑结构设计案例的总体相似度的公式之中,即可实现灵活高效地检索。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重用历史设计案例中的知识经验,有助于防止重复设计的问题出现,对于增强建筑设计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筑设计企业要充分重视本体技术所具有的强大的以及理解与知识表达能力,将其引入设计案例的表示与检索实践中,以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知识的优化管理与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陈曦.高层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08):361.

[2] 邓立华.基于本体的产品设计知识表示与检索技术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1.

[3]陈久鑫.基于本体的建筑结构设计案例表示与检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建筑设计案例第3篇

案例在经济、管理、哲学、法律等专业相关课程中经常使用,其优点得到很多老师的共识,并出现了较完整的理论研究,其实在设计类专业的相关课程中案例也经常使用,但对此提出看法的教师却寥寥无几。为此,我以《建筑学概论》课程为例,谈谈对设计案例选择的看法。

一、设计案例选择与教学要求

在课程的人才培养方面,教学大纲对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是分层次的,如有的要求学生了解,有的要求学生识记,有的要求学生掌握,有的要求学生运用,不同要求层次的知识点对案例的选择往往有所不同。

以要求学生了解的知识点为例,只要学生有基本相关概念便达到教学要求,这种知识点往往是一些单一的知识点,案例选择时常常采用具有典型特征的案例,且不能采用单一案例说明。例如在《建筑学概论》中要求学生认识框架结构体系,根据框架结构体系的定义,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梁和柱来承受与传递荷载,墙只起维护和隔离作用的结构体系。仅仅根据文字定义,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并将实际案例与其直接联系,而且很有可能同框剪、框筒等结构体系混淆。此时运用几个典型框架结构的设计平面图和实物照片可以很快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框架结构,并且知道框架结构只有梁和柱来传递荷载,没有剪力墙,也没有加密柱形成的“筒”。

要求学生识记或掌握的知识点,教学要求较高,案例选择要有代表性且要方便深入讲解。如为了说明建筑设计不仅仅要考虑人类的物质需求还要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时,学生可以通过机械记忆方式掌握该知识点,但认识并不深刻。如果在课堂教学时较深入地分析栏杆的设计高度与人们惧高心理的联系,银行和餐厅座位的设计与人们私密性和交往性需求的关系等案例,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人的心理需求。此外,此种代表案例的选择为了方便深入讲解,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中常见的设计,如若不能,则可选择较著名的设计作品进行说明。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案例的数量不宜过多,一两个经典的足矣,否则将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分析案例,反而喧宾夺主了。

教学要求最高层次是知识的运用,运用知识的过程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案例选择要有启发性,并值得讨论。如让学生讨论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的美学问题,学生既可以从好的方面分析这个案例,又可以从不好的方面分析。这种案例的选择可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从多个角度进行,并使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

二、设计案例选择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方式也非常讲究,最常采用的方式当然是用设计案例直接证实观点或说明知识点,这种案例列举的方式平铺直叙,对解说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而言简单明了。当某些知识点难以描述时还可以通过反例法或对比法来说明,如谈到建筑设计会受到经济条件的约束时,如果要直接说明问题,案例必须讲清楚建筑造价,建筑造价对于初次接触建筑学的学生而言很难理解,且大量的造价数据等列举出来也非常枯燥。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可以列举朝鲜的柳京大饭店作为反面教材,或者找出中国古代同一地区大户人家和小户人家的建筑对比来说明问题。

除了上述三种案例列举方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往往还要用到综合案例法,这种案例包含诸多知识点,在举例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讨论,如要求学生对某设计好的房屋进行结构、功能分析等。这种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启发性,不宜选用太典型的案例,而要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信息较复杂的案例,以引起学生较深入的思考。

在进行设计案例教学时还有一种教学模式经常被采用,便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案例,由学生说明案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班级同学讨论某些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的Powerpoint汇报。虽然这种方式使得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但对说明案例的学生和教师能力要求较高,随机性较大,课堂教学时由于教学任务的需要不适合过多采用,但在以研讨会形式进行的实践教学时教学效果较好。

三、设计案例引入后的教学效果

将设计案例大量引入课堂教学并合理安排,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学生对很多案例中体现的概念理解较文字教学而言更清晰,如框架结构与框剪框筒结构的区分;其次是对某些知识点的认识更深刻,如建筑是怎样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再次是让学生通过对综合案例的讨论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是通过大量案例的说明可以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整个专业学习的认识。

总之,课堂是传授知识的舞台,教师是舞台上剧目的编剧、导演外加演员,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设计案例的选择还是设计案例的说明,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适当地调整教学方式,都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刘红霞.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10):117.

[2]万歆睿,代科学.案例教学法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137.

