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8 16:40:52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1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村商业银行 经济 发展问题

城镇化建设是21实际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商业银行也是农村合作社的关键和基础所在,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是农村的商业银行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紧紧的把握住这个机会,及时的对自身的战略和规划进行调整,以此让城镇化建设得到有效的推动,并且不断的优化自身的结构,以此让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农村商业银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影响要素分析

(一)外部影响因素

首先,经济方面的因素,国家在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中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以及发展规模需要和国家经济始终保持一致,农村商业银行需要抓住此项机遇和发展的背景,在国家经济发展受挫的情况下,对投资进行降低,减少出口的存在,这样就会让银行的信贷产生多方面的不利性影响,对不良资产增多的现象产生影响,致使农村商业银行出现破产的情况。农村的商业银行发展和地方经济之间有非常密切性的联系,并且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也决定了在商业银行方面需要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

其次,政策方面的影响因素。农村的商业银行在选择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国家的政府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整个银监会下发的发展政策和要求。当前农村发展银行在银监会当中被认可,每一个地区的政府也极大的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能够给当地的一些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小觑。

(二)内部影响因素

首先,农村商业银行在资本实力方面比较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规模上还非常小,并且资本的运作也比较低,不能在多种大中型企业融资当中,满足要求所在,因此在市场上的依赖性也不是非常高,这样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投资的机构就非常少。

其次,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的防范能力上非常弱。农村商业银行在内部资本的控制上还体现出了诸多的漏洞和不完善性,会导致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不完全性,这样就非常容易出现内部的风险,让银行的利益出现受损的情况。银行需要对内部的控制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让银行的财务安全更有保障性。从相关的研究当中已经被指出,尽管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盈利水平以及盈利能力就会比其他银行低。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性非常激烈,如果农村商业银行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水平就会降低对银行发展的影响[1]。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经济发展对策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农村商业银行在职责确认、运行监督方面都不是非常完善,因此在新型的农村建设背景下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建立起合理的职责明晰的制度,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强化每一个部门的监督体制,对董事会以及经理人两者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调节,强化制度建设。以此保障农村商业银行在城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例如,对现有的金融合作模式进行改善,建立起归属明确的、产权清晰的并且保护严格性的流畅的现代化产权制度,在这个基础之上还需要强化董事会以及O事会方面的建设,对于内部股东和董事以及经理层的关系做完善化的处理,提升法人治理结构,让农村商业银行和新型城镇的建设竞争力得到提升[2]。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点建设

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在农村合作社的原型上成立起来的,基础设备和网点的建设还十分弱小。那么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确认,需要强化原有的用房以及柜台还有金库消防系统的建设等等。其次,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还需要强化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使用,建立起现代化的支付系统,让电子银行以及手机银行都能顺势出现,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最后,对原有的网点进行升级保护,拓展出更多新的网点,优化对网点的布局和建设,使用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和自主银行并重的方式。

(三)员工队伍的有效建设

在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员队伍建设上还需要提升每一个部分人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方式。农村商业银行要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强化对员工内部人员的培训和养成,对于员工的知识结构做调整,与时俱进,提升员工的现代化服务意识,投入更多的资金,对员工进行培训,引进人才,让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城镇化建设过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3]。

(四)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降低风险的发生

在现有的商业银行中,会有汇票、支票等等一系列金融产品,还有存款以及放款的各项金融服务。按照新型的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需要不断的对金融产品服务进行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是走出一条绿色产业化道路、智能化道路以及集约低碳发展的道路,因此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对此进行探究和分析,提升金融产品的服务。金融风险的降低和防控也是最为主要的工作之一,例如有一些政府隐性债务还有新型企业的信贷和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在总体上制定出可控方案,了解自身的资源,将产品降低到最小[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提到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还需要对此进行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宇虹.浅析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4,11(1):114-114.

