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5 16:11:12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第1篇

一、兴安县旅游业的基本情况

兴安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人口38万。县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已由过去单一的观光游发展到今天的乡村游、生态游、休闲游、历史文化游等多种游览方式,形成了桂林乐满地景区、灵渠景区、烈士碑园景区、世纪冰川景区、猫儿山、超然派景区、忘忧谷景区、梦里水乡景区、兴怡山庄景区、湘江源、秦家大院等十大游览区。兴安县的旅游业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逐步成为兴安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截止2008年底,兴安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共有正式对外开放景区(点)13个,有宾馆饭店158 家,7326个床位。其中五星饭店1家,三星饭店2家,二星饭店2家,旅游定点宾馆饭店45家。旅行社或旅游营业部11家、旅游定点购物商店8家、家庭旅社(饭馆)178家,床位10000多张,地方导游近200人,旅游从业人员达0.5万人,这些构成了我县旅游行业的基本力量。

近年来,兴安县借创建旅游强县的东风,深入调研,认真规划,突出亮点,挖掘特色,优化组合,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999年,兴安旅游的品牌项目乐满地主题乐园项目的成功推出,推动了兴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兴安多年来努力丰富旅游文化产品,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结果,是兴安旅游以创新促发展的精品项目。我县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行业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了由事业型向产业型的转变,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强力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提升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兴安已逐步成为中外旅游者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全县住宿餐饮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旅游宾馆饭店投资规模不断增大。2008年,拥有良好住宿设施的新建的福满楼宾馆开业,原健评饭店易主更名泽玲饭店经改建后重新开业,阳光大酒店和岭南大酒店也重新装修,而岭南大酒店正在积极申报三星级饭店。另外,一个新的四星级饭店正在新建中。2008年是兴安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关键的一年,全县的旅游宾馆饭店也乘“创强”的东风,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服务水准,在服务质量方面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全年基本没有重大游客投诉事件。2008年,过夜游客117.88万人,全县住宿率达60%以上,收入47038万元。

多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以“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统揽全县工作,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产业与发展其他产业的关系,实现了兴安县域经济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兴安县先后荣获“广西优秀旅游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广西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广西工业发展试点县”、“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等称号。

二、目前影响兴安县扩大旅游市场消费的几个因素和问题

兴安县要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市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其中主要是:旅游接待人数没有实现大的突破,部分景区景点门票收入少,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上档次的旅游车少,景区间的公交车不足;汽车站、火车站、公用厕所、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及语言环境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功能有待加强建设和完善;一些企业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如灵渠景区、猫儿山景区,尤其是灵渠南陡村的矛盾长期存在,制约了景区的发展;各景区之间缺乏联动性,来乐满地的游客到其他景区游览的不多;乡村旅游发展快,但农家乐接待水平跟不上;旅游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如从桂林到兴安有两个收费站,不利于旅游车辆和自驾车的发展;旅游管理机构人才缺乏、部分旅游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有待加强学习和培训;旅游资源整合十分不够,景区缺少亮点,规模少,档次低;工作经费短缺,在宣传促销上各企业又各自为政,缺乏整体形象宣传,促销力度还需加大等等。

三、对扩大兴安县旅游市场消费的几点建议

(一)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增强发展旅游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旅游业是一个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县已经逐步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在整个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有利于改造和提升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并刺激金融、信息、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弘扬优秀文化,促进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推动城乡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加快对外开放水平。旅游产业是持续产业,也是一种特色经济,旅游业的发展将直接带动第三产业中服务性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工业旅游等活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经验证明,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扩大就业,促进农民致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展旅游产业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增强全县干部和群众发展旅游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培育旅游产业的各项工作

1.抓好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修编。规划是建设的蓝图,是确保实现旅游业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按照“统筹规划,优化资源,合理开发,打造精品”的原则,制定高起点、高品位的旅游发展规划。我们正在积极想办法和筹措资金,尽快启动我县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以便为招商引资、项目申报奠定基础,为今后指导全县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重点是抓好“三大水库”景区的规划:川江水库、斧子口水库和小溶江水库都是桂林市的重点项目,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县城以灵渠北渠古民居建设规划为重点。还有其他一些景区开发都要纳入新修订的总体规划中。三大景区规划中的单体设计遵循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避免照抄照转,生搬硬套。加强规划管理,防止盲目开发、短期行为和恶性竞争,尽量减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争取在3-5年实现旅游景区的重大新突破。近期,我们要重点建设和开发下列项目:一是以“一山三库”为龙头,再造一个新兴安山水旅游圈。“一山三库”是指猫儿山和川江水库、斧子口水库和小溶江水库。二是开发北渠古城,打造兴安古民居建筑群。三是建设日月湖度假村,再造一个“乐满地”。四是开发世纪冰川二期工程、龙潭江景区、烈士碑园红色旅游二期工程等项目。五是进一步开发古严关、乳洞岩、秦家大院和新农村“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3.树立经营理念,创新投资和经营管理机制。旅游业要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经营和运作。我们树立经营理念,就是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格局来发展旅游产业。全县要通过改组、改革,大力推进旅游企业以资本、资源等为纽带进行整合,促进旅游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搞活经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目前,重点是搞活灵渠景区的经营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行整体宣传促销,实现主要景区或全县景区一票通。优化旅游线路,增加生态游览内容,如溶江的种植园、华江的竹子林等。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增加旅游业投入。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出让、合资、独资、参股、租赁等多样投资经营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外部资本和民营资本开发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4.加大促销力度,积极拓宽客源市场。搞好宣传促销,是促进旅游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也是树立我县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我们要盯住广西、湖南、广东、贵州和东南亚市场,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促销。在坚持多年来游客以广西和湖南市场为主的同时,还应锁定周边的湖北、贵州两省的武汉市、贵阳市,并制定周密的促销计划,由旅游局牵头,协会组织、旅行社、景区参加,实现宣传和旅游业务的交流和对接。加强与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联系,积极参加区内外的大型旅游交易活动,寻求和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坚持举办桂林米粉节等文化节庆活动,邀请旅游界的领导、专家、企业负责人以及新闻记者,前来做客观光,增进了解,密切关系,加强合作;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旅游宣传画册以及现代媒体、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地宣传造势,让外界充分了解兴安,使兴安知名度有一个新的提升。可在《中国旅游报》上做专题报道,然后再用一个版面整体展示兴安独特的旅游产品,以引起全国旅游中介商的关注和推介。要制定宣传口号,突出产品特色。设立政府奖励制度,提高旅游企业宣传促销积极性。

5.改善旅游环境,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旅游活动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吃得可口、住得舒适、行得方便、游得有趣、购得实惠、玩得开心,是游客的普遍愿望和要求。目前我们要重点抓好灵渠4星级宾馆建设和志玲路文化休闲娱乐一条街的打造。还要建立一定规模的旅游特产商店,专卖本地的土特产,地点可考虑设在白竹铺一带。兴安盛产竹子,可以把大点的竹制品厂办成可接待团队游客的企业,促进该产业的深加工和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强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层次和水平。强化旅游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观念,培育“文明礼貌,诚实信用,热情待客,与人方便”的新风尚。抓好旅游行业内部建设。管理部门抓作风,旅游企业抓服务,景区景点抓管理,从业人员抓素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坚决查处违规行为,杜绝宰客现象,维护我县形象。切实抓好旅游安全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加强防范,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旅游环境。

