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6 16:21:23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第1篇

关键词:内科老年病人 心理问题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26-02

1 内科老年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1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1.2 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1.3 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支持—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1.4 恐惧紧张。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1.5 疑病。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疏导—解释。

1.6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2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措施

2.1 语言性沟通。

2.1.1 劝说开导。《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1.2 交心谈心。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闲谈,聊天,拉家常,“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2 非语言性沟通。

2.2.1 移情。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转内病为外病,转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所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心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2.2.2 相制。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的诉说,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让其听听相声,看看喜剧,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第2篇

【摘要】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常并发多脏器衰竭,全面正确地评估病情,制定详尽的护理措施,并正确有效地实施是配合抢救成功的关键,加强急性期护理能有效地提高肺心病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我科从2010年至2011年收治58例慢性肺源性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积极抢救,有效的护理,取的满意的疗效。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关键词】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患者,均符合《内科学》[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岁,伴肺性脑病4例,消化道出血2例,右心衰11例,无1例死亡。

2 治疗和护理

2.1 护理目标 改善呼吸状态和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及营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2 护理诊断及原因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通气/血流比值改变,供氧不足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无效咳嗽方式有关。

(3)心输出量减少:与缺氧致心肌损害,酸碱失衡有关。

(4)潜在并发症:A,肺性脑病,与高碳酸血症与关;B,消化道出血,与机体应激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代谢需要量增加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肺心病致组织缺氧有关。

(7)焦虑:与病人害怕死亡有关。

(8)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虚弱有关。

(9)呼吸模式改变:与建立人工气道有关。

2.3 治疗措施

(1)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使动脉学血气分析值在正常范围:A,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征象。B,监测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C,促进有效的呼吸形态:端坐位或半卧位,指导患者腹式呼吸,横膈式呼吸。D,给予低流量吸氧,并密切观察吸氧后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保证鼻导管通畅。经常注意鼻导管或鼻塞有否阻塞,常规更换鼻导管每日2次,若出现有分泌阻塞,应几即刻更换。E,避免穿过紧上衣,以免影响胸廓活动度。F,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支气管扩张剂,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G,必要时予气官插管,使用呼吸机,协助改善气体交换。

(2)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A,评估咳嗽,咳痰的性质,量;评估病人的饮水量,皮肤粘膜的弹性。B,鼓励病人将痰咳出,评估病人的体力状况和咳嗽能力,指导有效排痰的方式,在一个较舒适的位置能用腹肌较有有力的将痰咳出。C,排痰前,协助病人翻身,叩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使痰液松动,利于排出。D,鼓励病人经常变换,病情容许,指导病人行引流。E,痰液粘稠时遵嘱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常用超声雾化吸入。F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G 排痰后做好口腔护理,并观察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3)维持心搏出量在正常范围;A估计患者水肿部位及程度,每日测量水肿部位周长,记录24H出入量。B取半卧位,抬高水肿下肢,增加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C适当限制液体;减少饮水量,控制补液量,减少钠盐摄入,限制夜间液体入量。D遵医嘱用强心、利尿药、血管扩张剂,并监测心率、血压、尿量,观察用药效果。E使用输液泵,准确控制液体入量及速度。F合理用氧,指导有效咳嗽排痰。

(4)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A 肺性脑病(4例);观察神志、意识、精神症状改变,如出现睡眠颠倒、头疼、头晕、兴奋、烦躁、神志恍惚、嗜睡甚至昏迷、抽搐等症状,应入住监护室,进行监护,床旁加床栏以防坠床。慎用镇静、安眠药,以防抑制呼吸而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B心力衰竭(11例):监测生命体征,至少每4h一次。观察记录心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并记录24h出入量,监测血清电解质。出现心衰症状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及钠盐摄入,输液速度不超过20~30滴/分,提供病人一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取半卧位和半坐卧位,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遵医嘱及时给予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抗心率失常药,同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C,消化道出血(2例):注意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视出血量多少分别给予禁食,流质或无渣饮食,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5)维持足够营养,减轻呼吸道疲劳:A评估病人的营养状态及饮食嗜好。B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蛋,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尿少,水肿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C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内营养或静脉补给营养。

