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培训职业教育

培训职业教育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9 16:03:20

培训职业教育

培训职业教育第1篇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能够提高企业培训的效果。完整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

1.1确定企业职工的培训需求

企业职工的培训需求指的是企业中需要进行培训的员工、员工需要进行培训的内容。培训需求的确定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发现企业进行职工培训的真正的原因,而且企业需要明确培训是否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果不能确定企业职工培训的需要,培训将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1.2确定企业职工的培训目标

企业职工培训目的的确定能够为培训计划的拟定提供依据与方向。确定了企业职工培训的目标之后,才能够进一步确定进行培训的职工及培训的内容、时间、方法等。培训目标主要包括技能方面、知识方面、工作表现方面、工作态度方面、企业目标等几类。

1.3制定企业职工的培训计划

企业职工的培训计划实际上就是具体化了之后的培训目标,将培训目标作为依据具体的确定培训的形式、课程设置与大纲、教材、教师、教学与考核的方法等。

1.4企业职工培训的实施过程

企业职工培训的实施是整个企业营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是针对培训计划前、中、后的各种活动所进行的协调工作。培训实施过程的良好能够确保接受培训的职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当中,确保企业职工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

1.5企业职工培训结果实现转变

企业职工培训结果实现转变指的是接受培训的职工将在培训中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效运用。企业职工培训结果转变的实现需要借助与相关的制度与措施,实现职工培训、绩效考核与报酬、职业生涯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1.6企业职工培训效果的评估

企业职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对已经完成的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得出相关培训效果的标准与依据等;另一方面通过评估与总结为未来的企业职工培训提供改进与完善的建议与措施。

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实施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不仅需要建立,更加重要的是建立之后的实施与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作用,达到企业培训的最终目标。就好像是搭台唱戏一样,舞台的搭建固然是非常重要的,而舞台的搭建还是为了唱戏而服务,因此唱戏更加重要。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原则

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企业的长远战略与近期目标之间关系的处理;要依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实施培训;企业的领导阶层要注重并亲自抓好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将实际的需要作为培训的目标,培训结束之后要实现培训结果的良好转换,做到学以致用;要实现培训方式的多样性,避免单一的培训方式方法;企业要坚持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实现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长久性;要重视培训结果,及时地对其进行反馈与强化;要通过激励的方式来促进职工培训效果的提高;要依据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原则来进行企业职工培训。

2.2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保证条件

第一,企业的管理层要重视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管理层的支持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第二,要建立培训机构,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培训机构,培训要建立在培训机构这个载体的基础之上,否则将无从谈起;第三,要确保负责培训的师资的合格,培训师的能力与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职工的培训效果与培训质量;第四,要确保培训经费的充足,培训经费是企业职工培训开展所必要的条件与重要的保障;第五,要有完备的培训设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培训设施是培训顺利开展与进行的最为基本的条件,培训设施的配套与完备能够实现职工的有效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技能与职业素养;第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做好培训工作记录,完整、准确的培训记录有利于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下次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2.3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形式与方法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形式与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性的技术方面的培训,主要的目的是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岗位晋升过程中的培训,职工在岗位晋升的过程中要进行岗前培训并考核,考核通过之后才能够上岗;新职工入职之前进行的培训,新的职工在金融企业之后首先需要进行培训工作之后才能够分配到各个岗位中进行工作;职工外出进行培训,根据企业职工培训的需求,有计划的将职工送到相关的培训班或者同类公司中进行学习与考察。

三、总结

培训职业教育第2篇

人才不只是包括科学家,也包括有知识、有技能的熟练工人,目前人才结构呈典型“金字塔”型分布,据统计,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占35%左右,高级工仅为3.5%。这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近40%的水平相差甚远,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整体素质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走向成熟,我国加人Wm,我国中高级技工严重缺乏的问题将会日渐突出,目前据劳动力市场的调查表明,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企业技术工人出现断层,只好自己出钱对在岗工人进行培训。据悉,德国的职业教育十分红火,德国的失业率约为ro%,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但职业学校毕业的技术人员到处需要,其失业率低于2%,作为改革前沿阵地的广州市对拥有高级技术等级的工人已采取了“四不限制”的准人原则,不降制户口,不限制生源地,不限制性别,不限制年龄,以此吸引大量的技术工人。现代技术工人已明显供不应求,在青岛市劳动保障局举办的一次秋季外资投资企业招聘洽谈会上,一家塑料制品公司需招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塑料模具技工,开出了年薪16万的“身价”。可见,职业教育有机遇也有挑战,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对人才结构要求的变化,培养大批急需的技术人才。

