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金融学在职研究

金融学在职研究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6 16:15:06

金融学在职研究

金融学在职研究第1篇

>> 互联网金融下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互联网金融下的高职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 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索 "互联网金融"时代职业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化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互联网金融搅局 交战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真伪 大话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浅析 互联网金融元年 角逐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逼宫” 互联网“金融硝烟” 接招互联网金融 金融遇上互联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著.互联网金融逻辑与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芮晓武,刘烈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黄蕊.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发展战略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11(12).

[4]胡烨丹,潘锡泉.互联网金融语境下的金融职业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4).

[5]刘英.互联网金融时代高职金融教育的反思与改进[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6]李洪涛.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书育人.2012(9)

[7]古洁.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优化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8):36-38.

[8]董瑞丽.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金融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金融学在职研究第2篇

一、职业胜任能力的内涵

(一)职业胜任能力能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汇,不同行业对职业胜任能力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通俗来说,职业胜任能力即指在工作中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保持在应有的水平之上,从而确保能为客户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服务。国外对职业胜任能力的关注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职业胜任能力内涵也有了不断认识与深化。

(二)资产评估师职业胜任能力的要素资产评估业是一个在我国仅有20余年的新兴智力密集型行业,资产评估师的职业胜任能力要素应该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要素。1.职业知识。职业知识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进行实践的必备知识,丰富的职业知识是形成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要素。资产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资产评估活动中将涉及到会计学、法学、经济学、统计学、营销学、工程学、咨询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对于一名资产评估师来说,完备职业知识可视为执业的基本工具。目前,高校在发展专业科学知识体系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体系的系统化、合理化至关重要。2.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是对知识的应用,具有“操作”和“运作”的特性。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资产评估业务的复杂性和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使得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资产评估师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包括:(1)学习能力,即评估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中善于接受新知识,不断调整和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管理水平。(2)创新能力。在信息社会,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源泉,资产评估师的经验积累固然重要,但其创新能力是行业发展的立足之本。创新能力要求评估师面对无固定解决模式的新问题时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3)沟通能力。在一个完整的评估项目流程中,从业务承揽、项目洽谈、资产盘查直至评估报告完成需要资产评估师与委托方、政府、团队的交流沟通以及团队其他成员的通力协作,因此资产评估师在工作中的理解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职业道德。由于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交易的需求产物,资产评估师在工作中肩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职责,只有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不越雷池,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顺利完成评估工作。而这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形成的。

二、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的特点

1.课程的研究范围广泛,信息量大。从资产的角度来看,金融资产的范畴较广,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由于金融资产是附着与实物资产之上产生的虚拟资产,其自身的价值变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从目前世界经济的研究成果来看,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始终是理论界的热点及难点,全球经济的多元化与一体化对金融资产问题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一些经典理论在实践中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金融资产评估包括金融企业的价值评估及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等内容。金融企业的运营特性及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价值评估必须采用异于传统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

2.研究内容的前沿性,有一定的深度。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金融动荡不断加剧,希腊债务危机、欧元区瓦解风险无不与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度日益增强,企业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与占比大幅提升,企业间并购重组的日趋活跃等对资产评估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2009年第四届世界评估师大会以“金融市场安全与资产评估”为主题,围绕金融市场发展与资产评估、金融创新与资产评估、抵质押品的管理与评估、金融企业价值评估、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加强金融资产评估相关问题,完善我国金融资产评估体系已形成共识。与此同时,为应对金融资产评估、文化资产评估等的市场需求,中国资产评估拟设立新兴市场领域专业委员会,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指导,提高专业评估水平。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金融资产评估将成为资产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焦点,金融资产评估在资产评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进一步提升。

