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村镇银行发展

村镇银行发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9 17:11:57

村镇银行发展

村镇银行发展第1篇

(一)股本设置欠合理且村镇银行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

从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看,虽然民间资金参与了新设的村镇银行,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这样,大股东对村镇银行占有的绝对控股地位,致使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相当于大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人员管理、业务经营诸多方面都受到约束,自主经营权难以发挥。另外,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较低,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存款客户特别是一些大额资金不敢进入,影响了负债业务发展。此外,受最大贷款户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5%限制,难以满足一些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影响其资产业务拓展。

(二)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

自从《意见》出台以后,中国银监会又陆续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是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各地区的政策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能减多少税、免税多少年没有规定;二是国家还未建立支农奖惩机制,对支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尚未建立激励机制,影响其支农积极性;三是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尚未向村镇银行倾斜;四是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否享受国有商业银行的剥离、核销呆账和农信社的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等政策,当前还未能明确。

(三)信用环境较差且贷款风险难以控制

农村信用环境是村镇银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农村信用环境不容乐观。首先,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他们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其次,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一些农民对政策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凡是国家在涉农方面的政策举动都被认为是对农民的“救助”。部分农户认为在村镇银行借钱,可以先不用考虑归还,从而引发资金的道德风险。第三,担保机制缺失,村镇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运作依赖于农村地区信贷担保体系的完善,但农村地区可用担保资源稀少,遏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

(四)金融监管模式缺乏针对性且“严监管”难实现

当前银监部门对村镇银行采取“低门槛、严监管”的模式,“低门槛”即适当降低机构和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增加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覆盖面;“严监管”即强化监管措施,实行刚性市场退出约束。但是事实上很难将“严监管”这一目标落实到位。首先,目前的监管力量不够充足;其次,即使有足够的监管力量并采用目前通常的银行内部关系人控制的模式来对村镇银行实行严厉的监管,也可能因为管得过多过严,而使村镇银行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以退出机制的运用来看,村镇银行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就启动刚性市场退出机制,其负面效应是很难预料的。而且,由于金融风险有着强烈的传导效应,因某一家金融机构非正常退出,则有可能引发区域性的金融风波。

(五)业务类型有限且存款来源不足

目前村镇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从存款的角度看,首先,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较低。再次,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小。这就使得村镇银行存款来源少,制约其市场开拓及业务范围。

我国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如果村镇银行改变目前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的做法,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农村。例如:可以进一步放宽银行业机构发起人组建村镇银行的条件,探索境内外各类出资者,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企业和自然人共同发起组建专司控股村镇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逐步尝试由控股金融公司发起组建村镇银行,形成投资多元、主体多样、形式多种的银行格局,更好地为农村小额农户、农村种养殖专业户、农村及县域小企业等不同层面的金融需求者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村镇银行的支持政策应当明确。作为银行业的新生力量,特别是诞生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农型地方性银行,村镇银行在发展时处于明显的经营弱势,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关于税收、准备金、再贷款等各方面的支持或优惠措施。具体而言,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第二,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第三,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第四,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并考虑建立村镇银行的联合银行;最后,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

(三)不断优化经营环境

首先,要大力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培养和打造一批愿与村镇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的客户群。第二,要加快农村个人诚信系统的建设,在全面采集个人信息的基础上为农民建立信用档案。同时,可以在试点村镇开展诚信农民评选活动,在农民诚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不断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环境。第三,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第四,要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组建村镇银行要杜绝政府参股和干预管理决策,为村镇银行提供一个市场化的、充分竞争的发展环境。

(四)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

金融监管部门应引导村镇银行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银行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帮助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第一,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强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或企业建立相应的举报制度,让公众对申请者的资信、品行进行评议。第二,要建立审慎的运营监管制度,对于村镇银行,考虑到其经营的高风险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特点,对其运营应坚持更为审慎的原则。比如资本充足率标准应该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分类标准和流动性比率应更高,以保障其运营更安全,努力减少因经营不善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要建立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比如按季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布经营情况:主要客户名单、各项经营指标、各类监管要求等,由监管部门组织成立由监管者、专家和业内人士组成的经营评价机构,定期公布评价结果,将经营情况置于公开场所,使存款人方便查阅,借以增强市场对经营者、借款人、监管者的制约,向存款人提供充分的信息。

(五)努力拓展资金来源

首先,政府可以考虑对村镇银行开放更多的融资途径,以使其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比如捆绑发行金融债券,可以吸收大额的协议存款等等。其次,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增强公众向村镇银行存款的信心。第三,可以不断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加快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的加盟。第四,村镇银行应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

(六)加强金融手段创新

从长远来看,发展村镇银行仍然需要创新金融工具、金融技术、金融产品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首先,可以加强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通过对大中型项目的联合贷款,或者为县域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需求主体提供信贷支持,扩大金融供给规模;其次,可以参与县市、乡镇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建设规划,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扩大金融服务对象;第三,应探索多种担保、抵押方式帮助种养殖大户、专业农户、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其资金需求,如经济林木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保单受益权抵押等,并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与自身管理相适应、与“三农”和微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保险、、担保、个人理财、信息咨询、银行卡等,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同时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童.首家“草根银行”的标本意义.农民日报,2007-3-30

2.李恺萌.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运行初期的障碍与启示.人民网,2008-12-16

村镇银行发展第2篇

【关键词】银行 社区 方向

一 社区银行存在的理论根据:基于规模的银行业专业化分工

针对小银行优势的形成机理,学者们给出了各种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规模经济假说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大企业更严重,因此对中小企业的信息搜寻和事后监控的成本比大企业更昂贵。而且单位贷款交易成本中的固定部分会随着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因而大银行对量小、频度高的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着规模不经济。

2.市场竞争结构假说

由于资金和市场力量有限,小银行在与大银行争夺大客户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银行可以借助其雄厚的资金规模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实现信贷资产多样化和风险分散化,而小银行由于实力限制只能在中小企业之间分散风险。

