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致词与致辞的区别

致词与致辞的区别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4 16:33:53

致词与致辞的区别

致词与致辞的区别第1篇

2.祝辞的种类根据不同的祝颂对象,祝辞大体上分三种:

(1)事业祝辞

这是常用的一种祝辞,多用于祝贺会议开幕、工程竣工、剪彩、新年伊始,以及某社团、机构、报刊创办或节日纪念日等。

(2)寿诞祝辞

寿诞祝辞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祝辞的主要内容,一是庆祝、祝愿某人幸福、健康、长寿;二是赞颂其品性、功德。

(3)祝酒辞

祝酒,在现代社会已发展成为一种招待宾客的礼仪。客人初到,设宴洗尘,宴会伊始,主人和客人都要致祝酒辞。酒并不是祝的对象,而是人们交往中的一种媒介,一种祝愿形式。祝酒辞的写法与事业祝辞的写法基本相同,只是开头、结尾略有区别,结尾时一般都要提出为参加宴会及与之有关人员的健康、为与宴会有关的事业的发展干杯

3.祝辞的写作格式

第一部分,标题,一般由致词场合、致词人和文种三个要素组成。如:××在××招待会上的祝词致词人致词场合文种这是一个完整的标题,三者排列顺序可以有所变动,也可酌情简化。

第二部分,称呼,后加冒号。如:“××先生:”、“×××经理先生:”、“××董事长:”等。称呼要热情友好,可以加头衔或表示亲切、尊重的词语。

第三部分,正文,这是祝辞的主体部分,可以分层表述:一是致词者在什么情况下,代表谁,向出席者(贵宾、朋友、上层领导、经济伙伴等等)表示欢迎、感谢和问候。二是回顾过去,概括以往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变化和发展。三是放眼全局,展望未来,联系当前所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第四部分,结尾,另起一行,写上表示祝愿的词语,要独占一行,后面加感叹号作结

4.祝辞的写作要求

(1)语言要求充满热情、喜悦、鼓励、希望、褒扬之意,以便使对方感到温暖和愉快,受到激励与鼓舞。

致词与致辞的区别第2篇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要求可分两个方面理解:(1)“常见的修辞方法”重在“常见”。“大纲”明确指出常见的修辞方法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而对其他的修辞方法,如反语、反复、双关、通感、顶针、移用等,则不作要求。因此复习时要紧扣“大纲”,不要超出范围,浪费精力。(2)“正确使用”表明高考对考生的考查是“正确运用”的能力,而不是辨识修辞手法。

从试题取材上看,能够作为修辞题题料的,主要是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能作为修辞的题料,说明性的一般不进入此类试题。

一、命题方式

1.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高考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

2.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语言运用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连贯兼顾考查。

二、命题趋势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

2.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作文:语言的生动丰富有文采都应涉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4.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近年来尤其如此。

三、常见的修辞方法

(一)比喻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熟知的某种事理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理或情境的修辞格。

人们也常用比喻创造出新词语。

1.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类型及构成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组成。

3.注意点(运用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①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用喻体表示本体,如果喻体不是读者熟知的事物,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

②比喻要贴切。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分析概括,如果忽视了这个共同点信手拈来,就容易在比喻的运用中喻而不当,制造不伦不类的语言垃圾。

③要注意思想感情,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比拟 把物模拟作人或把人模拟作物以及把甲事物模拟成乙事物的修辞方法叫比拟。分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的作用:感彩鲜明;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1.拟人:把物模拟作人的修辞方法即拟人。

2.拟物:把人模拟作物或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的修辞方法叫拟物。

(三)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的修辞格叫排比。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3.注意点

①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的突出作用在于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阐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文章的中心,,以免失之于滥。

②排比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之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启发读者深思。后一种排比,句尾多用省略号。

③在排比中,准确地作用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四)夸张 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扩大或缩小“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方法叫做夸张。

夸张的作用:表明感情态度,引起读者共鸣;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创造气氛,引人联想。

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处说。

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

(五)借代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叫借代。借代有多种形式。借代的作用:引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1.部分代整体。2.具体代抽象。3.专名代泛称。4.特征代本体。5.结果代原因。6.牌号代本体。”7.产地代本体。

(六)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偶就上下联(出句、对句)

(七)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修辞方法,叫设问。

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有时出现在篇首或句首,起到承上后下的过渡作用。

(八)反问(即反诘)

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的修辞方法,叫反问。常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反问的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四、区分易混淆的修辞方法:

1.反问和设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有明显区别:

(1)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强烈的反问语气表明作者的思想;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3)反问句不能作文章标题,而常用在段尾或文章结尾;而设问可作文章标题,常出现在篇首、段首等处。

2.比喻和比拟

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3.比喻与象征

A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

B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C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D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

4.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A相似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B不同点: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②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这是构成借代的基础,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5.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A、对称性与平列式。

B、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C、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6.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

7.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

五、仿句与修辞

解题方法:(一)看例句注意:句式一致。修辞要一致情感风格要一致。

逻辑关系要一致。结构关系要一致(二)做答案1、注意题干话题—审题;2、照葫芦画瓢。

1、局部上,句式要一致。

2、语言上,修辞要一致。

3、内容上,风格要一致。

致词与致辞的区别第3篇

其实,这是矫枉过正。在语文教学的确实曾出现过语法修辞半壁江山概念术语满天飞,而忽视理解和运用语言实际能力的错误。但现在抽走了语法修辞的语文教学,又将变得残缺浮泛混乱,因为它们是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本位内容和特征。

把话说对,说通顺,合乎规范,是语法;而把话说得清楚、生动、感人,是修辞。它们的价值,是应用,是为提高中学生的理解阅读写作水平,其作用:

一、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使读书更深入更细致,写作更熟练更准确。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在夜宿山寺中突现出几声嗒嗒的扣门声,显得格外幽远寂静,可“推”字喑哑无趣,真是此时有声胜无声,这就是对比修辞之妙。通过研究把握语言的精要细密,养成严格认真的习惯,从而自觉有效的听说读写,识得弦外之音其中三味。

二、有助于辨别语言文字的正误优劣。一个意思可以用许多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比如说天气状况的“天气真好,不赖、确实不错、多好啊”大致相同,但或肯定或委婉或感叹或口语化情味有别。同样,一个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多种意思,如“吃了吗”除了本意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成了“你好”的代名词;“你真行”既可能是由衷敬佩也可能是像未庄人夸阿Q。只有加以区别分析,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水平。

三、自觉抵制不规范用法,文白夹杂的、沿袭外语用法的、滥用方言的,应予以坚决杜绝。以言而论,“一个人”客家话为“一只人”;“不知道”河北方言为“知不道”;“我给他钱”“你吃过吗”广东话为“我给钱他”“你有吃吗”。这些方言滥用,将严重影响语言的纯洁健康发展,阻碍普通话的推广,也不利于各民族地区的沟通交流。

有鉴于此,语法修辞必不可少,而它又不是清规戒律高不可攀,也不是雕虫小技无师自通。讲究方法科学训练就可以服务让它们服务于语文学习。

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过于分散五花八门面面俱到一大堆,对提高能力极为不利,这就要求抓基本的,不去抠特殊的。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是:A语序和虚词是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我自己。”属倒装,渲染强化了悔和悲的沉重情绪。“哭他”和“他哭”,“情有可原,罪不容恕”和“罪不容恕,情有可原”迥然不同,而“虽然……但是……”的句式也是万万不可颠倒的。B 短语和句子结构原则基本一致,单词成句的很少。C量词十分丰富,语气词十分发达,利于表达细微差别,增加形象性和感彩。如“一弯新月”“一泓清水”后者如“小明今天没起晚嘛!他怎么还不来呢?他还能来吗?”另有“哪、喽、吧、呀、唉,啥”等。学习中可以以简驭繁,提高时效。像“甲是乙”“是”是判断动词,而在“好是好,就是太贵了点”“是人比他都强”中属于特殊用法,没有必要觉察细挖。

二、在阅读中体会用词的差别。试着分析某些句子的组织,如表意重要理解有些困难的词,长而复杂抓不住要领的句子。如“王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态度认真,经他教过的学生,从未出过‘废品’,一再被评为先进”前两句,第四句的主语是“王老师”,第三句省略主语“学生”造成歧义和混乱。再如“一……就……”可以表示承接,“东风一起,春天就到了”;表示条件,“一下课,他就兴奋起来了”表示因果,“他这么一闹,这事也就解决了。”又如,“我花了一小时才(就)到家了”意思迥然不同,真是“虚词不虚”。在训练中应注意:分析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已经好懂的,没必要深究。就不应再节生枝,像孔乙己的“回”字的四种写法,劳而无功。