3.课程的综合实践性。资产评估本身是一项技术性与实务性很强的工作,资产评估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资产评估专业知识和评估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评估实践能力。在国外,资产评估师的成长与发展更多得益于行业协会的培训和课程学习。如美国资产评估协会开设有评估复审及管理(AppraisalReviewandManagement),企业价值(BusinessValuation),珠宝首饰(GemsandJewelry),机器设备(MachineryandTechnicalSpecialties),私人财产(PersonalProperty)和不动产(RealProperty)等6个方面的评估课程,每一项课程学习都辅以大量的案例教学与实践参与做支撑。金融资产评估理论与实践在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三、金融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及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1.理论研究现状。通过中国知网以“金融资产评估”为关键词对2006-2015年期间发表的论文进行搜索,共搜索论文524篇,而同期以资产评估为关键词搜集的论文共计133399篇,可见,金融资产评估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成果数量极其有限。各年度数量情况见表1。从学科性质来看,论文主要集中在金融、投资、会计三大领域,研究成果侧重于对金融资产的特性、定价研究,而与评估实践紧密相连、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论文不多,这种现象既体现了金融资产评估的研究范围广阔及复杂性,也反映金融资产理论与评估实践的粘合度有待提高的现状。从来源数据库来看,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是研究成果的主要源,占研究成果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而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库搜集的文献仅占报纸数据库的15%左右,反映出当前金融资产评估领域的研究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研究成果少且缺乏前瞻性的、创新性的观点与方法,研究层次与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金融资产评估有关理论散见在投资银行、并购估值等著作中,运用google对financialassetvaluation/appraisal进行检索,也仅能检索到较为零散的理论知识。

2.我国高校金融资产评估课程建设现状。目前全国共有34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相关专业,办学历史仅有10年,尚属年轻专业,开设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的院校更是寥寥无几,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仍显不足。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完成了2015~2016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排名,对国内部分高校资产评估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可以看到,金融资产评估仍属资产评估专业的前沿课程,仅有少数高校将其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绝大多数高校仅开设与其相关的课程。部分高校开设金融资产评估课程情况见表2。从国外的资产评估教育来看,英国和美国是资产评估教育的典范。英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已有百年历史,资产评估教育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些高校设有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PropertyAppraisalandManagement),许多课程获得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认证。由于RICS在全球不动产领域评估的权威性,英国许多高校的资产评估专业发展多受其影响,开设的课程多与房地产、建筑、测量和环境相关,几乎没有金融资产评估类课程。美国的经济学本科实习的是通才教育,并不强调专业差别,在课程设置方面,资产评估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资产评估相关理论仅在accounting、financialmanagement等课程中有所体现。此外,美国的资产评估教育一直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在1976年以前从未进入过大学的学历教育,后来是在美国评估师协会的倡导和主持下,才逐步出现了评估协会和大学合作进行资产评估证书教育的形式。金融资产评估是随资产评估发展的市场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新课,从课程体系到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在教材、习题等资源方面比较匮乏。目前国内仅出版3本相关教材,发行时间较早(分别为2001年、2003年和2008年),许多知识点停留在概述层面且与评估实践的关联度不高。从金融资产评估实践来看,金融资产评估尚属评估机构的新兴业务,相关交易案例较少,这并不意味着市场需求不旺,而是与专业人才的匮乏密不可分,许多与金融资产评估相关的工作只能交由投资银行完成。总之,金融资产评估课程知识结构仍很不成熟,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四、基于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金融资产评估课程建设的设想

1.不断地凝练课程知识体系,将金融学与评估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仍普遍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被动接受,没有形成对本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框架,掌握的知识多为零散的、片面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金融资产评估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的全局观,在课程伊始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全球金融领域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课程,金融资产评估并不是金融学和资产评估学两门课的简单叠加,而是从资产评估的视角对金融资产定价的再认识。该课程应是涵盖评估基础理论、金融单项资产评估、金融企业价值评估及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与处置等的知识体系。同时,金融资产评估课程兼具研究与实践类课程的特点,课程实务部分可借鉴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协会(IACVA)的注册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CVA)资格认证课程的模式,使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互为印证,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2.推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一直主导大学讲台,这种以信息的单向传递、简单记忆或复现为目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学习成效很低,在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方面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经一些院校实践证明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其课程特点与案例教学法实施前提非常吻合。首先,随着全球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资产评估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宽广,这些都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其次,资产评估本身属于新兴学科,实践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约束,案例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案例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案例的选择和搜集要具有科学性、实时性、代表性,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结合起来,要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点系统有效地结合起来。第二要有认真设计的分析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第三在案例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金融学在职研究第3篇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2006年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 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直接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2000-3000。

