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教学课件

高校教学课件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1 16:41:50

高校教学课件

高校教学课件第1篇

关键词:望城区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条件

一、引言

健美操是一项充满激情,集音乐、体育为一体,以锻炼身体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增强健康、塑造形体、健身娱乐为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对于富有朝气大学生来说,健美操运动不仅培养学生基本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高校教学中,由于健美操的简单易学的动作以及对良好体型的塑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健美操。随着选择健美操的人群不断扩大,对健美操教学的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条件即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所具有的能力,以及在教学中完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学媒介。基于此,从望城区三所高校入手,对教学条件进行调查,并分析优势与不足,提出改良的建议,为高校的健美操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长沙医学院、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调查分析综合类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条件。2.研究方法。2.1问卷调查法。从三所高校健美操任教教师入手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望城区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条件。拟定问卷,进行调查。2.2文献资料法。通过学校电子阅览室、图书馆查找健美操教学条件方面的书籍,查阅与健美操教学条件有关的期刊,上网查询需要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做好充足的理论准备。2.3观摩法。通过现场观摩的方法充分的了解高校健美操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展的步骤,以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中所面对的困难。2.4访谈法。针对本论文研究所遇到的相关问题与难点,与专家进行访谈,就本论文所研究的主要目的和路线,以及问卷设计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解。2.5数理统计法。对回收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处理,运用EXCEL等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望城区高校健美操选项课基本情况调查。通过调查,望城区高校健美操课类型较多,大众健美操、有氧健身操都占有一定的课程学时,无竞技健美操课程。表明望城区高校竞技健美操开展的较少,大众和有氧健美操开展的较多。竞技健美操强调极大的协调性和肌肉力量,所以在健美操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竞技健美操的学时,促进学生身体各方面得到发展。并且在学习健美操的时候应该把实践课和理论课两手抓,重点再抓实践课,但三所大学均无理论课程。这三所大学中都包含身体素质教学,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三所大学应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发展,对于竞技健美操加以适当补充。2.望城区高校健美操选项课师资力量的调查。从表1可以看出,三所高校中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的教师数量最多,其他两所高校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其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年轻老师居多,适应健美操教学特点,给健美操课程注入新的血脉,能够与时俱进,但年轻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基本功不扎实和教学方法较单一的缺陷。从表2可以看出,皖北高校中健美操教师的学历普遍处于本科毕业和硕士研究生毕业,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历,通过系统的学习研究健美操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完善高校健美操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以适应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和需要,紧跟健美操发展的步伐。由表3可以看出望城区高校健美操教师的职称大部分集中在讲师阶段。这其中可能是年轻教师居多的原因。职称是对教师能力的肯定,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职称。高校应大力发展以讲师、副教授为主体的健美操教师,尽量发展出能拥有教师职称的健美操教师。同时培养教师的方式要加以改善,做到能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健美操教师。从表4可以看出将近有一半以上的老师没有参加健美操的培训,根据最新的教育调查发现,当代教育落后的部分原因是教师知识储备和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今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涌现,如果教师自身不及时的给自己充电加油,还是运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将会导致自己的教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教学效率下降,所以教师应积极的补充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和学生们一起提高。3.望城区高校健美操场地器材的调查。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长沙医学院场地材质较好,均为塑胶地面,并且面积较大,其它两所高校场地面积和场地数均小于长沙医学院。三所高校中,均有健美操器械,但音响数量有差别。三所高校的健美操教师对自己所从教学校的场地器材感到不满意,健美操课程的场地器材较为匮乏,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制约了健美操课程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望城区高校健美操课上课时数较平均,但无竞技健美操内容,大众健美操占的比重较大,教学内容不够新颖。健美操教师年轻老师较多,并且男女比例失衡,硕士学历居多,除了从事健美操专业的教师外还有其他专业的一小部分教师存在,虽然操龄较长,但是教龄较短,教学经验和带队训练经验相对缺乏。健美操课的场地器材较缺乏,良好的专业器材是学生不断进步的阶梯。场地和器械是高校学生进步的桥梁,高校应加大投入,使学生的训练方法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场地器材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与学生的进步密不可分,场地少,面积小是制约皖北高校健美操不断进步的关键。2.建议。增添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练习方式,加强竞技健美操的学时,使健美操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多招收有资历的健美操老师,在招收过程中拉高教师专业技术等级的要求。安排教师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场地器械的数量和质量。以达到场地器材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引导教师向更高学历方向发展,学习更加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田千云.扬州大学健美操课程与教学现状调查报告[D]扬州:扬州大学,2013.

[2]代娟.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质量保证措施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26):3-4.

[3]毛慧.太原市部分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4.