建筑设计案例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支护结构;设计原则;设计特点

1 地基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特点

为提高支护工程设计水平,并制定适当的施工组织设计,应了解高层建筑物地基深基坑支护工程的以下特点:

(1)基坑支护结构强度破坏可能危及周围建筑物安全,支护结构的变形亦可能引起基坑周围构筑物的破坏,因此,设计中需给予综合考虑;

(2)一般在基坑开挖与支护的同时还需采取必要的降水措施,以减少支护的结构上的侧压力和避免坑底隆起,但同时又需防止降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3)施工场地狭窄,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多,基础施工(如开挖、降水、打支护桩等)可能危及其安全或影响正常使用,事先应妥善考虑,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基础埋深往往不同,如主楼基础较深,裙楼基础较浅,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一般宜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

2 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原则

2.1 设计状态

高层建筑的地基深基坑的支撑结构的设计主要考虑下面两种状态:

(1)承载能力的极限设计状态,主要指的是支撑的结构和被支护土体的破坏、基坑底失稳和管涌等导致的地基土体或者是支护结构的破坏。常见的几种典型的桩锚支护结构的破坏装填中,其中包括:①挡土结构受弯破坏;②嵌入深度不足,挡土结构趾部嵌固被动抗力不够造成的破坏;③上述两种现象伴随发生;④锚杆抗拉拔失效及边坡整体失稳;⑤地下水造成的坑底隆起或管涌。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一设计极限状态指的是支撑结构的变形很大,有可能会使得基坑周围环境的平衡状态破坏从而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2.2 地基基坑的安全等级

高层建筑基坑支撑结构的设计可以根据表1采用,相应的安全等级0和重要性系数指标。

2.3 设计内容

依据上述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支撑设计的内容应包括:

(1)依据支撑的形式及其受力的特点进行稳定计算;

(2)基坑支撑结构的受压、受弯和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3)如果有锚杆或者内支撑结构设计时,要对其进行承载力的计算和稳定性的验算;

(4)对一级高层建筑的基坑,还应进行支撑结构水平位移的计算。

3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3.1 工程的概况简介

某楼为一地下2 层地上8层建筑,负2层的高为3.5m,负1层层高为3.8 m,总建筑高度为21.55m。该建筑为预应力混凝土的板柱- 框架的结构,柱基础为人工挖孔灌注桩。该建筑场地呈现西低东高的缓坡形,东西方向最大的高差3.45m。地基的基坑最大开挖深度是11.35m,最小的开挖深度是7.95m。

该建筑工程的场地的地基主要组成为残积含砂粉质粘土、粘土质砾砂和强风化安山玢岩,地基的等级为3级。场地勘探深度的9.55m 范围内地基土无地下水,但是地基填土底部向坑内部渗水。当地的标准冻结深度是2.05m。场地内地基土由上至下分为3层:

(1)混填土质层:土质十分的疏松,主要构成为建筑垃圾及部分生活垃圾物,非常容易坍塌,土层1.8~4.0m厚;(2)粘土质角砾层:土质稍不均匀,中下部以角砾为主,上部的碎石含量比较多,粘性土出现局部集中;角砾为坚硬~可塑状,稍湿或湿,为强冻涨土,土层1.7~2.6m厚;(3)含砂粉质粘土层:土质较不均匀,局部为粉质粘土,主要为含砂粉质性粘土,砾砂成分都是安山玢岩风化物;粘性土是可塑~坚硬的状态,湿性,无摇振的反应;从上到下力学性质逐渐加强,砂砾的含量呈递增趋势,同下层呈渐变过渡的关系。

依据对该建筑场地的土原位的测试和土工试验的综合分析,确定该场地土(岩)层承载力的特征值为:(1)粘k土质角砾(洪坡积):fak=205 kPa;(2)含砂粉质粘土:fak =235 kPa;(3)强风化安山玢岩:fak =505 kPa。

3.2 高层建筑的地基支撑结构设计方案

支撑结构设计分为允许顶部的变形和不允许顶部的变形。若建筑基坑边距相邻建筑物十分的近,则基坑开挖后不允许基坑的顶部产生水平向位移,这时支护的结构所承受的水平推力是属静土压力;因支撑结构产生的水平压力不小于静土压力,基坑开挖后桩顶不会产生水平向的变形,挡桩一侧的土压力仍然维持为静土压力。若允许桩顶产生水平向的位移,随着变形的不断发展,桩侧的土压力将逐渐降低,土体内的最大剪应力面上的抗剪阻力将达到极限值,此时静土压力降低到主动土压力值,支撑的结构处于临界极限的状态。若变形继续的增加,滑动的土体将会由静止摩擦阻力变为滑动的摩阻力,土颗粒之间的粘聚力c将消失,抗

