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园林工程建设论文

园林工程建设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8 15:55:45

园林工程建设论文

园林工程建设论文第1篇

【关键词】SWOT分析法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39-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中国园林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日益丰富,对生态文明的向往也越来越迫切,园林专业成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学科,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也面临迅猛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据统计,1990年全国设置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有21所,到2006年已达104所,单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美国(60所)、日本(38所)和韩国(27所),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风景园林升级为一级学科,经过这一里程碑事件,全国开设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已增至150所。学科发展过快过热的现象给风景园林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改革、探索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一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现状

园林建筑设计作为园林专业的必修课,是诸多高校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考研的常考专业课。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训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户外空间的尺度感、提高设计能力、强化专业技能。然而,作为建筑学的分支,由于涉及艺术和工程的知识,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同时,本学科开设时间较早(20世纪50年代),所用教材与现行需要分离,导致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因而,突出学科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SWOT分析法的特点、原理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最初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是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

SWOT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法具有分析直观、使用简单的特点,迄今为止已被应用在许多领域,如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能力自我分析等方面。

三 园林建筑设计的SWOT分析

本文以SWOT分析法原理为依据,以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对象,分析课程内部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在当前学科发展和社会大环境下的机会、风险等外部因素,旨在明确学科优势,最终探讨本课程的改革策略。

1.优势

第一,学科特色鲜明。园林建筑的设计是以园林为背景,通过人工方法营建户外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过程。追求与景观环境和谐,融入并强化景观环境固有的肌理与特征,重组、建构园林建筑与环境之间和谐的新秩序,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准则。园林建筑不仅具有传统建筑的功能,提供人们休憩、停留的场所,同时也起到点景、观景、组景等景观作用,是真正实现建筑——环境——人三者互动的设计。

第二,文化意境浓厚。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园林建筑更以文化著称。矗立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条件下的园林建筑不胜枚举,无论是皇家宫殿还是私家园林,秦砖汉瓦、古墓寺塔、宗堂祠庙,无不体现着人类社会璀璨的历史文明,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门窗光影,无不叙述着悠远曼妙的故事。可以说,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和象征。研习园林建筑设计便似拜读一本全景式展现中国文化意境的百科全书。

第三,训练效果突出。建筑思维方法和园林不尽相同,园林建筑设计者需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设计出美观、经济、功能完善的园林建筑。值得肯定的是,与传统建筑学相比,园林建筑设计在结构、功能、技术等方面,都容易很多。只要经过长期、持续、系统的训练,即使天赋一般,仍然能够掌握设计的方法。

2.劣势

第一,专业综合性强,教学难度较大。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既是艺术又是科学,也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科,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艺术创意,这就意味着它们在风景园林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都是不能偏废、不可或缺的。课程对师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历史、文化、语言、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等知识,都是建筑设计思想产生的源泉,因此,学好该课程难度相对较大。

第二,课程内容极广,导致深度不够。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园林建筑既包含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相关技术、建筑材料、设计规范,又涉及园林制图、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可见,涵盖的知识非常广泛,体系相对复杂,这往往导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些知识点只能删除或者点到为止,无法深入讲解,学生便出现一知半解、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第三,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效果欠佳。园林建筑设计课程通常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其中绝大部分为理论课。理论课以多媒体集中讲授方式为主,实践课则多在制图室完成。由于实践课课时较少,且多为两学时,在上课期间学生往往难以完成设计草图,教师不能及时指出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师队伍较弱,难以达到要求。园林建筑设计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有扎实的建筑学基本理论,熟悉建筑规范、技术,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思维,而且需具备规划设计的知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然而,高校中讲授园林建筑的教师通常为园林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上学期间研究方向较单一,担任此课程教学必然工作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专业技能完善、长期研究建筑学的教师往往不担任本课程的教学,所以出现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的现象。

3.机会

第一,园林行业发展推动学科进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园林行业迅速崛起,风景园林学一跃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与建筑、城规学科进一步融合。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司长赵琦指出:未来十年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将进入最快的发展时期。据统计,2011年全国约有市级园林管理局680个,1200个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45000个物业管理公司,整个学科的发展,给园林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机遇。

第二,古今资料全面提供参考依据。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建筑学同样文脉悠长,两门学科的交融,给园林建筑设计提供了广泛的资料来源。以建筑学为例,现存大量文献就包含了三个层面,其一为保护理论及其课程(以建筑、城市与景观的理论与历史为基础);其二为保护设计及其课程(包括建筑、城市、景观等方面,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为基础);其三为保护技术及其课程(以结构、材料的现代技术应用为基础)。这些都是园林建筑可以借鉴的资源。

第三,设计理念更新带来生机活力。创新是时代的特色,新的设计理念同样影响着园林建筑的发展。自早期强调“统一、均衡、比例、尺度”,工业时代柯布西耶创作萨伏伊别墅提出的“新建筑五点”、赖特“流水别墅”倡导的有机建筑理论,体现功能主义的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学院”校舍,直到后工业时代,个性、矛盾、变化、拼接的表现形式,建筑已经经历了从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不同时期的设计理念影响着艺术界,也给建筑设计注入了无限活力,如今的建筑已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4.风险