高校教学课件第2篇

关键词: 高校软件课程 教学模式 课堂气氛 课程网络

高校软件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善,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高等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目前的高校的软件课程的教育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跟着老师的操作步骤去完成实验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立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对高校软件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

1.了解大学生课堂心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个活跃、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大环境。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课堂气氛沉闷,除了教学模式的陈旧,和大学生的青年时期的心理状态是密切相关的。一些教师也时常反映,上课时尽管使用了多种师生互动的形式,以促使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的配合程度往往使任课老师百般失望。就以最简单的上课提问的互动方式为例,教师希望通过提问的方式,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无论问题的深浅程度与否,课堂上总是鸦雀无声。我走访了部分学生,了解了他们关于上课回答问题的看法。知道问题正确答案的学生认为,大家知道了问题的答案,没必要再回答;回答会被同学认为是出风头,长久下来,会受到同学的排斥。不能肯定问题答案的学生怕说错了答案让同学笑话:如此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以上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充分反映了大学生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他们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但也害怕自己的不足、短处在同学面前暴露,发现自己许多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否定、自卑的心理。

在软件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软件课程的知识点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如果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会造成部分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断节,不利于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融合软件的课程特点和大学生自卑与自尊的矛盾心理,教师应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初,要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如:回答问题时,无需起立。由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学生从心理上就不会对回答问题产生过大的心理负担,也不会对“回答问题”这个行为产生的“后果”过于看重。对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支持,重新建立对回答问题的信心。对于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有更多的热情和自信心去回答问题,从而要消除学生对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重新建立起对“回答问题”的正确态度。并且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培养自我表达能力,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将来的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2.运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

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最佳时期,体机能旺盛,生机蓬勃地进入成人阶段。良好的记忆力,创造性的学习加上专业化的教育,使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普通中小学教育活动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它既不同于中小学的学习生活(主要为了掌握知识),又不同于一般职业家的活动(完成一定的职务职能)具有一定的职业方向,而是有一定的专业性、目标性和研究方向,同时有深刻的意义、广泛的兴趣和各种方式方法。具体反映在大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自主性、选择性、多元性、专业性和探索性诸方面。

但是软件课程教学往往陷入了“跟着老师走”的模式,就是教师讲解知识点,或者学生跟着教师的操作步骤,完成一个实例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个课程下来,教师是课程的“主角”,学生永远都是“配角”。在高校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提倡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注意启发和引导,重视非智力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共同讨论不但可以强化学习和效果,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方便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在软件课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实例思考的过程和完成的方法。不同的学生对软件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都有不同的程度,还因为不同学生软件操作方式的习惯不同,从而对同一个效果所涉及的知识点的运用和制作技巧的使用都会各自的见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告诉学生解题思路,学生就缺少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过程,当这个思考越来越少的时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越来越机械,无法对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对课程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情况下,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例完成的解题思路。同一个知识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软件的操作习惯和制作技巧都会不所不同。所以,对同一个实例的完成,学生往往都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实例练习,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有代表性地请出完成实例较好最快的学生,和学生一起分享他的思考过程,并对实例的完成进行演示。在座的学生可以对他所提出的解题方法进行提问,提出改进方法,大家对各种方法进行讨论,最终得到完成实例的最佳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做题方法,在肯定的基础上,教师应给予适当纠正,建立学生的解题信心。教师在学生讨论完成后,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对大胆、积极上讲成实例和积极参与讨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数中设置一项加分项目,给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加分。在软件课堂上,教师通过师生角色互换,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式,可最大限度地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竞争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创造性。学生在参与课堂演示、讨论过程中,不但能培养口头表述能力,建立自信心,而且能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3.建立网络学习社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大学生继续拧学习的内在动力。要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单靠教师各种教学模式的变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氛围的形成,能促进学生间良性的学习竞争。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此才能使学习活动有充足的后劲。

心理学将学习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在外部条件,如分数、竞赛、奖励、师长的期望和要求等刺激下产生的动机。这种动机“驱动力”不大,也难以持久。内在动机是有内部条件,如需要、求知欲、兴趣、爱好、责任心等转化而来的,它的“内驱力”较大,也比较巩固和持久。这两种动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有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才能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不同的学生对软件学习的接受能力、软件的操作方式、软件知识点的运用、实例制作技巧方面掌握程度不同,而且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对同一个软件的学习心得也不一样。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课程网络社区,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此社区可分为学习心得交流、自创教程、网络教程等模块。学习心得模块,是在读和往届学生对课程学习过程中对软件的操作技巧、方法的交流。通过及时的发帖、回帖,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自创教程模块,主要是鼓励学生多自己对软件课后琢磨、熟练,自己出教程,提高学生对学习软件的内在动力和创造性。网络教程模块,主要提供一些国内外最新的软件网络视屏教程,学生收藏的网络教程进行共享,为学生一个最新、最前卫的网络教程社区。学生在网络学习社区提出问题、交流心得,踊跃发表自创教程,共享学习资源,能激发和调动学习的内在动机,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高校教学课件第3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课程设计

当前,随着软件开发难度的不断加大,软件建模技术以其可靠、完善、规范的建模特性成为软件领域的主流技术,这对软件技术人才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校软件技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软件建模作为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不仅为软件工程和编程课程的有效综合提供了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软件开发方法。

