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股票投资融资

股票投资融资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6 16:15:06

股票投资融资

股票投资融资第1篇

[关键词]金融业;投资价值;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C81;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087-02

本节采用因子分析对金融板块45只股票的7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由于这些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利用7个指标进行处理,难免会出现信息重叠,而利用因子分析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分析所采用数据来自“新浪网”“中国网”和“东方财富网”,数据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

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本文选择的7个指标分别是代表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代表偿债能力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代表运营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和代表成长能力的总资产增长率、销售(营业)增长率。

借助spss软件,我们对数据基于相关矩阵进行因子分析。由KMO统计量为0.603,Bartlett检验p-值小于0.05,说明该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选取4个公因子可以看出,它们不仅对每个原始变量的解释程度很高,而且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4.26%。下面通过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对公因子的含义进行解释。

由表1可知,第一个公因子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上有较高载荷,主要体现了股票的盈利能力。第二个公因子在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上有较高载荷,可以体现股票的偿债能力。第三个公因子在总资产周转率上有较高载荷,可以反映股票的运营能力。第四个公因子在总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率上有较高载荷,反映了股票的成长能力。除去运营能力与总资产周转率呈负相关外,其他公因子与之相关指标皆成正相关。因此,我们对体现运营能力的公因子取负值后再做下述分析。

2 聚类分析

下面我们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运用系统聚类法研究45家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价值。根据聚合系数随分类数变化曲线,我们将45家公司分为七类。图1给出体现聚类结果的树状图。

由图2可知,在盈利能力方面,第二类即兴业银行表现突出,其次是第一类,由剩余的所有银行和中国平安所构成的类,由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组成的第三类表现最差。在偿债能力方面,第六类爱建股份表现最差,其次是第五类陕国投A,表现最好的是中航投资。安信信托和香溢融通所在的第四类运营能力表现尤为突出。在成长能力方面,中航投资最具成长性,第六类爱建股份表现最差。

3 结 论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在盈利能力方面好于其他行业,兴业银行表现尤为突出。在偿债、运营和成长能力方面表现一般。值得提到的是,从反映上市公司盈利情况的市盈率而言,银行业普遍很低,处于明显的被低估的状态。结合银行业往往具有较好的分红表现,因此,银行类股票是值得关注的、较为安全的。第七类的中航投资在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方面有很好的表现,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表现一般。2012年年底,中航投资的股价为10元左右,2013年一路上扬甚至突破了20元,其成长性越来越被市场认可,是一只尤为值得关注的金融类股票。第六类的爱建股份在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方面表现很差,盈利能力表现平平,投资时需要慎重考虑。参考文献:

[1]邓秀勤.聚类分析在股票市场板块分析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18(5):1-4.

[2]柯冰,钱省三.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在股票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2.

股票投资融资第2篇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一:

早盘印象:可燃冰火热之后

周五的早盘波澜不兴,大盘窄幅波动,上证指数上下10点,但气氛令人窒息,创业板飘绿,也是有气无力。就像是一场大病,自从上个月调整以来,元气尚未恢复那样,需要静养一张纸。预计这种半死不活的走势还将持续到下午。

盘中亮点无疑是可燃冰,据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实现全球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5月18日,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消息称,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了成功,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据预测在2030年实现产业化。

因此,可燃冰相关概念股大涨。但笔者在盘前就认为,由于可燃冰板块在昨天之前就启动,其中领涨股石化机械连两个涨停板,机构大举抛售,所以今天追市要小心成为接盘侠了。预计此消息刺激一两天行情,今天是高峰。操作上还是聚焦资金流已经大举介入的雄安和高送转,抓回调站稳的机会。

可燃冰的火热,说明市场对题材的敏感度很高,可惜,可燃冰的产业化还很漫长,炒作的持续性太短。预计以后还会刺激市场神经,依据可燃冰报道而产生脉冲行情。事实上,在三年前就报道过可燃冰的牛叉,也轰轰烈烈炒作了几天,然后就沉寂了。这次应该也不例外。

股票投资分析论文范文二:

炒股技巧要点之一:

卖在急拉中,昨日的短线金股002205国统股份,今日冲高出局,收益三个点,稳健是必须的。

今日的金股也四平八稳,无需担心,总之,稳健才是硬道理。

股票投资融资第3篇

机会成本概念与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分析

在我们引进的经济学概念里,“机会成本”深入人心的程度是非常之高的,它不仅活跃于经济学理论学术界,而且深得现实经济生活里各方面的器重,甚至于扩展到了政治体制、法律观念和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至于在金融投资、股票、证券行业里,“机会成本”常常与风险概念一并使用,成为投资决策与风险判断的最重要的方面。不谈“机会成本”而言投资者,多半会被认为是“不合格”的投资者。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它是指在生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产一种货物占用资源而不能用于生产另一种货物的价值。换言之,就是当一种资源只能用于生产一种产品时,未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价值大小,就是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如一批钢铁用于生产机床时,它们就不能被用于生产汽车,生产汽车产生的价值便是生产机床的机会成本;同样,当钢铁用于生产汽车时,生产机床产生的价值就是生产汽车的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生产者只能在不同的产品生产决策上做出选择,择一而须弃另一,择得合适,便是机会成本低下,经济效益好;相反,择得机会成本高者,经济效益就不好。由于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选择定的生产产品的成本,它更大程度上是观念性的。