二、技术工人的素质有待全面提高

产品要敲开市场的大门,要有科技人才的开发研制,还要有技能人才的生产制作,二者缺一不可,技能人才也是企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整体素质影响着整个企业。据统计,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每年的损失近2(X卫)亿元,我国科技利用比率只有巧%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这远低于发达国家60%至80%的水平,在近几年企业发生的各种事故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职工岗位意识不强,岗位技能不高造成的。同样的手表配件,在我们的工厂与在瑞士的工厂组装出来,为什么比人家缺乏竞争力?同样的汽车品牌,同样的轿车零件,设在中国的厂组装出来的整车,为什么和国外厂家的原装品质量相差很远?答案是:不是我们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赶不上人家,而是现成的技术在具体制造中走了样,一线工人技术水平低直接影响了一线产品的质量。据悉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局长曾对记者说:他曾参观过许多国内机床厂,其设备甚至比德国著名的格贝尔公司的还要好,可我们的产品质量却不能和人家比。为什么呢?举一个小例子,我们的工人要装一个齿摺,装不进去时,就抡起大锤打进去,据他亲眼所见,在格贝尔公司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人家会拿着砂纸、小锉一点一点加工,直到完全吻合为止,这其中有敬业精神,也有经验和技术因素。可见,我国职业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高素质的职业技术工人不仅要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还要有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以及技术创新能力。职业教育要注意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内容包括政治觉悟、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心理素养、业务能力、道德品质教育,全方位提高未来职业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职教特色

1、突出专业设置的岗位适应性。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是以社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为依据来设置的,因此职业技术学校要在专业设置上突破传统的学科专业教育模式,要经常深人到企业和社会中去,了解需求动态,根据社会的职业需要来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专业设置。

培训职业教育第3篇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本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训练也是围绕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进行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具有针对性。在职业教育不断向“就业导向”和“工学结合”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应运而生,一个同时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老师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我们的老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和过硬的实训技能。这与中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刚好匹配,虽然学生的个体发展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但面对学生,他们懂得教学规律,积累了很多的教学方法,能够针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有效的开展教育。在以往的企业学员培训中,也只能满足员工拓展视野、增长系统理论知识的需求,可以帮助他们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却很难提升培训对象的实战能力。而培训的重点是“岗位”,学员在离开培训教室后,要能够带走一些“东西”,是生产技能得到了提高,甚至是培训对象对课堂知识的举一反三,是干活的思路和想法,是真正的学以致用。从这个目标出发,从事培训的应该是出自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或者是优秀的技能人员。他们能够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掌握相关理论,更重要的是接触生产,会干活,还要把会干的讲出来,一般的职业教育教师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他们要对行业、对自己所在的企业非常熟悉,可以在培训过程中讲出很多“实战故事”,不仅要告诉受训者怎么做是对的,还要告诉他们如果做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样的人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真正需要的“培训师”,以这样的“培训师”为主的培训才更切合实际。但这些“培训师”的时间有限,也很难对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梳理。还有的人干活是把好手,但不善表达,他的经验和技能无法通过培训直接传授给别人。那么就需要另一个介于学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之间的角色,他们具有教学经验,能够把握教学规律,能够从实践中提炼出系统的东西,也有能力帮助学员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理论和零散经验的匹配,最后帮助学员解决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出思路、出手册、出经验,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固化下来,帮助一线员工不断总结、成长,这就是培训教师应扮演的理想角色。

2教师转型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教师都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样,西飞培训中心的发展也急需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培训教师队伍。教师是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培训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培训的质量,培训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差距。教师队伍的转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老师个人素质提升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统筹规划、高端引导的长期过程。是对教师资源的再次开发,是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成就教师个体发展的手段。在这期间,教师的个体转型只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应该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进行,转型不仅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还要为教师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教师的转型发展过程,是教师主动成为培训教学探讨与改革行动研究者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工作职能的转变,要改变教学思维和教学习惯,为自己在培训教学中重新定位。

3教师转型面临的困境

合并后的培训中心,从理念和工作方式上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统一体。但面临培训业务的全面展开,特别是在公司生产质量引发因素中暴露出的对员工培训和监控不到位的弱点,使中心面临了又一个挑战———业务功能转型、教师转型,不进则退。

3.1教学对象发生改变,教师失去心理优势

站了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讲台的教师们忽然发现自己在培训过程中无法解答的问题太多,面对学员心里没了底。在下企业锻炼的过程中,大家更加清晰的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多年来熟练讲授的书本知识和讲台经验找不到用武之地,面临的却是一个思想和理念不断进步、先进技术层出不穷、能人高手藏龙卧虎的新领域。即使是曾经从事过生产工作的教师,也感到一线技术发展太快,自己所知已望尘莫及,老师不具备心理优势。

3.2知识结构陈旧,缺乏实践能力和现场经验

我们的理论教师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实训教师也脱离生产一线多年,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更倾向于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弱,加之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设施简单落后,教师实践能力、现场经验明显不足。面对来自基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培训对象,特别是在不同级别的技术比武等高层次的培训中,面对有着相当丰富生产经验的培训学员,教师只能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无法深入指导职工的技能操作,培训效果在短期内不能达标。

