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保健医生论文

保健医生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19 16:48:07

保健医生论文

保健医生论文第1篇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工作重视发展中医药,把握了医学战略前移的方向,强化了健康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曹洪欣委员分析说,“但国内也存在着中医药养生保健与医疗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的现状,肩负着防治重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突发性疾病的艰巨任务,而且目前规范化的中医养生保健体系尚未形成;另外,在如何发挥中医药对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措施。”

加快中医医疗养生体系建设

曹洪欣委员认为,应充分认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流行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完善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体系,特别是加强覆盖城乡社区的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慢性病防治重心下移、有效控制的目标。其次,构建中医药防治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机制,保障中医药在及时有效地防治突发传染病中发挥作用,加强传染病医院中医防治能力建设,形成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体系。第三,要加快中医养生保健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将中医药养生保健纳入国家疾病预防医学体系。

曹洪欣委员表示,目前很多媒体开设了中医养生保健专栏,这对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推动中医知识普及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曹洪欣委员也注意到,部分非中医专业的人士也做起了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目前这种非专业的“科普”宣传比比皆是,且缺乏科学性、知识性与理论指导,甚至常出现明显的、常识性的谬误。这种现状不仅对指导养生保健无益,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由此,曹洪欣委员认为,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亟需正确与科学的方法引导与普及,否则难以真正发挥中医药对人民健康的促进作用。

“我建议由政府主导,在全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同时,根据公共卫生和居民医疗服务的基本需要,加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资源配置。”曹洪欣委员认为,这对调整优化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科普宣传必须专业化,宣讲者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建立必要的审批程序和机制,杜绝非中医专业人员宣传中医知识与理论的现象,健全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服务网络。”

推进中医药自主创新

目前,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中医药研究专门机构,并迅速加大经费投入开展研究,陆续有产品问世。

曹洪欣委员认为,证实疗效、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特别是坚持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是中医药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建设中医药国家实验室是有效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保持我国中医药原创优势的战略性选择。

然而,目前在科技部重点支持的众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没有一个属于中医药领域,这样就影响了中医药与其他国家实验室的学科交叉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曹洪欣委员建议科技部在加强科研院所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把中医药国家实验室建设纳入规划,重点支持中医药国家实验室、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流行性疾病以及养生保健方法的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保持中医药原创优势与中医医疗保健水平的国际领先地位。

发展中医文化

中医学起源、发展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研究人体生命过程以及维护健康、抵御疾病的医学科学。它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文与生命有机结合的、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形神统一”的方法论特征以及“大医精诚”的伦理追求,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既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又是发展中医理论的原始动力。

保健医生论文第2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与养生越来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崇。保健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它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1]。其限定人群为亚健康人群,但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疾病患者将其作为其它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我国有着悠久的食养食疗历史和传统,包括药食同源在内的养生保健理论是中医药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医药与保健养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以下几个方面议一下二者的关系。

中医药的最大潜力在改善和提高生命质量上

中医药理论体系重视整体功能的调节,维持体内外平衡,也就是说机体的内稳态以及机体和外界的协调平衡,如中医的阴阳平衡和中医治疗学中强调的因时、因地就是上述整体观和平衡观的体现。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建立了人体和外环境平衡和谐的养生理论,提出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观点,主张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提出夏宜养心,秋养肺气等四时养生保健的观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阴阳平衡和体内外的平衡,从而维持机体和各个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处于良好健康状态,并防止和战胜疾病,从而改善和提高生命质量。

食疗在中医药学和健康养生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食疗在养生保健强身健体和抗衰益寿等方面具有其独到之处,中医药学历来重视食养和食疗,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了食养的概念。《素问·脏气法时论》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记载的动植物中药材中,许多补益中药都是药食兼用,它们既可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原料,也可以用于养生健体的保健食品的原料,这为以中药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的研发及其产业提供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经验[2]。

中药是我国保健食品原料的重要来源

俗话说:“药食同源”,保健养生离不开中医药。据统计,含中药原料的保健食品占所有已批准注册保健食品的60%以上,由此可见,中药在保健食品原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并非所有中药都适宜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为规范中药原料在保健食品中的使用和管理,卫生部于2002年2月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法[2002]51号)并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列为3个附件同时。其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包括山药、山楂、甘草、阿胶等87种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包括人参、女贞子、丹参、天麻等114物品;“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中包括草乌、马钱子、巴豆等59种物品。近年来,出于安全性考虑,除了上述禁用物品外,生大黄、黄芩、黄连、黄柏等中药也不允许用做保健食品的原料。此外,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作原料生产保健食品,人工驯养繁殖或人工栽培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也属于保健食品的禁用范畴。由此可见,保健养生离不开中医药但也不能盲目乱用中医药。

