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合同电子化管理

合同电子化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16 10:35:59

合同电子化管理

合同电子化管理第1篇

加工贸易,主要指对外加工装配贸易、中小型补偿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而通常所说的“三来一补”中来样加工不在加工贸易的范围内。一直以来,加工贸易占据着江门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目前,江门市加工贸易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年进出口额超亿美元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仅有11家,占企业总数的1%,其余99%的企业均属于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自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江门市众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江门加工贸易目前严峻的形势,江门政府各部门特别是江门海关采取有力措施,缓解金融危机对广大中小企业的冲击,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众多应对措施中,其中最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就是针对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存在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资金压力较大的实际困难,积极推进纸质手册电子化改革,通过在加工贸易备案、通关、核销等环节采用“电子化手册+自动核算”的电子化手册模式取代现有的纸质手册,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和便捷的网上“大通关”服务,从根本上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盘活了企业资金链条,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江门关区已有714家中小型企业建立了电子化手册备案数据库,覆盖率达到100%。二、纸质手册与电子化手册之比较

(一)纸质手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按照传统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的规定,加工贸易企业必须持政府批准的加工贸易合同到主管海关备案,申请保税并领取加工贸易纸质手册,之后才能进行料件的进口和加工成品的出口。但是企业申领纸质手册的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首先,要到商务主管部门取得其签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和《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状况和生产能力证明》,然后到相应的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登记,凭税务登记证明以及加工贸易批准证等文件向主管海关申请备案。需办理开设台账手续的,企业还需向银行(一般是中行、工行)办理台账保证金专用账户设立手续。已设立台账保证金专用账户的,凭“海关注册登记证明”向银行进行一次性备案。可见,企业在办理纸制手册的过程中,需往返商务主管部门、税务部门、主管海关、银行4个部门奔波并涉及行政审批、税务登记、海关备案、银行设立保证金台账等20多道环节。据调查,一本纸质加工贸易手册要申领下来一般至少需要5个工作日左右的时间。显然,对追求效益的大多数企业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是不能适应的。其次,纸质加工贸易手册是以合同为单元进行监管的管理模式。一个合同对应一本纸质加工贸易手册,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必须同时向主管海关进行一次性备案,而且合同项下备案的进口料件的品种、数量以及规格等必须与加工出口成品的品种、数量以及规格完全对应。对于实施现代化管理的加工贸易企业来说,纸质手册的一次性备案显得呆板不灵活,不符合企业高效运作的需求,因为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料件的进口、储存、运输、加工装配、销售等都与海关数据系统联网,进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因此,企业需要采取分段备案,先备案进口料件,在生产成品出口前(包括深加工结转)再备案成品及申报准确、实际的单损耗情况。

由此可见,传统的纸质加工贸易手册存在以下缺点:首先,一个合同只有一本纸质手册,手册难以周转。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进口一个合同项下的料件时,要分批和在不同口岸进境,这样,企业不得不将一本手册在不同货代、不同口岸之间接力,在接力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造成货物进出口的延误。其次,由于纸质手册实行进口料件、出口成品及单损耗关系同时一次备案,进口料件备案表的数量、品种与出口成品清单备案表的品种、数量需完全一致,而企业在进行加工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受到设备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单损耗的情况不可能控制得与备案的数据完全一致,这样就会造成纸质手册进出口数量、金额倒挂问题,而企业为了解决单本手册进出口难以平衡等问题,不得不在海关各部门之间来回奔波,耗费大量的精力。在这种背景下,电子联网监管模式应运而生。电子联网监管模式包括电子账册模式和电子化手册模式。电子账册模式的适用对象是加工贸易进出口较为频繁、规模较大、原料和产品较为复杂、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较完善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而电子化手册适用对象正是广大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

(二)电子化手册

电子化手册管理仍然以企业的单个加工贸易合同为单元实施对保税加工货物的监管,但不再使用纸质手册。海关为联网企业建立电子底账。一个加工贸易合同建立一个电子化手册,对企业实行电子化手册管理,电子化手册有以下特点

1.以合同(订单)为单元进行管理。商务主管部门审批每份加工贸易合同(订单),海关根据合同(订单)建立电子底账,企业根据合同(订单)的数量建立多本电子化手册。

2.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商务主管部门和海关申请办理合同审批和合同备案、变更等手续。

