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机关档案数字化

机关档案数字化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15 16:36:01

机关档案数字化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1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近两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数字化工作和移交进馆工作,对今后一段时间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工作进行部署。

这次会议的一项内容是参观中国科学院机关档案整理与数字化工作。中国科学院机关档案整理与数字化项目引入了项目管理的理念,设计制作了详细明晰的项目流程单,对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使各个环节都可进行“回溯性检查”,通过项目流程的全程介入管理和全面细节管理,确保了项目的质量,体现了中国科学院档案部门的同志们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通过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工作,不仅使中国科学院的档案符合向中央档案馆移交的标准,同时也对中国科学院机关的档案作了一次彻底清理和全面整理,使中国科学院机关档案管理开始从手工管理向信息化、数字化管理转变,既保护了档案实体,又方便了今后的开发和利用,全面提升了机关档案工作的业务水平,开创了机关档案工作新的局面。我们相关单位从这里学习取经后,回去也能像中国科学院这样,积极地开展机关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并规范地、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确保数字化质量,从而尽快地以数字化为龙头,全面提升本机关的档案工作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利用这次请大家来观摩学习的机会,我想就最近一个时期,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应该着重注意和加强的几项工作,讲一些意见。

第一,要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机关档案工作的发展思路。

当前,各中央和国家机关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解决我国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健康、平稳、持续、协调发展的指路灯。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战略思想,对全党全国的各项工作都有重要而巨大的指导作用。机关档案工作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找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完善本单位的档案工作机制,促进本单位档案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国家档案局在开展这次活动时,我们考虑,在档案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档案工作怎样为科学发展服务,二是档案事业自身怎样科学发展。因此,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确定以这“两个怎样”为主题,开展学习调研、检查分析和整改落实。最近,我局还向各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发出征求意见函,征求在这“两个怎样”方面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认真地、积极地为档案工作服务于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档案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献计献策,对国家档案局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找准存在的问题,理清发展的思路,健全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在机关档案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是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贯穿于机关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机关档案立卷工作中,要扭转传统的看重事务类档案、资产类档案而忽视涉及人的档案的观念,以及看重著名人物档案而忽视普通人物档案的观念,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的观念,把涉及人的档案收集归档齐全,并适当延长其保管期限。在机关档案管理中,要扭转传统的重文书档案,轻专业档案的观念,改变机关档案部门只管文书档案不管专业档案的做法,把文书档案和专业档案同样重视起来,同样按照统一的规章制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起来。在机关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中,要重视把涉及人的档案、涉及民生的档案优先进行整理、优先进行数字化,以保证这些档案随时为人民群众提供利用。在机关档案利用工作中,要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利用档案提上议事日程,不但要及时把本机关当前形成的政府公开信息通过各种方法提供人民群众利用,而且要尽快把本机关过去形成的特别是人民群众需要利用的可公开档案信息,也通过各种方法提供人民群众利用。在机关档案移交工作中,要注意把涉及本机关所有职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列入向档案馆移交的范围,及时地把这些档案移交中央档案馆。总之,在机关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要重视人的因素,注意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作用。

在机关档案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处理好机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例如:要处理好档案安全与提供利用的关系,始终把档案安全放在首位,在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档案利用,在档案提供利用中始终注意确保档案安全;要处理好传统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关系,既管好传统载体的档案,又管好电子载体的档案,确保电子档案归档齐全,内容不被篡改、不被窃密,可以长期保存和识读,有效得到利用;要处理好保管和利用的关系,不但要收集、整理、保管好机关档案,还要为机关领导决策、机关工作查考、机关人员维权服务,充分发挥档案对本机关的各方面作用;要处理好机关和社会的关系,不但重视机关档案对本机关的价值和作用,把本机关档案收全、管好、用好,而且重视机关档案对国家档案资源积累、国家文化建设、国家软实力提升的价值和作用,积极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

第二,要抓紧编制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夯实机关档案工作基础。

2006年12月18日,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按照这一文件精神,尽快编制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报国家档案局审批。为做好这项工作,国家档案局又于2007年3月印发了《关于做好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的有关要求,各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在2008年底之前完成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及审批工作。但由于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各机关重新核定“三定方案”,一些机构重新调整,一些机关内部机构的职能重新划分,影响了部分机关的编制工作,推进速度不如预期。目前,已有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外宣办、人民日报社、国办秘书局、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人口计生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质监总局、税务总局、广电总局、新华社、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自然科学基金会、烟草局、测绘局、邮政局、外汇局、外文局、交通银行、全国妇联、中国民主建国会等近50个单位完成了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报送、审批工作,约占中央和国家机关数量的三分之一。目前,国务院机构调整和各机关重新核定“三定方案”工作基本结束,还没有完成编制工作的单位,要抓紧做好工作。

一是要高度重视。中央和国家机关编制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是贯彻落实《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客观要求。《规定》是一部部门行政规章,具有法规效力,每一个机关的档案工作都应该遵守。大家知道,机关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而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是机关档案工作和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因为归档范围决定着文件能不能变成机关档案,决定着文件是存是毁;保管期限决定着档案的寿命和去向,保管期限短的寿命就短,就进入不了国家永久性的档案资源体系,就不能长久