6.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坚持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要带动经济全面发展,又不破坏旅游资源与环境,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治理水土流失和防止水、空气污染为重点,对我县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和建设。抓好景区(点)的卫生治理,做到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设施建设同步,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轻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领导,落实加快兴安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确保兴安旅游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兴发[2008]43号),提出了发展旅游的指导思想和近期目标,也明确了主要措施和各部门、各乡镇的责任,我们必须贯彻落实。

二是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齐心协力,形成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合力。可考虑对一些乡镇和部门的旅游工作进行年终目标考核。

三是大造舆论,营造氛围。借创建中国旅游强县的契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会议、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让发展旅游业的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我县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精品和旅游业发展成果名扬区内外和国内外。

四是出台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和奖励政策,以进一步推动我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做强做大。如乐满地2009年员工在1200多人,全年养老保险等五险需427万元,可考虑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在对地方经济有一定效益时,核定一定基数,超过部分给予免除营业税优惠等。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第2篇

关键词:旅游产业;开发机理;发展模式;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十二五”重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L-14001.项目负责人:戴子刚。

农村旅游,也称乡村旅游。欧洲联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并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这一定义从地理角度加以界定,指出乡村旅游是一个空间概念,是相对于城市的独立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型农业业态,还可以通过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来提高旅游开发主体的经济效益,并促进旅游产品市场结构的优化。总之,乡村旅游是一个多层次的产业体系,其本质在于乡村特性,其主要吸引力在于乡村意象与乡村风景,其客源主要来自于城市居民,具有资源丰富性、时空分散性、参与体验性、文化品位性、形式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显著特征。

一、农村旅游业在资源开发中的实现机理

农村旅游产业是新兴服务性产业,其培育、发展和壮大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农村资源开发的过程。因此,无论是特色服务业与优势服务业的发展壮大,还是各种形式的新兴服务业态的培育与成长,都可以归结于农村资源深度开发的结果。农村资源开发与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资源开发产生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够整合与利用更多的农村资源(特别是社会资源)。劳动密集型、高附加值型、高技术型的新兴服务业,只要坚持科学培育和发展,都能实现资源耗费少、就业带动力强、相对产值高、利税贡献大的经济目标。当然,农村资源是宝贵的和有限的,只有集约开发与利用,才能实现产业经济的持续培育与永久发展。农村资源开发没有止境,现代服务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同样没有止境。农村资源开发的结果,可能是新兴的农业类服务业态,也可能是新兴的工业类服务业态,也可能是新兴的生活服务类业态,或者是上述二者或三者的复合体。假如是上述二者或三者的复合体,说明农村产业经济转型已经迈出成功的一步,农村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初级现代化阶段,这为农村产业经济走向更高层次的现代化阶段奠定了基础。

本文使用的农村资源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农村的自然资源,也包括农村的社会资源(也称人文资源)。农村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以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利用的物资、能量和环境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渔业资源、林业资源、牧业资源、气候资源与物种资源等等。农村社会资源,是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及其新型业态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历史文化、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与法律法规等。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资源已经成为评价和衡量三大产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传统的产业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及时发现、合理开发、集约使用各类农村资源,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与产业资源日益紧缺的供需矛盾,实现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促进农业、农村工业与农村服务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农村资源开发是农村特色产业与新兴业态培育的历史过程。在许多缺乏工业基础和商业积累,一直以农业为生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偏离城市的山区与丘陵地带、有一定地理区位优势的农村、深林植被茂盛的生态环境宜人的农村,以及虽然位于经济发达地区但由于缺乏工业与商业支撑村级债务较重、农民收入很低的村庄,还包括那些随着城市面积扩大被划入城区、但又缺乏产业支撑的经济贫穷的“城中村”,它们很难选择以工业支柱产业为主导的村域经济发展道路,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也很难富裕起来。于是,农村资源就成了那里最为宝贵的东西,资源开发便成为那里强村富民的有效路径和财富来源。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百强镇(村)的实践表明,农村资源的开发过程,不但是农业新兴业态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农村工业产业与服务业产业培育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高级阶段,实质上就是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互为补充、互为条件和融合发展的过程。

农村旅游业在资源开发中的实现机理。如图1所示:农村资源开发是一种依赖于人们主观能动性、借助一定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带有很强实践性的历史过程,是一种科学探索农业及其衍生产业的发现、培育、形成、发展、壮大和向高级形态转化的创造性活动。农村资源开发与产业形成及其转化发展的一般原理与实现机制是:农村中存在大量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这些资源需要人们在调查和发现之后,才能进行开采。在挖掘与开采过程中,需要采用当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定性分类和种苗培育,或者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种苗进行人工培育。为降低首次开发成本,降低开发风险,首先进行庭院式、作坊式的试生产与小批量生产,待其逐步形成农村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并得到地方政府、投资者与消费者一致认可以后,集中一定数量的土地、人力、技术、机械,采用工业化的方式实施产业化生产,同时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将产品售给消费者。逐渐的,这类特色农业产业便成为农村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完成经济原始积累的基础上,一方面组织实施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对这些特色农业产业的内涵深度挖掘与拓展,于是,便陆续衍生出新型特色农业、新型乡村工业和新型乡村服务业。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在和城市产业体系对接过程中,原来的农村特色产业又演变为城乡一体化农业、城乡一体化工业、城乡一体化服务业。随着城乡经济的整体转型,这些初步具有城乡一体化特征的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在逐步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体系过程中,产业形态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呈现不同产业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发展到这一阶段,农村的工业产业、服务业产业、农业产业便会出现协调发展局面,随着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高级形态的农村服务业会兴旺起来,于是便衍生出种类繁多的乡村农业旅游业、乡村工业旅游业、乡村商业旅游业,以及专门为农村现代工业与现代农业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业。以农业资源开发为起点,以农村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市场成熟为重要特征,这标志着农村经济整体实现了转型发展。而产业转型到高级的发展形态,这时就接近或达到了现代化的程度。

图1 农村旅游产业在资源开发中的形成机理

二、农村旅游业在发展中形成的典型实践模式

(一)以观光农业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以观光农业为依托的旅游服务业发展模式,是指以中心城市(或中心镇)的周边观光农业与旅游资源为依托的开发模式。其实现路径是:依托当地乡村可供参观的农业产业园区资源,结合自然优美的田野风景、舒适宜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再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观光、娱乐、垂钓、餐饮、度假、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农业观光园(区)、乡村酒店、农家乐餐饮等。这种旅游开发模式的消费对象是城市居民,他们可以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进行短程外出观光或者短暂度假。这种开发模式的基本要求是:旅游景区(点)距离中心城市的车程距离应当控制在60分钟之内(或者距离中心镇的距离控制在30分钟以内);旅游消费产品具有多样性;旅游活动及其服务的可选择性与灵活性较强。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一大批这样的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区(点)。例如:南京市高淳县胡桃源旅游度假中心;北京市门头沟区峰山镇涧沟村;天津市下营镇郭家沟村;河北省承德市尚亚葡萄产业示范园;山西省曲沃县磨盘岭农业观光园;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水镜湖休闲度假区;辽宁省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獐岛村;吉林省通化东来人参产业及乡村旅游观光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金龙山度假山庄;上海市闵行区陶家湾休闲农庄;江苏省大丰市大中镇恒北村;浙江省建德市红群高科技草莓园;安徽省霍邱县田园度假村;安徽省南陵县丫山花海观光园;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月亮湾山庄;江西省吉安县横江镇公塘古村葡萄观光园;山东省滨州市芳绿食用菌高效生态休闲农业点;河南省固始县九华山茶叶生态农业观光园;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乡村之恋休闲农庄;广东省东完市东坑农业园;重庆市秀山县花灯寨;四川省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西秀双堡休闲农业观光园;云南省腾冲县固东镇江东村;自治区林芝县鲁朗镇咋西岗村;陕西省眉县西部兰花生态园;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四龙镇民乐村;青海省湟源县树苗种植休闲农业观光示范点;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宁夏西昱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丽都休闲农业观光园;大连市金州新区向应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区;青岛市宫家巨峰葡萄生态观光园;厦门市集志农庄;宁波市北仑现代农业园区;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果场;新疆建设兵团十二师头屯河农场花园林海休闲农业观光区。①