[2]吕品,原毅军,韩俊等.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及经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14(4):56-61.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2篇

【关键词】 内蒙古 村镇银行 发展 农业经济

引言

当前,内蒙古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内蒙古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2年6月30日,全国共有1101家村镇银行,如剔除部分村镇银行开立的支行数量,则数量为731家。目前,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2年6月底,内蒙古已开业52家村镇银行,这52家村镇银行在增强内蒙古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内蒙古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蒙银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内蒙古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内蒙古农业经济的发展。

1. 制约蒙银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1.1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低

目前国家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支持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1.2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1.3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

1.4贷款业务受限大

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而且村镇银行的资本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此外,《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2. 内蒙古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2.1加强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村镇银行应当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做好自身的形象宣传工作,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义、目的与经营特色,正面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除此之外,政府及村镇银行的母行及金融监管机构都应在在宣传舆论方面大力支持。应当在电视台、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将村镇银行的相关政策、组建背景、经营原则、服务对象、效果与作用大力宣传,扩大村镇银行影响。

2.2坚守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

面对成立之初的困难,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不能变,应坚守“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在战略上可以实行“三先三后”分步进行,即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先基础、后提高”、“先集镇、后辐射”的步骤制订发展计划,在追求自身利益与服务农村经济之间找到切入点和平衡点。

2.3优化村镇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是要大力改善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科学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和打造一批忠诚于村镇银行、愿与村镇银行打交道的优质客户群。二是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三是要对村镇银行实施分类监管。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

2.4调整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

一是股本设置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对当地农村龙头企业与大中型养殖户的实际资金进行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注册资本金,减少资本金比例对单户企业或个人的贷款额度限制,做到既能留住优质客户,又能切实支持“三农”的发展。二是在调整股本总额时要调整股本结构,尽量增加企业的股份比例,增强企业参与的热情,促进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与管理改进,从而推动村镇银行健康稳定发展。三是鼓励地方政府的资本股权介入村镇银行。一方面,政府参股有利于村镇银行迅速融入当地政商环境;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只是参股,但是对村镇银行信誉度的提高将起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恺萌.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运行初期的障碍与启示.人民网,2008-12-16.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3篇

摘 要:村镇银行在国家的扶持下一直跟随着时展的脚步,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从地区分布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找到我国村镇银行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最后展望我国村镇银行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村镇银行 经营模式 多元化 地区差异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概述

(一)村镇银行产生的背景

自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资本变得十分稀少,直到2006 年12 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紧接着2007 年3 月1 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标志着我国村镇银行的正式诞生。其诞生的意义在于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高、收益小的服务需求,解决了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村镇银行的建立与推广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

(二)村镇银行的特点

村镇银行是一级法人机构,与银行分支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村镇银行建立“门槛低”但监管严格,使村镇银行能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治理灵活。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三农”经济建设,而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所需求的金融产品相对简单,这使得村镇银行形成自身一大特点——治理灵活。鉴于这一特点村镇银行大可以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公司乃至不同的人的特点来为其“量身定做”金融产品,而农村的贷款量少,大大降低了这样做的金融风险。这样做无异于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了银行运行的稳定,附带的还提高了在农民心中的信任度,可谓“一石三鸟”。由此村镇银行的灵活性决定了它能在发展过程中迅速的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得到更好的进步。

2、经营对象与特点。村镇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那些文化水平相对欠缺、没有一技之长、生产要素欠缺、勉强或难以维持生计的农民和从事简单的个体经营、种植业、渔业等正在脱贫致富的农民,而将从事规模化的经营活动的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资源分流给农村信用合作社,这样在保证了农村资金问题解决的同时也避免了与其他银行的恶性竞争,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村镇银行的发展其本质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相同的三个阶段。村镇银行要时刻牢记其建立的宗旨在发展的同时要扶持“三农”的经济发展,因此村镇银行的入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民的生活问题。当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比较的心理,在众多的金融服务项目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此时的村镇银行正式迈进了第二阶段,此时应该将重点放在自己产品多元化的建设上,如此才能顺应市场的变化,在村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最后,银行将步入稳定发展阶段,而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关系,必须因地而异,在稳定发展的同时,重点推出自己银行独有的特色服务,从而形成市场竞争力。

3、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由于村镇银行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不统一,因而很难正确把握其市场定位及建行宗旨。村镇银行应该定位为“贷农贷小”的小型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

截至2011 年年底,全国242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726 家。到2009 年末已开业的148 家村镇银行中80%以上的主发起人为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等小型金融机构,而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对设立村镇银行缺乏积极性,仅仅设立了9 家。总之,总体来说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趋势良好,但速度缓慢。

