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2 09:43:12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第1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 , 可持续发展,气候调节

Abstract: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mainly refers to ecology principles for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arden green space system, in this system, trees and shrubs, herb, vine plants form community, between different species to coordinate each other, have different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can each is in his proper place, make full use of the sunshine, the air, land, water and nutrient, form a harmonious and orderly, stable community. It is urban landscape reflect the highest levels of the work, is the humanity physic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Keywords: ecological gard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limate regul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越来越在意身边环境的好坏,对于周边环境质量的好坏也有很大的要求。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可以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意义深远而且重大,只有坚持不懈的认真贯彻,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也只有提高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只有这样人们的身体健康才能得以保证。

1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在城市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城市环境的优化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认为城市生态园林能够优化环境,改善局部环境的质量。

大家都知道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且还有很多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和过滤作用,植物的这种特性能够维持自然中的碳氧平衡,所以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对于环境的优化和局部环境的改善都有很大的作用。

其次,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能够调节小范围的气候。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园林中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

再次,一个好的生态园林还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城市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从而达到美化美化市容的效果,也能够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起来,带给人不一样的城市感受。

除此之外,一个优美的城市生态园林,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全体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道德水平,进而让生态观念真正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城市生态园林建筑的重要意义。

2 建设生态园林应该坚持的原则

第一,在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中,最基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不要只注意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

城市是大家居住的地方,生态园林的建设也应该是为市民服务的,所以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了园林的社会效益,应该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经济效益,也不是仅仅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把园林办成一个小的自然体,让人们在这里面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体会到大自然和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第二,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型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开发越来越多,利用也越来越多,所以自然中的资源在慢慢减少,环境自然也是不断的恶化,所以在园林建设时,一定不能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坚持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样才能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够不威胁后代的发展,又不对满足后代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植被的生长特性等因素,合理搭配。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能源不要顾此失彼,实现良性循环。

坚持生态性的原则,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这也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

第三,生物多样性原则也不容忽视。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不同人的审美品位。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该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第四,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气候,所以特定的气候也就决定了植物种植的种类,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气候、土壤的植物,合理选配植物的种类,这样才能保证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比如说,南方和北方环境和气候都不同,所以在引进植物的时候,一定不能大意,不要为了喜欢而忘记是否适合本地种植的问题,否则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还会弄巧成拙,阻碍园林生态化的建设。

第五,艺术性、美学原则是把城市园林像更高层次提升的比不可少的。

城市生态园林不是单单靠绿色植物的种植堆积就能完成的,更不要以为是简单的对大自然的模仿,而是要有自己的风格,美学和艺术性原则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有统一的主题或者色调,把不同的花、不同的植物错落的放在一起,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不同美的享受。众口难调,所以形成不同的风格是很重要的。这样不同的人在欣赏园林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享受到美的熏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这样就更能体现出园林的价值。

3 建设生态园林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第一,建立完善的政策、体制、机制保障,保障确保机构进行行之有效的配合,以保证生态园林的建设。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政策的保障,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保障,那各方面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协调和配合,园林的建设自然也不会一帆风顺。

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用以保障生态园林建设的顺利开展。在科技方面也应该加大配合的力度,对于现阶段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并用科学的方法找一条更合适的路来保证园林的建设能够顺利的开展。

第二,重视传统,坚持自己的风格,对于外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外的东西被引进到国内,园林建设的时候免不了会受到国外园林风格的影响,很多人都会盲目的崇洋,以为国外的无论什么都是好的,所以也就不分精华与糟粕,一并的拿来用,这样无疑会对传统的园林风格造成很大的冲击,其实传统的园林艺术风格有很大的优点,比如苏州园林,在世界也是一流的,其中蕴含了中国人民在建设园林中的智慧结晶,所以在发展的时候,还是应该把传统的东西放在第一位,不能忽视了我们国家传统的园林艺术风格和各个地区的地方特色,把园林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

当然对于外来的东西,也应该有选择性的 借鉴一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园林有不同的风格。

第三,通过各种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让园林的绿化量达到最好的状态。

绿量是决定城市生态效益的大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树的绿量最大,生态效益也最大,而且在投资方面也不会很难办到,所以要多栽植大规格乔木,最好是栽种成片的大树,这样效果一定很明显。