地被社会所利用。所以,制定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是机关档案工作乃至整个档案事业的根本。这件事不做好,机关档案工作就没有做到点子上,就没有抓住根本和要害,要想做好机关档案工作,那将是徒劳的。这个根本抓住了,机关档案工作和国家档案事业的根基就牢靠了;反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中央和国家机关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把这件事当作机关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根本性工作、决定性工作来重视,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严格按照《规定》的精神,从思想上、行动上增强贯彻落实《规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克服编制工作中的畏难情绪,切实把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工作作为加强机关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作为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

二是要抓紧工作。这次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工作不同于以往的编制方法,编制工作要求做细、做深、做实,以便使各机关编制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机关各内部职能部门的密切协调与配合,需要档案部门工作人员认真调查、仔细研究。一个机关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从编制到审批,需要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征求意见,需要反复进行修改,耗时比较长。因此,完成编制与审批工作需要相对较长的工作周期。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急、工作量大,各机关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宜早不宜迟。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把责任落实到人,由资深和骨干人员承担编制工作,并把已经编制好的单位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借鉴来作为参考,抓紧编制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务必于2009年年底前完成。国家档案局将在适当时候就此发出通报。

三是要确保质量。各机关要以《通知》为依据,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特别要结合落实今年1月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部署的建立“两个体系”的要求,结合本机关实际,认真把好编制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质量关。编制体例要遵循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要求,做到排列有序、层次分明,内容表述力求言简意赅,保管期限划分准确。各机关在编制工作中如遇到问题,请随时与我局有关业务部门联系。我们将认真研究编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点及特殊情况,共商合理的解决方案,确保编制工作质量,使各机关编制的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既符合《通知》的要求,又符合本机关实际。

各中央和国家机关报送我局审批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我是十分重视的,工作再忙,我也都逐条推敲,并提出修改意见。我在看的过程中,重点注意两类文件的两个方面。两类文件一是指涉及到人的文件,二是指属于履行本机关主要职能的文件。两个方面一是看这些文件是否归档齐全了,二是看这些文件的保管期限是否够长了。我提出的修改意见也都集中在这两类文件的两个方面。因此,我提请今后各单位在编制工作中,无论是具体编制人员,还是审核人员,也更加重点地注意这两类文件的两个方面,确保把涉及到人的文件,涉及到本机关主要职能的文件归档齐全并适当延长其保管期限,从而使机关档案全面反映本机关的各项主要职能,既能满足机关各项工作的利用需要,又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用需要;既能满足当前的利用需要,又能满足长远的利用需要。

第三,要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整理质量,促进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为切实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确保机关年度归档文件及时归档和整理,提高机关档案整理质量,2006年8月,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年度档案整理质量检查活动的通知》,确定对机关年度档案整理质量进行专项检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这项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促进机关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知》下发后,各中央和国家机关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响应,对照国家有关机关档案工作的法规规章、标准要求,对本机关年度归档文件材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收集和整理,国家档案局会同有关机关组成检查小组对年度档案整理工作进行了质量检查。到目前为止,已有80多个机关单位接受了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机关档案整理质量基本符合标准和要求。在2007年度受检单位中,最高人民法院、中央警卫局、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编译局、求是杂志社、国家民委、民政部、司法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新闻出版总署、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新华社、自然科学基金会、粮食局、红十字总会等单位的档案整理规范有序,质量较好。今后,国家档案局将继续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年度档案整理质量检查活动,并将加大检查的力度。对这项工作,各单位主要应注意三点:

一是要明确内容。根据《通知》的要求,国家档案局当年检查的是各机关完成上一年度文书、科技、电子、会计、声像、照片等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在检查过程中,不只是检查单一门类档案整理质量,而是多门类档案整理质量,不只是检查单一门类档案的管理,而是注重本机关档案的综合管理。这就要求各机关档案部门真正履行《机关档案工作条例》赋予机关档案部门的职责,统一管理本机关全部档案,避免一个机关多种门类档案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

二是要认真对待。国家档案局每年从10月份开始对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年度档案整理质量检查,受检机关的名单当年上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各机关档案部门。各机关档案部门负责人要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并对上一年度档案整理情况展开自查并写出自查报告。国家档案局根据各机关自查报告,组织检查小组对机关年度档案整理情况进行抽查。受检机关无特殊原因,不得将当年检查延后到下一年度。从这两年检查情况来看,少数单位因未完成年度档案整理而两次延后,对检查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各机关要高度重视年度档案整理质量检查活动,国家档案局将会在每年年底将当年档案整理质量检查情况向各中央和国家机关通报。

三是要积极整改。对档案整理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受检单位要认真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积极整改,不要检查一过就万事大吉。档案整理是一件细致繁琐的工作,往往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有的机关档案整理质量较差,发现的问题较多,返工整理的工作量就相对较大,但不论困难有多大,整改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积重难返。国家档案局将对整改工作任务较重的单位进行复检,确保年度档案整理质量检查活动扎实推进,使档案整理质量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

