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一年级下册猜字谜

一年级下册猜字谜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6:22

一年级下册猜字谜

一年级下册猜字谜第1篇

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教学内容,它并不显眼,不容易被教师和学生重视,那就是——《语文园地》中的“趣味语文”。它往往安排在末尾,而且不是每个《语文园地》都有这个内容。这样没有规律性的教材安排,的确容易让教师和学生产生一定的误读——这一内容不太重要,或不会太重要。不过,仔细分析教材,就不难发现,编者的意图就是有意通过“趣味语文”丰富《语文园地》的表现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语文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在实际教学中,该怎样处理这样的教学内容呢?

一、明晰概念,活化课堂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趣味语文”这一概念。我粗浅地认为,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内容上它是属于语文方面的相关知识,富有趣味性;二是在表达形式上与众不同,极其有趣,颇能激起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正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的“趣味语文”是:以《花鸭和彩霞》(绕口令)为学习内容,用儿歌的形式来表现。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的“趣味语文”是猜字谜。这些都是有趣又具有相关语文知识的学习材料,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又体现了新颖的学习内容。

如在教学“看图说成语”中,教材提供了六幅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画面。有山有门的画,有大有小的字,有长横和短横的线条,有文字和数字的组合……可是,刚上三年级的学生哪有那么多的成语知识呢?我首先根据教材内容,准备了许多相关的成语(每幅图提供了3-5个相关成语)。如关于“山”的成语:游山玩水、万水千山、开门见山、坐吃山空;关于数字的成语:一心一意、一举两得、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横七竖八、百发百中、一言九鼎、千钧一发等。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字、讲画面意思。然后组织学生读我提供的成语。最后,请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在众多成语中找一找相应的成语来表达。面对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及丰富的词汇,学生在探索、交流中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在理解中产生了乐趣,在快乐中选择了正确的成语,在欢笑声中丰富了自己的词汇。

二、巧用教材,活跃气氛

如何科学地运用教材?这是每一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大部分教师的共识。因此,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走进教材,拓展教材,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上下工夫,做到创造性地使用“趣味语文”。

如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中的“趣味语文”,这是关于绕口令的学习内容。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学生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接触,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让他们上课之前,去找一找关于“绕口令”这一背景知识的内容。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比较浅显的“绕口令”。上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画画》:“小华举花小花画,小花画画看小华,小华问小花,画上画了啥?小花举画答小华,画中有花有小华。”我让学生观察这里面有什么规律或奥秘。当学生发现“画”“花”“华”在句子中反复出现时,课堂顿时沸腾起来。学生们读书的声音越来越大,语速越来越快。正当他们兴趣盎然之时,我将教材中的《花鸭和彩霞》的绕口令内容展示出来,学生们立刻发现这是“ya”和“xia”在句子中的反复出现。因此,在集体朗读的时候,学生们口齿清晰地将它们区别开来了。最后,我再让学生将自己找到的“绕口令”读出来,他们兴趣盎然。

三、拓展延伸,活络思维

语文教学应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多彩的生活中,在浓郁的趣味活动中,活络思维,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1.开拓思维,让“趣味语文”走向课外

学生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思维也是异常活跃的。当我教完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猜字谜”的“趣味语文”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阅读和生活,找一找关于字谜的内容,把它制成图片或卡片或“猜字谜专刊”。有的学生用精致的卡片写着“要一半,扔一半”(猜一字);有的写着“七十二小时”(猜一字);有的根据字谜的意思,发挥自己擅长绘画的能力,创造性地将“一箭穿心”等词语制成了图画(含漫画)。学生还将搜集到的字谜和自己创作的“看图猜字谜”的内容制成了“猜谜专刊”,粘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开拓了思维,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2.丰富内容,让“趣味语文”走向生活

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有责任把语文学习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

一年级下册猜字谜第2篇

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识字,降低难度。根据课标要求,小学生识字量要达3000字左右,其中低年级要求认识汉字1600至1800个,会写800至1200个。低年级的识字总量是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50%以上,这对一、二年级的六七岁孩子来说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综上所述,识字教学的成与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成与败的关键。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识字任务,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摒弃滔滔不绝地在课堂上讲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字形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识字教学,让语文识字教学焕然一新,不再枯燥乏味。

