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统计分析的步骤

统计分析的步骤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5 16:11:06

统计分析的步骤

统计分析的步骤第1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高职特色

笔者担任财务分析课程主讲教师两年,对此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以及相关方法论形成一定的看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色,特罗列以下几点建议想法。

1概念前后应统一。

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对参考书籍的使用不够积极,而仅仅限于使用课堂教材,那么在教材的使用和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前后概念的统一性,降低在教授过程中出现再次解释不同称谓下的同一概念的几率,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现特举两例进行分析。

首先是多数财务分析教材中谈及的趋势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该方法主要是将两年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差额,观察绝对额的变动大小,以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规模与盈利变化趋势。有的教材在第一章讲解了方法,在后面的章节才开始使用该方法,但在开始使用后却出现了临时变更名称的做法,例如,将此法的称谓改做了水平分析法,而并未多做解释。笔者认为,这种改法虽然可成为老师授课之必解释的内容,却毫无必要因教材本身的前后不统一而浪费学生掌握方法内容的时间。尤其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所需要掌握的不是理论而是技术方法,更无必要在此问题上多做探讨。若针对的是本科学生,那么可罗列大量的参考教材于其中,而高职院校学生则不然,应更注重其执业技术能力培养,避免使其落入纯理论探讨的误区。其次,多数财务分析教材中将列为综合分析法的必学内容,当然,笔者同样承认其重要性。但是其中所涉及的公式,却有待进一步地注意其本身的正确性,必须对公式进行剖析。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又称杜邦分析法,该法主要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通过计算企业三方面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各自的大小变化,分析企业三大专项能力各自对股东获利情况的影响。其中主要涉及的公式是: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该公式是由权益净利率所发展而出,等号左边代表股东获利,右边三个比率分别代表的是企业三项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笔者认为,在此理论公式的讲解过程中应添加一句必须之说明性文字:考虑到杜邦财务分析法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出自不同报表,为使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统一,所有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均应先计算当年的平均余额,然后再代入计算公式。例如,权益乘数=资产÷所有者权益,在杜邦分析法中所涉及的权益乘数的计算公式就应当改为权益乘数=资产平均余额÷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这样,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的这个等式才能成立,否则,动态与静态指标不相统一,该等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运用上都无法成立,并且也会造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诸多不稳定想法。

鉴于以上两点的归纳,笔者认为,在使用和选择教材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的统一性,方便学生的学习,针对不同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教材。

2方法步骤不统一具体化。

提到方法步骤不统一具体,其实是指的在分析报表层面的时候,多数教材并未给出具体的方法步骤。虽然大多数教材在第一章已提出了多种分析中所使用到的方法,但始终未能具体统一地使用。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特提出以下想法。

对报表层面进行分析讲解的时候,多数学生即使知道比较分析法等等方法,却不知从何开始下手。笔者认为应为学生找到切入点,按步骤一步一步切入,然后再使用各种方法,这才是助其学习之上策。

例如,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结构分析的时候,并不是一次性地将自身的分析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将分析步骤先进行讲解,然后观察资产负债表和已有分析内容是否按该步骤进行。笔者认为,该步骤的讲解应归纳如下:

资产结构分析步骤:第一步———计算出各项目占总资产的百分比,并得出两年结构变动差异。可相邻几项求和。第二步———分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各自对资产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三步———分别分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中各个项目对资产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并针对每个项目的变化提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负债结构分析步骤:第一步———计算出各项目占总资本的百分比,并得出两年结构变动差异。可相邻几项求和。第二步———分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各自对资本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三步———分别分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中各个项目对资本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并针对每个项目的变化提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超级秘书网

有了这样的分析步骤之后,按此分析步骤即可引导学生更轻易地学习到对报表层面的分析应从哪里入手,方法步骤也更加具体化。

3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色,财务分析课程教材在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中,至少应注意其概念使用的前后统一和方法步骤的具体化。如有必要,则可自行编写教材,以提高授课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分析技术方法而不是一团雾水。

参考文献:

[1]谢志华,《财务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统计分析的步骤第2篇

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为了便于实施和管理,规定网络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以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实践的课题,每个毕业生通过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开发一个比整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步骤,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实际经验。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及各步骤的基本内容如下:

1、 系统分析

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

确定系统目标

系统可行性分析

2、 系统调查

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其中系统的组织结构图应画成树状结构。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3、 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图(系统关联图、顶层图、一层数据流图、二层数据流图)

数据词典

代码设计

4、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结构图,每个功能模块的主要工作内容、输入输出要求等。

系统控制结构图

5、 数据库设计

概念模型设计:实体、实体间的联系、e-r图

关系模式设计:e—r图->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

关系模式

数据库表设计:数据库表结构

6、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

7、 人机界面设计

8、 模块处理概述

9、 系统测试和调试: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结果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1、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可由学生任选。如delphi、foxpro、vb、access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全由学生自学。

2、注意事项

(1)项目开发步骤的完整性(系统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物理设计、系统环境和配置、系统实施以及系统测试和调试等)

(2)每个开发步骤所得结果的正确性(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词典、hipo图、e-r图、关系模式、人机界面设计及模块处理等的详细分析和说明)

相关推荐:

