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2 16:37:08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应用型人才;数学教学

一、前言

中职学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校,其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是以就业为目标和导向来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安排的,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比较强调实用性,从而帮助学生真正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实现就业.

二、建筑专业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概述

1.数学教材与建筑专业联系不够紧密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校建筑专业所采用的数学教材仍旧跟普通高中差不多,是以理论说明、讲解为主的内容,与建筑专业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求联系都不够紧密,并且缺少相关应用实例.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数学课程学习时容易产生数学学习“无用论”,教师也往往忽略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背景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对于建筑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

2.数学课程安排合理性有待提高

现阶段中职学校数学课程安排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这种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课程内容先后顺序安排不够合理,第二是数学课时的安排不够合理.尽管近年来专家们编写教材的难度降低了一些,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在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方面进行了增补,尽可能考虑了各大类专业的通用性要求.然而由于中职专业门类的多样化,各专业对数学知识需求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往往在课程安排时都忽略了学生专业背景的需要,而按部就班地进行,导致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矛盾.

3.数学教师对于学生专业课程了解程度有限

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对于自己授课班级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了解程度都十分有限.通常数学教师就是依据中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课程的安排、准备、讲解,并未认识到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因此无法及时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背景知识进行穿插讲解,从而使得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所需知识产生脱节,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热情不高.

三、数学教学对于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建筑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也正在朝着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对于从事建筑事业的企业而言,对于未来建筑从业者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和综合,尤其是建筑类应用型人才更是备受青睐.作为培养建筑类应用型人才的中职学校,如何提升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综合能力、职业技能是恒久不变的主体.而要保证建筑类学生对于专业课程有效吸收和掌握,数学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基础.

四、如何在中职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数学教学成效

1.提升数学教师相关专业背景知识

由于中职学校教育仍旧会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因此中职建筑学校的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自身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测量、建筑力学、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方面的积累.如果数学教师在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方面缺乏了解就会使得数学课程的内容十分淡薄,不利于建筑类专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无法真正地实现通过数学课程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学校可以加强数学教师与建筑类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彼此理解双方所学的知识、背景,互帮互助,最终实现数学课程助力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

2.明确数学教学目标是服务于建筑专业课程

中职学校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内容方面的安排时,首先应当明确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目标是需要服务于专业课程的.例如“锐角三角函数”虽然是初中数学知识,但是它却与建筑专业中的建筑力学、建筑测量等多门基础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我们的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在初中的时候对该知识不能很好地掌握,如果不增加课时进行巩固与复习,不但影响到专业课程的学习,还影响到后续“任意角三角函数”章节的学习.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应当以符合建筑专业课程所需为主,重点讲解与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内容、实用性内容、工具性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联系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教师还应当考虑到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学生的基础、学习特点、学习需求等方面,针对建筑类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做适当的调整和增删,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如在建筑专业多门课程学习中,学生需要大量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因此在数学课程对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培养中应设定“能熟练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进行运算”为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教学大纲要求的“能正确使用”.

3.教学案例分析为主、理论推导为辅

为了进一步符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真正做到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中职阶段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考虑到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对一些基本的要求要精讲多练,严格要求同学熟记公式,学会应用;对于不符合学生特点或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应当予以改进,同时要注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因此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应当以案例分析为主来进行相关数学概念的讲解,并且结合建筑类专业背景来进行讲解,相关数学理论推导过程能省则省.大部分的学生在对于概念的理解上都是存在较大困难的.数学教师必须在做到了解建筑类专业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数学概念的普及,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也使得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数学知识来分析专业课中遇到的问题.在案例分析方面,最好能从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中选择相应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学生练习.例如,结合“基础、实用、够用”原则的运用,在与建筑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任意角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这两章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大量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应用性案例和练习,例如楼梯板钢筋计算、建筑物的方向和高度、建筑物的表面积、基坑土方出土量的计算、楼梯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等方面,而对理论部分则进行删减,从而改变了过往中职数学课堂以传授单一的知识为主,缺少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性内容的教学现状,使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性,认识到数学知识与专业课学习和运用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

4.通过实地教学和建模比赛提高教学成效

在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带领学生离开传统的课室到专业实训场地进行实地教学.例如案例“楼梯板钢筋计算”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施工现场观察,结合楼梯板钢筋构造图,学会计算楼梯楼板钢筋总长度和楼梯楼板各条支座负筋的长度.实地教学可以让学生知道该数学知识学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通过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觉性,让学生从生活、未来工作环境中体会和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成效.此外还可以进行小组数学建模比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进一步改进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

5.创新数学教学成绩考核方式

由于中职学校建筑类专业学生都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因此在对于数学课程学生成绩考核方面,应当考虑到这一影响因素,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核心,而是以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程度为核心.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学生成绩考核时,需要创新考核方式,除了常规专门的数学考试外,还可以结合当学期与数学比较紧密的专业课程一起进行考核.例如第一学期数学课程中的“立体几何”和“任意角三角函数”知识与本学期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这两门专业课程有密切联系,则本学期的数学期末成绩可以按如图所示比例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但从中可以体现到学生对综合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程度,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

五、总结

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数学知识和理论模块,另一方面也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在培养建筑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数学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其对于建筑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的,并且能帮助学生未来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蒋正梅.中职建筑专业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科技信息中等职业教育,2011(11):46-54.

[2]王琨.高职建筑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43-44.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2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土木工程;发展

引言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建筑行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建筑物的功能、规模以及建筑材料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现代建筑行业走向,同时也影响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因此,土木工程专业需要抓住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发展的优势,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知识经济概述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和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的时代,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正在不断提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已然是发生了变化。21世纪是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现代社会中,现有的竞争主要是对于知识和信息的竞争,这些信息和知识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转化力,实现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由于现在市场环境变化较快,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种类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研发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对于知识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对于企业的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竞争优势的获取。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一方面,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形态。从人类诞生之初,知识就存在与人们的脑海中,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地以实体或者是非实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二战以后,知识已然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进一步缩短,其原因是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对于知识经济带来的影响的需求不断改变。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世界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个企业之间不仅面临着国内的竞争,还面临着来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这些有促进了各个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不断进行知识创新实现企业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建筑行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建筑物的功能、规模以及造型和建筑材料的要求也是不断在更新,建筑物的复杂性程度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节能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的应用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一致性要求也是随之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需要不断进行更新才能实现社会、时代的要求。

