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如何加强医院科室管理

如何加强医院科室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13 16:21:16

如何加强医院科室管理

如何加强医院科室管理第1篇

[论文摘要]随着医疗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绝大部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虽有部分财政拨款,但远远弥补不了实际的资金需求。为了生存与发展,各级医院纷纷实行成本核算这种现代化管理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难点和问题逐渐浮现,并日益突出,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中国加入wto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医疗市场创造了公平、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我国占绝大部分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虽有部分财政拨款,但已远远弥补不了实际的资金需求。为了生存与发展,各级医院纷纷引入成本核算这种现代化管理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难点和问题逐渐浮现,表现如下:

1政府定价的“大福利”与科室核算的“小利益”之间的矛盾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由政府投资建立的,因此,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理应由政府制定。政府制定收费价格要考虑到百姓的实际情况,即从社会这个“大福利”角度出发;同时医院的福利性质也要求其承担一部分社会义务,不能单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制定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基本上是服务成本,有些基础性医疗服务项目甚至定价在成本以下,这种定价的差别,使科室在成本核算中考虑自己的“小利益”时出现了问题。

科室的奖金一般是以科室收入扣除成本后,按一定比例进行提取。WWw.133229.CoM这样就存在有些科室由于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偏低,即使工作努力,节约消耗,但由于收入不高,使得奖金偏低,他们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而有些科室,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高,收入高,为防止奖金太高医院封顶,而并不太注重成本的节约。在全院实行成本核算时如何剔除物价因素,做到公平合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2科室更多追求经济效益与医院兼顾社会效益的矛盾

非营利性医院的性质,要求医院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方向,既要讲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这是医院长远发展的基础。但在实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科室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短期效应,经常会出现一些负面现象。对于那些社会效益虽好,但经济效益差的项目,科室开展起来缺少积极性,比如在手术科室,医生们愿意做那些用时少、收费高、消耗低的手术,而对那些用时很长、耗人力、物力,但收费有限的项目积极性不大;在病区,医院给每个病区设立了陪护椅,由于按物价部门的定价,陪护椅不能收费,而椅子坏了维修费用需科室承担,因此,有些病区干脆将椅子收起,不让使用,这种结果是完全有悖于实行成本核算初衷的,不仅损害了病人的利益,也会影响医院的长远利益,因此,如何加强监督管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是医院在开展成本核算的同时需同步解决的问题。

3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的弊端

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效益作为奖金分配依据,其优点是将奖金分配和成本管理责任制联系起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将收入作为奖金计算依据,无形中可能导致科室通过大处方、重复检查等方式来提高收入,这无疑会浪费资源,加大病人负担。其次,奖金提取比例的制定有很大的人为因素,没有科学依据,易造成科室之间的矛盾,影响工作,降低奖金分配的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以成本核算为依据计发奖金的办法,易使科室的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奖金上,忽视了医疗技术质量这一医院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题。如何将医疗技术质量作为分配要素,参与奖金分配,是否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有待实践进一步验证。

4如何加强后勤管理

如何加强后勤管理,以适应成本核算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医院成本核算分为院级成本核算和科室成本核算,在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时存在间接费用的分摊问题。然而,由于医院设置,许多建筑的设计达不到每个科室安1个水电表的要求,因此,医院的水电费必须按一定方法进行分摊。常用的方法是按人员分摊,造成的结果是科室之间核算的不公平,也起不到节约用水用电的目的。后勤水电管理部门如何比较准确地提供出各科室的实际用量还需多做研究。目前,大多数医院在实行成本核算时,对于科室的维修费采取的是医院内部结算方式,即参考市场价格,制定出内部结算价格,当后勤部门为医疗部门提供服务时,按结算价计入科室成本,同时算做后勤部门的收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制定一个临床科室、后勤科室都满意的内部结算价格是很困难的,从而影响医院的全局工作。

5实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医院在物资购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如何加强医院科室管理第2篇

1 政府定价的“大福利”与科室核算的“小利益”之间的矛盾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由政府投资建立的,是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因此,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理应由政府制定。政府在制定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医院的发展,更多的还要考虑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政府制定收费价格要考虑到百姓的实际,即从社会这个“大福利”角度出发,同时医院的福利性质也要求其承担一部分社会义务,不能单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制定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基本上是服务成本,有些基础性医疗服务项目甚至定价在成本以下,但总体收费水平仍能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这种定价的差别考虑,使科室在成本核算中考虑自己的“小利益”时出现了问题。

我们知道,实行成本核算仅核算科室成本有多少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还要核算与成本相匹配的收入,确定出科室的盈余,而如何激励科室增收节支,除了加强监督管理,还必须通过奖金分配这种最直接、费用成本最低也最有效的手段。科室的奖金一般是以科室收入扣除成本后,按一定比例进行提取(不少医院还会将服务态度、医疗质量等考核指标列入其中以进行综合评估,但所占比重有限,且大多是软指标),这样就存在有些科室由于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偏低,即使工作努力,节约消耗,但由于收入不高,使得奖金偏低,他们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感到不公平,因此,不断向医院领导提意见;而有些科室,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高,收入高,为防止奖金太高医院封顶,并不太注重成本的节约。在全院实行成本核算时如何剔除物价因素,做到公平合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2 科室更多追求经济效益与医院兼顾社会效益的矛盾