一、巧妙放手自主识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运用。所以,我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从不离开课文,特别注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巧妙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课的生字时,由于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字形结构或部件较特殊,我都不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而是重视整体认读,根据学生喜欢读诗歌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先借助拼音充分自读课文,巧妙地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想各种各样的巧妙的方法自主识字。如:“曾、迈、觅、需”等字,他们就会利用学过的熟字加偏旁识记;“滴、洒、泥、泞”四个字都有三点水旁,他们用同偏旁归类法识记;“锋、瓣、荆、窝”他们就用形近字进行换偏旁或换部件的方法识记。这样根据自主识字的成果,学生体验识字成果的快乐。最后再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纠正字音,学生便能很快地记住生字。这样,识字教学不仅能变难为易,而且充满趣味和快乐,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活动,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二、巧设游戏识字

美国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可见乐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符合儿童好奇、爱玩的特点,也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玩既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况,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因此,对文章较长,识字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的,在识字教学环节中,我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巧设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形式的识字方法识字。如“接力赛”游戏:四人一组,第一个学生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学生在生字卡片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学生说出或读出课文中带有这个字的词、句,第四个学生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或说一句话。又如“找朋友,对号入座”游戏,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操场上》一课时,我先把运动项目的图片和写有相应“跳高”、“拔河”、“拍皮球”、“跑步”、“跳绳”的生字卡片分别发给学生,然后让拿着运动项目图片的学生找拿着相对应生字卡片的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一起演示一下这种运动,再读一读。学生为了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一个比一个说得好,一个比一个演得好。这样整个识字教学过程就与快乐的游戏融为一体,老师在有意识的游戏中教,学生在玩中有学,学中有思,寓识字教学于游戏中。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不仅在文字游戏中身心愉悦,而且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更发散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教学活动,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三、巧编字谜识字

根据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具有好奇、喜欢猜谜的特点。为了让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把谜语和识记生字结合起来,除了把一些字编成浅显易懂的谜语外,还引导学生在念念、想想、猜猜中识字。如:“可怜的鸟儿没有眼睛――乌”、“三个小不点儿拜寿――涛”、“晒作业本――显”、“两个小矮人一起坐在土堆上――坐”、“一口咬断牛尾巴――告”……这样猜谜识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既学得快又记得牢。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抓住某些生字的字形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自己动手学着编字谜让同学猜。例如:在教学“闪”字时,我先引导学生把这字拆开成“人”和“门”,然后走出教室从外面走进来,学生就心领神会,很快编出“人走进了门”。把编字谜的方法教给学生,他们就会举一反三,在学到带有门字框的字时,就会很快编出:“一匹马闯进门――闯”“心被关进门――闷”。“人才进了门――闭”“口进门――问。”再如“两座山――出”、“一人一半――伴”、“王先生、白先生并肩坐在一块石头上――碧”、“大王要离开,透明物质任你猜――璃”……学编谜语,不但让学生认真地分析了字形,抓住了字的特点,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和创造性,大大调动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在轻松的气氛中识字,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四、巧设情境识字

创设情境的识字教学活动,不仅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妙趣横生,而且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的第十五课《画风》中的“宋涛、陈丹、赵小艺”中的姓氏在课文中出现时,我顺势提问:“我和这三个小朋友中谁同姓?”生:“陈丹。”师:“什么丹?”生:“陈丹。”师:“什么陈?”“耳东陈”。还有教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吴”字时,我问:“咱班的数学老师姓什么呢?”生:“姓吴。”师:“什么吴?”生:“口天吴。”这样,寓识字教学于师生对话情景中,使学生有亲切感和新鲜感,学生的学习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不仅使课堂里充满生命气息,让识字教学活起来,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识字效果那是没话说的。