三、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

(一)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和普及速度不断提升,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技术与科学交叉发展的可能性逐步成为现实。在这样情况下,土木工程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更多学科的软件进行相关设计、规划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的效率,并实现精准化的操作。这些都是在利用知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软件来加以实现,推动了土木过程学科的发展。

(二)可视化程度不断提高

土木工程技术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各种数据之间还存在着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关系,需要工程师通过现代化的软件进行可视化,实现操作的简便性和准确性。所谓可视化,是一个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以图形或者是图像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个技术、理论和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在可视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预测。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有关的数据进行未来化运作,就可以呈现出未来发展图形,能够有效帮助工程师做出正确的决策。举例来说,工程师利用内力图来表示建筑物内部内力情况,对于各个点的受力状态则用单元受力图来表示,利用可视化技术能够实现三维立体效果,在对于建筑物的受力分析中具有较为清晰的特点。

(三)利用仿真技术降低操作成本

所谓仿真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模拟的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其中涉及到了控制论、相似原理、系统论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系统仿真。土木工程利用仿真技术可以降低在研制过程中的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实验、调试以及训练过程中的可靠性、安全性。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的降低土木工程系统研制的成本,还能够有效实现系统研制的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四)土木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的材料、新的建筑结构以及新的建筑技术不断出现,土木工程利用新的施工方法不断实现建筑物规模的扩大,尤其在现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刷新纪录。另外,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优质水泥、纤维以及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玻璃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现有土木工程建筑物的结构。碳纤维的应用研究,促进了土木工程实现了新的发展,既能够从数量上建造高层建筑,又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综上,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土木工程行业也是不断进步。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高新技术对于土木工程这一传统行业的改造速度也是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土木工程学科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研发新的工艺、新的技术,以及新型材料。

参考文献:

[1]任秋荣,叶龙,李向召.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J].制造业自动化,2011,(12):150-152.

[2]李青柱.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浅析[J].民营科技,2012,(6):181.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3篇

>>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建筑学专业中的效果保障研究 BIM技术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必要性 “超整理术”在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分析法在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建筑学专业结构选型课中运用模型教学的思考 现代技术在建筑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小议图底关系理论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学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筑学专业教学中艺术素养的培养 PBL教学模式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 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地质学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德国实践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或“.html”保存文件;而具有交互式的功能页面,可以应用Vbscript、javascript、DHTML进行动态网页的制作,用JSP、ASP、PHP动态编程技术,数据库可以使用SQL、Microsoft Access完成,形成动态网页文件,完成动态连接。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

网络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在网络环境下,建立起较为通畅的教学氛围。 “利用基于各种数字特性的功能特性和资源,结合利用能适应开放、灵活的分布性学习环境的其他形式学习材料,面向处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人,实现精心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性、促进性的学习”方式。

(三)应用定位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应用于建筑学专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建筑摄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等强调“体验性”的专业课堂情景教学。课程针对性和相对封闭性是该系统与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专业教室辅导的最大区别。为课堂教学提供情景体验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体验性评价是该系统的主要职能。

二、网络多媒体技术在专业项目学习中的实践

(一)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是一种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分析

1.课程分析

“居住建筑设计”为建筑学专业教学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住宅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思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创建虚拟的建筑情景体验项目学习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这些学生具备一定建筑设计基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对于虚拟空间情景体验学习充满兴趣。

2.应用软件

我们主要应用中国·数字大学城基于云计算技术设计的开放式、社交化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准备了最先进的网络辅助教学工具,并无缝的与SNS、微博、百科等Web 2.0应用进行了融合,让教师可以轻松愉悦的享受到网络带来的全新教学乐趣。居住建筑设计网络多媒体课件能够方便地与多款媒体设计软件相互支持,营造出真实的空间和建筑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的空间情景体验环境。在3D MAX建模中,直接将图形文件导入到场景中,应用准确的建模方法,制作体量模型。

3.教学目的

为课堂教学营造真实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为完成逼真的各类项目任务,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实施

1.实施步骤

(1)背景教学。确定项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居住建筑各种类型与设计方法、设计流程以及中西人文与历史环境知识是教学重点,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背景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供学生开展课外学习。

(2)活动探研。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任务书要求学生们组成各自的兴趣小组,初步了解了教学任务之后,进一步收集有关学习的信息和资源,进入各级图书馆资源网站,或者检索项目学习内容,进行分类研究。

(3)情景体验。学生在课堂上进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在观赏动画演示的同时亲身体验任务书中描述的场地环境,通过点击相关案例作品及三维场景内容了解大师作品,以专业建筑师角色接受的项目任务。同时教师根据项目特点在系统中设置考核指标,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效果进行评价。

(4)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系统评价结果,并截取具有代表性的情景体验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和案例剖析,通过分析典型错误发现教学中的认知难点。

(5)教学反思。教师利用保存的模型和设计草图电子文件对学生的失误进行统计分析,改进授课方法和侧重点并将每个学生的情景体验中的作品上传至校园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查找知识欠缺。

(6)归纳总结。学生将反思结果汇总,撰写课程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含对大师作品分析、典型设计方法的认识以及重要设计语言的把握,通过撰写课程总结报告深化对课程的认识。

2.实施个案

居住建筑设计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项目教学是一个渐进过程。下面我们以居住建筑设计中第一单元“别墅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背景教学。“别墅设计”是居住建筑设计中的一课,掌握基本建筑与场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居住建筑功能分析及基本的人体尺度知识。背景教学环节教师主要在课堂牢固树立建筑为人服务的意识,对人的尺度、人的行为、人的感受高度重视。结合其他课程,初步综合学习并运用建筑的结构、构造等知识。

(2)活动探研。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使他们协作、商讨,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更好地建构所学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超级链接进入专门制作的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里有老师准备好的大量分类学习资源,如电子教案、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料、学习内容搜索工具软件、优秀论文,包括超级链接到Internet上的相关资料等供学生使用。

(3)情景体验

步骤一:评价设置

首先对各个因素分配具体的分值。对分值进行具体的量化要求,如选择五分制、十分制或者百分制等;分别对不同住宅设计方案的的因素给出具体的分值,老师可以对每组方案设计的优劣给我客观、具体的分值。

