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项目化教学论文

项目化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24 13:07:50

项目化教学论文

项目化教学论文第1篇

在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置中,为了以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体现专科学校职业特色,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牢牢抓住了企业工作模式这一项目过程为主轴线,统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用企业中的真实项目贯穿整个课时,既具有工作的连续性,又避免了知识的重复。我们在具体教学时选择了一个实际工作项目“某餐饮空间的室内设计”作为情境,并将该项目在企业工作模式中的分过程作为时间节点,合理安排相应理论与实践任务,根据各工作任务的逐步展开,从而最终完成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由于该课程项目化教学设置是以企业工作模式作为时间节点安排课程内容的,因此课程设置以:设计前准备、设计立项、设计调研、概念设计、方案设计、设计输出六部分进行实践教学任务编排,依此为基础,适时插入与该工作模式节点上实践教学相对应的理论知识点。如在“方案设计”工作模式节点上,子任务实践教学是“餐饮空间室内设计项目的工程图纸设计”,涉及的理论教学是“室内空间的界面设计、色彩、光环境”等。结合企业需求,在企业工作模式与课程理论内容上找到契合点,通过企业实际项目的完成,紧密地与课程理论知识相结合,达到教、学、做的高度一致性。理论知识的安排与企业工作模式的高度结合,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该课程知识点和该职业需求,这既是企业和行业的实际需要,也是专科课程项目化教学设置的较好选择。

(二)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完成情况

本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已经在我校2012级学生第二学期课程建筑与室内设计基础中实施。从整个项目化教学的完成过程来看,通过“某餐饮空间的室内设计”总项目及各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看,效果基本满意,并对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了很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主要体现在:1.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的结合使理论课程不再枯燥,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了相应的职业素养;2.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的结合让学生能更深刻的掌握理论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项目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3.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并能初步掌握该行业的工作流程;3.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能较早的接触企业文化,做出调整以适应行业要求;4.本课程与后续课程设置相联系,形成一定的课程体系套路,让学生在企业工作模式的重复强化训练下,更能适应企业职业要求。当然在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完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如:1.关注项目本身还是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过程。本课程是在第二学期开设的,前导课程主要是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缺乏专业基础课程的铺垫,因此学生在没有专业基础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项目设计往往无所适从,会出现畏难情绪,甚至自暴自弃随便应付,从而丧失学习兴趣,直至放弃对该专业的学习。这就要求专任教师必须拥有充分的教学准备和足够的耐心,做好学生的专业指导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使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逐步完成项目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自身的健康的职业发展规划。2.先完成实践项目还是先完成理论教。在教学内容的实际编排中,由于课时量有限,在原本的理论课程中,还要加入一定量的实践项目和任务,我们往往会感叹,课时不够用,教学组织比较困难,而且会面临一个问题,是先完成理论教学,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进行项目,还是先布置项目任务,等学生遇到未知的知识点了在进行理论补充教学?理论与项目到底谁先谁后孰轻孰重。这个问题不解决,在课程教学编排中,理论与项目的编排就容易出现一边倒,一头重的现象,这就要求专任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行业经验和理论知识,做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中游刃有余,在实践环节中适时加入理论知识,而在理论教学中也能恰当的结合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高度一体化。3.强调设计还是强调项目完成的规范。室内设计专业既具有理工科的专业性又具有人文科学的艺术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的同时,既要强调设计的规范化,同时也要考虑到设计本身的艺术理念,这对于刚刚接触该专业的大一学生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首先应解决学生的设计规范化要求,一方面,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必须让学生在最先接触专业时按规范进行设计,从而有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专科学生在行业中的职业岗位也大多是从绘图员开始,设计规范化可以使得他们在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更容易上手。同时,作为专科生较为缺乏的项目中的艺术设计也很重要,这时就需要专任教师积极的正确引导,要求专任教师能快速准确的在学生设计中寻找闪光点,去芜存菁,帮助提炼出学生自身的设计意识并进行艺术化设计。

(三)学生对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接受情况

项目化教学论文第2篇

(一)以接轨市场的开放的“工作室”

代替传统“封闭”的课堂工作室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化为面向市场需求的开放式教学,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直接参与或模拟参与实际的生产实践,以满足市场需求。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更深入地研究市场,也使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使他们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自觉的探索。

(二)以整体项目任务

整合原有的各课程知识项目化教学是工作室运行的主要形式。把具体的项目任务(一般情况下,由教师模拟市场任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真实的企业任务)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科目教学,而是用项目为导线整合专业学科内容,在实战训练中学习专业技能知识。这完全突破了传统课程科目的界限与框架,淡化了“课程”的概念,使各科知识能更好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以“师傅带徒弟”的授习模式