三、多从运用入手,不要抠字眼概念,应努力解决实际问题,抓特点修辞效果用途范围,而纯理论的探讨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目标。如“词组、短语”“正补短语后补短语”的名称问题,存现句的结构问题纠缠不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最大的悲哀,也是语文教学越走越窄的祸根。

致词与致辞的区别第4篇

【关键词】拈连 ;综述

一、 拈连辞格的定义

拈连格最初作为具有特征的一种辞格概括到修辞格里是在1932年出版的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写发凡》著作中提出的。陈望道拈连定义: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适用的词汇来表现乙项观念的,名叫拈连辞。这种拈连的修辞,无论甲项在前或在后,都可应用。1963年出版的张弓先生的《现代汉语修辞学》设“连物”一式,实际上就是“拈连”辞格,“连物式是甲乙两类事物连起来叙说的时候,把适用于甲事物的动词连带地应用于乙事物方面,这样就能反映深切殷厚的情谊,就能显出特殊的形象力。甲类事物往往是具体的,乙类事物往往是抽象的,连带地应用的动词,一般是动作动词”。之后,学术界对拈连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关于拈连的定义,诸家主要观点基本一致:

黄民裕的《辞格汇编》(1984):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方法就叫拈连,又叫顺连或关连。

80年代出版的倪宝元先生的《修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巧妙地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用到乙事物上来,这种词语的活用叫“拈连”。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1991):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

崔绍范《修辞学概要》(1993):利用特定的上下文的联系,把适用于上文的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下文的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方式叫拈连。

骆小所《现代修辞学》(1994):在叙述有关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拈过来用于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拈连。

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2001):在完成一个常规陈述或描写后,违反词语的搭配习惯,将其中一个成分顺势与另一个本来不能搭配的词语进行嫁接式组合,从而产生两个相关联的陈述或描写结构。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2004):当甲乙两件事情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而在一般情况下,乙事物同这个词语是联系不上的。上述学者对拈连所下的定义应该说都把握了拈连作为辞格的本质。

然而,程希岚(1984)却跟上面诸家定义不同。程希岚《修辞学新编》(1984)认为拈连是利用一个现成的词语,或反其意或顺其意,将其局部加以变动,生发出一个与之相应的新的词语。在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修辞新例》中提到这样两个例子:

7.盛气凌人不对,但必须盛气凌鬼。

8.他把党和人民对他的要求置之度外,而把他对于党和人民的要求置之度内了。

文章认为,这种“把现成的词语更动一个字而创造出新的词语,且使两者前后连用的辞格,是“新拈连”。胡裕树提出的“新拈连”定义同程希岚、吴鼎所下的拈连的定义本质是相同的。但是于树泉《“同格异称”现象一例》(1995)文中指出“组字、仿词、仿拟、反连、新拈连,并不是五种不同的辞格,而是同一辞格的五种不同说法,也即‘一格多称’。”于树泉将这同一辞格的五种名称正名为“反连”,不认为是拈连。对于这种现象,王永鑫早在1984年就提出将这种辞格命名为“仿连”。我比较同意王永鑫的观点,不认为这种辞格可以算作拈连,主张称为“仿连”。 “一是‘仿造’,一是‘连用’,较为确切地全而地表示这种辞格的特点。给一种事物命名总是要求尽可能完满地概括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的。”

二、拈连辞格的要素

修辞学界对拈连要素的研究比较少,观点也比较一致,无非就是对各个要素的命名不同。骆小所《现代修辞学》(1994)认为拈连由本体、拈词和拈体组成。王勤(1995)《汉语修辞通论》写到拈连是由前项、后项和拈连词三要素构成。周春林2009年发表的《拈连的辞格要素及其辞格结构类型》中也同样认为拈连的要素包括本体、拈体和拈词。

三、拈连辞格的类型

修辞学界对拈连辞格的分类角度各不相同。从拈词的词性角度分类的,如骆小所《现代修辞学》(1994)认为常见的拈连有三种:拈动词的、拈形容词的和拈名词的。从拈连词的词性着眼,如周健民、刘善群的论文《拈连的结构、范围与分类》(1994)认为拈连可分为四类:动词拈连、名词拈连、量词拈连和活用词类拈连。从拈连的表现方式分类的,如程希岚《修辞学新编》(1984)将拈连分为反连和关连。吴鼎的论文《试论拈连》认为拈连可以分为顺连、反连、类连、音连四种。根据构成拈连的前后项的不同情况分类,如王勤的《汉语修辞通论》(1995)指出拈连分为自然拈连和借喻拈连。根据构成拈连间的结构关系不同分类的,如王勤的《汉语修辞通论》(1995)认为拈连分为谓宾拈连和主谓拈连。2004年谢英在《修辞学习》上发表的论文《拈连辞格的构成与认定》在主谓式拈连和述宾式拈连之外又增加了状中式拈连和述补式拈连。周春林《拈连的辞格要素以及辞格结构类型》(2009)把拈连分为主谓式拈连、动宾式拈连和偏正式拈连。以拈连辞格的本质特征为标准的,如孟昭泉的《拈连辞格的分类》(1993)把拈连分为三大类:常式拈连、变式拈连和杈式拈连。