第四,要积极协助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国务院各机关政府公开信息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公开信息,维护其合法权益,今年5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按照《条例》要求,在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建立了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作为国务院各部委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的场所,负责汇集和提供国务院各部委政府公开信息,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提供阅览、抄录、打印、复印等服务。建立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是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具体举措。这一中心的建立,为人民群众开辟了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场所,提供了维护他们自身合法权益的依据,搭建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的平台,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立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是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与国务院各部委档案部门的共同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重要成果。为进一步做好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国务院各部委档案部门要从以下两方面人手,协助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要积极主动地为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做好档案提供利用服务。对于近年来各机关产生的文件要进行认真梳理,主动提供给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机构进行审查,确保应公开的政府信息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公开。国务院各部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否及时准确,是否全面细致,直接关系到查阅中心的工作质量和利用效果。因为查阅中心的公开信息是按国务院办公厅的要求,通过互联网与国务院各部委政府网站建立链接而获取的。

二是要及时将本机关的政府公开信息提供给查阅中心。查阅中心及时、全面汇集国务院各部委的政府公开信息,才能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使查阅中心真正成为国务院各部委政府公开信息的集中查阅场所,并有效发挥作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查阅中心收到的政府公开信息不全、一些机关没有及时上载,一些机关信息更新不及时,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的同志已到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做了调研,下一步,我们将把有关情况向国办汇报,并以适当形式通报。希望各有关档案部门积极协助本单位有关部门,把本单位的政府公开信息及时、全面地提供给查阅中心。

第五,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一些机关在提高办公信息化水平的同时,实施档案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无缝链接,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一些机关将档案信息化系统纳入机关办公自动化总体布局中,实现了对电子文件生成、运转、归档、管理、利用、迁移或销毁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全方位控制。一些机关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对本单位档案全部或部分地进行了数字化,同时还对其他类型档案和不立卷档案数字化问题进行研究,为高效、便捷地管理与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单位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单位进行了档案数字化工作。但是,随着档案数字化和已数字化电子版档案数据移交工作的开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标准化的规范体系。各级机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环境和目的不同,采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形成的电子版档案数据类型格式各异,不利于数据的移交和整合,影响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二是片面追求档案原文的数字化,忽视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直接影响了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三是有些档案数据扫描不够完整,影响到对档案信息的全面管理与开发。四是对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关键技术问题、数字化加工中的档案信息安全和保密技术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如何应用于本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筹问题研究不够,管理错位。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以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在当今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信息公开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档案利用的时效越来越快,利用的范围和对象也越来越广。档案数字化工作促进了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由传统利用模式向现代利用模式转变,不但可以便捷全面地提供档案信息,而且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确保档案实体安全;不但可以促进档案在机关利用,而且可以促进档案向社会提供利用,更充分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大力推进,以此为抓手,全面提升机关档案工作的水平。

二是要统筹规划。数字化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建设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还会出现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等一系列隐忧。对此,数字化建设必须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针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统筹协调好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工作。

三是要加强基础工作和全程控制,保证档案数字化质量。档案数字化工作中无论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进行档案原文扫描,还是数据检索,提供利用,都离不开数字化前处理的分类、整理、著录、鉴定等各项基础工作。数字化工作流程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整个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做好档案数字化的全程控制,注意全面的质量检查,加强数据的全方位质量控制,对全过程进行管理,保证档案数字化的质量。

四是要建立档案数字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不能完全照搬传统档案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着重加强主机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对数字化加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教育,以完备的防范体系来保证档案数字化工作各个环节万无一失。

五是要规范电子版档案数据,保证移交质量。中央档案馆为了统一标准,有效整合各部门移交的电子版档案数据,制定了《中央档案馆电子版档案数据接收规范及要求》。今后移交进馆电子版档案数据要严格按此规范执行。这个规范保证了档案数据与档案实体的一致性,移交进馆的档案数据具有通用性和易迁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对移交的电子版档案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为各单位在中央档案馆建立了一套基础数据的备份,并可保证各单位数据的查询和迁移。此前中央档案馆接收的一些单位的电子版档案数据,由于存在格式不统一等问题,现在无法使用,下一步还需要到有关单位进行相关数据的拷贝,希望有关单位予以大力支持。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法规、政策、管理、技术等方方面面,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研究。我们必须抓住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契机,创新工作机制,稳步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第六,要努力加快档案移交工作步伐,全面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

为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工作,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于2001年下发了《2001年一20lO年中央、国家机关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时间安排》,要在此期间接收100余个中央和国家机关1980年前形成的档案。从2001年至2008年9月,已有70个单位向中央档案馆移交了约50万卷档案及相关档案数字化加工电子数据、资料、照片、光盘、实物等,其中17个未列入移交安排表中的单位也向中央档案馆移交了档案。

依法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确保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移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体现在:

(一)统一思想,周密部署。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王刚同志关于档案移交工作的讲话与批示精神,许多单位的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听取有关档案移交专项工作汇报,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档案移交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工作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同时成立档案移交工作领导小组、档案鉴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并切实帮助档案部门解决移交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移交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一件大事来抓,从人、财、物各方面给予极大支持。许多单位为此更新了档案部门的相关设备,为档案顺利移交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严格管理,扎实工作。各单位档案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组织参与档案整理、移交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标准和要求,为移交档案的鉴定、整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关部门为保证档案按时移交,对需要移交的档案进行全面的清点和数量统计,核算所需工作时间,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工作方案、工作流程和计划,明确了职责和任务,对档案整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保证了档案移交准备工作的有序进行。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质量检查内容和评分标准》对移交档案进行鉴定、整理,努力做到全宗划分清楚、分类科学合理、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案卷质量符合要求、检索工具方便实用。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2007年以来移交的档案基本上都能达到94分以上。