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承袭了“学徒制”师傅带徒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要功能是组建团队、布置任务、提出要求、阶段性提出改进意见,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解开谜题,自主学习探究,思考解决问题方案并积极实践。

(四)以不同的任务分配培养

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工作室按广告公司建制,内部成员分工不同,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学生可按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身份职位,如总监、文案、美工、资料收集、市场调查等等,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可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去专注于发展自己的某一方面兴趣和特长,也使具有领导气质的学生脱颖而出,为日后自主创业打下基础,教师也可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和传授。

(五)以逼真的实战演练

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周期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下,由于任务紧紧结合市场需要,学生与客户直接交流,参与的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通过和企业、社会的直接交流,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得到了磨炼。这样,缩短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

二、中职平面设计

专业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主要适合在第4学期实施和开展。中职学生一般在校学习两年(四个学期),实习一年。学生入校的第一学年,即第1、2两个学期,学生的主要工作以基础课程学习为主,学习方式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第一学期开设素描、色彩、图形、字体四门专业课程,第2学期开设平面构成、版面构成、CorelDRAW、Photoshop四门专业课程,这一年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与专业素质为主要目的。第3学期,学生的工作以学习基于工作应用的专业课程为主,开设标志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三门专业课程,在这一学期里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知识学习、职业素质培养与岗位技能实训,为下一学期有效开展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做好铺垫。到了第4学期,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正式全面铺开。学生的主要工作是组建工作室团队,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以完成系列化的VIS(企业视觉形象识别设计)项目任务,教师以客户和企业设计师的身份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学生以广告公司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实际运作过程。下面,笔者以20周时间实施一套VIS品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项目为例,阐述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以供参考。总体项目:完成一套VIS品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编制VIS手册,印制若干实物作品,举办一次展览。具体操作: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品牌形象策划1.时间:2月中旬-3月中旬(1-4周)2.具体项目任务:①组建工作室团队,明确项目任务。③制作方案PPT,举行项目会。3.实施过程:①组建工作室团队,明确项目任务。第一周,专业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团队组建,每个团队以4-6人为宜,按广告公司建制形成工作小组,确定团队名称,明确团队精神,落实各人角色,角色一般可分为设计创意总监、文案、首席设计师、设计师、资料收集、市场调查等等,每种角色主管一块工作,又互相补充协作。团队落实后,由专业教师讲解VIS的有关知识并项目任务:完成一套VIS品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并编制成册。此时,学生对VIS都一个大体的认识即可,而深入了解则是通过完成项目逐步体会的。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表格作为项目任务的引导。②市场调查,落实品牌设计方案。明确总体任务后,第二、三两周各团队在创意总监的带领下展开讨论,确定团队所做品牌的大体方向,并走上街头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观察同类品牌、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方式获取目标市场的相关信息,理清具体设计思路,与教师沟通讨论,敲定方案的具体内容与风格地位。③制作方案PPT,举行项目会。明确思路后,绘制VIS最核心的视觉元素--标志,并根据表格制作PPT,各团队统一举行品牌项目会,由各团队最具口才的成员讲解品牌文化、系列风格和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团队给出修改意见。

第二阶段

基础要素设计1.时间:3月中旬-4月中旬(5-8周)2.具体项目任务:展开VIS品牌视觉形象系统的基础要素部分设计。3.实施过程:由教师布置项目任务表,团队小组根据第一阶段的成果继续开发确定品牌的标准图形、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从而展开对整个基础要素的设计。教师定期听取团队总监汇报制作进程和具体方案,提出整改意见。

第三阶段

应用要素设计1.时间:4月中旬-5月底(9-14周)。2.具体项目任务:展开VIS品牌视觉形象系统的应用要素部分设计。3.实施过程:由教师布置项目任务表,团队小组在第二阶段的VIS基础要素的基础上,开展对应用要素的设计。教师定期听取团队总监汇报制作进程和具体方案,提出整改意见。在第二、第三两个阶,除创意总监外和首席设计师外,团队内部其他角色已弱化,均可成为设计师角色,分头展开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

编制VIS手册1.时间:6月初-6月中旬(15-17周)2.具体项目任务:编制VIS手册,制作若干实物作品3.实施过程:各工作小组在创意总监带领下,编制自己品牌的VIS手册,同时制作出如名片信纸、海报招贴、产品包装、铭牌标签、纸质拎袋、办公器具等实物作品,以供展览。