(6)指导病人适当活动:A评估患者活动度及耐受力;B,向病人讲解活动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C,鼓励充分卧床休息,尤其在下床活动前和吃饭前;D,指导病人活动时配合呼吸,以减少活动费力程度;E对长期卧床病人鼓励其翻身,更换,预防并发症;F,与病人共同商定活动计划,可以先在床上活动四肢,然后在床边活动,循序渐进,养成每天活动的习惯,但应避免过度活动而增加心脏负担;G,把障碍物从病人经常走动的区域移开以保障病人安全活动,活动时专人陪伴指导;H,活动时如出现呼吸困难,大汉,脸色苍白,及呼吸,心跳,血压改变,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并视病人需要给予氧气吸入。

(7)减轻病人的焦虑:A评估病人平时面对压力的调整方法;B评估病人焦虑程度;C,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D陪伴病人,给病人提供现实性的保障证;E倾听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感受,提供其所需要的资讯;F鼓励病人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分散病人注意力;G,保持病人舒适;H,每项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配合。

(8)保持皮肤完整性,预防褥疮: A,评估病人皮肤一般状况,有无发红,水肿,充血,疼痛,瘙痒等。B,评估病人对皮肤受压的感知情况,能否自主变换,评估病人活动能力。C,根据病情制定翻身时间表,一般1次/1—2h。D,制定预防受损的常规措施:经常更换,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翻身时避免托,拉,推,防止皮肤受损;骨隆突处垫气圈;避免学,尿,汗渍局部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用热毛巾擦浴受压部位,或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E,如病情容许鼓励下床活动。F,合理使用保护性措施:睡海绵垫,水垫,或气垫床。G,鼓励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H,发生.褥疮后,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褥疮面再扩大,并促进愈合。

(9)呼吸模式改变的护理:对昏迷病人或呼吸道大量痰液潴留伴窒息危险,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增高的病人,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正支持。A气管插管:患者头部保持水平,妥当固定牙垫与导管;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B气管切开;24小时内注意切开处有无渗血,保持气管套管外请清洁,每天更换无菌敷料,气管内导管每4—6小时取出清洗,煮怫消毒。C机械通气应熟悉呼吸机的性能和特点,观察机械运转情况。防止连接管脱落或漏气,严格清洁消毒。

3 讨论

肺心病在急性发作期往往症状加重,并发症多而危重,护理工作繁琐、复杂、多变,还常常出现病情突然加重。不仅医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们的护理也不能松懈一步,我科护理工作严格按照上面的护理措施,不断的实践、探索全年收治58例病人无1例死亡,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第3篇

【关键词】慢性乙肝患者 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81-02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根治的特点。患者不仅要经受疾病带来的各种不适。而且会成为对周围人,尤其是家人造成威胁的传染源,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产生巨大影响。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等机构曾对乙肝患者生活状态,心理状态进行一项调查,发现将近60%的乙肝患者因患病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说明该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身心症状Ι

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

乙肝患者出现身心症状与复杂的心理、社会、文化因素有关。患者住院后要面对很多现实问题。如担心病情加重,疾病复发,担心疾病传染,而至社会活动减少,学习工作能力下降,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影响生活质量,其遭受心理伤害甚至大于疾病本身。对身体的损害。这些负性情绪会影响机体内环境。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对乙肝患者不仅要积极治疗疾病,同时还有关注其心理健康。

乙肝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乙肝患者心理问题主要为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

乙肝病程较长,该病目前尚缺乏能彻底治愈的特效药。治疗效果较差,治愈率低,患者难免情绪低落,担心愈后。对前途悲观。从而产生抑郁情绪。强迫是指被某种观念或情感所持续占据,感到他们被强迫去思考,某些他们不愿去思考的问题或做出某些他们不想做的行动。他们通常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理智的,但又无法控制。从而产生痛苦。强迫症与抑郁症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乙肝患者常会受人歧视。害怕别人嫌弃自己。便主动疏远他人,从而影响与他人的交往。当他们想到黄疸、肝硬化、肝癌的可怕结局时,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另外由于求学、择业、婚恋等方面受到挫折和歧视导致他们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易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不满和敌对情绪。

