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6 08:31:59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第1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湖南省;调研报告

1.前言

自2007年1月12日银监会印发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颁布以来,全国范围内已设立几百家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设立,是深化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它在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村金融竞争,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村镇银行在我省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村镇银行的发展是关系我省新农村建设乃至“三农”长远发展的关键。但是村镇银行作为新的金融机构,它的发展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除了直接面对来自以农信社为主的农村机构的竞争,更多地要面临农村信贷的小额化,分散化所带来的高风险,高成本。湖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状况到底如何?他们是否有效、便捷地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课题组成员运用抽样调查法结合典型调查方法对我省村镇银行的开设和发展进行调查研究。

2.湖南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8年3月16日湖南省第一家村镇银行湘乡市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挂牌营业,截止到2013年3月22日,湖南省现有村镇银行29家。

2.1 湖南村镇银行发起设立基本情况

在设立开业的29家村镇银行中,2008年批复开业3家,2009年批复开业2家,2010年批复开业4家,2011年批复业5家,2012年批复,15家,其中大部分是2011年2012年设立开业的(详细情况见表1)。29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平均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根据我国村镇银行总行的分布情况,按照省级行政区的平均数来看,中部地区9省的平均数最高(约34家/省),湖南省的村镇银行发展在全国省份中居中下游水平。

从表1可看出,从2008年在第一家村镇银行正式对外挂牌营业到2011年,四年时间平均每年开业的村镇银行不到4家。2012年,湖南省村镇银行实现了一次量的飞跃,开业的村镇银行15家,占到了总数的51.7%。湖南省13个地市,1个自治州除怀化外其他地市自治州都已设立村镇银行,郴州和衡阳分别以5家和4家位居前两位。

湖南村镇银行发起行的性质和产权结构各不相同,有中资银行也有外资银行,有政策银行也有商业银行。如韶山光大村镇银行是湖南首家由股份制商业银行(光大银行)发起的;平江汇丰村镇银行是湖南省第一家由外资银行(汇丰银行)发起的;汨罗国开村镇银行是由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发起的。湖南省村镇银行的设立具有明显的批量化设立的特点,这些主导行以沪籍银行为主。在湖南省的29家村镇银行中,上海农商银行发起设立的12家村镇银行分别布局在宁乡县、醴陵市、双峰县、涟源市、长沙县、永兴县、衡阳县、桂阳县、澧县、临澧县、慈利县和石门县,每家资本金为5000万元,由上海农商银行控股51%,其他由法人和自然人参股。湖南是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最多的省份。除了上海农商银行之外,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湖南省先后发起设立了4家村镇银行。2009年,在湖南资兴发起设立了资兴浦发村镇银行;2012年09月,浦发银行在湖南批量设立茶陵、衡南、沅江和临武浦发村镇银行,4家湘籍浦发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共2亿元人民币,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出资占比为51%。

2.2 湖南村镇银行规模结构状况

从注册资本来看,29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总额达人民币161000万元,平均注册资本额人民币5551.72万元,注册资本最低的为1000万元(1家),最高的为2亿元(1家),其次是1亿元(1家),其余的26家均为5000万元,注册资本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居于中等水平。除资料不详的1家村镇银行之外,其他的村镇银行都是发起行绝对控股(至少占股为51%),其中汇丰银行投资的湖南平江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哈尔滨银行投资的株洲县融兴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和耒阳融兴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发起行100%控股(具体见表2)。

从业务经营范围来看,湖南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基本涵盖了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

较为充足的注册资本有助于村镇银行扩大单笔业务的规模,有利于加快经营发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有助于村镇银行保持较高的抗风险能力,有助于村镇银行与农村区域的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相竞争。由于湖南村镇银行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先试点、后推进”的原则,直面解决农户资金问题,激发农村金融市场活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真正意义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3.湖南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网络调查,及对JX村镇银行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湖南省辖内村镇银行设立时间较短,绝大多数没有设立分支机构,只有一个营业网点,服务范围有限,无法覆盖整个辖内区域的全部农户与中小企业,支农效果未完全显现,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各类银行业务的拓展。湖南村镇银行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3.1 宏观方面,政策瓶颈限制了业务发展

目前,湖南的村镇银行成立已有7年之久,发展现状良好,但增速缓慢,2012年湖南进入“批量扩张期”,且盈利能力较差,究其原因,国家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不明确,尤其在税收减免、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始终不明朗。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高新农产业和龙头企业仍然比较少,因此虽然湖南现在已经成立了29家村镇银行,但是如果没有政府扶持,仅仅凭个人之力要获得高效益项目的支持难度很大。

3.2 微观方面,筹集资金困难

课题组成员调查湖南省JX村镇银行发现,该银行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虽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该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二是JX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的时间较短,社会各界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相比,社会各界对其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将其误视为“草根银行”。三是原桃江县“农村两会一部和一社(城市信用社)”被撤销的影响至今仍未消除,村镇银行树立品牌形象起步艰难,自身吸收存款难度较大。四是JX村镇银行作为法人机构,却只有一个营业网点,加之如上所述的现代化支付手段匮乏,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湖南村镇银行还面临支付结算网络不畅、银行卡业务缺失、存款结构失调和信贷支农创新压力较大等困难。