3.3教学目的发生变化,原有教材、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不适应

以前的培训工作多围绕在职工人学制教育、技能鉴定培训等以取证为目的的基础理论开展,教师经历多年已游刃有余,但新的功能定位要求培训结果立见成效。通过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专门岗位的操作技能、体现行业专业的先进水平。培训对象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接受培训人员大多是混考勤、过考试、取证书。而现在的学员则是带着各自的职业期望,他们希望从培训中获取工作经验,得到对自己职业生涯有用的引导。因此,在对来自生产一线员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过程中,在辅以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更多的还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借助实训设施设备进行实践操作的演示和指导。这样一来中高职教材已不能直接用于培训,更多的要结合生产实际,减少不用或少用的理论知识,增加使用的实践技能和新设备、新技术的讲解。同时,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也要有较大的变化。职业教育的课堂以教师的讲解分析和提问为主,而员工是带着疑问来培训的,会在课堂上请教老师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学过程是在双方的分析探讨中完成的。特别是借助实训设施设备、案例教学、现场演示、实地操作等手段都可以给培训带来良好的效果。面对如此之强的互动性,老师势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

4教师转型的对策与思考

培训职业教育第4篇

(1)观念引导、宣传推动作用。政府应充分利用行政资源、大众传媒等手段进行宣传教育:企业的教育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从观念上引导企业,提升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使企业意识到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是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促使企业提高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培训。

(2)制定政策、行政监管作用。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及规章制度,运用法律、财政、税收等必要的行政手段,确立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规范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行为,建立奖惩机制,对企业进行行政监督与管理。我国职业教育开展企业培训应本着“政府调控,企业主导”的原则,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起协调、激励及监控机制,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才能确保我国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一、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法规是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有力保障

政府应全方位地加强政策、法律法规建设,形成完整的政策、法律体系,明确落实政府、学校、企业等在职业教育开展企业培训中的权利与义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才是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推进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培训的必要保证。首先,各级政府应修订完善已有相关法律文件,明确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主导地位及法定义务,明确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社会责任和应享有的法定权利,使企业充分任识到:开展企业培训不仅仅是成本投入,而是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企业培训不只是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企业也享有相应的法定权利。对严格履行企业培训义务的企业应有具体的奖励政策,让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有充分的发言权,并获得相应的利益;对于不履行企业培训义务的企业要有具体的惩罚措施,让其付出相应的代价。其次,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必须保证其配套性和连续性,以便形成持续的、长效的影响和保障,这也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前提。同时,政府还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机制,协调教育、人事、劳动、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保证各项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调动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鼓励企业投身职业教育积极开展企业培训,我国政府可以通过树立典范,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对积极参与企业培训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表彰;对在校企合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也同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如国家或各地方政府都可设立固定奖项,每年对积极主动参与企业培训,并取得突出效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及经济奖励。同时,政府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鼓动作用,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当企业形象获得广大消费者认可时,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其产品,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让企业意识到参与职业教育不仅是义务,对企业来说,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宣传,能提高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三、本着“谁参与,谁受益“的原则,政府出台更加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还可以对积极参与企业培训的企业实行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例如,贴息贷款、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立项优先等,从而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对参与职业教育合格企业可根据培训情况按比例减免教育附加费;对参与职业教育不合格企业,要求其限期整改,全额征收教育附加费,并处一定罚金。

2、对开展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其针对企业技术革新改造的课题,可获得政府优先立项、优先给予资金保证。

3、实习学生的工资由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承担,以提高企业接纳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4、对积极参与企业培训的优秀企业由国家优先发放科研经费,优先批准贴息贷款。

5、降低培训企业劳动力交易成本,企业通过参与职业培训优先获得高素质、与企业匹配的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效益。即:优先保证校企合作企业用人需求,对积极开展企业培训的企业,劳务和人才市场应该赋予其优先挑选劳动力的权利。

培训职业教育第5篇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highly valued by the state. “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 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2010-2020” puts forward clear task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third amendment of “The Promotion Law”shows more spac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aced with such a favorable policy, how to do marketing work is essential to the futur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aking thenon-diploma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it from industry analysis, porter five forces model and marketing strategy .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训市场研究;营销策略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market research; marketing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77-04

1 职业教育行业分析

职业教育分为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对于职业教育的成人非学历教育行业,细分领域众多,其中建筑工程领域、IT、财务金融三大领域是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的重要细分领域;职业技能培训涵盖的细分领域更为广泛,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的提出和《技术工人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出台,建筑工程一线技术人员供不应求,建筑工程类技术工人培训逐渐成为职业技能培训中占比较大的细分领域。

2016年非学历教育领域资格认证培训市场空间约400亿元,财会金融类、医学类、工程类、法律类、教育类是五大细分板块。根据产业链研究信息,2017年资格认证培训市场空间约480亿元,其中财会金融类、医学类、工程类、法律类和教育类培训市场规模分别为90亿元、40亿元、100亿元、22亿元和54亿元,预计以后的一两年,工程建设业与财务金融业培训市场的全国总值均将达到 100亿元。从复合增长率来看,财会金融业培训 2010―201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3%,工程建设业培训2010―2015年复合增长率为18%,其他行业职业培训几乎都保持 10%以上的增长。预计随着未来报名人数、培训渗透率和人均收费的上升,到2020年资格认证培训的市场空间将达到600亿元,其中会金融类、医学类、工程类、法律类和教育类资格认证考试市场空间分别为160亿元、60亿元、140亿元、28亿元和90亿元。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提出要将民办教育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分类管理。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教育法》的决定,改变了“教育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性规定。随着2016年4月审改组审议通过相关细则,我们将密切跟踪和关注《民促法》三审表决结果。我们预计未来以培训机构为主体的非学历类民办学校的上市、挂牌也将不会存在较大的障碍,因此,未来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空间巨大,行业前景光明。