(二)以农村景区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以著名景区为依托的农村旅游服务业发展模式,是农村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型业态。村镇开发的这类旅游景区(点),一般位于距离著名景区不远的区域,甚至是在原有著名景区之内开发形成新的景点(可以称为景中有景)。这类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一般突出地方性、特色型、民族性,同时又和原有的景区形成互补。

位于苏南的镇江市丹徒区世业洲旅游度假区,是以农村景区为依托的旅游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世业洲旅游渡假区位于镇江市西郊,南与镇江市区一水之隔,北与扬州隔江相望。举世闻名的润扬大桥穿洲而过,是衔接镇江和扬州旅游地的重要一环,是区域旅游的必经之地,离镇江和扬州两个城市的著名景区车程只有半小时。世业洲在长江的冲积洲中名列第四,面积44平方公里,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风景区,其内环岛公路24.5千米。这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生态保存完好。洲内有大桥公园、茅以升纪念馆以及数十家乡村游景区(点),集“生态、休闲、度假、运动”为一体,可满足现代休闲旅游、会议度假、健身运动等功能需求。近几年,一批较大规模的“农家乐”项目相继落户世业洲,它们包括“一水间”生态酒店、天世缘度假农庄、云腾木屋度假村、田园山庄、丰盛园农庄、金农度假村,等。这些 “农家乐”项目在建筑风格、菜肴口味、度假设施等方面各具特色,这与世业洲地处苏南苏北交会的“桥头堡”地理位置关系密切。“一水间”生态酒店的建筑物使用了四季恒温、恒湿的透明温室,温室面积3000平方米。置身酒店大厅如同进入了大型天然植物园,大厅内种植了榕树、狐尾葵、滴水观音等120种常青植物,布置了假山瀑布、水榭亭台、情侣摇椅、人工雾景、儿童乐园,将自然景观与现代酒店的风格融而为一,填补了镇扬两地目前尚无生态酒店的空白。天世缘、云腾木屋度假村突出了江南水乡文化的特色,丰盛园则是一处徽派建筑的庭院格局,营造出特有的文化氛围。这里的农家菜新鲜无污染,江鲜纯正味美。钓鱼休闲、吃农家饭、尝农家菜,让南来北往的游客乐此不疲。2010年10月以来,该度假区每年举办一届大型国际音乐节,不断刷新国内音乐节记录,以超豪华阵容的国际摇滚军团为先导,问鼎亚洲A类国际音乐节行列,不但增加了世业洲的知名度,也使其成为旅游者以及音乐爱好者关注的热点。

(三)以农村生态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所谓的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专项旅游,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参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实际上,生态旅游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界客观存在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一定的经济技术活动,使之成为旅游吸引物,并使得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经济技术过程。②生态旅游服务业,是在生态经济背景下新近兴起的农村服务业新兴业态,是旅游服务业的一种创新样式,也是特色农业与农村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产业。

在农村地区开发和培育生态旅游服务产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这些基本条件要求是:有自然风景等生态资源;有历史文化痕迹;有区位优势;有交通优势;有社区参与;有可供参观的特色农业。随着生态旅游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这类景区应当建立景区内的功能分区机制,做到在满足游客生态旅游需求的同时,妥善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采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因为需要使用大量土地与生态资源,需要社区政府引导与规划,坚持有序推进、分期开发;应根据当地农村的旅游资源特色,结合市场需求,有主题的建立旅游精品景区,打造当地的知名旅游品牌;还需要在旅游的全过程体现生态资源与环境保护教育。随着我国生态经济的兴起,不仅在农村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各类城市也兴起了建设生态城市、发展城市生态旅游业的热潮。然而,就纯生态的自然环境与可以开发的资源丰富程度而言,农村比城市更具有天然优势与市场前景。

(四)以农村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农村文化旅游服务业,是以农村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乡村有形物质资源(如乡村古建筑、传统耕作工具、著名文化遗址等)为载体的一种新兴旅游业态,是农村现代化服务业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服务业发展模式,也称为民俗风情与古村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就是指: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古代古街建筑文化、特色艺术文化、古今名人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歌舞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乡土文化游,民族文化游,民族村寨游,古街古村游,等。从乡村文化资源的内涵与内容性质看,这种文化旅游较多的属于精神层面,或者非物质层面,因而属于较高形态的旅游样式,具有显著的历史传承性、区域文化性、民族差异性、文学艺术性、乡村本地化、不可再生性等显著特征,与城市景区旅游、工业文化旅游有着天然差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五年间),农村文化旅游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一种重要产业支撑。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位于贫困山区的革命老区,这类旅游服务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或者支柱产业,成为当地村集体与村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并在全国涌现出一批新的农村文化旅游示范区与示范点。例如:自治区的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云南省红河民梯田青口哈民族民俗村;湖南省怀化市中方荆坪古文化村;山东省日照市王家皂民俗旅游村;河北省顺平县万顷桃园农庄民俗文化园;江苏省镇江市的西津渡古街游;江苏省扬州市的盐商古街古居游;山西省河津市清涧街道龙门村,等。③

参考文献:

[1]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的通知[EB\OL],农企发[2013]6号,国家旅游局网站,/2014-01-01/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第3篇

如今,个性化成为市场的主流。很多人都希望有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商品和服务,比如有自己的美容师,有自己的财务顾问,家务、旅游、文件传递都有专人为自己服务。这种对被尊重的渴望,对独特的追求,催生了一系列个性化商品和服务:我买不起贵的,但我能买到专属于自己的。其中,一些充满个性化的新职业,前景和“钱”景不容小觑喔。

私人导游:

助你旅游尽兴的好帮手

薪资待遇:50~800元/天

职位解读:跟团旅游,总是不能尽兴,找个私人导游一对一服务是不错的选择。私人导游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帮助自助游客人提供正确的旅游信息及行程建议;能比较详细地讲解各处景点的历史典故和现有风貌;沿途帮助客户买票、订房和照顾老人等。私人导游分为普通话导游和外语导游,外语导游分为大语种导游和小语种导游。

职业前景:在国际范围内,旅游业早已发生深刻变革。以旅行团为代表的传统旅游,作为一种成熟的旅行模式,还会在很长时间内继续它的使命,但发展空间受限。反观以自助游、徒步游为代表的个性化旅游,随着交通工具、住宿条件以及人们旅行观念的变化,发展空间不可限量。私人导游作为随之产生的新兴职业,有着异常广阔的前景。如今,国内的私人导游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旅行社培养的私人导游,属于专职性质;另一种是兼职性质的私人导游。据了解,如今自助游市场约占客源市场的半壁江山,私人导游的需求也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提醒:应聘此类工作,要选择有资质的中介公司,并仔细阅读双方协议,带客户的时候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私人看护:

为安全构筑防火墙

薪资待遇:1,800元以上/月

职位解读:家政服务涉及20多个门类,200多个服务项目。因为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家政服务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传统的保洁、搬家、保姆等项目不断细分,陪护、聊天、理财、保健等服务不断成为家政服务的主要内容。私人看护,需要懂得教育、心理学、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独立照看小孩和老人,还能为服务对象提供营养搭配。

职业前景:家政服务业的多样化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高质量、个性化和安全便捷的服务。年迈双亲可以得到温馨照料和陪护,婴幼儿童得到细心看护和教育,繁杂的家务得到专业料理和服务。家政服务已成为服务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家政服务市场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婚庆私人顾问:

给新人一场浪漫婚礼

薪资待遇:2,000~5,000元/月+工作餐+住宿

职位解读:新人经纪人、新娘秘书、婚礼策划师等职位的兴起,凸显出婚庆市场对私人顾问型人才的需求。如今的婚庆服务并不简单,更强调策划和创意。婚庆私人顾问,更突出“”和“客服”的作用。包括新人联系、采购各类婚礼用品,如喜糖、喜烟、鲜花等;介绍各类服务信息;联系婚礼过程中的各类服务人员,包括司仪、跟妆、灯光师、音响师、现场布置人员、花艺师及其他工作人员;提供婚礼策划创意等。

职业前景:目前,婚庆私人顾问的需求主要来自各类婚庆服务公司、婚纱礼服公司、婚纱影楼、婚礼策划工作室、花艺公司、专业的婚礼化妆公司等。由于婚庆服务市场进入门槛较低,个人创办的工作室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有近1,000万对青年登记结婚,婚庆市场一年比一年旺,婚庆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随着国外很多婚庆服务理念逐步传入国内,婚庆私人顾问的发展前景很好。

美容师:

传播美的使者

薪资待遇:2,000元/月+提成+住宿+出差补助

职位解读:美容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客户的肤质推荐合适的品牌以及美容产品,要求不仅要熟悉相关产品知识、时尚资讯,还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要准确把握顾客的购买心理以及具备熟练的销售技巧和实战经验。总之,美容顾问必须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真诚热情的服务。

职业前景: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生活的品质,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形象。无论是女士,还是男士,都开始对自己的皮肤进行保养,希望留住最美、最青春的自己,有专业技能的美容师便应运而生。美容师的收入成长空间是很大的。只要你不断地学习,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专业技能和销售技巧都很精湛的美容师,你的收入也会随之提升一个档次。作为美容行业的基础关键岗位,美容师的就业门槛低,职业发展空间大,就业前景也十分好。

宠物美容师:

扮靓宠物的魔法师

薪资待遇:1,500~10,000元/月

职位解读:专业的宠物美容师,要熟悉每一种宠物的特点,要具备宠物美容护理、犬只服从训练、宠物摄影、宠物营养学、店铺经营学、宠物绘图等技能。此外,还要掌握一些常见病的识别与护理,自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对小动物充满耐心与爱心的基础上。技艺优秀的宠物美容师还能当培训讲师。

职业前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宠物的生活质量也随着主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得到改善。我国的宠物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宠物美容师供不应求,持证上岗的专业宠物美容师寥寥无几。因此,当一名时尚的宠物美容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宠物美容师一般有三种从业方式:在宠物店打工、做自由宠物美容师、自己开店。一个持有初级资格证的宠物美容师月收入通常是1,500~2,000元。级别较高的宠物美容师月收入在7,000~10,000元之间。部分A级宠物美容师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第4篇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途径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并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迅速兴起,旅游电子商务既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浙江这个走在全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前列的旅游大省的环境下,金华旅游产业如何同电子商务有效的结合,旅游电子商务能否推动金华的旅游业快速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金华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和问题

金华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部级风景区双龙洞早已蜚声中外,省级风景区永康方岩、兰溪六洞山地下长河、浦江仙华山、武义郭洞-龙潭、磐安花溪、东阳花都-屏岩、汤溪九峰山等,或为山奇,或为水秀,可谓各擅胜场。免费论文。金华的文物古迹与奇山秀水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交融、人称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也已成为广大影视工作者和游客心中的福地。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金华的旅游企业也都纷纷加入到旅游电子商务行列。

1. 金华旅游业电子商务的概况

通过对金华旅游企业信息化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金华旅游相关企业都积极建起了自己的网站。浙江金华旅游网、金华旅游资讯网、三清旅行社、新华旅行社、浙江金华中青旅、浙江金华新时代旅行社有限公司、金华阳光旅游服务有限公司、金华阳光旅行社、金华南国旅行社有限公司、金华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金华中国国际旅行社、金华和平旅行社、金华康泰旅行以及金华的一些宾馆、酒店、饭店等网站近些年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预示着在浙江拥有较好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下,金华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势头迅猛。进入同程网的旅游黄页,以浙江金华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发现有297家旅游企业在出现在名录列表上,其中金华新华旅行社诚信录会员年数已经达到了5年,金华中青旅行社达到4年,而金华中天旅行社、神舟旅行社等多数旅行社在同程活跃时间也都在一年以上。这些旅游企业中包括了86家旅行社、106家宾馆餐饮、23家景区、3家交通运输企业。可以看出,金华旅行社,宾馆餐饮在同程网的活跃比例还是很高的,而景区等会员比例则相对较弱,这与当前整体旅游市场信息化程度的分配比例状态较为一致。

2. 金华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的旅游相关企业,都陆续成立了各自的网站。目前金华旅游电子商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政府领头带动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旅游景点、酒店、旅行社均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金华市旅游电子商务开展活动方式以信息为主;金华市旅游电子商务产品以景点介绍、酒店预订、旅游线路推介为主打项目。

二、金华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尽管浙江的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基本形成,金华的旅游相关企业踊跃加入电子商务行列,但目前金华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系列阻碍金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

1.在线交互能力差

2.网站信息和服务缺乏个性化。

金华的大多数旅游类的网站通常是国内外其他旅游网站的翻版,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虽然网站对旅游景点和酒店都有介绍,但内容不全面且更新缓慢,很难吸引客户的关注和兴趣。而且很多旅游网站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服务项目单一,旅游线路、景点介绍以及网上订票、订房、租车等模块几乎成为固定的内容,而较少涉及旅游线路设计、自助旅游安排、网上虚拟实景旅游等项目。而且,网站定位面太窄,不能面向世界各地游客,未出现通过网络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3.网站市场细分不明确。

金华旅游网站没有对游客进行市场细分,缺少针对性和个性化,没有特色与卖点。网站所的信息和旅游产品“老少皆宜”。网络访问者多种多样,不同访问者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经济能力、职业和年龄不一样,因此访问者的旅游需求也就有所不同。如果不顾不同层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细分,很难引起访问者的旅游欲望,旅游网站的供给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便难以实现有效对接。

4.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较低

虽然金华的旅游企业纷纷涌向互联网,寻求发展的新契机,但是大多数旅游网站还只是简单地把网络视为介绍企业、景点和旅游线路的工具,没有认识到可以将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等都延伸到互联网上,使产品和服务更贴近用户需求,以体现网络的巨大价值。特别是在线预订方面和个性化定制方面,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综观金华市的旅游网站,真正涉及旅游电子商务,能给游客提供“旅游套餐”的少之又少。

此外,旅游电子商务观念陈旧,旅游电子商务技术落后、网上支付的局限、精通电子商务和旅游的复合型人才的不足、法律法规建设都限制了金华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金华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途径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途径帮助金华旅游业实现更大的飞跃。