四、拈连辞格的功能

拈连具有多种修辞效果,功能丰富。修辞学界诸家也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程希岚《修辞学新编》(1984):1、利用反义词的关系构成反连式,突出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可以收到相反相成的效果。2、适当地运用拈连式可以增强语言的幽默感,从而提高表达效果。

骆小所《现代修辞学》(1994):使语势一泻直下,势不可遏,同时,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心情。它形式新奇,促人联想。用拈连帮助刻画人物形象,可以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拈连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进到事物的实质。

五、拈连辞格与其他辞格的区别

(一)、拈连与比拟的区别

周永惠《拈连的结构和范围》(1992)提出一种新的辞格辨析角度――拈连和比拟的心理基础。作者认为拈连的心理基础主要是联想,而比拟的心理基础主要根植与想象。在判断这两种辞格时,“如果能准确分析出各自的心理基础,并结合各自的结构特点,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了。”

孙建有《辞格的分析应结合语法和语义》(1997)指出“拈连与拟物有相同之处,都涉及到两种事物。”“如果只从‘把一事物当做另一事物’或者说‘把只用于甲事物的词也用于乙事物”这些高度概括的“定义”出发,那么界限是很难划清的。”作者提出新观点,要“正确的地进行辞格分析,必须巧妙地结合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骆小所《现代修辞学》(1994)指出拈连和比拟都是词语的移用。但是拈连是有痕迹的移用,构成连锁式的格式。比拟是不漏痕迹的直接移用,没有拈连那样结构紧凑。

(二)、拈连与移就的区别

倪元宝《大学修辞》1994从意义和结构连个角度对拈连和移就进行辨析。指出拈连所移的词是不表情状的词,不构成限定关系。

刘筠的论文《论“移就”与“拈连”、“拟人”的异同》(1998)同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拈连和移就进行区别,观点和倪元宝一致。指出“拈连不同于移就,拈连要利用上下文的联系,不限于表示人的情状的词语,不限于构成限定关系。”

六、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拈连辞格的研究由来已久,已有了很大的成就,对拈连的定义、要素、类型、修辞效果、与其他辞格的比较、拈连构成的心理基础等方面又了越来越全面的认识。表现了拈连辞格具有的语言魅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拈连的界定、分类、与其他辞格比较等仍存在很多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李阳(1988.7-),女,河北邢台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汉语词汇。

参考文献:

[1]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程希岚.修辞学新编[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3]濮侃.辞格比较[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4]王勤.汉语修辞通论[M].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5]倪元宝.大学修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6]崔绍范.修辞学概要[M].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

[7]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黄民裕.辞格汇编[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9]孙建有.辞格的分析应结合语法和语义[J].修辞学习,1997(6)

[10]周健民、刘善群.拈连的结构、范围与分类[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致词与致辞的区别第5篇

关键词:规范名词,辞海,异名同实

中图分类号:N04;H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4-0049-04

收稿日期:2013-01-13修回日期:2013-06-04

作者简介:陈为众(1958—),男,浙江鄞县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上海辞书出版社副编审,研究方向为词典编纂,术语翻译。通信方式:ke_ji_shi@126com。

一《辞海》简介

《辞海》是当代中国极具权威的一部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汉语词典。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六次修订和重新编纂,已成为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其释文简明扼要,准确可靠,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特别是近四十年来的十年一修制度,与时俱进,贴近时代,每一次的修订都赋予其一次新的生命,新的亮点。

《辞海》(第六版)的正文内容主要由语词和百科两大部分组成,全书共收录常用的单字、语词和百科词语共127万余条。其中单字字头17 914个,附繁体字和异体字4 400余个;包含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人名、地名、事件、著作篇名等各类词语10万余条。还有一些常用的附录等。