(三)结合实际,提前移交。在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档案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有些单位将档案提前两年或一年移交,如发展改革委、侨办、测绘局、劳动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些单位在完成1980年以前档案移交的同时,还将所移交档案的年份向后延长,将1980年以后的档案也移交给中央档案馆,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全国工商联、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部)移交到1982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移交到198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求是杂志社、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劳动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移交到1988年;中联部、测绘局移交到1989年;文物局、工商总局移交到1990年;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移交到1992年;发展改革委、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移交到1993年;科技部科技成果档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保存的原第六机械工业部档案)移交到1999年;中直机关工委、纪念堂管理局、中办机要交通局移交到2000年。

(四)加强鉴定,确保安全。一些单位在档案整理移交过程中,重视档案的鉴定工作,专门成立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对移交的档案,特别是绝密档案,按照《保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特殊标注,并在档案移交说明中将档案重点说明(如侨办、测绘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使中央档案馆在利用工作中能与档案移交单位及时进行沟通与协商,既便于档案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又保证了档案信息的安全。

为保证档案整理移交质量,根据已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工作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在这里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要摸清家底,收集齐全。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使待移交档案齐全完整,是移交工作的前提。各单位在移交工作启动之初,应彻底了解本单位档案特别是应移交档案的数量、保管期限、整理状况,将各种载体(包括纸质、音像、照片、磁介质等)的档案及相关资料收集齐全。为保证全宗内档案的完整齐全,应将本机关各部门外借的档案全部收回。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个别单位为了某种需要,把应当移交的档案抽出,有的甚至把本机关的档案原件交给了其他部门,人为地割裂了档案的完整性。这是《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都不许可的。

二是加强沟通,密切配合。为保证档案整理和移交工作顺利进行,共同做好这方面工作,各有关单位在拟移交档案开始整理前,请及时与中央档案馆联系,双方充分沟通,依据档案整理进馆标准和档案移交单位的实际情况,共同协商制定档案整理移交方案。我们将密切配合,随时与相关单位协商解决整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整理后的档案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整理质量。

三是全程监控,确保质量与安全。全程参与和严格管理,是确保档案整理移交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移交单位如能安排由本单位档案人员进行整理是最理想的,但如果因各种情况而由外单位人员参与整理或其他相关工作的,移交单位要指定本机关档案人员参加到档案整理工作的全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控,保证整理质量,防止出现档案被毁及失泄密问题。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2篇

(一)计算机软件故障

计算机对数字化档案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要依靠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信息数据处理的相关软件,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及安全性与计算机软件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对计算机软件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计算机软件的性能无法满足现阶段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要求,在计算机软件使用的过程中也无法保证相关软件性能的稳定性。虽然计算机软件故障直接影响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操作,但是与计算机硬件故障相比较,其发生故障的几率较小。

(二)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数字化档案工作是不同于一般的档案,数字化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专业的管理知识,也要熟悉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然而,普通的数字化档案工作人员要么只了解档案管理知识,但是这些工作人员不了解网络安全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重视安全管理,导致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出现泄漏或者损坏等问题。据相关机构通过调查得知,在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出现安全问题原因大多数源于档案管理内部泄密,根本原因就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注重安全问题。

(三)管理制度缺失带来的风险

在我国,数值化档案建设工作刚刚起步,不同于以往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机制,国家没有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几乎所有的数字档案管理工作的法人,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因为没有法律保护承担着更大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风险,在我国现阶段,当前的计算机和数字化档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满足现代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方的需求。一旦黑客或者恶意攻击都会对数字化档案相关数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法律规范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且相关案件的证据是很难获得的,即使是依靠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也无法有效的实现。同时,发生类似案件后,往往会对国家的先关组织机构甚至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侵权人往往逍遥法外。

二、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针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不仅要选择一个可靠的硬件设备,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对数字化档案进行保护,更要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存在的相关问题,提高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完善性及安全性。以下就现阶段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硬件设备安全管理

据调查了解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率是非常频繁的,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给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首要任务是科学的选择和管理的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应根据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能良好的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在选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过程中应注重计算机的品牌和服务器,全面对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进行一定的审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当计算机系统在升级时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相关数据丢失。

(二)信息技术安全管理

依靠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在强度安全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现阶段科学信息技术援助。为了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在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来提高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例如,可以设置信息的访问认证,防病毒系统,同时也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相关机密数据进行加密操作,以数据加密的形式,可以有效地防止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被一些木马病毒和被非法网站入侵,进行安全管理对保护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是非常有效的。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相关的工作人员利用电子设施在网络环境中开展对应的相关工作,对相关的数字档案实现有效地管理,也就是个相关人员自身的能力大小对相关的数字档案工作的安全性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的数字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理论,还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树立其较强的管理安全意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的实践工作技能。在工作中如果发生外部入侵的行为,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以此有效地维护数据信息的安全;一旦是在工作中内部成员想要泄露档案信息,相关的管理人员就要切实提高警惕,有效的增强风险思想,确保信息在实际的工作中受到严密的保存;与此同时,有关的组织机构还要组织针对性的人员培训活动,有效地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理念,以此达到万无一失。