3.纳入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管理。

4.纳入电子化手册的加工贸易货物进口时全额保税。

5.无需调度手册,凭身份认证卡实现全国口岸的报关。

(三)两种手册管理模式比较

自从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全球信息技术产业急剧变化,电子商务的应用,迫使江门中小加工贸易企业改变了传统加工贸易观念,普遍采用了电子化手册管理模式。电子化手册和纸质加工贸易手册在监管的特点上存在以下显著区别,具体如下表:可见,电子化手册以网络技术取代人工作业,避免了纸质贸易加工手册中每个合同都要到商务主管部门审批、税务登记、海关备案、银行设立台帐等繁琐手续,电子化手册由于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整个审批备案过程只需半个工作日,企业不用派人往返各部门奔波,在办公室就可以完成审批备案。同时,由于实行联网管理,企业可以在全天24小时内随时在网上进行进出口申报,向海关发送电子报关数据,海关计算机进行电脑自动审核,符合要求的就发送通过的电子回执,企业收到电子回执后,再进行现场交单审核,这样企业报关时就不受报关现场上下班时间的限制。

三、电子化手册管理模式的功能

自从2004年6月11日江门海关关区第一家加工贸易联网监管试点企业——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加工贸易电子账册监管模式以来,江门关区加工贸易开始向网络化、无纸化方向发展。在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模式下,企业可以按生产周期将进口料件、出口成品通过与海关联网的计算机完成审批、备案,建立电子账册,从而免除了以往为申办一本加工贸易手册而往返奔波的麻烦,也降低了经营成本。与电子账册不同的是,电子化手册管理是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的另一个监管方式。它是电子账册和纸质手册的结合体。由于江门市加工贸易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电子化手册的建立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具体分析电子化手册具有哪些功能。

(一)备案环节

1.分段式备案。分段式备案指将电子化手册的相关内容分为合同备案和通关备案两部分分别备案,通关备案的数据建立在合同备案数据的基础上。合同备案环节的备案内容包括表头数据、料件表和成品表三部分。电子化手册备案时,海关审核要求与对纸质手册的审核要求完全一致:审核企业的备案申请内容与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是否相符,备案申请数量是否超出了商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加工生产能力,企业的相关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电子化手册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生成手册编号。

2.备案变更。企业办理合同备案变更手续应当通过电子口岸向主管海关发送合同备案变更数据,并提供企业的变更申请与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加工业务批准证变更证明”,以及相关单证材料。如果通关备案已通过,则合同备案变更通过后,系统将对通关备案的数据自动进行变更。

(二)进出口报关环节

实行电子化手册联网监管的企业在货物进出口时,有进出境货物报关、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和其他保税加工货物报关三种情形。

1.进出境货物报关。企业在加工贸易货物进出境报关前,应从企业管理系统导出料号级数据生成归并前的报关清单,或通过电子口岸电子化系统按规定格式录入当次进出境的料号级清单数据,并向电子口岸数据中心报送。数据中心按归并关系和其他合并条件,将企业申报的清单生成报关单。

2.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电子化手册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与纸质手册管理下的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货物报关一样,分为备案、收发货和结转报关三个环节。

3.其他保税加工货物报关。电子化手册管理下的联网企业以内销、结转、退运、放弃、销毁等方式处理保税进口料件、成品、副产品、残次品、边角料和受灾货物的报关手续,与纸质手册管理下的其他保税加工货物报关一样。

(三)核销环节

合同电子化管理第2篇

1.1功能简单单一

电子政务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但在民航电子政务建设中依旧存在空白点,同时在电子政务实现的功能上也参差不齐。民航绝大多数单位都已建设了电子政务系统,其功能主要有:文件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生产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流程的跟踪与监控等,个别单位还实现了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换,而信息流程的跟踪与管理、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换功能的实现仍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如此,完善电子政务的功能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1.2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整合

民航各单位已经开发了办公系统和专用的业务系统,改善了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了政府服务能力,优化了内部流程。但是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业务协同能力有待加强,必须在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构建民航电子政务整合框架模型。