二百科名词的规范化工作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于1985年成立后,陆续公布了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规范名词,如《天文学名词》《数学名词》《力学名词》等。这些规范名词的公布为统一名词的名称和概念,为行业之间的交流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中外文化和技术的交流起到了良好的沟通作用。

三《辞海》的工作

在1999年和2009年的最近两次编纂过程中,辞海编辑委员会和上海辞书出版社积极遵照执行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规范名词,从源头上就所立的词目进行规范化工作。《辞海》的编纂汇聚了全国各学科行业的千余位优秀作者,其中的一些作者也是全国科技名词委分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如生理学科的倪国坛,测绘学科的杨凯、宁津生,航空学科的王适存,林学学科的王明庥。他们或是担任《辞海》的分科主编,或是直接撰稿人。由于他们严格把关,在《辞海》编纂的源头上就按照规范名词的要求来执行,这对规范名词的使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辞海》1999年版的编纂过程中,上海辞书出版社聘请原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明编审担任科学技术类条目的总审稿人。在《辞海》(第六版,即2009年版)的编纂过程中,组织资深编辑对所收录的全部科学技术类的词目与全国科技名词委已公布的规范名词做了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相关的协调和平衡处理。

四规范名词在选词立目过程中的作用与原则

《辞海》是一部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汉语词典,不仅具有为读者解疑释惑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普及科学知识、规范科学技术名词的功能。名词规范化工作是一种文化现象,这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辞海》在选词立目上依然以常用的通用名作为正条词目,而以相关的学术名称作为参见条,在通俗与专业的普及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辞海》(第六版)的修订过程是修订原有的条目,以及增加最近十年来新出现的名词(本文举例只涉及与规范名词有关的内容,其他无关的内容从略)。《辞海》修订过程中所涉及的大部分条目都是原有的条目,出于习惯,这些作者往往会沿袭原有的词目名称。虽然这些作为词目的名词大部分与公布的规范名词相一致,但还是存在着少量的不一致现象。特别是对外语专业词汇的误译、错译所造成的不一致现象。尤其是先有普通名,而后才确定专业术语的词。如计算机学科中的“菜单”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外文原名为menu,起初译为普通的名词“菜单”,现在在涉及计算机和计算机应用的学科中正名为“选单”。

《辞海》在选词立目的过程中,采用如下的原则。

1有规范名词的,选用规范名词

1999年版的《辞海》中有“坐标网”这一条目,归属于测绘学科,经对照规范名词后,本版改为“坐标格网”。又如,归属于现代医学的“肌肉注射”这一条目,经对照规范名词后,本版改为“肌内注射”。

2同名异实和异名同实的处理

同名异实就是有相同的名称而内涵却不相同,异名同实就是有不同的名称而其内涵却相同。在选词立目的过程中遇到需要平衡协调的就是同名异实、异名同实这两种情况。对于同名异实的情形,用不同的义项区分即可。对于异名同实的处理按两种情况分述如下:

1)同一学科

在同一学科中出现异名同实的,如在学术名词与普通名词之间,《辞海》选择以通俗的名称作为正条,而以学术名词作为参见条同时列出。现举以下几例逐一说明。

(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这两者的含义相同。但在免疫学科、医学学科中规范为后者(这里的医学指现代医学)。而在中医学科中却以前者为推荐规范名词。《辞海》采用从俗的原则,以“艾滋病”作为正条的词目名称,有具体的释文;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列为参见条,其释文为“即‘艾滋病’”。

(2)“岩石力学”和“岩体力学”。1999年版的《辞海》中以“岩体力学”作为词目名称。本版《辞海》改用“岩石力学”作为词目名称,而没有将“岩体力学”列为参见条。当初定名为“岩体力学”时,可能为与其他的学科名称(如“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气体力学”等)统一起见采用此名。从细观上说,这两个学科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上还是有些区别的。在冶金学科/矿山测量子学科下,这两个名称同时存在,对应的英语等价术语也不同,分别为“岩石力学(rock mechanics)”“岩体力学(rock mass mechanics)”。

2)不同学科

《辞海》是一本综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语词类的全学科的综合性词典,而规范名词是以学科为单元逐步推出的,不同学科之间由于参与制定规范名词的专家不同,定名的时间也不同,不同学科之间一旦交流不畅,难免会有相互不一致的地方。《辞海》是一个整体,如果完全严格按照公布的名词执行,《辞海》的释文体例就会变得不太统一。因此,我们并非完全采用推荐的规范名词,而是做一些变通处理,做到了很好的协调和平衡。基本的大原则是酌情增加参见条的设置,使异名同实的两个分属不同学科的条目建立联系。在作者认可的情况下以基础学科的规范名词作为正条,以应用学科的规范名词作为参见条,即应用学科服从于基础学科。这也符合人们先入为主的认知学习过程。现举以下几例,逐一说明。