“治未病”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中医历来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治未病”是指疾病出现之前,积极采取措施,以防止其发生。也就是说,在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通过积极干预,防止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疾病。在亚健康状态,采用养生保健的方法进行调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根据中医药理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的因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侵犯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所以,预防疾病必须从两方面着手:①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②防止病邪的侵犯[3]。保健养生的适应对象也正是亚健康人群,其作用主要是保持和保养人体各种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处于正常的健康状态,因此,中医药治末病的基本观点与保健养生的理念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中医药产业具备文化系列创意产业特征

中医药的个性化医疗保健和养生康复服务的特色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保健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它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目前,国内外一般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那些从个体的创造性、个体技艺和才能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其别强调基于个人灵感、理念、技艺的创造力,并把个人看作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特质来思考,创意产业的上述特点与中医药的医学理念不谋而合,中医的每1次望、闻、问、切和辩证施治都可以看作是一次创意,这也体现了中医药的独具特色。

保健医生论文第3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人们对疾病防治、健康保障有了更大的需求。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开发中医资源及中医学中朴素的健康教育思想,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的健康发挥积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中医学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摄精神、注意饮食起居、重视锻炼身体、药物预防疾病、人工免疫以及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中医学健康教育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1]。中医养生知识运用于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中,有一定的治疗保健作用,具有适用性[2]。

1 中医学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中医药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医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中医中药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解除了病痛,恢复了健康,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中药文化家喻户晓,中医名人经典故事如华佗“刮骨疗伤”、李时珍“遍尝百草”妇孺皆知。中医提倡药物食物不分家,很多保健小常识非常普及,老百姓张口即来。共同的文化背景使老百姓很容易对中医有认同感,亲切感。中医养生方法简单易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普及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丰富多样,简单易学且效果显著。

2 中医学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方法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养生保健和“治未病”方面,都有非常精辟的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指出能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并对饮食、起居、劳逸作出适当的安排的人,可益寿延年。《素问·四气调神论》有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3]。精辟论述了预防保健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和西医提出的健康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合理运用中医理念,融入中医的技术和方法,常常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人们常说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健康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如何使中医健康教育工作能在社区中开展的有声有色,并对群众的身心健康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工作方法是关键,笔者认为下述方法可以适当应用:

2.1 开展中医药理念的推广; 根据社区居民特点和需求,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与社区居民座谈沟通,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年龄分布,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从让群众读懂“中医药语言”的角度着手,开展系列的中医药理念推广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对学生和社区群众宣传中医药传统文化,向他们介绍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养生保健的常识,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讲座和咨询。

2.2 开展中医药防治慢性病工作;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制订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方案,并将其融入到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使群众学会使用“简、便、效、验”的方法开展自我保健,此外,今年还试开展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哮喘试点工作,注重运用中医药防治理念,使慢性病患者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

2.3 开展特殊人群中医药健康教育。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中医药强调针对人体“生、长、壮、老”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保障方法,据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针对青少年学生,向他们介绍中医药对于青春期保健的认识。针对老年人,向他们介绍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方法。针对妇女,孕妇,向她们介绍中医药对女性生理特点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2.4 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义诊、咨询、单独会谈、集体讨论,利用板报、宣传册、健康教育处方等易于推广的形式,开展中医学健康教育活动。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技术曾出不穷。健康教育工作也应该不断创新思路,改变工作模式,大力推广中医学在健康教育中应用,惠及更多民众。

参考文献:

[1] 维耀编著.中医的现在与未来.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保健医生论文第4篇

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生命健康的追求也随之提升,养生保健正逐渐被社会各界认同和推崇。同时,亚健康发病率上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使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需求日趋凸显。据统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占60%~70%,到202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1.67亿,占世界老龄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些将为养生保健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

健康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北京,人们问候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大家见面时会问“您吃了吗”,问的是温饱问题,现在北京人见面会问“您还好吧,您气色不错,身体好吗”。如今养生保健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认可。

与此同时,现代人类医学模式已经有临床医学发展到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治未病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目前,中医养生在社会各个阶层广受欢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受到广泛关注,政府推动中医养生预防保健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中医养生保健正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并未得到全面普及,服务模式时常落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手段和形式不够多样化,专业技术队伍缺乏,服务体系未完全形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同样,人们对中医养生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认知有限,对于当前中医养生的各种说法、做法不具有判断力。因此,第三届中华养生保健国际论坛的召开,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休闲保健养生,在国内外早就有所行动。中华休闲保健养生国际论坛从2008年开始,已成功举办过两届,“第三届中华养生保健国际论坛暨首届海峡两岸休闲养生保健文化经贸交流大会”于2012年2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着重就中华养生保健产业的文化传承、技术技艺、海内外传播与交流合作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讨。