开设软件建模课程的学校很多,然而,据笔者调查发现,多数学校教学情况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这门课的教学不同于编程课的教学,不少学校对它的定位不清楚,未能体现本课程的真正特色,用人单位对毕业的学生也不满意;这门课的教学还是限定在单一的追求“正确的”框架内,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思路开阔,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能做最优化分析的员工[1]。所以本课程教学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1教学大纲的制定

软件建模这门课属于职业技术课程,理论性较强,但如果上课安排太过于强调理论,会使学生感觉

不到课程的实际作用,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课堂讲授与上机实践的比例。所以在教学大纲的制订中,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集中体现在课程中的哪些知识点,哪些实验、实训、实习上,在大纲制订中我们确定了理论上“实用、够用”的原则,将重点放在了实验、实训、实习,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从作业设计转向实例设计[2]。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求结合典型案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软件建模技术,并学会使用相应的建模工具,让学生对软件的认识由程序上升到系统的高度。

2教材的选择

软件建模教材很多都来至国外,针对的阅读群体是有多年开发经验的系统开发人员、本科高年级的学生和研究生,这样的教材理论讲解得过于复杂和深入,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学习。所以针对高职教育特点,要选择内容难道适中,能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材和教辅资源,这门课的教材我们选择了软件职业学院的“十一五”规划教材,使用后教师和学生普通反映该教材难度适中,实践内容安排合理,便于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

3课堂教学的实施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3]47。所以,在课堂授课方式上,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为了突出技能培养,应该将信息化方式运用到授课中。此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协作交流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因素,所以课堂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答辩等形式也将被采用来教学[3]30。在这些授课方式的变化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增强,团队精神、表达能力,有效沟通等素质会被强化,教学质量会明显提高,这样老师将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传授者转为教学活动组织者[3]54。另外,在布置作业时,要紧扣本节课的内容,并且要难易适中,太难了学生做不出来,从而失去了信心,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太简单了,起不到巩固新知识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1) 使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兴趣。

软件建模课程培养的是对知识的抽象能力,相比而言会偏理论化,课程适用的范围也是大的、规模化的项目。这样第一次课非常重要,要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软件案例,让学生了解这门的重要性和在整个软件开发工程中的地位,使学生对这门课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避免出现这门课学习完了,还有学生在问这门课学了有什么用处的情况。

2) 推行案例教学。

在一般教学中,都是先引入课本上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然后对例题进行讲解,最后给出题目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流程使学生上课就被灌输学习的内容,但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利用案例教学,教学课程中把课程内容的应用演示放在第一步,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再引出新知识点并进行讲解,再布置难度更大的典型例子让学生实践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最后结合学生的实训情况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4]。

在选择案例时,要进行精心的选择,案例具有典型性、实用性等特征,要让整个课程的知识在案例中都能得到体现,通过不断增加新的知识点,逐步完善案例。如果每一章用不同的案例,学生就需要不停地去熟悉新的案例背景资料,这样不能将重点集中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所以选择一个案例贯彻整个课程内容,可以避免这种缺点。

在软件建模这门课中,从用例图开始,我们就选择了一个银行的ATM机系统为例,这个案例来自现实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随后类图这一章节的教学就在前面所讲的用例图的基础上进行,然后就是动态图、部署图等。每一章所讲授的案例都是在前面所讲案例上加入新的知识点,不断进行扩充,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案例。

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目的,有兴趣地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对解决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思维、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4]。

3)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既懂得理论又能实际操作的实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2]。

每次上机课都要求学生完成具体的实践任务,实践任务要做到难度要适中,知识点集中,内容要具体。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次上机课实行作业考核,即每次上机后要通过网络提交,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分,这个分数将计入到实践课成绩中。这样每一次综合实训都是对这一章的所有内容进行综合,可以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组合。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的项目,就是对多个知识点综合运用的集中体现。通过这种实践的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也为后面所进行的大的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做好铺垫。

例如,在软件建模课程中会有5个综合性的实践练习,通过书店借书系统这个案例贯穿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各种UML图形放入其中,当完成这5个练习后就会是一个完整的书店借书系统的软件建模过程。

4课程设计的组织

实践首先是为了加强对所学理论的理解,然后熟悉所学技能,最后学会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1],而对知识点进行验证性练习和章节综合的单项技能训练,基本上是围绕某一部分教学内容展开的,对整门课的知识应用缺乏整体观。如果学完一门课后,没有一个完整的实际项目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综合,会令学生觉得所学的课程知识不成体系,无法感受所学知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使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课程设计”,以此加强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能力。在课程设计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操作为主,教师只对任务的具体要求和总体思路进行说明。让学生以具体任务为主线,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课程设计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1]。课程设计有如下要求:

1) 课程设计要以项目案例为基础,要尽量覆盖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所选项目要有完整性、实用性等特征。

2) 老师要提出完整的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求,所涉及的知识点及评分的标准都要制定好。要让学生充分知道课程设计中要完成项目的具体要求,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3) 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钻研问题,找出实现要求的方法,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经验交流、课题报告等形式[1]。

