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自主学习教案

自主学习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6 16:16:14

自主学习教案

自主学习教案第1篇

【关键词】学教练案模式;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1

在新课改的今天,能否自主学习,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一、课前自主预习习惯培养策略

1、课前自主预习必须以任务为驱动。“任务是人的一切活动和行为的内驱力。”在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期和中期,学生自主学习尚不能达到自觉的高度。这时,教师需要在“学教练案”的“自主预习、认真准备”栏目下清楚地打印出一节课课前预习的任务,提前一天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并且,这个任务越具体越好。任务越具体,学生的自主预习才能越到位。

2、课前自主预习必须以兴趣为前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是好学的基础。数学教学中都有许多知识点是学生津津乐道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激趣点”做文章,将“任务驱动型”预习转化为“兴趣助推型”预习,并最终将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兴趣扩展成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例如教学“黄金分割”时,就可以提出“请准备一个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预习要求。学生定能在课前热情搜集资料,课中活跃交流,对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大有裨益,可谓一举多得。

3、课前自主预习必须以督查为抓手。要想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还必须以多种多样、灵活有效的督查手段作为具体的抓手,让学生在教师日复一日的检查下由被动走向主动,最终形成自觉的自主学习习惯。这些检查手段可以是课前口头提问、课前预习成果展示,也可以以收缴查阅“学教练案”预习内容、翻阅课本阅读批注等形式进行。

二、课中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1、教师“懒”一些,学生勤一些。“懒老师带出勤学生”,虽不是真理,但也有几分理由。老师什么都干了,学生无事可做,想不懒也难。新课改下的“学教练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已往那种老师包办代替或设“陷阱”似的问答式教学模式,尽量“懒”,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勤起来、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老师指导做;学生不愿做的事情,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乐意去做。

2、讲少一些,练多一些。“学教练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下,教师遵循“小步子、小梯度、大密度”原则在学教练案上设计了许多新颖别致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主动阅读课本,仔细思考探究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时,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耐心地等待学生,让他们在自由的空气里独立自主思考,积极主动探究,使学生慢慢克服对老师的依赖,体会自主探究成功的快乐,逐步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

3、批评少一些,表扬多一些。“表扬和赞美是孩子成长的阳光、雨露。”适时、适度的一句话,往往会产生无穷的力量,让学生信心倍增,进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把学生内化为在自我意识激励和监控下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持久而不易改变的自觉行为。自主学习习惯的内化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必不可少。这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的过程。因而老师必须改变以往以单一的分数或等级来评定学生学习优劣的评价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评价,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点滴的闪光之处不吝语言、目光、动作、微笑、神情加以表扬和鼓励。“恶语伤人六月寒”,切忌挖苦讽刺学生。

4、结果轻一些,方法重一些。现实中,许多教师视教材为“圣旨”,备课时千方百计找“要点”,挖“要点”;上课时费尽心思讲“要点”,划“要点”;下课后考“要点”,背“要点”。这种传统的重知识而轻情感体验,重结论,轻学生活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思维惰性、学习依赖性等不良后果。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质量,教师要精心设计,将学生中的突出存在的问题、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实践的问题等等,设计成辨析题,或设计成主体参与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讨论,自主选择最满意的答案。

5、合作少上些,独立多一些。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的同时,也提倡合作学习。但现实中有些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贯彻新课程理念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意”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往往却是只重形式而不重内容。初中受知识、视野等因素制约,许多时候他们不可能探究出具有实际价值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在课堂中减少合作学习的机会。课堂实践告诉我们,适合初中学生合作的数学学习任务主要是:①搜集资料中的合作;②学生观点和看法发生冲突时的合作;③问题难度特大,必须依靠合作;④检查学习任务和效果时的合作。

三、课后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1、自主记诵习惯的养成。为督促学生课后形成及时自主记诵的习惯,老师可以采用“优差结对”、“组长过关”、“教师抽查”、“重点跟踪”、“课前小考”等方法对学生的记诵进行检查,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记诵的习惯。

自主学习教案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自主学习;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00-01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设计规划、自我调节,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对话,去领会文本意义,探究文本多重含义,并且能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主动建构过程。在阅读教学之初,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主提问、质疑乃至进行观察和调查;在阅读教学之后,学生能自我评价总结。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已的教学案例,给大家试图探索总结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来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性.