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在职业教育培训行业,五力分别是:现有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培训师、消费者、替代者。

2.1 现有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办学主体的市场格局,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办的培训班、行业企业的培训中心、行业协会的培训中心、各种学会团体办的培训班、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培训公司和个人等。据统计,国内的教育培训机构约 140 万家,其中,年营收在 350 万元以下的小微型教育机构有 120 万家,占比 86%;年营收在 350 万元至 1000 万元的中型机构有 15万家,占比 11%;中小型教育机构的总数合计占比达到 97%。教育培训市场呈现出极度分散的市场格局,形成了“大市场,小公司”的现状。其中涉足职业教育的机构达 8万多家,工程建设业及财务金融业培训的机构总数各达 2万多家,这些职业培训机构生存状态较其他行业企业好,营收稳定,但大多小而散,多以区域发展为主,形成连锁规模发展的机构相对较少。

目前仅就北京市地区建筑类培训机构而言,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北京市建委推荐的建设类培训机构;二类是发展规模比较大,竞争实力比较强的民营培训机构,比如:学尔森教育、正保教育等;三类是一些规模较小、机动灵活的民营培训班。

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各类大型投资集团跨行进入教育行业――培训行业具有投资小、回报快、收益大等特点,业内统计,一个好的培训教育项目,利润率在30%,甚至高达50%,因此近年来受到了投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企业集团、各类机关事业单位、行业协会、风险投资企业及有实力的个人投资教育培训事业,他们的进入往往以垂直细分行业为切入点,纵向延伸,进入速度快、切入点准,且专业化服务程度高,能迅速抓住客户群体,赢得市场占有率,如洪涛股份跨界收购学尔森教育、中大网校就是比较好的例证。

国外教育培训机构抢占中国市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教育培训国际化竞争已经来临,国外教育培训机构或知名咨询机构正在抢占中国市场,过去是流行到国外培训,而今国外教育培训机构或咨询机构在国内建立了基地,直接与国内教育培训机构抢夺客户。如PMP等项目管理师的认证,国际特许建造师的培训等等,都依托国外的培训资源,采用本土化合作,抢占中国培训市场。

2.3 培训师

多数培训机构自身没有的培训师团队及培训师。一般根据培训师的知名度、授课精彩程度、职称情况给予相应的报酬。高水平的培训师的授课成本与聘请难度不断加大,从近年的发展趋势看,高水平培训师逐渐从看中报酬向看中授课平台进行转变,因此,聘请名师也变得更为困难。

2.4 消费者

培训行业的消费者(企业或个人)对市场的自主选择能动性能力在不断增强,其更趋于对品牌知名度的认可,对培训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培训机构要切实把“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贯彻到全部培训项目中,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未来的市场。

2.5 替代者的威胁

目前,培训机构替代者包括以下几种:

高校:很多高校利用自身优势,与很多企业建立联盟关系,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教育培训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高校由于拥有不同学科师资、跨专业咨询培训、成本低等优势,与培训机构抢夺客户,使得培训机构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各类成人教育机构:由于“夜大”、“函授”教育的存在,使得个人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一本学历证书,这也吸引了很多企业愿意与各类成人教育机构签订协议,让员工接受成人教育,因此各类成人教育机构也吸引了一部分企业培训。

咨询机构:企业面对出现的难题或问题,很难通过培训的方式予以解决,为了寻求更专业的解决方案,企业会通过专业咨询机构的方式予以解决,这是普通培训业务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专业咨询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分摊了培训市场份额。

3 市场营销策略

3.1 品牌建设与品牌推广

3.1.1 品牌建设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是知名度;品牌是口碑,这样的品牌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如北京建工集团培训中心以“北京建工教育”品牌识别统帅一切营销传播,始终坚持“建楼育人”的宗旨,以教育培训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为核心,在市场环境、目标消费群与竞争者之间,为品牌战略决策提供翔实、准确的信息导向。充分提炼“北京建工教育”品牌核心价值,规划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使“北京建工教育”品牌识别与营销传播活动的对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1.2 品牌推广

根据企业的实际性质、培训产品的特色,结合现今的推广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品牌进行全面、科学的推广:

①口碑传播

口碑传播是培训行业最为基础、最为传统、最为有效的品牌推广方式。学员对我们的产品、服务认同后,主动将品牌传播给朋友、亲友、同事、同学等关系较为亲近或密切的群体。口碑传播的可信性度非常高,更容易让他人接受并认可品牌,并且口碑传播成本最低,同时还具有团体性。