滑力会减小,因此,支撑结构力要与结构的变形相协调。

施工为了保证地下室结构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地基基坑开挖过程中相邻宅楼的安全,依据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施工方利用负1、2层已建成的楼盖和钢筋砼柱作为了横向支撑的支座,用带有钢板翼缘的型钢立柱支撑的结构与负1层以下钢筋砼外墙施工整体化考虑⑥~⑨轴所管区域地基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方案。该高层建筑工程的局部地基支撑结构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局部基坑支撑结构平面布置图

沿着基坑的边缘拟建挡土墙设一座1500mm间距的Ⅰ25b 型钢质立柱,各个立柱翼缘之间采用用厚为20mm的钢板焊接成一体,且采用水平撑杆与负1、2层已建成部分的楼盖或柱相连,水平撑杆则由2[14a的槽钢对焊而成。实例参照相关设计手册进行计算设计,限于篇幅本文未作详细说明,设计成果图均显示在图1,图2。

(a)1-1 剖面图 (b)2-2 剖面图

图2 地基支护结构设置方法图

建筑设计案例第5篇

关键词:星级酒店设计原则空间规划 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东方商务大酒店,位于广州市区主干道交叉路口位置,在整体布局上强调酒店的生态性并与城市和谐相融,是一家以四星级标准规格设计的现代商务酒店。项目占地南北长约40m,东西长约72m;占地面积3841.20㎡,总建筑面积 32451.04㎡,地下2层,地上17层,总高度71.2m,是集办公、商业、娱乐为一体的公共性建筑。

2 设计原则

酒店都有一套自己的有个性的设计,然而还需要有新的设计指南能够让现代酒店变得更加新潮,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本酒店的设计理念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酒店的建筑设计必须满足能够迎合顾客的品味这一基本要求。

(2)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将地域文化、人文文化和现代酒店文化结合起来,精心营造一个人工雕琢与自然环境的相互渗透、融合人性化、高规格并富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星级酒店。

(3)设置整体布局。酒店的主体布置应以周边环境为中心,注重绿化效果的展现及视觉上的感受。

(4)注重功能划分。现代星级酒店具有多种的功能,功能划分要趋于理性化。在现代酒店规划设计前,应根据市场定位不同、各功能部分所占面积和位置、比例的进行设计。酒店功能的划分不仅应使客人的衣食住行购等各种行为得到满足,还应使酒店的管理包括所有工种作业、所有行为都能够顺利进行。

(5)将酒店所有设施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使酒店从表面上和使用功能上看有回家的感觉。

(6)强调酒店的生态化设计理念,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策略。例如:将酒店外型流动感、内部的温馨感、功能上的完美性和建筑物节能的可持续性多位一体结合起来,充分表现其内求实用、外塑美观的现代建筑美学概念。

3 酒店建筑设计要点

3.1 整体布局

由于东方大酒店位于某市区主干道交叉路口位置, 在整体布局上强调酒店的生态性并与城市和谐相融。因此,应充分利用酒店主入口门前成排的景观樟树,以自然资源为酒店创造崭新的环境,塑造特定的建筑形态与周围环境协调契合,以取得理想的整体效果。

酒店的主体布置主楼靠基地南侧,以南北布局;裙房紧靠东侧,以门前景观树为核心,围合成一个半开放的门前绿化空间,此处设置长椅凳供宾客或来往行人在此憩脚。人们的视线顺着酒店门前整齐的绿化景观,可以一直延伸至大堂门口及内部空间。由于景观树和绿化带的烘托,使酒店主体建筑在人们的视觉环境中呈半含半露这种含蓄的氛围,在视觉效果上增加了场地的纵深感。

屋顶的天台花园、裙房露台、窗台花槽形成多层次的垂直绿化,天然景观与人工植物上下相互渗透,使酒店入口广场显得十分典雅, 布局时纵横绿轴及景观树的多次反复应用, 使酒店主体建筑显得有张有弛,收放自如。

3.2建筑平面布置及内部空间设计

酒店建筑的平面布局必须是功能合理、分区明确、交通便捷、流线清晰、安全适用、 舒适,在设计时不但要满足物质上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特别强调空间素质的提高,满足宾客的生活情趣和行为模式的需求。

建筑的功能布置是与整个地域商业定位相一致的,其功能上既考虑了内部的功能需求, 也顾及了与周围业态的互补与共同发展。整个酒店建筑分为主楼和裙楼两部分,主楼为客房, 裙楼为餐饮和娱乐区,包括商务中心、咖啡厅、西餐厅等。地下二层为变配电房、消防水池等设备用房,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一层部分为商场, 酒店大堂, 咖啡厅及一些管理用房等;二层为餐饮区;三层为桑拿酒吧,KTV 包房两个功能区;四层为办公会议室,健身房及多功能厅 5~17 层为客房部分,包括单人间、标准间、套间、东方套间等。