步骤二:情景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进入居住建筑设计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了解项目任务书,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对每个问题在交流平台上进行公开的分析和解答。然后,学生在理解了任务之后,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创建虚拟的模型空间,以使用者的视角观察空间,以亲身体验完成整个设计过程。通过网络对话与指导教师对建筑方案进行商榷,对于每个方案给出指导意见和提供个性化的分析方案。

(4)案例分析。

教师选取因整个内部结构不严密紧凑、空间穿插无序、围护体各界面要素的虚实构成关系不明确和室内陈设不符合建筑风格的整体性要求,细部装饰没有结合整体(天、地、墙面)考虑的原则的案例设计进行剖析。通过剖析案例重新归纳空间设计法则和通过经典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如何合理借鉴某种设计风格的方法,并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对话工具选取学生与交互对话进行详细讲解。

(5)教学反思。教师将每个学生的电子文件在校园学习平台,学生通过观看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巩固所学知识。有的学生还将整个的设计过程运用Flash软件制作成视频在校园网站上。教师通过观看学生情景体验视频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重新定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改进教学方法。

(6)归纳总结。学生根据模拟完成设计任务心得和对课程的掌握与理解,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撰写诸如别墅建筑设计调研报告、别墅建筑设计心得等总结性文章并到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平台和其他公共网站。

3.学习成果

为了了解与掌握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对建筑学专业的2010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04).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08).

[5]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韩建华(1978-),男,吉林舒兰人,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教育技术研究。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4篇

1、生态经济理论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所谓生态经济理论。简单的说,就是在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利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与系统工程方法,致力于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并尽可能的将所有可用的资源与潜力挖掘出来,进而发展生态高效、经济发展的产业,并为此创立景观适宜、生态健康、建设体制合理和社会文化和谐的环境,最终促进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腾飞、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高度统一的具有可持续性的现代经济发展的理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所以就提出要在重视经济单方面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环境。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科学发展观,以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生态经济应运而生。就当前来看,生态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其重点就在于确保生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传统的经济理论而言,在注重眼前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长远利益的规划,换句话说,就是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注意生态效益,将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与经济发展理论进行有机的融合,进而形成立体化现代化的经济发展理论模式。

2、生态经济理论与建筑经济观念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要将生态经济的概念融入到建筑经济,就不仅仅要考虑建筑本身要环保,更要考虑建筑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比如对资源的使用,对建筑周边景观的影响等等方面。就目前来看,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虽然正朝着智能化、低碳化和环保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往往因为多方面的因素导致进展缓慢,尤其是一些建筑企业在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经济效益时,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以破坏还款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使得我国很多建筑企业难以走出能耗高、投资大、污染大、回报低的粗放型经济怪圈。而将生态经济理论与建筑经济观念结合,能有效的转变建筑企业的建筑经济观念,将落户的经济发展模式转换成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能耗低、污染少的现代新型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既能恢复生态环境。环境污染压力,还能节约大量的成本。因此,将生态经济理论与建筑经济观念结合具有强烈的必要性,而且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生态经济理论的支持与引导。

二、在生态经济下来分析建筑经济的特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生态经济理论的定义、 形成的背景及其与建筑经济观念结合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为了更好的转变现代建筑企业的建筑经济观念,必须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对建筑生命周期的经济观进行比较,才能更好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生态经济理论与建筑经济的有机结合。

1、新的成本观念和评价标准。建筑行业是我国四大经济发展支柱型行业,但也是高能耗和高污染的行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乃至当前的新时代,一些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依然只限于工程成本、进度和质量三方面的控制,往往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尽可能地采取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追求最高的质量,但是往往忽视对生态环境方面的保护,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还导致了周围环境被破坏。

就传统的建筑生命周期经济观来看,主要包含了生命周期中的经济价值与效益,并没有提到环境,只注重初期资源投资,而对建筑生命周期中的环境的保护盒垃圾的处理等费用则完全没有考虑,但在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初期资源的投资往往只有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10%,加上对经济费用缺乏科学的评估与计算,导致建筑生命周期效益率低下。

传统成本观念中对于这些费用的忽视,存在有严重的成本评价缺陷,也使得人们难以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去考虑问题。因此,树立新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观是非常必要的,使得人们能够客观的对建筑成本进行评价,客观的反映建筑的经济效益及其市场价值,还应建立相应的新型的建筑生命周期的评估系统,并将生态经济理论中关于生命周期成本评估的办法应用于看着生命周期的评估之中,尤其应做好建设期、使用期以及生态环境等成本的评估,才能更好的体现新的建筑生命周期经济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实现生态经济理论与建筑经济有机结合的重要体现

2.1 建设生态建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在建筑中应用生态经济理论是促进建筑经济学领域发展与创新的重大举措。加强生态建筑的建设一项重要的说明。而生态建筑,主要是把建筑作为生态系统,其本质就在于将大量的人整合并居住在超级建筑之中,利用精心的组织和设计建筑内部外空间的物态因素,确保能源和物质能在建筑的生态系统内部实现有序的循环的转换,从而得到高效化、无污染化、低消耗化、无废化且生态平衡的和谐的建筑环境。在生态建筑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尤其是自然生态环境,必须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并利用建筑技术科学和生态学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基本原理,建成满足现代人民生活和居住的舒适的环境,实现建筑与人以及自然生态环境间的良性循环。因此,在未来的建筑事业发展过程中,应致力于生态建筑的建设,从而在降低建筑经济成本的同时提高其使用寿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世界上著名的生态建筑的纳米亚结晶。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建筑生态建筑都具有较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是实现生态经济理论与建筑经济有机结合的重要体现。

2.2可持续性建筑。生态经济理论与建筑经济相融合,对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作用,给现代建筑行业的设计带来了深远的改革意义。在生态经济的研究体系内,对于建筑经济观念重构的一大重要体现就是绿色生态住宅区。绿色生态住区系统的实施与建设过程应充分体现整个系统发展过程的动态性和反馈平衡性。在实施过程中所收集的信息是综合的、全方位的。从绿色生态住区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到单位住宅设计;从政府各部门到业;从自然经济环境到地方建材质量、价位。总之,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及其资源伏阳能、地能、生物质能、风能、雨水资源、中水资源等)的利用为目标,并确定适应地域发展的主导能源和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诚然,必须考虑开发项目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支撑以及诸多条件是否可行。如像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需要采取的生态措施,变废弃有机物为可利用物质,成为清洁型能源。并对所获取的反馈信息、能源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形成系统的良胜循环,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5篇

Abstract: Serving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us making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 of local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promot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industry capacity have becom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that currently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igorously pursu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c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background of Hubei Industrial Pdytechnic, and draws the background advantages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ccurately positioning the talents training goal and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 industry capacity.