1.3电子政务应用有待进一步拓展

民航电子政务各系统已经在提高安监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办公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一批核心应用系统,进一步加强系统功能,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的全面覆盖,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管理,实现威胁预警及风险评估,建立一体化、全程化的信息处理平台,提高对外宣传和服务水平仍然是艰巨的任务。

1.4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目标是保证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可控和可管理。目前各单位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标准不统一、接口不一致,为综合利用数据、信息资源共享、资源整合带来了一定阻力。

1.5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有待加强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各业务系统安全强度不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未严格实行内、外网隔离的业务系统无法进行信息的电子化存储和传输,系统功能存在较大限制,而且访问控制定义有很多“孤岛”,难以进行统一的访问控制。

2民航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民航电子政务紧紧围绕民航局中心任务,以“规范、共享、安全、实效”为目标,遵循“统一规划标准、统一建设管理、统一运行维护、统一资金使用”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协调统筹民航各级行政机关需求,以加强和深化应用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为主线,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强应用系统整合,逐步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努力构建具有民航特色的电子政务应用体系,促进电子政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政府对民航发展的引导和管理能力,为民航强国战略服务。按照“统筹集约、深化应用、确保安全、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密切跟踪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通过加强和深化应用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共享共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有效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推进电子政务与民航局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相融合,使之成为民航强国战略加强行业引导和管理的有力工具。

3民航电子政务建设内容

3.1基本框架

民航电子政务系统可划分为网络平台、系统支持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4个逻辑层次,由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整合有效网络资源;加强民航政务内网、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加强数据分析与利用;加强安全管理、经济运行与市场管理,宏观调控、行政办公与公共服务等业务系统统一平台,统一标准,达到统一监管、优化流程的目的,形成民航电子政务的基础框架。如图1所示。

3.2建设内容

民航电子政务要以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以跨部门协同应用为驱动力,以信息化项目归口管理为抓手,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在部门间共享,并逐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采集集约化、登记规范化、更新制度化、共享普遍化,促进政府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双提升。3.2.1整合有效网络资源,健全信息化网络等基础设施对现有网络、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进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网络环境,确保网络安全通畅。跟进虚拟化等新技术发展,建设满足各种应用系统需求共享共用的统一基础计算支撑平台。着手建设电子政务外网灾备系统,保障重要系统和数据安全。3.2.2加强和深化应用系统建设按照民航电子政务的规划,从提高安全监察能力、提高行业经济运行与市场管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行政办公效能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一批核心应用系统。升级改造有关航空安全综合信息收集的航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自愿报告系统等,组织开展综合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民航政府网站群建设和管理,升级完善内网综合办公系统,丰富和拓展系统功能,使流程和功能更加符合不同层级行政机构的业务要求和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系统运行效能。3.2.3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建立基础数据中心在不改变已有业务使用习惯的前提下,按照共同建设、统一管理、共享共用的原则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为资源整合、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围绕航空器、机场、人员、航线、航班、航空运营人等基础信息,按照“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原则,整合现有业务系统数据资源,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民航行业基础信息库。统一规划元数据标准,建立数据交换中心,逐步建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通过数据的订阅、和交换机制,实现数据按需共享与交换。3.2.4注重民航电子政务标准建设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目标是保证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可控和可管理。一般来讲,电子政务的标准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数据资源交换标准、应用业务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3.2.5保障民航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在民航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方面,主要应该考虑:内外网隔离、信息加密、签名与认证、公共服务保障、权限管理和内容控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继续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数字证书应用,完善网络信任机制。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工作。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安全组织、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完善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增强民航电子政务的整体安全保障能力,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3.2.6有效组织和管理民航电子政务的实施从经验来看,应该充分认识到民航的电子政务最终要走外包、托管模式,所以一定要从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线路和网络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并积极采用软件工程方法,在民航电子政务建设的各个环节认真组织和实施项目管理,进行项目过程管理和项目质量控制,从组织管理上保障民航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4民航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