本酒店在设计内部空间时按业主标准将之表现出来,如:部分套房以当地的竹或木刻意雕成椭圆形的古典屏风取代玻璃推拉门,以清纱为帘隔开,屏风外的阳台则以当地常见水草花卉点缀;墙上用风情山水画或名人书法烘托装饰;有的套房则以外域主题风情为主来设计和粉饰内部空间,各种不同的文化体验在此交融,给宾客留下深刻而独特的印象。但这类建筑空间明显对朝向和采光有更高的要求,设计时阳台与客房内部之间稍微退让一段距离,以增加视线的纵深和观感。

3.3 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针对星级酒店的特殊要求, 突出其外在形象的现代气息和与众不同的效果, 在设计时, 通过曲与直,方与圆的应用,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使得整个建筑整体上显得刚劲、挺拔,同时富有现代感和时代气息。主楼采用“一”字形,并设计富于造型的楼面屋顶,使整栋建筑物亦如一艘停泊在城市里的巨大帆船,外部造形深刻而隽永。在裙楼部分则运用多种建筑形式进行组合,玻璃幕墙、大理石幕墙和铝塑幕墙的交叠应用,使建筑外立面层次感分明, 现代感强烈,再加上在宽敞的大堂入口通过精心的布置,使整个星级酒店造型别致、气势非凡。

3.4交通组织设计

建筑内设防烟楼梯间三座,4台进口高速电梯,其中一台为消防电梯, 竖向交通方便安全,并随时满足分流要求,除大堂主入口外,地下一层设有多个次出口,并设有紧急出口,外部广场和地下负一层设计为停车场,有专道出口与城市主路网连接, 使来往宾客出入方便快捷。

3.5周边环境设计

该酒店处于市中心商业区, 由于场地的限制, 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无多大空间发挥。但为满足酒店对生态绿化的要求。酒店营造景观的花、草、树、石全部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山水特色为蓝本,以郊区野外富含野趣或地方风情的山石、 水草作为造景素材, 精心营造极具湘南特色的内外景观空间。

酒店的四周街道以种植地方风景树樟树为主,大堂门口通过设置点状或带状绿化带, 让酒店外部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大堂门前用置石自然堆砌营造成精致的假山, 再通过叠石与水幕的处理,营造出了自然贴切的视觉效果,潺潺水流的声音与静卧的山石,一静一动,冷峻而不失温情,让来往宾客和行人顿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建筑屋顶设计中利用屋顶的几个露台,将之营造为屋顶花园,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林手法,配上假山、 亭台轩榭,铺上石子路,种上奇花异草,与窗台化池的零星点缀,整个建筑的纵向绿化系统展现在我们面前, 使得建筑更具亲和力。酒店空中花园及屋顶绿化带的设计,既满足了建筑节能要求,使整栋建筑的生态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得以深化,也能够与地下空间的风景树及绿化带等自然人工景观相互呼应,将整个酒店的生态景观有机串联起来。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星级酒店建筑不仅是一种商业空间, 而更多地能作为城市的一种标志,能够体现出不同的生活理念和文化形态,将城市中的所有生活元素汇集到其中。因此,星级酒店建筑设计从现代酒店的特点和地域文化入手,以塑造出现代酒店充满灵性和别致风情的内部空间,让人感觉到现代星级酒店的包容、亲切和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柳旭.现代酒店经营的市场定位研究[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

建筑设计案例第6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

0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速度越来越快,高层建筑在我国各城市特是大城市得到迅速发展,但它给人们特别是设计人员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供配电设计.其与一般低层建筑的供配电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是有许多特点的。我们只要在设计、安装工作注意这些特点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对于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必将起到有益的作用。总之,在满足相应设计规范,实现预定功能的前提下,电气设计师对同一或同类建筑可能做出多种配电方案,各方案的特点会有所不同。

1高层建筑对供配电系统的要求

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是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与否会影响整个建筑使用功能及安全。由于现代高层建筑通常是集办公、娱乐、商业等功能于一身,具有多元化功能,同时与消防、空调、给排水等专业以及与现代化管理手段相配套的设备也相当多,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师应根据其本身性质、规模,明确建筑相关电力负荷等级,并结合当地的供电网的实际情况,才能确定高层建筑供电电源的电压等级、电源回路数、专线电源还是公用电源以及是否设置自备电源等。

1.1保证供电电源的高度可靠性

高层建筑造价高,人员集中,供电的可靠性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作和人员设备的安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主要是利用建筑物自身的消防设施进行灭火和疏散人员、物资。而建筑物的消防设施一般来说都离不开电。因此。如果没有可靠的电源,就不能及时地报警、灭火,不能有效地疏散人员、物资和控制火势的蔓延,势必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合理的确定电力负荷等级,保障高层建筑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1.2电源转换的时间性和方式