第一,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园林发展过快、过热,与其他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许多从事园林工作的都是非本专业的毕业生,如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等。尽管侧重点不同,仍给园林从业者带来了更多挑战。园林建筑设计作为园林设计的方向之一,与上面所提到的几个专业关系密切,因此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园林要素之一,园林建筑设计的社会需求较大,小到亭子、小品,大到楼、阁、桥、塔,都离不开建筑设计。与广泛需求形成对比的是,毕业生建筑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故很多毕业生不能承担园林建筑设计的工作。

四 在分析基础上的改革探索

通过以上SWOT分析,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革策略,以期利用学科优势,把握时机,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1.扭转战略(WO)

第一,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实践训练。以建筑规划为重点学科的同济大学,在设置规划设计课程时,理论讲授一般不超过八学时,大量时间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景观工程设计中去。作为教师,应运用一切手段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假期时间,继续增强制图基本功;定期布置作业,及时讲解示范,由简单到复杂地锻炼建筑设计的思维;增加随堂练习,培养应用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课程设计,提供学生的空间构建能力。

第二,增强理论研究,深入研究课程。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国内外的经典著作,如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彭一刚的《建筑空间组合论》,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等,丰富建筑理论、历史、文化、技术等不同层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钻研精神,弥补教材知识量的不足。

第三,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队伍。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同时可以借鉴名校经验,注重师资构成的质量和多样性,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充满活力。仍以同济大学为例,其建筑系全系119名在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不足40岁;近70位有博士学位;多数教师有长、短期进修的国际留学背景;50%左右的教师有包括“老八系”(除纯粹的同济毕业生外)在内的一个或多个外校建筑院系学历。

第四,更新设计理论,扩展学生知识。提倡设计的共通性,将其他艺术领域融于建筑设计中。如在讲授建筑从平面转换为立面方法时,以著名绘画作品《红黄蓝构图》为例,通过不同颜色、位置、面积的局部,分析构成不同功能、不同形态的空间(如图2)。又如,讲授雕塑时,对比园艺中的盆景、规划设计中的大地景观,使学生理解,对于植物、建筑、地形的塑造只是尺度不同,美学原理和方法却是相似的(如图3)。

2.增长战略(SO)

第一,体验式教学,加深学生空间感受。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安排1~2次室外教学考查,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于户外空间的感受,反映较好。如讲授公园大门设计时,可带领学生参观某个公园的大门,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对于大门的功能、位置、组成等理论课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安排学生分小组测量大门尺寸,绘制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训练了学生对尺度的把握,也培养了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回校后自行设计方案,并完成建筑模型的制作,熟悉整个设计的过程。

第二,自主式教学,表达建筑文化意境。教授学生如何查阅资料,鼓励学生课下自学。如讲授建筑选址时,适当补充中国古代风水理论,因该知识涉及内容较广,且学生对建筑文化兴趣浓厚,故布置机动作业课下完成。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图书、网络等资源自学,并搜集大量与此相关的实例,并在实际设计中加以应用。

第三,互动式教学,锻炼建筑设计思维。及时与学生互动,使教学生动活泼,成为发散性思维的课堂。例如,在建筑平面方案设计时,提倡同一命题多种思路的“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求最佳设计方案;讲评时,可选择一两名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其他同学可随时提问,打破了以往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防御战略(WT)

第一,运用多学科知识,补充本专业不足。注重与本专业其他学科的衔接,如早期开设的设计初步、园林制图,同步设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后续园林规划等课程,应不断巩固已学知识,利用手工和软件制图,帮助理解建筑空间的形成,为今后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调整课程的体系,完善考核的制度。调整理论课、实践课比例的同时,完善考核制度。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考试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设计水平。因而,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20%)、实践成绩(20%)、考试成绩(60%)进行评定,不同比例的设置基本能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水平,也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4.多种战略(ST)

第一,发挥景观作用。与其他建筑相比,园林建筑在满足功能、技术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其景观功能。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注重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质感等因素,使建筑遵循美学法则,更好地服务园林,与环境融为一体。

第二,突出地域特色。和植物要素相同,建筑同样是地域文化的体现。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已是世界范围内建筑设计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这个原则下,或是探寻地方建筑技术、地方建筑材料在现代条件下的运用;或是运用现代材料、技术、构造方式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发展,定能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地域建筑创作之路。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在当前园林专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对其进行课程改革意义重大。本文结合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讨论改革方法、模式。无论采用哪种策略,最终都要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本身特点出发,发挥优势,减少劣势,从而才能使机会得以利用,降低风险。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使学生从本课程中获得更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推进园林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边新丽.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9

[2]王新政、王立峰等.基于SWOT分析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3]成玉宁主编.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王蔚、恩隶编著.中国建筑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5]牟晓梅、华颖.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方法与手段改革[J].低温建筑技术,2005(1)

园林工程建设论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园林建筑;园林绿化;区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调绿色、和谐、富有美意。这使我国的园林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涉中于园林行业。长期以来,基于对园林工程的表面理解,许多人都将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工程混为一谈,这对于园林事业的发展和园林工程市场的形成带来了极大障碍。通过本文,作者要对“园林建筑”与“园林绿化工程”进行初步探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一、园林工程的理论研究及其特点