3.信息优势假说

与大银行相比,小银行由于其地域性和社区性的特征,可以通过长期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与互动来获得各种非公开的关联信息(即软信息),因而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上拥有优势。

社区银行是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经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在经营特色和发展战略上,社区银行强调的是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与客户保持长期的业务联系。

二 社区银行的发展方向选择:村镇银行的社区化模式

1.社区银行的作用

社区银行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这里的“社区”并非一个严格的地域概念,与中文里人们所理解的城市社区不尽相同。可以是一个市,也可以是一个县,乃至是人们聚集在城市或乡村的一个区域。

客户定位聚焦于家庭及小企业客户。集约发展模式要求社区银行将优势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美国社区银行将当地家庭、小企业视为主要服务对象,大中银行则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带来了集约化经营的优势。

金融服务聚焦于小额储蓄和传统贷款。美国社区银行充分发挥在小客户群上的竞争优势,以小额储蓄和传统贷款为主业。首先,社区银行在小企业贷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银行和大银行相比,在发放小企业贷款方面更具集约化的优势,因为社区银行更容易获取企业及当地市场信息,且能与借款者保持长期的密切的关系;其次,社区银行也是非住宅不动产项目贷款和家庭农场贷款的主要提供者;再次,社区银行更依赖个人储蓄作为其资金来源,因此对小额储蓄者提供服务更感兴趣。

高效的运营效率。社区银行的业务运营免除了相对复杂的环节和程序。由于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因而社区银行作出信贷决策相当迅速。相反,大型银行则需要经过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耗时较长。许多社区银行对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方面提供了相当全面的业务选择。

2.村镇银行的社区化发展方向选择

借鉴国外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结合村镇银行制度设计的内在要求和特点,确定村镇银行的社区化发展方向。社区化发展既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也是村镇银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村镇银行目前主要从事“存、贷、汇”三种业务,中间业务少;其次,在社会认可度、网点分布、联网结算、资金规模、社会关系等方面都远远不如其他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再次,监管机构在村镇银行设置的制度设计上已经将村镇银行的区域发展方向定位于县级区域。向社区化转型,就是变单纯执行政策性目标为面向市场追求盈利最大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村镇银行的社区化模式可以坚持以下三个定位:一是消费群定位,服务当地微小企业及市场型农户的小额贷款需求;二是企业定位,“草根银行”、“农村金融”,扎根小城镇建设,贴近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服务“三农”;三是产品定位,包括贷款制度的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和金融产品的设计。

三 村镇银行向社区银行转型的核心竞争力培育

1.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打造人力资本层面竞争力

首先,要树立“人才为本”的意识,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求吸引大批素质好、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与员工;其次,要加强人才的使用,充分理解每位员工的特点,发挥其长处,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推行个人客户经理制度、员工竞聘上岗制度、综合柜员制度、绩效挂钩分配制度等,建立淘汰机制,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努力培育潜在金融市场,打造市场层面竞争力

社区银行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将工作重点放在市场现状、潜在需求、发展趋势及自身与竞争对手的潜力、优势和劣势等问题上。要积极培育潜在的社区银行金融市场,大力推动中小型企业及农村金融客户的挖掘。

3.强化产品创新能力,打造产品层面竞争力

社区银行在注重产品创新的同时,还应关注产业技术创新。因为产品创新属于金融创新,而其所服务对象的创新属于产业技术创新;金融创新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融资便利和促进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能够促使社区银行深入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形成再次的金融创新。

4.创新社区银行品牌内涵

一是加强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信力和信誉度建设,采取各种途径提升村镇银行的公信力和信誉度;二是要强化村镇银行社区化服务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

参考文献

村镇银行发展第3篇

通过前两期《经济》记者对一些村镇银行的走访,发现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存在着一些共性的普遍问题,如认知度不高、吸储难、贷款产品不好用等问题。但村镇银行在全国已经有了6年的发展经验,每一家的经验又因为经营地域、时期等多因素而有所不同。那么,就看看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们又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做“村镇”还是做“银行”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应该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但是,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一级企业法人,各发起人或出资人必然会把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

可以说,几乎每家村镇银行在发展中都会面临支农还是盈利的尴尬,甚至出现村镇银行不“村镇”的情况。

同时,作为一家独立的法人企业,村镇银行面对的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良好的定位才是胜出的关键。而村镇银行行长们对于如何定位也各有心得。

村镇银行是“盒饭”生意——仁寿民富村镇银行行长邹玉敏

村镇银行的经营职能是做“盒饭”生意,而不能去开“高档餐厅”,并且只有创新,村镇银行这个“空降兵”才能在仁寿生存发展。

村镇银行必须研究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当地特色的经营模式。仁寿县金融机构比较齐全,在乡镇基本都有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2008年12月,仁寿民富村镇银行刚成立时也并不顺利,最初每天只办理几十笔业务,月均的贷款笔数更是不到20笔。

为了让村镇银行的定位更为明晰,仁寿民富村镇银行将“定位”纳入考核,董事会每年对经营层的考核指标中不仅包括了规模、质量和风险指标,还包括了体现村镇银行特色的贷款户数、户均余额、涉农贷款占比指标。

成为大银行的补充——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副行长陈灿明

我们现在定位主要是作为其他大银行一个业务的补充,融资金额小,以小企业为主。因为我们银行网点设在中山小榄,服务对象主要也是针对广大的中山小榄的客户和群众,所以我们从成立的时候就定了一个目标,小榄中小企业和小榄的三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我们投放的贷款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的贷款。

杜绝信贷资金投放“农转非”——江苏邗江民泰村镇银行董事长杨扬

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如果各级财政贴补政策不能持续实施到位,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动下,就会逐渐偏离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出现信贷资金投放“农转非”的现象。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只有政策给草根金融更多支持。例如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及监管部门要发挥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差别利率等货币政策在鼓励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降低银联入会费和人民银行征信入网费等,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合理分摊存款和财产的风险,让存款人放心。

