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3 09:24:12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第1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 咨询管理 风险防范 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一、 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因素

1. 工程造价咨询风险特点和概念

(1)风险概念

在传统工程风险管理中,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不确定事件引起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决策者的结果与工程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差异程度作为了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程度。日本学者在工程造价咨询管理分析中,根据不利事件发生概率、不良后果,将风险划分成人类行为、自然行为对不利事件的可能性;美国学者在风险定义中,根据特定时间、特定情况,将风险定义为结果差异。

我国学者根据火灾特点,将火灾风险定义为火灾发生概率以及后果。由于不同领域研究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学者对风险定义、理解具有很大差异。工程造价风险的不确定事件导致预期效果偏离,对工程进度、投资、安全、质量造成的影响也有不同。

(2)风险特点

在工程造价咨询管理中,风险具有客观性、突发性、相对性、多边形、无形性等特点。由于风险构成因素多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风险客观性影响下,不仅要正确认识风险、探究风险规律,还要根据风险防范措施,从根本上将工程风险降到最低。在构建风险预警、防范措施的同时,正确预知风险;在理论系统、模糊概率综合运用的同时,客观评价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

2. 工程造价风险因素

为了保障工程造价风险客观评价顺利进行,在正确分析工程造价风险影响因素的同时,可根据产品的生产过程、造价实现过程,将风险分为社会、政治、经济、自然、技术以及管理风险。根据成分不同将风险分为不确定性、确定性以及风险性造价;根据工程目标影响,将风险分为工期、质量、造价风险;根据后果分为投机风险以及纯风险。

二、 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过程以及防范方法

1. 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过程

在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中,常用的识别方法有检查表、流程图、头脑风暴、情景分析、德尔非以及敏感性分析法。在明确工程目标的同时,确定影响因素;根据文件资料,正确评估项目风险形式,进行直接、直接风险识别。如决策阶段影响整个工程造价风险的 75%~95%,设计技术占 35%~75%,施工阶段占 10%~35%。根据这串数据可以知道,在设计阶段以及决策阶段,设计阶段直接影响工程决策。因此为了满足工程项目使用要求,在合理使用的同时,必须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在工程风险识别中,不仅要对风险管理进行正确评价,在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还要通过相关信息特征,采取对工程造价管理有益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在这个过程中,风险评价方法包括传统造价方法、决策法以及主观评分法。由于概率分析缺乏精度、可靠度,导致造价管理事后控制,一般用于单一值分析。统计试验法,又称蒙特卡罗模拟分析法,在多参数、多种参数分析中,根据相关概率进行随机变化。在全过程动态控制中,通过统计试验法产生新型成本造价,继而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这种分析法在充分应用概率分布的同时,通过投资分析进行管理决策,具有信息预测丰富、使用广泛等特点。

2. 工程造价咨询对管理风险防范方法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在风险防范中属于中断的方法,通过放弃原有工程,在设计保守的同时,使用科学的合同条件。如技术不达标的施工方案坚决不用,在避开风险的同时,从根本上避免有风险的技术、方案、资源。同时也需注意的是,规避也会衍生新的风险,失去获得利益的时机。因此在风险防范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佳的方法。

(2)风险遏制方案

风险遏制在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中,通过控制危险源,在减小危险因素的同时避免危险延伸,让保护对象和危险隔离,及时处理已经造成的危害,从而不断更新、修复受损害物体。这种积极的工程造价风险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必须以工程造价风险评价、识别为依据。如当工程管理出现财务危机持续升高现象时,可通过薪资注入的方式,从各方面有效地控制工程风险。

(3)风险转移方案

风险转移是将风险意识通过特定路径转移到与自己利益无关的另一边,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程索赔、工程分包等。如在工程保险担保中,通过购买保险、合同等方式将工程风险转移给他人,从而达到工程分析转移目标,一般用于概率小的工程风险。

3. 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为了保障工程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效益,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控制环境主观能动性以及控制意识,从根本上增强风险管理控制环境,增强项目内部控制效益,建立良好的风险评估控制体系。在内部信息沟通监督中,通过增强监督部门职责,充分利用信息系统,降低工程成本资金。在工程造价风险监控处理中,可根据“三超”现象主要原因,制定全方位的监控预测,对识别项目进行精细处理、监控。由于工程造价风险不仅具有全程性,还具有普遍性。因此,必须加强工程整体性控制,从根本上保障风险有效控制。在造价风险监控处理中,必须保障以下几方面:

1)风险规避方案。风险规避是一种中断方式,具体做法有通过放弃工程,采取保守的设计,争取合理的合同条件。如:存在技术不达标的施工技术坚决不采用。这种防范方法是从根本上不使用有风险的技术、资源、方案,从而避开风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规避可能衍生出一种的新的风险;规避的同时也同时失去了获取利益的机会;有时候采取规避并不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2)风险遏制方案。其具体措施有预防危险源;降低构成危险的因素数量;防止危险的扩散;隔开危险与保护对象;迅速处理已经造成的损害;修复、更新遭受损害的物体。这是一种积极的工程造价防范措施,它的实行必须以工程造价风险识别和评价作为依据。如:对于出现的财务危机继续升高的风险,采取注入新资金的防范措施。这种防范方法是从风险发生的角度出发去控制风险的。

3)风险转移方案。这是一种将风险有意识的转移到跟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另一方。其具体措施有工程分包、工程索赔等。如:实行工程担保和保险,是工程分析得到转移,通过合同或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他人。这类风险控制方案多数是用来对付那些概率小的风险。

三、 结语

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作为工程造价效益的重要保障,在风险分析、处理中,必须根据方法特征,正确分析风险类型。在正确评价、识别风险的过程中,要使用最佳工程造价管理方案,提高工程经济效益,控制工程造价风险,促进单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茹泉洪.浅析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2]李蜀燕.建筑工程造价咨询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3]曾俊.工程造价咨询项目集管理[J].中华民居,2011(07).