关键词: 产业背景;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Key words: industry background;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rofessional service industry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F284;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214-03

0 引言

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依托产业、依托行业企业的一种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依托企业和行业的技术、职业标准以及用于教学的实训场地、设备等,需要根据企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安排教学。同时,职业教育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企业的一种教育,职业教育所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为助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因此,没有产业背景,没有行业和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就形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笔者所在学院应国家政策和职教形势之所需,在建设新校园之初,就规划设计了面积达200余亩的产业园区,用于引进技术和研发能力较高的地方企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中厂”,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实现与专业教学适应的集学生实践、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共同体。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地方产业背景优势,发挥行业企业在资源、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寄他方之所长,补校方之所短”,提高专业办学能力,实现专业服务产业的最终目标。

1 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责

1.1 服务地方经济是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政策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示范建设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丰富办学特色,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可见,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社会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责。

1.2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政策支持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在2011年启动了“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即在全国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教育部、财政部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社会功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整体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提高,就成了目前高职院校所极力追求的办学效果,并且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笔者所在学院的应用电子和物流管理专业即参与了该项目的申报、建设,并于2013年成功验收,大大提高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能力。

2 地方建设行业背景分析

2.1 城镇化建设需要 201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打造城镇化建设升级版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城镇化建设标志着一个城市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和日益凸显的主体地位,“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是十堰市提出的十二五建设目标。

城镇化建设将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三大机遇:首先是为建筑业创造巨大的市场投资空间;其次是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和提升建筑企业的绿色建造能力;三是建筑工业化将迎来新的发展,而且将成为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四是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的技术、创新的管理,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能力等高端技能复合型人才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2.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带来的契机 自2005年国家启动南水北调工程以来,十堰作为中线工程核心水源保护区,涉及近20万人的移民安置工作,项目本身带来了大量的外迁安置、后靠安置等房建项目,以及相关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置建设。同时,作为核心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被写进了城市的建设规划。“服务国家生态战略,坚持保护优先与自然恢复为主,大力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善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安全。”这就对水源区周边的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层高不宜过高,而且节能环保应该是未来对水源区周边建筑更高的要求。

2.3 汽车城的优势 十堰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汽车城,是东风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东风汽车公司跻身于世界三大卡车厂家之列,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厂家都有贸易关系。全市与东风汽车公司配套的地方工业企业200余家,东风公司大量的项目布局在这里,这是其它地方比不了。以汽车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优势和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汽车行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等大量的连锁反应会对生产车间、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依托东风公司的国际合作和战略重组,产量的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等给地方建筑业发展带来相应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

2.4 “一城两带”发展战略契机 “一城两带”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简称。打造“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区基础设施人口承载力超过100万人,汽车产能达到百万量级”是十堰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现代化宜居乐业城市的具体目标。其中“城区面积”和“基础设人口承载力”均与建筑业息息相关。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要实现这一目标,城市规模的扩张,人口承载力的加大都将带来大量的山体开挖、住房建设、路桥修建等建筑工程项目。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本身要求物流枢纽建设、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生态建设、旅游建设等相关配套建设跟上,自然对地方建筑业发展带来更多的项目和更高的要求。

2.5 地域特点优势 笔者学院所在的十堰市位于鄂西北,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武当山北麓、汉江南岸,俗称 “九山半水半分田”,城市被山体纵横分割,是一座山城,也是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优势。

早在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省委就提出了要将十堰建成“鄂渝陕豫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十二五开局,市政府就将这一目标提上了历史日程,确定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属性和功能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包括快捷的交通、快速的通讯、良好的环境、方便的服务、合理的布局、有效的带动功能、鲜明的特色、深厚的潜力、应有的规模、强势的开放等。这些指标中交通、环境、布局、规模等均直接关联着建筑行业,换言之,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着十堰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并将给建筑行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地域优势。

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度出发,将十堰建成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之一的中心城市,可以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打通秦岭、巴山形成的天然屏障,消除省市区划形成的行政分割,将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交通、市场、产业、资源等经济要素重新组合,优化配置,使华中与西南、西北三大经济区域融为一体,形成以十堰为核心的中西部经济技术区,进而加速东西经济互动,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实现战略支点的集散效应,以加速我国西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同样给地方建筑业的发展带了新的机遇。

同时,山城的特点造就了城市建设的特殊性,无论是城市本身的交通、环境、布局、规模建设,还是打通秦岭、巴山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无论是建房,还是修路,都需要在开山平地的基础上完成,大量的山地土石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给地方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群发展带来了良好的行业背景优势。

3 建筑工程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学院建筑工程类专业群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建筑行业背景情况,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面向秦巴地区,培养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层面。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湖北省、秦巴地区,服务建筑施工行业(企业),培养掌握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和质量验收专业技能,具备按程序规范施工、注重安全、诚实守信的职业素质,取得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施工员)职业资格证书,能依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和相关法规标准,运用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方法完成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面向湖北省是高职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服务的功能,而面向秦巴地区就是满足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从人才培养规格上看,“能依据建筑工程设计文件和相关法规标准,运用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方法完成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既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要求,也符合行业背景对于高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从课程设置来看,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山城”的特殊地域条件,决定了任何一项建设工程都离不开山体开挖等基础工程,“大型土石方测算”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专业核心课程;另外,不管是城镇化建设,还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都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较高,要求从业人员对工程从前期招投标到土建、安装、装饰工程预算,到竣工决算每一环节都要熟悉和了解,因此这一系列课程同样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课程;服务园林城市建设需要,专业也开设了《市政园林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等。通过这些带有地方特色的针对性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毕业生入职后能够零距离上岗,成为一个较为合格的职业人,能够承担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具体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为更好发挥地方行业企业背景优势,笔者所在建筑工程系还适时引入地方5“A”级造价企业、建筑设计院、建筑工程检测公司等优质企业,通过引企入系,系企双方实现了人力、设备等资源共享,共同建设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工作,对学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同时,学院专业化师资队伍通过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方式为企业生产经营带去了更多的便利,高质量的毕业生服务入系企业也为地方建筑类产业发展贡献了力量。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类专业群每年都开展专业调研工作,根据调研情况,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等,近年来,为十堰市建筑类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总之,从地方行业企业背景入手,分析其特点和优势,以此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序化课程内容,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地方高职对接产业、服务行业的基本职能和方式。同时,专业结构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规格改变也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因此,主动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对接,充分利用区域产业背景优势,合理定位专业人才目标,使之与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对于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爱萍.“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下的“柔性”教学改革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40.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6篇