精品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统计分析的步骤第3篇

我们国家高度重视高速公路的管理状况,同时设定了许多的重点项目进行分析调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关怀,最终制定了相关的公路管制体系。并且在全国不同的省市进行实施,获得良好的成效。尤其受关注的是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管理体系。这是我们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后制定出的管理体系,它的功能较为全面多元。主要有: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公路状况、了解公路的养护情况、养护金额的合理安排、养护的平时管理、制定养护的相关计划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功效很好地体现了现代高速公路的信息化、现代化。另外,为了适应不同的情况,针对不同公路的路面状况,需要采取不同的养护手段。所以,整个公路系统还专门分成两种个不同的体系。我们国家当前在路面管理的时候还没有普遍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这一整个系统的现代化功能还比较低。国家中比较常见的是交通部门制定的CPMS系统。这一系统是网级的,它在回归技术的基础上对公路的相关功效进行评估、了解、护理。在选择输入、咨询相关数据的时候还是采取的表格方式,没有较强的可视功能。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国家已经初步地具备了公路管理体系。主要由公路表面的功效评估、功效前景估量、养护等组成。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国家在公路表面体系还是较集中在网级体系中,没有过多的涉及到项目级。现在市场中已有的公路表面管理体系就有许多种了,在这么多的种类里不同的省市地域都能找到和自己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体系,但是在高速养护的现实中未必能够使用,获得预期的成果。

二、国内高速公路管理对策分析

现在许多的国家在调查研究公路管理体系的时候都普遍有着下面的特点,就是过于看重数据的处理,比较忽视业务的相关步骤。很多的公路研究都在数据的基础上实施的,几乎较少地涉及到对业务的有关分析。只有对相关的业务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了解,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公路养护管理的效率,实现良好的运用。对业务进行步骤的管理这一思路,也出现了较好的研究方法。第一:始终以不断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制定出合理的经营政策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对业务的步骤进行设计。首先,对原本的步骤进行了解,通过一定的分析看这一步骤对竞争力的作用。接着,为了更好地提升公司的竞争实力,要了解对方的能力,将自身原有的知识挖掘出来,不断地发现全新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在良好的合作中发现较有价值的内容,一些没有大的必要性,过于机械化的工作可以取缔,尽量避免不同环节之间的耽搁,促进整个步骤的最佳化。将整个的步骤进行重新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目的,达到客户的需要,提升工作的效率。同时更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是主要目的。因为公司的相关步骤和市场的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联系,完善公司的步骤甚至对竞争能力有着关键性影响。第二:结合周围具体的环境进行相关业务步骤的创新设计。随着周遭环境的不断变更,我们要及时了解不同的环节,有的环节现在已经不符合潮流的趋势,没有太大的价值就应该及时地丢弃。将不同的环节进行改进,不断调整其战略,变更组织形式。从而将不同的环节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变的更加流畅优质。业务步骤不断地改进,有助于了解客户的需求,明白客户的真实想法,进而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公司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竞争力。第三:对步骤重新再设计要在全新的步骤基础上建立全新的组织。整个的管理环节要尽量地减少,避免中段领导的干扰。由此能够很好地控制管理的金额,进而有效地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提高公司对市场的反应。另外,这一全新的组织将管理的有关权限进行适当的转移,在业务步骤实施的时候进行决定。针对这一情况,业务步骤的有关人员就需要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能够较好地和他人进行协作。第四:借助于科学的信息技术水平,将公司的业务步骤进行良好地整合。能够有效地处理业务流散而管理较集中的问题。通过科学技术的使用可以降低公司的成本花费,帮助公司获得较好的竞争力。同时,由于管理类型、人工能力的限制,我们通常会建议使用分工管理的形式。但是将权力分散也有一定的缺陷,也就是容易使决定不集中,很难及时地做出判断。

三、结束语

统计分析的步骤第4篇

我们这篇文章分部分进行讲解:

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三、计算机专业所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四、计算机毕业论文撰写格式

五、毕业论文中正文的写法和注意事项

六、结束语的写法

七、参考文献列出毕业论文设计中主要参考书籍

八、附录的写法

九、论文评分的能用标准

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为了便于实施和管理,规定网络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以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实践的课题,每个毕业生通过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开发一个比整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步骤,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实际经验。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及各步骤的基本内容如下:

1、系统分析

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确定系统目标,系统可行性分析

2、系统调查

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其中系统的组织结构图应画成树状结构。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3、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图(系统关联图、顶层图、一层数据流图、二层数据流图)、数据词典、代码设计

4、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结构图,每个功能模块的主要工作内容、输入输出要求等。

系统控制结构图

5、数据库设计

概念模型设计:实体、实体间的联系、E-R图

关系模式设计:E—R图->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

关系模式

数据库表设计:数据库表结构

6、系统物理配置方案

7、人机界面设计

8、模块处理概述

9、系统测试和调试: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结果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1、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可由学生任选。如Delphi、FoxPro、VB、Access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全由学生自学。

2、注意事项

(1)项目开发步骤的完整性(系统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物理设计、系统环境和配置、系统实施以及系统测试和调试等)

(2)每个开发步骤所得结果的正确性(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词典、HIPO图、E-R图、关系模式、人机界面设计及模块处理等的详细分析和说明)

(3)论文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前言、各个具体步骤的叙述和分析、结语、参考文献和有关附录)

(4)提供软件系统的可执行盘片及操作说明书

(5)参考资料(列出必要的参考资料)

四、毕业论文撰写格式

注意:1.每个步骤都要有文字说明和论述2.各个步骤必须是有机的组合,不可以支离破碎不成一体。

一、封面

二、摘要用约200-400字简要介绍一下论文中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三、主题词用一、二个词点明论文所述内容的性质。(二和三要在同一页面上)

四、目录一般采用三级目录结构。例如第三章系统设计3.1系统概念结构3.1.1概念模型

五、正文

第一章前言

简要介绍:组织机构概况、项目开发背景、信息系统目标、开发方法概述、项目开发计划等。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本章应包含:

(1)现行业务系统描述

包括业务流程分析,给出业务流程图。

具体要求:业务流程图必须有文字说明,图要完整、一定要有业务传递的流程。

(2)现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指出薄弱环节、指出要解决的问题的实质,确保新系统更好,指出关键的成功因素。

(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4)可行性分析和抉择

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营运可行性分析和抉择。

第三章新系统逻辑方案

针对用户需求,全面、系统、准确、详细地描述新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数据流程分析