非营利性医院的性质,要求医院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方向,既要讲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这是医院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改革的出发点。但在实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科室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短期效应,经常会出现一些负面现象:对于那些虽社会效益好,但经济效益差的项目,科室开展起来就缺少积极性,比如在手术科室,医生们愿意做那些用时少、收费高、消耗低的手术,而对那些用时很长,使用很多人力,消耗很多材料,但收费有限的项目积极性不大;在病区,为了给病人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医院给每个病区设立了陪护椅,使病人陪护能有个休息的地方,由于按物价部门的定价,陪护椅不能收费,而椅子坏了维修费用需科室承担,因此,有些病区干脆将椅子收起,不让使用,甚至有些科室的门窗坏了也不及时报修等等,这种结果是完全有悖于实行成本核算初衷的,不仅伤害了病人的利益,也会影响医院的长远利益,因此,如何加强监督管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是医院在开展成本核算的同时需同步解决的问题。

3 现实中存在的非营利性医院的人事制度改革与成本核算不配套引发的问题

人员费用占科室成本的较大比例。实行成本核算就是为了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但目前非营利性医院的人事制度改革却相当滞后,如何科学地定岗定编,如何较好地处理科室交上来的富余人员,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一般来讲,1名临时护士月工资500元,1名后勤临时工月工资300元,他们没有奖金,其他福利不会高于正式职工,由于随时会被解雇,时时有危机意识,干活勤快,不惹事生非,易于管理;而正式职工,虽然聘用制已实行了几年,但在非营利性医院这种事业单位,除非犯有大错,否则一般不会被除名,仍有比较稳定的饭碗,危机意识不强,1名医院的正式职工月工资平均1 400元左右,还有其他福利补贴。实行成本核算后,临床科室,特别是后勤部门,都存在宁愿要临时工也不愿要正式工的现象。对医院管理者来说,从长远角度考虑,不会同意科室太多的临时人员代替正式职工,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则,达到限制临时工用数的目的,但对于科室上交的富余人员如何安置,医院领导颇费心思。这些人员的安置也给人事管理方面带来较大困难。

4 后勤如何加强管理,以适应成本核算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医院成本核算分院级成本核算和科室成本核算,在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时存在间接费用的分摊问题。然而,由于医院设置,许多建筑的设计达不到每个科室安1个水电表的要求,因此,医院的水电费必须按一定方法进行分摊。常用的方法是按人员分摊,带来的结果是科室之间核算的不公平,有的科室如手术室、肾透析室用水量很大,磁共振室等使用大型电子仪器的科室用电量很大,而放疗科、中医科等,用水很少,用电也很少。按人员分摊显得不太合理,也起不到节约用水用电的目的,如按收入分摊也和实际耗费有较大差距。后勤水电管理部门如何比较准确地提供出各科室的实际用量还需多做研究。目前,大多数医院在实行成本核算时,对于科室的维修费采取的是医院内部结算方式,即参考市场价格,制定出医院后勤部门进行维修时每项服务的内部结算价格,当后勤部门为医疗部门提供服务时,按结算价计入科室成本,同时算做后勤部门的收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首先是制定一个临床科室、后勤科室都满意的内部结算价格都很困难,实际运行中经常出现科室对维修费花费不认可,以及对维修质量提出异议,需医院派出人员进行仲裁,耽误了不少人力和时间;其次也存在维修部门以经济利益为重,一切向钱看,维修费用高的就去修,反之就互相推诿,延误工作,导致影响医院的全局工作。同时,医院维修毕竟有限,还需扣除维修材料的成本,仅靠手工费基本上没什么结余,维修部门别说奖金,有时连工资也保证不了,又不能将他们推向社会。

5 实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医院在物资购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在实行成本核算前,有些科室申请购买了一些设备,实行成本核算后,科室经测算,由于设备价值高,每月应摊的折旧额大,甚至有些设备根据物价规定,不能单独收费,无法直接创造效益,科室就不再领取,积压在器械科仓库中;有些科室已使用的设备,也因经济效益不好,还未达到报废年限就提出上交。如果这些经济收益不好,但社会效益好的设备的折旧都由医院承担,医院承担不起,只能硬性规定科室必须使用并承担折旧,科室经常为此提意见。同时,在成本核算中许多科室反映,科室使用的耗材、设备要计入科室成本,但这些耗材、设备的购买使用,科室却没有参与,因此对这些统一由物资部门购置的设备、耗材不满意,认为比厂家上门推销时的报价高,有些耗材质量差,因无法正常使用而造成浪费,要求这部分成本不能由科室承担。而物资部门反映耗材都是通过招标购买的,有时招标价格低,厂家有意降低质量标准,且使用中造成的浪费无法界定是由于产品质量不合格,还是由于科室使用不当,或缺乏责任心造成的,双方常常为此扯皮。由使用科室自己去购买物资是不现实的,在每次招标过程中让使用科室都派代表参加不仅会影响医疗秩序的正常进行,也会大大增加采购成本,如何协调双方科室的关系也是医院管理者需做的工作。