园林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它总是要被细化为多个交叉作业,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它研究的核心是通过对园林及其中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充分发挥园林的综合,集实用、美观和绿色环保于一体,平衡统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关系,并取得综合效益最大化。园林工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园林工程要求将技术性、艺术性和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确保设计合理、经济实用的前提下力求艺术与美感的统一。2、一项园林工程的预算投入往往是巨大的,其建造周期较长,一经建成就难以重新改观。这就需要园林设计者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能对该区域的供水、供电、排水等需求综合考虑,并对园林工程的后期维护和修缮留有足够空间。3、园林工程是一项集实用、观赏、绿色环保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它可以将无生命的建筑材料与有生命的绿化植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生态园林的特点。

二、园林建筑与园林绿化工程的区别

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均属于园林工程范畴,在内容上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交叉联系,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对项目中包括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充分考虑市政规划、日后的使用、维护等诸多因素,避免项目重复建设、随意施工。同时,前期要对工程的预算投入、工程耗费及日后将会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合理评估,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投入的资金能产生预期的效益。园林建筑与园林绿化工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含义不同 园林建筑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休闲活动场所而在园林或城市绿化地带进行的一系列造景施工工程。这些建筑物集实用、观赏和艺术为一体,借助于花草树木的灵动性将无生命的建筑材料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以柔和交融、自然和谐的艺术享受。园林建筑所指的造景施工可以是对各类建筑物的建造,包括亭台楼阁、轩廊楹联等,不同的设计风格给人以不同的意境和艺术享受。园林绿化工程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而对园林进行的绿化工程。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土建工程、山石改造工程、理水照明工程、林木栽培工程等,它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新的举措,未来我们必须要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与经济管理结合起来,加速城镇化进程,走出一条绿化产业的发展道路。

(二)特点不同 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工程虽然都属于园林工程范畴,并且在内容上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交叉联系,但因施工理念和侧重点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园林建筑有以下3个特点:(1)园林建筑既然是对园林或城市绿化地带进行造景设计,就要考虑到园林的地形、地貌、地势等自然特征,把握平面与空间优势,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要充分体现柔和交融、自然和谐的生态之美。(2)造景工程的建造不可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自古以来,精典的园林建筑作品都是以有限的建筑造景烘托出自然、山水之美,每一个造景的选材、体量都恰到好处,因为一个园林工程的各个要素中,应以山水为主,造景是从,过多的造景会显得冗杂和喧宾夺主。(3)园林建筑的风格及选材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文化传承。比如中西园林、南北园林、现代园林和古代园林,它们各具特色,流露出不同的意境和文化底蕴。

2、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多部相关的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园林绿化事业,因此,园林绿化工程是在政府领导下的、有法律规范的、造福于民的公共事业。(2)园林绿化工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土建工程、山石改造工程、理水照明工程、林木栽培工程等,因此,其预算投入往往是巨大的,其建造周期较长,一经建成就难以重新改观。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和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园林设计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优秀的园林绿化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园艺、建筑、美术、软件设计等多个学术方向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3)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集实用、观赏、绿色环保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它可以将无生命的建筑材料与有生命的绿化植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生态园林的特点,因为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在施工中常常会被细化为多个交叉作业同时进行,这就需要多个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完成。作为项目的管理者,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材料及人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达到改善企业成本况况,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

(三)基于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工程的内容和特点,对从事园林建筑或园林绿化行业的企业,从理论上说应有不同的从业规范、技能考核、企业资质、从业经历、人员结构、注册资本等方面的要求。但由于目前对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的概念和范围认识模糊,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因此,在许多环节对两者界定不清,大大阻碍了园林事业的发展和园林工程市场的形成。

三、结语

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同属于园林工程范畴,研究的核心是通过对园林及其中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充分发挥园林的综合,平衡统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关系,取得综合效益最大化。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特点及施工标准。但由于目前对园林建筑和园林绿化的概念和范围认识模糊,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因此,在许多环节对两者界定不清,大大阻碍了园林事业的发展和园林工程市场的形成,这就需要理论研究者、工程实施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找出症结所在,明确标准、统一界定,使园林事业的研究既有理论依据,又便于付诸实践,从而推动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园林工程建设论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一、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大多数高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生培养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学生发展特长和爱好的空间,导致的结果是: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学生,则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

(二)实践教学相对较弱,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差

大多农林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四大部分组成,但课程实践时间和认知实习时间较少,理论讲授较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差。

(三)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

距现代园林发展要求较远现代园林专业涉及的工作范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不同的层面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不同,对规划要求也不同。宏观层面的工作内容是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包括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调查分析,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各类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社会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学科。中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场地规划,是对建筑、设施、地形、给水、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城市设计是中观园林的重要内容。中观层面的规划成果包括绘制各类地图、概念性规划、分项规划、报告文本以及其他用于政府各主管部门审批所需的文件资料,其规划设计的内容控制了最后所建成的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小品等具体详细的内容。

二、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分析

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偏重于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同时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教学,主要培养风景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栽培养护、植物繁育等方面。

(一)契合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园林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囊括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因此,无论哪个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将每个方面的知识学好学精,成为一个适应园林行业各部门需要的通才是不可能的。