第五阶段

总结布展1.时间:6月下旬(18-20周)2.具体项目任务:布置展览,总结反馈3.实施过程:布置一次学生成果展。有条件的学校可联系本地区图书馆、博物馆、会展中心或大型商场进行展览活动,推广专业,扩大影响。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展厅、作品陈列室、画室、楼层大厅等场所布置展位,邀请广告公司和相关企业负责人来校参观,展示专业实力。展览时间可与中职学校的企业招聘会接轨。

三、总结

项目化教学论文第3篇

化工原理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工程观点及创新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目前,很多高校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教学过程中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9]然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在整个实验项目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我校化工原理实验中除精馏实验属于设计性实验之外,其他实验项目仍然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都是采取教师先讲授实验原理,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以致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理想。有些学生甚至刚做完实验就一问三不知,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结合本校实验室条件,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初步探索了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模式。所谓项目化教学设计模式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融合多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一)构建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是项目的构建。项目的构建并不是将原有的实验内容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应以教学内容与工业生产实际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将课程要求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一个项目中予以完成。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掌握本课程传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化工原理实验的各个项目对应于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精馏、吸收、过滤、干燥等单元操作,其中过滤和干燥技术在化工、食品、制药等生产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干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热质传递过程,它不仅受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物料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利用现有的板框过滤和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将这两个实验项目进行组合,将板框过滤实验中的产品作为流化床干燥实验的原料,以“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为项目载体,将过滤与干燥这两个单元操作的教学内容贯穿在一起,把化工原理课程乃至化工专业所需的知识、应达到的能力、应具备的素质等培养目标融入该项目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分析项目项目分析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并思考如何完成项目,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得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再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把总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填写项目分析表。“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就是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高湿高黏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研究,从而让学生了解一个产品从过滤到干燥的全部流程。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板框过滤实验中得到的碳酸镁滤饼,都是在实验结束后直接倒掉,这不仅造成了原料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我校实验室虽然购买了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但对学生尚未开设这一实验项目,致使该实验装置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因此该项目的研究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空置的实验设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和工程意识。

(三)制订方案传统的“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板框过滤机的结构及操作方法,测定恒压过滤方程式中的过滤常数,验证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除了完成传统实验内容之外,还对实验内容做了进一步地扩充。譬如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研究“气流速度、空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此任务又可以分解成以下子任务:1.测量在相同工况不同物料量的情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2.当风温、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速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3.当风速、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温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订出可行的实验以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

(四)实施方案“项目化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本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项目方案和各自的任务,小组成员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教师不再像传统实验教学中以讲授、灌输知识为主,而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当学生遇到问题,感觉有困难的时候,才对其进行个别的、启发式的指导。

(五)检查评估学结与效果评价是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将素质、能力、知识的考核评价融合于项目完成过程之中。项目完成后,各组首先展示各自的实验报告,对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然后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各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做出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完成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三、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效果

项目化教学论文第4篇

如何在学时偏少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通用机械零件和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问题需要任课老师认真思考并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来解决。在深入企业广泛调研,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课程反复认证后,与企(行)业技术人员共同商榷,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及“三维设计软件”等课程整合为“机械设计基础”。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三维设计软件系列的理论体系教学常规,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三维设计软件理论基础知识安排在一系列的任务中,通过任务来完成一个项目,再通过具体的项目来检验学生掌握整个课程的情况。这样,在学生掌握了传统的知识基础上,拓展了课外知识,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可将常用机构、联接、带(链)传动、齿轮传动、轴、轴承及联轴器等相关内容设计成若干个项目。在项目中,根据各任务的要求,穿插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相关知识,在完成项目后,要求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每个零部件的三维设计效果图,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行设计产品的喜悦。

