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统计学决策分析

统计学决策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8 16:40:26

统计学决策分析

统计学决策分析第1篇

[关键词] 房地产 房地产投资 决策支持系统

一、引言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一项重大决策行为,其正确与否对投资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房地产投资评估又是项目投资决策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市场经济渐行渐深,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在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建立一套房地产投资评估与决策模型及其系统,对科学评估,高效决策,辅助决策者了解和分析房地产的市场状况,全面、综合、协调处理大量的复杂数据,少走弯路,及时确定房地产投资项目的最佳方案,提高决策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dss基本理论

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是给某个特定的行业的领导层提供辅助决策的软件系统,主要是以管理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和非机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它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资料。帮助决策者明确决策的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选优,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系统分析

1.海口房地产投资系统目标

房地产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主要在于为投资者提供项目内部和市场现状与变化预测的信息及其应采取的策略、方案和措施等。因此,海口房地产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即系统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 (1)借助过去和现时海口房地产业经营状况及其它相关资料和数据,通过科学方法,对项目目标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2)以过去和现时海口房地产开发投资资料和数据,采用有效方法,对项目开发投资的资金需求情况和开发周期等进行预测。(3)通过测算模型库,将海口房地产投资管理的成熟经验和方法融入系统,为项目开发投资的成本费用、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风险等提供固定和半固定的预测和分析。(4)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为某一目的开发投资决策提供多个预选方案,并分析、预测和模拟每一个方案的执行效果。(5)建立决策模型库,将房地产投资决策成熟经验和方法及专家的知识融入系统,为投资提供固定和半固定的决策方法。(6)对房地产投资项目及方案测算和决策结果等,进行汇总、查询和输出。

2.系统功能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海口房地产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应该由海口市场分析、项目(或方案)开发经营测算分析及其优劣评价、比较和决策分析等三大业务功能以及系统维护、初始化和结果输出两大辅助功能组成。遵循目标明确,体现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先进合理,考虑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数据流程简单、明了、快捷;独立性、内聚性强,尽量减少不同功能间的耦合性和关联性等原则。

四、系统设计

1.系统总体结构

本系统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逐级细化、逐级抽象,切断每一层次与较低层次的联系,由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系统,既可作为单独的子系统存在,也可受上级模块调用和控制。

根据上述设计思想和系统分析的要求,可以将海口房地产投资决策支持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图设计为:

海口房地产投资决策支持系统总体结构图,很清晰的反应了四库的耦合以及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海口房地产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由海口房地产投资信息模型、海口市场分析模型、方案测算和分析模型、方案决策分析模型和结果输出模型五部分组成,如上图所示。

2.人机对话系统设计

人机界面,就要从用户着手,满足基本的一些要求:

(1)在与决策者交互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2)作为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以及方法库的中枢。(3)提供友好的,便于理解的对话过程。(4)协调用户和系统各模块的控制操作,随时能提供使用帮助。

 

人机界面主要作用有3个:①接受处理决策者提出的请求;②与四库系统交互得到决策信息;③返回辅助信息给用户

3.模型及模型库设计

(1)海口房地产投资信息模型。包括数据编辑、信息浏览、索引查询。数据编辑模块用以实现所有市场信息的数据追加、修改和删除;信息浏览模块用以浏览指定的市场信息内容,市场信息包括土地供给、建筑材料、施工队伍、基础设施等;索引查询模块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检索出特定的市场信息供使用者参考。

(2)海口市场分析模型。包括市场供给分析模块,市场需求分析模块,市场供需平衡分析模块,方案规划设计和分析模块四个模块。其中,市场供给分析模块用以按时序、地域、工程进度、物业类型等对海口房地产市场供给进行分析、统计和预测。市场需求分析模块用以按时序、地域、人群、物业类型等对海口房地产市场供给进行分析、统计和预测。市场供需平衡分析模块用以在供给和需求分析基础上, 按不同组合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方案规划设计和分析模块用以根据海口本地和投资者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对投资开发地块进行规划和设计; 然后采用多种模型, 以项目(方案)收益最大化为准则, 对项目(方案) 物业类型和档次比例等进行初步分析和决策。

(3)方案测算和分析模型。方案测算和分析模型主要对海口房地产投资进行方案测算和投资分析。包括土地投资测算和分析模块,建设投资测算和分析模块,经营销售估算和分析模块,财务估算、评价和分析模块,风险不确定性测算和分析模块五个模块。土地投资测算和分析模块用以采用成本法、比较法和剩余法等多模型对项目(方案)土地获取成本、开发成本和总成本等进行测算与分析。建设投资测算和分析模块用以首先对项目(方案)建设项目、子项目及其建设计划等进行分割和确定;然后采用价格指数法、比较法和简化工程概预算法对项目(方案)建设成本进行测算和分析。经营销售估算和分析模块用以采用比较法、回归分析预测法等对项目(方案)各物业销售价格、进度进行分析和预测;项目经营方案和策略的效果模拟、比较和决策。财务估算、评价和分析模块用以项目财务及主要报表的生成, 投资评价指标的测算和分析。风险不确定性测算和分析模块包括项目(方案)单变量和三项预测值灵敏度分析;损益分歧点分析;蒙特卡洛风险模拟分析。

(4)方案决策分析模型。方案决策分析模型主要返回给决策者简要的结果报告。它包括单项目(方案)决策分析模块和多项目(方案)比选和决策分析模块。其中单项目(方案)决策分析模块是根据在决策人员人工干预下确定海口房地产投资决策评价的标准,对项目(方案)投资可行性进行决策和分析,并生成简要的结果报告。多项目(方案)比选和决策分析模块则首先对决策人员所定决策的定性准则进行数值量化,然后对各项目(方案)优劣状况进行分析和决策,并生成简要的结果报告。

(5)结果输出模型。分析结果的输出,结果(包括文字和图表) 查询和打印。

(6)以上模型都以数据的形式存放在数据库中。结构如下:

 

4.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处理的项数多,为保证以最优的方式组织数据,提高完整性、一致性和可修改性,形成合理流程,可设计多种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的调实现数据的传递和存贮,同时设置少量内存变量对系统过程进行控制。按照规范化数据库设计原理,结合本系统的需要,共设置项目概况、建筑类型、成本费用、财务指标、敏感分析等五类,共9种数据库。其中:项目概况数据库作为系统维护时对旧有项目查询的一种标识;建筑类型数据库用于各种类型的选择及各类建筑参数的输入与输出;成本费用数据库作为投资估算的基础;财务指标的数据库是各种类型数据库的核心,它将成本分析与盈亏分析的各阶段成果加以汇总、传递、反馈,在此基础上进行敏感性分析,起到一种枢纽作用;敏感分析数据库的作用是便于用各种表格形式将各类敏感性分析结果打印输出。