一年级下册猜字谜第3篇

一、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识字量很大,这对七八岁的孩子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编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 “草”字,谜面编成“十个太阳戴着草帽来了” 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还比如,教学“兰”字,我说:小羊的尾巴不见了;再如,我教学“显”字,问:“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在“草”字谜的启发下,很快编成“太阳出来了我就写作业”的字谜等。经过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在水边干活”,谜底“汗”;“东面长耳朵”,谜底“陈”;“困”字,“一口吞掉一根大木头”等等,看着孩子们猜到时兴奋的笑脸,领悟后恍然大悟的神情,我想,他们已经把识字当成乐趣了。

(2)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中,我经常这样来考学生: “门+口=?”(问)、“早+艹=?”(草)。“草―艹=?”(早)孩子们的兴趣很浓,久而久之,他们都会照样子编题来考老师了,如“坐―土=?”(从)、 “立+早=?”(章)等。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异同,对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换偏旁或是换一部分的方法识记,如在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蛙、哇、娃、洼、挂、佳”“请、清、情、晴、蜻”、下册中的“坡、披、波、玻、跛、菠”的字,找出了字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便容易多了。

、“比较对照”识字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我不让学生单独去认识本课的生字,而是把相同或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如学习“地”字,可与“池、他、她”相联系比较,在学生观察、比较后,让他们自己总结出:这四个字的右边都是“也”,但又各有不同,有水(氵)是池,有土(土)是地,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女。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再混淆了

(4)、在竞赛中提高识字能力

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认识生字的数量、快慢也就有所不同,利用竞赛这种形式更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在竞赛中拓展了学生的识字空间,增大了学生的识字量,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课外识字,方式多样

语文是母语教育,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开始学习汉字之前,小学生已通过口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这些从不同渠道接受的字词,构成了最基本的语言积累,为今后的识字、阅读奠定了基础。所以,课堂外识字也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途径 。

1、以校园文化结合进行识字教学。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定会收到好效果。在一年级孩子入学的第一天,我就带领孩子们参观熟悉学校,在课余及空隙时间,孩子们又认识了校园内的名言,草坪上的标语……渐渐地,就有不少孩子告诉我他在商店认识了哪个字、在饭店里认识了哪些字、在马路上认识了哪些字……半学期后,我发现班上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许多,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2、走入生活,凸显识字的现实性。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和浓厚的兴趣。比如,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家庭中的电视、电脑,学校的墙报、标语、花草树木上的标签、墙体标语等,把语文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家里识字,走向社会识字,把生活当成语文课堂,在生活的舞台上识字,增大了识字量,容易提升学生识字的成就感,也能更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

3、以古诗词为主,增加课外识字量。

在教学识字时,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对“三字经”都能背下来,于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课外识字量,我就把三字经写在了黑板的两侧,让他们看到原来自己会背诵的三字经都是这样的字啊!慢慢的,我对经典古诗文也做了这样的处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学生确实认识了挺多课外的字,有些好的学生甚至还会写自己所认识的字。

4、以课外“识字锦本”巩固识字量。

一年级下册猜字谜第4篇

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课程,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探索合适的识字教学策略,是摆在低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下面,我谈谈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在快乐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如果采用传统的识字教学方式,让学生单调地读,机械地识记,重复地写,会让学生觉得兴味索然。教师应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猜字谜、编顺口溜、“摘苹果”、“给字娃娃找家”等游戏进行教学。游戏是识字教学中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游戏既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某些字编成谜语,通过猜谜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生字。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掌握生字,又能让学生动脑筋创编,培养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猜字谜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游戏形式。如学“会”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人在云上走”指的是什么字。教学“哭”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犬字头上两个口”是什么字。编顺口溜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识字方法。顺口溜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易学易记。如“用”和“甩”可进行这样的比较:“‘用’字尾巴向右拐,甩来甩去甩不掉。”“弯”可用歌谣帮助记忆:“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一边一个点,‘弓’字在下边。”在“摘苹果”游戏中,教师可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一棵苹果树,将生字写在苹果形的卡片上,贴在苹果树上,然后让学生读生字,读对了就将那张卡片拿下来,谁摘得多,谁将获得摘苹果冠军。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方法教学,学生兴趣浓,记忆深刻,识字效果非常好。