4) 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能力。随着现在计算机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加深,单靠少数几个人很难完成一个项目,必须把复杂的问题分解,由一个团体所有成员紧密高效的合作,才能按时完成任务,团体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这时可以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模拟实际项目组的组成形式,每个项目组由项目组长进行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通过不断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可以是学生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获取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具体经验,

达到教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例如在软件建模这门课中,安排3周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在开始的时候,把这门课的课程设计任务书给学生。在课程设计任务书上,明确课程设计的所有要求,要到达的目的,所用到的知识点,完成作品的验收条件以及会如何评分。然后,让学生进行选题和分组。每个组人数控制在4个人左右。人多了,不容易沟通和管理;人少了,也达不到锻炼团队合作的作用。每个小组将人员分配好,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每个小组定出计划,确定自己小组的进度安排。为了保证进度和控制质量,在每一周会随机选择几个小组演示成果,并且互相谈论,以便学习和改进。最后每一个小组进行答辩,说明和演示自己的作品,老师提出问题并进行评价,指出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项目开发方面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具体经验,增强对相关课程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课程设计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2]。

5课程的评价

5.1考试方法的选择

平常的考试一般是以卷考的形式为主,在计算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可以考虑使用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可以采用机考、课程设计、以赛代考等新的考试方法。但新的考试方法评判起来可能不如笔试那样客观,所以一定要有详细的评分标准,尽量做到公正、客观。

软件建模虽然有Rose图形可以进行上机考试,但考虑到这门课培养的是学生分析问题,在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最后采取了以课程设计为考试方式,学生最后3周所完成的课程设计成绩将作为期末考试的成绩。

5.2课程的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好的评价方法能增进评价对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进行课程考核时不仅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什么技能[3]30。因此这门课的总评成绩由参与度、实践的质量、考试的评价等3个方面构成,具体如表1所示。

6实践效果的分析

这门课在进行课程设计阶段,学生都积极投入,

不仅在课堂上进行了练习,在课余时间也积极地查找资料,不断交流。学生不但对课程整体性的把握提高了,而且对很多细节的问题,通过课程设计也进一步加深了理解,提出了很多的意见。这些都是经过自己思考后的对这门课更深层次的理解。

之后学生到企业的顶岗实习,也涉及到分组完成项目,因为已经经过了一次锻炼,学生很快完成了小组划分以及任务分配,并且在项目的需求过程中,很自然用到了软件建模的知识。学生体现出的素质得到了项目经理的高度赞扬,认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接近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只需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可以适应企业的需求了。

7结语

在软件建模这门课中我们希望学生理解抽象、专业的知识,掌握有用的实践技巧,这些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不容易达到的教学目的,我们通过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在利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建立新型的教学结构后,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南宾.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试探[J]. 科学咨询,2008(15):67-67.

[2] 李克东,赵建华.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3] 张建伟,孙燕青. 建构性学习[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7-54.

[4] 杜光胜. 任务驱动式远程学习设计及案例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08(9):47-51.

Teaching Design of Vocational Course――Software Modeling

LI Wei, XIONG Jian-feng

(1.Depart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430205, China;

2.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高校教学课件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 课件

中图分类号:G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60-01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较大区别,高职院校学生无论是心理行为还是学习特点也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存在较大差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深入研究相关课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1.1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中带有较强的情绪感,对感兴趣的内容表现出较强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则表现出厌学情绪。在学习带有积极性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通常是比较明确的,除了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不甘落后,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来能找一份满意的工作。

针对这样的学习特点,教育者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授课的生动性,知识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衔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1.2 教学课件的重要性

近十多年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定程度上取代教师繁琐、重复的板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可以将教师很难通过语言、板书表达的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通过在课件中集成图片、图像、动画等内容,从而增强授课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多媒体课件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师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在说课比赛中,多媒体课件的质量高低都是衡量其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2 高职院校信息类课件现状分析

课件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工具,课件制作的好坏直接能影响到教学效果,课件制作整体水平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2.1 教学课件常见制作方法

提到课件制作,大多数人都会立刻想到如: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课件大师等常用工具软件。相对而言,Powerpoint是目前广大教师制作课件最流行的工具,它克服了Authorware不能修改和体积大的缺点,同时也能支持SWF,有自定义动画,还能够到网页。虽然有人认为Powerpoint已经落后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喜欢用Powerpoint来制作日常教学课件,因为Powerpoint简单易学,方便实用,使用效率很高,也不需要太苛刻的运行条件,几乎所有计算机里都有。就一般而言,PowerPoint的功能虽然不及Flash、Authorware强大,但用在日常辅助教学中应该说还是游刃有余、应付自如的。只要使用者掌握了一些如图片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工具软件,用Powerpoint还是可以制作出相当精美的课件的。

