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妇产科高质量发展

妇产科高质量发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7 16:14:06

妇产科高质量发展

妇产科高质量发展第1篇

资料与方法

2001~2011年凡在我市居住的所有妇女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死于各种死因(除意外死亡)的均为监测对象,包括计划外的孕产妇。

监测方法:通过全市三级保健网及各助产机构监测员上报孕产妇死亡病例,市妇幼保健所对每例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死亡报告卡,每年由市围产保健协作组对死亡病例逐例评审,明确死因及死亡影响因素,严格资料核实和质量控制。

结 果

2001~2011年本溪市孕产妇死亡情况,见表1。

2001~2011年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见图2。

孕产妇死亡原因:在28例孕产妇死亡中,直接产科原因造成死亡19例(67.86%);间接产科原因造成死亡11例(39.26%)。死亡顺位前5位依次为羊水栓塞7例(25.00%),妊高征5例(17.86%),肺栓塞3例(10.71%),产科出血3例(10.71%),宫外孕2例(7.14%)。

2001~2011年死亡孕产妇孕期保健情况,见表2。

评审结果:在28例孕产妇死亡中,属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16例(46.29%),属不可以避免死亡10例(35.71%)。

讨 论

孕产妇死亡率:2001~2006年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到2006~2011年后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呈持平阶段,以此说明,在我市目前的社会、经济以及卫生发展的状况下,必须寻找妇幼保健新的突破点,才能够实现孕产妇死亡率的继续下降。

孕产妇死因分析:羊水栓塞、妊高征、产科出血居前3位,仍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死因。这与对高危孕妇的筛查水平、高危孕妇的转诊、急救及产科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重视产科羊水栓塞、产科出血,提高产科质量的同时,应进一步做好围产保健工作,加强高危妊娠的筛查和分级管理,提高产科人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必要措施[2]。

孕产妇接受保健服务分析:除2例宫外孕外,在26例孕产妇死亡中,产前检查5次及以上13例(50.00%),1~4次8例(30.77%),未行产前检查5例(19.23%)。因此,抓好围产期保健管理和加强孕期教育,对控制孕产妇死亡会起到积极作用。

从评审结果分析,可以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18例(64.29%),这说明我市要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还有很大的潜力。

干预措施:①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强化产时保健,支持和保护自然分娩,减少产程中不必要的干预措施,确保安全分娩;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剖宫产率,防止出现医源性羊水栓塞及肺栓塞,使广大孕产妇能够平等享有安全、有效、规范、便捷的孕产期保健服务。②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和助产人员技能培训,严格执行技术服务规范和标准;推广新知识、新技术,全面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内科、外科相关学科学习,提高对疾病的早期识别能力,提高综合救治能,提高抢救水平及应急能力。③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利用广播、电视、孕妇学校等多种形式开展孕前期、孕期、产期、产褥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成员的自我保健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就诊,而不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④高危妊娠识别和规范管理:注重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提高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防治质量,落实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提高高危孕产妇筛查面积和筛查水平,是今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妇产科高质量发展第2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现状;展望;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74-02

妇产科护理学是整体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门学科,是诊断与处理妇女各阶段现存与潜在的问题。其范围主要为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伴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及高质量的服务[1]。在临床实践当中,有关的医务人员需掌握妇产科护理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熟练运用护理程序,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健康的服务。而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具备高责任、高风险等特点,且服务的对象是女性,尤其是孕产妇的患者,护理工作涉及两个人安危,通常病情复杂且变化快,还极易引发安全隐患,大大增加护理工作的风险和难度,因此对于护理技能要求比较高。本文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首先分析妇产科护理的现状,然后提出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有关对策,最后简单地对妇产科护理进行展望。

1 妇产科护理的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妇产科护理的现状。第一,行业的因素。虽然我国的医疗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尤其突出的是医患关系的紧张。有的妇产科患者过高期望护理,且自身对护理工作了解模糊,同时由于妇产科关系到新生儿护理,而[2]新生儿时刻牵动着家属神经,即便是正常生理变化也会使得家属过分担忧,进而情绪极易失控,从而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很大。另外,妇产科医生的手术多且工作量大,和患者沟通时间少,一旦查房时不及时处理问题,就难以使患者满意。尤其是有的患者会将不满意加在护理人员的身上。还有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普遍较少,但工作量很大等。上述诸多的行业因素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极大,极易发生患者不满意的现象,甚至会给新生儿或孕妇带来很多安全隐患。第二,护理人员的因素。护理人员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其一,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较低。近些年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都投入到护理行业,因此难免会出现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由于妇产科的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和操作流程不够熟练、专业知识匮乏、协调能力差及经验不足等诸多原因,极易产生潜在的一些技术风险。其二,护理人员服务观念比较落后。有的护理人员未及时转变服务观念,且仪表、语言和行为不够规范,造成对患者的态度极其生硬,不够热心、细致地解释患者提出要求,同时和患者的沟通较少,缺乏有效的交流技巧,这样大大增加患者心理的负担,极易引发误会。其三,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第三,孕产妇的自身因素。由于孕产妇本身具有病情复杂、危险性高等特点,因此在医护技术方面要求比较高。而有的患者不认真遵守医嘱或者是根本不遵守医嘱,有的患者无意或者有意地隐瞒疾病史和孕产史等,还有患者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反复强调的相关注意事项。比如:宫外孕的患者擅自出院,未婚先孕的患者为了保护隐私不按时地住院,检查时患者擅自地离开观察室,打点滴时未经医生许可自行改变液体的滴速或者更改口服的药量等等,上述诸多的患者因素直接影响病区管理,进而大大增加患者的风险。第四,环境设施、药品设备等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抢救的药品不够全面及效果不佳、药物不当使用、氧气不足、吸痰器管件的软硬系统不均匀、喉镜灯不够亮等药品及设备诸多问题,使得在妇产科抢救时导致烟雾治疗,从而引发纠纷。又如,妇产科的病房区域的地面湿滑,无提示的标志,极易造成患者及家属摔倒;病房和厕所内没有设置扶手,设备不够齐全,一旦发生突发性的事件,就大大增加意外风险性。