(四)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要维护数字信息的安全,不仅要依靠技术手段,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对信息的管理工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严密并且合理的管理规范与措施,从而保证数字信息的完整。真实和可靠。要充分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就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第一,就是要建立人员安全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有岗位安全考核制度、安全审查制度、安全培训制度等;第二是建立文档的管理制度,按照一定的密级对易经存储的数字信息进行分类,对于机密新信息和敏感信息需要进行加密并且脱机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防信息被窃听、毁坏或者变更;三是建立起系统运行安全环境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有环境条件保障管理、防护设施管理、自然灾害防护、电磁波与磁场防护、机房出入控制等;第四是建立应用系统运营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有,操作权限管理、操作责任管理、安全管理、操作规范管理、操作监督管理、应用备份管理、操作恢复管理、应用软件维护安全管理等。运用技术措施,防止文件被认为的进行修改,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与凭证性。

三、结束语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3篇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意义;建设

建设数字档案馆是21世纪档案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21世纪传统档案馆暂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档案馆将居首位。未来的档案馆将以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档案馆的标准。数字档案馆作为档案馆的主要方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档案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在新世纪数字档案馆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一、关于数字档案馆的概念问题

数字档案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用户对城建档案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档案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在档案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定义。从众多的定义表述中,其中有的认为数字档案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档案馆并提供有效服务的档案馆。几乎档案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用户访问外界数字档案馆和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档案、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档案的用户服务。档案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用户很方便地共享资源。所以,上述这一概念定义尚较为大多数人接受。

二、关于建立数字档案馆的意义问题

传统档案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数字档案馆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建立数字档案馆的主要意义:

(一)由于数字档案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档案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二)数字档案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查阅者的多种需求。

(三)数字档案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数字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形成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档案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城建档案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

(四)利用数字化档案馆的用户可以不同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档案馆联系,档案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档案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档案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档案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五)数字档案馆扩大了用户的范围,普通档案馆因为需求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数字档案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档案馆自由查询。

三、关于数字档案馆的特征问题

(一)数字档案馆是一个分布式的档案馆群体。数字档案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档案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二)数字档案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档案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用户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三)数字档案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档案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目前在网上查资料,需逐个站点地查询,实现数字档案馆以后,用户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

(四)数字档案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功能。数字档案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档案馆有着重大的差别,它变传统档案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用户进行“引导”或“导航”,向用户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四、关于数字档案馆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一)处理好关键技术问题。

数字档案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来说,数字档案馆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等。我们必须针对数字档案馆的应用背景,综合运用有关原理和方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二)关于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问题。

在进行数字档案馆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统一的适合中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及法规尽量地使用国际标准,对那些不是按标准格式进行组织伯资源库,也必须考虑数字项的充分描述,并要有灵活的接口,以保证日后对数据的转换与衔接。使我国数字档案馆在建设伊始,便遵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三)关于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数字档案馆建设必须以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库为基础,否则要实现数字档案馆就是一句空话。各类型档案馆应针对本馆实际情况,将本馆馆藏资源数据化,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资源库。数字资源库中包括国内数字资源群、引进国外的专题数据库。通过相接的网络系统实现大部分地区档案馆文献资源的联机采编和馆际间互借。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4篇

1 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以计算机数据库及互联网为依托,把文字、图纸、声像等信息存贮在光盘、磁盘等载体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终端等方式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利用和共享,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生动、丰富及到位的档案信息服务。

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作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收集、整理、编辑和利用档案资源,实现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不仅减少档案管理、维护和检索时间,大幅度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进一步优化了档案利用的方式,为教职工和学生查阅和利用档案提供快捷服务,充分体现了便民服务的观点,实现档案利用手段的数字化。

2 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为顺应社会发展和工作需求,很多学校不断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不断探索和改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珠海市技师学院档案室也使用文件档案资料综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优化档案工作,但在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学校对档案室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基础设施设备相对落后,如密集柜为传统组合铁皮柜,没有智能系统,无法实现自动定位和监控档案等功能,而整套更换,需要学校的重视和资金支持。此外,虽然采用档案管理系统,但只是档案目录管理电子化,归档文件依然以传统纸质文件归档为主,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学校档案工作人员普遍具有档案学、档案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但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图片处理、电子信息有效整合等数字化相关知识比较欠缺,此外,专门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培训和学习交流较少,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已成为档案数字化建设有效推进的阻力。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制度不完善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将信息化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相融合,并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工作。目前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未完善,缺乏完整的操作标准,为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序推进,必须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作为保障,确保档案的收集、整理、编辑归档和利用工作有章可循。

3 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珠海市技师学院档案室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从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人员培训、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和完善相关制度四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加大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投入力度