多策并举 抢占农村金融市场

尽管村镇银行已经发展了6年之久,但是在老百姓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认为这种银行是“不可信的”、“容易倒闭的”,甚至是“违法经营的”、“没有大行靠谱”。这也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面对农村金融这个有待挖掘的市场,大型商业银行甚至国有银行都在把小微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加大了投入力度,逐步渗透进县域市场。这样一来,村镇银行如何找到市场空间尤为重要。

和大行相比有劣势——河南长垣民生村镇银行董事长郭磊

尽管长垣民生村镇银行因为有民生银行这个大股东,受到了总行的直接支持和援助,但是处理结算系统等问题还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远远超过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承担的时间和精力。村镇银行处理正常的问题却要耗费这么长时间和精力,我觉得是不匹配的。

村镇银行要提高公信力——江苏沭阳东吴村镇银行行长耿小清

提高公信力,一是要真正立足农村,服务三农,让农民得到实惠,不断加大支农力度;二是村镇银行自身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三是监管部门要改善村镇银行的异地结算环境,鼓励村镇银行开办更多的金融产品;四是地方政府在养老、医疗、农民补贴、一卡通等全民性的产品承办单位上向村镇银行伸出橄榄枝。

放电影、发礼品、送春联,多策并举——巩义浦发村镇银行副行长吕自力

我们一年的广告投入是2万块钱,投放在电视、广播以及巩义通讯。在户外搭建了LED进行大型广告的投放。另外,我们组织员工每天晚上到社区去放电影,再发一些小礼品,春节送对联,八月十五送月饼,挨家挨户地做这些。这样做下来慢慢感觉还是有些效果。

走特色化和精细化发展之路——江苏邗江民泰村镇银行董事长杨扬

村镇银行要逐步办成“服务县域的零售银行、立足社区的特色银行、农民喜爱的给力银行”。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价值、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各项业务的又好又快发展;另外,要严守资产质量和流动性风险的底线,强化风险防控手段,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完善风险预警处置机制;村镇银行经营满两年,若对资本充足、资产质量、管理、盈利、流动性和农村金融服务状况六个要素评分低于5级,要限期整改,加以补救,否则实施清盘或市场退出。

根本是要提升服务质量——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副行长陈灿明

一是小,针对小榄的情况和其他银行服务的做补充。二是快,审批的速度要快。三是灵活。其一,期限灵活,从一年期的到十年期的贷款都有;其二,还款方式灵活,一年期可以每个月还利息,到期还本,一年以上可以分期还本;其三,担保方式灵活,如果能提供房地产的,基本上其他银行都可以受理,但是如果不能提供证件齐全的房地产,对于有集体土地使用证,或者有红线图的土地,我们就可以受理。

改变等客上门的“传统”——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行长朱海荣

我们银行自己量身定制了“特易贷”系列产品。在借款主体上,分别与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等部门联合推出创业贷款,重点帮助解决农村低收入党员、复员退伍军人、青年团员、农村妇女等特殊群体创业初期资金不足的困难。

在资金价格上,对涉农贷款适当下浮贷款利率水平,主动让利于民,减轻农民利息负担。在贷款手续上尽量简化小额贷款手续,推行“双线调查”制度,大大缩短了审贷路径,提高了审贷效率。

在营销服务上,改变等客上门的“传统”,主动上门营销服务。该行还先后到和平镇回车岭村、林城镇北汤村举行支农贷款现场发放仪式,与30户贷款农户签约,发放贷款262万元。

盈利重要 风控更重要

村镇银行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稳稳当当地实现盈利。

一方面要控制风险。呆、坏账的大批累积对于银行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而对于新成立的村镇银行来说,尽管放款较为简单和快捷,但因为风控能力存在短板,往往容易留下祸根。

另一方面,如何提供好的产品,使其真正惠及消费者,才是村镇银行可以依赖的发展之路。在记者的走访中,有高管向记者表示,现在村镇银行的贷款产品并不好用,不适合当地的市场环境,急需有人专门来研究产品的制定和创新。

简单不等于随意放款——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副行长陈灿明

小榄村镇银行在贷款流程上,推崇一个简单。但是简单不等于随意放款,严格来按照贷款的标准做贷款的管理。

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在它的财务信息方面。出于多方面的原因,财务报表可能不太真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对企业的评判不只看财务报表,还要看他方方面面的信息,如:经营者的诚信状况、生活习惯、工作经历,甚至是一些工资、水电费、订单之类的经营信息。

“眼见为实,交叉检验”——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李文荣

目前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的业务经理都能熟练运用信贷调查技术。该技术的精华在于“眼见为实,交叉检验”,也简称“双人四眼”原则。一个贷款对象,有两个业务经理交叉进行现场考察,最后由分行信贷经理综合论证。考察对象的订单、账单、电费、水费、库存材料甚至婚姻变故都成为资信论据来源。

避免呆、坏账三道大门——湖南平江汇丰村镇银行行长詹关楠

避免呆坏账只能从经营风险上严格把关。首先是从程序上控制,坚持贷前、贷中、贷后三查,日常营运方面避免操作风险;其次,严格内部制度和管理,避免风险;此外,注重员工培训和素质的提高,打造专业化团队。

培养具有职业道德感的团队——河南长垣民生村镇银行董事长郭磊

村镇银行员工少,但是它的岗位设置远远超过同样人数规模的国有和股份制银行的分支机构,道德风险的防范就非常重要。挑战在于能否在很短时间内把来自各个不同机构,甚至没有银行从业经验的人培养一个专心做金融、具有高度职业道德感的团队。

先天短板 后天来弥补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成立之初,大都具有支付渠道不畅、科技系统不完善等村镇银行的通病。科技创新需要跟上。

再者,由于村镇银行所处地域有所不同,导致有的银行具备先天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有的银行的发展却还要受到当地发展水平的制约。以上这两大短板都成为村镇银行发展的绊脚石。