综上所述,提示我们对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医护人员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增强患者对精神应激的防御能力。缓解紧张情绪。通过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运用语言技巧,具有针对性又顺其自然的做好心理护理。此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乙肝传播途径,预防及愈后知识,鼓励他们多参加轻松有益的活动。也有利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痛苦。扭转患者人格或性格变化。是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摆脱焦虑与恐惧心理。重建心理平衡,激发战胜疾病信心。

选择心理护理措施,需注意的是:

1. 心理护理措施的科学性。要求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最好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即选择最好的科研支持护理措施。

2. 心理护理措施的可行性:所选择的护理措施,必须在时间、地点、经济、实施的难易度等方面具有可行性。

3. 心理护理措施的接受性:心理护理措施必须与病人的现实情况相吻合,必须符合病人的人格,价值观,信仰及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才能被病人接受,也更容易产生效果。

4. 心理护理措施能及性:在选择心理护理措施时,护士必须拥有该护理措施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实施该护理措施。反之可能会在应用此措施时感到紧张,不知所措,加重了病人的心理问题。

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要将每个病人看做一个独特的个体,尊重病人的价值观和人格,不要以批评和个人判断的态度对待病人。

在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对病人真正的关心及体贴,但不要过度热情,异乎寻常的热情,会使病人产生不真实感,或不自在的感觉,影响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反而会影响心理护理的效果。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第4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肺炎;护理效果

肺炎为临床常见性呼吸系统病症, 咳嗽、气喘为临床主要特征, 伴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 将诱发各种危险性病症, 危害患儿生命健康[1]。目前, 临床均借助药物治疗, 但由于治疗期间诸多因素的影响, 间接降低治疗效果。因此, 肺炎疾病患儿住院治疗中护理措施的实施意义重大。本文将本院接收肺炎疾病患儿作为调查对象, 行不同护理措施, 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的100例肺炎患儿作为调查对象,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各50例。干预组男26例、女24例, 年龄2~9岁, 平均年龄(4.1±1.1)岁;病程2 d~1个月, 平均病程(15.5±2.5)d;常规组男31例、女19例, 年龄2~10岁, 平均年龄(4.2±1.2)岁;病程3 d~1个月, 平均病程(15.6±2.6)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疾病诊断 患儿均符合肺炎疾病诊断, 均经心电图、血常规、X线等检查确诊;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咳嗽、气喘等病症;排除心、肾等脏器功能损伤患儿。

1. 3 方法 常规组患儿行基础性护理措施, 如病情观察、给药指导等;干预组患儿行临床护理路径措施, 该护理路径实施前期首先成立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带领小组成员实施该工作, 待护理小组建立后行护理措施、操作要点、临床过程等教育培训;根据调查资料、实践操作制定护理路径表, 叮嘱每位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该规章制度操作, 具有操作流程为:①患儿入院的第1天。患儿入院后, 护理人员需向其介绍医院环境、治疗医师、负责人等, 并耐心讲解医院制定规章制度, 告知患儿及其家属严格遵循该制度;根据患儿身体现状、疾病病情等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饮食方案, 便于缓解病情发展, 帮助患儿取合适, 告知吸氧、药物治疗等相关注意事项[2];②患儿入院后的第2天。患儿及其家属初步掌握相应操作后, 护理人员需根据其呼吸、疾病症状等检查结果讲解检查时间、临床重要性, 便于提高患儿疾病治疗依从性, 按时带领患儿进行各项检查;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教会其咳嗽方法, 并行翻身拍打背部等措施;服用药物后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免病情加剧[3];根据患儿心理特点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鼓励患儿积极面对自身病症, 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病魔信心, 提高疾病治愈率;护理人员还应根据临床治疗情况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并做好皮肤、口腔等护理工作;③患儿入院后的第3~8天。继续监测患儿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观察患儿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痰液颜色、总量等;叮嘱家属加强患儿营养, 行病症健康教育, 如肺炎疾病病发原因、疾病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 从而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疾病认知度, 随后行基础性护理干预措施[4];④患儿入院后的第9~12天。根据临床医师叮嘱再次检查相关项目, 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生理、心理需求, 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出院后需注意事项, 包括饮食结构、身体锻炼、按时复查等;⑤出院1周后。待患儿出院1周后, 护理人员需电话随访情况, 耐心询问药物服用后反应、饮食情况等相关内容, 以加快康复进度[5]。