5.知识库设计

随着时间的变化,投资都会有不同的经验和技巧知识,可以把积累的知识以库存储,并按照简单的表示格式,可以将知识保存在知识库中,积累多了知识库获取的知识也越多,一些问题可直接进行推理求解。

知识库的结构如下:

6.方法库设计

首先将海口房地产投资数据输入到内部数据库中,然后方法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处理程序从内部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从方法字典中选择要用的方法,再把数据放入方法体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将数据送出到数据库,最终输出数据。

五、系统实现

1.开发环境

系统主要采用vc为开发工具,在windows平台下,以ms-sql2005为数据库支撑数据和模型都保存在数据库中。

2.开发计划

本系统开发期计划在6个月之内完成,前1个月进行系统整体框架构建,中期需要3个月时间设计和开发数据库。程序块和模型库要1个月左右,最后一个月主要目的就是进行测试和一般的维护阶段。

六、结束语

总之,本决策支持系统将按照需求分析、常规的软件开发程序,预计将达到以下功能:

1.能较精确地完成海口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评估、成本分析、现金流计算、财务指标计算、敏感性分析。

2.系统既可用于单项工程投资评估,也可用于多项工程的比较。

3.系统操作方便,并具有良好的扩充和维护功能。

参考文献:

统计学决策分析第2篇

【关键词】人事统计;领导决策

1 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看,统计的重要性类似于军事情报,它常常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一家企业而言,切实加强自身统计功能,定期统计各方面数据,对企业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作深入调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大胆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设想,同样能为企业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企业的各项管理就将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

2 领导决策的意义

2.1 领导决策的概念。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完善和修正,以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2.2 领导决策的分类。按决策所涉及的范围划分,可以将领导决策划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战略决策也称宏观决策或高层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一般多由高层次决策者作出。

战术决策也称微观决策,是指对带有局部性的某一具体问题的决策。一般由中、低层决策者作出。主要以实现战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为决策的前提和标准,是宏观决策的延续和具体化,具有单项性、具体性、定量化的特点。

2.3 领导决策的意义

2.3.1 是履行各项领导职能的核心和基础。领导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很广,诸如制定战略、编制规划、组建机构、管理人才、思想教育等。

2.3.2 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领导决策是为事业的发展制定战略目标,本身就是一项决定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决策,所以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事关全局方向目标的重大问题,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决定领导行为方向的重要基础。

3 人事统计工作现状

3.1 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正如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话“统计统计,纯粹估计”,这也反应出大家对统计工作的误区,和公司主营业务比,统计工作不能给企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足。

3.2 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基础工作不扎实,数据质量不高。人事统计工作年年都在做,但没有规范性的人事统计规章制度,造成统计工作的连续性较差,人事统计原始资料的登记、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管理较乱,造成统计工作效率降低,准确性不高,易于出错,在具体工作中常出现重报、漏报和错报的现象。

3.3 部门间协调不畅通,统计口径不一。由于统计内容可能涉及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统计难度、统计口径和统计范围不一致,部门间如缺乏沟通,数据信息传递就产生障碍,导致统计结果就可能不准确。

3.4 重统计轻分析,统计工作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高。统计工作流于表面,主要功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数学计算、图表演示上,日常的分析仅限于员工性别、学历、年龄等基础数据的平面展示没有形成立体的统计分析体系,且不能看出数据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而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5 统计体系建设不完善,规范性不强。目前的统计工作,没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流程和体系。常见的情况是有了任务才完成,有了报表才报送,有了需求才统计,而没有一个长效的工作机制可以遵循。

3.6 人事管理制度不灵活,统计效果不显。人事管理制度不够灵活,导致统计分析效果不能得到体现。现有的人才引进机制基本上还是以内部推荐为主,我们即使依靠现有的统计分析工具找到了公司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依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源头问题,所做的人事规划不能落到实处。

4 人事统计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的方法

4.1 针对人事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开展领导决策需求分析,提高人事统计服务的针对性和效率性。统计部门要改善对领导决策的服务,就要每年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进行领导决策信息需求分析,做好与领导的沟通和交流,关注领导的兴奋点很重要,进一步把它作为确定年度统计分析任务的基础和依据。

4.2 加强各部门、各岗位之间沟通,进一步强化统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协作。提高思想认识,与其他人事制度配合。统计人员要和相关业务岗位密切联系,实时提出数据归口,统一数据口径;和相关岗位保持沟通,确保所有新归档材料包含的信息被更新,数据统计团队所有成员都要有主动性。

4.3 由统计向开发转变,强化统计数据分析,形成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规划发展、改革制度提供依据。统计工作的最终结果,不但要形成具体数据,也要根据各级领导需求,形成统计分析报告,有数据,有文字报告,甚至有ppt介绍材料,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结果能够为各级领导所用。按照“政策引导、数字说话、系统掌控”的指导思想,重视量化分析工作,积极探索公司内部的量化排序工作。

4.4 建立人事统计工作的常态化机制,深化流程建设,增强统计工作科学性。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在进行有效的领导决策统计范围需求分析之上,实行宽办窄用,即进行有目的有准备的统计项目储备,如形成月度员工动态分析表,人事费用动态分析表等。

统计学决策分析第3篇

关键词:医院;综合统计;卫生统计

中图分类号:F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226-02

1 综合统计的优势

它是医院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是检查监督医院各项计划实施进展的依据,也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

1.1医院综合统计为医院管理提供医疗、预防、诊疗、保健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医院行政部门及时了解医院工作情况,对医院的规模和医疗质量进行监控,规划。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服务。

1.2医院综合统计拥有大量的资料数据。能保证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科学地反馈于医院的决策机构,它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具有统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1.3医院综合统计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型和管理型的医院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和监督医院经济运行的状况,提升医院管理质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1.4医院综合统计在评价医院在社会、医院和患者三者利益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着医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患者的利益,使患者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得到最佳服务,同时,医院获得社会效益,提升了医院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1.5医院综合统计可以反映医院的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它反映了医院在过去各个时期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水平以及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每项成果。

1.6医院综合统计参与了医院管理决策,对医院管理工作起着“智能团”的作用。一是及时准确地提供领导做出决策目标的统计信息;二是在决策目标确定后能够提供辅助论证决策方案的统计信息;三是在决策付诸实施后提供有助于决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借鉴性统计信息;另外,应善于抓住医疗服务、管理和经营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 综合统计的内容

