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常见病防治大全

常见病防治大全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8 17:05:50

常见病防治大全

常见病防治大全第1篇

[关键词] 猪疾病 预防 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63-01

猪疾病预防与治疗不仅对猪养殖业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还对猪肉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们饮食安全受到威胁。在猪养殖业越来越集约化、规模化以及养殖技术越来越进步的形势下,猪疾病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致使猪疾病预防与治疗越来越重要,并且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本文现对常见猪疾病予以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对策,综述如下:

1 常见猪疾病

1.1 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是猪比较常见的病症,主要包括萎缩性鼻炎、支原体肺炎、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等[1]。猪萎缩性鼻炎通常可通过观察猪面部变形程度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比如,猪鼻子出现萎缩或猪生长非常缓慢等;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鼾声;打喷嚏;流黏液性、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拱地、摇头等。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慢性咳嗽,通常持续超过3周。猪肺疫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咽喉部与颈部发热、红肿等。副猪嗜血杆菌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发热、跛行、关节肿胀、皮肤及黏膜发绀及站立困难等。

1.2 丹毒疾病

丹毒疾病也是猪较为常见的病症,属于急性热传染病症[2]。猪丹毒病毒是引发此病的病毒,猪丹毒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可在土中长时间存活,适应环境的能力也非常强,能够存活,其传播方式主要为通过饮用水或饲料进行传播。猪丹毒疾病主要包括败血型、疹块型,其中败血型较为常见。针对败血型丹毒疾病而言,具有突然爆发、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症状主要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高烧不退、结膜充血、粪便干硬等,在临死前,患猪前腋下、腹内、股内出现不规则鲜红色斑块,用手指按压后,褪色融合于一体。通常情况下,患猪于3~4d内死亡,死亡率约为80%。所以,养殖户在饲养中,一定要仔细观察猪,以此强化猪丹毒疾病的控制与预防。针对疹块型丹毒疾病而言,病情比较轻,临床症状为颈部、胸侧、背部甚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的四边形、圆形,有热感疹块,用手指按压后褪色。病程约为1~2周。

1.3 猪瘟疾病

一般而言,猪瘟疾病产生的原因为猪感染病毒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在猪群中,猪瘟疾病的发生频率较高,其发生征兆与症状较为复杂,易在猪器官中出现淤血,甚至出现器官坏死或者梗死现象。在猪养殖中,猪瘟疾病发生率较高,死亡率也比较高。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为猪瘟病毒侵入猪体内,致使猪淋巴细胞被侵蚀,进而对各器官以及免疫系统造成破坏,直到瘫痪,引发猪综合症状反应。一般而言,猪瘟疾病主要包括3种类型,即迟发型、急性型、慢性型[3]。猪瘟疾病易出现猪仔或者母猪繁殖时期,其初期症状为发热,进食减少,不断腹泻,分泌物中病毒分泌物较多。通常情况下,患猪于7d左右死亡,慢性型猪瘟疾病可延续约30d后,出现死亡。

2 常见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2.1 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在猪呼吸道疾病预防与治疗中,一定要遵循自育自繁的原则,对外来猪品种予以严格检疫,确保外来猪品种安全、可靠。养殖户在饲养中,如果需要引进新品种,一定要单独设置猪舍,并对猪的表现予以隔离观察,保证检疫严格、谨慎。引进猪仔后,隔离饲养至少30d,确保猪仔健康之后,和猪群予以混合饲养,并每天对猪舍予以消毒,并经常进行清洗,以此减少病毒入侵[4]。在猪养殖中,不可为猪提供霉变饲料。同时,在季节更替时,确保猪舍温度,做好保温工作,减少环境因素对猪的应激反应,确保猪健康生长。此外,在饲养中,应定期对猪群注射疫苗,最大限度减少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常用预防与治疗药物有土霉素(30mg/kg)、硫酸卡那霉素素(20mg/kg)等。

2.2 丹毒疾病预防与治疗

同猪呼吸道疾病预防一样,免疫注射也是预防猪丹毒疾病的重要手段。此外,加强饲料管理,定期消毒c清洗猪舍,也能够有效预防猪丹毒疾病的发生[5]。如果发现猪丹毒疾病,应马上进行隔离观察,并设立防疫点,对病死的猪予以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在处理病死的猪之后,养殖户要彻底消毒与清洗猪舍及相关设备。常用预防与治疗药物有青霉素等,可采用肌注方式,剂量为1mL/kg;同时,也可以添加在饲料中,剂量为200g/t。

