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居住区建筑设计

居住区建筑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9 08:54:54

居住区建筑设计

居住区建筑设计第1篇

从总体布局和规划的问题出发。居住区和商业的建筑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很多开发商在商业建设布局和规划的时候,往往都是按照分期的建设进行,很多时候居住区的人们已经入住,而商业建筑还迟迟没有建设,或者没有进行招商引资;还有很多开发商在设计规划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建造了超额的商业建筑,这就造成商业圈过多,却没有充足的市场空间,不但给商家造成了经济损失,还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浪费,影响到了居住区人民的生活。从建筑本身的设计角度出发。当今社会很多商业建筑在自身的设计中,花样百出,有的商业建筑本身的设计过于注重形态,没有考虑到商业建筑实际的应用,这就给商业圈的招商引资带来了阻碍,还有很多商业建筑的设计并没有和居住区紧密的连接起来,商业建筑和居住区太过分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同时,现如今很多商业建筑在设计中都是双层或多于双层的建筑,并且没有针对双层以上的建筑设计便捷式的通道,不但影响了商业建筑的招商引资问题,还会让人们觉得不便利,使商家和人民群众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居住区中商业建筑的设计思路

商业建筑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思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商业盈利等问题,居住区中的商业建筑需要运用合理的设计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圈和人们的居住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为二者达到互利互用的双赢状态。

1)整体布局和规划的设计思路。

对于新开发的楼盘来说,开发商在居住区和商业建筑的布局、规划中一定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时刻以人们居住的环境和生活的便利为主,在商业建筑的布局和规划中,要考虑商业建筑的数量能够与人们的需求相符,以免造成商业建筑量小而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所需,或者建筑过多,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困扰。在布局上,一定要遵循居住区和商业建筑的紧密性,能够给人们的生活所需带来更便利的条件,例如,在设计布局上可以选择人们通往居住区的道路两侧。同时更要确保在居住区人们入住时,商业建筑的招商引资已经得到批准和入驻,在实际招商时,要考虑到招商的营业性质,争取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实现招商性质的综合性,给人们的生活打造出一个全面的商业圈,同时开发商更要不断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引进或者开发出符合人们现代生活的特色商业,让本居住区的人们能够更加满足于当前的生活环境。

2)建筑本身的设计思路。

首先就是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开发商可以为开发的商业建筑进行特色的外观设计,但是在这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商业建筑的实用性,并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设计的商业建筑能和居住区及周围的环境充分的融合,满足人们的视觉性和商业圈的应用性。针对双层以上的商业建筑,设计便捷式的通道,以便人们能够更便利的进行购物等。在建筑本身的设计中,开发商更可以应用创新的设计思路,在设计前可以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创造设计灵感。商业建筑本身的质量也要得到一定的保障,不能只是为了人们的日常需求,而要求了较低的质量标准,这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于开发商建筑的品质,还会遭到更多商业业主的指责,影响后期的盈利。在设计方案中,一定要更多考虑商业建筑的使用面积,设计不同面积的建筑,这样才能满足于不同需求的商业招商,在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上,还要保证建筑层高的合理性,将采光问题也要考虑其中,能够确保商业建筑的人性化。

3居住区中商业建筑的设计要素

商业建筑在居住区中的设计要素主要分为两大内容:建筑形态的设计要素和建筑色彩的设计要素,以下针对这两大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1)建筑形态的设计要素。

商业建筑的形态,主要分为内部和整体两种形态。所谓的整体形态的设计,也就是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这里包括商业建筑的造型、商业建筑的布局、商业建筑的整体形状等。商业建筑中整体形态的合理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的视觉冲击,相关的开发商在商业建筑的设计方案中,可以通过对大众的审美标准进行研究,以此来满足商业建筑的整体形态,从而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建筑的内部形态的设计,也就是各建筑内部的布局,内部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能够决定是否满足招商引资的需要。在建筑内部的设计中,一定要将建筑内部中的柱子、梁等进行合理的优化,层高设计要错综并形成规律,确保建筑内部使用面积的宽敞和合理性,对于建筑之间的隔断,要进行有效的分割,并保持一定的整体性,满足商业的需求和人们的视觉感受。

2)建筑色彩的设计要素。

在商业建筑中,建筑的色彩设计决定着商业建筑的整体视觉性,色彩要素的合理设计,能够让居民区和商业建筑均变得各具特色,并且能够突出商业建筑的主要形态和个性,为整个商业圈营造出一个特殊的环境和氛围。商业建筑的色彩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自身的材质,因为建筑物本身材料的不同,影响着建筑本身的光滑程度,很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备着色彩明亮度的调节效果,影响着设计色彩的实际效果,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材质,运用不同的色彩原料。在设计商业建筑的色彩时,一定要与居住区的色彩相互结合,特别是对于居住区来说,居住区的建筑色彩基调都非常的单一且分布面积较广,所以,在设计商业建筑的色彩时,要保证其色彩的基调和居住区的相互统一、相互联系,针对商业建筑比较重要或者需要突出的元素进行色彩渲染,可以提高其对比度或者颜色的亮度,打造出一种立体的视觉感。

4结语

居住区建筑设计第2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

引言

文化价值以及民主理性可以在公共建筑上显现,让居民可以在自己所住的地方就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给居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开展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时候,不能忽视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两者都极为重要。要使公共建筑科学合理的建设,离不开规范的公共建筑规划设计。本篇文章将居住区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案的可发展性和延续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这个理论和设计方案的应用有一定的延续性,且将居住区在发展时应用的效果展开联想。