[4] 孙海虹,叶晓延.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的工程造价风险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建筑学报.2005,27(6)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第2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稽核 风险导向模式

1 导引

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稳健运行的生命线,衡量风险、接受风险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基本的任务。面对着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和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稳健发展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稽核的现状,研究了基于风险导向的稽核运作模式。

2 我国商业银行的稽核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的稽核模式从组织结构看主要有分散型稽核模式和集中型集中模式,其中以分散型稽核模式为主,缺乏专业性、独立性及权威性;从稽核方式看主要有现场稽核方式和非现场稽核方式,其中非现场稽核的重要性得不到体现,缺乏科技含量和专业水平。整体上呈以下三个特性:

(1)重事后监督而非事前控制。目前商业银行的稽核方式主要通过查帐来核查是否有违章、违规、违纪及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重在事后监督而非事前控制。风险防范未成为稽核的核心,稽核工作未能从单纯的发现问题、查出问题转移到防范风险上来。

(2)重事后复核而非风险稽核。商业银行事后复核的稽核水平和层次较低,成本高而难于达到最高决策和管理层的期望和要求,稽核工作重点不在查找各项业务的风险及其控制点,稽核工作未能集中在最高决策和管理层关注的区域和业务。

(3)重部门稽核而非过程稽核。商业银行的稽核未成形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注重整个业务过程的稽核。按照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求,一项业务的完成,如:贷款、信用卡、外汇买卖等业务,是不允许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包揽,因此稽核最终目的是通过检查整个业务过程,对其内部控制做出评价以达到防范风险的效果。

3 风险导向稽核模式的运作体系

风险导向的稽核模式是以流程为核心、风险等级做评价、综合风险控制为中心的内控模式,以风险为导向的稽核模式运作体系包括以流程为核心的全过程监督体系、以风险等级为中心的全方位评价体系和以综合风险控制为内容的分析体系。

3.1 构建以流程为核心的全过程监督体系

以流程为核心的监督体系是将稽核范围扩大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稽核的全过程当中。 事前防范:在现场稽核中引入遵从性测试方法,着眼于商业银行内控措施的有效性及可执行性等动态运作情况的评估和测验,根据结果提出改进方法和意见,改善商业银行的内控措施,做到事前防范风险的作用。 事中控制:以会计账务集中系统为依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稽核工作中的作用,开发出工作效率高、风险防范能力强的信息支持系统,对会计前台及会计后台处理的重要会计事项进行实时监控,重点加强大额资金的异常流动、长期不动户的管理、会计操作员密码的管理、特殊业务的授权管理等高风险点的实时监控。事后稽核:改变传统的单一稽核方式,采取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全面稽核和重点稽核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审查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强化对风险点的有效控制,在稽核抽样检查中引入统计抽样方法,用数理统计方法评估被检查的对象,使检查结果更为客观、可信,有效地提高稽核工作的效率。

3.2 建立以风险等级为内容的全方位评价系统

以风险等级为内容的全方位评价系统通过设立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对所辖分支机构的内部风险进行全面监测,结合对所辖机构的稽核和再稽核所出现的情况,对其风险状况进行评估,按照风险状况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等级,进行差别化的管理。对风险级别低,内部控制状况较好、管理水平高的,只进行一般性的常规稽核;对风险级别高、内部控制状况较差、管理水平低的,加大稽核的频率,并在非现场稽核的基础上,对其经营管理、财务、会计、信贷等进行专项现场稽核,在突出风险稽核的同时,辅之以流动性、安全性、内部管理、离任等稽核内容,以确保稽核工作的质量。

3.3 实行以综合风险控制为中心的分析系统

宏观稽核及综合风险分析,是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发展的趋势和稽核迈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各商业银行的稽核主要着眼于各个具体业务和内控措施的稽核,着眼于个别风险的稽核与分析,这种局限于微观范畴的稽核当然无法满足商业银行全面防范风险的要求。因此,开展宏观稽核及综合风险分析,既要着眼于局部,亦要着眼于全局,从宏观角度将稽核的注意力逐渐转向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经营效益及事关全局的决策导向上,进行综合风险分析和评估,进而鉴别潜在的风险及危害性,更好地发挥稽核的参谋作用。

4 风险导向稽核模式的风险控制

以风险为导向的稽核模式关注的焦点是综合的风险控制和分析,以综合风险控制分析为内容,全方位全过程的分析评价环境风险、控制风险、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通过识别、量化不同风险源来防范和控制风险。

4.1 分析、评价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由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一层次的风险影响到商业银行所有业务,商业银行可以采取措施,抵御这些风险。稽核部门对环境风险必须给予关注,定期分析、评价环境因素对金融业务产生的不利影响,配合管理当局抵御环境风险。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从定性分析、评价转为数量化、工程化和智能化分析、评价,从而做好风险防范准备。运用VaR方法(Value at Risk)将市场风险标准化、数量化,对市场风险进行管理、控制;运用免疫方法(Immune)分析各种金融资产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进行投资组合,从而消除利率的不确定性影响。稽核人员应掌握定量分析风险的技术,以便有效开展风险监控。

4.2 检查、评价控制风险

商业银行控制机制包括控制程序、信息体系、风险管理机制和监督检查制度,其中监督检查职责主要由稽核部门承担。健全有效的控制机制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保证,如果内部控制不健全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会导致控制风险。稽核部门要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预防性分析和趋势分析,通过对控制程序、信息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检查及评价,促进完善内部控制,降低控制风险。控制程序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和经营目标,确保控制措施得以执行的各项政策、程序和规定,包括职责的恰当分离、合理的奖惩制度、适当的审批和授权手续、业务的独立检查等。按控制的目的可将控制程序分为营业性控制、合规性控制和员工素质控制。稽核部门的职责是对控制程序进行检查、评价,及时找出缺陷,如权限划分不合理、贷款发放不符合规定程序、员工作弊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完善控制程序。

完整、可靠的信息体系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收到最高管理层的决策、通知及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内部、外部有关信息;最高管理层应及时掌握经营状况;经营目标实现程度,并通过稽核部门及时了解其内部控制、决策、计划等执行情况。稽核部门通过对信息体系检查、评价,促进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揭露资产负责和盈亏不实、掩盖帐外经营和不良资产等问题,提高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和预测、决策资料的相关性、可靠性,防范信息失真、信息不完整带来的风险。