①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对新建系统进行建设前的规划审查。对现有系统进行评估的目的是掌握系统当前运行状况和技术状态,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出科学合理的整合方案,提供必要的准备。对新建系统进行规划审查的目的是看新建系统是否满足规划和整合的要求,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②对现有不同的旧系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深度、不同批次的整合,分清轻重缓急,逐步整合。对现有系统进行梳理和分类,按照“小步快走、先易后难”的策略,开展4个层次的整合。即:IT基础设施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系统整合和门户整合。依据整合的层次划分,整合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每个阶段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并行或顺序开展。③建立民航电子政务技术平台。按照数据与业务系统分离的原则,理清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对基础数据实行集中管理,业务数据按照需求实现共享,建设民航电子政务数据中心。进一步优化民航业务流程,整合各部门与下属的网站及信息系统,建立连通民航局、地区管理局和安全监察管理局的民航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平台。积极推动航空安全、宏观调控等电子政务重大项目的实施,完善民航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业务外网2个网络,实现包括行政办公、行业监管和政务公开等功能。④开展电子政务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民航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整合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保证民航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标准化是民航电子政务建设和资源整合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民航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必须服务于民航电子政务建设和资源整合的总体目标,最大程度地满足工程需求。⑤加强民航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维护管理。结合民航电子政务运行维护实际,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统一维护,统一管理”的集中运行维护管理体系;以安全策略为核心,采用各种安全机制如物理安全、访问控制安全、系统安全、用户安全、信息加密、安全传输和管理安全等;建立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和安全组织机构,做好电子政务系统的风险管理和等级保护。

5结语

合同电子化管理第3篇

一、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设情况

1、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内容建设应用情况。目前,我局电子政务已建设完成门户网站和综合办公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内网门户开通运行了19个栏目,其中10个栏目由网站后台单独维护,其他的直接由综合办公系统关联。综合办公系统开通使用了局领导每周工作安排、大事记等19个栏目,领导办公、公文处理等11个一级模块,发文办理、意见征询、任务管理等45个二级模块,局行政发文、党委发文、纪委发文、工会发文、上周要情报送、汇总、列表、维护等134项应用。档案管理系统可以进行电子档案的存储、管理、查阅。

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应用已基本涵盖我局日常政务办公的所有需要,实现了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及部分政务工作的信息化处理,大大简化了政务工作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自2007年9月试运行至今,我局通过综合办公系统处理发文315件,收文146件,签报87件,内部材料呈报33件,接收海委交换公文17件,上传我局交换公文11件,政务公告97条,政务信息125条,上周要情24期,××运河信息19期,大事记4条。

同时,为了提高政务办公系统的实用性,按照海委的安排,部署了腾讯通rtx,购置了短信群发设备,这些电子政务系统和设备同政务办公系统一起搭建起来一个办公信息化处理平台。

为了进一步拓展政务办公系统的应用,我局还对局属各单位登陆门户网站和综合办公系统进行了测试,局属各单位工作人员除卫河局外都可以通过微波和光纤登陆内网门户,还开通了9个单位的局领导和办公室主任为综合办公系统的用户,方便他们登录系统查看有关信息,使用部分功能。目前,门户网站用户1000人,综合办公系统用户达240余人,系统得到一定应用。

2、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管理情况。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综合办公系统在机关的使用,办公室编制了《××局综合办公系统公文办理简明使用手册》,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大家开展培训,并对登录综合办公系统处理办公事务做了具体要求。同时,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办公室还并会同信息中心制定印发了《××运河管理局机关电子政务系统管理办法》,使综合办公系统的管理有章可循。

二、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部门(单位)领导认识不统一,理解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应用的合力。目前,我局各级领导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对电子政务建设产生的作用的认识也已经很明确,但整体来说,各部门(单位)领导对应用电子政务优化本部门、本单位业务工作的动力不足,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应用的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推广应用电子政务的合力,电子政务的效益和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显示,致使政务系统里许多好的功能,如政务公开、多方式沟通、公文的跟踪、查询等等没有充分发挥其应该发挥的功能。

2、机关工作人员信息化应用技能和动力不高。从政务系统后台监测的情况看,机关内经常使用该系统的只占三分之一,许多同志用的少、不会用,有些同志上班时腾迅通不开,局办发的政务短信不接,分析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机关部分职工熟练掌握电脑和网络的技能不高,第二个还是思想意识问题,在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两种手段同时应用的问题,很多人觉得是麻烦,还习惯于用老的做法,没有看到长远。