最主要的是给出数据流程图,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A.数据流程图必须包括系统关联图、系统顶层图、第一层分解图和第二层分解图组成。B.系统关联图确定了从外部项到系统的数据流和从系统向外部项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在其它层次的数据流中不允许减少,也不允许增加。各层次内部的数据流不受关联图的限制。C.数据流应有名字。D.外部项和数据存储之间不得出现未经加工的数据流。E.数据流程图的分解中,必须保持每个分层同其上层加工中的外部项和输入输出流相一致。F.各加工之间一般不应出现未经数据存储的数据流。G.数据存储之间不得出现未经加工的数据流。H.数据存储可以分解。I.若有查询处理,应在数据流程图中表达。J.统计和打印报表不在数据流图中表达。

(2)数据词典描述

可采用图表格式或较紧凑的记录格式描述A、若采用图表格式,可只写出数据流、数据元素、加工、数据存储和外部项各一个表。B、若采用紧凑的记录格式,则应列出全部成分。如数据元素:编号名称存在于数据结构备注E1入库数据F1/F3/F11/F15入库单号日期货号数量E2出库数据F1/F3/F11/F15出库单号日期货号数量C、据流程图中系统顶层图的数据加工都必须详尽写出。

(3)基本加工小说明

可采用结构化语言、数学公式等描述各个基本加工。

第四章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软件模块结构设计A、系统软件模块结构图,并由此导出功能分解图及层次式菜单结构。B、系统的模块结构应与数据流程图的顶层图的加工一致。

(2)数据库设计A、应按下列次序阐述各个元素:实体、实体的属性、实体间联系、E-R图、转换规则、关系模式。B、在介绍实体的属性时,不应包括联系属性,联系属性直至关系模式中才出现。C、数据流程图中的每个数据存储可隐含于E-R图中的多个实体。D、E-R图中的实体要与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存储相对应。每个实体要指出实体的标识码(主码)。对每个实体或联系应列出其应有的属性(用列举的方法)。E、E-R图中至少要有一个多对多的联系。F、必须严格按照转换规则从E-R图产生数据关系模式集,需要时作必要的优化,并说明理由。G、对于一对一的联系,只应把任一个实体的主码放在另一个实体中作为外码。H、一对多联系也可以产生新的关系模式,如要这样做,必须说明理由。I、多对多联系,或三元联系必须产生新的关系模式。J、关系模式的个数和名字要与E-R图中的实体和联系相一致。K.、每个关系模式中要用下横线标出主码,后随的符号“#”标出外码。L、若有代码对照表可在最后列出,需另加说明。

(3)计算机系统配置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给出硬件配置,系统软件配置,网络通信系统配置(可选)等内容。

(4)系统总体安全性、可靠性方案与措施。

第五章系统详细设计

(1)代码设计基本数据项的代码格式。

(2)人机界面设计给出人机界面视图(输入输出接口,屏幕格式设计等)

(3)模块处理过程根据软件环境做不同处理。可采用脚本、程序流程图、结构化的PDL语言等。

第六章实施概况

(1)实施环境和工具的比较选择

(2)编程环境、工具、实现与数据准备概况

(3)系统测试概况主要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记录。

(4)系统转换方案及实现概况

(5)系统运行与维护概况

六、结束语

(1)系统特色、局限与展望

(2)实施中遇到的挫折、创新、体会与致谢

七、参考文献列出毕业论文设计中主要参考书籍

序号、书名或文章名、作者名、出版社或杂志名、出版日期或杂志期号。

八、附录

(1)列出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的程序代码段

(2)操作说明书

九、论文评分标准

1、A等

系统正确无误,系统功能完善,设计步骤完整正确,实用性强,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结构严谨,表述流畅。

2、B等

系统基本正确,系统功能基本完善,设计步骤基本完整正确,有一定的实用性,论文结构良好,表述基本流畅。

3、C等

系统有少量错误,系统功能不够完善,设计步骤欠完整,基本上没有实用性,论文结构一般,表述基本清楚。

4、不及格

统计分析的步骤第5篇

关键词: 电压聚降;电能质量;供电电压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大量电力电子设备投入使用,非线性负荷和冲击性负荷的比例也增大,电压聚降问题随之凸显,国内关于电压聚降的研究报告也逐年增加。目前电压聚降问题已成为电工领域的前沿性课题之一,正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1、电压聚降对实际生产的危害

电压聚降的持续时间虽然很短,却严重干扰了许多现代化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根据国外的有关资料和国内的调查结果,对电压聚降较为敏感的设备有可编程控制器(PCL)、变频调整电机、直流电机、制冷电子控制器、精密机械工具、计算机和交流接触器等。如:(1)当电压低于90%持续几周波时,一些I/O设备会被切除,电压低于81%时PCL停止工作;(2)当电压低于70%超过6周波时,调整电机被切除;当电压低于80%时直流电机保护跳闸;(3)当电压低于85~80%时制冷电子控制器切除制冷电机,压缩机停机;(4)当电压低于60%持续12周时,计算机工作受影响,数据丢失;(5)当电压低于70%时交流接触器拉动,电压低于60-40%超过1周地交流接触器脱扣。同时还发现设备自身特性与电压聚降的危害有关。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用电设备对电压聚降的敏感程度不同,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对电压聚降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国产的变频器比进品的敏感;进品的压缩机电国产的第三。看来,电器设备的制造标准还比较混乱。

电压聚降对那些电压第三的用户危害较大,如半导体制造业、造纸、化工、钢铁、纺织、注塑压模生产线等 。2005年法国电力公司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有44%的工业用户相信电压矛降对他们的生产活动产生较大破坏,每年至少引起5例生产设备损坏和生产损失。这些电压敏感用户的共同特点是(1)流水线生产作业,自动化程度高;(2)大量采用对电压聚降较为敏感的设备;(3)常采用恒温、恒压控制工艺,安装有冷却系统。当电压取降导致敏感设备跳闸或停运,使流水线作业流程闭锁,甚至全厂生产中断,造成非常巨大的损失。

