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阅读教学创意

小学阅读教学创意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1 17:17:31

小学阅读教学创意

小学阅读教学创意第1篇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提高 创造性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00-01

作为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语文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而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中心环节。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小学语言阅读教学中仍然处于硬性灌输、满堂灌的模式,甚至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主体性和思维发散性的发挥不充分,阻碍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对创造性阅读教学的认识不充分。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受自身成长特点的影响,过于深入的阅读教学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或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从而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对创造性的阅读教学方法没有引入课堂或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二是教学方法较为陈旧。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学生默读或朗读――教师演示――学生分析――教师指导”这样的过程,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时间并不多,也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学生对阅读理解课程的兴趣不高。一方面,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家长、教师认为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阶段,从而督促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记忆、课外补习和各种竞赛上,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另一方面,部分小学生认为语文阅读理解课程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高,自己对阅读理解的掌握程度不够,加之教学中创造性阅读教学的方法不当或缺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因而逐渐失去了对语文阅读课程的兴趣。

二、提高小学阅读教学创造性的对策

创造性阅读是由美国学者爱默生提出的,后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其主要思想是要学生善于阅读,有创造性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精华提取出来,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使用这些知识进行创作,甚至是创造性的写作。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造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教师要树立创造性阅读教学意识。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创造性,首先就要求教师具备创造性阅读教学意识,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共同制定出创造性阅读教学的指导办法,对创造性阅读教学提出相应的要求和考核机制,从而督促教师深入研究、探索、实践创造性阅读教学方法。其次,要对创造性阅读教学实践实行激励。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或在教研、教学评比中获得成绩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再次,应向小学语文教师普及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使教师树立起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学是自身义务的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理解,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创造性阅读教学方法。

二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把文章的思想、主旨及各处伏笔等有条理、分步骤地讲解出来,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逐步发挥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二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阅读情境,用音乐、画面、视频等手段全面或重点展现文章主旨,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而且又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促进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开展。

三是要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高阅读教学创造性,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发散性思考,如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这是在小学教学中广泛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结合文章内容分小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再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决问题,并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促进,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到自己对小组所作出的贡献。

四是要突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阅读教学乃至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客体,这种模式对学生自主性、积极性的发挥很不利。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而要采用创造性阅读教学,关键之一就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学生从一个关键词、一个名子、一段话来进行分析,进而理解整篇文章,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进步,进而大大提高其对阅读理解的兴趣。

小学阅读教学创意第2篇

关键词:低段学生;阅读创新;实施策略

在教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时,我似乎和广大同行一样,总有这样的潜意识,低年级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没有什么能够惊动四座的创造性阅读感悟,如果让他们去进行创新性阅读感悟,恐怕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但从一些教学案例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创新阅读也是有兴趣和能力的,只要我们去科学地处理和安排,就能做好低年级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创新人才。

一、形成学生的创造性阅读需要学生去多形式地读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感悟乃至于创新性的感悟,读应当永远是其基础。我们可以完全这样去说,课堂上解决了我们低年级学生多形式读的问题,那学生是能够得到创新阅读感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的。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诗歌,就是要让低年级学生能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能逐步建立起向往美好大自然的意识,在一定意义上体会到亲近自然的愉快。教学中,我试着让学生静心聆听配乐朗读,孩子们虽然小,但那乐曲声似乎也让他们进入了朦朦胧胧的艺术境界,似乎也让他们看到“我”想变成大大荷叶的美好愿望。继而我又让学生去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他们读得十分卖劲儿,把自己看作是“雨滴”“小鱼”“蝴蝶”“蝈蝈”……他们也似乎感到自己就变成了荷叶,充满着无限的快乐。我还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对读。学生们就像在对唱着山歌那样无限地投入着,这也为他们后来的迁移训练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最后指名读,让学生进行欣赏性朗读,他们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价呢!教学中我似乎看到了小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过程,也就是所有学生都能获以创新阅读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感悟,在课即将结束时,我让他们进行迁移训练,“夏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变成什么?又怎么样呢?”孩子们先是悄悄地告诉周围的小伙伴,然后是趾高气扬地告诉全班同学,虽然老师就站在身旁,他们也似乎是旁若无人,因为他们道出了自己的真正而又略有创新意义的感悟。