2.2 信息类专业教学课件存在的缺陷

虽然Powerpoint如此流行,但也有其缺点,特别是信息类专业属于理工科,在制作教学课件过程中,将含公式的文字复制到Powerpoint中就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其实,在此文中,这并不是作者要说的主要问题。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运用多媒体主要是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或能更好解决的问题。这方面,作者认为是可以不断追求完美的。当今无论是用目前哪种课件制作平台,其本质都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师需要授课或布置作业的内容展现给学生,特别在实践环节中,即使是项目式教学,ppt所展示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还是抽象的,不能让学生深刻领会到所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作者认为,要把理论形象化,最佳的课件应该体现“所学即所用”。

3 信息类专业教学课件制作新思路

为了更好的贯彻项目式教学法,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成果,作者经过教学摸索,认为信息类专业教学中所使用的课件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即所用”,这样的课件是利用授课内容的知识或技术来制作的,比如动画制作课程的课件用flash来制作、程序设计课程的课件就用某门语言来写。此课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本身也是一个鲜活的案例,这不得不被称为是信息类专业教学课件制作的一种新思路,也开创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新形式。

3.1 新形式课件的特点

此类课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或技术所制作。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立刻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明确学习目的与增强学习动力;该课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和复习,它运用良好的交互控制,根据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在操作方面,该课件充分体现人性化特性,采用下拉式菜单,几乎所有教学项目都集成在一个主界面中,教师或学生可以很方便的找到相应内容。

3.2 新形式课件的优势

该新形式课件能够使枯燥的纯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迅速体会到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效果。如在《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此类型课件可以让学生快速熟悉VS平台各类控件的使用,尽快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新知识不至于太抽象,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3.3 新形式课件的制作要求

该课件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避免让学生觉得课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太过深奥。要从培养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保持课件所展示的技术难度适中,使学生以足够的信心努力学好理论并运用到实践;使用新形式课件教学,建议在理论课之后立即安排实验,学生在建立了良好兴趣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操作,应该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语

此新形式课件在充分贯彻项目式教学理念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作者的一次大胆创新。但是,目前该课件也存在一些不足,并不是所有信息类课程都可以用此方法制作课件,今后也可以把该课件做成一个小型的教学系统,融入更多的功能,如加入试题库,方便教师进行考核与学生进行自测,或做成web版本,方便教师、学生在线进行互动交流。

不断学习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完善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努力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李伟清,刘爱国.CAI课件制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3):165.

高校教学课件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构件分析;力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赵 越(1981―),男,江苏常州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土建工程。

构件分析与计算是高职院校工科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学生通过这门功课的学习,会对工程力学体系、构件受力的分析方法、构件分析计算所解决的工程问题有较全面的认识。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新时代人才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符合高职教学目标、现状和教学规律的方法。作为一名构件分析与计算的任课教师,我将结合几年来教授构件分析与计算的经验,谈一谈构件分析与计算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一、高职院校构件分析与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与专业培养不相匹配

目前,各类构件分析与计算教材内容层次差别不大,大多是以建筑类为主,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材内容偏重逻辑性,忽视应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它看成是一门抽象、难懂、公式繁多的理论性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困难,从而出现畏难情绪,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学了无用”的心理。

2学时分配欠缺

“课时少、内容多”是构件分析与计算在教学中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训上,基础理论课教学课时被压缩。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为了赶进度而强调速度,但却忽略了教学质量。如对某些知识点根本无法展开,只是寥寥带过,甚至干脆舍弃不讲,自然也不可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课堂消化时间。这样,教学的质量就显得差了。

3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教学方法的落后不可否认与该课程本身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系统理论性强,课程内容多,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一直以来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和老师之间很难有互动,学生产生疑问的时候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也无法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使得教与学出现脱节。

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构件分析与计算考核方式仍以考试为主,考核方式单一。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与习题的翻版。很多学生只是在临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突击记住相关公式,在考试中简单套用就可以解决问题,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种考核方式偏离了对高职类学生培养的目标,不符合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二、高职构件分析与计算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措施

1提高学生对构件分析与计算的认识和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构件分析与计算是高职工程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直接影响着后面专业课的学习。构件分析与计算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并涉及建筑、市政、道桥、水利等各个工程领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可以组织一些校外工地现场的认识见习,并向他们简略介绍力学知识在其中的运用,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运用实验、多媒体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构件分析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兴趣度。

2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

职业院校的构件分析与计算内容改革与更新应与本科有所区别,应突出应用与实践,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所以改革应突出应用型这一特点。在教材改革的过程中,应着重在基本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上,强调直观思维,淡化理论与推导,不能过分追求力学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一味追求解题技巧与公式推导,忽略了工程力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在目前本已紧张的学时情况下,必须根据学科基本结构的要求,在不失其教学意义的前提下,对相关课程加以压缩和删减。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按专业编制各自的构件分析与计算校本教材,对不涉及本专业的内容可以进行精简或删减。如市政、道桥类专业可大大压缩甚至删除框架结构、高层建筑等方面的内容。