科技建设要量体裁衣——西平财富村镇银行行长陈辉

在科技建设上,西平财富村镇银行筹建之初对使用发起行的IT系统还是采用IT系统外包进行了一番研究。

自建IT系统有利于开发适合本行发展需要的核心系统,但需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对于村镇银行来说不现实。作为刚刚起步的村镇银行,规模小、人手不足、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没有多余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去建设独立的IT部门,不能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搭建一个独立的核心业务系统。所以对IT系统的搭建进行了外包。

要与当地经济相融合——河南长垣民生村镇银行董事长郭磊

因为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是县域经济、县域市场,同时各个县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不尽相同,所以村镇银行的发展如果和当地的金融结合度不高,就不能够嵌入到当地产业发展的步伐当中去,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带来很多难题。

长垣县民营企业发展也比较强劲,经济活跃程度比较高,但是它的发展以乡为单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根据调研我们发现,村镇银行的发展要提高县域金融的充分性,同时要坚持企业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立足于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所以发展战略的制定非常关键,而且制定过程中一定要经过反复论证,切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嵌入到当地的发展水平当中去,包括公司治理、经营发展、年度规划、风险管理,甚至包括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引导。

西部的村镇银行也有机会——新疆石河子国民村镇银行行长胡德军

村镇银行发展第4篇

关键字:村镇银行 金融抑制 金融创新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1-040-05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大部分的农村金融问题都是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而展开的。然而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越来越无法满足“三农”对资金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在于监管部门对农村金融市场实行过度管制,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过高,新的金融机构无法进入,导致农村金融市场高度垄断,金融服务严重滞后于三农发展的实际需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试点机构和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一项重大创新,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自2007年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搭建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己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作为新生事物,由于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村镇银行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许多具体问题。理清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内外部制约因素,才能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进而发挥应有的功能。

一、村镇银行发展的背景

自1979年开始以来农村金融改革,我国农村基本上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体系。与此同时,民间借贷也悄然萌发,形成了一套在法律约束之外的非正规金融系统,与正规金融体系并存。1997年以来,受商业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和基于对入市后市场竞争加剧的考虑,中国工商银行等各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从农村撤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以农信社为主体,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据统计,截至到2003年,国有商业银行一共撤消了31000多个县级以下营业网点,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越来越低。而1994年成立的政策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业务以支持粮棉油的流通为主,很少涉及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要以农村信用合作社、农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体,他们成为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力量。然而,随着中国农业银行不断收缩其在农村的金融业务,邮政储蓄只开展存款业务,因此农村信用合作社实际上逐渐形成了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然而为了追求利润和加强风险控制,农信社的资金存在着向城市和大型乡镇企业流动的趋势,其经营业务“非农化”的倾向相当明显。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城镇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相应地,农村金融需求日趋上升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农村金融需求不只是为简单的农业生产服务(如购买化肥、农药等),而逐渐转向资金需求更高的专业化和大规模生产上。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民对教育培训、住房、医疗卫生等服务的需求上升,相应的农民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一方面需求上升,一方面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此外,在这种长期的金融抑制条件下,为了从金融领域内获取高额利润,大量的民间资金以“灰色”身份参与各种形式的地下金融活动,难以寻找到正规的发展渠道,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也为资金的所有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可见我国农村现有的金融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农村金融改革非常必要和重要。因此,在引导商业性、政策性金融机构重返农村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培育适合“三农”特点的村镇银行,发挥其经营灵活、运营效率高等优势,以有效增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能力,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也为民间资金提供了一条正规化发展的合理渠道。国际经验也表明,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难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广泛设立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诸如村镇银行之类的微型商业金融机构。

二、发展村镇银行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对农村金融体系存量改革的思路。由于多种原因,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启动迟、进展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具有低门槛、多元化资金来源、灵活多样的股权与治理结构的村镇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不但为农村金融市场引入增量因素,增加了对农村金融供给的新渠道,而且村镇银行从成立之始,就对其设立条件、股权设置、治理结构、经营管理、内控机制及监管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对股东在财务状况、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形成了对机构经营者的优胜劣汰,这必将推动农村金融的不断发展,缓解农村金融的“贫血症”。

其次,有利于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的矛盾。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始终围绕着农村信用社这一存量机构展开,可是从结果看,无论是规范合作制,还是提供多种模式的改革尝试,效果都不甚理想,改革后的农信社的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效率低下、形式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深究其原因,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近乎垄断的地位,造成农信社本身缺乏改进的动力,而村镇银行的建立,无疑将会与农信社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在促进其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促成竞争性的市场环境。

三、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2006年12月,银监会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对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设立方式、监管措施等进行了原则性阐述,并确定了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区)的农村地区作为首批试点区域。

2007年3月1日,南充市商业银行发起成立了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此后,各类商业银行纷纷加入到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行列中。特别是2007年10月银监会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市(区)后,村镇银行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7年底,全国开业的村镇银行仅19家,且全部集中在首批6个试点省(区)。截至2010年6月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数已增至214家,并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根据银监会的规划,到2011年底,我国村镇银行数量将超过1000家。从发起行来看,虽在具体策略上,不同主体又各有侧重,但大型国有银行、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银行机构、外资银行在内的四类商业银行均已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其中区域性银行仍为村镇银行发起主力。

四、村镇银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或困难

第一,市场定位偏差,偏离办行宗旨。

村镇银行试点的目的是“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即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己经富裕起来的群体扶持弱势群体的指导思想适时组建村镇银行,是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但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企业法人,各发起人或出资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实现“从一而终”的既定经营理念,从各地村镇银行的实际运营来看,一些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与政策性目标的差异性突出,纷纷把资金投向能盈利的优质项目,并未全部服务于农村中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农转非”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在村镇银行重现。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差,究其原因,一是村镇银行现行制度安排使然。村镇银行从其资金来源看,包含了国内外的银行资本、国内的产业资本以及民间资金,这些资金所追求的无一不是利润最大化。二是从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看,虽然民间资金参与了新设的村镇银行,但是受制于发起人制度的限制,村镇银行仍然不能脱离现有金融机构独立存在。商业银行长期“做大”的信贷方式,难以主动去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小额、分散的特点。