2、电压骤降的分析计算方法

目前电压骤降的分析计算方法主要有:实测统计法,随机预

估法和计算机仿真法。

2.1电压骤降的实测统计法

实测统计法,是选择电力系统的部分站点进行电能质量实地监测,经统计处理和分析计算所采集数据,确定电压骤降情况。国内有在敏感用户集中的地区安装了由YSJ―1000电压事件监测仪和PQ―Master电能质量分析系统构成的PQ―1000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以监测电压骤降等电压事件。实测统计法相对于其他分析计算方法更准确。但由于电压骤降的发生是随机事件,通过监测获得统计信息有很大的局限性,监测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测统计对电压骤降发生频次多的区域或敏感程度高的负荷有参考价值,而对电压骤降发生频次少的区域或敏感程度低的负荷则意义不大。其次,电压骤降特征量的有关信息的提取非常困难,系统改变(网络拓扑、发电形式、负荷条件等)后的结果很难分析估计,监测点未监测到的数据可使电压骤降情况的评定分析不可靠,且实地监测所需费用也较高。

2.2电压骤降的随机预估法

随机预估法将故障的发生视为随机事件,通过已有的故障统计建立系统模型,从理论上预估由故障导致的电压骤降。估算时假设:电压在短路发生瞬间立即骤降到最低幅值,故障切除后电压立即恢复。随机预估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实测统计法所需费用高和受监测周期长限制的问题。目前公认有两种可行的随机预估法:临界距离法和故障点法。故障点法需要知道系统的结构,而临界距离法不要求。

2.2.1临界距离法

临界距离指母线电压降低到所设定的临界电压(电压骤降幅值)时,故障点与所关心母线之间的距离。在此范围内发生故障,对敏感负荷有不良影响。计算与所设临界电压相对应的故障点位置的方法称临界距离法。将负荷所在母线的所有馈电线上与临界电压对应的临界距离的点连起来,可得到与敏感负荷所设临界电压对应的骤降域。骤降域的分析对敏感负荷的安装位置和实际运行中如何减小电压凹陷域的影响都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后,电压凹陷域的分析可能象潮流计算和短路计算一样,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临界距离法的目标是发现系统中何区域内的故障会使负荷母线的电压下降到临界电压以下。估算特定负荷位置的电压骤降次数需对每个母线点计算临界距离,将估算的故障次数相加,即可得到预计的电压骤降次数。临界距离法输入的网络参数较少,计算简单,而计算结果与故障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此方法适用于系统参数不完整、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2.2.2故障点法

假设电力系统中某部分发生故障,通过计算故障所引起的电压骤降的幅值、持续时间、发生频次等特征量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故障点法。骤降持续时间就是保护设备允许故障电流流过的时问。电压骤降发生的频次,是根据电力元件的故障率统计得到的。在电力系统的各部分及元件(配电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上重复类似的计算,可得到系统中不同地点,不同程度的电压骤降发生频次。计算出各特征量后便可判断带给所关心负荷不良影响的故障所在区域即骤降域。故障点法已被广为接受。该法便于编制程序,依据系统参数和所提供的故障记录,借助计算机对电压骤降进行分析计算,在故障点选的足够多的情况下可取得较好的预估结果。但实际运行中,每个电压等级的平均故障数,过电流保护重合闸次数往往记录不全,这些因素影响了随机预估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比较以上两种随机预估法,临界距离法较简单,在系统结构未知的情况下也可计算,但只能计算线路故障时的电压骤降幅值,不能将变电站、母线等故障情况加以考虑,同时它没有计及骤降持续时间对敏感负荷的影响;而故障点法可考虑各种故障情况及各个特征量对骤降域的影响,但它相对复杂,且计算量大。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提高估算的准确性,减少计算量。具体做法是先用临界距离法选取故障点,再用故障点法计算;也可先由故障点法得到电压骤降域后再用临界距离法对骤降域进一步细化。

2.3电压骤降的计算机仿真法

上述随机预估法忽略了电压骤降的暂态过程,缺少相角跳变等情况的分析,计算结果对某些负荷不够合理。且这类方法针对的是系统故障导致的电压骤降,而不适合感应电动机启动、变压器投切等原因造成的电压骤降。因此,研究人员开始采用计算机仿真法来研究电压骤降的电磁暂态过程,以求得更为合理准确的分析计算结果。国外多采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 T P)来仿真计算出所研究系统的电压骤降波形,了解电压骤降的全时域过程,判断引起电压骤降的故障类型和故障区域,分析电压骤降过程各种负荷的行为和各种设备对电压骤降过程的影响。国内则有使用电科院综合程序PSASP对系统发生故障时一些敏感用户的电压骤降暂态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计算分析的。计算机仿真法正被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完善。如,小波变换由于具有时――频局部化特点而用于电磁暂态波形分析,可从波形图中提取特征量来识别产生电压骤降的原因。

3、电力系统电压骤降的改善路径

改善电压骤降主要从供电系统、用户端和设备本身三方面入手,多方面措施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3.1优化供电系统,减少故障发生

具体做法有:设计辐射状的配电系统,由一专门的馈线对敏感设备供电,减少出自同一母线的馈线段数目来限制引起电压骤降的故障次数。加强供电设备及线路的维护,采用埋地电缆供电,尽量减少电网故障的发生。也可在母线的其它馈线上加装限流电抗器或限流熔断器以减小故障清除时间即可减少电压骤降的持续时间,从而减少对敏感设备的影响。或将敏感设备置于电源点附近、双母线运行以减少电压骤降幅值,提高敏感负荷所在母线及各馈电线的供电质量。若电压骤降是由大电动机启动引起的,则可将启动方式由全压启动改为降压启动、硬启动改为软启动或增加公共连接点的短路容量。