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要求商业银行监督部门重视风险管理,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鉴定和分析,计算风险度,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产生的不良后果,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化解风险。稽核部门调查、了解各级管理人员对内部、外部风险的重视程度,评价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对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性、有效性检查、评价,查明存在的问题,提出风险管理建议,提请管理部门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措施,加强风险管理。

4.3 检查、评价信用风险

稽核部门还要检查信用风险状况,分析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查明经营责任。主要对金融资产风险、债务风险和贷款项目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控制信用风险的建议。

金融资产风险中最为典型的是银行呆账风险。检查重点是信贷资产的风险性、贷款结构的合理性。稽核人员应由定性分析转为定量分析,运用以下指标分析、评价金融资产风险水平:贷款风险度、逾期贷款率、呆账率、次级和可疑贷款占用率、到期贷款收回率、贷款利息收回率等;分析、评价贷款期限结构比例和呆账准备率的合理性;调查呆账原因,属于经营者责任的,要追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债务风险是指到期不能偿付债务的可能性,包括单位和居民储蓄存款负债风险、借款风险、金融债券风险等。稽核人员可运用科学的数学方法分析资产负债率、资本金比例、贷款占全部资产的比例、债务期限结构比例、现金和存款备付率等指标,评价债务风险水平。

贷款项目风险是因贷款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的投资效益,导致贷款本金、利息无法收回的可能性。稽核部门应对重大贷款项目的论证进行事前评价,分析贷款的可行性、风险性,从稽核角度提出建议,提高贷款决策的质量,降低贷款项目风险。

4.4 检查、评价经营效益风险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第3篇

关键词: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对策

项目投资作为现代企业扩张式发展的重要形式,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手段。另一方面,企业选择项目进行投资虽然能获取长远的高收益,但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企业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信息本身的滞后性以及项目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使得投资项目始终伴随着高风险。有数据显示,实践中企业项目投资的成功率仅30%左右,因此,对企业而言,在项目投资全过程中多角度、多层级、全方位地做好风险分析,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项目投资风险控制在所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及跨越式发展,意义深远,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整个投资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面临数量大、种类多、内在关系错综复杂的风险因素,众多研究者结合研究角度的不同,将项目投资风险大致划分为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主观风险与客观风险、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等类型,不同类型的风险因素结合具体项目情况再做细分。以项目投资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为例,外部风险又具体包括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内部风险又具体包括技术风险(如可行性研究数据不全、施工工艺落后、施工方案不合理、工艺流程不合理、设计错误等方面风险)、非技术风险(如项目管理、组织、成本控制等方面风险)以及目标实现风险(如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及费用投资等方面风险)等。实践中,业界一般将风险分析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以及风险评价三个阶段,此三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其主要流程包括如下几大步骤:搜集项目信息利用问卷调查、信息收集等途径进行风险因素搜集进行风险识别并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各个风险因素间关系调查判断建立风险分析模型风险权重向量求解风险因素排序风险因素评价。其中,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对投资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才能实现对风险的估测和风险控制。实践中,可通过问卷调查、信息收集、专家访谈、敏感性分析等途径,对可能造成投资风险的各种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明显因素以及各种隐含因素或是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尽可能全面地发现投资项目可能包含的风险问题。进行了项目风险识别以后,再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影响投资风险的子因素,对造成影响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估量、归纳,并构建起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根据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影响程度等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力的防范和解决措施,从而通过有效的预警和事前预防达到降低风险发生,减少项目不必要损失的目标。

二、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

(一)运用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投资决策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项目投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但项目投资风险虽然不可消除,却能够通过人为努力而降低,因此,在进行项目投资前企业应根据客观条件和投资项目的特点,运用科学的决策手段和方法进行投资决策,对项目建设的发展过程及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企业在项目投资全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在此基础上将项目自身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以及企业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等进行统筹结合,从可采取的多个投资决策方案中选取最满意的,从而达到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投资回报率的目标。实践中,企业因投资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独断性而造成投资失败的案例普遍存在,这就需要项目决策者在项目投资过程中,按照“提出问题确定日期调查与预测拟定方案评价与选择方案纠正偏差补充新方案实施与控制反馈检查,修正目标更正决策的科学程序,多角度、多层级、全方位地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变量,依据可靠的数据资料以及科学的决策程序制定投资决策,切忌盲目决策和主观臆断的不负责任行为,从而有效地保证项目投资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第4篇

关键词:研究院 财务分析 财务风险防范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研究院属于事业单位的一种,但是实际运行模式为经费自收自支的形式,同时也是采取的是单位化的管理,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同样会面临诸多风险,尤其是财务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长期困扰着单位的正常运行,严重的情况阻碍了研究院项目的顺利进行,研究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对此研究院需要着力加强财务方面的管理,科学、高效的进行科学分析,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防范和控制各项财务风险,由此保障研究院资产产物的安全,推动研究院项目的顺利进行。

1.研究院财务风险分析

1.1 财务风险特点

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各个单位在自身财务活动中,因为内外部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单位遭受各方面损失的可能性。在研究院正常运行中始终存在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基本可以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利益配置风险等。而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特点:其一,客观性。这一特性指的是风险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风险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对于风险人们难以回避,更没有办法将其消除,唯有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应对相应的风险,由此规避风险。其二,全面性。这一特性指的是财务风险贯穿于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全过程,在单位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分配资金等各项财务活动中都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1]。其三,不确定性。这一特性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财务风险是否会发生,人们无法精准地确定。其四,损失和收益共存。这一特点指的是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和所要受到的效益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未来获得收益也会更高,反之效益也会很低[2]。

1.2 资产负债

从资产负债的角度进行分析,一般有三种,其一,流动资产大多数都是通过流动负债的方式筹集而来,小部分通过长期负债的形式获得;固定资产通过自有资产以及长期负债筹措而来,即流动负债基本都是进行流动资产的筹资,自用资金主要是用于固定资产的筹措,这种资本结构属于正常的,不会面临过多的财务风险。其二,资产负债报表中累计结余红字,这说明研究院的亏损严重的侵蚀了院内的一些自有资产,由此自有资本在单位总资产中的比例大大降低,这充分的表明了财务危机的出现,研究院必须对其加强重视[3]。其三,研究院的亏损已经将单位的自有资本悉数侵蚀掉了,甚至研究院一部分负债也被侵占,这表示研究院已经面临了严重的财务危机,资不抵债,风险程度极高,研究院管理人员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