2 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的有关对策

针对上述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有关对策主要包括:第一,提高医院的有关硬件设施。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的种类也比较多,因此医院为提高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需不断提高更新自身医疗设备,进而确保孕产妇安全性。有关的医护人员既要对硬件设施的性能和操作熟练掌握,又要在每次使用医疗器械前认真检查,确保其能正常使用,还要定期排查故障、维修和报损等。另外,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发生意外,最终确保在住院期间孕产妇的安全性。第二,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素质。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有关的培训教育,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及护理能力。妇产科的医护人员既要对常用药品使用方式和药理熟练掌握,防止因理论知识的欠缺引发意外事故,[3]又要熟练掌握妇产科专科的操作技能,比如监护胎心、检查阴道、接产技术、婴儿沐浴等。第三,有效地克服孕产妇患者的心理障碍。在怀孕及生产期间产妇会出现很多情绪方面的障碍,因此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医护人员要和孕产妇及时信息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孕产妇心理的变化,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选择恰当的方式给予加倍的理解和关心,有效地减少患者心理障碍。其次是家属和患者本人要尽量避免心理障碍发生的可能性,然后是提前安排好婴儿。

3 妇产科护理的展望―实施人性化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以及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护理。因此妇产科护理发展要倾向于人性化的护理。妇产科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因护理人员和患者接触较频繁,因此护理人员需采用有效的沟通护理方式。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侧重于语言交流,有利于医护人员与患者达成共识,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护理新模式培训工作。其一,利用看录像和讨论学习的方法,对妇产科全部护士开展护理模式的培训,包括服务行为、服务语言、服务流程、服务环境和服务品牌,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其二,定期安排有关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礼仪的学习培训,其重点培训的内容包括:[4]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服务心理的指导、礼仪与服务形体等。完成培训后,要及时、直接地将培训内容传授给全部护士,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的标准。第三,在妇产科术前和术后要加强人性化护理。第四,创造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对于患者来说,好的护理环境是特别重要的。有时病房布置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心理,进而直接影响患者治疗的效果。因此一个舒适、温馨、轻松的病房环境能够提供一个好的服务环境,使得患者能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确保护患关系的和谐性。第五,在护理工作中,有关护理人员要注重人文方面的关怀。人性化的服务涉及方面包括很多,例如:在入院后给患者发放医患的联系卡,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进行功能检查,产后给产妇及时送一杯热糖水,还有产后护理人员用轮椅将母婴送到房间等等,全方面、全方位地给患者提高优质、便捷、安全的服务。

4 结束语

护理是以“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为目标的专业。护理人员需要把护理理论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渗透于具体护理行为中。在考虑具体护理对象时,从其个体需要出发,提供最佳护理,护理理论来源于护理实践并将指导护理实践。从多角度认识妇产科护理,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应用护理理论指导妇产科护理实践的前景是创新的,独立的,灿烂辉煌的。与世界妇产科护理接轨,从国情出发,以妇产科护理独立而日趋完善的护理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临床实践经验及相关技能,全面深入了解患者,对患者进行灵活的,具有创新性的,确实有效的,更能促进病人康复的护理,将是妇产科护士应具备的良好素质。 总之,做好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确保患者护理的安全性,是妇产科每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因此要认真学习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管理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有效地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妇产科护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妇产科护理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琼.论妇产科护理[J].临床护理,2011,9(13):149-150.