二、学会方法,在发现中识字

课堂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场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识字方法。如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的每个“语文园地”都编排了“我的发现”的栏目,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以及字、词的一些规律。如“语文园地一”:郊—交(立交桥)、枝—支(一支歌)、笼—龙(龙灯)……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认读,再引导学生辨字形,让学生自己找出每组字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掌握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也就是“熟字减一减”的识字方法。“语文园地二”:白—柏(柏树)、己—纪(纪念)、方—纺(纺线)、只—织(织毛衣)……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读、辨,再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规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字。教师也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如:伯—柏、记—纪、访—纺、识—织。“语文园地三”中的“进—退、快—慢”,是用反义词来识字。“语文园地四”中的“泡、饱、跑、抱、袍、炮”是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识字。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养成注意发现的习惯,不断积累学习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发现中增强自信,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三、小组合作,在交流中识字

一个班级有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难以一一关注,小组合作交流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想”字的教学片断

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想”字?

生1:记笔画,“想”字是由十三画组成的。

生2:记笔画太麻烦,不如记结构。“想”字是上下结构,上边是“木”和“目”,下边是“心”。

生3:部件记字法最好。“想”字是由“木”、“目”、“心”三个字组成的。

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总结各自记字形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四、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识字,如果只局限于语文书上的识字量,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自己作业本上的名字标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对电视节目、公交站牌、超市物品等不认识的字,教师要让学生写在本子上,和同学一起交流,提高班级的整体识字能力。各种课外书也是学生识字的好材料,引导学生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小手册”, 学期结束时进行评比,看谁识的字最多。学生在认字的过程中,由“要我认”变为“我要认”,激发了识字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五、注重阅读,在朗读中识字

首先,课文是字词教学的载体,是字词的语义环境。因此,教师要把朗读与识字有机结合起来,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在朗读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认字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识字量越来越多,不仅增长了知识,还体会到了识字和阅读的乐趣。

一年级下册猜字谜第5篇

记得一位法国思想家说过:“不要把孩子的游戏仅仅视为一种娱乐,而应该看作是孩子们最认真的工作。”没错,这种“最认真的工作”就直接体现在孩子们对智力游戏的热衷上,童心并不受刻板的规矩和成见之束缚,是创新的宝贵条件,艺术和科学大多孕育于这种纯粹的游戏精神之中。因此,要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最简单有效的方式莫过于阅读益智游戏书了,这或许也是益智游戏书能成为少儿图书一个重要门类的原因。

但是,从目前国内少儿益智游戏图书市场的现状来看,还有不少问题,如畅销图书基本都是国外引进的,而国内原创类的品种又多集中在学龄前的低幼图书,适合小学生阶段的益智游戏读物并不多,这就造成了很多小学生不得不选择那些写给中学生看的难度较大的思维游戏类读物,这种阅读体验无疑是乏味无趣的。基于此,我们花费近一年多的时间,经过反复论证与修改,终于推出一套专门针对当代小学生的原创益智游戏图书——《优秀小学生的智力挑战书》。这套游戏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贴近小读者的智力开发需求:

一、编排合理,内容全面。图书内容编选以贴近当代小学生的理解力和知识水平为准则。这套游戏书首批包括《视觉大挑战》《趣味谜语》《一分钟探案》《益智数独》《填字游戏》等5册,从培养小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能力、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力、算数、成语、百科知识等多种能力出发,而且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知识水平高低不同,在各册内文游戏的安排上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各章难度呈阶梯性,尽可能地满足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且内容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学过,这样,做对的孩子会很自信地做下去,内容更深一点的又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继续学习的热情。