档案数字化建设离不开设备、技术、专人人才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设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专项经费,为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档案室有计划并高效地使用数字化建设专项经费,在选购数字化相关设备过程中,尽量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其中,数字化的办公设备是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根据档案室现有的设备和规模,为档案室配备数字化智能档案柜,升级或配备符合档案电子系统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等基本设备,并定期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升级和优化系统。此外,以档案有效管理和便捷利用为出发点,加大资金投入,引入先进技术,利用数据库和网络电子技术,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从收集、存档、管理、利用全过程的数字化。

(二)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人员的培训

?S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探索和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在收集、管理和利用环节的工作方式发展了质的变化,这要求档案专职工作人员不断拓宽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除了具备档案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相关知识,了解档案电子信息资源的查询、和利用等知识,具备处理数字化档案工作技能。同时,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档案专职人员还需牢固树立档案信息意识、服务意识,成为数字化档案建设和信息利用的领航人。因此,学校需重点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开展数字化建设专题培训和校际间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交流会,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确保增强档案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国家有关档案文件的数字化标准和学校档案室的实际情况,进行数字化的档案编目、分类、整理和研究利用,同时能熟练使用扫描仪、图片采集、数码相机、音频采集等设备,不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增强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意识

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推进,会涉及多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首先,学校需重视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凡是涉及国家安全、单位机密、个人隐私等内容的档案,必须保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其次,必须保障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安全。使用安全级别较高的操作系统,及时进行系统漏洞、补丁升级,并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多重备份、异地备份,维护好数据库事务日志,实行严格的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等安全措施,避免由于系统故障或人为破坏造成信息丢失。再次,提高档案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在网络中流转的档案信息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档案部门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除了对已有的防护措施,如防火墙技术、杀毒软件、网络安全检测、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技术等进行综合运用之外,还要不断跟进了解新的安全防护技术,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后,档案部门要不断进行信息的保密、安全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保密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对信息的保密与安全意识。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5篇

1.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是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开展的平台,如果缺少了计算机网络作为支撑,那么档案数字化管理也就无从谈起。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儿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电算化业务,这些都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信息产业技术的和其他专业技术的崛起,也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说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

1.2档案数字化管理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它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具体操作是利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然后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其进行管理,进而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库,最终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以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档案数字化管理具有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办公效率、增强档案原件保护等小可替代的先进性,使档案保存更加便捷、持久、稳定,极大地提高了档案信息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因此,社会对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接受程度较高。

1.3档案数字化而临着一系列挑战。

档案数字化是顺应潮流、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顺应这一趋势,许多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逐步引进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积极推广、参与档案数字化管理,配介档案管理部门建立完整的政府公开信息数据库,为大家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检索、查询和服务。然而,由于职工老龄化严重,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较弱,有的思想守旧,仍旧习惯于传统纸质化办公;由于党政机关及部分企业集团涉及国家秘密及商业机密较多,部分资料公开范围受严格控制,加之近年来网络犯罪屡见小鲜,信息女全事故频发,因此,档案数字化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而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2.档案数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2.1从上世纪90年代国内最早的档案管理软件产生至今,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方式在分布形式上从最初的单机版(C/S架构)、到网络版(B/S架构)、直至发展到最新的面向服务的数据平台(CSOA架构);在功能上则从单一的仅实现简单档案管理的软件、到档案管理软件与OA系统整合的数据库、再到现今的将数字化档案管理方式渗透到整个工作流(workflow)的数据库平台。档案大数据是在档案方面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问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信息。因此,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档室信息的安全。

2.2缺乏档案数字化专业人才。

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活儿,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小仅要有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扫描、图形处理、音视频处理等较高的计算机技能,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档案数字化是一个新兴行业,也是一门新学问,而目前许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并非档案专业毕业,属于“半路出家”型,尤其是广大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既没有档案管理相关知识,更没有接受过档案数字化相关的专业培训。仍存在较多女全隐患。山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涉及一些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等,虽然有的单位办公自动化程度较高,但是一部分文件资料却无法进行档案数字化处理,使档案数字化管理推行受到一定影响。近年来,网络信息女全事件频发,部分机关、单位对档案数字化安全性仍有顾虑。

2.3积极解决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难题。

档案数字化已经成为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比如,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知识产权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方式与女全保密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备份与载体寿命问题等等。针对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出现的这些疑难问题,要积极组织力量开展专题研究,寻找解决办法或方案,确保数字化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多请教相关专家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并注意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3.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

3.1档案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有较高价值的饱含历史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

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这种主动提供利用的档案信息不仅仅是提供原始的档案信息,还应该同时具有内容分析、结果预测、辅助决策等功能

3.2电子档案安全评价方法有许多。

但基于电子档案性质,其安全风险的评价方法卞要有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法。信息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需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全而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动态稳定性等原则。

3.3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是确保档案规范化、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首要任务就是对进入档案馆的所有档案资源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资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管理制度的制定有用武之地,并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从4个方而着手:第一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应该包括对工作人员身份的审查以及工作效果的评定和奖惩等;是对档案数据的管理制度,该项制度不仅要包含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而且还要对数据的安全等级和安全措施等进行进一步明确;第三是对档案管理环节的管理制度,该项制度卞要包括对档案的环境安全进行规定,比如说自然灾害防护、设备防护、技术防护等;最后一个方而则是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该制度是确保档案管理系统的正常安全的运行,涉及应用系统的操作权限、操作规范、操作监督和备份升级等。只有将以上儿个方而的