(1)“电压表”和“伏特计”。后者是物理学科的规范名词,前者是其他学科推荐的规范名词,有如下的几个学科采用:建筑与园林及城市规划、电子学、电力、机械工程、电工学。按照应用学科服从基础学科的原则,将物理学科定为基础学科,故以“伏特计”作为正条,将其他应用学科推荐的规范名词“电压表”作为参见条。使两者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和协调。同样的还有“电流表”和“安培计”,亦以物理学科推荐的规范名词“安培计”作为正条,以“电流表”作为参见条。

(2)“角动量”和“动量矩”。这两者是同一个概念。以“角动量”为推荐的规范名词的学科有物理学、大气科学,并以“又称:动量矩”作为相关术语,但大气科学中没有出现相关术语这一项;以“动量矩”为推荐规范名词的学科有力学、水利科技,且都有“又称:角动量”作为相关术语。力学虽然是从物理学科中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也属于基础学科,但因与工程技术科学的联系更加密切,因而可以看作是一门应用学科。所以,在《辞海》中以“角动量”作为正条,而以“动量矩”为参见条。

(3)“载荷”和“荷载”。这两者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其英语相关术语也都是load。全国科技名词委推荐“载荷”作为规范名词的学科有:力学、航空科技、机械工程、船舶工程;推荐“荷载”作为规范名词的学科有:水利科技、公路科技、土木工程。其核心的内涵都是力学上的一个概念,所以,采用力学学科推荐的规范名词“载荷”。另列“荷载”作为参见条。《辞海》的释文中涉及这两个词的条目尽管有十几个不同的学科类别,但其内涵都是力学的概念,所以都使用“载荷”这一规范名词。

(4)“达兰贝尔”与“达朗贝尔”。这是一个法国人名。此人在《辞海》中的头衔如下: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启蒙思想家与哲学家。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辞海》(1999年版)采用“达兰贝尔”作为正条,以“达朗贝尔”作为参见条,相关的条目都以“达兰贝尔”作为构词的成分,如“达兰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达兰贝尔原理”。当初确定以“达兰贝尔”作为正条可能是受社会科学译名的影响。《辞海》(第六版)修订时,经对照《力学名词》,以“达朗贝尔原理”中的构词成分“达朗贝尔”作为正条的名称,不再以“达兰贝尔”作为条目名称,也不列为参见条。在作为人名条目的“达朗贝尔”的释文中增加如下文字:亦译“达朗伯”“达兰贝尔”。

笔者为固体力学专业背景,从读大学开始接受力学知识教育以来,所接触到的关于此人以及与此人有关的名词术语的中文译名一直都是“达朗贝尔”,或“达朗伯”,对“达朗贝尔”这个译名可谓根深蒂固、耳熟能详。这次参考公布的《力学名词》进行了规范,对《辞海》中的该条目做了正名。

五公布的名词尚存不足

有些专业词汇只适合在该专业领域中使用,有的词汇与语词性质的异形词规范相悖。有的是中文译名的不统一。

1 外国人名的中文译名不统一

有相同英文的一个名词,其汉语的名称不相同。如英语相关术语ZiehlNeelsen staining method,在医学/结核病学科中规范为“齐-内染色法”,而在微生物/微生物学技术学科中却规范成“萋-尼染色法”。按照《辞海》的应用学科服从基础学科的原则,在《辞海》中应当统一为“萋-尼染色法”。但考虑到尽量不使用冷僻字的因素,似应统一为“齐-内染色法”。因该条目没有单独立目,只是在释文中出现,所以没有达成统一。在各自的学科中按所公布的名词进行规范。

致词与致辞的区别第6篇

所谓句子仿写,是指按照题目给出的语句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句题主要考查语言能力,考查对语言规律的认识与提炼能力,也考查对语言、语法修辞的积累与运用。

【技法讲解】

1. 审:认真读题,审清题目要求,把握思考方向。

2. 察:观察并研究例句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1)内容上,仿句应与例句思想一致,内容贯通,相互映衬。

(2)形式上,仿句应与例句句式一致。答题时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尤其是分句间的关系,关联词语也要一一对应。