4.对策与建议

4.1 国家应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一是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和调节作用。充分考虑到村镇银行发展期的实际困难,建议对村镇银行实行“全免‘三农’贷款营业税和所得税免征”的优惠政策,以缓解“三农”信贷高风险、高成本矛盾,更好地激励村镇银行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二是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建议地方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拿出一定规模的资金,成立农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补偿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发放支农贷款时由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形成的贷款损失,由财政提供资金给予涉农金融机构一定比例的补偿,并对农贷利息予以一定财政补贴。三是建立和完善政策农业保险制度。特别要开办多种形式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重点是健全农村房屋、畜禽等财产保险和农作物灾害保险体系。尝试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涉农企业、农户按一定比例分担保费和理赔费用,并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政策。这样,既可补偿农民因遭受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调动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又可补偿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部门发放农业贷款无法收回而形成的贷款损失,消除其后顾之忧。四是积极发展面向涉农中小企业和农户的抵押融资担保体系,缓解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农村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三农担保机构,建立担保基金,发展农村互作担保组织,并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适度分散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农村动产抵押登记制度,将农村土地使用权等不动产及农业机器设备、农用车、农产品和农产品交易合同等动产引入农村信贷实践。

4.2 努力拓展资金来源

一是根据再贷款管理的有关实施细则,村镇银行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以解决其自筹资金困难与支农信贷需求旺盛的矛盾。二是建议地方政府借鉴外地经验,将财政国库资金、政策性补贴、涉农资金、社保基金等统一归口村镇银行办理业务,迅速壮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势力。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引导社会公众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四是在继续争取股东、当地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加大各项存款的营销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重点在个人存款营销上下功夫,破解负债业务结构不合理、增速慢的问题。五是增设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六是加快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资金的流入。

参考文献:

[1]谌争勇.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来自湖南省桃江建信村镇银行的调查与思考[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湖南银监局课题组.探寻村镇银行未来发展之路——基于现状评估下的湖南村镇银行发展模式选择[J].中国农村金融,2012(14).

[3]裴绍军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何以创新促服务——以东丰诚信村镇银行为例[J].中国金融,2010(2).

[4]网站http://.cn/roll/20101203/01549047834.shtml.

项目来源:本文是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10年度立项项目题《湖南村镇银行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C0215)。

作者简介: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第2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服务三农;改革发展

一、村镇银行设立与发展现状

为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便捷性,为加大对于农村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为缩小城乡差距,我国于2006年允许相关的资本进入运作,许多的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将业务延伸到农村经济,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也纷纷开始投资设立村镇银行,截至2016年年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概有1500家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呈现出积聚在东部沿海地区较多。以下是主要的发展现状的概要:

(一)增长速度快,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民间

自从2006年国家允许设立村镇银行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村镇银行的数量已经接近1500家,各种资本积极投入到村镇银行的\作之中来,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民间资本,主要是一些股份制企业以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居多,如南充市商业银行设立发起的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惠民村镇银行,中国银行出资设立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等。

(二)信贷速度快,手续便捷

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服务于农村中小企业,所以针对农村经济的特点,村镇银行的信贷业务速度比较快,相关的审批手续简单便捷,额度较小一般为2到5万元不等。更加有针对性更好的服务于三农。

(三)布局不合理存在偏差,集中于经济发达的

我国村镇银行分布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快速,中部发展停滞,西部缓慢的趋势,就是现在所谓的“东快中西慢”,这个现象几乎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几乎是一样的。我国开放村镇银行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最突出最矛盾的就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东部经济发达,城乡差距小各种金融体系机制健全,所以我们说布局分布不合理。

二、村镇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村镇银行的出发点还是要解决三农问题,普惠中小型企业,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以及社会发展的制约问题,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借贷双方信任问题

我们从各大门户网站以及报纸中不难看出,村镇银行出现了很多的信贷员跑路的现象,导致很多的存储户钱被卷走,再者由于媒体的大肆渲染,原本想要存储在村镇银行的资金转而到了大型的国有四大行以及其他城市银行商业银行之中。在农村由于经济的不发达,信息的闭塞问题,交通的不便捷,存储户处于对于信贷员的信任直接将资金交与信贷员,导致信贷员卷款跑路。

(二)权力制约机制模糊,追责机制难以落实

村镇银行设立之初就本着服务三农,简化审批的原则,导致了贷款的审批较为简单,村镇银行职员由于自身业务能力以及为了追求业绩盲目的贷款,往往对于信用评估走形式,导致很多村镇银行的贷款成为了呆账、坏账、烂账。村镇银行吸纳资金由于相较于传统城市银行不具备传统优势,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总行或者其他股份公司的投入,吸纳资金原本就不足,信贷风险所导致的资金入不敷出,大股东撤回资金导致村镇银行难以为继。

(三)人才招聘存在缺口,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村镇银行的职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高层一般从总行调入,基层人员采用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与农村本土信贷员相结合的社会招聘。高校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但是业务流程并不熟悉,作为新人一方面由于薪水,工作环境预期偏差,离职率很高。社会招聘的农村本土的信贷员人际关系是开展业务的关键,但是这部分职员专业知识不足,而且人情观念比较重。

(四)营业网点少,结算不便捷

既然服务三农,那就要解决汇兑的问题。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打工,工资的结算由于异地汇款手续费的问题,农民往往不选择村镇银行,选择传统的大型银行,这样村镇银行就丧失了很大一部分的顾客群体,服务三农也就大打折扣。

三、村镇银行的合理化建议

(一)股权多元化,建立可以信赖基石

目前的股权主要是商业银行一部分以及一些民间资本一部分,农民看不到政府的担保,所以往往对于村镇银行望而却步,所以建议进行改革,政府至少要参股,有了政府作为担保农民愿意把钱投入到村镇银行之中。当地政府与出资的商业银行以及民间资本共同经营,环环相扣,确保资金来源明细,保证去向清晰,信息公开透明。

(二)建立有效机制,留住精英人才

制约村镇银行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人才,建立健全相关有效机制,从职员晋升到工资福利应该向总行看齐。要想建设好村镇银行应该全方位的引进人才,无论是从高校招聘还是社会招聘都应该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通过层层筛选选用符合村镇银行条件的职员,建立晋升渠道,完善考核机制。做到选、育、用、留。