6 当前指标核算的有限水平无法应对成本核算中科室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实行成本核算中,除设立了很多评价收益的经济指标外,如:成本收入率、百元成本医疗收入率、人均业务收入水平、每门诊人次成本收入率、床日收入成本率、成本收益率等等,不少医院还设立了配套的管理指标,如:门诊确诊符合率、初诊确诊符合率、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治愈率、死亡率、医疗差错发生率、无菌手术感染发生率等质量控制指标,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但随着成本核算的进一步深入,科室要求增加更为精确、更能体现医务工作者劳动价值的指标,如劳动强度指标、社会效益指标、技术含量指标等。因为对于大型综合性医疗单位,普遍存在小儿科、急诊科、中医科收入少、结余少的现象,但医院又不可能取消这些科室,且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中医科病人少,医师劳动强度不大,干的少,自然科室收入少;急诊科社会效益好,要求高,医生必须技术全面,能处理突发事情,工作压力大,但收费有限,科室收入也少;小儿科病人多,但由于儿童的特殊性,用药少,检查少,收费不高,但劳动强度大,如果都实行一样的核算方法和提成比例,显然有失公平。如何确定劳动强度系数,来量化医务人员的实际付出,真正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对于核算者来讲是个难题。同时,临床科室进行诊断要求技术含量高,部分医技科室通过使用设备来收费,相比之下技术含量低;外科系统风险大,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高,内科系统风险相对较小,如何将这些实际情况量化后在成本核算中考虑进去,也是个难题。

如何加强医院科室管理第3篇

【关键词】医院 固定资产 管理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民健康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的医院绝大多数为公立医院,主要通过财政补贴、贷款及自筹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购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归属于国有资产。

如何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搞好产权界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医院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医院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阶段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职工管理意识淡薄,设备购置盲目,核销处置不及时等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中存在盲目性,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由于缺乏责任心或某些利益的驱动,一些单位管理者比较热衷于买设备、搞基建,在事先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的情况下,就匆忙地购置,结果导致购进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闲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统一部门、多头管理,财务部门管总帐、管金额;总务管房屋、家具;设备科管设备,各部门无明细帐或明细帐不健全。各零用科室无责任人管理财产,无收发、维修记录。固定资产经常几年也不盘存一次,已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核销。造成帐实不符。

3.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失真。当前医院会计核算固定资产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并且不计提折旧。(以提修勾基金的形式在净值产中反映,而不是固定资产的抵减科目)医院固定资产余额越来越高。与之相应的老化程度越高,却得不到客观、及时的反映,不利于主管部门的监控、管理、评价。医疗设备大多属高新科技设备,更新淘汰快,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中却没有相应的加速折旧及资产减值准备,造成帐面固定资产严重失真。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

1.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制度到人。从基层抓起,第三级是资产的占用部门,一般是基层科室。大的科室还可细分为若干单元,避免管理范围过大,影响管理质量,三级部门是资产使用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帐和资产卡,领用保管有专人签字、负责。人员调动应及时移交,定期盘点和对帐。第二级(中间级)是职能管理部门,如设备科、总务科、基建科等部门。这一层负责承上启下,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任务重、责任大,宜思想好、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负责人。第二级应分部门、分科室建立数量金额式明细帐,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报废毁损情况,并建立资产卡片与领用科室一式二份,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领用、维修、转移等情况。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是固定资产的最高层。人员可由院长、分管后勤的副院长、财务负责人及经济管理专家等组成。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管理,负责起草各种管理规定,及这些规定的贯彻落实和检查监督,定期(每年至少一次)进行固定资产清查,不定期进行贵重仪器设备抽查。并设立固定资产总帐及明细帐。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1)固定资产管理中心,指定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清查核对制度、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报损、报废、调出审批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

(2)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医院定期对本单位的帐务收支,固定资产及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必须注意审计固定资产折旧是否足额提取,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帐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帐实不符,闲置浪费及被非法侵占的问题。

(3)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任何部门购入大型仪器设备必须执行请购、询价、公开招标程序。严把设备购入质量关,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一起从使用的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国内外先进技术,购入设备时严把质量关、价格关,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杜绝盲目采购。

(4)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强化增值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医院对使用科室考核的内容。科室必须按制度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人,由科室经济核算员负责资产卡片、执行物质管理核算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考核使用情况及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协助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财务科将科室资产占用、维修、损毁等情况量化成数据,进行奖惩。并将结果进行公布,通过考核强化科室保值、增值意识,促进增收节支。

3.完善医院会计制度,规范对固定资产的核算。

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比较特殊,购入固定资产时,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借记“专用基金一一般修购费”、“事业基金”、“财政专项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月末按一定比例计提“专用基金——一般修购费”,这样核算不仅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也无法为估计固定资产的残值和转让价值提供参考。建议参照企业会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办法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高新医疗仪器设备,可采用加速折旧法,以更好适应显示中高新医疗仪器设备价值高、更新淘汰快的特点。并于季末、年末对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利于在会计报表上真实反应医院固定资产价值。