2.3 猪瘟疾病预防与治疗

猪瘟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预防与治疗猪瘟疾病的时候,猪瘟冻干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爆发猪瘟疾病,应马上对猪群予以隔离,倘若病情严重,应封锁或者扑杀患病猪群,彻底阻断病菌与传播途径,从而预防猪瘟疾病扩散。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猪群健康不仅关系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对人们饮食安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倘若忽视猪群健康,未能及时发现猪疾病,采取恰当措施,就会导致猪疾病预防工作无法全面展开,进而影响猪群健康。所以,一定要掌握常见猪疾病类型,并且总结相关预防与治疗对策,从而减少养殖户损失,促进猪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佘金全.探讨农村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8):257-258.

[2] 祝福盛.浅议农村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农民致富之友,2014,7(14):231-231.

[3] 蔡淼淼.小规模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兽医导刊,2016,9(18):147.

常见病防治大全第2篇

[关键词] 肉鸡 疾病 防治 养殖业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98-01

肉鸡在市场的经营范围比较大,了解肉鸡发病的规律和特点,掌握肉鸡疾病防治技术,才能更好的进行养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市场经营的安全。

一、肉鸡仔鸡的生长发育特点

1.饲养周期较短、生长速度较快、饲料报酬较高

肉鸡仔鸡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般情况下仔鸡孵出时体重为0.04千克左右,但是现在市场上全价饲料的销售比较广泛,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使用,也就间接导致了肉鸡仔鸡的育雏期体重可达到0.6千克左右,6周过后,仔鸡一般可以出栏,那时体重会增加到3公斤左右。

2.各组织器官和鸡肉发育不健全、不均衡

由于肉鸡仔鸡生长速度非常快,因此肌肉的生长速度远远快于心脏等多方面器官的生产发育,尤其是心肺的发育速度非常缓慢,所以心肺提供的血氧不能满足仔鸡肌肉生长所需的量,也就间接导致了代偿性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腿骨和胸骨长时间受到挤压,容易发生病变,出现疾病。虽然这种疾病对仔鸡的生长影响不大,但是影响了经济效益,降低了等级。

3.个体的抗病和适应能力较差

相对于正常仔鸡育雏时间来说,肉鸡仔鸡从出壳到出栏所经过的45天是非常短暂的,对于正长的仔鸡这仅仅是育雏的时间,所以出栏后的肉鸡虽然个头很大,但是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非常差。因此,肉鸡养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日常的监管和护理工作,防治腿部疾病和胸部疾病的发生以及一些综合性的症状。

二、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1.传染性鼻炎

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受害的主要对象一般为4周以上的肉鸡,并且病情较急,但是对于抵抗能力较差的肉鸡仔鸡来说也容易感染,这种疾病是由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主要症状有:鼻腔和窦粘膜出现炎症,粘膜充血肿胀且伴有大量的粘液。一般的诊断方法有:用巧克力琼脂作细菌培养,挑选可疑的菌落接种胨琼脂,接着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垂直划线,在温度为32度,二氧化碳含量为10%的容器内培养一天一夜,如果出现卫星现象,即可确诊。

2.慢性呼吸道疾病

这种疾病有鸡毒支原体引起,这种支原体广泛存在于鸡体内,在多种激素的作用影响下才会发病,主要的发病对象为4周左右的肉鸡,呈慢性症状,主要有:粘液性鼻液、喷嚏、咳嗽、呼吸困难等,并伴有呼吸道啰音到了后期眼睑肿胀。

3.传染性支气管炎

这种疾病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伴随着鸡的各个年龄段,一般仔鸡最为严重,常出现咳嗽、喷嚏、气喘等症状。

三、常见疾病的发生规律

1.常见性非传染病的发病规律

对于肉鸡仔鸡来说,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有腹水综合征、猝死症、维生素缺乏症、消化不良等多种症状。腹水综合征一般发生于4-6周的快速生长期,死亡率较高;猝死症主要出现于3-6周时,死亡率较高;维生素缺乏病比较常见,以缺乏维生素B2较为多见,一般出现于生长前期,这一时期仔鸡生长所需的维生素比较多,很难控制得当,对仔鸡的生长发育影响非常大,但是死亡率比较低,一般不会引起注意和重视;消化不良主要因为饲养不到位或者不科学引起的,在饲养的过程中营养元素的搭配不均衡,加上温度不适宜、空气不适宜等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