在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表示,中国保健协会休闲保健专业委员会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中华养生文化与休闲保健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开发休闲保健养生资源、休闲养生保健品牌,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国务院参事、中国保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秦小明说,现代保健产业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包括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这次高峰论坛实际上是保健服务产业当中的主力军。

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名誉副会长林怡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首届海峡两岸休闲养生保健文化经贸交流大会”是海峡两岸首次在养生保健领域共同主办的交流大会,很高兴邀请到诸位驻华使节、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们参会,大会的目的主要是让大家就中华养生文化的传承进行交流,以加强世界各国及海峡两岸的朋友们在养生保健领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在国际养生界的影响,达到以文化促交流、促合作、促发展的目的。因此,这次大会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玲在与会议代表交流时说,当前保健服务业正在蓬勃发展,社会各界密切关注,未来市场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参加论坛的国际友人巴基斯坦驻华使节(参赞)泽米尔·啊万对于休闲养生事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希望世界人民能够共享中华休闲养生保健事业带来的优秀成果。

保健医生论文第5篇

【关键词】养生思想;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22-02

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必备条件。作为将来医疗事业的主要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健康养生思想培养任务是巨大的。中医药院校医学生的健康养生思想的树立关乎医疗事业从业者的工作时限,同时也关乎健康养生思想的模范树立。健康养生问题的关注不仅是现今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先古时代亦被关注。“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因此,养生的问题值得中医药院校师生关注。

一、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具备养生属性

从体育课程的视角分析传统保健体育,是我国古代传承至今的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同时传统保健体育还具备了养生及预防疾病的功能。对于一般医疗手段施治而言,传统保健体育更加注重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控制自我心理及生理活动,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对于医学不断进步,医疗手段增多的今天,参与传统保健体育锻炼,不但绿色低碳环保,对于体质虚弱、疏解心理压力、慢性疾病防预者有明显的养生作用。

二、中医养生思想

中医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认为养生是在未病时,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机能,提高抵抗疾病能力,避免病邪入侵,而达到防预疾病的作用。其主要通过积极调养身体正气、顺应自然、养性调神、不妄劳作、节制饮食等方法,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三、传统保健体育与中医养生思想两者契合

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闪耀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实践积累的瑰宝。其不仅具备强身健体、益智防病的思想指导,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终生体育、培养学生养生保健的重要实施途径。因此,不能把中医药院校中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单一列为体育课程。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学习,与中医思想的形成和完备,有莫大的关系。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传统保健体育养生防病的思维模式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灌输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同时,应把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学习看成是治未病养生的一个重要的实施手段。

四、培养与落实

中医养生思想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培养、落实是一个复杂的体教结合、医体结合、医教结合的综合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课程教学大纲规划、课程教师的培训、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如何引导养生习惯的养成等四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一)教学大纲规划。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关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编写、授课计划的落实、课程考核办法、教学反馈评估等,对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如何教学、如何实施、如何考试及学时如何分配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它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为使中医养生思想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能有效落实,必须从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开始,设置以中医养生思想为指导思路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从大纲上规范教学的实施,明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考核的办法,使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具备纲领性指导思想。

(二)课程教师的培训。现今,在中医药院校担任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师主要还是以学院派体育教师为主,鲜有中医药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为了能让传统保健体育课程能渗透中医思想,对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师进行中医养生思想的培训是有必要的。现今,大学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忽略的,同时,教师为适应学科的需要,健全学科知识体系,适当进行培训亦是理所当然的。

中医药院校中具备中医养生思想完整体系的中医学课专业背景的教师,教授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是可行的,其意义和作用在于,全方位对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进行中医思想的培养,并涵盖在体育教学中。

(三)课程教学中落实。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在业余锻炼中被广泛提起。而实践中应该是生命在于适当适度的运动。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说明了运动要养成习惯,同时适度适当。然而对于中医药院校学生来说,每位学生运动的适当程度是因人而异的,此与中医中辩证施治是同一个道理。因此,要想全面落实中医养生思想于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分析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状况,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进行分组分类教学。教学的内容相当,但是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分组设置不同的体能训练目标;依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分组设置不同的养生手法训练等,以期达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内容。

(四)引导养生习惯的养成。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能传授给学生各种实践功法,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等,并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中医养生思想。但中医养生思想是一个体系完备的理论,不是单一功法的锻炼和思想的培养就是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中医养生认为,辩证认识自己的身体,顺应自然四时,起居有常,饮食调配,养性调神,动静结合,不妄劳作,方能全面使人体气血阴阳得到调整平衡,从而发挥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马英.中国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的中医学思考[J].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2009,2(2).