无疑,这是一个很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经济学概念,当它从生产领域引入到投资领域后,投资资金便作为资源来看待了。WWw.lw881.com在投资的选择上,择一而不能投另一,便有投资的“机会成本”考虑。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无一不是在投资项目的多方面对比与选择后才完成的,那种被列于选择,而最后又没有投资的项目,自然成为了机会成本的计算主体,在这一主体上投资可能得到的全部的价值收益加上投资价值量,就是被选择定的投资的机会成本。

当机会成本概念引入投资领域时,相应地,人们对于风险的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投资活动里,人们通常只从投资活动本身计算成本,如投资咨询成本、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成本、投资的生产资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它构成了投资的实际成本。一个投资项目或对象,只有耗费于其上的各种支出才是成本计算范围内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投资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投资后产生的收益,投资成本水平高低则取决于收益的多少,它与投资活动范围以外的项目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在这种成本概念下的投资风险,也就是投资后可能没有任何收益,而且可能损失投资资本的结果。有了机会成本概念之后,投资者便将风险的范围扩大了,如果投资的项目或对象虽然得到了收益,但没有达到预计的水平,没有达到投资于另一个项目或对象可能产生的收益水平,也就是说,投资实现的收益水平并没有高于机会成本,这便是投资的不成功,投资没有得到“机会”性收益,投资决策错误,与此相关的投资决策与活动就是风险巨大型的。

正是这样的投资机会概念和投资风险概念,使得投资者对于投资的考虑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投资者不再简单地将投资的直接收益作为评判投资成本与否的标准,而是将收益与风险和“机会成本”联系分析,对投资的成功要求大大提高了。相应地,人们推出了新的风险分析办法,并且推出了大量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与方法,试图在任何一次投资活动中,都取得最大的收益,或是将风险降低到最小水平。金融衍生产品就是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应当说,当前的金融衍生产品给予我们这个世界的,主要还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它似乎在表明,凡是与金融活动相关的产品,无一不可以来“衍生”一下,利率可以,股票指数可以,外汇可以,债务当然也可以。因此,我们目前还根本细分不了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大体与金融活动相关的期货、期权、调期、回购等都在金融衍生产品范围之内。因此,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定义为已有金融产品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新的投资对象。显然,作为投资对象,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就是清楚的:一是避免风险功能;二是投机套利功能,投资就有投机的可能,金融衍生产品不是一般的投资对象,投机功能就是强大的。就金融衍生产品的避免风险功能而言,在投资者风险概念扩大了的情况下,金融衍生产品的这一功能似显得更加招人喜欢,也更显得地位突出。

以股票期货指数为例来讨论。对于单个投资而言,股票投资可能是世界上风险最大的投资之一,这就产生了投资避险的要求。股票指数期货正是应这样的要求而“衍生”出来的产品。对于一个有多种股票的投资者而言,股票指数期货就是最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了,它以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一定时间后,股票的价格真的下降了,投资者手中的股票贬值了,他的投资受到了损失;但是,股票期货也下跌了,他通过买入股票期货来对冲,赢得了期货市场上的正向收益,结果,该投资者没有损失,或许还能赚点,最普遍的情况,便是损失得很少。

同样,如果一个投资者卖出股票后,做了空头,股票价格上升,而且显示出了继续上升的热头,这对于投资者是一个损失,他需要别的方式对这种损失进行补偿,于是,他需要买入股票期货来避免这种风险,如果股票市场价格上升,他出售股票的损失也就越大;而在股票期货市场上,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上升,卖出合约可以得到相当价值的收益,这样一收一付,正负相抵后,至少也是风险减少,股票指数期货的避免风险功能表现得格外充分。

在这样的股票市场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中,我们可以留心到如此的事实:如果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多头,而同时并不利用期货市场上的避险保值功能,那么,投资者可能会有两种结果出现:一是股票的价格上升,股票的投资者将抛出股票,取得可观的投资收益;二是股票的价格下降,股票的投资者由于资金周转等问题,他不得不抛出,由此蒙受较大的投资损失,与既做股票市场多头,同时又做股票期货市场上的卖空来说,投资者可能赚得痛快,也可能赔得惨重,收益的波动曲线是大幅度的;而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者,就在不赔不赚和小赔小赚之间波动,曲线是平缓型的。

同样,当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空头时,在不利用股票期货市场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由于价格下降而庆幸抛得及时,减少了损失或是获得了收益;相反,如果股票价格上升,投资者则可能后悔抛股票过早,形成了重大的损失。和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情况不同,如此的投资活动的收益波动曲线是高波峰和低波谷的。如果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则拉平了收益的波动曲线。

可见,用不用股票期货来做反向操作,实际上是投资者对投资做不做保险的选择,如果做了,投资者就不再有投资损失的巨大风险,但同时,它也使投资者得到较大收益的可能性消失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风险是避免了,但赚取大钱的机会也丢掉了。我们承认,这的确是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保值避免风险的功能。但是,如果认识只是停留于此,我们的思想就显得过于狭窄了。