第二,筹集资金困难,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而其自身资金实力虽较其他两类新型金融机构相对殷实,但与农业银行等动则千百亿资产的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仍显单薄,这也必将增加社会对其风险的担忧。再次,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其初衷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吸储困难已导致试点中的村镇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数据显示,一些村镇银行的贷存比已经超过了监管红线75%,个别银行甚至超过了100%,有的甚至开始动用资本金发放贷款。

银行运营成本往往使用“收入费用率”作为重要依据,即经营费用占收入的比率,其一般与银行规模成负相关,即银行规模越大,收入费用率越低,反之亦然。一般,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收入费用率通常为15%左右,农村信用合作社通常为22%~30%,而村镇银行则高达40%以上。而在贷款管理方面,农产贷款通常为小额贷款,客户管理方面单位成本较高,加之村镇银行信贷人员多为在当地招聘经简单培训便予以上岗,人员素质问题必然造成贷款管理成本的增加。村镇银行尽管是主要起着支农作用,但其仍为商业性机构,有赢利性要求,一旦盈利无法保证必然影响其持续经营。

第三,御险能力较差,风险控制任重道远。

在信用风险方面。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为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因而也使一些农民对政策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他们一定程度上认为,在村镇银行获得了贷款就等于在财政部门拿到了补贴,可不用考虑归还,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其次,金融生态环境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一些借款户信用意识、法律意识淡漠,欠账不还,签字不认,逃、废、赖债之风在不同程度存在,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相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能力相对薄弱,应对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能力不够。

在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方面。就村镇银行的人员配置而言,大多村镇银行除董事长、行长等少数几人由出资参股银行金融机构选派,其他均在当地招聘,简单培训便予以上岗,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由其两三人组成的部门难免会使经营治理制度流于形式,增加操作风险。且其在业务初期,重营销轻管理,业务盲目扩张必然会产生贷款不良率上升等风险。此外,村镇银行由于其经营对象农业的弱质性,其经营周期多为春种秋收,相对贷款即为春贷秋还,贷款发放时间上集中度也较高,在村镇银行相对传统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方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许多村镇银行由于存款不足甚至动用资本金放贷,如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等,使得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大。

在系统性风险方面。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小农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户生产比较分散,抗风险能力也较低,持续发展能力不高,而且就某一特定地区来说,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这会对以微小企业和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村镇银行产生明显的产业风险,若某一产业的发展环境恶化,出现大范围内的衰退,那么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农户或企业的还贷能力无法保证,违约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发生。同时,若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农户经济承受能力低,也会影响其信用水平。而银监会政策规定村镇银行不能面对区域外的客户,只能贷款给本县或本乡的农户,更是加大了出现以上情况的可能性。一旦出现地区性型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村镇银行缺乏有效的对冲与规避风险能力,便会造成其整体风险的巨大损失。

五、政策建议

第一,村镇银行的设立应遵循“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

从已设立的村镇银行来看,都是在各省各地区较为贫困的乡镇,对在哪设立村镇银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我国各个地区间在生活水平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个东南沿海的富裕地区的贫困乡镇对比西北地区可能相对来说就很富裕了,设立村镇银行可能就根本不在考虑之列,因此各地区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金融特点、生产力水平优先在符合条件的乡镇设立村镇银行,然后稳步推进,逐渐扩展开来。在经济发达地区,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可以考虑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可以适当提高,促进较大规模的村镇银行的发展,村镇银行同其他商业银行比较,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虽然相对比较灵活,但也不是越小越好,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建立规模较大的村镇银行不但能够有效抵御各类风险,而且还为以后村镇银行分支机构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每家村镇银行从成立到营业到完善乃至成熟不但要经过较长的时间,而且成本也是很高的,发展壮大的村镇银行再到别的地区开立分支行就能够避免此类问题。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该鼓励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适度降低准入门槛。

第二,明确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以实现差异化服务。

村镇银行成立初并没有明确指出村镇银行具体的市场定位。村镇银行只有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才能抓住机遇,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才能更好地规避和防范各种营运和监管风险,从而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村镇银行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将市场定位于满足当地农产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金融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与传统涉农金融机构展开错位竞争。首先,村镇银行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细分金融市场,本着弥补市场空档的原则,结合自身优势,大力挖掘与培育一批优质客户群。其次,村镇银行在开展信用审查时,除了审查财务数据外,更应关注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庭构成、日常开销特征等个性化因素对还款能力的影响;在进行信贷审批时,要能更好地理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融资和咨询服务。最后,村镇银行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在成本可测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创新符合当地客户合理需求的金融产品。

第三,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政策扶持力度。

为促进村镇银行更好服务“三农”,除在农业保险方面对其给予支持外,在政策上也应加大扶持力度。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发挥国家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在鼓励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村镇银行延伸和发展针对农村和农户的金融服务。在存款准备金方面,目前给予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相同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再行降低标准。对村镇银行的再贷款方面也应予以支持,同时适时开放同业拆借市场增强其资金实力。利率可根据村镇银行所在的农业实际经营情况、乡镇实际经济情况、农产对利率实际承受能力给予调整,给予更为灵活的定价机制。降低结算准入门槛,使村镇银行可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以提高其结算效率。此外,宁夏、四川、浙江等地的人民银行已经开始对当地的村镇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缓解了村镇银行可贷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也值得推广。另外,要支持村镇银行抓住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良机,积极参与农村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提高村镇银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监管部门要将村镇银行支农业务的情况纳入考核体系,结合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引导村镇银行开展农户联保贷款、农业产业链互助担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增加支农信贷投放,大力改善支农服务,支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第四,引导村镇银行建立严密的风险防控机制。

针对村镇银行经营风险较大的问题,首先应在村镇银行内部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信贷风险审批流程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避免因信贷人员素质或主观性评估而造成的信贷风险。在操作中还可引进一些银行的成功模式,如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的农产联保模式,增强风险防控。