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需求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园林植物方向: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强基础、强实践、突出方向、提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1、课程教学符合教育规律。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从专业教育、园林构成要素认知开始,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复杂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知识的传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2、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在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方向,为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完整的知识体系。新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构架了一个园林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保证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遵照学生意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突出某一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择业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4、运用学院相关专业优势,依据知识群体组织课程模块,进行开放式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科领域,重视学科交叉培养,突出学院特色,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在课程大纲设置中采取专业方向“模块化”与拓展课程“巧于因借”的手法。专业知识模块化:一是园林规划设计模块,课程包括景观评价、公共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园林表现技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乡土景观、脆弱生态环境下的景观安全、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二是园林工程模块,课程包括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设管理与法规、园林工程概预算;三是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园材料、草坪地被植物的应用、园林苗圃;四是艺术设计模块,课程包括3大构成即Photoshop平面设计、3Dmax与动画设计;五是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课程包括环境规划学、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环境安全、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估、恢复生态学等;六是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风景区文化历史、风景旅游区规划、风景旅游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始终

1、教学实习和专业认知实习全面展开。丰富的游历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增强其对于自然、城市和人文的认知和感悟。

2、专业劳动和专业调查作为培养专业精神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教学同时进行。通过专业劳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生产性劳动实践,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园林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

3、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当代社会园林行业迅速发展,在园林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中,园林专业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改善学院园林专业学生教学状况不断努力。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被誉为当今朝阳产业的园林行业,其人才缺口很大。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园林专业在教学体系改革、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高等园林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龙昌;;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应用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年01期

园林工程建设论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现状

当代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门集建筑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理论与知识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学科。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的良好发展形势主要体现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规模,以及工程数量上,这些记录于资料的数据和现象都是浮于表面。若想真正、全面、客观的判断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就必须将关注重点集中于这一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幅度上。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难以满足工程需求

当代园林绿化工程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是极高的,管理人员首先要具备建筑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环境学等各项学科的基本知识与理论,还要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否则难以圆满完成当代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较差的问题,管理人员多是在工作中“边干边学”,这样就难免会造成我国园林绿化工程整体管理水平发展缓慢的客观事实,并且不利于园林行业管理工作的整体提升和进步。园林绿化施工队伍参差不齐,素质或高或低。

1.2 管理模式借鉴部分较多,自主创新部分较少

就目前世界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形势而言,欧美、北美、日本、韩国等国家起步较早,而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在发展之初,无论是在管理模式,还是工程组织形式上,都多是借鉴这些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甚至有很多部分是直接采用。当代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因地制宜”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由于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地形构造、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管理模式也就自然会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既要注意对世界先进管理模式、理念的借鉴,又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积极的机型自主创新,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地区特色”的当代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模式。

1.3 管理工作多集中于工程前期阶段,相对忽视了后期的管理

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工作多是围绕工程的设计、施工两个阶段来展开和进行,而相对忽略了后期园林绿化工程验收、养护等阶段的管理。园林绿化工程整体景观效果的维持与保护是与后期管理工作的持续程度有极大关系的,如果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管理工作不擅,必然导致工程项目整体景观效果下降等现象的出现。

2 当代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强化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园林整体景观效果的实现和维护。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是工程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现行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措施与方法普遍较为陈旧、落后,难以符合时展,以及行业进步的新要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强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让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实行优胜劣汰。让施工质量差、信誉不好的单位退出绿化施工行业;对绿化公司而言。要提高自身绿化队伍的素质。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代表着工程公司的素质和水平。只有搞好人才管理,不断地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能深造等。更新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建立起—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保证工程质量的顺利开展。

2.2 严格审核工程设计图纸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与验收的主要依据,其设计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景观效果。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应从设计阶段抓起,管理人员要在对工程项目所在地区各项自然、生态、经济、地形条件进行全面统计与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整体功能需求与各项设施的具体布局,来审核工程设计图纸。

2.3 注意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保养与维护

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工作并不是到竣工验收就完全结束了,工程项目的后期保养与维护也是保证园林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由于受到人为、气候等各方面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园林绿化工程在交付使用以后都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也就必然导致了园林工厂整体质量的下降,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对遭受破坏的部分进行保养与维护,园林的质量也就将持续下降。园林管理人员要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延伸,以实现更持久保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目标。

3 当代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当代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要实现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的目标,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全新理念。当代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时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园林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步的先决条件之一。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明确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此为根本出发点,制定出一套完善、科学、适用性强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制度。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推广和宣传,使其成为行业内基本认可的基本管理制度之一。其次,要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组织模式的更新与完善,对于质量管理人员的聘用一定要重视专业人才的选择,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要合理、充足,既要满足工作的需求,又要防止管理部门人员的闲置和生育。最后,园林工程行业要加强对于质量管理论与方法的探讨、研究,不断对现行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更新与完善,紧跟时展与行业创新的步伐,保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决不能被时代所淘。

参考文献

园林工程建设论文第5篇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施工;注意事项

1.引言:

我国的生态城市发展和景观绿化建设的高需求,让景观园林成为现今发展中日益关注的重点话题,同时园林景观本身也是一项高要求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工作,它对施工的要求也深入到它的各个方面,向地形控制,园林植物控制,给水排水,园林小建筑的要求及照明和水渠,这些细节方面的施工只有做到极尽全力的细致与高质量才能保证景观园林建设满足现今人民的生活需求和城市建设。