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避免做股票投资的风险,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夸大机会成本的观念在作崇,投资者将股票投资的非实际成本过于计较了。在多头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下降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不想马上抛出股票,由此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在做空头的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上升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没有办法不做空头,他也就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多头者想持有股票,空头者不想马上投资,都是以相反的操作作为机会成本来考虑的:多头怕抛了股票会有更大的损失,而空头则害怕马上买入会极不合算。这样的结果,机会成本成了投资的最主要考虑,同时又被放置于放大的地位上,投资者便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最后,干脆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夸大的机会成本马上变成现实的风险度量,投资者用股票期货消灭了风险,也消灭了增加收益的机会。

但是,机会成本毕竟不是实际成本,在进行股票投资时,考虑机会成本是必要的。若是过于计较,结果就失去投资本身的意义了。在进行任何投资时,投资量、实际成本支出、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量是四个真实的需要计算的指标,一个股票投资者做多头时,他应当对股票市场的情况有充分的研究和了解,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下降,最简单可靠的反应是将股票及时地抛出;一个股票投资者做空头时,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上升,他就应当在股票市场上及时地买进,以待谋利。如果投资者的估计错了,投资者将需要支付的是实际的投资损失量或是实际成本。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价值,实际上是一种将手中现有价值延续到一段时间后不变的做法,它与股票投资者对市场的分析与判断不再有任何关系,市场是升是降,投资者手中的价值基本不变。这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投资么?就此而论,股票期货产品的保值功能是消极的工具,它使投资者没有了投资价值的变化风险,也没有了投资价值增加的积极力量。

问题还远不止于此。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千千万万,如果每个投资者都是如此进行操作,不论做空头还是做多头,投资的风险都由股票的期货市场操作“保险”住了,那么,股票市场的价值变化也就将基本稳定了。从总的情况分析,现代的股票市场,不论是发达国家的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都具有“零和交易”或是准“零和交易”的性质,即是股票市场有人赚钱,一定是他人赔钱所致。在投资者都用股票期货来进行保值后,股票市场便一定是超常地稳定了,没有人能够利用股票市场的波动来进行投资了,这样一来,股票市场的存在便有了问题,没有投机的股票市场,还有什么投机者呢?就是一般的投资者,谁又不想低价买入而高价卖出呢?股票市场的存在又还有什么必要呢?

股票投资融资第4篇

【关键词】融资融券 股市波动 脉冲分析

一、引言

我国A股市场融资融券交易于2010年3月底启动,作为一项有利于市场发展的金融创新,吸引了许多券商和投资者参与,也标志着A股“单边市”的结束。但融资融券业务引入初期,许多券商为单纯扩大业务量而出现风控不严、投资者冲动融资融券而出现市场及个股波动加据的现象,从市场表面观察,融资融券与A股市场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如融资融券引入后,先后发生了昌九生化、成飞集成的融资爆仓,许多高估值、高股价、低盈利增长的个股两融余额居高不下,股价波动异常,这都显示了融资融券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此外,融资融券业务的杠杆交易特性和强制平仓制度会直接增加交易风险,从而加大了风险。企业进行融资融券业务时必须要注重风险的分析、防范和控制。本文将基于对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检验融资融券对A股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并解析企业参与融资融券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然后提出一定的建议。而且伴随着融资融券规模的扩大,融资融券与股价波动关系日益显现,市场监管层需要寻求稳定与发展的平衡,投资者需要通过融资融券信息确定投资策略、预期风险,如此,融资融券与股市波动性之间的影响关系理论研究与解析企业融资融券业务财务风险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还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外对融资融券交易比较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纯的理论分析,并延伸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而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从实证的角度来研究融资融券业务对股票市场涨跌及波动性的影响,而关于融资融券到底是加据了股市波动还是抑制了股市波动等基础问题还存在许多争论。

作为平抑股市波动的代表性观点,Miller(1977)[1]的异质信念的理论认为当市场只允许单边交易时,证券市场中多是某项证券的乐观投资人在进行交易,构成该证券的需求,使得风险高的证券却无法取得相应的高报酬,因此造成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Bris和Goetzmann(2003)[2]证实了在可以进行融资融券的资本市场中,卖空机制是有利于抑制市场波动的。

与之相反的观点是:融资融券业务不仅无法抑制股市波动,反而会加剧市场波动。Bogen和Krooss(1960)[3]提出了“金字塔效应――倒金字塔”理论,他提出卖空机制会加重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当股价上涨时,融资买入会增加需求,从而造成股票价格上升更多,当股价下滑时,融券做空会增加股票的供给,从而造成股票价格下落更多,融资融券加重了股市波动。Allen和Gale(1991)[4]通过理论研究指出引入卖空机制后,股市波动性会加剧。

A股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后,部分国内学者对融资融券与股价波动性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徐晓光,陈焕槟,张荣波(2013)[5]运用GARCH模型分析发现,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可以使股市波动减弱。刘明青(2014)[6]研究发现融资融券的平抑股市波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滞后期。