2.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规律

由于肉鸡仔鸡的抗病能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类常见传染性疾病,根据感染病毒的规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日以内的育雏期,此时容易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杆菌等病菌;第二阶段为21-45日的快速生长期,除了容易感染育雏期的所有疾病以外,还容易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疾病,这一阶段感染的疾病比较多,并且容易较差感染,给预防措施的实施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一旦防治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第三阶段一般指的是45日以上,这时生长较为稳定,容易感染禽流感等传染性强、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四、常见疾病的防治现状

1.常见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养鸡专业户对于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主要手段有两种,一种是药物预防,另一种是疫苗防治。但是很多养鸡场基础设施较差,免疫程序不科学、不卫生,使用的药物不当,导致免疫效果大大降低,进而阻碍了正常的生长,出现成活率低、生长速度缓慢、发育不良,最终降低了经济效益。

2.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仔鸡饲养的过程中以大肠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发病率较高,对于一般的养殖户来说正常的预防措施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最佳的抗体当属与高免蛋黄抗体,主要对于病毒性传染病来说,如果治疗及时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如果是混合型交叉感染,特别是病毒性疾病与细菌性疾病的交叉感染,一般的抗体治疗效果不明显,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选择高效能的药物。

五、加强饲养管理

1.加强垫料管理

由于肉鸡仔鸡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垫料,长时间在垫料上生长会影响仔鸡的健康,垫料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仔鸡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生长,最终影响等级。因此,要加强垫料的管理,确保垫料保持柔软和干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垫料的更换,要注意经常检查,对于一些板结的垫料要及时的进行疏松处理,确保仔鸡的健康快速生长。

2.良好的卫生管理

在仔鸡孵化之间要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环境的干净,等到一批仔鸡出栏以后要再次对鸡舍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处理,一些用具要及时彻底清洗,并留出一定的空置时间,同时要加强鸡舍门口与鸡场门口的消毒工作,适当的设置消毒池,要严格按照标准建设消毒池和配置内部的消毒液,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消毒液的更换。

3.注意药物残留

由于肉鸡的商业价值较大,在生产过程中抗生素等一些促进生长的化学药剂的使用,使肉鸡的生长速度和疾病的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鸡肉的卫生质量监测问题,一方面由于鸡肉中化学药物的残留物超标,从而达不到进入市场的标准,影响经营;第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绿色无公害食品的呼声与日俱增,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选择安全、健康的肉类成为了人民群众的首选。因此,在肉鸡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标准来用药。

综上所述,商业肉鸡的经济价值相对较大,市场需求量也较大,因此在生产养殖方面必须时刻注意各方面的管理,尤其是疾病等方面的防治,确保商业肉鸡的质量符合法定的标准。

参考文献

[1]于洪震. 商品肉鸡疾病防治现状分析[J]. 山东畜牧兽医,2011,02:29-30.

常见病防治大全第3篇

关键词:春季;猪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20

目前猪病类型复杂,新病的出现、多重感染、混合感染等诸多情况的存在给目前猪病的诊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笔者针对几种春季常见猪病的预防与治疗加以总结,期望对广大养殖场(户)有所帮助,提高经济效益。

1 猪腹泻病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

临床症状,仔猪呕吐,腹泻,粪便颜色异常,呈黄绿或灰色。肥育猪或成年猪食欲减退,腹泻、消瘦,有时呕吐。哺乳母猪泌乳减少,很少发生死亡。

防治措施,采用检疫、消毒、配合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治疗原则主要是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常用安维糖(安钠咖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或补液盐内服,使用氯霉素或磺胺脒等抗菌素对症治疗。

1.2 轮状病毒病

导致猪群发病的病原体为猪轮状病毒,感染群体为2月龄以内的仔猪,也是猪常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症状,仔猪厌食、呕吐、下痢。

防治措施,注意饲喂饲料的营养全面性及卫生环境管理,以增强猪群的抵抗力。还可以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达到预防的目的,常使用的疫苗有轮状毒油佐剂灭活苗或猪轮状病毒弱毒双价苗。治疗可内服葡萄糖盐水和复方葡萄糖溶液。