4.建立计算机网络

如何加强医院科室管理第4篇

[关键词]新医改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11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医疗卫生费用的快速增长,看病难、看病贵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重视成本管理,通过增收节支双向管理来增加效益,已成为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立医院实施成本核算的背景

公立医院实施成本核算是这次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新亮点,

从医院外部环境看,患者对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能否吸引和留住患者,是关系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大事。由于医院服务收费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因此公立医院提高效益的重点是通过实行成本核算,从而降低消耗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冗员和仪器设备闲置。从医院内部环境看,尽管财政部门对医院有一定的拨款,但绝大多数都属于差额补助,远远满足不了医院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迫使医院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管理办法,广开筹资渠道,实行成本核算等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目的是通过对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提高医院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减少浪费,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医院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为了计算出科室真正的成本,使医护人员的劳动力的价值得到体现,必须将目前的不完全成本核算,发展完善为全成本核算。

二、公立医院实施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严格的说,医院推行的仍然是不完全成本核算,是一种粗放型的成本核算形式,简单的将科室的各项支出直接记入科室医疗成本,还有许多应计入成本的项目未计入成本。这种不完全成本核算制度下的成本数据,不利于医院成本分析和考核。

2、医疗成本管理意识仍然淡薄。在医院科室核算模式[科室奖金=(科室收入―科室支出)×提成比例×医疗质量和工作量的评分%]的设计中远没有充分重视医疗成本管理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医疗成本已纳入核算体系,与科室奖金挂钩,而实际上由于医疗供求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科室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创收上,而很少在降低医疗成本上下功夫。

3、医疗成本管理缺乏统一、科学、规范的方法。在目前各医院普通实施的科室成本核算中没有统一的操作的办法,各医院不同科室的提成比例不够科学,奖金分配结构不尽合理。

4、缺乏完善的财务报告、程序和方法。对相关财务数据的变动,缺乏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说明,深入相关科室进行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使分析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三、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的具体措施

新医改方案实施后,公立医院将得到国家一定的财政投入。医院营运资金不足的问题将得到缓解,但是,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才能把更多的利益留给患者和医生。这是我们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搞好医院和科室的成本核算,这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和科学的成本控制办法,才能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1、健全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组织机构,保证成本核算的权威性。成本核算涉及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临床、医技科室,更需要有各种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单位的参与和配合;要由院领导亲自挂帅,组织成本核算机构,对提高全院综合效益和降低成本负责,各职能部门和科室班组要指定兼职成本核算员,财会部门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成本核算人员。建议成立成本核算办公室,配备专职核算人员及负责人,并由院领导专职分管,以保证成本核算的权威性。

2、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管理工作,准确反映医院发展战略管理的要求

公立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财产物资要清查,保证账实相符,建立科室明细账,核实科室固定资产金额。统一核算口径、严格划分应计入成本的费用界限,保证成本的真实性。医院内部服务如:后勤、供应室等均进行了计量,确定内部服务项目和服务当量。严格会计期间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保持一致。坚持月末对账。会计和各财产管理部门、会计和成本核算的数据都要进行核对,保证数据一致无误。

3、结合医院预算管理,加强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把成本控制作为衡量各级领导能力的一项内容

医院控制成本必须全员动员,统一思想。控制成本的范围应圈定在以下几方面:人力成本、医疗设备和仪器成本、卫生材料采购与库存成本、水电费成本、开放病床成本等。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成本定额,降低管理成本;要控制后勤人员,降低行政成本;要激活闭置设备,提高使用效率,管好设备成本;要注重结构调整,降低药品比例,优化成本构成;要狠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重视安全成本。医院控制成本要有路径,要科学控制成本,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4、 正确处理医院成本核算与奖金分配的关系,彻底改变以往重创收、轻效益的做法

目前公立医院开展较多的是科室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的直接目的就在于核算科室的收支结余,进而计算出科室的奖金。从表面上看,科室成本已纳入核算体系,实际上以科室收支结余作为衡量科室成本绩效评价指标,客观上容易刺激科室为增加结余而想方设法增加收入,而不考虑患者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分解收费、不合理用药等不规范行为,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公立医院可以把科室成本管理的有关成本核算数据作为科室奖金分配的基础,同时应结合医院不同岗位风险系数、技术含量、医疗质量等多方面因素,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医院开展成本核算不单纯是效益的量化,而是一种代表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会对资源的利用率、效益、成本指标进行综合合理评价。公立医院应该以科室收支结余为基础,同时将技术、成果、职业道德、病人满意度进行科学量化,合理考核科室工作绩效,才能更好的为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科学翔实的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04.06.