国内也有少数学者间接证明了融资融券并不是股市波动的“缓冲器”,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股市波动。廖士光(2011)[7]研究发现两融业务发展并不均衡,融资交易会进一步提升标的股市价,融资融券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待考证。胡留所,沈晓敏(2015)[8]从数据对比上发现,2015年的A股上涨与调整均快于上一轮行情,在另一个层次上说明了,融资融券发挥着加速股市波动作用。

关于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有的学者将其按不同的主体归类,从投资者、证券商、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四个维度来进行分析。郝晓鹏(2012)[9]就分别探讨不同主体所面临的不同风险,认为投资者面临财务杠杆风险、内幕交易风险、政策风险,证券公司面临客户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交易规模风险,证券市场面临市场波动风险、投机风险等,金融机构可能因转融通而承受债务风险,也有可能因信用失控导致金融风险。还有的学者抛开主体的划分,直接讨论融资融券面临的风险。杨建雄(2012)[10]将融资融券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

三、θ谧嗜谌正负效应假说分析

(一)融资融券业务正效应假说

在融资融券交易被禁止的单边市场,一定时期内股票市场的供给是一定的,会经常出现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市场做空力量长期被做多力量压制,一旦出现严重的供求关系失衡,市场必然会出现巨幅震荡,暴涨暴跌现象将会很常见。理论上讲,在具有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双边市场,融资融券会从调节股票的供求方面抑制股价的这种异常波动,从而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

如图3.1所示,当引入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后,股票的需求弹性增加,需求曲线由ABC变为DBE,假如股票内在价值为G,在非融资融券状态下均衡价格为R,高估的股价使得投资者产生融资平仓及融券卖空预期,需求被抑制,需求曲线平缓而使价格变为M,从而使股价高估得到部分抑制;而如果开始时股价低于内在价值G,理性的投资者意识到股价被低估而且预期有融资买入或融券归还,会增加股票需求,促使得需求曲线向上平缓,使低估的股价上升。融资融券本身增加了股票的需求与供给,但更重要的是间接地向市场传达了股价被低估或高估的信号,使得需求在高估时下压、低估时抬升。

理论上说,如果融资融券成本为零,所有融资融券交易者充分理性,这种交易能使股票需求曲线为一水平直线GH,此时均衡价格始终等于股票内在价值,股价波动为零。

引入融资融券交易机制会大幅提高股票需求弹性,使得股市更具价格发现功能。此外,融资融券交易能增加低估股票的需求,使得价值洼地股票价格上升,而当股价提高致产生泡沫时,反而又会增加股市的供给,从而抑制泡沫膨胀,促使价格回归到内在价值。融资融券交易机制不仅能降低股市的波动性,还能通过增加股票低估期和泡沫期的交易量间接提高股市流动性。

如图3.2所示,假设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且股票价格为G,供给缺少使股价高出内在价值I,理性投资者融券卖出或融资平仓,增加股票的供给量,供给曲线开始右移,促使股价下跌,融券卖空交易及融资偿还也间接地向市场投资者传达了股价高估的信号,进一步增加了股票供给,在图中表现为供给曲线由M向N移动,而股价由G向H移动。假设融资融券交易成本为零,股票供给会一直增加到使股价等于其内在价值I。当供给量继续增加到股价被低估至I以下,触发融券卖空的时间段限制与价值低估共振点,使供o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可见引入融资融券机制后,若市场中的供需力量基本均衡时,使股价能更有效地向内在价值回归,并表现为改变需求曲线的倾斜度,促使供给曲线左右平移来提高市场效率。融资融券使股价在下跌中增加需求、减少供给,在股价上升时增加供给、减少需求,使交易量保持持续合理水平,使价格无法脱离内在价值太远。因此,融资融券均具有降低股市波动性、增加股市流动性的功能。

(二)融资融券业务负效应假说

融资融券的负效应说认为,融资融券业务的引入会加剧证券市场的波动,产生“助涨助跌”效应,不利于稳定证券市场。“倒金字塔”的理论认为引入融资融券交易机制会加剧股票市场的波动,当股票价格上升时,会增强趋势投资者的上涨预期,从而融资买入股票,增加股票需求,引起股价进一步上涨,使得股票价格更大幅度地偏离其内在价值;当股票价格下降时,趋势投资者会增强其股价下跌预期,从而融券卖出股票,增加股票供给,引起股价进一步下降,也使得股票价格更大幅度地向下偏离其内在价值。而融资融券本身具有杠杆作用,这种杠杆式“助涨杀跌”会加剧股票市场的波动。

(三)我国融资融券业务效应分析

由于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开展时间较短,投资者的理论分析能力还有所欠缺,大多数投资者是趋势投资者,融资融券业务又符合这类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一般都是从短线投机持股逻辑分析股票,并不是从长期持有的投资逻辑分析股票,故较容易在股价上涨时期融资买入股票,引起股票需求增加,导致股票价格提高,在股价下跌时期融券卖出股票,增加股票供给,导致股价下跌。因此具有典型负效应特征。

四、企业融资融券业务财务风险分析

对于企业投资者来说,融资融券业务是利用企业闲置资金进行金融资产投资的一种方式。《企业会计准则》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目前仍然缺乏对该业务的详细规定,不同企业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会计处理也不尽相同。在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合约期限最长为6个月,所以企业利用融资融券进行金融资产的投资属于短期投资,影响企业短期营运资本的管理。