二、合理确定工作任务

项目教学模式是借助各种工作任务来实现的,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能力有限、经验缺乏、意志力薄弱,一旦遇到困难,学习兴趣就会减退。因此,确定的工作任务既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要在实践中循序渐进,便于采用低起点、分层次、多训练的方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见,项目的任务确定尤其重要。在理解渐开线参数方程、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及参数测定相关特性后,根据需要讲授相关的工程力学知识,而后进行齿轮设计。最后,在Pro/E中制作齿廓渐开线,采用方程式的方法精确生成,选用笛卡尔坐标系,通过阵列、再生等命令即可完成整个齿轮的轮齿制作。采用以上方法生成的齿轮三维模型,使用“再生”命令,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重新输入齿轮相关参数,就可以生成新的齿轮,如图3所示。从而将抽象的齿轮设计变得直观,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利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快捷地生成了不同参数的齿轮三维模型,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设计效率。这样,学生学完“机械设计基础”后,再去学习“三维设计软件”,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不会出现与后续课程相脱节的现象。在完成一系列项目后,最终利用所有项目知识,完成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由此,通过这些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工作任务,实现纯粹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向对学生今后职业能力提高有所帮助的储备知识的转化。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接轨,构建内容丰富、集二维与三维、项目与任务、虚拟与现实等于一体的教学系统。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工学”结合,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打破传统的教室授课,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中心、校办工厂、企业等实践教学场所对学生进行项目化教学,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以项目5为例,通过参观企业生产齿轮流程,学生查阅齿轮应用,齿轮相关参数测定,对齿轮进行力学分析,分组设计齿轮直至完成三维齿轮设计,完成5个任务。对于由三维软件设计出的齿轮,在后续课程可以直接在企业或校办工厂进行加工,做到与后续课程的无缝衔接。同时,加工出的齿轮又可以作为新生“机械制图”课程的测绘零件,便于对新生进行看得见的入学专业介绍,从而真正做到专业各课程的相互关联。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在关注其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关注其学习的结果的同时,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要科学合理,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启发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为保证课程改革的实现,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以项目5为例,过程考核以检查学生对项目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实验、分析、设计、建模等环节的完成情况为主,其评分比例以各占20%为宜。这五个环节分别涉及工程力学知识、实验数据处理、任务分析思考、查阅资料设计、三维软件建模五个部分,在考核方法上可以采用笔试、口试、实验、查阅资料、讨论、协作、设计等形式,以增强考核的综合性与灵活性,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为了突出创新设计和注重应用的新理念,对在参加部级、省、市级各种比赛中获奖的学生,或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的学生,在不违反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前提下,可以将其直接考核为良好甚至优秀。同时,可进行一些拓展项目,以充分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对教师的评价由学生、同行和行业专家进行,从而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

五、结语

项目化教学论文第5篇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项目教学在我国高职院校越来越广泛地被接受,大量教师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尤其是教学评价作为项目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诊断评估项目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项目教学是对原来传统学科教学的解构与重组,项目教学的评价在实践中遇到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学生参与度不高,评价内容和标准无法涵盖学生在项目中的工作态度、行为变化等,所以无法真正发挥帮助师生分析项目教学得失、诊断教学症状的作用。

二、概念界定

(一)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订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其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给予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实践工作沿着预定目标方向前进。

传统的标准化考试的评价方法更重视事实知识的测量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但却无法测量出学生在校参加的复杂的和有趣的学习经验,无法对那些经过反复地尝试进行学习的过程以及创造性等复杂的思维过程进行测量和评价。

(二)项目教学的评价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为主的项目教学评价重视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及初学者的进步的评价,而不是仅仅限于对结果的评价;具有多标准、多形态评价的特点;主张较少使用强化和行为控制的工具,而较多地使用自我分析和原认知工具,以个体知识建构和经验建构为标准的评价;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背景驱动的评价。

三、研究进展描述

截至2015年11月30日,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使用“项目教学”(或含“项目化教学”)并含“教学评价”进行精确检索,根据主题对结果进行了筛选,得到期刊论文247篇,硕博论文4篇,课题会议论文等10项(篇)。

(一)研究趋势分析

赵志群2003年在《职教论坛》第4期上发表了《职业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文中介绍了西方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界三大理论思潮之一的“行动导向学习理论”,为项目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从2007年起,关于“高职项目教学评价”主题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有的研究者专门研究“项目教学评价”,也有的在“项目教学”研究中涉及到评价这个环节。其中关于项目教学评价体系构建、项目教学评价模式或方法及其在具体课程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

(二)研究内容分析

经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与分析,目前我国高职对项目教学评价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基础研究。

目前研究者J为项目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包括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等。

黄方慧、赵志群的《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一文中认为,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项目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项目教学法是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刘邦祥的《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

朱焰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研究》中以多元化智能理论为基础,倡导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依据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

徐涵在《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中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成为支撑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

2.评价体系研究。

关于评价主体,有研究者将企业界人士和专家引入评价主体,即社会与教师、学生同时构成评价的三大主体,相关论文有张薛梅的《论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和李建峰的《“真题实作”式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评价客体,有的研究者从传统的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即智力因素为对象扩展到非智力因素,如完成项目过程中的个人角色认同、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职业行为的改变等。邵丹萍在《高职项目教学中的学生团队作业评价探讨》中提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团队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观点。还有的研究者从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扩展到同时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评价。冯冀宁、霍奕在《基于项目教学的评价体系研究》中认为“项目教学的评价应包含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两部分”,并提出了一些评价标准。