(二)我国村镇银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信任度问题。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村镇,国有商业银行等传统银行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难以逾越的地位,他们对村镇银行的看法往往是“小银行”“不入流”等。除此外,大多数村镇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完善,使操作风险增大,加大了人们的不信任度。信任度的欠缺把村镇银行推到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2、内部员工素养问题。村镇银行是一个低成本运营的金融机构,农村户数较多,管理发面也需要很多专业人才,但在偏僻地区如果不能给予专业人员较高的工资很难找到合适的人,这又让村镇银行陷入两难,一方面要维持低成本运营,另一方面又要进行专业化管理。长此以往必然因员工素养问题导致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难以控制的情况。以西峰瑞信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13 年该行8 个营业网点共有干部员工93 人,而其中有丰富金融工作经验的仅仅4 人,占总员工的4.3%。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人才匮乏。

3、经营问题。村镇银行的注册资金需大于100 万元人民币,近年来大多村镇银行的注册资金都超过5000 万元,经济稍微好点的地区有1 亿到2 亿的。但相对传统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资金比较匮乏,再加上在偏远的地区存款的增长速率缓慢。而村镇银行是否联网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并未联网,很大程度的依赖手工操作,这样不仅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加大了操作风险的可能。

三、解决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支持力度

村镇银行是为“三农”服务的,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方面的优待,首先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使人们了解村镇银行的各项服务,关注村镇银行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而实现双赢;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优先考虑新增行政事业单位专户在村镇银行的开立;然后就是最大可能的给村镇银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最后,引导村镇银行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使其与农户建立良好互信关系,从低风险的信贷业务入手,逐步积累经验,稳步发展信贷业务。

(二)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要改变目前的现状,靠政府扶持是一方面,而自我的提升占据的比例往往更大。第一,银行的营业网点的布局要谨慎考虑,因为村镇银行是低成本运营金融机构,每一个网点的建立必将与传统农业银行形成竞争关系,而在这一关系中村镇银行并不占优势,网点的设立要瞄准传统银行的空白点,进行“补漏”操作,形成错位竞争优势。第二,结合自生灵活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根据地区特色为其制作该地区所需要的产品设计,做有自己特色的银行发展。第三,借鉴和引用国有商业银行的先进网络设施,会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第四,加强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训和提升,不断引入具有责任心的高级管理人员,降低信用风险。

(三)加大不同地区经营模式的借鉴和学习

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经济发展有明显区域性的国家,村镇银行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都各有各的特点。

1、“以镇为主”——东部地区。由村镇银行分布可看出东部地区的村镇银行最多。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直都走在时代的前沿,因而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中西部来说较为发达,因此东部地区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因此要想在东部金融业分一杯羹,首先得具备一定的规模,最好在一亿以上,否则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不足以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这样的话即偏离了村镇银行建立的市场定位又损失了一大笔利润,这样下去规模不够的村镇银行必将失去竞争力,故而在东部的村镇银行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

在东部沿海地区自主创业的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很多人都有不错的想法但缺少资金,所以村镇银行大可以着重发展创业贷款项目。因此东方地区村镇银行的重点应放在无抵押产品设计上,与此同时应该放宽对个体户和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条件,提高贷款发放的效率。扶持第一、二层农民的创业之路,拉动东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在东部地区得以立足。

2、“以村为主”——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自古以来因自然条件优越,一直以农业发展为主,使得中国大部分农户都集中在中部地区,因此中部地区的村镇银行的发展宗旨是“以村为主”。中部地区的经济不及东部地区但农户的数量引起质变,虽然在每一位的成本上会有所减少但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这个资金的缺口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中部地区的村镇银行也应该具备较为雄厚的资金后盾。

虽然中部地区正在蓬勃发展,但第一层农民明显较少,所以村镇银行的主要目标应该瞄准第二、三层农民,由于贷款金额较小,对于这种情况可实施联保贷款制度,这样一方面将自己的资金外放能够获利,另一方面无形中贯彻了村镇银行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创建宗旨,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3、“以乡为主”——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即使如此,我们不得不面对我国对西部的开发进展缓慢,现在的西部仍处在待开发阶段,村镇银行的入驻无疑是西部地区的福音。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必然要以“小且精”的主旨发展,西部的村镇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第三层农民,在国家对西部的政策下要确保做好。另外由于人民稀少也可向中部地区一样采取多人联保贷款制度,在条件允许下可放宽农民的还款政策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还款周期采用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四、我国村镇银行未来发展前景

(一)政策引导会不断凸显

近几年,我国不断的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于2008 年5 月联合印发《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该条款将村镇银行的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政策变得“书面化”“正式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大大的提高了运营效率;财政部于2009 年先后了《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和《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条令规定村镇银行在当年的经营达到银监局的要求同时贷款余额同上年有所增长,那么国家将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二)自身社会适应性将不断增强

村镇银行的建立宗旨是“贷农贷小”。在与传统银行间的竞争中村镇银行并不占优势,与其与传统银行恶性竞争,还不如瞄准传统银行的“盲点”发挥自身的特色,培养发展“低成本、易推广、能重复操作”的符合农村特色的金融项目。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为“三农”提供多样化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建设信息化管理,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加大自己的工作效率。在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下用灵活多变的创新信用模式为“三农”服务的同时,大力宣传自己的品牌,让人民了解自己,进而加大信任度,才能在以后发展中稳步行进。

参考文献

[1]柴瑞娟.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研究[J].法学杂志,2010,3(12).

