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12 04:21:56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篇

一、选择题(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A.菜畦qí 讪笑shān 确凿záo 瞬息shùnB.油蛉líng 秕谷bǐ 涉足shè 伫立zhùC.收敛jiǎn 书塾shú 旋转zhuàn 襟上jīnD.蝉蜕tuì 环谒hè 简陋lòu 脑髓suǐ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相宜 陋丑 瞬息 人迹罕至 B.确凿 讪笑 肿胀 荒草萋萋C.书塾 幽寂 搏学 来势凶凶 D.瞬息 嫉妒 叮嘱 骇人听闻3.下列加点字释义不完全正确的一组( ) (3分)A.轻捷(快) 鉴赏(鉴定) 来势汹汹(形容波涛的声音)B.渊博(深) 总而言之(说) 指挥倜傥(洒脱;不拘束)C.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缘故(原因) 人声鼎沸(水开) D.嫉妒(忌妒) 讪笑(嘲讽) 荒草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4.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 ) (3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周树人——《朝花夕拾》B.《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文——林海音——《城南旧事》C.《丑小鸭》——寓言——安徒生——丹麦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弗罗斯特——美国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分)(1)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________对象。(A.嘲笑B.嘲弄C.玩弄)(2)我看看老师,________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A.请求B.征求C.求取) 6.下列各句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3分)A.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B.我从图书馆借了两本书籍。C.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7.下列各句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3分)A.“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这句话既说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也说明学生对艺术兴趣的追求。B.“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以此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关系”,这句话意思是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无关紧要,关键是看你的天资。D.“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话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里,诗人要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非选择题(29分)8.文学常识填空。 (9分)⑴普希金,________国诗人,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他的文学作品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等文学典型形象。⑵《伤仲永》一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文学家。⑶鲁迅,原名________,________人,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9. 根据下面的语境填空。 (4分)(1)《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2)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请你写出歌咏春天的两句连续古诗句: , 。10.小诗人以《微笑》为题写了两句诗,请你能按他的句式续下去。 (4分)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生机;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1.综合性学习。( 12分)⑴中学时期,随着青春意识的觉醒,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请为自己的烦恼列一个清单(不少于4条); (4分)⑵你是怎么对待烦恼的(列举方法不少于4条); (4分)⑶古代诗人也有烦恼,请列写出2位诗人含烦恼或痛苦的诗句。 (4分)三、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5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2.解释加点的字。 (8分) ⑴未尝( ) ⑵立就( )⑶不能称( ) ⑷稍稍( )13.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1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⑵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5.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分)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6分)(二)阅读《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完成文后各题。(25分)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印象里,我有一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着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的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一件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坏孩子哦。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16.文章写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5分) 17.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面句子的妙处。 (5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18.“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5分)19.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5分)20.读完全文,你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之情,同时,也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之心。 (5分)【参考答案】一、1.B 2.C 3.A 4.A 5.①A ②B 6.C 7.C 二、8.(1)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多余的人 小人物(2)《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介甫、北宋(3)周树人 浙江绍兴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呐喊》《彷徨》9.(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0.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让生活充满了温馨11.(1) 学习困难、同学不理解、家长的误会、青春期的反叛等;(2)面对、搁置、倾诉、转移;(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三、(一)12.(l)曾经 (2)完成( 3)相当( 4)渐渐 13. C 1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5.(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二)16.老师的一句话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17.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学生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18.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19.总结全文,点明主题20.感激关爱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虎、熊”等13个生字和牛字旁1个偏旁;会写“要、连、百”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插图读懂文章,了解通知的要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识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通知时要把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导质疑

今天,我们来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茂盛的树木,盛开的鲜花,到处充满了动物们的欢笑声。想知道这个地方叫什么吗?那就是动物王国。(板书课题,随机讲解“物”字)动物王国要准备做什么事呢?(板书“开会”)开大会前又要做哪些准备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自读情况。

2.看,生字娃娃等着和我们交朋友,请自己读一读。

(1)学生自己拼读。

(2)指名读、齐读、小老师领读。

(3)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

翘舌音:注、舌、准

后鼻音:熊、通;边音:脸

(4)在字形上,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加笔画:白+一=百古+=舌

加偏旁:车+辶=连不+辶=还占+灬=点

(5)

给生字组个词。看谁最先和生字娃娃成为好朋友,一见面就能认出来。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共有18个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参加大会的动物。

3.自由讨论:(1)狗熊一共通知了几次?

(2)哪几个动物帮助了狗熊?它们分别说了哪些信息?