关于评价的功能,有研究者从教和学两方面构建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新的评价体系,例如杨晓波的《项目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潘世英、冯籍宁、马海滨、霍奕的《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王灿、许本胜的《项目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体系创新探析》等都持有这样的观点。

3.评价方法研究。

(1)电子档案袋:张宝珍、徐海涛的《电子档案袋在项目化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一文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对电子档案袋在项目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作为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采用信息技术为手段记录和展示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信息,有效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

(2)微格教学法:孙燕的《微格教学法在职高网页制作项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提出这一评价方法。

项目化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74-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也日益壮大。高职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性,怎样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1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学生思想认识实际来制定工作项目

在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的过程中,在2003年9月开始探索专题教学方式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为了更好地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实际,更好地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2006年具体制定了项目化专题教学的实施方案,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分解为9个项目模块体系,依次是项目一绪论;项目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精髓;项目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项目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项目五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和改革开放理论;项目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项目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理论;项目八祖国统一和外交战略;项目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这九个项目模块基本上涵盖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全书的主要内容,而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无论是课程的逻辑性还是衔接都比较得当,同时根据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实践环节的项目实施方案,改革了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了单一靠教师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填鸭式”教学,通过合理分解、优化组合,使广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师包括实习指导老师都参与到项目化运行当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使学生理想信念通过项目实践启航,学生思政教育通过亲历实践感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1.1理念创新,“项目化”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创立以项目化教学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学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大学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泛,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的“项目管理”理论,形成了有创新性的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学习指南项目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运行项目总结评价”一套完整体系,力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展示个性和激发创造性的空间,淡化了传统的组织行为,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机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2构建机制,“项目化”规范实践教育环节

运用项目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接学生工作,创建项目实施团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效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中期检查、集中督导等形式,对项目的实施及进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指导,从而将管理贯穿于项目过程的每个阶段,确保了学生教育活动的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有序推进。以项目化规范活动,以活动推进项目化的良性互动,使学生思想教育活动规范管理,层层推进,逐渐形成了以项目模块为引领,以项目教学为基础,以班级、学生单项活动为补充的项目化实践教育活动体系,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僵化向灵活转变、从松散型向实体型转变、从自发型向自觉型转变。

1.3长效建设,“项目化”拓展延伸育人途径

运用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陆续制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化教学管理办法》《项目化实践教学实施体系》等配套的管理制度,持续推进项目化工作。通过项目化模式运作,学生可以根据学科特色结合个人兴趣,自组团队,开展项目化研究。为做好长效管理,持续推进项目化工作,项目教学团队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督导和考核。此外,大学生活动项目化运行中心还定期组织项目化工作的研讨和培训,对学生落实项目情况进行审核和评比,对优秀的项目执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从2006年起在思想政治考试评价方案中增设素质拓展教育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项目,拓展个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特色践行,“项目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项目化运作模式营造了“项目教师负责,学生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极大的激发了思想政治教师、普通同学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了活动的载体、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成为我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和学生第二课堂精品活动的孵化器,在学校的育人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明确目标、责任到人、有序推进项目化的运作模式,使更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在学校中就开始按照项目管理的理念尝试项目的实施,对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项目化的思想政治专题教学,使我校的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也获得了层层推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一批批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2创建项目专题教学平台、开展集体备课

为了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适应当前教科研提倡的集体备课的要求,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教学团队制订了我院思想政治课程的集体备课方案。这是促进思政课教师合作研究实践课程改革的一种教学管理机制尝试。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目前的集体备课活动过程为:

2.1基本要求

集体备课主要围绕项目教学的内容进行备课;集体备课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由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教研室根据老师讲授课程情况成立备课小组;教研室主任安排好每次集体备课的主备老师,其他老师为议课老师。主备教师必须预先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主备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后形成电子文本预案;教师必须对集体备课的预案进行补改才能上课;上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六备”:备学情、备目标、备重难点、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设计。

2.2具体步骤

个人提前准备;个人提前准备是集体备课的基础,教师要按照课程要求,单独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主备老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写出详细的备课提纲,找准教学的关键点,提出自己有独创的预案;主备老师发言,在周二的备课时间,主备老师要以“说课”的形式陈述其备课方案,主要包括课时安排、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等。主备老师要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原则上由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先主备发言,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后主备发言,让新教师很快成长起来;集体研讨,这一环节是集体备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所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所选用的教学手段等。备课组的其他几位教师围绕主备老师的发言,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提出补充、修改意见,同时主备老师认真做好记录,综合后实施到教案之中;丰富和完善整体教学活动计划,主备教师将集体讨论的意见整理,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设计,并制作电子文本预案;?集体备课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老师们对思想政治新教材的性质、逻辑结构与主线有了充分的认识,系统完整地把握教材的内容设计,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对于我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有重大意义。同时,集体备课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有利于新教师学习和成长。