(一)杠杆交易放大债务比例引发的风险

融资融券业务最大的特征是利用一部分保证金就能z动一大笔资金,扩大交易规模,这种杠杆特性对企业投资者来说,一方面扩大了投资规模,另一方面也放大了债务规模。短期债务增加,如果企业的投资预期发生错误,会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压力,同时短期借款的债务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大部分券商的融资利率和融券费率为8.6%左右,远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也会对企业的债务决策产生影响。

(二)追加保证金引发资金周转风险

证券市场变幻莫测,企业投资者也无法正确预期股票价格的走向,股票价格变化偏离投资者的预期时,参与融资融券业务就可能导致企业的维持担保比例发生变化,当维持担保比例降到规定水平时,投资者就需要在规定期限内补足保证金。对企业投资者来说,其现金管理政策会使得企业留存的可用现金维持在最佳现金持有量。如果企业遇到需要追加保证金的情形时,临时而又紧急的现金需求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周转,造成资金需求紧张,严重时会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关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对于股市的影响,结合国外的研究情况可以分析原因,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虽然我国融资融券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融资融券业务仍然不够成熟,尤其是融券交易规模远小于融资交易规模,这可能会造成融券交易对市场波动影响较小。

第二,根据异质人理论,融资融券业务会平抑股市波动,但是我们研究发现融资交易会加剧股市波动,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中在进行融资交易过程中有许多投机跟风的现象,引发了两融的助涨杀跌效果。

就以上几点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加快融券业务的发展,使融资交易业务与融券交易业务发展相平衡。不仅要将银行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直接纳入到证券信用交易体系中来,同时要吸纳更多投资者进入融资融券交易中,使价格反应的预期更全面。

第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将融资融券的风险控制落到实处,对指数波动与融资融券额进行跟踪监控,制定相应的跟踪监控指标,防止集中融资融券的平仓开仓产生的市场过大波动。

第三,监管层和证券交易所除了应加强融资融券业务知识的宣传、倡导理性投资行为外,应制定一些鼓励价值投资措施,对盈利的融资融券合约可让投资者自主选择平仓期限,使价格更好地反应不同投资者预期。也可以组织一些面向潜在投资者的融资融券专项教育,以揭示融资融券的投资风险。

就企业而言,融资融券业务属于高风险业务,参与该业务会对企业自身的财务造成一定的影响。防范融资融券业务对企业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融资融业务财务风险的防范需要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财务特征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Miller,Edward.Risk,uncertainty and divergence of opinion[J].Journal of Finance.1997(32):1151-1168.

[2]Bris,A.,W.N.Goetzmannand N.Zhu.Efficiency and the bear,Short sales andmarkets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2007(62(3)):1029-1079.

[3]徐晓光、陈焕槟、张荣波.融资融券能否减小我国股市波动[J].深圳大学学报,2013(3).

[4]刘明青.融资融券交易对市场和标的个股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部金融,2014(11):18-23.

[5]廖士光.融资融券交易价格发现功能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1):67-76.

[6]胡留所、沈晓敏.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影响研究[J].时代金融,2015(23):274-286.

[7]郝晓鹏.融资融券对股市的波动性影响研究一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D].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2.

[8]杨建雄.我国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分析及控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23):23-26.

股票投资融资第5篇

对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确认和计量,基金投资运营机构在初始取得投资时,应当以交易日支付的价款作为其公允价值入账,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及相关税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记入交易费用。购入股票、债券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利息计入初始投资成本,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收到发放的股利、利息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即冲减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年金基金应当按日估值,或至少按周进行估值,即将每个工作日结束时或每周五确定为估值日。估值日对投资进行估值时,应当以估值日的公允价值计量,以此调整原账面价值,增加(或冲减)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基金所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在初始和后续计量时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所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即存在活跃市场的,按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1)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1]20×7年4月1日,a企业委托投资管理人用企业年金以交易为目的购买b公司股票10万股,每股3元,手续费千分之1.5;以交易为目的购买d股票投资基金10万份,每份5元,手续费千分之1.5;以交易为目的按面值购入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20×7年1月1日发行的3年期按年付息e企业债券,面值为100元,5000张,共计50万元,利率4%,手续费千分之1.5。账务处理如下:

购入b公司股票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 3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450

贷:银行存款 300450

购入d股票投资基金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基金投资

——d股票投资基金(成本) 5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750

贷:银行存款 500750

购入e企业债券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 5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750

贷:银行存款 500750

(2)对于收到的属于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例2]20×7年4月30日,收到b公司已宣告分派的20×6年现金股利,每股分配现金股利为0.3元,该股利到达托管账户。

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 30000

(3)估值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3]20×7年6月1日为估值日,b公司平均每股价格为3.2元,d股票投资基金每份平均价格为5.1元,e企业债券市场平均交易价格为98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 2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票价值变动损益 20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基金投资

——d股票投资基金(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基金价值变动损益 10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债券价值变动损益 1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4)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例4]20×7年12月30日,确认e企业债利息收入,并到达托管账户,金额为20000元。