如何加强医院科室管理第5篇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县级医院成本管理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前县级医院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县级医院如何分摊临床一线科室和医技科室之间的收入和成本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进行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等医院成本管理。

关键词 县级医院 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一、引言

2012年我国开始执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新的医院制度除了包括以前的内容外,还强调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凸显了成本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在医院建设中的特殊意义,这对于大多数医院会计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体验。尽管多年来,有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医院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理念,但是要真正的实现医院的全成本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医院制度改革的契机,将医院成本管理的研究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是摆在县级医院面前的重要课题,所以探讨当前县级医院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县级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县级医院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化软件难以对医院全成本进行归集和合理分摊

由于医院的成本项目复杂繁多,仅仅依靠人力难以满足医院成本的划分和间接成本的分摊,必须利用信息系统来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目前,部分医院已经实现信息化,医生可以通过电脑进行电子处方、下医嘱、书写电子病历等,病人可以直接到收费处缴费后进行检查和取药。虽然这时医院管理者可以快捷的分项目、分科室、分医生对收入进行汇总的统计和分析,但是仍然没有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对医院成本进行归集和分摊,不能实现医院的全成本管理。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实现成本控制,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需要依靠会计电算化系统搭建成本核算模块,进而有效的利用成本软件完成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成本和医院成本的分类归集和分步骤分摊。由于目前没有更多成熟的成本软件对医院成本管理有一个完善的操作流程,这就需要医院在建立成本核算时候根据医院成本管理的要求和软件公司进行多次协调,让软件系统按照我们的需要进行设计,对医院全成本从科室、项目和病种等进行合理的归集和分摊,形成我们需要的报表,从而实现我们成本管理的目的。

2.县级医院绩效管理的深入推进,让成本管理身份尴尬

一直以来,县级医院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都制定了有效的绩效奖励措施。执行绩效工资后,医院根据绩效工资考核来进行奖励性绩效的分配成为必然。目前绩效工资考核主要由服务效率(工作数量与质量)占30%、服务质量(医德医风与群众满意度)占20%、经济效率(收支结余)占50%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经济效率指标即科室收支结余核算占了50%,是绩效工资考核的重要内容。这样领导层和临床科室都希望县级医院成本管理更加合理和公允,但是因为以前医院成本核算的难度较大和医院各级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大多数医院并没有按照成本的归集方法将公用成本和行后科室的成本支出合理的分摊到临床科室去,只是按照直接成本和一定人为比例计算的间接成本进行核算,属于不完全成本分摊。按照新制度进行成本管理,必将对科室进行全成本核算和分析,很多科室就难以达到收支平衡,科室会认为成本管理就是要把他们的功劳抹杀,这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室经济效率指标,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这就为绩效管理增加难度,从而削弱成本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实物管理的缺陷和卫生资源的匮乏,让成本管理的难度增大

一方面卫生设备的陈旧落后让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实物资源的管理缺陷又让一些设备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物资材料浪费严重。成本管理要求科室员工从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开始节约,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医院职工难以接受。特别是在当前物价提高了很多倍的情况下(例如1支圆珠笔价值1元钱,一支笔芯价值0.3元,医护人员不会为了几毛钱去换笔芯;再如打印资料时,大多数职工并不愿意利用打印过的另一面来打印草稿或资料),很多低耗品坏了就直接换掉,而不是首先考虑维修或是废旧利用。医院通过成本管理要让全院职工理解到从点点滴滴的支出中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进行成本控制,对医院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改善县级医院成本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县级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1.在院部支持下,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大力宣传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意义

(1)院部通过请专家讲课、学习其他医院成本管理经验、学习相关书籍等形式,全方位层层宣传到每一位职工。无论是院长还是临床的医护人员或是后勤人员,要让每一个人都能真正理解,加强成本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全院职工理解到成本管理不仅仅是会计或者是财务科的事,更是和每一个职工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只有从整个医院出发做好成本管理,才能从科室、从项目、从病种等成本构成中提取准确成本数据,做好成本分析,进而从事前到事中再到事后做好成本控制,医院才能更好地发展。

(2)我们根据《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制订了《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实施细则》,对成本管理的目的、原则、实施要求、成本构成、数据采集、核算步骤、分摊步骤、各种成本的计算、各种成本的分析和各种成本的控制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全院职工了解到成本管理的实质和核算方法,加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管理,加强责任成本和标准成本的管理,加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管理。

(3)多次召开科主任和护士长会议将成本管理的目的进行讲解,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对医院管理和科室管理的重要作用。并指导科室负责人对科室总成本和各项目成本因素进行具体分类和归集。以前大家都知道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力成本,现在更让他们理解了公摊成本、管理费用等也是医疗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求全院职工不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更要从整个医院的角度去节约能源去控制成本。通过全员参与,有利于医院管理者掌握最详实、最合理的成本,有利于院科两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更有利于单病种成本和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核算。

2.在成本软件的配合下,控制人工取数的随意性,合理分摊收入和成本的比例

(1)我院在2012年初根据新制度规定对全院50多个部门进行成本核算单元设定。当然,有条件的情况下更可以将成本核算单元设定到每一个医生甚至每一个职工,这要看医院需要将成本划分到什么程度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一味地精细化管理,可能会加大成本核算本身的成本,这就违背了进行成本管理的意义。要求会计人员在做会计凭证时,利用会计电算化直接将各支出项目按照规定核算到各科室,不能归集的公用成本(例如办公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等)归集到行后科室的管理费用中,以利于成本核算软件按照一定的分摊系数进行分摊。这样有利于成本软件直接提取到各成本的原始数据,而不是再次由成本会计重新录入成本进行归集。