3系统论作为理论依据

在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教新模式过程中,必须把系统论作为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四个层面,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教新模式,必须把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时,按照系统论的要求,我们不能够用一种目的来作统一的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分解成若干目标,形成一个发展的目标链条。比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目标可以分为时间意义上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空间意义上的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目标对象意义上的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目标内容意义上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目标地位意义上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以及目标效果意义上的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等。并且认真把握各目标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把握目标实施的关键,特别是对于一时不能实现的目标,一定要及时做出调整,才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来设计。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应该针对性更强。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各个部门因地制宜创新,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完善体制机制,鼓励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的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项目化教学论文第7篇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当今先进教育理念与职业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以实际问题或任务为目标,以项目实施为手段、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在文科职业教育中课程教学的问题,以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依托,探索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运行模式以及推行建议。

关键词:

项目;项目驱动教学;运行模式

一、引言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融合课堂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使其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教学方式,即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职业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发展的可持续能力等,是代表当今先进教育理念的职业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多数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主流。“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由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中,学生通过自己对工作过程的项目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反复实训项目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内化。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理工科的人才培养中运用广泛,而在高职文科的课程体系运用中较为少见。一直以来,高职文科专业教学在空间上局限于课堂,教学手段不够丰富,实施上欠缺灵活性,内容上偏重理论化,考核机制过于单一,教学效果有待深入。传统的高职文科教学与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理念相脱节,学生在教学系统中很难有自主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和动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较难实现。为更好促进高职文科教学方式的创新,本文以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基础进行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探究和模式构建。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第一,项目(Project)在《英汉辞海》中有三个含义:①具体的方案和设计;②规划好的工作(如明确陈述的一项研究工作,研究项目);③课外项目,通常由一组有相同志趣的学生对各种智力和体力活动进行研究,这往往作为课堂学习内容的补充和应用。在高职教育中,文科项目是文科学生组成小组,为调研或设计与社会经济、管理、服务等一线密切结合的主题,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开展社会调研、资源整合、进度控制、方案修订、自我评价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文科项目的分类多种多样,按照组织形式分,可分为主题式项目、结构式项目、体裁式项目、模板式项目、开放式项目等;按内容分,可分为产品设计、活动策划、文案呈现、组织管理等。第二,文科项目的基本特点包括:①具有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相结合的特性;②有一定应用价值并与学习目标相链接,有一系列连贯的可操作环节;③学生处于项目设计和安排的主体地位,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组织安排、问题解决等;④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⑤具有学生运用新学知识、技能或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解决的环节;⑥有一套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实际问题或任务为目标,以项目实施为手段,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指导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将基础知识记忆、技巧能力训练以及职业素质提升糅合入项目开展中,从而实现高职特色教育目标——培养复合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它以项目为载体,将课程目标融入项目中,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分享、评估、内化的能力,将显性知识通过共享经验群化为新的隐性知识,再通过运用外化为显性知识和能力,以获得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探索知识的积累和构建的过程。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安排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进行交流合作、文献收集、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验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第二,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元的智力,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观察智能等。教育的责任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强项。项目驱动教学强调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强项和优势完成一个项目,帮助学生开发各种智力和能力。第三,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做中学”的五要素教育理论:一是创设情境,二是确定问题,三是提供材料,四是解决问题,五是应用检验。项目驱动教学的实质是就是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第四,隐性知识理论:迈克尔•波兰尼在1966年出版的《隐性方面》中提到,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指以书面文字、图表、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通常情况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群化、外化、融合(combination)进行相互转换。项目教学中的“情景性”教学,有利于转化和提升学生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体验性”教学,有利于澄清和运用隐性知识。