1、居住区公共建筑概述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居住区公共建筑对应的建筑形式,居住区的公共建筑可以充分的体现小区的整体面貌、生活水平,居住区的公共建筑配置水平是判断居住区文明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居住公共建筑是居住区这个有机的整体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公共建筑的关键内容。一般情况下,居住区的公共建设能分成居住小区、组团、居住区三个级别。在这三个级别当中服务半径为400m-500m的是居住小区级,公共建筑服务半径为800m-1000m的是居住区级,公建服务半径为150m-200m的是组团级。如今,可以将居住区建筑形式与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下面的几个类型:

(1)商业服务类:形式包括餐饮建筑、医疗服务机构、零售商店、超级市场、农贸市场、邮电所、储蓄所等公共建筑;(2)教育配套类: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教育机构的公建形式;(3)管理与邻里交往类:主要包括老年活动中心、会所、居民活动中心等公建形式,现代社会通常以综合性居住会所来表现;(4)市政公用类:主要包括路灯管理中心、消防控制中心、天然气调压站或煤气、垃圾收集地点、水泵房、变电所、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公共建筑形式。

2、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比较分析

2.1传统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传统的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对小区的建设与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以提升,依照以前的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正一步一步的暴露出缺陷;首先,现代居住区逐渐住宅商品化,出现了居住空间分异情况,小区依照类型特征构成了各不一样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建设这些设施时没有对应的指导标准,所以它的规模大小与使用情况之间有着偏差,会使得社会的资源浪费,同时也给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其次,中国改革商品经营体制,传统相对较大规模的商业设施不那么容易分割,显现出闲置的现象,与此同时大部分小区的私人商户把底层住宅变成各式各样的门面房;第三,社区服务与家政服务事业的社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居民的休闲时间提高了,但是服务设施不健全,不能服务到广大的居民;第四,中国自实施计划生育这一政策,儿童的比例有了明显的下降,与之相反的是老年人的比例,如今这个社会老龄化的现象比例比较严重,造成了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设施闲置的后果,然而老年人面临的却是服务设施不足的情况。

2.2现行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现行的居住区公共建筑设计规范未将传统的规范进行本质的改善。只是对部分进行了改良。在一定的程度上级别不一样的居住区的上限有所提升,这是在分级规模控制上的大体走向。其适应了家庭核心化的发展态势,一定程度上使每一户的平均人口数量降低了;改变把行政管理类设置为独立的类别,丰富社区服务的种类,使其适合如今公共建筑的需要,这是在行政管理上需要完善的问题;扩大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按照居住区的类型与地域差异,再运用完美的规划设计来制定居住区的实际规模。

3、现行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的具体分析

3.1商业服务类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金融邮电、医疗卫生、商业服务为商业服务三大经典配套公建类型。任意一类中的种类都有很多,相对于传统规范来说,它不仅看重公共建筑的商业性,而且注重公益性,所以它显得更为全面。在现实生活中,公建规划设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已经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在商业服务设施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对现代化公建设计时应以市场为导向。任何企业的最大动力支持都离不开盈利,商业服务类公共建筑也不例外,因此,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对于建筑形式的内容,无需太过复杂,主要考虑其综合规模和分布,在保证公共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为居民,也为公建的利益取得互利共赢。

3.2教育类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环境和标准,现代化建筑中,有大批中小区级千人控制指标,根据建筑设计的不断完善,依照不同的环境和设计标准,现今已减少了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千人指标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地区的环境因素,还要对当地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条例进行结合,然后对建筑设计进行协调改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规范设计整体表现为弹性原则,为了保证公建赢利性最大化,如果周边教育类设施相同的可以去除;但如果周边设施不够,可适当补齐。要保证公建质量和提高对居民的服务质量,增加相应设备或项目。

3.3管理与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等是管理和邻里类公建规划设计规范这类公共建设包含的内容,一方面,增加小区的健身设施,才能更好地反馈真实的社会发展现象以及提高了居民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扩建社区服务中心,让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可以更好地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可识别性是公共场所的基本属性,其拥有指定的公共场地。一方面,公共建筑和周围环境的绿化需跟其他小区的区别开,这可以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居住区的风格与公共建筑的风格要一致,公共建筑的尺度要控制得当,可以创造出更好的居住环境。

3.4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的便利性规范

公建规划设计要达到服务舒畅、出行顺畅的要求,所以这方面的规划设计更多的体现在便利性要求。根据对小区情况的大概分析来布置出行线路。而在现实生活中,设计线路时应使路线无回头路,尽量保持路线的流畅性,因为现今大多数居民的生活路线都包括家、学校、农贸市场和公交站点。举一个设计得比较优异合理的例子:在居住区出入口布置商业类型的公建,既可以为商店增加利益,也可以使居民的出入变得更为便利。当然,除了出行便利外,也需尽量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其中对距离的长短并无太多要求,比如在环境较好的位置或小区中心布置儿童游乐场所、活动中心、广场绿地等。

3.5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第一,要求服务设施配置和小区的规划结构配置一致,也就结构的一致性,保证居民生活空间有一定的层次感;其次,绿地、住宅、道路等居住环境的组成因素和公共建筑在建设以及布局等方面能够相互协调,这两点就是整体性规范包括的内容。

综上所述,将居民居住区的公共建设规划设计规范进行全面的探究,从中能够看到国家规范的逐渐进步,符合了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有关的规划设计人员也应该对居住区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情况展开探究,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仲谷,邓述平.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居住区建筑设计第3篇