为了解决在发放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考虑利用农村资产、信用较好的涉及商业服务职能的农户、工商户来为村镇银行提供信息。村镇银行可以建立“村镇银行-贷款服务中心(信贷员)-金融服务站(村)-农民贷款小组”的四级市场网络。其中,贷款服务中心由村镇银行的信贷员或者客户经理管理;村级金融服务站依托村委会协助村镇银行了解农民的金融需求和经营状况,进行贷款管理和收回;农民自发成立的贷款小组不仅对成员贷款承担风险连带责任,还进行生产购销方面的合作。为了便于控制信贷风险,村镇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可以将三名客户经理划分为一组,实行三人客户经理小组制,分别负责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跟踪等职能。其中,调查岗的职责是对农户的基础信息进行调查,包括农户的贷款用途和个人信用度的调查等;审查岗主要负责对农户贷款手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贷款跟踪检查岗负责对借款人的贷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三个岗位在对贷款风险进行控制的同时,也承担贷款清收的连带责任,依次承担40%、40%和20%的责任。

此外,还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员工培训,建立风险问责制,增强其识别风险的能力和防范风险的意识,加强贷款信用风险防范,使村镇银行远离高风险行业。应建立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支持机制,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针对村镇银行单个法人开展教育培训成本高的问题,应从外部积极为其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培训教育平台。同时村镇银行应加强贷款信用风险的防范。要做好贷前工作和贷后跟踪,与贷款客户保持经常联系。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尽快建立符合实际的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和信用内部评级体系,有效预测风险。对村镇银行贷款客户的资信状况和信用额度实行按年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对于无实物抵押的信用贷款农户,可以采用联保制度或其他担保制度控制信用风险;对于需要担保的农村中小企业贷款,要认真审核担保品和担保资格。

参考文献:

1.黎红梅,李波.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海南金融,2010年第8期.

2.李莉莉.关于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与思考[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7期.

3.沈杰,马九杰.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调查[J].经济纵横,2010年第6期.

4.石丹林,欧阳姝.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突破[J].武汉金融,2007年第4期.

5.王修华,贺小金,何婧.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及优化设计[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8期.

6.吴玉宇.村镇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1期.

7.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2010年第7期.

8.朱海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3期.

作者简介:

村镇银行发展第5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建议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高潮。本文主要阐述了村镇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意见和建议。

1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2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2、1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3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

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

3、2村镇银行应明确服务对象,坚持走“尤努斯”模式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微型金融,起源于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类似于国外的社区银行。尤努斯模式在孟加拉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的主要业务是为穷人发放小额信贷,帮助穷人脱贫。我国的村镇银行是由金融机构做为主发起人,人员构成也多由发起人指派,这种诞生的模式必定会将发起银行的经营模式带人村镇银行。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90多家村镇银行中,大多数存在着“放大不放小、放富不放贫”的问题,偏离了办行初衷。这种经营模式还易造成单户贷款比例过大,一旦发生风险,将对村镇银行产生巨大的威胁甚至破产。因此,我国的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必须是“三农”、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巩固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体,千万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可以将村镇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区别开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3、3村镇银行应放眼未来,积极提高自身实力

部分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即面临着吸储困难、放贷无门的境地,当年甚至第2年将面临亏损。尽管如此,我国村镇银行应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成立初期,董事会应制定三年的发展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拓展客户上,宣传自身的服务,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其次,应积极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农,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不能简单延续以前大银行的传统做法,而是要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在客户信息的搜集、贷款风险的甄别、抵押担保品的设计、客户沟通方式等细节方面,要进行切实的“转型”。最后,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贷款流程和日常管理中严格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不会陷入坏账泥沼,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4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由于村镇银行个体小、资金实力弱、网点少,在当地的社会名气较低,普通百姓对这类新兴的金融机构比较陌生,往往被当作“个人开的银行”,规模又远不及其他机构,这样的新面孔较难建立起足够的信誉。监管部门应逐步完善结算环境,对村镇银行出台优惠政策,使之尽快加入支付系统、银联系统、个人征信等系统,帮助其完善银行功能,可以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同时,由于我国村镇银行多在贫困地区设立,当地信用环境不完整,缺乏担保机构。当地政府应尽快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建设,营造诚信的氛围,制定对农户的贴息或保险政策;降低农户贷款风险系数;适当时机成立针对农户贷款的担保机构,扩大农户的受益群体。新晨:

参考文献

村镇银行发展第6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建议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高潮。本文主要阐述了村镇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意见和建议。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年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年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个省份。从年月初首批家村镇银行开业,到年月初,全国已有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 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 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年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年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家,实现有效贷款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 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

、 村镇银行应明确服务对象,坚持走“尤努斯”模式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微型金融,起源于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类似于国外的社区银行。尤努斯模式在孟加拉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的主要业务是为穷

  

人发放小额信贷,帮助穷人脱贫。我国的村镇银行是由金融机构做为主发起人,人员构成也多由发起人指派,这种诞生的模式必定会将发起银行的经营模式带人村镇银行。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多家村镇银行中,大多数存在着“放大不放小、放富不放贫”的问题,偏离了办行初衷。这种经营模式还易造成单户贷款比例过大,一旦发生风险,将对村镇银行产生巨大的威胁甚至破产。因此,我国的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必须是“三农”、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巩固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体,千万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可以将村镇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区别开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 村镇银行应放眼未来,积极提高自身实力

部分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即面临着吸储困难、放贷无门的境地,当年甚至第年将面临亏损。尽管如此,我国村镇银行应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成立初期,董事会应制定三年的发展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拓展客户上,宣传自身的服务,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其次,应积极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农,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不能简单延续以前大银行的传统做法,而是要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在客户信息的搜集、贷款风险的甄别、抵押担保品的设计、客户沟通方式等细节方面,要进行切实的“转型”。最后,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贷款流程和日常管理中严格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不会陷入坏账泥沼,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 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由于村镇银行个体小、资金实力弱、网点少,在当地的社会名气较低,普通百姓对这类新兴的金融机构比较陌生,往往被当作“个人开的银行”,规模又远不及其他机构,这样的新面孔较难建立起足够的信誉。监管部门应逐步完善结算环境,对村镇银行出台优惠政策,使之尽快加入支付系统、银联系统、个人征信等系统,帮助其完善银行功能,可以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村镇银行发展第7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村镇银行;对策