(3)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相同。

(4)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仿句要与其一致。

3. 写:组织语言仿写,注意展开联想和想象。

4. 检:对仿写的句子进行“体检”。看仿句是否有语病,是否与例句内容统一、句式一致、修辞相同,是否与例句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

【真题解析】

⒈ 续写式

(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卷)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它便冲着你哭;你冲它笑,它便冲着你笑。这恰如: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点陷入人生的困境;     ,      ,     。

思路解析:仿写的句子应该是一个比喻句,在符合语境的前提下,还要符合“……的人,把(将)……视为(当作)……,一(叠词)……” 的句式特点。

答案示例:乐观的人,将失败当作垫脚石,一步步登临理想的高峰。

⒉ 套写式

(2011年四川省乐山市卷)下面这个句子出自纪伯伦的《雨之歌》,其中的“我”是诗人描写的“雨”。请你仿照这种句式,写一段话,并注明你所描写的对象。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思路解析:仿写的句子,需在形式上符合例句的句式特点,应是一个复句,并且采用拟人和排比两种修辞方法。

答案示例:我笑,大地却在呜咽;我奔跑起来,林木却低下了头,弯下了腰,露出了愁容。

⒊ 话题式

(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卷)请模拟下面设问的形式,并以“生命”为比喻的本体,写一段对生命认识与感悟的文字。(要求:简明、有文采)

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最终东流入海;生命像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长大后叶落归根……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永恒的。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话题式仿写。仿写时,一要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二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仿句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用“生命像什么?生命像……;生命像……生命是……的,是……的”的句式。

答案示例:生命像什么?生命像一幅长长的画卷,等待我们去精心描绘;生命像一曲美妙的乐章,需要我们用心去演奏……生命是美好的,是多姿多彩的。

⒋ 名著评点式

(2011年四川省南充市卷)根据你积累的名著知识,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丰盈人生。《朝花夕拾》如一幅淡雅的画,描摹出记忆的甜美;       ;《童年》似一壶苦涩的茶,浸泡出人生的艰辛。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名著评点式仿写,一般格式为“名著名称+比喻词(是、似、如)+喻体+名著主题”。

答案示例:《水浒传》是一碗浓烈的酒,酝酿出英雄的豪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座火热的炉,锻造出意志的坚强。

⒌ 广告式

(2011年湖北省咸宁市卷)中国咸宁第三届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快到了,现征集一则宣传咸宁(或咸宁各县市区)旅游景点的广告,挂在高速公路入口处。请仿照下面广告的思路,写一则体现景点特色的广告。

例:泰山――追随圣人,品味泰山;和谐经典,儒风泰山。都江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思路解析:题目给出的两则广告思路一致,但句式不完全相同。仿写广告应按照“景点特色+景点”的思路来写。

答案示例:雄风犹存赤壁矶,柔情似水陆水湖;龙窖山传承瑶家文化,无岳关彰显民族气节。

⒍ 留言式

(2011年山东省滨州市卷)请仿照某同学在“告别母校”留言簿上的留言,补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踏一回教室的楼梯,

        ,心中荡起甜蜜的回忆。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留言式仿写。首先,补写的句子要与示例的句式一致,即“单音节动词+一+量词+……的……”。其次,仿句要与例句语意连贯,构成排比。

答案示例:看一眼班级的黑板;听一回校园的广播;想一下老师的话语。

⒎ 托物寓意式

(2011年浙江省台州市卷)鲁黎的诗作《泥土》少了一句话,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补充完整。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让众人把你踩成脚下的道路。

致词与致辞的区别第7篇

[关键词]修辞;论辩;修辞转向;修辞批评

[中图分类号]HO-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6-0090-06

涂家金(1973-),男,福建工程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修辞学。(福建福州 350108)

本文系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基于佩雷尔曼修辞论辩理论的修辞批评研究”(项目编号:20118040)、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GY—s11040)的阶段性成果。