[2]徐瑜青,周吉帅,刘冬.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农村经济,2009(4).

作者简介: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4篇

[关键词]城镇化 农业银行 机遇

一、引言

农业银行是中国四大银行之一,2009年1月15日,农业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10年完成“A+H”两地上市,正式成为大型上市银行。与其他国有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特色主要在于其农村网点广泛遍布全国,由于历史定位,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者,也是未来农村金融深化的最大参与银行,在县域金融业务上具备绝对优势,中短期内难以被同业取代。近年来,农业银行紧抓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信贷投放,积极探索运作模式,创建服务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至2009年,农业银行共投放农村城镇化县域法人贷款327.4亿元。而在未来三农贷款获得国家政策的鼓励,农业银行受惠于该类贷款增速将有望高于其他大行。

随着我国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银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路径。近来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宅基地换房、土地增减挂钩等新动向,地方政府通过实施撤村建居项目,既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又增加了耕地面积。在此背景下,农业银行分布各地农村的多家分行开展了增减挂钩和撤村建居项目等有关业务,为在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新农村城镇化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城镇化建设的涵义和基本现状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是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得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据《2010年城市蓝皮书》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

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农民的居民化都需要大量资金的积累和投入,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由于分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经济的低回报率,与商业性金融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矛盾,使得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面临着诸多资金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供给总量不足,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效率偏低,金融支持结构单一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不足。

根据有关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方面存在若干金融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建设中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窄,筹集企业资金比较困难,根据有关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初始资金有74%是自由资本,来自商业银行贷款的比例几乎为O。而城镇化建设中筹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体积累以及农户的自有资金。资金严重缺乏导致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十分的缓慢。

三、城镇化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作为长期服务于农村市场和农村经济的国有银行,农业银行的三大支农任务之一则是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将是农业银行未来发展业务的新领域。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各项业务活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有县城2000多个,乡镇有3.4万个,在未来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今后每年有上千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金融方面的信贷需求,从而给农业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

第一,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首先是房地产建设产生的贷款业务;其次,基础建设产生的信贷需求。这两方面的信贷需求都需要银行大量资金的支持,农业银行可以通过放贷为城镇化建设中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信贷,结果必然是双赢的。

第二,城镇化建设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信贷支持。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尤其是很多个体私营企业,对于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资金需求较大,也更为迫切,它们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信贷支持。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之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将重新回到农村,解决资金需求的矛盾。农业银行可以充分把握这些新的机遇,开拓其业务空间,把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需要。而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将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各方面吸取内外资金,作为根基在农村的农业银行则获得相对更多的机遇,这些资金将会成为农业银行的大量存款,为农业银行扩大规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城镇化建设中的生产生活对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将直接为农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商机。加快农村城镇建设的进程,会为农村释放出潜在的消费能量,促进农村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根据有关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9%。同时,城镇化建设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减少自给消费,而提高商品消费的支出比例,对购置大宗生产、生活用品和精神方面的消费都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个将带来相应的银行消费业务。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农民由农村迁移到城镇,其生活习惯,消费意识都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金融服务需求明显增强。目前,在新农村规划的城镇地区,不但是存、贷款和结算业务量成倍增长,银行卡、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个人理财、第三方存管的需求也非常旺盛。

认识城镇化建设对农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正确认识到在新形势下,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进行,农业银行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看,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银行加大其在农村的网点建设,包括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支农政策的引导下,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银行在2010年推出了在“三农”服务定制化产品“益农贷”,而建设银行则积极开设村镇银行、创新新农村建设贷款等十余个支农特色产品,据统计,截至2010年,建设银行村镇银行贷款余额达到13.4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比例达到87.86%。加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都拥有农村的“黄金客户”,使得农业银行面临着激烈的业务竞争。如果农行不加强自身的经营策略,则有可能面临资金和客户流失的风险。第二,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农业银行的贷款占比过高,若城镇的产业经济没有发展或者发展缓慢,则可能会加大农业银行的未来信贷风险成本,甚至会造成农业银行大量的政策性亏损。此外,如果有关行政政策干预和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还本付息意识差等原因造成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的话,则会使农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经营陷入困境。