1.3 猪痢疾

又称猪血痢,致病原为猪痢疾螺旋体。发病群体多为架子猪,仔猪和成年猪很少发病。

临床症状,病猪排出混有多量黏液及血液的粪便,呈胶冻状。

防治措施,做好猪舍、环境的卫生与消毒,处理好粪便,病猪要及时淘汰。治疗可选用痢菌净、黄连素、痢特灵、杆菌肽、喹乙醇、四环素等药物治疗,如果出现抗药性,可以轮换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1.4 仔猪副伤寒

该病致病原为沙门氏杆菌,易感猪群日龄为2~4日龄,虽无明显季节性,但春季时尤其要注意对此病的防范。

临床症状,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病例初期便秘,后期腹泻,皮肤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初期腹部、耳下、四肢末端、嘴尖和尾尖等身体远端皮肤呈红色,后期变为青紫色。慢性病例便秘与下痢交替进行,粪便呈灰色、淡黄或暗绿色,皮肤有湿疹。

防治措施,除了加强饲养管理之外,在流行病区可对1月龄以上哺乳及断奶仔猪使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治疗可以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

2 猪霉形体肺炎

猪霉形体肺炎的多发季节是初春,它是一种猪群常见的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有急性和慢性、隐性之分。

临床症状,急性型猪霉形体肺炎,易感猪群群体为仔猪、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体温升高或者不升高,急性型可以转化为慢性型。慢性型最显著的特征是反复明显干咳和频咳,在早晨喂饲和剧烈运动后咳嗽特别严重。隐性型病猪临床并无任何明显症状,有时出现轻微咳嗽,全身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几乎正常,只是在X射线下或剖检时可见到该病病灶。

防治措施,可以使用疫苗进行预防,疫苗类型主要为猪气喘病冻干兔化弱毒菌苗和猪气喘病168株弱毒菌苗,注入肺内60d以后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治疗可使用猪喘平、盐酸土霉素、氢富马酸盐等。

3 猪流感

临床症状,感染猪群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咳嗽,喜卧不愿活动。防治措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应铺垫和勤换干草,定期用5%的烧碱对猪舍消毒。可以使用猪流感佐剂灭活苗对猪只进行免疫防治。该病无特殊药物,只能采用对症治疗的药物来减轻病情。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和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对病重猪可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另加病毒灵肌注。

4 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是1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肠毒血症,多感染断乳仔猪,尤以断奶后5~15d、生长快、膘情好的仔猪发病多,春季多发,致死率较高。

临床症状:感染猪群初期表现为神经症状,主要有兴奋、转圈、心跳增快、震颤、共济失调、叫声嘶哑,后期发生后肢麻痹。急性病例4~5h死亡,多数在1~2d内死亡。

防治措施:如因缺硒诱发水肿病,可用0.1%的亚硒酸钠,治疗可用安维糖(安钠咖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液。也可选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磺胺嘧啶及维生素c注射液大剂量注射,治疗时还应配合利尿、缓泻、排毒,用速尿针剂肌注。

参考文献

[1] 张成华.春季常见猪病的预防和治疗[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5).

常见病防治大全第4篇

关键词:茭白;病虫害;种类;防治技术;安徽岳西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安徽省西部,总面积2 398 km2,人口40.1万人。是典型的纯山区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凉,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年均无霜期213 d,降雨量1 445.82 mm,日照时数2 070.5 h,平均海拔600 m以上。境内山清水秀,生态良好,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大气、土壤、水质均达到了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105国道、318国道贯穿县境,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于发展高山无公害、无污染的高山茭白,便利的国道保障了茭白的及时运输。岳西县的茭白生产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功的样板。2010年全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7 666.67 hm2,较2008年增长11.7%。高山茭白产量7.5万t,产值达1.4亿元。

茭白系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喜多湿环境,产品器官为肉质嫩茎。茭白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保健价值,具有降血糖,去烦热,止渴,消酒毒,利大小便,促消化等功效。食用菜谱上有焖、炒、煸、烧、凉拌等方法制作的几十种菜肴。根据收获季节的不同,茭白品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双季茭白,夏秋季采收,采收期长达5个月;一类为单季茭白,秋季采收,采收期只有1个月。茭白在田间又分为雄茭、灰茭和正常茭3种。