4.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言)

(1)课件展示:

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通知人:通知时间:

(2)

教师引导学生填写内容。2.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谁)让(谁)通知大家。

四、快乐学习生字“要”“连”“还”

1.出示生字,观察生字,交流。

2.教师范写讲解,学生口述。(“要”字中的横画要长,要写平;“连、还”是半包围结构,走之旁是三笔)

3.生字组词游戏。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第1~6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6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老虎让狗熊通知大家开会,狗熊是怎么说的?

①课件出示句子: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②你们来说一说,动物王国的大会开得起来吗?为什么?(学生互相讨论)

(2)读第2~4自然段:狐狸为什么说大会开不起来?

①课件出示句子:因为你没告诉大家,大会在哪一天开,是今天,还是明天,还是……

②你们说狐狸说得对吗?(学生自由回答)

(3)读第5、6自然段:听了狐狸的话,狗熊是怎么做的?老虎是怎么说的?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②师生讨论:这次动物王国的大会开得起来吗?要怎样说,大会才能开得起来?

2.

让学生戴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老虎、狗熊、狐狸),分角色朗读第1~6自然段。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

将学生进行分组,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向导。

1.小组合作读通课文。

(1)在小组长带领下读课文。(按第7~12自然段,第13~16自然段,第17~18自然段分组朗读)

(2)分角色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每一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内容。(第7~12自然段对应第二次“通知”;第13~16自然段对应第三次“通知”;第17~18自然段对应第四次“通知”。)

2.思考讨论。

(1)思考:狗熊的每次通知都说清楚了吗?都有谁来指出狗熊说得不明白的地方?

(2)讨论:要怎样才能把通知说清楚?

(3)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通知人、通知时间)

四、总结全文,学习通知

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懂得了什么?(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很重要)同学们说得很对。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则通知,说说你们从通知里得到了哪些信息。

1.课件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

2.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通知人:通知时间:

五、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百、舌、点”。

2.学习牛字旁。“牛”字作偏旁时,第三笔“横”改成“提”。

3.观察要求会写的字,说说在写字时该注意什么。

4.指名汇报,结合汇报强调:

“百”是独体字,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点、舌”是上下结构,“点”字中的四点底要打开,间隔一致。

5.学生描红、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6.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六、指导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

1.什么叫祈使句?(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句末一般用感叹号。)

示例:请等我一会儿!

2.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祈使句和问句。

问句出现2次:“为什么?”狗熊问。

狗熊捶捶自己的脑袋,说:“我怎么没问清楚呢?”于是又去问老虎。

祈使句:主要集中在狗熊四次通知和老虎说的话中。

3.指导朗读。

(1)狗熊两次问“为什么”。第一问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出疑问、思考的语气。第二问可结合狗熊的动作,对照插图,读出自责的语气。

(2)四次通知的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句中“注意、都、准时”这些词语表示强调,要读重音。

4.师范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练习读疑问句和祈使句。

5.教师请学生上台表演,分角色朗读并加上适当的肢体动作。

[教学板书]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老虎—狗熊狐狸:哪一天开

大灰狼:几点钟开

梅花鹿:哪儿开时间、地点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篇

2012年初三上(下)册单元测试题汇总 初中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自测题(有答案) 初中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训练题(带答案)2012 初中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评训练题(含答案) 浙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单元试题 初三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题 2012年人教版初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自测题(带答案) 初三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 初三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检测 点击查看更多>>>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4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

一、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惟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可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

(1)“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

(2)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2?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3?“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4?写字指导。本课要求书写的字较多,建议在描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二)朗读感悟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以上对话中人物的语气,可让学生自主体会,老师可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插图非常形象生动,可结合插图感悟课文语言。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可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

课后练习“读读说说”是让学生练习说句子。可结合指导朗读进行。

(三)实践活动

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提问: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2?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理由。

3?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4?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看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的人还看:

1.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蓝色的树叶

2.二年级上册语文《风娃娃》教案

3.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4.二年级上册语文《欢庆》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5篇

[关键词]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10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了“四能”目标的要求,即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专题课是教师实现“四能”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加入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容,渗透策略意识,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历从现实情境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一、教材内容分布

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统计,苏教版教材在三到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一共有17课时,详细内容见下表: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分布情况表

以上表的课时数为依据,每个年级的教材都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三年级主要关注从条件或问题着手解决;四年级主要关注用列表、画线段图解决两积之和差、和差问题;五年级主要是用一一列举和转化法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主要是用替换和假设法、转化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编排意图解读

苏教版教材三到六年级的修订专家表示“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编排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四能”,并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通过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途径的愿望;二是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题目转变成简单的题目;三是在解题中强调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1.展现解决问题完整的解题过程