(三)出台相关法律,确保信息畅通,借鉴相关经验

证监会等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相关的运行机制,目前村镇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少,村镇银行的有效运行缺乏有效的保障,相关政策也难以有效落实。针对与目前所出现的贷款收不回来的问题,一方面要建立信用审批程序,另一方面要建立追责制度。农村的信贷可以成立借贷小组,联名贷款,一方违约,多方追责,用亲情,乡情将违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石立岩.大力推进村镇银行稳健发展[N].金融时报,2012 (10).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第3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148-01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高潮。本文主要阐述了村镇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意见和建议。

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2、1 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 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3 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

3、2 村镇银行应明确服务对象,坚持走“尤努斯”模式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微型金融,起源于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类似于国外的社区银行。尤努斯模式在孟加拉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的主要业务是为穷人发放小额信贷,帮助穷人脱贫。我国的村镇银行是由金融机构做为主发起人,人员构成也多由发起人指派,这种诞生的模式必定会将发起银行的经营模式带人村镇银行。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90多家村镇银行中,大多数存在着“放大不放小、放富不放贫”的问题,偏离了办行初衷。这种经营模式还易造成单户贷款比例过大,一旦发生风险,将对村镇银行产生巨大的威胁甚至破产。因此,我国的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必须是“三农”、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巩固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体,千万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可以将村镇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区别开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3、3 村镇银行应放眼未来,积极提高自身实力

部分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即面临着吸储困难、放贷无门的境地,当年甚至第2年将面临亏损。尽管如此,我国村镇银行应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成立初期,董事会应制定三年的发展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拓展客户上,宣传自身的服务,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其次,应积极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农,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不能简单延续以前大银行的传统做法,而是要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在客户信息的搜集、贷款风险的甄别、抵押担保品的设计、客户沟通方式等细节方面,要进行切实的“转型”。最后,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贷款流程和日常管理中严格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不会陷入坏账泥沼,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由于村镇银行个体小、资金实力弱、网点少,在当地的社会名气较低,普通百姓对这类新兴的金融机构比较陌生,往往被当作“个人开的银行”,规模又远不及其他机构,这样的新面孔较难建立起足够的信誉。监管部门应逐步完善结算环境,对村镇银行出台优惠政策,使之尽快加入支付系统、银联系统、个人征信等系统,帮助其完善银行功能,可以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同时,由于我国村镇银行多在贫困地区设立,当地信用环境不完整,缺乏担保机构。当地政府应尽快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建设,营造诚信的氛围,制定对农户的贴息或保险政策;降低农户贷款风险系数;适当时机成立针对农户贷款的担保机构,扩大农户的受益群体。

参考文献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第4篇

我国以为农为民为目的,以改善村镇经济为主旨推出了村镇银行。这是一种能够改善村镇地方区域经济的手段,让利农政策可以在统一金融机构支持下更好的实行到位。但村镇银行也有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没有信誉度,在受众群体当中支持者少,社会成本相对于老牌银行也比较高等。所以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保证村镇银行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

高凌云、刘钟钦(2008)认为村镇银行面临着极其重大的信用风险,比如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农业、农村信用制度不完善、农村经济个体信用意识比较淡薄、农村金融管理体系的管理水平与实际需求不符等。并提出应该逐步完善信用制度、增强农村经济个体的信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等预防信用风险的对策。国外学者对村镇银行的观点各不相同,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Hugh T.Patrick(1995)提出了两种金融模式:一是“需求先于供给”,农村经济主体有需求,这种需求便会引起相关金融机构的供给。二是“供给先于需求”,就是相关金融机构先向农村经济主体提供供给,农村经济主体发现需求。

二、我国村镇银行现状

村镇银行成立于2006年,经由国家部门审批于2007年在内地试办6个试点进行村镇金融管理,在村镇地区发展目的在于以银行营运为管理办法,深入农村城镇改善金融体质,深化经济改革,以政府指导意见为核心,响应政府提出的村镇经济发展政策,服务村民,建设良好健康的金融市场。村镇银行作为农民的银行正在以良好的势头发展,通过分析,村镇银行的出现,使当地经济有了适当性的增加。村镇银行作为国家为农民谋福利政策的实施者,对农业、农民和农村金融机构都有积极意义。对农民群众,村镇银行的目的就是让农民群众受益,农民群众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十分关键。对农业,农民群众可以从村镇银行进行贷款,进行更多的农作物种植,大棚搭建等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项目。

村镇银行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首先,村镇银行为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提供了保证。其次,村镇银行提供了独特的农村服务项目。综合来讲,村镇银行实现了村镇金融整体的改革和创新,通过服务大众,结合实际,增量带动全体的方案符合当代村镇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资金来源问题

村镇银行本身是新兴银行,面对的受众主体是广大农民、村镇以及无数小微企业,而村镇银行本身能受到国家以及各大银行的财政补助和资金注入并不多,这就造成了供少于求的局面。同时村镇银资金信用存款与贷款的增长速度严重不匹配,这就造成村镇银行进行信贷等业务的艰难。新兴村镇银行在存款吸收方面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存款吸收不够,贷款却与日俱增,时日久了便会面临资源枯竭的可能。

(二)经营模式带来高风险问题

我国在建国后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努力,农村信用合作社便是那一时代的代表产物,农村信用社在建设中因各种问题,并未被重视,结果使得当时的信用体系不得不进入停滞。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并没有十分清晰的信用评定等级制度。二是农民本身经济信用意识淡薄。三是村镇中许多小微企业做的都是小本生意,所借款项如果无法按时归还不如逃之夭夭。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村镇银行对农村提供信贷的积极性。

(三)村镇银行管理制度仍有问题

村镇银行的管理层治理约束制度是和透明且较为统一的产权约束联系在一起的。村镇银行在金融机构层次的监督中,内部董事会成员一般是由发起行的商业银行和出资最多的私营企业的代表人出面担任,管理层主要是由发起行任命的高层管理人员担任。董事会成员熟悉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可能使银行本身具有商业化趋势,管理层人员熟知城市银行内部运作规律以及业务,而对村镇地区经济形势和人民需求有着不深入的认知,对农村金融业务较为生疏,导致他们在开展村镇银行金融业务时表现的不尽人意。