1茭白常见病虫害种类

茭白常见病害:一是锈病。叶反面初呈褪绿小点,后稍大,呈黄褐色隆起的小疱斑,为夏孢子堆,叶反面小疱斑破裂后产生黄色锈粉,为夏孢子,之后叶鞘和茎上也出现病斑,严重时全叶逐渐枯黄干死[1]。二是胡麻叶斑病。发病初期叶片散生许多褐色小点,后扩大为褐色椭圆形至长形病斑,如芝麻状,有黄晕,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渐向上部叶片扩展,病叶由叶尖向下枯黄,最后造成大片茭白叶片枯死。三是纹枯病。发病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浸状、暗绿色椭圆形病斑,中后期扩大为云纹状,病斑中央黄褐色,湿度大时呈墨绿色;后为害叶片,感染肉质茎,病部有蛛丝状菌丝或小粒褐色菌核。四是茭白灰心斑病。在茭白叶片和叶鞘上形成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梭形病斑,病斑中心灰绿色,边缘褐色。高湿时病斑中心产生灰绿色霉层,严重时叶片枯黄。茭白田常见虫害有:福寿螺、二化螟、大螟和飞虱等[2]。

2防治技术

2.1农业与物理防治

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好、结茭整齐、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为种茭。二是水层管理。春栽时,保持浅水层,缓苗后保持较深水层,促进发棵和分蘖。分蘖后期水层加深,以控制无效分蘖。越冬期不能干旱,保持浅水层,如遇冰冻天气,应加深水层防冻。三是科学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1次为提苗分蘖肥,第2次为催苗肥,第3次为孕茭肥。四是中耕除草。一般在植株封行之前中耕除草2~3次。五是及时清除残枝病叶。茭白封行后应及时摘除黄叶、病株病叶,使田间通风透光。越冬前及时清除茭墩枯枝,齐泥割除,冬、春季灌水减少冬后虫源[3]。物理防治:在茭白田间防治虫害时大力推广使用诱虫灯、粘虫板。

2.2化学防治

防治锈病,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孕茭时禁止使用),或25%敌力脱乳油3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2%腈菌唑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7~10 d喷1次,共喷3~4次[4]。防治胡麻叶斑病,可用12.5%烯唑醇乳油1 500倍液,或70%安泰生800倍液,或40%异稻瘟净600倍液,或25%使百克2 000~3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 kg/hm2,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孕茭前停止用药,防治3~4次。防治纹枯病,可先用井冈霉素、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对水喷雾。用5%井冈霉素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23%宝穗1 000倍液喷雾防治,药量均为750~1 125 kg/hm2,均匀喷雾,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药后15 d防效能保持在75%~80%。发病初期喷施异稻温净或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150 g/hm2,对水75~100 kg喷洒于地上部。井冈霉素为内吸性抗菌素,有治疗作用。也可用5%氨水剂400倍液,或5%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700~800倍液喷洒,10~15 d喷 1次,共喷2~3次进行防治。防治茭白灰心斑病,于发病初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三唑酮500~1 000倍液(孕茭期千万不可使用),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7~10 d喷1次,共喷3~4次。在飞虱卵孵化高峰期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25 g/hm2防治,在低龄若虫期常用10%吡虫啉300 g/hm2对水喷雾防治。二化螟和大螟在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若虫期用18%杀虫双水剂3 kg/hm2对防治;福寿螺可以人工捡拾、放鸭和使用5%梅塔颗粒剂防治。

3参考文献

[1] 吴友龙,吴东根,徐立军.水生蔬菜茭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08(3):27.

[2] 翁丽青,李忠伟.高山茭白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J].新农村,2004(2):12.