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等其他业务有诸如保荐人、负债管理师、行业分析师、风险控制人员等等职位。学历要求一般都为研究生以上,且具备一定的科研分析能力,对法律、财务、金融、会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迫切需求,这也是证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趋势。在这些业务中,一般职员起薪会在年薪十万以上。

2、案例采访

1)证券经纪人

工作内容:为证券公司介绍证券交易客户,从客户交易资金中提取交易费用作为工资来源。

工作坏境及地点:由于与不同客户打交道,经纪人的工作环境经常变化,到处奔波,地点不定。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以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有着亲和力、细心、耐心的心理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在2000-10000左右。

工作形态:为了拉客户而到处奔波;也可以悠闲的享受客户的交易费用。

职业发展展望:没其它的,拉得好坐着来钱,拉的不好,累死了也没多少。

2)经理文员

工作内容:证券交易资料录入、整理

工作坏境及地点:经纪经理后台办公室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基本的金融常识;耐心、细心的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2000-3000左右

工作形态:面对电脑录入资料

3、小结

目前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太多太滥,证券业基层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然而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证券人才的趋势是复合型人才,同学在学习自身专业,锻炼自己实践、研究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其它专业知识的培养,拥有双学位的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人才在招聘市场始终供不应求。

(二)商业银行调查 调查单位(地点):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

调查对象: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稽核合规部处长王

1、银行业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王处长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密切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银行招生基本是大类招生,金融专业的口径大,可以做很多工作,但无论任何职位刚开始都会到营业部从柜员等基层做起。

银行支行主要负责负债业务、咨询业务、理财业务的执行,因此职位设置有柜员、信贷经理等,如今任何新职员都会被安排到这类工作中熟悉基层情况,学历要求基本是本科生,工作工作跟人打交道很多,相对会比较忙,工作压力和竞争会比较大,因此需要职员有耐心,细心的特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2、稽核合规王处案例采访

工作内容:银行操业务作规范监督检查

工作坏境及地点:稽核合规部办公室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金融常识、法律法规知识;耐心、细心的人格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年薪15万左右

3、小结

同样,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太多太滥,银行业基层、中层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然而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银行人才的趋势是复合型人才,同学在学习自身专业,锻炼自己实践、研究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其它专业知识的培养,拥有双学位的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人才在招聘市场始终供不应求。

四、报告总结 因此对于金融毕业生就业而言,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点建议:

1、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且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在平时学习中,多多注意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不二法门。

2、在夯实专业能力的同时,参加一些实习工作,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很大帮助,在工作时也能够快速上手。

金融学在职研究第4篇

[摘要]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起因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是投资、出口导向型经济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扩招背景下的一种暂

>> 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媒介呈现 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后金融危机时代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探析 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再思考 后金融危机时期合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探析 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研究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浅析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分析与对策研究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院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思考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分析 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障碍研究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后金融危机时代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后金融危机时代广西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后金融危机时代高职生就业心理援助机制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07-01.

②.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09-11-24.

③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EB/OL].,2009-04-29.

④冀玉然.大学生创业基础研究[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66.

金融学在职研究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金融英语;教学现状;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本地金融市场融入国际大市场,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对金融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高职高专院校不断有金融专业开设金融英语课程也是适应了这一发展潮流。但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及用途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金融专业金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所设金融专业,本文着重就目前招生人数最多的大专班,即:高中阶段完全没有接触过金融英语学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部分院校招收的三二连读五专班在中专时已经开始讲授金融英语课程)。根据目前金融英语教学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英语基础较差

目前,金融专业学生入校时英语成绩分布特别不均衡,存在两极分化、女学生优于男学生的特点。这就给实际金融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讲授内容过于简单会造成部分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吃不饱”,而讲授过程过于难,又会造成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进而导致他们自我放弃。