(四)我国政府有利条件不足

尽管国家在村镇银行建立之初便对村镇银行大行便利之道,可是毕竟受众面太广,需求远远大于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国家所设想的那样。而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l展的时期,国家各个地区,各个行业都需要巨额资金发展经济,尽管农村经济也急需解决,村镇银行发展项目在这么多扶持项目中也仅仅只是沧海一粟。

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具体实行策略

(一)扩展资金渠道

从上述问题可知,村镇银行本身能够受到国家以及各大银行的财政补助和资金注入并不多,使得其他各大银行不需要竞争便可吸收农村地区资金,而村镇银行只能陷入借贷无力的局面。村镇银行可以选择提升信誉度,以实际行动在农民群体心中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与此同时,银行也可以采取发行金融衍生品等方式在村镇地区收集社会闲散资金,解决贷款存款不足的问题,发挥大中型企业的资金优势,通过优势互补,达到降低开展“三农”业务的工作成本,提高资金效率,缓解贷款压力,实现借款方和贷款方的双赢。

(二)改善信用环境

面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村镇银行应摆正姿态,在获得借款人信任,保证到期偿还双方约定各项款项的同时,做到双方互利互信,降低交易成本,尽可能保证借贷人利益不受到额外损失。也可以联系保险公司,三方互通,增加交易的安全系数。也可建立有效长久的信贷机制,有明确的用户信息以及信贷记录,规范正规的信用评级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将用户的信用资料录入公共系统与各大银行联网实现用户信贷信息共享。更可以通过对信贷记录良好,有着可发展空间的企业与个人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

(三)完善制度

从管理人员来说,一般合作社管理人员由国家人民,具有银行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担任,而现在成为由资金扶持最多的金融机构人员担任村镇银行管理层要职人员,从工作资历和专业技能来讲都是不适合的。所以可以进一步优化银行管理模式和监督系统,深化改革模式从而解决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当地的有关监督管理部门也需要配合村镇银行的实际人才需求,逐步降低村镇银行在招选人才方面的困难程度,使人才内流,增加银行工作效率,提高吸收资金能力。

(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做着不懈努力,为其扫清了许多障碍,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但尽管财政部对借贷比例较高的村镇银行实行了更加优惠的补贴政策,但相比较于庞大的借贷人群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村镇银行的财政补贴力度,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大力宣传支持各大银行开设各自旗下的村镇银行,积极推进村镇银行相关配套改革,建立详细的优惠政策,保险制度,金融体系。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第5篇

所谓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并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不同于银行的分支机构,属一级法人机构。村镇银行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村镇银行还可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一、我国村镇银行设立背景

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以下简称“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强化监管约束,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国家金融政策。

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要求按照“先试点,后推开;先中西部,后内地;先努力解决服务空白问题,后解决竞争不充分问题”的原则和步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办法,稳步推开。首批试点选择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区)的农村地区开展。

2007年1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至此,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调整开始执行,村镇银行建设试点工作拉开序幕。

中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是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始建于2007年3月1日,由四川南充市商业银行发起,四川明宇集团等其他5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

外资银行同样表现活跃。如作为首家获银监会批准的外资银行,汇丰的行动相当迅速。2007年12月,它的第一家村镇银行就在湖北随州开业。随后,汇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现在的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2009年也在内蒙古开设了首家村镇银行。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趋势

1.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超过150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2008年12月26日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3. 金融产品服务农村市场

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创新,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试点村镇银行开办了储蓄存款业务,小额信用贷款、质押贷款和票据贴现等业务。

三、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

《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后,中国银监会又陆续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要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同时还要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但是目前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还不是非常健全。

2.存款来源不足

首先,村镇银行网点少,大多数村镇银行只是在县城有一个孤零零的(极少数开设了一两个支行)的营业网点,然而任何一笔从外地汇入的款项都是跨行跨区,导致汇费昂贵。加之在乡镇没有网点,取款不方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一般不会选择村镇银行作为汇入行,村镇银行在汇兑业务上竞争不过农行、邮储银行、农信社。而且很多农村地区是典型的“打工经济”,外出务工收入是当地经济的支柱,村镇银行失掉这笔业务,也就失去了大部分存款来源。

另外,由于村镇银行缺乏现代化设备,使其对农村居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也致使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十分困难。四川彭州民生村镇银行董事长邓春宏介绍,该行至今没有单独的行名行号,无法加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只能通过母行民生银行,客户嫌速度太慢、效率太低。加之不能代扣代缴税金,下大力气拉来的一百多个企业基本结算账户悉数流失。

其次,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农村地区,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自然条件和经济繁荣程度的限制,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中小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在加上农村信用社的激烈竞争,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

另外,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较低,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存款客户特别是一些大额资金不敢进入,影响了吸纳储蓄业务发展。

再其次,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信任,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无品牌价值,人们更愿意、更放心地把钱存入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

3.经营风险高

村镇银行是“草根银行”,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和农民。农村基本上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业弱势化导致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民的收益受自然条件影响较为严重,造成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

另外,由于许多农民居住偏散,很多客户都是农村信用社都不屑于接触的小农户,对这样的客户进行管理,导致业务经营成本高,影响村镇银行的经济效益。如吉林省的东丰诚信村镇银行,该行距离贷款对象最近的20公里,最远的开车也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而且,由于村镇银行机构的小型化、分散化,在应对储户提现和其他日常运营问题上,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相对较高,形成活期存款、各种汇兑头寸较少,所以资金成本也相对较高。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为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因而也使一些农民对政策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凡是国家在涉农方面的政策举动都被认为是对农民的优惠政策。农民认为在村镇银行获得了贷款就等于在财政部门拿到了补贴,可不用考虑归还,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四、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1.金融财政政策支持