苏教版教材编排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单元系列课,能让学生经历完整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和步骤:通过读题明白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答案并且检查答案是否正确。与老教材相比,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为培养学生的“四能”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设计和案例。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例1首先出示了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提出问题“你知道‘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旨在要求学生掌握读题的方法,了解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接着出示“根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旨在要求学生把题目中有用的条件和问题进行筛选,寻找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连接点;最后通过列表法呈现解答过程,还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体会,借助验算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以及养成检查的好习惯。这样完整过程的展现在苏教版教材中比比皆是,它既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流程范本,也为学生的自主预习提供了模仿的范本,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2.以单元为主要体现承前启后

苏教版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包含了解决现实中的生活问题,又复习了之前的计算知识,实现了“生活数学”与“数学知识”的完美融合,起到 “承前”的作用。有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是简单呈现,到另一册时又继续出现,这就是“启后”的作用。

比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借助文字、线段图从问题想起,这与三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借助文字、线段图从条件想起相似,起到了“承前”的作用。“启后”体现在,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涉及了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学生已经能列出两个分步算式并正确计算,而第四单元的“混合运算”不仅把前面掌握的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还能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供理论基础。

又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转化”,由图形的转化过渡到计算中的转化;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转化”,是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转化,这又是转化思想的“承前启后”,让转化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并且不断深入。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当进行系统化备课,把编者想要传递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极致,也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3.呈现多样化的解题策略

不同的学生解同一道题目会有不同的解题策略,虽然有的解题思路繁琐,有的解题思路简单,但是这都是学生思考后的产物,教师可以尝试将复杂的解题思路引到简单的解题轨道上。因此,苏教版的教材编者在编写时注重学生的学情,贴近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样的编排意图在每个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都有所体现。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计算题“■+■+■+■”,教材先是呈现了学生马上能想到的通分方法,再呈现通过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建立起算式和图形之间的联系。这样,不同解题方法、不同思维水平的呈现,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又为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提供了机会。

再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例1,教材呈现了列表和列式计算两种方法,还出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中间问题”。这样低起点、高跨步的教材编写形式,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学生的自主预习指明方向,为小组合作提供思路。

又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例1,教材从学生最能想到的“摆一摆”入手,再呈现用列表法寻找面积最大的长方形,最后还把运用列举策略的所有问题罗列出来,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教材这样的编排体现了“重视过程和结果”的理念,让学生能踏着巨人的肩膀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

4.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数学语言一般可以分成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图画语言三种。有的学困生不能正确解题,关键原因就是不能把题目中的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或者图画语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把思考分析和解答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说数学”的结构化训练在苏教版教材中也有大量体现。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例2就为训练学生“说数学”提供了模板。首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从题目中知道的条件和问题,引导学生把题目中的书面语言转变成图画语言;再建立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提出“中间问题”;接着根据每一步的问题列式解答,最后验算。

随着年级的升高,题目难度的加强,教材“说数学”的侧重点也有变化。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例1,教材编者就更加强调说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把书面语言转变成图画语言,将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具体的图形,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也渗透了图形的简洁美。

教师长期坚持让学生“说数学”,不仅能了解学困生的困难所在,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外显,思维过程更加清晰。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6篇

知识。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生动形象;角色扮演

一、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1]

二、创设情境的基本途径

1.生活展现情境

选取生活中某一典型场景,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案例:七年级上册地图的阅读一节中,设置情境,一位外地同学想到本地的特色景区游玩,来游玩前他需要做哪些工作,来到景区可能会遇到突况,为解决这些突况,他需要掌握哪些技能。以此为主线,设计一系列小情境,达到实现各项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目的,并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引导。

2.实物演示情境

以实物为中心演示某一特定情境。

案例: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活动中,在中国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相互问好的场景,可以设置以下情境:

在地球仪上美国位置粘个蓝色小旗表示姨妈的位置,中国位置粘个红色小旗表示畅畅的位置,假设某一方位是太阳,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没有被太阳照到的半球是夜半球,将蓝色小旗和红色小旗位置转至书上图示位置,此时地球自转,畅畅和姨妈应该如何打招呼?接着将两种小旗转至书上图示相反位置,此时地球自转,畅畅和姨妈又应该如何打招呼?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可以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案例: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一节中,为表示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展示了两块大陆的古老生物地层相互吻合,可以利用一张纸,在纸上用彩色粉笔画出弯曲的线条,然后撕开,接着展示两者可以吻合,用来说明大陆漂移说。