一、老师要创建和谐的课堂阅读环境。

阅读作为一种对话过程,它需要和谐的课堂阅读环境。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安全感,有利于减轻学生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主动阅读,主动探索。

二、课堂教学中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一切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具体、适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省时高效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揭示目标,以目标激发求知欲望,引导求知方向。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从理性上对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进行明确,否则,自主学习是盲目的,难以持久。中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体系编排的,每单元由同体裁优秀作品篇目组成。每一单元按单元提示说明都有其训练的目的、重点。自主学习必须先要把握这些单元训练的目的、重点,对该单元文章有明确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向。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激发,需要阅读愉快体验的积累。如何使学生有阅读愉快体验呢?我抓住语文学科本身绚丽多彩、包罗万象的特点,课前坚持3分钟美文品读或文化名人名句介绍,接下来新课导入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抒情,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用图片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或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等。在具体鉴赏文本中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阅读与鉴赏情景,把活动引进阅读课堂,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教学中要行为前移

1、预习。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预习文本呢?首先初读课文,按“导读”提示、注释自学,接着深入理解课文,围绕课后思考练习进行。2、先学后讲。过去,课堂教学更多采用“先讲后学”。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先学后讲”。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要还原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突出阅读中的体验和感悟。“先学后讲”就是让学生按学习目标、自己的阅读思路,先自主阅读,拥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并提出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讲解要重视学生的问题,要善于把自己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合二为一,去完善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古诗词教学,学生先自己颂读感悟,借助诗歌的题目、作者、体裁特征、注释、意象、直抒胸臆的句子等,定基调,明确方向,推测写了什么内容,可能表达什么思想情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问题,解析应证。

五、方法指导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展开,教师要将一些必要的自主阅读方法介绍给学生,使他们有法可循,提高阅读效果。阅读课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五法:看(导语、注释和练习)、读(课文)、查(工具书)、想(问题)、作(笔记),阅读课进行中,可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选择浏览、略读、精读、品读、朗读、默读的阅读方式。如: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领悟审美。

六、问题质疑,启疑引思

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是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无疑则无学的愿望,无惑则无学的动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疑引思:启发学生生疑(无疑处教师生疑)―――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疑。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自主解惑,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训练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阅读中学生自可生疑,疑之出则为不通处。然有疑却可能不会、不敢质疑,教师则要积极引导、启发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随着质疑的展开,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解疑解惑。

七、人际互动,合作交流

新课标关于“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明确提出,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人际互动,合作交流(其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合作讨论交流,既可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可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立课堂上积极的合作讨论交流,必须考虑将单一的“全班教学”形式转为“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形式的组合。

自主学习教案第3篇

怎样才能做到教学观念的转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师生,让“学”与“教”互动起来呢?但凡优秀的数学教师都明白设问、提问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依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完成一系列教学活动“预习设疑-------课堂析疑------感受收获”的几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认为应该在备课时梳理出一套完整的学案,有目的、有层次的挖掘知识链,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前预习设疑,能帮助学生正确、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学案中,设立一系列问题,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预习时思之有物。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使他们在听课时觉得有章可循,一些学生在认真品味教材的同时还能提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想不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讲授“立方概”一节,学生预习时的学案中提出下面一系列问题

(1)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

(2)任何负数没有平方根,那么任何负数有没有立方根?

(3)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为什么“如果a﹥0,那么 ”是立方根特有的性质,而平方根并不具备?

无论在传授式还是在启发式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环节。通过教师对知识的讲析、师生互动,使预习中的疑问得到分析、解决。同时调动学生拓展、创新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问题,再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分析、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归纳能力的局限性,分析问题较肤浅,且缺乏一定的深度、力度,但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下面的几个镜头让我们看到了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师: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那么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为什么?