银监会应降低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对村镇银行实行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缴存方式可比照农村信用社执行,但缴存比率应低于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要按照人民银行下达的基准利率执行,贷款利率既可以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上浮2―3倍,也可以按照民间借贷利率的标准执行,不超过人民银行下达的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并引导其合理定价,以市场供求状况和风险程度确定利率水平;人民银行应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村镇银行发放农业贷款特别是对贫困人口的小额贷款情况,对发放农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在再贷款和利息方面给予优惠,调动其支持三农的积极性;另外还要给予财税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作为为“三农”服务的新型金融机构,应比农信社享受免征所得税和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在试点地区应与农信社享受同样的3%营业税减免优惠政策。

2.多渠道筹集资金

一是,扩充自有资本规模。作为村镇银行的核心资本,对其初期发展以及长远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选择农村中握有一定资金并长期从事民间借贷活动的人为股东,他们有较强的金融意识和熟悉的乡土环境,且在村民中有较高的信赖度。还可选择农村中长期经商,有过扶困济贫行为并有一定商业资本,在村民中有较高声望的人为股东,使得村镇银行在获得资本的同时树立信誉。同时还可以考虑吸收普通农户和城镇居民为股东,以人数多金额小来认股参与管理。

二是,利用资本市场,获取外部资金支持。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外部资金引入经验,应该建立村镇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机制。对于持续经营良好的村镇银行,央行准许其发行特殊的农村金融债券。对于达到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的村镇银行,可支持其在资本市场融资。

3. 降低经营风险

可以通过创新村镇银行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提高经营效益。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发放的金融产品主要针对农民的小额信贷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小额信贷贷款一般为2―5万元的贷款额度,其中2万元以下的小额农户贷款无需实物抵押担保,只需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来决定是否贷款,且贷款的期限较灵活,利率也可在国家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略作上浮自行商议决定。

村镇银行根据贷款对象制定不同的贷款产品时,应对于不同的贷款对象,及贷款对象的特点,设计具有特色的贷款产品,以紧紧吸引客户。对于普通农户,他们一般是农业生产者,对资金的需求额度较小,小额农户贷款产品适合他们的资金需求。在农村中的较富裕的种植、养殖农户他们贷款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资金需求较大,专业农户贷款是他们的最好选择。农村的个体户和乡镇企业一般分布在农村或县城,他们的贷款额度最大,企业贷款是他们的贷款品种。

表1-2 村镇银行应建立的贷款品种

4.将村镇银行纳入存款保险体系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第6篇

赣州是面向珠三角的“前沿阵地”和对接海西经济区的“桥头堡”,且承担着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重任。

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发展,给赣州金融市场加入了新的载体,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金融服务的空白,一些被忽视的信贷对象受到关注、得到扶持。截至2013年6月末,赣州市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5.60亿元,涉农贷款占比达到85.9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72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1.92亿元,同比增长19.58%。从实际用途分类上看,主要用于支持商贸流通及生产加工。以借贷利率为例,目前村镇银行贷款月利率普遍为10‰,民间借贷的利率则普遍在15‰~20‰左右。融资成本的降低,实实在在地降低了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满足了它们发展生活和扩大生产的金融需求,而且有助于农村地区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主体多元化、产品多样性、服务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13年6月末,3家村镇银行吸引了社会资本1.50亿元,吸收社会存款29.79亿元,这客观上为民间资金进入金融业提供了正规渠道。

村镇银行层级简洁,机制灵活,能够根据农村金融实际需求,不断创新信贷担保、产品和流程,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赣州已开业的村镇银行通过逐步探索,相继开办了公务员保证、农户联保、林权抵押等产品。针对农村地区、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不健全、抵押物不足难题,村镇银行大胆创新,采取自编报表等方式,主打保证信贷产品,全市村镇银行各项贷款90%以上为保证贷款。此外,村镇银行还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特点,大胆推进金融创新。如赣州银座村镇银行指导当地家具行业协会,设立互保基金,互相担保承担连带责任,之后对协会成员发放贷款。村镇银行在信贷服务时间上突出“活”字,在信贷服务环节上体现“快”字,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到贷款发放,最慢5天,最快1天,有效缓解了贷款时间长、速度慢的问题。

赣州市村镇银行仍处在初创发展期,随着业务经营和管理的逐步深入,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资金筹措困难,流动性风险隐患大。村镇银行目前普遍面临资金筹集困难,存款稳定性较差,流动性风险隐患大的问题。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本就较短,加之采用的是独立法人的运作模式,缺乏足够的社会认知。此外,由于目前3家村镇银行都不能直接接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导致支付环节增多、资金结算和周转速度缓慢,造成存款市场上的竞争力先天不足。截至2013年6月,赣州市村镇银行存款余额为29.79亿元,仅占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1.21%。目前,3家村镇银行平均存贷比超过100%,且多数村镇银行的存款主要来自结算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占比不足20%,财政性存款几乎没有,存款稳定性差。如2013年6月末,某村镇银行单月存款下降1.51亿元,占其各项存款比重达到5.07%。

服务方式单一,营利能力待提高。受准入过程烦琐、成本高、相关规定不明确以及规模小、管理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赣州市村镇银行支付结算都是通过主发起行或选择其他银行接入。同时,部分村镇银行也未加入银联,导致结算渠道不畅,难以提供多品种、高效率的结算服务,许多新型业务无法开办。此外,目前村镇银行的业务都是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而利润空间高的代收代付、代客理财、信用卡、投资咨询等中间业务几乎一片空白,部分村镇银行目前只开办了工资一项中间业务,而且是免费服务。据统计,2012年3家村镇银行实现利润4482.31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仅164.74万元。