4.结语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6篇

摘 要 社会组织、国家机构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时间中的相关记录的保存工作,是档案工作的由来,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到各个领域的秩序,它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中的重点。档案管理工作素来以繁琐的特征著称。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档案管理工作走向了数字化的道路。本文将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利用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希望为我国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效率的提高,提供有价值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档案数字化 问题 利用措施

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的档案在管理上具有更加便捷以及科学的优势。在数字化的作用下,档案的表现形式、存储方式以及查询方式等都出现了新的发展。在档案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于大型档案馆的广泛应用之中,档案数字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为了促进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我国出台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以及法律依据[1]。可见档案数字化所带来的优势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不同于其他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其重要的特点,即安全性、保密性,这无疑是目前档案数字化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一、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不合理

这一点的具体体现主要与不同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不同,其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也不相同。不同的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以及相关的管理设备、管理经费之间千差万别。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对相关设备的使用以及经费的投入具有详细的标准与要求,推进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对于计算机、转换设备、扫描设备的配备具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工作当中往往忽视了不同档案部门的特有的发展状况,产生了“一刀切、一风吹”的不合理的发展措施[2],对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具有不利的影响,不仅降低了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效率,还会出现一些系统以及管理上的漏洞,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数字化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在国家事业单位中,档案的数字化水平一般较高,主要是资金的投入较大以及相关的管理队伍水平较高。在其他的领域或企业之中,基于领导重视程度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问题,档案数字化水平普遍较低。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档案安全问题

基于档案管理的重要特性,安全性以及保密性,结合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下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中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点,两者之间所存在严重的冲突[3]。在目前的档案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之中,由于档案的外包原因以及相关的技术问题,档案泄密现象时有发生,这为公共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恐慌以及重大的不利影响。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保密性以及安全性是目前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公开的问题也具有危害性。在目前的档案利用问题上,档案在内部的流通方式以及利用效果值得商榷。

二、档案数字化利用措施

(一)做好档案数字化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针对上文中提出的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单位之中的档案数字化相关基础条件的不同。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与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进行档案数字化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统筹规划的方法,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识的宣传,为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对相关的经费以及投入进行统一的规划,依据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单位的具体状况,提出合理的硬性指标。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检查工作。对各个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抽样检查,促进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中档案安全问题的解决

基于档案数字化所带来的档案的安全问题,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档案进行安全的管理[4]。对于档案管理中的档案保持、档案利用以及档案公开的问题,在相关的程序以及具体的执行标准上需要进行商讨。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档案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下,解决好上述三者的关系对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具有促进作用。在进行档案利用工作时,对档案的内部流通的形式以及相关的标准规定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必要时候应加以法律条例进行硬性规定,确保档案的利用安全。加强对档案数字平台上的安全系统的建立,严格控制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网络,避免黑客入侵,导致档案泄密。完善档案的交接以及使用制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数字化的便利性以及管理方式的科学性、高效性等诸多优势对于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档案管理所特有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与计算机技术的开放性之间存在着冲突,在档案数字化的应用发展之中出现了泄密的严重问题,针对目前档案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保密手段,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体制、优化具体的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相关措施具有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罗顺明.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利用措施[J].兰台世界,2012.23(30):38-39.

[2] 谭远宏,赵家文,刘健华.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34):174-176.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7篇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管理;计算机技术

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新时期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带来契机。人们手中的账本变成了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多的数据开始了数字化进程。数字化的数据不仅方便了信息的采录,更是方便了信息的查询、使用。自此,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成为企事业单位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一、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简介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的录入、管理和应用。原有的档案存在方式如:文字、图片等被数字化的文本,图像等方式所代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电子档案,指纹录入等。利用优秀的数据库技术,档案管理的方式变得更加科学,档案的采录和提取也变得更加方便。

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方面面。数字化档案管理方式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纸质档案的不容易保存,查找困难,局限性大等一些难题。还增设了DNA采集、数据库管理等比较先进的新技术。由此可见,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跟上了时代进步的脚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纸质档案作为传统档案,为档案管理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砥柱中流的作用,它的优劣不能一言以蔽之。时至今日,纸质档案的存在仍有其意义。例如,合同的存在仍是作为传统档案形式的一种,不可取代。因此,传统档案还会存在并会长期的存在下去。而什么样的档案需要数字化,什么样的档案又应该保持传统形式,这就得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仔细斟酌。

三、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1.提高了办公效率。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因为引进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利用MicrosoftExcel、MicrosoftAccess等软件简化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省去了传统档案采录和提取应用的诸多不便。办公效率的提高更是直接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是高速率的现代生活的体现。

2.增强了档案原件的保护。数字化的档案保存方式相当简便,只要存贮的硬盘不损坏,档案就不会损坏。相比于传统形式档案保存质量受天气、时间、温湿度等因素影响严重的情况。数字化的档案优势明显。另外,以传统档案形式为原件的档案(如:合同),使用时可以采用数据化的档案复制品作为替代,增强了对档案原件的保护。