3.2安装补偿装置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为电压骤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将电力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控制理论等高新技术应用于供配电系统,形成一系列电能质量控制技术和设备,可较好地解决各种电能质量问题。下面介绍几种用于抑制电压骤降的D―FACTS装置。

(1)动态电压恢复器(DVR)。DVR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串联补偿装置,它通过串联变压器在馈线上以电压方式向配电系统注入补偿电压,用于消除电压骤降对负荷的不良影响。其响应速度在几毫秒以内。DVR与配电系统间在预设范围之内的有功、无功双向交换是通过控制注入电压分量的幅值和相位来实现的。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电压骤降幅度和相位跳变是DVR的关键所在。根据电压相位的不同,DVR控制分为同相电压补偿控制和最小能量补偿控制。

(2)静止无功发生器(D―STATCOM)。 D―STATCOM又称并联型动态电压恢复器,能有效防止非线性负荷的快速无功电流变化所引起的电压闪络和电压骤降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它采用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自换相变流器,能与配电系统进行无功功率的交换。当逆变器基波电压比交流电源电压高时,逆变器就会产生一个超前无功电流;反之,当逆变器基波电压比交流电源电压低时,就会产生一个滞后无功电流,可以实现双向调节。

(3)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UPQC的主电路由一串联逆变器和一并联逆变器组成,两者通过电容耦合。并联逆变器采用PWM电流控制技术,串联逆变器采用PWM电压控制技术。该装置综合了串联补偿器和并联补偿器的优点,能解决绝大多数短时暂态电能质量问题。

(4)固态断路器(SSCB)和固态切换开关(SSTS)。SSCB利用晶闸管动作速度快和无触点的特点,实现组合开关的快速无电弧投切,故可有效抑制电网电压的跌落和大故障电流带来的一系列危险后果。而固态切换开关(SSTS)用于对电源电压波动非常敏感的用户供电上,当电源电压波动过大时,在1/4周波内就可实现电源转换以保证重要用户的可靠供电。

(5)超导磁能(SMES)SMES由超导线圈和与电网连接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两个主要部分以及冷却系统和控制管理系统两个辅助部分组成,以并联方式和电网连接,其工作原理是将电网提供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后利用超导线圈以磁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电压骤降时再将储存的磁能转变为电能送回电网,返回效率极大,响应速度极快。

3.3提高用电设备抗电压骤降的能力

在相同的供电状况下,用户设备对电压骤降的承受能力越强,所受到的干扰就越少。因此,设备制造商应根据用户当地的供电条件,改变设备的技术要求,调整设备的内部参数,降低设备对电压骤降的敏感度,使较轻或持续时间很短的电压骤降发生时设备不跳闸或停机,从而减少电压骤降的影响。用户在购买设备时要提出抗电压骤降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廷强:用以改善暂态电能质量的D―FACTS技术,电力电容器,2006(2)

[2] 吴刚,腾云,潘永刚.电力系统电压跌落相关问题初[J].华北电力技术,2009(4):1- 7.

[3] 杨洪耕,肖先勇,刘俊勇.电能质量问题的研究和技术进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12):1- 4.

统计分析的步骤第6篇

关键词:界面设计;科普游戏;游戏流程

在这个电脑普及,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很难在这个五彩斑斓的环境里引起孩子的注意,借助电脑,结合娱乐,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已经成为了众多家长的共同诉求。本项测试报告的研究用途是为科普游戏的设计与注意方向提供一个参考,研究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畅销的科普类游戏在实际操作中的优势与缺陷,侧重于对受众玩家在操作游戏界面时的识别性与科普性的数据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之后的课题研究中的改进设计提供可用性测试数据资料。通过对交互界面信息系统真实模拟界面的模拟操作,采用信息设计的研究方法进行有效测试,根据被试受众的表现和体验反馈信息,对此游戏界面信息设计的识别与科普性进行综合评定。

1游戏版本

《发明工坊1―重现蓝海之都光芒》

2硬件平台

CPU:E2140 1.60GHz;内存:992MB;显卡型号:ATI RADEON XPRESS 200Series;所占硬盘空间:128MB;操作系统版本:Windowes XP。

3游戏评估

(1)系统配置要求。主机:PentiumⅢ 800MHz以上;系统:Windows 2000/XP/Vista;硬盘空间:700MB以上;记忆体:128MB以上;显示卡:支援Direct3D并有32MB记忆体;音效卡:相容于DirectX的音效卡;光碟机:4倍速以上光碟机;解析度:640X480,16Bit Color以上。(2)游戏界面整体印象。1)画面类型:矢量人物与插画形式过场动画;2)视觉类型:二维平面;3)画面风格:日式少女风格;4)场景画面:精细饱满,色调鲜艳;5)角色造型:有正常版与Q版两版,不过人物造型创意度不高;6)角色动作:无实际性动作,以插画转换的方式呈现;7)角色与场景协调性:多以插画形式表现,所以协调度高;8)整体印象:整体画工精细,CG二维插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是界面简洁耐看,识别性高。(3)用户操作。1)操作方式:鼠标操作。2)流畅度:非3D引擎,但是整体流畅度于故事性很强。3)用户上手时间:一小时以上。(4)音效。1)音效种类:背景音乐及游戏操作音效。2)音效与操作和场景的协调性:配合很好,协调度高。3)音效文件的支持格式:WAVE(*.WAV)、MP3、WMA、RealAudio、APE。