四、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运行模式

第一,项目的基本构成要素。项目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项目。教师要素指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以及个性修养等。学生要素指学生现有的智力结构、身心发展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以及学习前的准备情况等。项目要素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能力目标等。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强调教师的角色更多是资源的提供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建议者、引导者、同事;学生的角色主要是项目设计与实施主体、观念的发现者、陈述者等;教学目标注重理解与运用复杂观念、过程和学生掌握综合技能;教学氛围提倡学生与他人合作,在小组中自主学习成长;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论述、实际能力展示及作品的呈现等。第二,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要素:它体现了师生间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并安排项目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形成教学目标要求的各项知识与技能都掌握与内化的过程。第三,项目驱动教学课程的基本流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革新传统教学的新理念,注重学生的能力观、综合观、结构观与结果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方式,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进行探究。结合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课程特点,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一般流程包括五个步骤:项目选定及设计、方案设计论证、项目实施、项目展示及评价、项目反思升华。具体内容如下:其一,项目选定及设计。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选定的项目既要符合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总体目标,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教学安排的场景主要集中在社区、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福利服务领域;项目来源主要从社区问题、社区居民需求、社会工作相关的老人、妇女儿童、青少年、学校、企业、残障、司法等领域中寻找,从报纸杂志、网络媒体以及文献书籍中发掘,从学生实践经历中探寻等。项目设计的基本内容结构,一般包括项目背景、项目设计的理论及理念、项目的目标、项目方案(项目时间安排、活动计划等)、项目评估的方法和工具、项目预算、项目对突发事件的预案等。项目选定和设计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情境,引导学生选择项目主题,提示项目选择注重现实性、创新性、可行性和合适性,接受学生的咨询,建议学生如何选题等。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自行组织小组,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寻找主题,小组讨论主题,小组确定主题等;其二,方案设计论证。项目方案论证是一种可行性和合适性的研究,是通过分析、讨论和验证项目策划的各项内容,如项目目标、规划、原则、内容安排等事项,给出明确的判断和意见。方案设计论证可从召开专家(社区工作者、机构社工、福利院管理者与资深服务者等)咨询会、社区和机构等试点运行结果、项目参与者回馈、社会调研报告等方法进行论证。方案论证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方案设计的要点讲授,提醒注意事项,学生的辅导答疑等。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查阅和收集大量资料进行方案设计、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小组内部研讨方案的可行性,组织多方力量评估论证方案等;其三,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是学生基于项目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大部分知识内容、技能技巧以及素质提升都是在此过程完成的。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以及自己搜集的多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项目运行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建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项目实施中,教师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小组的实施过程进行现场观看并提出问题,协助学生解决项目的问题,指导学生掌握项目实施要领等。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实践,执行方案,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咨询交流,团结合作;其四,项目展示及评价。项目驱动教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在实施方案后会有一个成果(作品)。这个成果可以是一场活动、一件设计的作品、一个可行的提案等。学生小组需以某种合适的方式展示其成果,如PPT汇报、视频展演、实物展出等,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学习。学生项目成果的评价真正地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有机结合。项目的成绩不仅仅是作品的分值,还包括制作过程中团队合作状况、项目推广度、作品分阶段分享的成绩,以及项目展演汇报的分值。通常,项目分值由教师从专业视角评分,占40%;小组间根据其他小组的表现及成果价值评分,占30%;小组内组员根据其他组员在项目实施中的参与与互动状况进行评分,占30%。项目展示及评价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站在专业的视角,根据项目运作整体状况,包括项目展现的专业价值观和理念,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展现,项目结构及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项目成果,分享项目实施中的细节及成效,通过小组间交流弥补不足等。其五,项目反思升华。项目反思升华阶段是高职文科项目教学中较有特色的环节。在项目反思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反思项目驱动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否得当?专业理念和价值是否融入项目中?项目执行的困境在哪里?是否有伦理的问题?以后项目如何开展等?项目反思阶段,教师主要通过对每个学生项目组展示的成果以及分享的问题,反思项目教学法实施的难点及困境,思考教学安排更合适的途径等。学生则从项目设计本身及专业视角反思项目对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素养方面的作用,内化在项目中获得的隐形知识,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

五、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问题及建议

项目驱动教学法具有项目导向性、实战性和创新性特点,能极大地调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但是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运行中存在以下不足:它可能使学生精力全部集中于项目的完成上,而对专业中涉及的知识点把握不牢,理解不深而影响系统掌握;对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参与度要求较高,会因各种因素导致实施效果受影响;需要全新的设计理念,目前没有针对性的教材,导致课程会因教师、学生以及环境的变化而规范性差。针对以上问题,加强项目驱动教学法运行模式应用的措施如下:其一,构建知识与能力并进的项目驱动教学的评价体系,不仅对学生的项目操作进行考核,也对其知识结构的学习进行考核,通过课程知识作业、笔试考卷、知识点答辩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重视及掌握;其二,提升教师对专业、职业发展的前沿趋势以及就业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的核心点的把控能力,保障构建的项目课程与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相吻合。其三,提高教师玩转课堂的技巧和能力,综合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地安排教学场景、科学地建立考评系统。其四,开发以项目开展过程为主线、学生能力开发为目的的过程性教材,保障项目驱动教学的有序开展。

作者:苏敏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春红.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3月.