当然这个过程中,绿地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问题办起来应该是很容易的,只要注意好生态效应,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4 结论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第2篇

一、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重大意义

(一)是关爱民生的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施政背后的核心关键词就是两个字――民生。关爱民生,不仅仅体现在发展经济,让群众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保、住房等方面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还要为人民群众创造舒适宜人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全面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这也是对科学发展观最本质的实践。

(二)是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环节。被誉为“煤焦之都”的七台河市在当选省级园林城市后,城市知名度于无形中显著提高。同时,通过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建设,也扭转了人们固有的资源型城市脏乱差的形象,资源型城市也可以有品味。

(三)是吸引外来投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筑金巢、引金凤”,金巢中不仅要有优惠政策,好的行政环境,还要有风景优美的山水园林和健康环保的生态环境,这对外来投资项目的引进也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尤其是非煤项目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它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高。此外,风景如画的山水园林城市对于房地产、旅游、商贸和吸引外来高校都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和经济发展不是割裂和对立的,是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

二、具有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良好基础和自然条件

(一)多年前就已经取得阶段性和局部性成果。2003年,我市在全省第二届园林城市评选中同七台河和庆安县一道被省建设厅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2005年,我市松鹤西湖公园被评为全省十佳公园,我市弘景花园小区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居住区。

(二)市委、市政府持续高度重视,市民真心参与。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绿化工作贯彻落实动员大会上,绿化见效明显的鹤岗市与哈尔滨、大庆等城市一道受到了表扬。

如今,漫步黑龙江鹤岗市大街小巷、广场花园,一排排“绿色诗行”在道路两旁写就,一幅幅“绿色水墨画”向四处铺展,一个个花园式居住小区正尽显风姿。过去的废弃地,变成了绿树成荫的休闲广场;昔日的荒山秃岭,被改造成植物公园。一个“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园林城市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市民面前。

(三)具备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良好自然条件。一是鹤岗市地处小兴安岭余脉,城中多丘陵低山。二是鹤岗市水系较为发达,尤其是水库众多。更有小鹤立河、石头河等两河穿城而过,可谓山水林城紧密相依,浑然一体。三是市区公园、广场随处可见,其间的亮化、美化也都让人赏心悦目,给城市建设增添了新的亮色。四是城市西北部鹤立湖附近,风景优美,且上风上水,空气清新,远处低山绵延,近处林木葱郁,与市区紧密相连,方圆几公里内地上物较少,可以辟建生态城市新区,以此真正实现鹤岗由矿山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转变。

三、对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鹤岗市这些年在城市美化绿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距离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从我市实际看,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可制定五年规划,分步骤进行。对当前需要加紧实施的工作和需要注意的情况建议如下:

(一)掀起绿化高潮。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绿化必须先行。一是要提升城市园林绿化高品位,把市区园林建设的重点定为增大绿量、提高档次、突出特色上。按照城市园林的标准来组织美化绿化,注重花草树木的合理搭配,做到立体种植、疏密得当,色彩协调、四季兼顾,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和谐相融。增加城市园林的文化色彩,使每个公园、广场、大的社区突出一个主题。二是要加大道路绿化厚度。道路绿化要做到高标准、大厚度,乔灌结合、立体种植,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树种,尽可能栽大苗,确保一次成活,三年成林,形成纵横交错的绿色长廊。三是要加快实施穿城河流河道两侧的绿化。全面搞好河道清淤、河堤加固、两岸绿化工程,建成调节城市空气湿度的湿地,美化城市形象的景观带,增加城市绿量的绿色长廊。

(二)城市建设要强调以美学为指导。不仅城市建筑要美,市政工程也要强调美学质量,力求将工程变成景观。这一点对于正在我市实施的蹋陷区和棚户区改造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市市中心已基本消除平房,但在则棚户区众多,改造工作量很大,蹋陷区改造更是如此。正因为这样,在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前提下,尤其要注重蹋陷区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协调性,突出美感,将它们变成景观,将功能与审美结合起来,这其中也可以把工业园区的建设纳入进来,使这些工程成为我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助力工程。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第3篇

关键词:生态建设;园林城市;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态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社会从环境友好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未来城市建设的目标――生态园林城市。在二十世纪后期,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模型已被相关学者提出,同时将其认定为是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建设模式。我们国家现在的城市建设还和生态园林城市有着很大的差距,在2004年我国相关权威人士才对生态园林城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发表了《深圳宣言》,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新目标。