[2] 杨亚兰,韩惠玲,张艳红.妇产科护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5):61-62

妇产科高质量发展第3篇

一、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

强化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孕产妇和儿童安全管理,落实个人防护和精准防控。推行以微信公众号、APP等“互联网+”载体加强孕产妇和儿童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妇幼重点人群主动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按照《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体系和规范运行的通知》和市卫健委要求,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持续规范建设和管理发热诊室,要全面落实院感防控“一把手”负责制,强化院感防控管理,建立健全感染防控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开展质量控制和风险排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全县助产机构疫情防控保障机制,严格按照《肺炎疫情应急助产预案》抓好各项工作。持续落实隔离观察孕产妇动态台账管理,做好疑似、确诊或无症状感染孕产妇及所生新生儿肺炎疫情监测。

二、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一)持续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助产机构管理,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提高孕产妇管理系统性和安全性。规范发放使用《母子健康手册》,提高早孕建册率。加强妊娠风险“五色”动态评估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及转诊随访制度,确保“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确保2021年全县孕产妇死亡人数为0,婴儿死亡率≦5.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0‰。

(二)加强急危重症救治。县母婴安全管理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各助产机构要优化院内应急救治预案和流程,完善救治、会诊、转诊机制,开展产科专业技能培训,适时开展院内危重症孕产妇应急演练,县妇计中心牵头组织开展县级危重症孕产妇应急演练,全年不少于一次,各助产机构每季度组织一次危重症孕产妇应急演练。县级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县医院、县妇计中心)及新生儿(县医院)救治中心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24小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会诊、转诊畅通,救治及时,积极参加省市培训,提升能力建设。

(三)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和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县妇计中心参照省市方案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县级孕产妇和儿童死亡评审,推动孕产妇和儿童危重症评审工作开展,不断加强产科质量建设,杜绝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案例发生。

(四)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防治工作,各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逢妇必问”、“逢孕必检”、“逢阳必阻”的工作机制。全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要控制在3%以下,育龄妇女孕情监测率在70%以上。

(五)加强县域内产科、新生儿科队伍建设,多途径开展培训。各助产机构适时组织开展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和母婴保健等培训,积极引进推广产儿科适宜技术,不断改进产科助产技术、新生儿窒息救治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产儿科服务能力。

(六)强化孕产期保健、助产技术、儿童保健等围孕期质量管理,推进孕期营养门诊等产科亚专科建设。继续开展新生儿期、孕产期、更年期等保健特色专科建设。

三、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一)县妇计中心作为我县唯一的产前筛查机构,承担县产筛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要牵头做好全县产前筛查管理工作,全县产前筛查率要达到80%以上。加强对各定点采血机构的技术指导、督导管理。各产前筛查、采血机构要强化出生缺陷防治人才队伍建设,依法、规范开展产前筛查技术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婚检、孕检、产筛、新筛、听筛等筛查项目,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今年,全县自愿免费婚检率要达到86%以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要达到99%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要达到90%以上。有序开展农村妇女增补叶酸,为准备怀孕和孕早期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叶酸服用率要达到95%以上。

(三)各医疗机构要多形式、多方法、多渠道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出生缺陷防治科普知识和惠民政策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作用,在春节、“五一”、“十一”、“出生缺陷防治日”等节假日形成宣传高潮。积极推进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防治服务,增加群众获得感,降低出生缺陷发生。

四、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一)规范开展0-6岁儿童系统管理,落实早产儿、高危儿管理和0-6岁儿童眼保健、视力检查工作。

(二)巩固爱婴医院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强爱婴医院内涵建设,全面落实母乳喂养各项措施,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4月到8月全县开展新一轮的爱婴医院申报和复核工作,各评审单位要按照《爱婴医院标准(2014版)》、国家《爱婴医院复核方案》、《爱婴医院复核方案》要求,对照标准开展爱婴医院复核工作,强化对妇幼健康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让妇幼健康人员掌握爱婴医院标准和母乳喂养知识技能,提高母乳喂养咨询和指导水平。通过复核评审,进一步提高产科、儿科服务质量,有效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三)开展儿童早期发展优质服务基地建设。县妇计中心要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建设引领作用,力争于2021年创建省级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

(四)加强队伍建设,指定由县妇计中心做好对全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分级分层培训。

五、推动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一)县妇计中心要加强全县避孕药具的管理,推动落实基本避孕服务,提高避孕药具发放可及性和便捷性,加强避孕药具发放管理及不良反应监测。基本避孕药具发放机构比例达100%,区域基本避孕手术服务率逐步提高。

(二)继续实施全县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完成宫颈癌筛查1500例、乳腺癌筛查1300例。宫颈癌早诊率达到90%以上,乳腺癌早诊率达到70%以上,对检查异常/可疑病例的随访管理率达到95%以上。强化农村妇女筛查项目质量管理,提高筛查质量和效率,提高妇女“两癌”检查早诊、早治率。

(三)结合生育服务全程广泛开展生殖健康和避孕节育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生殖健康意识,减少非意愿妊娠。保护生育能力和身心健康。

六、加强妇幼健康行业监管与作风建设

(一)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妇幼健康行业重点技术、重点领域、新业态的风险排查和防范,严防系统性风险。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综合监管,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安全。加强妇幼健康行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塑造行业良好形象。

(二)认真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落实助产医疗机构出生医学证明首签制度,强化出生医学证明签发、补发、空白证件管理、废证管理、档案管理、印章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风险防控,严禁在空白《出生医学证明》上盖章,严格全方位、全过程监管,杜绝不良事件发生。出生医学证明废证率要低于1%,无空白证件遗失。县妇计中心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监督管理,探索推进孕产妇住院分娩实人实名认证,按照上级要求推动落实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推广应用。