1.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重视网站建设和管理

网站好比虚拟的“橱窗”,网站的内容就是“橱窗”上的商品。因此,网站提供的信息必须丰富多彩,及时更新,才能够吸引顾客。其次,网页设计要有特色,还要定期更新,不能一成不变。例如“金华旅游网”在建成的三、四年时间里,页面曾多次更新,每一次都增加许多新的内容和板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除了及时更新信息,旅游网站还应建立在线旅游咨询和信息服务体系,根据客户的出游意向、个人兴趣、支付能力和时间等要求,及时生成不同的方案供客户选择。对客户提出的问题予以及时解答,充分体现人性化和情感化。

2. 注重与客户的管理和沟通

面对目前日益激烈的各种竞争,如何和顾客建立良好的沟通是目前旅游电子商务最大的问题。旅游企业维护老客户,获取新客户的最佳手段莫过于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为旅游企业与游客搭建一个容易沟通的平台。旅游企业可以在网站上建立论坛、虚拟社区、在线交流系统,通过这些形式,企业与游客之间能建立快捷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游客的需求信息和价格水平,随时调整旅游产品价格,开发适合层次游客的旅游线路。通过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与客户进行及时沟通。

3.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牢固树立市场观念,以旅游市场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出发点。旅游产品的开发还要遵循的具体原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走;开发出旅游市场没有的旅游产品,独树一帜。此外旅游产品的开发注意产品间的组合,由于旅游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需求多样化就要求旅游产品形式多样化,其中组合多种旅游产品是产生多种旅游产品形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让游客来得畅,住得下,吃得香,游得乐,购得好,走得顺,且能常游常新、乐意多次玩赏。

4.强调合作双赢,实现规模化经营

目前金华市大多数旅游网站还未形成产品优势、成本优势和品牌优势,而传统旅游企业恰恰具有这些优势。因此,只有将传统旅游企业与网络经营相联系,才能真正使旅游电子商务得到发展。免费论文。一方面,传统旅游企业要改变营销观念,积极“触网”;另一方面,网络企业也要积极向传统企业靠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拥有广泛客户关系和产品资源的旅游企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有力推动我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5.建立特色化的品牌旅游网站

金华的旅游企业应和电子商务软件企业实现紧密合作,准确了解旅游者需求,针对细分市场树立特色化的品牌。在提供一般性景点介绍与消费预订基础上,应积极推广网上社区,促进网络访客之间的互动性以及访客与旅游企业间的联系。旅游企业应注册独立域名,将网站加入中英文搜索引擎,提高品牌知名度,实现企业无形资产的升值。

6.采取应时制宜的策略

金华旅游企业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与创新过程中,还要考虑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初创期的企业主要目标是生存下来,此时由于企业顾客不确定,竞争压力大,引入电子商务可使生产经营成本最小化;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能充分了解细分市场的基本需求,并能应用电子商务帮助企业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并减低企业成本,企业实施电子商务使主要流程自动化;成熟期的旅游企业具有了解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洞察力,电子商务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出众的能力并确保服务过程的改进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对金华旅游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特征的了解,能让企业更有效创新电子商务应用,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7.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让旅游信息多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展示,不仅可使游客从网上轻松地收集详尽的动态信息,而且还可提供虚拟旅游产品,给消费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在网上建立虚拟客房,让游客在笑容可掬服务员的网上带领下,进入虚拟客房的三维空间,享受服务员为你沏茶、放音乐等服务;并且可随着服务员悦耳动听的介绍,游览客房内的装潢、设施,查看饭店的服务项目,了解客房电器按钮的使用等。这样的虚拟产品使酒店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达到最完美的结合。其不但使“足不出户、畅游天下”的梦想成为现实,而且也迎合了人们“看货订物”的消费心理。免费论文。这一切是传统旅游服务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其成本远比传统宣传媒体的低得多,方便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订购。

四、总结

旅游电子商务可以将金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介绍给全球的访问者。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展现和提升了“网络”和“旅游”的价值,另外,借助旅游电子商务具有的营运成本低、用户范围广、无时空限制以及能同用户直接交流等特点,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和人性化的服务。金华旅游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势在必然。

参考文献:

[1] 韩林.旅游电子商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8.

[2] 殷炜琳.国内旅游电子商务文献综述[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5):114-116.

[3] 黄敏,简王华,范璐.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产业价值链构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7):50-53.

[4] 石通和.旅游电子商务提速旅行社业的发展[J].论坛·企业纵横,2008(8):108-109.

[5] 曹辉辉.杭州市旅游业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7(12):108-109.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品牌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并且“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在政策支持下,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调查显示,68.7%的农户已经使用互联网,为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普惠程度,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需求潜力提供了条件。农村市场正朝着主体多样化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但从现实情况对比来看,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存在诸多不足,服务功能上也需要在进一步发展中得到不断改善。在此情况下,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实施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并结合农村特色广泛树立起金融服务品牌,逐步打造创新型的农村互联网经济将成为发展趋势。

金融服务品牌的树立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深刻挖掘自身潜力增进自身效能,巩固其发展地位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扎根农村、服务三农、贴近百姓的特点,在农村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形势下树立金融服务品牌更应注重自身优势,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点多面广,贴近农民。农村金融机构深入到农村的各个网点,能够在自身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契合,为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持。由于贴近乡土,能够及时方便的关注服务对象的需要并及时做出反馈,同时各网点的服务对象能够更加方便和有效的了解服务信息和办理金融业务。农村金融机构具有充分信息同步和对称性方面的优势,拉近与农民、农村和农业的距离,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过程中树立金融服务品牌。

第二,政策支持,经营灵活。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农民、农村和农业的主力军,在促进“三农”发展服务农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也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了大力支持,在存款准备金率、经营范围、业务品种、税收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倾斜。在政策扶持下,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方面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可以为“三农”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大多为小微型金融机构,经营较为机动灵活并可以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第三,客户众多,潜力巨大。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与其所服务的农村客户建立了十分密切的感情联系,慢慢积累起具有较高忠诚度和认知度的庞大客户群。并在县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涌现出经济效益较好、市场前景广阔、注重社会信誉的高端客户群体,这一群体很容易转化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互联网+”背景下,这些潜在的客户群将成为农村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宝贵资源,成为农村金融机构耕耘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

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促进金融服务品牌的树立,为以后的发展创造出足够的空间。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相较于城市工业的发展有其相对特殊性,在资金规模和信贷方式上存在着严重的差异。农村金融机构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利用自身资源在经营方式与金融产品方面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是考量一个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志。但遗憾的是我们发现现在农村金融机构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制约着其长远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占全国GDP贡献的三分之一,现有的金融机构应对其充分重视和开发,在机构设置和产品服务上注重和现在农村的改革相适应,否则将严重制约农村金融市场的成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一,“互联网+”模式背景下,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科技手段依然相对落后。信息系统不完善,金融工具还未达到应该与金融业务相匹配的现代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由于受到资金实力的限制,金融机构信息系统还较落后。未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农村金融机构形成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仍以一个信息“孤岛”形式存在。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不利于跨区域业务的开展和金融业务数据的实时整体分析。另外,农村金融机构的硬件配置和结算手段还有待加强在科技应用方面的能力。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网络作为依托,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现代化的金融工具为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保障。相较于此,农村金融机构还存在着明显不足。