3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调动学习能动性

(1)针对职业院校生源的特点,学生的理论功底、文化基础普遍比较差这一特点灵活教学。在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推荐一些指导书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先做好预习,在课堂上教师可随机安排学生对自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根据课堂讨论情况及时纠正,解答学生自学中发生的错误概念和疑难问题,然后对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解。课后再配以相应的习题练习,并还可以留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外思考,并且自己推理,以力争得到一些结论。

(2)近年来,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地在教学过程中被使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这样一个手段向学生展示构件的受力特征或者力学模型等。例如,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梁在多筋、适筋、少筋条件下不同的破坏特征,给学生非常直观的印象,这是板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从这样的动画中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得工程力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形象化,易于被理解和接受。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但是,当用多媒体讲授习题或者例题时,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太大,且解题的速度过快,往往只有少数学生能及时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思考的空间就明显不足了,感觉是被老师拖着跑,非常被动。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对象,这样,双管齐下,取长补短,可以提高构件分析与计算的课堂教学质量。

4完善考核方法

(1)考试内容改革是考试改革的重点。因此,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在保证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出一些贴近生活、能考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题目,这既考察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时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2)在考核形式上,应改革一次性结课考试的做法,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考核。 可适当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以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平时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课堂提问、讨论以及阶段性测验等多种形式。这种全过程的课程考核形式有利于课程各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学习的功利性,同时可分散学生们的压力,能较为准确地考查学生在每个阶段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构件分析与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上面提到的几点,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为高职构件分析与计算教学改革上新台阶,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课件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高校工科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科学使用装备、科学管理装备、科学研究装备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旨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基本工作原理的认识、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机电设备计算机控制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课程在非计算机专业中的开设是随着计算机及应用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提出的。在九十年代中期,其逐渐成为各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国内几乎所有院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硬件基础或相关的课。《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也是我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以应用计算机硬件为主要技术思考、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需要让学生更多地掌握计算机接口及其应用知识,以期能应用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实际装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解决实际问题,尽快适应岗位,胜任岗位。

现行的课程标准基本按照“微计算机原理、微计算机接口、微计算机应用”三个层次进行讲述。其中,微计算机原理部分安排24学时,包含4个实验学时,接口和应用部分共安排16学时,包含2个实验学时。从课时分布上看,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都过于偏重于微计算机原理部分,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对微计算机内部工作原理的理解,但是由于接口和应用部分的课时偏少,又不利于学生掌握微计算机在实际中的应用,而实际工程应用方面的知识才是这些学生在第一任职岗位上所更需要的。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学生需要学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不仅是设置培养计划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也应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课程标准进行调整,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适应学生第一任职需要。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课程标准调整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学生培养方案,在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微计算机原理部分的课时,增加接口和应用部分的课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减少课堂教学课时,并且实验更偏重于接口和应用部分。

1、课堂教学

工科专业学生的第一任职一般都是技术管理岗位,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硬件技术,主要涉及的是微机和接口芯片的外部特性,以及如何通过总线实现微机与各种接口电路及外设连接、组成微机应用控制系统等,而一般不需要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底层开发,所以在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围绕计算机系统及其各大组成部分的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这样一条主线展开,强调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并适当淡化微机内部和芯片内部原理,而强化基于总线连接的外部接口与应用。

但是,在现行课程标准中,微计算机原理部分的“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两节内容共占用16个课时。汇编语言是一门与机器语言最为接近的编程语言,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确能更加深入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但是汇编语言不同于高级语言,其指令多且难记。虽然学生已经学习并初步掌握了C语言程序设计,有一定的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汇编语言程序对其而言也是晦涩难懂,编写汇编程序更是困难。所以要想掌握汇编语言,学生还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掌握计算机接口及其应用的知识,花过多的精力学习汇编语言不仅不能突出重点,而且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再用到汇编语言知识,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因此,应降低学生对本门课程中“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相关内容的学习要求,并相应减少其所占的课时数。

另外,现行课程标准中“微计算机接口和应用”部分因课时较少,讲述的内容更多还是在接口芯片的原理和性能上,对接口的实际应用仅详细讲述了“8255A并行接口芯片”,而8251A串行接口芯片也仅仅是简单介绍其主要结构、性能和用途,并没有着重讲述其具体应用。而“数/模转换”、“模/数转换”、“计数器”、“单片机”等常见的典型接口及应用都只作为自学内容,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实验学时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接口知识,所以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对计算机在实际中应用了解得还不够。因此,很有必要将这些比较典型的接口芯片及其应用列入课堂教学,以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在实际中应用的形式和方法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要多结合舰艇动力装置和机械控制类的接口等在舰艇上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熟悉接口控制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并要及时跟踪最新装备,将其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技术应用引入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

现行课程标准中安排了3个实验,共6个学时,其中有两个实验是为学生深入理解微计算机指令系统和汇编程序设计相关知识而设置的,另外一个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课堂学习的知识,结合具体硬件,熟悉计算机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