1. 4 观察项目 判定两组患儿临床治疗, 包括咳嗽消退时间、气喘消退时间、肺音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判定两组患儿临床生活质量评分[6]:借助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儿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功能等生活质量进行判定, 分数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越好;判定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结果, 患儿入院后人手1份护理调查问卷, 让患儿家属根据日常护理情况填写, 于出院前期回收后统计总分, 满意>90分、一般60~90分、不满意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干预组肺炎疾病患儿咳嗽消退时间、气喘消退时间、肺音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儿临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儿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结果比较 干预组肺炎疾病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炎为临床常见性病症, 病情相对复杂、多变, 且该病症病情通常不易控制, 间接加大并发症发生率。因此, 临床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措施的实施尤为重要。临床护理路径为新型护理模式, 根据临床病症设计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方案, 对患儿实施实用性、动态性的临床护理, 旨在实现加快康复进度、缩短住院时间的临床目的。该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实施还可保证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 可从根本上避免反复性操作或操作计划性差等所造成的教育不全面、浪费资源现象, 从而保证该临床护理服务的完整性。临床报告显示:利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行标准化护理干预, 可转变临床医护人员工作观念, 减少临床护理缺陷发生率, 提高工作质量[7-10];护理人员根据执行规范严格执行护理路径措施, 可在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疾病治疗了解度的同时, 对疾病治疗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进而提高疾病治愈率。本组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患儿经相应护理路径措施的实施后肺炎疾病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肺炎疾病患儿治疗期间行临床护理路径措施作用突出, 可缩短临床住院时间,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昌花.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31):79-80.

[2] 杨秀芳, 王继军.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炎患者肺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10):2164-2166.

[3] Casey C, Fullerton MJ, Somerville N. Common questions about pneumonia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m Fam Physician, 2015, 92(7):612-620.

[4] 李伟健.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9):51-52.

[5] 冼鸿欢.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21):50-51.

[6] 石凤英, 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10):83-98.

[7] 徐秀云.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25):114-115.

[8] 王金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儿中的效果观察.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7):910-911.

[9] Kusahara DM, Enz Cda C, Avelar AF, et al. Risk factor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cross-sectional cohort study. Am J Crit Care, 2014, 23(6):469-476.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第5篇

【摘要】目的 探讨ICU病房临床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ICU病房护理事件《ICU护理风险分布情况调查》进行收集和分类,调查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对防范护理风险措施实施前十年护理风险主要为护理操作中的风险、责任心不强、护理技术不熟练、中药名称不熟悉、文书书写不规范、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其他,采用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后有效的降低了临床护理过程的风险发生率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P

【关键词】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ICU病房是医院特殊的科室,需要提供高效精确的护理服务,随着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对临床医疗技术要求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临床ICU病房中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面对护理风险压力也随着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降低ICU病房中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逐渐提高人群享受护理服务的水平[1]。本研究选择我院护理过程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ICU病房护理事件和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ICU护理风险分布情况调查》进行研究,收集我院ICU病房近十年来发生护理风险的情况,进行统一的分类,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进行调查,2008年3月到2010年4月为护理风险规范管理实施前,2010年5月到2011年8月为护理风险规范管理实施后。

1.2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按照调查问卷中ICU病房发生护理风险的分布情况进行指定有针对的措施,应将护理风险的防范提前到护理风险可能发生前,提出的防范措施。包括制定全面有效的ICU病房护理人员值班管理细则、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责任心的教育和培训,增加优质护理人员的奖励机制,加强相关中医院专业知识的培训,规范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文书书写,举行定期的考核和临床抽查,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增加对患者隐私的保密,明确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防范措施实施前十年ICU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研究: 对防范护理风险措施实施前十年护理风险发生分布情况分析表明,主要为护理操作中的风险、责任心不强、护理技术不熟练、中药名称不熟悉、文书书写不规范、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其他,见表1。

2.2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ICU病房护理分析: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ICU病房风险事件例数及风险率比较可见实施前发生率为5.82%,实施后风险率为0.82%,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性(P