定位不够清晰,风险控制需完善。目前赣州市村镇银行在信贷担保、产品、流程上都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也有部分村镇银行目前仍然沿袭的是传统的业务运作模式,在客户定位上不够清晰,存在“垒大户”现象,在业务品种、信贷调查、抵押担保、贷后管理、利率定价等方面也缺乏创新,与现有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质化竞争,而不是差异化竞争。此外,目前各村镇银行在贷款期限设置方面不够灵活,随着经营时间的积累,可能还会有一些周期性、行业性问题逐步显现。影响风险控制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村镇银行尚未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客户的道德风险约束具有一定影响。

优惠政策难到位,扶持政策待落实。村镇银行属商业银行,由于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固有的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特征,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了村镇银行较优惠的补贴和税收政策,但目前一些对村镇银行的优惠政策未有效落实。据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该优惠的没有优惠现象。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州市企业可比照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优惠,目前赣州市村镇银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仍执行25%。二是存在该奖励的没有奖励现象。根据财政部《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范围的通知》以及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相关文件,财政部门将对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其中,中央财政分担1%,省财政0.5%,县财政0.5%。但从实际执行来看,部分县对村镇银行的奖励资金没有发放到位,部分县对村镇银行提交的奖励申请,没有向省财政申报。此外,按照赣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村镇银行加快发展的通知》,对村镇银行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由受益财政前三年全额奖励给村镇银行等相关优惠政策,但部分县并没有按照政策要求进行奖励。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第7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主发起银行制;金融创新;吸存能力

国家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颇为重视,并希望以此推动农村地区更加繁荣,但在发展中却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通过对村镇银行发展背景的更加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解决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下面先讲一讲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我国村镇银行数量不足、全国分布不均、贫困县网点少

村镇银行成立数量低于国家计划,不能更好满足农村所需金融服务。

早在2009年银监会计划于2009~2011年三年中,在全国35个省计划单列城市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而截至2012年6月30日,全国共有1101家村镇银行,若提出部分村镇银行开立的支行数量,则仅有731家。虽然说成就斐然,但是尚未实现2009年的计划目标,一些急需金融服务的贫困地区甚至没有建立起村镇银行,这些已成立的村镇银行还不能满足广大贫困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村镇银行的布局呈现部分相对集中的态势,东部发达地区较多,中西部落后地区较少。而银监会在组建村镇银行初期,主要是为了满足中西部贫困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如今的村镇银行格局却没有达到目的。

各省份中的部级贫困县和村镇银行布局重叠度太低。2012年国家公布的部级贫困县有592个,其中中部贫困县有217个,西部地区的贫困县为375个,占部级贫困县的绝大部分,而中部地区共有263家村镇银行,西部有村镇银行342家,看似数量较多,但与没有贫困县但村镇银行数达338家的东部相比,西部地区贫困县平均分布村镇银行较少,这必然导致当地所需的金融服务不能得到满足。

2.村镇银行内部经营模式缺乏创新,吸收贷款难

当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国农业银行主要服务于高端客户,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于中端客户并逐步向高端客户延伸,所以我国农村的中端客户所需金融服务未得到充分满足,低端客户处于空白状态。低端客户主要是一些贫困农户和微型企业,风险较大且收益甚微。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需要严格控制风险,因此也必须争夺中高端客户,在发展较为成熟后向中低端客户延伸。但当前村镇银行的贷款方式,风险评估,信用担保,贷款审查,贷款偿还等贷款模式均没有太大突破,在产品开发方面创新较少。村镇银行的贷款模式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没有本质区别,而其自身又起步晚,经验不足,这就使得其在农村贷款中无竞争优势。

多数村镇银行,伴随着央行的两次降息,两次上浮其存款利率至顶。所有这些村镇银行上浮存款利率至顶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为了保有现有存款和吸收存款,若自己不率先提高利率,恐怕现有本已不多的存款也会流失。吸收存款难直接导致村镇银行贷款业务量较少,从而对农村金融影响甚微,不足以满足三农发展所需金融服务。

在我国一些部级的贫困县中,当地村镇银行的支农资金较少,大部分资金还是流向了较为发达的城市,这完全与银监会组建村镇银行的初衷相悖,使本就缺乏经济发展动力的农村地区更加贫困。

二、对村镇银行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相关政策方面

从保障村镇银行健康发展上来看,银监会的规定不无道理,但其规定从满足农村急需的金融服务上,却起到了制约的作用。虽然最大股东持股已由20%下调至15%,但其实质制约作用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我国农村地区所需的金融服务规模小,较分散而且风险较大,商业银行的逐利性和决策地位,必然导致其将吸纳资金投向收益较高的城市,使得支农资金大量较少。还有,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满足主发起银行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较少,这就使得中西部设立的村镇银行数目较少,而我国中西部又是我国三农重点发展区域,这就与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随后银监会“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展与欠发展挂钩”政策,也存在一些不良作用,第一,挂钩政策使得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限制加大,一些原本支援在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地金融机构只有放弃设立,这反而又减少了村镇银行地设立数量。第二,对于在挂钩中贫困县设立的村镇银行政策上没有给与一定的优惠,这又进一步加重设立村镇银行的负担。

2.村镇银行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村镇银行起步晚,自身实力不足,不能吸收金融人才,并且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导致其金融创新严重不足,大量的金融机构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金融人才支撑,金融创新是不可能的,而要留住金融人才,没有相应的薪酬待遇是不行的。

但对于刚起步的村镇银行,不可能有较多的资金用于吸纳金融人才,同时,村镇银行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地方特色也导致其缺乏金融创新,也即没有符合当地境况的贷款模式。