截至2009年2月末,全国已设立三十余家村镇银行。为充分了解全国不同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笔者选取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仪陇惠民村镇银行)、重庆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足汇丰村镇银行)、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丰诚信村镇银行)三家银行进行调查研究。

一、三家村镇银行的基本情况

(一)公司治理情况

从成立时间看,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和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均是全国首批试点成立的村镇银行,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是重庆第一家村镇银行,也是西部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晚。从人员组成来看,人数都为20人左右,数量较少。从资本金看,三家村镇银行的资本金较为充足,大足汇丰村镇银行资本金最高,这与汇丰银行雄厚的实力密不可分。从资本金来源及股东构成来看,控股方均为银行类金融机构,且均有绝对控股权。除大足汇丰村镇银行为独资外,其他两家银行资金来源较为分散。

(二)业务开展情况

3家村镇银行的业务自开办以来得到一定发展,但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存贷款增速较慢,与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相比,两家银行成立时间相同,但后者存贷款数量是前者的6倍,并实现盈利38万元。大足汇丰村镇银行由于开业时间较晚,存贷款数量较低,目前尚未盈利。

二、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村镇银行准入门槛过高

银监会于2006年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村镇银行应采取发起方式设立,且应有一家以上(含一家)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旦找不到这样的机构,村镇银行便无法设立。这一规定虽然有利于村镇银行获得成熟的专业技术和人才支持,但客观情况是很多贫困农村很难找到合格又有意愿的发起人。《意见》还规定,单一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单一自然人持股比例、单一其他非银行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这也限制企业或社团法人作为主发起人继而成为控股方的机会。这些规定表明村镇银行仍对民间资本持谨慎态度,持股比例的限制降低了民间资金参股的积极性,这种较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容易导致村镇银行“一股独大”,村镇银行的经营必将受大股东也就是发起人的支配,很容易蜕化成发起人的“吸储机构”,造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作为发起人产权归属不清晰,会造成村镇银行的内部治理出现严重扭曲,从而诱发人的道德风险。

(二)村镇银行的税负比信用社(农商行)重

如,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的营业税为5%,营业税附加为3%,城市建设税为5%,所得税为25%。税收种类较多,税负较重。而当地农村信用社营业税仅为3.3%,比村镇银行低1.7%,并且免三年所得税。同时,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村镇银行没有获得农村信用社已享受到的支农再贷款、委托贷款、贴息贷款、财政性存款等优惠政策。税务负担及优惠政策的不一致,使村镇银行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也使其在与农信社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金融产品、服务、担保和抵押方式创新不足

第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目前村镇银行开展的主要业务还是传统的存贷款,盈利渠道单一,在金融产品开发,如,购买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购买理财产品,保险等业务方面没有得到开展。第二,农户担保和抵押手段创新不足。大足村镇银行在贷款中,主要局限于传统抵押方式,如住房、汽车等,缺乏新型化的担保和抵押方式。汇丰村镇银行部设计的价值链模式、人民币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循环透支、“公司+农户/中间商”贷款、“合作社+社员”贷款、联保贷款等业务均未开展。同时,信贷审批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大足汇丰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上主要借鉴汇丰银行已形成的操作经验和内部控制系统,而这套制度在发达地区和城市是有效的,但在中国西部农村则显得效率低下、不合时宜。另外,村镇银行存贷比失衡,存在流动性风险且容易产生支付危机。截止2009年2月末,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15 8886元万和150920万元,存贷款比例高达95%,较银监会要求的75%超出20%,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同时,村镇银行存贷款期限不匹配容易引发金融风险。调查发现,部分村镇银行的存款主要为活期存款,而贷款主要为定期贷款,致使存款流动性偏强,贷款稳定性偏高,如果防范不当很容易引发支付危机。

(四)贷款利率较低

目前,虽然监管部门并没有设定贷款利率上限,但村镇银行和信用社(农商行)执行的是不同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比信用社小。东丰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70%~75%,而当地的农村信用社是上浮130%。大足村镇银行是基准利率上浮70%,而大足的农商行是上浮130%。另外,目前村镇银行的资金外流现象较为严重,即所谓资金的“农转非”。2009年2月末,大足汇丰村镇银行贷款余额为1 649万元,全部为公司类抵押贷款,没有个人贷款和农户贷款金额。开业至今还没有一笔涉农贷款,业务也没有深入到村镇地区,更多的是流向县城的其他类型企业。截止2008年12月2日,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贷款634笔,金额为3 719万元,但对农户的贷款金额占比却只有40%,农户没有成为贷款的绝对主体。相比之下,东丰村镇银行在资金外流上做得很好,贷款发放对象完全为农民,对城镇业务没有开展,是真正的农民银行。

(五)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少

大足县有25个乡镇、人口93万,而村镇银行只有一家,很难覆盖所有乡镇。仪陇县有56个乡镇、918个村、人口108万,2008年11月26日,仪陇村镇银行开设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分支机构,但与农村信用社和邮政银行相比仍显得势单力薄。而且村镇银行目前的地点都在县城或县城附近的乡镇,没有深入到农村偏远乡镇,与村镇银行定位在“村镇”的初衷还有差距。这种状况使村镇银行处于经营上的恶性循环:网点少,客户存款越少,资金约束越大;贷款越少,银行绩效越低,开设新网点的能力越低。

三、对策

(一)完善有关金融配套政策

适当放开村镇银行“发起人”制度限制。可考虑适当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限制,允许企业或社团法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并控股,让农民参股或入股,有利于村镇银行生存发展。同时,可利用外资银行的资金和管理优势,吸引更多外资银行投资村镇银行。完善资金拆借、反洗钱监管政策。一是加大资金拆借支持,使其享受与商业银行一样的待遇,缓解其资金不足问题。二是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制定异常情况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化解村镇银行的支付危机,降低村镇银行的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三是加强反洗钱监管,防治贪污等赃款向村镇银行转移,避免村镇银行成为洗钱资金的流向地。