生:因为互为相反数的平方是同一个正数,所以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正数的立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是负数,因此一个正数只有一个立方根。

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设立这样的问题

师:结合实际,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哪条路最近?

生:有直路、弯路、折路,当然走直路最近。

师:(析疑拓展)直路即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果走折路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从而可得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问题可由设疑、析疑得出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

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围绕目标在学案的练习巩固部分加入一些隐含条的题目,以激发学生思维深度,可以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计算 的值,当 时,得到的答案不同。

甲:

乙:

哪位同学的做法正确,为什么?

这样再次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致。让学生互动判断正、误,并找出错误解答的原因,从而使知识在掌握中轻而易举地突破其难点,并抓住关键又指出学生容易犯的错误。

自主学习教案第4篇

在现在的物流专业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尤其是中高职学生。作为专业教师都会抱怨教得累,而且没有效果。翻阅现有的物流专业教材,理论结合案例是最常见的编写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也经常引用一些物流专业案例来展开课堂教学。在多次实践中,我发现物流专业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的效果,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的主动性。

所谓案例教学法,一般是指以案例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而我认为案例教学法在课堂里的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

一、物流教学课堂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1 案例准备

物流教学案例的准备要收集到好的物流教学案例,专业教师必须熟读物流专业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结合物流专业知识和教学目标收集整理一些相关案例,并进行顺序的编排和内容的串联,在课前发给学生个人或者小组进行预备。我们在选择物流教学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1)结合物流专业教材的案例最受用。将物流理论知识放入案例中去体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物流专业知识,是采用物流专业案例教学的本意。因此,专业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学生的学情状态,使物流专业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尽可能多地贴近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物流专业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

(2)教学采用的案例要贴近生活。案例教学法所使用案例的具体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设定高职学生的物流教学案例,我往往会首选生活中的事例。一则,学生能够理解;二则,当案例贴近生活,课堂则亲近了学生。同时也间接地鼓励学生去发现和关注自己周围的物流产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案例的问题一定要有深度。在进行物流专业案例问题设置时,我主张案例问题一定要具有包容性。这样能让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有更广阔的余地,当学生对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时,会激发 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以此促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另外,作为专业教师,如果想 让学生能迅速地抓住案例的主题,我们可以在所选择的专业案例后给学生提供案例探讨和思索的方向,方便学生自学。

2 组织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组织案例讨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个人发言,或是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然后由其他成员提出认可或反对意见,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一是在物流专业案例问题思考方向上的引导。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师可以通过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解决方式,用高互动的引导式教学,教会学生问题思考的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引导。这个环节往往是多数学生所喜欢的形态,他们可以各抒己见,自由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展示学生在专业见解上的风采。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并不喜欢这种形式,对于这部分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更多地去关注和鼓励,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全体参与。

(2)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当学生在对物流专业案例进行热烈讨论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偏题或者钻牛角尖的现象发生。这也是为何我们在设置物流专业案例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案例问题的包容性。在探讨案例的过程中,我们更强调的是判断学生对案例问题分析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正确,对于任何案例的讨论结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唯一的答案。作为教师,一方面,在学生的案例讨论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学会在鼓励中纠正学生可能已经跑偏了的思路。另一方面,在讨论中,针对学生之间的“争执”,教师在其表明各自观点后要及时地“喊停”。

(3)避免班级在讨论过程中的吵、闹、乱。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但物流专业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会面临难以维持良好有序的课堂纪律的现象。学生往往会因观点的不同而形成激烈的争论,更有学生会乘机“捣乱”,浑水摸鱼,借机讲话。因此,教师在注意班级讨论动态的时候,还要对激烈的冲突加以“平息”。但是,如果学生的讨论因过度投入而使班级纪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只要不影响讨论的正常进行,教师还是应该“宽容”。而这样的“平息”与“宽容”务必点到为止,反之将导致学生不敢发言,或者不愿参加到讨论中。

3 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一阶段学习的情况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和不足,明确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同样通过考核,学生可以唤醒自我意识,增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所以对于考核,我们讲究持续性和系统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即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我考核和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主要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层面、物流技能层面、学习态度层面进行鼓励性的、客观的考核,用考核的成绩评价学生、激励学生。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1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本,在整个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学生在物流专业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也就改善了物流课堂中常会出现的学生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