[2]韩洋.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传统保健体育的意义[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9):74.

[3]袁跃,吴桂平.论中医养生与传统保健体育的社会功能演进[J].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2013,1(2).

[4]王博.中医药院校开展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思路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

[5]翟立武.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特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3.

保健医生论文第6篇

【关键词】 老年保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方法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强烈地期待长寿和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其健康意识实现了进一步发展更新。中国传统医学中对于老年健康保健的论述较为深入,尽管其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论述都较为分散,但总结起来都可归结为对于如何摄身的论述。中国传统医学中所涉及的养生之道在中医学发展历史中,对于老年人的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征以及常见病情况,探讨分析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方法在老年人日常养生保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1 保持活动,活筋通脉

中医学中的多运动指的是定时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是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中医学名医华陀曾指出:“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华佗以前人所述“导引”理论为前提,编制了一套“五禽之戏”,并由其弟子吴普进行了广泛的推广。“五禽之戏”作为老年人健身的一大法宝,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广泛认可和推广,而易筋经、太极剑、太极拳、广播体操等其他健身项目,也都较为适合老年人,是具有舒筋活血、延年益寿功能的运动项目。只要老年人能够坚持不懈地长时间规律运动,则不仅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有助于部分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 节欲慎色,固存肾元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肾精作为人体活动的基本能量来源,秉受于先天,补充于后天,会对人体的老、壮、长、生的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不可妄动,因此,节欲存精,则能够保先天之本,进而达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中医学名医都普遍认可节欲固精的重要作用,“顺其自然”指的就是注重养身固精者,则必然老而不衰,筋骨劲强,灵敏多智,精神健旺,肾气充盈[1]。

3 注意节食,平衡饮食

饮食调节也是一项重要老年病防治措施,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其消化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多食则难消。所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大都主张清淡饮食,反对过食辛辣、膏粱厚脂,同时,十分强调避免暴饮暴食,注重适当进食,其主要目的都在于保护脾胃功能。中医学医疗主张脾主运化,属生化气血之源,为后天之本,并主肌肉四肢。从老年保健观点来看,老年节食应注重下述几点问题:第一,对饮食量进行适当控制,避免过饥或过饱,因过饥或过饱都会对老年人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而应得到注意。第二,注重五味调匀,避免偏食。五味主人之五脏,五味调匀有助于人体五脏功能保持协调平衡。尤其是老年人,因其自身脏气衰弱,一旦饮食有所偏颇,则必然会诱发疾病。由此可见,饮食均衡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

4 调节情志,力求“戒怒”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有惊、恐、悲、思、忧、怒、喜七种情志的变化。人体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同的外界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这是精神活动的正常范畴,只有在受到长期、过强或突然的情志刺激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气血脏腑功能障碍,进而诱发疾病。对于老年人来说,因其肾精已衰,本已存在肾水无法涵养肝木的病理基础,因而应注意避免七情受到过大刺激,日常生活中注重情志调节,特别要注意戒怒,因为怒为肝所主,如果肝气过旺,肝阳亢旺,则会导致人善怒、性躁,肝气横逆,进而造成脏腑功能紊乱,发生病理改变。由此可见,老年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需保持与世无争、乐观、祥和、欢乐的思想境界,对情志变化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5 总 结

综上所述,多动、慎色、节食、戒怒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老年人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四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主要老年人能够坚持不懈,全面施行,则必然能够达到调匀气血,安和五脏的目的。

参考文献

保健医生论文第7篇

在世界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中,中医药学的理论最完整,实践最丰富,验证最有效,而且是唯一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传承。随着绿色自然的回归、健康观念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目的的调整,中医药已经成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资源以及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不仅在保障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民众身心健康中持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市场实践中更显示出面向人群巨大、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强的行业趋势,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迅猛发展的行业市场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贪婪胜于理智甚至漠视道德、法律、生命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而法制建设的滞后、监督管理缺位与错位,放纵或助长了这些现象的发生,现代先进技术手段的短缺更导致了伪科学的有恃无恐,大行其道。这些正在吞噬经济发展成果的行为,同时也在威胁民众的生命,抹黑整个产业。

预防保健服务的行业划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养生、保健、按摩、美容、足疗、饮食调整乃至精神干预等行业的行政管理政出多门,有的需要相关部门审批,有的则不需要。进一步导致上述的这些非医疗健康行业技术门槛低,很多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任何学习,有的虽然经过一些学习,但是时间很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众多的养生会所中,真正意义上预防保健服务的理念和技术非常薄弱,很多人都把休闲的环境加上人为的关怀致人精神放松当作养生,甚至把预防保健服务与洗浴、色情混为一谈。