②媒体传播

媒体传播的形式种类较多,针对教育企业培训产品的特性,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媒体传播方式:

第一,纸媒传播。纸媒传播是最为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具有传播面积广,受众多、价格低的优势。但随着网络时代以及移动数据时代的发展,纸媒优势以不复以往,优势不在,但纸媒当中值得我们用于推广的部分还是有的。当然,推广的内容不能以招生广告为主,而是要用专业的核心文章、代表人物专访等形式增加品牌宣传,这样可以塑造个人品牌形象,换视角推广品牌。

第二,户外媒体推广。在人流密集、集中的地铁站、公交站、车体、户外广告栏位置设置广告推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品牌推广手段,此类推广具有反复性高、辨识度高、传播集中的优势,但成本较高。

第三,邮件推广。邮件推广是在用户事先许可的前提下,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目标用户传递有价值的品牌信息的手段。邮件传播覆盖面广,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要你有对方的邮件地址,就可以把你的品牌推广成功发送给他,需要的仅仅是几秒钟时间,其覆盖面和发送方式是传统平面媒体无法比M的。电子邮件的特点:阅读率一般、成本极低、效果很好。

第四,网络关键词推广。利用企业自身建设官网的权威优势,增加网络推广的力度,采用SEO/SEM以及整合营销的手段,利用关键词推广,使官网的搜索量在3-4月间就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这对于品牌的网络推广是决定性的。

第五,电子杂志传播。电子杂志,又称网络杂志,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代,以flash为主要载体独立于网站存在。电子杂志是一种非常好的媒体表现形式,它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两者的特点,且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游戏等以动态形式呈现给读者,此外,还有超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是一种很享受的阅读方式。

第六,事件推广。事件推广是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引起媒体、社会团体和学员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学校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教育培训企业可以利用一些重大事件,宣传自己的品牌形象,积极发挥正能量。

第七,视频推广。网民看到一些经典的、有趣的、轻松的视频总是愿意主动去传播,通过受众主动自发地传播品牌信息,视频就会带着企业的信息像病毒一样在互联网上扩散。病毒式传播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有好的、有价值的视频内容,然后寻找到一些易感人群或者意见领袖帮助传播。因此企业可以制作一些广告视频传到网上以达到增加口碑的目的,同时增强品牌曝光率。例如一些培训学校把培训产品的培训过程、课程内容、师资包装、学校宣传片发到网上,引起学员兴趣。

第八,论坛推广。论坛推广是指通过网络论坛的发帖方式进行信息宣传推广等,充分利用论坛这种网络交流的平台,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企业的培训产品和服务信息,可以让目标学员更加深刻地了解产品和服务,从而达到品牌宣传、加深市场认知度的目的。例如企业可以在百度贴吧、文库、学术等大论坛建立自己的版块,给学员提供交流的空间,同时也给自己的产品造势,提高知名度。

第九,微博、微信推广。重视移动网络的推广,要从微博、微信两个方面进行,发挥微博、微信各自的优势,结合上面的网络推广、事件推广、视频推广等形式,随时随地精准传播品牌理念、产品服务等信息。

3.2 销售渠道建设

3.2.1 区域市场网点化建设

在企业所在城市区域,按照地域划分和学员便利性原则,组建若干教学分中心,全覆盖所在地域的学员,让他们选择就近报名咨询、就近上课的服务,实现无差异化扁平营销。

3.2.2 加强机制建设,不断开发机构合作模式

以北京市场为例,销售网络的建立除了要建立符合地域优势的咨询报名点外,寻找拥有资源的个人也是一个补充销售网络的手段。拥有资源的个人,能够发挥其灵活、多样的特点,实现我们常规手段所不能实现的效果,为我们带来大量生源和大客户。

机构合作模式,更多的是指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仅在北京市,同类民营培训机构有1万多家,而具有完整培训体系和实体办学规模的机构却少之又少。

3.2.3 扩大品牌营销地域,建立外埠直营分校

直营分校的建立根据企业战略规划部署而决定,直营分校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同样,直营分校的多少也就是其全国市场占有率的多少,当直营分校遍布全国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全国招生渠道建立完成。

3.2.4 研发教辅图书,增大市场占有,形成特有渠道

图书的销售也是教育培训行业抢占市场渠道的常用手段,从目前的同类培训机构看,一些大的教育培训企业都相应地出版了自己的教辅类书籍,通过图书推广了品牌,抢占了市场,出于增加自身服务、增加品牌影响以及增加营业额的三重目的,教育培训企业可以尝试教辅书籍的发行。

3.2.5 大客户资源的开发与维护

大客户的开发是我们建设销售网络的又一个重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与他们的联系:

①定期为大客户组织针对实际业务、技术问题而举办的专业论坛;

②高层联谊可以组织文化沙龙来维系相互关系;

③公益性行业知识、技术培训讲座;