研究动画场景中传统建筑元素的表现效果,旨在探讨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元素的方法;采用眼动分析的方法记录动画场景中各兴趣域内的眼动指标,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其中的规律,并针对实验图片中建筑形体的特征总结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元素的方法;结果表明:观者的主要视觉资源花费在动画主角上,在建筑背景上花费的资源约占五分之一;动画场景中建筑形体的空间距离、层次关系、表现形式都会影响观者的认知;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元素应重点表现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与层次关系,应注重传统建筑元素的再创造,关键是意境的营造,同时建筑元素的选择应根据动画内容的需要进行。

关键词:传统建筑;动画场景;眼动实验;设计方法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动画创作开始面临巨大的挑战,提倡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本土化,使中国动画创作尽快走出低迷困境,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是新一代动画工作者的使命[1]。围绕此目标,国内学者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4]。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一直都是动画设计师灵感的源泉,甚至国外很多动画片设计也积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取得了很大成功。例如,2008年6月在我国上映的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就成为内地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动画作品,并获得我国观众的一致好评。究其原因,除了影片中优秀的3D技术令国人叹为观止之外,设计者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娴熟运用也是其得到中国受众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5]。

1传统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艺术在动画设计创作中的应用逐步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徐玉琼[1]倡导中国动画创作者应该对传统文化、民间美学情有独钟;孙珊珊[6]探讨了动画创作中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二次创新;丁威[7]分析了京剧道具对动画场景设计的影响;陈晓俊[8]则认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样式,如国画、水墨画、京剧、昆曲、民乐、剪纸、皮影等,为国产动画片设计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语料库”。但上述研究成果基本都是从宏观角度对国产动画创作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或者就应用传统文化的某一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与策略,因此虽然它们都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但却几乎不能直接用于指导国产动画的创作实践。因此,在理论研究中应将研究对象具体化,研究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其在创作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动画场景的类型与风格的变化深受民族、时代、地域、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传统建筑艺术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使用,既可给本国的观众以亲切感,也可以起到弘扬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围绕传统建筑文化在动画场景设计中应用的专门研究。此后,传统建筑作为动画片场景设计中的重要造型元素,其身影无论在何种题材的动画片中均频频出现。如在动画片《千与千寻》(2001)中就出现了大量传统建筑的元素,主要为日式和欧式两种,在各场景中单独或同时出现,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9]。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陆丹、熊琨[10]研究了明代岭南建筑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吴剑[11]提出了水墨动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建筑;而田瀚[12]则分析了传统建筑元素在TV版动画片场景设计的应用问题。上述研究对传统建筑艺术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由此得出传统建筑艺术对动画场景设计的两层含义:传统建筑艺术对本土化动画(特别是动画场景设计)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中国动画民族化、本土化的重要途径;应用传统建筑艺术进行动画场景设计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是可行的,也是未来动画场景设计的发展方向。但上述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研究成果及解决方案多是一些策略性的政策或建议,难以在设计实践中推广应用。为了克服这一不足,本文以运用传统建筑元素的动画场景设计为例,利用眼动分析的实验手段,并采用定量的方法分析其表现效果,从而提出运用传统建筑元素的动画场景设计方法。

2动画场景中传统建筑表现效果的眼动实验

眼动记录(Eye-tracing,视线追踪)技术是一种直接的无创测量技术,能连续记录被试的眼动数据,从而实现对被试心理认知过程的测量,能较为精确地揭示人的心理活动[13]。因此,可以利用眼动仪记录和测量观众在观看动画片时的眼动特征,利用其记录的注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等眼动指标较为客观地衡量受众的认知状况。

2.1实验设计

为了衡量动画场景中传统建筑元素的表现效果,采用眼动分析的方法对受众观看特定动画场景时的眼动特征进行记录。从当前较为流行动画片中挑取10幅包含传统建筑元素的动画场景静态画面,保存为图片格式编辑到眼动实验程序中。实验时这些图片随机出现,每幅图片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7s时间,记录在该时间段内受众的眼动特性。实验对象为54名在校学生,平均年龄为20岁,采用简便抽样的方式邀请学生参与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要求所有被试在实验中不得佩戴有色隐形眼镜,并要求所有被试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采用EyelinkⅡ眼动仪及EyelinkDataViewer眼动数据分析软件。EyelinkⅡ眼动仪采用红外线摄录机记录被试观看屏幕时的眼动数据,采样频率为500Hz,实时记录被试观看时(双眼或单眼)的视线移动、视线停留等数据。

2.2实验结果

兴趣域(AreaofInterest,简称AOI)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将被试所看到的屏幕区域进行人为的划分,兴趣域的划分可以在编辑实验时(进行实验之前)进行,也可以在实验之后进行。本实验中被试在屏幕观看不同的动画场景,因此划分3个兴趣域:主角、道具和建筑背景。如图1所示,熊猫阿波为主角(AOI1),手推车为道具(AOI2),其他为建筑背景(AOI3)。在划分了兴趣域后,就可以分别统计被试在每个兴趣域内的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等指标。将被试前后两次注视点用带箭头的直线连接,可以得到被试观看时的视线扫描轨迹(ScanPath)。每个小圆圈即为被试的每个注视点,旁边的数字代表其注视时间(FixationDuration),箭头代表视线轨迹。在EyelinkDataViewer眼动数据分析软件中,注视点的位置及平均注视时间可用热区图(FixationMap)进行可视化的表达,如图3就表现了所有被试在观看该场景时的热区分布情况,热区的分布代表了注视点的位置,热区的颜色则代表注视时间的长短,右方的彩条标出了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注视时间(颜色越深代表注视时间越长)。实验结果表明:被试的注视点主要分布在主角(尤其是主角的面部)上,其次是主角所使用的道具,分布在建筑背景上的注视点最少。被试花费在动画主角上的视觉资源(注视时间与注视次数)约占到50%,花费在建筑背景上的视觉资源大于20%,同时比花费在道具上的视觉资源稍少。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对于动画片的设计创作来说,内容(主角)应该是设计的重点所在,但场景设计对内容仍然有较强的辅助与渲染作用。