1.3 收益状况

单位收益方面的分析主要有三个层次:其一,单位的运行收入扣除项目研发费用、管理费用、工作人员工资等费用的收益。其二,运营收益中去除财务费用就是经常收益。其三,经常收益再加上运营外获得的收益就是期间收益。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必须对各项收益进行详细的分析,及时发现其中潜藏的风险。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三种情况,其一,假如运营收益呈现盈利状态,但是经常收益呈现亏损状态,这表明资本结构缺乏合理性,单位的负债过大,单位的财务活动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其二,假如单位的运营和经常收益都呈现出盈利状态,但是期间收益却呈现亏损状态,单位可能遭遇一定的损失,严重的情况下会面临财务危机,必须引起研究院管理人员的重视。其三,假如经营收益已经出现亏损情况,表示单位已经出现一定的财务风险。相反的,假如三方面的收益都呈现出盈利状态,那么单位财务活动状态正常。

2.研究院面临的财务风险

2.1 筹资风险

研究院属于科研事业单位,通常来说,这种事业单位为了维持正常运行或者研发某一项目必须筹资更多资金,研究院经费必须自主筹资,也就是说这部分资金是单位从资本市场筹措而来的。事业单位引入一些资金可以有效地维持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单位获得一定的发展,研发成功科研项目,从而有能力偿还这部分资金,但是假如单位自身所担负的债务太多,一旦外部出现波动,单位的财务活动一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由此酿成财务危机。另外,单位从外部引入资金,这部分资金偿债期限非常有限,但是一些项目研发周期较长,这非常容易出现资金期限错位问题,同时这一问题会使单位因为无法偿还债务而引发筹资风险。

2.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的是事业单位对某一项目投资所获得利益少于预期从而出现的财务风险。通常来说,单位在进行投资前,必然会展开一定的可行性论证分析,但是很多单位所组织的可行性分析常常是过场,过于形式化。现阶段,事业单位开展的投资活动都是内部领导做出的决定,这种没有经历可行性分析的投资往往最终难以达到预期利润。一旦预期回报无法达到,单位必然面临债务无力偿还的风险,由此诱发投资风险。

2.3 运行风险

这种风险指的是单位的组织管理者做出错误的运行决定,从而使企业遭财务危机。一般来说,单位会面临这种风险,主要是因为决策者,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动态化分析不够,从此在进行物资采购时,选择的供应商价格过高,或者部分人员和供应商串通,贪污受贿,导致单位购买了质量不足的材料,使得单位资产遭遇一定的损失,由此引发了财务风险。

3.研究院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风险意识不足

由于事业单位历史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研究院内部普遍缺乏较强的风险意识,财务危机观念较差。在日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活动过于简单,并没有给予财务风险足够的重视,财务人员只是进行记账、算账等工作,对单位自身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没有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一旦遭遇财务风险也无力进行应对,使得研究院的财务工作难以顺利地进行。

3.2 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

因为对于财务风险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同时单位也缺乏有力的风险防范措施,事业单位内部普遍缺乏较为全面的风险防范制度,单位的风险防控工作非常混乱,基本不存在对于风险的有效分析和预测,而且风险的控制力度不足。所以研究院需要根据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成功经验,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备的风险防范制度,从而可以大大提升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降低单位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项风险。

3.3 风险防控能力较差

长期以来,研究院风险防控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有效的预测自身所要面临的财务风险,一旦遭遇财务风险也难以很好的应对,使得挝坏脑诵惺艿搅搜现氐挠跋欤事业单位资产安全面对很大的威胁。这是因为研究院相关财务人员缺乏过硬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研究院的财务人员很多是项目转移过去的,甚至出现一人兼任多职的情况,这些人员对于财务知识基本不了解,这是会简单的会计记账工作,对于财务风险欠缺全面、足够的认识,财务工作本身质量就不足,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防范更无法做到位,所以单位防控能力不足。此外,缺乏有效的监督,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会出现一些财务人员在单位账目上“动手脚”的行为,或者事业单位领导对于财务进行过多的干预,最终使得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4.研究院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4.1 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

研究院要想进一步的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必须从思想方面着手做起,切实建立较强单位风险意识,在日常的财务活动中切实防范财务风险。单位领导人员给予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以足够的重视,从而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设置专职的部门,安排职业的人员服务财务风险工作,促使单位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加强。此外,切实做好财务基本工作,夯实财务基础,认识自身工作和单位的财务风险息息相关,切实防范各项财务风险。

4.2 健全财务风险防控制度

从目前单位的财务风险工作情况分析,财务风险防范效果并不理想。单位必须积极的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对其工作人员的财务活动进行有力的约束,防止威胁财务安全行为的出现。同时通过制度的建立,可以对财务防范工作进行细化和明确,财务人员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定期对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分析和检查,及时的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可以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保障单位的稳定运行。

4.3 加强风险防控能力

首先,需要不断地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从而财务人员可以更加有效的组织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科学地进行财务风险活动,及时高效的预测单位的财务风险。同时一旦单位面对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过硬的专业素养更好的予以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遭遇的经济损失,保障单位项目的正常进行。此外,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防止财务人员或者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人为的操控,规避、挪用公款现象的发生,从而可以保护了单位财产的安全。

5.结束语

综上,在当前改革的背景下,研究院要想更好的发展,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获得更加理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科学的分析单位的财务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财务风险,同时针对相关风险,制定科学、高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促使单位财务风险得以有效的控制,最终单位财产才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项目才能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孙宁.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冶金财会,2010,(3).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第5篇