④组织相互间的观摩、交流、学习。

3.3 培训产品建设与完善

3.3.1 职业教育培训产品建设

培训产品的建设是对培训产品构架的有机整合,培训产品与培训内容、学员的契合度直接影响着该产品的销售业绩。丰富的产品种类,如高低班型搭配、全日制与周末组合、全程班与阶段班拆分、网络课程等等都是产品建设的重要手段[1]。

①高低班型搭配

要根据实际培训内容确定,主要目的是尽量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学员,这样做的目的是⑾费群体细分,从而留住各层次的学员。

②全日制与周末组合

为了更好地开拓扑市场与外地渠道,要根据学员的时间、地域情况增加全日制班型,增加培训时长,填补全日制班型的空白,这样可以集中时间,对培训周期长、培训内容广以及外地学员集中进行脱产式集中培训。

③全程班与阶段班的拆分

这样的组合是考虑到学员的实际需要以及师资成本的控制,全程班包括几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又能单独上课,这样一套师资就可以满足多个班型产品的需要。

④丰富网络课程

网络时代的发展,以其快速、便捷、实时的特性为现在学员所青睐。传统的来到教室,面对面跟老师学习的形式正在被另一种授课模式颠覆――网络课程。

3.3.2 完善培训配套服务产品

产品的完善是对产品从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一系列服务。培训前需要对学员进行指导、帮助,培训中要提供良好的教学师资,培训后要针对疑难问题及学员疑问进行后期跟踪服务。

①新产品的开发,是产品更新换代的主要手段,针对同一培训内容,深挖产品,有利于提升产品的新鲜度,也容易对产品进行销售。

②教辅资料的研发,可以使产品形成完整回路,让学员得到全面的产品服务。

③教学辅导要结合自身特点,设置简单的辅导环节,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员对产品的依赖感,从而增加口碑传播。

④相应的检测、模拟、阶段测试,能更好地让学员感受产品的价值。

⑤对于培训环节中的疑难问题,要及时解答,以使学员融会贯通,宾至如归。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成人非学历职业教育的行业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市场营销策略三个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面对“互联网+”的新常态经济,教育培训企业的未来发展势必会同互

联网技术、VR技术等结合得更为紧密,手机APP等新媒体的运用也必将成为教育培训企业争夺的下一个重点营销领域。

培训职业教育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企业关系

当前,失业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中国的两大失业群体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的——缺乏职业技能。大学盲目扩招和大学课程设置同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瓶颈,农民工技能培训不到位导致农民工工作效率低下遭淘汰,这都反映出职业教育在中国的缺失以及重要性。对比国外的教育体系模式,大学、职业学校和技校都有一定的招生比例,而中国的院校设置几乎完全忽略这一比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各种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模式层出不穷,其中以项目教学法,模块化教学为代表的职教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人心,由于其采用了模块化教学,集中上课培训的培养模式,有人误认为职业教育改革就是职业培训。因此有些学校直接采用职业培训的模式进行技校教育改革。

1、什么是技校教育、职业培训呢?

职业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业分工及社会职业领域的不断拓展,职业教育已经从其内涵形成自己独有的完整体系。现代职业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技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等范畴。中等技校所进行的教育是有学历的职业教育,它与职业培训同属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种形式。职业技能培训是培训某一产品、工种和岗位的生产知识和技能,而技校教育则是培养掌握某一工种群和某一职业群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教育,招收的是未就业的中专学生,有固定的学制和规定的课程,固定的教学计划和师资力量、实习规模,固定的招生和毕业生安置程序,占据着国民教育系列的半壁江山。劳动、人事部门组织的职业、行业岗位技能培训,是一种职工的上岗和在职及再就业的职工培训。面对企业的新老职工、待岗职工,多就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规定技能进行短期的或长期的培训,只学与行业岗位相关的课程,学生学完规定课程,经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发给相应的从业人员资格等级证书,持证上岗。可见这是一种非学历教育,是对职工的行业素质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二者同属于职业教育,有着好多共同点和不同点。探索二者之间的异同,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有益处的。

2、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同点

技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均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健全与劳动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入,技校教育在以更快的步伐向“更专”的方向发展,为职业技能开发事业作出贡献,职业培训也在充分利用劳动、人事部门的师资、项目开发、管理、试验设施设备的优势,与技校教育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面,它们有以下共同点:

2.1培养目标相同。

技校教育与职业培训都是探索职业岗位特点,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职业培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职业道德和实用技能的应岗人才。由于培训时间的限制,只能学习现代企业上岗用得上的技能知识,培训内容有着鲜明的现时针对性和实用性。而技校教育,作为一种学历教育,学制2年至3年,学习的知识、技能较完备系统。它不但要培养人才的技能和应岗能力,而且还要培养人才的长远的研发能力,注重行业技能的前瞻性。围绕这种职业应岗的能力,还要培养人才具有解释、说明这种能力“所以然”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习与这个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与这个专业相配套的文化课的知识和技能。可见,中等技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首先是具有专业知识和过硬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其次,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2都实行双证书制度。