关键词: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设计

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建立了许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需要我国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向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的改造,可以极大地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也符合我国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1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改造要求

首先,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要求主要是在建筑的硬件设施上,主要表现在垂直单管系统,应该被逐渐淘汰。应该都使用垂直或水平双管系统。恒温阀在使用时也有一定的要求:应该使用三通型恒温阀;以保证控制的有效性。恒温阀的装配应该按照装配要求进行安装,还应该做到它的调节特性、温包、阀头曲线都应该达到合格标准。能够正常感应建筑内的湿度,并能做出相应的调控。其次,应该使用具有说明书、许可证明等一系列达标的装置。改造工程完工之后,还要对这些装置进行反复调整、实验,已证实其装置的性能和使用方式是正确的运用。还应该具有专业的监控设备和专门的监控机构,以方便随时对装置进行定期的抽检和排查。对于不符合使用标准的应该及时予以更换。对于出现不能正常运转或数据监控不正常的装置应及时对其进行检修。最后,室内系统也有一定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应定期热力复核审计,提供系统改造散热器的热量提供数据,然后此基础上分析热提供质量是否达到先前计算标准;还应对水压和出水量进行分析,计算出整个室内热提供与热能耗的投入与产出比率,以为更好地分析室内系统供热的情况,并可以针对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应对[2]。

2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设计的具体实施措施

据有关统计数据称,中国既有房屋采暖的建筑占总数的29.0%。例如房屋采暖能耗每平方米25.3公斤煤,可以大约计算出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每年就要耗费1670万吨煤,这些高耗能的采暖方式,会大量的消耗能源。同时由于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维护结构多数存在保温标准低,隔热效果差等问题,因此对我国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成为当前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内容。

2.1墙体节能改造设计分析

对墙体的保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墙保温,一种是内墙保温。由于墙内外的温度不同,会使墙面发生裂缝,这就提醒在进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时候要对外墙增加保温层,通过对外墙的漏点进行保护层的安装,尽量降低室内外温度差异,还可以通过增加对室内温度的监控,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进而导致室内外温度差异扩大。利用安装室内热量检测仪器,对室内温度进行及时的监测,调控室内温度,使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并根据室外温度对室内温度进行调整。防止室内外温度差异过大。比如对于外墙节能改造中,可在主体结构外墙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挂或粘贴的方式通过铺设保温材料,同时在保温材料的外侧涂抹一层保护砂浆或保护装饰达到保温的效果,其中图1为外墙节能改造中常见的构造形式之一。由于我国多数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多数为7层以下的砖混结构建筑,并呈现为排式布局,且体型规整,多数建筑的体形系数大约在0.3,而墙体厚度大约为240和370mm,因此在墙体外保温节能改造设计中,根据节能50%和65%标准规定墙体的传热系数0.75W/(m2•K)和0.60W/(m2•K),则建筑外墙的保温层厚度、外墙构造方式以及导热系数的确定应根据表1进行判定。

2.2外窗的节能改造

外窗能耗能够达到建筑总能耗的50%左右,所以对门窗的改造对建筑节能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前常用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中对于外窗的节能改造主要从增加门窗的密闭性,改变窗户的材料等措施,以防止建筑热能的流失与损耗,例如使用一些节能门窗。从房屋的修建着手。在原有窗户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层窗户,并适当的对两个玻璃进行调整。还有设计研究认为,既有居住建筑中外窗节能改造中对窗洞口四周墙体的节能改造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种窗洞和窗口周围墙体节能改造方案。通过对上图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图2中的方案(a)和图3中的方案(a)属于墙体和窗洞同时进行改造,而这种改造方案相对于方案(b)而言,其不仅保温效果好,同时对节约改造材料和改造成本也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改造工程中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以设计出最佳的改造方案,达到节能保温的效果。

2.3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

首先,我国北方的热管网较长,而大部分管网的建造时间又比较长,旧管网的使用效率较低。保温层受到破坏,致使部分建筑的水循环量过大,水供应出现不平衡的局面。应该通过对供热管线进行直埋,建立健全网络监控配合人力检查的热网监控系统。其次,进行对热能源提供装置进行改造,通过对集体供热总的装置的改造,和单个居住用户的分散处理,来得到提高供暖的能源使用效率。最后,通过对室内温度的监控,利用现代化热计量仪器,对热计量的使用和温度的调控进行合理的安排[1]。对改造成本进行运算,优化改造成本,还有室内、室外供热系统的成本优化,减少热量来源的基础设施改造成本等。具体又可以分为,供暖的能源使用可以细分为天然气、电费、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供热成本的相关内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是一个对人力、物力、财力耗费的工程,但其成果远比成本要高出很多,然而也不能因为成果显著,就忽略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成本,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合理的控制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成本,让使用者看到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成本构成。

3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益处

3.1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成本降低

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改造,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成本,会减少建筑内外部围护结构的维护成本,还会降低热提供系统及维护的成本,降低热能来源的提供成本。这就可以简单地用一个公式来表示:供热成本降低=建筑内外部结构的建设与维护成本降低+室内及小区热系统改造成本降低+热源改造成本降低。上述公式主要是根据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成本降低的具体内容来分的,此外还可以通过供热成本降低的构成来分,也可用公式来表示:供热成本降低=水费成本降低+电费成本降低+燃料费降低。由此可见,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益处,其直接益处就是减少了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成本,为用户节省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使用的费用,直接给节能采暖带来成本上的有效降低[3]。