二、形成学生的创造性阅读需要学生去多方面地感受

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比较贫乏的,阅读方面的感受以及感悟也比较缺乏,应当说这是低年级学生创新阅读感悟的最大拦路虎。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去比较切实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创新阅读肯定是形成不了比较理想的局面。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许多同行虽然也在做着让孩子去阅读抑或是创新性的阅读感悟,但又往往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的。剖析其原因,我以为是小学生的阅读感悟未曾能够让其成为真正的主人,致使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着亦步亦趋的“创新阅读”,殊不知学生在亦步亦趋地走着,虽然是十分的安全,但他们永远是飞不高而且也是跳不远的。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创新阅读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去围绕文本内容进行多方面的阅读感悟,同时也尝试着让他们去进行着自己意向性的阅读感悟。因为我们比较有意义地发现,低年级的阅读文本虽然大多篇幅比较短小,但既有四季风光的描写,也有学生多彩生活的呈现;既能让学生从文本中知道真善美,也能让学生知道假恶丑;更有意思的是低年级学生业已开始涉猎到一定的相关人物杰出的思想品质;更有可能的是低年级课本中也开始有了借物喻人的传神作品,虽然还不是那么明显,但所描写的则是我们所要弘扬的相关意义上的民族传统。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学生为什么要去变成大大的荷叶?我们又为什么要做“我也要变成大大的荷叶”的迁移训练,这就不仅仅是语言训练的问题了,随之而起到理想目的的是一种真实意义上的启迪。

三、形成学生的创造性阅读需要学生去多渠道地悟

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提纲中这样阐述过理想的智育:“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先生独到的见解给我们以极深刻的启迪意义。小学低年级的创造性阅读也完全必须促使学生走向智慧,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创造性的走向智慧则必须赖于其感悟的渠道开阔。有学者曾对阅读教学做了一定层面上的剖析,即阅读教学应当含有三大层面:表层意义上的阅读、内层意义上的阅读、深沉意义上的阅读。如此意义上的表述,对于我们低年级学生的创新阅读来说也必须去循着这样的路径由浅入深地走,从这个意义上讲,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不能光让学生去读、去背、去抄、去写,读背抄写的学生“气喘吁吁”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在平时的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能够自主而又创新地解决由浅入深的阅读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必须是由易到难的。平时学生的阅读,对文本坚持让学生以自己的思想、经验、积累去进行属于自己的感悟,尤其注意对学生类似这样的现象进行大加赞赏――“冰雪融化后是春天”。同时,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开始建立一定意义上的智力品质,多让学生去观察、去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总之,我们要多让小学低年级学生也开始进行一些非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让他们去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产生灵感,提高创造水准和能力,从而为他们成为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玲玲.创造力理论与科技创造力[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8.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

小学阅读教学创意第3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研读;精读;诵读

1养成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习惯

俗语说:习惯决定命运,语文小说阅读的目标是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阅读、思考和认知习惯,同时良好的习惯也是高质量、高效率语文小说阅读的基础,二者之间辩证的关系告诉我们,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必须将学生习惯的养成作为重要内容和根本策略。教师要通过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形成对学生的日常规范和行为指导,通过日积月累的长时间影响,建立起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基本习惯和基本要求,将语文小说阅读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重要需要。同时,教师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技巧和方法的传授与传播,通过技巧与方法的领悟和学习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品质和效率,改掉学生语文小说阅读中的“坏毛病”,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小说阅读习惯定型。

2注重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性

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应该突出“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开可以进行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很清楚?”等等;也可以提出如“为何把这篇课文安排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等问题,通过不断设问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意愿,将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使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获得的感受和理解,和教师交流,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对课文已经准备好的理解和感受向学生反馈,把结果和思想直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通过过程评价实现对语文小说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3优化语文小说阅读的方式和方法

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小说阅读,提升语文小说阅读的效率,体现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价值有着直接而关键的功能和作用。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要建立高层次的教学策略,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过程和细节入手,由浅入深地开展语文小说阅读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通过先进方式和科学方法将语文小说阅读从感知推向感悟,从客体推向主体,从迁移推向内化,形成对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目标的系统性保障。在语文小说阅读方式和方法的优化过程中首先要具有符合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的基本过程,全面而广泛地调动学生语文小说阅读的积极性,起到对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支持。其次语文小说阅读方式和方法的创新过程中要强化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要依据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持续推进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和变革,使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科学地提升语文小说阅读的质量与效率。最后,要在语文小说阅读方式和方法优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主的发展,充分将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主体让渡给学生,通过路径、方法的不断优化,使学生实现主动、积极、连续地发展。