(2)我们先将收入按一定比例分配到执行科室和开单科室。理论上来说,没有开单科室就不可能有执行科室的收入,而且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全成本核算的最后结果是将所有的成本按照4级分摊归集到临床一线科室上,所以我们可以将收入按照开单科室进行归集,以利于测算临床一线科室的收支情况。也可以将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如35:65分配化验收入,30:70分配CT收入等)在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间进行分配;还可以将执行科室看作为开单科室服务,按照内部转移价格来支付化验费、检查费。这要看哪种分配方法更符合医院成本管理的原则和更能有效地进行医院的成本管理。

(3)成本的分摊,通过成本软件设计从公用成本―①―管理费用―②―医疗辅助科室―③―医技科室―④―临床科室来进行的4级分摊。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公用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分摊一般按照科室人数来分摊,第三级和第四级医辅科室和医技科室可以量化工作,所以按照工作量来分摊。将医疗全成本逐级分摊到一线科室后,通过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住院床日等计算出门诊次均成本和住院次均成本、住院床日成本等指标,建立成本分析的基础。

(4)临床科室按照每个病种的所耗工作量、病种的技术含量和难易程度,以及从其他科室分摊到本科室的间接成本对每个单病种进行分摊,从而得到病种成本。比较同类医院病种成本的差异,可以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

(5)将各科室的全成本按照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细分到每个明细收费项目,从而实现项目成本管理,这样得到的项目成本和收费项目相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医院在项目上的成本收入差异,一方面可以通过项目成本说明实际收费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比较成本和收费的差异,有意识的减少成本,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3.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改善实物资源的管理现状,为成本管理创造基础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不仅应从资产的现金形态也要从实物形态来严格管理。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工作,将成本项目划分详细和清晰后,全院职工都可以看到,从后勤到一线科室的整个医疗运行过程中,只要加强成本管理,加大成本控制的力度,从小处入手,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一方面医院的整体成本降低可以增加结余,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资管理部门可以利用成本分析情况合理的调配现有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县级医院成本管理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在建设中成长,在发展中提高,以期更好的节约资源,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如何加强医院科室管理第6篇

关键词:强化;医院科室核算;提高;效益

通过系统的管理对科室内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减少每个科室在医疗过程中所造成的浪费,减少了日常经营中产生的不必要消耗,最终实现了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医院科室核算的意义

医院的科室成本指的各科室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发生费用的总和。其核算目的是加强医院对各科室成本的控制,通过建立核算中心,核算各科室的医疗成本,将对医疗成本的控制落实到具体的科室和个人上。医院科室核算是医院总成本核算的延伸与发展,也是医院总成本核算的基础。实行医院科室核算,有利于医院在宏观方面对医疗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有利于减少相应的成本和财务支出,有利于宝贵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有利于在提高医院自身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因此,医院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二、如何对医院科室核算进行强化

在医院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前提是医院对每个科室的费用都能做出系统的、细致的核算。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医院的财务报表。因此,医院的科室核算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强化:

1.在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方面进行强化

与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不同,医院的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存在着许多独特性。首先,因为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因此不能完全采取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的财务模式与会计模式。其次,医院的经济效益在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结合这两方面的情况采取符合医院自身发展的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医院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力和自身业务的特点,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对自身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进行强化。

2.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强化

医院的管理制度指的是医院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对其下辖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在医院科室核算的过程中,加强对科室核算人员的管理力度,防止错账、烂账的发生,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并在医院规定的核算日对医院各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的管理与汇总。从而做到更加全面地掌握医院各科室的信息,为医院更好的管理各科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强化

医院科室核算人员作为医院财务核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个人从业水平和财会能力会对整个核算过程有重要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科室核算的结果。因此在强化医院的科室核算过程中,对相关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高是必不可少的。医院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对执行科室核算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通过对医院人力资本的大力投入,从而更好的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三、强化医院科室核算对医院效益的提高

强化医院科室核算水平,对降低医院不必要的成本和浪费起到重要的作用,最终能大幅度的提升医院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室运营成本方面

通过医院科室核算可以有效的做到提高科室绩效,增强科室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和服务意识,对于日常医务工作的开展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合理的科室核算,能够充分实现宝贵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各科室的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在医院的资源配置上起到统筹规划的作用。从而促使医院工作人员能够明确工作服务的内容,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降低劳动成本。同时可以有效的缓解长期以来存在的“看病难”问题,也为医院争取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到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不误,达到了医院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2.药品成本方面

在医疗药品使用的监督方面,科室核算的强化能够对这一监督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精确的科室核算会对医院长期存在的“乱开药”现象有着很大的约束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药物成本核算的制度,减少不必要的药品消耗,为医院节省了成本,也为患者和社会节省了成本。最终很好的扩大了医院的效益和社会的效益。

3.医院综合成本方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在医院的日常运营方面,例如门诊人数、病床使用率方面,应该做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通过医院科室核算降低了医院各项不必要的开支,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在医疗改革的大环境下,强化医院科室核算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要真正强化医院科室核算并提高医院效益,离不开医院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强化科室核算是医院为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实行的重要措施,做好医院各个科室的核算工作,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医院的服务项目,实现医院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化,促进医院效益的合理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 燕:小议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科室核算[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9):23.