3.2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增益效益

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增益效益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首先是居民采暖费用的降低。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的供暖费用是由能源生产价格,运送的费用,销售的费用相加。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能降低供暖能源运输当中的能量损失,从而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4]。通过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改造,还能增加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节能改造能源的成本费用。其次具体的效益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会减少建筑设施的建设费用。进行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暖费用,在某些方面是和建筑的建设是有联系的,例如门窗的改造,地板、屋顶的设计,这些两者都是有交叉的,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成本的降低,也会减少建筑的费用。会减少对家用电器的使用,空调、电热扇等家用电器使用的减少,会减少用户电费的使用[5]。

3.3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成效

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总成本投入。首先,不同采暖的方法会需要不同的投入这而使用热电联集中供暖则会使成本增加,这几种集中供暖都是常见的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的供暖方式。每平方米的差额可以达到20元。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可以有效地避免供热能源的浪费,还可以提高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供暖效率。另外通过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设计,还能提高供暖系统的安全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供暖系统的利用率,减少建筑节能的使用成本,增加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的使用周期。

作者:掌轩 王丽颖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费良旭,孟庆伟,崔再禹.海南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诊断与改造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3,(11):68-71.

[2]沈婷婷.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3]李倩林.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居住区建筑设计第4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建筑设计;生态设计

引言: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已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1.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1.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1.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1.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2.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

2.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

公共建筑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2公共建筑的安全

公共建筑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J.Ja-cobs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2.3公建的便利性

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一一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小、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居民的共享和参与是最高层次上的需求。是指居民对小区文化创造共享的需要,表现为试图参于到公建的设计中。

3. 居住小区商业建筑设计

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首先,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4.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5、生态建筑及其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绿色、环保、生态、智能化、节能等名词逐渐耳熟能详,在各种报刊、视听节目和老百姓的口中频频出现,它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和人心所向。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同样,生态建筑是当前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

通过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力图实现舒适、健康、高效、美观的核心思想。舒适指的是通过设置适宜的温度、湿度而满足人体的热舒适。显然,人为地改变温度、湿度,违反自然规律,不仅造成人体的不舒适,还会带来极大的浪费。例如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夏季室内空调温度往往很低,甚至达到需要穿上长衣长裤、薄毛衣裤的地步。这种畸形的舒适不仅是对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给人体健康埋下极大的隐患。因此,健康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

总之,在处理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手段使其达到生态设计的目的:

(1).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由土壤、绿化、水及空气组成的外部环境以及其他建筑组成的现实环境,为住宅室内设计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这样可以减少建筑中设备的数量和功率,节省能源和运行的费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的设计。

(2).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潜力。例如3R材料(节约资源-Reduce、可再生利用-Reuse、可循环-Recycle),雨水与中水的利用及节水器具的使用等。

(3).空间的合理布局。如建筑朝向选择坐北朝南,并将朝南的窗台降低,朝北的窗台适度提高高度,使室内空间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特征,促进了室内气流的合理流动,创造南北通风格局,增强室内通透感,减少对空调的依赖性,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6. 结语

总之,居住小区的规划应充分注意设置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上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顺道购物甚感方便。自行车存放和垃圾处理是小区服务的关键问题:自行车库可采用集中与分散布置方式,可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楼幢间的低层库、住宅底层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附设于住宅楼梯平台的三角形垃圾道常堵塞,可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另外,在实际设计中,经常把一些小区公共建筑联合设置,结合绿地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使小区富有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成为居民的场所。而在许多小区规划中,公建按其功能的不同被安置在不同的地块里,而缺少形态方面的考虑。所以在做公共中心时,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小区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富有空间特色的小区公共空间,满足人的精神和感情追求,为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提供一种既愉悦而又舒适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魏京红,浅谈城市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国园艺文摘2009(7)

居住区建筑设计第5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东城首府项目总征地面积326489.98m2,住宅用地:S1、S3和S5三个地块净用地面积206456.50m2,三个地块地上总建筑面积为774337.19m2,地下室总建筑面积178397.72m2,三地块综合容积率3.3,绿地率35%,建筑密度22%。该用地配套建设有小学、幼儿园、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社区服务中心、卫生站、文化活动站、物业管理、社区商业、金融、邮电、公厕等小区配套公共建筑。在邯郸市城中这么大的集中住宅用地,给设计提供了难得机会和挑战。

1 设计指导思想

建设生态社区、绿色低碳建筑我们追求的目标,寻求自然、建筑、环境和人四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居住社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整体环境发展,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打造邯郸市地标建筑群。该项目建成后将拥有一流的居住环境和完善的公建配套设施,同时展示一个现代的外立面形象,成为邯郸市最亮丽的风景线;有机地处理商业与休闲、居住的关系,通过有效的道路交通,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区域;注重人与自然,建筑与人之间的协调,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方式的要求。追求可持续发展,利于该项目的整体市场运作。在强调功能布局合理的基础上,加强规划设计的超前性和弹性。追求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经济实用、新颖美观。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充分利用地段位置,以住宅建设为核心,配套建设商业、学校等,提高环境质量。