对电网能够提供两个独立电源的高层建筑,按规定已经满足了一、二级负荷的要求,但是对于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如超高层建筑)其内部含有特别重要负荷,应考虑电源系统检修或故障的另一电源系统又发生故障的严重情况,此时,一般应设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电源。对电网只能提供一路电源的高层建筑,应设柴油发电机组提供第二电源,此时发电机组是作为备用电源使用,而不仅仅是应急用。为了保证发生火灾时各项求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消防用电设施两个电源的切换方式,应急发电设备的启动方式都是消防供电系统应给予考虑的问题。其中,两个电源转换的时间能否满足消防设施的要求很重要。

2常见的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

2.1双电源各自独立的系统

这种系统适用于一类高层建筑物,要求外部2个电源各自是独立的,以满足一类高层建筑对消防负荷的要求。该系统自变压器低压端出线后,即把消防及非消防负荷通过自动开关分开,消防及非消防负荷由各自母线分段供电。一旦火灾发生,自动切断非消防电源,保证对消防负荷可靠供电。

2.2备有应急发电机组的系统

在高层建筑采用的具有应急发电机组的供电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是,有的文献也有不同意见,认为这种结线虽然做到了消防负荷在末级切换,但由电网供电至切换箱的2路配电线路中任一回路出现故障时,因外电源未停,备用应急发电机并不会自动启动,消防负荷仍将断电:当发电机出线回路故障时,虽然发电机已经启动送电,但仍然无法保证故障回路的负荷用电。

3高层建筑供电系统设计

3.1负荷等级的确定和各级负荷容量的计算

负荷等级的确定应按有关规范进行,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负荷等级也可按以下确定:一级负荷包括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及地下室的应急照明、消防水泵、排烟风机、消防电梯等:二级负荷包括部分客梯电力、生活泵电力:三级负荷包括一、二级负荷以外的其他用电负荷。根据负荷用途的不同,将用电负荷划分为商业用电和住宅用电。由于商业用电与住宅用电的计费标准不同,―般分别设置商业变配电房与住宅变配电房。

商业用电包括商铺用电、售楼部和会所用电、地下室照明、动力用电及其他商业用途的负荷,其供电由商业变配电房提供;住宅用电包括住宅相关的照明、动力等的用电,其供电由住宅变配电房提供。确定建筑总用电计算负荷的方法主要有负荷密度法、单位容量法和需用系数法,通常习惯使用负荷密度法和单位容量法对高层建筑用电负荷进行计算。对于普通商铺的负荷计算,经常使用负荷密度法,即采用单位面积的用电负荷容量(取整)作为单间商铺的预留负荷,并据此与其他商业负荷通过计算,得到总的商业用电负荷。商铺负荷密度的取值会因为商铺的经营特点及所处的地区面有所不同,普通商铺一般按100~150W/m2计算,如商铺的负荷可以确定,则应按实际负荷计算,各类设备负荷的需要系数及功率因数见技术手册的相关章节。

对于住宅的负荷计算,一般使用单位容量法也称单位指标法,即根据商住楼的住户数来确定容量的计算方法。住宅用电负荷需要系数的选取可参见技术手册的相关章节,同时应该细致地分析当地供电部门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对应工程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经济的选择。

若进行负荷计算时,没有充分考虑用电负荷的特点,需要系数选取过大,造成变压器容量选型过大,投资增加,资源浪费,经济性差:需要系数选取过小,又造成变压器容量选型过小,用电高峰时,变压器负载率过高,既降低了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又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2供电电源及电压

供配电系统设计中,为保证供电系统的合理性,要求根据负荷级别采取相应的供电措施。各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应满足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对高层建筑来说一般没有特别重要负荷,且一级负荷容量较小,因此采用两路市政电源供电或一路市政电源加应急发电机组供电均可满足要求,而后者在工程应用中较为常见。供电电源采用一路独立的10kv高压电源,由市政区域变配电站引入至小区首层开关房。低压配电电压采用380/220V,设置柴油发电机,以确保消防设备用电。当投资方对某些用电负荷有特殊的供电要求时,也可由柴油发电机组提供保障。

3.3变配电所的布置

一般应根据负荷容量、负荷分布以及建筑物功能分区的实际情况,与相关专业协调确定变配电所的位置以及数量。变压器容量应根据计算容量选择,变压器的负荷率一般取70%~85%。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一般不宜超过200m。当供电容量超过500kw,供电距离超过200m时,宜考虑增设变配电所。只要条件许可,变配电所的位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有利于简化配电系统,有利于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线缆的使用量,降低因线路造成的电能损耗。由于首层空间的商业价值比较高,一般高层建筑的变配电所设于负一层,便于通过地下停车库的车道运输变配电设备。