2.1卫生管理统计。就是要强化统计管理职能,将统计与医院的管理相结合,把统计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中去,充分发挥统计在医院经营管理的作用,使统计工作直接参与医院管理,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为医院的经营管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信息的收集,力求以统计数字、图表、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情况,使统计更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和医学研究各个领域;准确把握领导决策对信息需求的特点,发挥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作用。

2.2综合分析统计。医院要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必须加强管理。现代化的医院管理离不开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医院信息。卫生管理统计利用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把医疗质量统计,医疗效率统计,社会效率统计等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是人员的构成对医院工作所产生影响的分析与评价;二是对业务技术质量和数量的分析与评价;三是对病床使用程度和仪器、设备利用程度的分析与评价;四是对各部门工作协调性的分析与评价;五是对收入与费用支出等经济活动的分析与评价;六是对经济指标与业务工作指标联系的分析与评价。采用定期分析、不定期分析、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向医院各级领导提供信息数据,参与医院的经营管理。

2.3综合监督统计。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统计必须调整视角,变单纯的事后反映为事前的预测与咨询,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信息与评价为一体,促进统计信息整体功能的发挥,对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新情况以及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做出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参与领导决策。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为医院领导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服务。密切关注各项工作计划及医疗质量指标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强化统计监督职能。

2.4卫生信息统计。借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龙头的信息技术,综合统计信息交流,走向社会大市场,有利于医院工作系统化,程序化,便于工作和总结。建立全院性的医疗统计网,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对统计资料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为领导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咨询服务,从而敏感地发现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及时、有效的改进方法,为医院管理决策的实施提供信息保障。同时医院管理决策为医院统计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推动医院统计方法的不断发展。

3 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良好的制度带来良好的工作效果。医院应完善相关统计工作制度,做到制度留人,管理留人,工作留人。

3.2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卫生统计工作包括了人力资源、医疗设备调查表,并将统计业务扩展为统管全院医疗业务、医务人员、卫生经费、医疗费用、医疗设备等的统计。统计人员开展卫生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必须建立科学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全院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

统计学决策分析第4篇

关键词:数据驱动;决策支持;教育质量;质量管理;数据仓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60-03

正如维克托教授在《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大学率先感受大数据的浪潮”,“高校必须做出极大的改变,才能从大数据中受益”。当前,高校学生规模庞大,课程类型多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绩效数据,但这些数据并未被有效收集、储存、处理与分析,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开设、学习的评价等关乎教育质量高下的教学关键环节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与管理者的直觉与经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在海量数据基础上应用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系统,能发现、理解进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改善学习绩效,提升教育质量水平,使高校管理者的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

一、高校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未来10年“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教育质量产生于教学过程之中。教育质量信息搜集和分析评价是教育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基于教学信息的分析评价,发现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确保教学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需求。[1]

目前,国内高校都非常注重在教育质量管理过程中加强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特别是国家教育部已牵头搭建了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定期采集教学状态信息数据,状态数据库包括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研情况、学生基本情况、教学科研仪器、教育经费、教学条件、学生课外活动等11大类的近860个状态数据项。[2]该数据库目前已成为教育部制定宏观教育政策,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包含的数据非常全面,这些数据有利于不同高校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但是对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支撑作用却非常有限。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把握教育质量“动”的特性,需要在动态数据、明细数据中发现教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教育质量的变化。因此,建立满足高校教育质量管理需要的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系统,不仅有利于推进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高校教育质量报告编写等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而且能够为高校持续改进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等提供决策支持服务。[3]高校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目标主要有:

(1)通过运用标准规范的信息数据采集方法,构建基于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基本信息数据库,确保高校整体教学基本信息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共享性。

(2)通过构建全面系统的教学运行指标分析,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运行状况,为教育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3)为开展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专业评估等提供相关信息服务,成为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信息平台。

二、高校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特点

1.教学信息的共享性

高校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基于浏览器的共享信息数据服务,并通过严格的用户权限划分,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同时保障数据信息应用的安全性。系统应当划分至少五类用户,拥有不同权限,主要包括:信息管理、信息审核、信息查看、教师个人查看、学生个人查看。不同的用户权限划分,有利于保障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完整性,有利于不同岗位员工共享数据集成、数据分析的便利。

2.数据处理的灵活性

高校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系统在数据采集、数据查看、报告输出的各环节都可提供灵活的数据处理方法和便捷的系统操作功能。在数据采集方面,系统不仅支持以Excel文件方式从其他业务系统导入数据,还能够支持在线录入与审核数据。此外,结合一线教学管理的需要,系统还能够根据预先的配置,将采集的基础信息表进行计算分析后形成相应的信息采集表,替代原来工作中在需要在业务系统之外利用Excel进行传统手工数据计算分析的方法,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在报告输出方面,高校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支持不同的二级教学单位按照各自的情况定制不同内容组合的运行报告与质量报告,并允许依据用户根据数据自定义数据分析的文字描述,这种灵活个性化的报告输出设置,方便二级教学单位根据各自的教育质量管理侧重点进行重点分析报告。此外,系统还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查询方式、便捷的数据在线编辑操作、多类型文件的数据输出等功能。

3.系统的拓展性

高校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系统在现有功能框架基础上,能通过扩大采集表的范围,拓展系统基础数据的覆盖面;能通过增加交叉查询表,拓展教育质量信息数据库的规模;能通过增加数据分析指标,加深教育质量信息的分析层次;能通过增加数据业务处理流程,将更多传统手工的业务数据处理集成在系统中。系统能够在现有框架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先进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成为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有力工具。[4]

三、高校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框架

“高校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教学基本数据采集”、“教育质量信息数据库”、“分析决策指标定义”、“分析决策报告输出”四个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基础数据以多种方式输入或者导入系统,经过一定的数据验证和重新组合,组成教育质量信息数据库,并通过事先设定的不同指标统计方法,将数据加工成为与原始数据保持动态链接的以指标存储的教学信息,同时这些指标信息能按照教育质量管理的需要形成报告输出。[5]

1.“教学基本数据采集”模块

能够通过Excel文件导入、表单录入审核、在线表格填写等方式进行教学基本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并提供数据验证、数据转换、数据筛查、数据扩展等功能,主要由系统一级菜单“数据采集”、“数据审核”及其所属功能选项实现。该模块的技术重点在于保证数据导入的易操作性,并解决来自不同来源的不同结构的数据能有效重构和组合,以便建立符合系统应用要求的基础数据库。