4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学的创新能力

Z文小说阅读课程与教学是中学生知识体系构建、文学常识积累、社会认知迁移的重要过程和基本阶段,是学生形成个性差异和特有能力的重要方式和路径。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必须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和发展列为教育战略和教学策略,通过合理地安排语文小说阅读内容,引用现代化手段丰富语文小说阅读资源,突出学生对语文小说的认知、感悟和自主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多元化思维,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迁移能力,将生活经验、文化沉积、思想意识等深层次元素做到全面开发,通过学生特有的方式加以表达,形成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创作能力的综合发展,既能发展学生灵活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出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勇于创新的思想,以全面的语文小说阅读指导激发学生高层次技能的全面发展。

5注重语文经典小说诵读

教师应该针对语文小说内容和语文教学体系进行阅读指导,特别对于经典小说、经典段落、经典内容更应该做好美词佳句的诵读和背诵活动,通过教学强化和反复考核使学生能够感悟到经典文学、经典段落的价值和意境,在积累学生文学知识的同时,品读和感悟经典的震撼性、唯美性与欣赏性,重构和丰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资源空间,增加学生文学储备,做到对学生语文水平、文学修养、鉴赏能力、欣赏水平的全面促进和提升,使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方向,达到从基础上、从根本上、从系统上全面提升语文小说阅读课堂效果,发展学生语言和文学基础素质与能力的作用。

6扩展学生语文小说阅读能力

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要将创新和发展的目标向外、向高、向深的方向发展,制定出语文小说阅读的规划,建立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小说阅读的机制和系统,拓展学生语文小说阅读能力。要千方百计提升学生小说阅读量和阅读时间,采用阅读比赛和小说知识竞赛等方式,发挥学校图书馆、学年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和功能,为学生提供语文小说阅读的材料和书籍,为学生语文小说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物质与资源前提。此外,要建立起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语文小说阅读小组,通过小说阅读笔记评价、教师检查、组间评比等方式,激发学生小说阅读的意愿和热情,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协调、不懈的努力,全面提升和扩展学生语文小说阅读技能和水平。

结语

中学语文中小说阅读是重要的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欣赏能力的重要教学基础,要丰富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倡语文小说阅读的灵活性,倡导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将语文小说阅读作为学生素质增长的路径,将教学真正转化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实现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目标的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综合提高的中学语文教学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阮秋娜.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2]也说让阅读教学像呼吸一样自然[J].胡从燕.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3]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J].许春玲.生物技术世界.2016(05)

小学阅读教学创意第4篇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G623.2

小学生独立自主的认知活动是从阅读开始的,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就成为了语文老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所在。但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不够,不能够满足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开发的需要,那么根据生本理念,创设新的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生本理念的概述

生本理念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和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认为学生能够自己学生的知识,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理解和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更符合了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满足了学生想自我学习的意愿。

二、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设与构建

生本理念教学的本质,就是把课堂教学的部分主动权过渡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努力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独立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本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老师不在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下面从三个方面探索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课堂创设与构建。

1.利用生本理念让学生感受阅读之美

小学生处于学知识的阶段,无论是语文的学习能力与基础,还是知识面,都是有限的,需要老师精心传授知识和指导他们进行学习。但是这并不能代表语文老师就能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把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强灌给小学生,既使对小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也不会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小学的语文教师应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激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来说,就应该激起他们的两种意识。

第一,培养和激起他们的潜在阅读兴趣和意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课外读物中的阅读材料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进行学习,最大程度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形式激发他们进行阅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意识。

第二,提高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意识。学生只有通过阅读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世界f物,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发现了阅读中存在的美,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也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2.生本理念指导下给学生创设和谐轻松的阅读环境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给小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进行阅读。阅读教学的过程和目标就是为了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知识和幸福自由地成长。教学的过程是两种过程的统一。

一种过程是老师和学生进行主动亲切交往的阅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平易近人,能和学生搞好关系,使学生都能认识到老师就是学生的朋友,只要他们遇到困难,老师都会及时地去帮助他们。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就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和谐与轻松的阅读环境。同时对于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的阅读方法,老师要能及时的给予指导和纠正。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多表扬,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分情况给予相应的批评,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老师是很关心和爱护他们的。