3动画场景中运用传统建筑元素的设计方法

在分析了动画场景中传统建筑元素的表现效果及观者在整个动画场景中的视觉资源分布情况后,需根据眼动实验中所选用场景中建筑元素的表现方式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元素的方法,以指导今后的动画场景设计。

3.1表现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与层次关系

观者对动画场景的注意有主次之分,因此动画场景设计中建筑元素的处理也应有相应的重点所在。眼动实验表明观者花费在建筑背景上的视觉资源约占总体的五分之一,同时在近距离建筑形体上的注视点比远距离建筑形体上的多,而且观者视线的扫描轨迹也是从主角(近距离)开始向远端跳跃(图2)。因此,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元素时应注意建筑形体本身的结构特点,形成远近搭配的层次关系。在近距离的建筑形体上可表现一些传统建筑的结构细节,如斗拱、飞檐等,色彩也可以进行有意的搭配,丰富的结构细节有利于传统建筑样式的表达,而且能够被观者所注意到。而在远距离的建筑形体上则可以表现得较为粗略,概括性的勾勒传统建筑的样式即可,但应做到与近距离建筑形体的统一。同时,应善于利用光影来表达传统建筑元素的层次关系,上述近距离与远距离的建筑形体是相对而言的,用光影的表现可以调和建筑形体的远近相对关系。尽管主角右边的建筑形体设计也有很多细节,甚至设计了传统建筑中窗户的装饰细节,也表现了屋顶上飞檐的细节,但是却很少有被试的视点在该区域停留。也就是说,如果不注意建筑形体的结构关系、层次关系,再多的细节设计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3.2传统建筑元素的再创造,关键是意境的营造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徽派建筑、江南民居、岭南建筑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可以成为传统建筑的代表。尽管各类建筑在样式、材质、体量和布局特点上都有其固定的组合和性格,但在动画场景设计中加以运用时却可以不必局限于某一种建筑特征的表达,不必追求某种建筑的纯粹风格,可以在多种建筑流派风格中进行取舍、融合与再创造,其关键是在传统风格、民族特色、新奇感和艺术美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共同营造一个我国传统建筑的意境。在进行传统建筑元素的再创造时,不必拘泥于严谨的造型样式,而应追求动画场景在整体上的协调,特别是在不同场景的过渡时,应注意场景之间的布局及其对整体构图的影响,避免刻板的分量均等。

3.3场景中的传统建筑元素应根据动画内容进行选择

观者在观看动画片时其主要的视觉资源花费在代表动画内容与剧情的主角上,而动画场景设计也不是简单的背景描绘,而是为内容情节服务的,为剧情的发展起到辅助与强化的作用。因此,场景设计中对建筑元素的选择应根据剧情与内容进行,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选择相应的传统建筑元素,为主角性格的塑造、剧情内容的渲染发挥积极作用。如《功夫熊猫》的场景设计中就大量选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更好地渲染了“熊猫”这一极具中国化意义的符号,获得了中国观众的广泛认可。

4结论

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运用我国传统建筑元素不但有利于动画片的创新设计,而且有利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播。本文对动画场景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的表现形式与效果进行了眼动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动画场景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元素的方法,提出了若干设计建议。在本次实验中采用动画片中的静态图片作为实验材料,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从以下两方面对本研究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一是合理选择能代表不同建筑风格样式的动画场景图片,在不同的建筑风格动画场景之间做对比研究,尝试研究不同建筑风格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效果区别;二是在采用静态场景图片的基础上,以动画片段为材料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将剧情这一要素也考虑在内,进一步研究动画场景与内容创新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徐玉琼.论民族传统艺术元素在中国动画创作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10):69-70XUYQ.StudyontheApplicationofTraditionalArtElementsintheDesignofChineseAnimation[J].Beauty&Times,2008(10):69-70

[2]李亮.对中国动画发展现状的点滴思考[J].文学界(理论版),2011(2):205-206LIL.Reflactionon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eseAnimationDevelopment[J].Literatures,2011(2):205-206

[3]王笑一.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1(6):105-107WANGXY.StudyontheProblemsandSolutionsintheDevelopmentofChineseAnimationIndustry[J].JournalofBohai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Edition,2011(6):205-206

[4]胡佳.浅谈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与前景[J].艺术研究,2009(2):40-41HUJ.DiscussionontheDevelopmentandProspectofChineseAnimation[J].ArtResearch,2009(2):40-41

[5]殷俊,贺艳.美国动画片缘何在中国受欢迎?———对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的符号学与传播学解读[J].装饰,2008(12):98-99YINJ,HEY.WhyisAmericanCartoonMoviesPopularinChina?———InterprettheSemioticsandCommunicationofKungFuPanda[J].Ornament,2008(12):98-99

[6]孙珊珊.谈动画创作中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创新[J].美术大观,2007(3):68-69SUNSS.TheApplicationandCreationofTraditionalCultureinAnimationDesign[J].ArtPanorama,2007(3):68-69

[7]丁威.论京剧道具对动画场景设计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0(6):139-140DINGW.StudyontheInfluenceofOperaPropsintheDesignofAnimationScenes[J].NewsWorld,2010(6):139-140

[8]陈晓俊.浅谈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美术风格[J].电影文学,2007(10):60-61CHENXJ.StudyontheNationalArtStyleofDomesticAnimation[J].Filmliterature,2007(10):60-61

[9]田瀚.浅谈动画场景设计中传统建筑风格的杂糅[J].电影评介,2010(1):58-59TIANH.StudyontheBlendsofTraditionalArchitecturalStyleintheDesignofAnimationScenes[J].MovieReview,2010(1):58-59