确认e企业债利息收入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为15000元(500000×4%×9÷12),计入收回成本金额为5000元(500000×4%×3÷12)。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 15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 5000

[例5]20×7年12月30日,b公司宣告分派20×7年现金股利,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元(所分配股利假设均为20×7年经营所得),并到达托管账户。

收到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5)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6]20×7年12月31日,投资管理人以3.5元/股的价格在证券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b公司股票,以每张105元的价格售出e企业债券,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同,不考虑相关税费。

卖出b公司股票时,

借:银行存款 35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 270000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投资收益——股票差价收入 70000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票价值变动损益 20000

贷:投资收益——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0000

卖出e企业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525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 25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 495000

投资收益——债券差价收入 55000

同时,

借:投资收益——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债券价值变动损益 10000

20×7年12月31日,将各项收入、费用同时转入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账户。

借:投资收益——股票差价收入 70000

——债券差价收入 55000

——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0000

贷:企业年金基金 133050

投资收益——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0000

——交易费用 1950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基金所持有各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股票投资融资第6篇

对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确认和计量,基金投资运营机构在初始取得投资时,应当以交易日支付的价款作为其公允价值入账,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及相关税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记入交易费用。购入股票、债券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利息计入初始投资成本,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收到发放的股利、利息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即冲减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年金基金应当按日估值,或至少按周进行估值,即将每个工作日结束时或每周五确定为估值日。估值日对投资进行估值时,应当以估值日的公允价值计量,以此调整原账面价值,增加(或冲减)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基金所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在初始和后续计量时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所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即存在活跃市场的,按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1)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www.133229.Com

[例1]20×7年4月1日,a企业委托投资管理人用企业年金以交易为目的购买b公司股票10万股,每股3元,手续费千分之1.5;以交易为目的购买d股票投资基金10万份,每份5元,手续费千分之1.5;以交易为目的按面值购入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20×7年1月1日发行的3年期按年付息e企业债券,面值为100元,5000张,共计50万元,利率4%,手续费千分之1.5。账务处理如下:

购入b公司股票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 3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450

贷:银行存款 300450

购入d股票投资基金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基金投资

——d股票投资基金(成本) 5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750

贷:银行存款 500750

购入e企业债券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 5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750

贷:银行存款 500750

(2)对于收到的属于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例2]20×7年4月30日,收到b公司已宣告分派的20×6年现金股利,每股分配现金股利为0.3元,该股利到达托管账户。

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 30000

(3)估值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3]20×7年6月1日为估值日,b公司平均每股价格为3.2元,d股票投资基金每份平均价格为5.1元,e企业债券市场平均交易价格为98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 2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票价值变动损益 20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基金投资

——d股票投资基金(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基金价值变动损益 10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债券价值变动损益 1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4)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例4]20×7年12月30日,确认e企业债利息收入,并到达托管账户,金额为20000元。

确认e企业债利息收入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为15000元(500000×4%×9÷12),计入收回成本金额为5000元(500000×4%×3÷12)。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 15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 5000

[例5]20×7年12月30日,b公司宣告分派20×7年现金股利,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元(所分配股利假设均为20×7年经营所得),并到达托管账户。

收到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5)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6]20×7年12月31日,投资管理人以3.5元/股的价格在证券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b公司股票,以每张105元的价格售出e企业债券,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同,不考虑相关税费。

卖出b公司股票时,

借:银行存款 35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 270000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投资收益——股票差价收入 70000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票价值变动损益 20000

贷:投资收益——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0000

卖出e企业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525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 25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 495000

投资收益——债券差价收入 55000

同时,

借:投资收益——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债券价值变动损益 10000

20×7年12月31日,将各项收入、费用同时转入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账户。

借:投资收益——股票差价收入 70000

——债券差价收入 55000

——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0000

贷:企业年金基金 133050

投资收益——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0000

——交易费用 1950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基金所持有各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股票投资融资第7篇

一、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决策模型

大量的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时,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对应于现资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理论给出自己的理论假设:(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场的存在;(3)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主要有:(1)期望理论(ProspectTheory1979);(2)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3)行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BehavioralPortfolioTheory1999)。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有:(1)BSV模型与DHS模型;(2)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TheoryModel);(3)羊群效应模型。

二、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结论

1.过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过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表现为投资决策中过分相信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组织完成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指出,我国股市6500万投资者中无业者占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这些无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由于无事可做,也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赚钱,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之严重程度。

2.抛锚性错误。人们在对某件商品的价值进行判断时,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同样,投资者对于证券价格的变动预测也需要一定信息作为参照的锚。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我国投资者往往是利用类似行业、板块、股本大小、经营业绩等的股票价格来衡量其投资股票的价格的。但是锚并不能长时间一直保持准确性和有效性,即锚会使投资者判断出错。

3.羊群行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孙培源(2002)通过构造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检验,实证了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存在。

4.噪声交易。非理性投资者把与价值无关的信息认为是与价值有关,或者某些投资者人为地制造虚假信息,而其他投资者无法识别其真伪,这两种信息被认为是噪声,相应产生的交易称为噪声交易。我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300%可以归因于噪声交易。施东晖(2001)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场被广泛使用,当某此技术信号显示“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将引发大量的买卖行为,从而强化现有的股价趋势。