下面笔者通过对园林建设施工方面一些特点的分析,让施工人员在施工时能够加以注意保证施工质量。

2.园林景观工程特点:

园林景观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施工技术和质量,同时在施工时还要根据不同园林的施工特点加以辨析,在要求不同的施工园林拥有不同的施工特色,因此施工队伍在施工之初,最终的还是要对园林景观的特点要有相关了解。

2.1分散的施工特色:

一般的园林景观工程建设都是主工程建设的附属建设,这种建设通常是等主工程建设完成之后才开始进行的,这种建设的缺点在于它的施工过于分散,这样的分散施工不利于施工对于的人员分配和施工管理。

2.2综合性较强的施工特点:

园林景观施工的重要施工目的是为了使施工之后的园林整体效果达到人们满意的程度,同时在施工之后保证园林施工后具有着优美环境和大面积绿化,这就要求施工在园林景观建设的整体控制上都要做到协调性和有效的规划控制,这也是园林景观的一大特色,及在施工时要求施工的综合性强。

2.3考虑园林设计的合理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保证不同时间的园林都有着不同时间的特色,因此在园林植物种植方面还要结合不同季节植物的特点加以施工,让园林在四季中都散发生机,这也就要求园林在施工中要求保证不违反自然规律,只有这种顺应自然发展的园林设计才能保证园林设计的合理性。

2.4材料要求:

园林施工中,在材料要求上也很严格,施工中的材料选择不仅要保证符合技术标准同时还要保证园林施工的整体美化,在植物材料的要求上,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要保证冠型,姿态等设计符合观赏价值,同时,在施工建设上的建筑材料原则上各种材料的强度,规格上都要符合施工要求,在物理属性满足之后,还要确保材料的选择能够对园林景观的建设上起到美化作用。

3.施工过程前题准备: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的,在建筑施工中充分的准备也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施工之前,施工者对各项前度准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3.1技术上的准备:

要确保施工者能够领会园林施工的这要设计观念,熟悉图纸,对施工进行正确指导,同时对园林本身的整体地貌和环境特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保证施工放线测量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方向,对建设单位给出的各桩,控制点和地下网的位置进行进一步勘查核实,在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做好加密控制网的措施。

3.2施工材料的准备:

在施工组织中对施工预算进行相应计算,做好相关材料采购和订货,确保在施工之前,各项必备材料都有着充足的材料源。

3.3人员准备:

施工中,在施工之前,对人员的挑选和各部门相关人员的工作分配要做到合理清晰,保证在施工之后,人员能做到明确自身责任,做到高效率工作。

3.4施工现场准备:

在正式进行施工时,对施工现场的控制也很关键,有关施工现场的如人员办公室的设置,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秩序的保证等方面都要求做到有条不紊。

4.施工过程控制管理:

在一些必备物资和人员都准备妥当的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进程的控制欲管理也是影响施工进程和质量的重要关键,通过下文的相关分析进一步论述施工过程中必备的管理与控制。

4.1切实做好施工前提管理:

只有切实对施工进行相应的施工准备才是一个好的施工的开始,这主要包括熟悉理解图纸,勘查清楚地形,给水排水工程的准备,只有充分进行这些准备上的知道和管理才能保证施工的高质量进行和完成。

4.2控制施工按照图纸进行:

在施工中,施工领导者要保证施工主体时刻与图纸中的施工计划相联系,保证施工不会发生方向性错误。

4.3定点放线的严格控制:

定点放线要保证位置准确,明显,在施工中,要确保操作人员能严格执行这一点,同时,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保证处理灵活。

4.4土壤处理的控制:

对土壤的酸碱度,持水性和透气透水等特性也要进行相应分析,结合不同土壤要求进行不同的土壤处理措施。

4.5绿化材料控制:

在建设园林的植物材料上的选材控制上,不仅保证材料本身给园林带来美观性,同时材料还要具有适应不同园林地域环境的特点,保证园林的绿化设计不是好财力和时间的吃力不讨好的活。

5.总结

本文结合了园林自身的建设特点,对园林施工景观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探究了施工的前奏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让读者在园林施工技术方面有着更详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邓云叶;杨贤均;李蓉;;点状校园布局中主景建筑外环境空间设计探讨——记邵阳学院图书馆与教学楼的空间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园林工程建设论文第6篇

【关键词】园林施工;种植技术;园林土壤;交叉施工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期许。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在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而园林的施工问题更是受到大部分人的重视。加快园林施工进程和控制工程质量以成为园林实施者的首要任务。所以,如何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便更好的开展园林工程和造就一个满足居民要求的舒适环境。

一、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及管理问题

1.土壤处理。在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时,必须严格检验种植土壤是否施工种植物的良性生长。土壤问题的处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要是植物能正常生长,就必须有适宜的土壤同时要多注意保护好土壤。在某些园林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粗心地除去表土,使表土中的养分丢失,从而破坏了植物的有利生长条件。故解决好土壤的问题是确保植物顺利生长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机械的使用也会给表土层带来一些的破损,这导致其渗透和排水能力的下降。因此,保护好表土和改良土壤环境是使园林工程顺利进展的重要任务。