如何加强医院科室管理第7篇

关键词:医院 内部成本核算 探析

一、前言

成本,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成本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同等条件下,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产品成本。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成本的核算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成本核算是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核心,成本核算可以促使医院加大内部管理力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的意义

我国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极大地超过了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卫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医院的正常运转。如何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增强医院的管理水平则尤为重要。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的意义:一是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药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二是为准确核定医疗收费标准、实施单病种付费提供科学依据。三是为完善医疗保险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四是为落实卫生经济政策、合理补偿医院提供依据。

任何一家医院都应不断地挖掘医院内涵潜力,同时扩大外延,提高成本承受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通过科技进步、创断管理,降低成本;通过发展生产力降低成本。要注意保护医院的后劲,特别是要注意研究医院成长性问题,对扩大经济规模有增量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有一个所费所得、付出回报的比例,投入产出只要回报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就可以做大增量的投入和耗费。总之,加强医院内部成本核算,不仅有利于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发展,也关系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三、如何加强医院内部成本核算

(1)各医院要成立院级领导负责的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

为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各医院要成立院级领导负责的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成本核算的日常工作由财务部门或成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办公室负责,内设相应的成本会计岗位。医院每一成本核算单元应各设立一名兼职或专职成本核算员,并根据要求定期向院部负责成本核算的部门报送相关的成本核算信息。医院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规范及有关法规和制度,拟定本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完成成本的核算、分析、考核等工作。各成本核算单元的成本核算员在院部专门成本核算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完成本部门成本核算资料的统计与报送工作。同时,医院领导要把成本核算管理列入到医院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从过去只重视医院收入而忽视成本耗费的误区中走出来,把厉行节约,精打细算的核算方针真正落到实处。认真开展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对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医院要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原则

要达到成本最低化的目的,必须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即全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改变仅重视实际成本和诊疗成本的片面性,而要从医院、科室、班组各个层次,诊疗、技术、经营、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实现成本管理,做到医院诊疗护理工作和经营活动全过程都进行成本目标管理。

(3)健全成本核算与科室核算方法

医院成本核算是依据会计核算规则、与会计核算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周期性进行的常规核算,是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核算过程。医院成本核算应与会计核算结果相一致。

科室核算(责任核算)是以医院内部的考核科室为责任成本单位,降低成本,挖掘潜力,改善管理的重要经济活动,是全院、全员实施职工理财参与管理的具体形式。

科室核算与成本核算都要在医院内部划分成本核算单元,但在核算单元划分的原则、成本开支的范围与核算口径上有明显区别,两者都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措施。目前,尤其要强化成本核算,为科室核算提供更详细、更真实的数据资料,为管理决策和合理分配提供依据。

(4)以人为本加强成本管理

第一,增加全员成本意识和节支观念,调动职工在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首先使职工知道成本管理工作和每一个职工息息相关,然后再用适当的方法使职工主动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主动去控制和自己相关的成本支出,而且是尽最大所能去控制成本支出。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潜力。第二,加强劳动力管理,节约人工成本。加强劳动力管理、节约人工成本并不是以牺牲职工的劳动报酬增长为代价。如何组织安排可以取得更高的产量以及取得更满意的结果,这是一种人工成本间接的节约。另外就是堵塞工资管理中的漏洞、杜绝不应支出的或不合理的人工支出、杜绝人力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崔晟,董迎.浅析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应重视的问题[J].医院管理论坛,2010,(04):141-143.

[2]唐宗全.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难点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5,(02):174-176.

[3]张盈群.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之我见[J].卫生经济研究, 2004,(12):152-154.

[4]夏玉亭.浅谈医院成本核算的规范问题[J].卫生经济研究,2004,(02):145-147.

如何加强医院科室管理第8篇

关键词:医院 全成本核算 绩效评价

一、全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分配概述

(一)全成本核算的含义

医院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成本指的是预防、医疗、康复等医务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资料以及劳动者的社会劳动报酬。医院进行全成本核算是指:医院依据理和运营中的需要,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各项耗费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和分析报告,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医院进行全成本核算是医院内部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能够合理地进行成本预算,建立具体的发展目标,为医院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同时医院进行全成本核算也可以满足政府部门进行宏观管理的需要,有助于逐步形成社会标准,更好地指导行业管理。全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对各个大科室以及各级科室进行成本核算,还要及时反映其变化情况,归集分配到门诊和临床各相关科室,全成本应体现各类科室成本、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的全成本。

(二)全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分配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医院加强全成本核算管理,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单位内部成本,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医院作为社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医疗系统的发展都受到广泛关注。近些年,我国私立医院不断涌现,整个医疗系统中的竞争日益加剧。不断推进自身的市场化发展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预算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医院对于各项成本的管理要落实到科室和个人,杜绝浪费和谋取私利的现象出现。

第二,有利于明确划分各个科室的技术经济责任。全成本核算管理不仅将组织目标、实施方法、绩效考核办法等都进行了相应的事前规定,并且将各项计划应用到各个科室中。这就对各个科室的技术经济责任进行了明确划分,减少了科室之间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