2 设计策略

建筑造型突破限制、增加亮点:通过建筑设计的创新,通过造型设计的处理使建筑以大方简洁、现代纯粹的形象出现,设计绿色生态建筑;整合区域、融入周边环境:通过外部交通的联系、建筑体型的塑造、符号元素的应用、色彩的配置以及园林空间的渗透,塑造完美的建筑群体形象,形成区内新的视觉中心和形象焦点;户型设计超前、套型多样化:本案共设计了多种不同的套型产品,增大客户的选择面与灵活度。邯郸地处寒冷地区,朝向和日照成为户型设计的关键,让套型中更多的居住空间直接享受阳光;商业沿街布置,住宅靠内,形成围合封闭式内院,减少城市交通、噪音对住宅区的影响,根据不同地段、不同商业平面的特点,灵活布置商场和商铺,以求得到更大的商业价值;园林景观设计:根据地块特点,利用商业和高层住宅的围合,设置中心园林,造湖造景,创造流动交融的园林景观体系、创造园林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提供安全优美的居住交流休闲空间、改善居民的生活外环境质量。

3 规划设计

首先,功能布局:本规划小区为城中村改造项目,周边配套较完善,为使小区别具一格、独占鳌头,在功能布局上体现尊重自然,塑造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规划理念,以一种整体的布局,完成了城市大尺度到社区小尺度环境的转接过渡。在总体规划中重点强调园林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注重内庭景观空间的营造,创造流动交融的景观体系。

总体部局采用沿周边道路围合布置两层商业和住宅塔楼,中心点式布置3栋塔楼,在地块南面布置30米宽小区主入口,小区东门布置20米宽小区次入口,小区内部通过道路连接主次入口,在内部围合成小区中心广场,形成点、线、面构图,回归至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四合院式”,形成小区内部的独享公共空间。在小区内中心广场布置休息会所,会所内设置室内游泳池、室及休闲娱乐设施,沿中心广场边布置了一个面积较大浅水池,造型独特,为小区居民构建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小区环境创造条件。

其次,交通组织:为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居住环境,规划采用了人车分流设计原则,结合地形,小区内庭院与周边道路形成1.6米高差,在小区主次入口旁布置地下汽车库出入口,平时进入小区的汽车通过出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内庭地上不设地面停车位,小区内庭除设一条连通主次出入口的7米宽曲线形消防主道路外,及他供消防用的道路均采用隐形道路结合园林设计路面布置绿化及步行道,通过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人行和自行车道路及小区广场将小区每栋楼联系成一个整体,每栋住宅内电梯均下到地下车库,让居民能快速、便捷到达小区内庭的道路广场及地下车库,居民在内庭院观花、享景和邻里交流,在地下室取车。这样形成小区内庭地上为人行交通系统,地下室为车行交通系统,人车分流,互不干扰。

其三,城市设计:

以往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在东城首府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从城市设计的高度进行整体布局,根据了“人―建筑―环境”的设计思路,使整个小区融入周边的城市大环境中来。

为建设这类高品位住宅区,不仅在整体布局上贯彻总体规划的思路,而且在城市设计层面、单体建筑和小区环境设计等方面也始终坚持设计结合自然,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配合,力求创建有特色、有潜力的小区环境。在建筑与广场设计上,强调建筑单体与环境,局部与整体的有机关系。住宅底部2层商业街,联系整凑,造型独特,构建独有的商业步行街。

4 园林景观特色

以人为本,绿色生态是这次规划的主旨。在S3、S5地块中部从南到北和由东向西各引出一条轴线,这样,居住区的中心绿化带就沿着这两条轴线展开,形成了多个开阔性的休闲空间,使整个空间收放有序,成为气韵流动、温馨宜人的整体园林环境。整个居住区就是以这两条生态轴为中心,以板式建筑为主,点式建筑相嵌其中,保证了绝大多数住户能观赏到这条绿色生态走廊。各组团都有大面积的次中心花园和活动空间,并由中心花园向外延伸,实现了各组团园林空间的流动性、连贯性,使得园林空间完美而灵动。

户型设计上引荐南方设计手法,部分户型设计入户花园,将绿色景观引入室内,设计屋顶花园,构建空中立体绿色景观,创建绿色生态建筑。

在园景打造上也是重点突出水景的表现,在中心广场景观设计中通过营造自身水景、水境的特有气质、格调和氛围,使水文章变得更加丰富、灵动、亲和,巧妙应用的形态各异。

在园林绿化设计上注重与建筑相结合,形成一体的绿化体系,强调连绵不断的绿化系统和流动景观空间,打破以建筑为界面围合庭院的刻板模式,以花园围合建筑,用植物软化建筑的硬线条。把建筑的形式与景观形式相结合,达到整体的形式与风格的相同,更让绿化组团式散布于园区,并且有效引导视觉,同时采用立体平均式景观,主动创造场地高差,形成自然的起伏,有效增大绿化面积,并且使园林景观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同时在建筑和景观的结合上,能让建筑的格局随着绿化景观变化而变化。

5 建筑造型及节能设计

通过自由多变的建筑组合和空间形态打破了南北朝向排列的规整刻板,建筑高轮廓多变,虚实相生,给人以规律有序而又随意轻松的感觉,建筑格调清雅质朴,色彩柔和。住宅楼以一梯四为主,局部点缀一梯二户或一梯三户的住宅,南北通透,进深大,符合生态设计观。