4.音乐渲染情境

以音乐特有的旋律、节奏,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案例:八年级下册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充满名族特色的新疆歌曲配以新疆的一系列特色照片导入新课;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可以配以西双版纳旅游宣传MV,用多幅西双版纳各种民族的房屋建筑、特色美食、名俗照片等导入新课。

5.表演体会情境

让学生将自己代入课文中某一角色,使学生加深内心体验。

案例:八年级上册山区面积广大,最后面的活动题中有关我国对贫困山区的一些举措和建议,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假设学生扮演其中一个角色。例如,国务院领导、发达地区省级领导、贫困县领导,加上一些发达地区百姓和贫困地区百姓的角色,让他们从这些人的角度出发,为贫困县发展献计献策。

6.语言描述情境

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导向性作用。[2]

案例:八年级上册地势呈阶梯状分布中第一幅图,我国东西(32°N)向地形剖面图,可以请同学翻开配套的地理图册第十页我国地形图,将图想象成按颜色高低起伏,然后找到32°N,一刀切下去,这个剖面就是书上这幅图。

三、情境教学的功能

一方面是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3]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篇

基于电子书包小学低年段英语听说教学PIE模式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一、Prevision流程

Step 1 :动画自学,划障碍词

Step 2:做预学案,预测难点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1.“看动画”功能 、“画笔功能 ”;2.“组卷系统”。

原则:发挥电子书包的优势,学生自主预学,教师即时统计,修改设计,对症下药。

过程:

(1)利用“看动画”功能理解故事大意,并用“画笔功能”划出障碍词

(2)学生登陆账号完成预学案,教师查看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设计。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 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看动画,理解大意”,并划出不懂的词;教师抽查记录总结难点词为 “where”“hat”。 其次,教师登录查看学生预学案完成情况,发现难点为“magic”的意思和方位介词的区分。于是教师调整教案,热身时加入魔术表演,并增加方位介词输入的次数和操练活动。

二、iEnglish流程

Step 1:激活旧知,做好铺垫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视具体教学设计需要而用。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书包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只择其合适的功能促进高效的听说教学,并非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使用。

原则:激活旧知,或解决部分障碍,为听说教学的展开做好铺垫。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 1,教师通过变魔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magic”,为主情景的呈现做铺垫;再通过课本第一部分的导入对话,对难点方位介词“in”“on”进行初步的输入。

Step 2:巧用动画,整体呈现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看动画”功能。

原则:利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整体呈现,整体输入。

形式:教师多以提问的形式,巧设问题,引起学生注意,边看动画边整体理解故事。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 1,教师利用放大功能特写魔术师Panpan,设置问题: Panpan is playing magic. How many times? 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看动画”功能整体呈现故事。

Step 3:细读文本,解决障碍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视具体的教学设计而定。

原则:在学生整体理解故事后,教授目标语言,解决听说障碍。

形式:教师多以提问的形式,学生通过看动画找答案或检验预测结果,关注目标知识点或者预学难点。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1,教师首先利用电子书包画笔功能涂层,遮盖三次小鸟的位置。教师设置问题:Panpan is playing magic. Oh!where is the bird? 引导学生细读故事,找出答案,教授方位介词,并解决预学案反馈的语言障碍。

Step 4:巧用跟读,上口正音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跟读”功能,“对话”功能(人机互动),“看动画”静音功能(配音)。

原则:利用语音评测系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正音,提升语音语调。

整合使用的电子书包功能皆带有语音评测系统,可即时从“准确度、流利、韵律、速度、重读”对学生的语音进行评价,标红薄弱词。学生根据提示自主正音。

过程:

(1)Listen and follow

学生利用“跟读”系统跟读,获得评价。

(2)Read again the sentences with a crying face

重读带“哭脸”的句子,突破标红词,模仿重读拿到全部“笑脸”。

(3)Dubbing time

人机对话,选择角色配音,根据语音评测系统提示正音,模仿拿到全部“笑脸”。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 1,在解决目标知识和难点后,教师布置学生跟读,“跟读功能”的评测系统对学生的语音做出即时的评价,标出语音薄弱点。学生自主正音,尝试拿到全部“笑脸”;在学生充分练习以后,教师利用“看动画”静音功能,邀请学生配音。

Step 5:巧用画笔,随堂检测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画笔”功能。

原则:利用“画笔功能”,当堂检测。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 1,教师巧用画笔,设置两个检测活动:①炸弹游戏;②听音圈图。(如图所示)

Step 6:综合实践,拓展运用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视教学设计需要而定。

原则: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学以致用。

实例说明:

例如《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 2 UNIT 1,教师延续情景: Panpan和小朋友们互动玩 “藏东西”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输出语言,学以致用。