3.4商业低压供电系统结线型式及运行方式

对于高层建筑其商业低压供电系统结线型式及运行方式一般做如下设计:高压系统采用一路10kv高压进线,结线型式采用单母线运行方式;变压器低压段采用单母线分段结线型式,每台变压器对应接段母线。母线段之间采用母联开关联络,正常情况下各段母线分列单独运行;母联开关打开,当其中一台变压器故障退出运行时,母联开关手动合上由同组的另一台变压器保证部分重要负荷的侠电;当故障的变压器恢复供电后,母联开关自动打开,恢复正常运行方式。母联开关与进线开关应具有电气联锁功能并加机械联锁,以防止电源倒送。变压器低压侧设置应急母线段。由正常电源与备用柴油发电机电源经

双电源切换开关向该母线段供电,以保证应急情况下一级负荷的供电双电源切换开关设有电气和机械联锁,防止发生向市电反供,消防负荷均采用双回路供电,在末端配电箱切换。

3.5机房与机电设施的配合

在进行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时,设备工种将根据大厦的功能,按国家规范及主管部门的要求提出各种设施的设备用房要求,建筑师应根据这些要求在相应的平面中予以保证,在规划这些设备用房时,最重要的是解决配电设备用房的位置、面积、要求层高,并与建筑师及结构工程师密切合作方能设计出合理、实用、经济的机房平面布局。

4高层建筑配电系统设计

供电电压为380/220v,一般按地采用TN―S系统,当某楼为立建筑物,电源由其他建筑物引来时,接地采用TN―C―S系统。低压配电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混合配电。地下室负荷较大,从低压配电房采用放射式配电;从低压配电房到地上各层配电箱采用树干式,配电层间配电箱至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

大容量干线采用封闭式母线槽,小容量干线采用铜芯塑料电缆,垂直部分沿电缆井敷设,水平部分采用金属桥架或金属线槽敷设,支干线及支线采用阻燃或难燃塑料绝缘导线,放射式采用阻燃或难燃铜芯电缆。

一般动力、照明由低压配电柜正常电源母线段供电,火灾应急照明、消防电梯、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及消防中心等一级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并在线路末端配电箱处自动切换,一回路引自应急电源母线段,另一回路引自正常电源母线段,双回路电源切换柜为自投自复,设电气和机械联锁。

5 结语

因此,设计人员必须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并结合当地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为其构建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这对高层建筑的可靠运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在设计工作中认真总结,广泛交流,统筹兼顾,扬长避短,力求做到最优。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案例第7篇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05004

目前,在建筑项目前期策划日益受到重视,急需高层次复合型建筑设计人才的大背景下,建筑教育面临复杂而多元的形势。为了应对建筑与环境、建筑与经济、建筑与文化、建筑与技术以及建筑与城市诸多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建筑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基本观念,建筑院校普遍以设计专题为核心,同时也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不断整合完善建筑教学体系。建筑经济类课程作为研究建筑经济价值的选修课,部分建筑院校对其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如实行建筑经济专题模块化教学和典型案例教学等[1-3]。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终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笔者认为,本科建筑教育中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建筑经济分析的训练必须与建筑课程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应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牢固树立建筑经济分析的理念,养成经济分析与建筑设计同步的思维习惯。这也是提高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1年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中有关建筑经济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将2007年版的“了解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包括概预算、经济评价、投资与房地产等概念”,以及“了解有关建筑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中的“了解”均改为“熟悉”,并增加了有关投资估算的内容[4]。这说明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经济教育作用的认同和重视。但现阶段建筑经济教育仍然普遍存在学院不重视、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经济课程知识跨度较大,专业针对性不强

建筑经济学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较强,所以不少学校以相关院系的工程管理课程来替代建筑经济课程内容的教学。即便开设了建筑经济课程,也是偏重于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有关建筑学专业的方案设计及前期建筑策划等内容的教学针对性也不强,有的甚至还没有涉及。

(二)对建筑经济分析在建筑前期策划与方案设计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建筑经济分析是与建筑策划[5]和方案设计同步进行的,是建筑策划和设计方案优化的组成部分,而非建筑方案完成后的经济分析结论。之所以把建筑经济分析看作是建筑策划和方案设计完成后的经济分析结论,是因为在基本建设流程中,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文本的形成过程,是先完成设计然后再进行投资估算、概算的,因此产生了建筑策划和方案设计与经济分析分离的状况。

(三)建筑经济课程与建筑课程设计缺乏有效的联系

目前建筑经济课程教学主要沿用工程管理n程教学的常规模式,教学计划与主干设计课程的关联度相对较低,而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重心基本上是围绕设计课来进行的[3]。虽然部分高校在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改革中将课程内容专题模块化,以及引入专题案例分析,看似加强了建筑经济课程与建筑课程设计的联系,但由于没有直接将建筑课程设计题目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因此造成建筑经济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实际脱离,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效果。