常见病防治大全第5篇

关键词 观赏鱼;常见疾病;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S96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285-01

我国从宋朝开始饲养观赏鱼(也就是金鱼),现在观赏鱼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品种不下数千种。观赏鱼通常由三大品系组成,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养观赏鱼,其既可作为消遣,又可作为装饰品,尤其是水族箱内饲养观赏鱼,现在已经遍及全球,消费人口达数千万,在世界上仅仅次于猫、狗的养殖,成为第三大宠物。但是观赏鱼在养殖的过程中,难免会患上各种疾病,若预防不当会使其失去原有的色彩,影响其观赏价值,严重时更会导致死亡。因此,为养好观赏鱼,必须掌握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1 发病因素

首先是鱼自身的因素,不同个体鱼体质有强弱差异,如罗汉鱼、龙鱼等体质强壮的大型鱼类很少患寄生虫病,而小型鱼类却常发生。其次养鱼水域的环境及日常管理不到位,主要有投喂不当、换水和清污不积极、换水温差太大、操作不慎引起鱼体受伤、投喂饲料不当或药物中毒、寄生虫等[1-2]。

2 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2.1 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为金鱼和热带海水鱼的常见疾病,水温15~25 ℃时容易发病。鱼体感病初期,胸、尾鳍、体表皮肤、背上均有白色、针尖大小的斑点。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行动迟缓,精神呆滞,食欲不振,常在水流中冲洗或者在硬物上摩擦蹭痒。这种病传染速度快,若不及时治疗,短时间内会造成鱼缸内观赏鱼大量死亡。

在不添加新的鱼进去的情况下,可用以下方法治疗:①把病鱼隔离开来,用1%水族箱专用盐制成的盐水浸泡病鱼数天;②把水温提高到28~30 ℃,小瓜虫会自行脱离鱼体大量死亡;③用2 mg/kg甲基蓝溶液进行箱外浸泡,每天浸泡5 h;④用2 mg/kg硝酸亚汞药箱外浸泡30 min。

2.2 水霉病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对观赏鱼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凡是受伤的均可被感染,而未受伤的则一律不受感染。病鱼体表或者鳍条上有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仿佛盖上一层白毛,伤口发炎充血或者溃烂。

防止水霉病的发生,操作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损伤鱼体,买鱼时要仔细选择,忌购买体表发黑或者过瘦过胖的鱼。治疗方法如下:①用3%~5%盐水浸洗3~5 min;②伤口用3%碘酒涂抹;③用食盐、漂白粉、高锰酸钾等消毒鱼缸。

2.3 鱼虱病

由外形像臭虫的X侵入鱼体表面或者鳃引起的,多发于春、夏季。发病时,病鱼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苍白,使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摩擦容器边角处。

治疗方法:①对于少量的鱼虱,可用镊子夹除,伤口用紫药水涂抹;②大量鱼虱寄生,用3%~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 min;③仔细刷洗干净鱼缸,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消毒[3]。

2.4 锚头蚤病

鱼体有少量锚头蚤寄生时,影响不大;但鱼体有大量锚头蚤寄生时,会造成周围组织红肿发炎,黏液增多。老虫的体表又常有大量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因此,病鱼体表好似披着蓑衣,故有“蓑衣病”之称。得病的鱼体形消瘦,游动缓慢,最终衰竭而死。如锚头鱼蚤大量寄生在金鱼口腔内,会使口不能关闭,最终导致鱼不能摄食而死。

治疗方法:可用镊子把成年锚头蚤摘除,但是这对鱼体伤害较大,也可用1%高锰酸钾溶液涂抹伤口,或者用0.25 mg/kg敌百虫浸洗1 d,连续2~3次,便可治愈。

2.5 腐皮病

又名打印病,是金鱼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以夏、秋季最为常见。患病部位一般是躯干部分,先是出现圆形、椭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加盖红色印章;随后,病灶中间的鳞片脱落,坏死的表皮腐烂,露出白色真皮。患病后,病鱼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最终会衰竭而死。

治疗方法:用棉签蘸取2%~3%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及涂抹鱼体患病处,3~4 d即可治愈。

2.6 烂尾、烂鳃病

此病是金鱼和热带观赏鱼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以夏季为盛。主要症状是病鱼鱼鳍破损、变色、失去光泽,烂处附有异物或原本透明的鳍叶发白[4]。严重时,鱼鳍残缺不全。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充血发炎,鳃盖骨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严重时会引起病鱼死亡,即使不死亡,患病的鱼也失去观赏价值。

治疗方法:①用0.5~0.6 mg/kg优氯净结合硫酸铜消毒整个鱼缸;②用1%孔雀石绿反复擦洗患处;③可以沿鱼鳍边缘剪去腐烂部分后,再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并保持水质干净,鱼鳍会慢慢长好。

3 参考文献

[1] 梁平,李东占,姜景田.常见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J].北京水产,2004(5):25.