Bakhtin认为:我们的言说总是针对真实的或想象的、过去或现在乃至将来的某一受话人或言说对象展开,总是回应什么、证当什么、辩驳什么。Bakhtin的对话思想其实体现的正是论辩的普遍性。在西方,与新修辞一样同源于古典修辞传统的当代论辩理论研究也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论辩已日渐成为一门显学。国内学界也开始关注西方论辩理论。如,刘旺洪、王国龙讨论了Perelman论辩理论对国内法哲学研究和法律证成的启迪意义,但这些研究大都专注于显性的修辞论辩理论。熊明辉、武宏志、张志敏等关注非形式逻辑或论辩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但大都囿于逻辑/哲学而未充分认识到论辩的修辞转向。与修辞学家一样,当代的论辩理论家们不满足于狭隘的逻辑实证主义和工具理性科学主义观,通过致力于论辩的非形式化研究来解释人类言辞实践中无法化约为形式逻辑的诸领域。当代西方论辩理论也从古典修辞思想汲取理论灵感,也强调以或然意见而非绝对真理作为话语生发的基础和出发点,并且同样注重话语实践的时空、受众等情境性因素在论辩生成与评估中的作用。当代的论辩研究因而呈现出了修辞转向,或者说是对修辞源流的回归。论辩研究的修辞转向或修辞回归对于修辞学的发展、修辞批评实践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何为论辩

论辩或辩证术(dialectic)最早是指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芝诺受数学推理启发而提出的“用于哲学论证的归于不可能”的论理方法。柏拉图认为:论辩是通过苏格拉底式答问或对话接近甚而达致终极真理的方法。苏格拉底通过被称为归谬法的论辩技术和一系列答问式对话将言说对象的陈说的逻辑后果和推理导向荒谬或困境而去伪存真、确立真知。柏拉图故而是将论辩作为哲思实现之基础和获得真知的途径。

亚里士多德并不贬低事实和“真理”,但他认为或然性和意见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论理实践因而不应仅囿于哲思和确证。他区分了分析式(即逻辑)推理和论辩式推理。前者关注包括演绎三段论在内的演绎推理或确证,对应于科学与绝对真理,亚氏因此也被称为形式逻辑之父。后者基于或然意见,以说服为关注,涵盖亚氏所指称的论辩和修辞。但是,近现代逻辑学家几乎忘记亚氏同时也是论辩之父。论辩/辩证其后常常被等立于逻辑,后来又等立于黑格尔等的辩证法。而这些意义都与论辩/辩证原初之意相去甚远但却不幸地为现当代哲学所接受。在《修辞篇》、《论题篇》和《辨谬篇》中,亚氏指出论辩关乎或然意见而非柏拉图的永恒真理,其首要目标是在驳斥他人的观点的同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最终说服特定受众接受自己的观点。论辩的这一基本界定“至今并未有多少改变,所变化的主要是评估论证的标准和论辩策略体系的创造、组织和表述。”

二、修辞与论辩的同源性

在亚氏的修辞思想体系中,修辞是寻求一切(非暴力)手段进行说服的话语实践。它是论辩/辩证的对应物。修辞与论辩都以具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而非人为约定的具有唯一恒定意义的数理或逻辑语言为互动介质,都以言说对象所认可或接受的或然意见而非不证自明前提或绝对真理作为话语互动的基础,“都可以被用于论证相互矛盾甚至对立的结论”。论辩也需要基于受众接受的前提这样的修辞基础,而修辞或隐或现地包含修辞者一受众对立观点的辩证式互动。两者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互为渗透关联,在本质上实乃一体两面。所不同的是,在亚氏的区分中,修辞侧重探讨面向广大民众的说服实践,而论辩更多的是关乎两个言说者之问的争议或讨论。论辩因而也可以被理解为修辞的一种形态。两者都是一种根植于社会语境、以日常语言为工具的实践理性,而非基于数学推导或逻辑演绎的科学证明。两者都以受众的可接受性或观点、决定等的情境合理性而非推导的合形式性和结论的真假二元为实践准则。正因此,亚氏讨论论辩术的《论题篇》和《辨谬篇》其实都是《修辞篇》的延续或补充,都是关于修辞的论说。然而,论辩修辞同源的事实在近现代却遭到忽略。

致词与致辞的区别第8篇

在****幼稚园开业典礼上的致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家长、小朋友们,大家好!

五月的**,花团绵簇,清爽宜人,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很高兴参加****幼稚园的开业典礼,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幼稚园的开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场的小朋友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区的小朋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辛勤耕耘的幼儿教师表示良好的祝愿![文章-找范文,到]

近年来,我区民办幼儿教育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从无到有,有小到大,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区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门类的办学格局,目前,全区拥有民办幼儿园所,幼儿教师人,入园幼儿人。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幼稚园凭借“创新促就成功,特色成就品牌”的工作理念,依托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引进美国蒙特梭利教育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开展特色教育,为幼儿营造快乐学习的天地,特别是0-3岁早期教育的探索和远程监控体系的配备,将开创我区托幼一体之先河,开拓幼儿园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