(四)重视经济基础理论知识,轻实践应用

传统的建筑经济课程教学以基础理论课的模式为主,即使有案例分析,也是对已定的工程案例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设计项目方案的产生和方案设计的发展过程无直接联系。建筑经济分析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难以体现,因此也难以使学生形成建筑经济的理念。

(五)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高

由于年级人数和教学资源方面的原因,建筑经济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课式的大班教学模式,这种仅仅依靠引入典型案例教学和专题模块化教学的被动式教学方式[1-3],由于课时有限且缺乏实战训练,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也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设计项目的综合分析,从而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

二、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调整优化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体系

首先应从课程体系上进行调整和优化,应针对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来量身定做建筑经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重心应放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经济分析的同步训练上,完善建筑设计学科理论的知识框架,提升建筑经济学在建筑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在教学上应注重联系以前所学的设计、构造及结构等主干课程的内容,对建筑经济原理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讲解。与此同时,还可以深化和补充相关专业中涉及技术经济的内容,并结合以前和正在进行的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行同步训练(如图1),以提高建筑经济知识对建筑设计教学的支撑作用。

(二)基于建筑策划与方案设计全过程的建筑经济分析应用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11年版)的要求,增加了与建筑经济有关的投资估算的内容,包括建筑项目可行性分析、概念设计、前期策划等基本内容,这是建筑师拓展业务,与投资方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将建筑项目从策划到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等前期对设计方案有较大调整的阶段,与建筑学课程设计各阶段对应起来进行经济分析训练(如图1),由此判定在项目各阶段建筑经济分析对设计方案的影响程度,从而达到项目全过程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

(三)建立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与建筑经济分析全过程互动模式

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是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建筑设计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因此,有必要将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深化,制定经济分析评价标准并进行经济分析,以评价各阶段课程设计方案适应市场的能力,研究建筑经济评价对建筑设计的作用效应。通过对以前和正在进行的课程设计的经济分析,对课程设计进行二次评价(如图1)。

(四)建立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新模式

建筑经济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不仅知识覆盖面广,而且重视社会实践。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为32学时,课程安排在四年级下期。由于课时有限,要想帮助学生建立建筑经济理念,并培养其应用能力,教学中应主要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将建筑经济知识和理念引入建筑课程设计中。 同时,将建筑经济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反馈到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在课程中心网站的建筑经济课程互动栏目中进行交流,形成以建筑课程设计项目为对象的课堂讨论研究+课外自主研究的教学模式。将建筑经济课程教学实践向建筑课程设计延伸,使建筑经济课程教学有效地融入建筑课程设计之中,成为建筑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这不仅解决了建筑经济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改革考核方式

建筑经济课程的成绩评定,以往是采用综合平时考核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方式,课堂考勤和提问讨论占20%、案例作业和平时测试占20%、期末卷面成绩占60%,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方法。这种考核方式虽然结合案例分析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期末考试成绩比重依然偏大,平时考核内容单一,对提升教学效果所起的作用不突出。

近年来,针对建筑学专业以课程设计为主干的特点,学校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课程考核采用244 模式, 即“ 平时考核(20%)+课程实践作业成绩(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40%)”。这种考核方式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平时考核重内容轻形式。包括平时到课情况(40%)+平时测试、提问和参与讨论(30%)+课程设计作业检查情况考核(30%)。平时到课情况结合平时测试和课程作业检查进行考核,既考查了课堂理论教学情况,同时也考查了课程设计作业的进度情况。

第二,课程实践作业过程与结果两手抓。成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经济课程实践作业过程考核成绩(40%);二是课程实践作业最终成绩(60%)。这样的考核不仅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课程实践作业的质量,同时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和课外的实践训练。

第三,期末考试注重知识的应用,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试卷试题

由选择题和计算分析题两部分构成,其中开放性非标准答案题占70%左右。这样不仅可以真实反映考试成绩,减少或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反映课题案例教学与课外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效果,也能检验学生应用建筑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多年斫ㄖ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 在采用了上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后, 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建筑学专业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前来旁听,使原本不被重视的建筑经济课程,在到课率和学生评教方面均位于学院课程评教前列,教学效果也得以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 郭汉丁,郭伟,马辉. 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118-121.

[2] 阮连法, 匡亚萍. 建筑学专业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72-74.

[3]苏平.面向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经济教育初探[J].华中建筑,2011,29 (11):169-172.

[4] 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文件(2011年版)[S].2011.