第二,“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广大农民的知识储备不足和自身意识不高等因素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提出诸多限制。由于新兴电子产品还未在农村得到切实普及,新兴电子产品的应用和软件程序开发在农村还停留在较低阶段,对于广大农民来说电子产品的应用方兴未艾,对于新兴电子产品的认识度和掌握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主要依托互联网,通过互联网与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形成对接。农村居民对复杂的软件程序缺乏理解和良好的操作能力,制约着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广大农民中间的有效办理。此外,农村居民办理金融业务多依赖于存折,对于银行卡的接受程度还较低,这也限制了很多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对于线下客户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

第三,“互联网+”模式背景下,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方式与金融产品等方面,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比逐步暴露出其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在经营方式选择上,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仍以传统的风控防控为手段,客户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资信证明才能办理相关业务。这与在线金融业务的便捷性不相切合,严重影响了客户体验和业务办理效率。这是农村金融机构在树立金融服务品牌道路上的严重阻碍,客户体验和金融业务办理效率是影响客户进行金融业务选择的两个重要方面。“互联W+”模式要求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和金融产品,注重金融业务操作上的便捷性,只需简单验证就能办理的业务没有必要在手段选择上过于繁琐从而影响客户体验。我们注意到,现在惠农卡等金融创新产品在一些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业务的限制,但这些创新业务还未达到较高的营业比重对金融机构的贡献还较少。

第四,“互联网+”模式背景下,金融业务对金融机构员工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金融机构员工应当具备互联网技术以及金融数据量化分析、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建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事实表明,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员工还未充分具备这些素质。这与农村金融机构的人才管理模式、工作环境以及薪酬待遇等因素有关。农村金融机构人才管理模式缺乏现代性,未能构建起有效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工作环境和工作薪酬相对其他金融机构缺乏吸引力,由于任务重人才紧缺造成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就业人员工作压力较大。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落后,人才结构趋向不合理,造成人才流动频繁。由于相对缺乏高素质、创新型的金融人才,农村金融机构创新能力有限。在学识层次、年龄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都与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具备的人员素质要求相去甚远,与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于人才队伍的要求更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第五,“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对组织运作机制进行持续创新。应当在政策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目标市场的内涵和特征对经营内容和业务拓展方向进行理性选择,从而在制度层面逐步提高其在农村金融市场的适应性。我们应当注意到,农户和小微型乡镇企业长期被视为草根金融。他们构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主体。农户和小微型乡镇企业的需求理应受到充分重视,但他们因为不被金融信贷体系所吸收而无法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机构对实体产业的良好金融待遇。农村金融机构应在经营内容和业务拓展方向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整合各项资源。有必要深入到广大农村社区,通过配套建立线下服务网点,为农民和小微型乡镇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但在此方面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机构还存在明显不足。

“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来弥补发展中的诸多不足,通过不断创新经营方式与金融产品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应该进行更为广泛的现实思考。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农村经济在政府支持下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变革中取得调整升级,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为辅三者共同发展的格局。大量新经济体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涌现,农民的就业面越来越宽收入也随之上升,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再满足于落后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商品。农村金融机构必须积极向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学习,对互联网经营经验进行进一步把握。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中,注重对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革新,以便民优质个性化的服务为“三农”的发展不断增添动力,在不断努力和自我革新中树立起金融服务形象和品牌。

第一,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对农村金融机构实体网点实施智能升级,在不断升级中逐步实现自助交易的智能化并在一定科技支持下实现无人值班的智能化网点。面对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机动灵活方便快捷的优势,深入农村乡镇听取客户意见切实了解农户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为农村居民民量身制作符合农村金融市场特点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对传统柜台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传统柜台业务的智能化,并借助智能手机等新兴智能设备提升业务办理水平进而提高客户的体验。

第二,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大力加快实施经营方式与金融产品的创新。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深入学习互联网金融知识,把握其特点以逐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客户对于金融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农村金融机构应时刻关注农村居民金融需求变化,对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实施革新以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在不断革新中打造竞争优势逐步树立自身金融服务品牌。并在一定科技实力基础上,积极开发移动金融APP增强其与互联网企业相对接形势下的跨界合作能力,以方便实现其对农村居民消费、娱乐、服务等方面资源的整合。

第三,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转变思想观念对服务理念进行重塑,对服务流程进行再造。农村金融机构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大环境,充分吸收互联网金融的优秀成果吸取互联网金融的最新理念,以互联网金融的要求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互联网金融创新能力,以先进理念和优质服务引领农村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全面加强网上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对服务方式和服务流程进行再造以提高对于客户需求多样的适应性,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以全面实现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升级,巩固其金融服务品牌地位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四,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营销渠道,对金融服务通道实施拓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与客户进行业务沟通,及时了解其需求,有针对性的推出金融产品,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有利于金融业务顺利开展,扩大在农村客户中间的影响力迅速形成品牌效应。同时,应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引导农村客户对于手机等移动金融设备的应用。在金融机构和农村客户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双向互动形成业务上的对接,农村金融机构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业务可以让农村客户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第五,在“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注重对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进而实现对金融系统的强化升级。信息系统是及时收集客户信息有效处理金融业务的运营平台,其运营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影响着农村金融服务的品质。农村金融机构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多方面的作用,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出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服务为支撑的信息系统应用平台。同时,注重对于现代化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提供广阔空间。在不断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中增强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广泛树立起金融服务品牌以更强有能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再升级。

参考文献:

[1]唐晓旺.“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转型与创新[J].中州学刊,2015,(12):50-54.

[2]党晨鹭.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成长的困境与突围路径[J].农业经济,2015,(12):100-102.

[3][6]高晓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J].管理世界,2015,(8):176-177.

[4]柯毅强,郑路远.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对策略探析--以德清r商银行为例[J].商业银行,2015,(6):62-65.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第6篇

一、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纵观世界工业化国家产业发展的历程,产业结构升级基本沿着 “农业―轻工业―基础工业―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路径演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几年,面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面对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大背景,泰州市充分发挥地处苏中的区位优势、新兴城市的扩建优势,抢占先机,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该市加大对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奖励,吸引软件开发和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落户市区。目前全市已有软件企业200多家,不少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中,安方科技公司的无功电压优化运行集中控制系统软件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全省当年唯一获此殊荣的软件产品;泰兴晨光公司的数控机床柔性加工系统销往欧盟、印度等国;东华测试公司的信号测试分析系统软件应用于“神六”、“神七”及世博会场馆建设中。全市还有7家软件企业获得2010年度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1180万元资助;有3家企业进入江苏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010年,全市软件业销售收入超15亿元,在全省地级市中处于中上位置。

该市还出台扶持政策,力促商务服务业发展,鼓励国内外大型商务中介服务机构在市区实施行业兼并重组、开展连锁或网络化经营;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鼓励市内外旅行社组织境内外游客来泰旅游,使得旅游产业发展快步前进,“水天堂・夜游城”的旅游品牌逐步巩固确立,溱湖风景区、凤城河风景区及泰州华侨城等都成为泰州旅游行业响当当的品牌 ;支持会展、楼宇经济发展,使得楼宇经济初现雏形。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泰州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5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泰州市服务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与发达地区和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要求相比,泰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是从产业内部结构看,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34.2%。海陵、高港两个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较好,而所属4县市现代服务业不仅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而且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商贸、餐饮、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上,信息咨询、金融、教育培训、综合技术服务、会计、法律服务、文化娱乐等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