2 以学生模拟物流活动为主,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案例教学法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注意到新知识点,帮助学生吸收消化知识点,帮助学生在探究物流相关问题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物流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之一。案例教学法中,物流相关案例所描述的是一个事实,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个学生可能得出的结论都会不一样,所以案例讨论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正是案例教学法的这种特性,学生可以依据案例内容所阐述的情况,自己进行判断,发表自己的观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尽管,对于物流专业的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有如此多的益处,尤其在结合物流理论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枯燥的物流理论变为生动的事例,方便学生学习和吸纳知识。但是,没有哪种教学方式是万能的,或是一成不变、孤立的。只有有效地结合更多的、高效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才会产生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教案第5篇

关键词: 导学案 高中物理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提出“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其主要思想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要先自主学习,主动预学;鼓励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跃、开放的状态。

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是教育活动的理想目标。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不是对认识对象的被动接受而是具有能动的自主性,学生的认识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自主、建构乃至创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学习是学会反思、批判性认识或思维的方法。尤其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它不仅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更突出学生认知获取的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

本研究通过深入实践调研,总结了目前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导学案”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从而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分析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师生凭借学习方案为导学提纲,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如图1所示,“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具有多角色功能,不仅是学案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调控者,更是教学效果的评价者。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而学生在教学模式中,既是受教者,又是参与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图1 “导学案”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析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图2所示,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提前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找到自我的认同感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并最终通过学生的自我整理与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掌握与实际应用能力。

图2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过程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高中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任务量大、难点多、进度快、节奏紧的特点,在作为高效课堂改革成果的“导学案”模式下,学生在发挥主体性与自主性过程中亦存在一些问题。

(一)自主预习方面

目前,高中物理课程节奏快、难度大、知识点多。学生在自主性预习阶段,对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理解缺乏深度,无法有效建立初步的知识结构及发现问题,从而无法实现预定的自学目标。随着时间的积累,难点增多,就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自主探究方面

高中物理教学难点多,很多知识必须经过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认真地讲解与实例训练才能理解,因而在有限的课时内,高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创新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是严格的考验。尤其,目前很多学校未实施分层次教学管理,所以合理选择探究课题,有效掌控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成为重要的难题。

(三)信息反馈方面

教师作为“学案”的设计者、指导者,更是调控者和评价者。新课标对于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需要设计高质量的学案,更需要实时掌控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及时反馈,优化教学方法。由于部分教师能力有限,因此无法及时进行学生自学效果分析与教学方法调整。

(四)缺乏配套的实践训练

在物理教学中,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教学任务的紧迫,使有些学校没有充足的时间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无法高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认为高中物理过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

我们选取了辽宁省三所重点中学作为实践对象,选择高一与高二的学生各100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对“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调查问卷主要从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逻辑探究能力和创新与应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测试。

经过统计分析,我们获得对各项测试的平均分值。如下表所示,红色代表测试的数据值,蓝色为标准值。经调查,77.35%的学生对物理学习是感兴趣的,且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是积极鼓励的,有87%的学生对新课程改革效果给予了肯定评价。通过分析具体数据,我们发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表 自主学习能力测试问卷

(一)缺乏自主的深入探究能力

高一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敏捷,求知欲旺盛,但在物理学习中,未脱离初中学习的模式,仍然依赖教师的讲解,并将课本的结论当做绝对的真理,缺乏灵活的知识探究与应用能力。

高二学生教学任务量大,节奏紧,所以在自主预习中,对于知识点的梳理缺乏系统性,缺乏理论与生活经验的有效融合及创新应用能力。总体看来,近82%的学生能够自主预习与复习,但在发现问题与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尚缺乏。

(二)缺乏知识的系统整理与综合训练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带着问题听课与讨论,并及时有效地整理,通过系统地实践训练巩固所学内容。经调查,在知识点自我整理与检测方面,只有27.2%的学生认为是合格的,而近46%的学生在每周的试卷整理、错题重练方面做得不到位,而这27.2%的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都保持在优秀与良好的层次。