第二个过程是认知和情感进行统一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认知和情感的统一过程就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过程。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的好奇心,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使阅读的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以此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从而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阅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三、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

1.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要应用生本理念指导教学。语文老师应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与态度等,进而明白学生的阅读兴趣所在,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便为后面的阅读教学设计打下基础。

在进行阅读课的导入时,可以创设一定场景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了解将要授课的内容。可以利用师生对话的形式创设教学情景,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的形式构建教学情景,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课件的形式创设情景,但无论采用那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进入情景,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学生进行阅读是为了学习知识获得感悟,对于学生学过的课文,要组织学生写读后感,组织他们分组讨论,有条件的可开展汇报表演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和质量。

2.阅读教学的评价要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拓展他们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加强小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指导。还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词汇量。从而最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切实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前提,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峰.生本理念下如何进行阅读教学[J].才智,2009年21期

小学阅读教学创意第5篇

【关键词】阅读;阅读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创造力关乎一个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教育的目标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候,教育阶段中培养学生关于创造力、创新思维的内容日益增多。“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阅读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符合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思想交流碰撞的一种教学载体,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让学生会阅读、爱阅读,值得广大教师的思考。

一、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情况

西方很多国家都会要求学生在教育阶段完成大量的阅读量作为基础常识的积累,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主张将学生放在首位,却忽略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培养有素养、有内涵的人才。现在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除了在学校进行常规课程的学习,各种舞蹈、乐器、朗诵等兴趣班和英语、奥数等辅导班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而阅读是一件需要时间的学习,很多学生因为爱玩的天性,不愿再将仅有的娱乐时间放在阅读上,因此导致目前我国小学生的阅读量较少,课外阅读多具有强制性,学生厌学、逆反心理严重。

很多地方小学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学生的需求,藏书量不足且陈旧,有的学校甚至没有阅读室或者图书馆,是很多学生想读书而无书可读,课堂上老师对待阅读的方式不正确,以讲解答案为主。市面上的书店多以教辅书为主,儿童读物较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种类较少,阻碍了小学生的阅读面,学生家长平时工作比较忙,无法顾及学生的精神需求,以上均是影响我国小学生阅读情况不尽人意的原因。

二、阅读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影响

纵观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材,一改以往死板传授知识的模式,加入很多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文字清新明快,容易理解。例如《金色的草地》、《奇怪的大石头》、《迷人的张家界》《仰望布达拉》、《触摸春天》等等文章通过简单的描述,为学生营造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飞向蓝天的恐龙》、《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桂花雨》、《如果没有灰尘》则充满了想象的空间。由此可见,新教育形式下对阅读多样性的重视。好奇、发问、思考是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引线部分,通过阅读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好奇心,强化分散思维,培养了自我学习、自我理解的能力,在交流中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述故事,不仅锻炼了口才也提高了创新思维的能力。恐龙为什么会飞上天去呢?为什么我看不到恐龙?带着这些问题开始阅读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如果一个学生不善于阅读,不喜欢阅读,那么他得到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宽度就不足,遇到问题不善于思考,缺乏了创新的前提条件。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1.改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阅读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在阅读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在阅读中进行思考,通过题目让学生发挥想象,对内容进行猜想,扩散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在教学时也要围绕文章中的中心意图,通过提问、表述使学生保持对阅读的积极性,在阅读结束之后根据课堂内容的学习推荐相关课后读物,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始终保持对阅读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蝙蝠和雷达》的教学中,在学生认识并了解蝙蝠和雷达之后,扣住一个“和”字提出问题,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吗?他们是什么关系?既然他们都有相似点,为什么蝙蝠不能变成雷达呢?通过看似简单的提问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自我探究空间,使学生思维的广度、灵活度以及流畅度都得到了锻炼,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起到非常好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养成自觉读书、自觉思考的阅读习惯,再多的阅读引导都是徒劳。在学生阅读时要营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鼓励学生多动笔、勤思考的习惯,背诵优美的句子,摘抄有意义的文段,在文章中标记出自己的疑问等,同时逐渐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阅读教学变得更高效、省力,同时通过动脑思考、提出疑问,也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生读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续写,当公主为国王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之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时,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把读书当成一件乐事的时候,就会激发更多的潜能,他会主动尝试各个领域的文章,日积月累之后,无论他的知识储备还是想象能力、创新能力都会比不爱阅读的学生高出很多,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多样化。