[2]张龙娟.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5月.

[3]杨建中.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4]王佳.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构造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9(1).

项目化教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项目化 职业教育 技能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0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用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迫切需要的是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且具备一定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理论后实践”,知识能力不能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用工的高质量要求。技工院校教学模式应顺应时展,不断改革创新。

在众多的教学模式改革中,项目化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巧妙地将技能培养与岗位要求衔接在一起,获得职业教育届的广泛认同和支持。“项目化”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它对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工学结合,实现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方向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自2010年始,我校全面试行“做中学”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经过三年的探索学习和教学实践,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现把我教学过程的几点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以期抛砖引玉。

1 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提炼教学项目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就是把岗位需求和理论教学相衔接,岗位从哪里来?岗位要求是什么?答案是:只有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才能获得。过去学生经常说老师教学是“黑板上造飞机、黑板上造大炮”就是指教学和实际脱离,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无事处。所以,搞好项目化教学,必须要根据所教专业学科,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调研,获得教学项目,并精心策划任务教学。

项目明确,岗位能力目标要求明晰,培训任务设置恰当,开展教学才能有的放矢,“量身定做”,才能发挥项目化教学优势,培养出适合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

2 根据项目和岗位需求,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项目化教学效果。课程整体设计应以项目为核心,以岗位能力要求为重点进行精心设计。内容包括情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目标要求、教学场所和教具、过程评价考核、理论链接等各个环节。

单元设计过程要联系班级学生实际以及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进行。尤其是学生的状况问题,包括年龄、层次、基础、培养目标等等,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是纸上谈兵。学生分组也有学问,譬如男女搭配、学习能力搭配、班干部搭配等都要用心筹划,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调整。任务单中的”任务”要突出,包括培训内容、目的、目标、任务分配等要让学生搞明白,任务的划分要合理,每一小组有任务,小组中的每一位同学有明确的任务及合作要求。分配任务要注重根据每位同学的特点,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任务变成真实有效“活的”任务。

3 项目化教学过程实施

项目化教学过程程序:1、回顾与告知。回顾上次任务的完成情况,告知本次工作任务;2、学生接受任务后即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工作。或讨论或查阅资料或绘制流程图等;3、反馈信息。学生把获得的基本信息、基本流程、物品等反馈教师,教师进行点评;4、讨论修正操作方案。根据教师点评的内容进行方案修正讨论,形成定稿;5、教师讲解相关知识链接。把本次任务所牵扯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6、学生动手操作。根据修正的方案以及在教师巡回指导下进行过程操作,完成主要任务;7、成果展示、组内互评,将本次完成任务向所获得的成果进行展示,组内进行评价;8、总结讲评。

项目化教学就是把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教师起到了辅助指导作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操作、协作,获得应掌握的知识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培养目标。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要素:1、角色的转变。转变师生所担当的角色,树立工程观念;2、主动性与主导性。学生主体、教师主导;3、任务要求与目标层次。任务要能让学生承受,目标定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4、教学设施与场地的选择。教学设施、场地的选择以最接近实际岗位操作情况为最佳。

4 考核与评价

过程考核与评价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项目化教学过程起到了总结、查漏、促进、提升的重要作用。过程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任务成绩考核、实操考核、项目化考试、自评及互评等;考核形式分为:分层考核、分阶段考核、综合评价、信息反馈等几个部分。

实践经验中,我认为项目化过程考核采取如下方式较为合适:1、注重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每个项目学习后即进行实操考核、考试、评价;2、恰当布置课外作业和课外项目,并进行单项考核评价;3、采取团队整体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整体意识,模拟企业团队合作精神;4、案列分析与答辩,增强学生的应急能力和综合素质。

5 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项目化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的岗位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企业岗位实践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教学资源等方面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要求。

解决措施:1、加强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提高教师的岗位实操能力;2、建立项目化教学长效机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3、加强校内项目化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建设;4、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适应项目化教学的能力和意识。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界最为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也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入探讨实践项目化教学模式所具有的的深刻内涵和强大动力,定能发挥项目化教学的优势,把职业教育教学推向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高玉萍 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职教研究 2009

[2] 苟建霞 《化工原理》项目化教学改革探讨[J] 化工时刊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