[5] 杨昌明, 庄惟敏. 建筑设计与经济[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建筑设计案例第8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 传统手法 应用

引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在我国建筑领域渗透已久,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然而现阶段在我国建筑装饰设计领域中,传统建筑装饰手法的应用逐渐被淡化,很多建筑单位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虑,在设计方案中并不重视传统手法,设计内容相对简单,这显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此,针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的应用价值

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的运用非常广泛,例如平面色彩装饰、立体装饰以及结构装饰等等。总的来讲,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有很多表现形式,对于提高建筑艺术效果,改善建筑使用功能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从根本目标的实现这一角度来看,建筑装饰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将建筑的艺术美感展示出来,同时保证其使用功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的应用则充分发挥了作用。目前,我国建筑装饰设计领域中对相应的传统手法进行了尝试与发展,建筑室鹊氖褂眉壑涤胝体美观效果得到了有效改进。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装饰行业为了有效抵御外来冲击,就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以此推动建筑设计的发展。

二、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的具体应用

1、基于形声、形意的艺术手法

目前,传统建筑装饰设计中的雕刻图案与彩绘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有着广泛应用,在这种形声、形意的抽象形式的支持下,建筑物的形体美观得到有效改进,其具有的文化内涵也更加深刻。例如梅兰竹菊表现出恬静、养性的意蕴,又或者牡丹、龙凤等表现出的富贵与荣华。在建筑装饰中,这些图案使装饰效果得到很好的改进,将居住者的情操充分体现出来。对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而言,传统元素的古典气息十分浓厚,其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在西式装饰设计的渗透之下,建筑物的个性特点得到了充分展现。

目前,传统图案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主要分为直接利用与整合开发两种形式。随着传统建筑装饰的发展,其图案工艺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其选择也相对丰富,在现代建筑装饰中能够得到直接运用。例如壁纸上绘制的喜鹊代表着吉祥如意、牡丹表现出富贵荣华等等,这对于建筑装饰文化艺术感的提升而言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在直接使用传统图案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确保其与现代建筑装饰风格的一致性得以维持。而整合开发对传统元素的运用则相对灵活,建筑装饰的活力由此得到激发。比如在平面图案设计中,通过现代技术使其转化为立体图案,如此一来建筑装饰的空间感就更强。当然,这两种方式的应用都需要注意现代建筑装饰中传统元素融合性的提升,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2、基于艺术思维与实用融合的艺术手法

在传统建筑装饰设计中,除了要对装饰效果予以考虑,同时也要建筑装饰功能的保障也至关重要,这是实现艺术与实用性结合的关键,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兼顾这两方面内容。对于传统建筑装饰设计而言,装饰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例如屏风在建筑室内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建筑内部空间的分割,改善通风与采光效果,同时屏风上的图案也充分发挥了装饰艺术的效果,在提高居住体验的同时也没有失去实用功能。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这种艺术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十分关键,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此,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应对内部空间的层次性特点予以关注,在满足建筑空间装饰需求的同时,提高装饰的艺术效果。

此外,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元素或材料的运用还应注重创造性,不仅需要将传统装饰设计的艺术价值体现出来,同时也要对装饰的实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将建筑装饰的功能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后现代感艺术效果的塑造。以西式家具的应用为例,设计人员可以就将中式风格的家具融入其中,例如帷幔、翘头案等等,如此一来就可以将古典风格的装饰效果营造出来,在家具使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建筑室内的文化气息也变得更加浓厚。

3、基于审美与结构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就建筑建构而言,其作为建筑表现形式与空间载体,目前,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建构设计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差距,然而,我国古代建筑建构设计取得的成功无疑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在卯榫结构上尤为突出,其中对建筑材料性质与建构标准的把握十分细致。

在传统卯榫结构建筑装饰设计中,一般都会将精美的图案雕刻在梁、柱等构件上,并辅以木雕,艺术效果非常突出。对于具有较大形体的构件而言,也会将灰雕等配在其上,以承重墙为例,这种装饰很好的提升了墙面的艺术效果,使墙体单调的装饰问题得以避免。在古代建筑中,这种装设计形式十分普遍,并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得到了传承与延伸。特别是简约的形体组合中融入西式的主体风格,为现代建筑装设计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中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结构设计与现代主体建筑形式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建构组合形式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在一些公共服务区、大型室外阳台等都能够看到这种形体组合。基于对卯榫结构木质建筑的应用,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有机渗透到了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对于装饰设计领域的发展而言无疑是创造性的尝试与突破,具据此透过现代建筑装饰能够清晰的看到古典文化的气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领域中,传统手法的运用与发展不断趋于成熟,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传统手法的运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实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是建筑装饰的效果得到了有效改善。因此,作为建筑装饰设计人员,必须对传统手法在实践中的运用予以关注,并据此改进自身设计水平,为建筑装饰设计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梅红.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33(21):264- 266.

[2]张耀天.试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的应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9):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