2.“教育质量信息数据库”模块

在数据采集表的基础上形成的交叉查询表格或多表联动查询表格,并提供数据模糊条件查询、分类条件查询、查询结果导出等功能,主要由系统一级菜单“数据查看”及其所属功能选项实现。该模块的技术重点在于在建立准确的基于多个采集表的数据关联及良好的数据库查询性能,将零散的数据采集表通过优良的数据库结构,集合成为教学基础信息数据网络。

3.“分析决策指标定义”模块

在教学基础信息库中实时查询统计各类指标,为指标计算创建动态图表,并提供指标的数据来源索引,建立规范的指标统计口径、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等方面的详细说明,主要由系统一级菜单“指标统计”及其所属功能选项实现。该模块的技术重点在于良好的指标实时统计能力和清晰的指标溯源功能,能够帮助用户及时了解指标各项数据的来源,增强指标计算的可信赖度。

4.“分析决策报告输出”模块

能够按学期或学年形成教学运行分析报告和教育质量分析报告,报告包括文字描述、数据表格、图形图表等多项内容,以Word文件形式输出,主要由系统一级菜单“分析报告”及其所属功能选项实现。该模块的技术重点在于实现图文并茂的报告内容及支持个性化输出报告定义,以支持不同管理侧重的需要。

四、数据仓库技术在系统设计方案中的应用

(1)数据层。用于实现对数据的转换、抽取、汇总等处理过程,形成信息数据,并存储在中心信息数据库中。在系统设计方案中,主要由“教学基本数据采集”功能模块完成原始数据的采集,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源的丰富必须以管理需要为前提,系统必须围绕反映教学运行和教育质量为核心进行数据采集,不论是从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中直接采集信息还是以其他方式采集信息,首先要保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2)应用层。通过联机分析处理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在系统中,主要由“教育质量信息数据库”功能模块和“分析决策指标定义”两个功能模块共同完成数据仓库的这一层次功能。教育质量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必须依赖ETL技术,ETL是数据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清洗(Cleansing)、装载(Load)的过程。面对教育质量信息数据库中的各类信息,不能仅仅据现在某一个指标数据上,因为在庞大的状态数据库中,单一数据并不一定有意义,但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数据与其他数据相互关联后才会有用。

(3)表现层。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前端分析工具,可以将统计分析、状态报表、数据发掘、联机分析的结论展现在眼前。在系统中,主要由“分析决策报告输出”功能模块完成数据仓库的这一层次功能,根据具体管理需求,将用户关心的指标、查询表格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用户,并能通过邮件系统发送给指定管理者,以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求。[6]教学信息产生后,必须要保证信息在业务流程中进行使用。否则,整个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系统将失去应用价值。

目前,高校数据驱动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实施引入了数据仓库技术的理念,但在历史性分析、趋势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面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入在商业企业取得诸多成功应用经验的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商业智能技术等,结合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的需要,提升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数据分析水平,为提高高校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胡守敏.高等教育强国视域下大学实践教学宏观制度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3(4):42―44.

[2]蔺跟荣,赵秀元.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探讨[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1):66-69.

[3]许晓东.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2(4):83-87.

[4]柳叶青.国外教育领域数据驱动决策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3(9):14-18.

统计学决策分析第5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库存决策支持系统库存目标库存模型

一、库存决策支持功能研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意义

(一)库存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存货是重要的流动资产,需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一般情况下存货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据估算,库存成本降低的潜力比任何其它市场营销环节要大得多,如企业物流成本占营销成本的50%,其中存货费用大约占35%。由此看来,降低存货成本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在企业管理的其他环节成本降低潜力不大的情况下,在降低存货成本上努力已经是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最终所向(于凌宇、冯玉萍,1998)。从现实状况看,库存管理决策具有对象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特点,管理人员被大量的单据、台帐所淹没,信息处理效率低下,造成了对库存供应和需求的变化反映迟钝,库存决策效果差。从管理方法看,多数库存管理一般局限于库存的上下限报警,在提高周转率、库存资金合理分配、优化库存管理等方面意识淡漠,管理方法原始。库存管理引入库存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发挥计算机信息处理速,辅助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因此,深入研究库存决策支持功能(Inventory Decision Suppot System,以下简称IDSS)很有必要。目前研究决策支持系统(以下简称DSS)的文献不多。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演绎法,认为决策支持系统结构应采用多库模型,倡导根据多库模型及理论框架开发系统。然而这些理论只是一种建立相应系统的框架和草图,只提供了一些开发系统最基本的观点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只是分别规定了相应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内部相互关系以供人们根据工作的需求,建立自己的决策支持系统,但还远没有达到具有可操作、可实现的层次(李京文,2002)。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特殊库存模型的解法、开发某行业库存决策系统某具体环节、开发某具体企业库存决策支持系统,对开发库存决策支持系统理念和目标探讨的文献不多。

(二)会计信息系统增加库存决策支持功能的可行性及意义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信息能否有助于人们据以进行经济决策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会计的有用性主要指决策的有用性(葛家澍,2001)。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迫使会计软件从核算型、管理型不断向决策型发展。决策可以分为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决策型会计软件的开发目前应以开发相对简单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决策模块为主,并力求实现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完美融合。库存管理规范性较强,库存决策属于半结构化决策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加强库存决策支持功能是可行的,原因在于库存决策以销售、采购为条件,通过应用功能完整的进销存模块,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供详细的销售、采购环节相关数据及业务信息,为分析销售、采购规律打下基础。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各种库存商品、原材料等真实的采购及销售价格,使用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计算库存的每种商品及原材料的利润贡献率、各个管理环节消耗的费用,按照商品利润贡献率标准用ABc分类法对商品及原材料进行分类,实现库存重点管理。

库存决策支持功能的研究对会计信息系统具有重大意义:(1)会计信息系统不仅需要提供信息,将来会计信息系统更需要发挥其决策辅助控制功能,通过库存决策支持功能企业可以实现对库存的管理和控制,使系统具有反馈、调节控制功能,为降低库存资金实现科学的库存管理提供保障。(2)库存决策支持功能的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信息的“粒度”更小,同时库存决策支持功能的开发需要对库存管理的数学模型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与优化,从而促使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更详细低层、更全面丰富和科学。(3)库存决策支持能够自动提供新的有价值的指库存指标――缺货率(用缺货的程度反映存货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现代的企业竞争从价格、质量转到服务竞争,满足客户(顾客)个性化需求是企业的生命,缺货率从反面反映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该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计算。根据周期计算公式为:周期缺货率=有缺货的周期/订货周期总数;按年计算的缺货频率克服了不同产品由于不同前置时间引起的不可比性,通过一年的订货周期数(Q/q,Q表示一年的需求,q表示每次采购量)乘按订货周期计算的缺货水平,表示为年缺货率=(Q/q)×(周期缺货概率);根据作业日计算公式为:作业日缺货率=缺货的作业日/总作业日;按照所供应的企业数计算公式为:缺货企业数/供应企业数;按物资数的缺货程度计算公式为:企业数缺货率=缺货量/需求量。