根据课程改革思路,在课堂教学内容偏重于接口和应用部分的同时,不仅要增加实验课时,还要让实验教学也应偏重于接口和应用。因此,可将本门课程的实验数量调整为4个,共6个学时,微计算机原理部分占用1个实验,而接口和应用部分占用3个实验,在保留原有的8255A并行接口控制实验的基础上,增加8251A串口接口通信控制、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等多种接口应用型实验。

3、考试评价

现行课程标准采用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考试一般采用开卷的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但是目前,在广大学生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实验的现象。为督促学生重视实验教学,应要求学生重视实验报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认真总结实验经验,杜绝抄袭他人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等现象,并应在适当增加实验课时的同时也要增加实验在最终成绩重的比重,与此同时,需要完善学生实验考核成绩评定,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达到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合理比例。所以,将课程总评成绩分为卷面成绩7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10%三部分。

三、设立不同的课程标准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我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全校各专业,无论是电类专业还是非电类专业,课程名称统一称为“计算机硬件基础”,但是实际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学历层次和专业情况不同,执行的课程标准并不相同。于是出现了同一门课程,执行的课程标准却不同,严格来讲,课程标准不同的课程不是同一门课程。因此,很有必要将该课程根据所执行课程标准不同将课程名称加以区分,让课程名称更加规范。

就我校目前实际情况,各工科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有部分专业是非电类专业,其课程标准与其它电类专业的课程标准差异较大。因此可以将电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名称改为“计算机硬件基础I”,将非电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名称改为“计算机硬件基础II”。这样可以明确不同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也不同,而不再出现同一门课,课程标准确不同的现象,从学校层面上规范了课程名称。

四、结束语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涉及各个领域,但是应用层面和方式差别很大,所以在“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确有必要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与本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相适应,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教员根据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以教学原则为指导,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先进的理论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以往“要学生学”改变成“学生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和能动性,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立刚等.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改革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 31(9):109-112

[2]吕海燕等.《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1(5):238-245

高校教学课件第7篇

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是: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和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专业性应用型工程人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围绕“零距离对接”这个理念展开。通过实训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将理论教学导向应用教学,为社会培养急需的软件工程化应用型人材。并且实训平台可以实现教学工作的全自动化管理,有效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1]。本文从技术促进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TEL)的研究和实施两个层面着手,提出了一种以基于“知识可视化”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路,并通过一个工程教育实训平台提供对这种教学设计的有效支撑。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支持,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其实现手段主要是实训平台的研发。

2 实训平台介绍

实训平台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平台,不仅克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依靠纯粹的软件模拟所带来的与真实的现场环境严重脱离,从而导致感受不深理解肤浅,而且也能成功避免让所有学生直接使用现场真实设备与其它优质教学资源而带来的包括师资、设备等的严重浪费或者由于学生的不正当操作而带来的设备异常甚至损坏,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基于实训平台能够通过软件与数学模型等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一些先期的判断与处理,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和其它方面的错误,并尽早将错误的提示与警告信息返回给学生,避免由于实验过程中操作与处理逻辑的错误从而产生异常实验结果而带来的艰难检查与重复调试。实训平台采用现代技术与当前流行的网络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逼真性,提高广大学员的学习效率,同时,它所提供的在线课件制作、在线课件资料存取与检索以及在线播放、在线交流技术可以让学员快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软件系统的使用[2]。

实训平台的发展趋势是保证学习者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基于真实的项目进行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训练。在面向TEL方面应该满足学习资源的内容必需、难度适中、结构合理、媒体适当和导航清晰;在学习环境上要满足群体归属、个体成就和情感认同;在管理信息系统上要满足过程耦合、绩效提升、数据可信和习惯养成;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知识可视化”思路。

3 软件测试教学改革意义

(1)从学生角度,以企业用人标准为指导,针对企业的岗位胜任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从企业角度,以企业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实训学习,可以确定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并通过技术手段记录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使在校的学习成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组成部分。

(3)从社会角度,面向企业岗位胜任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区域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责任,只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出来大量的人才,才能促进区域产业发展。

实训需要对传统的以学科专题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进行工程化改造,通过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基于真实的项目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就面临真实的工作任务、项目管理和绩效考核等的压力。改革内容包括:分析企业的用人需求,构建企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实训教学的课程体系;建立实训平台来整合实训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模拟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用真实的项目案例贯穿实训教学的始终。

4 结论

实训平台是以因特网为桥梁,跨越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面对面的教学实训方式的限制,将授课课堂由教室和实验室延伸到因特网所覆盖的任何一个场所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校也不用额外购买贵重的软件、硬件,而改为向服务提供商租用平台、Web软件来服务学生,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平台[3]。实训平台致力于为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提供信息化特色服务,具有多架构、多模式、跨地域、跨平台、多语言的特点,要求灵活开放易扩展的集成方式。

参考文献

[1]杨云,孙歌.省略技术实现体育理论考试WEB化管理.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