1 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过渡性阶段

“园林城市”的建设评判指标是一个城市的人均公园绿地、绿地率等一系列的绿化指标,这些指标的针对性强,目标单一,缺乏对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的认识,无法杜绝工业、生活中的各种污染。而“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指标是城市生活环境,目的是为了提高绿化质量和社会生态。把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放在宏观、总体的位置,具有系统性、强调以人为本、环境优先。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报过了人文和环境等综合性的生态环境建设,目的在于建设和谐社会,其内涵尊重人性,促进人们安居乐业。生态城市是一种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绿化率高的建设模型,但在实际评估的过程中,生态城市这一理念过于理论化,在实践中不容易操作。“生态园林城市”这一概念在“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而提出的生态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为最终建设“生态城市”做铺垫。

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三个阶段的建设目标分别是园林城市、生B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是,当前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标的提出,是根据我国国情而科学安排的。

2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理念

根据国内外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实践,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建设,是一项动态的逐渐发展的建设,而不是设置一个蓝图直接奔向这一蓝图的建设。根据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相关特点,文章中提出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基本理念。

2.1 综合性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使城市和谐发展。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要强化自然风景的建设,重新认识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例如建设城市的山地系统、林地系统等。第二是要综合考虑人工环境的建设,根据人造建筑来增加城市的特色。第三是在建设过程中考虑到城市的人文因素,展现城市自身的特色。第四是要以人为本,建设的环境要适合居民的使用。

2.2 综合性的具体体现。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不单单是被动的将地区绿化率提高,而是对建设区域进行综合考虑,判断一定区域中的哪些地方需要进行优先发展,哪些地方推迟发展时间。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程,目前人们对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认识还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之下,要求我们在制定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目标时候注重阶段性,目标选择有限,要首先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突破,提高规划的可执行性,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育公众树立意识、培养相关人才。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个空头的理论,更是一个建设到实处的理论。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一个科学的操作体系进行指导,将建设的理论落实到实践过程中。这就需要建设一个可操作的理论体系。科学的指导体系不是一个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动态指导体系。另外,不同城市的生态特征也有区别,要针对不同城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设科学的生态园林城市体系。

3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途径

3.1 生态园林城市的环境层面。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中绿地体系是用于城市绿地规划的,解决城市空间中公园、自然绿地的建设问题,同时能指导郊区森林的建设,帮助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绿化系统,优化城市的整体环境,构筑城乡融合的多功能绿地系统。

节约使用园林建设中的各种资源,建设节约型园林,在园林绿地的建设过程中,优化资源的配置、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率,在减少资金和资源投入的前提下创造优美的室外人居环境。建设节约型园林,有助于帮助园林绿地的生态得到整体改善。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的生态系统,使园林成为城市中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以阐释自然为主题,营造适宜自然的空间,激发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技术操作层面。评价一个地区是否建设好的生态园林城市,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生态技术是否得到良好的运用,如节能减排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是否得到运用。节能减排技术指的是运用新能源、环保型能源、生态节能建筑等。资源循环技术主要指建筑废物的处理和再利用、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等。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人在城市空间生活中是主人翁。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应完善自然灾害避险预警等设施,完善灾害应急系统的建设。同时,要打破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相互分割的局面,以城市建设为载体进行生态园林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机动车数量飞速增长,尾气排放成为了城市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这就要求城市生态系统能够及时有效的吸收城市污染物中的有害物质,减轻城市污染。

3.3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辅助层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保障体系,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政策保障。职能部门制定完善的条文对生态园林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保证建设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还要完善问责机制,明确角色职能,避免豆腐渣工程和面子工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来进行设计,循序渐进地设计能符合城市自身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既要建设出符合地方特色的城市,又要使其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在建设过程中重视对资源的利用,减少城区的垃圾排放,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使广大市民一同参与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普及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制定具体的方案保证生态园林城市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普及人们的生态意识,让人们意识到城市就是自己的家,只有积极参与到城市的生态建设中,自己的生活环境才能不断改善。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根据我们国家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的阶段性发展战略,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在指导思想层面和技术标准层面,都对城市的生态建设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生态园林城市比园林城市高一个层次,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染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对城市的生态建设进一步重视,实现城市园林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城市建设目标,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建设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

参考文献

[1] 刘颖.关于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 2016(03):40.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第4篇

关键词: 园林;生态城市;建设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is to accelerate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new,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urban construction level and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people's living quality and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happiness index. The paper is how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arden city some thoughts about ecological opinion.