[关键词] 风险防范;财务管理;工作;强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19

[中图分类号] F2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28- 02

1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制度体系构建

1.1 修订财务风险防范相关作业规定,以提高财务控制效率

为使财务风险防范相关规定更符实情,企业相关部门应修订颁布财务风险防范处理准则、费用支付时限及支出凭证处理要点等制度。主要修正重点在于厘清财会人员执行财务风险防范的责任范围,确保权责划分更趋明确。企业因商业交易付款习惯与一般政府机关有所不同,因而应制定不适用公款支付的时限及处理应注意的事项。为简化支付款项的检查作业流程,以汇款方式扣付员工工资给债权人的款项,应以汇款签收或证明文件作为支出凭证,免另开收据。通过网络交易开展的采购活动无法取得收据、发票或相关收据的情况,可由经手人复印电子凭证并签名作为报支凭证等,以符合实际作业需要。

1.2 设立管理机制,以健全财务控制

为防止财务工作弊端发生,并导正与强化会计财务风险防范及财务控制相关管理机制观念,应制订颁布健全财务秩序与强化财务风险防范实施方案,该方案除了确定财务风险防范为协助企业整体功能发挥的角色,还应说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要求企业各部门应进行财务查核,加强出纳、财产等管理人员定期工作轮换,收支尽量通过金融机构办理等财务控制的作为。企业各部门应将上述方案精神纳入内部各项管理规范中,除企业高层应实施查核外,处于办理决算查账等部门加以查核,以确保其能落实执行。通过管理机制的检讨整顿,会计工作弊端可大大减少。

1.3 强化教育培训及宣传

为增进财会人员对财务风险防范及监办作业等专业知识与实务的了解,使其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中足以发挥财务报表可靠性等方面的功能,企业应针对各层级的财会人员规划不同财务风险防范课程,包括新进、资深甚至会计管理人员,均可按照其所需加以培训,对企业妥当运用经费及提升预算执行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另外,为了使财会人员更深入认识如何有效推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可有针对性地开设非营利与政府机构内审理论及实务研习班,以便于财会人员熟悉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环境、准则规定、治理与风险及控制架构、内审技巧与实务运作情形。为发挥网上学习效能,可于特定网站开设财务风险防范及财务控制、企业运营与财务风险防范的互动、收支经费具备要件等网络课程,并函请各部门转知所属人员踊跃参与,以便于广大员工通过数字学习方式(e-Learning)进行广为宣传利用。

2 导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2.1 财务会计方面

①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财会人员的参与情形。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企业财会人员参与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工作的比例高达95%。财会人员参与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的工作,主要包括协助作业过程的厘清与协助系统处理原则的建立。②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前后,财务会计资源分配的变化情形。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企业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之前,财务会计资源主要分配在交易处理、财务结果报告、现金流量管理、资金筹措及税收规划与申报5方面。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后,财务会计资源主要分配在财务分析、交易处理、系统处理原则、财务结果报告4个方面。会计资源分配产生变化,可能原因是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后,资源得以从较为机械性的作业移转至较为分析性的作业。③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前后,财会人员配置的变化情形。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分析性与规划性的人员(如财务分析)的配置,在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后有增多的趋势,而一般会计处理及税务规划与管理二项的人员配置,则有下降的趋势。可能原因是在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之后,属于资料纪录与转换的作业,由系统执行即可,不再需要由财会人员执行。④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之后,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是重点工作。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企业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之后,财会人员教育培训之前3项重点分别为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及系统处理原则。传统的交易处理及财务结果报告,已落在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及系统处理原则之后。上述变动的可能原因是,随着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导入,财会人员的机械性作业大幅减少,企业对于分析性信息及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维护的需求提高,因此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便偏重该两种项目。

2.2 管理会计方面

①在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过程中,管理会计人员的参与情形。管理会计人员参与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工作的比例为95%,管理会计人员参与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的工作,主要包括协助系统处理原则的建立、协助作业过程的厘清、及协助系统配置。②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前后,管理会计资源分配的变化情形。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前,管理会计功能中获得分配最多资源的前5项,分别为资本预算、损益平衡分析、存货管理、标准成本及营运管理。企业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之后,排在前5名的项目,分别为标准成本、绩效评估、营运管理、存货管理及企业预算制度。在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后,绩效评估与企业预算制度取代资本预算及损益平衡分析,显示企业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之后,有逐渐重视企业绩效管理的趋势。③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之后,管理会计人员教育培训的重点。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后,教育培训上最受重视的前5项,分别为标准成本、绩效评估、营运管理、企业预算制度及企业流程再造。企业流程再造排进前5名,可能原因是随着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导入,信息的记录及产出已由前端作业人员及系统执行,企业开始注重管理会计人员在分析与管理上的功能,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2.3 内部控制方面

①在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内部控制人员的参与情形。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内部控制人员参与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工作的比例为82%,相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而言,内部控制人员参与程度较低。内部控制人员参与协助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的工作,主要包括协助作业过程的厘清、协助系统处理原则的建立及协助系统配置。②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前后,内部控制资源分配的变化情形。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内部控制人员的配置情形并未因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导入而有明显的变化。可能原因是目前企业导入的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中,符合内部控制需求的功能有限,故在内部控制资源分配上没有造成影响。③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前后,内部控制人员配置的变化情形。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内部控制人员的配置情形并未因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导入而有明显的变化,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前后内部控制人员配置排序之前3项均相同,只是排序上有所不同,显示内部控制人员配置情况仍无太大变化,可能原因是样本公司目前导入的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并没有内部控制人员所需的功能,因此内部控制人员仍依旧有的工作项目配置。④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后,内部控制人员教育培训的重点。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随着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的导入,内部控制人员教育培训方面最受重视的3项,分别为了解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IT专业知识及控制技巧,显示内部控制人员开始重视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与一般信息技术的了解,以应对企业在导入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后的需求。内部控制人员在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导入之后,必须对财务风险防范信息系统有深入了解,才能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工作。