二是从产业内企业规模看,泰州现代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知名品牌、支柱企业屈指可数。全市通过国家软件企业认定企业目前不到50家。其他类型的小规模服务业企业占绝大多数,大型龙头企业比较少,中等规模企业的实力也不足。以物流企业为例,多数是中小企业,其中不乏那些只有“一台车、三个人”的个体物流企业。商务服务业是中间投入少、附加值高的行业,它包含的范围很广,广告策划、会计审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都涵盖在内,虽然这些商务服务业相关企业泰州市基本都有,但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块头”小――规模不大、资质不高,找不到一个能代表泰州的龙头企业或知名品牌。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经纬、中信两家在全市规模颇大,但出了泰州就“不上数了”。再比如律师事务所,市区虽有几十家,但真正能走出国门打涉外官司的还没有。还有,旅游创意咨询和旅游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企业泰州几乎还是空白。

三是从人才引进、培养、应用、服务等方面看,泰州还缺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服务业人才整体素质的办法还不多。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服务业人才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未来5年,泰州市可围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突出中心城市服务功能。要通过扩大服务业总量,大力发展服务业新领域,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加快重点企业培育,确保全市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建议重点构建“一核三带”空间布局。

“一核”,即主城区核心商务中心:以西坝口商圈、济川路商业街、医药高新区中央商务区、高港滨江新城等为重点,合理规划并加快建设新型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集中布局商务、商贸、金融等服务功能区,提升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第7篇

近几年来,水磨沟区按照“城区抓总部、城郊抓旅游”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全面加快现代服务业,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去年底,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了15.6%。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现代服务业凸显优势

水磨沟区作为首府的政治、文化和信息中心,商业规模快速扩张,构建起了以南湖地区为中心,华凌综合建材商圈,王家梁生产资料商圈,八家户北郊客运物流商圈和中亚国际汽车装饰配件商圈竞相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格局,形成了集建材、装饰材料、家电、家具、日用百货、重型机械、汽车销售等综合经营的市场群体。南湖路餐饮美食街、南湖尚街、新民西街体育用品街已形成规模,家乐福、国美、苏宁等有实力的商家及江南饭店、海大酒店等餐饮娱乐业相继落户,文化体育、金融通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华凌汽配用品国际物流中心发展势头良好,南湖北路汽车用品街生意兴隆,水磨沟区呈现出环境美、地皮热、人气旺的繁荣景象。

楼宇(总部)经济迅速崛起。2009年,水磨沟区已建成高档商务楼宇32万平方米,吸引了区内外300多家企业入驻,楼宇(总部)经济创造税收达5.9亿元。中国人寿、中国华电、中国万向、中化集团公司、上海市人民政府驻疆办事处等一批企业总部和驻疆机构纷纷落户,城建大厦、腾飞大厦、温州大厦、万向大厦、水清木华等商务楼宇,吸引了一大批金融保险、资源开发、外贸经营、信息技术等企业入驻,使该区突显了商务楼宇的集聚效应。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新疆首家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7坊街”,是集创作生产、展品展示、产品销售、影视文艺、动漫制作、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为全疆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水磨沟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打造竞争有序、统一开放、优势互补、综合实力较强的现代服务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休闲旅游区特色鲜明

水磨沟区是一座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映成辉的新兴城区。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现有两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水磨沟风景区和红山公园,7家星级宾馆,两家大型滑雪场和150余家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红山公园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园内的红山是乌鲁木齐的象征和标志。水磨沟风景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部,距市中心5公里,由水塔山、虹桥山、清泉山、温泉山、雪莲山和水磨河组成。景区内有萧曹亭、古水磨、接官亭等古迹;“一炮成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翰文岭、清泉寺等文化景点;雪莲山高尔夫球场、维斯特温泉度假酒店和龙骧马术俱乐部等高端休闲度假场所。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来乌鲁木齐多在这里驻足憩息,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和诸多赞美诗篇,使水磨沟风景区成为景色旖旎、人文历史丰厚的旅游胜地。紧邻水磨沟风景区的葛家沟村、石人子沟村和涝坝沟村是东部山区旅游区,紧靠天山,有富有新疆代表性的山脉、沟谷、森林和草场,是徒步探险、旅游和自驾游的天然胜地。

近几年来,水磨沟区把旅游业作为全区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提出了建设休闲旅游区和培育“冰雪、农家乐、温泉、高尔夫”四大品牌的目标,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系列措施办法,大力发展运动休闲和城郊乡村度假旅游。

水磨沟旅游区是北国风光与江南秀色的完美结合;是春踏青,夏纳凉,秋观景,冬赏雪的好去处;是西域生态绿岛,民俗荟萃之区,运动休闲之地,温泉养身之都;更是有识之士投资兴业,大展宏图的沃土。

都市工业区空间广阔

水磨沟区作为新疆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通过多年的发展,工业生产已形成了金属加工、电线电缆、家具制造、塑料制品、印刷包装、针纺服装、通讯电器、机电设备等多品种、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目前,全区有各类工业企业4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家,以民佰、世德为龙头的木器加工业;以西部建设、银星永固、新世纪钢结构为龙头的建材业;以金纺、八达纺织为龙头的针纺服装业;以海洋彩印、冠雄印刷、双星彩印为龙头的印刷业等一批工业企业,构成了水磨沟区产业结构合理、行业覆盖面广、发展空间广阔的工业集聚区。2009年全区实现工业现价总产值3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32亿元。

水磨沟工业园区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从2003年起开工建设,分A、B两区:A区位于七道湾地区,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55家,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新疆有限公司总部均落户园区;B区位于八道湾地区,规划用地面积7.8平方公里,将建成区域性物流发展基地、能源科技研发平台、中小企业创新基地。2009年底,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热电厂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营。随着乌鲁木齐城市东延,水磨沟工业园区将依托国际会展中心的功能辐射作用,逐步形成生产、流通及物资集散地互为补充、较为完善的工业、商贸互动经济格局,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大融合,逐步搭建起地区经济腾飞的广阔空间。

新疆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

新疆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始建于2009年4月,是水磨沟区委、区政府立项指导、统筹规划的新疆首座创意产业集聚区,并被授予乌鲁木齐市创意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该园区已发展成为拥有50余间艺术工作室,53位艺术家,近6000平方米艺术创作空间的集合型艺术产业基地。园区内艺术家创作类别已涵盖:书法绘画、雕塑摄影、手工艺品、音乐动漫、涂鸦艺术、服装设计、乐器制作、行为艺术等不同类别的艺术空间。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通过对源自个体的创见、技巧和天赋等智力活动,进行知识产权的生产和开发,创造知识财富和提升就业潜力。

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涵盖了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建筑、设计、出版业、广告、交互式互动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等多个门类,文化遗产、旅游、古董市场和博物馆行业也在7坊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范畴之中。

随着新疆文化产业战略的深入实施,高知识性、高密集性、高整合性、高附加值、强创新性、强融合性、强渗透性以及持久赢利性的发展定位,将促进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第8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校企合作;共建共享

2020年,我国完成了全面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党中央确立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战有序收官之际,乡村振兴开始引发社会关切,并成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农”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国家长期发展需求,切中“三农”问题本质,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各地、各部门必须密切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美丽,农业兴旺,农民致富”的远景战略目标如期实现。在此期间,各地职业院校将发挥生力军作用,尤其是以涉农专业教学及育人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为此,各地中职学校要致力于涉农专业师资力量培养,打造创新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道德优异的教学团队,确保中职涉农专业育人工作的有效推进。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背景与意义