4游戏测试流程如下

(1)基础要求:利用各种不同配置的电脑进行游戏操作,对游戏各种进程与故事性进行全面的体验。考察其游戏性与科普性的结合程度。(2)测试报告参与玩家与被试受众:共计4人参与,其中三人为女性,一名为男性。全职学生两名,职业工作者两名。有过游戏体验经历的有三名,未玩过游戏的有一名。(3)任务:完成一次游戏通关操作,并在完成游戏后回忆并表述自己在游戏中对于界面的操作感受以及科普性知识的普及程度。(4)游戏测试步骤:步骤1):插入游戏光盘,安装程序。步骤2):桌面双击游戏快捷方式,在过场动画后出现游戏基础操作界面。步骤3):建立新用户,选择基本参数。步骤4):选择下一步操作,进入游戏。步骤5):进入游戏后,按照剧情发展触发第一次与NPC的对话。步骤6):进行第一次物品研发步骤7):进行第一次物品制作步骤8):进行第一次物品贩卖。步骤9):进行第一次店铺升级。步骤10):进行第一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骤11):游戏未通关前,保存游戏进度后退出游戏。步骤12)重新插入光盘,开启游戏并尝试读取已储存的游戏进度,继续游戏。步骤13):根据每位玩家的进程不同进入不同的游戏结局。步骤14):结束游戏,退出光盘。(5)测试结果分析:步骤1):插入游戏光盘,安装程序。【测试反馈】:安装图标与演示图标无差别,不熟悉软件操作者出现误点现象。进入安装流程后操作简单,但重新选择安装路径时初玩者会有迷惑心理,而且科普游戏多偏向低龄化,建议对安装流程进行简易的动画演示。步骤2):桌面双击游戏快捷方式,在过场动画后出现游戏基础操作界面。【测试反馈】:双击测试全部通过,但过场动画的进度需要鼠标单击或者Enter键控制,但此时无提示,有玩家便停在开场动画很久,建议进行基础操作说明或者界面指示。步骤3):建立新用户,选择基本参数。【测试反馈】:“开始游戏”选项自动生成新用户,但不支持多个用户同时存在。基本参数控制界面的关闭选项“返回游戏菜单”与“关闭”有歧义,有一部分玩家点错后没有再继续游戏而是未存档便返回主菜单导致游戏进度丧失。建议语言考究上要更加精确,或者进行操作演示。步骤4):选择下一步操作,进入游戏。【测试反馈】:此时玩家都已习惯游戏转场方式(鼠标单击或者Enter)。此步骤无障碍。步骤5):进入游戏后,按照剧情发展触发第一次与NPC的对话。【测试反馈】:与NPC对话无障碍,但在接受NPC任务后一部分玩家不知道点击哪里才能再次显示NPC任务要求。首先这是界面识别上的失误,其次就是游戏的帮助沟通项目不够人性化。步骤6):进行第一次物品研发。【测试反馈】:当光标移动到绘图板会显示“产品研发”字样,玩家没有太多障碍都顺利找到,只是初次接触游戏者寻找时间较长。物品研发不一定一次成功,而系统提示“物品顺利研发中”会让玩家产生歧义,含糊的语言使玩家以为物品研发成功,在进行下一步“物品制作”环节时却发现无法制作的问题。步骤7):进行第一次物品制作。【测试反馈】:制作物品阶段问题不大,界面清晰,语言精确,没有玩家在此环节产生歧义。步骤8):进行第一次物品贩卖。【测试反馈】:物品不可由玩家直接卖给商铺而游戏却无提示,大部分玩家都因此环节陷入误区,在其后区政府开启后才发现售卖对象为区政府,游戏帮助界面的设计不合理的确是本游戏的重大失误。步骤9):进行第一次店铺升级。【测试反馈】:店铺为自动升级,但升级条件游戏并无说明。这可能是为了增加游戏耐玩性所以此项暂且不表。但是经过玩家测试后发现,店铺后无明显标识,这让玩家在购买原材料时会产生歧义从而浪费游戏时间。步骤10):进行第一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测试反馈】:激活一定游戏条件会获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图。但是有的是可以直接制作的规划图,而有的却需要研发。但游戏却无标识,这让许多玩家在进行游戏时找不到规划图位置。此问题不只是规划图,包括在物品制作方法的获得也会有此类现象,建议给予新物品设别标志或者动画闪烁效果以增加玩家的游戏便捷程度。步骤11):游戏未通关前,保存游戏进度后退出游戏。【测试反馈】:操作无障碍,玩家顺利找到进度薄并保存。步骤12)重新插入光盘,开启游戏并尝试读取已储存的游戏进度,继续游戏。【测试反馈】:操作无问题,但在进入读取界面后部分玩家找不到要开始的进度项目。因为进度只有时间等数字信息,当进度储存过多后玩家已经无法分辨,信息不突出,没有关键词,没有数序标识,这给玩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步骤13):根据每位玩家的进程不同进入不同的游戏结局。【测试反馈】:此为动画过场流程,玩家都已熟悉,无操作与识别障碍。步骤14):结束游戏,退出光盘。【测试反馈】:游戏结束后自动回到游戏主菜单,此时退出游戏,取出光盘即可,玩家操作无障碍,只有部分玩家游戏后忘记取出光盘,所以在最后界面可以有适当提示。

5游戏特色

(1)创造精雕细琢道具。不同物品经过物理或者化学加工可以变化成为更高级的形态,有研究和制作步骤,对于生活物品的制作起到很好的科普作用,例如食物方面,研究“木瓜”可以制作出来木瓜牛奶的配方,而后玩家在不同商业区选购材料,材料合理且充足后可以制作产品进行销售。(2)买卖道具强调区域经济型态。不同的商街区域提供各自不同的经济形态,如观光、服饰工业或者食品等等。玩家发明道具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商店的人气、客源以及收入都会成长,从而振兴整个城市。游戏内所有的研发项目可以分为“食物”、“杂货”、“机械”、“书籍”四大类,从最基础的鱼类,野菜,布一类的研究到机械、建筑设计等研究类型一应俱全。丰富的道具设计,让研究路线有了更多的期待与制作的喜悦,在娱乐中为孩子们做了无形的科普。(3)建置公共设施。当区域的复兴资金逐渐累积时,就可以开始制作海水浴场、水族馆、博物馆等建设计划书来提升公共建设,让玩家可以为“特利思提亚大陆”设计新的市容。每一项建设难度不同,玩家可以依照个人的喜好来决定培育城市的方向,快速提升“特利思提亚大陆”的复兴度,因此成就感油然而生。随着发明路线走向的不同,游戏最后会衍生多种结局,最后能否顺利完成复兴城市任务就要看玩家的奇思妙想与城市规划能力了!