Key Words: garden;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目的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协调统一。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客观要求。本文就如何建设园林生态城市谈几点思考意见。

1.园林生态城市建设遵循的原则

1.1因地制宜

每座城市的生态条件都各俱特点,所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应该因地制宜,创造自身城市的特色,选育本地特产的乡土树种为本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服务。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按照乔木、灌木、草本结合的原则,大面积地推广种植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乔木、灌木、草本多层森林植被的立体绿地,增加空间绿量,降低管理成本。而不顾各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 过分地强调奇花异草,盲目将南树北移,照搬异地和他国种植模式,其结果是生态和景观功能达不到保证,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1.2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处于顶级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的平衡,从而系统的生态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中,应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等。

1.3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以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资源循环过程作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即人为的设计应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景观,以确保城市景观的完整性。创造优美、舒适、恬静的生态园林的城市景观,给城市以美的享受,不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1.4地方文化特色

由于不同区域的城市有着各自不同的区位环境、植被特色、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识追求,形成了自然和文化相适应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中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和城市风貌。如峰峦叠嶂的山城要因势利导,将园林建设与既有的起伏地形相结合,融自然景观为一体;平原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设计可通过台阶式、多层次、多种道路框架结构和水系林带格局,错落布置园林景观,平面、立面有机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应注重保全其历史的地方特色。

2.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意见

2.1科学规划

在认真调查生态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完善城市生态设施、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主题,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首先,科学设置总体目标。以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生态良好为主要内容 建设现代文明生态城市保障体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建设城市生态产业体系;以森林生态文化为主题,建设城市生态文化体系。其次,系统编制创建规划。组织编制和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提供规范和保障。再次,精心设计城市规划。切实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设计工作,倾力做好“ 山、水、绿”三篇文章,营造生态园林城市特色。

2.2创新管理体制

一是创新创优领导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成立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领导机构和专门班子,做到人员、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配合,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高效组织领导体系,大大激发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积极性。二是创新创优监督检查机制。下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将创建的各项工作细化、量化;成立由领导带队的督导检查组,督导各地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工作机构、保障措施建立和落实情况。同时,建立创建工作定期报告、调度、评价、通报、督导、整改制度。三是创新创优投入机制。通过争取银行贷款、搭建融资平台、招商引资等方式、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良性互动的多元投入机制,有效保障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可持续投入。

2.3提高生态园林科技水平

生态园林建设涉及到园艺、林业、建筑、规划以及文化艺术等学科内容,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研究,必须重视和依靠科技进步,因此要加强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科研机构,增加研究资金。园林管理部门要与院校、科研机构加强联系和沟通,进行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特别要加强地方性物种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注重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开展园林植物育种及新品种引进培育试验等。

2.4选择乡土景观树种

由于绿色植物是随各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显明的品种地域分布特性的,所以, 选择适于当地生态条件又能丰富城市景观的树花品种系列,能象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一样 成为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内容。如桂林的桂树、福州的榕树、昆明的银桦、洛阳的牡丹花、长春的君子兰花、以及哈尔滨的榆树、丁香等,都对城市景观形成特色起重要作用。北方城市要特别重视发展常绿树种,常绿树和落叶树合理配比,使城市一年四季常青又富有色彩变化。在速生树和慢生树的比例上,着眼于树形美观的慢生树,积极采用快生树配合,以早日达到绿化,又能得到稳定的绿化作用;在乔灌木的配合上,要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形成立体绿化景观。