目前无论高职还是中职,都推崇职业技能鉴定,让学生在求学之余,获得一个或几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相近的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与此同时,劳动和人事部门主管职业培训的基地,也办起了中等技校,对新上岗的职工进行学历教育。本来,中职发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发从业人员技术资格证书,现在双方都出现了交叉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人才市场,“双证制度’已经成为用人市场的必然要求。

2.3针对职业特点选编教材的方向目标是一致。

职业教育要与社会职业岗位用人才能的实际需要相符合,要根据各行各业的岗位特点来选编教材。这一点,两种教育的方向目标相同。不同的是,职业培训注重的是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等,而中职教育除了注重技能培养外,还注

重专业基本理论的培养,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拓宽人才的使用面。因而,他们的培养计划和使用教材,就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技校教育中开设有文化课。就注重人才的技能培养这一点来讲,目前,各种职业技能鉴定的教材,虽能较准确地反映这个行业的用人技能要求的特点,而且还注重知识的更新,但还不太适合目前中职的教学,一是这些教材偏重于实用技能,而理论解释不透;二是这些教材的章节安排、内容条理,其教条性不太强。

3、技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不同点

3.1培训的对象范围不同。

技校教育主要是培养后备劳动力,职业培训培训的主要是现实的劳动力。前者大部分属于全日制教学范畴,所需时限较长,而后者则是比较灵活,所需时限较短。

3.2教学内容不同。

技校的教学内容与范围面较宽,并界于常规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设置的专业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而职业培训针对性比较强,专业化程度高,被培训者的职业角色趋向更加明朗化。前者一般要设置一定比例的文化课的教学,后者一般情况下,不专门设置文化课的教学,即使设置,也是必要的文化课补习。这是技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最大不同。

3.3管理的主体不同。

即技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主管部门不同,技校教育一般由教育部门主管,而职业培训大多由劳动部门主管。

总之而言,企业一直是职业培训的主体和主力,在过去中国有将近3亿劳动力,是通过企业开展的正规和非正规培训而成为合格劳动者。中职学历教育和职业岗位培训,是职业教育的两种形式,二者各司其职,一个是学历教育,一个职业技术培训,是两条腿走路。二者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中职学历教育需要职业培训的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并在教学中引入职业技能鉴定的教材。

培训职业教育第7篇

[关键词]职教师资;师资培训;主要特点

法国是欧洲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济非常发达。法国经济的高度发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一贯重视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结果,职业教育为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法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得益于长期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法国的职教师资培训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研究法国的职教师资培训体系,对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很好的启示。

一、法国职教师资职前培养的主要特点

1.职教师资生源质量要求标准化

良好的生源质量是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法国确定了较为严格的生源资格标准与要求.大学毕业或同等学力人员才能进入职教师资培养过程。由此可见。法国从职教师资队伍培养之初就注意把好入口关.从而有效地保障了职教师资培养的质量。

2.职教师资培养机构专门化

为培养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和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教学上的需求.法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建立起了以正规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要形式的职教师资培养机构,专门培养职教师资。培养机构的专门化有利于提高职教师资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

3.职教师资任职资格要求严格化

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为提升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法国对职教师资资格标准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规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建立了职教师资认证体系。法国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学士学位.通过专家评审后才能成为正式教师。法国的中职教师分为职业和技术高中教师两类,须持有相应的能力和合格证书,为此必须参加严格的考试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国外职教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必备资格主要是:一是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或相当于高等教育水平的专门教育,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二是应在所教的专业方面具有实际丁作经验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三是必须考取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或相应证书。

二、法国职教师资职后培训的主要特点

1.职教师资职后培训工作制度化

法国职教师资不仅拥有健全的职前培养体系和严格的准入制度,还建立了职教师资职后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以使职教师资队伍适应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巩固了职教教师的专业地位。

2.职教师资职后培训机构专门化

法国不仅有专门的职教师资培养机构,也拥有完备的职教师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既有高等院校,也有各级政府、协会和学校自身。从而形成了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格局。

3.职教师资职后进修培训方式多样性

法国在职教师资培训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和教师教学上的需求,对职教师资队伍采取了灵活多样和各具特色的进修方式,不断提升了职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力地促进职教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可见,法国在职教教师进修方式上是多样化的.既有集体性的进修,也有个体性的研修活动;既有脱产进修,也有在职进修;既有校内外进修,也有国外进修学习。这种多样化的进修方式极大地满足了职教教师参加培训的需求,特别是可以满足教师个性化的需要,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进修方式。

4.职教师资职后培训内容针对性

法国不仅构建了职教师资职后培训体系,制定了培训制度,设置了培训机构,确定了进修培训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设计了有利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法国举办职教教师培训的机构主要有教育部门办的大学教育学院和劳动部门办的培训员培训中心,其培训内容既有学历学位培训、教师资格证书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也有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等多种培训内容。其次,也有企业组织的培训.其培训内容主要是为教师提供在企业进行专业技术实践的场所。这些培训内容基本满足了各类教师的培训需求。因此,教师每年都要参加培洲来提高自己,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专业新知识、新技术、课件研制、技术项目开发、企业新技术培训等,以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从法国职教师资培训内容上看.培训内容与科技发展和技术更新同步,不仅有专业理论新知识,还有生产领域新技术,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到企业亲自实践。其目的是使教师的教学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满足教学上的需要。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学习需要安排培训内容,根据教师教学上的需求设计培训内容,这符合职教教师的实际学习需求,充分体现了因需施训的培训原则。因而,其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从以上四点可以窥见,法国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培训机构专门化。进修培训方式具有灵活多样性,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障了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了职教教师的实际学习需求,提升了职教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这无疑会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法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体系,形成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做到了职前培养高质量、职后培训高水平。这有力地促进了职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升,保持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国外职教发达国家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经验与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l]陈祝林.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苏春辉.国际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与趋

势忉.职业技术教育,2008(31).