3.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通过大量阅读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打下坚实基础,看到文章后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并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表达想法的过程中就会进一步引发思考,通过不断地思考、自我释疑进行思维活动,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大量阅读得来的知识储备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需要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出少年》、《一千零一夜》、《希腊神话》等古今中外的优质好书作为阅读的材料。

四、结语

读书如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这是章学诚对读书的评价,虽朴实却中肯、贴切,对于现阶段小学生的阅读情况来说,可以将这句话改为“读书如力,善用者长智力,不善用者缺动力”,其中“力”指的就是创新思维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只有真正把学生当成阅读的主题,注重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阅读将成为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小茜.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18)

[2]牛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7)

[3]王雷.浅谈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9)

小学阅读教学创意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收集与处理信息、让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发展思维与获得审美体验的一种重要和关键途径。即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受、理解以及判断和欣赏的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作为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快乐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阅读,做到真正的“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关快乐阅读教学的策略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要掌握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其义自现”的目的,所以关键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与作者的思想实现碰撞,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实现与作者内心世界的共鸣,体会文章作者最内在的丰富情感。所以,将阅读时刻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多阅读、多感悟,在思想领略中将文章情感融入并运用到生活中,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推荐好书,督促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或在教师内张贴读书警句名言以及创建班级读书角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阅读环境,在调动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对课堂教学也仍然适用,即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如果教师不能用精彩的导入将学生引入到阅读教学中,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要创设精彩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里定势。例如,在教授《棉花姑娘》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来设计导入,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同学们是否生过病?生病时都会干什么,有什么感觉?接着提问如果是植物生病了会怎样?它们又是什么感觉,怎么来照顾自己呢?通过问题的提问赋予棉花姑娘以生命力,由人过渡到植物,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本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就会自觉的阅读文章,寻求最终结果,进而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由于小学生阶段性的特征,他们对事物的注意力往往比较短暂也容易被其他事物左右,造成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后还要注意兴趣的持续激励问题,使他们真正形成对阅读的动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学会实时设疑,通过悬念的设置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不断的好奇和悬念中展开阅读,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与学生的自觉主动性联系在一起。

三、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小学生快乐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学会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努力尝试将影响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情境的设计是引导学生主动自觉阅读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进行情境设计时,教师应该坚信学生的潜在能力是能够被不断发掘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是相当有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例如让学生模仿文章描写中的某个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以及诵读一句口号等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其中的情感以加深认识。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直观鲜明的表现出文章意蕴,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前提下,将学生引入文章所营造的氛围中,激发兴趣与好奇心,自觉进行阅读学习。

四、创设现代媒体情景,营造阅读气氛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成果也更多的被运用到现代教学之中,具体体现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与创造。根据小学生的直观性思维特点,教师要在巧妙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将画面与音乐统一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只有实现画面、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的良好沟通与融合,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的目的,并最终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授《欢庆》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设置一幅盛大的举国欢庆的盛典的同时播放古曲《我爱你中国》,让学生在充满爱的音乐中,一下子融人到本诗所渲染的意境与情境之中,并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总之,创设情境的手段和途径很多。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和创新,促使智力和语文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充分挖掘阅读材料的同时,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采用各种有趣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办好的就是“导游”角色,通过对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世界的介绍让学生感悟其中的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除了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激发以外还要设法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发展,通过这种有趣的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自觉自主阅读,将阅读变为一件愉快、轻松的事,把阅读当做一种兴趣爱好,一种享受和乐趣,真正做到快乐阅读。

参考文献:

[1]任爱芬.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王晓波.故事引导,快乐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例谈[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09:101+103

[3]赵学进.走进生活 快乐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1,16:53

[4]钱成山.谈小学语文快乐教学的实施[J].甘肃教育,2014,17:102

[5]田云友.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J].中华少年,2016,12:59

小学阅读教学创意第7篇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答出问题更有价值。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要提出零碎的、肤浅的、无价值的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是要设计出能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问题,促进学生进行对话,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落实知识生成。

那么如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生成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阅读过程中处于吸收知识、探索未知的状态,如何引导探索、创新,需要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促进学生探讨发现问题。

1.温故知新,创设问题情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容和以前的阅读材料进行对比,加深新的阅读内容,进行对比提问以达到温故知新之目的,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但情境不可脱离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创设情境。