(一)建设背景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层面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提出了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密切衔接,对促进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在乡村振兴全面推开的背景下,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在协同发力,以促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职学校的涉农专业教学直接与“三农”问题相关,理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一部分。为此,要加大涉农专业教学创新队伍的建设,为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和育人水平提升创造磅礴动能。以广西地区来说,本地各类职业院校正协同发力,从推进涉农专业教学和育人工作入手,积极改善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增强师资力量,促进“产教融合”基础上的实训教学。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农业(种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工作方案(2018—2020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明确部署,也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基于上述背景,推进中职院校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势在必行,而增强师资力量,促进专业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则更具紧迫性。

(二)建设意义

推进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既是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的现实需要,也是中职学校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依托行业,立足地方,服务‘三农’办学理念”的基本诉求。同时,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涉农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可以直接作用于涉农专业育人工作,为培养技能型涉农人才、新型农村管理者与新型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更好地服务地方“三农”工作有显著作用。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只有不断提升中职涉农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打造一个业务能力强、师德师风端正、甘于奉献牺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才能提升涉农专业教学与育人品质,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大批高素质的建设、服务和管理人才,促进地方“三农”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中职院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既要具备高水平的服务意识、创新建设与专业技能,又要适应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的现实需求,体现“一体多元”的队伍素质要求,为本专业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总之,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无疑是中职院校高水平育人的基本保障,也是学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及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路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求入手,中职学校要发挥生力军作用,着力提升涉农专业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为此,不断加强涉农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师资能力与质量,无疑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构建“三对接”

产教融合模式,锻造“三能”教学队伍为助力地方“三农”工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职学校要在涉农专业教学工作中投入更多资源,确保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涉农专业直接与农业、农村问题相关,且涉及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参与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即战力”。中职学校要重视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团队,确保专业教学及育人工作取得有效进展。我们要始终秉持“产教融合”理念,将教学队伍建设与“三农”工作紧密融合,突出教师技能的培育与提升。要构建“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师与师傅”的“三对接”模式,扎实推进产业与教学融合,确保涉农专业教学与农业产业发展形成集聚力量,引导教学人员在实践环境中增长见识,提升教学素质,确保教学呈现动态化效果。如表1所示,“三对接”模式强调了产教融合之于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不可或缺性,提出了“三能”诉求,即教学团队要具备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这样才能契合涉农专业教学需求,为育人工作提供支撑。在“三对接”模式下,中职学校要打造一个“懂教学、会科研、善服务、能管理”的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不断更新教学思维及素材,强化课程开发、产业融合,深化实训教学,确保教学日益精进。例如,在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密切教师与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的联系,及时吸纳果蔬花卉种植、栽培、田间管理的新理念、新技能,确保教师持续更新教学思维,掌握实践教学方法。同时,要与果蔬花卉企业加强合作,共同编制课程、校本,将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内部,便于教师深入一线开展教学。在企业环境与氛围下,教师可以获得果蔬花卉的一手教学资料,实现“实训驱动”教学,这对提升中职涉农专业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强化涉农专业“校企合作”,推动教学团队“四共建”

在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标指引下,教学人员要深入产业一线,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提升实务能力,强化实践认识,摆脱教材及理论束缚,为教学工作注入“活水”,全面提升涉农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职学校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应立足教师队伍的“共建共享”,确保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能够在农业科技理论指引下开展企业化教学,形成“理论搭台,技能唱戏”的良性效果。要认识到,企业与学校是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双主体”,教师只有深入了解企业诉求,掌握产业动态,形成一体化思维,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此,要细化教学团队共建举措,提升四维驱动能力,不断深化教学队伍培养工作。如表2所示,在“校企合作”平台下,将“四共建”思路作为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路线,就是要落实校企联动下的“共建共享”精神,提升教学团队建设水平与创新能力。在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评价与共同培养师资的思路下,进一步细化驱动性策略,实现教学团队建设走深、走实。表2提出的“四维”驱动策略即“以校企融合为纽带,以研发中心为载体,以技术服务为关键,以运行机制为保障”,实际上突出了校企合作的中心地位,强调了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引领价值,展现了运行保障的重要性。如,在中职“园艺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教学团队建设必须坚持校企合作思路,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的方式,强化教师的技术认知与研发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可以深入园艺企业公司、基地与培训中心等实体场景中,既可以全面认识园艺产品生产流程与步骤,同时又可以深入掌握实训教学要点,密切与课程、教材的理论对接。同样的,园艺类企业借助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在“共建共享”理念下,可以直接指导专业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与育人工作,从而为本企业培养对口的技能型岗位人才。

(三)以涉农实训教学为依托,打造平台化的教学创新团队

为更好地对接本地乡村振兴及乡村产业发展工作,职业院校要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创新团队,这是确保教学质量与育人品质的前提条件。以此需求为导引,要强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构“校企联动”“产教融合”的实训教学平台,通过大量的实训、实操教学引导师生实现“双向进步”,确保教学人员在实训中提升教学认知、感悟与行动能力,夯实教学队伍的技术根基,确保育人工作形成有序业态,产生多元价值。如,中职院校可通过与本地农业生产企业的合作,双方共建“现代农业生态长廊”“果蔬花卉智慧农业大棚”等生产性涉农实训教学基地,制定实训教学制度,安排师生共同参与生产、掌握农业种植及田间管理的基本技巧,在实训模块下提升“教与学”的双向能力。借助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学生可以提升涉农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师还可以在“教中悟”,在“生产中积淀”,形成平台模式下的教法思索与改进,这是传统的课堂与理论授课无法替代的。一言以蔽之,借助实训基地与“校企联动”的平台构建,教学人员能够在实训场景下开展全周期教学,既保证了涉农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又为教学队伍的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平台化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在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工作中居于特殊位置,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改变“实训教学单一服务学生”的理念,将教学人员的培养和教法成长置于平台化的实训环境中,提升教学团队的创新能力,确保教师队伍真正适应高水平育人需求,推动实训教学稳步发展。

(四)开展有效教学评价与反馈,加大教学队伍支撑与保障

针对教学团队的有效评价与反馈,可以及时检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形成镜鉴效应,进而推动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团队的创新建设。此外,学校、企业及相关培训实体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团队的支撑、保障与扶持,确保资金、设备、物资、技术、政策能够满足教学团队成长需求,能够更好地助力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如,在中职“园艺技术”专业教学中,借助紧密的“校企合作”,教师的教学工作既要依照课程与教材有序推进,更要深入基层与种植场景中开展实训教学。在阶段性教学任务完成后,学校、企业、种植户及学生可以针对教师教学工作开展多维度评价,借助不同指标,形成反馈意见。比如,针对“种植理念”“种植效果”“动态种植目标”“种植收益”等具象指标,各评价主体给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形成反馈意见,重点指出教师教学的疏漏、缺陷和不足。通过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涉农专业教学人员可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加大教学与企业、产业需求的对接力度。另外,要加大对涉农专业教学团队的关怀、扶持与支撑,形成立体的保障效果,确保教学人员“学懂、弄通、坐实”,不断提升教学素质与育人能力。如,学校要密切与企业的沟通,为教学团队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和教学硬件支持,扫除教师队伍的后顾之忧,使之可以专心致志地开展教学。要推动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密切合作,形成制度保障,确保教学团队深入产业环境,不断创新教学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言,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大有可为,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契机。为更好地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中职学校要不断提升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水平,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共同建设思路,践行“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走深、务实,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的业务素质、技术能力、服务水平与管理技能,为涉农专业教学与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为“三农”工作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创造积极条件。

参考文献:

[1]谢桂芩,李明,杨玉华,等.广西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9(10):69-71.

[2]靳晓璐.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途径分析[J].文存阅刊,2018(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