七、推进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进妇幼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全县妇幼健康服务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已有信息平台“妇幼健康”微信公众号、“母子系统保健一卡通”等信息化平台推进母子健康手册推广使用,全面提升区域妇幼健康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妇产科高质量发展第4篇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原因分析;对策

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是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卫生院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母婴安全工程落实情况的一个指标。为了解庄河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本文对2000-2008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找出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合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庄河地区200-2008年间的孕产妇妇死亡报告卡、社会调查、报表及评审资料。对孕产妇死亡的有关资料及孕产妇保健工作情况报表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孕产妇死亡率2000-2008年庄河市活产数56957人,孕产妇死亡数11例,死亡率19.31/10万。2000-2008年间孕产妇死亡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见表1

表12000-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

2.2孕产妇死亡原因顺位见表2

表2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构成比

2.3死亡孕产妇的分娩地点分布及死亡地点分布。死亡的11例孕产妇中,已分娩7 例,在乡卫生院分娩5例,占45.46%;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娩2例,占18.18%。

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死亡4例,占36.37%;在乡(镇)卫生院死亡的6例,占54.54%。在途中1例,占9.09%。

2.4孕产妇死亡时间分布产前死亡3例,占27.27%;产时死亡1例,占9.09%,产后死亡7例,占63.64%。

2.5死亡孕产妇孕期接受保健服务情况产前未接受产前检查(其中宫外孕3例)的3例,占27.27%;接受1-4次产前检查3例,占27.27%;接受5次及5次以上产前检查5例,占45.46%。

2.6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可以避免死亡5例,占45.46%,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2例,占18.18%,不可避免死亡4例,占36.37%。

3讨论

3.1孕产妇死亡率8年间孕产妇死亡率虽有波动但但基本呈下降趋势,产后死亡7例,占63.64%。这说明妇产科技术及妇产科质量还有待提高。

3.2死因原因11例死亡孕产妇中,72.7%是直接产科原因死亡,与陈丽棠等报道的结果接近(1)。本市孕产妇死因顺位是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分析其原因主要与助产技术人员水平有关及产科不适当干预有关。如羊水栓塞,其原因为催产素应用不合理、暴力按压子宫、助产人员对羊水栓塞认识不足、抢救治疗不得力等。第二位死因产科出血的防治在农村助产技术人员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死因分析,我们应加强乡卫生院产科质量管理,加强助产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及助产技能。从而提高其业务水平以降低产后出血及羊水栓塞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3.3孕产妇保健情况监测资料显示,11例死亡孕产妇中,合并内科疾病占死死亡数的18.18%。这说明加强宣教,提高产前保健意识,提高保健质量,加强高危妊娠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正确处理病理产科,确保孕妇平安分娩是减少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之一。

3.4影响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11例孕产妇死亡中,45.46%在乡镇卫生院分娩;54.54%在乡镇卫生院死亡, 死在途中占9.09%;有63.64%死于产后,这些因素都有直接影响孕产妇的死亡率。

4对策

4.1良好的孕产期保健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关键在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当中,80%以上是可以通过孕产妇保健避免的(2)。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有效径。应利用办板报、发放宣传资料、办新婚学校、孕妇学校等形式,结合医疗门诊咨询,坚持经常性宣教,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4.2加强县、乡医疗机构的产科建设,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产科质量通过各种短期培训和长期进修,尽快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急救服务能力。加强孕产妇绿色转诊通道建设,确保孕产妇的转诊抢救及时。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将高危孕妇动员到有条件的医院住院分娩,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3)。

4.3提高孕产妇保健的系统管理率和服务质量,是减少孕产妇的合并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应加强孕产期服务管理,为孕产妇提供优质安全的跟踪管理、保健服务,有效提高孕产期保健管理水平,减少孕期母婴合并症,以达到母婴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丽棠李淑先et al.钦市2000-2007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9,10(24):325

[2]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研究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29(8):514

妇产科高质量发展第5篇

开展农村妇女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增强农村教育培训为“三农”服务的能力,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根本前提。安溪畲族乡是一个贫困乡镇,农村妇女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全乡农村妇女劳动力1275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1%,她们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妇女劳动者和合格的非农产业务工者,是各级农林科教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摆在各级妇联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就安溪畲族乡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与思考。