2、教学环境薄弱

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都存在软、硬件跟不上的窘境,不仅仅是金融英语教学,其他普通英语以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大环境对英语教学的投入不足,甚至部分院校连语言学习的语音室都没有。在这样的软、硬件环境下,更何况需要模拟真实情景的金融英语教学呢。

3、教材内容不适合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教授金融英语课程的教师都会存在这样的一些困扰,即:在选择教材时,捉襟见肘。目前,市场上能找到的大部分金融英语教材都是为本科院校的金融英语设计的。或者找到了几本为高职高专金融英语设计的教材,内容又存在太过简单的问题。总之,从事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学的教师目前来说最希望的是有一本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难易程度比恰当的、依据高职高专学生特点设计的教材。

4、教师资源缺乏

目前,从事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学的很多老师,所学专业基本上为:英语或金融。英语专业的教师在教授金融英语时,就会存在金融知识的短板;而金融专业的教师在教授金融英语时,就会存在英语方面的不足。这是目前高职教育中很多专业可能面临的相同问题。跨学科的一些课程要求教师的知识、背景也应是跨学科的。

三、提高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本文结合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就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学的对策进行探讨,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端正学生们的学习动机

根据目前学生入学水平的现状,教学内容一定会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最终放弃自己。在心理语言学上,动机(motives)是相较于其他因素最重要的一项影响第二语习得效果的因素。因此,在教学方面,应多采取鼓励式、奖赏式,而非惩罚式、批评式的教学态度,鼓励学生多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兴趣,真正做到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2、合理选择教材及教学内容

根据我们曾经分析的有关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我们可以向其他专业借鉴、学习。以本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他们经过8年的毕业生回访调查,发现毕业生在今后的晋升中,遇到的最大短板一个是英语,另外一个是财务管理。因此,在后期的课程开设方面,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酒店财务管理的课程。可是,同样他们也遇到了教材选择上的窘境。市面上没有合适的教材教授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的、与他们今后工作相关的财务知识的教材。因此,教师在先期选择了一本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基础知识包含全面的教材,在上课时又辅以自编讲义进行讲授。经过几年的摸索,最终出版了自己的酒店管理财务管理教材。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材的开发也可以借鉴此类方法进行摸索,但这也同时需要富有经验的教师以及金融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的相关指导。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材施教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已经先期开始摸索分层次教学,初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使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在课堂当中得到满足。这一点非常符合目前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学生入学基础的不均现象。随着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数的不断增加,金融英语课程教学的分层也应该逐步实施,真正达到因材施教。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岗位能力

基于第二部分中曾经提到金融英语教师的背景单一化,可以考虑增加相关教师的培训工作。除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一线企业相关岗位的挂职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国际化的金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高职高专金融英语教师应克服各种教学方面的困难,积极应对、探索对策,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 T.& Waters, A.2002.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 沈素萍,张红.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定位思考―对金融英语教学问卷的分析[J].第六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年会论文.2004.

[3] 王建华.浅议高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

【作者简介】

胡晓霞(1985.3-)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语言学和语言习得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文学、文化.

金融学在职研究第6篇

全球化下高等教育水平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受到重视。金融危机后的挑战与机遇为我国金融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长期以来扩招政策引发的教学难度增加、学生教育质量降低、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迫切要求金融教育实施改革。而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代表最新发展方向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金融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一)外部因素

目前我国金融教育改革面临的外部因素主要来源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与长期扩招政策带来的遗患。首先,发端于美国、蔓延至欧洲的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其突发性、冲击性、广泛性、破坏性到目前为止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全球化、网络化、工程化的金融业发展特征要求现行的金融学科教学制度、教材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其次,扩招以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制度和研究生培养方式提出了要求。扩招导致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师资紧张、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并且与社会需求发生冲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适应。因此,推进金融教学制度改革、特别是提倡专业教育化改革,改善金融业从业人员人力结构,已成为当前金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特别是我们需要培养应用型的金融学专业硕士人才来应对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内部因素