一年级下册猜字谜第6篇

一、融入生活,兴趣盎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想学生的姓名是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因素,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小伙伴们愿学愿认的,何不把班上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定会兴趣十足的。于是,我就结合教室布置,把全班34位同学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了34颗闪烁的星星里,并张贴在宣传栏里。这下子,学生劲头来了,一下课就蜂拥而上,仰起头大声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帮忙、相互提醒。当同学名字的三个字中有一个不认识时,小朋友们还会开动脑筋,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当找到自己的小星星时,有小朋友会兴奋地用小手指点着自己的名字,开心地告诉大家:“我叫某某某,我的名字是这样写的!”在名字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奔走相告”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我们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引进猜谜,津津有味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好多学生明明刚才还认识这个生字,可是只要把这个生字挪个位置,他又不知该念什么了。看来学生没有真正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他们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强迫自己硬记。真是难为了这些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5时学到一首谜语:“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一改平时无精打采的样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猜出了字谜记住了生字,还理解了“请、情、晴、清”的意思。我恍然大悟:原来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那我们何不多创设一些猜谜游戏呢?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利用简单的谜语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在学习“苦”字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一家十口住草房”。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还说出了自己猜谜的方法等等。这些喜闻乐见的谜语,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兴趣浓、效果好。小小谜语,竟然能激起学生如此之大的学习热情。看来兴趣才是学生识字的不竭动力。

三、巧编顺口溜,攻破难关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意的统一体。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音、形、意中的主要矛盾,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如在《两只小狮子》中教学“滚”字时,字音、字义都不难,但字形复杂难记。于是,我就给编了一段顺口溜:“滚”字好记,左边三点水,右边把“衣”分,中间加个“公”,合起来就是“滚”。学生一听,一下子茅塞顿开,很快记住了“滚”的字形。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增强学生记忆。在汉字中有一些形近字,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姐妹一样,使人难以辨认。学生一不小心就混淆了或是容易张冠李戴,这时候,会编几句充满童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加以区分。通过巧编顺口溜,把学生识字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等逐一攻破。在识字教学中,正是有了教师的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枯燥的识字教学才会变得妙趣横生。

一年级下册猜字谜第7篇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原来的1250个增加到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多识字、快识字,并且识好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只有快乐的教学情境,才能使识字教学变抽象为具体。下面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识字教学的一点尝试:

1.指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1.1“数学法”识字

所谓“数学法”识字是指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加一加”就是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生字加偏旁变成新的生字,如“果+讠=课”。“减一减”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如“把-扌=巴”。“加减混合”是指用熟字减去偏旁再加上新的偏旁等于新的生字,如“爸-父+扌=把”。这样的识字方法既复习巩固了熟字,又学习认识了新字。

1.2谜语识字

猜谜语可分为猜字谜和猜物谜两种。它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比如:教“坐”字时,可以让学生猜字谜“一个人、两个人,一起坐在土堆上。”又如教“告”字时,可让学生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非常形象,非常生动。还有教“金”字时,可让学生猜字谜:“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学生在愉快之中既学会了新字,又巩固了旧字“王、人、土”等字。

1.3添笔画识字

学习汉字的过程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是有规律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或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如:“十”加一笔可以变成“士、土、千、干”等字,“日”加一笔可以变成“目、白、由、旧、电、田、甲”等字,这个游戏能增强学生分析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

2.激发学生在兴趣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思维比较灵活,认识事物以简单、直观、具体的方式为主。因此,若想将书本中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现代化教育技术可大显身手。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产生活泼、生动的效果。在识字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一册语文识字二中的“口、耳、目、日、月、火、鸟”等生字,可设计如下课件:1、出示与字义对应的实物图像;2、图像逐渐演变成象形文字;3、象形字逐渐演化成简化字;4、按以上步骤将字的演变过程依次并列展示于一个画面;5、出示读音。应用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使学生利用直观图像的演变很容易记忆字形,并激发了学生探索汉字的兴趣。

3.想法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1在起名中识字

玩具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好伙伴,每个孩子或多或少地都有喜欢的玩具。引导孩子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习汉字,练习说话,培养想象,这是开发识字教学资源尤为重要的途径。让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摆一摆,给玩具起个名字,创设情境,合理想象,编小童话故事,说一说,讲一讲。把汉字放在童话意境中,在童话世界里认字识词,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口语表达,培养想象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3.2在家庭、社会生活中识字