2.无法利用原有植物。园林的建设并不是要求必须废除地表上的所有原有植被,而是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利用。故对好好利用原有植物也是施工过程的必要任务。下面以行道树的保护为例,在施工过程中,因处理不当,机械、水泥和石灰对土壤的破坏,使树木生长环境也被破坏,这样就无法再利用原有树木资源。

3.交叉施工过程中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破坏。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土建与绿化施工的交叉是最常见的市场交叉施工的问题。然而,往往在这种状况下,因施工单位的不同,他们坚持的原则和利益各不同,这使在施工细节上不能及时协调,导致出现很多问题。以道路的建设和绿化为例,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土建标准阻碍绿化施工的问题。由于土建设计对绿化问题考虑得不够全面,对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

4.管理理念落后。园林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仅有30多年,同时在管理观念上相对比较落后。我国园林施工管理的理念大多是从国外引进而来的,虽然这对施工的技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国外的思想还是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简单的使用外国的想法,将会有一个坏的负面效应。众所周知,只有良好的管理观念才能产生有效的施工效应。因此,面对中国的园林建设管理理念落后现状,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使它符合当代花园林业发展要求。

5.人员配置不当。到目前,我国许多园林公司是由苗圃或其他相关行业过度而成立的,且园林工人也不专业。故,中国园林施工管理正面临着人员配置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况且园林业作为一个新的行业,也会出现人才断档的问题,没有经验的工人带来施工进度是非常大的问题。为满足需求的人才,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新一代的专业工人,并将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解决专业人员稀缺这个问题。

6.施工组织设计不科学。不完整的、不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将会对施工过程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应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即使施工组织设计属施工过程的前期任务,但是它对整个施工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设计者和施工者更要增加警惕性。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应保证其唯一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要能经过实践的考验,并且还要对工程的起止时间有紧密的安排。施工过程中,当发现问题时应该及时上报,以避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7.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在园林施工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质量低的园林工程是不能满足预期的景观要求的,即使是完成了也很难长久维持。当前,我国园林行业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很多施工单位就针对这个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做了手脚,这从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工程质量的随意性。

二、优化对策

1.改进技术手段。园林施工对技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从植物的选种开始,到培育壮苗和科学地栽培,再带植物成形,这个过程都需要有完备的科学理论来作为指导,同时又需要优良的技术做支持。因此,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须配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并由他们通过专业手段来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不断的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技术工作和科研操作做到最好。与此同时,园林的的工作人员既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技术能力,也要学习先进技术和各种技巧。

2.重视工程质量和施工规范。施工过程中要将乔、藤、花草和灌等密切结合起来,注重休闲、娱乐和文化等功能的引入。对园林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施工企业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避免出现高消耗、低质量等问题。规范是施工的指导,是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果。施工人员要有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才能把握设计观念创造出满足要求的园林作品,施工人员要更加好地发挥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做出更好的业绩。

3.加强人员管理、人才培养和理论建设。好的园林作品主要是依靠施工人员们的努力工作来完成的,因此要建设一直创新意识强、勇于探索的施工队伍,确保园林施工项目能顺利完成。由于园林方面的人才培养还不够到位,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因此高校教育须培养专业的园林人才。施工管理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我们必须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实现我国园林施工的技术进步。

4.其他方面。施工是要制定并执行防止发生伤害事故的措施,避免损害周围居民的利益,必要时,应调查社会公众对工程效果等方面的反映意见;施工中要遵守《建设业法》,处理有关合同问题,应以《公共工程标准承包合同条款》为准绳;确定施工单位及签订合同,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通过材料检查、工程验收和施工实际成绩,来评价工程结果。如果判定原施工单位不适宜继续承包工程时,可以中止承包。总之,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建设施工单位应该接受指导和监督,对于违背法规的行为要给予处分;有关工程的事物处理,应该根据甲方规定的程序妥善处置,务必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赞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施工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程,认真地认识绿化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工期的如期完成。园林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阶段,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总目标是为人类及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生活。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同行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莫旭芬,郑娴.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园林工程建设论文第7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园林绿化建设;人和自然

一、绪论

踏入新时代以来,经济与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坚定不移要实现的目标之一,而为了确保我国人们的生活质量,更进一步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深入实行绿化发展是亟需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定程度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了特色经济以及优势产业等,同时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项目明显得到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呈现出绿化成绩的缺乏。因此,新时代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园林建设发展将会为我国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园林建设发展备受关注。而本文将会围绕着林业生态环境的完善以及园林建设的发展这一主题,重点阐述青海地区近年来的生态环境建设,以提供理论性参考建议。本文将借鉴前人的研究,为以青海地区为主的生态园林设施建设提供建议,为日后的城市转型提供参考性思路,促进生态城市最终形态的形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进一步发展可持续性的生态经济,具有一定的现实与实践意义。另外,本文将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等文献研究作初步总结,为日后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二、文献综述