近几年来,金融教育改革存在内部问题。首先,课程设置过于细化。课程的设置往往比较偏重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结构单一,选修课程选择面窄,开设的交叉学科和跨学科课程较少。其次,课程内容的滞后性。课程上存在着的知识陈旧现象将不利于学生接受各种新的信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开展一些富有原创意义的科学研究。再次,缺乏教学手段和方法。研究生教学方式仍然与本科教学大体相同,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研究生在课堂上基本是听讲和记笔记,很少有机会与教师在某些问题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专业硕士教育的国际化比较

(一)美国专业硕士教育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世界上位于前列。其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严格的准入制度

在美国申请攻读专业学位的学生,不仅需要优秀的大学成绩、入学推荐表,还与研究型硕士一样,需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种考试制度不仅注重考察考生各种学习和学术活动的参与情况,还注重考察考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应用能力及出众的个性品质。

2.职业导向的培养目标

美国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定位完全不同,硕士生注重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应用人才,博士生侧重于培养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因此,美国高校始终坚持把直接满足社会、国家发展需要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的与范式。

3.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美国大学的教授普遍与社会、市场、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有在企业界、产业界工作的经历,他们了解社会的需求,能够把实践中的课题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锻炼学生对新知识的自我发现能力。同时,除了从事教学的专职教师外,在美国的很多高校还会聘请一些相应专业领域中从业经验丰富的在职高级管理者或者退休人员。

4.公正专业的质量监控

美国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中非常重视全员参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质量监控中来,对于质量监控的顺利开展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的监控中,美国高校尤其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被划入到市场竞争中,由教育界或者专门的职业部门自己组织鉴定机构进行评估,这样就避免了行政力量的干预,有效地监督和保障了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二)日本专业硕士教育

日本的专业硕士教育于1974年启动,在日本教育部制定的《大学院设置标准》中,硕士课程目标中加入了“培养高度专门职业所需的高度能力”一条,表达了日本政府希望在研究生教育中加强专门职业人才培养的初步设想。最近30年,日本修订一系列教育法律,从根本上推动了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模式上,日本对专业硕士教育提出诸多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不同的要求。“专门职大学院”更加重视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开展协作研究、接受企业委托研究、对企业职员进行研究生教育等渠道推进产学研结合,不仅提高了研究生院的研究水平,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另外,日本专业硕士教育对专任教师的要求也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明确要求专业硕士教育师资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具备特色职业经验的工作者。在“教职大学院”(相当我国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机构)中,甚至要求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须占专任教师的40%以上。虽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在学分上都要求最低为30学分,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不要求学位论文。

(三)我国专业硕士教育

我国专业硕士教育是从西方引进的,始于1991年,从试办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陆续开办了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EDM)、工程专业硕士等十几类专业硕士教育。当前,我国的专业硕士教育主要是针对社会在职人员,除了极少数教育领域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外,绝大多数专业硕士教育领域要求入学者具有二年以上工作经历。由于办学条件、企业制度、继续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状况不尽人意。为了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增加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接受专业硕士教育的机会,教育部于2009年3月颁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范围,这将有力促进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

三、培养专业硕士通过总结不同国家和地区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经验,其发展战略的共同点可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启示:

(一)加快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法制法规不够健全,因此要推进专业硕士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我国只有教育部文件《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是唯一规范专业硕士教育的文件。亟待修订《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制定研究生教育专项法规。#p#分页标题#e#

(二)研究生教育的分流与统一

我国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与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在机构上实行二位一体,这表明在重学术而轻职业的氛围下专业硕士教育很难发展。因此,应将这两种类型的研究生教育进行分流。除了在重点大学内部分设培养机构以外,大学之间也应该进行合理分工。研究型大学主要从事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坚守研究生精英教育,确保博士教育的优质生源。而将专业硕士教育主要由一般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来承担,这不但可以解决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负担过重的问题,也能使研究型大学集中精力培养研究型人才。

(三)突出产学研合作下的职业特色

专业硕士教育本质上属于高层次职业教育,但根据我国对职业教育的一般界定,普遍认为专科以下的教育才可称为职业教育,对于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一直是十分敏感的话题。尽管我国积极倡导产学研合作,但由于管理体制、利益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高等教育的产学研合作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专业硕士教育中的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效果不佳。要真正办出专业硕士教育的职业特色,必须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建立相关法规制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四)建设特色教师队伍