三、Evaluation流程

整合电子书包功能:“跟读”功能,“对话”功能,“自读”功能。

原则:借此三个功能实现分层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可利用电子书包功能进行补救学习,程度优异的学生可利用电子书包功能提升水平。

过程:

(1)Listen and follow

学生可通过“跟读”功能,补救不懂的单词或句子;较为优异的学生可充分模仿纯正、自然的语音语调,提升语音语调。

(2)Dubbing time

学生丢掉“跟读”的拐杖,尝试在没有原音的环境下,检测发音是否准确。

(3)Read by yourself

学生完全丢掉原音的环境,自行朗读,在语音评测下自主正音,巩固提升。

实例说明: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篇

集体备课让教师全面把握教材

每学期放假前,学校各个学科组先组织教师对下学期使用的教材进行研讨,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点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以便大家对整本教材形成系统的认知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苏教版语文第8册在第8课《三顾茅庐》之后才介绍名著《三国演义》。在研讨过程中,教师提出应该在一开学就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到学习第8课《三顾茅庐》时,学生已经了解课文的知识背景,有利于内容的深化与积累,进而提升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之后,学科组将教材分成若干篇目或单元,交给组内的教师分头备课,每位教师对自己所备的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

开学前,学科组集体讨论和交流每位教师备好的教案。备课教师可以就教案的创新点、如何突破重难点甚至备课中的困惑谈自己的想法,其他教师则可以提出建议。之后,由骨干教师作为主评人对教案提出综合修改意见。最后,备课教师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对教案进行修改,形成比较完善的教案,学科组汇集每位教师的教案后,形成整册教材的教案。

在教学前,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以批注、增删的方式对于他人的精备教案进行修改或补充。这种备课方式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教材、研究学生个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便于教师之间相互分享和学习,将集体智慧发挥至极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主题教研解决共性问题

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学校组织同学科教师以课例分析为载体,进行主题教研。

如“情智语文”工作室将“有趣”作为年度教研主题。通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来改变部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沉闷的状态。围绕主题,有的教师从导入环节入手,采用游戏、故事、歌曲、图表等方式,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有的教师在课堂表演上做文章,或编演课本剧,或模拟片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直观理解;有的教师主张师生角色互换;有的教师开展小组竞赛,等等。在每位教师进行探索和尝试之后,工作室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讨,找出适合“情智语文”的教学策略。一位老师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时,发现学生将“形状”的“状”和前一课所学“茁壮”的“壮”严重混淆。针对这个问题,团队教师集思广益,探讨出两种处理方法:一是让学生自主查字典,然后分组说说辨别这两个字的诀窍,比比哪组的办法多,容易记;二是教师编顺口溜“有大不是大,无大反而大”,将枯燥的讲解化为简单的口诀,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

如数学学科“统计知识”这一内容在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五年级下册“复式统计图”等章节均有所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学段的数学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整合“统计知识”,如何渗透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数学方法,寻找教学的共性与联系。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使各个年级的教师对教材实现整体把握。

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研,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手段越发丰富,教学实践日趋成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持久的、整体的、本质的改变,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有的放矢。

融合式培训打破学科壁垒

每年暑假,学校都会定期开展英语口语培训,所有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启动人文大讲堂,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培育教师的人文素养。学校开设书法、摄影工作室以及器乐演奏班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拓展教师的文化视野,涵养教师的精神气质。

学校还组织教师深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教师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学习吴地传统文化、锡剧吴歌、吴地方言、无锡民间手工艺制作等。

为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学校开展国际理解培训,为所有教师开设英语、韩语培训班,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学习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融合式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势头,教师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跨区域联动拓展教师成长空间

基于“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理念,学校进行跨区域联动。在无锡大市内,联系宜兴、锡山、滨湖、南长等区的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提升。如六所学校以“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为导向,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的“同课异构”,六位教师通过“学案导学”的教学课型,引导学生在思维情境中感知体验,在自主探究中归纳发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议课环节,我们强调三种取向: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评议“教”的质量,既要关注学生是否学得有兴趣、学得自主,也要关注学生有没有学会、是否会学;二是关注互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否都有效;三是关注生成,对哪些生成性资源应该进一步开掘、哪些应该放弃、哪些获得了预约的精彩等进行研讨。

另外,学校与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学校签署协议,结成“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教师培养共同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校际网络结对的形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各种交流活动,形成校际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

在跨区域联动过程中,通过不同学校文化的碰撞,教师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师们在反思与重建中充分吸收各种资源,并创造性地让这些资源成为精神重建和实践进步的“养料”,从而走上了一条“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创造”的道路。很多教师感慨:“跨区域联动,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外面的风景,跨越了专业成长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