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的发展研究应从生态园林开始,并由生态园林的含义功能等进一步延展到生态园林在我国的发展研究以及建设进展研究。因此,本节将针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的阐述。关于生态园林的含义以及功能,王浩指出,生态园林是一个基于生态学原理而衍生出的园林绿地系统,即是基于科学的配置,美化的景观以及群落的源生循环调节功能而形成的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园林的功能是丰富多样的,例如“自觉”调节气候、改善空气、改善环境等功能,而学术界对生态园林功能的总结,主要是能够促进人们更完善的、更有质量的经济生活的实现[1]。关于我国对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研究,王浩提出,应该在科学明确的生态园林城市概念及理论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研究我国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方案,形成基础理论模型将有利于林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园林绿化的进一步实现。侯碧清基于具体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深入研究并提出绿地的生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系统总结与归纳林业生态环境的理论与方案。骆天庆系统地介绍了当代生态规划设计的思想与经验以及发展的未来态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生态规划设计,形成生态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做法,为构筑林业生态环境奠定系统理论基础。而翁奕城进一步指出园林与城市之间的相处模式,并强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难点[2]。基于以上系统的理论基础,更多学者强调,尊重自然规律,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行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园林绿化改善,并提出了不少建议。如,牛然提出循环经济与生态建设的结合,指出当代高消耗的生态经济建设模式的致命缺点,尊重其自然规律,尊重其内在循环规律,应是当代生态经济建设的重点。除此之外[3],刘杰,经过比较分析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指出其内在发展机制;韩云龙提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框架以及方法等等[4]。以上文献从林业生态的内在规律出发,主要指出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园林绿化建设与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关于目前我国生态建设的进展,主要围绕以下几座城市的模式展开研究。一是天津市等为模型的生态建设模式,该模式注重城市内在特色,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的基础进行生态建设,提高林地的占有率,扩大城市园林绿化,以“适地适树”原则为基础,在盐碱地上实现绿化建设,造就特色生态建设模式[5]。二是以宁波市等为模型的生态建设模式,该模式以系统论为基础,重点衡量区域治理与整体治理的协调性,以系统的观念为林业生态建设与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实现方案的理论基础,其目的是培育一个绿化系统模式———花园城市[6]。三是以深圳市等为模型的生态建设模式,该模式从新的角度进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以整体的思维看待周边城市,与周边城市抱团绿化治理,进行组队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建设,科学利用整体思维合理规划资源,以更大更有凝聚力的力量进行生态建设[7]。四是以苏州为模型的生态建设模型,其依托于自身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建设“小多匀精”模式为主要目的,是基于城市本身的基础内核,可以以较高的标准以及起点来规划生态环境建设[8]。基于以上文献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林业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建设,本质上是人们从新的角度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而生态建设并不能设计一套统一的模式,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进行生态建设。与大部分城市相比,青海地区的城市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如何运用科学的配置方法进行生态规划设计,是当前许多学者都在致力研究的一个问题,解决西部林业生态建设以及园林绿化将是解决西部大开发重要难题的起点之一。

三、青海地区林业建设与园林绿化

1.青海地区林业建设与园林绿化的进展

一个国家林业的发展、林业的富裕是其社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非协调性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促使林业建设与园林建设成为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林业建设与园林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保护国家生态环境与整治国土环境的首要任务。因此,进行林业建设与园林建设毋须置疑。而作为荒漠化极其严重,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青海地区,应该是林业建设和园林建设的重要考察对象。为此,我国有一套具体的林业建设与园林建设的方案。一是在源生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林业园林建设。自开始治理青海生态以来,国家不断投入各种资源保护改善青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但是青海地区的环境仍然持续恶劣,甚至出现了更多生物难以生存的境地。究其原因,是在进行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保护观念的滞后性,保护的措施并不能适应当前破坏源环境的速度。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时,出现了为了速度而放弃详细的考略与衡量的情况,致使保护工作没有做到位,结果不尽如意。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青海地区源生生态系统的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林业园林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二是改善黄河长江中上游环境,为林业园林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天然林是我国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天然林天生对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使极大部分干旱的青海地区缺少天然林。人工造林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也有可能无法达到真正森林的标准。因此,创造建设天然林源生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改善长江黄河中上游的环境,使江河断流现象逐渐消失,是保护天然林的重要举措。在天然林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林业园林环境的生态规划,从而使天然林保护工程与林业园林建设工程相联结,为林业园林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三是以退耕还林工程为重,进一步进行林业建设与园林建设的生态规划。退耕还林主要是为了解决因开荒种粮而出现的森林退化问题。农业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计生行业,长期以来为了进行西部大开发,曾一度剧烈开展开荒种粮行动。然而,虽投入了大量物资,但是农产品产量不大,森林资源也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实践证明开荒种粮并不能解决西部大开发问题。因此,退耕还林,以更大的土地进行林业园林建设是当前西部地区林业生态环境完善与园林绿化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退耕还林,增加森林的面积,从根源上保持水土平衡,从而改善西部地区土壤以及环境问题,这也是西部地区进行林业园林建设的重要目的。四是围绕防护林建设进行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六大林业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实现飞跃式林业园林建设工程的重要标志。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青海、东北以及华北三个地区建设风沙带防护林建设,以构筑起“绿色长城”,为生态环境建设保驾护航。作为三北之一,青海地区的防护林建设为青海地区减少了恶劣的环境侵害。以上四点是当前我国在青海地区进行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基于保护以及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林业园林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我国青海地区的林业生态系统,改善西部大开发的自然环境条件。