3、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相关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完善。我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电子政务的规划,系统的部署和推广应用职责在办公室和信心中心,但目前这三家还没有做到有效分工,并且缺少沟通和交流,致使办公系统运行维护的职责和费用不明确,具体的工作细则不健全,影响了电子政务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三、完善和推进我局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局信息化办公室2002年牵头制定了一个全局信息化建设规划,6年过去了,科技进步很快,原有信息化建设的构想、标准等已跟不上时代和实际的要求。同时,目前机关已建设运行的政务办公系统、防汛指挥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以后还要建设工程管理系统、水政水资源管理系统等等业务系统,这些系统之间标准不一、接口不一,存在统一用户认证、共联共享的问题,今后,要由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规划和研究,增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管理。

2、实行内外网分离,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我局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行内外网并行方式,网络安全性没有保障,随着到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内外网不分离,电子政务系统无法同海委内网连接,同时,向局属各单位的拓展也受到带宽和安全的影响。因此,下一步要考虑实行全局内外网分离,保证内外网的完全隔离,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3、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设,完善现有办公信息化处理平台。继续对综合办公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修改充实各项内容,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用性。在现有办公信息化处理平台的基础上,增加完善内网邮件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等内容,充实内网内容,打造一个办公、交流、学习的综合平台。加快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步伐,推进该系统同综合办公系统的整合。

4、加强机关业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推进电子政务的协同式发展。电子政务既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也不是单纯地将各部门(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联网,而是要应用信息技术对我局机关业务进行重构或再造,要建立以业务流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实现我局机关在信息流通、工作组合、制度执行、事务控制、时间管理等管理环节的计算机化。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办公系统运行管理考核办法、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管理规定、门户网站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管理控制机构与体系。

合同电子化管理第4篇

一、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设情况

1、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内容建设应用情况。目前,我局电子政务已建设完成门户网站和综合办公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内网门户开通运行了19个栏目,其中10个栏目由网站后台单独维护,其他的直接由综合办公系统关联。综合办公系统开通使用了局领导每周工作安排、大事记等19个栏目,领导办公、公文处理等11个一级模块,发文办理、意见征询、任务管理等45个二级模块,局行政发文、党委发文、纪委发文、工会发文、上周要情报送、汇总、列表、维护等134项应用。档案管理系统可以进行电子档案的存储、管理、查阅。

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应用已基本涵盖我局日常政务办公的所有需要,实现了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及部分政务工作的信息化处理,大大简化了政务工作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自20*年9月试运行至今,我局通过综合办公系统处理发文315件,收文146件,签报87件,内部材料呈报33件,接收海委交换公文17件,上传我局交换公文11件,政务公告97条,政务信息125条,上周要情24期,*运河信息19期,大事记4条。

同时,为了提高政务办公系统的实用性,按照海委的安排,部署了腾讯通rtx,购置了短信群发设备,这些电子政务系统和设备同政务办公系统一起搭建起来一个办公信息化处理平台。

为了进一步拓展政务办公系统的应用,我局还对局属各单位登陆门户网站和综合办公系统进行了测试,局属各单位工作人员除卫河局外都可以通过微波和光纤登陆内网门户,还开通了9个单位的局领导和办公室主任为综合办公系统的用户,方便他们登录系统查看有关信息,使用部分功能。目前,门户网站用户1000人,综合办公系统用户达240余人,系统得到一定应用。

2、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管理情况。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综合办公系统在机关的使用,办公室编制了《*局综合办公系统公文办理简明使用手册》,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大家开展培训,并对登录综合办公系统处理办公事务做了具体要求。同时,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办公室还并会同信息中心制定印发了《*运河管理局机关电子政务系统管理办法》,使综合办公系统的管理有章可循。

二、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部门(单位)领导认识不统一,理解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应用的合力。目前,我局各级领导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对电子政务建设产生的作用的认识也已经很明确,但整体来说,各部门(单位)领导对应用电子政务优化本部门、本单位业务工作的动力不足,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应用的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推广应用电子政务的合力,电子政务的效益和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显示,致使政务系统里许多好的功能,如政务公开、多方式沟通、公文的跟踪、查询等等没有充分发挥其应该发挥的功能。