3 结 语

为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全财务秩序与强化内部控制实施方案,将财务风险防范定位为协助企业有效运行的角色。具体工作中,除了需导正长期以来部分人员误认为财务风险防范即为内部控制的认知。在制订之后,还需要通过内部制衡、纠正缺失、增进报表的精确度及保障公有财产权益,进而检讨评估财务健全与否及各项计划的执行绩效,有助于落实会计内控制度的盈利与防弊功能。由于财务风险防范是一项长期且持续性的工作,企业仍需将持续推动相关强化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如积极审视修订各项相关规范,整编作业手册及违规案例,并举办培训、加强宣传管理控制观念,以便于财会人员熟悉知识与技能。财会人员也应秉持兴利的理念,精益求精,除了按照其本职专业注重收支预算执行与财务(物)作业程序的控管,以确保资源运用的合法性及保障资产的安全外,也应加强培养对运行成果的经济性及效率性评价,确保自身成为企业业务推动的得力助手。

主要参考文献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第6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风险控制;动态成本监控;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

一、引言

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对于整个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其中,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城市内部和城际之间交通中转、集散的功能,在全社会交通网络中起着“节点”的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潍坊至日照高速公路,简称潍日高速,高速公路网编号为S23,是山东省一条规划连接潍坊寿光市和日照市的高速公路,途经潍坊市、昌乐县、安丘市、诸城市、五莲县,跨越胶济铁路、胶济客运专线、青银高速公路和青兰高速公路,全长约185km,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本项目工程概算投资89亿元,是山东省“五纵、四横、一环、八连”的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八连”的重要路段。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系国计民生,其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方法与潍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实际密切结合,在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本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选择,以为加强本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充分的依据和指导。

二、潍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风险识别分析

潍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政策风险、金融风险、自然风险、信用风险等。具体详见表1。

三、潍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风险控制策略的选择

为了全面控制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本文认为潍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应选取以下风险控制策略:

(1)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控制

就工程项目而言,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控制是指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到报废的全过程,包括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维护、废弃处置等各个阶段所可能发生的风险监控过程。对于潍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而言,应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优化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理论方法,寻求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的过程,具体分析如下:

投资决策阶段:在投资决策阶段,要从全寿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工程项目各阶段的潜在风险,制订多个可行性方案进行比选,按照全寿命周期总体风险最小化的原则,确定最合理的投资方案,实现投资决策方案的科学化。

设计阶段: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绘的过程,合理设计风险控制和防范方案将使工程风险大幅度降低,挖掘设计潜力将是控制工程风险的关键性环节。设计人员承担确保设计质量和降低建设项目风险的双重任务,同时要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并为报废处理考虑最经济的处置方案;在工程设计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多种可以降低风险的方法和措施,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全寿命周期风险的最优化目标。

工程施工阶段: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协调与正确处理进度、质量和风险的关系;有效地控制工程现场情况突然变化和相关成本、施工进度相关关系;注重环保和生态环境,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运营阶段:按国家和行业规范合理使用建设项目。同时,注意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动和费率、税收等政策的调整,及时更新运营政策和完善运营体制,确保成本按时收回和可持续经营。

(2)建立动态风险监控体系

潍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风险监控应贯穿在项目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控体系,掌握风险的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来防范风险,具体如下:

风险识别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识别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为此,潍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应着重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保证能够及时地收集到有效、真实和可靠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以全面、准确识别本项目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为项目风险识别提供充分依据。

风险评估及防范阶段:这一阶段是风险监控的重要环节,应动态、全面地监控工程项目风险,建立一个完善的动态风险监控体系,选择动态监控体系的模式,明确项目动态监控的目标;采用合理的科学理论为基础,根据项目动态监控体系自身的特点,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激励性为主,并辅以一定的约束性。

项目运行阶:在这一阶段,先前各种矛盾和潜在的风险很有可能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并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对各种可能造成损失的事件要严加防范。如:在质量、成本、进度、技术等方面,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定期质量检查、成本控制,制定柔性的进度计划,制定相关的技术应急预案和变更方案;优先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监控体系内部实行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因沟通问题而造成的损失等。

(3)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根据对潍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风险识别分析,本项目的风险管理应该将重点放在与此相关的风险的防范上,比如施工阶段可以根据工程的工作内容、工作顺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充分考虑影响工期的因素,如人员、技术含量、运输、施工机具、资金、工程地质、气候条件、现场工作环境等,加强施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合理规划好施工总平面布置,确保工期目标和施工安全保障的实现;与政府政策相关的风险要事先和政府沟通协商好,准确把握工程建设期间和建成运营阶段相关政策变动情况和变动幅度,预先制定防范和损失降低的措施;与信用相关风险可以更多借助保险、金融市场工具进行风险分散和回避。此外,本项目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密切相关,项目建设应该加强与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四、结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地位会更加的突出,也将会向着智能化、一体化、动态化等方向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本文以潍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及方法对本项目风险管理所做的分析与研究,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受篇幅限制,尚不够全面、详尽,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分析本项目所选择的风险管理策略的具体实施,以进一步增强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卓甫.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及其应对[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李平.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及最优承包合同的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3]冯利军.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蔡英.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与控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19(7):60-63.

[5]梅传书,钟登华,徐海燕.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0(6):38-40.

[6]盛淑凯,金维兴,刘字.多投资项目风险预警控制方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第7篇

Abstract: Contract management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can reduce engineering risks and enhanc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tak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market contract management risk categori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finally take Saudi Arabia Mecca light rail project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and risk control.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防范;建筑工程

Key words: contract management;risk prevention;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243-03

0 引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融入全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合同主体的管理能力与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本文以建筑工程企业为例,对其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进行分析,期望加强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控制应加强合同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切实提高企业合同抗风险的能力,以保证合同正常签订与履行。

1 合同管理风险的不同类别

合同管理风险存在整个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的全过程中,集中体现在合同的履行阶段。根据合同管理可以将合同风险管理风险进行划分,可从几个角度进行划分,从控制等级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从控制范围划分可分为内部管理风险与外部管理风险;从风险费防控责任划分可分为直接管理风险与间接管理风险。建筑工程公司应区分对待不同性质的合同管理,具体分析合同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降低合同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概率。

1.1 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

顾名思义,可控风险指的是能够控制的风险,不可控风险值得是在控制范围之外的风险。可控风险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规范化对信用主体的信用评价、履约风险评估、合同争议解决流程,最大程度地保证合同主体的利益。不可控风险指的是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因为受到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签订、变更等,不可控风险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只能采用有效手段降低危险的程度。