2.5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城市绿化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着重在绿化的精管细养上狠下功夫,付出百倍努力巩固园林绿化的成果,使城市绿化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护绿。为加大执法力度,成立绿化专业执法队伍 明确职责,严格管理,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绿化的行为较好的维护和保护了绿化成果。二是严格落实 “门前五包”责任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搞好城市绿化,有效推动了园林绿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对公共绿地的养护管理,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了养护管理领导机构,考核细则,质量标准,作业要求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将城区绿化分片、分段,实行定岗位、定任务、定责任的“三定”措施,严格考核,严格奖惩。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第5篇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了更多重视。我国城市的发展呈现出生态化与人文化趋势,因此生态园林建设成为满足城市居民追求良好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的重要方式。城市生态园林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由于生态园林建设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久,相关施工人员缺乏成熟的设计理念和建设经验,导致了城市生态园林的盲目建设和传统园林导向的偏离,不仅影响了城市生态园林的生态效,也降低了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生态园林建设和规划的内容及作用

城市生态园林通常位于城市及其周边郊区 ,由绿地、林地、湿地、公园(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公园)、苗圃、乔木等构成。生态园林的建设包括水体的设计,道路的规划、绿地的种植、乔木的种植和护理,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功能多样可以调剂区域气候和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城市生态园林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维护与保护, 也是一种再创造城市自然环境的过程。而园林的规划是指设计人员针对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构建生态园林的整体布局,最大程度的发挥生态园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良好城市生态园林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与水平,还可以改善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调节其气候,在城市中建立起一个区域性和连续性的绿色生态网络。是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居民休闲文化生活得以健康进行的有力保障。

三、我国生态园林建设与规划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生态园林建设整体上已经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很多城市成功建立了功能良好,层次分明的生态园林。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园林建设和规划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宏观失控。具体体现为园林规划人员忽视预建设工程所在城市的特点,照搬别的城市成功的生态园林系统,完全忽视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人文特征,也没有对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构成进行有效评估。

第二,跳跃式发展现象严重。从我国大部分城市来看,人造景观“泛滥”的现象随处可见。生态园林规划和设计人员盲目借鉴国外城市的发展经验,一味坚持大声势、高标准、高速度的园林设计理念,忽视了我国城市的个性化特征,否定历史经验,导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质量不高。

第三,我国生态园林规划和建设的内容过于简单,施工人员仅仅关注苗木的种植与相应景观的设计,忽视了生活和旅游污染对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影响。

四、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的改进措施

1、以人为本

生态园林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满足城市居民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的需求,它使城市环境更适合与居民的生活习惯,为居民营造更舒适的城市生化,从而在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中激烈城市居民的进取和友爱的精神。从这点来说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 因此生态园林的建设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预建工程所在地居民的实际反馈信息,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建筑工程中要体现出对城市居民的关怀。下表体现了城市居民对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的满意程度。

杭州市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满意度调查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居民对城市生态 园林建设的满意度并不高,因此在园林建设中设计人员应该主动收集和采纳城市居民的意见,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设计理论脱离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2、采用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设计方案

能源和资源的节约不仅有利于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是建筑工程控制成本的关键步骤。具体来说,园林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可再生材料,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的循环使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工程耗材的使用性能。一方面可以减少生产和加工原材料产生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废弃物产生的数量,保护当地的环境尽。例如,杭州市郊区生态公园的建立,充分利用了砖瓦厂的废弃材料,用废弃的砾石作为道路的基层,用周边旧铁路废弃的铁轨作为路缘,合理有效的利用了废旧物,很大程度地控制了企业资本的投入。

保温材料的运用与构造也是生态园林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人员可以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例如高效玻璃等新,加强建筑物温隔热作用,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这样的方式使得建筑工程可以与自然通风、降温等手段互相配合, 减少空调费、暖气等保温设施的使用。

3、全面节水设计

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节水问题是重要工程环节之一。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具体环境特点来看,园林建设应该以零排水作为排水系统设计的目标。规划人员应该充分利用施工所在地现有的低洼地带和水体形成连通的水系,构建生态排水浇灌系统。排水系统的构建不仅要求在雨季时可以有效存积雨水和及时排泄废水,而且要能保护自然系统,恢复所在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渗透、净化和储存功能。施工过程中,应该使用渗透性较好的铺装材料,减少硬质材料的使用,并采用严格的地下水源保护措施。同时要采用生活污水处理回收的模式,使用中水站处理居民的生活,处理后的水体可以用于社区内的清洁, 绿化等。循环利用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4、采用现代技术设计园林景观