3 讨论

研究显示中医院ICU护理风险发生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应针对每项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针对ICU病房护理对象多为病情比较重、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应制定自身特有的护理措施,加强自身护理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建立相应的护理风险监控措施,针对ICU病房每个护理细节制定完善全面有效的操作措施,不断提高ICU病房护理人员的素质,减少护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进行持久的风险意识防范教育,加强对护理过程中风险的预防。严格对护理过程中各种管理制定并进行监督,按照有章可依的原则,保证ICU病房护理过程中急救设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的管理,防止长期松懈管理造成大的护理风险的发生[2-3]。同时应在ICU病房护理过程发生情况建立以人为本的机制,注意医院与护士沟通、护士与患者沟通、患者与医院沟通,建立一个良性的信息回馈机制。及时发现在ICU病房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及完善。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为临床提供优质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针对中医院特殊的情况,应加强护理人员对中医药的了解力度,防止出现由于护理人员对中医药的不熟悉而发生的护理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护理风险方法措施可有效的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应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建平,韩宏妮,刘霞,等译.护理管理的作用于责任[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4

[2] 余滢,郭金凤,武华玲.科室环节管理与护理风险防范[J].护理研究,2005,19(7):1288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第6篇

关键词:冠心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82-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球流行广泛的疾病,我国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趋势。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跃居首位,而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1]。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冠心病康复护理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2]。冠心病病人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病人有临床表现时开始采取康复措施;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康复,并维持良好的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病人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3]。

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4]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2.1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4]: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等)、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注意事项:活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心率不低于50次/分或不高于120次/分,无不适症状为宜。有研究证明,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可降低病死率,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5~6]。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病人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7]。病人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仍然是影响康复效果的一个显著问题, Baird在研究中发现,让病人执行自我护理的康复措施和提高对危险因素的意识能够增强其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8]。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病人,在家自行康复锻炼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炼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病人的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如:①散步,2次/天, 30 分/次;②看书或看电视2次/天, 30 分/次;③降压舒心操,保健按摩2次/天;④缓慢上下楼3层2次/天,运动时注意掌握运动量,以靶心率=180-年龄为宜[9]。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病人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病人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病人修订运动方案,教会病人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2.2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放松训练等[10~11]。如:①有氧训练。常用方式:步行、踏车、游泳、慢节奏的交谊舞等,强度一般为50%~70%最大心率或40%~60%最大吸氧量。②循环抗阻运动。做大肌群的抗阻收缩(肱二头肌、腰背肌、胸大肌等),在10~30 分钟内重复8~15次收缩为一组运动,各组间休息15~30 分钟, 10~15组为1个循环。③放松训练。入静(气功):中国传统气功的入静训练包括动功和静功两大类。通过调心(意念集中)、调身(姿势或动作)、调息(呼吸)来改善全身功能。降压舒心操:中国民族形式的拳操、太极拳。其他:放松性按摩或穴位按摩、音乐疗法等。有研究发现,如果在康复运动时播放适宜的音乐,可提高运动的效果[12]。

急性心肌梗死经救治生存者的运动训练可增加病人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继发死亡的危险性[13]。庞妙玲等对173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后指出,适当的运动训练可改善身体活动功能,改善血脂代谢,减轻体重,可使血糖下降[11]。

2.3 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心理护理是冠心病康复护理的关键措施之一。冠心病病人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常表现为不耐烦。有些病人担心康复训练使病情加重,且一些康复训练需持之以恒,要求病人有坚强的毅力[14~15]。病人由于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不同,其心理状态也不同。逢锦波、逄晓在研究中大致将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类:①紧张型,病人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②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者,病人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对于前者,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病人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病人得到心理支持;对于松弛型病人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视预防和治疗,指导、加速病人角色的适应[16]。男、女心脏病病人的真正应激源不同,护士应找出这些应激源,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减轻或清除[1];庞妙玲等采用说理疗法、放松静默疗法、疏泄疗法、移情疗法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理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第7篇

【关键词】 表格 应用 护理质量

在现代护理观指导下的整体护理,则对优质护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即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和文化需要所提供的护理才是优质护理的前提,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 的整体护理中,病人的满意度就是一项反映优质护理的重要指标,因为病人的满意度涉及其复杂的心理、社会和文化背景。要实现优质护理,除了能有效地解决病人的躯体问题,还应从病人的心理、社会和文化需要出发,因人施护。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