1.2 直接管理风险与间接管理风险

直接管理风险指的是在合同的全过程中直接责任造成的合同风险,间接管理风险则指的是合同的主体不是风险造成的直接责任人,这是根据风险防控责任进行划分的。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因为合同人员对合同的评审以及履约条款等管理存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因此给合同管理造成了直接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参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因为合同中的联合体成员以及第三方等,造成合同履约以及变更等导致产生合同风险。

1.3 内部管理风险与外部环境风险

内部管理风险指的是在合同的全过程中因为合同主体内部的管理问题出现的风险,外部环境风险指的是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合同不能顺利完成整个过程而存在的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不是本身的环境引起的,可能是政策、经济的原因,也可能是合作对方信用偏低或存在不正当竞争的现象等造成的合同条款无法正常履行,因此能够防控的几率较小。一般情况下,合同管理的客观风险都是存在的,市场经济风云变幻,合同管理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加上政策变革也会导致合同管理可能无法正常履行或签订等,这些风险责任是双方没有办法避免的。而合同管理受到的工程内部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则能够提前防范。内部管理风险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合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流程管理不规范以及监管人员监管不到位、人员素质偏低等,这些因素直接造成合同在签订以及履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风险,合同无法完成。合同的不能正常签订和履行势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 建筑工程企业合同风险应对策略

2.1 合同管理的生命期

每一份建筑合同都包括形成和履行两个阶段,并且一个生命周期,合同管理必须贯穿于整个合同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合同管理重点也有所不同,建筑合同生命周期见图1。

2.2 工程施工合同不同阶段的应对

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风险利用等措施,本文以风险控制为例进行详尽分析。

2.2.1 合同谈判签订前的风险控制

①选择合适的投标方向。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处于买方市场,各个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投标时一定要对项目信息进行详尽收集,对项目工程的性质、规模、特点、业主资信信息等进行综合分析,以选择正确的投标方向。

②正确理解招标文件的内容。

对于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承包商一定要认真研究其中的各种细节,并在进行现场考察之前,及时发现招标文件中矛盾或者错误的地方,现场考察之后,以书面形式明确提出招标文件中的疑问,业主做出书面回复产生法律约束力。

③全面调查工程环境。

为了确保工程的工期和质量,预算工程成本,对于招标工程的环境如市场经济条件、当地政治情况、同类工程资料、自然环境等资料进行详细调查。

④确定合理的投标报价策略。

承包商在获得工程项目的同时,并获得利润,就需要在投标过程中,确定合理的投标报价策略,在制定投标报价策略时,综合考虑承包商的投标报价技巧、合同风险程度、企业经营策略等,对不可预见的利润水平和风险费用进行调整。

2.2.2 合同谈判签订阶段的风险控制

承包商在进行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中,对于业主提出的提供额外服务、让利等不合理的要求,要充分估计和准备,有经验的承包商,为了降低合同风险,在合同谈判过程中会借机设下对业主不利的条款。此外,索赔也是进行合同风险控制的常用方法,但是索赔比较困难,需要承包商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2.2.3 合同履行阶段风险控制

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控制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为了防止合同实施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偏离合同既定的目标,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不断调整;二是合同本身的变化如施工质量、工期、成本,施工中需要随着合同实施中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三是仔细分析研究合同条款,进行合同交底;四是对于施工中出现风险事故或实际情况发生变化一定要变更事先约定时,这些变更都需要通过签证的形式进行确认,尽量降低合同变更之后造成的损失,加强工程经济技术签证管理;五是加强对分包商的管理,督促其认真履行分包合同。

2.2.4 合同结算阶段风险控制

为了降低合同结算阶段的风险,需要承包商在签订建筑合同时,对于所签合同的工程变更、违约、索赔、价款支付方式、合同范围、争端解决等条款要极为重视,并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工程合同结算提供依据,并且充分搜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设计的变更签证、现场签证等资料,分析所签资料的合理性,避免承包商的利益损失。

3 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案例分析――以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为例

2009年2月10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与沙特阿拉伯城乡事业部签订了《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项目合同》,总亏损额预计约为人民币41.53亿元。除去客观因素,该项目巨额亏损的背后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失控的体现。

3.1 面临的主要风险

第一是合同风险。沙特麦加轻轨项目采用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对工程从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和维护进行全面管理。但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铁建被剥夺了设计权,一些关键机械设备的采购也由业主自主采购,造成材料采购成本的失控。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中国铁建对于中东地区和西方分包企业运营操作模式的不了解,加之投标阶段对于合同管理过程的评价和估计不足,导致最终深陷合同风险中。

第二是工程合同变更风险。全面施工过程中,业主对诸多道路结构、设备型号等方面提出多项工程变更,中国铁建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导致工程成本的大额投入。由于中国铁建没能在施工前期对概念功能设计可能产生各种风险充分考虑在工程成本中,导致面对业主的众多非实质性工程变更只能全盘接受。尽管中国铁建目前已经就工程项目未来预期运营过程的造成工程亏损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但未形成定论,中国铁建只能先行承担工程合同变更的全部风险。

3.2 案例合同管理的启示

在承揽工程项目前,施工企业要对发包人的资料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调查,如发现项目潜在风险过高,企业很难承担时应考虑放弃、风险转移等合理的规避风险的方式。在招标和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与业主应就有关工程项目的共识和讨论写入合同中或签订补充协议,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合同内容的相关责任进行分解,随时上报合同完成进度。

4 结语

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合同谈判签订前的风险控制、合同谈判签订阶段的风险控制、合同履行阶段风险控制、合同结算阶段风险控制四方面的风险控制进行分析,并以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为例对合同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知,为了确保承包商的利益,在进行项目合同签订之前,一定要对项目工程的资料进行详尽了解,并且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算,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合同变更的情况,也要及时搜集合同变更资料,以最终降低企业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张朝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4):7-8.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第8篇