[2] 刘小高,王兆勇.黄颡鱼的疾病防治[J].科学养鱼,2006(7):56.

常见病防治大全第6篇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孙广富

副组长:刘祥涛王兴林刘莉

成员:刘益民郝新海朱桂真蒋兴超刘云艳

陈飞胡三永李红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医务室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4、医务室要坚持就诊登记制度,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5、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小组。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 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工会组长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镇小学中心校、县教育局和其他政府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市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②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可请防疫站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

信念。

常见病防治大全第7篇

知识目标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传染病及其他地区常见、多发性疾病的诊疗。技能目标包括医疗文书、查*通讯作者体、外科操作、护理操作、妇科操作、书写或阅读化验检查单、阅读放射检查结果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内容。结果显示,教改组除妇科和疾控工作技能项目外,其他临床知识和技能目标完成情况都低于传统组。临床知识和技能目标中各项目参与诊治或操作的频率排序(前十位)。传统组和教改组多数项目观摩频率和参与诊治或操作的频率排序非常接近,主要是临床各科室常见、多发性疾病和常见操作,略有不同的是传统组内科疾病高原性肺水肿和急性轻症高原反应的排序比教改组明显靠前;护理操作项目中教改组主要是以常规的护理操作为主,而传统组除了常规护理操作以外,还观摩和参与了难度较大的腹穿、腰穿等较少见的操作;外科操作项目中传统组学生上手术台(助手)的机会比教改组多;阅读放射检查结果中传统组排序前三位是B超、X光和CT,教改组前三位都是X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排序中,教改组除了预防接种、结核病诊治、结核病预防工作以外,还观摩或参与了环境卫生监督、食品企业申请登记、疫情调查、健康教育等疾控部门的专项工作,而传统组主要是医院内开展的结核病的诊治、预防接种和部分疾病的防治宣教。实习期间两组未曾观摩和参与诊治或操作的项目。两组未曾参与诊治或操作的项目中,教改组主要是临床各科的大病、重病和难度较大的操作,而传统组未曾参与诊治或操作的项目主要是该组实习期间未安排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内容。

二、讨论

(一)教改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完成频率除妇科操作和疾控工作项目外,其他项目都低于传统组,经分析认为,上述差别主要是由于两组临床实习单位等级不同所导致,为了达到本教改中早期接触社区的目标,将教改组安排在乡卫生院及县医院实习,而传统组实习单位等级是省级三级甲等医院,在就医人数、开展的医疗项目等方面后者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在大医院实习的学生所见到的和参与诊治的疾病数量多于比在乡卫生院、县级医院实习的学生。近年来,随着全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等明显提高,农村孕产妇保健水平提高速度也很快[1],而乡卫生院和县医院是为广大农村地区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的基层单位,因此,教改组妇产科操作频率略高于传统组。

(二)传统组内科疾病排序中高原性肺水肿和急性轻症高原反应较靠前在大医院实习的传统组阅读放射检查结果排序前三位是B超、X光和CT,教改组前三位都是X光,说明在大医院医疗检查设备齐全,实习生可以接触到较多类型的检查,而县级医院主要是X光,外科操作项目中传统组学生上手术台(助手)的机会也比教改组多。

(三)教改组护理操作机会较多,由于乡卫生院卫生人员数量少,医生通常也进行一些护理工作,致使实习学生也有得到了较多的护理操作机会。大医院医生护士分工明确,虽然在实习轮转表中安排了两周的护理操作,但是传统组学生实际护理操作频率比教改组少。

(四)教改组学生从未观摩和参与诊治或操作的项目几乎涵盖每个临床科室,且主要是临床各科的大病、重病和难度较大的操作,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有限,很多疑难病症及严重的疾病往往会转至上级医院,甚至内地医院所致。传统组从未观摩和参与诊治或操作的临床项目,只有麦粒肿和上环两项,由于是在大医院实习,除了常见病、多发病,有较多的机会可以认识一些罕见病、大病、重病和难度较大的操作。因为传统组实习期间未安排在CDC见习,传统组未观摩和参与操作的内容主要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

常见病防治大全第8篇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纳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

长:

副组长:

员:各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利用健康教育课

,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各班主任坚持做好晨午检记录和学生因病缺勤的病因追查记录,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4、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疫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中心主管领导。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县教育局和县防疫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副校长或教导主任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开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