二、库存目标决定库存决策支持系统目标

(一)不同时期的库存目标所决定的IDSS决策目标生产水平和技术发展程度决定企业的目标。早在工业化时期生产的规模不大、市场几乎无限的情况下,企业无需考虑需求、竞争与合作。企业目标为扩大生产能力,节约生产成本赚取高额利润,库存管理关注的重点为如何降低企业自身的库存费用。这种情况下适应社会需求的近代早期的存储论(或库存论)以实现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存储费用最小化的库存目标,作为实现节约成本赚取利润企业目标的途径。在此目标指导下,开发的IDSS几乎都忽略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仅将满足需求情况下库存费用最小化作为IDSS的决策目标,这是IDSS不能发挥应有效果最根本原因。进入信息时代后,顾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日益明显,促使企业生产规模变小,敏捷制造、客户关系管理等新型的经营和管理理念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库存管理的重点也单个仓库管理转向从物流学角度分析多级库存、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物流学与供应链管理认为每个企业的库存都是整个供应链的一部分,库存目标为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情况下供应链成本最小,即从局部费用(单库存费用)最小发展到整体费用(供应链费用)最小。但以此目标指导IDSS开发和使用缺乏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因为目前国内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供应链内企业合作、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的经营环境没有形成,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供应链管理方法并未得到较好的应用。其次,此目标无法指导IDSS和使用,供应链上的单个企业无法完全控制整个供应链成本,并且带来的收益没有形成合理的分配制度。

(二)IDSS开发与使用构想笔者认为,指导IDSS开发和使用的目标是使“库存贡献”与“库存成本”之差的最大化。其中“库存贡献”与“库存成本”包括显性的、隐性的,可计量的、不可计量的,即库存目标是一个多维目标,不能或很难用一维角度去衡量。库存贡献和库存成本(看作变量)的计量及比较问题是库存目标指导IDSS开发和使用需首要解决的问题。变量的测量实质是对属性的测量,变量的属性对应测量尺度,分别为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各种尺度只有定比尺度有绝对零点可

以进行加减运算(李怀祖,2004)。库存目标中的贡献与成本包含许多很难或不可用货币表示数量化的因素,如缺货造成企业信誉及形象的损失、库存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等,需要使用前几种测量尺度度量。变量的比较问题指库存贡献、库存成本使用前几种度量尺度度量无法直接度量,解决的方法即对非定比尺度变量按照一定统一的规则赋值,转化为定比尺度经过四则运算计算出每种库存的“库存贡献”与“库存成本”之差再比较大小。按上述库存目标的指导,笔者对IDSS开发和使用作如下构想:IDSS输入是多维库存策略和多维参数,分两个个阶段数据处理。如果使用时输入库存策略,第一层次数据处理用公式表示为:库存目标集=Ft(库存策略集,参数集),处理Fl表示IDSS根据输入相应的参数值(从采购、销售、系统参数构成的参数集中)及库存策略,计算库存目标集合中各指标的属性值;如果使用时不输入库存策略,第一层数据处理表示为:库存目标集=F2(参数集),处理F:表示系统根据输入的参数集合中各属性值选择库存策略,并计算库存目标集合中各指标属性值。使用输入库存目标与实数影射规则时,第二层数据处理表示为:实数集=G(库存目标集,映数规则集),其中影射规则集是如何把库存目标中的各类变量值赋予某个实数值的规则;反之,系统使用默认的映射规则,数据处理表示为实数集=G(库存目标集)。

三、库存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库存决策支持系统基础理论 开发IDSS需要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作指导,需要借助一定的研究手段、方法研究这一新兴领域。DSS在不少行业和部门获得成功,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其理论基础和技术发展到今天离不开相关科学如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数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经济学、认知科学等的支持。这些学科构成了其发展的理论框架,以称之为理论基础(张玉峰,2004)。开发IDSS是DSS的具体应用,上述理论也是IDSS的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将系统论、预测理论、决策理论、库存管理理论等也作为其基础理论。因为库存是企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系统论为指导处理与其它子系统之间关系;采购、销售、库存决策的外部环境经常变化需要预测理论为指导才能精确预测;决策过程本身比较复杂,只有符合决策理论的库存决策才是科学的决策;库存决策是库存管理链条上的节点,需要其指导。开发IDSS的应用理论包括DSS理论、动态规划理论、统计理论和方法。因为DSS理论是研究如何开发一般的DSS的科学,IDSS是研究对象更为具体的辅助库存决策的DSS;常出现的库存问题是采购、销售量已知,但经常变化且无规律,研究这类问题最简便方法是转化为动态规划问题,使用动态规划求解方法求解;未来采购、销售及其它参数需要运用具体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总结规律历史规律,再按照预测理论和方法进行预测。

(二)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库存模型必须已知库存系统内的反映采购、销售业务情况的多个参数值。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保留着大量的销售、采购等业务、财务数据,可以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知识及方法总结其规律。能够对采购、销售规律进行研究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本身具有规律性,各个学科对这些现象作了深入的研究。影响库存决策的采购、销售多数指标(看作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常使用正态分布、泊松分布 和指数分布 描述。随机变量满足以下两种条件之一服从正态分布:一是连续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并且不受某个特殊因素显著影 响;二是多个随机(一般大于等于9)变量加减运算得出的结果。商品销售量很大且连续(计量单位相对总量很小,可近似连续),如果没有受到特别因素的影响即满足条件一;某类商品有多个子类,每种子类的销售相互独立,则这类商品销售量满足条件二。现实情况企业商品销售满足条件一或二的例子很多,可以用正态分布近似描述销售规律。可以使用多种检验方法检验采用正态分布描述的误差程度,常用的有正态概率纸法和夏皮洛――威尔克(shapiro-Wilk)检验法(峁诗松、程依明、濮晓龙,2004)。有条件的可以使用SPSS统计软件相应的功能模块给出用正态分布描述分布的误差大小。如果随机变量(只取自然数)均值较低(小于等于20)且满足以下条件:随机变量的取值与时间段的长度成正比,与时间段的起点无关;在很短时间段内,随机变量的取值与该时间段以前的状态无关,即满足无后效应;在充分小的时间段内随机变量最大值为一,数学上可以严格证明该随机变量服从泊松(Poisson)分布。如果商品销售不受时间影响且均值不大(小于等于9),容易验证满足上述条件,可以用泊松颁布反映销售量的概率分布情况。商品的平均销售量中等(一般大于9,小于50),且不受特别因素显著影响情况下可以使用指数分布描述。在用上述分布描述销售规律时,检验是否满足分布成立的条件即可。