1.1国家政策的影响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然而对其来讲,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系统相对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的宏观市场环境,企业投资项目内部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是,市场经济的活跃,促使物价一再提高,劳动力价格也有所增加,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由于其自身的生产能力的有限,以及缺少一定的外部政策,使其利润空间逐渐减小,面临着收益分配以及结算等多方面的风险。而且,今年来,我国中央银行不断对带看利率进行上调,导致国有企业在融资及投资方面的风险加大。另外,国有企业在投资项目的内部管理与控制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规章制度缺乏,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混乱,缺少科学完善的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体系,导致其投资项目与外部市场、政策环境的失调,无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不能对相关政策及市场机制的调整做出响应和预测,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1.2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管理与控制独立性比较差,结构不尽合理,缺少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在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内部,管理者常常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独断专行,使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投资项目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得其防控监管的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执行起来较为疲软,使得企业项目管理出现较多漏洞。而且,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中的内控监督功能失衡严重,尤其对审计部门给予的重视与权力不足。在企业的管理和运作的过程中,内控监督对企业风险目标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应对无法完成,其项目风险导向的作用丧失。

1.3风险控管机制不健全

评估及防控管理项目风险是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主要职责。目前国有企业识别投资项目风险的能力较为滞后,合理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机制缺乏,内部控制与管理对项目风险的“预警防控”作用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中,国有企业不能有效连续地识别、监督、计量和评估项目风险,加大了企业在战略执行、产品组织运作和经营等方面的项目风险,使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潜在的危害。另外,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一定要在全面有效、科学合理和及时实用的原则基础上建构。要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目标执行、资产保护以及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合理科学的组织分工协作规划是重要条件。但是,目前国有企业科学性的投资项目内控组织分工不合理,组织规划设计不足,难以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与管理,致使投资效率低下,管理混乱。

1.4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监督功能失衡

2014年12月30日,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中的内控监督功能失衡严重,尤其没有给审计部门没有应有的权力,且重视不足。在企业管理运作的过程中,内控监督对企业投资项目风险目标的分析理解和应对处理无法完成,不能够发挥其项目风险导向的作用。国有企业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导致,资金流通不顺、流失严重,资本缺少安全性和完整性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投资项目风险,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致使投资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导致出现巨额的损失和不良资产。对资本结构的科学规划的缺乏,陈旧的投资管理模式,负债高垒,投资和融资成本高,投资项目风险高危不下,使企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隐患。

1.5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体系的缺失

第一,缺少投资项目风险防范与预警意识。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投资环境,企业投资活动风险日益突出,但是,很多企业缺少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体系,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投资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第二,缺少投资项目风险防范与处理相关制度。在进行投资项目风险防范环节上缺少预警机制,投资人员没有对相关投资项目风险评估的能力,更没有对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的体系建设的科学方法,在投资制度和管理上严重缺失对投资项目风险额预警。国有企业在战略决策过程中,风险防范与预警意识淡薄,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也往往忽视对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规划风险投资管理体系不健全,甚至欠缺,在很大程度上使投资项目风险的危害加大,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降低,使得企业资金的最大效用无法发挥,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稳定的、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导致企业战略决策滞后于风险的发生,往往在风险产生之后,才进行“亡羊补牢”式的补救,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损失。即使企业拥有相关的预警系统,由于没有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联动,造成投资预警信号的精准性较低,实效性也相对较差。而且在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方法上也缺少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导致企业风险预警功能的实效。

2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对策

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对所有企业来讲,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投资项目收益有着举足轻重作用。投资行为是国有企业日常管理中极为重要经济性质活动,对于当前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越发深远,企业对其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该文接下来就对上述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2.1国家宏观环境方面

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应从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健全相应有利于国有企业投资发展的制度政策,从宏观方面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一,加快推进对国有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成立国有企业资产评价机构,为国有企业的融资和投资进行指导,成立国有企业联合会组织,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发挥政府的监督与调控职能,加强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建立专门的监督管控机构,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管,以此提高国有企业财务及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其创设和谐地外部运营环境。

2.2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环境

使国有企业的投资内部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优化,内部需求得到满足,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被建构起来,是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的措施。健康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有利于财务人员对企业使命感和认同感的培育,企业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增强,推动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得带有效的实施。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创造和谐、民主、公平的企业氛围,使内部控制与管理对投资风险管理作用最大化。强化投资风险防范能力,建立有效的投资风险管控制度,才能够使企业规避投资风险、查漏防弊得到有效保障。所以,企业应建立专职投资风险评估分析及管理防控部门,培养内部成员正确的投资风险意识,强化内部控制对投资风险的管理力度,扎实推进投资风险“预警”建设,建设科学严密的投资风险管理系统,使投资项目风险的发生得到有效防范。

2.3健全投资风险管控体系的监督机制

有效监督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情况,并及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国有企业应将监督机制加入投资项目管控体系,定期的规范性监督投资风险管控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使投资风险管理的有效发挥受到保障。另外,还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力度,使得投资风险监督管理和两者合力,促进风险管理有序开展,推动企业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实现。制定并实施以内部控制为依托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该方案在起初制定投资风险管理目标的时候,就已经有效地结合了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法,并且定期监测投资风险方案,进行及时整改,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2.4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监督系统

在进行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时候,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到底,使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以审计部门为主体,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此基础上增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能力。内部控制能否实现有效的执行,需要审计客观公正的评价,独立的审计体制有利于使国有企业资源的安全性和国有企业财政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得到保障,找出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薄弱之处,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测,提出应对的策略及发展的建议,进而使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臻于完善,并使投资管控实现自我诊断,实现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自我诊断。坚持以审计部门为主体的政策路线,以预防为主的内部控制监督的系统,采取积极措施,有效监测,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审计需求是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建立独立的审计制度,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实际和企业资源的安全性,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通过分析评估指出,应对策略与建议,从而达到完善的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监督管控的自我诊断。

2.5建立健全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

在国有企业投资项目风险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投资管理更加高效便捷,风险管理信息的畅通无阻得到保障。企业财务工作与投资风险管理实现无缝对接,保证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人员最快地获取最有效、真实、精准的信息,并及时地反馈。强化财务信息管理的透明、公开化,最大化“预警”企业财政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投资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建构合理的风险财务审核体系,确保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的安全,并能够及时精准地分析和处理相关信息数据,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力,建立监管分开的责任制度,最大化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