四、相关对策与建议

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县域工业化的趋势明显、进程

加快的背景下,对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民的重要纽带,而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部分,应注重加强其在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经营机制、监管机制、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的提升,争取进一步满足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其金融服务的需求。

第一,农业银行应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创新的力度,及时开发适合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的业务新品种。农业银行应加快推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有创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能够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个人和乡镇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农业银行应该因地制宜开发、推出一批金融创新产品。应根据当地的“三农”金融需求,把握好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积极开发多样化小额信贷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多元化信贷需求和企业信贷需求。

第二,农业银行应该防城镇化信贷风险。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信贷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又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城镇中小企业不计其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可能在两三年内就会被淘汰。因此农业银行应该强化其信贷监管,从而确保农村城镇化贷款投向合理、风险可控。

第三,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其业务和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力度。农业银行应该根据小城镇建设信贷市场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营销理念,为农业银行在同业市场的竞争中发展创造新的活力,有效拓展农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信贷市场,把小城镇建设信贷业务延伸到居民建房零售业务以及小城镇建设用房开发等消费贷款等方面,满足市县级支行业务发展的需求。

第四,农业银行应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为了提高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贷业务的综合效益,有关业务部门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客户的需求,为相关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关金融咨询和个人理财服务,满足农村客户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方面的需求。

总之,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银行一方面应当转变观念,主动创新自己的产品,优化工作流程,提升银行的服务,不断拓展其业务空间。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商业银行意识,理性地思考、科学决策信贷,稳健经营和管理。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地支持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实现互利多赢,在今后能得到更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云河.农村城镇:信贷支农新平台中国金融半月刊2003,(18)

[2]卢若夫,何山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劣势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战略[DI.西安金融2001,(2)

[3]农行黄冈分行课题组欠发达地区农行加快发展的对策[D]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3,(8)

[4]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三峡分行课题组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农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4,(4)

[5]王全达,王华龙,黄勇,万金农村城镇化发展与银行服务能力建设现代金融2010,(11)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5篇

员工招聘工作自5月份起,历时70多天。经过报名初审、业务考试、面试公示、组织审核等程序,已完成了招聘工作的各项内容。根据董事会、行务会研究决定,现对李亭奇等22名同志正式录用。为了增强新招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适应工作需要,培训班今天将正式开班。

首先,我代表村镇银行董事会对大家加盟村镇银行表示热烈地欢迎,并对大家在招聘过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衷心地祝贺!欢迎你们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我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够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在村镇银行这个大舞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将个人职业生涯与村镇银行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村镇银行试点与发展的新鲜血液。借此机会我讲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西峰村镇银行的组建概况

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问题,底银监会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机构。政策后,社会各界反响积极,各类资本踊跃参与。

二、村镇银行组建的政策背景及现实意义

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本。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

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组建村镇银行有一个最大的政策背景,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经富裕起来的群体扶持弱势群体的指导思想适时组建村镇银行,让具有优势的金融机构把信贷支持延伸到村镇,并通过股份制吸收和引导民间资本,从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更便利、更安全、更有效的金融服务,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让弱势产业尽快升级换代,让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十七大精神,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决策。农村金融机构并不是缺钱,就我们庆阳全市金融机构来讲,底上存资金达120多亿元,而是没有按照政策要求和市场规律解决好投向问题。组建村镇银行,就是要再造“供血”机制,由强势的投资方扶持弱势群体和弱势产业,进行直接补位,补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未达之位,这个位置在哪里?就在村镇。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的资金实力有限,它所要达到的准确位置就主要在农户那里。形成一定规模后,在逐步到达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服务领域。正因为村镇银行要体现政策目标,因此,监管部门对其市场准入门槛降到最低点,对资本金的要求也只相当于区域性农村商业银行的五分之一。村镇银行履行的是投资方的战略义务,它的盈利并不是短期内最大的管理目标。