6游戏BUG测试

1)游戏系统测试:序章无法跳过,场景动画转换时有30 %的几率会出现画面延迟现象,游戏时会出现一分钟左右的卡机现象。游戏稳定性值得注意。2)地图测试:测试中没有发现进错地图的BUG,基本没有卡图现象。3)图形测试:人物操作过快时有极小的几率会出现人物花屏现象。

7游戏稳定性

8硬件测试

(1)硬件系统兼容性测试:

9游戏的不足与同类型游戏比较

游戏的不足之处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在与玩家的互动交流方面非常欠缺,致使在游戏初期,玩家会感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再次建议在玩家刚上手游戏时一定要有游戏操作演示与详解,特别是本游戏面对的人群还较为低龄化,这方面的改进是十分必须、重要的。其次就是界面设计方面与语言精确性的缺憾。界面设计有些混乱,轻重主次不明显,界面设计缺乏特色,识别率较低,造成识别混乱。而在语言方面,含糊词过多,导致玩家理解产生歧义,从而进入操作误区。但是本款游戏在同类型游戏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款了,无论是画面的精细程度、耐玩性还是流畅度都远远超过同类型游戏。游戏的设计对于孩子的智力开发与规划能力还是有很好的培养的,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但测试发现本游戏的娱乐性还是多过科普性,如制作科普性游戏可适当在增加知识的含量。

10结语

在调研中获得的信息将为中后期的游戏设计与制作提供前期的研究数据。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与设计准则。重在通过合理的信息设计让人机交互在视觉上和操作系统信息传达变得更加清晰易懂。了解受众人群背景及其需求,是一个成功设计的前提,一个详尽的调研报告将会为其后的设计提供无限的便利。在调研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为中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前期的研究数据,测试结果仍需深入信息数据整理与分析,该项研究的目的旨在用户交互界面操作系统中的信息设计和使用交流的载体、通道和标记,以帮助受众增强理解能力。关于人机交互的研究是运用信息设计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重在通过合理的信息设计让人机交互在视觉上和操作系统信息传达变得更加清晰易懂,也同时要具备为受众提供引导、解说的功能。了解受众人群背景及其需求,设计前要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是该项测试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原研哉(日).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统计分析的步骤第7篇

1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实施

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可实现性非常高。它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过程的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使建筑施工过程更加具体化,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我们要准确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和具体的实行步骤。

1.1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概念

建设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它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建筑施工过程进行量化,从而实现系统化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分析好出现的各种信息,并以报表的形式汇报。这样可以使数据简洁清晰。然后,管理者应将数据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每个环节进行评估,以控制施工过程。应该注意的是,数字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字化管理比信息化管理要更具有全面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石。另外,数字化管理对于施工的质量、成本、施工进度等也有较为全面的掌握,是优于信息化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

1.2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步骤

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大致上分为五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建筑工程的结构分解。首先要分解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量清单等相关性内容。其次要分解建筑工程施工中分布分项划分的规定。在分解后,要将得到的各个模块进行编码。如果出现矛盾,需要在清单编码的自编码中添加分位数。第二个步骤为分解模块特征目标的确定。主要的目标是造价、工期与质量。其中造价中包含成本、产值与利润等部分。工期又分为绝对工期和相对工期两个部分。而质量指的是标准质量数值。另外,如果数字不足以将内容准确表达时,可以使用文字进行补充说明。接下来的步骤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检查,即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对数据进行收集,然后将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再与目标值对比,找出数据差值,从而进行判断。但应注意,造价、质量和工期之间有着对立与统一的双重关系,切不可只通过一个方面就下结论。第四个步骤为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处置。处置的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行改变,但离不开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结论的分析,即对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措施的选择与实施。管理者应针对分析结选择有效的处理措施,使控制更具主动性。最后一个步骤是对建筑工程的持续管理。这一个步骤是不可或缺的。

2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运用

在明确了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概念与具体实施步骤之后,管理者应该深入了解管理的内容及建筑施工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使管理者能够能高效的运用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模式。

2.1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空间信息技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系统仿真技术和多智能体施工等。空间信息技术是利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一些新型的技术对于工程施工的地形、地质情况、地貌、建筑物等所有的空间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由于这些数据都是科学管理与分析的,因此可以成为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的依据和决策前提。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就可以准确反应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这是人工所做不到的。另外,三维甚至四维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将新兴技术与系统仿真技术相结合,做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可视化,这种逼真的视图有利于管理者对于施工情况的整体把握。在出现问题时,管理者能够及时改变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计划和安排,对于增进施工各部门的协调程度具有重大意义。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的应用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可视化就是指利用图像处理信息,将数据和信息转化为可直观观测到的图像和图形,使之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拟现实则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强大技术形成集视觉、触觉、听觉等各种感官为一体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在传感设备的辅助下形成身临其境之感。传感设备包括立体眼镜和头盔显示器等。这种技术可以避免一些高风险的操作,保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伤亡。系统仿真技术则是以相似性远离为核心,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设备,利用系统模型研究动态系统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现代仿真技术可以使设计蓝图更加具体形象,是不可或缺的一项现代化技术,也是研究复杂的建筑工程的重要手段。