一、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工作特点

近几年,安溪畲族乡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组织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进一步完善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网络,发展农村妇女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巾帼扶贫行动”,配合政府做好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自身的进步。其主要特点是:1、科技培训如火如荼。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科技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据统计,20*年-20*年全乡举办多种类型的农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班84期,培训农村妇女2000余人次,已获绿色证书84余人,获农民技术员职称11余人。根据市场需求,培训的内容进一步贴近实际。针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把增加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农民致富工程重要方面。结合全县各乡镇建立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基地。在培训的内容上,不仅注重劳动技能的培训,同时注意从促进农村妇女全面发展的角度,一并进行文化知识、健康常识、法律法规、诚信规则“四自”精神等教育。2、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其形式有专业合作社、营销协会、劳务输出组织等。这些新经济组织有效地把农村妇女组织到种、养、加、销等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妇女提供市场、科技和资源信息,带领妇女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农村妇女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和风险意识。3、科技示范基地向综合效益发展。巩固和发展了一批集培训、示范、创收于一体的“妇字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同时创建农业科技致富示范村3个,各类科技致富示范基地4个。这些示范基地发挥了生产、科研、培训、示范等作用,有的已成为产业化经营的龙头。

二、科技教育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科技服务问题。据调查,近年来我乡农村发展的一些种养项目,由于妇女文化水平低,技术管理不到位,造成经济损失。如高山种植项目,由于农户缺乏科学种植知识和有效管护技术,在高山较长的生长周期内,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管护,造成高山种植的生长质量的低下和产量不高,结果导致经济损失是不言而喻的。此类现象,在其他种养业中也屡见不鲜。2、市场信息问题。由于市场瞬息万变,及时了解把握市场,强占先机就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一些偏远山区、老区、贫困地区,由于信息不灵,交通不便,农副产品因找不到买主而压级压价出售,增产不增收成了农村妇女的一个“心病”。3、流通队伍问题。从目前农村情况看,现有的流通队伍组织化程度依然偏低。大部分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各自为战,缺乏足够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开展系列服务的本领。4、农副产品“卖难”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造成“卖难”的主要原因是:农副产品品质不优、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低,生产出的农副产品往往品质不优,在市场竞争中很难站稳脚跟。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进入市场竞争的门槛更高“卖难”的矛盾更加突出。

妇产科高质量发展第6篇

一、加强妇幼卫生监督管理

(一)进一步加大母婴保健执法管理力度。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整合卫生监督力量实行统一执法,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非法接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B超管理,按照“谁发证、谁主管”的原则,对从事B超工作的医务人员签订《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责任书,做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与医务人员层层签定责任书,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提高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的能力,举办一期母婴保健法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

(二)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管,依法执业和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督促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执行凭证取环、凭证定点引产、凭证施行输卵管再通术和凭生育联系卡进行辅助生育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计划外妊娠报告制度。

(三)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督促各发证单位要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舟卫发〔20*〕65号)文件,确保《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准确无误。发放单位《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四)督促医疗单位的妇幼卫生工作职能落实。各级医疗单位特别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要继续执行《浙江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计划任务书》提出的各项妇幼卫生工作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服务功能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医疗保健单位妇幼卫生工作质量的考评。市直医疗机构妇幼卫生工作纳入市属单位综合目标考核指标。

二、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

(一)建立健全母婴保健服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规范围产保健管理。各级医疗保健单位要继续执行《关于要求各级医疗单位进一步做好妇幼卫生工作的通知》(舟卫发〔20*〕51号)文件规定,依照《*市围产保健实施手册》及相关管理常规,规范围产保健操作规程,提高质量。继续实行孕妇自愿选择建册,加强首诊负责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早孕建册率和孕产妇系管率。按“浙江省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加强高危分级管理,进一步完善重症高危妊娠报告、会诊、转诊、追踪等工作,提高高危孕产妇筛查水平和县级高危筛查率。

(二)加强产科急救服务功能。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产科力量建设,建立健全孕产妇、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充分发挥产科抢救小组作用,提高产科急救能力。尤其是基层助产单位,要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院内高危孕产妇及疑难病症识别能力和应急救治技术,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机制。提高助产技术服务质量,努力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三)着力解决流动妇女儿童保健难的问题。继续抓好外来流动孕产妇管理和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根据外来流动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办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宣教和摸底工作,努力提高流动孕产妇保健率、流动儿童保健覆盖率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各级助产技术定点单位要积极推进住院分娩和贫困救助工作,并做好困难(流动)孕产妇救助登记,降低外来流动孕产妇、婴儿死亡率。

(四)进一步规范儿童保健技术服务操作常规,提高儿童保健管理质量和各项工作指标。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转变“以人为本”的健康管理理念,加强辖区内活产婴儿的摸底、核对,及时做好委托管理及信息反馈工作,防止儿童漏管,努力提高儿童保健建卡率及系统管理率;规范高危儿、体弱儿管理工作,重点是对异常儿童做到及早发现、早期干预,降低儿童病残率、死亡率。为进一步规范儿童保健技术服务操作常规,年内编印《*市儿童保健管理实施手册》。

(五)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充分发挥各级托幼机构协调指导组的作用,建立例会制度,加强部门间联络,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考核合格制度。重点加强农村托幼园所的管理、培训,定期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指导、考核,使各项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根据“乡镇级卫生保健示范性幼儿园(托儿所)评估标准”,做好自评及推荐工作,拟在“六一节”前举行“*市农村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三、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