四、如何推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1.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对原有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规范化的工作流程至关重要。为充分应用计算机软硬件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和数字化加工设备能力,根据数字化的内容和方式,探索优化,确定最佳工作流程,这是提高数字化效率的捷径。这里引用某市档案馆的数字化进程为例,该馆采用“双套双备”的形式开展数字化进程。“双套双备”是在数字化实施中,完成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再从电子档案到缩微胶片、纸质档案的转化。形成可相互转化的、确保安全的档案。完成后原件封存,不再提供利用。利用采用电子文件和纸质复制件(双套),备份采用电子数据和缩微胶片(双备),兼顾数字化成果(电子文件)的安全备份和档案原件的保护利用,兼顾国家局异质备份和异地备份战略的实施。通过对该过程的具体实施,该馆确定了十几个环节的最佳工作流程,优化了各环节岗位数的配置,提高了数字化加工的效率,确保了数字化工作的高效运行。这使该馆成为数字化进程的模范单位。

2.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则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为更好的运用高科技、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要求更加严苛,如何建设这样一支思想先进,技术过硬的队伍就需要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有了观念的不断更新,才有视野的不断开阔,新事物才更加容易被吸收。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推进档案管理工作走向历史新阶段的契机。档案管理工作必然通过数字化进程跟上社会信息化的步伐。大数据时代,社会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档案管理人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思想,开阔视野,用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武装自己。做到档案管理工作跟得上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脚步,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协调,相适应。

3.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部电影不再需要庞大的胶片储存,一个小小的u盘就可以搞定。同样,成千上万的档案的存储因为硬盘、磁盘等存储技术的出现,不再需要庞大的存储空间,而是一个高容量的硬盘就足够。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解决了档案资源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更是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互联网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无限缩短。同样,人与档案间的距离也被缩短。档案工作者可将各种档案信息和电子文件存储在档案馆的中心服务器中,建立大型数据库。新时代高容量的计算机存储为这项工作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查阅档案的人不再需要到档案馆或相关部门翻阅实体档案,而是直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档案中心服务器,随时随地查阅电子档案。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资源。

五、结语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模拟有线电视变成数字IP电视,模拟电话大哥大变成数字的智能手机。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只有得到利用才能体现其存在意义。档案管理者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把数字化引进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为更好、更出色地实现档案资源的价值提供基础平台。

参考文献:

[1]彭毅,王建国,新世纪档案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分析[J].文化综合.2012(05).103-121.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8篇

现代化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特征。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一大特性就是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基于网络化的基础上进行档案的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最大限度的节省相关的人力物力,对于档案完整性的保持上,网络化的运作也体现出最大的优势。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特征。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就是指基于数字化的基础上,对各类文件或者是图纸进行扫描,进而转化成为电子资源的形式。电子资源的最大优势就是能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在查询和整理环节,也提供了巨大的便捷。③档案高效使用的特征。档案管理最终目的是合理应用档案信息。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对于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上文已经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结合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推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将管理者从繁琐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的形成。

2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认为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档案数字化建设缺乏有力的支持。a.缺乏国家与政府的有力支持。我国当前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组织都缺乏政府的支持,没有明确的技术性与管理性标准,处于自我探索的阶段,影响了档案数字化建设。b.硬件环境问题。我国当前档案馆所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实用性与通用性还比较滞后,且设备的性能不能满足档案数字化建设对硬件设备的要求。②档案数字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片面重视高档的计算机系统以及先进通信设备的购置,忽视了档案信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这是当前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资金投入,还没能体现出档案数字化的服务功能。

3加强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①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有别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与方法,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新的并适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如档案工作制度、档案信息的管理规范、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制度以及机房管理制度等,使档案数字化管理有制度的保障,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②树立安全保密意识。档案数字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是安全问题。电子档案信息是通过数据的形式储存在数据库中的档案信息,若出现安全问题,就可能造成大量的数据损坏。因此,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正确操作计算机,并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黑客与病毒的入侵。(2)科学利用相关资源。①保证资源的准确性与完备性。对于档案资源的扫描、入库以及整理环节一定要注意资源的准确性,不要出现一些过失性的错误。档案资源数字化系统建设之前仍需要一部分人力劳动,而人力劳动难免出现疏忽,因此需要避免资源遗漏现象的出现。②统一配备软硬件设施。相关软件硬件设施是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正常进行的基础保障,其直接决定着档案资源入库后一系列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对于软件硬件设施的统一配备也是建设开始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它不仅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对于一些网络技术的支持上,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③定期检查和更新。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更新速度方面有了新要求,对于档案的更新方面,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在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当中,对于档案的更新也应得到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还应配备相关的专门部门开展档案的更新工作。(3)强化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现代档案管理数字建设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其涉及的环节诸多,且存在许多容易被遗漏的地方,因此在具体数字化建设过程当中,相关档案主管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聘请相关的专家对管理系统的构建做出一套详尽的计划,并且对于相关的工作原则以及工作任务的分工应尽量细致到每个部分和环节,尽量减少疏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提高相关的硬件操作上的要求,并且对于网络安全问题采取相关的措施,按照行业化的标准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档案资料一般用纸质文档存储在档案室里面,查找检索时浪费很多时间,存储空间又大,维护不方便,备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容易出现错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档案数字化管理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作者:刘玉俊 单位:海东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邹薇.新常态下谈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卷宗,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