我国专业硕士教师队伍的一体制或双导师制都很难突出专硕教育的职业特色。根据长期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型导师的背景和素养,使得他们较少关注现实中的具体实践问题,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指导性不足。又由于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双导师指导制度难以实行。所以,要创造专业硕士教育的特色,提高专业硕士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且具有职业特色的导师队伍。

金融学在职研究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金融教学 团队建设 研究与实践

高等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联合推行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有效组织形式。作为高校教师之间缄默知识传送、转化的纽带,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因而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主题之一。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研究

1、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上世纪80年代,团队研究开始被应用于教育体系,美国学者Joyce B.和Showers S.率先提出了“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的概念,他们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认为教师应协同互助,形成同伴关系共同对教学进行研讨,并实行系统的教学训练与反馈,相互学习并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并突出了教学团队的两大基本特征:(1)目标同一性,教学团队需具备明确、一致的团队建设目标;(2)责任互担性,教学团队成员应相互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团队建设的责任。2、教学团队的组建模式。作为一类非正式教学组织,教学团队的组建模式有很多种,如基于教学研究室组建,基于课题组建,基于一级、二级学科组建,基于课程组组建等。根据学科方向、教学内容要求和培养模式等,成立数个由多门课程组成的课程组,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这一组建模式不仅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要求,同时有利于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发展。3、专业教学团队研究。专业教学团队研究即以某一具体专业的教学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其实践过程进行提炼与归纳,进而对相关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行经验总结。

二、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

1、参照职业标准,改善教学工作。把握金融专业职业动态,根据金融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积极与金融C构合作开发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职业技能培养,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善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2、依据岗位要求,强化职业素质。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个体职业素质的教育,金融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要以人为本,首要是正确认识和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以推动学生充分发展、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职业行为)养成。3、结合企业需要,创新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叱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改革;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行为引导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创新,总结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成果,把相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并组织申报各级教,学研究项目和各级教学成果奖。4、根据教学需要,强化师资认伍(1)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人员,特别要重视团队内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培育各级教学名师;(2)提高教师“三术”(技术、教术、学术)水平,当前特别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3)重视职业道德养成、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提升,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三、高职金融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

依托高职院校的平台,努力构建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金融专业教学团队,发挥金融专业教学团队的作用并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上采取以下方式:1、打造涵盖学界专家、业界行家的专兼职教学团队邀请金融专家加入教学团队,为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的组织提供倡议,这些专家还直接走上讲堂或者带领我们的学生进行实践,这样一支队伍形成的教学团队确保了金融教育的实效。2、制订实践教学制度,规范实训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通过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及操作规程,建立完整齐全的学生校内实训手册和校外实习档案,做到实践教学的“六落实”,即组织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和内容落实,使实践教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3、规范教研组织活动,建立“示范”的教研活动除了开展常规的教学管理活动外,根据专业发展、教师发展等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能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教研活动,将教研活动成为教师学习提高、展现自我、学科融合、经验交流、互学互帮的平台,开展一系列的研讨活动。4、加强学生“第二课堂”开发,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在日常的课堂教育中,我们更多地是传授常规专业知识,对于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热点理由、专业技能应用,经济现象解读、货币政策很少涉及,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开发系列能够提升学生素质的特色课程讲座。通过这些讲座,可以尝试给学生一个审视理由的角度、分析信息的策略,为未来的职业实践夯实基础。5、编写理财综合读物,培养学生敏锐的经济洞察力我们根据最新财经报道,动态编写了专业学生课外读物,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差距。金融课程的教学活动要受到外部的经济环境、国家的经济政策、汇率的变动等各因素的影响,若能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将最新的财经事件融于教学之中,我们的引导启发将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这种潜力将是无穷尽的。

金融学在职研究第8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金融人才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5-01

“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发展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金融行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经济大国也必然是一个金融大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人才的需求,而培养金融人才的渠道和途径也是各种各样的,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职能定位,本文就高职高专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创建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人才培养模式之于高职高专教学活动的意义