高校教学课件第8篇

    徐冬东 李响 李科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广东省各类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条件的现实情况,运用SPSS的统计软件,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32所院校的相关数据,探讨了高职高专英语现行教学条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条件统计分析

    [作者简介]徐冬东(1971-),女,广东丰顺人,广东警官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及文体学;李响(1976-),男,湖北黄冈人,广东警官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李科(1982-),男,广东警官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广东广州5101 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DWYG-O0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l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188-02

    一、前言

    近年来,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截至2008年,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总数量达到近80所,在高等教育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且办学形式多样化,有政府办学、企业办学、行业办学、民办院校等模式。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来,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扩招造成了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质量不高等。为了摸清广东省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而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本研究设置了英语课程教学条件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涉及32所高职高专院校,其中政府办学院校为21所,占66%;行业办学院校7所,占22%;民办院校4所,占12%.没有企业办学的院校接受此次调查。

    (二)调查内容

    本调查问卷设计了10大项与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条件相关的问题,既包含有未做定性分析的问题,也有已作定量分析的问题。本文所指的教学条件包括教学班的学生人数、师生比、教师的基本情况等教学方面的软条件,也包括多媒体课室及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等教学方面的硬条件。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在2008年广东省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工作会议期间进行,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接受调查的人员大多是来自各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系主任、英语学科带头人或负责人,对本校酌英语教育现状十分了解,所以数据真实可靠。本次调查现场发放问卷33份,回收问卷33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2份,有效问卷率达到了97%。

    三、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条件统计分析

    (一)公共英语教学班人数统计

    调查显示,政府办学的院校教学班的平均人数为57.5人;行业办学的为57.14人;民办院校的是52.5人。从教学班的人数来看,81.25%的学校的教学班人数在50人以上,其中人数超过70人的大班达到22%,而单个教学班的平均学生人数都在50人以上,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40人的标准教学班。这说明了高职高专院校中英语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和(范文先生网 7139.com)学生英语水平进步缓慢的原因之一。

    (二)公共英语教师人数和师生比情况分析

    为了调查广东省各类院校的师生比情况,调查者结合各类学校的办学规模数据,计算出了各类院校的英语教学的平均师生比数据,即政府办学院校师生比是1:300,行业院校是1: 200,民办院校是1: 250。如果被调查院校学制为三年,且英语课只开设两个学期(一个学年),那么师生比应该提高三倍,即分别是1:100、1:68和1:83左右;如果开设四个学期(两个学年),那么师生比分别是1:200,1:135和1:166。因此,就英语学科的建设来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师生比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18这个合格的师生比。这说明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比较欠缺,其中缺口最大的是政府办学的院校。

    (三)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基本情况及分析(如下表所示)

    教育部公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以下称《内涵》)中规定:“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合格标准为15%,可包含在读研究生。优秀标准则为35%,必须是已取得研究生学历或学位者。”从总体来看,全省师资中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23.48%,超过合格标准。

    调查显示,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从分类上看,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在英语高级职称方面缺口较大,尤其是正教授,平均各校不到1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以中级和初级职称为主,说明在教师梯队建设方面需要各方面的扶持,加大培养力度。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除民办院校外,其他都超过了20%,其中以行业办学院校最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院校应大力培养双师型英语教师,使英语教学和学生的专业能更好地结合,使ESP教学真正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网络英语自主学习课统计分析

    调查显示,有15所院校未开设网络英语自主学习课,占被调查总数的47%。在开设网络自主学习的院校中,绝大多数只开设1-2课时。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未开设网络英语自主学习课的院校几乎占近一半,而开设了的院校能提供的学时也不能说很长。

    1.英语教学的硬件环境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绝大多数院校都建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授英语课,提高教学效果,说明英语教学条件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也有不少院校还是在传统的教室上课。另外,只有一所院校建有“校外实训基地”,而这种真实情景下的英语教学或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提高英语应用水平,今后应大力建设并推广。

    2.现代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绝大多数院校充分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识到了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内涵》中也把“能广泛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作为评估的一个指标。

    四、讨论

    (一)师资建设

    从调查情况来看,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教学硬件和招生规模上,但师资力量的建设跟不上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英语课程师生比达不到国家最低标准,教师缺口较大。尽管几乎l OO%的英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但职称普遍较低,尤其是缺乏高级职称的学科领军人物,教师梯队建设不合理。另外,具有双师型资格的英语教师不多,这不利于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因为学生大多毕业后要利用所学专业生存,如(范文先生网 7139.com)果英语和专业不能有机结合,会使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没有用途,失去学习动机和兴趣。因此,英语教师也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努力适应随着高职高专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英语教师的总体水平和数量直接决定着英语的教学质量,因此,各院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抓好中、青年教师的进修和培养工作,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人才。

    (二)多媒体等教学建设

    本次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英语课程教学是在多媒体课室里完成的,说明目前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要注意有不少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室上课。一方面是某些院校硬件投入不够,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年龄较大的英语教师没有学会或不习惯利用现代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培养在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力度,加强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设备,建立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