培训职业教育第8篇

关键词:农民培训;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力图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努力,加快培育出一大批“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农业发展中“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重点是要构建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国家制度体系。本文结合浙江省农民教育培训的实践,对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制度提出一些观点和思考。

一、浙江省农民教育培训实践

近些年来,浙江省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百万中专生计划”、“千万农村劳动素质培训工程”,在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重点在三个层面上对农民开展教育。

1.1 农民的初级教育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下发文件,在全国推进“绿色证书制度”教育,即实施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把西方发达国家对农业劳动者实行的先培训、后就业的持证上岗职业培训资格制度作为“绿色证书”工程。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把农民的技术资格要求、培训、考核、发证等规定下来,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作为农民从业和培训的规程,从而确保从业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在10多年的实施中,浙江省把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作为提高农民素质的重点工程,各级领导班子亲自抓,有工作部署,有经费安排,有强有力的农广校师资作培训的依托,有激励奖励政策等。每年坚持培训“绿证”学员3000名以上,先后培训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5万多人。2004年,实施“阳光工程”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农民近4万人。通过培训,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设,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2 农民的中级教育

农业部在新世纪发起的,由中央(地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实施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其主要招生对象是务农、务工中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实践经验的创业农民。应用远程教育方式,进行中专职业技能教育,使之成为中等职业技能创业人才。实施初期每年培养近2000人,从2008年实施种养专业免费就读政策以来。每年培养近5000人。

1.3 农民的高级教育

从2010年开始,由浙江省财政全额资助,开展了“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试点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实施“主体提升行动”,探索培养农业创业主体的新途径、新模式,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领军者的知识学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人文社会素质,加快推进浙江省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转变,促进浙江省农业逐步走上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该试点工作选择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骨干及种养大户作为培养对象,鼓励其参加大专或本科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培养采用自学与面授教育相结合、课堂授课与实训结合、基础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等学习方式,试点每年培养规模为60名。市、县各地也结合当地实际,与高校(高职院)联合开展农民大学生或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培养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两年来,社会反馈良好。

二、浙江省农民教育培训基本经验

2.1 政府主导

依靠行政力量统筹教育培训资源,浙江省建立和完善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机制,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培训能力,加强宣传,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2 服务产业

通过调研分析,浙江省把立足农业产业布局和各地农业发展实际,把服务产业、支撑产业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培训内容上,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急需关键技术和紧缺人才开展教育培训。

2.3 因地制宜

面向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管理等不同对象,根据区域、产业、服务、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等领域不同特点,浙江省因地制宜,分类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确保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2.4 需求导向

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和特点,确定教育培训内容,选择适合农民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培训,把满足农民需求作为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思考与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是专业化的农民,专业化的农民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原则上应至少具有中等专业教育基础,并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因此,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可以围绕这个教育目标,并借鉴过往农民教育培训的做法来设计。

3.1 科学确定教育培训对象

目前,主要三大类农民可以通过培训达到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能力要求:一是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教育培训以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工人为代表,主要从事家庭规模化经营的“生产型”农民;二是围绕发展农村服务业,教育培训以农机手、沼气工、机防手、农村经纪人等;三是围绕发展区域经济和地方特色产业,教育培训以农业工商资本投资人、进城务工返乡青年等为代表的“创业型”农民。根据浙江省的产业发展特点,可优先选择“生产型”农民和“服务型”农民作为重点培训对象,教育培训包括认定前的系统化职业教育和认定后知识更新培训。

3.2 合理制定教育培训模式

不同的职业农民群体应当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模式,要把“能否满足农民实际需求、能否激发农民学习热情、能否帮助农民致富”作为衡量标准,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职业教育与短期培训并重,系统培训和经常化知识更新相结合。要以实训为主、理论为辅,专业技能为主、公共知识为辅,进一步完善“理论授课、基地实训、案例分析、论坛讲座、技能鉴定、跟踪问效”培训模式。大力实施送教下乡,推进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把农民教育培训办到乡村、办到合作社、办到农业企业,方便学习。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采用工学结合、农学交替、分段学习、半农半读等方式,解决农民工学矛盾。

3.3 整合教育培训主体

目前,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机构很多,各有优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全、覆盖面广、贴近基层、农民教育培训经验丰富,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技术、师资、条件较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有实训基地。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各方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技术、师资、能力、条件相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格局,协同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