(三)分析采购销售规律方法与步骤销售(需求)和采购(补充)预测是库存管理和决策的基础。采购、销售预测的效果是由确定预测目标、收集整理预测资料、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评价预测模型、使用预测模型、分析预测结果每一阶段的效果共同决定。确定采购、销售预测目标是根据库存模型对未来采购、销售规律的需求确定;收集整理采购、销售资料应该根据预测目标要求去收集,包括销售、采购本身发展变化的历史资料。在有条件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可以将收集的资料扩大到对销售、采购发展变化有重大影响因素的历史资料上,此外还要判别资料的真实程度和可用度。分析企业采购及销售规律可按照以下阶段进行:首先,确定分析对象。分析采购、销售规律是为库存决策服务,只有影响库存决策的各指标才作为分析对象。其次,定性分析。分析采购及销售指标服从分布的类型,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概率论中已有分布描述指标分布;如果没有对应分布只能用频率代替发生各种情况的概率,则无后面阶段。再次,定性分析检验。根据指标的样本点数据检验假设服从某种分布的误差,误差超出允许范围则否定定性假设,另寻其他方法或用频率代替概率;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目前统计软件(如SPSS、SAS)具有很好的分析及检验大量样本是否服从某种分布的功能。最后,定量分析及检验。确定各指标的分布函数或分布率的参数值,例如使用点估计、区间估计等方法确定各分布中的未知参数值。对定量分析阶段确定的参数检验其可信度,运用概率论中的“假设检验”理论进行检验。

(四)会计信息系统库存模型研究库存模型是对库存现象抽象、概括、归纳,从数量角度反映库存。研究库存首先抓住库存的本质和主要方面,把库存抽象成库存模型,然后用数学知识对库存模型加以研究得出定量结果。分类是研究问题的开始,可以从库存特征和库存中各参数特征两个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库存特点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可把模型分类如(表1)。求出最优策略,各参数表示的意义如下。P为采购货物的单位价格,也称单位购入成本;C1为单位时间内单位物品的存储费用;c2为单位物品单位时间缺货损失:c3,为每次商品

的订货费用;R为需求速率,即单位时间内的需求;L为前置期,即从订货到第一批商品到达时间段;l为补充时间,即从第一批商品到达至最后一批商品入库时间;Q为订货量,需要指出前置期不为零,则只需在第一批货物到达前一个单位时间订货即可。因此下面所有模型都可以假设前置期为零不允许缺货条件下,可以做分类并计算采用T-循环策略最优库存策略各参数值,见(表2);缺货费用与单位缺货量成正比,设单位缺货量缺货费用C2,采取采用T-循环策略,可作如下表分类并计算最优库存策略见(表3);缺货费用与单位时间成正比,设单位时间缺货费用为C1,可作如下表分类并计算最优库存策略。

表示缺货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库存总费用关于增减性确定其最佳取值,可作为已知条件),库存策略为在两个方案选择最优,即比较存在缺货情况下最优库存策略下的单位时间库存总费用(用I表示)和不缺货情况下的单位时间库存总费用(用Ⅱ表示) ,最小值对应的库存策略为最优策略见(表4)。

四、会计库存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功能分析

(一)数据管理功能该功能内容上包括采集不同来源及格式的原始数据、数据分析、数据预测。采集不同来源及格式的原始数据功能包括数据导入与输入功能。数据导入功能指从系统内部的其他模块或者系统外部(统计软件数据、财务软件的输入数据)导入库存决策支持系统模块中,并转化成所需要的格式,这是大批量数据输入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数据输入功能指作库存决策所需要的相关参数输入到IDSS模块中。数据分析功能是该系统实现库存决策支持功能的基础。数据分析使用的工具比较灵活,可以是专门的数据分析统计模块,也可以是利用系统之外的其他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数据预测功能是假设事物渐进式发展,事物的历史发展规律适合未来,使用某种预测手段对未来事物发展趋势或状态进行预测。预测功能是否准确取决于事物是否具有渐进性;从历史数据中总结的规律是否正确;预测方法使用是否恰当。因此,系统在分析设计数据分析预测功能时,要注意分析数据隐含规律的方法的准确性,预测方法的多样性,事物处于质变阶段就不能使用该分析预测功能模块进行预测。

(二)知识管理功能 知识管理功能内容上包括概率统计学知识、库存模型使用知识、系统参数知识。概率统计学知识包括概率分布知识、参数估计知识、假设检验知识、回归分析知识等;库存模型使用知识给出库存模型使用条件,判断一定参数条件下是否可以套用库存模型及使用模型计算结果误差范围有多大;系统参数知识包括影响库存决策的环境静态参数和变化趋势的知识,如银行利率、利率变化趋势、物价指数、物价变动趋势等。

(三)模型管理功能模型管理功能内容上包括模型选择、模型计算、灵敏度分析。模型选择指根据分析预测模块分析出来的采购、销售、系统参数情况,按照知识库中的模型适用条件知识从模型库中正确选择库存模型;模型运算指根据采购、销售参数、系统参数计算库存方案;灵敏度分析指计算各参数误差对库存方案的影响程度等。

(四)报表输与系统维护功能IDSS所做的工作最终结果是生成库存决策方案,为决策者在库存决策提供帮助。由于商晶种类繁多、数量具大,用户可能对很多的商品建立库存决策方案,甚至一种商品可以建立多个决策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提供给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商品的大类、子类或某种商品以及库存方案的名称进行查询,系统会给出有关的库存方案的运行结果的详细列表以供用户查看,决策者给出相关的查询条件任意查询原始数据、实际数据以及决策结果,对决策效果进行比较。系统维护包括数据备份、用户帐号及权限、数据库维护等。

统计学决策分析第6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卫生统计;地位作用

引言

卫生统计在现在的医疗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卫生统计的信息能够给医院的管理层和决策提供参考价值和依据,便于管理医院的医疗卫生和制定医院的工作计划,有利于对医院的工作和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在现代医院的处理事务和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提供了便利。随着信息化的拓展,医院的信息化数据和智能化管理也离不开卫生统计的作用,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整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决策的有效性。要注重对医疗卫生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提高医院的科学管理意义,有利于医院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1卫生统计概念分析