[10]陆丹,熊琨.关于明代岭南建筑在动漫设计上的研究与应用[J].美与时代(中),2012(6):73-74LUD,XIONGK.ResearchandApplicationofLingnanArchitectureofMingDynastyinAnimationDesign[J].Beauty&Times,2012(6):73-74

[11]吴剑.以水墨动画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建筑[J].现代装饰,2013(4):127WUJ.ChineseInkandWashCartoonAreUsedtoDescribeTraditionalArchitecture[J].ModernDecoration,2013(4):127

[12]田瀚.浅谈TV版动画场景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12):132-1330TIANH.StudyontheApplicationofTraditionalArchitectureElementsintheDesignofAnimationTVScenes[J].MarketWeekly(DisquisitionEdition),2008(12):132-133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7篇

Abstract: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The adjustment of the height of the Partial building coupled with clever building design can often create a more vivid urban landscape node。This article, taking the Lvchuang green building as an example, tries to analyze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urban landscape and to mod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height limit ,and introduces the achieved good results.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院受业主北京绿创环保集团委托对北京绿创节能环保示范基地及基地中即将新建的节能环保大厦进行了城市环境设计和建筑方案设计.在我院孙宗列总建筑师的带领下,通过对本地块街区环境及甲方需求的深入探讨,出于最终形成较为完美设计方案的考虑,方案的建筑高度比规划30米限高高出5米.为了阐述规划限高提高5米的必要性,本人从设计者角度做出较为客观的分析论述.

一、项目背景简述

业主北京绿创环保集团是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注册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占地85亩的“绿创环保工业园”是国内大型的综合环保设备生产和研发基地,部级技术工程中心。 依据北京绿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发展需要,同时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总体规划目标定位,公司拟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内开发建设“北京绿创节能环保孵化示范基地”,该项目已通过昌平区发改委批准立项。本项目用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振兴路28号,昌平新城2-8街区0208-70地块,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内,西侧为的康得工业园,北临振兴路,东临昌盛路;总用地面积5.64公顷,原有厂房建筑面积19065.07平方米,综合楼5632.11平方米。即将新建的绿创节能环保大厦作为集团自用及科研研发使用。建筑面积约29153平方米。根据2008年11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规划意见书》对本工程的用地规划要求、建设规划要求、绿化环境规划要求、交通规划要求、市政设施规划要求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建筑高度控制指标为30米。

二、从城市景观角度提出北京绿创节能环保示范基地设计的原则

为了最大限度形成建筑对周围景观有利影响,设计方案从城市景观角度确定了对北京绿创节能环保示范基地设计的以下原则:

1、消除新建建筑对街道的挤压感、降低沿街檐口高度、局部有限提高建筑背街一侧高度的原则

首先,新建筑沿街长度约为91米,《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规划意见书》对本建筑要求的高度控制指标为30米,而如果以沿街30米高度的建筑体量势必对振兴路及道路两侧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挤压感,另一方面会与建筑高度均小于20米振兴路两侧建筑产生不协调感。为了消除以上感觉,我院拟将新建筑的临街檐口高度降为23米以下使其与周围建筑取得沿街高度上的平衡,并将退红线距离设定为10米以上来使得新建筑与街道北侧住宅的距离达到了46米,大于1.7倍的檐口高度(约39米),争取到最宽阔的街区宽度与最为优化的街区比例。但是在对于街区环境完成以上贡献同时也对自身的使用功能造成了不利影响。由于建筑高度30米的设定,使得降低沿街檐口高度并增大退红线距离的新建筑根本无法达到原规划设定的容积率及业主需求的建筑面积,虽经过各种尝试,也只能通过挤压建筑内部各层使用空间的高度、取消应有的内部中庭及开敞空间等手段来达到面积需求;这就造成了该大厦内部空间高度无法满足应有的使用、审美、优化环境等诸多功能要求,室内环境质量的下降同时也影响了室内外环境的良好相互沟通,绿色环保大厦的品质在此也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我院提出了将建筑高度在以“消除新建建筑对街道的挤压感、降低沿街檐口高度、局部有限提高建筑高度”的原则下将离街道较远的南侧局部提高了5米,由原30米提高到了35米的设想,并使大厦屋面通过平滑曲面形成后退,避开了呆板的退台手法,形成了完整的建筑形象,既优化了街区景观又满足了业主需求。

2、提升企业及街区品质的原则

绿创节能环保产业孵化示范园将建设成部级的示范园,节能环保大厦将成为孵化示范园的标志性建筑,该街区拥有适度的空间与新建筑拥有较为优雅、大气的外观造型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该街区的整体品质。3、优化城市景观结构的原则绿创环保大厦用地紧邻振兴路,西侧为较为平板的康得工业园,北侧的居民小区为清一色的六层住宅,其周边整个街区(振兴路)环境较为平淡,通过优化街区景观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该区域的城市空间形象。

4、提升土地价值的原则

绿创大厦主要为北京绿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和集团各分公司办公场所,在我院为新建筑设计的建筑内部空间中,地上主要为对外研发和内部研发两部分功能及其附属空间;柱网采用12mX9m大进深的形式以满足灵活、便捷与高效工作性需要;中间跨7.75m,集中布置竖向交通、通风天井及卫生间等公共设施。建筑首层东西两侧分设内部和对外主入口以及入口门厅,并分别设置竖向交通满足地上研发功能使用;东南侧布置五层通高共享空间兼顾交通以及展示功能,并结合南侧科技公司生产车间屋面改造形成丰富的内部景观。以上内涵丰富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如五层通高的景观共享空间),不仅为建筑内部争取到良好的空间品质,也形成了有效的室内外景观环境的交流,对街区环境作出贡献。但以上设计是建立在合理的内部空间高度基础之上,并与“消除新建建筑对街道的挤压感、降低沿街檐口高度、局部有限提高建筑高度”为原则的街区景观设计理念巧妙的融合,争取以此来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使其能在优化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为业主服务。

5、建设可持续社区的原则绿创环保示范基地及新建大厦经过内外空间优化设计后无论从建筑自身造型、对街区环境的贡献以及内部使用空间的质量都有了质的提升。希望能通过规划调整,建设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外空间环境,提升该地区空间品质和环境质量,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