2、机关工作人员信息化应用技能和动力不高。从政务系统后台监测的情况看,机关内经常使用该系统的只占三分之一,许多同志用的少、不会用,有些同志上班时腾迅通不开,局办发的政务短信不接,分析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机关部分职工熟练掌握电脑和网络的技能不高,第二个还是思想意识问题,在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两种手段同时应用的问题,很多人觉得是麻烦,还习惯于用老的做法,没有看到长远。

3、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相关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完善。我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电子政务的规划,系统的部署和推广应用职责在办公室和信心中心,但目前这三家还没有做到有效分工,并且缺少沟通和交流,致使办公系统运行维护的职责和费用不明确,具体的工作细则不健全,影响了电子政务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三、完善和推进我局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局信息化办公室20*年牵头制定了一个全局信息化建设规划,6年过去了,科技进步很快,原有信息化建设的构想、标准等已跟不上时代和实际的要求。同时,目前机关已建设运行的政务办公系统、防汛指挥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以后还要建设工程管理系统、水政水资源管理系统等等业务系统,这些系统之间标准不一、接口不一,存在统一用户认证、共联共享的问题,今后,要由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规划和研究,增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管理。

2、实行内外网分离,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我局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行内外网并行方式,网络安全性没有保障,随着到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内外网不分离,电子政务系统无法同海委内网连接,同时,向局属各单位的拓展也受到带宽和安全的影响。因此,下一步要考虑实行全局内外网分离,保证内外网的完全隔离,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3、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设,完善现有办公信息化处理平台。继续对综合办公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修改充实各项内容,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用性。在现有办公信息化处理平台的基础上,增加完善内网邮件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等内容,充实内网内容,打造一个办公、交流、学习的综合平台。加快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步伐,推进该系统同综合办公系统的整合。

4、加强机关业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推进电子政务的协同式发展。电子政务既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也不是单纯地将各部门(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联网,而是要应用信息技术对我局机关业务进行重构或再造,要建立以业务流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实现我局机关在信息流通、工作组合、制度执行、事务控制、时间管理等管理环节的计算机化。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办公系统运行管理考核办法、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管理规定、门户网站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管理控制机构与体系。

合同电子化管理第5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合同电子化管理第6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合同电子化管理第7篇

从电子文件形成的过程和特点看,电子文件仍像普通文件一样具有形成阶段、管理阶段、处置阶段。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的处置阶段(归档)仍应由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规定的要求,也是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的必然选择。

现有的计算机存储设备,容量虽然很大,但面对呈几何级数发展的电子文件,总有穷尽的时候。而且应用软件的更新很快,许多早期形成的文件在新的软硬件环境下不能读取,即使同时期的电子文件也有应用软件不兼容的问题。每个文件形成部门为存储档案信息投入大量的精力,保留旧的设备和多种应用软件,显然从人力和物力上都是一种浪费。所以,电子文件归档工作要走社会化管理这条路,由专业的档案部门去管理。

电子文件有别于传统的档案文件,它必须通过复杂的编码和解码过程,才能提供利用,与载体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可以复制并存储于不同介质之中,利用者只要获得允许,就可以随时随地调出查阅所需的档案信息。面对全新的电子文件管理形式,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因此,适应现代管理制度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对电子文件实行档案化管理成为一个可供选择的出路。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

那什么是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呢?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就是在传统档案管理经验和形式基础上,结合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针对性的汲取文件中心、虚拟立卷等前沿档案管理理论,对电子档案实行文件级的管理,对本部门、本地区形成的电子文件实行社会化、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从而实现高效、快捷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并相应的成立地区性、部门性电子文件中心或电子文件档案馆,本着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原则,发挥档案部门的管理和技术优势,相对集中地保存和管理电子文件,为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提供优质、稳定、安全的存储环境和空间,为社会提供真实、准确、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模式应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以虚拟、开放、灵活的手段来管理电子文件档案。专业档案部门通过网络、计算机、图文扫描、光盘存储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各个单位产生的电子文件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并保管、存储符合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求的电子档案,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全宗构成者)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把日常产生的电子文件档案信息,以标准化的格式通过网络传递给档案部门,由档案部门进行分类、整理、编目,分别存储在档案部门主服务器相应的存储空间里,在必要时档案信息还可以脱机存储到其它更安全的介质上,并做多个备份,避免自然因素损坏和非法访问。档案部门对电子文件档案信息采取维护电子文件产生原始性的原则进行管理。档案部门为信息存储单位提供信息查询功能,并进行用户确认,以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因此,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是由电子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电子文件,对电子文件采取社会化、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管理,它不由文件形成部门或其它非专业部门来管理电子文件,也和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有所区别。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