具体来说,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和操作的过程,它是对具体问题的一种抽象的解决过程。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培养目标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是既包含过程又包含结果的一种教学活动。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一个特殊的存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在技术、服务、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专业性人才,其培养目标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实践性。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主张的一种具体化体现,而这种教育思想则影响着教学对象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而人才培养模式也涵盖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与内容,有什么样的教育主张,就会有相应的教学模式,同样也会培养出相应的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定向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发展方向。

2.创建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专业金融人才的素质,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奋斗的需要,更是高职高专院校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需要。从社会角度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使我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金融格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各国的金融市场的连接日益紧密,间接的推动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发展格局呼唤更多的不同层次的金融专业型人才。而从学校角度,不同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应用型人才又有不同层次的划分,有技术应用型、知识应用型和创新应用型。随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扩招,学生生源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高职高专院校必须结合实际,研究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对金融行业而言,金融市场层次不同,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有较大的差异。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金融市场的发展,更多的要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社会实践素质较高的人才,才能接地气,才能会被更多的社会部门所接受。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必须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及师资力量,探索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金融实践应用教学意识不强

传统的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一些一线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金融专业教育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时间较晚,发展时间不长。因此,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沿袭了一般财经类高校的金融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存在一定的照搬现象,没有很好的突出金融专业的高职高专类的特色。一般的财经类高校的金融专业的教学,是以培养研究型金融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其教研内容相比其他金融院校来说也乏善可陈,遑论体现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了。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加强教学人员的应用方面教学意识,将教学目标与市场的需求相挂钩,提高金融实践课程教学的比重,突出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学特色。同时,由于金融改革的实践性比较强,信息容量比较大,信息更新速度比较快,而学校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又过分依赖金融教材,金融教材的滞后性导致金融教学的时效性较差,导致学校金融理论教育的泛泛性,金融实践实施的滞后性以及实践教学的不足,从而导致高职高专金融人才培养的三不像,不像重点院校的研究型人才,不像一般本科院校的综合性人才,也不像中职类的技术型人才。

2.金融教学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由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发展时间比较短,因此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对其他高等院校的金融课程设置进行了一定的借鉴,而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正是教学思想的一种体现。现在的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其课程的设置有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宏观、轻微观的特征,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金融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这种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的课程设置,不能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型金融人才。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使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金融专业的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同样不利于学生对金融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师资力量保障

师资力量是进行学科建设的关键,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相应的专业金融教师资源。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其教学模式也有着一定的特点。只有建设一支符合高职教学特色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的突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学优势。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引进的金融教师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本身就是金融科班出身的学生,其教学思维同样是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对实践教学经验的缺乏。这些教师在理论方面一般有着较好的素养,但由于他们是从学校到学校,一线的金融服务经验比较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高专院校金融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的薄弱。金融行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金融技能涉及很多实务操作内容,如果任课教师不懂期货的实际操作、不了解外汇操作的交易过程、缺乏股票实务操作基本技能,很难想想他们会如何教会学生怎么做,也就无法谈论学生的金融技能的提高了。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应用型金融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

三、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与时俱进,建立符合高职高专特色的金融教学理念

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最主要的职能,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无论发展哪个方面的学科,都要注意突出高职高专的教学特色,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人们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价标准不是以其学术水平以及师资力量作为标准的,而是以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为标准的。只有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较深的专业造诣的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2.突出特色,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金融教学体系的建设,不能照搬普通财经类大学的金融教学模式,必须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教学体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金融教学途径。金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过程,其中更应该突出高职特色,对实践应用教学有所侧重。首先,要搞好金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其次,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应该进行大胆的学科探索,要搞好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师要认真研究实践教学内容并制定实践教学大纲。

3.加强专业型金融师资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设

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教学实践改革的必然趋势。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素养和实践教学操作能力。在金融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也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随着市场的发展金融知识在不停的更新换代,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而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以突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特色。建立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一方面需要加强金融教学师资队伍社会技能技师的培养和证书获取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业务岗位顶岗的锻炼,使教师真正掌握金融一线岗位的知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专业应用型教师团队的综合教学素养,也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金融应用型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