运用简单而又纯粹的几何形体进行有机组合,保持了简洁明快、现代、大方的整体风格,创造了怡人的亲切尺度,建筑造型生动细腻、气派而稳重,真正实现了地标建筑的特点。

建筑色彩的应用,我们设计了现在流行的灰色和红褐色为主色调,适度点缀其它颜色,使整个建筑融为一体,独具风格。

建筑单体朝向均为南北朝向。单体之间的最小间距符合当地日照标准要求。整个用地区域自然通风顺畅,没有气流族涡区,每个单体建筑均有朝向主导风向的开口。车流和人流合理分离。地面除道路外均为广场、花园和绿化式停车,体现环保健康。所有的生活垃圾集中暂时存放在较偏僻的位置,并尽快由环卫部门运走集中处理。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协调建设节能和环保的角度,本方案主要从使用舒适性以及降低建筑能耗几方面提出以下措施,达到建筑综合节能50%的目标。

(1)合理控制建筑的体型系数,尽可能加大南北进深,减少外墙面积。

(2)建筑的围护结构:外墙采用挤塑泡沫保温隔热板控制传热系数在规定的范围内。

(3)屋顶结构板厚120,保温层采用挤塑聚苯保温板。

(4)门窗节能:在保证总体设计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开窗面积。门窗拟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或铝合金单框双玻,传热系数较低,比较节能。

(5)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为入驻的每一户提供太阳能热水。

(6)地面设计底辐射热水采暖系统。

6 未来展望

建筑与城市的可持续规划和设计不能视为对创作的否定和限制,使用包容和适用的方法,为创造更加洁净、高质量的生活环境而进行的努力,是建筑师应具有的职责和责任,可持续的规划和建设道路,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更能为城市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建设生态社区,对城市、社区居民和生态环境是三赢的结果,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的、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居住区建筑设计第6篇

【关键词】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要点分析

前言: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现阶段,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紧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全球范围内提出了节能理念,希望通过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习惯,加强对能源的保护,从而有效缓解能源短缺与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建筑业在人类社会进步和能源消耗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在加强宣传节能理念的过程中应首先从建筑业入手,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要点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因此我国加强了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关注。

一、体形系数

(一)简介

能够同大气进行直接接触的建筑面积同建筑体积之间的比值就是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分子的计算过程中,应除去建筑占用的地表面积,同时还应当除去建筑内部不提供采暖的墙壁和门户面积。现阶段,该体形系数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它充分说明较大的建筑外表面积将导致更多的热量的散发。在这种情况下,居住建筑体形系数越大,其耗热量也越大。在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进行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对体形系数进行严格的限制[1]。

(二)体形系数的影响因素

在对体形系数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它们决定了该系数的高低,对于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居住建筑体形系数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变小。这是因为在不断增加高度的过程中,其体积的增长数要高于面积的增加数。现阶段,世界各地在进行高层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促使该体形系数的值最高不超过0.15,最低保持在1.10。这一系数值不高,所以在保证建筑物相关功能的基础上,提高建筑高度具有重要的节能意义。

其次,居住建筑联排越多,体形系数越小,对于建筑节能的实现具有更高的促进作用。联排建筑越多,说明建筑在外面的面积就会减少,因此就能够有效降低体形系数值。

最后,如果拥有相同的标准层面积,将居住建筑的进深进行提高,从而能够有效促使面宽的减少,这样一来,体形系数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同方形的形状相比,体形系数较小的是正方形[2]。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应当在采用多种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促使建筑物的各种平面更加接近正方形[3]。

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一)外门窗要求

在居住建筑当中,能耗最大的部位就是外门窗,在建筑整体能耗当中,外门窗的能耗量占有三分之二,而其他因素导致的传热损失仅占三分之一,如寒冷风的渗透和热传过程。因此,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在进行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外门窗的设计,要求外门窗在日常应用过程中既能够为室内带来良好的景观、采光和通风等基础状况,还应当以最小的安装面积出现在建筑物当中。这样做最好的效果就是能够促使气密性在外门窗当中提高,从而寒冷风在向室内进行渗透的过程中难度就会加大。同时还应当对这部分构建的保温性能进行提高,促使热传两在门窗部位减低。

首先,在对外门窗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要对其安装面积进行精确的控制,在控制过程中,需要对寒冷地区当地的地理纬度、采光要求和日常状况进行充分的考察,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在进行外门窗控制的过程中应从充分满足以上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按照面积减小。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朝向的居住建筑的外门窗安装面积要求。

其次,促使气密性在外门窗当中得以提高,因此应加强对密封条的设置。在这一过程中,门窗材料应应用具有良好密闭性的新型材料,现阶段先进的门窗材料有铝塑复合和断桥隔热铝合金等材料;在安装门窗的过程中,应将转型材料有效的填入到门窗与墙体的缝隙当中,这一转型材料应当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还可以将橡胶填充于窗扇与窗框之间,或者可以应用泡沫等材料;还应当加强回风槽和边框高低缝的设计等[3]。

(二)增加对新型高效保温节能材料的应用

结构在建筑当中拥有最大的占用面积,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通常会在结构上失去百分之二十二左右的热量,同时还有百分之九的屋顶热量损失,由此可见,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加强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节能维护体系应当具有多样性,实现这一特色的基础就是对新型高效保温材料进行大量的应用,从而促使热能散失降低,促使保温性能大大提升,节能的目的就能够得以实现。从实现节能墙体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所出现的外墙材料包含复合和单一两种类型,复合材料当中能够有效实现内保温,其主要材料包括夹芯复合、外保温复合等;单一材料有空心砌块、空心砖砌体等。

在进行屋顶保温的过程中,现阶段主要应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复合型节能材料,能够有效结合保温和结构;另外一种是保温性屋面,应用的材料以保温材料为主。通常状况下,在进行居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铺钉和粘贴在外墙建设中应用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墙体和屋面的节能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多种高效保温材料[4]。