首先,电子档案的归档时间与传统档案不同。电子文件档案可以在文件办理结案后随时归档,或在某一时间周期定时统一归档,由文件形成部门通过网络传送给档案部门,并用电子数码签名封签认证,由档案工作人员接收登记,按事由原则给出档案分类号,设定访问限制级别,以便将来用户查找利用。这样随时归档,一方面可以避免文件漏归,保证归档率和完整率,另一方面也符合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快速便捷,还可以避免档案的流失和病毒的破坏。

其次,电子文件的归档方式与传统档案不同。电子文件由于采用电子编码技术,可以编辑修改而不留痕迹,载体无法固定,某些鉴别文件原始凭证性的关键信息也可以更改,这些都使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辨别变得复杂而困难。因此,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验证和加密保护,保证文件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以确保档案部门收到的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地位。

第三,电子文件在保管方式上和传统档案有差异。电子文件载体易老化变质及信息多媒体、新存贮介质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影响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档案部门可以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打印出一份纸质档案以作备份,但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文件形成部门的配合,档案部门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对文件进行格式转换,以通用、统一的格式存储接收到的电子文件档案,以便将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后,仍能读取以前存储的档案,保证信息资源方便利用。

第四,电子文件的分类、编目等管理方式与传统档案不同。因为电子文件的特殊性,可以达到文件一级的管理,所以,档案部门在接收到文件同时,可以马上给每份文件编制一个唯一的文件号,并给出相应的分类号和档案号,根据上下行文之间的关系,再给出相关文件号,在归档的同时进行主题词标引、著录。技术条件允许时可以编制多角度、全方位的检索工具方便检索查询信息。用户只须给出文件分类号或主题词,即可以找出相应的文件和相关的上下级行文及附件,从而大大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合同电子化管理第8篇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智能决策技术现状:

1.电力需求侧远程用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电力需求侧的用电监测是实现电网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电力需求侧的用电监测包括:远程抄表、负荷监测及线损监测等。电力厂网分离后,需要对关口计量和大宗用户不同类别用电进行负荷监控及基于负荷监测实现优化控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发基于远程集抄的新一代用电监测控制系统,为供电企业由行业管理转为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虽然两网改造新增了不少配变和线路,但用电结构和时段差异的增大,使区域性配网在高峰时段满载甚至超载,低谷时轻载,同时降低了供电可靠性,在加强移峰填谷负荷控制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线损监测管理工作。此外,不少传统工业对电网产生很强的谐波干扰,抑制谐波干扰,减小电力污染,需要加强远程谐波监测。电力部门已采用了诸如远程负控、集抄、配变监测、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或者调度等电力自动化系统等办法,但不少系统已不能有效满足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

1)通信技术不能有效适应电力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通信误码率高,环境适应性差。无线电台等专线远程传输通信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运行维护成本高,系统通信实时性不强,不能适应点多面广的用电监测需要。传统低压电力载波等近距离传输技术通信成功率与长期可靠性有待提高。

2)信息共享性差。供电管理专业分工明确,但在涉及全局的领域跨专业技术协调方面有待加强,电力自动化、系统开发中各种专业软件并存,数据规划不统一,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既造成无形的重复投资,又不利于从全局角度有效处理与利用数据资源。目前,在配变监测与负荷监测、远程集抄等系统中,关于实现一体化集成以提高综合效益方面的工作开展甚少。

3)信息获取实时性与同步性差,因而可用性差。由于数据不能同时、及时获取,难以进行科学的线损分析、负荷预测等数据处理,不能为生产经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信息分析处理等二次利用效率不高。不少现有系统重视信息采集、传输,忽视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利用,未能将数据资源有效变为数据资本。