我国大多数农民及小生产者对存款的安全性要求较高,而对于存款利率大多持无所谓态度,他们大多对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较为信任,这使得即使村镇银行的利率高于前两者,大多数农民仍不愿在村镇银行存款。村镇银行没有行号,也就不能业务利用央行的清算支付系统,而其自身又没有清算系统,这必将导致村镇银行的转账支付难以进行,而农村的一些中小企业还有部分打工家庭对于转账又非常急需,这也将使村镇银行吸存能力受限。村镇银行自身公信力不足且宣传力不足。作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起步较晚,与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相比,没有树立起实力雄厚、安全、可靠的公众形象,而对于银行来说,商誉至关重要,农民心中没有充分认可村镇银行,这就必然使村镇银行吸存能力大打折扣。

三、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主要问题的建议

1.放宽发起人的资格限制并实行优惠政策

政府要逐步放宽对发起行的资格限制,首先,对我国中西东部实行有差别的主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资格限制。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可仍坚持原来的主发起银行政策;但对于东西部地区,可允许一定符合条件的证券保险等金融类机构设立村镇银行,对于国家更为贫困的县可进一步放宽发起人资格,允许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或自然人发起设立。同时,相关政策应规定增加符合一定条件的自然人股东比例,这样一来,便可利用自然人在当地的熟人社会,不仅可以拓展业务对象范围,又可降低信贷风险。还有,对于设立村镇银行,政府要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方面的优惠至少不低于对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政策,同时要实行较为有效的差别化财政税收政策。对于在东部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优惠幅度要小于中西部地区;对于在发达城市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优惠幅度要小于贫困县的;对于由于挂钩政策而设立的村镇银行,政府除必要的优惠政策外,还要实行一定的奖励激励制度,切实逐步改进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分布不合理。贫困县网点少的窘境。再有,规定村镇银行支农资金的额度。对于村镇银行资金外流,投资于非农业务,必须有明确的相关法规限制。可出台规定:村镇银行的小额贷款量不得低于全年的总贷款量的百分之五十,一年贷款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贷给农户,农村小企业和农村个体户,如此以来不仅可以满足农村对小额贷款的需求,而且避免的大量的资金外流。

2.进行金融创新、提升自身公众形象

村镇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自身必须要有地方特色的金融创新,首先要拓宽担保渠道,如可实行土地使用权抵押、林木抵押、机械设备抵押、厂房抵押方式,以解决微小企业和农户生产贷款所需的抵押押物。还有,在一定的贷款范围内,可进行信用贷款,对于不同的信用级别也可以实行差额信用贷款,农民个人的信用状况可以通过当地走访以及以往信用记录来确定。在风险分担上,可以成立贷款小组,由小组内各成员共担贷款风险。例如,辽宁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就实行了独具特色的贷款小组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偿还贷款上,可以实行分期偿还,并且还可以实行提前还款奖励制度,一遍更好地鼓励还款积极性,减少偿还风险。

村镇银行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安全可靠的公众形象,以此增强吸存能力。村镇银行要以自身优质的服务赢得口碑并且加强宣传力度,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村镇银行的先进经验,例如巴西的BRADESCO银行,通过以优惠政策帮助当地一些求学困难的家庭提供助学贷款、婚宴贷款等,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形象,这自然使更多人愿意在BRADESCO银行存款。

3.发挥地方政府在完善金融服务中的作用

村镇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设计时,可与地方政府合作,把地方的三农发展规划政策纳入自身的业务规划中,对于符合三农发展政策的项目,主动提供优惠贷款,在贷款模式上要有充分的灵活性,对于贷款审查、风险评估、信用担保、还款方式上与项目的实际情况为标准,逐步探索出实现自身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让政府出面对村镇银行的信誉加以确定。公众对政府是颇为信任的,由政府为村镇银行正名,足以使村镇银行改变现状。

4.村镇银行之间可以实行联合,有效办理清算转账业务

村镇银行在短期内不能加入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但村镇银行间可以部分联合,在局部实现清算转账业务。对于农村的中小企业,可以先了解与中小企业有密切往来的外部地区,如大规模原料采购地、产品销售地等,并与该外部地区的村镇银行实行联合,专门为这些企业进行转账清算业务。对于农户农民,村镇银行也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满足他们的转账需求,例如,我国相当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所谓的“打工经济”,而这些地区的打工农民往往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样当地村镇银行便可与打工地区的村镇银行联合,实现异地跨行转账,既方便农民,又可大量增加存款。

四、总结

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深入分析研究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例如,村镇银行之间可以联合起来、发挥地方政府在完善金融服务中的作用、进行金融创新、提升自身的公众形象、放宽发起人的资格限制并实行优惠政策等,让我国村镇银行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参考资料:

[1]乌 兰 张 莉:内蒙古村镇银行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知识经济. 2012(23).

[2]王军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2(08).

[3]廖继伟:村镇银行经营行为趋势与发展方向——基于对四川省村镇银行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12).

[4]张洁颖 张 平:新四类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及比较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04).

[5]邢文妍:论我国村镇银行的融资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第8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经济;安徽省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首批选择吉林、四川等六省区进行村镇银行试点,随后将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1]。安徽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开始组建自己的村镇银行,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银行业向小微企业、乡镇乡村等薄弱领域倾斜。截至2016年2月,安徽省共成立村镇银行66家,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左右,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

1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

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村镇银行,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可以起到以下作用:解决竞争不充分、缓解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繁荣[2]。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

1.1理论依据

1.1.1金融抑制理论金融抑制理论是由麦金龙于1973年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原因不仅是由于资本的缺乏导致的,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固存的扭曲现象使得资本利用效率不能充分发挥,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3]。整体经济状况的好坏决定了金融的好坏,而金融又会对经济发展起到相应的反作用。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金融抑制现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还普遍存在,机制、方式和体制都成为了阻碍金融支农的壁垒,使得服务三农的效能无法充分发挥[4](图1)1.1.2小银行理论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有怎样的经济结构,就应当有怎样的金融结构,这样才能降低服务成本,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国内外研究也表明,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其规模有一定的关系,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等业务上,小银行的指标都要高于大银行。同时由于服务成本较低,小银行也更加倾向于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所以村镇银行作为“小银行”可以为小微企业和农村发展提供更大的金融支持[5]。