(二)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村镇银行发展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给予税收优惠支持。地方政府应在财政、税收政策上给予村镇银行倾斜。如:在营业税方面享受与农商行相同的待遇,允许在税前多提坏账准备,并给予村镇银行一至三年所得税免税期,使村镇银行资本积累稳步递增。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减少资金外流。在央行的政策框架内,地方政府可率先建立涉农贷款发放奖惩机制,设定村镇银行涉农贷款的限额,根据额度来确定奖惩依据。对完成目标较好的村镇银行,可由地方财政出资建立奖励基金。地方政府给予税收、支农再贷款、委托贷款、贴息贷款、财政性存款等优惠政策,以此鼓励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避免资金外流。同时,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从而减少村镇银行的风险及提高农户的违约成本。

(三)村镇银行加强自身建设

1,创新金融产品、信贷模式和担保抵押模式。一是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尽快在农村推广保险、担保、、个人理财、信息咨询、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和银行卡等在城市常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创新信贷抵押和担保模式。积极发展“银行+保险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企业+农户+村镇银行”、“企业+协会+农户”的信贷模式;建立乡村联络员制度、金融服务站、农民贷款小组,积极开展村委会担保、农户互保等模式。

2,拓展资金来源。一是增设储蓄网点。村镇银行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选择有利时机,在所在县域储蓄资源较丰富的城区、乡镇适当增设储蓄网点,吸收存款,有效扩大资金来源。同时,对设立分支机构时机还未成熟的银行,可先行在部分乡镇增设储蓄网点。二是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三是银行同业支持。村镇银行应加强与所在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联系,主要是加强与有支农意愿的银行机构的业务联系,在季节性支农资金需求高峰或临时性周转资金需求时,可得到同业支持,获得同业存款、拆入资金等,解决支农资金急需。四是支持村镇银行积极探索开办新业务。支持村镇银行开办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业务和中间业务。

村镇银行发展第8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风险防控 金融监管

为有效解决河北省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较低、金融服务不充分等问题,河北省从2008年开始村镇银行组建工作。经过四年时间的发展,河北省村镇银行的机构数量明显增长,经营规模稳步扩大,信贷支持“三农”作用逐渐发挥,有效缓解了村镇“金融抑制”问题,促进村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村镇银行发展状况与运行特点

(一)机构数量快速增长

2008年6月13日,河北省首家村镇银行——张北信达村镇银行开业,标志着河北省村镇银行设立步伐正式开启。在经历前期的摸索后,村镇银行设立步伐逐步加快,城市商业银行作为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力军,带动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在9个地市发起设立23家村镇银行。

(二)经营管理情况良好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资产负债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经营状况总体良好,但由于建村镇银行前期投入资金较多,部分村镇银行还未开始盈利,已盈利的村镇银行也大都是经营时间较长,并已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经营模式的村镇银行。

(三)支农效果初步显现

村镇银行遵循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宗旨,开设多档次的贷款期限,创新担保方式,丰富贷款品种,在满足“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选址多在经济发达的县城

1.受县域金融资源的分布影响,村镇银行均设立在县城,尚未向下设立分支机构,并未真正深入到村镇地区。

2.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选择在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环京津及沿海地区成为设立村镇银行的首选。

(五)区域性银行仍为村镇银行发起主力

1.区域性银行成为主力军。由于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银行机构跨区设立分行的监管尺度收紧,众多城商行、农商行已经将设立村镇银行作为实现跨区经营的主要途径。

2.省外区域性银行积极性高涨。银监会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政策后,外省区域性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大增,开始布局村镇银行网络。

二、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主发起行参差不齐,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1.主发起行资质不高,管理能力差。

2.异地机构发起设立多,管理难度大。异地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地域跨度大、管理半径长、协调和管理成本过高,不利于机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主发起行不重视,未进行专业化管理。部分主发起行未设立专门的村镇银行事业部进行专门管理,而是由其他部门代管。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监督乏力

1.组织机构不完善,运行效率不高。大多数村镇银行虽已成立了“三会一层”,但部分村镇银行的董事长、行长、监事长由主发起行员工兼任,不是专职人员,也没有常驻在村镇银行,高管人员的缺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2.股本设置欠合理,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大多数主发起行持股比例高于50%,股权的高度集中可能会使村镇银行成为主发起行的附属机构,丧失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使村镇银行从公司治理到管理模式都难以有大的创新,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

(三)吸收存款难度大,存款结构失调

1.机构成立时间短,社会认同度低。

2.网点机构少,覆盖范围小。

3.结算渠道不畅,银联卡发行难。近一半村镇银行没有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且村镇银行的账户系统、信贷管理系统不能与人民银行正常联网,不具备开具票据、发行银行卡等基本功能,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

(四)业务发展受限,经营前景不乐观

1.受制于资本约束,业务难以有效拓展。部分村镇银行资本金低于3000万元,受资本充足率、单户贷款占比、存贷比等多项指标限制,注册资本金较小的村镇银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村镇银行业务与当地信用社基本重合,而信用社成立时间较早,占据了先发优势。村镇银行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金融创新不够,大大降低了在农村地区的竞争力。

3.经营成本较高,可持续经营难度较大。村镇银行经营的业务具有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比例相对较大,因而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农业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利率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到位,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因素,致使村镇银行的商业可持续性存在很多问题。

(五)抗风险能力差,监管力量薄弱

1.信贷风险集中,抗风险控制能力弱。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农业和农民,而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极易形成风险。

2.机构扩容快,监管力量薄弱。由于村镇银行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机构的迅速扩容必将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县域监管力量比较薄弱,随着监管办的整合,部分县已无监管部门,有监管部门的县(市)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难以到位,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加快我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发起行作用,促进机构发展

1.适度扩大资本金规模。资金雄厚的主发起行要根据业务发展状况,注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宜的资本金。

2.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网络支持。主发起行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电子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使村镇银行依托发起方网络优势,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