因此,目前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对于知识的自主归纳与灵活探究能力仍然不足,缺少问题的综合分析与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训练与实践。

四、探究新课标模式下发挥学生自主性的策略

(一)教师方面

教学中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教学能力,是组织课堂、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对教材及考试导向的理解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更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1.紧密联系生活,寻求物理教学的真谛。引入新课时,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或相关物理现象,既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增强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教学中深入浅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尊重从生活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物理求知过程。多创设情境,自己设计一些简易演示实验、简易小实验、趣味小实验等,使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

2.正确选定探究课题,创造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探究课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研究价值,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已学过的多方知识,经过观察、猜想、尝试、验证等多种方法才能解决。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并热衷于发表见解,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讨论与争论中,进行广泛交流,从而使探究顺利进行。

3.网络、数字校园与物理教学的结合。通过登录校园网、因特网,查阅资料,搜集信息,丰富头脑,开阔眼界;了解科学家的生平或发现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对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在留言板上,与老师、同学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有的老师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布置一些电子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题目。

4.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融合。挖掘课程资源,服务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课件,促进师生互动、师生与课件互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另外还能将某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视频、声音、图像等)辅助教学、创建情境,亦可利用动画与游戏,变静态为动态,弥补物理过程的不可见性,实时分析物理现象,强化教学效果。

总之,针对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与各种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们的情感和意志,如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得到锻炼与培养。

(二)学生方面

1.自主预习,构建基础知识体系。根据“学案”内容自主预习,认真掌握知识重点,解决基本问题,并在基础训练中主动发现问题。

2.大胆猜想,谨慎验证。科学探究需“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猜想尽管带有一定想象、推测的成分,但它是学生依据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进行思辨的结果,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积极验证,通过知识的梳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交流评估,形成结论。通过学生间交流合作,培养集体协作意识,在交流中发现不足并完善方案,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点到面,注意知识的联系,在解决一个问题后,又发现新的问题,深刻体会自主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

4.回归生活,迁移升华。对所学的知识认真思考,总结归纳。并通过综合训练,灵活应用,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五、结语

“导学案”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综合素养。“导学案”的实施,赋予教师更多的角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角色的转变,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然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能否高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本研究不仅全面分析了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更系统评估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科学素养,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袁丁.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教导刊,2013(5):48-49.

[2]蒋立娜.浅谈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0(下):329-330.

[3]刘厚坤.新形势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用导学案[J].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3(4):20-21.

[4]吴海燕.“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84-85.

[5]张爱华.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8).

[6]吴春兵.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性学习"的尝试及思考[J].科教导刊,2010(33).

自主学习教案第6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案一体化;有效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1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06

教育家陶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他总结出了“学重于教,教学合一”的重要思想,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合一为载体的“教学案一体化”是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条件,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教学案一体化”基本内涵

教案,教师课堂上的活动内容,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如何讲。学案,学生的活动内容,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案一体化是集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学习研讨、自我评价等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课堂教学载体,是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积累基本学习经验的施工蓝图和操作平台。

从教的角度来说,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策略,自主合作,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知识的教学活动;从学的角度来说,是学生对教学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究、解答,进而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案一体化的实质是在教学活动的准备与实施的过程中立足于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自主学习在教学案一体化中得到落实。

二、“教学案一体化”自主课堂教学的实施

下面以上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一节内容为例具体说明。

1. 课前自主预习,指引方向——以案导学

“预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课前预习是“学习目标”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教学案一体化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案为学生提供了自学途径,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要求,通过阅读、查阅资料、思考、小组讨论等来完成预习练习,并让学生从身边寻找一些实验器材完成简单的化学家庭小实验,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发现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

明确目标,为学生有效预习指引方向。在自主预习时,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知道学习任务,并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学习活动。

课题:§7.2 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碱

[课表内容解读]