(三)加大南向热量获取面积

据有效数据显示,在寒冷地区,建筑物的南向同其他方位的朝向相比,获取的热量要大得多,这是因为南向建筑能够获得更多的太阳直射时间。正南方向的建筑在一天之中获得的太阳辐射值要高于朝向东侧和西侧建筑的三倍,对于节能具有良好的效果[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正面朝南的设计,那么应尽量选择南偏东或南偏西两种设计方式,这样一来虽然太阳直射会减少,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结论: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能源短缺的矛盾极大的凸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开始了节能理念的宣传。现阶段,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加强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居住建筑体形系数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说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设计过程中,体形系数越小的建筑节能状况越好,同时还对寒冷地区的外门窗及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寒冷地区建筑应对房间窗洞口的安装面积进行更加准确的确定,同时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对新型高效保温节能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建筑保温效果,降低能耗。

参考文献:

[1]王舒扬. 我国华北寒冷地区农村可持续住宅建设与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1.

[2]张海滨.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体型设计参数与建筑节能的定量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王立群. 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外窗节能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8.

居住区建筑设计第7篇

【摘要】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 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迫切需要人们予以密切关注。本文介绍了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要求,提出了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当前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 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 如商业服务设施、 文化体育设施、 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 绿化、 景现、 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 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 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其中, 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 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迫切需要人们予以密切关注。 一、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要求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 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 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 。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建筑与空间满足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 。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空间是建筑艺术最重要的内涵。 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 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 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 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 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我们应从他们的需求上合理布置场地。 二、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1、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是小区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站、 公共厕所、车库等。 (1)车库是个老大难问题, 现在一般有下列两种布置方式 :分散布置 、集中布置。 对于多层住宅, 可以将其底层作为自行车库进行分散布置 ,每户一间 ,也可以集中布置, 集中车库宜布置在组团的出入口 ,这样存车取车均不须走回头路了。 而对于高层住宅, 车库一般设于底下或半地下层。 有些小区采取室外集中停车的方式, 经过设计的车棚不,仅没有破坏环境, 其高技的外观还可以成为小区独特的风景线。 (2)公共厕所不宜单独设置, 宜和其它类型的公建联合设置, 如商业服务设施, 小区活动中心 。它应布置在容易找到又相对隐蔽的地方, 所以将其布置在沿街又不正面对街, 街上设置明显标志。 (3)垃圾站人人讨厌却又离不开它。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垃圾袋装化 ,在每个住宅楼前设有盖垃圾桶, 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运至垃圾站。 2、商业建筑设计 相对于规模大、 档次高的都市型商业和区域型商业, 如百货中心 、大型综合超市而言, 小区商业规模小、 布局分散, 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而不为人们所重视。 但是小区商业在整个城市商业分工中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 特别在城市扩张后的边缘地区, 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 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 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 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 首先, 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 药店、 音像店、 花店、 面包屋、 美容美发、 书店、 家居饰品、餐饮等等, 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 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 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 。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 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 因此, 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3、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 。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4、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 、幼儿园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 (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3) 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 。 (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 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 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 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 、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总之,小区规划应充分注意设置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上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 满足服务半径要求。 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布置成外向型, 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 使居民顺道购物甚感方便。 自行车存放和垃圾处理是小区服务的关键问题:自行车库可采用集中与分散布置方式, 可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 楼幢间的低层库、 住宅底层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 附设于住宅楼梯平台的三角形垃圾道常堵塞,可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服务阳台处, 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另外, 在实际设计中, 经常把一些小区公共建筑联合设置, 结合绿地构成小区公共中心。 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 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 使小区富有特征, 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 成为居民的场所。 而在许多小区规划中, 公建按其功能的不同被安置在不同的地块里, 而缺少形态方面的考虑 所以在做公共中心时, 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小区环境有机结合, 创造富有空间特色的小区公共空间。

居住区建筑设计第8篇

关键词: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特点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 A

1寒冷地区气候特征

寒冷地区冬季较长且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年较差及日较差都较大。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占全年的40.25%,年最高温度高于或等于35℃的日数占全年的22%,极端最高温度为35一44℃,平原地区的极端最高温度大多可超过40℃,年平均日较差为7一14℃。

寒冷地区一般为干旱少雨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70%,年雨日数为60~100天,年降水量为300——10OOInln,年降雪日数为巧天以下。寒冷地区的太阳辐射较强。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50——19OW/mZ,年日照时数为2000一280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0%一60%。较强的太阳辐射加剧了夏季高温的影响,并大大增强了地表的蒸发率,使得在不降雨的日子,空气的湿度迅速降低。

综合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①寒冷地区夏季的高温日数虽然没有冬季的寒冷日数时间长,但是夏季仍然存在高温对人的热舒适性的影响。②由于年较差大,必然存在明显的过渡季节。③由降水量及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寒冷地区相对来说比较干燥。

2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特征

如前所述,寒冷地区气候特征鲜明,其气候特征与严寒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既有共同点,又有明显差别。寒冷地区的建筑与严寒和夏热冬冷地区相比较,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和不同要求。寒冷地区夏季热环境问题具有特殊性。寒冷地区属采暖地区,根据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采暖季长达4个月,采暖用煤为最主要的能量消耗。建筑设计应首先满足冬季保温隔热的要求,建筑的热工设计应该符合该地区的热工设计要求及有关节能设计标准。因此,在寒冷地区夏季热环境的研究中,建筑的热工设计按满足冬季工况考虑,诸如体型系数、围护结构保温性、蓄热性、窗墙面积比等问题均由冬季工况确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如何改善夏季热环境状况及能耗问题。