三、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首先应当分析当地农村和农民的经济状况,当前的农民状况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农田不多、收成不好、没有技术、也没有进城打工之类的经济来源,勉强维持生计;二类是正在脱贫致富的农民,他们从事个体经营,成为种植、养殖大户,已经解决了温饱,成为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有生力量;三类是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办企业、办商场、搞投资,从事一切有利可图的规模化经营活动,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列。村镇银行要扶持的主要对象,就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特别要帮扶第一类农民逐步向第二类和第三类迈进。如果村镇银行只支持第三类或第二类农民,对第一类农民视而不见,那它就是在进行纯粹的商业化运作,在农村抢夺优质信贷资源,没有解决金融扶持缺位的问题,因而也背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初衷。

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也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是扶贫阶段,第二是共盈阶段,第三是竞争阶段。前面提到的支

持农民发展种植、养殖,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资金困难,是村镇银行的第一阶段。如果村镇银行有了燎原之势,有了自己独立或者参与扶持起来的比较成熟的经济区域,而且逐步实现了保险、租赁、保管、担保、理财、信息咨询、银行卡等金融产品,自身也就有了较大规模,村镇银行可以与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在第三阶段,随着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延伸,随着富裕起来的农民实行规模化经营,随着民营企业的兴起,村镇银行依托投资方的外向型服务功能特征到充分运用,现代银行的本质属性得以充分显现。在这个阶段,村镇银行有了比较强大的实力,也与农民、农村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建立起牢固的鱼水关系,可以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并与其他金融机构展开公平竞争。

总而言之,村镇银行的根本任务是要资助农民脱贫致富。没有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镇银行。

四、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6篇

首先令人担忧的就是村镇银行被限定于所属县市或乡村的地域范围内,不得发放异地贷款,市场狭小,并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这样是否能保证其商业利润的实现是个问题。就目前来看,这一举措的地域性仍然很强,商业化的道路更适合于较先进的农村。

其次则是诚信问题。从村镇银行方面来看,由于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设立的股份制银行,破产倒闭的风险必然存在,与国有大型银行相比,缺乏令农民信服的资金实力,所以吸储难度较高,但小额贷款却相对容易。一旦贷多存少的情况出现,村镇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资本充足率都会发生问题,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状况较之城市并不乐观,经济基础不足,农民少有资产抵押等等都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瓶颈。

再次则是内外部风险管理问题。投资资本的注入、农村银行案件的频繁发生、信用制度的不完善都将使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决不会低于现有各类银行机构。村镇银行虽属于一级法人,但与农村商业银行的5000万注册资本相差甚远,其抗风险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规模的影响。

在掌握村镇银行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监管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股本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前报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审批。在贷款方面,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如果严格按照此规定执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司投资控制村镇银行的经营权,同时也将有效防范信用风险,防止投机资本的进入。《规定》还强调,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这使其有了坚强的“后盾”,诚信度也得到增加。

尽管问题依然存在,但我们仍然有理由看好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只要有效益优良的企业入股,严格依照《规定》的要求进行风险监管,村镇银行应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农村金融市场的升值潜力,促进农村融资和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摘自2007年3月2日《中国城乡金融报》)

相关链接

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和监管方式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村镇银行的概念,特指经银监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根据规定,村镇银行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等。有条件的村镇银行今后要在农村地区设置ATM机,并根据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状况向其发行银行卡。对部分地域面积大、居住人口少的村、镇、村镇银行可通过采取流动服务等形式提供服务。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7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 上市银行 政策扶持 定位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194-02

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搭建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在内的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且农村金融产品体系也在逐渐丰富。 截至2011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4.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8.8%,且涉农贷款余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2.2%。其中:农户贷款余额3.1万亿,同比增长19.1%;小企业贷款余额(含票据融资)10.8万亿,同比增长25.8%。已开业机构中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80%以上用于“三农”和小企业,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35.5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631.5亿元。而这部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投放涉农贷款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只有0.9%。主要是因为这些机构为新设机构,其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新增贷款规模也相对较少,从而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尤其是村镇银行这样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一、村镇银行的政策优势