课前自主学习,为学生搭建自我检测的平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编拟或精选一些相对较为简单的题目,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通过对学生预习自评的检查,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2. 上课交流反馈,互动讨论——以案论学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课前自主预习情况,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信息反馈互动讨论。对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可采用“兵教兵”的方法,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会积极主动地寻求他人帮助。教师可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互相启发,解决问题。

[探究质疑 自主学习、交流学习情况]

小组内交流,完成预习教学案遇到的问题。

3. 重点难点突破,启发引领——以案点学

重难点突破是教师在学生自学、交流讨论等基础上进行的,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及学生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评讲时要语言、内容精炼,要有针对性,要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的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能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更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获得新的思维发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学习研讨]如:

实验探究: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O2和Ca(OH)2发生了反应,那么同学们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讨论探究实验:把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这是否说明CO2和NaOH不反应?还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呢?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认识,掌握较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合作设计并展示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向全班展示,并要求学生评价每一个方案是否严密。

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通过对CO2和NaOH能否反应的实验探究,通过引导学生从检验生成物和生成物状态变化引起气压变化两方面思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整堂课的课堂气氛是非常热烈的,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设计出很多精彩的方案。

4. 注重归纳总结,促进教学——以案促学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会教,而是学生会学”,也就是学生会思考,会归纳,会总结。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知识梳理成线,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这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学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后,请学生逐一回忆两种碱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这是给学生自由发表、归纳总结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总结尝试活动。然后请学生分析并总结:(1)物理性质方面,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2)化学性质方面,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在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时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何区别(从生成物考虑)?在比较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变质的问题上,从“变质的原因”、“密封保存原因是否相同”“检验变质的方法”等方面做出对比。经过讨论后,让学生自己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以表格的形式构成知识网络。

5. 深化自主发展,开发心智——以案考学

学生学完本课,完成教学案上的习题,可以将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升华。课堂自我评价达标训练的设计应与学习目标相呼应,难度要分层次,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它是“教学案一体化”的着力点。通过当堂练习对所学知识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1)用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应把氢氧化钠直接放在( )

A.天平的托盘上 B.滤纸上

C.小烧杯内 D.试管中

(2)下列气体其中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CO2 B.O2 C.SO3 D.HCl

(3)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

①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②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③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④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

C层:

(1)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有“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理由(化学方程式);

②“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食用后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作用?

课堂自主评价练习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逐步实现由“懂得”到“会做”,由“会做”到“会学”。

6. 课后反思领悟,巩固落实——拓展创新

引导学生课后评价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领悟,并留适宜的作业进行巩固落实,能够及时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课后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从而体现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促进课前、课内、课后学习活动的一体化。

总之,教学案一体化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运用教学案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这种一体化的教学策略观,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走向“乐学—会学—善学”的创新之路,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展,提高时间利用率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姚蕾. 实施“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体会和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2)

自主学习教案第7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工程中的数量关系,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根据实际情境创设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问题;

2、根据情境创设问题、理解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根据教材6.3节中问题3的情况,请你把问题3补充完整;

2、工程问题中涉及几个量?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分析问题;

3、补充问题,并做回答;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时引导并鼓励。

(二)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有一份文件,由甲单独打字需12小时完成,由乙单独打字需8小时完成,

(1)这份文件若由甲、乙两人同时打字,则要多少小时完成?

(2)这份文件由甲、乙两人同时打字,如果中间乙休息一小时,那么打完这份文件共需多少小时?

(3)若这份文件由甲、乙轮流打字,每一轮中甲先打一小时,再由乙打一小时,那么这份文件需多少小时打完?

分析:难点在第(3)问,首先应正确判断出第几轮结束时任务接近完成,然后再把剩下的任务做详细分析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难点合作交流