(一)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和出生缺陷监测干预。在全市推广免费婚检的基础上,学习普陀区、嵊泗县好的经验,当好政府参谋,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婚检宣教力度,提高免费婚前医学咨询服务率。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依法开展婚前保健服务,严格执行婚检操作常规,创新婚检服务模式,努力提高婚检率和婚检质量,力争全市婚检率达到50%以上。按照要求,认真做好优生优育技术服务工作,重点加强一级预防,积极推动二级、三级预防措施,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二)进一步规范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工作,提高质量。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执行《浙江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办法》和《浙江省产前诊断中心工作手册》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努力提高产前诊断符合率和产前筛查率。高风险孕妇召回率和随访率要求均达到100%,低风险孕妇的随访率达90%。

(三)规范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严格执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方案》及工作常规,完善筛查网络。各管理中心要加大管理力度,按“*市新生儿两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对筛查单位的业务指导和质控,做好可疑病例的追踪、召回和解释工作,把好质量关,规范登记、及时报告,努力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复查率和筛查质量。争取建立“儿童听力诊断治疗中心”,以满足疑似儿童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

四、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

(一)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继续抓好规范门诊的创建工作。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按浙卫发〔2003〕22号“浙江省妇幼保健规范化门诊和规范工作标准”巩固和创建“二个规范门诊”,增加机构的硬件投入和人员素质的培养,切实落实“两个规范门诊”的各项标准和操作规范,拓展保健服务项目。市妇幼保健院要巩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创建成果,通过20*年省卫生厅的“回头看”。嵊泗县妇保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创建工作。有条件的基层卫生院要根据“*市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两个规范工作评估细则”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工作,通过创建,规范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加强科研工作,积极推广适宜技术和新项目。

(二)完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发挥三级网的“龙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督导和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切实承担起妇幼保健的职能,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公共卫生联络员开展妇幼卫生基础性工作。认真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大类12项的服务内容和目标,推进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进一步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认真做好社区“孕妇学校”和“育儿学校”工作,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三)加强妇幼卫生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保健人员素质。认真贯彻《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将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按有关规定配备妇幼保健人员,解决基层妇幼人员待遇,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切合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实际的奖惩办法,切实稳定妇幼保健队伍,促进我市三级保健网的巩固和发展。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保健人员素质。

五、积极推进母婴健康工程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项目

根据浙江省“*”《母婴健康工程项目》执行文本和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年度计划书。依托“母婴健康工程项目”,加强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尤其是基层妇儿保人员和产科医生的业务技术培训,规范操作。增加投入,加大基层产科建设,特别是急救物品的配备。加强高危和重症孕产妇的监护和诊治工作,建立健全产科应急抢救机制,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强宣教,提高流动人口保健意识和母婴保健系统管理率,开展贫困孕产妇的医疗救助和优惠政策,确保通过《母婴健康工程》项目省级评估。

启动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制定并落实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两年一次的妇女病查治工作,争取年内完成40%已婚育龄妇女的妇科疾病检查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工作要求,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妇幼保健日常工作,争取政府财政投入,规范和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和免费原则,确保母婴健康。

六、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加强妇幼卫生年报/监测工作。各级医疗保健单位按照市卫生局下发的有关文件规定,完成妇幼卫生年报/监测和质控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基础信息的收集,摸底和随访调查。建立健全信息质控员例会制度,每年一次进行年报的汇审,防止漏报错报。普陀区按省监测规定程序,及时规范地完成监测和计算机网上直报工作。逐步逐级建立妇幼卫生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妇幼卫生信息计算机管理工作。

七、努力完成以下指标

妇产科高质量发展第7篇

关键词:妇产科;消毒灭菌管理;问题;建议

妇产科是诊治特殊患者的科室,也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科室[1],妇产科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直接影响产妇及婴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2]。消毒灭菌一直是妇产科乃至整个医院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工作[3],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加强消毒灭菌的管理是降低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关键[4]。在实际工作中,消毒灭菌工作及管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直接降低了妇产科消毒灭菌的管理质量[5],也提高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为了降低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文就妇产科消毒灭菌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1方法

1.1检查方法

在医院院感科牵头下,妇产科专门设定院感质控医生和护士,并建立消毒灭菌管理小组监督管理科室的院感情况。同时对妇产科的消毒灭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统一汇总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2检查标准

采用评分的方式对妇产科的消毒灭菌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消毒灭菌规章制度落实、消毒灭菌知识掌握、消毒无菌药品药械方法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落实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含10个检查项目,1个项目1分,达标为1分,不达标为0分,分数越高说明妇产科消毒灭菌的工作质量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

妇产科消毒灭菌管理工作的检查结果为:消毒灭菌规章制度落实(6.20±1.80)分,消毒灭菌知识掌握(7.00±2.00)分,消毒无菌药品药械方法(6.50±1.10)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落实(5.40±0.90)分。

3妇产科消毒灭菌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消毒灭菌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院消毒灭菌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没有直接经济收益的工作,且医院对消毒灭菌工作的经济投入大,对部分医院而言,消毒灭菌工作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存在消毒灭菌管理队伍配备薄弱等情况。导致《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只流于形式[6],致使医院消毒灭菌管理质量下降,妇产科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能力降低,影响了患者的诊治安全。