(1)生态技术的运用

生态技术应用于并不在于该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一系列生态观念(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的贯彻。这样的设计理念,使现代园林规划与设计人员不再独立园林景观设计过程,而是从宏观上将园林的建设作为整体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不仅考虑园林建设其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何种方式的影响以及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还考虑对当地物种,动物、植物等包括多样性的保护涉及动物。以上海浦东中央公园国际规划为例,在英国设计师提高的规划方案中就考虑了生态效果。该设计图上地形设计结合风向、气候等自然因素,创造出冬暖夏凉的小气候。是生态园林设计中生态技术恰当运用的体现。

(2)三维软件和建模技术的使用

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手绘图来表达设计理念是园林规划和设计人员的唯一手段。这样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项目调整和修改上不够方便快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园林设计的过程可以与三维软件技术完美结合。利用三维软件技术,设计人员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虚拟场景,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这样的方式可以准确界定预设计景观与环境的比例,并且可以以人体模型为参照,进行准确的尺度设定。三维软件的使用使得园林设计更加准确,设计人员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可以及时感受设计效果,随时针对其中的不足进行相应的修改,达到控制“比例与尺度”这一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

五、结束语

加强生态园林的规划与建设是保证城市居民物质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综合 竞争力的有效方式,然而由于园林建设的特殊性,设计与规划人员在工程实施中经常会遇到各方面问题。如何合理规划与建设生态园林成为我国建筑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园林设计人员应该加强生态园林设计理念的更新,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辅助园林规划工作的进行。在施工时应该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设计和建造出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吴宏. 生态园林是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田. 中外建筑环境, 2004 (4):83 一85.

[2]李文广,庞端华. 关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考. 防护林科技, 2002(3) 70-71.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第6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绿地;宽城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7-0016-02

1 引 言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人类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1976年,联合国的“人类住区国际会议”,突出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要保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唯一能够以自然更新方式改造被污染环境的因素,就是建立园林绿地系统。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保护与提高,园林绿化更是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 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2 生态园林及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①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②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③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3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3.1 绿化水平不能满足城市生态要求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现状绿地定额指标低。据统计分析,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距国家规定的标准(人均公共绿地6.5m2以上,绿地覆盖率35%以上)还有一定差距。而专家分析,城市植被覆盖率在35%以上时,才能对气候变化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所以,我国的绿化水平从总体上还不能满足城市生态要求。

3.2生物多样性不充分

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

3.3园林绿地规划不遵循科学规律

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倾向性问题,如重名贵品种轻一般品种,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还有的城市不顾城市规模,不顾绿化布局,在草坪与广场建设上片面追求面积越大越好;不顾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冷落乡土树种,盲目引进外地树种等。

3.4城区之间绿地发展不平衡

各城市之间、城市的区与区之间,城市中心城区、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绿化的发展不平衡。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还有些城市的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

3.5绿地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首先是法制观念有待提高。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无人过问;其次是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落后于城市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主要原因。

4 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原则

4.1树立“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设计思想

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主要取决于植物和水体的质和量;园林中的建筑、山石、道路铺装等非生物因子的生态效益,表现为负值。因此,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应着重于全面安排园林绿地的植物构成与种植结构,力求提高植物覆盖率,多层次地进行空间生态组合和植物配置,以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绿化效益,提高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

在某些地方的园林建设中,大兴土木,叠石堆山,过度的建筑、山石、道路铺装等非生物因子的堆砌,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造价,丧失了自然之趣,更严重的是破坏了生态效益,得不偿失。

4.2加强“大树引入城市”的观念

据有关树木产生生态效益资料介绍,1hm2树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6t,产生氧气12t;可吸收二氧化硫300kg;滞尘量可达0.9t,蓄水1500m3;蒸腾水分4500~7500t。成片树林在调节气温方面,夏季比空旷地低3℃~5℃,冬季高2℃~4℃,降低噪音26~43分贝,削弱风速效40%~60%;空气中的含菌量减少29%~65%。可见,树木特别是大规格的乔木在城市生态效益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确保“大树引入城市”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做好树种选择工作。总的原则是:坚持以生态平衡为指导思想,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地带性植被为特征,适地适树,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合理,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提倡科技兴绿,最终实现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合理配植、能发挥最大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4.3增加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

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种类越丰富,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这符合“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学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乔木、灌木、草坪以合适的比例搭配,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情趣、爱好的需要;有利于满足城市不同环境状况的需要,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