2.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思想情感,鼓励学生质疑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表现出有疑惑时,教师及时创设情境问题,培养了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的兴趣,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与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为教师提供反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少讲,给学生更多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空间。

3.营造民主氛围,培养问题意识 传统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今天大力推行新课改,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阅读文本信息丰富,教师应当营造平等氛围,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维交锋之际,为学生创设民主对话空间,质疑释疑。

二、紧扣阅读文本,精心设计巧问

问题设计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阅读内容不是孤立的文本,阅读教学需要紧扣文本。问题设计,既要围绕文本来展开,又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提问。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语文教师要备课充分,准确解读文本,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文本解读的准确与否、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问题设计的准确与否及阅读教学的效率。我们要围绕文本,深思文本,精心设计好课堂问题,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抓住文本的思想内容、重要词句,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抓住文本,对文本整体把握详尽解读,根据文本的思想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寻找问题的线索。抓住文本的重点词句,在阅读中,找准重要词句,引导学生留下印象,从而从关键处提出关键问题,以致进入欣赏性的阅读,潜心研究,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达到阅读教学目标。

三、培养阅读能力,拓展知识生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知识生发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做好笔记,以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增强情感体验,拓展知识生发。指导学生摘录精美词句。摘录格言和警句。

2.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对话中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探究文本时,将文本中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情感描写等,可以选择不同的作家作品、内容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在异中求同,扩展阅读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拓展知识生发。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写法有哪些异同,又能加深理解,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开阔视野。在阅读时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名著,进行有效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变换角度,生发自己的看法和发现,激发创造性的阅读体验,鼓励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启发创造性思维。

四、鼓励发散思维,提升质疑质量

质疑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容疑难问题。小学生的世界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对此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阅读文本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进行有趣的探索性质疑活动。我们要鼓励发散思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从而使学生提升质疑质量。鼓励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解题技巧,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

1.创设环境,鼓励发散思维 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实质性问题,鼓励发散思维,设法引导他们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抓住时机进行激疑。同时要创设和谐课堂环境,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敢于质疑。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鼓励质疑、讨论,尊重学生,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2.注重适时恰当评价,感受求知喜悦,促进质疑能力的发展,提升质疑质量 多鼓励提出自己经过思考而不能解决的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质疑的方法、技巧很多,要因不同文本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辨别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质疑质量,提高阅读质量。

小学阅读教学创意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和难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需要不断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习就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因此要努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述人、景、事物等内容,生动形象具体。在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中的精练语言进行欣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语文知识的内涵,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受与共鸣 [1]。学生很容易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快速地进入文章所描述的场景,更好地体会阅读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想一想海底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生会说,海底是黑色的,看不到光;有的学生说海底没有声音。教师并不对学生的回答判断正误,而是让学生自己到文章中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会被激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中朗读的作用

朗读指导具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稳定性比较差,通过大声的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朗读还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表达形式,但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要求学生准确用词,语句能够流畅、连贯,句式多样化,内容清晰明了。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同时通过文章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资料,使学生学习一定的句式,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2],提高会话以及写作能力。

在朗读学习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阅读的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意图。在学习新课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让学生会读,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是对生活的积累,教材其实只是一种“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能够加深理解和感知,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通过延伸的方式进行语文阅读学习 [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建立创造性思维,需要以学生、教师和文本作为基础。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当说到乌鸦喝水的办法时,学生说,可以让乌鸦把瓶子推倒,这样就能够喝到水了。还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吸管喝。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将瓶子的上半部分打破。虽然这些方法可能乌鸦是做不到的,但是学生能够将自己作为故事中的乌鸦,通过自己的方法喝到水。又如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有学生说乌鸦这次怎么这么笨,之前都知道用石子填满瓶子喝水,现在怎么嘴里的肉都被狐狸骗去了,乌鸦太笨了,我还是喜欢聪明的狐狸。对于学生不同的想法,教师不能随意判断正误,应该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四、拓展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还是要上升到形成阅读习惯上,使学生的今后发展都能够获得收益 [4]。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比如在学习了《三顾茅庐》后,可以推荐学生去读《三国演义》的通俗读本,引导学生实现从作业的完成到被名著精彩吸引的目的。每周教师应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并成立阅读小组,让学生对共同的读物进行交流和学习,促进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坚持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以及方式,明确当前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85-87.

[2]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