当前,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我国尚未普及,缺乏有效监管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规范、引导和管理好预防保健服务行业,规范服务体系及服务,形成专业技术队伍,这个产业将有可能被扭曲和毁掉,优秀的民族传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服务),可以融入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传承、发扬和发展中华文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发展中医药保健、养生(摄生)等健康产业,是民族的也是民生的需要。

优势与积极意义

家医在线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服务)的综合体。通过远程中医体质辨识,形成集体质辨识、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健康产品、媒体平台等为一体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体系具有以下优势:

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批量检测、报告科学、方案详实等特点,目前已搭建起具有中医体质诊断、健康管理、健康评估、亚健康人群干预、媒体视频健康教育、医生在线、产品服务等为一体的中医体质健康服务板块,是个性化养生保健的有力助手。软件操作流程化设计,将2000多个中医的个性化和标准化模块结合在一起,操作简单;数据库信息统计按年龄、体质分类,更具科学性、系统性,为个人进行健康管理、疾病防控提供有效支持,同时量表录入、Excel表格批量导入等多种输入方式均可应用,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体质检测;检测报告图文并茂,柱状图进行体质分值说明,结果输出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更具权威性;辨体施养方案细致详实,包含均衡饮食、合理运动,药膳食疗、经络养生、四季进补等诸多内容。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加强,健康产品市场正逐步由概念回归理性,盲目夸大的概念性产品已逐步被市场所淘汰,会议营销、电台营销、广告营销等传统的保健品推广模式迫切需要转变,大众需要确确实实的健康服务及产品的解决方案。

另外,在近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活节奏的攻势下,复杂成分、机理模糊的中药成药在行政干预中逐年萎缩。通过家医在线有效结合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等众多专家的积极筛选,尤其是传统中医药方剂制论中的验证古方、经典技艺、核心制法,已经有意识地组合到产品推荐名单中,为每一位有健康需求的会员提供真正适合的健康产品。

家医在线具有专、独、易、细的特点,专即理论体系完整科学,专业系统、指导方案实用有效,可信度高;独即弥补了现代医学体检在养生指导及亚健康检测上的空白;易即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容易被大众接受;细即检测后能够给出详细可行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需求。按照这些个性化的健康养生指导建议,可取得中医药“简、便、廉、验、安”的正向结果,以满足民众的健康服务及产品需求。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家医在线所采用健康干预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中医药学对于机体乃至生命过程的干预除了针灸、按摩等技术手段外,主要是药物,可以说,中药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但是,在当下,以家庭为主体的中药材生产、传统的交易模式和流通方式已经成为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瓶颈,比如2013年7月12日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开展的为期半年的“两打两建”专项行动,就是由传统中药材市场猖獗的造假制假行为所引起,迫切需要采取现代手段积极应对解决。

家医在线与以整体发展为主线的中药材公共服务平台直接对接,通过电子商务集成至新型产业链的组成体系,以质量体系和现代技术全程贯通产业链,所用中药材采用RFID等信息技术进行从种植地源头到客户终端的溯源,保障货源真实;采用依古法及现代技术加工、道地饮片;引入ERP系统对产品配送所涉及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所有环节满足种植标准化和GMP、GSP要求。

总的来说,家医在线的诞生是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是弘扬中华民族健康文化的重要行动,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有利于最大程度实现人民健康权益,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好地实现调整后的医学目的;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源与特征

家医在线推出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是以中医体质健康管理服务为目的,主要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干预(治未病)。其特征在于:

健康项目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医药学“治未病”的核心理念

中医预防保健的核心,是以中医药学“治未病”为理念指导下的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孕育下,以天人合一为指导,以阴阳五行为方法论,以症候为研究对象的中医药,形成了以藏象经络、病因病机为核心,包括诊法、治则和方剂制论在内的独特理论体系,其实践的目标在于生命的全面的自主实现、自由发展与自我和谐。

生命在人类的表象的体质现象,是世界医学界一直关注研究的问题,也是破解“治未病”的研究点之一。韩医四象医学源于《灵枢・通天》将“五态人”列入韩国的民族遗产,并已进行深入研究,日本一贯堂医学也创立了独自的体质医学体系,与中医学形成竞争态势。而要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研究,必须形成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工具,使专业人员在进行体质分类时,能够保证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同时使非专业人员能够进行自我体质判断。因此,中医体质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是体质分类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进一步的,目前的医学还停留在以治愈疾病为主要目的的阶段,针对个体差异的个体化诊疗还在探索之中,尚未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如何实施个体化诊疗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是要找到适宜的方法和途径。在中医药养生理论中,阴阳和谐则万物井然有序,阴阳失调则致机体疾病和衰亡。每个机体都有调理失和与转化疾病的本能,养生的作用,是辨识机体,顺势调节,使机体与道同生,通达于道,顺从于道,符合于道。亚健康状态与疾病并不是可以截然分开成独立阶段,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溶状态,因此,“治未病”不仅要“守形”,还要“守门户”,最终“守神”,使机体达到自稳、自调、自控、自生、自化和自和的健康状态。