四、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问题3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前面已经用学过的方程知识解决了许多人们提出的实际问题。那么,若我只给一些条件,你们能根据我的条件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能自行解决吗?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已迫不及待了,几位同学催我快说,我抓住时机,马上投影出条件:“学校校办工厂要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要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要6天,”你们能根据上述条件提一些问题吗?投影一打出,很多同学都不假思索地说:“两人合作需要几天完成?”接着大家争先恐后的说:“师傅先独做一天因有事离开,徒弟接着单独完成需几天?”“师徒两人合做2天后,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同学们都显得特别激动,思维情绪活跃。在学生们提了上述许多问题渐渐静下来后,李同学高高的举起手,站起来说:“刚才同学已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小学应用题中常见的,没有创意。我想现在是经济社会,我们是否应把思路打开,把问题与经济联系在一起。”经他这么一说,同学们又热闹起来,互相讨论着,一会儿,大家又相继提出:“现由徙弟先做2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共得报酬600元,若按各人完成的工作量付给报酬,该如何分配?”“若师傅工作一天的报酬是160元,徙弟工作一天的报酬是90元,若要求不超过3天完成全部工作,应如何分配师傅、徙弟的工作时间,才能使完成这项工作花钱最少?”等等,并都对所提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真是太令人吃惊了,我没想到学生竟会提出如此绝妙的问题。

这一节课,虽然在同学们热烈的学习和我的惊喜中过去了,但这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却让我开始反思,以前,我总是不放心让学生自己走,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现在看来必须改一改了。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创新点,作为老师,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思维发散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一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宽松环境,以及能否提供给学生探究、创新的机会,只有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使学生有了探究、创新的空间与意识,学生才有可能在这个自由的空间中发挥潜能,实现创新。同时,也使我更加坚信,放开手,学生会学的更好。

五、教后思考

想放开手,让学生学的更好,就要求教师在精心准备每节课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成功之旅,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成功之喜,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教案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案教学

G633.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学者们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创新思维,致力于长远发展,高中数学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研究发现,高中数学学案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有积极的影响。

一、高中数学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高中数学学案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式,传统的被动式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学习,遵循教师的讲课安排,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有着消极的影响。而在高中数学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为学习主体,学案将二者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数学的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案是教师针对学生,依据需要学习的内容所提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案。学案应该包含高中生学习数学的指导方向,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等主要内容。高中生在教室布置的学案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讨论以及课后巩固。在学案教学模式下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不但使高中学生掌握了高中数学本应学习的知识要点,而且提高了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促进了高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使高中数学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高中数学学案教学模式的内容概要

(一)学案教学模式中学案的主体性

与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式恰恰相反,在高中数学学案教学模式中,学生占主导地位,换言之,学案应以学生为主体而设计。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的高中数学学案,为了突出高中学生的主体性,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第一,在应用学案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时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即促使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传统的被动式教学中被动学习;第二,在应用学案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时结合实际,进行自主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第三在应用学案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时进行自我查核,即进行自主思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学案教学模式中学案的探索性

在应用学案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时,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自我发现。不同于传统的被动式教学中的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在教师设计的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发现问题,自主寻求答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找到答案后进行自主验证,进而整理综合,概括总结,达到了学有所成的目的。

三、高中数学学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高中数学学案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小的挑战。教师通过调节自己的教学策略,取长补短;学生改进自己原有的学习方法。

在应用学案教学模式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时,教师将自己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设计的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以学案为指导展开自主学习,但对于从未接触过新内容的学生来说,单单是文本的学案应用起有些吃力。教师可以在学案中提出自己的指导建议,通过多媒体等媒介进行搜集资料和自主学习。比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只是通过文字解释很难让学生理解立体几何的含义,可以在学案中建议学生自己寻找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辅助学生理解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

在传统的被动式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大部分课堂时间都在进行集体的被动式教学。学案教学模式主张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让高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如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可先内部讨论,在咨询教师。教师在答疑时,不仅要解惑,也要ρ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做铺垫,提高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避免在课堂时间进行过多的自主讨论而浪费时间的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一组,理性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和感性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一组,双方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与此同时,在应用学案教学模式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在课堂学习时间适当地指导,而不是全盘操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群体教学。酌情增加学生小组的讨论表现机会也是必要的,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断学习高中数学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终身受益。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促进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应以学生的主导性和探索性为原则设计学案,通过学习方法指导及小组讨论等实践形式引导学生在高中数学学案教学模下高效地学习高中数学。

参考文献:

[1]谭瑞军.数学“导学案”教学的再思考[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