一年级下册猜字谜第8篇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口语交际”几乎还是一张白纸。这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是规范孩子的口头语言,训练孩子听话、说话的能力,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话、说话的态度与良好的交际习惯。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比听话、说话的要求更高,不仅要听明白,说清楚,还要求谈吐文明、举止礼貌等。所以课标中对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有:“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下面笔者就结合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口语交际《猜谜游戏》,说说对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一年级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听话、说话能力,但是无论语言储备还是表达技巧,都相当缺乏。这时候一定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猜灯谜活动很有趣,我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出示两则谜语,孩子们的兴致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还要坚持低起点,多鼓励,呵护学生的交际兴趣。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玩猜谜游戏,难免有的会猜错谜底,有的会急着说出谜底,导致表达不规范,表达不流利等等。这时候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引导孩子用普通话正确说出谜底的同时,真诚地称赞孩子,给他们增添自信的力量,让他们愿说敢说,时刻细心呵护孩子的表达欲望,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规范表达。

二、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引导学会耐心、专注地倾听。

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首先要教孩子们学会倾听。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是人际交流不可或缺的本领。低年级的孩子普遍都有较为强烈的表现欲望,多数孩子性格上争强好胜不服输,但自控能力较差,比较好动,上课坐不住。特别是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互动环节较多,为了让学生专心听别人说话,教师要加强组织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案例:当猜谜游戏开始,

1.“老师在出谜前你们想给老师提点什么建议呢?”

(生答,师板书:说……响亮、清楚)

2.“那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说,师板书:听……认真、思考)

通过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当孩子们都做好了交流的准备,特别提醒:“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或自编的字谜让同学猜,记住问问他们是怎么猜出来的,注意在与人交流时要有礼貌。”交际过程中相机进一步要求学生做到“会听”:在听别人说话时,眼睛看着说话对方,集中注意力,不插话,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说完。这既是训练听力的基本功,同时也是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做人。

其次要引导多向互动,学会交际。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口语交际的参与者。在口语交际《猜谜游戏》的教学活动中,我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赏识孩子的闪光点,坚持正面评价鼓励,营造轻松和谐快乐的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中来。例如:“老师刚刚也参与到同学的猜谜活动中,并分享到同学们猜谜的快乐,感受到同学们的聪明与才智,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下面,哪一组同学想上来和大家分享你们的成果呢?”

2.生生互动。新课程理念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活动中,更需要面向全体,引导孩子展开同学间的互动,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因此我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或自编的字谜让同学猜,记住问问他们是怎么猜出来的,注意在与人交流时要有礼貌。”

(1)组织一组两个同学上台说说交流过程。

(2)同学相互点评。

(3)师小结:“刚才这两位同学上台交流时,不仅声音响亮,而且态度大方又有礼貌,合作得多好呀!我们平时与人交流时就应该这样。”

口语交际不仅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还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师生之间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的心灵对话。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实现课堂中多方位的交际互动。这样在游戏中逐步教会学生大胆交际,大方交际,善于交际。

三、句型引路开拓思维,以说促写鼓励个性表达。

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在口语交际中运用到的口语自觉地转化为书面语言。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驾轻就熟地将口语交际的内容用书面语言记录下来,学生便会在口语与书面语中互相转化,应对自如,从而实现口语向书面语的自觉转化。当然,引导学生实现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必须给学生一把拐杖,帮扶学生能更容易学会个性的表达。因此,我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

1.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你们就是一群聪明的小精灵,不仅猜出了许多谜语,还会编字谜,你们精彩的表现也给老师带来了快乐,如果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能分享到你们猜谜的乐趣,他们一定很开心,想不想把这份快乐带给他们呢?”(多媒体出示:同学们课堂精彩表现的画面)

“他们是谁呀?你们在做什么呢?”

“能否根据提示说说你们玩游戏的过程呢?” (什么时候) (谁) (在什么地方) (做什么),他们有的 有的 , (心情怎么样)

2.“请大家把今天猜谜的乐趣记录下来,然后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吧。可以记录同学们精彩的表现,也可以写写你自己的表现,注意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谁、做什么?”(板书:写:时间、地点、谁、做什么)

3.孩子动笔写话,(及时纠正坐姿及握笔姿势)要求书写规范,教师适时指导。

4.交流、展示学生作品,指出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