健康项目是国医圣手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

中医药博大精深,包含从哲学思想到辩证治则既宏大又无微不至的内容。因此,在学术和临床上表现出难学、难用两个方面。其难,在于思维,对其学术思想的理解、领悟和把握难;在于文字和文学障碍,对于古代医籍文字简约古奥理解难;在于知识结构所的全面性,要求学者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社会、自然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和全面性难;在于知识转换成能力,技艺性和实践性都很鲜明强烈的特性,致使相互切换难;在于成才时间过长,考验从业者恒心恒力之难。

尤其最后一难,专题研究的结论是:古今中医人才成才的平均年龄是55岁,这时中医师方能较为娴熟地正确运用理法方药而体现出中医药的真实力量。民间所谓少年木匠老郎中的说法,正是这一特点恰切的形象说明。另一方面,清名医巨匠叶天士在晚年曾告诫后代:“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发此感慨者并非个别,充分说明了中医药的普及尤其是高层次普及之难。

国医圣手日渐减少,传承其医理经验已刻不容缓。《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命题和要求,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医药卫生资源,满足全国人民的医疗和健康需求,对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医学科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借助现代技术,记录、统计并形成国医圣手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进一步形成针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各环节的相关技术、产品,是健康项目的责任。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质研究课题组在长达30年的研究中,以“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作为关键科学问题,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按照命名、体质特征、发病倾向、形成因素4个方面进行体质分类研究,发现了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编制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 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为中国人群体质分类的标准化工具――《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在全国推广应用。在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础上,课题组学术带头人王琦教授参与指导,继续在阴阳五行养生保健方面挖掘传统和理论、技术创新,形成“中医体质辨识管理系统”项目,以期完美结合中医药的个性化和标准化,使得中医养生保健具备权威的标准和流程。

从学术上看,中医体质辨识是传统。传即传承,是包括道德、文化和思想的传承;而统,是天人合一的大一统,是通天彻地、古往今来、生命与自然社会的大一统。从手段上看,体质辨识后的管理是调理,健康也好,疾病也罢,五行及其息息相关的五色、五味、五音、五方无处不在,生之本,本于阴阳。抓住生命过程这个纲,可以“求于本”,解决了认识领域、思维方式、概念范畴、理论纲纪乃至实践目标等重大问题,形成了自为始,然为终,自为因,然为果的医道和治道,以及辨识机体,顺势调节的指导原则。

目前,家医在线的《中医体质辨识管理系统》已开始应用于一些社区和个人的健康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健康项目是现代技术的集合

作为健康管理的核心环节,健康改善方案在目前大多数的养生保健服务项目中严重缺失。人们要么身体不适找不到原因,要么发现问题不知如何调理。而且,人们所信任的健康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效的健康指导才有重要的意义价值。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西医检测都定位在疾病预警层次,对亚健康人群缺乏有效的健康解决方案。

健康项目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维护和提高个体健康状态的干预技术方法与产品,主要包括个体健康状态信息的采集、存储、整合与动态检测、监测的技术方法与产品,通过个体健康状态的动态辨识与分析评估的技术方法与产品。健康项目通过详细的中医体检,可以从生命过程的角度找出产生亚健康和疾病的根本原因,并从日常生活着手制定出针对性的调理方案和计划,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调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健康问题,体现了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要求。

但是,对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并以此为核心扩展为囊括健康档案、健康测评、慢病管理、健康宣教、会员管理及数据库营销为一体的综合健康管理,无论是工作量还是数据量,乃至流程管理,都是巨大而繁复的。因此,必须采用云计算技术,用数字信息引领健康项目,在流程管理下,全面体现这一平台的广泛性、个体性、精确性与档案性。

另外,由于受众乃至将综合健康管理落地的机构人员的素质问题,技术水平和对中医预防保健的理念的理解差异,需要将中医药繁复的辨识、处置与现代医疗检测指标进行对接、简化,体现道、气、数、序、类、机、化、态、势、象等中医药学基本概念范畴在应用上的简洁性,避免那种将“朦胧、混沌”或者众多并不相关检测指标强加于中医药学的结果,认真研究组织现代仪器与系统的关系,使操作者能够借助系统,仅需简单的操作便可为用户进行中医体质测评,按中医的实践智慧、辩证思维、时间观、中和观、个体差异观、人与环境系统观、人体系统观等进行阐释,制定出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个性化健康调理方案,为用户提供极具价值的健康指导,最终形成开放、协同、有序、多维、多元、非线性和非平衡的自组织中医药预防保健体系。