卫生统计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的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医院的某一部分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并分析信息数据,将其整理后提交给医院决策层,便于其对医院的整体运营和绩效等工作的开展。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价值,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卫生统计工作主要包含了三个内容:第一,通过对医院的整体了解,分析出本院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状态,对所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分析其健康情况和多发病的趋势;第二,对医院所处地区的医疗资源和药物资源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到整个地区的医疗卫生情况,分析患者的服务需求并作出有效的针对性策略,便于医院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三,通过对本院所处地区的人群患病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对易发病的疾病增加医疗资源,便于医院的科室进行调整,切实满足人民的需求。

2卫生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

2.1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和依据

医院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就必须要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医院的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医院的发展情况,通过卫生统计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便于反映医院的运营情况,为管理人员和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对医院的管理层对医院进行动态的管理和运营,针对运营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可以及时的调整,对各个部门科室对动作和情况进行整理,便于医院工作能够高效的开展。

2.2科学合理的为医院运营作出规划

医院的卫生统计能够对医院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进行统计和整理,有利于展现医院在某一时期的工作绩效,体现出医院的工作状态和服务水平,便于医院管理的考核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给医院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数据。医院的管理层和决策人员能够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医院决策准确性提供助力,通过对卫生统计工作中找到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对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进行掌控,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给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3给成本核算提供保障

医院管理和决策人员应该根据卫生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将其准确的数据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并在可靠准确的基础上做出有效的决策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策和管理方案根据卫生统计的数据和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而考虑,医院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要按照统计数据的准确为依据,确保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价值性,便于医院在对医疗设备进行采购和补充时,根据之前统计的数据为参考,对采购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卫生统计工作对于现代医院的成本核算具有巨大的价值和紧密的联系,可以对数据进行真实和准确的统计,有利于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优化。起到节约成本消耗浪费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提升医院卫生统计质量

(1)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讲座或者课程教学等方法,大学的统计学学科可以对统计学的教学任务提高,通过多种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在医院的医务人员,医院可以定期对卫生统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培训,通过真实的操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核,还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提高卫生统计的质量和工作效率。(2)提高医院管理层对卫生统计的重视,让其意识到卫生统计在医院管理和运营中的重要性。(3)制定奖励和惩罚制度,严格对卫生统计数据和结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任务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的分工。确保任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对卫生统计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还可以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方式确保卫生统计数据的严谨性。激发医院卫生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4)通过对卫生统计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升级,对工作系统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工作效率和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确保卫生统计数据具有实效性。

4如何运用卫生统计方法对医院进行现代化管理

医院的现代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医院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医院需要进行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现阶段私立医院的不断扩充,管理层的现代化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医院的管理主要分为管理层和决策人员、医护人员和医疗患者三个内容,医疗卫生统计数据报告主要体现在决策层和医护人员两个方面。第一,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医院卫生统计的数据出具统计报告,根据统计报告的内容和数据了解到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以及医院在市民心中的地位,从其了解到医院在运营中有哪些不足之处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改善,根据医院出具的卫生统计报告对医院的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水平进行了解,通过公正公平的方式去了解到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效率,根据数据信息知道医院偏向于治疗哪一种类的疾病,药物配置合理化,机器的使用率和机器设备的维修情况,对整个医院从大到小的事进行了解和分析。确保医院的运营能够高效准确。第二,对于医院的医护人员,医生对于自身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的重点了解清晰,能够通过日常的工作了解到市民所需要的药材和易发病的疾病种类,在不同的时间段开展不同的健康知识科普,医院对科研实验室对研究的新药和项目进行分析,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统计学决策分析第7篇

一、事业单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意义探析

(一)有助于促进单位科学决策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事业单位具有知识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等特征,要保证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必须要求事业单位能够从长远发展出发,从资源优化配置、环境适应情况等方面出发开展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会计是现代事业单位会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财务会计为基础,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整合加工,对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和规划。此外,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还要求事业单位能够创新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集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来达到管理会计的目的。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事业单位跟上时展的步伐,适应当代科技时代的环境变化,以便更好地进行经营决策,推动本单位的更好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从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方面来看,管理会计行使的是会计的管理职能,会计人员需要利用管理会计来加强对整个事业单位的管理,以便促进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和长远发展。因此,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有助于帮助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实现单位的更好发展。此外,从内部控制规范的角度来看,我国近两年来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较为重视,相继颁布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关于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文件,要求各事业单位能够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管理会计必须要通过内部控制发挥作用,因此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实际上也就是加强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从内部提高管理水平。

(三)有助于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

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事业是我国一直强调的经济建设内容之一,其要求各事业单位能够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绩效考评管理制度和全面预算制度。而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正好能够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基础上进行补充和调整,有助于实现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发展。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策略

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预测规划;第二,控制;第三,评价;第四,决策。由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单位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遵循成本效益、适应性、融合性以及战略指导等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多种管理会计方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讨论。

(一)预测规划和决策系统的建立

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事业单位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因此要建立完善的预测规划和决策机制。具体来说:首先,要求事业单位能够建立健全的预测系统。预测规划指的是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过程中能够以本单位当前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并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预测未来单位的发展潜力、方向以及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难题,然后制定相应的短期发展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在此过程中,单位必然需要掌握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而这些信息数据以及方法的总称就是我们所说的预测规划系统。其中,事业单位可以采用的科学预测方法和手段包括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包括因果预测法、趋势预测法,而定性分析法则包括调查分析法和专家判断法等;其次,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决策系统。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目的是帮助单位进行科学决策,从而推动单位的更好发展。因此,在预测系统的基础上,单位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决策系统,帮助单位进行科学决策。当然,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需要依靠一定的依据,而这依据就是管理会计的结果。因此,管理会计人员需要综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利用科学技术,建立科学的模型,并进行决策过程的模拟。这样,单位领导就能在模拟决策的过程中看到决策方案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提高模拟决策的有效性。而不同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应不同的决策目标,因此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时需要采用相对应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如风险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

(二)建立健全的控制和评价体系

健全的控制和评价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健全全面预算管控系统。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控制事业单位的生产成本,加强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建立要求从事业单位各个方面进行预算的监督和控制,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的管理,进行信息的及时反馈,这样可以出现预算超标的情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第二,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构成了部门的预算支出,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还需要从项目管理着手,明确各部门责任,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对各项支出的严格控制和监督;第三,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系统。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能够帮助提高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业绩水平,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时必须要求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各个部门进行综合考评,全面提高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因此,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为绩效评价,即对部门人员进行业务和能力的考评,一为绩效激励,即对部门人员的行为和积极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第四,建立健全的内部报告系统。内部报告系统的内容必须要全面,包括内部控制报告、经济运行分析报告、预算执行报告以及会计报表等,要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情况、内部控制情况以及资金活动等进行全面报告,为事业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详细的报告依据。