2006年10月,一直在国际上享有“小额信贷之父”、“穷人银行家”美誉的Muhammad Yunus教授以其在孟加拉创立的世界上第一家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获得诺贝尔和平奖。30年前他曾把27美元借给42名赤贫的孟加拉农村妇女,不久建立起格莱珉银行,至今已形成一个有1200个分行、遍及4.6万多个村庄的银行系统,使400多万孟加拉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借鉴格莱珉银行成功模式,2006年12月20日,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准入资本范围、注册资本限额,投资人资格、业务准入、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行政审批、公司治理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其中,最重要的突破在于两项放开:一是对所有社会资本放开。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二是对所有金融机构放开。调低注册资本,取消营运资金限制。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在乡(镇)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万元;在行政村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万元。放开准入资本范围,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以下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新设银行业法人机构总部原则上设在农村地区,也可以设在大中城市,但其具备贷款服务功能的营业网点只能设在县(市)或县(市)以下的乡(镇)和行政村;农村地区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新设立的机构,其金融服务必须能够覆盖机构所在地辖内的乡(镇)或行政村(李莉莉,2007)。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2011年末,全国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86家,其中村镇银行726家,贷款公司1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50家。从机构数量上讲,村镇银行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比重为92%。

二、我国上市银行参股村镇银行的现状

从已参股村镇银行的上市银行来看,各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均在2000万以上。其中最低的为中国农业银行的2230万,最高的为中信银行的2亿元,均远高于最低注册资本300万(县市级)、100万(乡镇级)。这种大规模化是与“授信额度与资本净额挂钩”这一政策息息相关的。在13家已参股村镇银行的上市银行中,平均出资比例最低的为北京银行的37.5%,最高的为中国银行的90%,均达到了20%持股比例的政策底线。且除北京银行外,其余各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出资比例均超过50%。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下面的分析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参股村镇银行为主。截至2011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设立村镇银行总共为35家,仅占全国的4.8%,当年新增20家,增速为233.3%。总体上看,201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参股设立村镇银行发展速度较快,但数量上总体滞后全国水平。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的意愿较弱,仅分别成立了2家和5家,且成立时间多在2010年前,仅有一家成立于2011年12月,平均出资比例分别为73%和51%。中国建设银行为了适应银监会的要求,并契合其2008年底所提出的服务“三农”农村发展战略,在2010年之后开始加速发展村镇银行,截至2011年底共成立16家,平均出资比例为50%,并计划与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共同出资组建一家银行村镇银行总行,再由这家银行来发起设立200家村镇银行。中国银行从2011年起,与其战略投资者淡马锡旗下富登金融已合资筹设了18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平均出资比例为90%,且在中国已取得30~50张营业执照。目前已有100人在运作,长期人员配置目标为14000人,发展势头最为迅猛。

四大行有53.7%的村镇银行集中在东部,36.6%设立在中部,仅有约9.7%设立在西部。数量分别是22家,15家和4家。设立在东部的村镇银行高于西部的5倍左右;不仅如此,处于不同地域的村镇银行其所对应的平均注册资本是不同的。其中东部地区其平均的注册资本为14067.7万,中部为2867.5万,西部为3745万。东部地区村镇银行的平均注册资本也几乎为西部的5倍,差距相当明显。这意味着发起银行在设立村镇银行时在东部较发达地区投入了更多资源,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投入较少。具体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将制约所设立的村镇银行的盈利和发展。但这与监管部门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显然是相背离的。

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公布的2011年年报来看,三家银行参股的村镇银行存贷款余额均有所增长,但涨幅不一。建设银行参股的村镇银行存贷款额涨幅最大,存款从2009年末的1.66亿增长到2011年末的45.97亿,增长超过27.6倍,贷款从2009年末的1.34亿增长到2011年末的41.28亿,增长超过30.8倍,呈跨越式发展态势。农业银行参股的村镇银行受限于规模发展迟缓增长幅度有限,其存款仅从2010年末的3.72亿增加的2011年末的4.86亿,贷款由2010年末的2.62亿增长到2011年末的3.49亿,增幅均为30%左右。中国银行的中银富登在2011―2012年间发展迅速,从2011年3月第一家银行设立至年底已有8.8亿存款和4.6亿贷款。

从存贷比指标来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所参股的村镇银行的存贷比分别为52%,90%和72%,中国银行控制的较好,农业银行居中且符合银监对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比要求。建设银行存贷比较2010年末65%大幅增加,已突破75%的红线,这与建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在2011年大幅增加总资产有关。

三、我国村镇银行的定位和政策扶持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它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不难发现,村镇银行与我国现有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有所不同,在营业目的、业务范围上村镇银行类似于合作性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它主要是面向农村,为县域或镇域范围农户服务的金融机构,而村镇银行业务范围比农村信用合作社更窄,例如不能从事保险箱业务。从资金来源和内部管理上看,它与商业银行相类似。它们内部管理上都是按着《公司法》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进行运作,资金的主要源是吸收的存款和股东缴纳的股金。但是,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村镇银行的全部可用资金应当用于当地农村的建设上,在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由此可见,我们也不能把它定义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是专门为政府特定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服务的金融机构。因此村镇银行不属于政策性银行,有着商业银行的特点,在我国应当是属于一种新型银行,是一种服务农村的社区商业银行(郭素贞,2008)。