家医在线的服务思想

家医在线的服务思想,是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与服务各环节,通过家医在线健康管理平台,以中医学为主体,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通过发掘、继承、集成、创新,丰富和发展各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

家医在线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个人会员,另一种是会员养生保健机构。针对个人会员,家医在线主要是解决其健康体征自查问题,根据自查特征进行自我调理。对于会员养生保健机构,则主要是为其提供一个服务库以及管理的工具,将服务对象的那些平常很难全面系统管理的个人特征资料尤其是隐性的特征资料加以管理。

家医在线的主要服务分三个内容,一是资讯服务,二是电子商务服务,三是互动服务。

资讯是用户因为及时地获得它并利用它而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资讯有时效性和地域性,它必须被消费者利用,并且“提供-使用(阅读或利用)-反馈”之间能够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CS链。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新闻也是一种资讯,但资讯涵盖的不只是新闻,还可以包括其他媒介。如亲临专家讲座等等,受众的目标性相对比较强烈。

家医在线的资讯服务是独家预防保健资讯,其核心是权威信息,内容涉及中医药预防保健会员关注的政策法规、产品开发、产供销动态、具有国际水平的和前沿的健康养生的方法,以及健康方面的知识和常识,提供精选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宏观和微观行业信息等。最重要的是,家医在线的资讯服务不仅仅在于健康行业内的政策法规,还解读这些政策法规的实质内容,期望为会员提供及时精要的最具有竞争力的信息。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商务化的整个商务过程,是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商务活动进行持续优化的过程。电子商务的形成与交易离不开交易平台、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站内经营者三方面的关系,经营比较完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

家医在线的电子商务服务主要是针对个人会员或者会员养生机构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预、自我养生的配给系统,家医在线电子商务的运行,可以让中医药全产业链多方互动促进,面对面的厂商交易可直接减少流通成本,电子标签追溯和政府的集中监管让假劣无处藏身。

家医在线同时为每一个服务对象建立一个安全私密的健康养生档案,随时可以修改,添加,随时掌握变化动态。并由个人的健康养生信息,逐步发展到医疗机构与个人之间的信息共享,最终实现健康养生机构资源共享。为了实现这一资源共享,必须通过现代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来实现。所以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技术将引领健康保健产业的未来,家医在线恰恰就是这种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体现。

保健医生论文第8篇

关键词:医疗保健;旅游;市场形成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186-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素质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旅游成为具有强大市场潜力的新兴行业。目前,每年有超过25万的病人前往新加坡接受治疗,而印度2002年接待病人数就已达到15万人次,2006年超过50万人次,并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据估计,2012年印度医疗保健旅游可直接给印度带来22亿美金的外汇收入。

医疗保健旅游是指人们因定居地医疗服务太昂贵或不太完善,所以到国外寻求相宜的医疗保健服务,并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产业。该旅游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性旅游,其过程不仅包含了旅游者对吃、住、行、游、购等服务的消费,还包含了对医疗保健产品的购买消费,整个过程以医疗保健为目的,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日程、活动等的安排,因此是一种生产性旅游,即对健康的生产。因此,它不但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供给-需求理论的分析框架下探讨了医疗旅游市场的形成原因,从而可以为更加清楚地认识和开发这一新兴市场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2 医疗保健旅游市场形成的供给分析

任何一个医疗体系在决定其有限资源的使用时都必须将其所希望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结合起来,如图一所示,该图显示了这种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其中质量是指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水平――是对质量的过程衡量,而非结果衡量,数量指接受医疗服务人口的百分率。

该质量与数量的交替轨迹即代表着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假设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来的,如图示中A、B两点。其中,A点代表质量较高但只能满足较少人口比例需求的组合,B点则代表服务质量较低但能够满足大多数人需要的组合。

C点则代表了所有人都得到最高质量的服务,因此是所能供给的最优状态,也是任何政府或医疗机构所竭力追求的目标。

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出现医疗保健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其中最为典型的两个案例就是英国、加拿大等提供全民免费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以及中东等医疗设施不够先进但国民具有消费能力的发展中国家。

我们知道,即使是医疗保障体系最不健全的国家,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都会确定一个最低的质量标准,以英国为例,我们将图一中生产可能性曲线修正如下:

因此,只有ab之间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才是可行的,即英国的医疗保健服务最多只能满足于e水平人口比例的需求。另外,英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免费的,因此其医疗需求接近于无穷(即100%国民的需求都是有效的),那么必然存在数量缺口ef,即存在一定量的人口无法正常接受医疗服务,而只能通过排队等候等方式加以解决。据英国政府卫生部门最近的一项分析报告得知:目前英国1/8在国民健康保险系统内的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需要等待一年以上才能够接受治疗。英国卫生部门在2007年3月对20多万病人进行调查后发现,48%的病人在18周内能接受医院的治疗,但30%的病人要等30周之后才有机会接受治疗,而12.4%的病人则需要等上一年多。根据这一数据,英国大概有50万病人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接受治疗。

因此,当等待的时间成本超过本国私人医院的就医成本时(公费医疗的货币成本为零,总成本即为时间成本),患者就会选择私人医院就医,而当时间成本小于本国私人医院就医成本,而大于国外医院的就医成本时(在质量相同的前提下),则选择出国就医,从而产生了医疗保健旅游行为。

又如中东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其所拥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设施等许多方面均不及发达国家,因此,在同一人口水平下,其所能够提供的质量水平必然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如图3所示:

因此,相对于发达国家,其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缺口ag,即满足不了部分患者对于特定医疗服务的需求。那么,对于这部分患者群体,假如能够承担国外治疗成本,则必然会选择出国就医,从而产生对医疗保健旅游的需求。

3 医疗保健旅游市场形成的需求分析

影响患者医疗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增加了患者的医疗需求。

另外,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医疗保健产品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即产品需求的变化由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在这里医生同时扮演了患者顾问以及服务提供者的双重角色。

患者、医生、以及由此产生的医疗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下图加以描述:

理论上,患者向医生咨询,而医生为患者提供可靠的医疗建议,然后由患者自身决定对医疗保健等的需求量,因此,患者具有充分的决策权。

但实际中,医生对于患者的需求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图四所示,医生的个人收入将依据其双重角色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为咨询费用,二即作为服务提供者而产生的收入,而后者是医生的重要收入来源。因此,医生具有充分的激励诱导患者作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消费决策,从而导致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当医生数量增加,即供给增加(S0移动至S1),导致单个医生面临的需求水平下降(即单个医生服务价格由P0下降至P,),则单个医生为维持自身原有收入水平将诱导患者增加消费支出(D0移动至D1),从而导致医疗服务需求的上升(P1,Q1)。此即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创造理论(Robert G. Evans),如图5所示:

以美国的医疗保健服务市场为例,由于保险费率过高等问题,目前美国拥有超过4.6亿的人口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保险,面临着独立承担全额医疗费用的问题。另外,美国还存在大量自保企业(self-insured company)由于医疗成本的不断提高而面临破产。据有关调查显示,美国平均每年由于无法负担医疗费用而导致的破产达到75万次。

由以上数据可知,目前美国医疗保健市场价格普遍偏高,并到了无法接受的程度,而这必将导致个人患者医疗需求的下降,甚至有部分患者(需求者)由于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而被挤出市场,从而导致整个市场需求缩小,在供给(医生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个医生所面临的需求下降,即收入下降,由以上的需求创造理论可知,单个医生为维持个人原有收入水平将诱导患者增加个人需求,从而进一步加大个人患者的医疗负担,进而又将挤出部分患者。如下所示: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患者因为无法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而退出国内医疗保健市场,而寻求外部市场的帮助,从而发生医疗保健旅游。

4 结论

从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尽管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尽最大努力来满足本国国民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但是,由于最低质量标准,以及市场操作中存在的各种不规范因素等总是导致很大一部分国民无法得到正常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而这部分患者则成为我们开发医疗保健旅游的先驱市场,并且随着该行业的不断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在选择决策过程中进行国内外医疗保健服务的成本-收益比较,最终作出最优决策,这和目前很多公司所采用的全球采购行为相类似。另外,单就某个国家的医疗保健资源来说是有限的,因此,每个国家都不可能兼顾其所有国民的需求,那么,引入国际医疗资源来满足其自身无法满足的需求,以达到本国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必然是未来各个国家的最终选择。同时,作为医疗保健服务的输出国,其以本国的优势资源进行服务输出,既增加了外汇收入,同时也提升了该国的总体福利水平。

按照福利经济学的原理,医疗保健旅游的存在与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各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而不使任何一个国家的福利受到损害,因此,该行业必然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国际经济学理论中的资源禀赋理论,即各个国家均生产其资源禀赋占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时,必然增进全球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了医疗保健旅游的良好发展前景。因此,如何通过服务贸易的途径,发展医疗保健旅游行业,应是我们拓展旅游业的一个新思路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孟卓.医疗旅游:医院新金矿[J].当代医学,2004,(11).

[2]保罗•J•费尔德斯坦.卫生保健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