(三)加大人才和技术投入

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除了要从系统建设方面着手,还要求事业单位能够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建设的投入。管理会计的难度和精准度较一般的财务会计更高,因此对人才的要求自然也更高。各事业单位应该要从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方面着手,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此外,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要求以一定的信息技术为前提和支撑,因此事业单位还需要适当增加技术投入,加强信息化建设。

统计学决策分析第8篇

当前,社会信息化问题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是触及社会经济生活所有领域的一场变革,而各级各类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则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中心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担负起面向管理决策的重任,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技能迫切地需要被企业吸收和利用。因此,会计决策支持系统(Account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ADSS)已成为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

一、我国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现状

(一)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

1.我国会计软件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核算型会计软件到90年代中后期出现管理型会计软件。管理型会计软件分为财务会计和决策支持两大部分,是在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基础上,具有财务分析、管理、决策的功能,即增加了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功能。

2.21世纪初至今,ERP软件成为焦点,ERP中的财务模块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必须和系统的其他各个模块有相应的数据接口,能够相互集成,但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部分仍是分为企业会计和财务管理(决策支持)两大部分。

(二)我国会计软件中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功能现状

1.何谓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谓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和控制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经济数学方法和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各种信息,支持中、高级决策者进行决策,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帮助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构造各种经济模型,对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等。

因此,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是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2.我国会计软件中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功能现状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商品化管理型会计软件离真正的“管理型”要求还相去甚远,而且在ADSS领域研究和应用方面刚刚起步,不能真正满足会计信息化的需要,不能满足集团财务的信息化,更不能满足未来企业在管理信息网络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的需要。因此,现有管理型会计软件的管理功能(即会计决策支持作用)效果并不佳,并且随着ERP系统的不断运用和发展,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将会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工具和管理思想。这就需要会计人大力推进,使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支持管理决策的作用。

二、阻碍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推广应用的因素

(一)企业管理思想陈旧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有可能开发出创新的产品或服务,就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来讲,也是如此。管理要以人为本,所以“企业信息化的难点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管理思想的转变。”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陈旧,信息化水平总体上较低,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滞后,需求还不够迫切,决策信息滞后,质量差;地域主义、保守主义、观望主义等普遍存在。这一管理现状势必会妨碍到信息化的推行,自然也会妨碍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二)会计软件在ADSS领域研究和应用方面刚刚起步,离真正的“管理型”要求还相去甚远

管理型会计软件有分析功能、控制功能和预算功能,但还远远不能真正满足会计信息化的需要,也不能满足集团财务的信息化,未来企业在管理信息网络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的需要。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各种财务管理软件和决策支持系统很大程度上都是决策定量技术的具体表现。无论是可解决结构化决策问题的MIS或者是支持半结构化决策过程的DSS,建立数学模型是其普遍的显著特点。把各种统计学和运筹学的方法以灵活易用的方式组织起来,使用者可以随时调用所需要的方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影响企业决策的信息都是可以完全量化的:例如,决定本企业生产成本的具体成本动因项目等,这些信息在计算机数学模型中则无法表示。传统MIS与DSS的管理、决策只是在量化建模基础上所进行的决策,远不能满足现行的,更主要是未来企业在管理信息网络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的需要,同时会计软件中的预算管理和利润分析功能也较弱,因此需要加快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改进与应用推广。

(三)缺乏足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关的大量复合型人才,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和推广也同样需要相关的复合型人才。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应当具备“四方面”的知识,即:企业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行业流程知识和项目管理知识,而不是人们习惯上定义的“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两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我国会计领域的现状是:手工记账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懂得会计电算化并擅长应用的人,特别是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却极度缺乏,供不应求,能推动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更是欠缺。

(四)高校课程体系设置落后,教学不规范、教育培养途径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课程体系设置落后、单一且理论教学强于实践教学的情况,特别是缺乏信息化技术研究较深的师资。在会计信息化(电算化)课程中,课程体系设置陈旧,教学方法不够规范,缺乏稳定的教材框架和正确的教学导向,教学中大多片面强调理论知识或程序设计,忽视了财务软件中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且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科书内容陈旧且不统一,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培养信息化人才的主要途径就是各高等院校,企业忽视自身人才的继续教育,难能有真正掌握和熟悉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等原理和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这种状况既不适应目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更不利于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与推广。

三、大力推进我国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推广的方法

决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利用ADSS进行科学的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就如何推进我国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与推广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转变企业落后的经营管理思想和观念

在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就必须居安思危,向国际惯例靠拢,建立自己的经营战略,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简言之,就是要“更新观念、改革管理”,而这就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利用信息化管理同国际强手竞争,取得竞争优势。

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它要求会计系统能够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分析、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高科技,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尽可能自动化、实时化的搜集、加工、存储、传送及应用,为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利益相关者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提供快捷、准确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因此,会计信息化系统兼具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决策支持功能。

但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最大的难度就是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了观念,人们的行为和习惯转变了,企业才能顺利地实现信息化,才能自觉地应用ADSS进行科学的决策,才能不断地推动ADSS的改进和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竞争中取胜,才会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二)发展和完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在市场竞争激烈,需求经常变动,各种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环境条件下,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综合管理,不仅需要定量模型,还需要将定量分析与一些定性因子结合起来,甚至只进行符号推理决策。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制订出更切合实际的决策方案。因此,针对我国会计软件在ADSS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在ADSS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建立或完善会计决策模型库,大大增强会计软件中的预算管理和利润分析功能,如:预算制定、差异分析、财务异常分析,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风险预警功能等,完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使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切实能满足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需要,增强辅助企业战略决策自动化、科学化的能力。可以预料,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功能强大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将逐步出现。

(三)改善高校课程体系设置,规范教学,大量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对财会人员的评价标准也会相应的不同,未来企业将看重会计人员跨专业的整合能力及分析、预测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因此,高校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毕业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化类课程的改革,制定规范的教学方法,改革旧的课程体系设置,建立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建立稳定的教材框架和正确的教学导向,统一编写规划教材并注重实践教学的研究,大量培养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学生,引导会计信息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中国的会计信息化服务。

要推进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人才是关键,特别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单靠学校培养是不够的。学校只能提供先进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能够真正掌握和熟悉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等原理和应用的,将是那些在实践中经历了多次“摸爬滚打”、反复品尝了“甜酸苦辣”的学习型的群体,因为要有一定的磨练时间才能实现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才算是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变单一高校培养人才途径为多途径培养。而企业也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围绕着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规划,培养出符合本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