2.青海地区林业建设与园林绿化的困境

多年来,缺水是人们对青海地区的基本印象,也是贫困以及难以生存的重要原因,解决缺水的根源问题,是青海地区林业生态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完善林业生态系统,使西部地区有水可用,进而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人才的流动、促进经济的发展。本节将围绕当前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以及园林绿化建设的难点出发,系统概述当前的困难之处。一是青海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了林业园林建设。森林是林业产品的主要资源来源,兼顾调节气候和保持水土的功能,也是林业与园林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青海地区森林的覆盖率较低,是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青海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与当地气候干燥、降水不足息息相关。青海地区环境系统十分脆弱,而脆弱的生态系统难以维持林业与园林建设。青海地区荒漠化严重,为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带来威胁,生物的单一系统导致生物循环系统不能正常进行,这也是阻碍林业与园林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青海地区并没有充足的江水河水或者湖泊,且江河断流现象日益严重,而水是林业与园林建设的重要条件,水资源的缺乏更是阻碍了青海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除了上述原因,青海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冬春季冷雪伤害十分严重,极端的低温使林业生态建设受阻。二是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缺乏创新思想,阻碍了青海地区林业建设与园林建设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市场机制的带领下,焕发起了新的生机,青海地区改革缓慢,市场机制在青海地区发挥的作用无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青海地区依靠行政管理的色彩比较浓重。青海地区森林大部分属于国有,林业建设与园林建设长期处于低收益低公开的状态,因此效率较低,不利于林业园林建设的发展。同时,青海地区仍然处于贫困地区,缺少优质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从而整体创新意识不足。

园林工程建设论文第8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管理;几点思考

随着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品味以及城市文明的打造,而在这个过程中园林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园林共工程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在管理园林工程时,极易出现作业和组织混乱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园林工程管理的思考与研究十分有必要。

1园林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园林工程建设对于城市化进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目前的园林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影响了园林工程的整体建设,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施工队伍结构问题。目前的园林工程施工队伍结构比较单一,甚至把简单的种树、除草当做是施工技术,却不知园林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施工工艺。同时,由于园林工程利益回报较高,因此,很多素质不高的施工队伍也涌入到园林工程建设中,而这些施工队伍无法理解园林建设的本质意图,虽然有部分施工队伍聘请了一些园林方面的专家,但这些人员对于现场施工调节掌控能力不足,致使园林工程施工漏洞百出[1]。其次,施工材料问题。施工材料决定着工程质量,但是在目前的园林施工中,工程材料不过关现象十分严重,以石材为例,在园林施工中石材铺设是工程中的主体项目,但是很多施工单位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会选择一些不符合施工标准的石材,不但影响了美观效果,还降低了施工质量。最后,园林工程后期保养维护管理问题。园林工程虽然建设周期短,但后期管理维护却十分复杂。由于缺乏对后期管理维护的重视,将草木保养工作交于普通的环卫工人以及农民工负责,致使后期植被频繁死亡,并且出现各种病虫害,园林草坪杂草丛生,没有发挥出园林工程应有的城市绿化效益。

2加强园林工程管理的有效策略

2.1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

园林工程施工队伍问题,是现阶段园林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进而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技术的施工队伍[2]。在园林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建筑学、植物学以及美观学等多种领域知识,为此,可以从培训和监督2个方向进行管理完善。首先,企业领导应带头参加培训,亲自组织培训工作,可以通过技术讲座讲解新材料、新规范施工标准等,提高园林技术人员对于新型施工工艺的认识,通过自身技术知识的提升,建立理论知识与现场管理的联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园林工程管理中,进而规范园林施工质量。其次,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监督,可以建立奖惩责任制,在调动施工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实处,从人员管理抓起,提升园林工程施工质量。

2.2加大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是园林工程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的保障,尤其是园林施工和普通的土建工程施工不同,园林施工除了对水电材料、土建材料等有一定的要外求,还要加强对植被种苗的甄选,具体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材料选购一定要从施工图纸设计出发,确保符合施工设计标准,同时,在施工材料进场后,严格进行检查,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禁止进场。由于树木材料不易保管,因此,在材料运输以及后期进场后都要加强对材料的保管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坚决杜绝采用病苗、弱苗进行施工。通过加强施工材料管理,提升园林工程施工质量。

2.3加强后期的维护管理

对于园林工程管理而言,除了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做好后期的养护以及保养维护工作也十分必要。所谓后期保养维护管理,就是指在工程验收结束后,依照相关的规定对园林工程进行适当的维护,进而使园林工程发挥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园林工程正常使用方法的技术服务咨询[3]。由此可以看出,后期保养维护管理与园林工程的美化以及绿化效益发挥具有直接关系。具体而言,园林工程的后期保养维护管理工作包括植被的剪修、浇水、施肥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同时,还要防止一些人为性的恶意破坏,应选派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对缺苗损坏等现象及时进行修补,确保园林工程整体效益不受影响。

3总结

园林工程与普通建筑工程不同,管理园林工程时,要充分考虑园林工程的特殊性,注重施工人员、施工材料以及后期保的维护管理,通过加强园林工程管理,促进城市文明建设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罗渝.园林工程场地标高控制和土方量总体平衡关系研究[J].四川水泥,2016(11)

2张开芳.园林工程中施工环节景观设计技术试论[J].农业与技术,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