第三,有利于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推行全成本管理,可以将医院的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分,将各项任务、目标和权力下放到各个科室,并将科室的效益成果同科室内部工作人员的薪酬挂钩。从而建立起激励性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

二、全成本核算下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思路

(一)确立绩效考核的评价主体

全成本核算下的绩效考核分配工作的开展首先要从确定绩效评价主体开始。没有明确的评价主体,相应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也就无法确定。然而从目前医院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中仍然存在着评价主体不够明确、评价内容与主体不符的问题存在。因此,医院应该重视内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加强绩效分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明确绩效考核的评价主体,对于各个科室建立不同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绩效完整的评价制度

制定绩效考核的评价制度是指对于绩效考核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流程等进行总体的全面性的规定,保证绩效考核工作在医院全成本管理下的的有序进行。在建立绩效考核的评价制度要着重主要两个方面:首先,要领导要体现出对于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从而带动各科室工作人员加强绩效考核分配意识。其次,要保证绩效评价制度的权威性,绩效考核的整个流程都应该按照制度规定的具体要求来,加强监督管理,杜绝评价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

(三)建立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全成本核算下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医院绩效考核分配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如何确定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标是重点也是难点。医院的日常工作纷繁复杂,涉及的工作内容多种多样,另外各个科室所承担的重要性和风险性也不相同,因此在全成本核算管理下,要针对科室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要求,以及其实际的工作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建立多层次的绩效评价体系。

(四)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

有效的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可以促进绩效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就目前我国医院绩效评价机制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要充分了解单位自身体系的不足,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医院成本管理下如何构建绩效评价机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建立适合自身的绩效评价机制。

三、全成本核算下进行绩效考核分配的具体方法

(一)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加强科室的成本核算

首先,不管是医院的高层管理者还是科室的具体工作人员都应该提高成本管理意识,积极地参与到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中来,对于工作中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要如实上报,减少浪费造成许多无效的支出。另外,医院应该进一步加强科室的成本核算。医院科室进行成本核算包括以科室为单位的纯收入核算、成本核算和收支结余的核算三方面内容:第一,科室的纯收入主要包括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直接收入指的是本科室的工作人员的独立劳动所创造的收入,该项收入以实际收入计入。而间接收入是指依照医嘱所进行的各项辅助检查所产生的各项收入。第二,科室的成本核算内容主要包括科室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变动成本主要是指各种医疗材料的损耗、设备维修、水电煤气以及各种其他公务费与业务费等。第三,科室收支结余核算。科室收支结余 = 科室纯收入 - 科室支出。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后,应该定期对科室的收支结余情况进行了解,了解科室的盈亏状况,为及时调整科室收入结构和补偿机制提供依据。

(二)细化科室绩效指标,完善绩效评价制度

由于医院各项工作较为复杂,各个科室的工作任务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只制定一套绩效评价指标是不现实的。在全成本核算下加强绩效考核分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必须要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工作状况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细分,进而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医院科室进行绩效评价一般由三大类绩效指标:工作量指标、质量指标和经济指标。工作量指标是指各个科室的业务量,比如急诊人数、住院人数、病床使用率、手术人数以及出院人数等。工作量指标是一个绝对的数量指标。科室的质量指标则是一个相对指标,它包括病人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医生的医德、医疗安全与质量、业务技能考核以及科室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等。而经济指标通常包括:第一,收入类:科室纯收入、业务收入、检查治疗收徒、医疗收入、药品售出以及业务收入、科室纯收入、本科室直接医疗收入、医技检查治疗收入、药品收入、药品纯收入;第二,成本类: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收支结余、边际利润及其同比增减幅度和职工人均额指标,每门诊人次费用、每住院人次费用、每床日收费水平及其和业务收入结构组成指标,每床日消耗卫生材料、每床位收支结余、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百元直接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的数值及其同比增减幅度指标。 医院在对各个科室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该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结合各项评价指标定期对各个科室绩效指标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不仅可以作为对科室工作人员绩效考核评价中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各项指标的运行情况中发现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建立完善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充分带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过去的绩效分配制度通常是以科室成本核算为作为单一的绩效考核指标,而在全成本核算下,各个科室的绩效考核指标更加具体完整,其计算公式通常可以表示为:科室绩效工资 = 经济指标绩效工资 + 工作量指标绩效工资+ 工作服务效率指标绩效工资 + 医疗服务质量指标绩效,其中经济指标、工作量指标上文中已经做了介绍,工作服务效率指标主要是有药品收入比例、平均住院日等。降低药品收入比例,提高病床使用效率等将成为工作效率指标的重要考核内容并依此作为对科室奖惩的重要依据。这项指标的实行,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公众满意度,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此外,从目前整个医疗系统的发展现状来看,许多私立医院不断涌现,医院之间的竞争不断增加,因而不断加强医院的服务质量尤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绩效考核工作中,要增加科室医疗服务质量指标在整个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比重。具体来说,医院要对各个科室实际的患者投诉量、医疗环境与质量、科室人员科研成果等进行评分,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每个工作人员的工资挂钩,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军革.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0;20

[2]李红.实行全成本核算绩效工资分配的做法与体会[J].新疆医学,2012;07

[3]王新平.全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