5)信息的传输基本为单向。在现有的系统中,信息的流向基本上是从电力需求侧到管理中心(如电力公司),而无管理中心的用电方案反馈回电力需求侧。因此,电力需求侧的用电监测与管理系统应具有负荷控制与管理、计量回路监测与防窃电、远程抄表和电能质量监测等功能。利用负荷管理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与用户共享相关用电数据信息,为客户合理安排生产用电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客户做好计划、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引导客户参与电力市场,让用户在实际运用中获益。

2.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

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侧重在政府部门推动,电力企业和用户实施,电价等经济政策配套,技术创新推广等几个方面。管理重点多在宏观政策面,决策依据多为静态的统计数据及相应趋势定性判断,管理措施细化落实及动态调整有待加强。然而,在技术方面多侧重于局部环节,从系统、全局角度着眼有待加强。如何将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技术手段获取实时准确的需求数据并及时统计分析,同步优化负荷控制,同时为管理决策及措施细化落实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深入研究。同时,这也有利于技术进步、用电管理、客户服务和社会发展互相促进,微观与宏观管理相结合,即时动态与过程静态管理相结合,真正实现供用电全过程优化控制。系统架构及工作原理

1.系统架构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优化决策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多个电力需求侧终端和1个电力监控中心组成,共包含4个子系统: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

2.工作原理

该系统首先通过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对电力需求侧的电流、电压、功率和谐波等各种信号进行在线实时采集。然后,该子系统所采集的信息一方面通过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采用无功补偿和有源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力需求侧的电能质量进行优化。另一方面,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把所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传送到电力监控中心。在电力监控中心,系统通过用户信息管理与子系统对从电力需求侧传送过来的信息以及电力监控中心所获得的电力价格信息、负荷信息、电源信息和电网潮流状况等各种综合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用户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根据分析决策的结果,通过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向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发送智能用电方案,进行负荷控制、远程抄表控制以及电能质量优化控制等智能用电控制。为了实现系统的功能,研究将包括以下4部分内容。

(1)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

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电力需求侧的频率、相位、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谐波分量及设备用电状态等各种电能信息进行在线实时采集。该子系统根据采集到的信息,一方面进行电能质量实时优化,另一方面,所采集到的信息通过通信子系统传送到电力监控中心。该子系统还执行来自电力监控中心的智能用电控制命令。

(2)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

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检测到的电量谐波信号状态,采用有源和无源相结合的滤波方法对电力需求侧的电能质量进行自适应补偿与优化。电能质量优化与智能补偿子系统包括无源滤波、无功补偿和有源滤波三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分别选择配置。无源滤波应具有可选择消除多次谐波的功能,通过无触点交流开关实现切换选择。无功补偿有两种结构,一是可投切的补偿电容器组,二是可控制的电感组合,通过电容器投切控制或电感电流的控制来实现无功补偿量的多少。有源滤波实际是采用高频电力电子技术来解决谐波治理的问题,它可以根据控制命令来实现特定的滤波作用和效果。

(3)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

在本系统中,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与电力监控中心之间的双向数据交互。该子系统包括电力需求侧通信模块和电力监控中心通信模块两部分。

1)电力需求侧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接收从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传递过来的参数与状态信息,并封装成特定格式的数据包发送到电力监控中心,同时接收来自电力监控中心的决策与控制信息数据包,把控制数据送到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2)电力监控中心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接收来自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的数据,然后送至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进行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同时,接收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的控制命令数据,并封装成特定格式的数据包发送到用户端。智能电网通信子系统为了能够提供高速、灵活及可靠的通信功能,必须具有多种通信接口,能够兼容以太网、无线通信及电力线载波通信等多种通信技术。

(4)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

在本系统中,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首先对来自电力需求侧的各种电能信息以及来自电网的综合信息进行数据挖掘,然后进行系统分析与智能决策,最后得出电力需求侧的智能用电方案、负载控制策略和电能质量优化控制方案,并可通过通信子系统向需求侧综合信息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发送智能用电控制指令。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需求侧信息管理与智能决策子系统应该包括:通信接口、需求侧综合信息数据仓库、综合信息处理、需求侧用电信息数据挖掘、需求侧用电分析与智能决策和需求侧集成管理接口等6个主要模块,其框架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