3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特点

在创造了有利于居住建筑节能的室外环境后,建筑的单体设计就成为节能的关键阶段,它涉及到更广泛的技术领域。节能建筑中大量的技术措施与方法表现出的是单一的科技“信息”或“元件”,设计的重点就是将众多的“信息”或“元件”作为环节与建筑有机组合。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包括建筑体型设计、建筑围护结构设计、门窗比等多种因素。

4.1建筑体型设计

体型设计是建筑艺术创作的重要部分,结合节能策略的建筑体型设计赋予建筑创作更多的理性,并为建筑创作带来灵感,而对建筑体型的节能控制则为建筑节能打好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建筑体型是一幢建筑物给人的第一直观印象。建筑师在选择建筑体型时的出发点是多种多样的,或许是基地形状的限定,或许是建筑内部空间的直接外边表现,或许是处于某种寓意的象征,或许是多种目的综合的结果,由于决定因素的不同,建筑体型的形态千遍万化。其中以通过建筑体型设计达到节能目的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并成为许多建筑师设计构思的出发点,并产生了许多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的建筑产品。通过节能策略建筑体型设计的结合,从而实现了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通过基于节能构思的建筑形体设计,分别以如下两种目的为出发点:

(1)基于采暖目的

以此目的的体型构思多从最大获取太阳能同时减少热损失的角度出发,尤其适用于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通常采取扩大受热面、整合体块,减少体型系数等方法。

(2)基于夏凉目的

在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设计标准中,寒冷地区要求部分地区应兼顾夏季防热,《住宅设计规范》中多次提到寒冷地区的防热问题,如5.2.3条:“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夏季炎热,住宅建筑朝西的房间室温很高”。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内空调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这也间接说明了夏季防热也应是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达到此目的,建筑师通常设计研究具有自遮阳效果或者有利于利用自然通风的形体。

4.2室内外过渡空间的节能设计

在寒冷地区,要重视室内外过渡空间的保温,设置“温度阻尼区”。所谓“温度阻尼区”就是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一中间层次,这一中间层次好像热闸一样阻止外冷风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外窗的热损失。处于室内与室外之间如楼梯间、坡屋顶下空间、地下室、阳台等空间称之为过渡空间、做好这些空间的保温、使它们成为一个温度阻尼区,从而有效地阻止室外冷气对室内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屋面和地板的热损失。具体措施如下:

①楼梯间:该部位的隔墙传热耗热量约占采暖住宅建筑总耗热量的10%,因此不可忽视楼梯间的保温。具体措施加下:选用保温性能好的门窗,把开敞式楼梯间改为封闭式:北向单元出入口设门斗,避免冬季西北风灌入;对屋顶上人孔做密封处理。使其不能形成通风道,致使热能从楼梯间顶部抽出。

②坡屋顶下部空间:坡屋顶除了防渗外,其保温和外观等功能均比平屋面要好。屋顶通风窗尽量不设,如设应在冬季能关闭且采取密闭措施,使屋顶下部的空间形成一个封闭的保温空间。

③阳台:封闭北阳台,并做好栏板的保温措施,减小冬季西北风对室内的直接渗透:适当减少南阳台及其外伸长度,以免影响对下一户的冬季日照的遮挡。

④地下室:住宅楼设地下室己成为一种趋势,它不仅改善了底层住户的居住条件,而且为住户提供了储藏空间。地下室一般不设暖气,因此除了必须对一层地板采取保温措施外,还应提高地下室窗的保温和密闭性能,在楼梯口处设保温门,阻止地下室中的冷空气渗入到楼梯间。

4.3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建筑物围护结构包括:外墙、门窗、屋顶、地面。室内热量就是通过这些部位和不采暖楼梯间散发到室外,各部位的散热量分别是:外墙占25~28%,门窗散热25——28%,门窗渗透23~25%,屋顶8.1%,楼梯间隔墙1既,地面3%。可见护结构的保温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耗能水平,保温越好,建筑的能耗就越低,建筑就越节能我国从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以来,在减少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先后出台了若干规范和设计手册,每次都有相对提高。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冬季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夏季要避免太阳辐射的影响。这种矛盾具体表现在对围护结构性能的选择上。在冬季太阳能利用方面.我们应尽量保证窗户为“净得热”。这里的“净得热”并非指窗户单纯的得热大于失热,而是建立在与墙体比较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有一片墙,如果采用实体墙,它的失热为A,而采用了窗户后的净失热(因温差传热而失去的热量与获得的太阳辐射得热之差)为B。如果B

在夏季太阳辐射控制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太阳辐射直接进入室内,另一方面还要尽量减弱太阳辐射间接的影响。太阳辐射热的间接影响主要指太阳辐射通过围护结构实体部分传入室内的热量。它与窗户的性能没有关系。太阳辐射间接影响所产生的制冷能耗要普遍高于室内外气温差所产生的能耗。因此,在夏季除须避免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外,还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太阳辐射的间接影响,这些都需要通过对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来实现。围护结构节能指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达到夏季隔绝室外热量进入室内,冬季防止室内热量泄出室外,使建筑物室内温度尽可能接近舒适温度,以减少通过辅助设备(如采暖、制冷设备)来达到合理舒适室温的负荷,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华.寒冷地区住宅建筑采暖节能综合设计与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