从城市设计角度进行规划调整的可行性研究:

本城市景观设计涉及到建筑控制高度的调整,以下就其可行性进行探讨:

1、建筑控制高度调整的可行性:

参考《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要求:·旧城区以外地区部分建筑高度可以通过城市景观分析和其他方面的分析论证,进行适当调整。·根据城市重点功能区的建设特点,通过分析论证调整建筑高度,可以适当突出地区标志性建筑,体现时代精神。·根据视线景观分析,调整城市快速路及其联络线、城市干道两侧及上述道路交叉路口地段的建筑高度,以创造丰富的城市空间形象。由于本项目处于振兴路沿街地段,根据“控规”高度控制原则,绿创环保大厦具有调整高度的可行性。

2、对建筑控制高度调整的分析:1) 绿创环保大厦用地紧邻振兴路,西侧为较为平板的康得工业园,北侧的居民小区为均为六层住宅,其周边整个街区(振兴路)环境较为平淡,且建筑造型均为清一色的“方盒子”.由于绿创环保大厦自身高度已经高于周边建筑,所以从振兴路东、西两侧的十字路口望去,大厦必将成为展现在振兴路南侧的主要建筑景观;其造型是否合理,外轮括线是否完整以及是否能够通过对自身完美的造型引领整个街区环境发展已超过建筑高度是否限定为30米而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议题。绿创环保大厦使用平滑后退的曲面屋面,巧妙的沿振兴路展现了建筑与众不同的第五立面(形成弧形曲面屋面及在曲面屋面上进行了较为生动的质感及形体刻化),有效丰富了街区景观;并在建筑侧面顶部形成了一条完整、优雅的天际线,从东、西两侧的十字路口望去,即可形成此条路上的景观节点。同时,建筑临街一侧檐口高度不变、将南侧建筑高度有限提高的设想使建筑提高部分居于离振兴路较远一侧,不会对振兴路产生压迫感。

振兴路街景立面分析图

昌盛路街景立面分析图

2) 本地区不属于有特殊高度要求的城市区域,亦不处于城市重要的通风走廊、文物保护建控范围,历史文化保护区,重要对景的背景范围,微波辐射范围等区域内。 3) 由于地块北侧为现状住宅,应避免对其遮挡。采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认可的清华日

照分析软件对新建建筑物对周边住宅的日照影响进行分析,均可满足按北侧建筑大寒日二小时以上的满窗日照,冬至日一小时以上的满窗日照的要求。

4)绿创环保大厦作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总部,对建筑品质要求很高,将其建筑高度局部进行有限提高,无论与空间关系上还是城市景观上,都会产生和谐的、统一的效果。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第8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中国旅游文化,教学改革,实践途径

引言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指导精神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应不断探索适用于市场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培养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本着终身教育的原则,让学生不仅在学校接受教育,而且在职场上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在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领会其精神,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所做的尝试进行探讨。

高职旅游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造就所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旅游文化》是旅游专业重点专业课程之一。因此,《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质量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旅游人才的质量。

一、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的中国旅游文化课主要是介绍各地山水、各历史时期的一些文化遗迹、风俗、民俗、民间艺术等内容,仅停留在介绍层面上,很少从深层次产生的原因、原理上上去探究,没有深挖其内涵,这样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以及影响学生发挥其潜质与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学理念不明确。《中国旅游文化》课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了历史、建筑、文学、宗教、艺术等,即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以及创造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先明确这一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才能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去《中国旅游文化》一直被认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其科学依据。但是针对不同专业又要有区别得对待,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导游与旅行社方向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实践能力中,中国旅游文化对其专业理论指导的作用非常明显和必要。因此,笔者在针对导游与旅行社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技能课。

二、教学改革实践的总体思路与实践途径

(一)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学时数

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明确课程定位,将《中国旅游文化》作为专业技能课,从整体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训学习学时数,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转换能力。以前《中国旅游文化》总学时数为54,其中实训学时数为18,现调整实训实时数为27。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八大实训项目(如图所示),实训项目明确,针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位准确,针对各章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

实训项目

实训基本内容

本实训涉及以下具体的知识点

实训要求

实训项目一:黄鹤楼(建筑文化专题1)

1、整理黄鹤棂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1、黄鹤楼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黄鹤楼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黄鹤楼建筑特征;

4、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

5、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二: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文化专题2)

1、整理课前查找备用的有关资料;

2、结合所学中国建筑文化知识,分析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分析总结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1、中国民居的主要建筑类型;

2、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三:苏州古典园林例证分析---拙政园(园林文化专题)

1、介绍中国园林的分类法;

2、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巧;

3、分析了解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

1、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分类;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3、私家园林、江南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探析。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四:茶文化专题

(茶艺实证)  

1、对课前查找备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能运用所学茶文化基本知识;

2、熟悉茶的主要分类,中国主要名茶的特点;

3、介绍一种名茶的茶艺;

4、分析总结茶文化之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茶的主要分类;

2、中国名茶的特点(茶品)举例;

3、一种茶艺具体演示程序;

4、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学习、了解一种茶艺

2、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五:中国酒文化专题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中国名酒品鉴举例。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酒趣、酒器、酒德、酒礼、酒楼、酒旗、酒联、酒令、酒诗);

4、中国名酒鉴赏知识

1、分析总结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个人独立完成实训报告。(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六:民俗文化专题

1、端午节习俗由来简要介绍;

2、举例分析民间端午习俗的文化内涵;

3、寻找主要端午活动,举例分析主要活动内容;

4、演示并介绍:整理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图片、音乐所制作的小组或个人课件。

1、民俗文化的概念及主要分类;

2、端午习俗由来与主要民俗表现;

3、分析了解主要端午活动内容重点:旅游地端午民俗文化特点)。

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七:旅游文学艺术专题

利用课件介绍你熟悉的(例如你家乡的)旅游文学艺术:

1、历代描写你家乡(或其某一景观)的诗词、游记文、旅游散文、传说轶闻、名胜楹联等;

2、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书画、雕塑、戏曲等

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八:中国宗教建筑赏析——武当山(宗教文化专题)

1、整理武当山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武当山建筑特征、宗教文化内涵

1、武当山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武当山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武当山建筑特征;

4、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