3.2消毒灭菌知识掌握较差

预防意识薄弱,工作执行力差。妇产科工作量大,且工作紧急,部分消毒灭菌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意识淡薄,工作时对消毒灭菌环节重视不够,忽略一些消毒灭菌环节,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日常消毒灭菌质量不佳的原因是执行力差,如自我消毒灭菌方面,部分人员未对手部进行清洗,或没有按照正确的洗手程序清洗[7],从而导致病原菌通过手部进行传播,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日常消毒灭菌监督力度不够也是导致预防意识不足、知识掌握较差和执行力差的因素之一。随着消毒灭菌技术的发展,消毒灭菌规章制不断完善,如果预防意识不强,就会影响妇产科的消毒灭菌质量。

3.3消毒灭菌物品与药械使用不规范

消毒剂是妇产科消毒灭菌的常用物品,消毒剂的剂量需根据被消毒物品的性能决定,但日常消毒灭菌中存在消毒剂剂量使用不合理现象,如消毒剂剂量配比不合理、消毒液浓度不正确、消毒剂过期等现象导致消毒灭菌效果差,同时部分人员不能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从而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未落实

妇产科的消毒灭菌监测应严格按照《医院消毒灭菌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标准与要求执行,严格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才能真正了解妇产科消毒灭菌工作实际开展情况,才能找出其中的问题,提高消毒灭菌工作质量,但部分医院妇产科存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规范或没有进行监测现象,可能是因为没有掌握好监测技术,也可能是医院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消毒灭菌质量差。

4建议

4.1加强落实消毒灭菌管理规章制度

医院妇产科要严格执行产房工作制度、保洁制度、分娩室管理制度以及消毒灭菌制度等,要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管理人员要对工作人员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指导等,同时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工作,定期组织培训让工作人员对消毒灭菌工作制度有全面的认识,强化消毒灭菌规章制度的落实。

4.2加强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相关培训

妇产科应定期对消毒灭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消毒灭菌工作的认知度,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预防意识,每次培训完成后,要对其进行相关考核,考核通过的工作人员才能上岗工作,考核未通过的工作人员要等到考核通过时才能上岗工作,妇产科应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消毒灭菌技术的培训,在帮助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消毒技术的同时,为工作人员培训新的消毒技术,提高消毒灭菌质量的同时提高消毒灭菌效果,同时对于新来的实习消毒灭菌工作人员,要特别重视岗前培训,可以由一名资深工作人员带领实际操作学习,待实习人员实际工作水平达标后才能上岗。

4.3加强产房各项管理工作

消毒灭菌人员应严格将产房环境按照污染区、限制区、半限制区进行区域划分,保证产房环境的干净舒适、温湿度适宜,空气流畅。要严格管理医疗物品与医疗器械,按照正确的消毒方式进行消毒灭菌,一次性医疗物品与器械要分类收集或放置,并做好消毒处理。产房的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内容较多,消毒灭菌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4.4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妇产科高质量发展第8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展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关系到母婴的安全,妇产科护理要求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不安全因素多,因此要加强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1],敦促妇产科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管理者应积极分析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将风险管理应用与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以有效降低妇产科护理的风险。

1 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1护理人员因素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中,妇产科护理人员因素占较大的比重:①文书不规范:很多妇产科护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护理文书的重要性,片面认为只要治疗、护理及时到位,护理文书规范与否无所谓。有的护理文书字迹潦草,随便涂改[2];有的护理记录书写不正规,缺乏专业词汇,护理陈述不准确,不详细;有的护理人员因忙于治疗而忘记了文书书写,过后又没有及时补充,造成护理文书不完善;护理文书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护士工作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如果护理文书不合规,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缺乏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护理纠纷的把柄,对护理人员也起不到保护作用[3]。②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护理人员看不起自己的工作,认为护理就是打打针、输输液,为婴儿洗澡等,护理人员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4],没有意识到护理工作的责任性,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因消极怠工延误治疗,引发护理事件的发生。③护理技术不佳:现状的护理人员更新换代快,大部分是新生力量,有的甚至是"90后"、家中独女等,这个年龄层次的护理人员因父母过于溺爱,学习不认真,导致护理技术不佳,无菌操作不严格,影响了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导致护理风险[5]。④制度执行不严格:部分妇产科护理人员过于散漫,有章不循,视医院的规章制度如同虚设。⑤法律意识淡漠: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各项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患者也可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但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6],日常治疗操作不到位、护理文书不规范、不及时,一旦发生护理纠纷,缺乏法律保护的凭证。

1.2管理者因素 管理者管理不力也是妇产科护理风险之一。①管理不善:管理者缺乏领导才能,不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人员不能积极主动地护理患者,患者满意度不高,护理风险加大。②排班不合理:管理者在班次、工作时间安排上缺乏认真研究,导致有的班次人手过少,治疗护理缺乏有序性,使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完成;有的工作时间过长,发生连轴转,护士上了白班上夜班,导致护理人员极度疲劳,为护理事件埋下隐患。③护理人员不足: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进,城镇居民医保的启动,惠民政策推动了参保的人数的增加,同时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数猛增,加大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公立医院编制的限制[7],使护理人员严重缺乏,护理工作不能按时完成,直接导致了护理风险。