4.4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一般是由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街坊庭院绿地、风景旅游区等部分组成。相对于独立的植物群落而言,其各项生态效益的发挥水平不仅由于绿地规模和植被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也随着空间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弱而丧失。测定表明:由一定数量的植被所构成的绿地,其生态效益存在一定的“影响范围”,表现为与其规模相对应的“局部性”。

5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措施

5.1要对城市绿化合理定位

现在有不少城市开展“城市绿化年”、“建设园林城市”、“城市绿化达标”等活动,使城市居民绿化意识迅速提高,把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环境的自觉行动。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合理定位,应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

5.2将城市绿化纳入建设规划

转变城市规划观念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协调起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以普遍绿化为基础,努力扩大绿地面积;规划时既要注重城市中心地带,也要扩展市郊,体现绿色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5.3遵守生态学原则协调植物生长

遵守生态学原则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从生态学基础理论来研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就是如何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从而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遵守生态学原则,要从树木多层次性、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6 宽城区建设生态园林的思路

目前,长春市园林绿化工作也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并且市园林局制定了在2007~2011年,按照“中心城抓改造发展,城区抓防护建设,城市南部抓景区建设,北部以新建绿地为主”的总体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

至2006年,长春市绿地总量已达到7339.49hm2,城市绿地率达到36.5%,城市绿化覆盖率4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6m2。宽城区位于长春市北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相对较小,绿地率较低,近两年改造大铁北,建设开发区,很多城市空间尚在建设或重新规划建设中,很多新建成的小区、单位还没有或很好地进行绿化建设。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契机,结合生态园林的原则对我区绿地绿化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1)在城区周边大力进行防护林带建设,可大大提高绿化覆盖率,通过树木边缘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新建成或绿化达不到标准的小区、单位,强化绿地覆盖率及绿化设计水平。对城市公共街路及绿地应保证一定的绿化覆盖率。

(3)在新增游园中树立以植物造景为主原则,大中型绿地中提高乔木所占比例。

(4)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种植抗性强乡土树种。强调基调树种,善用主调树种,以乔木为主,灌草藤为辅。引种驯化,增加长春市苗木品种数量,大力开发彩叶树种,增加地被植物(宿根花卉)的应用,提高宽城区绿化层次及水平。同时,树木种植时应尽量避免为单一造景使用大树移植,大树移植,很多时候移植成本高于苗木本身,成活率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如进行大树移植,要采取应用生根粉、抗蒸腾剂等措施。

(5)注重大树及已建成绿地的养护及保护。目前,宽城区许多绿地应该加重养护措施,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加强对绿地养护的重视及投入,使绿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出适宜的人居环境。

(6)重视生产绿地的开发。近几年,长春市绿化苗木用量较大,以后的几年,宽城区还会有更大地绿化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圃地建设,搞好自身苗木建设,使它较好地为城市绿化服务,避免因为长途运输而造成的较高的绿化费用支出,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的蔓延。

(7)在提高绿化设计水平的同时,注意乔灌木的合理搭配。以创新的设计理念、适应的种植形式指导绿化工作,避免仅因新奇的设计作品而忽略植物本身的特性,设计中在考虑种植形式适应结合生态园林、节约园林原则,尽量减少后期因修剪等造成较高的绿化投入。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第7篇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1.生态园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生态园林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生态问题。城市是什么,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的居民点。城市的形成是与产业和人口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形成了城市。城市不仅是产业的中心,更是生活、消费、休闲的中心。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不断形成成为必然。然而,城市化的进程也使人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户外体育休闲空间极度缺乏,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再生过程不能满足。土地资源极度紧张,因此通过大幅扩大绿地面积来改善环境的途径较难实现。通过郊区化来改善居民环境的道路在中国难以行得通。自然资源有限,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整体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欧美文化侵入,乡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生态园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建设怎样的城市,“我们的城市应当是为人设计和建设的,实际上是一个放大的家园,服务设施应有,青山绿水温馨舒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建设的应当是一个适宜人居的城市、一个生态的城市、一个绿色的城市、同时还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城市。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在改善城市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这将对提升城市品味和形象,发展和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建设景观生态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