5.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我国王永宏(2001)运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过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犯抛锚性错误),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丧失了获利的良好时机。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轮涨效应”就是一种“反应不足”。

6.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长时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过早抛出赢利的股票的现象。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赵学军(200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强于机构投资者。

7.动量效应。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通过对我国股市历年大盘及个股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个股上,我国股市都存在动量效应。大盘的动量效应以日为时间单位比较明显,而一些典型个股无论是以日、周还是以月为时间单位都非常显著。

8.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当股市虚假消息满天飞、股市暴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的大量抛出股票,表现出十足的恐惧。在股市暴跌时,我国投资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9.遗憾。遗憾理论认为投资者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可能避免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还有,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决策方式就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因此,投资者有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

10.暴富心理与心理。中小投资者短线频繁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还有人敢去追涨;公司亏损了几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还有人敢去接盘;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额弄虚作假还有人敢去炒底,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投资者实足的赌性。

11.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没有上涨(下跌),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补跌)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要五条件补跌。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个股轮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盘股、新股效应。我国股市对小盘股、新股独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国股市的惯例。我们统计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小盘股、新股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大盘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国股市长期下跌及证券投资基金大量发行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我们总结出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

4.时间分散化策略。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5.小公司效应策略。小公司效应是指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Siegl(1998)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据小公司效应而采用的投资策略称为小公司效应策略。

6.组合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式有效,semlstrongefficient)。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7.针对羊群行为的相反策略。由于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投资者可以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contrarianstrategy)来进行套利交易。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台。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的。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投资基金可以制定相应的行为投资策略——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

8.购买并持有策略。个人和机构投资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制订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9.利用行为偏差。心理学和决策科学提出,在某种情形下,投资者并不是尽力使财富最大化,并且在某些情形下投资者还会在智力方面犯系统性判断错误,这些行为偏差将导致证券定价的错误,合理利用这些偏差将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行为型投资人则尽力寻找由于行为因素而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可见,对人类行为偏差的正确把握是获取市场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一。

10.ST投资策略。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潜在的并购目标。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一种投资策略,ST公司是可以被纳入证券投资组合之中的。

总之,行为金融理论寻求并确定投资者可能对新信息产生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而导致证券定价错误的市场情形。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的目标就是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抛出获利。

四、应用行为金融理论指导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始于公理并寻求建立在公理上的理论能解释金融市场的行为。它试图理解和预测心理决策过程的系统的金融市场意义。如上所说,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运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现象,而用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之,并由此导致了许多有价值的行为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行为金融理论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一旦证券市场的绝对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同的策略,那么结果又会怎样?我们相信随着行为科学的深入研究、证券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会进一步发现更多的行为金融问题,并且一些已有的行为金融现象可能会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

2.要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现有的行为金融理论主要是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产生的。我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历史短、不规范。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共性与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而应当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3.行为投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的深入及投资者结构的改善,我国金融市场行为金融现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小公司效应现象就不如过去明显、庄股由于监管的加强从而动量效应也明显减弱。我们预言随着管理层对股市认识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ST现象迟早会消失。

4.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只有呼吁所有各层次的投资者共同参与探讨我国行为金融问题,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才能在我国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1,(4)。

[2]杨胜刚。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5)。

[3]孙培源。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2,(2)。

[4]王永宏。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6)。

[5]施东晖。中国股市微观行为:理论与实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股票投资融资第8篇

关键词:股权再融资;市场择机;投资冲动;短视野倾向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12-0076-02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公司上市后的再融资行为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根据Myers和Majluf(1984)的融资成本理论,公司在融资时,对再融资方式的偏好顺序是:内部融资优于外部融资,当使用外部融资时,债权融资优于股权融资。当我们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时,却发现了有趣甚至相反的情况,即一方面上市公司大多数保持了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仍对股权融资极其热衷,几乎没有上市公司放弃其利用股权再融资的机会,甚至不惜进行大规模的盈余管理以期达到股权再融资的标准,我们把这现象称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然而,与我国上市公司大量通过配股和增发进行股权再融资现象相对应的是这些公司股票回报的持续下滑。资金的充足本应该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增强其竞争力,而实际效果为何不理想?本文拟从市场择机、企业过度投资冲动、募集资金投向的短视野倾向这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一、股票发行的市场择机(market timing)行为

行为公司金融(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的基本假设是股票市场非理性,股票定价偏离公司的真实价值。他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当股票的市场价格偏离公司的真实价值时,具有长视野或短视野的公司经理人员在融资活动中将会如何决策,即市场择机的作用。所谓市场择机,是指在股价被高估的时候发行权益进行融资、股价被低估时则回购权益。在对融资决策的分析中,Jung,Kin和Stulz(1996)Hovak,Opler和Titman(2001)都发现股票的增发总是伴随着公司股票市场的高估而出现。Lakonishok(1994)及Wurgler(2000)指出,股票增发是对未来股票投资回报的可靠预测指标,因为经理人员的融资决策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他们会选择时机,在股价跌回实际估价水平之前的高点增发股票。Graham和Harvey(2001)对300多家美国公司的管理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3的公司首席财务官认为股价被高估或低估的程度是进行融资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Longhran和Ritter(1995)通过研究美国数据发现,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方式和公司股权再融资回报偏低这些现象说明公司发行股票具有市场择机行为。