为提高护理质量,我科设计了责任班日工作表格,自2010年9月实施以来,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1 表格制作

采用A4纸打印,内容分两部分,见样表。

表1

责任班日工作执行情况交接

表2

责任小组周重点

2 应用

2.1 表格的应用方式

每月打印表1及表2一份,并保存。表1眉栏为每日工作内容,横向按日期记录每日执行情况。表2第一列为每日的工作重点,纵向记录每日工作执行情况,也体现了每周工作重点。

2.2 使用方法说明

2.2.1 责任护士每日动态评估本组病人,每天对病人按表格进行护理措施的落实,相关措施未落实或未掌握并交班记录于表上,责任组长对本组交班病人要及时跟进,强化措施直至达标。落实到位写已执行。

2.2.2 健康教育未掌握项目要注明:如药物、检查等,未落实项目注明原因:如外出、拒绝等。次日继续完成。

2.2.3 周重点内容说明 1、基础护理重点为三洁六短及床单元整洁情况2、管道护理重点为各种置管是否符合管道护理规范,吸氧病人周更换鼻导管3、消毒隔离重点为查病房周消毒落实情况,终末处理质量4、健康教育重点为检查本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安全重点为排查病人安全隐患及宣教、防护措施、警示标识落实情况,高危病人是否有压疮、跌倒评分记录。5、护理书写查本组病历书写是否规范及时整改并整理病历。

3 优点

3.1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明显加强,对工作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了护士的质量意识,使各项护理制度得以落实,同时促进了护理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2 各项护理措施落到实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保证了病人的医疗安全。

病人心理护理的措施第8篇

[关键词] 糖尿病;全方位护理;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98-01

当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发生缺陷而导致机体的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疾病称为糖尿病,糖尿病是慢性的终身性疾病,由于控制不当会导致全身各个器官以及系统发生功能改变及异常,而且会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我国2010年有关报道,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4.21%[1]。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必须终生持续性的治疗。我院临床护理工作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在60-90岁,平均年龄在(66.39±4.91)岁。其中病程在1-76年,平均病程为(28.76±4.29)年,入院时血糖为1.1-28.8mmol/L,平均血糖值为16.7±2.8mmol/L。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程度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饮食指导 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饮食治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指导患者正确的限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长期坚持能够降低体重,明显的减轻胰岛的负担,使机体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有利于控制血糖正常水平。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指导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少吃煎炸和腌制品并相应的根据患者的水肿程度限制钠的摄入,限制食盐量应不超过2g/d,注意体内离子钾和钙的补充,教会患者及家属制定适合患者治疗的食谱,注意总热量的控制。

1.2.2 运动指导 运动是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降低血糖的简单方法,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但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中、轻度的运动方式来运动疗法如快走、慢跑、拖地、平地骑车等,注意老年人活动要适度,剧烈运动可致血糖降低。

1.2.3 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指导患者及家属按时医嘱服药,并根据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监测的结果合理用药;降压药多为控制剂和缓释剂,注意定时、不可随意调节用量,切记勿口嚼服药应该整片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其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min服用;α-糖酐酶抑制剂应在进餐第一口服用;双胍类是在餐后服用的。告知患者及家属服药的注意事项及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最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如患者出现心慌、周身大汗或者昏迷时则提示低血糖的发生,可以吃糖果或者进食增加糖的摄入[3]。

1.2.4 心理护理对策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疾病,治疗过程长而且发生糖尿病合并症可遍及全身的重要脏器及器官,因此在护理患者中不仅注重患者的基本治疗和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注意的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与疏通,向患者讲明关于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症状和预防措施,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告知患者避免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的心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后3周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取平均值进行比较,并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满分100分。

1.4 数据统计 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以及用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缓则数已在3000万以上,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健康杀手”[4]。糖尿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发生并发症可以危害自身的生命。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以及遵医嘱用药,有效的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因此,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士雯,钱方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杂志,2009:258.

[2] 孙强云.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与护理对策[J].现代医学杂志,2009,3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