从人类古老的祭奠神灵之类活动起,便有了远古的园林,近代园林经历了由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三个阶段。农业时代的园林服务的对象以皇权贵族为代表,造园是造美的风景;工业时代园林以大工业的发展使社会产生巨变为背景,园林开始以公园绿地系统为创作对象,服务对象为工业阶级为主体的广大城市居民,讲求以人为中心的再生论;后工业时代是社会进入到信息与生物技术革命及国际化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公园绿地已不足以改善城市环境,自然的生态过程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消失、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园林专业的服务对象不再限于某一群人的身心健康和再生,而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生存和延续,研究的对象扩展到大地综合体和协调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文化圈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从园林的发展我们看到,今天的园林不再是简单的种花种草、布置园路,现代意义上的园林,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园林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经历了近、现代曲折的社会发展,我们的思想变得开始落伍,城市如此,园林也如此,当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启后,设计师们急切的走出了国门,去西方求取改善城市面貌的“真经”。当他们回来后的几年中,我们城市面貌确实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超大广场、景观大道、模纹花坛、大草坪、豪华铺装等景观一夜间在大江南北传播开,于是,城市原有的城市面貌被彻底改变,我们在用西方曾经走过的而历史证明,西方人已经摒弃了的具有纪念性但缺少永恒价值的城市景观城市美化运动装点着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园林开始追求“档次”,所谓的“档次”就是宏大的气派与豪华考究,而不考虑本身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园林在天天大谈“以人为本”的同时在很多地方不再关心人性,我们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追求的最大目标,人们常常忽略他的功能却乐道于他的形式美,我们的园林设计重榜样而不重创新,“创新”仅仅是与众不同的形式,而对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却漠然处之,我们热衷于“模纹花坛”,热衷于把公园当花园建,热衷于把自然地当作公园作,热衷于“诗情画意”,热衷于奇石、大树,热衷于所谓的欧陆风格、法式、意式、英式风情等等,我们讨厌野草,我们是尽可能地让他变得跟农村不一样。我们喜欢看到高楼大厦,我们逃避自然。

建设现代大城市,需要能够承担起设计和协调人与生态关系的重任,再造安全、健康的城市环境生态景观的园林。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第8篇

关键词:园林;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

1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的要求

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很多城市管理者与规划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从规划的实践来看,对生态城市的概念理解仅仅留在大手笔的水体与绿化系统的布置安排这种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难见真正的生态城市规划实例。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市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研究的问题很复杂也很全面。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纲,要综合分析各种要素,系统考虑各方面问题,集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

确定城市人口适宜容量,研究土地利用适宜性强度,产生结构演进模式,市区与郊区复合生态系统,防止城市污染,保护城市生物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原则,尊重自然的原则,城市的自然环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又往往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城市的地形地貌、城市的水源容量、城市的地质分布状态、城市的植被条件以及城市的气候特征等因素,都是影响城市规划非常重要的限制性条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在综合考虑城市功能的前提下,必须慎重考虑这些自然条件。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建则筑,宜林则植。

设计结合自然应该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最高境界,也是彰显城市特色的主要设计手段之一。山地城市、湖畔城市、海滨城市、沿江城市、水乡城市、平原城市、高原城市等都是自然环境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的结果。设计结合自然也是城市建设最经济方法,更是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首要的原则。

城市规划由于前瞻性的要求,对很多问题的考虑都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结合自然安排适当的水体与绿色是应该的,但不顾地形地貌及气候状况搞“大水面”、“大草坪”是不应该的。这种“度”的把握,充分反映规划师的专业素质。

2 生态园林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变。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园林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前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园林,是时代对园林工作者的召唤。

老龄化社会对园林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公园、绿地的分布、服务半径,到园内的布局、设施,都要求能适合老年人散步、健身、娱乐、休闲和交往的需要,以创造一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环境。

3 花园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对比

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花园城市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提出的。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和花园城市相比,生态城市更符合目前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需求,花园城市虽然观赏效益高于生态园林城市效益,但其高昂的维护成本让很多城市设计者望而却步,我国目前正在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节约节俭的生活方式,更应该关注在生态型园林城市上。

4 结论

创造一个有利于各种系统良性运转、互相促进,是城市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规划有必要综合考虑和研究各种系统的特点与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努力在城市物质形态空间的布局方面为城市各系统复合共生创造条件,营造一个和谐、美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