我国股市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为国有企业“圈钱”解困的怪胎,长期以来,股民以追逐利差利益为主要的动力源,非理性炒作现象异常严重,股票价格严重偏离其基本面价值,强烈的投资者情绪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股市涨跌获得超额利润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施东辉(2000)对沪市1999年实施了配股方案的62家公司的配股动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配股动机与股票价格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股票被高估的机会进行融资。从下表可以看出,市盈率越高,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公司数量越多,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确实存在着利用股标价格被高估这样的时机增发股标获得超额收益的现象。

股票发行的市场择机行为对股权再融资后股票回报偏低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在市场非有效状态下,市场并没有在公司宣布增发股票时对公司价值作出准确反应,当股票价格的高估随时间的推移最终被证券市场投资者意识到,股票价格的反转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中,账面――市值比能够成为预测股票未来收益率的一个很好的变量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低账面――市值比与未来的低收益率密切相关,说明高市值企业往往可以作为市场价值被高估的一个可靠信号,上市公司管理层正是利用股票高估机会进行股权再融资,而公司信息向外部逐渐扩散的过程使股票价值向其基本面回归成为一种长久的趋势,股票价格从高估状态向真实值靠拢表现为未来股票的低回报。由此可见,公司股票发行的市场择机行为与股市内在的价值反转规律相结合,使股权再融资的低回报成为必然,然而,这仅仅是原因之一。

二、企业过度投资冲动

在我国,上市公司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从所有权的根本归属来看,我国国有资产所有权实际上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任何一个国有控股股东的股权实际上属于亿万人所有的性质使我国国有股权严重泛化,即:人人所有就等价于人人没有,在股权泛化条件下,本质意义的大股东是不存在的。国有企业财产实际上是层层委托给各级政府负责管理,并由政府授权某一机构经营管理。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都是由传统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这种经股份制改造而上市的公司多数沿袭了政府一授权机构一上市公司这一计划色彩浓厚的运行机制。这样,中国国有控股企业在没有实质所有者的情况下,演化成了各级政府官员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的相当一部分由各级地方政府主管,因此,地方政府官员很容易利用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为自己“改善”业绩。其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对上市公司的大规模投资在项目审批、政府补贴等方面给予实质性支持,这可改善当地就业,扩大当地GDP数值,形成短期优良政绩;另一方面,对于多由政府委派而形成的公司管理层,过度投资也有利于经理人员获得额外收益,这种额外收益包括货币收益与非货币收益,货币收益主要来源于经营规模越大,显性报酬越多的事实,非货币收益来源于控制权收益,包括经营大规模的企业带来的威望、地位、多方面的精神回报、各种有形无形的在职消费等,在现阶段我国的国有企业中,控制权收益的一部分还表现为政治收益。正是由于以上私人收益,国有上市公司经理存在激励动机进行过度投资。这样,各级政府和公司管理层行为由于利益驱动的不谋而合引发了企业大规模的过度投资冲动。在企业希望利用高估的股价进行股权再筹资时,为达到证券监管部门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方面的标准,地方政府可能利用各种补贴与优惠政策等手段对这些企业进行扶持与包装,股权融资成功后,由于中国上市公司长期少分红或不分红的现象使股权融资长期低成本甚至无成本使用,而中国流通股股东没有实际投票权的事实更使所筹资金的使用几乎没有任何约束,这与企业的内在投资冲动相结合,使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从可能向现实转化。依据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这种基于私利的过度投资必将带来企业长期价值损害,引致较低的股票收益率。

三、募集资金投向的短视野倾向

由于企业长期价值考核标准难以量化,故对公司经理人员业绩考核指标倾向于短期化,而经理人员任期的不确定性更进一步强化了经理人行为的短视野倾向。股权融资的低成本与预

算软约束使企业将股权融资看做一种绝好的“圈钱”机会,虽然进行股权融资申报时对募集资金的用途要有明确的界定和承诺,但这往往是公司为争取到再融资机会临时拼凑而成的,资金到位后,是否按承诺投资,对许多上市公司而言是无所谓的事,上市公司募集到资金后投资项目的随意改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当公司的投资机会不容易为外界所观察,而经理人拥有私人信息,在经理人市场和以短期业绩评价为导向的用人体制下,为提高自己的职业声望,进而提高自己的报酬,经理人员就可能过分追求短期效果,对募集资金使用投向的承诺当作一纸空文,转而投向短平快项目。另外,短视野还常常表现为企业投资项目的选择中迎合投资者情绪的一面,上市公司为操纵股价,多与“庄家”联手,追逐投资热点,炮制公司成长题材,这多表现在企业扩张性的多元化经营之中。当企业管理阶层不顾本企业的基础与优势所在,追寻社会投资热点盲目并购与转型,得到的往往不是丰厚的利润,而是在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到处碰壁,这导致不少企业大伤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