1.3患者因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孕产妇要求优质护理的愿意以及维权意识也随之增强,这给妇产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难看出,由于妇产科患者病情复杂、危险性高等特点,加上有些患者不能自觉遵守医嘱,甚至有意无意隐瞒病史和孕产史,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8]。如未婚先孕出于保护隐私的要求不按照入院检查,宫外孕患者擅自出院、输液患者随意调节输液速度、服药患者更改服药剂量等等,凡此种种均可直接影响到妇产科管理,从而增强护理风险。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加强安全管理,提升配套设施 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卫生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中,更重要地是医院领导、妇产科安全管理规律制度的构建与落实上,实现时间与节点上的常态化安全管理模式[9]。同时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医院也应在病房环境上进行升级改造,如病房里呼叫系统、电视机、卫生间等,有条件的医院应专设孕妇学校,配备多媒体宣教工具,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孕妇自我保健的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高技术医疗设备也大量运用于妇产科中,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充分了解设备性能与操作要求,定期维护保养,第一时间发现解决问题,以确保住院期间孕产妇的安全。

2.2 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 护理技术是患者最直观的感受,针对妇产科护理人员暴露出的问题,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妇产科护理人员参加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学习,鼓励先进,营造学习氛围。可选派部分优秀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参观考察,学习新技术新方法;聘请外单位资深妇产科护理老师来院亲临指导与授课,使妇产科护理人员接受新理论、新思想;同时组织妇产科内部护理人员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切磋护理技能,取长补短,以促进整个科室护理技能的提高[10]。

"护若如佛,护若如仙" [10],说的就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颗爱心、佛心和仁心,因此必须重视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与道德素养,尤其是道德素质的培养。对患者始终保持一份爱心,真诚地关心每一位患者;保持一颗佛心,有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胸襟,切实体察患者的疾苦,并给予患者及时的帮助和抚慰;保持一颗仁心,将仁爱、仁术贯彻到每一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11]。同时敦促每一位护理人员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把职业素养发挥到较好水平。

2.3 加强团队协作精神,构建和谐工作环境 医疗护理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每一个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必须在整个科室成员的精诚协作下方能完成。因此要培养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强调妇产科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大家庭,护理人员之间加强团结,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按照排班要求,分组完成患者的入院、检查、治疗及护理工作,有序而不僵化,当其他班次护理人员手头工作较多时,要主动参与帮助,而不能找借口说不是自己班上的事儿袖手旁观,耽误患者治疗[12];管理者适时组织一些文娱活动,让大家共同参与,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切实地感受到自己是该团队中的一个成员,同时让正确的价值观在每个成员间传播,提高整个团队的素质。

2.4 加强沟通交流,维系护患关系 护理的宗旨是"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13]",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把护理理念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境,要提高妇产科的患者疗效,护理人员还必须和医生加强交流,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探讨治疗护理患者的经验,扬长避短[14];及时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倾听患者的意见,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 展望

妇产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有妇科患者、产科孕妇、产妇及胎儿和新生儿,护理工作量大,情况复杂,不安全因素较多,护理风险系数大,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要求高。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是必要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既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健康,降低妇产科护理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同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护妇产科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15]。因此要加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把妇产科护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分析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未来妇产科风险管理,从研究内容上,将更加关注护士自身特点,在确定护理风险不同维度同时,设计与完善护理风险量表,分析影响护理风险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对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完全表述,建立护理风险评价模型及评价体系;从研究目的这个层面,将更加关注护理风险的规律、特点以及高危因素,有效规避妇产科护理风险,实现最低成本上的安全保障机制;从研究方法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从而及时发现分析护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妇产科护理风险更加深入的发展,定性与定量分析将更加深入,寻求妇产科护理风险发生的特点、规律及高危因素,从而探讨风险隐患存在更加深层次的原因,然后建立更为科学的妇产科护理风险评价体系,从而达成以最低成本保障护理安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学芝.60例妇产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常见问题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245-246.

[2]钟华荪.建立医疗中心促进整体护理深入开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20(7):80.

[3]荣芬.妇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8):568-569.

[4]骆宏.中国首份护士职业倦怠报告出炉62.38%的护士有职业倦怠[N].健康报2006-6-20.

[5]图雅.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138-139.

[6]郭睿.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3,07:101.

[7]孙勤,种慧梅,董亚丽.人力资源重组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6:625-626.

[8]孙晋凤.妇产科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61-262.

[9]林静.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1):159.

[10]宋秀云.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48-49.

[11]熊青青.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探讨[J].医学信息,2013,26(20):58-59.

[12]黄河清.产科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J].吉林医学,2012,33(16):3515-3516.

[13]黄琼.论妇产科护理[J].临床护理,2011,9(1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