1.2现实需要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村区域内部差距明显,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主要以单一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作为农户重要经济来源,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无法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不能满足三农生产对于资金的需求。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明显存在着“非农化”倾向,农发行、农信社和邮政储蓄向少数企业集中贷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户贷款覆盖面偏低[6]。由于这种金融瓶颈的存在,抑制了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缓慢。

2村镇银行在安徽省的产生及对农村经济的支持现状

2.1安徽省村镇银行的产生及发展

随着国家逐步放宽农村地区金融准入门槛,不断扩大农村金融供给,安徽省也抓住机遇成立自己的村镇银行,以期能够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效率较高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缓解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7]。在这里以安徽省最先成立的两家村镇银行作为范例,即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和凤阳利民村镇银行,他们的成立对安徽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2.1.1长丰科源村镇银行2008年2月2日,安徽省第一家村镇银行长丰科源村镇银行挂牌成立,其注册资本为1亿元,标志着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在安徽省结出第一粒果实。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将秉承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按照现代金融机构管理要求,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提高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提高支农力度,确保支农质量,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上做出贡献。2.1.2凤阳利民村镇银行2008年4月28日,安徽省第二家村镇银行凤阳利民村镇银行在凤阳县府城镇挂牌开业,注册资本为4100万元,拥有各类员工19人。该行的市场定位是为小微企业、农民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每年支农贷款的比例占总贷款的比例都会不断增加,同时也会将服务范围延伸到周边集镇。该行将与地方政府在农业开发、卫生、扶贫、教育等方面形成互动,逐步提高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强化对农业的信贷支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2.2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建立村镇银行的初衷就是要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影响范围得到扩大,减少农村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实现普惠金融[8]。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如下。2.2.1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由于农业具有天然弱质性,农户在贷款时很难提供抵押品,使得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且收益低,导致农发行、农信社以及邮政储蓄纷纷减少在农村地区的金融网点。而村镇银行的设立恰巧可以弥补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空白。截至2015年末,安徽省银行业基础金融服务覆盖行政村15049个,其中网点覆盖行政村6123个,各类电子机具(含ATM、POS、转账电话和自助服务终端)覆盖行政村14176个,其他方式覆盖行政村3196个,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2.2.2增加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满足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需求增加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本来就是村镇银行设立的目标之一,村镇银行可以吸收农村地区闲置资金,调节资金余缺,利用自有资本和中央银行再贷款支持“三农”发展[9]。同时在贷款利率和抵押条件上给予小微企业和农户以政策优惠,使得更多需要资金的企业和农户可以得到资金支持,满足他们生产和生活需要。2.2.3初步形成了有效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20世纪90年代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销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同时收缩其在农村的机构和业务比重。最直接的后果则是农村金融服务长期缺位,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使得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大。而设立村镇银行则有助于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扩大农村资金供给,形成有效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10]。

3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在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多的作用。可是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服务渠道单一、偏离目标定位、内部控制不完善等问题依旧很突出[11]。具体来说,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3.1偏离服务

“三农”目标,非农化倾向严重服务三农、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村镇银行成立的最初目标,而村镇银行在本质上仍然属于金融机构,盈利是其最内在的追求[12]。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存在着投入大、产出小、风险大的特点,导致村镇银行在农户的贷款中出现“惜贷”现象,不愿意过多的贷款给农户,而偏向于将资金发放给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这就导致需要资金的农户无法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此时的村镇银行充当的却是“抽钱机”的角色,无法真正服务于“三农”。

3.2服务方式手段单一,资金来源缺乏保障

目前村镇银行主要通过直接发放贷款的方式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贷款过程中对抵押品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并且主要以中短期小额贷款为主,无法满足具有中长期贷款需求的农户。并且村镇银行由于受地域和国家政策规定的限制,使得其存款规模和存贷利差偏小,不利于增加盈利水平和扩大贷款业务,导致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功能得到限制[13]。

3.3信用控制机制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弱

由于村镇银行尚未加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和结算系统,使得村镇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对农户的信用考察比较困难,很多时候都是“人情贷款”,加大了贷款成本和贷款风险[14]。而农村信用环境不容乐观,部分农户认为在村镇银行贷款可以先不用考虑归还而产生道德风险。同时村镇银行在结算上必须通过发起行作为结算中介,这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的效率[15]。

4提升村镇银行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4.1加强政策支持,坚持服务

“三农”基于村镇银行功能的特殊性,国家应允许村镇银行结合当地资金供求情况、农户信用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选择合适的存贷款利率,保证村镇银行在满足自身生存的同时也能服务于“三农”,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可以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4.2创新服务方式,加大融资力度

村镇银行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提高整体金融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开办诸如代客理财、代销保险、黄金等中间业务,增加盈利能力。人民银行也要给予村镇银行相应的支农再贷款支持,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税收方面提供政策优惠等。

4.3加强信用控制,提升抗风险能力

人民银行应尽快将村镇银行纳入征信系统和结算系统,提供必要的征信服务,降低其在贷款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和贷款成本[16]。村镇银行也要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引导和监管力度,确保村镇银行合法、合规、稳健运营。5结束语村镇银行是安徽省农村经济以及三农事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当前安徽省村镇银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市场定位不明确、资金来源缺乏保障、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只有解决了当前村镇银行存在的不足,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整个金融市场服务,促进三农事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传华.村镇银行制约因素与发展路径选择[J].中国国情国力,2012(5):20-22.

[2]陶劲.新农村建设期待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24(5):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