国家连续出台村镇银行扶持政策,扶持的力度也逐渐加大。

第一,存款准备金方面,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大型商业银行低6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规模小、涉农贷款比例高的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比大型商业银行低7个百分点。同时,认真落实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贷款比例考核激励政策,对经考核达标的机构,执行低于同类金融机构正常标准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5月12日,央行降低准备金率50个基点后,大型/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20%/16.5%。如此算来,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2%~14%之间,存在较高存款成本优势。第二,贷款呆账准备金方面,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呆账准备金税前扣除。第三,税收方面,对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金融保险业收入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第四,国家政策上还相继出台相关奖励措施,如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年末存贷比高于50%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村镇银行,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

四、结论

尽管村镇银行在高速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辛本胜(2011)提出村镇银行面临着吸储难、结算难、存在离农倾向等问题,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信贷政策主要基调是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是加大储蓄向投资转化、力促资本的形成、促进经济增长。信贷结构调整就是主要的途径之一,借此确保稀缺的信贷资源投向实体经济部门。而小微企业和“三农”就是主要信贷投向,其能确保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助于资本的形成。在促进信贷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银监会也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的优惠政策,在鼓励商业银行参股村镇银行的同时也在鼓励“三农”贷款的投放。各家上市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重视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我们有理由相信村镇银行将继续得益于其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定位优势,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李莉莉.村镇银行促农村金融发展[J].银行家,2007(5),103-104.

2.邵爱春.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举措[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3),50-51.

3.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6),75-77.

4.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金融,2011(5),37-41.

村镇银行行业前景第8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农业经济

一、引言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正在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1年6月底,黑龙江省已开业14家村镇银行,这14家村镇银行在增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桦川融兴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成立了14家村镇银行(如表1),这14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一览表

三、制约桦川融兴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可认知度底

“三农”发展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农”问题复杂多变,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由于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而做好宣传是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家整体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却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本应该充分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三)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四)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办理业务困难重重。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除此之外,银联对各大金融机构办理银联卡“一视同仁”,对于村镇银行这样业务量较少,银联卡发放较少的金融机构要与业务量大、银联卡发放量大的各类大型商业银行上交同样的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成本,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五)贷款业务受限大

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而且村镇银行的资本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这样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例如,某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元,上交存款准本金400万元,购置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100万元,剩余资金500万元按规定只能存储,不得用于发放贷款。而由于该村镇银行建立之初,知名度不高,得到当地村民的存款很少,所以按规定该行可以用于发放的贷款就很少,这严重制约了该行的贷款业务,使当地农民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一)加强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公众形象是银行信誉的外在表现,村镇银行应当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做好自身的形象宣传工作,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义、目的与经营特色,正面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除此之外,政府及村镇银行的母行及金融监管机构都应在在宣传舆论方面大力支持。应当在电视台、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将村镇银行的相关政策、组建背景、经营原则、服务对象、效果与作用大力宣传,扩大村镇银行影响。

(二)坚守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

面对成立之初的困难,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不能变,应坚守“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在战略上可以实行“三先三后”分步进行,即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先基础、后提高”、“先集镇、后辐射”的步骤制订发展计划,在追求自身利益与服务农村经济之间找到切入点和平衡点。

(三)优化村镇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是要大力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科学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和打造一批忠诚于村镇银行、愿与村镇银行打交道的优质客户群。二是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三是要对村镇银行实施分类监管。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

(四)调整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

一是股本设置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对当地农村龙头企业与大中型养殖户的实际资金进行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注册资本金,减少资本金比例对单户企业或个人的贷款额度限制,做到既能留住优质客户,又能切实支持“三农”的发展。二是在调整股本总额时要调整股本结构,尽量增加企业的股份比例,增强企业参与的热情,促进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与管理改进,从而推动村镇银行健康稳定发展。三是鼓励地方政府的资本股权介入村镇银行。一方面,政府参股有利于村镇银行迅速融入当地政商环境;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只是参股,但是对村镇银行信誉度的提高将起很大作用;再者,政府若将一部分财政资金存入村镇银行,更可以极大地缓解村镇银行的吸存难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