2.2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及现状

如今,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的帮助下愈加成熟。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首先,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科学性很强。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智能化的整合分析取代了传统的经验论,使工程施工更加精准。其次,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反馈灵敏度很高。数据即时处理的这一大特点能够使运转模式动态化,即依据计划、实施、检验和处理的四个步骤处理信息,将数据及时反馈给管理者。再次,建筑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因为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人工处理转变为智能处理,而且数据库的建立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分析的目的性很强。它对于目标的控制性十分强,并具有控制流程。但是,当今的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还缺少普遍性和创新意识,大多还处在摸索状态,并没有拥有科学的管理手段,而只是单纯的模仿。其次,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的框架还不够完善,各个模块的联系不强,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理,缺少统一的管理与指挥,从而降低了这种新型管理模式的高效性。这是十分可惜的。再次,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企业也缺少相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这种忽视会导致数据被盗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祸患。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力培养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人才,使管理系统更具系统化和专业化。第二,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平台。第三,加强管理者的数字化意识,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推动数字化管理的进程。

3结语

统计分析的步骤第8篇

关键词:软件开发;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10-00-02\

0 引 言

软件是由计算机程序和程序设计的概念发展演化而来的,是在程序和程序设计发展到一定规模并且逐步商品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正常生活已经离不开各类软件的支持,例如我们去火车站购买车票需要用到铁道部的购票系统,去医院看病挂号需要用到医院的卫生服务系统,去超市购物也需要用到银行的结算系统等。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些方便、简单、易操作的系统,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快捷,社会才得以高速发展。但这些系统并非从天而降,而是由程序员精心设计而来的。一些系统比较小,开发所耗费的精力相对少,而一些系统比较复杂,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对较大,但是无论哪一个系统,在开发的过程中,其软件开发的基本步骤都大致相同,下面简要介绍下软件开发的基本步骤。

1 软件的生命周期

软件的生命周期分为3个时期即软件定义时期、软件开发时期、软件运行维护时期,每个时期由若干个阶段构成。通俗的来说,将这些所有的阶段按循序执行,便构成了软件项目设计的基本步骤。

2 软件定义时期

软件的定义时期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这说明软件定义时期是需要三个步骤来完成的。

第一步是问题定义,所谓问题定义阶段,便是要回答“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根本就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想着去解决,这个是毫无意义的,虽然这个定义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容易被忽略。

第二步是可行性研究,这个阶段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评价第一步中问题定义阶段定义的问题是否合理,这个阶段不是具体去解决问题,而是探索这个问题是否值得去解,是否有可行的解决方法,在这个阶段如果察觉项目的投入大于收入,可以立刻终止项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这个阶段,通常会产生一些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图1所示是税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流图,图2所示是其税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字典。

图1 税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流图

纳税人纳税信息 来自表名 表中文名 备注

开票数据 SB_KPXX 开票信息 SB_KPXX与SB_YZSS通过SB_NUM关联

应征数据 SB_YZSS 应征税收

入库数据 SB_RKXX 入库税收

欠税数据 SB_WNQS 往年欠税

提退数据 SB_TTSS 提退税收

减免信息 SB_JMSS 减免税收

差补数据 SB_RKXX 入库税收 ZY=’查补税款’

图2 税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字典

第三步是需求分析,在这个阶段,仍然不是去具体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是准确确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应该做点什么”,目标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在这个阶段应该对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准确理解用户的要求,并整理出一份正式的需求文档,我们一般称之为规格说明书,具体举例见图3所示。

3 软件开发时期

软件的开发时期一般分为5个阶段,即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图3 税务系统中的规格说明书

第一步是总体设计,所谓总体设计,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怎样才能实现目标系统?”这一步骤的另外一种说法称为概要设计。在这个阶段应该设计出实现目标系统的几种可能方案以及整个目标系统由哪些大的模块组成,各个大模块之间存在的什么样的联系,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在这个阶段应该确定下来,此阶段最好可以产生一张初步的类图,图4所示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系统中的概要设计示意图,图5为其类图。

图4 税源专业化管理系统中概要设计示意图

第二步是详细设计,这个阶段就是把上一阶段比较抽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化,但是这个阶段还不是编写程序的时候,而是要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方便下一阶段的程序员进行编程,这个阶段将会详细设计系统所需要的每一个模块,确定每一个模块所需要实现的功能、算法以及相应的数据结构。

第三步是编码,这一步通俗易懂,即程序员将详细设计的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容易理解、容易维护的代码,图6所示是其代码编写过程。

第四步是单元测试,每个程序员对第六步的编码进行测试,检查其能够实现模块所需要的功能,举例如图7所示。

第五步是综合测试,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是软件各个达到预定的要求,并使软件能够实现需求中所要求的所有功能,通常这个阶段就可以对用户进行培训了。

图6 代码编写过程

图7 单元测试示例图

4 软件运行维护

这个阶段是软件开发工作完成的最后一步,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能够持久满足用户的需求。每一项维护活动都应该准确记录下来,作为正式的文档加以保存,举例如图8所示。

5 结 语

综上分析可知,软件项目的开发基本上由9个基本步骤构成,缺一不可,每个步骤紧密相连,软件的生命周期有长有短,每个步骤花费的时间也各不相同,需求分析所花费的时间应该占整个项目时间一半以上,其次是设计约占整个项目周期的三分之一,剩下的时间便是编码和测试,可见需求分析在整个软件项目设计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

图8 成型的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肖江波.软件项目设计过程管理探讨[J].软件导刊,2012(3):41-43.

[3]李金靖.浅谈如何进行软件项目设计过程的管理[J].系统管理,2012(7):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